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拉斐尔圣母画像中的文艺复兴思想

拉斐尔圣母画像中的文艺复兴思想

拉斐尔圣母画像中的文艺复兴思想
拉斐尔圣母画像中的文艺复兴思想

拉斐尔圣母画像中的文艺复兴思想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以其温柔的绘画风格把圣母的崇高与人的

朴素完美的结合了起来,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为文艺复兴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拉斐尔的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思想,同时也成就了拉斐尔自己。

关键字:拉斐尔圣母画像文艺复兴思想

拉斐尔圣母画像中的文艺复兴思想

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了对神的崇拜。从荷马开始,就有了神话中对神的无限崇拜和敬仰,而在西方社会中,很长一段时间都以美神维拉斯为最美丽的典范。但是自西方基督教产生以后,圣母就取代了维拉斯的位置而成为女性美的典范。圣母是基督教中耶稣基督的母亲,描绘圣母和幼小的基督在一起,就是基督教产生以来画家们描绘最多的题材。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也都几乎画过圣母,但是圣母画的最多最好的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画家拉斐尔。直到现在,西方国家要称赞一个女人的魅力就说她像拉斐尔画的圣母一样。圣母的美不仅仅是外表形象的美,还包含了其内在素质和修养,其端庄,典雅,崇高,朴素的精神气质美。拉斐尔画的圣母就是其外表和内在合二为一的典范之作。

拉斐尔(1483-1520)是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画家,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虽然他只活了三十多岁,但是他的绘画天才很早就体现出来了,“并且在佩鲁吉诺的画派中崭露头角,他完全地吸收了他老师的温柔风格以至于按照瓦萨里的看法,不可能将这位学生的作品与他的老师的区别开来。”①在他的十多年艺术生涯完成了近三百幅作品,而其中多数画的都是圣母。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而在他的圣母画像作品中无不透露着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

一、拉斐尔的圣母像将一个披着宗教外衣的,高高在上的圣母形象“平民化”不仅体现平民的“价值”更加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在文艺复兴时期成果被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概括为“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②两大主题。因此拉斐尔积极地先行了人文主义,一系列的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但是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形象并不显得单调单板和低廉。就像温克尔曼在他的早期著作《关

①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古典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3页

②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80页

于在绘画和雕刻艺术里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里的名句:“希腊杰作的一般主要的特征是一种高贵的单纯和一种静穆的伟大。既在姿态上,也在表情里。”①我认为,拉斐尔的作品同样具有一种高贵的单纯和一种静穆的伟大,本来圣母就是一个很高贵的形象,一个圣洁美好的高贵,加上其恬静,端庄的淑容更显得伟大而自然。无论是其圣母的姿态还是其表情都让人产生一种崇高而敬畏的爱慕。西方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自基督教开始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节日和形式。“是群众创造出了中世纪最美丽的花朵,使玛利亚成为历史上最受爱戴的人物。……他们经由圣母而接近耶稣,因为耶稣对他们来说一直是高高在上且过分公义的,而圣母则从不拒绝人,而他的儿子亦不会拒绝她。”②这样一个给人爱也让人怜爱的形象让拉斐尔用特殊的线条把圣母和圣子连接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圣母形象和一个新生的圣子,以给人一种生命,一种救助的新生力量产生。圣母的姿态和其看圣子的表情都是深邃而无限的,也展示出了一种西方美学意义中的崇高感。但是拉斐尔却巧妙地将圣母的这种崇高在其线条中体现出来,他的圣母像体现出了一种人间妇女纯洁、善良、美丽、端庄的品质,显然是脱去了宗教外衣,呼吸在人间的女性。尤其是在他的《圣母子》中很明显。在《圣母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圣母子坐在板凳上,背后是一片温柔的景色,蓝天白云下的宁静的村落,一望无垠的绿地,在远处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峦融进浅蓝色的天际。右边的几簇矮树丛,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山上的那座小教堂。这使我们想到年轻的母亲与她的婴儿属于宗教的世界。拉斐尔把年轻的母亲描绘得那样甜蜜,梦幻般的脸画得如此温柔,她那双大大的眼睛看着前方沉思,似乎没有注意到婴儿耶稣把他的小脚放在她那只搁在膝盖的手上,她的另一只手抱着婴儿,这样亲密的姿势,更加赋予了圣母的母性的温文。在拉斐尔的画中“圣母”不再是宗教神权的象征,她仅仅作为一位女性,作为一位母亲,她就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的母亲形象。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深刻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拉斐尔的笔下“人不再是匍匐在上帝之下的可怜被造物,而是上帝创造的杰作,世间最可宝贵的生灵。”③同时,圣母也被赋予了一般的普通的母亲的形象,从而提升了普通平民的价值,而不再是中世纪时期以教会为中心。拉斐尔把圣母神秘的宗教外套扔向了平民,所以也让平民具有同样的伟大的价值。

二、圣母画像重心的变化巧妙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由意志

对画像重心点的处理,对于拉斐尔来说对同样人物画的安排与艺术家自身的理解是分不开的,“圣母是拿着一本书还是一个苹果,她是坐在室内还是室外,是不相干的:这些物质的分类不是分类图式的基础,而形式的分类才是分类图式的基础。”④就像圣母到底是坐着还是站立着,是与圣子还是与更多的儿童合为一组,或者是否应该把其他的人合进来,这些应该说都是艺术中的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就以《大公爵圣母》(皮蒂宫)为例。这一幅《大公爵圣母》作于1504~1505年间,其时画家刚来到佛罗伦萨。他对前辈怀着无限的崇敬,尤其是对达·芬

①宗白华《美议》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85页

②[美]威尔·杜兰著《世界文明史》东方出版社1999 第1041页

③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85页

④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古典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70页

奇的敬仰。这一幅圣母像就具有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圣母显得沉静、庄重,尽管未被神化,却也略显得圣洁化。画家也很注重表现人间的母性美。但是一个站立人物的垂直轴线和多少仍显得不自然的圣婴坐像都非常简单,这幅画的基本活力不是来自画的是圣母或者圣子,也不是来自画的圣母多么年轻美貌,更不是来自圣母抱圣子的慈祥,而是来自头部倾斜这一变化的奇妙效果。不管在这幅画中的椭圆头像多么完美,表情多么神奇微妙,色彩多么绚丽多彩,如果没有非常简单的方向利用,就不可能获得他想要获得的效果。在这幅画中,头像虽然倾斜但还是完全正面的,其倾斜构成了他的唯一的最吸引人的地方。圣子也是目视前方的,圣子和圣母眼光都朝向的一个方向,唯有头的一点微微倾斜就给人一种很自然慈祥的目光把欣赏者的目光集中在了一起。这个集中可以看作是几何学中的焦点,就像今天的照相机一样的效果,把一个方向和角度的倾斜集中在一个最容易引起注意的地方,也就是把焦距集中在了圣母的头倾斜的那一点上。这样,圣母的重心就随着头的倾斜而改变,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自由的理解。

拉斐尔在美术史上被喻为“晴朗无垠的草原”,正是由于他那些色彩亮丽、人物秀美、画风清新恬静的圣母像,带给了欣赏者的心旷神怡的愉悦之情。①同时他的画像也像其他画像一样带有浓郁的时代色彩,他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血液注入其圣母画像中,不仅是我们研究绘画的一个很好的题材也是我们研究文艺复兴的很好题材,拉斐尔给文艺复兴注入了一股独特的洪流,这就注定拉斐尔的画像会千古流传,源远流长。

①张卉《拉斐尔和他的圣母像》中国天主教 2010年 01期第50页

参考文献:

1、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古典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3、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

4、[美]威尔·杜兰著《世界文明史》东方出版社 1999

5、宗白华《美议》北京大学出版社

6、张卉《拉斐尔和他的圣母像》中国天主教 2010年 01期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赏析

静穆而高贵单纯而伟大 ——浅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两位稚气未脱的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画面的背景是画家精心安排的,是由许许多多的孩童的脸的形象化成的云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圣母做出这一伟大牺牲的重要性。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从天而降的圣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她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初看丝毫不觉其动,但是当我们注目深视时,仿佛她正向你走来,她年轻美丽的面孔庄重、平和,细看那颤动的双唇,仿佛听到圣母的祝福。 拉斐尔擅于塑造圣母形象,而这幅画中的圣母被世人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那种僵硬、麻木、冰冷、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的形象,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为自己手中怀抱的救世主基督,她的脸上又洋溢着身后的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因为她将要把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人世。 在拉斐尔过去创作的圣母像中,总是极力追求完好无缺,更多地具有母亲和情人的精神气质和形象。而这幅《西斯廷圣母》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这幅稀世之作画出了女性的温柔与秀美,歌颂了圣母把爱子献给拯救人类的伟大事业的崇高行动。 拉斐尔在她塑造的人物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尤其是圣母的形象,画家将人间所有的美和美好的品格都集中在她身上,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触到她就在我们身边。不是吗?画中圣母头顶没有光环,穿戴毫不华丽,甚至赤着双脚,那样平易近人,纯朴可亲。《西斯廷圣母》就像她的主人一样,温雅而多情,呈现自己的风情时同时张扬了时代的风貌。在那个思潮澎湃的年代,她带着自己的想法走向了顶级的舞台。 呈舞台状的画面整体是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既符合宗教画肃穆的氛围,又一种和谐的形式将圣母子置于画面的中间。画面人物的分配整体来看是对称的,使得画面更具稳定感,渗透出宗教题材本身的严肃气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拉斐尔想用一种不同于中世纪的具有生命力的方式来表现过于严肃的宗教内容,画面下方的两位小天使起到了缓冲画面氛围的作用。整体均衡的画面细节之处又有一些轻微的不平衡,比如教皇的法衣使画面左侧略显沉重,但右上侧低垂出问路的厚重布帘又弥补了这一不平衡感。圣女渥瓦拉的头略高于教皇,下面两位小天使又以相反的高低平衡了画面。这些轻微的不平衡,使得整幅画活泼可喜。这幅画里的人物建立在细腻完美的素描基础之上,所以经得起反复推敲。拉斐尔用他独特的艺术技巧灵活地处理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用一种和谐的声音破除了先前存在的僵化圣母形象,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画面中的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圣母温和的表情体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

欧洲文艺复兴3个艺术代表人物

欧洲文艺复兴3个艺术代表人物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代表人物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的艺术代表人物,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15、16世纪是欧洲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便是“文艺复兴”。这一名称的含义,是“再生”、“复活”,是希腊和罗马的古典形式在世界文学、艺术和建筑中的复活,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思想萌芽的产生。恩格斯曾经热情地赞颂: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伟大时代。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就是这个时代出现的艺术巨匠,史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1415—1519),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芬奇村。他是15、16世纪意大利的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和科学巨匠,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可以说他是一位全才,他是画家和雕塑家,作品完美而超过前人。作为科学家和发明者,他的理论和发现比他的时代先进几百年。这位实践工程师,可以从容地造出战争工具和和平年代的纪念碑,同时他又是一位有成就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解剖过尸体,测量过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正因为他博学多才,所以他的绘画作品才那么的杰出、那么的耐人寻味,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等等,多少年来以其隽永的魅力吸引后世,倍受美术爱好者的赞赏和推崇。

达?芬奇对建筑、雕刻和绘画创作都以大量素描为构思和研究的基础,每个人物,甚至每个手势都准备了充分的素描习作及写生。可以这么说,达?芬奇的素描起到了相当于甚至超过现代摄影作品的作用。例如在素描作品《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用浓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了明暗的微妙变化。而且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很强,寥寥数笔却包含着许多转折和体面关系,立体感很强,人物表情也相当传神。整个意大利,确切地说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达?芬奇是个天才,正因为他多才多艺,精通各方面的知识,有着很深的文化素养,所以他能将前辈画家关于人体解剖、透视和素描等研究成果,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上升到系统理论。他将透视法运用到绘画中,将中世纪的平面装饰的风格改用焦点透视法,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他总结了明暗造型的规律,使用暗部和亮部的光线把物体表现的结实而又真实,例如名作《最后的晚餐》。 在技法上,他也不断探索,经常改变颜色的调法,创造出一种被称为“薄雾法”的表现手法。当时文艺复兴初期的一些绘画技法中,仍然残存着哥特式宗教祭坛画的痕迹,单线平涂,色彩比较单调,体积感和空间感相对较弱。而达?芬奇“薄雾法”则将人物的边线逐渐消失,若有若无,更加接近真实。如作品《蒙娜丽莎》,如今全世界的人都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迷人的微笑”,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都不一样,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很严肃,有时又略带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忧郁。这是为什

拉斐尔前派艺术成就和代表人物作品

拉斐尔前派艺术成就和代表人物作品 拉斐尔前派介绍 拉斐尔前派又叫前拉斐尔派,英文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是1848年在英国兴起的美术改革运动。这个画派的活动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对于19世纪的英国绘画史及方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拉斐尔前派是由米莱斯、罗塞蒂、亨特发起组织的一个艺术团体运动,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那些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时代之后在他们看来偏向了机械论的风格主义画家。他们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古典的姿势和优美的绘画成分已经被学院派的教学方法所腐化了,因此取名为拉斐尔前派。他们尤其反对由约书亚·雷诺兹爵士所创立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画风,认为他的作画技巧只是懒散而公式化的学院风格主义。他们主张回归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画出大量细节、并运用强烈色彩的画风。 拉斐尔前派常被看作是艺术中的前卫派运动,不过他们否认这种描述,因为他们仍然以古典历史和神话作为绘画题材以及模仿的艺术态度,或者是以模拟自然的状态,来作为他们艺术的目的。不过,拉斐尔前派毫无疑问将自身视为艺术界的改革运动,为他们的运动取了名称以做区别,并且也出版了他们的期刊,以宣扬他们的概念。 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特点 拉斐尔前派在早期有四个原则:要以确实存在的概念来表达;要专注

于研究自然的状态,才能知道要怎么表达它们;要对以前的艺术中直接、认真而真诚的态度感同身受,并排斥那些陈腐的、自我炫耀的、死记硬背的态度;以及最重要的一点,要创作出非常好的画和雕像。这些原则相当谨慎的避免教条化,因为他们希望强调艺术家个人的责任,去决定他们绘画的观点和方法。 受到了浪漫主义的影响,他们将自由和个人责任视为不可分离的。不过,他们尤其著迷于中世纪的文化,相信中世纪文化有着后来的时代所失去的正直精神和创造性。后来强调中世纪文化的观点,与强调独立观察自然状态的现实主义产生了冲突,原本拉斐尔画派里认为这两者是能互相配合的,但在冲突产生后画派一分为二,现实主义派由亨特和米莱领导,中世纪派则由罗塞蒂和威廉·莫里斯等追随者领导。不过冲突并不是完全的,两派都相信艺术的实质是心灵上的,反对库尔贝唯物的现实主义以及印象派。 为了复兴15世纪艺术光辉的色彩风格,亨特和米莱发展了一种绘画的方法,用稀薄的透明颜料覆盖在潮湿的白色表面上,以此让颜色保持如宝石一般的透明度和清晰度。这种色彩鲜明的强调是为了对比早期那些过度使用沥青的英国画家,沥青会产生出浑浊而不固定的黑暗区块,而这正是拉斐尔前派所轻视的。 拉斐尔前派的艺术成就

文艺复兴复习题

三、题型训练 1、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牙的产生 B、教会势力较弱 C、聚集了许多文化名人 D、保留了较多的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2、14世纪意大利的先进知识分子对待实际问题不是从神出发,这种思潮叫做() A、唯物主义 B、人文主义 C、启蒙主义 D、现实主义 3、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改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活动,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这个时代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运 动D、工业革命 4、“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这句名言突出捍卫了() A、人的平等权 B、人的自由权 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权D、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 5、下列关于启蒙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起源于16世纪的法国 B、涌现了但丁、莎士比亚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C、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 D、伏尔泰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6、在一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鉴赏课上,同学们纷纷发

言,其中正确的是() A、甲说,体现了一种复古的思想 B、乙说,体现了以神为本的思想 C、丙说,是一种封建思想的升华 D、丁说,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7、恩格斯在讲到文艺复兴的成就时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新的一位诗人。”你判断这位诗人是() A、但丁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彼特拉克 8、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把人文主义当做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现象的社会根源在于() A、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B、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 C、天主教会为封建势力精神统治的堡垒 D、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对于你在欢乐的人间所掌管的“神圣的钥匙”的敬畏在阻止着我,假若不是这样的说,我还要使用更严厉的言语呢;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但丁《神曲》 材料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艺术家的主要贡献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艺术家的主要贡献 摘要: 通过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大量尝试和探索,再经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的总结终于创造出了一种典型的、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这种形象有和谐的姿态,匀称的比例,优美的面容成为西方古典艺术的楷模。在艺术内容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艺术家们起初在宗教的合法外衣下给作品注入世俗的因素,以后逐步扩大到描绘希腊罗马神话和普通人的生活,开始在作品中歌颂人性,赞美自然,表现人文主义思想。 关键词: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濒临地中海,它是西欧于东方贸易的重要枢纽。早在12、13世纪,以手工业和毛纺业为主的意大利经济便迅速发展起来,一批独立的、经济繁荣的城市出现,城市中新兴的市民阶级和商人也形成和壮大起来。新兴阶级对文化艺术有新的需求,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应当摆脱中世纪封建神权的禁固,开始从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吸取养料,新的艺术风尚和审美趣味在城市中出现了。 意大利艺术家并不满足于对自然的观察和模仿,他们通过对古代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力图创造出更加理想化的形象。通过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大量尝试和探索,再经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的总结终于创造出了一种典型的、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这种形象有和谐的姿态,匀称的比例,优美的面容成为西方古典艺术的楷模。在艺术内容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艺术家们起初在宗教的合法外衣下

给作品注入世俗的因素,以后逐步扩大到描绘希腊罗马神话和普通人的生活,开始在作品中歌颂人性,赞美自然,表现人文主义思想。 在美术史上,通常从乔托开始写新的一章。他不仅是第一位在绘画中创造出写实风格、发现平面上塑造空间深度表现手法的画家,他还把优美的叙事同忠实的观察结合起来,使绘画不再是文字的简单图解,具有了独立的意义。从乔托生活的时代起,艺术家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姓名,美术史从此成为一部杰出艺术家的历史。 15世纪的意大利同古代希腊一样,形成许多独立的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画派,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在众多的地方画派中,以佛罗伦萨画派最为著名。 佛罗伦萨是这时期意大利最先进的城市,人文主义思想在这里得到顺利的发展。由银行家和各行会代表参加的市政委员会广泛地捍卫市民的利益。15世纪30年代,美迪奇家族实际上掌握了佛罗伦萨的政权,银行家柯西莫?美迪奇以权力和财富控制着佛罗伦萨城。他既是二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鉴赏家。在他的资助和倡导下,佛罗伦萨的艺术得到了繁荣和发展。美迪奇家族的后继者罗伦佐?美迪奇也是一位艺术的支持者,他的宫廷成了当时佛罗伦萨的艺术中心。这样,15世纪的佛罗伦萨不仅在意大利的政治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文化艺术发展中也处于领导地位。 15世纪初,佛罗伦萨出现了三位艺术大师,被誉为“小三杰”。他们是建筑家布鲁涅列斯奇,雕塑家多纳太罗和画家马萨乔,他们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的开始。

从拉斐尔的圣母像看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形象

从拉斐尔的圣母像看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形象 摘要: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精神实质就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权威,肯定现实人生与世俗生活。此时,女性的自我意识也有所觉醒。本文企图通过分析拉斐尔作品中的圣母形象,揭示人文主义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的觉醒与变化,以及对现代女性的借鉴。 关键词:文艺复兴;拉斐尔圣母像;人文主义;女性的觉醒与变化;对现代女性的借鉴一、时代背景 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欧洲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复兴运动,这是欧洲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段,也是欧洲文化一个大的转型期。它对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就是文学与艺术的复兴。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出现了很多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他们在与基督教会的斗争中创立了人文主义思想,强烈疾呼以“人”为世界的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主张以“人性”取代“神性”,以科学知识取代愚昧无知,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取代消极悲观和避世的人生哲学。 纵观文艺复兴时期的各个领域,人文主义贯穿始终,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这一思想体现在美术创作中就是重视现实生活的描绘,呼唤人性的觉醒。 拉斐尔作为艺术领域的一位杰出代表,他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齐名,被誉为“文艺复兴艺坛三杰”。他善于学习,吸取前辈艺术之精华,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优雅、秀美、圆润和谐的独特艺术风格。一位美术史家曾写道“如果把达芬奇的艺术比作不可知的海底的深度,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则是高山的峻岭。与此相对照,拉斐尔的画,不是可以说像是广阔展开的明朗的原野吗?”拉斐尔的艺术风格代表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并且延续了几百年,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二、拉斐尔圣母像的艺术特色 拉斐尔主张客观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准确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再现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最后形成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尤以他的圣母像和壁画闻名于世。他所画的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形象端庄、温柔、秀丽、典雅、健康、纯洁,完全是现实生活中一位年轻的洋溢着欢乐和幸福的母亲形象,没有丝毫神秘色彩和禁欲主义气味,把“神”画成具有“人”的形象。大都具有意大利民间女性的魅力,是平民式的母亲,纯朴善良和蔼可亲,充满母爱与人情味。而且圣母的背景经常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孩子在膝下玩耍,完全没有禁欲主义色彩,歌颂了普通女性之美,充分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写道:“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世俗的理想战胜基督教的修道院的理想的最突出的艺术表现之一。” 三、人文主义色彩的具体体现 拉斐尔的圣母像有《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椅中圣母》《西斯廷圣母》等。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最著名的圣母像。画面里的圣母抱着圣子仿佛正从云端下凡,成千上万的人在欢呼,热烈地迎接圣母来到人间。画面左侧教皇西斯廷二世,右侧跪着的是圣徒巴尔巴拉,双眼俯视,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画面下端两个十分可爱的小天使,他们表情天真逗人翘首朝天仰望着从云端中冉冉降临人间的圣母,又仿佛在沉思。小天使的姿态和表情更加强了圣母降临人间的效果。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为自己手中怀抱着的基督,她的脸上又洋溢着深厚的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因为她将要把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人世。这种伟大的母爱,显现于这个身着简朴衣裙、赤足的年青的妇女身上。拉菲尔以精湛的技艺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像,她为了人

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达芬奇

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 ----------大师李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一般人一提到达·芬奇的名字,第一反应一般都是他是一个意大利著名的文艺复兴绘画大师。脑袋里即会浮现达·芬奇画鸡蛋,《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岩间圣母》等著名故事和作品,可达·芬奇的能力远远超过于此。其是一位多项领域博学者,他不仅是艺术家,同时还是建筑师、解剖学者、工程师、数学家、发明家,他无穷的好奇与创意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也同时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和全才之一。他的所有已发表及未发表的成就可以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座无垠的宝库。达·芬奇在除了绘画之外的各方面研究所著的7000多页手稿(现存约5000多页)至今仍在影响科学研究。他是一位现代世界的预言家,而他的手稿页被称为一部15世纪科学技术的真正百科全书。 他的思维超越常识所容许的范畴,突破天际,是超越当时世俗的广泛构思。普通发明家与之相比,犹如星矢较之明月。达·芬奇著名的概念性发明比方直升机、坦克车、太阳能聚焦使用、计算机、板块构造论基本原理、双层壳等皆是举世无双的构想。只可惜在文艺复兴年代,现代科学所用的冶金及工程学技术仅仅出于摇篮期。故在他的生平中,种类繁多的设计只有屈指可数的几项能付诸于实物。同时,他的绘画作品中只有极少数画作流传下来,这无疑是一种人类文化史的悲剧。达·芬奇拥有许多珍贵手稿,包括了绘画、科学示意图、笔记等各个方面。所幸这些手稿还有所保留,致使当世之人有幸能瞻仰其鬼斧神工。 在绘画方面,他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其绘画为写实画风。例如著名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都是写实作品的代表作。其人物刻画和透视原理的运用在当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蒙娜丽莎》可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其是直接作画与白杨木上的。这幅半身肖像油画描绘的是一位表情内敛的、微带笑容的女士,模特是佛罗伦萨富商弗朗西斯科·戴尔·吉奥亢多的夫人丽莎·乔宫多。画作里端庄典雅的妇人,其笑容尝被人们说成是“神秘的笑容”。画中人物的眼神相当独特,无论你从正面哪个角度赏画,都会发现蒙娜丽莎的眼睛直视着你。这让这幅画给人一种生动鲜活的感觉,其眼神会随着观众的视角游走,并对所有观众抱以永恒的微笑。不少人围绕着这笑容的内涵和由来及暗含意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甚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的自画像。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代表人物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代表人物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是 文艺复兴的艺术代表人物,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 15、16世纪是欧洲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 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便是“文艺复兴”。这一名称的含义,是“再生”、“复活”,是希腊和罗马的古典形式在世界文学、艺术和建筑中的复活,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思想萌芽的产生。恩格斯曾经热 情地赞颂: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伟大时代。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就是这个时代出现的艺术巨匠,史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1415—1519),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芬奇村。他是15、16 世纪意大利的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和科学巨匠,也是整个欧洲文艺 复兴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可以说他是一位全才,他是画家和雕 塑家,作品完美而超过前人。作为科学家和发明者,他的理论和发 现比他的时代先进几百年。这位实践工程师,可以从容地造出战争 工具和和平年代的纪念碑,同时他又是一位有成就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解剖过尸体,测量过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正因为他博学多才,所以他的绘画作品才那么的杰出、那么的耐人寻味,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等等,多少年来以其隽永的魅力吸引后世,倍受美术爱好者的赞赏和推崇。

达?芬奇对建筑、雕刻和绘画创作都以大量素描为构思和研究的基础,每个人物,甚至每个手势都准备了充分的素描习作及写生。可以这 么说,达?芬奇的素描起到了相当于甚至超过现代摄影作品的作用。例如在素描作品《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用浓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了明暗的微妙变化。而 且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很强,寥寥数笔却包含着许多转折和体面 关系,立体感很强,人物表情也相当传神。整个意大利,确切地说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达?芬奇是个天才,正因为他多才多艺,精通各方面的知识,有着很深的文化素养,所以他能将前辈画家关于人体解剖、透视和素描等研究成果,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上升到系统理论。他将透视法运用到绘画中,将中世纪的平面装饰的风格改用焦 点透视法,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他总结了明暗造型的规律,使用 暗部和亮部的光线把物体表现的结实而又真实,例如名作《最后的 晚餐》。 在技法上,他也不断探索,经常改变颜色的调法,创造出一种被称 为“薄雾法”的表现手法。当时文艺复兴初期的一些绘画技法中, 仍然残存着哥特式宗教祭坛画的痕迹,单线平涂,色彩比较单调, 体积感和空间感相对较弱。而达?芬奇“薄雾法”则将人物的边线逐渐消失,若有若无,更加接近真实。如作品《蒙娜丽莎》,如今全

宁静·永恒——拉斐尔的圣母像

宁静·永恒 拉斐尔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他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鼎足而立的文艺复兴艺坛三杰之一。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他的艺术生涯丰碑。一位俄国画家感慨地赞美道:“拉斐尔画的圣母,本身就是对人类的想象力的创造。”圣母玛利亚的形象,一直是中世纪画家们的表现题材。但由于基督教神学的影响,拉斐尔之前的画家们,所画的圣母苍白消瘦、僵硬呆板,一副受苦受难的模样。而拉斐尔画的圣母像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意大利民间女性的魅力,有着人间最能感同身受的母爱情调,满含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体现了人间的美好。在他的高超的画笔下,圣母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宗教人物,而是成了一个普通的人间少妇,她年轻、端庄、美丽、丰润、健康,眉宇间洋溢着母亲的慈爱和幸福。她身边的年幼的耶稣,一改满脸的苦难相,而被描绘成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圣母和圣子,完全是一对现实生活中的母亲与孩子。画家正是借圣母之名,称颂了一般人类母性的光辉。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圣母的婚礼》、《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椅中圣母》等。 《西斯庭圣母》可以说是画家所有圣母像中集大成者,是他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它应该也是最为人所知、最受人喜爱的一幅。可我最喜欢的却是另外一幅《椅中圣母》。如果说拉斐尔把西斯庭圣母刻画的象一位善良的民间女性,温柔娴静,可是她却又有一种女王式的严肃性。而《椅中圣母》中的圣母,我却感觉不到一丝神的高高在上的气息。圣母深受异国风情的穿束,充满东方情调的色彩,母子之间的自然和谐,整幅画面都弥漫着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如果不是看画名,不是圣母头上的光环,我绝对想不到眼前这位美丽温柔的少妇竟然是宗教故事里远离人间的圣母。 尤其是画中圣母情深意长动人的目光,真的让我有一种如沐春风沉溺其中的感觉。她温柔的目光可以让你纷乱的心立马平定下来。拉斐尔的圣母之所以具有完美品质,乃得益于他对人间女性的敏锐洞察力。《椅中圣母》中的圣母自然也不例外,更是堪称神来之笔。据说有一次画家从梵蒂冈出来,在门口廊柱下见到一位抱着婴儿的少女,酷似他的心上人芙纳蕾娜,看到她的目光令他神魂颠倒,他满怀激情地拾起一块木炭,想把这动人的瞬间永驻在画布上,他环顾四周,见到旁边有一只朝天的空桶,画家没加考虑,就跑过去把桶翻过来,在桶底上急速地画下这位多情而美丽的少妇。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一双眼睛可以窥视到画中人的灵魂。而《椅中圣母》中画家也特别着意于圣母的目光。马利亚亲昵地抱紧儿子,低眉斜视着画外,展现一种女性的妩媚。这一姿态与表情,令几百年后的欣赏者都不禁为之神往,油然地产生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联想。所以我相信这种传说,以自己的恋人作为永恒的理想美的范本才会拥有这么永恒动人的目光吧。 《椅中圣母》,我们可以认为是拉斐尔圣母形象的顶峰了。拉斐尔极善运用曲线塑造形象,这幅画从画幅圆形外框到人物的组合、体态、衣着、褶纹都以长短不等的各种曲线构成,整个画面形象给观赏者以丰满、柔润与高度和谐的完美之感。他非常仔细地把三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塞在已很少间隙的圆形框内,突显出圣母、耶稣、约翰三人的亲密无间。画家造型的色彩配置,基本仍遵循基督教的观念,以红、蓝两色为基调。因为在基督教中,红色是象征天主的圣爱,蓝色是象征天主的真理。所以在宗教画中,圣母的衣着一般以红蓝两色相配搭。在这幅画中,圣母上衣为红色,斗篷为蓝色,小耶稣的黄色上衣,与圣母衣着的红、蓝色构成了调和的三原色,从而强化了艳丽的色彩和画面的华贵。形象的自然美与结构的造型美把母子情爱的精神美传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构思,即便再过几百年,仍将是人们最愿意欣赏其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哀悼基督 云石雕像,高17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498年,现收藏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也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作品。雕像的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身体痛哭的情景。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肋下有一道伤痕,脸上没有任何痛苦表情,横躺在圣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身体如体操运动员一般细长,腰部弯曲,表现出死亡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年轻而美丽,形象温文尔雅,身着宽大的斗篷和长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体,左手略向后伸开,表示出无奈的痛苦;头向下俯视着爱子的身体,似乎正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细密的衣褶遮住了厚实的双肩,面罩衬托出姣美的容貌。圣母的表情是静默而复杂的,不只倾泻了无声的哀痛,也不只充满了哀思和祈祷,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包含的内容,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的感情。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圣母玛丽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和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必能永远保持青春。所以在这里,他突破了以往宗教作品中苍白衰老的模式,把圣母刻画成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却并未因此而影响到表现她对基督之死的

悲痛。圣母的美是直观的,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她所体现出的青春、永恒和不朽的美,正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高理想。 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构图,圣母宽大的衣袍既显示出她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身体的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人体实际比例之间的矛盾问题。基督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统一而富有变化。 雕像的制作具有强烈的写实技巧,作者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对雕像进行了极其细致入微的打磨工作,甚至使用了天鹅绒进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为止。这一切都赋予云头以生命力,使作品显得异常的光彩夺目。而且,米开朗基罗还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作品一经展出,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它便与作者米开朗基罗的名字一起成为了艺术史册中光辉 的一页。 布鲁特斯胸像 大理石雕像,高74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 1537-1538年,现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馆。 米开朗基罗生活的年代,正是意大利社会动荡的时期,

国外最著名的油画家——拉斐尔·桑西篇

【导语】拉斐尔(1483 —1520)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1、《大公爵之圣母》没有任何背景,是一幅半身肖像画,圣母显得沉静和圣洁,一双低垂而略带慈祥的眼神,使画面充满着温馨与诗意。他用世俗化的描写方法处理圣母子的传统宗教题材,将圣母、圣子理想化,形象温柔拥淑,完全是一个生活中年轻的少妇,洋溢着幸福和欢乐,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大公爵的圣母》还有这样的传说:达斯卡公爵夫人因没有孩子而忧愁,后祈求这个圣母,不久果然就生了个漂亮的男孩。这幅画原属斯坎尼大公爵斐迪南三世所有,故有此画名。

2、《草地上的圣母》Madonna of the meadow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杰出代表之一,于1505年至1506年间创作。这副画受到了广泛研究的是它的结构。画中的三个人物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而圣母的头部则构成了三角形的顶端。圣母深红色的上衣和圆形的领口体现出拉斐尔作品的特点。两个孩子则是占据了画面的下部,稍稍偏左,圣母的左脚则侧向画面的右侧,弥补了前者造成的空间上的失衡。小圣约翰单膝跪地,手持十字仗,而小耶稣则是站着,右手拿着仗。画面中的人物画得令人赞叹不已,圣母俯视着两个孩子,她的表情使人难以忘怀。

3、拉斐尔这时期创作的圣母像,以《花园中的圣母》最有代表性。创作年代1507-1508年,122×80公分布面油画,存藏于巴黎卢浮宫藏。创作这幅画还有一段趣闻。一天,拉斐尔在花园中散步,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花丛中剪枝,艺术家被她那富于魅力的形象所吸引,立即敏捷地将这位姑娘的形象速写下来。

拉斐尔圣母画像中的文艺复兴思想

拉斐尔圣母画像中的文艺复兴思想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以其温柔的绘画风格把圣母的崇高与人的 朴素完美的结合了起来,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为文艺复兴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拉斐尔的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思想,同时也成就了拉斐尔自己。 关键字:拉斐尔圣母画像文艺复兴思想 拉斐尔圣母画像中的文艺复兴思想 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了对神的崇拜。从荷马开始,就有了神话中对神的无限崇拜和敬仰,而在西方社会中,很长一段时间都以美神维拉斯为最美丽的典范。但是自西方基督教产生以后,圣母就取代了维拉斯的位置而成为女性美的典范。圣母是基督教中耶稣基督的母亲,描绘圣母和幼小的基督在一起,就是基督教产生以来画家们描绘最多的题材。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也都几乎画过圣母,但是圣母画的最多最好的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画家拉斐尔。直到现在,西方国家要称赞一个女人的魅力就说她像拉斐尔画的圣母一样。圣母的美不仅仅是外表形象的美,还包含了其内在素质和修养,其端庄,典雅,崇高,朴素的精神气质美。拉斐尔画的圣母就是其外表和内在合二为一的典范之作。 拉斐尔(1483-1520)是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画家,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虽然他只活了三十多岁,但是他的绘画天才很早就体现出来了,“并且在佩鲁吉诺的画派中崭露头角,他完全地吸收了他老师的温柔风格以至于按照瓦萨里的看法,不可能将这位学生的作品与他的老师的区别开来。”①在他的十多年艺术生涯完成了近三百幅作品,而其中多数画的都是圣母。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而在他的圣母画像作品中无不透露着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 一、拉斐尔的圣母像将一个披着宗教外衣的,高高在上的圣母形象“平民化”不仅体现平民的“价值”更加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在文艺复兴时期成果被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概括为“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②两大主题。因此拉斐尔积极地先行了人文主义,一系列的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但是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形象并不显得单调单板和低廉。就像温克尔曼在他的早期著作《关 ①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古典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3页 ②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80页

拉斐尔圣母像创作的美学特性研究(精)

拉斐尔圣母像创作的美学特性研究 _邹琼辉 一、拉斐尔的创作概述 拉斐尔·圣齐奥(1483-1520 , 1483年出生于意大 利中部小城乌尔比诺,他的父亲是一位宫廷画师,所以 拉斐尔自幼就接受了正统的美术教育, 15岁进入贝鲁基诺画室开始了专业的美术学习,并且展露出了绘画的天分和才华, 17岁就担任了教堂壁画的主创, 21时,拉斐尔定居文艺复兴之都佛罗伦萨,受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熏陶,同时亦学习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绘画,并迅速 和二人齐名,先后创作出《圣母的婚礼》《雅典学院》《基督的埋葬》《波塞纳之弥撒》等作品。 1519年, 年仅 36岁的拉斐尔在创作中突然死去,一代大师英年早逝,被称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大的遗憾。圣母像是拉斐尔创作的重要题材,占到了其绘画作品总数的三分之一,他用母性的温存和青春健美的形象实现了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诠释,以至于恩格斯在赞美人类的双手时,谈 到的第一个例子就是拉斐尔的笔下的圣母像,可见其魅力之巨大。 二、拉斐尔圣母像创作中的美学特性

1. 科学之美 文艺复兴时期,一个重要的思想上就是充分肯定 人的价值和作用,提倡科学文化,使人们从传统、蒙昧 的宗教中逐渐挣脱出来。在美术创作中,很多艺术家都绘画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先后将透视法、解剖学等知识运用到绘画中来,一方面改变了之前绘画中的程式化倾向,另一方面也使绘画有了更为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拉斐尔作为文艺复兴成熟时期美术三杰之一,对于绘画中的各种科学研究十分赞同,而且积极主动地将这些理念运用到绘画中去,使得他的圣母像散发出一种科学的光芒,这也是其作品到被奉为经典的重要原因。如 1502 年创作的《圣母加冕》 ,就运用了透视法,画中的圣母 和基督教徒位于画面的上半部,众多观看者则位于下半部,虽然略显生硬,但是依然体现出了拉斐尔的空间分 割意识。而到了《圣母的婚礼中》 ,这种运用就体现得更明显。圣母和身后的宫殿建筑形成了一种远近的呼应关系,从而体现出了一种宏大的气势,每一个观看者都 觉得自己是在触目远眺,从而获得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除了透视法之外,拉斐尔对解剖学也进行了深入的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外国美术史第三章理性与科学的时代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对整个欧洲的文艺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原意为:“古典文学艺术的再生”。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一种不同于中世纪表现性艺术的新艺术风尚应用而生。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人生、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努力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使她们的作品具有真实性与时代感。这些充满人文主义思想与具有一定科学性的作品,为近现代西方美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就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 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本质:本质就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就是完全提倡复古,而就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 意大利保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济济,汇集一处。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资本的原始积累: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原始财富。文艺复兴运动首发于意大利,后经传播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了著名

的城市如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以及尼德兰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资本也开始源源涌入新兴资产阶级的囊中,为同时进行的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以及今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人性的探索及发现:文艺复兴运动使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作为人,这一个新的具体存在,而不就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与精神依附的新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就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 消极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与奢靡泛滥,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文学三杰 但丁 但丁(Dante)(1265-1321)。文艺复兴的先驱,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北部,一般认为第一个代表人物就是但丁,其代表作为《神曲》,她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评与揭露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与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就是作为中世纪欧洲正式文学语言的拉丁文进行创作。她认为古希腊、罗马时代就是人性最完善的时代,中世纪将人性压制就是违背自然的。她虽然对拉丁文学有深入广泛的研究,但用意大利方言写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诗为形式的抒情诗

拉斐尔的艺术风格

拉斐尔的艺术风格为秀美、典雅、和谐、明朗,美术史上尊称他为“画圣”。他既没有达·芬奇那样的丰富博学也没有米开朗琪罗那样的雄强伟健,虽只活了37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之一。 拉斐尔尤好塑造温柔秀美的圣母圣婴形象 在文艺复兴艺坛之三杰当中,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可谓精巧含蓄、恬静和谐,米开朗琪罗的艺术作品是雄伟壮丽、充满动感,而拉斐尔的艺术作品泽是典雅和谐、秀美诱人。由此,后人评论说,拉斐尔的绘画则象征着理想,而拉斐尔是美的化身。 拉斐尔一生绝少塑造强悍有力的英雄人物。就是塑造英雄人物,他也把残酷的场面画的十分和谐。拉斐尔尤好塑造温柔秀美的圣母圣婴形象,他笔下的女性,都非常人性化,而且每一幅都不同。后人一致认为,他的圣母像聚集了意大利民间女性的魅力,有着人间最能感同身受的母爱情调,以至于欧洲各地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句赞美女人的话:“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 ”拉斐尔塑造的女性,仿佛是天性的自然流露,其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后人望尘莫及。他生前生后被称作“画家的王子”。这一切都与拉斐尔温柔的性格有关系。 活得滋润,画得滋润 拉斐尔作画,既追求个人的独特风格,也能讨教皇百姓欢欣,可谓面面俱到。他的画作可以摆动在圣母与情人玛格丽特之间,也可以调和异教与基督教信仰,令所有人都为之倾倒。拉斐尔的画,也绝少探究人生的苦痛与信念,而是竭力塑造人生的情欲和欢乐、美的创造和拥有。 拉斐尔以画圣母圣婴而闻名于世,在他流传至今的300幅作品中,有近40多幅作品是专门画圣母圣婴的。在这里,拉斐尔所追求的境界,既不是达·芬奇似的母子精神团聚的投射,也不是米开朗琪罗似的自我分裂状态的完形,而是在追求一种人间真善美的心理整合。这里的心理整合,就是人们认知状态的高度协调与人格状态的高度完善———一种天堂的体验。

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

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 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北部,一般认为第一个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评和揭露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和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是作为中世纪欧洲正式文学语言的拉丁文进行创作。 另一个代表人物是彼特拉克,他认为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时代,中世纪将人性压制是违背自然的。他虽然对拉丁文学有深入广泛的研究,但用意大利方言写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诗为形式的抒情诗歌,受到各城市国家统治者的热烈欢迎。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成就最高的复兴三杰分别为: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列奥纳多·达·芬奇 (1452-151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 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批遍布大厅四壁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和《披纱女子像》。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1505年在罗马,他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负责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罗伦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