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政治考试资料

政治考试资料

政治考试资料
政治考试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8—10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在批判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客克服以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依据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客观实际而形成起来的。它开启了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新时代。

我们应用马克思社会方法论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如下:

(一)客观性原则

1、坚持客观性原则就要按照人类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以理论体系不断的自我更新和

研究方法的不断的自我改进,科学揭示社会历史在其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自己构成自己的道

路”;

2、坚持客观性原则应该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

反对任何形式的主观主义;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我们坚持客观性原则,就要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

面貌去认识世界,而不加任何外来成分。

(二)主体性原则

1、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原则,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

则;

2、坚持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充分承认人在社会活动和历史进步中的主体性地位,善于揭示人类

活动中的主体性效应;

3、坚持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对于主体做具体分析;

4、坚持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性。主体性原则是加强主体自身建设

与发挥主体能动性相统一的原则。

(三)整体性原则

1、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把社会的研究纳入自然—社会的大系统中加

以考察,赋予社会认识活动以宏观的历史背景;

2、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现实的活动着的个人作为出发点,去把握

社会的总体运动和结构;

3、把各种分散、零碎的社会现象看作社会总体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种社会要素的有序联系

中揭示社会有机体的内在组织结构,特别要着力揭示生产方式在社会系统演变中的决定作用,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物主义。

(四)具体性原则

1、坚持具体性原则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我们坚持

具体地看问题,反对抽象的看问题;

2、具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客观性原则的进一步深化和运用;

3、所以,我们在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时,应坚持从特殊到一般、从偶然到必然、从个别到普遍的

过程,并作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时研究。

(五)发展性原则

1、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每一个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灭亡的历史。研究社会现象必须坚持发

展的原则,再现社会现象的过程及其本质;

2、坚持发展性原则,我们既要重视对社会系统进行静态研究,又要重视对社会系统进行动态研究。

二、为什么说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25—30)

(一)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看成一个由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而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方式与人

口、自然地理环境构成了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的社会存在。

(二)马克思深刻的揭示了社会大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具体来说,

1、生产力系统

(1)在生产力系统中,劳动者、劳动要素、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构成实体要素,是生产力系统的硬件构

成。而科学技术、管理的渗透性要素和运筹性要素是非实体的条件和软件构成;

(2)在生产实践中,生产力系统的各项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主体性要

素,它具有能动性。以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在生产要素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科技已成为“第

一生产力”,科技和管理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生产关系系统

(1)生产关系作为一个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即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和分配关系,体现在社会关系和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

个环节当中;

(2)生产关系系统的这个三个构成要素彼此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但这种相互作用的

关系又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

3、上层建筑系统

(1)马克思主义把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称为社会的上层建筑,他作为一个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

(2)在上层建筑系统中,两个部分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政治上建筑以思想上层建筑为指导;第二,思想上层建筑受到政治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第三,政治上层建

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作为一个系统整体,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4、人口系统

(1)人口系统是构成一个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总和,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年龄构成和区域分布及

其发展变化的状况等因素。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

(2)认识社会的主体,人口系统是社会大系统存在的第一前提;

(3)人口系统作为社会大系统的构成要素,同社会大系统的其他组成系统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是社会生产力系统首要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又是

物质资料的消费者。人口系统和生产力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二,人是生产关系的承担者和调

解者;第三,人是上层建筑的构成主体,人口系统也与上层建筑系统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5、自然环境系统

(1)自然环境系统,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包括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

(2)自然环境系统作为社会大系统的构成要素,同社会的大系统的其他组成系统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自然环境系统对人口系统具有直接影响;第二,自然环境系

统和生产力系统相互作用;第三,自然环境系统对上层建筑系统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也具有一定影响。

(三)总之,马克思重视对复杂社会大系统各个系统关系的研究,认为社会系统的发展是构成他的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揭示和把握了这种相互作用中具有规律性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

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

的决定性力量,但人口因素和自然环境又对生产力具有制约作用。

三、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34-38)

(一)运用系统研究方法,进行社会学研究,分析认识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有很多重要原则。这些方法

论原则,反映了社会系统固有属性和规律,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认识各种社会现象重要的方法论工具。

(二)这些重要原则具体来说如下:

1、整体性原则

(1)系统的整体性表明,整体的功能并不等于它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这就是所谓的系统的“非加和性”,即“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整和”。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现象时深刻揭示了系

统的整体性;

(2)整体性是系统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处理和解决系统问题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应用这个原则很好的认识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系统,把全面发展的认识推向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

2、结构性原则

(1)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社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决定于要素的

性质和功能,而且决定于要素的结构;

(2)结构性原则启发我们,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合理的结构促进系统功能的优化,不合理

的结构造成系统功能的内耗,只有通过结构的合理化,才能实现系统功能化;

(3)所以,坚持系统的结构性原则,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提

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

3、层次性原则

(1)系统的层次性揭示的是系统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系统的层次性原则在现代系统理论中具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与简化还原论相对立的方法论原则;

(2)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早已出色的运用了系统的层次性原则,为人类科学的分析社会大系统的层次性开辟了道路;

(3)层次性原则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研究系统不同层次上的特殊运动规律,历来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这一思想对于我国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开放性原则

(1)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各个层次上的系统都具有开放性。我国历史上有过封闭导致落后的

惨痛教训,所以我们要坚持开放性原则;

(2)邓小平提出的重要结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是中国改革

开放对系统开放性原则最出色的运用;

(3)所以,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进一步扩大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也

是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挑战,共享发展机遇的客观需要。

四、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法(内容、特点45—44)

(一)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大量地表现为利益、阶级矛盾。利益分析,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是研究社会矛盾的具体方法。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点和利益矛盾学说来思考、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就是利益分析方法。运用利益分析方法关键要把握以下两点:

1、具体地分析一定社会的利益关系格局;

2、依据一定社会的利益关系格局决定我们的政策和策略。

(三)利益分析方法具有极强的历史感、现实感、和时代感,它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方法论指导。利益关系格局不是一成不变的,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四)利益分析方法在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中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为什么说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53-54)

(一)社会历史有规律可循,而不是偶然事件的杂乱堆积。社会的历史事件独一无二、不可重复,但其背后隐藏着社会的历史规律。

(二)我们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当人们没有认识到必然性的时候,必然性是盲目的、外在于人的;当人们认识并把握了必然性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它来为自己服务。透过不可重复的社

会历史事件发现社会历史规律。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任务;

(三)社会历史过程时人的活动过程,社会历史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人的活动不是主观任意的行为,而是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发展是既合规律又合目的性,既有客观必然性又具有主体能动性的

历史过程。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不是历史宿命论,历史过程的决定性真是通过人的合力作用来体

现的。这种辩证的历史决定论内在地包含了各种主体有意识的、自觉能动的选择活动,是各种选择

活动合力作用的结果。所以说,社会历史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六、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内涵是什么?(54—57)

(一)把人类社会视为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探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主体选择的关

系,目的在于确立社会研究的社会历史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历史主义的方法、科学预测的方法以

及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是特别重要的几个方法。

(二)具体来说,这些方法的基本内涵是:

1、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

(1)运用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我们要注意历史过程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2)运用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要达到“历史的真实”。研究历史,要做到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的真实,这是研究历史的基本功;要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达到历史本质与规律的真

实,这是研究历史的目的;

(3)对于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的评判,要有是非善恶的标准。没有是非、善恶标准的历史研究是没有灵魂和底蕴的;

(4)我们应当用今人的眼光来审视历史,但不能用进人的标准来剪裁历史;

(5)坚持历史主义原则,既要反对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又要反对肯定一切的复古主义。对于历史遗产,要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

2、科学预见的方法

(1)准确预见社会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计划,驾驭事态发展,影响历史走向,

获得有利结果,避免不利结局,是社会科学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理想追求;

(2)科学预见之所以可能,在于社会历史具有规律性。也在于人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社会存

在物,能够在实践中认识和利用社会规律;

(3)科学预见未来,是人们是认识世界的重要任务。但是,科学预见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对

于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前提的,是建立在对于实际情况的全面把握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

3、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1)我们要研究社会历史进程,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历史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进程,逻辑则是对这一进程和历史顺序的认识和把

握。社会历史过程时逻辑的基础,逻辑则是社会历史进程在人类思维中的再现;

(2)然而,逻辑的研究并非脱离历史的研究而幻想的、主观臆造的联系去代替社会发展的真实联系,而是以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的研究为基础,如实把握社会发展历史的真实

联系、必然性、规律性和发展趋势;

(3)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的观点,既要反对把历史碎片化、否认历史发展规律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从逻辑出发建材历史,用逻辑统一历史、说明历史的错误倾向,从而把逻辑

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贯穿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七、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有哪些?(65)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有:

(一)阶级分析方法

1、在阶级社会中,历史人物总是特定阶级的代表,为特定阶级服务。

2、要科学评价历史人物,就必须将历史人物同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认清他所属的阶级在当时社会

中处于什么地位,分析特定历史阶段的阶级关系、各阶级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

阶段所起的特定作用。

3、不论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意志、行为有什么独特性,本质上都带有一定的阶级烙印,其历史

命运叶童他所属阶级的命运相一致。

(二)历史分析方法

1、历史主义原则要求将历史人物置于他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任何历史人物都是时

代的产物。特定的历史条件为他们提供了活动的舞台,可以使他们有所作为,也限制他们的作为;

2、我们评价任何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都要联系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既要肯定其历史贡献,又

要看到其历史局限;既不能把他说成是超越历史时空的无所不能的人,也不要拿现世的标准去苛求

前人。

(三)辩证分析方法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多面体。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到其主要方面,又要看到其次要方面;既要看到其前半生,又要看到其后半生;既要看到其长处,又要看到其短处。不要简单化、脸谱化、不

要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八、真理与价值及其相互关系如何?(66—70)

(一)真理与价值

1、真理是表示主客观统一的概念,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反映,是观念的把握了客观事实;

2、价值则是一定事物、对象、事实对人的意义和作用,是一定客体的存在、趋势与主体的生存需要的

一致性。

(二)社会研究应正确处理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关系

社会现象既有客观事实性,又包含中价值的内容,二者既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社会研究必须承认这个事实,正确处理好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1、社会现象具有两重性:事实性和价值性

(1)理解社会现象的事实性和价值性,要注意避免两种观念的误区:第一种是把主体性等同于主观性,进而将价值性等同于主观性;第二种则以自然科学为科学的标准形式,否认社会现象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否定历史规律;

(2)总之,社会现象作为人们有意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既有主观性“自觉意志和特殊目的”,又有客观

性的因果关系,它是事实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2、解释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社会认知不同于自然认知,社会研究有自己的特殊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解释:

(1)人们对社会发展和运动规律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人对自身及其活动规律的认识,包含着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

(2)人们对社会科学学的真理性难以到达一致的认可,社会认知所得结论往往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3)社会历史的研究有客观的真理和正确的认识标准,检验它的是社会实践。

3、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1)认识社会现象,要确定社会的合理性向度,从而指导人们进行合理的实践活动,促使社会向有利

于人类的方向转化,这涉及社会评价;

(2)社会评价的关键在于合理性,而评价的合理性所符合的理性,根本上就是实践理性和历史理性;

(3)评价的正确性不仅要依据社会事实,还要依据正价值而不是负价值。可见评价的正确性不仅基于

社会认知的真理性,并且从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和可持续的社会秩序中把握了人类实践的基本价值趋向即历史的前进方向。

4、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1)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和价值性不是分立的,而是融合统一的。社会事实也是价值事实。要达到对

社会现象深刻的正确认识的把握,就要将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结合起来;

(2)在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性问题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就是从社会生产

力及其发展和实现这一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事实,同时也是最可贵的价值出发,来展开社会认知和价

值评价活动。

九、社会评价及其标准如何?(72—75)

(一)社会评价

1、这里说的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社会研究对象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评估、评定、

把握,特别是指对于社会总体价值及其演进方向的态度。社会评价的方法既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

又要符合认识的逻辑,因而要坚持实事求是;

2、社会评价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形式,但从根本上说是关于社会进步与否的评价。社会进步是社会

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的基础。也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最终归宿;

3、社会进步是一个整体性的评价,具有丰富的内涵,而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的利益是它的两大基本内

容。

(二)社会评价的标准主要有:

1、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1)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力这个标准,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社会进步;

(2)强调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是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说的,并不否定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各自特定的标准。

2、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是

我们进行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2)对于人民利益作为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这个命题,不能做简单的直观理解。“以人为本”是人

民利益标准的时代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和包裹中国在内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统一。

3、总之,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至“根本”,在于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性、先

决性的条件;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之“最高”,则在于人民是社会发展和价值评价的目的,

它是理想,也影单体现在社会发展的一切阶段中。

十、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80—82)

(一)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包括资金、人员、资源、商品、技术、信息等跨国界流动和全球化配

置,是经济活动国际合作的全球性展开,是全球性的经济一体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1)全球经济发展的整体相关性日益突出;

(2)经济发展主体的多极性;

(3)基于经济利益的分化组合,地区性组织和世界性组织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矛盾和斗争出现了新的形式及新的变化。

(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1、正面影响

(1)经济全球化形成了全球化市场,为各种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的全球性流动和合理配置、为科学技术成果的世界性普及和广泛应用、为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交往规范的世界性扩散和借鉴转移提供了可能并且日益转变为现实,从而使得科学技术的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2)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得以加强,有利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及传播。

(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主权转移和国际组织的发展,推进了国际体系转型,这有助于新的国际体系的建立;

(4)总之,经济全球化使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叉渗透、相互转化和全面扩展,呈现了一体化的发展态势。

2、负面影响: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性矛盾造成了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两极分化。市场的全球性扩张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加剧了经济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和差距;

(2)经济全球化使信息鸿沟日益加深,发展能力差距不断加大而导致矛盾重重。由于信息技术革命首先从发达国家兴起的,他们借先行之利,垄断了各种信息资源,而广大发展中国家

则是经济贫困、教育落后、人才流失严重;

(3)经济济全球化也带来了强烈的文化冲突。其结果往往是具有经济强势的国家显示文化优势,对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国家文化构成巨大威胁,影响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文化传统、习惯心理、

生活方式;

(4)一些西方国家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利用金融、意识形态和其他手段,插手甚至直接干涉其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事务,激化了这些国家的内部矛盾以及与发达国家的矛盾,

这是形成地区性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

(5)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而全球性问题是整个人类所要共同应对的问题。

(三)所以,1、我们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促进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

2、区域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在目前的体现,我们要促进区域内各国的共同发展;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中考政治复习试题及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试题及答案 不管我们生活离不离得开政治,至少我们的中考考试还是有政治这一科,来做一下中考政治试题吧。以下是给你推荐的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考政治复习试题一、单项选择 1、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准确入轨。这说明了:() A、我国是科技大国,已经与发达国家没有差距 B、我国在太空领域的竞争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C、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D、我国的探月技术已经无与伦比 2、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大力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进一步做好吸引、聘用境外高级专门人才工作。这是因为:() A、出国留学人员素质高,技术过硬 B、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C、这些人才不想为国家服务 D、我国自己培养不了类似的人才 3、2011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4.45万亿元,年均增长22.4%。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加快

实施国家助学制度,财政投入从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亿元,覆盖面从高等学校扩大到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共资助学生2130万名,还为1200多万名义务教育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这些数字表明:() A、在我国还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子女上不了学 B、我国学校使用的课本价格太高 C、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不改变 D、我国的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大 4、为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这有利于:() ①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②大幅度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④保护知识产权,杜绝知识侵权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科技政策专家方新在中欧科技战略高层论坛上指出:在人力资源上,我国科技人才的相对数量偏少:2010年,每百万人口中科技研发人员只有806人,而日本有7017人,法国有5635人,德国有5840人,韩国有3986人。我国科技人才“质量”偏低,尤其缺乏拔尖人才和战略科学家,人才严重短缺和人才大量浪费并存。这告诉我们:()

教师资格证考试--思想政治学科--考点总结

第一章经济生活 1.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第二章政治生活 1.我国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党要坚持民主执政,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建设。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以保障我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2.简述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之间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四者的地位和作用: A.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直接行使国家职能。 B.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它行使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 C.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它负责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行政工作决定,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向其报告工作。 D.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四者关系: 中国共产党冀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自己的主张和政策,然后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程序使之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实现对国家爱的领导。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一般情况下,是国务院根据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和作出的决定,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征求全国政协委员会的意见,最后由全国人大批准。 第五章法学基础理论 1.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运用证据规定的指导原则有哪些? (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搜集证据。 (2)重证据、重调查研究而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而无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但只要其他证据确凿,同样可以判决其有罪并处以刑罚。 2.人民法院对于那些民事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 先予执行:

政治理论考试题库

政治理论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就是包括( C )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确保到( C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2010 B、2015 C、2020 D、2030 3、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首先就是要提高( C )。 A、拒腐防变的能力 B、抵御风险的能力 C、领导发展的能力 D、应对危机的能力 4、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与谐相处的总要求与( B )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与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A、效率与公平相统一 B、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C、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D、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5、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 C )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6、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就是( A )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 C、发展需求 D、生产需求 7、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好的一项工作就就是,以( B )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A、促进城乡一体化 B、促进农民增收 C、发展现代农业 D、培养现代农民 8、17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与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就是( A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绝不动摇 C.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绝不动摇 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绝不动摇 9.十七大报告指出,国民收入分配应做到( B )。

高一政治复习资料.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和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其他手段: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和世界货币。 3.纸币:①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②特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纸币在流通中损害。 4.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在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就可能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纸币发行过少,则会引起物价下跌,社会需求不足,可能引起通货紧缩的发生 5.什么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如何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要减少货币的发行,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要增加货币的发行,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6.结算:核算一定时期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情况。分为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7.常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①信用卡是一种信用凭证,其优点是: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 作用为:减少现金使用,方便购物,增强消费安全。 ②支票分为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8.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亦然。 9.保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何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①供求关系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③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④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注: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复习题 期中考试政治

政治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郑板桥诗中的下列物品属于商品的有()①鲜鱼②粮③湿苇④垂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 2.关于商品、货币和一般等价物三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 商品货币同时产生 B. 货币是唯一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不是商品 D.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 3.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经历了从过去的“吃不饱”到今天的“吃得好”的变化。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食品消费支出减少 B. 这归根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生产能力的增强 C. 我国居民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正在逐年增加 D. 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总体下降,消费结构得到改善 4..如果5G时代到来,4K视频甚至是8K视频将能够流畅实时播放;云技术将会更好的利用,生活.工作.娱乐将都有“云”的身影;另一方面,极高的网络速率也意味着硬盘将被云盘所取缔;随时随地可以将大文件上传到云端,市场销售呈爆发式增长,成为时尚新宠。这反映出()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③消费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 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是() A.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B. 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C.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D. 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6.“中国制造2025”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制造强国,既需要领军型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高超的技工队伍。这主要是基于 A. 劳动者素质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 B. 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C. 以领军型人才为主,多种人才并存的人才结构 D.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 7.老王是甲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其应当对甲企业的债务承担的责任是() A. 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B. 以企业财产为限承担责任 C. 以家庭财产承担无限责任 D. 以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责任 8.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明确划定公司 制改革时间表,2017年年底前,将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该举措有利于

初一政治考试复习资料

初一政治考试复习资料 初一(13)班杨康 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答: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坚强意志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坚强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需要坚强意志.成就一翻事业, 需要坚强意志, 如何磨砺坚强意志? 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应善于管理自己,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什么是规则?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亊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道德,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罚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跟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都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应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 什么是犯罪? 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力,没收财产三种. 注:主刑独立判刑,附加刑可双用. 青少年人是如何走向犯罪的? 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什么是未成年人? 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例如: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有诉讼和非诉讼。 诉讼通常分为三个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如何与歹徒斗争? 许多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101思想政治理论考什么

101思想政治理论考什么 五门课程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荞运动规律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六)中华民族的杭日战争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八)社会主义基木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墓础 (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二)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最新-政治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实用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C )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确保到( C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2010 B、2015 C、2020 D、2030 3、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 C )。 A、拒腐防变的能力 B、抵御风险的能力 C、领导发展的能力 D、应对危机的能力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 B )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A.效率与公平相统一 B.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C.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D.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5、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 C )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6、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 A )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 C.发展需求 D.生产需求 7、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好的一项工作就是,以( B )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A.促进城乡一体化 B.促进农民增收 C.发展现代农业 D.培养现代农民 8、17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 )。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政治练习题(一).doc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政治练习题(一) 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相关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政治练习题(一) 1、(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既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 A供给B需求 C商品D价格 答案:A。解析:考察微观经济,供给和需求的定义。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而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下列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小的是( )。 A食盐米面瓜果蔬菜B手机冰箱风扇 C别墅轿车高档海鲜D粮食洗衣机奢侈品 答案:A。解析:考察的是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当一种物品价格变动时该物品需求量相应变动的大小。一般来说,奢侈品、具有替代品的物品、消费者有较长时间调整其消费行为的物品弹性会比较大,反之必需品、缺少替代品的物品和在短期行为的物品弹性会比较小。BC均属于弹性较大商品,C

粮食为生活必需品,但洗衣机和奢侈品需求量随价格变动较大,故选A。 3、下列哪项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 )。 A增加税收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提高再贴现率D卖出有价证券 答案:BCD。解析:考察的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A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央行买卖有价证券)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BC有利于减少市场货币量,属紧缩性货币政策。D选项卖出债券,把钱回笼到央行,也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4、下列说法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说法一致的是( )。 A吾心即宇宙B 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D万物皆备于我 答案:AD。解析:考察主观唯心客观唯心的区别。依精神是世界本源的不同划分,分为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主观唯心把人的精神看做世界本源,如AD选项。客观唯心是人以外的某些精神实体看做世界本源,如B,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而C是朴素唯物主义,把具体实物看做世界本源。 5、下列名字称谓对应正确的是( )。 A唐太宗-贞观之治B刘秀-文景之治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官方发布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 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50分 Ⅳ.考查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全

思想政治课程 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程理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德育为目标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具体表现: 1、既有德育的性质,也有智育的性质 2、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是心理品质、思维能力、文化知识和政治觉悟各方面与素质总和提高的有机统一。 第二节 一、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第二章: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第一节:课程内容与实施 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形态 1、综合课程 内容的综合性、呈现方式的综合性和课堂教学形式的综合性 2、课堂呈现形式的多样性 教材形式的多样化和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的内涵 1、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 2、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 3、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思想政治课的文本结构 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和教材 第四节:思想政治课的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3、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4、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二、评价建议 1、评价要求 1)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2)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 3)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 4)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5)采用多种学习评价方式 6)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丰富、拓展课程资源 1、文字与音像资源 2、人力资源 3、实践活动资源 4、信息化资源 (二)主动开发课程资源 1、自主开发 2、共同开发 3、特色开发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章:思想政治课教学概述 第一节:教学基本理论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特点 1、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2、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重过程与重结果的统一 二、教学规律 1、认识的渐进性规律 2、认识的曲折性规律 3、师生互动规律 第二节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是基本组织形态,课外实践活动是辅助形态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 1、组织教学及技能训练 2、导入新课及技能训练 1)情景式导入 2)材料式导入 3)问题式导入 4)衔接式导入 3、讲授新课 课堂活动设计 1)分解法 2)问题前置法 3)故事法 4)留白法 4、巩固新课及技能训练 5、布置作业及技能训练

思想政治理论课复习考试提纲

思想政治理论课复习考试提纲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2、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是人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 3、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三)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规律 3、对立统一规律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的作用。 2、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辨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3、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真理的标准 4、辨证思维的主要方法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1、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观念结构。 (六)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形态及其演化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3、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的自由及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政治理论知识试题题库

1、我们的强国之路? 答案:坚持改革开放 2、党的行动指南? 答案: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就就是 答案: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 4、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 答案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什么就是党的“三大法宝”? 答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党的最高理想与最终目标? 答案:实现共产主义。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 答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0、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作介绍人、 答案:两名正式党员

1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案。1919年五四运动 12、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主要矛盾就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4、我们党的最大优势: 答案:密切联系群众、 16、党的性质? 答案: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就是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7、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案:领导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票)的方式、 18、党的建设主要包括: 答案: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19、入党宣誓? 答案: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

初中政治复习资料1

第一单元亲近社会,是九年级《思想品德》起始单元。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结合初中生在积极适合社会发展和持续进取所面临的问题,本单元结合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范围,着眼于亲近社会、服务社会,认同并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以及坦然面对挫折的需要,着力引导学生从思想、行为上积极适合社会发展和进步。 主要内容着眼于引领学生切实注重社会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祖国的变化,加深对当代中国的理解,增强关心社会的兴趣,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技能与习惯;引导学生感悟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对个人情感的影响,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做民族文化的弘扬者;协助学生进一步自觉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促动个人健康成长;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问题,树立准确的学习观点。 本单元包括三课:1.成长在社会,2.融入民族文化,3.笑对生活。 第一课成长在社会 第一框题感受社会变化 1. 人类社会尤其我国现阶段社会人们生活的变化发展与进步。 2. 几千年人类文明持续发展进步的道路。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4. 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文明进步道路中的问题与挑战。 5. 促动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二框题关心社会发展 1. 探究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2. 每个人都必须关心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能够从注重时事政治做起。 第三框题学会亲近社会 1. 亲近社会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克服冷漠情绪和“看客”心态。 2.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以及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明白判断是非的标准,提升自身素质,更好亲近社会。 一、填空 1、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改造自然,创造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 2、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跨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21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论是以前成就的取得,还是今后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5、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它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 6、作为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能够从注重时事政治做起。方式还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7、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P10 ★我国公民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8、自觉服务社会是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P12 9、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承担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军人的职责主要是保卫祖国;

2019年重庆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政治理论考试复习材料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2、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分析。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容。 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二、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第三、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第五、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饿的领导。 第六、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5.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一、萌芽到开始形成阶段。第一次国革命战争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思想开始形成。 第二、成熟阶段。会议以后,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继承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官方发布word版)

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 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 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1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 分( 16 小题,每小题 1 分) 多项选择题 34 分( 17 小题,每小题 2 分) 分析题 50 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 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1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内容:A 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B 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误区:把改革误认为要改变社会主义性质。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组成部分:公有制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A 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 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A 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B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 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B(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6、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2)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3)外资经济: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

政治理论考试题库100题

政治理论考试题库100题 (十九大报告部分29题) 1、十九大的主题是: 2、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3、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之间的矛盾。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5、伟大斗争,,,,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 7、“四个意识”是指 8、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坚持、、 、的要求。 9、“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内容是指 10、“两学一做”的内容是指 11、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是指、、

、,坚决反对特权。 12、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3、“四个自信”是指 14、“五位一体整体布局”是指 15、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 活的必由之路,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 制度保障,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 精神力量。 1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 17、“五位一体整体布局”是指 18、“四个全面”是指 19、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 践行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 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20、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共享的发展理念。 21、坚持、、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