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7 假体腔动物概论

7 假体腔动物概论

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比较讲稿

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 一、学习要求 1、理解真、假体腔的形成方式及结构特征 2、认识真、假体腔的代表性动物的结构特征 3、学会比较真、假体腔的区别 二、本章目录 1、假体腔的概念及特征 2、真体腔的概念及特征 3、真、假体腔代表动物 4、真、假体腔的比较 三、本章内容 (一)假体腔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又名原体腔,是体腔的一种类型。它是从胚胎期的囊胚腔发育而来,仅在体壁上有中胚层中间来源的组织机构,在肠壁无中胚层分化的结构,无体腔膜。体腔内充满一些间质细胞的胶状物或体腔液。 2、形成方式(图形): 3、假体腔的适应性功能 假体腔的形成加大了运动的自由度,为消化、排泄和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分化提供了空间体腔液对全身的物质循环和分布有着重要作用,对运动起着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

4、假体腔动物的总特征 (1)体表被有非细胞的角质膜,它由其下的上皮细胞分泌形成(2)具有恒定的细胞数目 (3)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 (4)大多数雌雄异体 (二)、真体腔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它的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这种体腔叫做真体腔。 2、形成方式:在胚胎或幼虫时期,由端细胞分裂增殖形成左右两中胚胎带,继续发育。左右中胚层带内逐渐充以液体,并分节裂开,形成每节一对体腔。 3、从发生学上分类: (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内产生的内腔成为体腔。这些动物是端细胞干的类群 (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和体腹之间看不到有直接的连续。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内外两层,即壁层和脏层,而两层之间的

动物作业4

动物作业11 1.为什么说两侧对称的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是动物进化上的一个新阶段? 动物的进化是从无胚层无体腔的原生动物到两胚层的腔肠动物,再到三胚层无体腔的扁形动物。其中,中胚层的出现导致动物体形成发达的肌肉组织,从而强化了动物的运动机能和动物在空间位移的速度。这样,动物在单位时间里所接受的外界刺激量明显增加,致使动物的感觉器官相应得到进一步发展;动物体因此得以有效地捕食,营养状况随之大大改善,从而促进了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的形成,整个动物体代谢水平也随之提高,生理机制进一步复杂化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中胚层的出现促进了动物体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使动物本达到了器官系统化水平。中胚层形成的实质组织,具有储藏水分和养料的功能,使动物体能够耐干耐饿。因此,中胚层的出现也是动物从水生走向陆地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我想这些足可以说明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阶段。 2.哪些螺类是寄生吸虫的中间寄主,分别是什么寄生虫? 吸虫类的寄生虫,如肝吸虫、肺吸虫、血吸虫等。 3.寄生虫更换寄主有何生物学意义? 主要意义是寄生虫对单一寄主的危害不至于太大,轮流寄生在不同生物体内有利于长期地靠各个寄主生活,例如地主轮流找不同的农民收租收税,即可持续发展. 更换寄主是和寄主的进行有关,最早的寄主应该是在系统发展中出现较早的类群,后来的这些寄生虫的生活史推广到较后出现的脊椎动物体内去,这样较早的寄主变成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后来的寄主便成为终末寄主. 更换寄主是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一种适应,寄生虫对寄主有害,繁殖过多,使寄主死亡,对寄生虫不利,所以寄生虫更换寄主. 4.何谓假体腔?它的出现在进化有何意义? 假体腔是动物体腔的一种形式,也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原始的体腔类型,它是由胚胎发育期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其中充满体腔液,没有体腔膜。 假体腔的出现有着明显的生物进化意义:首先,它对体内器官系统的自由运动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其次,体腔液较之间质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以完成循环的机能,体腔液也能调节及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以维持体内稳定的内环境。此外,体腔液作为一种流体静力骨骼,能使身体更迅速的运动,从而使假体腔动物大多数类群摆脱了以纤毛作为主要的运动器官的状态。 总之假体腔的出现使假体腔动物成为比无体腔动物更为进化的类群。 5.假体腔如何形成?包括哪些动物门类,它们有何共同点?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具假体腔的无脊椎动物。假体腔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没有体腔膜,因而又称为原体腔或初生体腔;假体腔动物包括轮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动吻动物门、铠甲动物门、棘头动物门、颚胃动物门、内肛动物门等。假体腔动物一般体纵长,蠕虫状,两侧对称,三胚层。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体表具角质谱。有肛门。通常雌雄异体,两性外形也常不同。假体腔动物都具有完整的消化道,即有口及肛门,肠道的前端有肌肉质咽,以完成食物的机械消化。大多数假体腔动物均为雌雄异体,甚至雌雄异形,这样从结构上避免了动物的自体受精。具有原肾型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及循环器官。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第八章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假体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又称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这个类群包括7个门的动物,它们的外部形态差异很大,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不太清楚,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有假体腔。假体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现在以线虫动物门为代表说明假体腔动物的特征。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虫动物门是假体腔动物中一个重要类群,已知约15000种,据估计有50万种,是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类群。广泛分布在海洋、淡水和土壤中,也有寄生于动物和植物体内的。 一. 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两侧对称,体不分节或仅体表具横纹(假分节) 2.体表有角质膜。是由上皮分泌形成,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坚韧富有弹性,起保护作 用。 3.角质膜下面是一层合胞体的表皮层(无细胞界限)。 4.三胚层,具假体腔。 假体腔——又称初生体腔。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及体腔膜。腔内充满体腔液,将体壁和肠道分开,能促进肠道在体内独立运动。 5. 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口和肛门,具发达的肌肉质咽,但肠壁无肌肉层。为管中套管 结构。 6. 无循环系统和特殊的呼吸系统。 7. 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但是是由原肾细胞(一般为1细胞个)或腺细 胞(一般为2个细胞)衍生形成.

8. 神经系统:为筒形,由围咽神经环,以及从围咽神经环向前发出6条神经和向后发 出6条神经索构成,神经索都嵌在上皮中。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感觉器官不发达,主要有纤毛窝、乳突、眼点、刺毛等。 二. 代表动物——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感染率高,尤其是儿童。 1. 外形:20—30cm。雌虫:粗长 雌雄辨别 雄虫:细短、尾呈钩状,具交合刺从外形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 背唇:1片,具有2双乳突 z口(在前端顶部,有3片唇) 腹唇:2片,各具一双乳突和一侧乳突。 z排泄孔:口稍后腹中线上。 雌性生殖孔:体前1/3处,腹中线上。 z生殖孔 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并成泄殖孔,自孔中伸出一对交合刺(spicule)2. 体壁见蛔虫横切图。也为皮肤肌肉囊,主要结构有: 角质层:发达,由皮层、原纤维层、基质、纤维层和基膜构成。 体壁表皮层:一层,为合胞体。 肌肉层:为纵肌,不发达。 背线:1条,内有背神经管。

假体腔动物

第四节:具有假体腔的动物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轮形动物门(Rotifera)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又称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或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具有假体腔是这类动物的共同特点,但体形和构造上有明显差异,因此,分类也比较混乱,但当今多数学者认为应将这七个类群各自分开列为独立的门。 一、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形大多数为长圆筒形。 2、体表被以非细胞结构的 角质膜。 3、三胚层、具假体腔。这 是胚胎期囊胚腔的残余部分,保 留在成体形成的体腔。这种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这种体腔也称原体腔或初生体腔。 假体腔的出现,首先是对体内器官系统的运动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其次,体腔液作为一

种流体骨骼,能保持身体的一定形态与运动;另外,体腔液能更有效地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调节与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4、完全的消化系统。消化道有口和肛门。 二、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虫动物门是原腔动物中种类和数目最多的一个类群,有记录的约15000种。大多营自由生活,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洋和土壤中,另一部分是动物和植物的寄生虫,常能引起人、畜、禽、鱼的严重疾病,或造成农作物减产,与人类关系密切。 (一)代表动物——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des): 人蛔虫是一种最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据估计,世 界上1/3的人被蛔虫感染。 1、形态结构: (1)外形:体呈圆柱形,前端圆,后端尖,顶部有一个背唇和两个腹唇。雌雄异体,雌 虫较粗长(长200mm~250mm,直径5mm左右),生殖孔开口 于体前端腹面的1/3处;雄虫较细短,体后端向腹面弯曲,生殖 孔与肛门合并为泄殖孔,有时可见自孔中伸出的交合刺。 (2)体壁:最外层为透明的非细胞结构的角质膜。表皮层为 合胞体的构造(细胞的界限不清,具多核),表皮向内突起成脊,于身体左右两侧形成侧线 (背线、腹线)。表皮之内的纵肌由中胚层形成,不发达, 肌肉被突出的体线隔成4部分。 (3)消化系统:完全的消化系统,由口、咽、肠和肛 门组成。肌肉质的管状咽可吸吮宿主肠内的液体,然后

假体腔动物复习题

8.假体腔动物 一、名词解释: 1.原体腔 2. 完全消化管 3.管型原肾 4.感染卵 5.孤雌生殖 答案: 1. 原体腔:囊胚腔在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和肠道之间继续保留下来,形成了所谓的假体腔,也叫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 2. 完全消化管: 有口有肛门,消化管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 3. 管型原肾: 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而成,由纵贯侧线内的2条纵排泄管构成,两管间有横管相连,呈“H”型。 4.感染卵:蛔虫卵内的幼虫在卵内蜕皮一次成为具有感染能力的卵。 5.孤雌生殖: 成熟雌体产的卵不经受精,就能发育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二、问答题: 1.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两侧对称,三胚层,身体不分节。体细长呈蠕虫状,体表有非细胞结构的角质膜,具假体腔,完的全消化道,无循环、呼吸系统,原肾管型排泄系统,筒状神经系统,多数雌雄异体且异形,水生划陆生生活,不少种类寄生生活。 2.分析人蛔虫的生活史,说明其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 蛔虫生活史简单,无中间寄主:成虫——受精卵——感染性卵——幼虫——成虫。由于蛔虫蛔虫生活史简单,无中间寄主,加之蛔虫分布广,在温带、热带感染极严重,发病率很高。由于其繁殖力极强,一条雌虫平均每天产卵约20万粒,且虫卵抵抗力强(在隐蔽的土壤中可存活一年,在-5~10 ℃的环境下可保持生活力二年,食醋、酱油、腌菜、泡菜用的盐水均不易消灭虫卵),加上蛔虫无中间寄主等原因,因此在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差的情况下,广泛流行。 3.试述寄生虫对寄生生活方式的适应性。 ①有些寄生虫体表有角质膜等保护性结构; ②有些寄生虫有吸盘、小沟等附着器官; ③运动能力不强; ④消化系统简单; ⑤神经系统、感觉器官退化; ⑥生殖系统发达,生殖能力强。 三、选择题 1. 从 ____B___ 开始,消化系统出现完全的消化道。 A. 扁形动物 B. 原腔动物 C. 环节动物 D. 软体动物 2. 从横切面看,蛔虫消化道和体壁之间的空腔称为 __C_____ 。

5 假体腔动物

5 假体腔动物 ?假体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又称原腔动物。 ?具有假体腔;出现了完全的有口有肛门的消化道;体表被角质膜;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雌雄异体。 ?原腔动物约18000余种,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潮湿地土壤中,很多种类寄生在动物、植物体内。 ?假体腔动物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具有假体腔的类群。 ?假体腔动物中各类群在演化上的亲缘关系不很密切,形态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许多重大不同之点。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e)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轮虫动物门(Rotifero)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 ?曳鳃动物门(Priapulida)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兜甲动物门(Loricifera) ?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 ?圆环动物门(Cycliophora) 假体腔动物的共同特征 ?一、均有假体腔 ?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外胚层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组成体壁,而肠壁并没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仍然是由内胚层形成的。 ?假体腔内充满液体或具有间充质细胞的胶状物 假体腔的意义: ?动物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腔,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体壁具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体腔液具有一定的流动压力?a?a使动物的运动摆脱了单纯依赖体表纤毛的摆动,运动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体腔液使腔内物质出现了简单的流动循环,可以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二、消化道 ?多数种类具有完全的有口有肛门的消化道: ?前肠:口、咽、食道,来自外胚层 ?中肠:主要消化、吸收场所,来自内胚层 ?后肠:直肠、肛门,来自外胚层

动物课后答案

P39 1.动物的完全分裂有哪2种主要形式简述2中分裂方式的不同。 答:①完全卵裂:分裂时,受精卵分裂为完全分离的单细胞。 ②不完全卵裂:受精卵分裂不彻底,即子细胞不完全分离,这一现象只可能发生在发育的初期。 2.无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经过哪几个阶段简述这几个阶段的发育过程。 答:发育经过以下几个时期: ⑴囊胚:卵裂的后期胚泡排列在案一个中空的求形表面形成一层,叫囊胚。后来胚胎内出现一个充满液体的腔。细胞自身重新排列,构成外上皮壁,胚胎进入囊胚期。 ⑵原肠胚:继囊胚期之后,胚胎形成原肠胚,此时有了内外胚层的分化。 ⑶中胚层和体腔:多数动物类型的胚胎继续发育,并形成中胚层,中胚层具有多能性,为体腔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⑷神经胚:脊索动物在原肠胚形成后形成神经板,后折叠形成神经管,此时的胚胎就是神经胚。 ⑸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动物的不同胚层最终奠定了组织和器官的基础。外胚层分化成表皮和表皮的衍生物、神经系统。中胚层分化成大部分器官。内胚层分化成消化道中肠的上皮等。 3.动物的中胚层是如何发生的 答:中胚层的形成方式有2种: ①体腔囊法:内胚层两侧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成对的体腔囊,后和内胚层脱离,在内外胚层之间发展,形成中胚层。 ②裂体腔法:植物极的一个细胞,称为中胚层的端细胞,分裂成两个原始的中胚层细

胞,这两个细胞不断的分裂形成中胚层。 4.什么是真体腔,假体腔。 答:真体腔:有中胚层包裹的空腔,有体壁肌肉层和肠壁肌肉层。其内部有器官和系统。腔内有体腔膜。 假体腔:这种体腔中,中胚层只形成了体壁肌肉层,而无体壁肌肉层,腔内无体腔膜。 5.简述神经胚的形成过程。 答:脊索动物的原肠胚形成后,胚胎背部沿中线的外胚层细胞下陷,形成神经板。神经板两侧的外胚层细胞形成一对纵褶,后两边的纵褶逐渐靠拢,并在背面愈合,形成中空的神经管,再其形成中其逐渐进入胚胎内部,并与表面分离,形成神经胚6.试比较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的差别。 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真体腔的形成方式裂腔法肠腔法 口的形成方式原口形成后来的口在胚体原口的另一端重新形成口有无肛门无有原口形成的肛门或原口封闭 原生动物们 1.原生动物的主要的生物学特征有哪些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如何 答:单细胞或单细胞群体,细胞内有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细胞器出现了基本的酶系。出现了在水中行动的运动器。具有无性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某些种类还具有特有的外壳。 进化中的地位:是已经知道的最原始的真核动物,是最简单的最原始的动物类群。 2.如何区别纤毛虫纲、鞭毛虫纲、肉足虫纲3类原生动物 纤毛虫纲鞭毛虫纲肉足虫纲

假体腔动物

假体腔动物 一、名词解释 1、假体腔:又称原体腔或初生体腔,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是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假体腔内充满液体或具有间充质细胞的胶状物;腔内的液体和物质出现简单的流动循环。) 二、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1、假体腔 2、体壁发达,角质膜厚——蜕皮 3、消化管完善——前肠、中肠、后肠 4、排泄系统腺形或管形——原肾细胞 5、多雌雄异体 6、神经系统不发达—围咽神经环、侧神经节、腹神经节 触觉——头棘毛、唇乳突 化学感受器——头感器、尾感器 三、假体腔如何形成?其出现有何进化意义? 形成: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而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所以称之谓假体腔。 意义:提供体内器官发展和运动的空间;有效的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有效的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辅助运动。 四、假体腔动物的分类 (1).*线虫动物门 1.主要特征 1.生活环境:分布极广,约15000种。 2.体壁(皮肌囊) 3.原体腔 4、发育完善的消化管 5、排泄器官 6、生殖 7、神经系统 2.分类:无尾感器纲。 无尾感器:虫体尾端无尾感器,具尾腺,排泄器官腺状,由单细胞或多细胞腺体组成。排泄器官退化或无;雄虫有1交合刺,多自由生活。 ⑴人鞭虫:寄生于人盲肠及阑尾。 ⑵旋毛虫:寄生于人、猪、鼠的十二指肠。(食用未熟透的肉类感染;人并不是其自然寄主;在肌肉中形成包囊,引发疼痛。) 尾感器纲:虫体尾端具有1对尾感器,无尾腺,化感器不发达,排泄器官为成对纵管,位于身体两侧的侧线中。雄虫有1对交合刺,多寄生生活。 (1)小麦线虫 (2)丝虫 (3)人蛲虫:卵藏于指甲,也可通过空气传播。引发疾病并不严重。 (4)*人蛔虫:1、外形:体呈圆长型,侧线明显,全体乳白色。 口有三片唇片,四个乳突。

动物生物学试卷(B卷)——含答案(已看)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5—2006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专业必修课《动物生物学》试卷(B卷) 参考答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任课老师: 专业学号:————:————考试成绩:————— 一、是非题:(对的打“+”号,错的打“—”,每空1分,共10分) 1.动物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称为排泄。(—) 2.河蚌的外鳃瓣,除具呼吸功能外,同时也是幼虫发育的场所。(+) 3. 根据颞窝的有无、数目及位置的情况,颞窝分为四类:合颞窝类头骨每侧有一个颞窝。(+) 4.鸟类具有双重呼吸。(+) 5..消化道首次出现盲肠的脊椎动物是两栖纲动物。(—)爬行纲 6.完全变态的昆虫具有蛹期。(+) 7.首次出现完整的消化管的动物是环节动物。(—)假体腔动物线虫动物8.兔的齿式为I 2/1C0/0Pm3/2M3/3,表明兔下颌的前臼齿为3颗。(—)2颗 9..腔肠动物是三胚层动物,因为中胶层即是中胚层。(—) 10.羊膜动物才有胸廓。(+)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血吸虫侵入人体的时期是(D)。 A. 六钩蚴 B. 囊尾蚴 C. 成虫. D.尾蚴 2.蝗虫的变态属于(B)。 A. 无变态 B. 渐变态 C. 半变态 D. 完全变态 3.下列动物中具有动脉球的是( C) A.七鳃鳗 B.鲨鱼 C.鲫鱼 D.蛙 4. 鸟类的大脑发达是由于:(B) A.嗅叶发达 B. 纹状体发达 C. 新脑皮发达 D. 古脑皮发达 5.水管系统为 D特有器官,主要的功能是运动。

A 海绵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节肢动物 D 棘皮动物 6.具有开放式骨盆的动物是C。 A 哺乳类 B 爬行类 C 鸟类 D 两栖类 7.鸭嘴兽为哺乳类C的代表动物。 A 后兽亚纲 B 真兽亚纲 C 原兽亚纲 8. 盾鳞是D体表的鳞片。 A. 鱼; B. 硬骨鱼; C. 七鳃鳗; D. 软骨鱼。 9 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史中,B是首次出现于爬行动物的特征。 A.五趾型附肢; B. 羊膜卵; C. 恒温动物; D. 完全双循环。 10. 爬行类的血液循环方式为B。 A. 三循环; B. 不完全双循环; C. 完全双循环; D. 单循环。 三、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 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对海绵动物的固着生活有重大的适应意义。海绵动物缺乏运动能力,它的摄食、呼吸、排泄及其他生理机能都要借水流的川行来维持。靠鞭毛的打动,不断将外界的水连同食物和氧带入水沟系中,又不断地将废物带到外面去。即使是有性生殖的精子,也是随着水流由一个海绵到另一个海绵体去的。根据构造复杂程度的不同,水沟系可分为3种:(1)单沟型(2)双沟型(3)复沟型。 2. 愈合荐骨——鸟类特有结构。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愈合而成。它与鸟类宽大的骨盆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行走时获得支持身体的坚实支架。 3.羊膜卵:卵的外表包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或不透水的纤维质卵膜,能防止卵水分的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减少细菌侵袭。卵壳能透气,保证胚胎发育的气体代正常进行。卵有一个很大的卵黄囊,贮藏大量称为卵黄的营养物质,使胚胎在发育中始终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 4.开放式骨盆:鸟类两侧耻骨在腹中线不愈合。构成开放式骨盆,适于产大型带

6-1原腔动物复习题

原腔动物 一、选择题 4.轮虫的咀嚼器位于( )中。 A.口 B.咽 C.食道 D.胃 5.钩虫的感染期是( )。 A.杆状蚴 B.丝状蚴 C.微丝蚴 D.腊肠蚴 6.从蛔虫的围咽神经环向体后发出( )条神经干。 A.2 B.4 C.6 D.8 7.下列动物具有完全消化道的是( )。 A.涡虫 B.海绵 C.线虫 D.水螅 8.从横切面看,蛔虫的消化道与体壁之间有一空腔,此腔为( )。 A.原体腔 B.血腔 C.次生体腔 D.真体腔 9.蛔虫的中间寄主是( )。 A.人 B.苍蝇 C.蟑螂 D.无 10.十二指肠钩虫感染人体的方式为( )。 A.吞噬了感染虫卵 B.感染性蚴穿过人体皮肤 C.吃了未煮熟的“米猪肉” D.由蚊子吸血时传播 11.轮虫无再生能力是因为( )。 A.体表具有角质膜 B.细胞核数目恒定,细胞不再分裂 C.孤雌生殖 D.个体微小 12.轮虫以( )方式度过不良环境。 A.孤雌生殖 B.形成包囊 C.隐生 D.形成芽球 二、填空题 1.线形动物的肌肉层中只有_______肌,无_______肌,故只能作蛇形运动。 2.蛔虫属于_______门,它具有_______状生殖腺,其中雌性为_______型,雄性为_______型。 3.蛔虫体壁从外到内依次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层在发育过程中有周期性脱落的现象。 4.蛔虫的表皮层来源于_______层,并且在身体两侧以及背腹面增厚,分别形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在蛔虫的侧线内有_______穿过,在背腹线中各贯穿着一条纵行的_______。 6.在线虫的肌肉层内,其肌细胞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 8.轮虫是生活于淡水在身体前端有一个( )的小型动物,其身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三部分。 9.线虫的排泄系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_______型,一种是_______型。它们都是由_______胚层细胞形成,因此均属于_______型。

假体腔动物

第六章假体腔动物 假体腔动物一般认为包括7个独立的门:腹毛、轮形、动吻、线虫、线形、棘头、内肛。这7个门之间的共同之处是在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为假体腔。 所谓假体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原始的体腔类型,是由胚胎发育期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其中充满体腔液,没有体腔膜。 假体腔的出现比扁形动物的原体腔或实质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1.为体内器官系统的自由运动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2.体腔液比间质能更好的输送营养物质,以完成循环的机能。 3.体腔液作为一种流体静力骨骼,使身体更迅速的运动,以摆脱了以纤毛作为主要运动器官的状态。 假体腔动物都有完整的消化道,有肌肉质的咽,能进行机械性消化。 大多数假体腔动物雌雄异体,甚至雌雄异形。 具有原肾型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和循环系统。 除寄生种类外,大多为小型动物。体表被覆角质层,纤毛减少或消失,一些小型种类构成身体或器官的细胞或细胞和数目固定,这是因为细胞分裂在孵化前已经停止。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 线虫类是假体腔动物中最大的一门,已记录中大约有15000种,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因此又称为圆虫。 一外形 身体多圆柱形,两端略尖,身体不分区。前端为口,口周围有唇,原始种类有六个唇片,其他常见种类为三片,唇上具有感觉器官。唇及感觉器的数目、排列、形态是线虫分类的重要依据。 二体壁 体壁由角质层、上皮细胞、肌肉组成。 角质层结构复杂,可分为三层:最外一层为鞣化蛋白质,中间为均质,内层为胶原蛋白的支持柱层。寄生种类的内层还可分为三层。 角质层为上皮细胞的分泌物,限制了身体的生长,因此在成长过程中有多次的蜕皮现象。蜕皮现象仅出现在幼虫期,成虫仅能增加角质层的厚度而不蜕皮。 上皮细胞多为合胞体(蛔虫)。在身体的背腹中线及两侧,有四条纵行的上皮索,称为背线、腹线、侧线。

第八章 原腔动物

第八章原腔动物 目的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蛔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掌握几种重要寄生线虫的主要特点及其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则,掌握寄生虫与寄主的相互关系及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教学重点:原腔动物的假体腔;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教学难点:寄生线虫的生活史。 授课时数: 2 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与讨论。 教学内容: 原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又称假体腔动物或线形动物,过去曾包括线虫纲、轮虫纲、腹毛纲、线形虫纲及棘头虫纲等 5 纲。这几类动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原体腔;具发育完善的消化管;体表被角质膜;排泄器官属原肾管型;雌雄异体。这些结构上的特点,显示出原腔动物较以前讲述的各类动物更复杂、更高等。但原腔动物中各类群在演化上的亲缘关系不很密切,形态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有许多重大不同之点。因此当今多数学者认为,原腔动物中各类群应各自列为独立的门。 第一节代表动物——蛔虫 为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内寄生线虫,和猪蛔虫相似。 一、外形 雌雄异体且异形。 雄虫:较短小,尾部向腹面弯曲。 雌虫:较长大,尾端直而尖。 虫体呈长圆筒形,体外隐约可见其皮层向内加厚的四条纵线,分别称背线、复线和侧线,前端为口(具三片唇片,上有感觉乳突)。雌虫腹面前端约三分之一体长处有一雌性生殖孔,近体末端处有肛门,雄虫则常见一对交合刺自近体末端的泄殖孔处伸出。 二、结构 1. 皮肌囊 角质层:厚,由表皮细胞所分泌,坚硬而有弹性,能抵抗寄主消化酶。

表皮层:表皮细胞界限不清,为合胞体。 肌肉层:仅有纵肌而无环肌,由背线、复线和侧线分成四束。每个肌细胞外侧含纵行肌原纤维,内侧为具细胞核的细胞本体,细胞本体参差不齐地伸入体腔,细胞质延长成细丝状与背线或腹线相连。 蛔虫体未形成完整的肌肉层,运动能力不强,只能作拱曲的波形运动。 2. 假体腔 发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 结构:在体壁和消化道之间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仅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 假体腔原始、初级,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对体壁有一种压力,使虫体显得膨胀并维持一定的形状,同时兼有循环功能。 3. 消化 完全的消化道。包括口、咽、肠和肛门。 4. 排泄 原肾型排泄系统,但排泄系统无焰细胞,而由原肾细胞衍生成两条纵管,分别位于左右侧线内称排泄管,在体前端汇合,以排泄孔开口于离口不远的腹线上。 原肾型排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渗透压。 5. 呼吸 无专门的呼吸器官,蛔虫进行乏氧呼吸。 6. 神经 蛔虫为筒状神经系统。其咽部有神经环,由此向前、向后发出神经索,其中背、腹神经索发达,位于背、腹线内,神经索发出神经分支通身体各处。 感官不发达,仅唇片及雌虫肛门附近乳突有感觉功能。 7. 生殖 蛔虫生殖系统发达,管状生殖系统盘曲在假体腔。 雌虫:卵巢 1 对、输卵管、子宫、生殖孔。 雄虫:精巢 1 个、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泄殖腔(孔)、交合刺。 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生殖能力强。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 浏览次数:2418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9-10-31 23:58 |提问者:5301019930922 最佳答案 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metaco-el)。是动物体腔之中在原肠胚期以后所形成的与囊胚腔(卵裂泡、卵裂腔)完全不同的腔,与原体腔类相对应,把具有真体腔的动物称为真体腔类。真体腔皆以中胚层起源的体腔上皮(mesothelium)覆盖其腔壁。在发生学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内产生的内腔成为体腔。这些动物是端细胞干的类群(原中层细胞干的类群)。在环形动物,该体腔在每一体节都能明显地看到,但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因中胚层的二次增殖使体腔大为缩小,只形成围心腔、生殖腺内腔(gon-ocoel)、排泄器内腔(nephrocoel)。在节肢动物,存在于内脏和体壁之间的宽阔空腔,是真体腔的一残余部分和原体腔合一而成的(myxocoel)。(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和体腹之间看不到有直接的连续。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内外两层,即壁层和脏层,而两层之间的空间形成体腔,为裂体腔型,在体腔内面覆盖着中胚层性浆膜。脊椎动物的体腔可进一步分为围着心脏的围心脏和收藏内脏的围脏腔(perivisceral cavity),后者在鸟类被斜隔膜不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哺乳类被横隔膜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爬行类以下的动物为单一的胸腹腔(thoraco-abdominal ca -vity)。此外在体前方的鳃肠部,体腔被鳃裂划分为头腔;但它在圆口类以上的动物除幼体外均不发达。再有真体腔类,因真体腔的发生无原肾管,产生肾管作为排泄器官。除圆口类和一部分鱼类外,体腔均不向外部开口,成完全封闭的囊。 所谓假体腔,是动物体腔的一种形式,也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原始的体腔类型,它是由胚胎发育期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只具体壁肌肉层,不具肠壁肌肉层。假体腔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充满体腔液,没有体腔膜,因而又称为原体腔或初生体腔,线形动物具有 叫么叫假体腔,真体腔,无体腔?它们的进化意义是什么? 浏览次数:1692次悬赏分:0|提问时间:2007-6-3 22:31 |提问者:happyyy510 推荐答案 假体腔动物 Pseudocoelomata 具假体腔的无脊椎动物。假体腔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没有体腔膜,因而又称为原体腔或初生体腔。假体腔动物包括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动吻动物门、铠甲动物门、棘头动物门、颚胃动物门、内肛动物门

假体腔动物门

假体腔动物门 假体腔动物: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轮形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内肛动物门 进化地位: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类群,外部形态差异很大,相互间的亲缘关系不甚清楚,但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假体腔,充满体腔液。 假体腔又称初生体腔:胚胎发育中囊胚腔遗留到成体形成的,即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只有体壁中胚层,而且不具体腔膜,无(肠)脏壁中胚层。假体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 假体腔出现的意义 1.动物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腔,为体内排泄、生殖等器官系统的发育和分化提供了空间; 2.具有体壁肌肉层使得运动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3.体腔液使腔内物质出现了简单的流动循环,可以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线虫动物门 生活方式 自由生活:海水、淡水和土壤中都有,数量极大;

寄生生活:人体、动物和植物的各种器官内,危害大。 四、假体腔动物主要特征 1.身体圆柱形,体表具有角质膜; 2.出现假体腔; 3.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消化道出现了肛门,有口和肛门二个开口; 4. 雌、雄异体异形; 5. 圆筒形的神经系统; 6.与人类关系密切。 假体腔动物的分类 无尾感器纲(腺肾纲) 尾感器纲(胞管肾纲) 线虫动物门 最小的种类体长只有200um。寄生种类大的可达1m 以上。 代表动物:人蛔虫,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之一。 外部形态:

圆柱形,向两端渐细。生活时粉红色或黄红色;死后乳白色;雌雄异体。雌虫体长200-300mm;雄虫长150-260mm左右。口:前端顶部,有3片唇,背唇:1片,具有2双乳突;腹唇:2片,各具一双乳突和一侧乳突。排泄孔:口稍后腹中线上。 二、内部结构: 体壁:3 从外到内分3层 1)角质膜:光滑富有弹性,是由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成分为多种蛋白,有保护身体。 2)表皮层(上皮细胞):细胞的界限不清,为合胞体。两侧线发达,其中各有一条纵排泄管,背、腹线明显,内有背神经和腹神经。 3)肌肉层:被背线、腹线和侧线分为四条纵带,只有纵肌,无环肌,只能做蛇形摆动。 消化系统:完全消化道,既有口,又有肛门。在动物演化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前肠:外胚层在原口处内陷形成。包括口、口腔和咽;

动物生物学试卷(B卷)——含答案(已看)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5—2006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专业必修课《动物生物学》试卷(B卷) 参考答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任课老师: 专业学号:————姓名:————考试成绩:————— 一、是非题:(对的打“+”号,错的打“—”,每空1分,共10分) 1.动物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称为排泄。(—) 2.河蚌的外鳃瓣,除具呼吸功能外,同时也是幼虫发育的场所。(+) 3. 根据颞窝的有无、数目及位置的情况,颞窝分为四类:合颞窝类头骨每侧有一个颞窝。(+) 4.鸟类具有双重呼吸。(+) 5..消化道首次出现盲肠的脊椎动物是两栖纲动物。(—)爬行纲 6.完全变态的昆虫具有蛹期。(+) 7.首次出现完整的消化管的动物是环节动物。(—)假体腔动物线虫动物8.兔的齿式为I 2/1C0/0Pm3/2M3/3,表明兔下颌的前臼齿为3颗。(—)2颗 9..腔肠动物是三胚层动物,因为中胶层即是中胚层。(—) 10.羊膜动物才有胸廓。(+)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血吸虫侵入人体的时期是(D)。 A. 六钩蚴 B. 囊尾蚴 C. 成虫. D.尾蚴 2.蝗虫的变态属于(B)。 A. 无变态 B. 渐变态 C. 半变态 D. 完全变态 3.下列动物中具有动脉球的是( C) A.七鳃鳗 B.鲨鱼 C.鲫鱼 D.蛙 4. 鸟类的大脑发达是由于:(B) A.嗅叶发达 B. 纹状体发达 C. 新脑皮发达 D. 古脑皮发达 5.水管系统为 D特有器官,主要的功能是运动。

A 海绵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节肢动物 D 棘皮动物 6.具有开放式骨盆的动物是C。 A 哺乳类 B 爬行类 C 鸟类 D 两栖类 7.鸭嘴兽为哺乳类C的代表动物。 A 后兽亚纲 B 真兽亚纲 C 原兽亚纲 8. 盾鳞是D体表的鳞片。 A. 文昌鱼; B. 硬骨鱼; C. 七鳃鳗; D. 软骨鱼。 9 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史中,B是首次出现于爬行动物的特征。 A.五趾型附肢; B. 羊膜卵; C. 恒温动物; D. 完全双循环。 10. 爬行类的血液循环方式为B。 A. 三循环; B. 不完全双循环; C. 完全双循环; D. 单循环。 三、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 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对海绵动物的固着生活有重大的适应意义。海绵动物缺乏运动能力,它的摄食、呼吸、排泄及其他生理机能都要借水流的川行来维持。靠鞭毛的打动,不断将外界的水连同食物和氧带入水沟系中,又不断地将废物带到外面去。即使是有性生殖的精子,也是随着水流由一个海绵到另一个海绵体内去的。根据构造复杂程度的不同,水沟系可分为3种:(1)单沟型(2)双沟型(3)复沟型。 2. 愈合荐骨——鸟类特有结构。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愈合而成。它与鸟类宽大的骨盆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行走时获得支持身体的坚实支架。 3.羊膜卵:卵的外表包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或不透水的纤维质卵膜,能防止卵内水分的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减少细菌侵袭。卵壳能透气,保证胚胎发育的气体代谢正常进行。卵内有一个很大的卵黄囊,贮藏大量称为卵黄的营养物质,使胚胎在发育中始终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 4.开放式骨盆:鸟类两侧耻骨在腹中线不愈合。构成开放式骨盆,适于产大型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