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舰船动力_卓越计划_培养模式探索_王东旭

舰船动力_卓越计划_培养模式探索_王东旭

舰船动力_卓越计划_培养模式探索_王东旭
舰船动力_卓越计划_培养模式探索_王东旭

舰船动力“卓越计划”培养模式探索

王东旭 马修真 李玩幽

【摘 要】 本文研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模式方案的内容,以期为同类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模式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通过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的探索与思考,对舰船动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与管理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舰船动力 卓越工程师 培养方案 培养模式

【收稿日期】 2010年12月

【作者简介】 王东旭,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副研究员,马修真,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玩幽,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6月,中国工程院、教育部宣布联合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批准第一批61所参与高校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哈尔滨工程大学是试点之一。以下介绍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的探索与思考。

一、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现有条件

1.教育教学理念。

(1)专业课教学内容具有学术前沿性。专业课教师将专业的前沿技术和科学研究成果及时补充到专业课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增强了学术视野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200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我校独具特色的舰船动力人才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自2009级本科生起,按照专业大类培养,打通基础课程平台,允许学生在本科大类专业范围内调整专业;构建了多功能、多层次、开放型的动力与能源类工程实验教学平台。

(3)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互动。学生可使用联合动力装置实验室、振动与噪声实验室、柴油机技术综合实验室等20多个实验室(台架)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利用科研经费为实验教学开发、研制、改进、购置多种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

(4)专业课教学与实验教学创新。教师在专业课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设备和手段、实验教学理论研究和实验室运行管理等进行了创新探索,充分体现“舰船动力”的专业特色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策略的灵活性、多样性,注重实效,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教学保障条件。

学校与中国船舶工业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公司等所属的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国外著名船级社(挪威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和法国BV船级社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资源共享,谋求共同发展,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先后建立了“相继增压柴油机实验室”、“汽车发动机实验室”、“兆瓦级汽轮机实验室”等多个联合实验室;企业为学校人才培养建立了长期的学生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学校为企业定向培养专门人才,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培训。

建有“教育部船舶动力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绿色能源与动力科技创新中心”两个国家级中心;建有“舰船动力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和“黑龙江省动力与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两个省级中心;学院建有“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内燃机”国家级教学团队、“内燃机结构”国家级精品课等;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挑战杯”、“创意创

本文是教育部资助项目“船舶动力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阶段成果。

业”大赛,获得包括特等奖在内的多种奖项。

现聘有来自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21位兼职教师,其中有院士、教授和研究员,有国内行业的领军人才,可以改善学院原有师资队伍工程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状态;通过校企合作单位资源共享,解决了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问题;通过科学研究合作,解决了工程实践教学的实验经费问题;政策引导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读学位,安排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做访问学者,安排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带薪实习,解决了青年教师提升工程实践教学能力问题。

校企合作使双方办公场地、实验设备资源得以整合和共享,可为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供可靠的教学条件保障;承担国家国防建设纵向科研任务多,与多家央企签有全面合作协议,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可为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条件。

3.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乌克兰国立海洋技术大学、美国麻州大学、英国利兹大学、莫斯科动力学院、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等学校开展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合作,并联合培养研究生。

二、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现存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近期大批量引进高校高学历毕业生,使得教师学缘结构不够合理,也使青年教师占学院师资总数的比例达到62%,比例过大,没有形成合理的师资队伍梯队。

第二,有限渠道的师资来源(高校培养的高学历人才),致使青年教师工程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学科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注重学科建设和理论传授,而相对缺乏科学实践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目前兼职教师的选聘主要还是学校行为,政府和社会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目前亟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企业师资队伍如何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师资的重要补充,以及高校在构建工程实践教育课程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师资的优势。

第四,学生企业实践环节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学生企业实践期间安全等管理问题,所产生的成果知识产权界定问题,学生企业实践经费维持问题,等等。以上问题导致产学研合作不到位,企业不重视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第五,教学实践经费不足,学生实践缺乏,能力缺失,这个问题存在已久。多年来,学院的专业实习经费难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不足部分一直由科研经费补充。

第六,人才培养单位与企业用人单位配合不密切,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与创业训练重视和投入不足。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环节上,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培养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优秀人才,仍是高等工程教育各层次院校共同面临的难题。

第七,现有的教师评价体系重理论、成果、论文,轻实践、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产学结合缺少政府层面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学校不积极沟通,企业对产学结合没有形成理念,认为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工作。

第八,面向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学生对工程设计在工程及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缺乏对现代工程所必须具备的有关经济、社会方面知识的了解,缺乏参与现代工程的领导、决策、协调、控制的初步能力和管理素质。

三、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推进措施

1.组织管理。

(1)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咨询委员会。教学咨询委员会成员由国内外企业专家、国内外高校同类专业资深教授、学院教授和教学管理干部组成,每年定期召开会议,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实时修订培养方案,指导课程体系改革和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和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研究工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在企业合作培养单位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心主任由企业领导兼任,负责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工作协调、管理和考核,负责向学校推荐专业课兼职教师,负责向学校及时反馈校企合作中产生的问题,和学校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学院领导、教务管理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协调校企合作单位联

舰船动力“卓越计划”培养模式探索

合培养工作,条件成熟时,成立产学研合作管理办公室。

2.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专业课教师队伍。面向国内外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招聘优秀人员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通过加强协作、联合办学、互聘联聘教师、聘任兼职教师、返聘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级专家等多种途径,拓宽专业课教师来源渠道。利用政策吸引企业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到学校兼任专业课教师,聘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实行固定人员双聘制(校、企合作单位与被聘人员共同签署聘用合同)和流动人员合同制(学校与聘用人员签署聘用合同)[8]。

(2)承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课教师要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加强专业课教师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培训,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生产单位)参与工程实践锻炼和培训,解决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匮乏的问题。学院通过和703研究所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及联合申报国防重大攻关项目、和上海沪东重机全面协作及共同研发新产品等,培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3)组织专兼职专业课教师编写能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专业课教材。

3.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

(1)借鉴国外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注意与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衔接,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作为制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层次通用标准的基础。构建专业课兼职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制订兼职专业课教师考核办法,制订学校现有专业课教师培训计划,没有参加工程实践能力培训的教师要定岗培训,参加过培训的教师要定期轮训,突破体制和方式上的障碍;具体措施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改变对工科教师的评价标准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共识。

(2)教师培训制度。建立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和顶岗工作的激励机制。制订鼓励专职教师参与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制度;设立“工程型”教师系列,建立相应的技术职务标准;建立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的教师考核与评价标准;建立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制订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制订兼职教师的薪酬政策。

(3)校企合作单位资源共享制度。在现有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内实验室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制订校企合作单位双方实验设备、场地等资源开放、共享等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制订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实验中心、各学科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的管理办法。

(4)教师考核制度。改革完善现有的教师绩效考核和聘任管理办法,注重工科类教师工程能力的提升;对教师在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实践经验做出具有实用价值或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设计成果,承担或主持重大工程项目,解决企业专业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等同于科学研究成果和发表科学研究论文。对工程类学科专业课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技术职称晋升时要有工程项目研发成果和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

(5)制订校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的安全和保险等管理问题,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所产生的成果知识产权界定、利益分配问题,学生企业实践经费维持问题等,涉及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背景下企合作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模式的构建,涉及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宏观政策指导,是一项在实践工作中亟待完善和解决的复杂的核心问题。

(6)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教育教学“九大体系”、“十大工程”形成一套完整的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在校企合作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过程中,面对校企合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将会逐步完善和制订新的相关管理办法。

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1.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

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200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广泛征求了行业专家和社会用人单位意见,构建了行业、企业与高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新机制,实施大类培养。下一步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中,学院将和企业共同设计完善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参与联合培养单位。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学生将在企业学习一年,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年第4期

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2.“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要面向工程实际,与企业合作。

到企业学习的目的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研究与开发,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捕捉社会需求、善于发现和解决企业重大工程问题的能力。

3.树立工程教育国际化的教育理念。

在现有的“轮机工程”专业通过英国皇家工程师学会专业认证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和重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认可度;提高工程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紧迫感;提高工程人才培养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使命感;提高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感;营造国际化教育环境,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到海内外跨国企业实习。

4.扩展学生工程实践途径。

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活动和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进实验室以及学院实验室对本科生全面开放和本科生毕业设计顶岗实践等措施,解决“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教学经费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问题,具体办法是延长毕业设计时间,实施研究性毕业设计模式,采取校企合作、跨学科交叉课程设计、学生到企业参与科学研究课题攻关或产品研发等形式开展毕业设计,解决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培养学生跨学科团队合作能力。

5.与合作企业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提供顶岗实践和科技创新机会,为企业培养急需的合格顶用人才,企业在学校设奖学金。

五、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学模式

1.专业课教学模式。

在当前大学教育中应充分重视工程方法的教育。从唯一解走向多元解,从分析至上走向综合为主,从知识传授走向知识应用,从注重发现走向崇尚创新[5]。具体实施办法是:

(1)将黑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成果“项目经理式教学法”引入专业课程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参与现代工程的领导、决策、协调、控制的初步能力和管理素质[1]。

(2)以工程案例和实验为主线的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也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授课”,教学形式也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明确课程定位,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表达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活动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7]。

2.实践教学模式。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模式以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为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践,增加自主实验和讨论内容的学时。把科学研究全面渗入本科实践教学,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1)已经建立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功能和目标明确的三段进阶式实验教学模式[2],即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自主构思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

(2)为学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创新活动过程中直接充当主体,自组团队,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提高的培养目标。

(3)“实验中心”和教师科研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构建仪器设备先进、网络资源丰富、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实验教学环境;提供大学生科研训练立项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以及本科生参与导师课题科学研究工作等实践机会。

(4)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毕业设计模式,即问题参与模式、自主研究模式、课题参与模式、产学研联动模式等。毕业设计选题方式由教师命题发展成为学生自主选题、指导教师命题和学生自组团队跨学科联合选题等[3]。

(5)建立新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评价机制,鼓励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对于探索性的基础课题研究,只要是没有先例的研究课题,不以成败评价过程和结果;对于到企业科研院所就业的学生可以由企业结合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指定命题,可以利用学校的科研条件在校完成毕业

舰船动力“卓越计划”培养模式探索

设计,也可以到企业去完成毕业设计,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回学校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在实验成绩评定过程中,综合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科学严谨的作风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根据学生创新课题结题情况、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成绩、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的数量与水平等业绩表现,进行综合评定[3]。

(6)建立新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指导教师评价机制。新的毕业设计模式是对传统常规型毕业设计模式的突破,因此,需要重新认识传统毕业设计模式中指导与被指导、教师与学生及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转变观念,在研究型毕业设计模式应用中,在指导教师评价制度上,应不以成败论英雄,要注重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综合评价,教学管理部门完善和制订能全面、客观反映研究型毕业设计模式和水平的评价指标,包括教师的命题类型、指导方式、师生互动、研究气氛、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等指标和能体现教师科研能力、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等指标。评价方式应采取教学管理部门考核、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管理部门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开展研究型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对于处于探索性阶段的研究型毕业设计模式的指导教师,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设立研究型教学改革创新基金,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增加权重系数[3]。

3.“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学模式。

产学合作教育,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结合,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4]。

(1)产学研合作专业课教学模式。专业课教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专业课讲授与专业实习结合。理论课教学在课堂进行,涉及到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采取到设计单位和生产企业现场“实物”教学的方法,进行专题现场“实物”教学,通过聘请兼职教授、特聘教授等方式,吸引企业高级技术专家为学生讲授专业设计课。

(2)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本科生必须于毕业前完成不少于一年的全日制工作实习,学生可以在教学计划外的寒暑假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实行带薪实习,实习时间可以累计,每名学生均由学院指派一名指导教师,师生共同制订实习计划、预期完成目标和实习成果,学生定期向指导教师提交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完成由实习企业签署确认的实习总结报告,由实习企业进行实习效果评价,充分调动企业及相关技术人员积极性,保证学生在企业期间的教学质量及双方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产学研合作毕业设计模式。毕业设计与岗位培训相结合。鼓励学生到生产实践中选题,鼓励已有就业意向的学生选择就业单位的课题,为企业解决核心关键技术问题,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指导方式采取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双导师制;毕业设计与企业产品研发相结合,由企业提供研发课题和研发设计经费,为学生提供带薪毕业设计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在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学校完成理论设计工作,并由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在企业完成试验和调试工作。

总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后备工程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中国造船工业的迅速崛起,需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培养卓越工程师。舰船动力类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涉及到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期望经过数年的研究与实践,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李玩幽等:《基于项目经理式专业课教学法的尝试》(黑龙江

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书,2008年11月)。

[2]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2009年7月。

[3]王东旭:《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研究性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3期。

[4]卫炳江:《产学结合:课程与实习结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年第4期。

[5]于歆杰:《研究型工程教育的特点与实现》,《高等工程教育研

究》2004年第6期。

[6]王东旭等:《基于内燃机教学网站建设促进专业与教学团队

建设的研究》(研究报告,2008年9月)。

[7]马修真等:《黑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

测试技术精品课程建设”(2009)结题报告》。

(下转第141页)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年第4期

[2]黄崴:《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3]成思危:《中国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民主与建设出

版社2000年版,第1~48页。

[4]吴剑平、张德:《试论文化管理的两个理论假说》,《中国软科

学》2002年第10期。

[5]掠耒:《学校管理的三个阶段》,《山西教育》2005年第8期。[6]柴福洪:《中国高职院校风险报告》,《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

第7期。

[7]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和青年学校领导的谈话》,上海

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3页。

[8]蒋文宁:《学校管理新理念探析》,《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11

期。

Cultu ral Mana gement:the N ew Tren d of Ma 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of H igh Quality

Zhu X uemei Ye X iaom ing

Cultural management is the future mode o f educational management.It has abundant meaning, and it tends to pay attentio n to collective culture,emphasize mutual value and advo cate cultural g uid-ing and the co-existence o f different elem ents.Acco rding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al regulations of higher vo cational co llege,the hig h quality manag ement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 l-lege is in urgent need of transfo rmatio n w hile cultural manag em ent is its cer tain trend.The cultural management of the vocatio nal co lleges sho 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fields of the chang es of the manage-m ent concepts,the ethnical leadership of the master,the form ation o f m utual value and the schoo l culture,as w 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o f learning colleges,to realize the overall m anagement transfo r-m ation from v alue form ation to behavior infiltration.

(上接第100页)

[8]易高峰、赵文华:《关于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若干

问题的思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9]中国工程院:《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

综合报告》,2010年1月。

[10]顾秉林:《创新性实践教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第

2期。

[11]朱高峰:《创新与工程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

1期。

[12]朱高峰:《中国的工程教育———成绩、问题和对策》,《高等工

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1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高等

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

[14]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

The Exploration of th e Trainin g Mode Scheme of“Outstandin g

En gineers Trainin g Plan”for Ship′s Powerplant”

Wang Dong xu Ma X iuzhen Li Wanyou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tent o f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schem e of“o utstanding engineer s training plan”,in o rder to pro vide references fo r the im plement o f the plan for those universities of the same kind.Throug h the ex plo ration and tho ug hts on the training mo de scheme o f the plan in Pow er and Energ y Eng ineering Institute of H arbin Eng ineering University,the paper carries o ut a helpful e xploratio n on talents′training and m anagement o f 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plan for ship's pow erplant.

文化管理:优质高职院校管理发展的新趋向

电气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2012年6月修订稿) 一、培养目标 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工程企业为依托,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人文与环境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具有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可从事电气工程技术研究、电力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设、电力生产技术运行管理、电力企业管理及市场经营等工作,具有成为卓越电气工程师的潜质,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大潮中和国际竞争的环境下,勇于担当电气工程师的角色,能够承担电气工程师的责任。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要求后,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在达到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资格。 二、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4.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基础知识。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熟悉掌握以数学、力学和相关科学学科与电气工程学科的综合为基础的工程原理,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标准、规章和法律法规。 5.具有较坚实的计算机基础和从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文听、说、写的基础,能在工作时用外语与同行进行有效沟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了解科技与社会创新的基本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 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20xx年修订)第一条为深入推进学校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规范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简称“卓越班”)教学管理,提高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卓越班以“强化基础、加强实践”为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努力形成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第三条卓越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工程类专业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国际认可的研究型工程师或工程领域领军人才; 法律类专业培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与国际视野的精英法律人才。 第四条卓越班学生在第六学期末进行筛选分流,一部分学生以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本硕卓越班),未获得推免资格的卓越班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后获得学士学位(本科卓越班)。 本科卓越班:本科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本科阶段的实践能力

训练。 本硕卓越班:本硕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X(“X”工程类卓越班为3年,法律类卓越班为2年)”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实践能力训练和硕士公共基础课程学习,X年为硕士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环节以及学位论文阶段。 第五条学院应依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简称“学校标准”)。学校标准应高于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体现专业办学定位、优势与特色,体现行业背景和服务面向。学校标准应细化到可实施、可检查的程度,并落实到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 第六条学院应制定科学、先进的培养方案和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要体现“三个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并重、强化基础与注重个性并重。 卓越班学生在本科期间实现“三个一”,即至少一次出国(境)学习经历、参加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年(不少于32周)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学习经历。 第七条学院应加强课程建设,以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 学生本科阶段修读产学合作共同开发工程实践类(法律实务类)课程学分总数应不少于该阶段总学分的1/3。本科阶段课程中至少要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一定年限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工作经历的教

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方案改革试点项目名单

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方案改革 试点项目名单 [摘要]以下是教育部发布的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供大家参考! 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 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办)、林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农业局、林业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教育部直属有关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经研究,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有关高校根据《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函[2013]14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开展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4]13号)的要求,提出了改革试点申请,并递交了项目申报书。根据地方教育、农业、林业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专家对提交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修改意见,确定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99所,改革试点项目140项,其中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43项,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70项,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27项。具体名单见附件。 请有关高校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及专家组提出的修改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本校实施方案,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做好计划的实施工作,确保人才教育培养质量。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将适时组织改革试点的交流和总结工作。 附件: 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

14-卓越7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卓越计划”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五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人文自然科学与医学知识宽厚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强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热爱祖国,热爱医学事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遵纪守法,关爱病人,尊重生命,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操守。 3. 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4. 具有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 5. 具有预防医学、中医药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6. 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辨能力,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和治疗。 7.有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人际沟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科学研究能力和终身自主学习能力。 8.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9.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大学英语、人体结构、医学基础、感染与免疫、疾病机制、药物概论、血液系统与呼吸系统、消化与营养、机体平衡、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肌肉与骨骼系统、机能学实验、临床基本技能、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口腔科学、皮肤性病学。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预防医学实践、社区实践、临床见习、毕业实习、选科实习、毕业考核。 五、专业特色 1.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每个模块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小班讨论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公共基础课1/3内容作为自习为主及教师课外辅导。 2.所有模块至少有一门课程中英文双语教学;临床核心课程模块教学以床旁教学、PBL、CBL等教学形式为主,原则上不安排大班授课。 3.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模式: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接触病人及临床实践,并安排1名临床教师作为导师全程指导。第l~3学年以临床技能中心训练为主,第4~5学年在附属医院进行。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229.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83.5学分,实践教学30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16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248

(完整版)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思考

“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思考 ——厦门、泉州学习体会 内科教研室马宜龙 通过对泉州医专考察学习以及参加由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举办的“卓越医师培养研讨会”学习,我对卓越医师培养有了更进一步、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结合我院临床专业建设和我院卓越医师培养计划谈谈粗浅的看法: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专门人才的基础,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创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际上,对于医学教育的任务和职能也尤为关注,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研究或论证,提出了今后医学教育改革的培养目标和方向。2002年2月,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公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界定了医学教育的7个基本方面;即: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与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交流沟通技能,群体健康与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与研究;阐述了医学院校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60种核心能力。 尽管我国的医学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目前医学教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开展教育改革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和高等学校的校情,决定医学教育模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技发展的影响。医学和生命科学有两大趋势:一是以生命科学为主的基础医学的发展呈现出知识爆炸性增长,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二是临床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同时,新技术、新材料在诊疗的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第二,医疗体制的影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处于调整阶段,医院的分层定位不清晰、基层医疗薄弱、全科医师缺乏、护理事业发展受阻,同时存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不协调及优质医疗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 第三,社会发展及成熟程度。如社会的法制化程度、社会保障的建立程度。这些不仅影响医疗行为也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目前某些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在处理医疗纠纷、在保证行业准入等方面都使医学教育的实施和管理遇到一些新的问题。 目前,全球医疗总的趋势是分层的医疗体系更加清晰,同时重心逐渐回归基层,回归到靠最小的成本治疗疾病和指导病人健康的方式。 长期以来医学教育不仅包括培养医生,还涵盖培养医学相关人才。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大医学”背景下相关人才的育成能接受多方良性影响;优势还在于不同学科之间有互补性。保持其完整性正是顺应医学教育的自身规律与医学模式改变的需要。在中国,医学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是当前实施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例如,医学教育一直限定在职业教育,“全科医师成长”薄弱;基础研究与临床分离,书本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单一、数量不足等。 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和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 一、学制 四年 二、培养目标 面向工业界,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优秀的职业道德,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取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与信号处理、自动检测与控制、现代电子电路设计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了解产品从构思、市场调查与方案论证、制订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研发团队组成分工及进度安排、样机的测试定型、产品的生产和认证、市场销售和维护支持等基本流程,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技术管理、应用与开发、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升级需要的、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工程师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 具有高尚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精神,能体现哲理、情趣、品位、人格方面的较高修养,养成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_^|||具备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_^|||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合格标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_^|||具备电子与信息工程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具有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_^|||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具有必要的哲学及方法论、法律等知识,对文学、艺术、美术、历史、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进行一定的修

某某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 案 秘2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社会竞争力,推进我校“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决定从2011级本科生起,结合我校在学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启动****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和行业企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 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研究型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其中,在基础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厚基础、强研究、重创新”的学术研究类人才;在应用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领军人才;在工科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贯彻教育 1

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学校、企业两个支撑,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自身培养三个维度,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组织实施 1.成立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文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规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制定卓越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院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并制定适应本院系相关学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学生遴选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办法,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安排与教务管理、团学活动的开展等。 3.成立院系教学指导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丰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负责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与指导。 4.成立院系导师组。院系选派教学科研水平高、具有指导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 四、实施途径与培养标准 2

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研究

第22卷第3期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Vol.22No.32013年5月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May .2013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卓越人才培养引起我国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知识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2010年,国家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包括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专业实施方案。本文重点就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基本理念和基本策略进行探究。 1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 1.1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卓越人才培养的内涵1.1.1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 从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看,高等学校可分为学术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和技能岗位型高校。应用型高校是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应运而生的新类型高校,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应用型”是相对于“学术型”而言的一种人才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学术型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是对高等教育“职业性”和“学术性”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追求,即应用型本科=本科底蕴+应用特色。因此,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 核心,以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 1.1.2卓越人才培养的内涵 卓越人才培养就是以卓越的理念、卓越的意识,培养社会需要的卓越人才。卓越育人的内涵是培养有品德、有才能、有远见、有开拓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笔者认为,卓越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能力、扎实的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日后成为应用型卓越人才的素质和潜能。 1.2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 依据我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卓越人才培养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二是高校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人才;三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教学方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利益融合。充分表明卓越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要求是一致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而“卓越人才培养”体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质量。 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包括:(1)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社会 收稿日期:2013-04-21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2年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2-gx-153)和重庆市 教委教改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编号:12032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定清(1963—),男,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兼任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从事 会计学、教育管理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研究 李定清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重庆400067) 摘要:文章在阐述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析了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基本特征;基本理念;基本策略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87(2013)03-0088-03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

我校正式启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 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我校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学校日前正式启动了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示范,为学校“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 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之一,是从2010年起,在我校办学基础好、办学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国家特色专业中试办“陶行知创新实验班”(以下简称“陶行知班”)。就读“陶行知班”的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在全校范围内公开进行选拔,符合选拔条件的本科学生自愿报名申请,学校按所在学院进行资格审核、举办“陶行知班”的学院进行选拔、教务处审批的程序进行。 为贯彻“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学校将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创新教育、学生考核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在“陶行知班”的培养过程中锐意创新,切实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一流的课程资源。各“陶行知班”学生将在开办专业的2009年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享受以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五个一流”标准(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为要求的课程资源。同时,“陶行知班”学生还能选择研究方法、思维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类别具有针对性的高水平选修课程。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更多的实践锻炼。各“陶行知班”将在实验(实训)教学、科研实践、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等不同实践环节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锻炼机会,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实践教学训练。学生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原则试行

贵州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为探索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学组织管理有序开展,特制定贵州大学“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编制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办学传统,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培养“能吃苦、能适应、能创造、能奉献”的“四能人才”为己任,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实现: (1)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综合改革与创新,符合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的发展方向,体现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观”。 (2)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工程设计与工艺研发本领、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宽阔的国际视

野与胸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发展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工程一线的栋梁、输送工程领域精英的后备人才为立足点,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人格健全、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开拓创新精神突出、研究潜力大、擅长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案制定基本要求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含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和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其基本要求为: 1.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引进、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相近或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大胆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形成层次清晰、模块多元、保障有力的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2.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入手。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要按照国家“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办学优势与特色等制定;培养标准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要求;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以矩阵表的形式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3.根据专业培养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梳理与调整。贯彻“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应用设计型人才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以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管理模式、组织框架、保障体系、教学运行和管理体系、政策措施及具体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注重培养“素质好、上手快、能创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机械工程师,达到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为深入进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全面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管理模式;政策措施;保障体系[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165-03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高校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及行业企业需求,建立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

用,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实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 作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企业签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学生实习实训合作协议,2011年正式启动哈尔滨理工大学与浙江新亚集团、哈尔滨哈影电影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挑选有志愿的学生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就培养方案、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学生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深入的实践探索。通过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试行,深入探索国家发展、企业需求、人才培养及学生愿望之间的联系及矛盾,探讨从学校至企业良好过渡的培养方法,达到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深入实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管理模式 1.组织架构 为了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运行和管理,学校成立了哈尔滨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领导 小组和工作小组,由主管校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机械动力工程学院的卓越工程师教

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卓越医生班)教育计划

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卓越医生班)教育计划 一、专业概况 学科门类:医学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专业代码:100301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标准学制:五年,高中起点普通高等教育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的临床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够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学毕业生。 三、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4、具有良好的沟通意识;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人格和个人信仰。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6、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实事求是,依法行医,

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即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 3、掌握人类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人类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6、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7、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8、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9、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学诊疗基本原则。 (三)技能目标 1、具有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2、具有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初步的临床工作能力。 4、具有对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疾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海洋强国战略下卓越航海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理工大学 成果科类:工学 申报等次:一等奖 成果名称: 海洋强国战略下卓越航海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 徐言民 牟军敏 翁建军 王当利 黄立文 刘明俊 邹春明 关宏旭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 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徐言民教授/二副武汉理工大学600 项目主持统筹 牟军敏教授/二副武汉理工大学300 人才培养模式 翁建军教授/大副武汉理工大学400 人才培养机制 王当利教授/船长武汉理工大学400 人才培养理念 刘明俊教授武汉理工大学300 教学科研互动 黄立文教授武汉理工大学200 教学支撑体系 邹春明副教授/船长武汉理工大学400 国际事务规划 关宏旭实验师/二副武汉理工大学500 实践教学体系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1)首次创立了“2.5年校内通识和专业教育、1年国际航区船上顶岗实践、0.5年校内提升”的“双向三段、理实一体”的卓越航海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高端航海人才培养周期。 (2)构建了面向“超大型船舶、特种船舶、现代新型船舶”全职业生命周期高端航运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体系,以及“实操-仿真”相结合的“海上校园”实践教学体系,解决了综合性大学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完全学分制与STCW国际公约履约标准的冲突问题。 (3)建立了“学术-适任结合,专职-兼职互补”的航海类师资队伍建设、卓越航海人才分类培养、教学目标达成度KUP(知识、理解、精通)师生互评、“军事素质养成与航海文化体验”双区建设等四位一体的航海人才培养质量综合保障体系,确保了卓越航海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执行。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成果以“服务国家战略、对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卓越航海人才培养为目标,在3项湖北省教研项目、国家出版基金支持下,探索了卓越航海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卓越航海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的创新。 培养湖北青年教学能手2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二等奖各1人、交通部吴福-振华奖1人、木兰奖教金1人、亚丁湾护航指导船长1人、北冰洋航线开辟随船专家1人。 出版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教材3本、船员培训教材1套、内河引航员教材1套、高等学校航海与海事教材2本、教学软件著作权4项;建设MOOC、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和在线开放课程4门;新建了22个校外实习基地;打造4.5万吨实习船“海上校园”2个;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奖励16项。 具体成果如下: 1 明确人才定位,构建卓越体系 服务国家战略、对接行业需求,确定了卓越创新航海人才目标定位,构建了多学科融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 试点专业培养方案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各相关学院: 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__〕17 号)文件我校已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文件要求我校相关专业要”;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本校、本专业方案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做好计划的实施工作。” 为切实落实此项工作学校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于年底前对各相关专业及联合培养企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为企业现场考察具体要求如下: 一、主要流程 成立校企双方参与的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 校企合作完善试点专业整体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完善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制定企业学习阶段教学执行方案 制定、完善企业学习阶段管理制度制定企业学习阶段条件保障方案 落实企业导师聘任方案 专家小组确认方案校内审批实地考察存在问题可行 二、工作基本要求(一)确定此次检查的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各相关学院根据本学院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的企业情况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 1-2 家企业重点推荐 1 家企业参与此次检查。

(二)确定拟检查时间: 各相关学院和企业协商后将检查的时间报学校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教务处将根据各相关学院上报时间确定拟检查时间。 (三)具体检查内容: 1、本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 2、本专业卓越人才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修订稿); 3、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时间、地点、指导教师配备、学生人数、经费、各环节教学内容与考核等教学安排); 4、与企业方共同建立的相关各项教学及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5、企业师资配备相关文件; 6、企业教学条件保障情况。 7、已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需确定中心组织管理体系及人员名单。 (四)时间安排时间工作内容负责部门 20__ 年 10 月17 日 -11 月 18 日 1、确定参与检查的企业及检查时间; 2、和企业充分协商完善此次检查所需材料。 各相关学院 20__ 年 11 月 21 日 -11 月 22 日 3、学校组织进行预检查。 教务处 20__ 年年 11 月 23 日-12 月 18 日 4、到企业实地考察。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 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为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2013年4月19日,教育部高教司在召开了卓越计划专家工作组2013年工作会议。理工处、部分专家工作组成员和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家工作组组长启元主持。 会议围绕进一步推进卓越计划实施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深入研讨,就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实践基地的建设、卓越计划质量评价等形成以下共识。 一、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 专家们讨论了卓越计划本科通用标准与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关系,对卓越计划通用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认为有必要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建议尽快发布实施。 二、推动省级卓越计划实施 专家们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卓越计划三级体系,特别是要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省属卓越计划高校的管理、指导和支持;加强对各省负责支持和建设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调研,了解经费落实情况和建设情况;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间的交流,研讨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具体措施。 三、加强实践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 专家们认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事关卓越计划实施的成败。要加强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研究和指导;调研已立项建设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研究起草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 四、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衔接 专家们认为,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虽然在实施目标和标准上有所差异,但在涵上存在着相同和相似之处。注重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专业认证之间的衔接,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专业认证体系,引导和鼓励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申请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另一方面要促进这些专业集中精力实现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并办出特色,发挥卓越计划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的示和引导作用。 Word文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服务国家战略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do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服务国家战略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哪些特色呢?小编为大家提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服务国家战略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一起来看看吧!祝你备考顺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服务国家战略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 一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将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发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传统与优势,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瞄准未来农业发展需要,重新确立了一流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实现了单一的专业教育模式向通专结合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转变。 二是结合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调整优化了专业结构,创设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一批农科新专业。 三是开辟农林学科卓越人才培养实验区,设立创新实验学院,实施“2+X”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四是重构课程体系,重塑课程内容,实行了“千门课程上网工程”,发起成立了“卓越农林在线课程联盟”,率先制定了专业课程质量标准,开设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 五是建立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学校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建立241个合作实践基地、38个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六是按照科研项目引领、学生自主参与的方式,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 下一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在新农科背景下,全力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一是在人才培养体系上改革探索。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意见》,制定了《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2年)》,确定了8个方面、30项建设与改革任务,绘就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二是大力推进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科专业,推动农业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兴、新生农科专业,服务引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目前学校谋划开办“城乡规划”“城乡社会管理”“智能农业工程”“农业大数据分析”等新专业,为推进新农科专业发展先行先试。 三是面向未来农业,建设具有农科特色“大国三农”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交叉融合、复合贯通的新农科知识体系。大力开展协同育人,推进实践教学的项目化改革,将学生创新能力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本文在概述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基本情况、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与方案、校企合作培养计划与组织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标签:新能源;装备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验区基本情况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依托机电工程学院,以能源与动力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校级重点专业为基础,以“贴近市场、服务社会、自主发展、开放办学”为理念,通过校企共建,形成“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人才培养特色。 在校企合作办学基础上,运用“三三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办学结合行业需求、教学资源结合行业资源、学校培养结合企业培养的“三结合”,课程设置紧跟生产过程、教学设计紧跟岗位能力、教材选配紧跟任务项目的“三紧跟”,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研发技术项目、共同编写特色教材、共同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共同监控教育教学质量的“六共同”。由此构建“强化专业技能、突出创新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可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指导思想 1、教育理念按照“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高素养、重责任”的人才培养目标,本实验区的建设是以培养适应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注重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优化结合,丰富以学生科技活动项目为主体的课外实践教学手段,强化与企业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办学目标突出应用型、服务面向彰显区域性、人才培养强化创新性、企业行业合作注重务实性。 2、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树立创新教育教学思想,强化定位意识、区域意识、共建意识、素质意识、职业意识五种意识。建设培养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卓越工程师的特色专业群,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新能源装备和环保机械等为方向)牵头的能源动力类、机械类、自动化类相结合的专业群。 不断深化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科技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学程分段、方向分流、培养分类”的人才培养思路,构建符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专业方向平台课程体系。实践并完善”三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三紧跟”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六共同”校企合作办学管理运行模式,将其作为培养创新性应

第二篇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实施方案(1)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着眼医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分类实施,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整体推进四川省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确保项目取得实效,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实施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川教函【2013】111号)、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的通知》(卫科教发【2012】59号)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实施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川教【2013】111号)、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的通知》(卫科教发【2012】59号)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遵循医学专科人才培养规律,树立全科理念,以“六位一体,服务基层”为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提高人才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临床技能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植根老区、面向秦巴、服务民生”的办学理念,为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同步小康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基层适用型卫生人才。 二、项目主要实施内容 1、项目名称:“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三年学历教育和两年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2、组织机构: 为切实完成项目建设,在达州市人民政府、达州市卫生局的协调下成立“达州市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