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政治资料

政治资料

政治资料
政治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资料

一、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飞跃。

答:1.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二次历史性飞始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揭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科学的回答了一系列新课题,在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主殖民地问题、帝国主义夫人历史地位、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此后,斯大林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国家的兴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性的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所以说,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丰富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这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 第三次历史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第三次历史飞跃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仍处于飞跃之中,其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的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行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第三次历史飞跃时期,时代主题已经由战争与革命转化为和平与发展,国际间激烈的经济较量,实质上是各国间综合国力的较量,表现为世界范围内高科技的竞争。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由于邓小平能够敏锐把握时代变化,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中国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胡锦涛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都在很多方面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这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试析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以及带来的教训。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指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指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其特征是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重点发展重工业。

苏联模式是在一个特殊的国度、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主义建设。其宗旨是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带动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而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以下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不允许其它经济成分存在;

2、经济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占绝对优先地位的畸形经济结构;

3、在管理体制方面,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的统一,经济以部门管理,即"条条"管理为主,中央部门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决策权于一身,直接支配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产、供、销大权;

4、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实行排斥价值规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具有高度集中性和广泛性、指令性特点。就是说,主要的计划指标由国家自上而下地、集中制定,它囊括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一旦制订出来,经最高苏维埃批准,就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总之,“斯大林模式”最明显的特征是高度集中或高度集权,并且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上。

1991年底,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危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意识形态诸方面)总爆发的结果。

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1)高度集权。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

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

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2)漠视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直接原因

(1)改革失败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有人比喻此时的苏联犹如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这就决定了戈尔巴乔夫受命之时,必须实行改革,以挽救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可是,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在此危急关头,戈尔巴乔夫又只顾自己的得失,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节节败退,主动放弃阵地,提出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社会主义大厦”,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会有质的更新”,就是要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全面改造,改革的含义已经不是自我完善而是根本变更现存制度。

(2)直至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了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自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前兆;苏联解体,是苏共垮台不可避免的结果。从戈尔巴乔夫当政7年特别是最后时期的言行看,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当然有着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

外部原因:

(1)西方国家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颠覆的一种战略,即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的所谓“全球民主化”进程。

(2)军备竞赛。西方大国除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外,特别提到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教训:(1)必须及时通过改革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2)要始终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3)必须搞好党的建设;(4)必须抵制西方国家的各平演变战略。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并不是苏共和苏联的独家产物,而是一种国际性现象,至今仍不同程度地遗留在执政的共产党内和尚在运作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因此,深刻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是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对于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就要求执政党在实践的时候,要以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其次,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革,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再次,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原苏共党在执政党建设方面始终存在问题,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一系列改组以后,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执政资源、贺驭全局的能力明显变弱,最终步上败途。

最后,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是西方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这项战略在苏联演变过程中起了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从苏联演变的过程看,由于在苏联国内、苏共内部存在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内应力量,他们从内部配合了敌对势力的需要,从而促成了演变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虽然说如果没有内应力量,西方的和平演变势力即便强大,也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但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及其领导者在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应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不留给他们可乘之机。

答:社会主义国家在理论上和思想认识上教训深刻,在五个方面出现失误:

1、低估了资本主义,造成在实践上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简单化;

2、高估了社会主义,导致不自觉地陷入新的乌托邦;

3、看近了共产主义,造成社会主义建设中超越发展阶段;

4、忽视了封建主义,使社会主义发生了严重扭曲;

5、僵化了马克思主义,妨碍了民族的创造性思维,共产党的优势成为劣势。

教训:1.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进程,妥善处理好同资本主义的关系。2.要准确定位好现实的社会主义。

3.要正确处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

4.要努力肃清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

5.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更要发展。

我们不能因为失误而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的贡献和价值。对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准确的定位:

1、从时代高度看,社会主义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局面;

2、从世界格局看,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3、从社会进步看,社会主义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4、从世界发展现状看,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世界今天的繁荣。

三、论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的探索及其贡献。

答:1.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理论探索:以政治革命为中心来构建其理论框架,没有跳出革命党领袖的思维方式,他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思想总体上是不成熟、不系统和不一以贯之的。“斗争哲学”贯穿于社会主义的各个领域。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提升。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从世界范围来看,可以把它看作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重大转折点。从理想主义者转变为现实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越来越成熟。

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在拨乱反正和改革的起步阶段开始对社会主义再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开始萌芽。改革开放一开始在我国就遇到姓资姓社的困扰。这样一些关系改革开放能否起步的关键问题,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随着改革的全面展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标志。

3.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结构分化和利益矛盾加剧,迫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进行新的认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得到新提升的标志性成果。把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准确,必将对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产生深刻影响。

四、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出路。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2 年,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已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改革开放三十二年以来,中国由穷变富,由弱变强。纵有如此傲人的成就,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却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经济问题。一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仍为主导;二是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目前的中国正处在历史上迄今为止资源、环境压力最沉重的时期。三是垄断问题。

第二,社会问题。一是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中国目前已是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首先,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其次,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再次,行业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后,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社会财富呈现向少数人转移的态势。二是社会冲突更加尖锐。比如仇富、仇官、相互不诚信、不信任。

第三,政治体制问题。 1、宪政:宪法赋予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与人民群众实际享受到的民主权利存在大的反差。

2、法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较为严重。一些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然存在。

3、决策体制:决策缺乏科学化、民主化的问题仍然突出,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广泛听取意见,不经专家论证,决策随意性比较大。

今后的路:富强、文明、民主三部曲。

1.改革的信心不能动摇;改革方式必须转变,从过去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倾斜式改革向以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突出公平的共享式改革转变;改革的难点必须突破,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危险是垄断的政治权力 + 自由市场经济;贪官 + 奸商。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限集权+有序民主。

有限集权 : 肯定党的领导的权威,中央政府的权威,但这权威必须受到限制。我们改革的方向,是限制斯大林政治体制模式的过度集权。用民主来限制,用法律来限制,用制度来限制,用党务政务的公开性来限制。

有序民主 : 有领导、有组织的民主,可控制的民主,不是大哄大嗡,不是街头政治,不是无政府主义,不是极端的自由主义,是既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又要避免动荡和混乱,社会稳定和谐的民主。

3.政治体制改革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为重点:

第一,实现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体制上解决政府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既是管理者、又是监督者的状况,杜绝一些政府部门“与民争利”、“自身利益化”现象。

第二,干部任用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是关键环节。把“党管干部”原则同民选、民监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仍然存在的“人民不要党要”的怪现象。

第三, 解决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机制问题。

第四,扭转党内不正之风。假、大、空、套话依然有市场,弄虚作假习以为常,讲阔气;讲排场,铺张浪费,酒绿灯红,慷国家之慨,花民众的钱不心疼;变相地买官卖官,隐蔽地跑官要官。

五、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答:第一,《共产党宣言》比较完整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定理。

首先,《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演变为理论基点,科学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阶段――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和斗争的历史过程。

其次,《宣言》阐述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贯穿《宣言》始终,《宣言》正文开宗明义地指出,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到目前为止地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再次,《宣言》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最后,《宣言》指出,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无产阶级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共产党宣言》的唯物主义科学态度

首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贯穿于《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观理论,因而“这个《宣言》

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正确的。

其次,指出《宣言》中的某些观点在当时是正确的,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有的已经过时,有的需要更新和发展,有的基本原理正确,但实际运用时要以历史条件为转移。

再次,《宣言》中的有些观点反映了他们当时的认识,这些认识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距,需要予以修正。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尊重历史本来面貌,坚持对原著不修改、不更名,认为《宣言》是一个历史性文件,我们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

六、你认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答: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苏联的剧变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具有决定性和根本性的意义。内因是指苏联国内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外因是指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但和平演变之所以奏效,关键原因还是出在苏联内部,正是因为苏联传统模式(计划经济模式)已经过时又迟迟得不到更新,进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内部危机日渐加重。再者,苏联共产党的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导致了改革的失败。(2)苏联的剧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历史的原因是深层的基础性的东西,而现实原因则是直接的导火线。历史原因包括过时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与当代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严重的官僚主义与广大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和人民之间的矛盾。现实原因是苏联共产党把体制改革变成了社会制度的转轨,即执政的共产党在改革中的路线失误,就成了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

(3)在社会结构的层面上,苏联解体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和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但其中经济因素起者决定性的作用。苏联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固然巨大,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这和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有直接联系。逐渐使人民对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信心,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4)就苏共本身而言,导致苏联剧变的既有思想路线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方面的原因。思想路线在这其中起着根本的作用,因为,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都是在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制定的。苏联共产党从斯大林开始到80 年代,始终没能从根本上摆脱执导思想上的僵化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左”的路线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80 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又从“左”的极端一下子跳到了“右”的极端,表现为全盘否定了苏联的历史,终于引发了一场毁灭性的总危机。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应该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放。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照抄别国的模式最终会落得失败的结局。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在思想上必须提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在组织上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4)“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即主动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权,苏联的经验告诉我们,批判“左”的教条主义要用历史的观点,要全面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历史。

(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改革必须深深扎根于本国国情,改革的成败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衡量标准。

(6)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体系,这种开放不仅内部是开放的,而且对外部也应该是开放的。(7)警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进行的“和平演变”。

七、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哪些特征?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社会主义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在目标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可分成两个大目标,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或者说是价值目标。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这两个方面目标的实现上。

2.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3.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也就是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做到。在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条件。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互为条件的。

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在谈到社会主义本质时,没有把它限定在僵死的定义中,而是用了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生动地描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八、试比较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的同异点。

答: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政治科学,或者说是一门政治学;不是社会学。

空想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向往理想社会的社会主义学说。它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企图在脱离现实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对立的新社会。亦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充分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尚未充分展开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在有关著作中,有时依其是否主张生产资料公有把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的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区别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有时统称为空想社会主义,泛指盛行于16~19世纪中叶的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九、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你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作何估计?

答:要正确的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三个观点分析:

1.历史的观点:把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来看

2.全面的观点:把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3.辩证的观点:注意分析资本主义各种国际国内关系的互动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一、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关系上由一般垄断发展为国家垄断

第二、产业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在社会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良措施,入福利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

第四、从世界范围看,形成了新的世界体系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德调整;发生了部分质变;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已经带有许多社会主义的因素。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阶段: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正在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结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基本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因而终究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种取代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的基础上实现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一、资产阶级吸取经验教训的结果

第二、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第三、各种进步运动影响推动的结果

第四、对发展中国家控制剥削的结果。如海湾战争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第一。经济危机没有消除

第二、贫富差距依然存在

第三、文化矛盾相当突出

第四、南北矛盾趋于尖锐

课件上资料: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背景:1、科学技术的发展。2、全球化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

1、当代资本主义的挑战。

2、民主社会主义的挑战。封建主义:专制、特权;腐败与社会的分化。

三、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

1、重新定位社会主义:公正、人的自由解放。

2、社会主义是一个人类社会永无止境的发展进程。

《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资料

一.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

答:科学,是指反映现实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系统性,是真的知识体系。

哲学,本意是“爱智”,在古希腊,哲学可以讲是“无所不包”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二者关系:(1)科学来源于哲学,科学改造哲学。

可以说哲学就是古代的科学。就它们的目的、范围、方法而言,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科学的范围有所扩大,但基本是一致的,方法是进步的、丰富的取代性关系。科学成为了哲学赖以成立的基础,哲学是对科学的进行抽象概括和总结而产生的;另一方面,科学又是哲学在具体界的展示,是哲学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在哲学规范和指导下的产物。

(2)哲学是科学的工具,哲学指导科学,但不能代替科学。哲学的反思和科学密切相关,需要科学证实或证伪;同时哲学的派别很多,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错误哲学思想的指导,只能使人误入岐途。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但不能代替具体科学。

二. 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

答:牛顿一直是一个宗教徒。他认为,想要更好的研究神和自然界,不是去研究圣经,而是直接去研究自然,只有把自然真正研究透彻,才能更好的理解神传达的旨意。所以牛顿去研究自然科学。注意:牛顿研究科学就是为了更好的研究神。牛顿想用自然科学去解释有关神的问题:“上帝之手”来自牛顿的想法。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设想宇宙诞生时,没有外力作用于宇宙内的物体,那么宇宙内的物体只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如何解释现如今如此众多的非静止状态和非匀速直线运动?按牛顿的理论来说,只有一种解释:宇宙之外的某个力对宇宙之内的物体起作用了,宇宙之外的力来自哪里?只能是上帝,所以上帝之手起码推动了宇宙第一下。实际上,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万有引力。牛顿在他的巨著:自然哲学原理,面世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当时的物理现象给出了很好的解释。然而,牛顿关于研究自然以研究神的事业并没有完成。因为第一推动力还没找到。类似的情况也还有。而当时的物理已经被他研究的差不多了,所以他只能通过研究神学,来解决这个问题。因而牛顿晚年潜心研究神学。

三. 自然观的演变如何?

答:1.自然是非人工的物理世界(包括生命的和非生命的);本性,本来就有的东西(自然而然)。

2.自然观从原始社会到中世纪的演变:

(1)原始社会:出现万物有灵论。

(2)古希腊时期:爱奥尼亚学派-----具体的自然物为自然界寻找确定性,不喜欢变动不居对,历史不感兴趣。柏拉图:理念由概念生出实体。古希腊人一直坚持对勾股定理的寻求,只是由具体走向抽象。

(3)中世纪时期: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自然界存在秩序,因为上帝是完美的;对自然界进行研究,是了解上帝的全知全能。

3.近代机械论自然观:整个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空间结构和数量组合;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它们之间存在万有引力;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时空框架中的位移,都遵循机械运动定律,保持严格的因果关系;物质运动的原因在物质的外部。牛顿经典力学是机械论自然论的集大成者与根据。

4.机械自然观在现代工业的衰落:(1)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2)赖尔地质渐变说——居维叶灾变说。(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4)细胞学说。(5)生物进化论。(6)原子结构的发现。(7)量子力学。

5.辩证的自然观:全部自然都处于永远的生存和消亡之中,存在于不停歇地运动和变化之中。

四、万物有灵论是怎么产生的?(人有灵论是怎么产生的?)

答:“灵魂”观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中期或晚期,当时的原始人知识极其贫乏,对观察到的一些生理现象不能作科学的解释,认为睡眠、疾病、死亡等是因为某种生命力离开了身体;在梦中,人原地不动却可作长途旅行、与远方的或已死去的亲友见面谈话,是因为人的化身在进行真实的活动。他们把死亡和梦幻看作是独立于身体的生命力的活动和作用,这种生命力就是最初的“灵魂”观念。原始人运用类比方法,把人生性的灵魂对象化、客观化,并推及其他一切事物,认为动物、植物、山水石等无生物,雷雨电等自然现象也和自己一样,是有意志、有灵魂的,于是就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

早期人类在形成“灵魂”观念之后,常常把这个观念从人自身外推到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万物之上,想像它们也和人类一样有一个灵魂,支配着它们的活动。泛灵论为发源并盛行于17世纪的哲学思想,后来则引用为宗教信仰种类之一。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魂或自然精神,并在控制间影响其他自然现象。倡导此理论者,认为该自然现象与精神也深深影响人类社会行为。通过人性的外推与泛化,人把生命力或灵魂赋予外间事物。不仅赋予有生命力的动物和植物,也赋予本无生命的自然事物(日月星辰山水金火之类)和人工器物。于是,物质自然界变成了皆有生命和灵魂的万物有灵的世界,变成了人性化的精灵世界。简言之,泛灵论支持者认为“一棵树和一块石头都跟人类一样,具有同样的价值与权利”。基于此理论,后来也被广泛扩充解释为泛神论。

五、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原则是什么?

答:1.整体协调性;2.未来可续性;3.公众的广泛参与性;4.新的全球伙伴关系。

--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的紧密结合。

--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

--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

--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六、中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什么?

答: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发展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发展。

4.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永续使用。

七、“穆勒五法”怎么解释?

答:用归纳法研究自然界因果关系的五种逻辑方法,称为穆勒法。

契合法(求同法)

契合法的内容是:考察几个出现某一被研究现象的不同场合,如果各个不同场合除一个条件相同外,其他条件都不同,那么,这个相同条件就是某被研究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异中求同,所以又叫做求同法。契合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场合先行情况被研究现象

①ABC a

②ADE a

③AFG a …

所以A是a的原因

契合法的结论是或然性的。为了提高契合法结论的可靠性,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结论的可靠性和考察的场合数量有关。考察的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②有时在被研究的各个场合中,共同的因素并不只一个,因此,在观察中就应当通过具体分析排除与被研究现象不相关的共同因素。

差异法

差异法的内容是:比较某现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点不,同外,其他情况都相同,那么这个不同点就是这个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同中求异,所以又称之为求异法。求异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场合先行情况被研究现象

①ABC a

②-BC-

所以A是a的原因

差异法是求异除同。运用差异法进行比较的两个场合一定要只有一点不同,其他情况都相同。这种条件在通常情况下是少见的,因而差异法常和实验直接联系。运用差异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运用差异法,必须注意排除除了一点外的其他一切差异因素。如果相比较的两个场合还有其他差异因素未被发觉,结论就会被否定或出现误差。

②运用差异法,还应注意两个场合唯一不同的情况是被考察现象的全部原因还是部分原因。

契合差异并用法

契合差异并用法又叫做求同、求异并用法。它的内容是:如果某被考究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正事例组)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而这个被考察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负事例组)都没有这个共同因素,那么,这个共同的因素就是某被考察现象的原因。该法的步骤是两次求同一次求异。契合差异并用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场合先行情况被研究现象

①ABC a

②ADE a

③AFG a ………

①-BG -②-DE -③-FN -………

所以A是a的原因

应用契合差异并用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正反两组事例的组成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②所选择的负事例组的各个场合,应与正事例组各场合在客观类属关系上较近。

共变法

共变法的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发生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那么,前一现象就是后一现象的原因。共变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场合先行情况被研究现象

①A1BC a1

②A2BC a2

③A3BC a3 ………

所以A是a的原因

应用共变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能只凭简单观察,来确定共变的因果关系,有时两种现象共变,但实际并无因果联系,可能二者都是另一现象引起的结果。如闪电与雷鸣。

②共变法通过两种现象之间的共变,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是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为前提的。

③两种现象的共变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两种现象就不再有共变关系。

剩余法

剩余法的内容是:如果某一复合现象已确定是由某种复合原因引起的,把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减去,那么,剩余部分也必有因果联系。

剩余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ABC是复杂现象abc的复杂原因,

已知A是a的原因,B是b的原因,

所以C是c的原因。

应用剩余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确知复杂现象的复杂原因及其部分对应关系,不得有误差,否则结论就不可靠。

②复合现象剩余部分的原因,可能又是复杂情况,这又要进行再分析,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八、科学实验的局限性是什么?

答:实验,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使自然过程或生产过程以纯粹的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其局限性有:

1.实验毕竟是局部的、个别的。1956年上市的新药“反应停”,作为镇静药用于孕妇的妊娠反应,结果在西欧造成8000~10000多例无臂畸形儿。

2.实验设计无法脱离当时技术和科学知识业已达到的水平,因而实验结果也会受条件的限制。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因发现DDT药效,而于1948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DDT因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而大量生产,普遍使用,最终造成严重环境污染,DDT现已被明令禁止使用。评奖专家因这一奖项已表示过深深的内疚。

九、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不是必然导致社会的进步?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的最高宗旨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但不可否认科技给人们带来巨大进步和利益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难以避免的负面效应甚至灾害。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导致社会的进步,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体现在以下几点:

1. 科学技术是建设和发展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科技进步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巨大物质推动力,科技创新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巨大精神推动力。

2.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

3. 科技进步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所以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爱因斯坦曾指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运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1.科学技术的大量应用,破坏生态和环境,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海平面上升,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废弃物污染,生物灭绝加速,,森林资源日益减少,臭氧层变薄等。

2.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犯罪活动出现智能化。如计算机作案的经济犯罪有100多件,个人隐私权和自由权的侵犯,通过互联网传递反动、迷信、黄色的信息垃圾等。

3.克隆技术发展及克隆人问题引起的社会冲突。克隆人的出现会破坏传统的家庭结构和人伦关系,会破坏人类基因的多样性,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调等。

4.科学技术的滥用威胁着世界和平。尤其是20世纪,科技发展使人类杀人最多流血最多,大规模非人道事件经常发生。有的国家把高科技成果应用于武器装备上。据估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毒气造成100万人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日本投原子弹炸死21万人。二战以后中东局部地区战火连绵不断;苏联解体后,最新式武器频频出现。

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社会的进步,但也必然导致社会的退步。

十、为什么伪科学会在中国泛滥?

答:中国伪科学从近代的灵学,到当代的人体特异功能,气功和伪技术,一直在科学的批判和与科学的论争中顽强地存在着。人体特异功能是当代最主要的伪科学种类。它发端于1979年“耳朵认字”事件,然而经过发生、发展和衰落三个时期,历时20余年。其实气功外气是伪科学观。而伪技术是伪科学的实用化。伪技术大量出现在高新技术和健康技术领域,其目的是为了推广进而获利。如保健品市场,对于补脑健身、抗病延年、美容养颜的功能的宣传,成为一种风气。当出现信任危机时,厂家已在赚足了钱后自动出局。

由此可见,伪科学在中国泛滥的原因有几下几点:第一,一般公众的科学素养比较差,所以就有滋生伪科学的比较深厚的土壤。第二。新闻界本身的问题。现在搞新闻的人,本身对科学规范并不怎么了解,科学知识也非常有限,他们的报道宣传对伪科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媒体的作用。又有一种比较狂妄的心态,要替这些不被科学界承认的伪科学打抱不平,觉得它们是代表着科学的发展方向,利用一般人猎奇的心理进行炒作,所以我们在报刊上经常会看到宣扬伪科学、为伪科学打抱不平的报道。第四,功利主义的心理在作祟。第五,伪技术的推广使用提升了伪科学理论。伪技术实质上是骗术,它的推广以敛财获利为目的,就会造成受害的一方的出现,进而成为社会问题。当代伪技术的两次高峰期是大跃进时期的工农业培产技术和特异功能的健康技术。

人教版高中政治复习资料[全套](20200309130115)

第一部分: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知识点详细分解 经济学常识 考试内容:第一课 考试目标: 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3、货币的基本职能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5、价值规律的作用 基本知识点内容: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⑴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两个因素)。它们共存在于商品统一体中。使用价值是 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没有价值,有价值必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⑵区别: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 般的)人类劳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 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3.货币的职能 ⑴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⑵流通手段,即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交换从时空上可以分离,有利于扩大商品的交 换。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⑶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⑷支付手段: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⑸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4.纸币与通货膨胀 ⑴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⑵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⑶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其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但并不是所有的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⑷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或=(待售商品总量Χ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 速度 5.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和表现形式。 ⑴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 换。 ⑵作用:第一: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⑶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考试内容:第二课

思想政治资料

浅析新殖民主义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旧的殖民统治体系瓦解,出现了新殖民主义。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继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干涉和掠夺。新殖民主义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表现形式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殖民主义的存在,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同时,中国从不搞新殖民主义。 关键词:旧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旧的殖民统治体系瓦解,但是昔日的殖民国家与广大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不平等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于当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对于这种新的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关系,学术界有多种解释,其中新殖民主义就是一种重要的解释。对于新殖民主义,学术界也是看法不一。加纳前总理恩克鲁玛在《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最后阶段》一书中指出:“新殖民主义的实质是,在它控制下的国家从理论上说是独立的,而且具有国家主权的一切外表。实际上,它的经济制度,从而它的政治政策,都是受外力支配的。”也有人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把这种不平等的国际关系纳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或干涉主义的范畴较为妥当;所谓的新殖民主义实际上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或干涉主义的表现。[ 1 ]笔者认为,新殖民主义目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二战后,发达国家在承认其政治独立的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干涉与掠夺的政策。霸权义、强权政治和干涉主义也是存在的,但它们与新殖民主义的内涵不同,新殖民主义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含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或干涉主义在某种情况下或在某种程度上是新殖民主义的体现,包含在新殖民主义范畴之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或干涉主义都涉及到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损害。损害主权、伤害民族尊严的行为在一定情况下属于新殖民主义的范畴。新殖民主义作为时代产物,虽然出现在二战之后,但具有新殖民主义特征的事物在旧殖民主义时代就已出现。金融资本对政治上独立的国家进行支配实际上就是新殖民主义的表现。但是在二战之前,具有时代特征的是旧殖民主义,而不是新殖民主义。 一般来说,推行新殖民主义的主体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是新殖民主义的客体。过去有人认为美国是新殖民主义者,英法比等老牌殖民国家则是旧殖民主义者。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昔日的宗主国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后也推行新殖民主义。但无疑美国是最主要的推行新殖民主义的国家。另外,集体新殖民主义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欧共体国家采取共同行动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就是集体新殖民主义的一种表现。又如,西方七国集团采取的对付发展中国家的策略也可以说是集体新殖民主义的表现。新殖民主义与旧殖民主义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新殖民主义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它们的根本不同点是旧殖民主义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新殖民主义不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而是承认政治独立;旧殖民主义者主要采取武力征服、直接统治的方式,在对殖民地或附属国实行政治兼并的基础上进行掠夺和奴役,推行赤裸裸的炮舰政策是旧殖民主义者的典型手段。新殖民主义无法进行直接的武力征服和殖民统治,而是采取各种方式,尤其是隐蔽的方式进行间接支配,达到控制、干涉与掠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目的。当然,新殖民主义在一定情况下也会采取赤裸裸的武装入侵的手段。新殖民主义与旧殖民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本质的体现。新殖民主义的出现是由现代垄断资本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垄断资本对外关系的一种体现。垄断资本的本质就是追求高额利润。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垄断资本需要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推行新殖民主义的一个宗旨就是要使获得独立的国家继续作为垄断资本的产品销售市场、原料供应基地和资本投资场所。所以,它必然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形形色色的控制和干涉,甚至不惜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用暴力的方式控制、干涉和掠夺发展中国家。新殖民主义是殖民主义在

初二政治补充习题答案

注,完全标准 第一单元 第1课 一、1.C 2.A 3.D 4.D 5.C 6.A 7.A 8.B 9.A 10.C 11.B 12.A 13.A 14.B 15.B 16.B 17.A 18.D 19.B 20.D 二、21.①人们的行为经过多次重复后,便会成为习惯。②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潜移 默化的力量,对人们的身体、思维和行为产生各种的影响,坏习惯的危害很大。 22.(1)不良的行为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 (2)认识到不吃早饭的危害;早起床,留足吃早饭的时间;请父母监督等。 23.(1)道理:我们要养成合理利用时间的习惯。 (2)提示:设计体现脑体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24.(1)不珍惜父母劳动,浪费社会资源,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等。 (2)中学生应养成有计划消费、节约消费等习惯。 三、25.(1)提前预习、专心听讲、爱提问题、及时改错、查询资料、不磨蹭、仔细审题、勤于动笔、认真书写等。 (2)如提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提高记笔记的能力,能够培养自学能力;专心听讲不仅能掌握好课堂知识,还能发展自己的认识能力,长期坚持还会培养良好的品质等。 (3)提示:结合所学知识提建议,建议合理可行。 26.(1)调查法,具体如现场采访、问卷调查等。 (2)提示:可以制成每天干家务活时间、掌握劳动技能情况、劳动态度三个图表,图表可以是表格,也可以是柱状图、饼状图或其他,如: (3)评分要点有:第一,同学们在家劳动的时间不长,内容单一。第二,在劳动技能掌握方面,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掌握一定生活技能的同学所占百分比增大,但技能并不高。第三,同学们对劳动的态度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主动性不强。 (4)初中生积极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而且还可以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第2课 一、1.C 2.A 3.C 4.D 5.C 6.8 7.A B.C 9.D 10.C 11.B 12.A 13.D 14.D 15.B 16.A 17.D 18.C 二、19.(1)歌颂了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2)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要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学习要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 学习要点 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 3.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内涵。 4.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 5.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基本任务。 6.中国人民解放军党组织的设立。 7.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的根本制度。 8.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干部的设立。 9.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机关的设立。 10.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十条原则。 11.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根本作风和方法。 12.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四个结合”。 13.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三个紧贴”和“一感三性”。 14.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15.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6.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 17.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18.共产主义青年团建设和青年工作的主要内容。

19.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20.纪律检查和监察工作的主要内容。 21.保卫工作的主要内容。 22.军事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 23.科学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24.文化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25.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 26.军人褒奖、福利和抚恤优待的主要内容。 27.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主要内容。 28.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29.执行任务中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30.战时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31.政治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 32.党的各级委员会的任期和委员的党龄要求。 33.党的各级委员会的职责。 34.党的各级委员会必须坚持的制度和原则。 35.党的各级委员会对本单位实行统一领导的要求。 36.党的各级委员会坚持集体领导的要求。 37.军政首长按照职责分工贯彻执行党委决定的要求。 38.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委员权利的要求。 39.党的委员会决策的要求。 40.党的各级委员会自身建设的要求。 41.党的各级机关委员会的职权。

七年级上册政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政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政治复习资料(人教版) 1、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将如何做自己学习的管理者? 答:做学习的管理者应做到:(1)学会自主学习 (2)提高学习效率(3)科学安排时间 2.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1)弹性原则;(2)自然原则;(3)增强原则. 3、你想拥有一个怎样的班集体呢,谈谈你如何建设好新的班集体? 答:我想拥有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建设我理想中的班集体应该做到: (1)要有共同的目标;(2)每个同学各显其能,发挥特长;(3)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4)我们还要为这个班级添砖加瓦,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为班级增添荣誉. 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里? 答: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2)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

慧和才能. 2、我们应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答:①永不不放弃生的希望; ②肯定生命的价值,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③延伸生命的价值,使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呢(如何演绎生命)? 答:(1)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2)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长大后回报社会,造福人类.让有限的生命拥有无限的内涵. 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答:(1)身体外形的变化;(2)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3)性机能的成熟. 5、青春的烦恼: (1)不大愿意和爸妈谈心;(2)不喜欢爸妈的管教;(3)希望引起同学的注意;(4)希望独立而不能自立;(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总之,心理上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 8、怎样处理好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答:(1)可以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自己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2)如听音乐或者打打球,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感到孤独的时候,与同学聊聊天,或

2020年中考政治复习资料(共8页)

2020年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七年级政治补充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 第1课 一、1.C 2.A 3.D 4.D 5.C 6.A 7.A 8.B 9.A 10.C 11.B 12.A 13.A 14.B 15.B 16.B 17.A 18.D 19.B 20.D 二、21.①人们的行为经过多次重复后,便会成为习惯。②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潜移 默化的力量,对人们的身体、思维和行为产生各种的影响,坏习惯的危害很大。 22.(1)不良的行为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 (2)认识到不吃早饭的危害;早起床,留足吃早饭的时间;请父母监督等。 23.(1)道理:我们要养成合理利用时间的习惯。 (2)提示:设计体现脑体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24.(1)不珍惜父母劳动,浪费社会资源,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等。 (2)中学生应养成有计划消费、节约消费等习惯。 三、25.(1)提前预习、专心听讲、爱提问题、及时改错、查询资料、不磨蹭、仔细审题、勤于动笔、认真书写等。 (2)如提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提高记笔记的能力,能够培养自学能力;专心听讲不仅能掌握好课堂知识,还能发展自己的认识能力,长期坚持还会培养良好的品质等。 (3)提示:结合所学知识提建议,建议合理可行。 26.(1)调查法,具体如现场采访、问卷调查等。 (2)提示:可以制成每天干家务活时间、掌握劳动技能情况、劳动态度三个图表,图表可以是表格,也可以是柱状图、饼状图或其他,如: (3)评分要点有:第一,同学们在家劳动的时间不长,内容单一。第二,在劳动技能掌握方面,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掌握一定生活技能的同学所占百分比增大,但技能并不高。第三,同学们对劳动的态度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主动性不强。 (4)初中生积极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而且还可以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第2课 一、1.C 2.A 3.C 4.D 5.C 6.8 7.A B.C 9.D 10.C 11.B 12.A 13.D 14.D 15.B 16.A 17.D 18.C 二、19.(1)歌颂了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2)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要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 20.(1)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们既要坚定信念,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式和行为,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顺利地实现目标。 (2)提示:客观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言之有理即可。 21.(1)该漫画反映了当今社会有部分年轻人缺乏自强自立的意识,过分依赖父母。 (2)第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第二,克服依赖心理。第三,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

思想政治工作条例

南华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条例 2015-04-09 18:0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既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条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研究生业务素质培养紧密相关,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明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工作职责及考核标准,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章机构与队伍 第三条两级管理体制与院系负责制。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南华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学院(附院及校外培养协作单位,下同)(学院研究生工作组)两个层面上具体实施,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建立起以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为学校领导决策机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为具体职能部门。学院则通过研究生学生工作组对所在单位研究生思想政治进行负责,学校将各学院研究生工作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状况作为院系党政负责人的考核指标之一。 第四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对研究生德育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规划,努力形成党委领导、党政结合,强化管理、全员育人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德育工作机构、人员、编制进行统筹,从机制上保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研究生的培养与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建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校长、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处处长、校团委书记、校宣传部部长和各学院主管研究生教育的院长与书记组成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两次学院研究生工作组长、副组长会议,对学期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协调和小结。

中考政治必背资料

中考政治必背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一认识自我 1、克服青春期烦恼的方法: ①通过学习青春期知识,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消除对性的好奇和神秘感 ②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开阔视野、广交朋友 ③增强自制力,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2、人最基本的情绪类型是:喜、怒、哀、惧 3、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是:大都丰富而强烈,起伏变化也较大,很不稳定。 4、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①转移注意力②合理宣泄③理智控制④理性升华⑤改变认识⑥幽默等 5、怎样看待生活中的挫折(逆境)? ①、生活中的挫折和逆境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有两面性,既可以成为促进人发展的动力,也可以成为妨碍人成长的阻力 ②逆境也有积极的一面:能使人变得更坚强,会促使人增长才干,可以成为催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消极的一面;使人吃苦受累、备受艰辛。 6、遇到挫折人们常有两种态度,一是畏难止步,向挫折屈服;一是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后者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A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B树立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C刚毅顽强;勇敢无畏;智慧豁达) 7、如何战胜挫折?(正确态度+方法) 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是战胜挫折、开拓进取的必要条件。 战胜挫折的方法和途径: ①正确认识挫折②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是应对挫折的重要手段。 ③培养高尚的志趣④适当转换追求目标 8、意志品质主要表现:独立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忍性。 9:坚强意志的作用(重要性): ①一个人获得成功并不仅仅在于智力的高低,还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 ②坚强的意志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帮助人们持之以恒,战胜困境,创造生命的奇迹。 10、我们应该怎样锻炼意志? (1)树立理想、促进成长(2)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3)在劳动和体育锻炼中成长(4)尝试做不感兴趣却富有意义的事 11、客观认识、评价自己的方法:A、自我评价 B、他人评价 12、自我评价的方法: ①通过反思和自我检查来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②通过回顾以前的经历,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来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③通过与同龄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特点,准确认识自己。 主题二交往与沟通 1、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1)我们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父母用心血养育了我们,有养育之恩 (2)孝敬父母是全人类崇高的美德 (3)孝敬父母是我国法律的基本要求,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2、我们应当怎样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孝敬父母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1)体贴父母的辛劳,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全

思想政治课程 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程理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德育为目标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具体表现: 1、既有德育的性质,也有智育的性质 2、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是心理品质、思维能力、文化知识和政治觉悟各方面与素质总和提高的有机统一。 第二节 一、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第二章: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第一节:课程内容与实施 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形态 1、综合课程 内容的综合性、呈现方式的综合性和课堂教学形式的综合性 2、课堂呈现形式的多样性 教材形式的多样化和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的内涵 1、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 2、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 3、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思想政治课的文本结构 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和教材 第四节:思想政治课的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3、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4、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二、评价建议 1、评价要求 1)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2)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 3)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 4)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5)采用多种学习评价方式 6)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丰富、拓展课程资源 1、文字与音像资源 2、人力资源 3、实践活动资源 4、信息化资源 (二)主动开发课程资源 1、自主开发 2、共同开发 3、特色开发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章:思想政治课教学概述 第一节:教学基本理论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特点 1、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2、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重过程与重结果的统一 二、教学规律 1、认识的渐进性规律 2、认识的曲折性规律 3、师生互动规律 第二节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是基本组织形态,课外实践活动是辅助形态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 1、组织教学及技能训练 2、导入新课及技能训练 1)情景式导入 2)材料式导入 3)问题式导入 4)衔接式导入 3、讲授新课 课堂活动设计 1)分解法 2)问题前置法 3)故事法 4)留白法 4、巩固新课及技能训练 5、布置作业及技能训练

七年级下册政治材料题总汇一(人教版)

2016年七年级下册政治材料题总汇一 (人教版) 前言:所有材料题适合考试速查,同学们可以打印哦! 一、在一次全校的演讲比赛中,七年级的三位同学在台下准备:小明想其他人都怎么能和我比,冠军一定是我的! 小华虽有点紧张,但不断地暗示自己不要担心,要相信自己会取得好成绩的。小平紧张得手都凉了,心想我声音小,胆子也小,肯定不行,其他人多优秀啊,我一定不行。(1)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他们三个人的心理活动? 解答:①小明的心理是自负的心理,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②小华的心理是自信的心理,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看到自己地能力,也看到自己的缺点。 ③小平的心理是自卑的心理,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 (2)三个人当中,谁最可能成为胜利者?为什么? 解答:小华会胜利,因为自信是成功之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二、周末,初三学生李刚的父母有事外出,李刚独自一人在家里学习。这时,有人敲门说是上门抄水表的工人,李刚看其外表不像坏人,就打开门,告诉那人爸爸妈妈不在家。但那人进屋后,立即面露凶相,要求李刚把家里的钱全拿出来,否则就要揍李刚。李刚此时感到十分害怕。 (1)请问,我们在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时,应该怎么办?解答:①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斗争;②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采用“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③万不得已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后果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 (2)如果歹徒行凶,我们应如何智斗? 解答:①设法稳住歹徒。②先把钱给歹徒,但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的去向。③拨打110电话等。言之有理即可。 三、侯晶晶,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二十年前,她因双腿瘫痪,被迫辍学。她毅然迎战生理上、心理上和学业上的三重考验,在家坚持自学10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业。留校任教后,她勤奋工作,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骄人业绩。同时,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尽力回报党和社会的培育之恩。曾被评为“江苏省自强模范”、“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和“全国

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补充填空)

初三政治知识点归纳 一、关于“一” 1. 一个中心工作: 一个最基本 国情: 2. 一个领导核心: 一个发展 观: 3. 一个最可靠保证: 一个根本保 证: 4. 一个重要指导方针、重大战略思想: 【 统领 】 5.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一致性): 6.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7. 第一生产力: 处理好民族关系的一 个总原则: ★一个强国之路: ★一个立国之本: ★一个出发点和归宿: ★一个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一个新的战略起点: ★一个崇高使命: ★一个共同理想: ★一个最高理想: ★一个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 ★第一资源: 二、关于“二” 8. 两个基本点: 9. 两个治国方略: 10. 两个经济制度: 11. 人民代表产生的两种方式: 12. 当今时代的两个主题: 13. 财产继承的两种方式:

14. 知识产权同时具有两方面的内容: 15. 导致挫折的两个方面的因素: 16. 成才的两种因素: 17. 发展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素质,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 18.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 ★两个“小康”: ★两个必由之路: 是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两个根本途径: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 解决其他所有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三、关于“三”及以上 19. “三个代表”: 20. “三个有利于”: 2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 展道路,坚持 三者有机统一 22. 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23. 开放的世界要求我们青少年: 24. 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 25.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 26. 人才,从内涵上说(三要素): 27. 四个建设: 四个文明: 28. 五个国策: 29. 五个战略 : 30.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1.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2. 主体:竞争的主体是: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经济制度中的主体: ★三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三大民族政策:

政治工作条例论述题

新《政治工作条例》知识测试题 简答题 1、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做好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严格党的生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按照规定实行党务公开,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2、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全面落实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和任用机制,调整配备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建立和完善干部工作政策和法规制度,做好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 3、军人褒奖、福利和抚恤优待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建立健全军人褒奖、福利政策和法规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军人实施褒扬奖励。督促检查军人福利待遇的落实。会同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抚恤优待政策和法规制度,对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遗属和残疾军人进行抚恤,对军人及其家属实施优待。 4、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针对官兵的思想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发挥部队、社会、家庭和思想工作骨干队伍的作用,开展群众性思想互助活动。注重人文关怀,搞好心理服务工作。 5、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贯彻军事训练的方针、原则,保证军事训练的正确方向。适应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做好使命课题训练、联合训练、战略战役首长机关训练、基础训练中的政治工作。进行形势和军事斗争准备教育,引导官兵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激发部队练兵热情,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和优良作风。做好军事演习中政治工作。会同有关机关组织开展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教育训练。开展战时政治工作研究演练,制定和完善战时政治工作预案。 6、执行任务中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执行任务中政治工作。适应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进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我军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作用。进行后勤保障、装备保障、科学研究、科学试验、院校教学以及国防施工、战备执勤中的政治工作。 7、军队党的各级委员会的任务是什么? 党的各级委员会必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和军队的法规制度,执行上级党的委员会的决议、指示和上级首长、领导机关的命令、指示;组织官兵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持

最全的政治考试资料

一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 社会思潮专题讲座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石路副教授、博士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英)特里·伊格尔顿 西方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文版序言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这都是一个引人注意的话题。 一个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人——特里·伊格尔顿于2011年四月在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专著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这也是当前西方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 特里·伊格尔顿是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先后担任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教授。在本书中,他对于当前西方社会十个典型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了反驳。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受到广泛质疑。社会主义中国作为“负责人的力量”,在金融海啸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正是基于多年对马克思主义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认为,让整个世界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 作者“申辩”式的写作手法提醒了人们,马克思以科学、辩证的方法诠释历史,但是着眼点仍是人类的未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要颠覆的正是资本主义带来的人与物质异化的事实——而这正是资本主义越成功、道德也就越败坏的原因。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其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全面彻底的揭露,还在于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当今社会同样适用。该书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我国当下的经济建设有着深远且操作性的参考价值。 作为学术类作品,该书中的一些观点尚存可商榷之处,我们并不完全认同,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拥有九十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正在并且会持续地以自己的实践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专题讲座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共建 一、当代发展着的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 二、扬弃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实质 三、理论的发展需要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专题讲座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共建 一、当代发展着的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专题讲座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共建 二、扬弃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实质 尼采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专题讲座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共建 三、理论的发展需要辩证法 (一)辩证法是反映一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是对于自己内容的内部自己运动的形式的觉识?±。 辩证法?°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

政治学习资料

回龙小学政治学习资料 时间:第一周(年月日) 学习主题: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榜样示范法 二、活动体验法 三、价值澄清法 四、案例讨论法 五、角色扮演法 六、环境熏陶法 时间:第二周(年月日) 学习主题: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一、有意义,即扎实的课。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有效率,即充实的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算是比较好的课三、有生成性,即丰实的课。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撼的,有缺撼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

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有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 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撼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时间:第三周(年月日) 学习主题:怎样评课: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 2、重点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二、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三、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 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 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新能力 2、注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五、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六、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七、教学个性(体现特色意识)1、教学有个性特点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 2.14补充资料:自主创业的意义及方式

自主创业补充资料 比尔.盖茨、张朝阳等人的名字在我们中间并不会陌生,他们的创业故事也为我们津津乐道。作为偶像,这些人的经历给我们提供了自主创业的典型,激励我们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希望自己有那么一天也能象他们一样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一、自主创业、利民利国 创业是指劳动者自己进行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自我雇用,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劳动者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还给别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对当代劳动者来说,自主创业是一条利国利民的光明之路,希望之路。 对劳动者个人而言,自主创业的主要意义是: 首先,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就业。在我国人口众多、就业环境比较严峻的形式下,选择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又可以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 其次,创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些自我意识很强的劳动者,通过选择自主创业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一些单位由于体制的约束,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创业可以给自己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最后,与其它就业形式相比,自主创业具有一些优势。例如自主创业可能带来更高的收入、工作时间自由安排等。 对我们国家而言,自主创业更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创造,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自主创业有利于创业精神的发扬光大。创业精神是奋发向上的精神、是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用这种精神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我们的民族才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起自主创业的观念,大力弘扬创业精神。 为了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我们的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正在不断制订一系

《政治工作条例》

《政治工作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这支军队地唯一宗旨。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始终不渝地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 第三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担负着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引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和中央军事委员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第四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其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是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生命线。 第六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南。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也是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根本指针。 第七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时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服务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人民军队的性质,保证以培养又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军人为目标的军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军政军民团结,保证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第八条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团以上部队和相当于团以上部队的单位(以下称团级以上单位)设立党的委员会,在营和相当于营的单位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在连和相当于连的单位设立党的支部。党的各级委员会(支部)是各该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党委(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对军队领导的根本制度。 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军分区(警备区)和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实行军队系统和地方党的委员会的双重领导制度,既坚持军队系统的垂直领导和隶属关系,又受同级地方党的委员会领导,市同级地方党的委员会的军事工作部。第九条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立总政治部;团级以上单位设立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营设立政治教导员;连设立政治指导员。 第十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在新时期必须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主要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坚持人民军队的宗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部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判和自我批评;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原则;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的制度;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按照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复习资料(完整教资)

七年级(上)复习提要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1、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将如何做自己学习的管理者?答:做学习的管理者应做到:(1)学会自主学习(2)提高学习效率(3)科学安排时间 2.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1)弹性原则;(2)自然原则;(3)增强原则; 3、你想拥有一个怎样的班集体呢,谈谈你如何建设好新的班集体? 答:我想拥有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建设我理想中的班集体应该做到:(1)要有共同的目标;(2)每个同学各显其能,发挥特长;(3)团结协作,共同进步。(4)我们还要为这个班级添砖加瓦,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为班级增添荣誉。 第二单元:认识自我 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里?

答: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的生命最具有智慧。(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2)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2、我们应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答:①永不不放弃生的希望;②肯定生命的价值,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③延伸生命的价值,使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呢(如何演绎生命)? 答:(1)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2)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长大后回报社会,造福人类。让有限的生命拥有无限的内涵。 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答:(1)身体外形的变化;(2)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3)性机能的成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