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全力推进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

全力推进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

全力推进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
全力推进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

全力推进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

2016-02-29 来源:大众日报

编者按:2月19日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我省将着力推动部门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打造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全省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现将会议部分内容整理刊发,以推动全行业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在改革创新中开创山东旅游工作的新局面。

今年全省旅游工作总的思路: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三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决策部署,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推行“三三战略”,大力实施“三三工程”,着力推动部门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打造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全省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具体任务目标:全力抓好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旅游消费总额8000亿元,增长13.3%;接待国内游客7亿人次,增长8%;接待入境游客475万人次,增长3%;力争完成旅游投资2000亿元,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达到680万人;旅游对全省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率超过10%。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

深入推进综合改革

一是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全域旅游基本标准中,其中一条就是要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目前,我省组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请示已报中编办,近期将可能批复。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后,将着力推动各市县组建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构建省市县三级旅游管理体制。这需要全省各级旅游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积极努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编办、人事等部门的支持,在职能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予以加强。要探索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去年以来,三亚、桂林、厦门、乐山、栾川等地先后设立“旅游警察”,

上海、三亚、张家界等地试点“旅游巡回法庭”,我省青岛市等地在联合法院系统处理旅游纠纷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省如泰安、曲阜、蓬莱、长岛等地完全有条件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

二是加强旅游协调改革。要探索建立“六个机制”:即资源整合、政策扶持、环境保障、联合执法、宣传营销和综合考核机制,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发展“大旅游”必须建立部门协调的机制优势。要牢固树立这样一个理念:旅游部门主动上门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不丢分、不掉价,我们要有这样的胸怀和境界。要学会借势,借全社会改革发展的大势,借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大势,借国家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大势,借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势,借发展养老产业的大势。要通过借势,主动与发改、财政、住建、公安、交通运输、环保、农业、海洋渔业、外事、商务、文化等部门合作,融合发展。

三是推进旅游市场主体改革。加强旅游景区管理改革,以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争取今年重点旅游景区改革取得突破。推动国有旅游资源战略重组,大力推广青岛市的做法,结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制重组,推出一批综合实力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争取再有1-2家旅游综合企业集团跨入全国20强。

四是加快数据中心建设。国家旅游局将旅游数据中心建设纳入全国15项重点旅游工作之中,全域旅游四项基本标准中的第一项和第四项均对建设旅游数据中心提出明确要求。省局正在积极争取组建省旅

游数据中心,各市、各全域旅游创建单位也要抓紧成立。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大力推进

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

一是搞好研究论证。省局将组织专家,从品牌的概念名称、形象标识、空间布局、支撑品牌的核心吸引物和项目以及营销等方面,对“十大品牌”进行认真研究梳理,然后征求各市意见建议,最终敲定“十大品牌”名单。“十大品牌”是个概念数字,数量可以调整,可以是“九大品牌”,也可以是“十一大”品牌,关键要看资源状况、研究梳理的结果和各市的积极性。

二是“十大品牌”研究梳理后,省局将实行局领导包干负责制度,每位局领导分领1-2个品牌,带队与各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接,重点研究推进品牌建设的具体措施,敲定具体工作方案。

三是按照品牌建设工作方案,举全省旅游系统之力,充分调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力量,抓好落实。从今年开始,省局将申请省委组织部将“十大品牌”纳入对各市科学发展观考核,将品牌建设方案落实情况纳入对各市的工作考核,工作不力的年终考核“一票否决”。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

深入推进“旅游+”

旅游业最大的特点是跨越不同产业、市场和空间,资源无限、市场无边、产业无界、创意无穷。发展全域旅游要树立旅游+一切、一切+旅游的理念,充分运用“旅游+”的创新动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一是推进“旅游+互联网”。搭建促进“互联网+旅游”发展的平

台,积极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业的资源、要素和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发展模式。

二是推进“旅游+金融”。省级层面已经建立山东滨海旅游发展基金、山东旅游发展引导基金两只省级基金运作,各市要做好对接工作。同时,要加强本市旅游基金设立,年内省市两级旅游基金规模要达到100亿元。各地要开拓融资渠道,打造融资平台,进一步增强资本运作能力。引导符合上市条件、具有上市意向的旅游大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三是推进“旅游+文化”。文化是一个地方最能够打动人心、嵌入记忆的符号。文化旅游结合潜力无限,十艺节期间,达?芬奇自画像在济南展出,前来参观的游客排成长龙,很多是从周边城市赶来。安徽省的民宿设计,做到了简约而不简陋,乡土而不老土,淳朴而不落后,实现了传统风貌与现代设施的有机统一;工业旅游、宣纸制作等文化体验项目将文化、旅游、情感要素紧密结合,令游客感受深刻。我们要借鉴这些经验,加强文化旅游创意,在文化旅游融合上做出精品。在文化资源挖掘方面,要对名人、古村古镇、古树名木等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强化文化创意,丰富文化体验,形成一批文化旅游体验精品。在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方面,加强文创旅游商品的开发,将产品创意、设计制作、市场营销全链条进行整合,解决旅游购物供给不足问题。为旅游商品开发搭建创业平台、推动创新发展。在研学体验游方面,要结合国家旅游局正在开展的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依托“孔孟故里,儒家之源”的宝贵资源,在全省打造一批高水平研学

旅游的示范基地。

四是推进“旅游+城市”。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城市旅游功能,梳理城市文化脉络,突出城市资源特色,打造不同特点的旅游休闲综合城市和主题城市。发挥城市旅游功能,重点是发展休闲街区、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休闲空间,同时发挥公共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做到城市既为市民服务也为游客服务,做到宜居宜游。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好扶贫攻坚战

一是引导公司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要坚持农民主体、农民受益原则,推广先进经验,通过租赁、合作、入股、加盟等方式,对乡村旅游资源富集且具备开发条件的连片地区,引进资金实力雄厚、开发经验丰富的投资商进行整体开发,实现规模化发展。举办全省乡村旅游投融资大会,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依托旅游企业探索组建乡村旅游管理运营公司,形成公司+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实行统一经营管理、规范服务。

二是继续加大教育培训。过去三年,我们组织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台湾地区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听十课不如看一眼”,很多带头人都是在培训回来后树立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增加了投资。按照郭树清省长指示,在过去三年每年组织1000名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台精准交流的基础上,加大赴境外培训广度、深度和力度,组织2300乡村旅游带头人到台湾、日本、韩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乡村旅游发达地区和国

家精准交流。为此省财政专门列支3100万元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各级旅游部门要认真组织好,高质量完成交流培训任务。要更加注重培训的效果,针对出发前的准备、考察交流中的讨论、考察后的总结,都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方案和跟踪机制,确保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同时,实施乡村旅游送智下乡工程,组织高校旅游院系师生到乡村旅游点对口帮扶,组织大学生到乡村旅游点义务帮助其改善经营管理、提升服务。实施乡村旅游创业工程,吸引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

三是实施精准旅游扶贫。省委、省政府将乡村旅游确定为扶贫三大行动之一,任务艰巨,必须完成。各级旅游部门要按照精准扶贫要求,认真做好精准扶贫计划。要摸好底,抓住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开展贫困村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明确旅游扶贫的工作对象,拉出精准扶贫清单。要开好方,对扶贫对象分门别类,哪些人适合干什么事,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包括技能培训、资金补助、税收优惠等,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案”,逐村拿出发展对策、逐户明确扶贫方式、逐人选准脱贫路径,实现旅游扶贫精准到村到户到人。要整合好资源,农业、水利、交通、文化、广电、商务、扶贫等各行各业在农村都有不少项目和资金支持,除有特定地域、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的专项资金外,我们应当结合旅游的需要,积极争取予以统筹安排发展乡村旅游,在“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使用方向不变”的前提下,纳入整合范围,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形成拳头效应,投放优势项目,避免“撒芝麻盐”和重复投入,实现财政资金效益

最大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要加大重点帮扶村资金帮扶力度,通过资金引导,鼓励有资源、有潜力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要引导旅游企业结对子帮扶活动,举办旅游扶贫招商活动,帮助建立农副产品销售点,强化网络营销推广,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平台实行动态管理。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

着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好的基础,但距离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和游客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抓紧抓好。

一是坚决打好“旅游厕所革命”攻坚战。省政府《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确定,年底前全省要完成新建旅游厕所7800座、改建47120座,共计54920座的目标任务,为此省财政专门拿出1.2个亿用于奖补,省政府办公厅和省监察厅要开展专项检查和督导。开弓没有回头箭,立下的军令状必须要完成。各市要把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纳入工作重点,摆上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抓好推进落实。要统筹区域战略推进切块资金和旅游专项资金等支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省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的监督检查,对任务完成情况实行目标考核,每月公布各市旅游厕所建设进展情况。将把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作为评估各市旅游工作业务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超额完成任务的予以加分,完不成任务要给予通报批评。

二是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据统计,目前尚有8个市还有建成市级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也存在数

量不足、功能不完备等问题。省政府已确定,今年区域战略推进资金市地切块部分继续支持旅游项目,还将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基金,重点用于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在集散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建设上,需要把握两点:第一是公益性。公益性就需要政府主导。各地要充分利用区域战略推进资金,在规划、土地、政策等方面搞好配套,加快建设。到年底前,各市至少建成一处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城市辖区、县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旅游强县建成一批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或咨询服务点,把我省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体系完善起来。第二是市场化。建成后,在不影响公益性的前提下,要搞好市场化运作。一些旅游集散中心,特别是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成后,完全依靠政府运作,没有市场的支撑,没有生命力,也发挥不出来应有的功能。可以采取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的办法,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引入专门运营公司和旅游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政府加强政策扶持,实现政府、企业双方受益。

三是加快推进旅游交通标识建设。旅游交通标识不完善,一直是我省旅游的短板。季缃绮副省长多次讲到,海南省交通沿途都是指示牌,而且名字都很有吸引力,让人感觉到处处都是风景,都想停下来看看,山东是旅游大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应该满目都是风景,只有这样,游客才能来,停留的时间才会长,效益才会好,这方面旅游交通标识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好省旅游局和省公安厅、省交通厅联合制定出台的《旅游交通标识建设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旅游交通标识设计规范》,做好分工协作,上半年完成省内高速公路、国

道、省道、城市道路、重点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通道等,全省4A(含)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标识设置工作。要积极争取政府领导支持,协调解决好建设资金,按期完成辖区内旅游交通标识具体建设工作。要统筹协调交通运输部门,指导城市以外道路旅游交通标识牌的选址建设和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公安部门,指导城市道路旅游交通标识牌的选址建设和管理工作;组织有关旅游景区做好申请和建议工作。

四是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旅游信息化建设,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升旅游服务功能的重要措施。随着大众化旅游、散客化时代的到来,广大游客对旅游信息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各市要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集中打造能为广大游客提供咨询服务、产品展示、产品预订、交流评价等服务的综合性网络平台。要加强重点旅游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网络设施建设,实现4A级以上景区无线网络全覆盖。要鼓励旅游饭店及相关单位企业提供免费无线宽带服务,让游客可以随时随地免费上网。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

整合营销渠道扩大对外开放

旅游业是个开放的产业,发展旅游业必须树立开放思维和全球视角。

一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旅游业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契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山东是欧亚大陆桥桥头堡、“一带一路”的海上战略支点,中韩已于去年6月1日正式签署自贸区协定,山东威海和韩国仁川被纳入中韩自由贸易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我们要发挥

优势,扩大影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中韩自贸区发展战略,借船出海,寻求更大突破。要依托中韩自贸区,探索建设中日韩国际旅游协作区,推动旅游的跨境合作。今年,我国将于美国、印度、韩国等许多国家开展互办交流年活动,是扩大旅游宣传、提升知名度的良好契机。各级要紧紧跟上,主动融入,将旅游营销纳入高层出访体系,与外事、商贸、文化、体育、文物、侨务、对台等重大对外活动相结合,将旅游营销融入到各级外事、外交大局。针对不同国家、地区旅游消费需求,打造特色产品,创新营销手段,争取我省入境游客有较大幅度增长。

二是扩大对外开放。要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世界著名旅游企业的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引进旅游业战略投资者,通过引进外资大项目和新业态,提升我省旅游产业层次,实现转型升级。要鼓励支持旅游大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旅游合作与竞争,有序推进出境旅游平稳发展。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对外开放政策落实,积极争取旅游团队、邮轮免签和航空口岸过境免签等政策。

三是实施精准营销。要加强与海内外旅游网络运营商合作,利用“两微一端”自媒体,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形象和产品营销于一体的营销体系。要加强营销的针对性,细分客源层和客源区,实现精准营销,海外市场以亲民活泼的方式强化营销信息的传播和沟通效果,唤起客源地目标人群的兴趣和关注;国内市场每年根据旅游市场的变化情况、营销重点以及社会热点,设计主题性的年度营销口号。同时,针对不同旅游市场特点,开发体验性强、文化自然要素丰富的特色旅游产品。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

强化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

旅游市场秩序是衡量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倾力打造的“好客山东”反映了山东人“好客”优良性格,得到普遍认同,蜚声海内外。但是,旅游市场发生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好客山东”品牌形象,严重影响了山东形象,甚至全省和山东人的形象。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市场监管的极端重要性,坚决打好旅游市场整治这场只能赢、不能输的硬仗,健全机制,标本兼治,加大措施,坚决打击旅游市场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维护游客权益和市场良好秩序,坚决维护“好客山东”良好形象。

一是强化综合整治。要按照《旅游法》的规定,加强联合执法机制建设,实行部门联动,强化整治力度,重点打击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强买强卖、不合理低价、超范围经营以及“黑社”“黑车”“黑店”等非法行为,对敢于踏“红线”、闯“雷区”等违反规定的行为,坚决实行零容忍。省局将积极争取省人大修订出台《山东省旅游条例》,为旅游市场整治提供法制保障。推广日照、德州等市12301旅游投诉热线与12345政府热线并轨,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的旅游投诉统一受理转办机制,实行首接负责制,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等不作为行为,对游客反映的问题不及时反映、不及时处理的,要坚决追究责任。

二是加强诚信建设。要强化旅游服务的宣传教育和标准化建设,强化旅游企业等广大企业的自律意识。要运用旅游市场秩序水平评价指数、游客满意度调查以及旅游服务“大家评”等手段,引入社会评

价制度,调动游客参与积极性,形成奖优罚劣的评价机制。要建立健全旅游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记录和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制定并实施诚信经营、服务等级退出制度,让失信者无钱可赚、无处可藏,付出代价。

三是营造文明环境。要加强文明旅游引导工作,落实旅行社文明旅游宣传和管理责任,分级建立不文明游客档案和游客不文明信息通报制度,引导游客文明出行。要推行文明旅游标准,加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开展文明使者、美德游客、文明旅游先进单位等评选活动。要严惩不文明行为,抓住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发挥警示作用。

(本版内容由山东省旅游局提供)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25页)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25页)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前言 (1) 一、“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发展回顾 (2)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2) 1、全市旅游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2) 2、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日益提升 (2) 3、文化旅游建设初具规模 (3) 4、旅游休闲度假名城打造初见成效 (3) 5、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3) (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1、旅游品牌形象影响力和招徕力仍显不够 (3) 2、上规模、多功能、大容量的旅游区较少 (3) 3、旅游类型较单一,区域同质化现象较严重 (3) 4、旅游管理体制不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4) 二、“十二五”无锡旅游业发展环境 (4) (一)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与特点 (4) 1、旅游业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 (4) 2、中国旅游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4) 3、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旅游区 (4) (二)旅游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5) 1、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5) 2、长三角区域规划中对无锡旅游业发展定位 (5) 3、“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5) (三)规划依据 (6) 三、“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战略思路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发展定位 (6) (三)发展目标 (7) (四)发展战略 (8) 1、“旅游即城市”战略 (8) 2、创新驱动战略 (8)

3、资源整合战略 (8) 4、旅游国际化战略 (8) 5、区域合作战略 (8) (五)“十三五”展望 (8)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9) (一)着力打造一个“旅游城” (10) (二)重点开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两大精品系列 (10) 1、文化旅游精品系列 (10) 2、休闲度假旅游精品系列 (11) (三)全面提升大灵山、鼋头渚、惠山三大品牌景区 (11) 1、大灵山景区 (11) 2、鼋头渚景区 (11) 3、惠山景区 (12) (四)建设完善四大旅游休闲度假区 (12) 1、蠡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配套设施建设 (12) 2、太湖(环梅梁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区 (12) 3、宜兴湖滏综合旅游休闲度假区 (13) 4、江阴华西村--滨江黄山旅游休闲度假区 (13) (五)优化发展五大旅游类型 (14) 1、整合观光旅游产品 (14) 2、丰富文化旅游产品 (14) 3、完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14) 4、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产品 (14) 5、提升商务会展旅游产品 (14) (六)旅游业支持保障系统建设 (15)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产业配套 (15) 2、旅游市场开拓 (16) 3、旅游营销策略 (17) 4、旅游生态环境建设 (17) 5、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8) 6、环境影响评价 (18)

关于推进XX镇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紫陵镇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享受生活,旅游成了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是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实施的结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旅游产业作为促经济、解就业的新型产业,现在在我镇也进行的如火如荼。我镇依托神农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我镇旅游业的转型升级。现将我镇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紫陵镇位于太行山脚下,神农山,是我们紫陵镇旅游业发展的门面,国家AAAAA(5A)级风景旅游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基金组织A级优先保护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儒道佛文化名山、中国城市第一媒体旅游联盟举办“首届中国旅游品牌景区”总评榜当选“2011年中国最具实力景区”。并且吸引了各方游客来这里游玩。 神农山欢乐岛,发展诸多旅游项目丰富了神农山旅游的娱乐设施。主要娱乐项目有:水上电影院、爱情蝴蝶关馆、76米亲水娱乐彩虹滑道、500米海浪漂流河等等,海啸造浪池----在紫陵就能体验大海中冲浪的刺激! 万亩果园,春天的花海,秋天的硕果,也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让每位来玩的游客流连忘返。 但是2016年1月,被河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给予通报

批评并限期整改。这充分体现出神农山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 二、存在问题 1、旅游资源较丰富,但景点开发水平低。神农山整体上以登山为主,虽然开发了缆车,滑道等但是这些在别的景区也有,神农山景区内水资源太缺乏,有待进一步开发,还有神农山之前的一线天景观已经在景区缆车滑道建设中被取缔,游客的选择性被局限,没有进行开发建设。整体显的神农山景区太单一。 2、旅游资源分布较好,但总体整合度差。紫陵镇的旅游资源组合较好,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大体可分为神农山风景区,仙神谷景区,万亩果园,八一水库的欢乐岛等景区,人文、自然、特产各类资源相得益彰,但是管理水平相对欠缺,总体整合度差。 3、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品位和影响,但是设施服务滞后。神农山景区是国家AAAAA(5A)级风景旅游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儒道佛文化名山、中国城市第一媒体旅游联盟举办“首届中国旅游品牌景区”总评榜当选“2011年中国最具实力景区”。但是目前各景区内部陈列枯燥,缺乏吸引力,景区内收费项目比较多,价钱也相对较高,无讲解员,无导游服务,无整体旅游市场营销策划、无整合的旅游管理等现象较为突出。在景点或餐饮服务场所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尚需改善、服务热情和接待规范有待提高,在神仙谷景区内的小吃没有形成规模,场地规划不合理,各小店凌乱分布,造成环境差,给人较差的印象。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为加快镇全域旅游发展,规范辖区内旅游业的经营、管理、建设、服务和发展,加快镇旅游建设,完善旅游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全会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作为新常态下转变发展思路的重要新引擎,深化镇文旅融合,以街为核心,以光尊寺、卧佛寺等文保单位和乌铜走银、百年老茶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在激活古镇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元素的同时,将文化、旅游、康养、饮食等产业与旅游相融合,打造出集“吃、住、玩、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体,逐步形成全域发展、全产融合、全民参与的美丽旅游模式。 二、工作目标 按照市、区两级的决策,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沿袭以街为主骨架的传统街区格局,保留、恢复重建部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古戏台、古民居;在现有河道基础上穿插引导,再现昔日小桥流水,结合布置绿化恢复旧时外八景之一

的“北津烟柳”、“梅花古渡”等景观;正确处理保护与更新,把古镇打造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重现“南方丝绸之路”的辉煌,力争成为国家历史名镇;利用北庙水库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应旅游市场需求,结合现有的龙王塘、孟官温泉、乌龙社区的草莓采摘、西番莲采摘等景点,开展乡村休闲游。将古镇打造成市中心城市的后花园,建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融美食、田园采摘的田园旅游,建成集商贸、观光休闲、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商贸区。 1. 旅游基础设施 镇有320 国道及大保高速公路沿镇政府驻地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并设有高速路进出口,交通高速便捷。 镇域内道路硬化率较高,交通便利;人畜饮水水质水量达标;邮政通行便捷齐全;环卫制度落实严格且保持良好;医疗集中便捷高效 2. 旅游管理 镇在旅游管理方面,成立工作小组,就旅游定位做研究,同时开发新的旅游线路,做好旅游服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收集游客意见。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机制,创新旅游发展体系,形成统筹推进、综合监管、部门联动、协调高效的全域旅游发展机制。 3. 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网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报告 作者:王志东于行行新闻来源:《山东文化蓝皮书》2013 发布时间:2013-12-09 点击次数: 257 201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评价结果显示,全国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区)分别就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湖南、湖北、河南、重庆、福建、安徽、四川、天津,山东省在综合竞争力与现实竞争力上都排名第六,在潜在竞争力与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上分别排名第四与第七。从这个评价结果里可以瞧出,山东旅游业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未来还需要在旅游业发展环境的薄弱环节上加以改进与完善,进一步提升旅游发 展环境竞争力,推动全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一、2012年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2011年,山东省陆续出台了《山东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等一系列规划文件,在这些政策的助推下,2012年山东省旅游业进 一步发展,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一)创新产业结构,乡村旅游业成为乡镇龙头支柱产业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业高度重视,列为全省集中打造的十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之一,出台了《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明确要求把发展乡村旅游业与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建设结合起来,与造林绿化、水系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与发掘民间文化、发展创意产业结合起来,与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逐步把乡村旅游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与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全省乡村旅游1、6亿人次,同比增长20%;收入706亿元,增长33%。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2012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继续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在认定的4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山东省有4处。这些建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益: 一就是美了农村。结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各地普遍加快了农村路水电气与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就是一些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独特与特色农业鲜明的地方,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了城市资金、信

未来5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未来5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着中国推进“全域旅游”的步伐将更加务实、坚定。 向全域转变从“点上发力”到“遍地开花” 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要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是要从原来孤立的点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目前,国家旅游局已公布了两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内先行先试国家信息化相关政策,以全域旅游开创旅游发展新格局。 一年多以来,国家旅游局围绕全域旅游发布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等多个文件,除此之外,在“十三五”旅游规划文件中均围绕全域旅游开展工作部署,加大了政策扶持的力度。同时,全域旅游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江苏省委书记李强、云南省委书记陈豪、贵州省省长孙志刚、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咸辉等多位党政“一把手”纷纷力推,全域旅游已成为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全域旅游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提到,除了发展模式的转变,全域旅游时代也带来了管理体制的革新,“从过去部门的单一的管理体制,要过渡到现在的综合管理体制,适应这个综合产业、综合需求的一个体制”,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7年两会部长通道谈到的就是“1+3+X”的综合管理模式。 “1”是指旅游局“升格”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旅发委”)。从2009年海南省旅游局更名为海南省旅发委,到2017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旅发委,9年来全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3”是指“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局旅游分局”。国家旅游局与各地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治安环境。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设立旅游警察机构87家,旅游工商分局机构43家,旅游巡回法庭机构118家。 “局”改“委”,不是简单的“改名字”而是从源头上“改观念”,将旅游部门由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政府组成部门,显示出从中央到地方,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形成了从行业单打独斗到党委政府统筹推进的新格局。 此外,国家旅游局还打出组合拳,联合交通运输部、农业部等多个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对A级景区实行“有进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翠屏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翠屏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宜宾市翠屏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宜宾市翠屏区旅游局 二〇一〇年十月

目录 目录 (1) 一、“十一五”翠屏区旅游业取得的成绩 (2) (一)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 (二)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2) (三)旅游市场开发取得成效 (3) (四)乡村旅游发展跨上台阶 (4) (五)旅游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4) 二、“十二五”翠屏区旅游业面临的形势 (5) (一)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5) (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6) 三、“十二五”翠屏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奋斗目标 (7) (三)发展战略 (7) (四)空间布局 (8) 四、“十二五”翠屏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8) (一)加快中心城区旅游开发,打造旅游目的地 (8) (二)加大乡村旅游开发,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9) (三)深化古镇旅游开发,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10) (四)重视旅游项目建设,提高策划包装水平 (10) (五)加强市场宣传营销,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11) (六)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升旅游软实力 (12) 五、“十二五”翠屏区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2) (一)强化旅游政策支持 (12) (二)加大旅游资金投入 (12) (三)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13) (四)加强人才教育培训 (13)

宜宾市翠屏区是宜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美誉,具有2190年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二五”是翠屏区加快建设“领跑川南、跨越追赶的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区的关键阶段。制订并实施《宜宾市翠屏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区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一五”翠屏区旅游业取得的成绩 (一)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006年第四届四川旅发大会以来,翠屏区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区2006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5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04亿元;2007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24.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71亿元;2008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58.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80亿元;2009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91.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16亿元,相当于全区GDP的9.2%。全区旅游总收入年均递增率达到20%。今年前三季度,已接待境内外游客563.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55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31.10亿元的82%。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

————————————————————————————————作者:————————————————————————————————日期: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旅游管理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 陈凤君周毅 全域旅游的思维将引领新时期旅游规划的发展工作,同样作为2016年主要发展任务的乡村旅游也迎来了产业转型的契机。然而,尽管全域旅游给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但对我国乡村旅游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之后并不能从实际上得到更好的解决,因此,全域旅游思维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研究背景 “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陈竹等,2009)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能够正确地指导旅游规划的战略方向。 全域旅游从实践的角度上来说,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厉新建等,2013)。但有着丰富民俗文化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的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结合民宿、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域旅游也会对乡村旅游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二、机遇与问题:全域乡村旅游 有学者提出了“全域乡村旅游”的概念(朱世蓉,2015)。所谓“全域乡村旅游”理念,是指把一定区域的各个旅游景点、各种旅游资源当做一个整体来加以统筹的理念,也是以乡村环境为依托,使得各行业、各部门、各居民等共同参与

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调研报告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影响面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我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加快“两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对于调结构、扩就业、增收入、优环境、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一、平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我县建于西晋太康年间,历史悠久。境内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可谓面广、质高、种类全。县域风景区总面积310平方公里,占全县陆地面积29%,自然景观涵盖山岳、水体、森林、海滨、海洋、海岛等。人文景观更是涵盖文物古迹、革命圣迹和名人大家,且品质突出,具有典型性和稀缺性。可大致概括为四色:红色(革命圣地),蓝色(海滨海岛),绿色(自然生态),古色(古建筑、古文化)。红色主要有被列为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蓝色主要有“贝藻王国”之称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绿色主要有4A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市级风景名胜区南雁门、西湾和县级风景名胜区龙戏潭,满田国家森林 公园等;古色主要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顺溪明清古建筑群、会文书院、苏步青故居、谢侠逊碑林、霁山碑林、金钱会起义遗址、宝胜寺双塔、坡南古街等。古文化方面更是不胜枚举,历史上出了9个状元(如加上苍南的8个和存争议的3个,近20余个),在全国县一级绝无仅有。还有位于万全的古代三大造船中心——三国东吴的横屿船屯,青街的畲族三月三民俗节,此外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腾蛟镇和顺溪镇旅游资源等等。近年来美丽乡村和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更是方兴未艾,成为新兴的旅游资源。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思路和措施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思路和措施 旅游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子系统,旅游经济和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目前旅游业以持续增长的消费 需求、快速扩张的市场规模和普遍看好的发展前景,被誉为“朝阳 产业”,并成为促进现代经济社会繁荣和发展的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推进作用。乐东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优势十分突出。现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乐东未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可行性建议,旨在为乐东旅游业以及整 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背景 根据国家旅游局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旅发[2015]182号)文件的精神。为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 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产业向 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树立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形象,国家旅游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 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示范区分为 全域旅游示范县(含县级市)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含地州)。各地首批

申报全域旅游示范区,原则上不超过10%左右的县(含县级市),有条件省份可适当申报市(地州)为创建对象。创建主体为县、市地州人民政府,成熟一批公布一批。2016年验收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主要考核指标 1.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 2.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20%以上; 3.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 4.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 5.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 6.区域内有明确的主打产品,丰度高、覆盖度广。 二、当前乐东旅游业发展现状 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乐东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乐东旅游业从无到有,经历了起步、调整和提升等发展阶段,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一是2010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乐东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特别是尖峰岭原始热带雨林森林公园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升级;二是2015年底通行的海南西环高铁给乐东旅游业增加了新的动力;三是随着我县旅游部门加大农家乐休闲娱乐项目的建设力度,越来越多的市民青睐乡村休闲游,在尖峰岭、龙沐湾等景区附近的旅游特色村庄,已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2015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45.68万人次,同比增长13.3%;旅游总收入达到 2.17亿元,同比增长15.1%。初步测算2015年

如何促进山东省旅游业快速发展(doc 7页)

如何促进山东省旅游业快速发展(doc 7页)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鲁发[2009]9号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步伐,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 (一)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发展潜力巨大,是服务业的龙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繁荣发展服务业,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二)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必然要求。旅游业兼具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是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最具典型性的产业之一。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总量,还可以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我省是文化大省、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对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还不够突出。要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努力提高旅游对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度,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三)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需要。旅游消费是大众消费、最终消费,拉动社会消费作用明显。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扩大消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

体,以鲁南、鲁北旅游经济带为两翼,构筑山水圣人旅游线、黄金海岸旅游线、逍遥游旅游线“三大精品线路”和大运河与水浒文化旅游区、沂蒙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区、黄河三角洲自然生态旅游区、齐文化旅游区“四大旅游区”,形成科学完整的旅游区域布局。 (二)合理配置旅游目的地要素。在全省旅游总体布局的框架内,以城市为主体编制区域旅游目的地规划,按照城市不仅要为市民服务,也要为游客服务的原则,合理配置旅游目的地要素体系,提升区域旅游功能。加强城市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科学规划城市色彩和空间布局,大力培育城市旅游特色街区和夜间旅游集中消费街区。重点旅游城市要按照国际标准,高水平策划一批标志性城市旅游景观,创意一批大型旅游演艺项目。编制城乡一体化旅游规划,加强城乡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包括学校、机关、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城市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等具有旅游功能的城乡社会资源向游客开放的制度,促进各类资源向旅游领域聚集。 (三)完善现代旅游交通体系。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省内国际机场要增加国际航线航班密度,优化通往日本、韩国等主要客源国城市的航线布局。济南国际机场要尽快开通直航日本、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航线,青岛国际机场要争取开通直航欧美客源国的国际航线。要与大旅行社联手,通过发送旅游包机,将潍坊、临沂、东营、济宁曲阜支线机场建成旅游机场。抓住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机遇,加快沿线重要旅游城市间的道路连接,优先安排通往景区的道路建设。尽快开通通往国内主要港口城市以及通往日本、韩国的游船、邮轮。交通、旅游等有关部门,要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规划设置4A以上旅游景区引导标识。 四、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一)改革体制,创新机制、积板探索建立适应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旅游规划和不影响自然环境的所有旅游资源都要推向市场。推进国有旅游景区转换经营机制,加快经营类事业单位国有旅游景区转制改企,按照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模式,以特许、转让、承包、租赁等方式,依法对景区(点)经营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以集中规划、成片开发的形式,依法取得旅游景区经营权.支持旅游企业依照有关政策,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和收费权融

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通辽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草案) 通辽市旅游局 《通辽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组 二〇一〇年六月

第一章通辽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旅游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编制了通辽市、部分旗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及部分景区景点规划;强化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及景区景点建设,推出9条旅游精品线路,全市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努力打造通辽旅游品牌,树立通辽旅游整体形象;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依法治旅,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接待国内外游客从2006年的142.4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270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06年的16.2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0亿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十分注重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在历次产业结构调整中,都始终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成立了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市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划分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旅游业工作的领导,强化了领导小组的地位和作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200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努力打造具有浓郁蒙古族风情的草原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精品项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通辽市旅游管理条例》。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对于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同年,通辽市旅游协会正式成立,同时成立旅游饭店分会、旅游景区分会。2007年,市委、市政府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和谐通辽建设的高度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的龙头产业”的指 导思想,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和远景规划中都把旅游业定位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确立了旅游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标志着全市旅游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本文首先对国内全域旅游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然后对全域旅游发展机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全域旅游协调发展的三大策略。 标签:全域旅游;发展策略;挑战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弊端日益凸显。旅游业是解决我国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也是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和协同发展的抓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发展的城乡差异越发明显。呈现出乡村旅游地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服务之后、统筹管理机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全域旅游发展已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热点。诸多学者就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全域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系统发展理论,刘兰和郑雅慧就影响全域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功能机理进行了探索,成功构建了一个全域旅游优势互补发展模型,并对这个模型进行了实践检验。姜松、曹峥林,在对国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城市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黄震方、陆林等学者首先对区域旅游协调发展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以地方利益相关者为核心、以统筹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案例研究。在以上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全域旅游统筹发展特点,探讨了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我国全域旅游协调发展策略。 三、全域旅游概念、特点界定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满足游客全方位体验需求。 四、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全域旅游发展缺乏完善的行政管理機制。全域旅游发展顶层设计缺失,政出多头各自为政,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缺乏并存。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地方旅游局因没有执法权,陷入“管得了正规军,管不了游击队”的尴尬局面。旅游

在全区全域旅游发展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在全区全域旅游发展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近年来,XX镇坚持旅游“一盘棋”发展思路,围绕“两山一带”(南靠XX山、北靠XX山、万亩橘海风光带X)空间布局,加快镇域旅游建设,形成了“春有百花秋有果、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四季游,收获了旅游产业带来的发展红利。为深入贯彻落实好今天会议精神,全力创建XX市全域旅游示范乡镇,实现旅游富民、生态强镇,作如下发言: 第一,规划引领,规范全域旅游空间格局。以“景区驱动+全业聚焦+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引领,完善“两山一带”旅游发展规划,推动旅游规划与城市、产业、交通、环保等规划深度融合,避免同质化,确保多规合一,实现区域间、行业间无缝对接。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聚零为整,形成全镇上下合力抓旅游的工作格局,树立“全域皆景点、处处有服务”的旅游形象。 第二,深度融合,释放全域旅游发展活力。着力将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特色农业产业为支撑,加快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引导发展精油、果茶等深加工旅游品牌;以XXX新区建设为契机,力争将旅游元素融入工业产业,打造工业旅游产品;以商贸服务业为载体,提升土菜、传统美食、小吃等特色餐饮品质,改造特色民宿和家庭旅馆,建设特色文化街区,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释放全域旅游发展活力。 第三,完善设施,提升全域旅游景区品质。按照旅游景

区建设标准,坚持强基础、促服务,持续加大投入,完善“两山”片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农贸市场、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配强力量,强化监管,抓实旅游安全等防治工作,提升全域旅游景区品质。 第四,强化宣传,营造全域旅游浓厚氛围。坚持“三分打造,七分包装”,树立大营销理念,制定大宣传方案,谋划大推介格局。积极对接全区旅游发展规划,会同区旅游局开展赏花、摘果等节庆活动。结合人文、爱情、公益、环保等内容,引入旅行社打造“一日游”“两日游”“夏季避暑游”等精品旅游路线。开发浪漫度假、休闲观光、登山健身、公益植树等生态旅游产品,盘活XXX全域旅游资源,营造全域旅游浓厚氛围。 各位领导、同志们,全域旅游是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旅游发展模式,我镇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总结提炼XX镇全域旅游内涵和外延,坚持以人为本,站在游客和旅行者的视角,把好方向,管好大局,做好细节,为盘大做强XX镇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为建设美丽富饶生态XXX 作出新的贡献。

山东齐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山东齐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The Master Planning of Qishan Mountain Scenic Area Tourism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文本) 2008年05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1) 第一条规划范围 (1) 第二条规划任务 (1) 第三条规划期限 (1) 第四条规划目标 (1) 第五条规划发展战略 (1) 第六条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 第二章旅游形象和市场营销 (2) 第七条旅游形象策划 (2) 第八条客源市场定位 (2) 第九条客源市场预测 (2) 第十条市场营销策划 (2) 第十一条宣传口号 (3) 第三章空间布局及旅游项目策划 (4) 第十二条空间布局的基本思路 (4) 第十三条功能分区 (4) 第十四条齐山十六景 (4) 第十五条峡谷水上游憩区 (4) 第十六条流泉飞瀑观光区 (6) 第十七条唐赛儿寨休闲区 (6) 第十八条红叶栈道探险区 (6) 第十九条双峰山脊登高区 (7) 第二十条休闲度假区 (7) 第二十一条门区 (8) 第二十二条如意谷接待区 (8) 第四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10) 第二十三条住宿设施 (10) 第二十四条餐饮设施 (10) 第二十五条娱乐设施 (10) 第二十六条购物设施 (10) 第二十七条信息服务设施 (10) 第二十八条解说系统设施 (10) 第五章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11) 第二十九条外部交通 (11) 第三十条内部交通 (11) 第三十一条社会车辆道路系统 (11) 第三十二条电瓶车道路系统 (11) 第三十三条游客步行系统 (11) 第三十四条空中索道系统 (11) 第三十五条给水设施规划 (11) 第三十六条排水设施规划 (12) 第三十七条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2) 第三十八条电力设施规划 (12) 第三十九条通讯设施规划 (12) 第六章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13) 第四十条森林保育规划 (13) 第四十一条水体保护措施 (13) 第四十二条山体保护措施 (13) 第四十三条游客容量控制 (13) 第四十四条人工建筑控制 (13) 第四十五条人文旅游资源保护措施 (14) 第四十六条其他方面的保护规划 (14) 第四十七条环境评价 (14) 第七章土地利用规划与效益分析 (15) 第四十八条土地利用规划 (15) 第四十九条投资估算 (15) 第五十条收益估计 (15) 第五十一条三大效益分析 (15)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索引号:000014349/2016-00252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发文机关:国务院成文日期:2016年12月07日 发文字号:国发〔2016〕70号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6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 第一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成就 专栏1“十二五”旅游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机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旅游业具有内生的创新引领性、协调带动性、开放互动性、环境友好性、共建共享性,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激 发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 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低 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有利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业作为惠民生的重要领域,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将推动各级政府更 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促进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旅游,带动企业投资 旅游,旅游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良好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全球旅游业将持续稳定发展,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亚太地区旅游业保持强劲增长,全球旅游重心将加速东移,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较为有利的国际环 境之中。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也面临不少挑战。主要是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综合 产业和综合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旅游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明显滞后,补短板任务艰巨;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从业人员 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这些问题要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加以解决。 第三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需求品质化。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 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修订稿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 发展模式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同理心来发展,以幸福感为准绳,以共享、同生为依归,以智慧化为手段,以规划创新为保障。 今年1月19日在海口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必须从现在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也就是说,旅游业发展再也不能仅仅盯在一些具象的景区景点上,而要把旅游的视野扩大到一个地区的全域。 因此,“全”不是指全部,“域”不只是空间,“全域”不是“全能”,全域旅游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全面开花,而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 近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所作的《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拓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提出了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首先就要先弄明白对“全域”两个字的理解,“全”不是指全部,“域”不只是空间,“全域”不是“全能”,全域旅游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全面开花,更不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模式,而是一种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在新时代面临诸多旅游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 全域旅游是什么? 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是来自于需求侧的推动。从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到我们未来要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社会阶段,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重叠和分离的过程中,旅游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旅游方式和旅游地位也会发生变化。团队游时代的旅游体验,其质量可以通过节点的管控来加以控制和保障,而散客化时代由于游客行动空间的分散性,加大了旅游体验质量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方案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方案

XX镇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XX镇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整合本地现有得天独厚的XX景区旅游、独有的XXXXX文化、以及特色旅游产品等资源,利用现代互联网科技进行营销与推广,打造XX镇特色生态体验服务品牌,促进文化传播效应,加大景区知名度,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地方经济产业化发展。项目发展规划方案如下: 一、发展现状 1、旅游发展现状 2、文化发展现状 3、经济发展现状 XX镇地处县城西北方向,人口8748人,该镇距县城9公里,境内交通便利,民风淳朴,主导产业有蚕桑、食用菌、畜牧、烤烟、山林经济等,民办农产品加工厂两家。XX镇主要以农产品的种养销售为主,产品质量错综复杂、品类多而杂、包装简陋或无包装,产品附加值低,产品与其它区域差异化小,没有形

成特有农产品。 二、发展的必要性 1、统筹发展 以旅游为优势产业,按照的发展理念,整合区域内的相关产业、特色产品、农家乐、旅游资源等,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出口,突出特色的发展模式,系统化优化提升,更好的与文化旅游相辅相成,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承载方式 谁拥有文化品牌,谁就拥有引导文化消费潮流的主动权,谁就占据文化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将一种绿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文化魅力和经济张力。只有切实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两个作用,打造具有XXXXX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才能创造出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XX镇的文化旅游品牌,应该是以XXXXX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机统一,回归大自然和回味历史文化的辩证统一。以XXXXX文化为载体,扩大宣传旅游景点,带动人气,大力发展产品的,带动区域的产业发展。 三、战略规划 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