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法国外交中的中东战略

法国外交中的中东战略

法国外交中的中东战略
法国外交中的中东战略

版权所有 西亚非洲杂志社

法国外交中的中东战略

赵慧杰

内容提要 战后戴高乐制定的法国外交战略被称为“法国全球战略”,它是法国对中东战略的指导思想。法国在中东通过重新确立与殖民地国家的关系,实行“倾向阿拉伯”的中东政策,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帮助中东地区实现和平与发展等战略,不仅发展了法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也使法国在中东地区建立起政治与经济的全面合作关系。中东成为法国再现世界大国地位及其影响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新世纪法美外交战略冲突的集中表现地区。

关键词 法国 外交 中东 战略 冲突

作者简介 赵慧杰,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100007)。

战后法国外交战略及在中东的利益追求

战后国际关系在雅尔塔会议确立的两极格局的框架下发展,但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戴高乐将军在战后初期就萌发了“建立独立于美苏的西欧集团”(即第三种势力)的设想。1958年10月戴高乐再次执政,成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他的战略思想得以实施。戴高乐执政后制定了一整套具有鲜明的戴高乐色彩的内外政策(被后人称为“戴高乐主义”)。戴高乐制定的法国外交政策被称为“法国全球战略”。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Pierr e Miquel )曾评价戴高乐的这一战略为“50年来法国第一次恢复了它的传统,即制定世界规模的对外政策,全局在胸,既有原则,又有具体办法。戴高乐使法国外交恢复了它的职能,此前法国外交只是在国际组织中充当传声筒或派几名代表而已”①。戴高乐的“法国全球战略”概括起来有3点主要内容:(1)恢复法国在全球事务中独立自主的大国地位;戴高乐总统曾多次强调,“法国要做法国,法国是法国,法国要能有它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精神、自己的行动和政策”;“法国能够为世界作出特殊的贡献,……法国并不是由另一个国家拖着走

的国家”。②戴高乐在论述法国1964年的对外政策时说:“法国应当在世界上执行世界性的政策,因为它有能力这样做,因为一切因素都要求它这样做,因为它是法国。”③(2)实行欧洲联合,建立独立于美苏之外的西欧集团。戴高乐说,“法国正在努力从事联合欧洲的工作……我们要使西欧变成一个整体,使世界上不再只存在这两个敌对的巨人(指美苏),而且存在着一支强大的力量,一个发挥明智影响的伟大中心,这是只有欧洲才能充当的”④。(3)支持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与自决,与它们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戴高乐曾经说过,法国对外关系中的一项伟大事业“在于把以前我国进行的·22·①

④同上,第352页。

同上,第475页。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戴高乐言论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版,第353页。皮埃尔·米盖尔著:《法国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01页。

殖民地转变为合作……即我们同它们(殖民地国家)的关系改变成为有成效的,尽可能有友爱的合作关系”①。“法国全球战略”的这3点主要内容高度涵盖了战后法国外交战略的总体思想。戴高乐的外交思想实际表达了3种意思,即:法国只有甩掉在几个世纪建立起来的殖民帝国的阴影,实行战略收缩,才能在主要的国际关系中确保法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只有实现欧洲联合,特别是法德和解,才能使法国真正具备同美、苏、英平起平坐所需的实力;只有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才是保持大国地位的基本条件。1962年12月31日,戴高乐总统发表全国电视广播演说时进一步指出,法国要取得国际上的进展,就必须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两个方面的努力。“首先是西欧在经济上、政治上、防务上、文化上的联盟,这样就可以建立同美国的均衡。……其次是对需要得到援助以便进行现代发展的人民提供援助,特别是同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希望同法国合作的国家进行合作。”②

戴高乐制定的“法国全球战略”,其中心目标是确保法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戴高乐为此将法国外交战略定位于“法国要保持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独特而又灵活的政治军事关系”。他从调整法国与北约组织的关系开始,于1958年向美英首脑发出备忘录,指出,“北约组织已不再适应整个西方世界的基本安全需要,法国实力已经发展到可到达世界各地的地步,北约应建立一个由美、英、法三国组成的理事会,这样一个适应新情况的结构,掌握世界政治和战略问题的决策权”③。实际上,戴高乐总统此前已表达过对美英控制北约的不满,他认为“北约实际上是围绕美国指挥棒转的从属机构”,他提出“北约应该是一个完全平等的主权独立国家的同盟”。戴高乐在备忘录中提出的建议自然不会得到美英的支持,但法国并没有改变既定的外交战略,它最终选择脱离北约④,朝着欧洲联合的既定目标大步迈进。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宣告成立和1965年欧洲3个共同体(钢铁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合并成“欧洲共同体”,是戴高乐的“法国战略”的重要体现⑤。

戴高乐的“法国全球战略”的另一目标是,迅速摆脱法国殖民帝国的阴影,支持殖民地国家的解放和自决,重新确立与殖民地国家的关系。1959年9月16日戴高乐总统提出著名的“自决政策”,是战后法国重新建立和发展与殖民地国家关系的行动纲领。积极发展与殖民地国家的关系也是保持法国原有的世界大国地位和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法国除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还在西亚北非具有传统影响。战后,戴高乐政府根据“法国全球战略”的总体外交路线重新定位法国在中东的战略及其利益。综观战后以来法国在中东采取的外交战略主要有3点:第一,采取积极措施,摆脱殖民帝国的阴影,重新确立与殖民地国家的关系。戴高乐执政后首先在法国对中东外交中采取的重大行动是,1959年宣布:法国允许阿尔及利亚独立。戴高乐的这一行动结束了“阿尔及利亚问题”⑥对法国外交的较大影响,使法国摆脱了战后在国际关系中的被动局面。同时,法国与阿尔及利亚关系的重新确立(已是两个主权国家的平等关系)极大地缓和了战后法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紧张关系。第二,实行“倾向阿拉伯”的中东政策,积极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使中东成为再现法国的世界大国地位的舞台。战后,中东成为法国发展国际关系的重要地区。但是中东的和平问题成为影响地区国家间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法国在中东和平问题上采取偏向阿拉伯的中东政策。法国的主要考虑是:充分利用法国在中东地区的传统影响,通过积极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使法国在战后国际关系中不断扩大影响,使中东成为法国再现世界大国地位的舞台。第三,与中东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从政治、经济等·

23·法国外交中的中东战略

④⑤⑥阿尔及利亚曾被法国视为其领土的一部分,成为法国最大的“海外省”,与法国有132年的殖民宗主国关系,阿尔及利亚的独立问题对法国构成了较大的影响,成为战后法国对外关系发展的大问题。

戴高乐和法国外长舒曼是欧共体建设的先驱,戴高乐的“大欧洲设想”和舒曼的“舒曼计划”是欧洲走向统一的基础。1952年成立的“欧洲钢铁联营体”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雏形,舒曼因此得名“共同体之父”。

1959年3月开始与北约分道扬镳,撤出受北约指挥的法国地中海舰队。1966年正式宣布退出北约,同年10月北约理事会迁

出法国。朱成虎等著:《走向21世纪的大国关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同上,第401~402页。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前引书,第351、354页。

多方面促进中东的和平与发展。法国力主“南北合作”,积极援助发展中国家。戴高乐等有关总统先后领导的法国政府推行“构筑南北对话桥梁,争当发展中国家代言人”的外交战略①。中东和平在经历了4次战争②之后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东和平进程中,法国始终是国际上促进中东和平的重要一方,且与中东国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特别对有关中东和平的关键国家提供政治、经济上的援助,以期通过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促进中东和平的实现。

法国对中东战略与法国在中东传统的政治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战后法国在中东的利益是这些传统利益的延续和扩展。法国在中东的经济利益主要是石油利益和贸易利益,其中前者是法国战后积极发展与中东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考虑。战后西方工业国家积极发展经济,需要能源保障,建立稳定的石油供应渠道是法国重要的经济利益之一。法国看中中东地区的石油,把获得中东地区稳定的石油供应作为法国对中东外交的一个目标。法国与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中东产油国都确立了良好的经济关系。法国在中东的贸易利益还包括军火贸易,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法国向中东地区出口的军火占法国军火出口总额的50%以上。法国与中东国家的贸易中军火贸易占了很大比重。法国与中东国家的贸易额迅速上升,跃居西欧国家对中东贸易的首位。

法国在中东的政治利益主要是,利用中东地区,施展法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影响,摆脱战后法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被动和受排挤(美英在国际事务中联手对法国造成的打压)的局面。中东成为战后国际政治的焦点地区,集中了多种利益与矛盾,法国不仅要确保在中东的已有利益,还要在中东发挥法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影响,体现它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法国在中东奉行倾向阿拉伯国家的政策与美国在中东推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法国靠其“倾向阿拉伯”的中东政策发展了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与美国争夺中东的较量中也增加了得分。

战后法国对中东外交的主要表现

战后法国对中东外交所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战略思想。1958年戴高乐执政后提出“给予殖民地国家自决与独立”,明智地打开了法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瓶颈”。法国在战后对中东国际关系中出现了新的机遇,特别是法国与阿尔及利亚关系的重新确立(法国放弃了宗主国的地位)改变了法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被动局面,重新确立了法国在阿拉伯世界的世界大国地位及其影响。

(一)阿尔及利亚问题的解决开创了法国与中东关系的新里程

1959年戴高乐总统对阿尔及利亚独立问题的表态,是战后法国在中东国际关系中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开端。1960年的《埃维昂协议》,是战后法国与中东殖民地国家重新发展关系的标志。此前法国虽已与叙利亚和黎巴嫩两个托管地重新确立了关系,但阿尔及利亚的独立问题一直是战后法国发展与中东国家关系的羁绊。阿尔及利亚问题的解决开启了战后法国对外关系新的历史,法国殖民帝国的历史逐渐被法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关系所代替。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法国谴责以色列夺取大片阿拉伯领土的侵略行径,要求以色列从被占领土撤军。1969年以色列大规模轰炸贝鲁特时,法国政府又立即做出反应,认为以色列的军事打击行动“是不能接受”的,并宣布对以色列实施全面的武器禁运。法国积极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成为战后法国对中东关系的主旋律。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法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关系再次得到体现。在美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做出一项敦促阿以停火、恢复战前状况的决议时,法国政府则表示不支持美国的提案。法国总理沙邦-戴尔马发表讲话说,埃及和叙利亚发动收复失地的进攻称不上侵略,人们“怎么能设想怀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国家和人民能够永远宽恕他们的领土被侵占而毫无取得公平合理地解决的希望呢”?当美国开始大规模向·

24·西亚非洲(月刊) 2006年第4期

②4次中东战争即1948年、1956年、1967年和1973年的中东战争。

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7月21日。

以色列空运武器装备,法国拒绝美国飞机飞越法国领空,迫使从联邦德国基地起飞的美国飞机飞向大西洋,绕开法国领空进入地中海。1975年法国政府又促成欧共体与阿盟举行“欧阿对话”首次会议。法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出现历史性飞跃。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出现的世界能源危机中,法国在战后与中东国家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得到了回报,法国被列为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国家”,不在石油禁运之列,石油照常输往法国,这使法国获得了政治经济双盈。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法国在中东和平问题上的作用开始显现。法国倡议欧共体九国外长举行会议,讨论中东和平问题,且在法国的倡导下通过了一项关于解决阿以冲突的《联合声明》,明确要求以军撤出1967年“六五战争”中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且指出,“中东和平问题的全面解决应考虑巴勒斯坦人民的正当权利”。法国在中东和平问题上的积极表现标志着法国开始以世界大国的姿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

(二)“不偏不倚”的中东和平政策成就法国在中东的特殊作用

1974年德斯坦执政后提出“阿以平衡”的法国对中东政策,但实际上奉行的依然是法国“倾向阿拉伯”的中东政策。直到1981年法国社会党人执政,密特朗提出要改变“德斯坦引导法国进行反以色列的路线”的中东政策,法国的中东政策才转向“不偏不倚”。密特朗在执行“不偏不倚”的中东政策时,把法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为了打消阿拉伯国家对法国所谓“新中东政策”的疑虑,密特朗执政伊始曾派出多名特使,前往阿拉伯国家进行解释工作,法国外长谢松专门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法国的“新中东政策”,即“我们目前在近东(中东)的立场,就是前政府的立场,当然会有某些变化和新的方针,但我们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密特朗总统提出的“不偏不倚”的中东政策有利于合理、公正地解决中东问题。长期以来大国插手中东问题,多表现为偏袒一方,其中尤以美国偏袒以色列最为突出,这就加剧了中东和平问题的复杂化。密特朗提出“不偏不倚”的中东政策,使外部力量在推动解决中东问题时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冲突双方的利益。密特朗先后访问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他是法国首次访问以色列的最高领导人。这不仅为法国在中东开辟了更广泛的国际空间,也使法国成为阿以间沟通的主要桥梁之一。法国“不偏不倚”的中东政策有助于法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独特作用。由于法国与阿以双方都保持着接触,且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这就增加了法国在阿以之间进行调解和斡旋的手段,这是美国所望尘莫及的。另外,法国与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都建立起合作关系,也是对中东和平进程的一种推进。1982年密特朗总统首次访问以色列,在以色列议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了法国对解决阿以冲突的主张和设想①,虽遭到以政府的反对,但法国在国际社会率先提出解决阿以冲突的主张和设想,不能不说是对中东和平进程的一次有力推动,法国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独家主导中东和平进程的传统地位。法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是沟通阿以双方的一支主要国际力量,也是主张全面、公正地解决中东问题的一支中坚力量。

新世纪法美对中东战略的冲突及其影响

战后以来,法美一直存在外交战略上的冲突,这种冲突在后冷战时期表现得尤其突出。法国主张“大国共管”、建立“多极世界”的战略与美国企图“一家独霸”、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存在着根本分歧。1991年希拉克就曾指出,“美国企图建立新秩序,要人们承认它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师,这不会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单极世界或以美国为轴心的世界是不会实现的。”②1998年法国“左·

25·法国外交中的中东战略

①②朱成虎等著:前引书,第75页。

法国的主张和设想归为5点:(1)应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决议的原则,由阿以双方直接谈判,和平解决冲突;(2)阿拉伯人应承认以色列享有在本国边界内安全生存的权利;(3)以色列和巴解组织应在相互承认的基础上开展对话:(4)巴勒斯坦人享有自决权,有权拥有一个祖国;(5)巴解组织作为一支武装力量,只有在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和保卫安全的权利时才能参加中东和谈。密特朗对未来巴勒斯坦国的设想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疆界即加沙和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应被赋予特殊地位。

右翼共治”政府组成后,法国表现得更加独立自主,更加突出世界大国地位,在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东和谈等问题上凸显了世界大国的作用。新世纪法美对中东战略的冲突集中表现在伊拉克危机问题上。2002年2月,布什总统就以萨达姆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拒绝联合国核查为由,发出了“动用武力推翻伊拉克政权”的威胁。希拉克总统立即指责美国准备对伊拉克动武“是轻率的言行”;并表示:法国坚决反对美国企图绕过联合国安理会的打算。他还提出法国对解决伊拉克危机的具体建议:首先应恢复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核查,之后再制订出一个具体时间表;如果伊拉克拒不执行,再讨论对伊拉克动武的问题。法国还与德国联合发表声明,要求美国在军事打击伊拉克前应得到联合国授权。但是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战略进一步凸显,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置联合国的立场于不顾,执意要用“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这是新世纪美国在中东采取单边主义的突出表现。

法美在伊拉克危机问题上的对立立场,引发了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的一次大较量:以美英为首的“主战派”和以法、德、俄为首的反战派之间的较量。法美这次在对中东战略上的冲突,对未来世界格局和中东局势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是:第一,美国在中东推行单边主义将会有所收敛。伊拉克战争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在中东推行单边主义迄今为止的“最高作为”,对此美国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美国表现出急于与法国等世界大国合作的姿态,表明美国在中东推行单边主义的战略已有所收敛。这是因为美国还未强大到能够主宰世界一切事务的程度。因此,美国的单边主义就受到一定的范围限制,而不是美国国际关系中唯一的外交准则。美国可以在依靠单边主义建立起对国际事务的控制权(即霸权)之后,进而转向寻求盟友和盟友的支持,即与其他大国发出合作的愿望。第二,法美战略关系需要重新确定———伙伴关系而非盟友关系。法美在中东事务中的共识(或者说它们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比如在反对中东的恐怖主义活动和促进中东和平进程等方面它们具有共识,这也是法美在中东合作的基础。但是,法国在新世纪需要建立与美国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做出决定”(这是希拉克的认识)。这种关系是法国自戴高乐制定的“法国全球战略”一直追求的目标。而美国始终需要与欧洲国家建立一种在大西洋联盟框架下的盟友关系。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法美战略盟友关系已完全破裂。不管美国情愿与否,法美关系已经脱离战后以来的盟友关系,而只能朝着越来越“平起平坐”的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第三,法国对中东战略及其利益会受到更多的挑战。首先,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加剧了中东地区的不安定局势。在阿以和谈停滞不前的局势下,又出现了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困扰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局势的又一主要问题,这对法国在中东的战略及其利益带来了挑战。其次,美国主导的伊拉克重建问题不仅涉及经济范畴,也是牵扯政治方面的复杂问题(伊拉克政权建设、大国政治影响等)。美国通过这次战争获取的各种利益会对法国以往在中东的战略及其利益构成潜在的威胁。特别是在伊拉克重建这块“大蛋糕”的分割中,美国已捷足先登切走了最厚实的部分,且公开宣布“不允许反战国家参加186亿美元的伊拉克重建合同的竞标”。这对法国在中东的利益已构成实际的威胁。最后,美国在伊拉克建立亲美“民主政权”的构想,是对法国-伊拉克特殊关系①最直接的威胁。法伊特殊关系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两国间重要的经济利益是法国不愿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主要原因。而今美国“除掉”了萨达姆政权,就等于“拿掉”了法国对中东关系棋盘中的一粒重要“棋子”。

(责任编辑:徐 拓 责任校对:樊小红)·

26·西亚非洲(月刊) 2006年第4期

①法国与伊拉克自20世纪70年代就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伊拉克是法国对中东关系中的重点国家。

A Religious-Political Decipherment of the Phenomenon of Hamas

A n W eihua pp.5-10

The important reason for Hamas not to be defeated in Israeli military suppression is that it advocates the Islamism and is rooted in the mass believers.Hamas is not only a political or armed organization,nor is it only a group composed of the extremist minority,but the representative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the believers armed with the Islamism,representing the united resis-tant movement of great reputation.It had become,in place of Fatah,the political party most welcomed by the Palestinian people even before the legislative elec-tion.Its victor y of the legislative election reflects the electorate's strong discontentment against Israeli and their disappointment to the 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

Arabian Christians and the Middle East Politics

Shi J ihe pp.11-15

Although the Arabian Christians in the Middle East had the status of“the protected”for a long time in history,they still made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Arabian culture.Entering the modern times, they have intr oduced in the modern Western sense of value,contributed themselves to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s and promoted the renaissance of Arabian culture as well as 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With the modern nations founded,the Arabian Christians for the first time gained the equal citizenship.They actively took part in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he newly-established Arabian nations and accelerated greatly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s.On account of their special identi-ty,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d placed great hope on the Arabian Christians,hoping them to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dialogues of civilization between Chris-tianity and Isla m,Arabian civilization and the Western one.

The Middle East Strategy in France's Diplomacy

Zhao Huijie pp.22-26

The French diplomatic strategy fra med by General Charles de Gaulle after the Second W orld War has been entitled as the“French Global Strategy”.It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France's strategy in the Middle East.By reestablishing the r elationship with its former colonial countries in the Middle East,implementing the “Pro-Arab”polic y,making various cooperation and helping the Mid-East countries carry out their strate-gies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France has not only de-veloped relations with the Arabian c ountries in this area,but also established the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with them.The Middle East has now bec ome the important area for France to repr oduce its identity of a world power and its influence,and has been the area that largely presents the clashes between French diplo-matic strategy and that of the U.S..

·

79

·

Englis h Abstracts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摘要:由于地缘政治、能源供应、宗教纠葛、民族矛盾、发展模式、历史恩怨等因素,大中东政治生态脆弱而复杂,外在因素一向严重影响大中东局势发展。由于美国等大国的介入,整个大中东地区局势出现结构性动荡,地区反美力量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出现激烈碰撞,导致中东局势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 关键词:中东局势能源地理位置宗教纠纷经济美国中东战略中国一.中东局势 1.大中东能源储备和产量充足,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冲。 该地区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素有“世界油库”之称,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其中62.1%蕴藏在大中东核心地区;该地区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该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周围环绕着黑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轨道。如放大至阿富汗、南亚、和巴基斯坦,则整个大中东地区涉及西亚、北亚、中亚、南亚,辐射欧洲、前苏联地区、东南亚和整个非洲,沟通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价值。 2.大中东地区的宗教纠纷、民族恩怨和领土争端错综复杂、异常敏感。 传统意义上的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存有矛盾,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犹太教与伊斯兰教间的矛盾优甚。伊斯兰教内部宗教派别也矛盾重重,如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间的矛盾是导致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政局动荡。该地区生活着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普什图人等民族,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曾制造了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巴勒斯坦与犹太人、塞浦路斯岛上希腊与土耳其两族间以及库尔德族与其他民族间的矛

中国为何在中东没有一席之地

中国为何在中东没有一席之地? 联合国支持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国际会议于6月18至19日在北京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党总书记萨利希认为,中国应该加入有关这一问题的四方(联合国、俄罗斯、美国和欧盟)会谈中。对此,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表示,中国同“四方会谈”的各方保持联系,但暂不考虑加入其中。 吴思科的这番话让人感到意外。以讨论中东问题的“四方会谈”是由美国牵头的,从2005年7月这一机制建立至今,就阿盟-以色列、巴勒斯坦-以色列以及中东局势等问题召开了10多次会议,而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却一次也没有受邀参加会议。 按理说,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负有责任。中国应当在中东事务上起一定的作用。况且,许多中东国家也呼吁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中国派出了中东特使,或参与处理中东事务的国际会议。在一些国家的建议下,虽然中国任命了大使,有时也到中东进行穿梭访问,但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一些观察家称,中国的中东特使每次穿梭访问后,一般都是召开记者会解释中国立场,并无多大建树。当然,这跟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实行“韬光养晦”多,“有所作为”少的外交政策有关。如果中国的中东特使只是到部分国家巡游,见见一些政界人士,但提不出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其穿梭访问只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其实,中东对于中国的作用已越来越大。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在2012年平均每天从中东进口550万桶原油,2014年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中东地区石油最大进口国。在中国石油进口中,约有46%来自中东,预计从2013年至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增长4倍,其中大部分增幅仍来自于中东的供应国。 有人批评,中国关注中东更多的源于对保障石油进口的需要。这样的政策有着某种的取巧性和策略性,不能承载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中东更加独立地发挥作用。现在中国在中东的盘子已经很大了,不仅有数十万人在中东地区求职谋生,还有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投资。这里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比如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数十万中国人还能轻松撤离吗? 当前中东越来越脆弱的国境线,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1916年签订的《赛克斯-皮科协定》,在英国和法国绘制的地图上划定的几条线。英法作为外来强权主导这一地区的时代,在1956年苏伊士危机期间彻底告终,当时美国阻止了英法两国对埃及的干涉。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是这里最大的操盘手。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在中东发挥影响力的唯一超级大国。不过,由于美国目前削减军事开支,以及美军撤出伊拉克,美国独霸中东的局面发生了一定变化。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2012年美国政府主动提出,在中美政治、经济战略经济对话的框架下,将中东问题加入中美政治战略对话的主要方面。6月20日,中美在华盛顿举行第二轮中东对话,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翟隽和美国副国务卿温迪·舍曼就中东局势,特别是叙利亚、伊朗、中东和平问题,并就如何推动更大范围合作进行磋商。

中东和非洲各国双休日时间表

中东和非洲各国双休日时间表 中东及北非各国双休日时间表 由于宗教和风俗的原因,中东和北非一些国家周末不是周六和周日休息,而是周五、周六休息或周四、周五休息,一周中的其他五天正常上班。伊斯兰教徒每周五都要做礼拜,因此只休一天的公司会选择周五休息。 此外,因为犹太教的安息日是周六,所以以色列的双休日是周五和周六,只休一天的公司在周六休息。 地区国家名国家英文名称双休日开始执行该作息标准的时间 中东阿联酋United Arab Emirates 周五、周六2006年9月巴林Bahrain 周五、周六2006年9月 卡塔尔Qatar 周五、周六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周四、周五 阿曼Oman 周四、周五 科威特Kuwait 周五、周六2007年9月 埃及Egypt 周四、周五 约旦Jordan 周五、周六 伊朗Iran 周四、周五 伊拉克Iraq 周五、周六 叙利亚Syria 周五、周六 黎巴嫩Lebanon 周六、周日 巴勒斯坦Palestine 约旦河西岸:周五、周六2007年 加沙:周四、周五 也门Yemen 周四、周五 土耳其Turkey 周六、周日 北非阿尔及利亚Algeria 周五、周六2009年8月14日突尼斯Tunisia 周六、周日 摩洛哥Morocco 周六下午和周日 利比亚Libya 周五、周六 其他地区一些穆斯林国家的双休日时间表 地区国家名国家英文名称双休日开始执行该作息标准的时间 南亚巴基斯坦Pakistan 周五下午,周日 孟加拉Bangladesh 周五、周六 马尔代夫Maldives 周五、周六 东南亚马来西亚Malaysia 周六、周日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周六、周日 文莱Brunei Darussalam 周五、周日 中亚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 周六、周日

法国外交中的中东战略

版权所有 西亚非洲杂志社 法国外交中的中东战略 赵慧杰 内容提要 战后戴高乐制定的法国外交战略被称为“法国全球战略”,它是法国对中东战略的指导思想。法国在中东通过重新确立与殖民地国家的关系,实行“倾向阿拉伯”的中东政策,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帮助中东地区实现和平与发展等战略,不仅发展了法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也使法国在中东地区建立起政治与经济的全面合作关系。中东成为法国再现世界大国地位及其影响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新世纪法美外交战略冲突的集中表现地区。 关键词 法国 外交 中东 战略 冲突 作者简介 赵慧杰,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100007)。 战后法国外交战略及在中东的利益追求 战后国际关系在雅尔塔会议确立的两极格局的框架下发展,但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戴高乐将军在战后初期就萌发了“建立独立于美苏的西欧集团”(即第三种势力)的设想。1958年10月戴高乐再次执政,成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他的战略思想得以实施。戴高乐执政后制定了一整套具有鲜明的戴高乐色彩的内外政策(被后人称为“戴高乐主义”)。戴高乐制定的法国外交政策被称为“法国全球战略”。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Pierr e Miquel )曾评价戴高乐的这一战略为“50年来法国第一次恢复了它的传统,即制定世界规模的对外政策,全局在胸,既有原则,又有具体办法。戴高乐使法国外交恢复了它的职能,此前法国外交只是在国际组织中充当传声筒或派几名代表而已”①。戴高乐的“法国全球战略”概括起来有3点主要内容:(1)恢复法国在全球事务中独立自主的大国地位;戴高乐总统曾多次强调,“法国要做法国,法国是法国,法国要能有它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精神、自己的行动和政策”;“法国能够为世界作出特殊的贡献,……法国并不是由另一个国家拖着走 的国家”。②戴高乐在论述法国1964年的对外政策时说:“法国应当在世界上执行世界性的政策,因为它有能力这样做,因为一切因素都要求它这样做,因为它是法国。”③(2)实行欧洲联合,建立独立于美苏之外的西欧集团。戴高乐说,“法国正在努力从事联合欧洲的工作……我们要使西欧变成一个整体,使世界上不再只存在这两个敌对的巨人(指美苏),而且存在着一支强大的力量,一个发挥明智影响的伟大中心,这是只有欧洲才能充当的”④。(3)支持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与自决,与它们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戴高乐曾经说过,法国对外关系中的一项伟大事业“在于把以前我国进行的·22·① ② ③ ④同上,第352页。 同上,第475页。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戴高乐言论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版,第353页。皮埃尔·米盖尔著:《法国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01页。

美国大中东战略以及中东局势综述

美国大中东战略以及中东局势综述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基辛格博士提出:“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国与前苏联曾一度的进行以石油为主的军备竞赛,以目前世界上各国的发展来看,在人类还未发现新能源之前,石油将会一直是各国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而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中东地区天然优厚的石油资源目前已成为了各国想要发展自身的综合国力所必须争夺的地区,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当然也不例外,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强国的崛起,使得美国应用强制手段控制或占领中东地区已经不可能了,所以美国不得不开始应用一些委婉地手段掌控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不仅拥有优厚的石油资源,还有着巧妙地地理位置,在美苏冷战期间,中东地区是美国与前苏联之间的缓冲带,其地理位置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前苏联都是十分重要的,若美国掌控了中东地区,不仅可以限制中东地区对前苏联石油的出口,还可以在中东地区驻扎军事力量从而震慑且遏制苏联以及周围的中国等新兴国家,所以美国提出大中东战略的战略意义就当时而言是起着巩固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作用。 在美国经历过9·11事件之后,世界恐怖主义抬头,同时也将美国的注意力再一次的吸引到了中东地区,美国的中东战略应时而出,美国在中东战略中强调四个方面:“第一,在中东地区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打击恐怖主义,同时也遏制与美国敌对的国家,防止地区战略失衡;第二,防止大规模杀伤力武器扩散,防止出现地区霸权,维持海湾市场的稳定同时消除对美国的威胁;第三,保证中东地区美国传统盟友以色列和其他中东盟友的安全;第四,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保持石油的自由流通,同时对它具有绝对的领导权,以制约竞争对手。“美国的大中东战略是为了用石油来保证自己的霸权地位。 可是,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以及两伊战争的爆发说明了中东地区并不是一片和平,

北非中东局势与中国

政治权力所具有的天然腐蚀作用,必然要将社会政治机体耗食殆尽,或迟或早引发社会革命。这一点,大约是此次中东剧变中最为深刻的缘由与内在政治动力。在我们研判中东事变背景与原因之际,只有认清了事件的本质,才能祛除笼罩在表面的所谓美国与西方的 大中东民主计划 的迷雾,使我们得出清醒的判断。 毋庸讳言,经过多年不懈的投入与经营,中国在中东地区存在巨大的能源利益。环顾左右,中国对中东能源的战略依赖性大约仅次于日本和韩国,而需求规模和增速却不亚于二者。因此,中东局势进一步的发展走向,将直接影响包括 十二五 在内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节奏。此外,作为一个已经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中东局势的发展将对国际战略平衡的调整发生重大影响,毫无疑问也将使中国面临重大的战略调整与选择。如此而论,面对当前的中东局势,采取被动甚至是退缩式的中东政策,显然不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更谈不上着眼于未来、以积极的建设性姿态参与塑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的中东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国在中东的战略诉求根本为何?什么是中国在中东的最大战略利益,也即中国到底想要什么?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即可理清中国的国家利益如何与中东国家的利益相协调的问题,即可找寻到一些政治经济与国际战略的平衡点,也即可以弄明白中东局势发展的何种结局有利于中国,从而使我们制定出清晰正确的中东政策。最近,中国全社会的话题集中于 十二五 规划,其不仅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清晰的政治信号,即中国人的注意力、中国国家的战略重心仍聚焦于国内发展,同时也提醒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中国面临的最重要历史任务仍是自身发展,中国对国际社会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也仍是中国自身的发展。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自然也是为这一根本战略目标提供保障与服务。 因此,中国可以明确地告知国际社会,中国在中东地区并不存在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治军事外交利益,中国也无意谋求这些利益,自然也就不存在中国与这一地区其他国际力量之间的战略竞争关系。因此,中东局面的稳定应当是中国的战略利益所在。无论中东局势如何发展,稳定都将使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得以维护和发展,也符合中东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中东大局的稳定,引导中东形势向稳发展,应成为制定中国中东政策的指导原则和出发点。凡是有利于中东稳定的事,中国都应支持并积极参与;凡是不利于中东稳定的事,中国都应保持独立立场,审慎处置;凡是破坏中东稳定的事,中国都不应支持并明确反对。当然,追求中东局势的稳定并不意味着外交上无所作为。在此前提下,中国反而应积极作为,富于建设性地参与国际合作,审时度势,发挥以往多年外交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在此地区所特有国际政治影响力,推动局势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北非中东局势与中国 楚树龙 (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当前北非、中东一些国家局势变化有其必然性。一是因为除海湾地区外,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较高(特别是年轻人),人口增长较快,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社会中长期存在不满情绪,这种长期问题和不满情绪迟早会爆发。二是因为北非、中东有不少国家确实没有解决政权正常更替、转换问题,不少中东国家仍实行君主制。中东是世界上君主制国家最多的地区,世界上几乎所有尚存的君主制都在这一地区。在欧洲以及日本等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和国家 25 现代国际关系 2011年第3期

中东各国石油开发概况

中东各国石油开发概况……………………………………………汪巍() 中东各国石油开发概况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汪巍 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0),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1817亿吨,其中中东的储量就达102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56.6%。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大、产量高、油质好、油层浅、易于开采,且离海近,便于运输。因此,质优价廉的中东石油对石油消费国来说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随着美国逐步从伊拉克撤军,中东局势向缓和的方向发展,在以稳定促发展的道路上,中东产油国加快了石油生产和勘探的步伐,进一步为石油开发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中东石油具有储量大、油质好、开采成本低等特点,当前国际油价在每桶80~90美元上下波动,符合中东产油国的利益和意愿,在以稳定促发展的道路上,中东国家加快了海陆石油勘探开发步伐。 伊拉克 伊拉克拥有探明石油储量1150亿桶,有9个储量超过50亿桶的超大型油田,另有22个储量超过10亿桶的大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伊拉克20%的石油储量分布在北部基尔库克、摩苏尔、哈奈根地区。在伊拉克西部和南部沙漠,仍有发现新油藏的潜力。 伊拉克目前石油日产量260万桶,主要来自北鲁迈拉、南鲁迈拉和基尔库克地区,基尔库克地区产油量占伊拉克石油总产量的1/3,南部地区产油量占伊拉克石油总产量的2/3。通过对外招标、引进外资等手段,伊拉克计划到2012使石油日产量达到400万桶,至2017年达到600万桶。 伊拉克日消费成品油60万桶,其中1/4依赖进口。 伊朗 伊朗拥有探明石油储量1503亿桶,有40个生产油田,包括27个陆上油田,13个海上油田。伊朗大部分石油储藏在靠近伊拉克的胡齐斯坦省西南部地区。伊朗国营石油公司负责伊朗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生产,伊朗石油生产能力约每日390万桶,目前日产原油380万桶,比石油输出国组织规定的配额高50万桶。伊朗正采取提高石油采收率、引进外资等手段提高石油产量,计划到2015年使石油日产量达到510万桶。 伊朗阿扎德甘油田有探明储量260亿桶,该油田南部日产量近5万桶,该油田北部未来几年日产量可望达到10万桶,阿扎德甘油田今后几年石油日产量可望达到15万桶。有近70年历史的老油田阿哈—雅里油田准备通过提高采收率等手段,使石油日产量从14万桶增至20万桶。

美国新中东战略及其内在困境

美国新中东战略及其内在困境 作者:潘忠岐文章来源:《国际论坛》2006年第4期更新时间:2006-11-26 [摘要] 基于“9 ·11”事件后国际安全格局的变化,美国小布什政府提出了要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的新中东战略,即“进取的自由战略”。该战略在目标设定、威胁认知、手段与目标的一致方面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困境。 虽然在强调民主改造的意义上新中东战略具有一定新意,但从其内在困境来看,它却与美国以往的中东战略几乎如出一辙,因此很难让人对其前景产生乐观预期。 [关键词] 美国;新中东战略;民主化 “9 ·11”事件后不久,美国《中东研究季刊》主编克雷默就出版了一本引起广泛争议的新书《沙滩上的象牙塔:美国中东研究的失败》。〔1〕就像有人把冷战结束的出乎意外归因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失败一样, 克雷默把“9 ·11”事件发生的出乎意外归因于美国中东研究的失败,他谴责美国中东学者对中东伊斯兰运动的兴起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缺乏必要的警觉。 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对“9 ·11”事件的措手不及既是美国中东研究的失败, 更是美国中东政策和中东战略的失败。而美国中东政策和中东战略之所以失败,自然与中东地区本身的复杂性有关, 但更在于美国政策与战略脱离中东地区的客观现实,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与困境。面对“9 ·11”事件后的国际变化,美国政府不仅调整了其全球战略, 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新概念, 而且还在这个大战略的指导下, 出台了旨在对中东地区进行全面民主改造的地区战略。然而,小布什政府的新中东战略却依然无法摆脱其内在的矛盾与困境。 一、“进取的自由战略” 继2002 年9 月发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全面提出先发制人战略之后, 美国政府又专门针对中东地区提出了中东战略。这个战略借用小布什总统自己的话说,就是“进取的自由战略”(a forward strategy of freedom) 。小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前后曾多次提出要彻底改造中东, 使之成为一个自由、民主、与恐怖主义绝缘的地区。2002 年12 月,美国国务院启动了一个旨在支持中东国家进行经济、政治和教育改革的“中东伙伴倡议”。2003 年11 月, 小布什总统在美国民主基金会的讲话中更是明确提出,“伊斯兰教与民主规则是相容的”,美国要用一种“进取的自由战略”帮助中东各国实现民主化。〔2〕2004 年2 月,小布什政府进一步提出“大中东倡议”,随后又在2004 年6 月西方八国峰会上提出“大中东和北非倡议”,旨在向中东地区输出民主,通过民主改造彻底消除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成功连任的小布什总统在2005 年年初的就职演说和国情咨文中再次强调, 要通过积极推行各种“倡议”和战略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在2006 年3 月最新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 小布什政府多次提及中东(这与2002 年的报告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 ,认为“大中东”地区“太多的国家”、“太长的时间”受害于“自由赤字”(freedom deficit ) 。该报告以中东为例,说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终结独裁专制、推进“有效的民主制度”。 一般而言,国家安全战略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国家生死攸关的安全利益何在? 对这些安全利益的威胁与挑战是什么? 如何才能最佳运用国家各种战略资源消除威胁、维护国家安全? 正像任何一个完整的国家安全战略都必然要涵盖这三个要素一样, 美国小布什政府在2002 年和2006 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战略和期间提出的具体的中东战略,即“进取的自由战略”,也包括战略目标的设定、战略威胁的判断与战略手段的选择。 美国中东战略的具体目标就是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重要国家利益。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3〕一是反恐。美国认

中东局势动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中东局势动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每每谈起中东,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不外乎“战乱与流血”。不过也难怪,熟悉点历史的都知道,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特别是近期的政治动荡更是让中东地区和平可望不可及。多国部队轰炸利比亚,沙特阿拉伯派出部队平息巴林内乱,也门动乱不断升级,中东地区正不断发展成为一个越来越不可预测和危险的地方。 一直以来,中东局势长期动荡不安,且复杂多变。近期中东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仍将持续,还有待密切关注。国外部分学者习惯把复杂的中东局势比喻为捉摸不定的“政治流沙”,而一些中东地区的资深学者和分析家也认为,没有人可预料中东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谈中东地区问题,首先说说中东地区这个概念吧。所谓中东地区,其实是欧洲人对西亚和北非地区的称谓,中东地区除了阿拉伯国家,还有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和晒普、塞浦鲁斯等。 中东问题由来已久,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围绕着该区域的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而近期系列动乱追溯根源,不外乎都是由以前的老问题所引起。首先是中东内部矛盾突出,因经济不景气、民生凋敝,社会问题严重造成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此外中东国家的政治体制僵化,严重影响到了中东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次是外部势力的强势入侵,国外势力破坏性地对中东地区进行资源掠夺和赤裸裸的政治干涉,诸如某国对中东地区的政策基本以其石油利益为基本尺度。“人们带着各自不同的利益组成社会,每个人都希望尽可能地实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需求”,简而言之,中东近期的动荡既是中东各国内部矛盾进一步恶化的结果,也有外部势力干预等深层原因。 近期的系列动乱可谓是中东这些国家长期积累的老问题的新爆发。这系列动乱,对于中东各国来说是一场有硝烟的动乱;而对于国际上其他大国,包括中国,则是一场无硝烟的超限战。 关注中东地区的动乱,人们首先关心的将是石油价格变化,今天加油贵了多少?石油是一种极具政治性的资源,中东局势牵动全球政治、经济走向,历史上三次油价大涨均与中东政局相关。对中国而言,现在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已不存在想不想牵涉进去的问题,而是已经身陷其中。据了解,本次动乱覆盖中国85%的石油进口量,而且中国进口能源60%经过亚丁湾,中国出口欧洲的大部分商品也经过该区域,中国的经济深受本次中东地区系列动乱的影响。简言之,当前中东乱局一方面使国际油价飙升从而使中国经济成本增大,另一方面能源通道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对待中东的新动荡,亟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中东及北非各国双休日时间表

中东及北非各国双休日时间表 中东及北非各国双休日时间表 及北非各
由于宗教和风俗的原因, 中东和北非一些国家周末不是周六和周日休息,而 是周五、周六休息或周四、周五休息,一周中的其他五天正常上班。伊斯兰教徒 每周五都要做礼拜,因此只休一天的公司会选择周五休息。 此外,因为犹太教的安息日是周六,所以以色列的双休日是周五和周六,只 休一天的公司在周六休息。 地区 中东 国家名 阿联酋 巴林 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 阿曼 科威特 埃及 约旦 伊朗 伊拉克 叙利亚 黎巴嫩 国家英文名称 United Arab Emirates Bahrain Qatar Saudi Arabia Oman Kuwait Egypt Jordan Iran Iraq Syria Lebanon 双休日 开始执行该作息标准的时间 2006 年 9 月 2006 年 9 月
周五、 周六 周五、 周五、 周六 周五、 周五、 周六 周五、 周四、 周五 周四、 周四、 周五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五、 周四、 周五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五、 周四、 周五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五、 周五、 周六 周五、 周六、 周日 周六、 约旦河西
2007 年 9 月
巴勒斯坦
Palestine
岸:周五、 周五、 周六
2007 年

加沙: 加沙:周 四、周五
也门 土耳其 阿尔及利亚 突尼斯 北非 摩洛哥 Morocco Yemen Turkey Algeria Tunisia
周四、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周六、 周五、 周六 周五、 周六、 周日 周六、 周六下午 和周日
2009 年 8 月 14 日
利比亚
Libya
周五、 周六 周五、
其他地区一些穆斯林国家的双休日时间表 地区 国家名 巴基斯坦 南亚 孟加拉 马尔代夫 马来西亚 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 文莱 中亚 哈萨克斯坦 国家英文名称 Pakistan Bangladesh Maldives Malaysia Indonesia Brunei Darussalam Kazakhstan 双休日 开始执行该作息标准 的时间
周五下午, 周五下午,周日 周五、 周五、周六 周五、周六 周五、 周六、 周六、周日 周六、 周六、周日 周五、 周五、周日 周六、 周六、周日

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

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钱学文 [摘要]中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能源短缺不是总量短缺,而是结构性短缺。近年来, 为满足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中国石油供应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高层领导为此积极开展 了能源外交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在当前条件下,开展与中东产油国的 能源合作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中国同中东产油国长期保持着友好合作的关系, 政治上互助,经济上互补,文化上交融,从而为中国开发中东能源,获取中东石油创造了良好的合作 环境。至于中国的石油企业在开展中东能源合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则应该予以认真解 决和勇敢面对。 [关键词]中国、中东、能源、合作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6JJDGJW008;上海市重点学科基金资助B702 [作者简介]钱学文(1952-),男,上海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 一、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与中东石油 多元发展、加强国际互利合作是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针之一。在中国的能源发展中,石油产业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其他能源的发展及利用。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长期居高不下,2005年占68.7%,油气占24%,水电和核电等占7.3%。①石油与煤炭之比接近1:3,但两者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不言而喻的。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表明我们直到现在仍处在低效率和低效益的煤炭时代,游离于世界能源的发展潮流之外,这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和能效利用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都不利。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能源短缺不是总量短缺,而是结构性短缺。从能源储藏结构看,中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近年来,为了填补不断扩大的石油供应缺口,以满足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中国的石油进口也随之水涨船高,对外依存度问题因此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近况如下表所示: 年度年消费原油年产原油年进口原油对外依存度 2004 2.96 1.74 1.22 41.2% 2005 3.16 1.80 1.36 43.0% 2006 3.46 1.84 1.62 46.8% 单位:亿吨 以上的原油进口不包括成品油进口,否则依存度还要高。英国BP石油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的能源消费增长了2.4%,而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了8.4%,②其中石油消费增长了6.7%,接近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率。这一年,中国从10月起正式实施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为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注油。2007年中国的原油进口再创历史新高,仅上半年就达9959万吨(包括成品油),进口金额达426.63亿美元。据预测,2007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达3.6亿吨,同比增长约5.78%。相对石油消费的增长,国内石油生产的增速却相对缓慢,近年来的产量增幅大致维持在1.5-2%。 促使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长的原因,除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因素外,石油生产的资源条 ①求是:《中国能源安全面临挑战》,《福建日报》2007年1月9日第10 版。 ②卢向前、张学青:《能源: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中寻找平衡——解读〈BP世界能源统计2007〉》,载《国际石油经济》,2007年第7期第20页—27页。

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探究: 一、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热点的原因 二、中东问题的由来 三、连绵不断的中东战争:五次中东战争 四、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 五、中东有望实现和平吗?如何实现中东和平? 家埃及。3.中东包括了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巴以冲突。中东问题是列强争夺的历史产物,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中东问题的核心 约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太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大部分是高原,高原的边缘有较高的山岭耸立。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它们分别是古代埃及文化和古巴比伦文化的摇篮。此外,地中海沿岸也有狭窄平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还有一个由于断裂陷落而成的死海。死海湖面海拔为﹣415米,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 一、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热点的原因 ?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连接两洋三洲五海 ?2、民族关系复杂性:“阿拉伯世界”中建立犹太国 ?3、耶路撒冷的独特性:三教圣地(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4、石油地位的重要性:“石油海洋” ?5、大国力量的对抗性:战略利益的需要 二、中东问题的由来 ?1、由于历史因素,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因宗教信仰、领土纷争和重要文化遗产归属问题所引发的民族矛盾由来以久。 ?2、石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历来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各国积极扶植当地势力,使阿拉伯、犹

均势外交与美国中东政策的困境

2008年3月阿拉伯世界研究Mar. , 2008 第2期Arab World Studies No. 2. 安全研究 均势外交与美国中东政策的困境 赵葆珉 摘要:美国的均势外交思想和实践与其地缘特征密切相关。远离欧亚大陆的地缘孤立以及在多条战线上维持支配地位的需要阻碍了美国有效参与欧亚大陆的权力争夺,均势外交成为美国谋求霸权的“法宝”。冷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基础更为脆弱;海湾战争以来的美国中东政策偏离了均势外交的要求,转而寻求武力支配中东地区;伊拉克战争更使美国的战略重心向中东地区倾斜,暴露了美国全球战略的缺陷。美国中东政策的困境在于布什政府对美传统均势外交的背离。不管2008年美国大选结果如何,未来美国中东政策将围绕重启中东均势外交作进一步调整。 关键词:均势外交;美国中东政策;地缘政治;伊拉克战争 作者简介:赵葆珉,国防经济学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陕西西安 710049)。 文章编号:1673-5161(2008)02-0050-08中图分类号:D371文献标识码:A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前夕,美国几乎处于世界权力的巅峰。借冷战和海湾战争获胜的声威,美国随后在号称地缘天险的阿富汗推翻了塔利班政权,而其昔日的竞争对手苏联却曾在此地陷入十年游击战争的泥潭。美国的霸权地位似乎坚如磐石,不可动摇。然而5年后,美国却陷入了伊拉克战争的泥潭,美国霸权的基础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瓦解迹象。 美国是西方历史的巅峰,也是西方文明的榜样和理想。美国的崛起是国际体系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地缘政治现象之一,无论就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还是民主体制所达到的高度而言,美国都是举世无双的。受伊拉克战争和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美国近年来综合实力处于明显下滑趋势。美国实力的变化及其动因考察是具有深远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从地缘政治角度对美国的中东均势外交战略加以解读,评析了海湾战争以来美国的中东政策,从中剖析出美国单极体系潜藏的缺陷,考量伴随着美国国家战略的转型,由地缘因素所引起的中东均势变动。 一、海洋立国战略思想影响下的美国均势外交 20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使大国关系五百年来第一次突破权力制衡的束缚,美国的力量迅速崛起,成为影响国际体系的决定性力量。但这种强盛也掩盖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美国霸权 50

中东和非洲各国双休日时间表

中东和非洲各国双休日 时间表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东和非洲各国双休日时间表 中东及北非各国双休日时间表 由于宗教和风俗的原因,中东和北非一些国家周末不是周六和周日休息,而是周五、周六休息或周四、周五休息,一周中的其他五天正常上班。伊斯兰教徒每周五都要做礼拜,因此只休一天的公司会选择周五休息。 此外,因为犹太教的安息日是周六,所以以色列的双休日是周五和周六,只休一天的公司在周六休息。 地区国家名国家英文名称双休日开始执行该作息标准的时间 中东阿联酋 United Arab Emirates 周五、周六 2006年9月 巴林 Bahrain 周五、周六 2006年9月 卡塔尔 Qatar 周五、周六 沙特阿拉伯 Saudi Arabia 周四、周五 阿曼 Oman 周四、周五 科威特 Kuwait 周五、周六 2007年9月 埃及 Egypt 周四、周五 约旦 Jordan 周五、周六 伊朗 Iran 周四、周五 伊拉克 Iraq 周五、周六 叙利亚 Syria 周五、周六 黎巴嫩 Lebanon 周六、周日 巴勒斯坦 Palestine 约旦河西岸:周五、周六 2007年 加沙:周四、周五 也门 Yemen 周四、周五 土耳其 Turkey 周六、周日 北非阿尔及利亚 Algeria 周五、周六 2009年8月14日 突尼斯 Tunisia 周六、周日 摩洛哥 Morocco 周六下午和周日

利比亚 Libya 周五、周六 其他地区一些穆斯林国家的双休日时间表 地区国家名国家英文名称双休日开始执行该作息标准的时间南亚巴基斯坦 Pakistan 周五下午,周日 孟加拉 Bangladesh 周五、周六 马尔代夫 Maldives 周五、周六 东南亚马来西亚 Malaysia 周六、周日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周六、周日 文莱 Brunei Darussalam 周五、周日 中亚哈萨克斯坦 Kazakhstan 周六、周日

解读小布什时期美国大战略中的中东政策_王勇辉

文章编号:1673-5161(2006)04-0014-07 中图分类号:D371 文献标识码:A 解读小布什时期美国大战略中的中东政策 王勇辉 内容提要 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兴起在一定意义上是基于其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小布什时期,美国的大 战略主要是辨认地缘政治的断层线,找出潜在的全球性对手和可能导致重大对抗发生的地点和方式,并且寻求 以何种全球性战略安排来应对。同时,小布什时代的安全观念所衍生的全新内涵促发了美国大战略的一再整合, 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直接反映了美国新保守主义关于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帝国统治理念。在美国大战略中,“选择 性介入”,既是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大特点。作为“选择性介入”重点的中东地区,小布什政府奉行的是一 种既沿承又重塑的双重原则。 关 键 词 地缘政治学;小布什政府;大战略;美国中东政策 作者简介 王勇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04级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 Abstract In a historical viewpoint, the rise of America somehow lies in its peculiar geo-strategic status. During the term of George W. Bush administration, America’s grand strategy is designed to make out the faultage liner, find out America’s globally potential rival, the way and the spot where may break out serious confrontation, and seek for some arrangement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Meanwhile, the new security concept of Bush administration conform the America’s grand strategy, which reflects America’s neo-conservatism about the world order of post cold war. In America’s grand strategy, selective engagement is both a component and a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and the Middle East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selective engagement towards where Bush administration will pursue a dual principle: heritage and reshaping. Key Words Geo-Politics; G.W. Bush Administration; Grand Strategy; US Middle East Policy 从历史实践看,地缘政治学对国际关系产生了诸多重大影响。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把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引入地缘政治学,成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扩张的战略理论;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1904年)从地理空间来分析整个世界形势,其中的“心脏地带论”使得亚欧大陆成为世界列强关注的战略地区,斯派克曼(Nicolas Spykman)在《世界政治中的美国战略》(1942年)与《和平地理学》(1944年)两部著作中提出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论”相对应的“边缘地带论”,对凯南的“遏制理论”起了重要的启发作用,从而对冷战期间美国对外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马汉(A.T.Mahan)提出与“陆权论”相对应的“海权论”,把建立强大的海军力量和取得制海权视为强国的必经之路,对一战后美国加强海军军备、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海洋霸权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看,美国的大战略主要是辨认地缘政治的断层线,找出潜在的全球性力量和可能导致重大战争发生的地点和方式。挑战不仅在于判定这些断层线所在的位置,还要找到克服断层线的方法——至少要找到降低断层线的破坏力的方法。① 从地缘政治的现实看,中东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控制着苏伊士运河、黑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三大重要国际水道,航运往来十分繁忙。斯派克曼在其“边缘地带说”中曾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支配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他所说的“边缘地带”就包括中东地区。鉴于中东地区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地位,美国把控制中东作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的支撑点。但长期以来,中东并没有建立起某种覆盖整个地区的控制机制,现有的只是一 ———————— ①Charles A Kupchan, The end of the American Era: 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Geopolitic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lfred A. Knopf inc, 2002, p.26.

中国基于本国立场对中东局势的分析

所属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提案国:中国 提案代表:中国副外长 一、本国综述:中国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建国,为东亚 大国,毗邻西太平洋,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 亿。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约52万亿元,占全球经济 的15%,位列世界第二。 二、国家在中东利益分析 1、经济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在中东的经济利益份额增长明显加 快。据商务部西亚非洲司统计,2008年中国仅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中东13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1105.88亿美元,同 比增长55.1%,提前两年实现中阿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 上提出的“到2010年使中阿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000亿美元” 的预期目标。其中,出口贸易额602.55亿美元,同比增长74.4%; 进口贸易额503.33亿美元,同比增长37.0%。2009年,中阿贸 易量又增至1328亿美元。在2008年1-10月份中国进出口贸易 额中,中东在中国世界出口市场中的占比上升0.4%,仅次于拉 美、非洲地区;在中国世界进口市场中占比上升2.3%,位居第 一。 2、政治 中国与中东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相同的利益诉求。中国与

中东绝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史,在当前共同具有反对国际霸权主义、谋求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 利益的国际新秩序的需求。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 事国之一,特别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与中 东国家间的政治利益存在很大互补性和一致性,具有相互借重、相互支持的发展特点。 3、军事 中国解放军的员额约为230万,陆军及导弹部队实力雄厚,海 军方面较为薄弱,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对中东的能源、投 资和贸易依存度远超过西方大国,却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 中唯一未在中东部署军事基地的域外大国。中国在中东部署柔 性军事存在,包括亚丁湾护航编队、后勤补给基地、联合国维 和部队、海外军事代表处与开展军事培训项目等形式参与中东 治理和保护海外现实利益。 三、国家在中东展望 1、经济 受长期动荡局势和近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严重影响,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步伐总体滞后。为此,许多中东国家相继出台了鼓励外资流入的政策和法规,为中国资本注入中东相关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诱因,成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的地。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一面是欧美等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有所抬头,一面是中国经济的出口导向型特性仍然强烈,中东新兴市场无疑有利于中国国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