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学生用书P27]

[知识梳理]

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A――→组成

?

??

??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

(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二、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自我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4)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是化合物。

(5)只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6)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7)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答案:(1)正确;(2)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4等可以再分;(3)正确;(4)错误,由同种元素的几种同位素原子形成的分子是单质;(5)错误,如O2和O3混合在一起虽然只含氧元素,但属于混合物;(6)错误,如Si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Si原子保持;(7)错误,如N2和CO。

2.(教材改编题)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空气、福尔马林、水玻璃、熟石灰

B.化合物:烧碱、氯化氢、干冰、胆矾

C.电解质:二氧化硫、胆矾、铁、生石灰、盐酸

D.单质:液态氧、白磷、氮气、碘酒

解析:选B。A项,熟石灰是纯净物;B项,全是化合物;C项,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盐酸是混合物,铁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碘酒是混合物。

(1)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依据进行分类,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Na2CO3属于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正盐等。因此,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前者如O2,后者如O2和O3的混合物。

(3)电离生成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

(4)酸(或碱)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或碱)性,但呈酸(或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溶液。

(5)1 mol一元强酸在水溶液中一定能电离出1 mol H+,1 mol某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1 mol H+,其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4)。

(2017·哈尔滨模拟)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瓶”、水玻璃、冰水混合物都是混合物

B.石墨和C60互称为同位素

C.磷酸钙是可溶性强电解质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解析]本题“水瓶”由三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但冰水混合物的化学成分都是H2O,是纯净物,A错误;石墨和C60互称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磷酸钙是难溶性强电解质,C错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D正确。[答案]D

(1)纯净天然水主要是H2O,但又含有极少量的D2O,严格地说天然水是混合物吗?

(2)下列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

①水玻璃②氨水③汽水④氯水⑤重水⑥紫水晶

⑦水银⑧溴水⑨硬水⑩软水?王水?卤水

?生理盐水?水煤气?石灰水?油水?矿泉水?蒸馏水?水泥?钢水

答案:(1)不是,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D2O和H2O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都是水分子,它们是同种物质。

(2)⑤⑦?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注意: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2014·高考四川卷)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选A。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Al2O3、CaO、MgO等杂质,为混合物,B项错误;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解析:选C。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3.(2017·最新改编题)下列关于氧化物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组合为()

①金属氧化物也可以形成酸性氧化物②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③SiO2是酸性氧化物,硅酸是它与水反应形成的水化物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⑦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A.②③⑤⑥⑦B.①④

C.②④⑤D.①②④⑥⑦

解析:选A。①正确。②错误,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③错误,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不能与水反应。④正确。⑤错误,Na2O2与H2O反应除生成NaOH外,还生成O2,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⑥、⑦错误,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4)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5)溶于水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溶于水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学生用书P29]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

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

?

?????

?

??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

??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四、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

[自我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

(2)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3)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4)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5)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6)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7)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8)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9)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1)×(2)×(3)√(4)×(5)√(6)×

(7)×(8)×(9)×

2.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

解析:选C。“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括化学变化,A项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反应,C项错误;D项,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变化。

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

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结构、性质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环境有关,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备考时,注意掌握化学中Na、Mg、Al、Fe、Cu、C、Si、N、S、Cl等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步关系中各种可能的变化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物质之间不能转化的情形。

(2016·高考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解析]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是利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发生了化学变化;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是因为硅胶疏松多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是因为二氧化硫可与某些有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肥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是利用高级脂肪酸钠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碱性的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 B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

B.鲜花店的老板用浸泡了高锰酸钾的硅土延长鲜花的保存期

C.用双氧水漂洗衣服上的污渍

D.夏天超市用干冰给物质降温

解析:选D。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是抗氧化、防腐、杀菌,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A项不符合题意;成熟的植物会产生乙烯气体,高锰酸钾会和乙烯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可以起到鲜花保鲜的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以漂白衣物,C项不符合题意;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受热后直接汽化,吸收周围的热量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所以这种做法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D项符合题意。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1)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均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或颜色变化,但有发光、放热或颜色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焰色反应、NaOH溶于水放热、活性炭吸附作用使物质褪色等均是物理变化。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2017·永州高三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②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电解质溶液导电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④用糯米、酒曲和水制成甜酒酿,一定是化学变化

⑤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③④⑤D.全部

解析:选C。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HCl、NaCl溶于水,①错误;发生颜色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木炭具有吸附性,可使某些物质褪色,②错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即电解的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③正确;④、⑤正确。2.(2017·贵阳高三质检)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平行光照射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

B.紫外线照射下,液态蛋白质凝固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铝遇到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

解析:选A。平行光照射胶体,产生一束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中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是物理变化,A项正确;紫外线照射下液态蛋白质凝固,这是因为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铝遇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实质是铝与浓硝酸反应,铝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其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A.Al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可制成铝箔包装物品

B.NaHCO3能与碱反应,食品工业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C.NH3能与Cl2生成NH4Cl,可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有泄漏

D.K2FeO4能与水作用生成Fe(OH)3胶体和O2,可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

解析:选B。B项,NaHCO3作为膨松剂的原因是其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不是与碱反应,故不对应。

常考易错的几个物质的转化

1.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

3.煤的干馏、煤的气化以及煤的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

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常见物质间转化的几个误区

(1)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

(2)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

(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

(4)Fe与Cl2反应不能生成FeCl2。

(5)Fe与H+、Cu2+、S、I2反应不能生成Fe3+。

分散系与胶体[学生用书P30]

[知识梳理]

一、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

(1)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二、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完整版)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测试题

考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知识要点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 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由同种或不同种的元素组成。 (2) 物质的微观组成:物质由粒子构成。 分子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 原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 宏观分子 元素 物质原子 (组成) 离子 (4) 原子的结构:质子(+) 原子中子 (5 ) 同种元素: ①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 ②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 (6)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联系 2.物质的分类 金属:Cu 、Fe 、Zn 稀有气体:He 、Ne 、Ar 非金属于:C 、S 、P 碱性氧化物:Na 2O 、Fe 2O 3 酸性氧化物:CO 2、SO 2 物质化合物酸:HCl 、H 2SO 4、SO 2 碱:NaoH 、Ca(OH)2 盐:NaCl 、Na 2CO 3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直接 (构成) 相同核电荷数 构 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钾钠硝铵溶溶碱有五种钡钾钙钠氨 不溶氯化物AgCl 不溶硫酸盐BaSO4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考题例析 [例1]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例2]日常生活里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味用的食盐 B.取暖用的煤 C.降温用的冰水混合物 D.炒菜用的铁锅[例3]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食盐、干冰 B.胆矾、石灰石 C.红磷、烧碱 D.水银、生理盐水 典题精练 1.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化学反应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D.对所有原子来说,原子核内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 3.原子结构中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电子层数 B.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中子数 4.有5种微观粒子:①甲烷分子②氯离子③硫酸分子④蔗糖分子(C12H22O11)⑤醋酸分 子(CH3COOH),它们所涉及的元素种类共有()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离子与基团: 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

1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考点归纳】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从定义上区别: 物理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新物质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白炽灯丝因通电发热变红而发光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 通式:A+B=AB 例:C+O 2 CO2;CaO+H2O Ca(OH)2 (2)分解反应(分) 通式:AB=A+B 例:Cu2(OH)2CO32CuO+CO2↑+H2O Cu(OH)2CuO+H2O (3)置换反应:(换) 通式:AB+C=CB+A 例:Zn+H 2SO4ZnSO4+H2↑ 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反应的反应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 通式:AB+CD=AD+CB 例:2NaOH+CuSO 4Cu(OH)2↓+Na2SO4 注意:反应:CaCO 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 3+2HCl CaCl2+H2CO3 【问题探究】 【例1】: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以下物质:A.不锈钢;B.氧气;C.生石灰;D.活性炭;E.二氧化碳;F.水;G.醋酸;H.熟石灰(氢氧

2010高考二轮复习化学教学案: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专题要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们涉及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它们相互转化的方式,是中学化学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生从化学视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必备知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复习本考点是应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式和转化条件;要理解各个化学用语的的实际含义,掌握反应的条件与本质,正确、科学、规范的进行运用。本考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从09年和08年高考考题来看高考题除了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还考查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等方面渗透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元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用语,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而且融入其他专题进行考查。 【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注意其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的区别。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9. 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别及鉴别它们的方法; 10.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 【教法指引】 复习此专题时要做到―准确‖、―系统‖、―灵活‖,可以从三点入手: 1.以高考的热点、考点、难点为依据,合理设置复习内容和练习题,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注 重方法、技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些考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有所突破 2.加强区别相似概念的异同,理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连贯的知识系统。

最经典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最新考纲 考向分析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Z 真题感悟 hen ti gan wu (课前) 1.(2017·北京·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 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 属于有机物,B项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属于酚类)、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等,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中草药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D项错误。 2.(2018·江苏·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A) A.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KAl(SO4)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 C.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 D.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 [解析]A错:Fe3+遇SCN-溶液显红色。 3.(2018·江苏·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D)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解析]D对:CaO无毒,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常用作食品干燥剂。A错:NaHCO3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胃酸,但与NaHCO3受热易分解无关。B错:SiO2制光导纤维是利用了SiO2可以对光进行折射和全反射,与其熔点和硬度无关。C错:Al2O3的熔点很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的两性无关。 4.(2016·全国Ⅱ·26)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2__。 (2)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 [解析](1)N2H4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其电子式为。N2H4中H为+1价,由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确定N为-2价。(2)反应中NaClO和NH3分别作氧化剂和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写出并配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R 弱点突破 uo dian tu po (课堂) 知能补漏 1.警惕物质组成、分类中的“四大误区” (1)误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①某物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②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如C4H10的结构有两种,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2)误认为能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如NaHSO4是一种盐。 (3)误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而且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O、NO为不成盐氧化物等。 (4)误认为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Na2O2属于过氧化物。 2.拓展延伸 高中化学涉及的基本概念比较多,可设题的角度还有: (1)反应类型: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等。 (2)物质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溶液、胶体和浊液,酸性氧

物质组成分类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性质 双基训练 *1. 下列物质中,有固定的熔、沸点的是( )。【1】(方括号中所示数字为完成该题所需的大致时间,单位分。下同。 (A)碘酒 (B)花生油 (C)油酸 (D)福尔马林 *2. 下列物质中,不含结晶水的是( )。【1】 (A)芒硝 (B)大理石 (C)明矾 (D)生石膏 *3. 下列物质由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1】 (A)空气 (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 *4. 下列各组俗称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1999年上海市高考试题)【1】 (A)苏打、小苏打 (B)胆矾、绿矾 (C)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D)纯碱、烧碱 **5. 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2002年上海市高考理科综合试题) 【1】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时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NH 4ClO 4 = N 2↑+4H 2O+Cl 2↑+2O 2↑+Q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2002年上海市高考理科综合试题)【1】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7.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1】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8. 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2003年上海市高考试题)【1】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纵向应用 ***1. 某元素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其相同价态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 ,则该元素的化合价数值不可能是( )。【2】 (A)20a b - (B)40b a - (C)20b a - (D)80 b a - ***2. 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国人。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热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1】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⑥跳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或______构成的。 (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微观组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 ?? 单质: 的纯净物。化合物: 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二、物质的分类 1.简单分类法概述: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法:常用的两种是_______ 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3.物质的分类: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 4.无机化合物的树状分类

三、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分类标准:根据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共有三种类型(见下图):根据分类标准在数轴上填写分散系名称。 2.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____________之间的分散系。 (2)分类:按分散剂划分??? ① :如AgI 胶体② :如烟水晶③ :如烟、雾、云 按分散系颗粒的情况划分: (3) 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通过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时,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上 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称作____________,这是由于胶体微粒对可见光的散射而形成的。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________和________。 ②电泳:在________的作用下,胶体微粒作________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电 泳现象说明________带电荷。利用电泳可进行工厂除尘。 ③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盐卤点豆 腐都是胶体聚沉现象。胶体聚沉的条件有: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 __________。 (4) 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胶粒半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半径较小可透过半透膜, 可以用 渗析的方法对胶体进行提纯 四、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五、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1.(重庆市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联合考试化学试卷)化学与生活、生产、航天、航海等诸多领域相关。下列有关上述领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太空舱可以实现过滤和分液的实验操作 B. 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铜块,可加速船体的腐蚀速率 C. 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 上用于舰载机降落的拦阻索是特种钢缆,属于金属材料 D. 石英光导纤维,在遇到强碱时可能发生“断路” 难易度:容易 答案: A 2.解读:在太空舱里没有地球引力,处于失重状态,在失重状态下不能实现过滤和分液的实验操作,A项错误;Cu与Fe构成原电池时,Fe的活泼性比Cu强,Fe作负极被腐蚀,所以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铜块,可加速船体的腐蚀速率,B项正确;特种钢缆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项正确;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硅酸盐和水,所以石英光导纤维,在遇到强碱时可能发生“断路” ,D(天津市蓟县第二中学2014届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下列对生产、生活有关化学问题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患者服用的“钡餐” 是BaCO3等不溶于水的物质 B. 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取铝 C. 明矾净水是利用了Al3+的水解性和氧化性 D. 液氯罐中的液氯泄漏时,可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生石灰 难易度:容易 答案:D 解读:碳酸钡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的可溶性氯化钡有剧毒,所以碳酸钡不能用作钡餐,A项错误;铝的冶炼应用电解氧化铝法,不能用热还原法,B项错误;明矾净水是利用了Al3+的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性净水,C项错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氯气有毒,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无毒的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从而降低氯气的毒性,D项正确。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第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考纲知识整合] 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提醒: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他们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它们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如O 2与O 3,金刚石与石墨等。 2.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 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硫黄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铜 ⑤小苏打 ⑥氧化钠 ⑦Fe(OH)3胶体 ⑧NaCl 溶液 (2)几类物质的概念 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高考命题点突破] 命题点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是原子或分子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可以变化但原子不可变化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4)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 元素 (5)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6)CuSO4·5H2O中含有CuSO4和H2O,故CuSO4·5H2O为混合物 (7)任何化合物均由原子构成 (8)OH-和—OH属于相同的原子团 (9)NH+4、OH-、H3O+的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 (10)O2与O3形成的混合气体为纯净物,O2与O3的转化为化学变化 (11)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均为C4H10,但二者的混合气体为混合物 【答案】(2)(3)(4)(11) [易错防范]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2)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一物质。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命题点2物质的分类 2.(2018·铜陵模拟)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陶瓷②水泥③玻璃④漂白粉⑤胆矾⑥氯水⑦液氯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⑤⑦D.⑥⑦ C[①陶瓷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硅酸盐,属于混合物;②水泥是硅酸三钙、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 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 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 胶体的区别。 2016,卷甲 13T(A); 2015,卷Ⅰ 7T ;2015,卷Ⅱ 7T ; 2014,卷Ⅱ 7T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学生用书P27] [知识梳理] 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A――→ 组成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5.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 (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二、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自我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九年级化学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课标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能根据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5.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教法学法建议】 本节可先采取以下教学过程:1、做检测题(1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到练习本上,标记出不会的题。2、教师出示答案,学生对改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做错的题或不会的题,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哪些题学生做的不好 ,进行第二次备课(约5分钟)。3、点拨:对多数学生做错的题,,教师再做针对性讲解和拓展,(10分钟)。4、学生记忆不会的知识点或问仍不懂的题(5分钟).5.做检测题(做到卷子上,15分钟),教师课下批改,对做得差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日清。 【当堂检测题】 1.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玻璃刀裁玻璃 B.定向爆破拆除楼房 C.用石墨棒作干电池的电极 D.天安门华表 2.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电解水 B、木炭吸附色素 C、瓦斯爆炸 D、食物腐败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呼吸作用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海水晒烟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铝箔发暗 C.烧碱变质 D.镁带变 黑 6.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B.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C.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D.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7.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火上烧油 B.百炼成钢 C.玉不琢、不成器 D.死灰复 燃 8.下列做法,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利用点燃的方法辨别棉毛织品 B.利用镁粉燃烧产生的强光照明 C.根据气味不同区分酒精与白醋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学生用书P27] [知识梳理] 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A――→组成 ? ?? ??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 (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二、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自我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4)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是化合物。 (5)只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6)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7)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答案:(1)正确;(2)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4等可以再分;(3)正确;(4)错误,由同种元素的几种同位素原子形成的分子是单质;(5)错误,如O2和O3混合在一起虽然只含氧元素,但属于混合物;(6)错误,如Si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Si原子保持;(7)错误,如N2和CO。 2.(教材改编题)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空气、福尔马林、水玻璃、熟石灰 B.化合物:烧碱、氯化氢、干冰、胆矾 C.电解质:二氧化硫、胆矾、铁、生石灰、盐酸 D.单质:液态氧、白磷、氮气、碘酒 解析:选B。A项,熟石灰是纯净物;B项,全是化合物;C项,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盐酸是混合物,铁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碘酒是混合物。 (1)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依据进行分类,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Na2CO3属于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正盐等。因此,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前者如O2,后者如O2和O3的混合物。 (3)电离生成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 (4)酸(或碱)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或碱)性,但呈酸(或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溶液。 (5)1 mol一元强酸在水溶液中一定能电离出1 mol H+,1 mol某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1 mol H+,其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4)。 (2017·哈尔滨模拟)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考点归纳】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从定义上区别: 物理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新物质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白炽灯丝因通电发热变红而发光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 通式:A+B=AB 例:C+O2 CO2;CaO+H2O Ca(OH)2 (2)分解反应(分)

通式:AB=A+B 例: Cu2(OH)2CO3 2CuO+CO2↑+H2O Cu(OH)2 CuO+H2O (3)置换反应:(换) 通式:AB+C=C B+A 例: Zn+H2SO4ZnSO4+H2↑ 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反应的反应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 通式:AB+CD=AD+CB 例: 2NaOH+CuSO4Cu(OH)2↓+Na2SO4 注意: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3+2HCl CaCl2+H2CO3 【问题探究】 【例1】: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以下物质: A.不锈钢;B.氧气;C.生石灰;D.活性炭;E.二氧化碳;F.水;G.醋酸;H.熟石灰(氢氧化钙);I.锌;J.盐酸。 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可供急救病人呼吸;(6)是最常用的溶剂; (2)可用于制造炊具;(7)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 (3)可用作温室气体肥料;(8)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4)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9)可用作干电池负极材料; (5)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10)通常的食醋中含有约3%~5%的。审题与思路:通常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有些物质性质或用途不是机械去背诵的,而是要求我们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这些内容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去掌握的,考前的强化突破只能是顾此失彼。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1、理解元素的涵义,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描述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的简单分类,能据此区分一些常见物质。 3、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区别与联系。 4、准确描述原子构成,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索导航】 要求:(1)浏览教材并填写下面知识网络 (2)想一想,对于基础知识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元素 元素分类及在自然界存在状态 据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 和 。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 物质的简单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单质 单质 单 质 物 物 混合物 物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 C 2H 5OH CH 3OH CH 3COOH

4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 质子

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决定种类。 原子核中子 原 子①质量约等于(或)质量的1/1836。 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吗?请举例说明。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吗?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或2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吗?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吗? 4、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所有性质? 只有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吗? 5、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 6、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怎样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⑴单质_____________ ⑵酸_____________ ⑶碱_____________ ⑷盐_____________ ⑸氧化物____________⑹有机物_____________ 2、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相同化学性质 D、不同化学性质 3、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 个钾原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 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 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 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 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 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B、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C、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D、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5、20XX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 (CH3)2N-(NH)2+2N2O4点燃 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 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 C、H、N、O四种元素 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

专题四物质的性质及分类

硝酸铵 NH4NO3 净重:50kg 含氮量≥34% ××化肥厂 专题四物质的性质及分类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食用醋 B.天然气 C.含碘盐 D.蒸馏水 2.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A. 不锈钢 B. 羊毛 C. 尼龙绳 D. 水泥 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碳酸 B.二氧化碳 C.乙醇汽油 D.甲烷 4. 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气味 B. 常温下为气态 C. 能支持燃烧 D. 液氧为淡蓝色 5.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 A.有机物 B.金属或合金 C.氧化物 D.非金属 6.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新鲜洁净的空气B.医用酒精C.酱油D蒸馏水 7.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 ( ) 8.“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属于 A.氧化物 B.化合物 C.单质 D.盐 9.某物质具有固定的熔点、沸点,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反应。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B. 该物质可能是单质 C. 该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 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10.轻轨电车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无污染的新兴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现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接触点上的材料应选用 A.金刚石 B.铝 C.石墨 D.铜 11.下图是某化肥厂生产的一种化肥的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关于这种 化肥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这种化肥属氮肥B.这种化肥是复合肥 C.硝酸铵属于盐D.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