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朝鲜族传统民俗舞蹈:刀舞

朝鲜族传统民俗舞蹈:刀舞

朝鲜族传统民俗舞蹈:刀舞

朝鲜族刀舞是一种由剑舞演化而来的舞蹈,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关于刀舞的由来,也有一段令人神往的传说。“刀舞”源自古朝鲜三国时期,古朝鲜新罗国有位名叫黄昌郎的壮士,7岁的时候就能挥舞长剑表演,气势如虹。他一人来到百济市舞剑,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深深为他的剑术所吸引。百济王听说以后,召黄昌郎入宫表演。黄昌郎借舞剑之机,刺杀百济王,结果最终被人杀害。新罗国的人民为了缅怀黄昌郎的义举,面带假面具,手持折半的刀,照他从前表演的舞姿跳舞。刀舞于是由此而来。后来“刀舞”传入宫中,宫廷贵族为防止出现类似行刺事件,便将刀片与刀连接处截断,中间用铁环相连,成为专用道具,并改为由艺妓表演。

朝鲜李朝末期,因倭冠入侵,加上连年灾害,民不聊生,宫廷内外交困,使大量艺妓从宫中出走流入民间。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刀舞随朝鲜族移民传入延边。

刀舞与剑舞一样,雄壮、勇猛、跃动的舞姿贯穿舞蹈的全过程。舞蹈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勇敢、大胆、智慧、乐观的民族气概。舞蹈姿式刚柔相济,激舒并存,急缓相容,像疾风般的向前冲,左右猛刺,强屈身,轻快猛移等动作,"喀嚓"、"喀嚓"的挥刀声以及浪漫的舞态,给人以强烈的号召感,体现了朝鲜族舞蹈的高超技艺,突出了舞蹈的民族特色。“刀舞”的表演,不受时间、场地局限,亦无固定的模式。舞蹈主要是舞刀,柔韧舞时刀片飞舞,争光闪烁,绕刀时所发出的声响铿锵有力。

建国后,“刀舞”经朝鲜族舞蹈家们的精心改编,增进了新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使这一艺术形式日趋完善。歌舞团的的编导们培养了一代代的舞蹈演员,使“刀舞”后继有人,“刀舞”的发掘、拯救工作取得实效。

浅谈朝鲜族舞蹈

浅谈朝鲜族舞蹈《行者》体态中圆体现 朝鲜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与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两个民族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但由于古代朝鲜受中国儒道两教的影响很深,两个民族在外貌,姓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信仰,艺术等方面,仍然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当代朝鲜族传统舞蹈中能透视这种宗教与哲学思想的遗存。这种遗存给舞蹈的形态构成了浓郁的传统审美精神。 “长路漫夜,西风萧烈。踽踽行者,心济苍生。”是朝鲜族独舞《行者》给我们带来的感受。该舞蹈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历经沧桑,看破红尘的一位智者对人生以及生活的感悟。而该作品在原有的朝鲜族传统舞蹈当中微妙地融入了太极以及八卦当中圆的特点,使舞蹈具有强大的气场与空间感,给人一种大气凌然的感觉。朝鲜族舞蹈动态中的体态与意识就是对“圆”的呈现和礼仪的外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身体各部位体态的分析来认识和理解舞蹈的传统意韵。 一.上半身分析 (1)头部分析 舞蹈一开始是一个横开手全蹲屈伸的动作,伴随着屈伸的律动,头部在中立的状态下,通过眼神的左右保持下颚略微向下的综合形态来展现头部的风格。并且没有棱角分明的状态。给人一种圆润的感觉。这种中立无棱角的综合形态就是头部的独特风格与审美特征。在这种风格特征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对现实的回避,对世俗环境的无奈,以及追求心灵的美好升华。在历史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了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所以在舞蹈体态中自然会对这种情绪化作一种外化,形成一种无奈,无为,抵抗,坚持,自我陶醉的状态。 (2)胸背分析 在这个舞蹈中胸背的体态主要是以“胸部内含”与“背部撑圆”两种状态来表现。这两种状态又基本形成了胸背的外化圆。胸背的状态是对内在呼吸的最初表现,“呼”与“吸”的一进一出则表现为“阴阳”二气的循环往复,象征着生命不息和自然的圆满。阴阳的矛盾冲突造成了世界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最终都必须达到和谐,顺调和统一。这也是朝鲜族舞蹈体态所强调由内到外的关系所在。 (3)手臂分析 手臂的姿态主要是以“周圆”来表现。这种周圆更重要的是姿态与意识的结合。所谓“意识先行,形是自然”这样手臂才有“周圆”之势,才会有意韵可言。比如说手臂在抬至横开手臂位置时,姿态从外观上看手臂并不是笔直的线条,而是一种包容宇宙般的质感。同样额头斜上顶手位和腹前腰后围手位等位置都有一种“周圆”之感。这样才会和上身整体形态风格相吻合。另外从手指来看,食指微微上翘是代表着生命力的旺盛,无名指,小拇指稍稍向下则意味着生命的衰落。这是种阴阳关系。也是通过手臂的整体姿态转换为舞蹈精神意念的外化表现。 (4)腰腹部分析 在舞蹈《行者》中,小腹的状态主要是以“弓”的状态来表现。这种感受的形成与朝鲜民族所处的环境和文化影响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从传统文化来说小腹乃阴阳二气与经血的固本之处。是丹田之气的所在。所以朝鲜族舞蹈状态中对小腹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节制气息的前提下让呼吸形成一种内循环。这样上半身才会形成一种空旷饱满之势。而腰部的体态主要是以“撑”来表现。这种状态是由于小腹的“弓”状导致形成的,小腹充实饱满,腰力才会源源不断。腹腰从

朝鲜族舞蹈

朝鲜族舞蹈 朝鲜民族是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能歌善舞的民族。 朝鲜族的古典舞蹈在古朝鲜、秽貊、扶余、新罗、百济、高句丽及三韩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朝鲜族民间舞蹈则与农耕劳作、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迄今流传于辽宁各地城乡的《农乐舞》,是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它实际上是融合多种舞蹈(如《象帽》、《手鼓舞》、《长鼓舞》等)为一炉,而形成的一个崭新的舞蹈品种。其他舞蹈有反映勇士精神的《刀舞》,筵宴中跳的自娱性即兴舞蹈《手帕舞》、《碟舞》、《顶瓶舞》、反映男女爱情的《春香传》、《樵夫和村女》,反映宗教和祭祀生活的《僧舞》、《巫堂》等以及《扇子舞》等。 《农乐舞》产生于朝鲜三国时期。每年五月播种之后,“以牺牲祭天,并歌舞达旦”。“数十人排成一行,左右踏步,有高有低,手足并用,舞姿轻快,长短强弱,节奏动听”。农民自春天准备耕种开始,到秋收为止,根据劳动内容、场合的不同,唱不同的歌,跳不同的舞。《丰铮》是流行最广的《农乐舞》,是在插秧或锄草时跳的。那时,先把“农者天下之本”的大旗插在中央场地上,旗杆顶上挂有野鸡头以求吉利。在出工之前,要到这里欢快地跳一场《农乐舞》,然后以互助的形式轮流到各家田地里干活。 《僧舞》,僧舞是佛教影响下产生的有代表性的朝鲜民间鼓舞之一。据传说:释迦牟尼在灵鹫山诵读经时,有五色彩云笼罩。其弟子迦叶见到此景,便击鼓起舞以示庆贺。后人模仿迦叶的动作编排了《僧舞》。因此,僧舞作为佛教界的法舞,具有威严的宗教色彩。另一种传说是朝鲜李氏王朝的著名诗人兼舞蹈家黄真伊,为了戏弄伪装的智足禅师,戴着高帽,身着长衫,腰系红带,编排了僧舞。也有破戒僧为了排遣苦闷创造僧舞之说,还有起源于戴假面的路葬舞之说。总之,现在流行至今的僧舞,是把佛教意识与民间舞蹈融为一体的〈鼓舞〉。 《刀舞》又称〈剑舞〉或〈剑器舞〉。公元4世纪时已在古朝鲜民族中广为流传。从公元4世纪出土的墓葬壁画中就可以看到挥舞长刀的舞姿。统一朝鲜的新罗歌舞中便有剑舞。李氏王朝初期即公元14至16世纪时始称刀舞。据说当时流行的刀舞中有叫〈晋州剑舞〉的,其服装、道具和动作与今日之刀舞基本相似。此外,李氏王朝末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流行的剑器舞,实际上也就是这种刀舞。朝鲜族刀舞同其他民族的刀舞不同,在轻快、柔和、敏捷中,以逼人的刀光和铿锵的声响中烘托出战斗的气氛。〈刀舞〉慢中有快,柔中有刚,细腻中有粗犷,在不知不觉中把观众引向刀光剑影的战斗高潮,抒发了朝鲜民族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碟子舞》流行于辽宁省桓仁县朝鲜族居住的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当地的朝鲜族群众的春游日,家家都到郊外春游,席地就餐时,人们兴之所至,敲碟击碗,翩翩起舞,在此种民俗中碟子舞已形成。舞者头顶盛着水的铜玩,双手各持一碟一根竹筷子,随着音乐节奏边舞边击碟。以柔和的手腕,灵巧的舞步和清脆的击碟声相协调,击碟动作和

朝鲜族舞蹈体态与动态浅析

朝鲜族舞蹈体态与动态浅析 一、简述 朝鲜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与汉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历看中国 古代称东方诸部落为夷,夷在东方亦称东夷。《说文》:“夷,东方 之人也,从大从弓。”夷人种类繁多,故常称“九夷”。“九”字, 泛指其多,其数非必为九。先秦时期,东夷主要是指分布于今山东、 江苏等省一带的夷人。它们和西部的夏部落共同结成夷夏部落联盟, 后来发展成为华夏族(汉族前身)。一方面,秦汉以后,境内的东夷 已融合为汉族,此时的东夷则别指满洲、朝鲜、日本来说。《论 语·子罕》疏曰:“东有九夷:一玄菟、二乐浪、三高丽、四满饰、 五凫臾、六索家、七东屠、八倭人、九天鄙。”此“九夷”中之乐浪、高丽即指朝鲜半岛。在古代,中国与朝鲜两国不但同属于东夷文化圈,且有着深厚的近亲血缘关系。另一方面,因为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的 不同,使得两个民族各自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即使如此,两个民族 在外貌、姓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信仰、艺术等方面,仍然是世界上关系最为密切的。[1]舞蹈艺术也是如此,因为早期 的文化交流导致了朝鲜民族在接受汉文化的思想观点中对其自身精神 生活实行了变革。特别是在理解了儒释道三家文化以及宋明理学之后,产生了现今文化艺术形态中,浓墨重彩的传统意韵和追求。所以,我 们在当代朝鲜族传统舞蹈中能够透视这种宗教与哲学思想的遗存。这 种遗存给舞蹈的形态构成了浓郁的传统审美精神。 二、舞蹈现象与本质分析 ⒈体态分析 朝鲜族舞蹈从其体态上看,是追求一种“外化圆”与“节制感”。正是因为这种“外化圆”与“节制感”产生了朝鲜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这种审美本身已经被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功能和虔诚的信仰。这个切都 是必须通过身体感觉来传达信息。那么我们也就能够从身体体态的理 解来理解其中的传统意韵。以下是按人体的部位实行的逐一分析。

朝鲜舞的基本特点

朝鲜舞的基本特点 作者:来源:添加时间:2011-06-10 15:45:03 基本上是仙鹤式的步调和杨柳式的身条。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呼吸的运用最具有典型意义,气息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中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式由于呼吸方法协调一致,以达到艺术升华的结果。 朝鲜族舞的体态动律特点: 基本体态:吸腹、收臀、含胸、垂肩。 基本脚型:绷脚背、勾脚趾。 基本手型:食指、中指自然伸直,无名指、小指自然微屈,大拇指接近中指。男为自然手型。 朝鲜舞是有特点、十分细腻的,体态和手、脚型的特点皆贯穿在动律中,形成独特的舞姿风格,它以气息的运用带动膝部的屈伸和步法,并贯注全身,有明显的连续性。朝鲜舞动律应概括为垂直的屈伸动律和平移的屈伸动律两种,运动线多为上抛弧线和涌浪式的下弧线。此两种基本动律皆要求膝部和腕部的控制力,即:动中有线,静时线不断。 朝鲜舞基础步法类动作: * 屈伸动律和以此紧密相连的气息(屈时吐气,伸时吸气) * 每个步法迈步之前,都有一腿弯曲,另一腿抬起的动势特点 * 脚抬起到落地都有从脚跟,脚心,脚掌或脚掌经过脚心到全脚一节一节的脚腕控制力的存在。 朝鲜舞的基本特点 作者:来源:添加时间:2011-06-10 15:45:03 基本上是仙鹤式的步调和杨柳式的身条。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呼吸的运用最具有典型意义,气息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中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式由于呼吸方法协调一致,以达到艺术升华的结果。 朝鲜族舞的体态动律特点: 基本体态:吸腹、收臀、含胸、垂肩。 基本脚型:绷脚背、勾脚趾。 基本手型:食指、中指自然伸直,无名指、小指自然微屈,大拇指接近中指。男为自然手型。 朝鲜舞是有特点、十分细腻的,体态和手、脚型的特点皆贯穿在动律中,形成独特的舞姿风格,它以气息的运用带动膝部的屈伸和步法,并贯注全身,有明显的连续性。朝鲜舞动律应概括为垂直的屈伸动律和平移的屈伸动律两种,运动线多为上抛弧线和涌浪式的下弧线。此两种基本动律皆要求膝部和腕部的控制力,即:动中有线,静时线不断。 朝鲜舞基础步法类动作: * 屈伸动律和以此紧密相连的气息(屈时吐气,伸时吸气) * 每个步法迈步之前,都有一腿弯曲,另一腿抬起的动势特点 * 脚抬起到落地都有从脚跟,脚心,脚掌或脚掌经过脚心到全脚一节一

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与朝鲜族民族文化渊源探析

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与朝鲜族民族文化渊源探析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凸现着朝鲜民族的文化特征。朝鲜族是一个深受外族文化影响的民族,其舞蹈风格必然带有外来文化的印迹。要深入了解朝鲜族民族舞蹈的语汇和思想内涵,需要深入了解朝鲜族民间舞蹈与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渊源。 标签: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朝鲜族民族文化;渊源 一、朝鲜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图腾崇拜 朝鲜族民族民间舞蹈的鲜明风格之一是常常有“鹤步”、“屈伸”、“鹤飞翔”等舞蹈形态,这些风格鲜明的“鹤步”、“屈伸”、“鹤飞翔”舞蹈动作穿插在舞蹈中间,使得朝鲜族民族舞蹈整体上呈现出飘逸、潇洒、灵动的审美特征。朝鲜族民族民间舞蹈之所以常常运用“鹤”的形态动作来表现审美情趣,与朝鲜族民族的图腾崇拜密切相关。 中国儒家思想的清高、道家的无为和神仙思想对高句丽王族的影响是深远的,“乘鹤飞升、羽化为仙”的观念不但在高句丽王族心目中形成共识,而且成为该王族在精神方面的终极追求。高句丽王族的墓室壁画上往往绘有墓主人骑鹤飞升的图案,“骑鹤飞升,羽化成仙”,已经成为高句丽王族心目中的图腾具象。正如各个民族所共同表现的图腾崇拜一样,王室的图腾崇拜也就是老百姓的图腾崇拜。鹤,自然成为朝鲜族人民都喜欢的“仙鸟”。以“鹤”寓意吉祥、长寿的各种各样的装饰品比比皆是,鹤被人们恭敬地陈列在店铺和房间内的显著位置,以示对鹤的崇拜并蕴涵着浓浓的祈福愿求。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把对鹤的崇拜创编成鹤的象形动作,既表达了内心世界对鹤的崇拜,又美化了舞蹈的动作,从而形成了朝鲜族民族民间舞蹈所特有的飘逸和潇洒的风格及神韵。 二、朝鲜族民间舞的表演形式和民间文化 朝鲜族民间舞的表演形式许多有民间活动的动作意蕴是朝鲜族民族舞蹈风格的又一特征。 朝鲜族是具有群居群舞古老传统的民族,其民间舞蹈大多带有集体农耕、抵抗侵略、欢庆节日、庆典器具的技巧运用等特征。朝鲜族民间舞蹈多有即兴性质,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旋律优美、节奏多变。朝鲜族舞蹈的主要形式有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等。 朝鲜族民间舞浓郁的民族风韵,与朝鲜族人民平日活动的欢快心情及动作韵律密切相关。比如长鼓舞,表演者将长鼓挎于身前,左右手持鼓鞭、鼓槌击鼓面或以掌拍鼓面,边击边舞,激励舞者抒发内心世界。中国和朝鲜的古代史料还将长鼓以“细腰鼓”、“杖鼓”等称谓载入史册。汉魏时中原始用杖鼓,杖鼓之形制“大

简单分析:朝鲜族舞蹈的呼吸特点(附视频教学)

简单分析:朝鲜族舞蹈的呼吸特点(附视频教学) 舞蹈不仅是身体动作的艺术,而且是呼吸的艺术。如果没有呼吸的配合,舞蹈动作会显得呆板、无神且缺乏感染力。那么对于舞蹈如此重要的呼吸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运动呢?各民族舞蹈中的呼吸又有什么特点呢?从狭义上讲,舞蹈中的呼吸应称之为艺术呼吸。艺术呼吸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控制、处理、合理把握、运用呼吸,从生理的需求上升为理性的支配及其运用。使呼吸、韵律、风格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体。呼吸给予人的是生命,给予舞蹈的是生命力。在古典舞中如此,在现代舞中如此,在民间舞中同样如此。下面以朝鲜族舞蹈为例就民间舞中的呼吸特点做简单分析。快吸气、屏气、慢吸气;快呼气、屏气、慢呼气——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呼吸特点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呼吸的运用最具有典型意义,气息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中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式由于呼吸方法协调一致,以达到艺术升华的结果。我要谈到的朝鲜舞呼吸特点,是人们最常见的“古格里”节奏鼓点与舞蹈呼吸的配合。“古格里”从感情上表现含蓄、深情,节奏是均匀而缓慢的,以气息的运用带膝部的屈伸和步法,并贯注全身,有明显的连贯性,同时也构成舞姿造型的流动和延续性。呼吸的运用则常在“起法儿”时有一个短促而有力的“起点”,而其后的连续性则比较徐缓。例如朝鲜舞在动作时,通常是先以下肢屈伸动作配和呼吸完成;准备时在半蹲上,先快吸入半口气,同时膝盖配合吸气向上延伸,然后呼吸瞬间停顿。这种停顿正是朝鲜族舞蹈过程中特意安排的,一刹那的“煞住”的间歇中,把存留的后半口气慢慢吸入,膝盖随之伸直;吐气时要求与呼气一样,膝盖弯曲快吐气、屏气、慢吐气。这种呼与吸的过程中往往会呈现出一种刚与柔、动与静的鲜明对比。正是在由刚转柔,由动入静的瞬间,常常蕴涵着朝鲜族舞蹈那种令人神怡的“动中有静”的柔媚性格。朝鲜族舞蹈教程:呼吸训练

朝鲜民族舞蹈

朝鲜族民间舞蹈及作品表演赏析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 朝鲜族舞蹈的风格多样,兼具秀雅、柔美、潇洒和刚柔并济。在朝鲜舞重音乐和舞蹈的联系非常密切,其中的韵律节奏感强劲。 朝鲜族舞蹈通常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含蓄的美,这类舞蹈的表现形式就是松弛有度、含胸收肩、收肩提臀、气息缓缓下沉。这种体态上的特征和表现出的形象能够反映出朝鲜人民的独特性格:温柔小意却又柔中带刚和勇于斗争的精神。 在朝鲜民间舞蹈中,最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就是它对气息的运用,在朝鲜族的舞蹈里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对气息的运用。它的韵律、动作、内在美的完美融合,都是要经过专有的律动节奏来和它保持一致来实现对艺术的升华。在朝鲜族舞蹈中,呼吸应贯彻全身并带动身体,用心里的感悟来做肢体上的动作,好比寻常可见的舞蹈的气息和“古格里”鼓点节奏的相互配合。“古格里”的表现形式是深情含蓄的,呼吸均匀节奏缓慢,用气息来带动膝部的动作并贯彻到全身,在有极强连贯性的同时还保证了舞蹈的流畅和延续性。呼吸的运用会有一个有力的起点在它做“起法儿”时,在这之后,它的连续性就会越来越缓慢。比如,朝鲜族的舞蹈在做动作时大多数在做下肢屈伸动作的时候就配合呼吸来完成;在做准备时,吸半口气半蹲着再用膝盖配合吸气,使气息能够向上延展开,使呼吸瞬停。而这种停顿往往是朝鲜舞中的故意设定,在这个间歇的瞬间把后半口气慢慢的吸入,然后膝盖再跟着伸展开。在这呼吸的过程里能够体现出动和静、刚和柔表现出的强烈对比。也正是因为这从刚到柔,从动到静的过程,蕴含了朝鲜舞中令人神往的刚中带柔,动静结合的娇媚性情。 朝鲜舞的律动是朝鲜民族对姿态和内在的完美融合,通过对固有的律动方式和对气息运作的升华的结果,表现出朝鲜族人民对鹤神韵风姿的崇敬。在朝鲜族人民心中,鹤代表的就是单纯善良和长寿,这种心理在受到长期的升华和艺术上的美化后就产生了舞蹈里最基本的步伐,也就是“鹤步”,而飘逸柔美的“鹤步”恰恰也是形成秀雅柔美兼具潇洒风格的基石。 (三)作品表演欣赏 1.《长鼓舞》 《长鼓舞》由李仁顺老师改编,崔三明老师作曲,崔美善老师首演。是一种由朝鲜女子独舞的朝鲜族舞蹈。主要表现出朝鲜族女子的高雅、柔美、温柔、含蓄的气质。 舞蹈演出中出现的长鼓起源发展于宋代,随后辗转落于朝鲜半岛,最初,它只是作为一个打击乐器存在由男主手持表演,直到20世纪后,渐渐的成为了舞蹈中女子使用的道具,在传统的农乐舞中抽身以独立自主的表演形式存在。 《长鼓舞》可以分为三段表演,首先是普通雕塑的女性形象,透漏出生命的气息;手臂时而柔若无骨,时而骨骼分明,形象和气息律动节奏保持一致。律动的节奏均匀又轻缓,舞蹈者用气息来带动身体去把朝鲜族的韵味和舞姿完美融合,这表现出来朝鲜女性外表柔弱,内在坚韧的性情。舞蹈的第二段中表现出的情绪十分欢快,音乐的节奏适中,“总在抖动的双臂和飞速运转的双脚就是动作的着力点”,舞蹈的路径和一个大的圆圈还有八字线路为主,着重关注气息的稳定连贯和动作与力量的交织顿挫,舞蹈的动作体现出来刚柔并济、动静结合的主要特点。最后一段用的是豪放欢快的快餐,在舞蹈里还交织着双鼓点。在舞蹈中把与击鼓速度相当的步伐和一些技巧与舞蹈中表现的内涵融合起来。 崔美善的表演风格被很多人评论为:高雅、精致、柔美,他的舞蹈就好像是雕塑稀品。在崔美善的舞蹈里,人们能够看到东方女人性格上的含蓄和深情,也能看到东方各个国家舞蹈都具备的曲线美。 2.《残春》 《残春》为朝鲜族的男性独舞,第一次公开演出是于晓雪在1988年的北京国际俱乐部剧院举办,孙龙奎和李玲作为编导,张静一和杜国政担任舞美制作,音乐选用韩国的民间歌

校本课程:朝鲜族舞蹈

朝鲜族手鼓舞 手鼓舞是朝鲜族舞蹈表下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舞者左手拿手鼓,右手击鼓面,边击边舞,表现舞者的愉快、欢乐的心情。手鼓演奏时,左手拿手鼓,右手击鼓面。击鼓时“冬”声,用于重拍;击鼓边时发“达”声,用于轻拍。或摇动鼓时,振动铁环发“沙沙”之声。 手鼓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带鼓棒,另一种带铁片。带鼓棒的手鼓的两鼓面之间鲡绕着坚韧的丝线,坚固耐用,用右手持20厘米长的细长孤棒。带铁片的手鼓,两层顾眄之间有8个小铁片,这些铁片2个一组,按十字形固定在4个点上,这种鼓声声音响亮、外形精美。 手鼓舞是朝鲜族舞蹈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形成手鼓舞基本拍子的手鼓的击打,是由跟各种舞蹈节拍融合在一块儿的巧妙的摆弄和击打动作组成。

舞者表演时,常边击边舞,鼓击部位、节奏部位,舞蹈动作难度大,并多有朝鲜族大锣、大金、小金、杖鼓和镲配合伴奏。这种乐器在朝鲜族民间器乐合奏及伴奏中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歌舞中,是重要的伴奏乐器。 朝鲜族舞蹈 流传在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黑龙江、辽宁等省的朝鲜族聚住区。朝鲜族是从事水田种植的古老民族,其民间舞蹈具有农耕劳动的特征,它是在三韩及朝鲜半岛的传统农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后又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定环境中,育成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的舞蹈。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即兴性的。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朝鲜族舞蹈的主要形式有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等。 一、简介 朝鲜族舞蹈流传在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黑龙江、

辽宁等省的朝鲜族聚住区。朝鲜族是从事水田种植的古老民族,其民间舞蹈具有农耕劳动的特征,它是在三韩及朝鲜半岛的传统农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后又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定环境中,育成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的舞蹈。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即兴性的。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朝鲜族舞蹈的主要形式有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等。朝鲜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被称为“歌舞的民族”。 二、历史起源 朝鲜族悠久的艺术传统在现、当代得到了进一步发扬。1959年先后成立了中国音乐、舞蹈协会的各延边分会。驰名中外的延边歌舞团已有50年左右的历史,他们出色地创作和表演了大量民族歌舞,受到中外人士的普遍喜爱。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延边残疾人艺术团同样以精湛的表演艺术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东北朝鲜族先后成立了东北新兴艺术协会、哈尔滨朝鲜艺术馆、牡丹江

中国朝鲜族文化对其民间舞蹈形态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719192240.html, 中国朝鲜族文化对其民间舞蹈形态的影响 作者:张婷婷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从中国朝鲜族文化与其民间舞蹈形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入手,总述了朝鲜 舞蹈的种类和形态特点。从生活习惯和民族性格;自然环境和文化心理;民族信仰方面讨论中国朝鲜族文化对其舞蹈形态的影响,用发展的眼光来探究中国朝鲜族舞蹈的未来。 关键词:中国朝鲜族;民间文化;舞蹈形态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158-01 一、中国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种类和特征 (一)中国朝鲜族民间舞的种类 在中国境内流传的朝鲜族舞蹈有40多种,人们熟知的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剑舞、假面舞、拍打舞、刀舞等。朝鲜族舞蹈的上肢动作比下肢动作丰富、舞蹈者在舞蹈的时候体现一种曲线美,整个舞蹈看上去即柔和又刚硬,呈现出一种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特点。呼吸也是朝鲜族舞蹈的一个重要环节,舞蹈者把呼吸的运用看成是动作的延续,也是掌握节奏的重要手段,在舞蹈的时候十分注重节奏间的平缓过渡和前后动作的互粘性。 (二)中国朝鲜族民间舞的特征 朝鲜族舞蹈的特色,从形态上可以归结为“斜点脚尖”“挺胸仰身”“用弓身和直身动作造 型”“笔立脚尖”“蹄脚尖碎步行”等动作。舞蹈结合了终章型舞姿和解开型舞姿,启动比较快, 出现骤然停顿,借助形态的力度来变化动作。其中,分腿跳跃、翘脚尖旋转、并腿体现了较高的艺术素养。 二、中国朝鲜族文化对其舞蹈形态的影响 朝鲜族文化包含很多方面,从广义上讲舞蹈也是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这里所说的朝鲜族文化是不包括舞蹈在内的所有民俗生活的内容。 (一)生活习惯和民族性格对其舞蹈形态的影响 中国朝鲜族的民间舞蹈融合了朝鲜半岛的传统文化,吸收了东北地区特有的文化内蕴形成了今天的舞蹈风韵。研究朝鲜族舞蹈需要了解朝鲜族的经济生活、民族心理和先民的历史。无论是活动在中国东北的古代朝鲜族还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鲜,都喜爱并擅长歌舞。史料有载,古代朝鲜“有婉转悦耳的音乐、歌谣,有轻快多姿的舞蹈”。高丽有“暮夜辄男女群聚为倡乐”的习

朝鲜族代表性民族舞蹈简介

朝鲜族代表性民族舞蹈简介 1.长鼓舞: 长鼓舞是朝鲜族代表性舞蹈之一,脱胎于传统的“农乐舞”,长鼓舞作为民间打击乐器,在农乐舞队里由长鼓手击打,起伴奏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当情绪高昂时,长鼓手常常随众人一起翩翩起舞,因其前身挎着长鼓,故在起舞时侧重于击鼓的形体动作,逐步创作出挎跳“大蹦子”等技巧,由此而被称为“长鼓演戏”。后经历代艺人创造丰富,长

鼓舞便在二十世纪初期,以独立的表演形态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 每逢佳节之日,民间常出现跳长鼓者,深受群众欢迎,延边歌舞团从50年代初起将长鼓舞搬上舞台,从而扩大了长鼓舞的影响,60年代又在独舞的基础上,创作出长 鼓的群舞表演。 长鼓舞不仅鼓技惊人,花样翻新,亦在于表达喜悦,欢快的情绪,以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鼓技给予美好的艺术享受。 2.顶水舞:

顶水舞因舞者头顶水罐起舞而得名,是朝鲜族女性表演的传统舞蹈。 朝鲜族妇女习惯用头部顶着器物行走。在插秧、锄草季节,妇女们常头顶水罐将饮水或米酒等送至田间地头。顶水舞即在这种生活习俗基础上形成,而且一经形成,便在群众中间广泛流传。50年代初期,顶水舞在延边各地随处可见,成为当地群众性最广泛的民间舞蹈之一。 舞者顶的水罐,原是生活中的实物,后来为了便于起舞,多用纸糊的罐型道具,在表层上绘以漂亮的花纹,轻巧别致。随着道具的变化,舞蹈动作也相应发展。顶水舞以“挫

垫步”、“踏波步”、“碎步”为基本步伐,主要动作有“甜泉舀水”、“玉指弹珠”等。舞蹈通过模拟顶罐行进中的各种生活动作,抒发欢乐喜悦的内心感情,舞姿轻松优美。 3.农乐舞: 农乐舞是朝鲜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形式。历史悠久,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源于农业生产的丰收及劳动,体现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多在节日和喜庆佳节,由农民高举上书“农者天下之大本”的旗帜,手持各种乐器和道具欢歌起舞。

傣族舞和朝鲜族舞的特点和区别

傣族舞和朝鲜族舞的特点和区别 1.相同的乐舞遗风 傣族与朝鲜族都是擅长歌舞的古老民族,仍保持着古代乐舞遗风,在喜庆、欢聚及日常生活中有歌舞娱乐,有即兴表演的自娱性舞蹈,傣族为“依拉贺”“嘎光”,朝鲜族称“玛克村”,形式近似,风 格各异。 两者农村中都有众多舞蹈能手,民间艺人技艺精湛,许多表演性民 间舞蹈一直保持着艺术特色,许多民间舞蹈形式经过适当加工后, 就能搬上舞台表演。表演中都以鼓为主要伴奏乐器,通过鼓手的轻 重缓急、交错击打,奏出各种节奏,紧密地配合舞蹈的变化,傣族 的象脚鼓、朝鲜族的杖鼓不同的形状与音色,使民间舞蹈的民族色 彩更为浓郁。 2.不同的地域色彩 傣族居住在北纬21~24度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湿热的天气、宁 静的田园生活,人们不喜欢激烈活动。舞蹈节奏多是2/4拍的连绵 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动作平稳,仪态安详,多规律性的重复,跳跃 性动作很少见。具有明显的东、南亚文化与小乘佛教文化的成分。 朝鲜族居住在北纬41~44度地区,属北温带气候。虽与傣族同是 以主要种植水稻的民族,但由于气候比较寒冷,舞蹈风格与傣族迥 然不同,舞蹈节奏丰富多变并有跳动感,以6/8拍居多,舞蹈动作 的类型也比较多,带有古代东夷与朝鲜半岛文化影响的烙印。 3.优美的舞蹈形象与意境 傣族与朝鲜族都是喜水、尚洁的民族,由于民族审美心理和民族 性格不同,形成了各自特有的民间舞蹈形象与意境。

傣族舞蹈体现的是水的绵延、涟漪波动,膝部均匀地屈伸、颤动,形成安详舒缓的动律,舞姿柔美清新。 朝鲜族舞蹈强调呼吸的运用,感情含而不露,内韧外柔,潇洒典雅,体现了水的清澄,泉水的涌动。 两个民族的舞蹈都有三道弯和一顺边的基本形象,傣族多向侧方、即横线式动态造型,朝鲜族还有许多是向前方、斜前方、即直线式 动态造型。 4.与图腾崇拜有关 傣族喜欢孔雀,通过道具舞的形式表现孔雀的善良、温驯和华丽,其他各种舞蹈中,也不乏源于孔雀形象的步法与舞姿造型,以此象 征吉祥、幸福,寄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朝鲜族喜欢鹤,鹤象 征纯洁、善良、长寿,人们的崇鹤心态,形成舞蹈的基本动律和形 象特征,舞姿中三道弯与一顺边的基本造型,与鹤的动态不无关系。 在意境创作上,前者是热带珍禽、留鸟孔雀的艺术升华,后者是 北温带珍禽、鹤的意境创造,两者的根源都在于农耕生活,水稻种 植并和古代先民的图腾崇拜有关。

朝鲜族舞蹈的韵律训练

朝鲜族舞蹈的韵律训练 发表时间:2018-04-28T12:02:44.1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作者:李倩[导读] 朝鲜族舞蹈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姿态造型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在于一个姿态与另一个姿态的连接转换上。 吉林省龙井市文化馆 133000 韵律存在于任何艺术媒介之中,韵律构成系统的诸元素形成了系统重复的一种属性。舞蹈的韵律是舞蹈表演中按一定的节奏运动路线形成的特有的韵味和节律,它往往是形成特有的舞蹈风格的重要因素。每一民族的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韵律。舞蹈韵律是舞蹈艺术美形成的重要条件。朝鲜族舞蹈是最富有韵律的舞蹈之一,它的韵律最难把握。在舞蹈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学了一年多的朝鲜族舞蹈,在动作规格、体态和舞姿方面都接近了朝鲜族舞蹈的外形,但就是感觉没有那个“味儿”。究其根源,还因为是韵律没有掌握好。如果把动作比作机体,那么韵律就好比血液,血液停止了流动,机体就会“僵死”。动作与韵律之间就是这种紧密的关系。对朝鲜族舞蹈来说,动作姿态是表面形态,而韵律却体现了动作的内在联系。舞蹈的韵律必须是通过舞者在身体运动的节律和情感表达的韵味中综合体现出来的。我们知道朝鲜族舞蹈的韵律讲究“鹤步柳手”;内外结合;动静结合;要求以内在之动带动外在之动;以呼吸作为动作的动力;带动全身。力求动中有线,静时线不断。如何让学生掌握朝鲜族舞的韵律要领,并在此基础上又快又好地表现出朝鲜族舞的韵律风格。以下谈谈我在多年舞蹈教学中的体会与感受。 一、朝鲜舞韵律中的“粘劲儿” 朝鲜族舞蹈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姿态造型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在于一个姿态与另一个姿态的连接转换上。在这转换之中,有一种内在的律动,它形成了朝鲜族舞蹈独特的韵味与韵律,而朝鲜族舞蹈中那些最迷人、最微妙、最有意思之处也都体现在这种韵律之中。这种韵律就是贯穿于朝鲜族舞蹈动作中最基本、最典型的“粘劲儿”。这种“粘劲儿”构成了朝鲜族舞蹈韵律的核心,而朝鲜族舞蹈中其它的韵律,如柔、伸、弹、晃、吸、拔、甩等都是建立在“粘劲儿”这个基本韵律的基础之上的,因动作速度、力度、幅度及感情色彩的各不相同,它们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朝鲜族舞蹈韵律的“粘劲儿”,可理解为像做年糕一样把动作粘在一起。它是一种柔韧的力量,即彼此粘连,又彼此对话;仿佛是在拉橡皮筋,在动作欲向外分开时,一种内力将其拉住,不让分开。反之,在动作欲向内收合时,一种外力又将其拽住,不让收回。这样,学生能形象地感受到“粘劲儿”,也就能生动地展现出朝鲜族舞蹈的韵味与风格,跳起舞来就会有“味儿”。可见,韵律是朝鲜族舞蹈的味中之味,没有它,味道全失,其民族风格也将无从谈起。所以,评价朝鲜族舞蹈的风格,首要的是看其韵律,而看其韵律首先要看舞者对“粘劲儿”掌握得如何。 二、朝鲜舞呼吸中的“粘劲儿” 韵律中的“粘劲儿”与呼吸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呼吸”既给予人生命,也赋予舞蹈以灵魂。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安闲状态,还是剧烈运动中,呼吸虽有缓急之分,但都是浅吸直呼,是处在一种下意识的、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之中。而朝鲜族舞蹈的呼吸则刚好相反。首先,要用“气起丹田”的深呼吸;其次,整个呼吸的过程是用意念控制的。当一口气从腹部有控制地吸起时,气息像拉皮筋一样是有着韧性地、不断向上伸长的过程;吐气时,也不是一下子把气都吐完,而是像手风琴合拢时一样,气息慢慢地放出。在这个一吸一呼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有控制的、柔韧的力量,即所谓的“粘劲儿”。这样呼吸便会与动作如胶似漆地粘在一起了。呼吸时的那份深沉与内在便会自然地外化到动作中,舞蹈就必然会有“味儿”。在教学中,要把呼吸中的这种“粘劲儿”作为学生掌握朝鲜族舞蹈韵律的第一步。 三、朝鲜舞节奏中的“粘劲儿” 节奏是舞蹈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朝鲜族舞蹈典型的基本节奏是“古格里”和“安旦”。“古格里”:6/8 ×.×× ×××××|×.×× ○ ××××|“安旦”:4/4 ××× ×× ○× ○×|× ×× ○× ×|“古格里”的 6/8 拍是属于三拍子系统的一种韵律性节奏。它的速度较为缓慢、均匀,律动起伏大,被放慢、拉长、并加重了分量,所以,它显得分外柔韧、粘连,仿佛是一条看不见的韧带连结在一起,起伏跌宕,又有劲儿。在教学中,它常被作为训练学生掌握“粘劲儿”韵律的节奏。在实际训练中,有意把第一拍奏得比正常节拍稍稍拖一点,然后再将跟着的弱拍抢出来,从而使之更具有表现力。这就像拉弹簧一样,将弹簧抻得更长一些,在突然放手后,弹簧就会以更大的弹力弹回来,形成更强的粘劲儿。4/4拍的“安旦”节奏虽然欢快、潇洒,但在其跳跃性的律动中,也会有一种“抻劲儿”。朝鲜族舞节奏中的“粘劲儿”,或粘、或抻、或弹、或吸,都有一种波浪般的起伏旋律,让人感觉节奏自身好像在“呼吸”一样。事实上,朝鲜族舞蹈的韵律、呼吸、节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渗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无法分开的。 四、朝鲜舞形态的“粘劲儿” 朝鲜族舞蹈的形态不是一种静态造型,而是一种内在韵律的外在呈现,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动态形象。动作的外部姿态在其内在韵律的推动下,从头到尾是一个绵延不断、流动转换的过程。虽然在某一瞬间,舞者的动作在外部形态上似乎是静止的,但其内在的呼吸与韵律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将形态溶化在韵律之中,使动作在一种生生不已、连绵不断的变化转换之中产生迷人的魅力。它既不像古典芭蕾那样追求造型美,更不像汉族古典舞在亮相中传达“精、气、神”。朝鲜舞的形态也带“粘劲儿”。 五、朝鲜舞民族性格的“粘劲儿” 朝鲜族舞蹈,举手投足都十分的柔。它讲究“鹤步柳手”,这源于朝鲜族人民对白鹤的崇拜喜爱。他们把白鹤作为长寿、幸福的象征。朝鲜族是个善良的民族,她热情温和、待客讲礼貌、为人重友情,好勇斗狠从来不是她的天性。特别是妇女,其善良温柔为世人所称颂。说到朝鲜族舞蹈,人们总说它最“柔”。朝鲜族舞蹈如果光讲外柔而不讲内韧,那么,它将会失去民族精神中坚韧、深沉的力量。在历史上,朝鲜族人民虽然屡遭侵犯,却极少以侵略者的姿态去侵略别的民族。在承受苦难时,他们总是顽强地进行反抗和斗争,从而使朝鲜族在经历了无数劫难之后,今天依然以强大的生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百折不饶的品质就是凝聚在朝鲜族精神中的一种强大的韧性。为此“外柔内韧”是朝鲜族的民族性格,也是体现朝鲜族舞蹈中民族性格的“粘劲儿”。

朝鲜族舞蹈的资料

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的朝鲜族人民,勤劳朴实,能歌善舞。他们自古从事农耕劳动,酷爱大自然。他们特别喜爱白鹤,把白鹤作为长寿、幸福的象征。这种民族性格与审美观直接体现在他们的歌舞中,便形成了潇洒、典雅、含蓄、飘逸的独特风韵。朝鲜族传统舞蹈种类繁多、风采各异,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就有“扇子舞”、“纱绢舞”、“农乐舞”、“假面舞”、“长鼓舞”、“钗舞”、“剑舞”、“拍打舞”等十多种。新中国建立以后,在舞蹈艺术家们的努力下,许多民间传统舞蹈被整理创作成为优秀节目,在群众中广为传播。我们可以在舞蹈《顶水舞》、《淘米舞》、《喜悦》、《长白瀑布》等节目中,看到身穿小巧短衣、下着拖地长裙、襟垂飘带的朝鲜族姑娘们翩然起舞的优美形象,在宛若鹤群展翅的舞姿中蕴藉着生生不息的朝鲜民族精神。 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不仅娱乐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成为当前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需求,还起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下面来谈谈民族舞的作品赏析。 常看那热情似火的维吾尔族舞,纯朴憨厚的藏族舞,激情奔放的蒙古舞,婀娜多姿的傣族舞,可唯有一种舞是让内地人接触较少且也认为最难把握的舞种,那就是“鲜族舞蹈”。 鲜族舞没有蒙古舞中的技巧复杂多变,也不需要特别柔软的基本功,但却是最难于的被掌握民族舞。不错,鲜族舞挺容易跳,却不容易跳好。它讲究气息及韵律的运用,讲究含蓄和内敛的收放。我看了CCTV的电视舞蹈大赛,《扇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扇和鼓是朝鲜舞中最重要的道具,如果说鼓给了朝鲜舞的身架,那扇便给予了它灵魂。扇在演员手中,好像赋予了生命,能屈能伸,能沉默能诉说,它好像已经不是演员手中的道具了,更像是在和演员演绎一段双人舞。真正的能从内心驾驭了这个扇和鼓的舞蹈,其演员眉目中气定神闲,韵味十足,让人感到她已经不是在表演了,而是在述说内心世界的故事。舞蹈虽是女子跳的,却有一股子英气,甚至感觉到一种刀剑气,很威风,整个舞蹈和音乐简直是丝丝入扣,配合得太完美了。 舞台上所有的灯都熄了,只有两盏白灯交替照射在舞台中央的地板上。一个演员以标准的鲜族坐姿背坐在地板上,长发束在脑后,别一支玉色的长簪,垂下长长的缨络,白色的上衣,窄窄的袖口,金色的宽腰带,长长的配色裙子,长裙右前方白色上面有几道黑色的纹,与右手所持黑白拼色的太极扇遥相呼应,时间都在为这女子停滞。音乐响起,低沉而又悠扬,整首曲子是偏快的,而在这里和整个舞蹈的风格浑然一体,给人有一种仪式般的庄严。舞蹈在编排手法上很好地运用了现代风格的动作元素,将朝鲜族舞蹈重中之中的“气韵流向”展示的英气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浅谈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呼吸特点与动律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浅谈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呼吸特点与动律特征 【摘要】: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独特性中呼吸和动律占了很大一部分,呼吸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律自然活泼,优雅富于感染力,这些都是我们欣赏和学习朝鲜族民间舞蹈乃至文化的突破口。 【关键词】:呼吸特点动律特征朝鲜族民间舞蹈 0引言 朝鲜族为我国东北地区比较典型的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广,研究其具有较强的普遍性,而在民间舞蹈中呼吸的节奏与舞蹈中的动作、情感与劲力的需要又密切相关,呼吸的运行感能使舞蹈肢体语言具有内在的生命活力与外显动作的优美飘逸、气韵生动,此外,民间舞蹈的动律节奏是运用人体艺术语言(肢体)来表达内心世界的一个途径,可以反应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可以表达舞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1朝鲜族民间舞蹈研究综述 朝鲜族又称韩民族,又称朝鲜民族、韩民族韩族和高丽族等,是东亚各民族中比较重要的民族之一。朝鲜族的分布地点主要是在位于朝鲜半岛的朝鲜和韩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国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以及其他原属于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朝鲜民族能歌善舞,不论是年节喜

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都会随着沉稳的鼓点和民族乐器伽倻琴翩翩起舞。其舞蹈包括:农乐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假面舞、僧舞、小鼓舞、花童舞、鹤舞、拍打舞、顿多拉力、巫堂舞等。文艺工作者更是对朝鲜民间舞蹈热爱有加,对于其研究更是不断。秋子(1992),朝鲜族舞蹈在艺术技艺上非常的高超并且民族特色非常的鲜明。它是朝鲜族人民在社会生活、劳动生产、习惯习俗和情趣审美中不断凝华出的结晶。反映出了朝鲜民族勤劳勇敢的民族传统和刚柔并济的民族风格。朝鲜族民间舞蹈的节奏复杂多变,不同的舞蹈采用的节奏也是不同的,因此组成了非常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朝鲜族舞蹈突出特点就是上身的动作远远多于下身的动作,而复杂的上身动作又是以下身的不变为基础的。白松株(2006),根据其流传地带总结出其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和广泛的普及性,因其源于生活,自然纯朴、潇洒悦目。同样究其有来,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传统。 2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呼吸特点 在朝鲜族的民间舞蹈中,长短变换的呼吸是展现舞蹈动作时体现舞蹈风格特点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的呼吸分为长呼吸和短呼吸两种,同时还可按照作品的需要,将呼吸划分为内在呼吸(静呼吸)、外在呼吸(抻呼吸)、心理呼吸(呼吸感觉)等种类。长呼吸就是呼吸的持续,一般是在一个长短中用一次呼吸做动作而形成的呼吸;短呼吸是在一个长短内经几次呼吸段落而形成的呼吸,并将几次呼吸作为统一体而有机地相连接。 2.1 古格里长短舞蹈中的呼吸。

朝鲜族舞蹈的特色与起源揭秘

朝鲜族舞蹈的特色与起源揭秘 中国舞分为古典舞和民间舞两种,古典舞可能非专业学习的话了解的人不多,古典舞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中国古代宫廷里跳的舞蹈,到唐代的时候发展到了最高峰,后来又衰落一些,现在的古典舞就是宫廷舞蹈流传下来的,民间舞比较好理解就是各种少数民族的舞蹈,比如朝鲜族舞蹈。 朝鲜族舞蹈整个文化特征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内敛含蓄,刚柔并济,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鹤脚”,直与勾,出脚的爆发和落脚的绵延,据说排下来是中专最难学的一支舞。朝鲜族舞蹈中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 朝鲜族看起来只有几个动作蛮简单,其实里面的气息超级难. 朝鲜族舞蹈气韵主在丹田,有“沉”“提”两方面构成。 我国历史上早有记载关于高丽人的文化艺术活动。 早在南北朝时代,《高丽乐》、《百济乐》就已传入了我国中原地区,唐代乐舞《十部伎》中也记载着《高丽乐》,到了宋代《队舞》传入朝鲜族,经过朝鲜艺人们的借鉴和发展,出现了《献仙桃》、《五羊曲》、《抛球乐》、《莲花台》等歌舞剧目,并形成了新的朝鲜族舞蹈风格,从而使朝鲜族舞蹈成为东方歌舞艺术舞台上一枝名花。 著名的朝鲜族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等。 我们在欣赏朝鲜族民间舞蹈时,首先要注意演员在节奏及表现力方面的处理,因为不同的动作具有不同的节奏特点. 如:"古格里"的表现应该是深情的,节奏的处理是均匀而缓慢的; "安旦"的表现应该是活泼、明朗的,节奏的处理是带有跳跃性的; "他令"的表现应该是深沉有力的。 其次,要注意呼吸的运用是否准确,因为人们常把呼吸的运用看成是动作的延续发展和

把握动作分寸的内在力量。 最后,我们要看舞蹈演员膝部和腕子的控制力是否强,同时要看他在舞蹈表现中神与形的统一。 另外,需要说的是现代舞是从西方的芭蕾舞发展衍生出来的,但又与芭蕾舞完全不同的华丽服饰和刻板的技巧,更加注重表达真实的情感和现实。

朝鲜族舞蹈的特征

朝鲜族舞蹈的特征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是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柔中带刚的舞步恰似轻灵高雅的白鹤。其中著名的民间舞蹈有:欢快喜庆丰收的《农乐舞》、身挎长鼓抒情柔美的《长鼓舞》、代表了朝鲜族民间舞蹈艺术精华的《僧舞》。此外,假面舞、剑舞、顶水舞、扇舞、鹤舞、绩麻舞等民间舞蹈也广为流传。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 朝鲜族舞蹈的特征 ?浏览:1025 ?| ?更新:2013-11-26 09:46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是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柔中带刚的舞步恰似轻灵高雅的白鹤。其中著名的民间舞蹈有:欢快喜庆丰收的《农乐舞》、身挎长鼓抒情柔美的《长鼓舞》、代表了朝鲜族民间舞蹈艺术精华的《僧舞》。此外,假面舞、剑舞、顶水舞、扇舞、鹤舞、绩麻舞等民间舞蹈也广为流传。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

因为朝鲜族历来受汉族的儒家“中庸”思想严重,“礼”学这潜意识的体现出,朝鲜族舞蹈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对称”关系更是朝鲜舞蹈中的重要体现。 首先,从动作上看,朝鲜族舞蹈动作多是圆形的。手臂是圆形的,身体是圆形的,路线也是圆形运动,因此不管是静态造型还是动态运动轨迹都体现出这种完美的对称方式。例如朝鲜族舞蹈中的典型动作“划圆手”。即是由小臂带动经手腕到指尖的划圆动作。又如“翻摊扛手”:双手交替做扛顶手时,两只手运动路线是对称的,一只手顶起后向下落,另一只手抽起向上,顶起的手油手心向上转至手心向下,而抽起的手则手心向下转至手心向上,最后落于横开手位时已经变化为一阴一阳相互平衡的状态。 其二,从舞蹈形态角度看,朝鲜舞蹈在形态上体现为围、柠、含、曲、圆,主要的动作部位在上肢,而上肢的基本形态由主要体现在手臂、手位上。然而,不论是折臂行,还是各种手位,也都具有上述的“对称”关系。在舞蹈中体现为一种整齐、沉静、稳重、和谐之美感。 其三,从表演形式上,特别是气息运用上朝鲜舞蹈也体现出“对称”关系。气息运用是朝鲜舞蹈表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势,经由呼吸方法及气息运用达成的。 手鼓舞是朝鲜族舞蹈表下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舞者左手拿手鼓,右手击鼓面,边击边舞,表现舞者的愉快、欢乐的心情。手鼓演奏时,左手拿手鼓,右手击鼓面。击鼓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