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音乐史复习资料-精

音乐史复习资料-精

音乐史复习资料-精
音乐史复习资料-精

音乐史复习资料-精

2020-12-12

【关键字】道路、方法、条件、动力、成就、领域、模式、传统、地方、作风、认识、矛盾、系统、全力、密切、现代、平衡、健康、快速、持续、合作、保持、统一、发展、建立、提出、发现、了解、措施、规律、特点、位置、突出、情绪、意识、信心、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基础、需要、工程、活力、倾向、重点、体系、主导、方式、特色、作用、办法、标准、规模、结构、水平、最大限度、形势、反映、速度、力度、关系、增强、分析

二、古希腊的音乐

1、古希腊的乐器

古希腊的乐器见于雕刻、壁画和文学记载的有以下几种:西林克斯(syrinx)用芦苇制成, 形似排箫的一种吹奏乐器。里拉琴(Lyre)手指拨弦而发声, 最早由乌龟壳制成, 有四根弦, 后来在发展中形成很多样式, 弦也增多, 但以七弦为主。阿夫洛斯管(aulos):也称竖笛, 音色近似于现代双簧管, 由两根管子组成, 一长一短, 各有数孔, 可以同时发两个音。3、古腊音乐的调式古希腊的调式以四声音阶为基础, 早期四弦里拉琴的空弦音, 刚好是音阶中的四个音。它的调式看阶是自上而下排列的。主要调式有:多利亚(两个全音一个半音)弗里几亚(全音半音全音)利地亚(半音、全音、全音)

古希腊的记谱法是字母记谱法, 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相应的音高。

第三章中世纪音乐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也叫“素歌”或“古罗马赞歌”。

“素歌”有自己的调式体系, 在节奏上自由松散, 旋律庄严朴素。歌谱是用纽姆谱记在四条线上。

素歌的特点是:

1、有严格的演唱形式和演规划;

2、都是单音音乐;

3、用拉丁文演唱。教会调式系统中世纪教会音乐中运用的调式称为“教会调式”或“中古调式”。教会调式仍沿用古希腊的调式名称, 但与古希腊调式不同。它共有八种调式, 四种正调式和四种副调式, 将调式的第一级音称为“结音”第五音称为“属音”。以结音开始的为正调式, 以属音开始的为副调式。伊奥尼亚和爱奥利亚调式(今日的大、小调式)是十六世纪瑞士人格拉里安(1488-1565)才把它纳入调式体系的。

圣咏的记谱现存最早的是9世纪出现的圣咏手抄本, 它是用符号谱记谱的。符号谱又称纽姆谱, 它用点、横线、斜线、曲线等符号标记在歌词的上方,

2 指示旋律的大致轮廓。这是现代记谱法最早的根源。

10世纪出现了“表示音高的”纽姆谱, 然后出现了用一条或两条线指示某些相对音高的一线谱或二线谱。到了11世纪初, 圣咏开始使用四线谱记谱。这使相对音高的准确记谱法成为可能, 只是这种记谱法还不能准确地表示圣咏的时值和节奏。圭多·达雷佐(Guido dArezzo约995—约1050)意大利本笃会修士。他在1025年出版《微言》一书, 阐自己的理论, 并发明了唱名法, 以帮助唱诗班的僧侣记住全音和半音的位置。他的六声音阶唱名是:ut、re、mi、fa、sol、la。

第二节教堂复调音乐的产生和发展

对格里戈利圣咏进行改动或加上别的声部都是教会的清规戒律所不允许的。但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家们不甘寂寞, 从九世纪开始, 不断地尝试着把格里戈利素歌处理成多声部结构。最早的尝试是以格里戈利圣咏为“固定调”, 在它下方加上平行五度或平行四度的声部, 称为“奥尔加农”。

一、奥尔加农“奥尔加农”(Organum), 是西方复调音乐的鼻祖。它被看作一种特殊的演唱实践, 这种实践最初似乎是在成人与儿童同时演唱圣咏时自然地产生的。人们发现, 一首圣咏可以通过下方增加一个平行四、五度的声部得到装饰而使之显得突出, 音响也可以通过上下方八度的重叠而变得更加协和。11世纪末出现了一种与过去很不相同的奥尔加农, 它以四、五、八度的混合为基础。两个声部时而对比, 时而平行, 反向进行更多。开始与结束的音总是处在同度或八度上, 奥尔加农声部也从圣咏的下方移到了上方, 变得越来越突出和独立了。

二、第斯康特到十一世纪以后, 复调音乐吸取了民间音乐中的复调因素, 逐渐打破了完全协和音程(纯四、五、八度)平行进行的局限, 出现了反向进行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在十二世纪巴黎是多声部音乐的中心地, 巴黎的第斯康特(Dis cunt)乐派就是在素歌旋律的上方创作上另外一个声部, 与素歌相距八度或五度, 两声部可以平行, 也可以向或斜行。

三、巴黎圣母院的复调音乐在巴黎圣母院产生的这种复调传统对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在于, 它创造了一种高度装饰性的花腔奥尔加农风格, 发展出三到四个独立声部的复调, 以及一种以有量节奏控制声部的系统和与之相关的记谱法。虽然不少音乐家对此都有贡献, 但其中有两个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就是雷奥南和佩罗坦。

四、经文歌13世纪后半叶最流行的复调体裁是经文歌。就像是对圣咏的复调装饰产生出音对音的奥尔加农、花腔奥尔加农和迪斯康特一样, 经文歌产生的初衷也是出于对已有复调体裁的进一步装饰。

第三节中世纪的有量记谱法

复调的发展促进了记谱法的完善, 因为声部之间的协调要求更准确的节奏和节拍。弗朗科在他的著作《有量歌曲艺术》(约1260年)中总结了1225年以来的记谱法, 提出了一种新的音符时值系统, 这就是对以后几百年的西方音乐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量记谱法。弗朗科的系统使记谱法可以明确地指示节奏, 包括了三种主要的音符时值:长音符、短音符和小

音符。第四节中世纪的世俗音乐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是平行发展的, 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互相影响。

一法国的游吟诗人兴盛于11~13世纪末的游吟诗人, 首先出现在法国南方和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地方。游吟诗人歌曲的大部分旋律都是音节式的, 音域在一个八度以内。在曲式上, 这些歌曲大都采用比较有规律的分节歌形式, 即多段诗节用同一段旋律演唱。开头连续押韵的两句词往往使用同一旋律, 从而形成AAB形式(也称“巴歌体”), 这是欧洲民歌中常见的一种曲式。

二德国的恋诗歌手与工匠歌手12~14世纪, 德国也在法国游吟诗人的影响下出现了“恋诗歌手”(或译成“爱情歌手”)。他们创作了一种类似特罗巴多的新的抒情歌曲。这些歌曲也是单声部的, 流行于1180~1300年间。到了14世纪, 便出现了“恋诗歌手”的后继者-“工匠歌手”(也译成“名歌手”或“师傅歌手”)。他们是德国城市的工匠手艺人, 有着自己的行会性质的歌唱组织。

第五节古艺术与新艺术

一、音乐的世俗化与“新艺术” 音乐理论家德·维特里的朋友米尔(Jean de Muris, 约1300~1351)在他的论文《新艺术音乐》中也对当时的一些音乐上的新现象作过论述。后来, 一些音乐理论家便采用“新艺术”这个词来特指14世纪的法国音乐, 以区别于12世纪末到13世纪的“古艺术”时期。

二、“新艺术”的技术特征在“新艺术”时期, 音乐技法上的新特征首先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记谱法有了新的发展, 音符的时值增多了, 由过去的三种扩大到五种。(2)音符时值既可以运用二重划分法, 也可以运用三重划分法。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十五世纪上半时至十六世纪末)

二、邓斯泰布尔在这个重要的风格转变时期, 邓斯泰布尔(约1390~1453)一位重要的英国作曲家。他的作品当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出现在法国、勃艮第和意大利人的乐谱手抄本中。

第三节勃艮第乐派

音乐史家曾把勃艮第乐派和佛兰德乐派统称为尼德兰乐派, 其中包括从杜费到拉絮斯的四代作曲家。勃艮第乐派是由勃艮第宫廷供养的一批音乐家中的成员所组成的。他们常用的音乐体裁是“尚松”, 重要的成就是确立了大型宗教体裁“弥撒曲”五部分的常规写作形式, 代表作曲家为杜费和班舒瓦。

(一)杜费纪尧姆?杜费(约1400~1474)是15世纪早期最伟大的一位作曲家, 他的生涯在15~16世纪的作曲家中是很典型的。这些作曲家一般都出生在北方(阿尔卑斯山以北), 但游历了很多地方, 并为很多宫廷服务, 其中既有北方的也有意大利的。尚松:指法文的世俗复调歌曲。

二、班舒瓦吉尔?班舒瓦(约1400~1460)是与杜费同时期的另一位杰出的勃艮第乐派的作曲家。他早年从军, 同时学习音乐。大约从15世纪30年代到1453年, 他先后服务于勃艮第宫廷和菲利普公爵的小教堂。他很擅长写作世俗音乐。

第四节佛兰德乐派在音乐史上的佛兰德乐派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时间持续较久的乐派, 也涌现了众多的作曲家, 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奥克冈、若斯堪和拉索等人。

一奥克冈约翰内斯?奥克冈(1420~1497)被广泛认为是欧洲北部的一流作曲大师。他可能出生于佛兰德东部, 并在勃艮第宫廷接受音乐教育, 也许曾师从班舒瓦或杜费。声部之间真正彼此平等和互相依赖的复调, 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同质”复调, 与它相对的“异质”复调是指14世纪的那种声乐和器乐混合, 声部之间明显不相关联的复调。

二若斯堪若斯堪?德?普雷(1440~1521)是16世纪初最重要的作曲家。他出生于法国中北部, 一生周游各国, 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人物, 但与尼德兰宫廷的联系并不很密切。

三、拉索

奥兰多?迪?拉索(1532~1594)是佛兰德乐派的最后一位重要的作曲家, 他生活和创作于16世纪的文艺复兴晚期。

第五节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运动

一、马丁·路德及新教圣咏马丁·路德领导创作了一种新型的全体会众演唱的歌曲──众赞歌。众赞歌是路德教会的赞美诗。它的歌词通常是分节体的德文诗歌, 配以单声部的旋律。在音乐上, 一首典型的众赞歌是短小的, 旋律易于演唱。有些众赞歌是新创作的, 另一些是用格里高利圣咏改编而成的, 还有一些是用流行的世俗旋律填上宗教的歌词。众赞歌的功能大体上相当于天主教中的素歌, 它们唱出了宗教信仰中的主要教义, 并且作为一种可以对之进行复调装饰、扩展和变奏的基础。众赞歌与圣咏的不同在于它是为会众的演唱而创作的。

二、帕勒斯特里纳与对应宗教改革的音乐帕勒斯特里纳(1525/6~1594)出生在罗马附近一个叫做帕勒斯特里纳的小镇。他的全名是帕勒斯特里纳的乔万尼?皮埃尔路易吉。帕勒斯特里那风格, 为后来的宗教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榜样, 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作曲家, 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其代表人物有:那尼尼(约1545-1607)贝多那弟尼(约1567-1621)、索里雅诺(1549-1621)。但是帕勒斯特里那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罗马乐派之处, 他所独创的新风格对十七世纪欧洲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具有广泛的意义。

三、威尼斯乐派威尼斯乐派的创始人是维拉尔特。它的后继者有:A.加布里埃利(1510~1586)和他的侄子G.加布里埃利(1557~1612)。

坎佐纳出现于16世纪20年代, 最初是由法国尚松移植或改编的, 而且都是为管风琴而作的。采用器乐合奏的形式, 并独立于声乐, 而自由写作的坎佐纳直到16世纪末才较为多见。它最终发展成一种独立的器乐形式, 通常由若干对比性的段落组成, 每段各有自己的主题。第五章巴洛克时期的声乐

1600~1750年这150年间, 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罗克时期”。欧洲音乐史上的巴罗克时期, 通常定为1600年—1750年。1600年标志着歌剧的诞生, 1750年则是巴赫的死期。从文艺复兴音乐到巴洛克音乐是时代的必然趋势。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特别是帕勒斯特里那和拉索等人的作品依然是复调音乐, 它思想性不强, 一般人还是难于理解和接受, 跟广大市民的要求有距离。

第一节巴洛克音乐的一般特点

一通奏低音

很多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作品都有一个基本的结构框架, 其中, 有一个单独的旋律线条, 还有一个在下方支持它的基础低音, 这个低音是从和声上加以构思的。这个突出两端的主调的织体是由数字低音记谱法记录下来的, 这种方法也称通奏低音记谱法。数字低音:作曲家只写出旋律和低音线条, 而把中间的声部留给演众赞歌与圣咏的不同在于它是为会众的演唱而创作的。

二、帕勒斯特里纳与对应宗教改革的音乐帕勒斯特里纳(1525/6~1594)出生在罗马附近一个叫做帕勒斯特里纳的小镇。他的全名是帕勒斯特里纳的乔万尼?皮埃尔路易吉。帕勒斯特里那风格, 为后来的宗教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榜样, 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作曲家, 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其代表人物有:那尼尼(约1545-1607)贝多那弟尼(约1567-1621)、索里雅诺(1549-1621)。但是帕勒斯特里那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罗马乐派之处, 他所独创的新风格对十七世纪欧洲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具有广泛的意义。三、

威尼斯乐派威尼斯乐派的创始人是维拉尔特。它的后继者有:A.加布里埃利(1510~1586)和他的侄子G.加布里埃利(1557~1612)。

坎佐纳出现于16世纪20年代, 最初是由法国尚松移植或改编的, 而且都是为管风琴而作的。采用器乐合奏的形式, 并独立于声乐, 而自由写作的坎佐纳直到16世纪末才较为多见。它最终发展成一种独立的器乐形式, 通常由若干对比性的段落组成, 每段各有自己的主题。第五章巴洛克时期的声乐

1600~1750年这150年间, 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罗克时期”。欧洲音乐史上的巴罗克时期, 通常定为1600年—1750年。1600年标志着歌剧的诞生, 1750年则是巴赫的死期。从文艺复兴音乐到巴洛克音乐是时代的必然趋势。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特别是帕勒斯特里那和拉索等人的作品依然是复调音乐, 它思想性不强, 一般人还是难于理解和接受, 跟广大市民的要求有距离。

第一节巴洛克音乐的一般特点

一通奏低音

很多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作品都有一个基本的结构框架, 其中, 有一个单独的旋律线条, 还有一个在下方支持它的基础低音, 这个低音是从和声上加以构思的。这个突出两端的主调的织体是由数字低音记谱法记录下来的, 这种方法也称通奏低音记谱法。数字低音:作曲

家只写出旋律和低音线条, 而把中间的声部留给演奏者即兴完成。如果在一个低音上方的和弦不是根音位置, 就需要在该音上标记数字, 指示出低音上方的音程, 以便演奏者据此奏出恰当的和声。

第二节早期歌剧

歌剧产生于十六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历史上最早的歌剧是1597年在弗罗伦萨贵族柯尔西的宫中演出的《达芙尼》, 它是作曲家佩里根据里努契尼的脚本所写的。1600年佩里与里努契尼再度合作, 为庆祝法国国王, 享利四世与意大利商人、新贵族梅第的女儿玛丽亚的结婚典礼而作了歌剧《犹丽狄西》。1637年, 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 从此, 那里的歌剧的资助者不再是皇家的保护人, 而是买票的观众。

一、威尼斯歌剧与蒙特威尔第蒙特威尔地的后继者卡瓦利(1602-1676)和切斯蒂(1623-1669)根据观众的艺术趣味, 写了不少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 并有华丽舞台设计的歌剧。咏调不但和宣叙调分了家, 而且逐渐形成一系列为后人所沿袭的模式。17世纪中叶以后, 威尼斯歌剧渐趋程式化, 歌者演唱咏叹调可以任意加花, 歌手成了歌剧艺术的主宰, 以卖弄技巧吸引观众为能, 为了追求音色, 专门用阉人歌手扮演主要角色;不顾内容地追求宏大, 豪华的场面和奇特的机关布景。这种倾向在那不勒斯歌剧中尤为突出。这就使得意大利正歌剧走入了不健康的发展道路, 也使得正歌剧由兴盛步入了哀落。

二、那不勒斯歌剧17世纪后期, 意大利歌剧在那波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变得更加成熟, 形成了歌剧的“那波利风格”。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曲家是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1660~1725)。在他的歌剧中, 优美的声乐旋律线条被简单的和声所支持, 形成简洁的织体。宣叙调被分成两类, 一类是清宣叙调, 只用通奏低音乐器组伴奏。另一类是伴奏奏宣叙调, 由弦乐伴奏, 有时也动用乐队中的其它乐器。这种宣叙调通常用于比较紧张的戏剧性场景中。在咏叹调中, 返始咏叹调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一种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的咏叹调(A-B-A)。它为声乐技巧的展示提供了条件, 特别是在从头反复的段落中, 歌手经常可以增加即兴的装饰。此外, 还有叙咏调。它介于咏叹调和宣叙调之间, 是一种位于宣叙调内部的抒情的、咏叹调似的段落, 带有清晰的节拍。

三、法国歌剧

让-巴蒂斯特?吕利(1632~1687)是创作这种法国歌剧的代表性作曲家, 他出生于意大利, 但长期服务于法国宫廷。

第三节清唱剧与康塔塔

一、清唱剧清唱剧(oratorio也称神剧或圣剧)的名称来自演唱它的最早的地方的名字—祈祷室(oratories), 这是教堂中的一部分, 信徒们在那里聆听布道和虔诚地歌唱。这种体裁有如下几个特点:(1)采用宗教题材, 歌词是拉丁文或意大利文的。

(2)不在舞台上演出, 情节由一个叙述者进行描述。

(4)清唱剧的风格和歌剧很接近, 不过合唱比在歌剧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在清唱剧

中可以对情节进行叙述、评论和道德上的反思。清唱剧与歌剧的不同是:没有布景、服装和动作, 多在音乐会上演出。与康塔塔的区别是:篇幅较大, 有较鲜明的戏剧结构和情节, 更富史诗性和戏剧性。二、康塔塔康塔塔(cantata, 原意是被唱的), 是由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和合唱组合而成的声乐套曲。

第四节巴罗克时期的器乐

一、键盘乐器巴罗克时期的键盘乐器分为管风琴和古钢琴两大类。

(一)管风琴管风琴这种最古老的键盘乐器在巴罗克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在巴罗克晚期, 德国成为管风琴创作的一个中心, 北部的作曲家为路德教会仪式创作了大量管风琴曲, 其中以托卡塔、赋格曲和根据众赞歌改编的乐曲为主。托卡塔:是一种由多段组成的、在模仿对位和自由即兴的织体之间交替的器乐曲。

(二)古钢琴古钢琴分为击弦的和拨弦的两种, 击弦的叫楔槌键琴(Clavichord, 音译:克拉维科德), 拨弦的叫羽管键琴(Harpsichord, 音译:哈普西科德)。意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是现代钢琴的发明者。他原是一位羽管键琴制造者, 于1709年, 在羽管键琴上安装了用槌击弦的键盘机械, 奠定了现代钢琴的基础。由于这一改进, 弥补了古钢琴和羽管键琴几乎无法调节音量的缺点, 这种钢琴在演奏时, 随着对键子敲击力的变化来改变音量的大小, 音量也比古钢琴和羽管键琴大得多。因此, 最初它命名为“可强可弱的哈普西科德”。

二、器乐合奏的音乐晚期巴罗克的合奏曲的主要体裁是奏鸣曲和协奏曲。前者是一种室内乐, 而后者是具有较大规模的乐队作品。

(一)奏鸣曲到大约1660年, 奏鸣曲这个词开始被用来指多乐章的器乐作品。

奏鸣曲可以按两种交叉的标准来分类, 一种是按功能分, 可以分为两类: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

教堂奏鸣曲由一些抽象的乐章和舞曲混合而成, 常见的乐章速度的顺序是这样排列的:慢-快-慢-快。

室内奏鸣曲是由一些风格化的舞曲构成的组曲, 有时也用一个非舞曲形式的引入性乐章。另一种是按织体分, 可以分两类:独奏奏鸣曲和三重奏鸣曲。

三重奏鸣曲是为两个高音乐器和通奏低音乐器而作的。

独奏奏鸣曲则是为一个乐器(通常是小提琴或长笛), 以及通奏低音乐器而作的。

阿尔坎杰罗?科雷利意大利作曲家阿尔坎杰罗?科雷利(1653~1712)是创作这种巴罗克合奏奏鸣曲的重要作曲家。拉莫让-菲利普?拉莫(1683~1764)是18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曲家。1722年他的第一部音乐理论著作《和声学》在巴黎出版。他总结了近代功能和声的很多基础理论, 包括和弦是首要的和声因素;三和弦的结构;转位和弦的同一性;主、属和下属和弦作为调性的支柱;通过轴心和弦的转调, 以及旋律小调的音阶等等。D.斯卡

拉蒂多米尼科?斯卡拉蒂(1685~1757)是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的儿子, 出生于那不勒斯, 最初的音乐训练可能来自他的父亲。早年曾在威尼斯和罗马任职, 创作了一些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斯卡拉蒂的键盘奏鸣曲都是单乐章的, 而且绝大多数是为羽管键琴而作。

(二)协奏曲

协奏曲出现于17世纪的80和90年代, 很快便成为巴罗克器乐作品的最重要的形式。这种形式建立在一个独奏者(或一组独奏者)和一个乐队之间的系统性对比的基础之上。它有两大类, 一类是大协奏曲, 另一类是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是用一个独奏者的小组(主奏部)和一个较大的乐队(协奏部)相抗衡, 这个乐队通常由弦乐器组成。独奏协奏曲则是用一个单独的独奏者和乐队相抗衡。它是协奏曲发展到最后的一种形式, 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形式。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678~1741)出生于威尼斯。维瓦尔第大部分的协奏曲有三个乐章(快-慢-快), 中间的乐章在主调上或在一个近关系调上(关系小调、属调或下属调)。维瓦尔第的OP.8包含12首小提琴协奏曲, 其中4首名为“春”“夏”“秋”“冬”单独命名为《四季》, 每曲都由“快—慢—快”三乐章组成, 每首前面都冠有一首描写四时景色的十四行诗。《四季》是音乐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标题音乐。

第六章巴洛克音乐大师

巴赫和亨德尔是巴洛克音乐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两位代表人物。他

第一节亨德尔

一、简要生平及创作道路格奥尔格?弗利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的哈雷。他的创作道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三)1710年—1720年伦敦和汉诸威时期:这期间1710年2月出任汉诸威选帝候的宫廷乐师;同年11月到伦敦, 1711年2月22日伦敦草料市场皇家剧院演出了他的正歌剧《里那尔多》(1711);1711年6月回到汉诺威;1712年11月再度去伦敦, 这时他创作的两部歌剧《忠实的牧羊人》(1712)和《泰塞奥》得到了上演。管弦乐《水上音乐》(1717)。他还于1726年2月加入了英国国籍, 改称英国名字乔治·弗里德里克·韩德尔。

(五)1730年以后, 伦敦晚期:这期间在伦敦的意大利正歌剧由于受到英国民谣歌剧《乞丐歌剧》(1729)的冲击, 使亨德尔经营的皇家歌剧院一蹶不振, 只好关门大吉了。韩德尔就将创作方向转问了请唱剧方向, 并发现请唱剧更能发挥自己的创作风格。代表作品有(1736)《扫罗》(1739)、《以色列人在埃及》(1739)、《弥赛亚》(1742)、《参孙》(1743)、《犹太·马卡白》(1746)等。这期间还创作了著名的管弦乐《焰火音乐》(1749)。

二、亨德尔的音乐创作

(一)韩德尔的歌剧他的歌剧主要是以意大利那不勒斯乐派的歌剧为模式。虽然在歌剧音乐的戏剧化上, 在歌剧内容的深度上等作了一些尝试, 但还是摆脱不了论为贵族宫廷的享受工具。所不同的是音乐较意大利歌剧戏剧化了;伴奏也起了一定的表现心理或描绘背景的作用, 在伴奏织体和和声上都较为丰富;首创了英雄性的咏叹调风格, 这种咏叹调音域

广、跳动大、节奏强、有进行曲的风格。

二、亨德尔的清唱剧亨德尔的最优秀的创作还是他的清唱剧。其代表作有《弥赛亚》(1741)、《扫罗》(1739)、《以色列人在埃及》(1739)等。韩德尔清唱剧的独特贡献:

(1)从1743年《孙参》以后他用亲切、自然的男高音代替了矫柔适作的阉人歌手。

(2)改变了过去意大利歌剧中只重视独唱, 不重视合唱的陋习。

(3)他从1739年后所作的清唱剧唱词全用英文, 有一定的通俗性和民族性, 思想内容顺应了历史前进的潮流。

(4)他的清唱剧一返过去迎合宫廷趣味的意大利歌剧的浮夸风格, 而以朴素、坚定、生机勃勃的风格描绘了正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

第二节巴赫

一、简要生平及创作道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 1685~1750)出生于德国中部埃森纳赫地区的一个音乐世家。创作道路

3、克顿时期(1717-1723)

这时他在安哈尔特一克顿宫廷任乐正, 这是巴赫音乐创作上的一个丰产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宗教音乐还是世俗音乐的创作都已非常成熟。代表作品有:《勃伦祭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卷)、请唱剧《约翰受难曲》等。

四、莱比锡时期(1723-1750)这时巴赫在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任合唱队长。此后一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余年。这时期也是巴赫创作上的一个盛期, 代表作品有:《平均律钢琴曲集》(下卷)《咖啡康塔塔》、《农民康塔塔》、室内乐《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b小调弥撒曲》、请唱剧:《马太受难曲》。

巴赫在世俗器乐曲的发展中, 取到很大的作用, 他的世俗器乐曲代表作品还有:《管弦乐乐组曲》。古钢琴曲《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管风琴曲《托卡塔与赋格》等。巴赫的音乐旋律流畅、纤细, 有一定的思想内容, 有较为严谨而完美的形式。以赋格形式为主, 但在他的赋格音乐发展了主调和声思维和调性功能思维。他在音乐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个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证实了十二平均律理论的优越性, 并完善了大小调式体系;他的组曲和协奏曲为古典交响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对键盘乐器演奏指法的改革卓有成效, 其指法体系一直沿用至今。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1、音乐的基本体裁2、音乐的曲式结构音响部分

第六章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第一节绪论

第二节前古典主义的三种风格

这个时期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音乐风格。

一罗可可风格

这种风格在音乐上常常是指以法国的大库普兰为代表的充满优雅装饰的古钢琴作品, 它虽然延续到前古典时期, 但已不再那么流行。二、华丽风格

音乐家们用它来指一种比较自由轻快, 由短小的动机组成乐句和乐段, 并以简单的和声加以伴奏的主调风格, 这种风格主要来自意大利, 与之相对的是巴罗克晚期复杂而深奥的对位风格。

三、善感风格

它来源于德国中产阶级, 出现较晚, 是华丽风格在德国的对等物。

它除了具有华丽风格的各种特点外, 还经常带有淡淡的忧郁, 有意识的半音化和突然的音型上的变化。第三节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一、格鲁克的歌剧改革道路

从60年代起, 他在维也纳开始了他的歌剧改革, 试图让歌剧的音乐再次为戏剧的目的服务。1762年, 他与诗人卡尔扎比吉合作, 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改革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茜》, 1767年又完成了他的第二部改革歌剧《阿尔切斯特》, 在这部歌剧的总谱前言中, 格鲁克陈述了他的改革思想。

二、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思想

坚决纠正“正歌剧”中过份偏重“美声”和炫耀独唱技巧等弊病;

努力使一切音乐表现手段的运用密切服从于剧词和剧情发展的需要;

力求在音乐创作中体现“质朴”、“真实”和“自然”的启蒙主义美学原则。

三、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措施

在他的改革歌剧中, 格鲁克使序曲、合唱、舞蹈和乐队的运用都和剧情密切地联系起来;

消除了歌唱家炫耀技巧的花腔段落, 把声乐的旋律线条从多余的装饰中解放出来;

减弱了咏叹调与宣叙调之间的对比, 更多地使用了助奏宣叙调;

取消了割裂歌词的乐队间奏, 避免了不自然的返始咏叹调形式, 他还创造了由宣叙调、咏叹调与合唱组成的复合场景, 并使序曲和舞蹈都成为戏剧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七章维也纳古典乐派第一节海顿

一、简要生平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 1732~1809)

出生于奥匈边境上的一个小城罗劳。。

二、创作道路

海顿的音乐创作主要表现在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上, 所以人们称他为“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他的音乐创作道路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2)1761年—1770年。艾森施塔特早期, 在耶斯特哈齐亲王宫廷中任乐长。

其主要代表作有:交响乐《D大调“早晨”》、《C大调“中午”》、《G大调“黄昏”》、《D大调“号角”》。(3)70年代, 艾森施塔中期, 是海顿创作上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这时的代表作有:交响乐《e小调“悼念”》、《#f小调“告别”》、弦乐四重奏:NO31-36(这六首被称为“太阳四重奏”)。(4)八十年代, 艾森施塔特晚期。这是海顿创作的成熟时期。

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六部《巴黎交响乐》、《G大调“牛津”》、弦乐四重奏:NO37-42(这六首被称为“俄罗斯四重奏”)、歌剧《阿尔米达》。(5)九十年代以后, 是海顿进行自由活动和自由创作的时期。1790年他离开了埃施特哈齐宫廷, 成了一个自由的音乐家。

当时他定居维也纳, 并两度到伦敦。为伦敦听众创作了十二部《萨洛蒙交响乐》这十二部交响乐奠定了成熟古典交响乐的风格和形式, 表现了自己的创作特点。

弦乐四重奏:《皇帝四重奏》。

在伦敦受享德尔清唱剧的影响, 回到维也纳后他创作了两部清唱剧《创纪》(1798年首演)和《四季》(1801年首演)。三、海顿的音乐特点和历史贡献

音乐特点:海顿的音乐气势雄伟, 色彩明亮, 表现了一种愉快、幽默和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性格。主题明了, 旋律纯净, 优美。海顿在音乐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

奠定了古典主义器乐较鲜明的民族特点、深刻的哲理性与完美匀称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创作原则;

完善了奏鸣曲式和交响乐四乐章奏鸣套曲的结构原则;

赋予交响乐与弦乐四重奏一定的思想内容, 提高了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意义;

确立了以较为短小动机加以动力性展开的奏鸣性发展原则;

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近代管弦乐的编制和配器原则。

第二节莫扎特

一、简要生平

莫扎特(1756-1791)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奥地利阿尔卑斯地方的萨尔茨堡。他是一个音乐史上罕见的神童。二、创作道路2、1772-1781年萨尔茨堡阶段, 是他作品的第一个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钢琴奏鸣曲《A大调》(K331)《F大调》、(K332);歌剧《伊多梅纽》。3、1781-1791年, 维也纳时期。1781年3月莫扎特与萨尔茨堡大主教彻底决裂, 愤然辞去了萨尔茨堡的职务, 成为了音乐史上第一个自由的音乐家。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

歌剧:四大歌剧《女人心》、《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还有《后宫诱逃》、《伊多美纽》。

《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

交响乐:《第40(g小调)交响曲》《第41(C大调)交响曲》三、莫扎特的创作特点及主要历史贡献莫扎特在歌剧方面的主要特点及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

1、废弃了原意大利喜歌剧体裁中偏重于表面夸张的手法而赋予了更深的抒情性。

2、他使每个角色的音乐均有符合自己基本性格的一些特点, 并且在歌剧情节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他们的基本面貌。

3、在人物的音乐刻画方面, 特别强调了对角色内心的刻画。在器乐方面的主要特征及历史贡献:

1、在钢琴协奏曲上, 奠定了双呈示部, 附有技巧性的“华彩乐段”以及三乐章的套曲结构原则, 还将乐队提高到了与独奏平等的地位, 再不只是伴奏而已了。

2、在交响乐方面, 比较注重“戏剧”性的发展和矛盾冲突, 两个主题形成了一定的对比。

3、在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方面, 作品内容深刻、形式多样、主题形象生动丰富。注重抒情性与哲理性的结合。第三节贝多芬

一、简要生平贝多芬(1770-1827)全名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 thoven), 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德国的波恩。二、贝多芬的创作道路2、1792-1802维也纳初期。这是贝多芬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逐渐成熟的一个转折时期。

这时期代表作品有:

《C小调“悲怆”奏鸣曲》、《#C小调“月光”奏鸣曲》3、1803-1814, 维也纳中期。1803年《“英雄”交响乐》的创作。标志着贝多芬在创作道路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熟阶段。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

《第三“英雄”交响乐》、《“热情”奏鸣曲》、《第五“命运”交响乐》、《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乐》、歌剧《菲德里奥》、《钢琴、合唱幻想曲》。1815-1827年是危机时期和晚期。

贝多芬晚期的主要作品有:

五部钢琴奏鸣曲、五部弦乐四重奏, 还有他最重要的两部大型作品:《庄严弥撒》、《第九“合唱”交响乐》。三、贝多芬独特的创作手法

1、他的创作动机来自内心强烈的思想感受, 其创作的基本思维逻辑是:“通过斗争、取得胜利”。

(他的《英雄交响乐》和《命运交响乐》就典型地表现了这一思想。)2、其音乐有强烈的戏剧性矛盾冲突, 奏鸣曲式中主部和付部有着强烈的对比。

(这在他成熟以后的作品中尤为突出。)3、运用“主题贯穿”的手法, 加强了主题发展的集中性和逻辑性, 以及各乐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前后一贯的发展。

(他的“主题贯穿”不只是贯穿于一部作品的不同乐章之中, 而且贯穿于不同的作品之中。如《命运交响乐》中的“OX XX | X —|”这一动机贯穿于四个乐章之中, 而且在《热情奏鸣曲》中就曾出现过。)4、以短小的动机加以, 动力性展开的奏鸣性发展原则。

(《“命运”交响乐》第一乐章是这一创作原则的最好体现。)四、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创造性贡献

1、灵活地运用了传统的曲式结构和奏鸣套曲的结构原则, 使形式服从于内容, 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表现力。

(《第九“合唱”交响乐》第四乐章的自由曲式, 使内容与形式的结合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境界。他还在《月光》的第一乐章中采用了慢板, 打破了传统的快、慢、快结构。《田园》采用了五乐章结构, 打破了传统四乐章结构原则。)2、他把传统的奏鸣曲式扩充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把展开部几乎扩充到了呈示部的两倍长, 把尾声从形式上的结尾扩展成了壮丽的高潮。(《英雄》第一乐章与莫扎特的《第41交响乐》第一乐章比较)。3、首创了交响乐标题化的创作手法, 为标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这最明显的例证是他的《“田园”交响乐》, 在初演时的节目单上就写有:“以田园生活的回忆为标题的交响乐”。并且每一乐章也都有标题。他的《英雄》也具有一定的标题性。)4、在《第九交响乐》中, 创造性地将人声加入了交响乐之中。第八章早期浪漫主义第一节概述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特征:

(1)浪漫主义音乐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表现。为了这一点, 可以打破古典传统的局限。

(2)古典主义的曲式得到扩展, 变得更加自由。

(3)半音化或不协和音的使用增多, 更大规模地引入了远关系的调性。

(4)认为器乐是表现语言无法传达的情感的理想手段。

(5)强调音乐和文学等姊妹艺术的紧密联系, 这种联系在艺术歌曲和标题音乐中得到重要的体现。

(6)注重音乐的民族性, 促进了民族乐派的产生。第二节弗朗茨?舒伯特一、简要生平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年), 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市郊。

舒伯特的浪漫主义特征最鲜明地体现是在他的艺术歌曲中, 创作最多的也是艺术歌曲, 因此在音乐史上把他称为“艺术歌曲之王”。二、创作道路

1、1814-1817年, 在他父亲工作的学校里任助理教师。

在这期间的代表作有:艺术歌曲《纺车傍的玛格丽特》、《魔王》、《鳟鱼》、《流浪者》等。

2、1818-1828年, 舒伯特毅然辞去学校的教学工作毕其全力于音乐创作。这时期的代表作有:

《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乐》;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共二十曲)。《冬之旅》(共二十四曲);艺术歌曲《听听, 云雀》《菩提树》。

钢琴曲:《军队进行曲》;《音乐瞬间》。

室内乐:《鳟鱼五重奏》

他死后还遗留下很多作品。后舒曼根据他的遗作整理发表了又一部声乐套曲《天鹅之歌》(名字是出版商加的, 共十四曲)。三、舒伯特的音乐特点及其主要贡献

其艺术歌曲中常是通过调性上、音区上、伴奏的和声色彩和织体变化来刻画不同的音乐形象和人物的心理状态。

他的歌曲伴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完整性, 但又不脱离对歌曲的烘托作用。

在他的器乐作品里有歌唱般的主题呈述, 织体简朴、和声赋于色彩性。第三节埃克托? 柏辽兹一、简要生平

柏辽兹(1803-1869)1803年12月11日生于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城镇里。二、创作道路2、1830—1832年, 创作早期。1830年他以大合唱《莎丹那帕尔》获巴黎音乐院的罗马大奖。同年春天, 完成了他的重要代表作《幻想交响乐》, 并在巴黎首演。3、1832—1848年, 创作盛期这期间的代表作品有:中提琴与乐队《哈罗德在意大利》、戏剧交响乐《罗密欧与朱丽叶》、《送葬与凯旋交响乐》、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责罚》。1848年以后, 是他的创作晚期。他写了以圣经为题材的清唱剧《基督的童年》(1850—1854年)。

三、柏辽兹的主要贡献及音乐特点柏辽兹的主要贡献及音乐特点具体表现在:

(1)他的音乐由内容决定形式, 他大胆革新传统的曲式和体裁, 使音乐内容和形式达到了较完美的统一;

(2)他将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结合起来, 把标题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3)采用“固定乐思”来描绘音乐中的人物形象, 使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4)大胆应用色彩性和弦, 增强了音乐的活力, 使和弦的色彩性和功能性得到了统一;

(5)在配器方面大胆创新, 打开了浪漫主义音响新世界, 为近代管弦乐的配器法奠定了基础。

第四节费里克斯?门德尔松一、简要生平费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1809年2月3日生于德国汉堡一个富有资产阶级家庭, 父亲是银行家。二、创作道路

1、1826—1829创作风格形成期。

1826年《仲夏夜之梦序曲》的完成标志门德尔松的创作风格已经形成, 这是他成熟的第一部作品。

2、1829-1832年之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旅行演出时期, 也是创作盛期。

他的著名作品《芬格尔洞序曲》(又名《赫布里底岛》)、《a小调第三苏格兰交响乐》、《A 大调第四意大利交响乐》、钢琴曲集《无言歌》第一集中的《春之歌》、《威尼斯船歌》和《纺织歌》等等, 都是以旅行中所感受的印象为基础的。3、1833年以后, 门德尔松主要从事社会音乐活动。

这期间创作的作品有:钢琴曲集《无言歌》的后7集、(共8集, 每集6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庄严变奏曲》等。三、门德尔松的主要历史贡献

1、他系统的收集、整理了巴赫的作品, 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巴赫的价值。

2、他在莱比锡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 对近代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3、他还首创了音乐会标题序曲(《芬格尔洞序曲》), 为标题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门德尔松音乐创作上的不足:音乐缺乏深刻的内容和鲜明的爱憎;缺乏强烈的感情和戏剧性冲突;缺乏深刻性和英雄性。第五节罗伯特? 舒曼一、简要生平

舒曼(1810-1856)他1810年6月8日生于德国撒克逊洲的茨维考城。父亲是一个书商。

二、创作道路

1、三十年代是舒漫创作的成熟时期, 这时期他的那种纯浪漫派钢琴作品风格开始形成。

代表作品有:钢琴曲《蝴蝶》、《帕格尼尼变奏曲》、《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8首》、《童年情景》、《维出纳狂欢节》。2、四十年代是他的创作盛期, 也是他体裁丰富、风格多变的时期。

代表作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生活》(共8曲);《诗人之恋》(共16曲);《爱情青春诗歌》(共12首)。交响乐《bB大调第一“春”交响乐》、《d小调第四交响乐》等。3、五十年代是舒曼的创作晚期。代表作有:钢琴曲《早晨的歌5首》、钢琴二重奏《舞会情景》等作品。

三、舒曼的音乐特点及历史贡献

1、舒曼的钢琴作品强烈的幻想性, 他在这些充满幻想性和即兴性的特性小品中探索了各种情调、织体和钢琴效果。

2、舒曼的艺术歌曲比舒伯特的更富于冲动和热情。他的钢琴伴奏也更复杂, 有更为多变的织体和更复杂的对位, 对心理的描绘也更加细腻。

第六节弗里德里克?肖邦一、简要生平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1810年2月22日生于华沙。父亲原籍法国、迁居波兰。

二、创作道路2、1831—1847年是肖邦创作的成熟时期, 也是他创作最旺盛的时期, 这期间他的主要活动地是巴黎。代表作有:

练习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蝴蝶练习曲》。

《降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A大调“军队”波兰舞曲》、

《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舞曲:

《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夜曲:《bE大调夜曲》、《bD大调夜曲》。

前奏曲:《bD大调“雨滴”前奏曲》、《b小调前奏曲》。

叙事曲:《g小调第一叙事曲》。

马祖卡舞曲:《第二十三号玛祖卡舞曲》、《第四十四号玛祖卡舞曲》(这是肖邦最具民族性的一种体裁)。3、1847-1849年是肖邦的创作晚期。

三、肖邦的音乐特点及历史贡献

1、他的部分作品(马祖卡和舞曲)注重从波兰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 其音乐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并能将这种民族性同巴赫以来西欧音乐创作的经验和成果相结合。

2、在钢琴旋律的歌唱性、以及和声语言的进一步丰富等方面都有许多新颖独特的创造。

3、他勇于突破传统体裁和形式结构, 扩大了练习曲、舞曲等体裁的表现力。

第九章中期浪漫主义(1850—1890)

中期浪漫主义特点:中期浪漫乐派比早期浪漫派更加热衷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情绪、兴趣也转向交响乐和歌剧等大型体裁, 钢琴特性曲和歌曲不再象早期浪漫乐派的创作那样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节弗朗兹?李斯特一、简要生平

弗郎兹?李斯特(1811—1886), 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靠近奥地利的莱町。二、李斯特的创作道路2、1822—1848年创作初期。这一阶段的创作主要是改编别人的作品, 将别人创作的小提琴曲、管弦乐曲、歌剧选曲等改编成钢琴曲。例如:《幻想交响乐》(1836—40, 根据迫辽兹交响乐改编)、《钟》(1834, 根据帕柏尼尼的小提琴曲《钟声大幻想曲》改编)、《威廉?退尔序曲》(1846年根据罗西尼的同名歌剧序曲改编)。三、1848—1861年创作的成熟时期(魏玛时期), 也是创作的高峰期。这时李斯特已经摆脱了改编别人曲子的局限, 开始了具有自己个人风格的创作。

代表作品有:《浮士德交响乐》、《但丁交响乐》、作者一生创作的十三部交响诗的前十二部, 其中以《前奏曲》和《马捷帕》最为著名。钢琴曲有:《爱之梦3首》、《匈牙利狂想曲》。

四、1861—1869 创作晚期(罗马时期)。代表作品有:《匈牙利加冕弥撒曲》、清唱剧《耶稣基督》、清唱剧《圣母伊丽莎白轶事》。三、李斯特的音乐特点及主要历史贡献

1、首创了交响诗这一新的音乐体裁, 为标题音乐注入了新的血液。

2、运用“主题变形”的创作手法, 使音乐的抽象性与标题的具象性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3、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及演奏技巧, 使钢琴的技巧性与思想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主题变形:即通过改变一个主题的旋律轮廓、和声、节奏, 或将它从柔和变为响亮、从慢变到快、从低音区到高音区、从弦乐到木管或钢管等等办法来改变这个主题的特性。这样, 它就可能在乐曲的一部分中代表浪漫的爱情, 在另一部分中描绘出田园景色, 在第三部分产生紧张和斗争, 在最后部分则是凯旋的颂歌。第二节理查德?瓦格纳一简要生平

理查德?瓦格纳(1813-1883)1813年5月22日生于德国的莱比锡。

二、瓦格纳的创作道路3、1839—1849年探索时期。主要进行歌剧改革的探索性创作, 这时瓦格纳所特有的英雄性、幻想性和宏伟性的歌剧特点已经初步形成。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舍》、《罗恩格弗》。4、1849—1864年是他的思想成熟期, 也是创作盛期。并着手创作他所称的“乐剧”。

代表作品有:四部连台《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第一部《莱茵的黄金》、第二部《女武神》、《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的初稿。5、1864年以后, 他的创作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这期间它完成了《指环》的第三部《齐格弗里德》和第四部《众神的黄昏》。

三、瓦格纳的歌剧改革思想与措施

1、废除了传统歌剧的“分号”编制, 用“无终旋律”连贯发展。

2、用“主导动机”作为组织音乐表达剧情的手段, 这是一种与特定的角色、物体、情感或意念有联系的反复出现的音乐动机。

3、声乐部分是介于说与唱之间的“谈话旋律”, 随着剧情的需要自由地进入和消失。

4、乐队在“乐剧”中起重要作用, 在他的乐剧中空前地提高了管弦乐队的作用。

5、半音和声已成为重要的和声手法。瓦格纳的歌剧改革是大胆的, 有些手法也是成功的, 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1、他选取了一些同历史和生活毫无关联的题材, 有些作品中有宿命论和悲观主义思想。

2、热衷于塑造抽象的形象和表现抽象的概念。

3、取消了传统歌剧中旋律优美的咏叹调, 把人声变成了庞大的管弦乐队的附属品。

第三节彼德?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一、简要生平

彼德?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一个工程师的家庭。

二、创作道路2、1866—1878年, 在尼古拉?鲁宾斯坦开办的莫斯科音乐院任作曲教授。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

歌剧《铁匠瓦库拉》(1885年修订后改称《女靴》);《叶甫金尼?奥涅金》;舞剧《天鹅湖》;《第四交响乐》;标题序曲《暴风雨》、《罗密欧与朱丽叶》;钢琴曲《四季》(12首小曲组成)、《儿童曲集24首小曲》等。3、1878—1890, 这是他创作成熟期, 也是丰产期。代表作品有:《第五交响乐》;交响序曲《1812年》;管弦乐《意大利随想曲》;歌剧:《马捷帕》;歌剧《黑桃皇后》;舞剧《睡美人》。4、1891年以后, 是他创作的晚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歌剧《约兰达》;舞剧《胡桃夹子》;《第六交响乐》等。

三、音乐特点及历史贡献

其音乐特点及历史贡献有以下几点:

1、他是俄罗斯民族音乐家也是世界主义音乐家, 他将西欧先进的创作技法与俄罗斯民族音乐有机地融为一体, 为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他的芭蕾舞剧音乐旋律新颖、气势宏大、赋予青春的激情, 使芭蕾舞剧这一古老的艺术焕发了新的生机。

3、他的交响乐思想深刻、内容丰富, 在优美的旋律中有壮丽的高潮, 有很强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4、他被人们称为“旋律大师”, 他的音乐以旋律的优美、委婉、细腻、动人而著称。第十章晚期浪漫主义

第一节古斯塔夫?马勒一、简要生平

斯塔夫?马勒(1860年-1911年), 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

二、马勒的音乐创作

1、1880—1897创作早期, 这期间在德奥的一些中小城市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同时, 利用夏天演出季节的休息期集中精力作曲。

他在这个时期写下的作品有声乐套曲《流浪少年之歌》(1884), 《第一交响曲》(1888), 《第二交响曲》(复活)(1894), 《第三交响曲》(1896)2、1897—1907创作盛期。代表作有:《第四交响曲》(1900), 《第五交响曲》(1902), 《第六交响曲》(1905), 《第七交响曲》(1905)和《第八交响曲》(也称《千人交响曲》, 1907), 以及声乐套曲《亡儿之歌》(1901~1904)。

马勒《第八交响曲》之所以被称作《千人交响曲》。1907年以后是马勒的创作晚期。马勒晚年的重要作品有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1909, 歌词选自中国唐诗的德译本)、《第九交响曲》(1910)和《第十交响曲》(1910, 未完成)。

三、马勒交响乐的特点

1、构思宏伟, 规模庞大的特点, 只有巨型的交响乐队才能演奏;

2、在风格上, 他力求发展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传统, 作品形象鲜明, 有维也纳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3、除《第一交响曲》外, 他的交响曲都加入了人声合唱, 大大丰富了交响乐的表现力, 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里查德?施特劳斯一、简要生平

里夏德?施特劳斯(1864~1949)德国作曲家和指挥家。二、里夏德?施特劳斯的音乐创作

施特劳斯的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00年以前, 他主要从事音诗的创作。

第二个阶段是进入20世纪以后, 他的创作集中在歌剧领域。

音诗:里夏德?施特劳斯对自己交响诗的自称。音诗的结构及创作手法与交响诗类似, 只是描写的内容更加内在和隐晦。他的音诗的标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比较带有哲学意味的, 如《死与净化》(1889)、《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96);另一种是带有叙述性和描绘性的, 如《唐璜》(1889)、(1895)和《堂?吉诃德》(1897)、《家庭交响曲》(1904)、《阿尔卑斯山交响曲》(1915)。

里夏德?施特劳斯音诗的音乐特点

1、在他的音诗中, 运用了来自瓦格纳乐剧的技术, 以及半音和声、主题的变形、厚密的织体和根据标题内容的自由曲式。

2、他的配器是宏大和有独创性的, 既有室内乐式的清晰的段落, 也有为庞大的晚期浪漫派管弦乐队的复杂而惊人的段落。

3、他还运用了近乎自然主义的音响效果, 如雷电声、马蹄声或羊叫声, 还运用吹风机、牛铃等具体音响。在他的歌剧创作中, 作于20世纪前10年的三部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第一部是歌剧《莎乐美》(1903~1905)。

第二部是歌剧《埃莱克特拉》(1908)。

第三部是《玫瑰骑士》(1910)。

里夏德?施特劳斯歌剧的音乐特点

1、运用了高度的不协和音, 新奇的节奏和富于色彩的配器。

2、不仅大量运用半音化和声, 而且还有不解决的不协和和弦与多调性和声。

第十一章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主义歌剧

第一节法国浪漫主义歌剧

一、法国大歌剧

它是在法国歌剧的各种形式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大歌剧一词原指在巴黎歌剧院上演的作品, 后专指风格宏伟壮丽的歌剧。大歌剧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 特别是延续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题材。剧中不用说白, 多用独唱、重唱、合唱、管弦乐、大规模的芭蕾和壮观的群众场面, 追求辉煌的音乐效果。奥柏的《波尔蒂契的哑女》创立了大歌剧的模式。大歌剧的代表作曲家是迈耶贝尔(1791-1864), 出生与富裕的德国犹太银行家庭。第一部大歌剧《恶魔罗勃》1831年在巴黎上演, 大受欢迎。接下来又创新了《新教徒》、《预言者》、《非洲女》等在19世纪法国歌剧发展史上重要的作品。其他代表人物有:阿列维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word资料13页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距今约8000年历史,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先进,距今约7000年,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第二章周代音乐 1、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2、颂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接近大雅,用乐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3、周代的小舞:小舞为周代规模较小的舞蹈,其中有羽舞(手持野鸡毛而舞);皇舞(持鸟毛而舞);茆(mao)舞(执牦牛尾而舞);干舞(执盾牌而舞);另外还有长袖舞等。 4、四夷之乐:乃是周代宫廷音乐重要类型。周代的统治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四夷则指秦、楚、吴、越、巴、蜀以及北方地区,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其多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di)鞻(lou)氏掌管。四夷之乐

西方音乐史知识梳理

古罗马一.古希腊 .古希腊A 件古希腊乐谱,记谱法失传40人们挖掘出1. 特点:2. .单声部a .自然音加变化音b 密切结合 c.音乐,舞蹈诗歌 .常有乐器伴奏d .器乐:3 代表理性思维 a. 弦乐器-里拉琴 常用于史诗弹唱),光明神( )(b. 管乐器阿芙洛斯管代表感性思维-酒神常用于悲剧合唱 .著名人物:4 .毕达哥拉斯-a音乐理论家、哲学家、数学家,从数字的角度研究音乐 b.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音乐的论述涉及研究音乐的社会道德与审美做用 c.阿里斯多赛诺斯-著作《和谐的要素》提出了四音音列

5.代表作品: 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荷马.a 总结:6. 但是古希腊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流传下来,古希腊的音乐文化精神却深深影响着西方音乐的历史古罗马B. .大体分类为实用音乐与娱乐音乐1 配合多神制度 中世纪 :概述A. 世纪a. 5-15时间为公元 黑暗的十b.在音乐史上称为宗教的十个世纪()个世纪 音乐事件B. 格里高利圣咏公元5-9世纪1. a.格里高利圣咏之前的宗教音乐——Ⅰ.安布罗斯圣咏(米兰主教圣·安布罗. 编斯写圣)歌 法兰Ⅱ.高卢圣咏克的

Ⅲ. 西班牙的莫萨拉比圣咏 b.格里高利圣咏的建立——公元6世纪末,教宗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仪式,编《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 分类——现存的早起格里高利圣格里高利圣咏c.法兰一种是咏分两类,古罗马一种是克抄本,本。 的特征:d. 格里高利圣咏 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Ⅰ只有音高而无节拍的记录。 弥撒弥撒仪式中使用。.Ⅱ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弥撒和常规弥撒两种——专用分专用、《慈悲经》如《哈利路亚》常规弥撒如撒《羔羊经》 演唱方式:交替式、应答式、独唱或齐唱Ⅲ.的直接咏唱方式 它有三种词曲关系:音节式、花唱式、纽.Ⅳ姆式多利亚、弗利几亚、利调式有八种类型Ⅴ-.迪亚、混合利迪亚以及派生出的四种副调式 2. 中世纪世俗音乐公元9-13世纪

西方音乐史下学期复习资料

什么是浪漫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浪漫主义时期的时间通常指19世纪前后的一百多年,它涵盖了韦伯到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作品强烈地张扬主观情感和个性特征,强调民族观念,打破了古典音乐程式化的限制,出现了表达明确意图的“标题音乐”、多乐章的交响曲、单乐章的交响诗和特性小曲等体裁。 韦伯的《魔弹射手》1821年在柏林的首演,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什么叫艺术歌曲?其特征是什么:“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代表作曲家是舒柏特,他的艺术歌曲曲调优美,意境深邃,《野玫瑰》、《春天的信念》、《魔王》等已成为流传世界的名曲。 舒伯特的歌曲形式通常可以分为:分节歌,通体歌,变化分节歌。《野玫瑰》属于分节歌 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特征?具体表现手段也如同结构原则那样要服从于诗词的多样性,旋律有时像民歌般简单朴素,有时更像诗词的朗诵;和声具有激情或细腻的表现力,经常使用大小调间、主调和上下三级调间的转换对置,不同掉的因或和弦彼此混用,不协和和弦或变化音突然出现;钢琴伴奏的织体不仅烘托情景和气氛,并与声乐部分融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门德尔松《第三交响曲》又叫《苏格兰交响曲》 什么叫无言歌?按歌曲体裁和形式特点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常有一个歌唱性的旋律,配以抒情歌曲常用的伴奏音型,如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 论述舒曼的生平教学,作品创作,音乐评论?舒曼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其创作思想和实践始终强调音乐情感的表现目的和意义。他的创作和评论活动,对德国以至欧洲浪漫主义及民族乐派的音乐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应门德尔松之邀到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舒曼的钢琴作品创作涉及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但最多的作品并由此突出其独创性风格的是,由短小乐曲练成套曲以及歌曲。《蝴蝶》、《大卫同盟曲集》、《狂欢节》、《克莱斯勒偶记》等作品,都是将多首形象各异、情绪迅速交换的独立小曲编织在一起,成为类似舒伯特声乐套曲式的钢琴套曲。艺术歌曲的特征是歌曲简洁含蓄、意境深邃。突出体现了舒曼的浪漫情怀与风格,深厚的文学修养使他精心选择诗作并深刻理解其内容,用凝练而准确的手法塑造出不同的意境。如《月夜》、《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两个禁卫兵》。他的音乐评论代表了19世纪浪漫主义派音乐家的特征,观察的分析音乐现象时的敏锐是以广博的文化修养作为根基。 舒伯特与舒曼艺术歌曲的异同:总结以上即可 论述肖邦的体裁?玛祖卡舞曲:玛祖卡舞曲是起源于波兰玛索维亚生的一种三拍子的圆舞曲,速度比圆舞曲慢,通常强拍落在第二拍或第三拍,每个乐句常常收在第二拍上。是肖邦创作中最具波兰民间乡土气息的体裁。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既有浓厚的乡土音乐情趣,单纯,质朴,二有较多的城市气息渗入。波罗乃兹舞曲:是肖邦的民族意识和情愫体现的最为强烈的体裁。在乐段结束时常常有固定调节奏型的三拍子舞曲。夜曲与圆舞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浪漫气质的的体裁。特点是:悠长、典雅、伴随大量装饰音的抒情旋律,富于明暗色彩变化的和声语言,精心雕琢的精细织体,以及所营造出来的那种情景之间高度融合的音乐境界。前奏曲和练习曲:肖邦的前奏曲和练习曲在性质上是全新的创造。共同具有那种非常情绪化、个性化的浪漫主义气质。都是织体相对统一的、单一艺术形象的小品,然后再各自组合起来谐谑曲和叙事曲:通常采用相当复杂和自由的曲式结构,篇幅宏大。体现了作曲家高超的能力与才华。主题材料间有强烈的对比和冲突,常有种内在的压力推动音乐的发展,以此来适应更为广阔的内涵。他的叙事曲,单章大型题材乐曲,不同于前者,它同浪漫主义诗歌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具有某种潜在的标题性。《g小调叙事曲》。奏鸣曲:肖邦只有三首。《葬礼进行曲》。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远古夏商) 1、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 感情说 劳动说 信号说 摹仿自然说 异性求爱说 语言扬抑说 巫术起源说 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25支骨笛,由鹤骨制成,距今约8600年至9000年、七孔笛 (周秦时期) 3、佾(yi)指古代乐舞的行列。关于乐队的使用:周时盛行“金石之声”,编钟等悬挂乐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周礼·春官宗伯》:“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县,士特县,辩其声”县通悬,悬挂之意!王享用的乐器是四面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4、周代得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黄帝时期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 (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云是黄帝时的图腾;(2)唐尧时的《咸池》,天上的星宿名; (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 (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籥yue》; (5)商汤时的《大濩huo》; (6)周朝当代的《大武》。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6、八音分类法:依乐器制作材料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1)金类乐器:钟、铜铃、铜鼓、镈钟、甬钟、钮钟 (2)石类乐器:磬、排箫 (3)土类乐器: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yong、陶埙 (4)木类乐器:柷zhu、敔yu、木鼓 (5)丝类乐器:有柱:瑟、筝、筑 无柱:琴 (6)革类乐器:贲鼓、应、县鼓、鼍tuo鼓、鼗tao鼓、鞉tao (7)匏类乐器:“匏”即“瓠hu”,主要构成材料,一种葫芦。笙、竽、巢 (8)竹类乐器:箫、篴即笛、篪chi、籥yue、管 7、曾侯乙墓乐器 1978年出土,符合“诸侯轩县”的周代等级制度规定。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于钟架上。 意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先秦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卓绝的铸造工艺、良好的声学性能,显示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

西方音乐史考试复习资料8

一 古希腊音乐文化 1.古希腊音乐体裁:①综合艺术形式的“乐” ②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 ③悲剧诶斯库罗斯(悲剧之父)、索福克利斯、欧里庇底斯 2.乐器:里拉(乐微的原形)、基萨拉、奥洛斯 3.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大哲学家、数学家、音乐理论奠基人毕达哥拉斯,首先计算出五度相生律世称“ 坒律 ” 4.古希腊的音乐是被诗歌规律所支配。 5.古希腊的调式是以四声阶级为基础,早期的里拉有四根弦空弦演奏四声音阶的四个音 简答:古希腊的音乐风格特征? ①它是一种单音音乐,偶尔有支声复调,但不系统,也不重要 ②它是即兴创作和即兴演奏的,但这种即兴也不是完全出于自发而是在一种形式法则的控制下进行的。 ③它是音乐,舞蹈与诗歌三位一体的,音乐的节奏,节拍与诗歌和舞蹈相一致,音乐与诗歌尤其不可分离。 6.音乐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在音乐美学的研究中肯定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 7.古罗马皇帝中最喜欢音乐的是尼禄。 8.弥撒:天王教大型礼拜仪式,产生于六世纪前后,九世纪逐渐发展为一套较为完整的宗教礼拜仪式,弥撒一般在星期天和一些特殊宗教节日中举行。弥撒曲,天主教会曲活动演唱的歌曲是宗教音乐中一种重要的体裁。 二 中世纪音乐文化 简答:中世纪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①约公元五世纪—公元十四世纪 ②中世纪的欧洲音乐是在两片不同的园地里培植起来的,一片园地是教会的温室,另一片园地是世俗的土壤。教会音乐出于宗教仪式的需要,它的平铺自叙的,朗诵性质的音调和节奏,服从于散文式的经文歌词。世俗音乐是从民调歌舞发展起来的,它的整齐的匀称的节拍和结构,是与诗歌的韵律,乐器的演奏和舞蹈的动作相适应的。事实上,教会音乐与世俗音乐的交流日益频繁。到了中世纪后期,两者渐渐合流,从而为近代欧洲音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

西方音乐史题整理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1)追求民族、民间生活的情趣与艺术特征。不局限于民族的范畴。 (2)强调对主观情感的宣泄与表达,很多作品具有自传性。 (3)标题性: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特性舞蹈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内容为基础,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加添明确的标题。 (4)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如多乐章或单乐章的标题交响曲、交响诗、序曲,单乐章叙事曲、谐谑曲、狂想曲、幻想曲,小品式的器乐或声乐作品(即兴曲、音乐瞬间、前奏曲、练习曲及多种风格的歌曲),还有以若干首小曲构成的套曲形式(声乐套曲、器乐套曲)等。即使是传统的体裁形式,如古典交响曲或奏鸣曲式也被赋予了更为浪漫的气质和个性化的处理。 (5)作曲技巧的发展变化,将巴洛克时期以来的功能和声体系推进到极致。对管弦乐丰富音响的开掘和发挥。 舒伯特的创作特点 一生创作600多首歌曲,被誉为“歌曲之王”;歌词选自著名诗人作品,歌曲形式有: (1)分节歌:多段歌词同段旋律。《野玫瑰》。 (2)变化分节歌:最常用,《鳟鱼》、《小夜曲》、《圣母颂》、《冬之旅》中的《菩提树》《春梦》都是在分节歌的基础上,一句歌词情绪的紧张激动和变化,用改变调性、和声、钢琴之体及速度等以适应词义,这种音乐材料鲜明的对比并置获得了强烈的直觉效果。 (3)通体歌:没有重复性的长大的音乐材料,紧随歌词内容从头至尾一贯到底的形式,《魔王》这首叙事歌成为舒伯特戏剧性艺术歌曲的完美典型。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 (艺术歌曲)特点: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钢琴伴奏的织体,在舒伯特的歌曲里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他不仅烘托情景和气氛,并与声乐部分融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钢琴作品:奏鸣曲、幻想曲、特性小曲(即兴曲、音乐瞬间)、圆舞曲、连德勒舞曲和大量为二手或四手连弹的进行曲、嬉游曲和变奏曲等,其中特性小曲和一些舞曲是

西方音乐史笔记

西方音乐史笔记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时间:整个19世纪 时代概述 背景:十八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 1815年、 1830年、 1831年、 1848年、 1861年、 1871年、 主要音乐风格: 塑造与现实对立的想象中的形象 情感大于理智个性大于共性注重心理刻画和声色彩性大于功能性 内容重于形势创新体裁、发展手段、改变形势加强与姐妹艺术的联系 民族主义音乐迅速崛起 浪漫主义音乐的时期划分 早期:19世纪初~19世纪上半叶 中期:19世纪中~19世纪下半叶 晚期:19世纪末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分支:标题音乐、民族乐派 浪漫主义个时期的主要音乐家 早期: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肖邦 门德尔松: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确立用指挥棒指挥,发掘并指挥演出前辈的作品 舒曼:由钢琴演奏转向作曲与评论,创办的《新音乐杂志》起到了传播新思想,介绍新音乐,推荐新人,并对“庸夫俗子“音乐进行抨击的作用。

柏辽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标题交响曲的创导人,配器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期: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瓦格纳、瓦尔夫、布鲁克纳 李斯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交响诗的创导人,钢琴音乐的重要代表。勃拉姆斯: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主义者 柴可夫斯基:与强力集团相对,以借鉴西方作曲技术为主的俄罗斯世界主义作曲家 布鲁克纳:受瓦格纳影响,在交响曲创作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晚期:马勒、理查斯特劳斯 晚期浪漫派的主要风格:受瓦格纳影响,注重庞大的乐队标志和冗长的音乐篇幅,运用尖锐 德奥歌剧: 瓦格纳乐剧改革 法国歌剧: 大歌剧概念及代表作(3部) 抒情歌剧概念及代表作(1部) 十九世纪的法国抒情歌剧多取材于文学名着,它避免大歌剧的浮华和轻歌剧的肤浅,强调用朴实真挚的音乐语汇来表达感情。主要代表作有古诺所作的《浮士德》等。 轻歌剧概念及代表作(2部)

音乐史考研笔记

贾胡古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对河南舞阳县贾胡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代七音孔八音孔的骨笛。这批骨笛经过同位素碳14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距今大约8000年的历史。贾胡骨笛是目前中国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贾胡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界对我国史前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大夏:大禹时期的乐舞,以歌颂大禹治水为主要内容,全曲共九段,以编管乐器为伴奏乐器,演出时演员头戴皮帽,下身穿白裙,赤着上身表演。 雅乐:雅乐是周代统治者用以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时所使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真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西周雅乐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乐舞,不同等级享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和舞队。西周的雅乐对于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秩序以及对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起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初是没有乐器伴奏的民间歌谣称为徒歌,继而发展称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有乐器伴奏偶的“丝竹更相合,执节者歌”的相合歌。 燕乐大曲:唐代的大型歌舞,由乐器,声乐,舞蹈综合形成。典型的歌舞大曲一般散序,中序,破三个部分。其中散序节奏较为自由,一般由器乐演奏,没有歌词;中序是主体,以歌唱为主,有乐器伴奏,节奏稳定,音乐缓慢抒情;破一般以舞蹈无主,速度较快,音乐热烈欢腾,音乐与前段形成对比。 诸宫调:一种包含多种宫调的大型说唱乐,由北宋活动与汴梁的山西艺人孔三人所创造。其演出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多用来演唱长篇故事,伴奏乐器鼓,笛,琵琶。 牧童短笛: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优美质朴的民歌风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和声等。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和意境。这首钢琴独奏曲对其后的中国钢琴音乐和多声部声乐创作有着重要的启迪。 简单论述 乐记:乐记是儒家的音乐美学论著,集中阐述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原有23篇现存11篇。是一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它以艺术实践为依据,总结音乐的原理及艺术规律。特别在音乐的本原,音乐与民情,音乐与政治等方面有突出的见解。 内容:A.乐记对音乐本质的见解有相当的深度,它肯定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又是声音的艺术,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属于“他律论”B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它属于情感美学,它强调音乐反应社会风气和政治状况,强调了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关系。符合当时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C乐记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其哲学主张把音乐看做是宇宙万物谐和规律的体现,并将音乐与道德法律政治等同看待。对音乐在国家上层建筑中的作用给予高度的评价。D乐记还十分的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指出音乐必须接受伦理道德的制约。乐记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也有相当的深度。E它反复强调认为音乐产生愉悦的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而且要运用音乐美感来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 意义:乐记总结了礼乐制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同时阐述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治学和政治的关系,音乐伦理教育和美感作用,它反映了先秦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反映封建社会音乐美学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声无哀乐论:是一篇音乐美学著作。全文用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对话的形式写成的。首先提出了生无哀乐论的基本观点,音乐是客观实体,哀乐只是情感的表现,两者没有直接关系。从而否定了音乐能够表现人的哀乐情感,不承认音乐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其次,以音乐的本质“和”即“美”,但是这种美是没有内容的抽象的东西,不能给人以明确的印象和某种具体的感受。另外,肯定了一般人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提出了“劳动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动”的理论。与王者功成作乐的统治阶级垄断的音乐理论相抵抗,大胆的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总结

多选 1、舒曼钢琴作品:《蝴蝶》《大卫同盟曲集》《狂欢节》《克莱斯勒偶记》 2、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涯》《南国的玫瑰》《皇帝》 3、法国新风格剧目:奥芬巴赫《地狱中的奥尔菲》、古诺《浮士德》、托玛《迷娘》、比才《卡门》、圣-桑斯《参孙和达里拉》、马斯内《曼侬》 4、柴可夫斯基:单乐章交响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歌剧--《督军》《水妖》《禁卫军》《铁匠瓦库拉》《叶普根尼-奥涅金》《奥尔良少女》《马捷帕》《女巫》《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钢琴小品曲集《四季》其他《第一弦乐四重奏》《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第六“悲怆”交响曲》《曼弗雷德》 5、格里格《彼尔金特》第一组曲:《晨景》《奥萨之死》《阿尼特拉舞曲》《在山腰的洞穴中》第二组曲:《诱拐新娘》《阿拉伯舞曲》《彼尔金特归来》《苏尔维格之歌》 6、拉威尔作品:《鹅妈妈组曲》《水的游戏》钢琴套曲《镜子》管弦乐组曲《西班牙狂想曲》管弦乐《包列罗》 7、舒曼声乐套曲:《歌曲集》《桃金娘》《妇女的生活与爱情》《诗人之恋》。 名词解释

曼海姆乐派:曼海姆乐派是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当时曼海姆宫廷的公爵特别热爱音乐,组建起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使曼海姆成为当时德国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一批来自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以约翰·斯塔米茨为首的音乐家们一起创作、演出,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被称为“曼海姆乐派”。作品轻捷明快,主调音乐风格已完全确立,高声部音乐线条十分突出,乐队织体清澈透明,通奏低音已被谱写为明确的乐队各声部,羽管键琴演奏者的指挥作用已被手首席小提琴取代。挖掘出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表现出它特有的力量和灵活多变的潜能。 强力集团:强力集团的名称来源于文艺评论家、艺术史家的斯塔索夫的一篇题为《巴拉基列夫先生的斯拉夫音乐会》的文章,其中称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作曲家小组为“强有力的小团体”。有五名成员,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包罗丁。也称为“五人团”,自称“新俄罗斯乐派”。 民族乐派: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代表作,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交响诗》等。

西方音乐史笔记整理资料.docx

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时间:整个19 世纪 时代概述 背景:十八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 1815 年、1830 年、1831 年、 1848 年、1861 年、1871 年、 主要音乐风格: 塑造与现实对立的想象中的形象 情感大于理智个性大于共性注重心理刻画和声色彩性大于功能性 内容重于形势创新体裁、发展手段、改变形势加强与姐妹艺术的联系 民族主义音乐迅速崛起 浪漫主义音乐的时期划分 早期: 19 世纪初 ~19 世纪上半叶 中期: 19 世纪中 ~19 世纪下半叶 晚期: 19 世纪末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分支:标题音乐、民族乐派 浪漫主义个时期的主要音乐家 早期: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肖邦 门德尔松: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确立用指挥棒指挥,发掘并指挥演出前辈的作品 舒曼:由钢琴演奏转向作曲与评论,创办的《新音乐杂志》起到了传播新思想,介绍新音乐, 推荐新人,并对“庸夫俗子“音乐进行抨击的作用。 柏辽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标题交响曲的创导人,配器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期: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瓦格纳、瓦尔夫、布鲁克纳 李斯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交响诗的创导人,钢琴音乐的重要代表。 勃拉姆斯: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主义者 柴可夫斯基:与强力集团相对,以借鉴西方作曲技术为主的俄罗斯世界主义作曲家 布鲁克纳:受瓦格纳影响,在交响曲创作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晚期:马勒、理查斯特劳斯 晚期浪漫派的主要风格:受瓦格纳影响,注重庞大的乐队标志和冗长的音乐篇幅,运用尖锐 的不协和弦和半音和声。瓦格纳在论著《音乐与戏剧》中提出:戏剧是目的、音乐只是 手段(认为以往的歌剧已本墨倒之)。他强调未来艺术必须以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线索古希腊悲剧为榜样达到再次综合。运用场幕结构、无终旋律、 德奥歌剧:诵唱旋律、主导动机、半音和声、重浓的管弦乐等改革性手段,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并改称为“乐剧” ,以替代以“歌”为主的传统歌剧。半音和 瓦格纳乐剧改革声打开了通向调性瓦解的大门。代表作有《特里斯坦与伊索尔 德》、四部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等。

艺术硕士考研笔记音乐史图文稿

艺术硕士考研笔记音乐 史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中国音乐史 1.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相传为我国东汉流传的一首着名古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朱权《神奇秘谱》,共有四十五段,分为六大部分,即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从每段的小标题判断,《广陵散》的表现内容和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情节相符,具有怫郁慷慨、戈矛纵横的斗争精神。六部分中正声是全曲的主体部分,主题音调充分展现,音乐由低沉忧郁发展到豪迈激昂,采用了拨剌、撮音、泛音等演奏手法,描写聂政由怨恨到愤慨的思想变化过程。开指、小序、大序诸部分是正声的酝酿准备阶段,在音乐上出现了两个主题音调的雏形,旋律哀婉低叹,表现了对聂政悲惨遭遇的同情。乱声、后序是正声的发展延续,音乐进一步展开,拨剌等各种手法的运用造成了热烈辉煌的效果,表现对聂政不屈精神的歌颂。 2. 阳关三叠:唐代歌曲,又称《阳关曲》或《渭城曲》,歌词选自王维的诗作《送元二使安西》。全诗只有四句,但离愁别绪、真挚情意尽在其中。该曲宋时已失传,目前所传唱的乐谱是根据清末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整理而成,歌曲共分三大部分,后有尾声。歌词形式有较大变化,只在每段的段首用王维的原词,后面加入三段不同的歌词。音乐缓慢优美,凄凉缠绵,运用了八度大跳、转调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听后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3. 海青拿天鹅:琵琶曲,又称《海青拿鹤》等,产生于元代,是现今所知流传最早的琵琶曲。全曲共有十八段,充分展示了琵琶的各种演奏技巧,其音乐有数次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了海青出现前的欢乐宁静,海青与天鹅的紧张搏斗,海青得胜返回后重新恢复的和平场景。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整理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整理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 (1)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尽管古希腊音乐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乐的繁荣。 (2)音乐现象:神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 2.简述古希腊时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它能激励行动;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犹如它破坏头脑的平衡,最后它可以中断政党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因此,不仅在年轻人和普通公众的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有规律,受监督的音乐教育,而且在平时的音乐演出中应倡导秩序、尊严、果敢和生机。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应象柏拉图所言的“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和激情的中和”。 古希腊理论家比较强调音乐的理论价值取向,认为音乐直接影响人的品格。 随着音乐生活的繁荣发展,面对新情况,有人认为音乐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向前进,而当时占主导思想的还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的“心灵净化论”,认为音乐不能太音乐不能太复杂和追求创新,应简朴,才能起到净化心灵作用。可是,古希腊音乐观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对音乐的评价并非是纯粹审美体验,而是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但是,他们认为音乐应该符合规则,提供均衡、庄重、简朴的音乐,这无疑给后世的西方音乐以重大影响。 3.简述格里高利圣咏的使用情况,基本特征。 答: 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世纪,是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同意规范和最高权威。 基本特征:①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②以拉丁文为歌词。③即兴式无明显节拍特征。④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⑤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⑥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⑦音域狭窄。 4.说说经文歌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 经文歌的产生可追溯到第斯康特的复调写作手法。在一定程度,经文歌的歌词特点也成了它最重要的特征,并预示着它的发展方向,13世纪最经典的经文歌为3个声部,起初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还是拉丁语,与宗教有关。后来,上方声部歌词开始方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上方两

《中国古代音乐史》读后感

《中国古代音乐史》读后感 纵览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发展,从古代到近现代,由于前辈们的不断开垦与探索,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成果和经验,迄今已发展成为音乐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开端可以说是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其中的《古乐篇》记载了远古至周代先民的音乐活动。西汉时,司马迁《史记?乐书》建立了官修史书的“乐志”体例,不仅记载了本朝的音乐,也记载了前朝的音乐。到了唐代,杜佑的《通典?乐》开创了通史性质的音乐史学著作。同时,私家音乐史学著作不断出现,如南朝陈代释智匠的《古今乐录》,北宋陈肠的《乐书》,北宋朱长文的《琴史》,清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全面记述中国古代音乐历史的著作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重要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著作有:叶伯和的《中国音乐史》(1922),郑瑾文《中国音乐史》(1929),王光祈《中国音乐史》(1931),田边尚雄《中国音乐史》(1937),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1952),李纯一《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一分册)(1956),廖辅叔《中国古代音乐史》(1964),杨荫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1981),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1983),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1989),刘

再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1989),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1994),李纯一《先秦音乐史》(1994)等。 以上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在以往有关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学习中所用的教材大多采用通史的体例, 这本书也不例外。此书作者为郑祖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8年5月出版。 郑祖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1998)《华夏旧乐新证――郑祖襄音乐文集》(2005)《华夏旧乐新探――郑祖襄音乐文论集》(2008)等。此外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要有《姜白石歌曲研究》《“徽”字与徽位》《一部仍具学术价值的“旧著”――谈杨荫浏先生的》《“开皇乐议”中的是是非非及其他》《伶州鸠答周景王“问律”之疑和信》《试述中国音乐起源的多民族、多地域现象》《唐宋“雅、清、燕”三乐辨析》《相和歌文字的标点及释义》《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阮籍评析》《“南九宫”之疑――兼述与南曲谱相关的诸问题》等,并兼任《音乐研究》编委,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 这部著作在秉承了音乐史学通史体例的同时,又具有一 些独特新颖的特点。 一、秉承传统体例,按朝代分章编写

期末考题西方音乐史历年考题整理

西方音乐史历年考题整理 看看吧... 挺像的... 我们的... (1)列举Haydn的五部代表作品. (2)Mozart的主要贡献. (3)无标题音乐 (4)写出作者 <<费加罗的婚礼>>,<<图画展览会>>,<<胡桃夹子>>,<>,<<一个华沙幸存者>> (5)俄罗斯"五人团"的成员及其代表作品 (6)Stravinsky的主要贡献. 二 (1)民族乐派的贡献 (2)Brahms的音乐思想 (3)Chopin和Liszt的比较 (4)现代音乐发展的方向 0608 你们的... 一、 1、写出亨德尔的五部代表作 2、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成就 3、印象主义风格 4、莫扎特的音乐贡献 5、绝对音乐的特点 二、填空(写出作者) 《一个华沙幸存者》《我的祖国》《圣母颂》《音乐的奉献》 《创世纪》 三、论述 1、民族乐派的贡献 2、现代音乐的流派 3、巴洛克音乐与古典主义的风格比较 4、巴赫与亨德尔的区别 0612 一,简答题 1,比较巴洛克音乐和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2,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3,写出作者名

《水上音乐》钢琴奏鸣曲《悲怆》《b小调弥撒曲》《荒山之夜》《牧神午后》 4,列举斯特拉文斯基的五部代表作品 5,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色 6,交响体裁音乐与交响诗的异同 二,论述题 1,比较肖邦与李斯特 2,莫扎特的艺术贡献 0706整理的往年考题 西方音乐史历年期末考试题目 简答题 (1)试阐述巴洛克音乐时期与古典乐派之间关系/ 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 印象主义的艺术特征/ 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比较 /简述捷克民族乐派的艺术成就 / (2)名词解释:试阐述"标题音乐"含义/ 无标题音乐的定义/ 声乐套曲/ 奏鸣曲;奏鸣曲式/ 绝对音乐 简述音乐体裁交响曲与交响乐的区别 (3)试列举Haydn的五部作品/ 列举海顿的五个作品/ 俄罗斯五人团的人物和代表作/ 列出巴赫的五个代表作品/ 列举出亨德尔的五部作品 列出三个现代音乐作家及其代表作(现代、当代之间有争议,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 列出德彪西的五个作品 (4)试阐述贝多芬音乐风格/ 莫扎特的贡献/ 莫扎特音乐风格的特点/莫扎特的音乐成就 柏辽兹的主要音乐成就/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 斯特拉文斯基的贡献/ 简述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历程/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成就/ 论述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历程(每年都考) (5)写出作者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水上音乐》《展览会的图画》《牧神午后》《b小调弥撒》《胡桃夹子》《费加罗的婚礼》《图画展览会》《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一个华沙幸存者》 《牧神午后》《胡桃夹子》《未完成交响曲》《自新大陆》《荒山之夜》 《小巫师》《自新大陆》《胡桃夹子》《未完成交响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音乐的奉献》《我的祖国》《圣母颂》《创世纪》《一个华沙幸存者》《彼得与狼》《牧神午后》、歌剧《水仙女》、《G弦上的咏叹调》、《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彼得卢什卡》 (6)被誉为小提琴中的"魔鬼演奏者"的是谁 绝对音乐(拉丁语:absolutus,独立的)指的是不受非音乐因素影响的音乐。非音乐因素包括:诗歌、绘画、雕刻、自然、技术等。这种音乐的代表是18世纪和19世纪的奏鸣曲和交响曲。 论述题 (1)试论述柴科夫斯基的艺术风格/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特点、作品风格/论述柴可夫斯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 (1)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尽管古希腊音乐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乐的繁荣。 (2)音乐现象:神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2.简述古希腊时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它能激励行动;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犹如它破坏头脑的平衡,最后它可以中断政党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因此,不仅在年轻人和普通公众的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有规律,受监督的音乐教育,而且在平时的音乐演出中应倡导秩序、尊严、果敢和生机。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应象柏拉图所言的“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和激情的中和”。 古希腊理论家比较强调音乐的理论价值取向,认为音乐直接影响人的品格。 随着音乐生活的繁荣发展,面对新情况,有人认为音乐

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向前进,而当时占主导思想的还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的“心灵净化论”,认为音乐不能太音乐不能太复杂和追求创新,应简朴,才能起到净化心灵作用。 可是,古希腊音乐观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对音乐的评价并非是纯粹审美体验,而是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但是,他们认为音乐应该符合规则,提供均衡、庄重、简朴的音乐,这无疑给后世的西方音乐以重大影响。 3.简述格里高利圣咏的使用情况,基本特征。 答: 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世纪,是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同意规范和最高权威。 基本特征:①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②以拉丁文为歌词。③即兴式无明显节拍特征。④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⑤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 ⑥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⑦音域狭窄。4. 说说经文歌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 经文歌的产生可追溯到第斯康特的复调写作手法。在一定程度,经文歌的歌词特点也成了它最重要的特征,并预示着它的发展方向,13世纪最经典的经文歌为3个声部,起初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还是拉丁语,与宗教有关。后来,上方声部歌词开始方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上方两声部都用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读书笔记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读后笔记 赵昭 狄德罗说过——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思想停止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学生来到学校为的是学习知识,而知识是学无止境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学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繁琐。现在的小学生看到的见到的事物也是越来越多,想要从老师这里获取的知识也不在局限在课本上了,学生要学习,老师更要进步。 读一本好书,什么样的书才所是好书呢?对学生有用的书就是好书。现在的学生对于课本上的歌曲都显得没有兴趣,而对于听不清楚歌词,节奏悠长的流行歌曲却听几遍就会。中国的民族音乐是怎样发展的,古代人们耳中听到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个好奇我找到了一本好书——《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这本书共有两册,一册为《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文字部分》和《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谱例部分》,基本内容是围绕中国民族音乐的五大类别即: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而展开,详细介绍了其历史发展脉络,体裁分类形式,音乐风格特征,以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风格流派等方面的内容和知识。 同时,这本书兼顾汉族与少数世族的歌种、舞种、曲种、剧种、乐种的音乐形态做了细致分析,并附以完整的谱例对其代表性的优秀曲目进行介绍;对宗教音乐中的佛教音乐、道教音乐也做了一般性叙述。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对这本书的阅读,对于我国音乐史的发展也有了肤浅的理解。中华古乐,源远流长。史实为证中华文明是古乐的发源地之一,不仅承载了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也埋藏整个人类文明的巨大宝藏,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皆蔚为大观。历史蹉跎,许多曾经广为流传的乐章已成残曲败谱,甚至于成了千古绝唱,更有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古代乐器到如今却已埋骨黄沙,永久的失传了。诸多怀古之辈,一直不停的追寻着民族古乐的芳踪,却也只能触其冰山一角。古中国的文化历史有固有局限,音乐的传承方法单一,音乐的载体转瞬即逝,乐谱符号也与现今的通用七音不同。 西周至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民间攻于笙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这类古琴大家和家喻户晓数千年的《高山》和《流水》。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齐出,百家争鸣,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也发展得相当繁荣,儒家、墨家、道家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思想,更有人将那时的宫廷贵族乐和民间乐喻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唐朝是整个华夏文明的杰出代表,在这盛世天朝下自是一幅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而此时外来文化的传入也囊括了音乐。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

中古音乐史要点整理 一、中国古代乐律学 1.三分损益法 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 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 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 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 5.何承天的“新律” 何承天,南朝宋时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其方法是:先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58173

1.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 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2.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 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3.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 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4.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着名教皇 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5.两种常规:蒙特威尔第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认为文艺复兴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以叫做“第一 常规”,而他自己所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则可以被称为“第二常规”。在音乐创作中,这两种常规应该是并用的。6.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主调和声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 成。这种织体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音部和高音部,它的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因此叫做通奏低音。作曲家只写出两个声部,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写出,需要由演奏者即席演奏,作曲家通常在低音的上方、下方或旁边标记相应的阿拉伯数字来对每个和弦加以指示,所以,通奏低音也叫数字低音。 7.歌剧: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剧词都需要唱,还需要器乐伴奏。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在歌剧中,音乐需 要和美术、文学、戏剧和舞蹈等其他姐妹艺术相融合。来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悲剧,中世纪的教仪剧,13世纪法国游吟诗人的田园剧,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歌剧的最直接的来源是16世纪末意大利北部的宫廷的幕间剧。第一部歌剧的产生是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的活动直接有关的。第一部音乐完整保留下来的歌剧是由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尤丽迪茜》。它与1600年10月6日上演。 8.25.清唱剧:是巴洛克早期产生于意大利的大型声乐体裁。通常有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组成,他有一个叙 述故事的人,更强调合唱,并且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合唱很重要,大部分清唱剧是宗教内容。 9.26.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 唱与合唱组成。即可用宗教题材,也可用世俗题材。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另一类是大型的,除独唱,还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10.27.受难乐:是用音乐表现耶稣受难故事的一种体裁。公元5世纪到14世纪后半叶,群众开始用单声部齐唱来代 表。这种由单声部的圣咏构成的受难乐也叫做“素歌受难乐”。第二个阶段,复调手法大约从15世纪被运用。1650年以后,进入第三个阶段“受难清唱剧”阶段,在德国出现了一种清唱剧式的新型受难乐。巴赫代表,把受难乐的创作推向了一个顶点。 11.博洛尼亚乐派:17世纪中叶,意大利北部器乐的创作和表演非常兴盛,博洛尼亚是这方面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中 心,以弦乐为主的独奏、合奏艺术。代表维塔利和科雷利。 12.奏鸣曲:在巴罗克早期只是泛指器乐作品,1660年后来,作曲家们开始把奏鸣曲分为教堂和室内奏鸣曲。教堂奏 鸣曲是在教堂演奏的,它一般有四个乐章,速度按“慢——快——慢——快”的顺序排列。音乐表现比较严肃、内在。。 13.协奏曲:在16世纪是指独唱与合唱、特别是人声与器乐之间的协同合作,进行演唱和演奏的作品,到了17世纪, 指近代独奏者或乐队之间的协奏。 14.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 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本国语言进行对白。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佩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他是一个幕间剧,1733年首演于那不勒斯。剧情生动有趣。 15.交响曲:这种体裁的直接来源是意大利序曲“快——慢——快”独立为三个乐章成为交响曲。前古典时期与巴罗克 时期一样,管弦乐队的乐器配置并不固定,到18世纪60~80年代海顿的乐队也不到30人,但突出的进展在于管乐已成乐队的必备乐器。由小、中、大和低音提琴组成的弦乐组,依旧是主要乐器声部,羽管键琴弹奏通奏低音的重要作用,已逐渐减弱直至取消。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萨马尔蒂尼,德国、奥地利的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早期的维也纳的作曲家。 16.曼海姆乐派:斯塔米茨的特点:管弦乐队造成音色多变的声浪并给人以流动音响的快感,挖掘出管弦乐队丰富的控 制力度的能力以及突强的运用,插入一个小步舞曲乐章,逐步完善乐队编制。北德乐派如CPE巴赫他们都为交响曲发展作出了贡献。 17.特性小曲:一些曲子定名为即兴曲或音乐瞬间是出版商的主意。特点:强调无准备的、突然而来又瞬间即逝的灵感, 每曲结构不同,简单自由,旋律如歌。肖邦李斯特舒曼等的同类作品都受到他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