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有关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技巧

有关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技巧

有关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技巧
有关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技巧

有关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技巧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教师的提问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始终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是否理解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是否真正做到对知识的有效把握。所以,课堂提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方法与技巧上多斟酌,尽量使课堂提问变得有价值、有趣味,让学生更加愿意上物理课。对初中物理教学而言,教师的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下述几种提问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再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

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三、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做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

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四、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

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的情境创设可以来自教材,可以来自实验,可以来自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不同现象进行比较,从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科学概念、规律和错误经验质疑问难提出问题。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善于从正面、侧面甚至逆向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另外,在新课导入时,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给留有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让质疑问难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将会不断掀起波澜,因此质疑问难不是一次性的。

六、培养学生提问技巧

初中物理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物理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初中各科教师都一直在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教学设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计、教学方法等等。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学生的有效参与,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项重要的表现,也是教学是否有效落实的基本环节。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存在有这么几个困惑,部分班级上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是学生成绩并不理想;有些班级上课气氛沉闷,考试成绩还可以;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几乎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每一个问题,而有些学生从来没有主动回答教师的任何一个提问……班级的上课气氛、学生的参与情况,固然与班级氛围、学生的个性有关,但是能不能使学生参与课堂、并且是有效地参与课堂,关键还在于教师提问的效度,教师的提问必须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提问,必须是有效的提问。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得提问,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笔者觉得,要提高提问的效度,必须要从有效提问特点入手进行突破。

意义:XXXX学年中,我校(沁园中学)在七年级中率先实施了“一超四有效”教学模式。其中,针对不同的学科,四有效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对于理科来说,有效展示中有效提问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由于学科原因(七年级未开物理课),本学年中未在八、九年级中实施本教学模式,但下一学年一定要面临这个问题。作为将来有可能是这一模式的践行者,有必要早做准备。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大家都特别提倡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物理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中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物理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物理素养。这当中,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接受物理知识,而只能起到一个主要引导者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这种引导呢?我觉得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一步步进行正确引导,化难为易。这是实施有效提问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课题研究现状评述: 现实中,多数教师难以做到提问的有效性,存在为问而问,提问频繁而随意,满堂问答,集体问答,问题平淡无奇等等情况。而且,即使提问,也多是老师向学生提问,很少有学生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培养学生的解答问题能力要重要得多。作为教师,除了要明桷提问的作用、原则等理论问题外,还要分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提问技巧。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让学生心中常怀疑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发表时间:2015-07-16T14:40:21.453Z 来源:《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4期供稿作者:李辉李彪[导读]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难以做到提问的有效性,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存在很多问题。李辉李彪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二中学256300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手段。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有效性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难以做到提问的有效性,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上课“满堂灌”,不提出问题;为问而问,提问频繁而随意;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有的提问主要针对优秀生,学困生回答的较少,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提问后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等现象。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 1.趣味性的提问激发学习兴趣。富有趣味性的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带着好奇心去积极思考,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例如,表演气功的大师躺在布满铁钉的木板上睡觉,这时可让学生想,若是一根铁钉,这位大师还敢睡在上面吗?这些问题将会把学生的思维及时带入活跃的状态,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的角色。 2.联系实际,问题要贴近现实生活。教师在问题的设定上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将问题生活化,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可以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3.课堂提问难度设置要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设置难度适中的提问。如果提出问题太浅或缺乏启发性,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如果提出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产生畏难情绪,抑制他们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化难为易。抛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有较大的引伸余地,这样才具有挑战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问题设定要突出教学重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关键知识点、思维转折难点上设置问题。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识;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由于头脑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问:“你站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竖直向上跳起,当你落下时,是落在原地,还是落在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克服“人朝上跳起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人还将保持随汽车一起做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认识难点。 5.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提出问题是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所以问题设定要具有启发性,通过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要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立刻生成第二个问题,这就要求问题设计既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又有很好的诱导性,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不断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在学生学习通过改变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之后,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活动中可以分层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知道物体的重力的大小?(2)如何知道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呢?(3)对于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如木块,其浸没在水中时,浮力又如何测量?(4)如何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呢?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既感到新奇又受到启发。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将提问合理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开文献 [1]林振祥物理课堂提问的功能与策略[J].物理教学探讨,2006,(17)。 [2]徐招茂沈炎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J].物理通报,2011,(03)。 [3]孙振国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提问策略[J].学周刊,2012,(12)。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技能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 教具学具的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课件、小鼓、音叉、水槽、烧杯、钢锯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然后告诉大家你 听到了什么播放一段交响曲学生交流感受。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c6797580.html,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作者:王新亭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2年第11期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教学任务,依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情,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分析或合作作出正确解答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只有科学地找出疑问、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去思考、去解决。如何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和艺术,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突破性提问 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的放失。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问题,并设计好程序,确立好重点,切勿“满堂问”,而无视教学的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撰写教案时,要认识到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抓、去攻每堂课的重、难点,设计出有突破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提问,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黄河颂》这一课时,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于是,我一开始上课就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一条流淌了千百万年的大河,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强烈的感情去赞美,他仅仅是赞美这条河吗?2.黄河在历史上究竟与我们国家发生了哪些联系呢?两个难度适中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推向对课文重、难点的研讨中去,更准确更好地把握住了教学目标。 二、技巧性提问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思维的方式、习惯,理解的层次、角度,注意的集中、落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个差异一定要引起教师注意,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一些技巧性提问。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不重艺术、不讲技巧,往往都是些“懂了吗”、“好吗”之类的提问,有的教师甚至在课堂上搞出让听课教师“广为传颂”的笑话,请看下面的例子。 朱自清的《春》结尾有三个经典的比喻句,有位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总结,“同学们,朱自清先生说,春天像刚落地的——”话音没落,学生们马上接上“娃娃”,教师接着又问“春天像小姑——”,学生们马上又齐声接上“娘”…… 简直是荒唐之极!这种令人厌恶的课堂提问,还谈得上什么艺术和技巧,将极大地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提出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知识范围,甚至自己都没有搞明白,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引思、激趣、领悟的综合性艺术活动,教师只有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把握提问的对象和时机,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三、反思性提问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发表时间:2019-05-22T11:57:20.4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1期作者:牛宏伟[导读]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恰当的提问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揭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学生年龄尚小,身心正处在发育阶段,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自控力差,注意力不能长久保持,且喜欢表现自己,期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能调节课堂 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化课堂牛宏伟陕西省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 722400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恰当的提问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揭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学生年龄尚小,身心正处在发育阶段,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自控力差,注意力不能长久保持,且喜欢表现自己,期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能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技巧;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69-01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物理课堂上的提问是上好一节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中巧妙的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还可以及时帮助学生了解课堂信息,有利于学生们和老师之间的良好互动,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针对学生进行教学。 一、教师要提前备好课 要想达到艺术的提问,提前做好充足的备课是首要条件,物理课堂不同于文科类课堂,备课的时候首先是教材的研究分析,对教材的统筹规划和整体安排熟练掌握,对于课本的例题准确解读。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教师首先需要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备教材的关键就是设计好课堂提问的环节和掌握提问的技巧,提问是一门学问,需要好好研究。其次还需要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准备,因材施教,以孩子自身发展为根本。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对每一个学生设置不同的适合他们的问题。 二、激发兴趣式的提问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本身不高,提问环节增加兴趣环节很重要,如果所提问的物理问题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就可以让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以往的提问环节很是平淡无奇,总是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让孩子厌倦、枯燥无味的的问题,新课改的大力实施下,如果使用角度新颖别致的题问方法,教学中会收到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我们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找到兴趣的切入点、出发点,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同时在提问的时候多关注一些当前的热点话题,让学生能有足够的学习动力。也可以从教师的教材、备课中寻找问题,作为提问的切入点,总之教师一定要注重兴趣式的提问,这一点很重要,也很必要。 三、联系生活式提问 新课程指出: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更要充分挖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能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很多知识点都和物理关联着,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生活中的力学提问,比如:安全带的作用及工作原理解析、行车安全距离多远合适、洗衣房设备中的干洗知识、为什么飞机要逆风起降等。生活中的光学提问,比如:太阳能灭虫灯物理灭虫工作原理解析、有雾时太阳为什么变成了红颜色、公路标志牌、线、车牌为什么反光很强。生活中的电学,比如:电力火车是如何取电的、为什么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均用三线插头、白炽灯为什么用钨制作。生活中的热学,比如:汽车为什么冬天有时反而比夏天更耗油、冬天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下面的比上面的热。总之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需要,让他们能够积极联系生活和书本,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心中的部分疑问,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教学中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层次分明式的提问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成绩好、中、差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的目光总是集中在尖子生上,无视一些学习能力薄弱的孩子,在提问环节怕影响学习进度和课堂效果,不提问一些底子弱的学生,只是一味的提问“好学生”,对后进生不闻不问,让这些差生在课堂上感到孤立,这中观念是绝地不可取的,新课改下,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态度,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差生同样需要教师的关注。教师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难度,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使各层次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也给差生提供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对他们经常性的鼓励和加油,这样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另外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给他们的回答作补充,这样能够调动课堂上所有的学生的兴趣。 五、课堂提问要具有应变性和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随时都会有令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考虑到这一点,问题要设置得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转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讲、练、做、改等环节中,另一方面体现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增进学生的参与力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灵活地穿插运用转入、点题、沉默、提示、重述、评论、强化、更正、追问以及扩展等手段,而且要在问答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并及时纠正学生回答中不正确、不确切的地方。课堂生成资源是一种即时产生的、教师预想之外并且稍纵即逝的宝贵的教学资源。生成资源可分为两种,即正面资源和负面资源。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是即兴的、灵动的,是来自于学生自身或师生互动的,因此。只要这种资源能充分地被关注、被利用,成为自主探究的新内涵,就能活化物理课堂,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就是适时明确的课堂提问。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浅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新一轮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育观念为我们整个教育改革增添了勃勃生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却不乏效率很低的教学行为存在,有时教学中没少费力气,可就是没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物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有效教学策略的使用能减少教学精力、时间的投入,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教学过程训练和学生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体现;理论实践化是最终的教学理想,这些都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途径方式。 一、教学设计是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有可能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游戏法、调查法、类比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式学习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某些知识重点,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口头表达练习,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学习关于影响浮

力大小的因素的知识时,可以在讲之前将学生分成几个组,给他们提供实验器材,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和讨论,得出各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展示,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方案。此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地分析学生设计方案,为精讲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法应,这不仅能让学生在相同中发现不同,也能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还可以加入一些游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对平面镜成像规律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做平面镜成像的游戏,使学生在玩中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体验知识要点,形象生动的展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这比通过做练习题,口述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课堂上即充满了活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作为物理教师,只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就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活化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时期是学生思维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初中物理中涉及大量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概念学习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水平的高低。要想很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知识,完整、正确地解答计算题,学生需要具备系统的、严密的思维能力。有一些学生在面对习题时无从下手,就是因为在思维上有所欠缺。而思维能力又体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上的提问艺术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上的提问艺术 内容摘要:提问要有启发性,要突出重点,要有层次,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亲切并富于手势,要符合学生思维。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课堂提问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提问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各类问题“应有尽有”;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后进生,或者专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者对后进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他们难堪;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质疑不理不睬;不能灵活应变,拘泥于原有教案的设计,不善于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这些弊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为此我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实施上作一些粗浅地探讨。 1.提问要有启发性: 我认为提问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问答;也不是判断式发问;更不是搞“提灌式”,用提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里.怎样的提问才能启发学生思维呢? (1)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发展能力、学会学习,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度灵活变化:要么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要么表演实验,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或者课后结尾,总结深化,提出问题,承上启下,使学生回味无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若信口开河、随意提问,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演示实验、叙述现象、出示练习题、阅读资料、观察挂图、实验活动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3)利用矛盾,引起思索.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如“物体的浮与沉”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提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教学中教师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答途径,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 2.提问要突出重点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浅谈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浅谈 发表时间:2012-07-05T11:54:55.77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张兴勇[导读] 教师体态语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组织教学和传播知识所运用的手势、身姿、眼神、面部表情、服饰和空间语言等。 四川西充县宏桥乡小学张兴勇课堂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进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主要方式,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下面笔者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对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审时度势,精心设计 听老教师谈及工作经验以及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课堂提问常有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提问的时机掌握不准有的教师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有的甚至先叫起学生,再问问题,学生答不准就反复追问,浪费了不少时间。 2.提问的质量低而偏有的教师提问,答案即在问题之中,无须学生回答,缺乏启发性;有的提问零乱无序,没有逻辑层次,纯属信口说出,缺乏设计;有的问题本身矛盾,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 3.提问的目标不明确有的老师提问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经常问“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课堂环节松懈,学生懒洋洋无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 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或缺少兴趣。对照一下自己,发现在没有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去上课,也经常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于是乎,面对这样的形式,课前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问题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二、以“度”为准,化难为易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一次,我在总结杜甫的《石壕吏》的思想内容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杜甫的作品和我们过去学的李白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色?”当我提出这一系列问题时,同学们目瞪口呆,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神色,进而学生兴味索然,点名让几名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也是无言以对,最后只好我自己回答。这一课堂从头至尾只有我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学生只是充当着“看客”的角色。最后我反复思索,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提的问题太深奥了。相反,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热烈,然而这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三、把握契机,因势利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情”的变化,随时捕捉提问的机会,因势利导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比如在《口技》一文教学中,我曾在总结时提出问题:“这篇文章采用什么写法?”但学生却面面相觑,显然被这种问法难住了。我看到这一情况,迅速改变提问角度,依次提出了如下问题: 1.课文哪几节是写口技表演内容的?(二至四节) 2.这几节除写口技表演内容外,还写什么?(听众的反应) 3.那么,作者以写什么为主呢?(口技表演内容) 4.写听众的反应又是起什么作用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到这时候,再回到原先的问题,学生纷纷抢答道:“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样就完成了预期的教学任务。 四、以“体”为辅,提高效率 教师体态语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组织教学和传播知识所运用的手势、身姿、眼神、面部表情、服饰和空间语言等。任何教师在讲课时都不会、也不可能会使用绝对单一的语言方式表述、传授知识信息。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常常伴随着相应的体态语,借以加强表达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或者弥补口头语言的某些不足,以提高学习效率。提问时也一样。我发现在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眼神和微笑地鼓励,可以增强他们的勇气和信心。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都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折射出来,它所能产生的震撼力,远比教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来得更深刻,更发人深省;教师真诚的微笑,将使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从而使他们自信心倍增,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记得有一次,我在上《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在充分准备了之后,很多同学踊跃发言,这时我发现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想举手,可能因为平时没有这个习惯而举棋不定,我马上叫他来谈谈自己的分析。所有的学生的目光都紧紧围绕着他,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欲言又止。我走过去,轻轻地拍了一下他肩膀,笑了笑,目光柔和地朝他看。他看了看我,鼓起勇气回答了自己的分析,虽然声音还是较轻,但我还是肯定了他。此后,他在我的课堂上总是比较积极地回答问题。 一位想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一样,注意研究提问的艺术,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爱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提问的方法和艺术,所提的问题往往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以致常常陷入课堂提问的误区。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提问是最好的教学反馈方式 课堂提问能起信息反馈作用,教师可根据此来诊断学生在课堂学习物理活动中的困难,以及评价学生对物理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灵活调整物理活动结构,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火花。例如在讲《压力和压强》时我制作一块布满细铁钉木板作为钉床,上课时,我用透明塑料袋子装满水,问:水袋放在钉床上,水袋会破吗?学生回答:一定破。这时,我把水袋轻放在钉床上,又问:扎破没有?学生惊奇回答:没有。我又将玻璃板放在水袋上,提醒学生,用铁锤砸玻璃板,水袋会扎破吗?等学生议论后回答:肯定破,我就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结果玻璃破而水袋安然无恙,让学生惊奇万分,不断问:为什么?层层疑问,激发学生思考,赋予学习动机,让学生全身投入本节课学习。 三、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提高了学习自信心,丰富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如我在做演示电磁感应现象实验的过程中,我先用线圈沿着磁感线方向移动,电流表指针没动,问学生:没有电流产生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因为没有切割磁感线。接着我又让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但我偷偷把开关断开了,学生发现还是没有电流,这时学生来了精神,有疑问的,有偷笑的,有的跑上来想帮忙的,结果发现开关没有闭合,赶紧闭合开关,电流表才动。最后让学生总结产生电流的条件,学生不但记得住结论,还明确了产生电流的必要条件。这种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2)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盲目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热闹,提问停留在一总一答的低层次水平上,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4)课堂提问面不广,倾向少数尖子生,对其余学生关注不够,缺乏平等,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5)提问时间仓促,学生没有时间思考。(6)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 (7)对学生的回答不是完全正确,没有悉心地爱护,充分肯定和热情地鼓励。(8)提问不到关键处,随心所欲,信口就问。(9)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 五、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下述几种提问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有效问题设置的探究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有效问题设置的探究 【摘要】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物理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要通过有效的问题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成为课堂探究的主体。教师要明确目前物理教学中教师课堂问题设置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明确课堂提问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成为课堂探究的主体,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策略;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思考的“催化剂”。通过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会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思考起来,掌握物理知识规律,形成全面的认识。学生通过对于问题的探究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更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质疑,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目前教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提问没有针对性 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的问题就是随意地设置的,并没有针对教学目标或教学重难点进行设置,只是随意地进行了课堂提问。教师提问的目的性不强,导致学

生并没有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行探究和思考,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课堂问题不能做到循序渐进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程序化地设置几个问题,问题并不是系统的、连贯的,他们可能是相互独立的。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给学生设计出一些能够循循善诱的课堂问题,促进学生把知识连贯起来,形成系统的认识。 3.课堂提问时机把握不好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是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的,可以说是按照一定的模式设计好的。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让人感觉有一种模式化的感觉,并不是非常灵活主动。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并没有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主动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掌握提问方法,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物理教师要科学设置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二、有效解决策略 1.针对教学目标设置问题 教师的课堂问题要针对教学目标,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产生思考的动力和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归纳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归纳 发表时间:2016-09-07T09:55:56.38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6期(上)作者:唐波 [导读] 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 (平昌县第二中学平昌 636400) 若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抽象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时注意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尝试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去认识和理解,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习惯,提高科学素质会大有裨益,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下面,笔者介绍研究物理现象常用的几种科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转换法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它是帮助我们认识抽象物理现象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我们在认识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是微观的,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能直接观察或感觉到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和理解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在存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小磁针指向或偏转以及与其它一些磁场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同理,在研究物体是否带电,我们也不能直接看到物体是否带电,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验电器上锡箔片的开合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在研究空气的存在和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空气的流动及现实生活中对大气压强的各种应用来证明空气和大气压强的存在。 随便说一下,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如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度转换成液柱的升降制成了温度计。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制成了压强计等。 二、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灵活、合理的类比,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认识电流、电压的概念、研究电源的作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或规律时,与水流水压模拟实验、抽水机的作用和水渠对水流的影响等物理现象进行类比,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产生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理想化法 理想化法是指根据所研究问题(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诸多因素)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干扰,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想化法是一种科学抽象,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 1、理想实验。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实验,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实际中并不能进行。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伽里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磨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再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 2、理想模型。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 对象模型—用来代替研究对象实体的理想化模型叫做对象模型。如视为点光源较小发光体,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光线,描述磁场的磁感线,描述力的图示、示意图等都属于对象模型。另外,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时选取的“液柱”、分析连通器原理和托里拆利实验原理使取的“液片”也属于对象模型。 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建立的模型叫做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都属于条件模型。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也属于条件模型。 过程模型—实际的物理过程都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忽略次要因素的作用,只考虑主要因素引起的变化过程叫做过程模型. 例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空气阻力的作用与重力相比较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属于过程模型。 四、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某物体或物理现象的作用效果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给问题的阐释或解答带来极大方便,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串联、并联的部分电阻,用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方向的压力等。 五、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很多物理实验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导体的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 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六、归纳推理,又称归纳法 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物理概念、定律及规律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因而归纳法的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在指导学生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方法,长此以往不但加深对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培养学生了科学思维习惯,提高了科学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终身受益。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姜有志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 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三、声的世界 四、多彩的光五、熟悉而陌生的力六、力与运动 七、密度与浮力八、压强九、机械与人

十、小粒子与大宇宙 9年级教材 十一、从水之旅谈起十二、内能与热机十三、了解电路 十四、探究电路十五、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十六、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十七、电从哪里来十八、走进信息时代十九、材料世界 二十、能量与能源 分章教材分析举例: 第四章多彩的光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所发生的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也只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能够了解。但是,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