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处理作用及应用

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处理作用及应用

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处理作用及应用
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处理作用及应用

水生植物及其应用前景

水生植物及其应用前景[丁熊秀裘旭东刘优君] 水生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造景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一泓池水清澈见底,令人心旷神怡,若要在池中、水畔栽上数株水生植物,定会使水景陡然增色。而且,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对水体起净化作用,是水体天然的净化器。在当前水资源不断减少,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结合水环境治理,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不仅能丰富园林景观,还能改善水体,降低污染,让人们真正享受到“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 水生植物的概念及其应用前景 2007-06-20 10:51 水生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造景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一泓池水清澈见底,令人心旷神怡,若要在池中、水畔栽上数株水生植物,定会使水景陡然增色。而且,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对水体起净化作用,是水体天然的净化器。在当前水资源不断减少,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结合水环境治理,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不仅能丰富园林景观,还能改善水体,降低污染,让人们真正享受到“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目前水生植物在宁波地区应用较少,只是近两年在园林绿化中才开始试种,如在北斗河、日湖公园、东湖花园二期绿化工程中,种植了部分水生植物,效果确实不错。在亲水性的柔质河坎旁,种植花色品种各样的水生植物,再适当点缀大小不等的卵石,使人感到特别亲切,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一、水生植物概念及分类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我国水系众多,水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仅高等水生植物就有300多种。在园林中,根据不同的形态和生态习性可分为五大类: 1、沉水植物:其根扎于水下泥土之中,全株沉没于水面之下,常见的有苦草、大水芹、菹草、黑藻、金鱼草、竹叶眼子菜、狐尾藻、水车前、石龙尾、水筛、水盾草等。 2、漂浮植物:其茎叶或叶状体漂浮于水面,根系悬垂于水中漂浮不定,常见的有大漂、 浮萍、萍蓬草、凤眼莲等。 3、浮叶植物:根生长在水下泥土之中,叶柄细长,叶片自然漂浮在水面上,常见的有 金银莲花、睡莲、满江红、菱等。 4、挺水植物:其茎叶伸出水面,根和地下茎埋在泥里,常见的有黄花鸢尾、水葱、香蒲、菖蒲、蒲草、芦苇、荷花、泽泻、雨久花、水蓑衣1种、半枝莲等。 5、滨水植物:其根系常扎在潮湿的土壤中,耐水湿,短期内可忍耐被水淹没。常见的 有垂柳、水杉、池杉、落羽衫、竹类、水松、千屈菜、辣蓼、木芙蓉等。 二、水生植物功能 1、生物多样性功能 水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从陆生逐渐过渡到沉水,层次丰富。此外水生植物的株形、叶形、花形也各具特色。水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为野生动物、水鸟和昆虫提供栖居地,正是由于这些水生动植物的不断繁衍和相互作用,使水体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水生生态环境。 2、美化环境功能 水生植物具有造景功能,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水生植物就是营造园林水景的重要素材之一。各种水体,都得依靠植物来配置出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水生植物对水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其洒脱的姿态和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点缀水面和岸边,并形成水中倒影,使水面和水体变得生动活泼,加强了水体的美感。不同形态和色彩的水生植物,会引起人们的各种心理活动和戏曲性效果,挺立在水中的宽叶香蒲和芦苇,阳光下的倒影或在薄雾笼罩的朦胧姿态,使人浮想联翩;月下的芦苇和荷塘的月色,诗一般的宁静,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及城市化的推进,水体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已经逐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何净化修复水体环境在现如今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水生植物可吸收、富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也有抑制有害藻类繁殖的能力,遏止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并可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也能更有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故而可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修复,从而保证水质。【关键词】植物修复水体生态环境净化水生植物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生活中,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扩张,水体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对于如何净化修复被污染的水体在现如今显得尤为重要,而生活与水体中的水生植物可担任这一角色并且可以有效地完成使命。 1、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 随着城市化的程度不断的加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一些掠夺性、破坏性的城市开发性行为不断发生,生产生活的污水的无理排放,垃圾的堆积,一些保存尚好的次生水系统被任意的掩盖、挤占、填埋【5】,都使水体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使活水变成了死水。 现代的防洪措施改变了河床的形态和水文规律,使河道消失。不合理的修建水库,使河岸自身的水量调节能力变弱,使流域自然生态功能失调,破坏了相关的生态系统平衡。 2、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植物修复是指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就是以水生植物忍耐和富集某种或某些有机、无机污染物为理论基础,利用水生植物或其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清除水环境中污染物的一种环境生物技术。 在自然界中最好的水净化莫过于通过自然的沙石和水生动植物的相互作用。【5】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地净化水体,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让“死水”变成“活水”。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绿色技术。【3】 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净化修复主要是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和富集、吸附、沉降、过滤及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并且多种水生植物的组合作用对水体环境的修复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只要求水质的PH值为6~8,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N、P及微量元素,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绿色能源植物,在生活污水或养殖业排放的污水中可以更加速生长。【6】水生植物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水草茂盛则水质清澈,水产丰盛,水体生态稳定;缺乏水草则水质浑浊,水产缺乏,水体生态不稳定。 3、集中用于净化修复水体环境的常见水生植物 3.1芦苇在水体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3.1.1芦苇的基本知识 芦苇是生长于湖泊、河岸旁、溪边多水地区、海岸淤滩的先锋植

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地运用

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运用 一、我国水资源概况 2013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 河流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0%。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湖泊(水库) 2013年,水质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国控重点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60.7%、26.2%、1.6%和11.5%。与上年相比,各级别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2013年重点湖泊(水库)水质状况 *指太湖、滇池和巢湖 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27.8%、57.4%和14.8%。 利用植物或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这一用生态—生物的方法来修复水体的技术,廉价实用,适用我国江河湖库大范围的污水治理。

二、水生植物在生态修复中的运用 1、水生植物介绍 水生植物是一个生态学范畴上的类群,是不同分类群植物通过长期适应水环境而形成的趋同性适应类型。

污水治理中应用的水生植物,需要尽快达到吸附污染物、净化水体的作用,最好选择生长速度较快、根系发达的植物,以求尽快达到治污的作用,如芦苇、香蒲、菖蒲等。有些工程还需要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吸附重金属以减少污染,可使用水葱、大漂、水葫芦等。 2、水生植物的应用 2.1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a)净化所需的能源由光合作用提供; b)具有美学价值,能改善景观生态环境; c)植物可被收割和利用,创造新的价值; d)能固定土壤或底泥中的水分,防止污染源进一步扩散; e)为降解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环境中的重金属和一些有机物并非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并且达到一定程度后具有毒害作用。对于此类化合物,一些植物也演化出了特定的生理机制使其脱毒。植物通常是通过螯合和区室化等作用,来耐受并吸收富集环境中的重金属,这种机制也存在于许多水生植物中。 水生植物的根系常形成一个网络状的结构,并在植物根系附近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的不同环境,为各种不同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也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提供了足够的分解者。 植物的根系还可分泌一些有机物从而促进微生物的代谢,这样就为好氧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而根区以外则适于厌氧微生物群落的生存。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可以发挥多种作用。通过自身的生长代谢 可以大量吸收氮、磷等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而其中一些种类还可以富集不同类型 的重金属或吸收降解某些有机污染物;通过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可以使水中 大部分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OD)降解;通过抑制低等藻类的生长,控制富营养化的表现形式等。根据不同的生活型特点,利用大型水生植物进行污水处理和水体修 复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漂浮植物为主的塘系统和以挺水植物为主的 人工湿地系统等。本文从生态功能发挥的角度探讨了植物对污染物降解的机理, 并对以大型水生植物为核心的各种污水处理系统的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了综述, 指出了利用大型水生植物进行水污染治理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关键词:大型水生植物;水污染;治理 0.引言 目前,对于水污染问题,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处理机制,其中既有生态环保的类型,也 有传统的处理方法。传统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生化二级处理,来解决水污染问题。此外,对 于水污染的处理,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如换水法、化学法等,它们都对水污染的处理有着 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许多缺点,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近些 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关注水污染的生物学处理法,尤其是对水生植物对污水的处理 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 1.利用大型水生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处理污水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1.1大型水生植物系统的运行方式 根据所利用的植物生活型不同,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有3种基本方式:漂浮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植物系统。在这些系统中,植物处于核心地位,它的光合作用使系统可 以直接利用太阳能;而植物的生长带来的适宜的栖息环境,使多样化的生命形式在系统中的 生存成为可能,并且正是植物和这些生物的联合作用使污染物得以降解,因此,这类系统通 常被称为自然处理系统或人工生态处理系统。与传统的微生物处理方式相比,它的优势之处 在于:低投资、低能耗、处理过程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更大的相融性等。缺点在于:处理时 间长、占地面积大及受气候影响严重。除单独使用外,这3种方式也经常被组合应用或与其 他的处理工艺形成联合处理系统进行各类污水的处理。随着研究应用的深入,现在这些联合 系统正在趋向于以水生植物为结合点,把污水处理和其他功能统一起来,使其扬长避短。如 四川成都,为了处理受污染的府河水在岸边建造的活水公园引,其中的水生植物塘系统既营 造了公园的主要景观,又可有效地进行污水的处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在传统生物塘基 础上改进的综合生物塘系统,则是把污水处理和水产养殖结合的一个尝试;而加拿大约翰?托德教授的“活机器(1iving m achine)”系统,则把这一点做得更加完美,它通过把人工湿地处理 和水产养殖综合系统封闭在温室内,使空间充分利用,既创造了一个高效的废水处理系统, 也是水生动植物的资源输出系统。由此可见,因地制宜的综合利用,是以水生植物为主的污 水处理方式发展的方向。 1.2 大型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和水质改善中的应用 1.2.1利用藻类植物 在污水处理和水质改善当中,藻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具有净化效率高、系统建造运 行费用低等优点。此外,藻类在污水处理当中产生了氧气,可以缓解水体的缺氧状态。目前,通过藻类进行污水的处理、改善水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具体来讲,非常常见 的藻类用于污水处理的类型主要有活性藻、固定化藻等。前者是通过人工强化培养高浓度藻类,发挥它的沉淀性能,促进水质的改善,这种污水处理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后者是 通过人工调控环境,形成藻类生长的最佳环境,然后固定藻类细胞,发挥它们对水体的净化 功能。 1.2.2利用综合生物塘系统

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及机理

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及机理

蒋燕1,廖嵘2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四川雅安62 5014) 摘要:文章首先阐释了水生植物的概念,回顾了其应用简史,并从生态学角度,简要分析了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及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最后就水生生态系统环境的维护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水生植物;净化作用;应用 在园林观赏植物这样一个庞大的植物分支里,水生植物一直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也不管是西方园林还是东方园林,水景一直是造园中不可欠缺的景观要素。而水景的表现,也无一例外地常常和园林的另一景观要素——植物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动态水景,还是静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充分利用水生植物,可以创造宜人而又舒适的景观,增加景观的多样性,丰富园林空间[2]。 1 水生植物的概述 1.1 概念

对水生植物的定义有很多,主要列举了下面三种。 余树勋等对水生植物的定义是“生长在淡水深处的土壤中或自然漂浮在水中的植物,有时包括沼泽中出现的植物。有整个植物在水中,根在水底土中的如水落(Aponogeton);一部分叶片在水中,一部分漂浮在水面的如眼子菜(Potamoget on );全部在水面的,如睡莲(Nymphaea);整个植物体不入土壤而漂浮水中的如凤眼莲(Eichho rnia)等”[4]。 但也有人将水生植物分为挺水植物(挺水花卉)、浮叶和漂浮植物(浮叶花卉)、沉水植物(观赏水草)、海生植物(红树林)以及沿岸耐湿的乔灌木等滨水植物[3]。 本文比较赞同下面的观点:凡生长在水中或湿地土壤中的植物,以大型的草本植物为主,包括水生、湿生和沼生植物”[13]。 1.2 应用简史 我国水生花卉的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莲在我国出土文物中,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诗经》云:“彼泽之陕,有蒲有荷”。这是我国最早有关荷花与蒲草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下生长的记载。约

水生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生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生意社5月31日讯人们亲水,喜水,因为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而水生植物可以说是水上的绿色精灵,为水景增添了不少灵动和美丽……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城乡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环境绿化成本的压力加大,人居环境的高标准定位和大面积湿地修复任务的增加,给水生植物产业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 怎么使水生植物生长得更加美丽和健康?植保频道里有许多的水生植物病虫害的介绍和防治技术。现在将其综合,以便读者参考。 菱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菱白绢病 菱白绢病属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小菌核属的齐整小菌核菌。多在夏、秋天气闷热、湿度大时发生和蔓延,水质污浊更易发病。主要危害叶片,最初在叶片中部发生少数黄色小病斑,以后增多和扩大,使整片菱叶变黄白色而腐烂,同时蔓延到邻近叶片,以至整个菱盘腐烂。严重时,在2~3天内即可引起成片菱盘烂坏,以至失收。病原孢子可随水流和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①实行合理密植,防止夏、秋水面菱盘过于拥挤;保持水质洁净,防止污染; ②发病初期摘除病叶或病盘,携出销毁或深埋,同时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加水稀释500倍,喷雾防治。详细阅读 睡莲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睡莲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受蚜虫、螟水危害。 (1)蚜虫。睡莲在生长发育期,如果光照不足,通风不良,不仅生长衰弱,且易遭受蚜虫危害。发现虫害时可用敌敌畏1200倍水溶液喷杀,或用烟叶水杀除(50克烟叶加水5公斤,煮沸即成)。详细阅读令箭荷花病虫害的防治

常发生茎腐病、褐斑病和根线虫危害。 防治方法: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根结线虫用80%二溴氯丙烷乳油1000倍稀释液浇灌防治。 详细阅读 芡实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一、芡实叶斑病 真菌性病害。多在开花结果期发生,病菌孢子靠水流、气流和风雨传播。在叶片上产生多数圆形斑点,由暗绿转深褐色,潮湿天气长出灰色霉层,严重时全叶腐烂。 防治方法: 增施磷、钾肥;发病初期,用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稀释液和25%的多菌灵5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交替使用,每周一次,共2~3次。详细阅读 荷花常见病虫害其防治 一、病害 1、黑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上出现褪绿的黄色病斑,后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变褐色并有轮纹,边缘有时有黄绿色晕圈,上生黑色霉层,直径5~15毫米。严重时,病斑连成片,除叶脉外,全叶枯黄。此病是由真菌引起,雨季发生严重,荷塘或盆栽连作,以及氮肥施入过多或夏季水温过高等情况下,病害均很严重。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叶。发病较严重的植株,需更换新土再行栽植,不偏施氮肥。发病时,可喷施75%的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详细阅读 水仙三种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 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 (2010-04-13 13:32:08) 标签: 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观赏性植物群落要求株型美观,有花有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易形成区域内观赏特色。如:荷花和睡莲。 垂直空间配置:指水生植物群落的垂直空间配置由水深决定,不同的水生植物群落对水深有不同的要求。群落配置从湖岸向湖心,随水深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水生植物,即湿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这些群落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生态位,能适应不同水深处的光照条件,能保持相对稳定。 2、水景中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分为水边的植物配置、驳岸的植物配置、水面的植物配置、堤、岛的植物配置等。配置时要考虑到物种搭配和生态功能,做到观赏功能和水体处理功能统一协调。物种搭配应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符合各水生植物对生态位的要求,同时能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与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2010-04-13 13:32:08) ▼ 标签: 水生湿地植物 杂谈 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1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1.2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观赏性植物群落要求株型美观,有花有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易形成区域内观赏特色。如:荷花和睡莲。 垂直空间配置:指水生植物群落的垂直空间配置由水深决定,不同的水生植物群落对水深有不同的要求。群落配置从湖岸向湖心,随水深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水生植物,即湿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这些群落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生态位,能适应不同水深处的光照条件,能保持相对稳定。 2、水景中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分为水边的植物配置、驳岸的植物配置、水面的植物配置、堤、岛的植物配置等。配置时要考虑到物种搭配和生态功能,做到观赏功能和水体处理功能统一协调。物种搭配应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符合各水生植物对生态位的要求,同时能充分发挥各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2.1 水边与驳岸的植物配置 水体边缘是水面和堤岸的分界线,水体边缘的植物配置既能对水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自然过渡,尤其在自然水体景观中应用较多,所以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水边的植物配植,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姿态来组景和造景的。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 2.2 水面植物的配置 水面全部栽满植物的,多适用小水池,或大水池中较独立的一个局部,在南方的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随着目前我国水污染情况不断加剧,促使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力度也在不断提高,而为了可以寻找出高效、低耗水污染处理技术,直至上世纪70年代,水生植物开始逐渐受到相关人员关注,这类植物耐污与治污能力被长时间研究后,得知这类植物具备较高水污染治理与水体修复功能。大型水生植物属于分布较广且存活在各类水体中的高等植物群,目前已经将各类大型水生植物生长水塘、湿地等。因大型水生植物投资较低、能耗较低,促使其已经成为水污染治理领域中重点研究热点之一。 一、大型水生植物及生态功能概述 在大自然中存有一种现象极为神奇,就是如果同一物种在生活方式与习性等方面相同,通常就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区域之中,一旦同时出现在一个区域中,两者就会在此区域中展开激烈争夺,最后大自然会通过空间将双方彻底隔离,这种现象被成为生态位。最初是于1970年间被人提出,此后对于大型水生植物研究开始逐渐增多,而后开始出现多种生态位界说,曾有位俄罗斯人通过相关实践证明生态位,其将两种水生植物放置在浓度完全相同的环境下培养,最初这两种水生植物数量都开始有所上涨,而后其将两种水生植物放置在同一环境下,对于环境内食物也做出适当控制,经过十六天之后此环境中仅存有一种水生植物,另一种水生植物已经完全没有任何踪迹,但另一水生植物并未出现任何残留。虽然通过观察了解两种水生植物并没有出现攻击状况,但存活下来的水生植物在竞争方面优势较大,另一种水生植物被彻底驱赶出同一环境,或被沉降、吸附在一中水生植物中,这也表明在自然界之中,任何物种都存有共生体系现象,但这种现象只体现在群体之中,因为在群体之中所有物种都需要相互争夺。同时,如今社会大众与大自然之间接触逐渐增多,导致水资源遭到一定破坏与污染,但随之人们也开始意识到水资源重要性,于是相关人员越发注重对生态位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大型水生植物为水环境起到防治与保住作用。此外,大型水生植物属于生态学范畴类群,同时也属于分类群植物通过长时间适应水环境而形成的趋同性适应类型,其具体主要包括两大类型,分别为:水生维管束植物与高等藻类。其中水生维管束植物(aquaticvascularplant)具备较高且发达的机械组织,植物体型较为庞大。一般情况下水生维管束植物具备4种生活类型(Typeoflife),分别为:挺水植物(emergentaquaticplant)、漂浮植物(floatingplant)、浮叶植物(floatingleavedplant,floatingleafplant)、沉水植物(submergedplant)。 二、大型水生植物在生态系统污水处理中应用研究进展与现状 2.1 大型水生植物运行方式 现代运用大型水生植物不同生活类型针对污水展开处理时,其方式主要包括:挺水植物系统(emergentaquaticplantsystem)、漂浮植物系统(floatingplantsystem)、沉水植物系统(submergedplantsystem)等。在这类系统中,植物处于核心位置,同时其光合作用可以知己运用太阳能来实现。大型水生植物随着生长可以为其他生物带来栖息环境,促使不同生命形式在大型水生植物运行构造出的生态系统中生存,同时也是因这一生存实现降解污染物。因此,以大型水生植物构建的污水处理系统又被人们称作为自然处理系统(NaturalTreatmentSystem)、人工生态处理系统(Artificialecologicaltreatmentsystem)等。相较于传统微生物处理水污染系统而言,这一系统主要优势在于:资金投入角度、能耗较低、处理过程更加容易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融合。其缺点主要在于:处理时间较长、占地面积较大、在处理过程中受天气影响较为严重。 2.2 对污染物处理作用 2.2.1 植物吸收作用 从物理角度而言,大型水生植物可以有效降低水流受风力影响,同时可以实现控制水流速度,通过这一特点,可以有效实现去除污染物,并降低污染物悬浮在水资源中的可能性。

水生植物的概念及应用

水生植物的概念及应用 水生植物,顾名思义是指生长在水中,或对水分的要求和依赖比较强的植物。我国国土幅员辽阔、湿地众多,水生植物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一般来说,水生植物生长迅速,栽培粗放,管理容易,功能性强,在园林绿化方面尤其是在湿地公园绿化中用途广泛。水生植物根据其生活方式,可大致分为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滨水植物等类型。 水生植物功能: 保存生物多样性 水生植物资源品种多样,类型纷繁,层次丰富,形态复杂。水生植物群落为亲水的水鸟、昆虫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居场所。正是由于水生动植物以及非生物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循环往复,才使得水体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水生生态环境,从而保存了水生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保存生物多样性这个功能,是其他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 净化水质 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固碳释氧的同时,水生植物还会吸收水体中许多有害元素,从而消除污染,净化水质,改善水体质量,恢复水体生态功能。如凤眼莲对氮、磷、钾元素及重金属离子均有吸收作用;而芦苇除具有净化水中的悬浮物、氯化物、有机氮、硫酸盐的能力外,还能吸收其中的汞和铅等。 美化水景 水生植物以其洒脱的姿态、优美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点缀着形形色色的水面和岸边,并容易形成水中美丽的倒影,具有很强的造景功能。水生植物历来是构建水景的重要素材之一,各种水体的美化都离不开水生植物的功用。像风吹苇海、月照荷塘这类风光,都会令人触景生情产生美的遐想,而曲水荷香、柳浪闻莺这类景点,皆是因为用水生植物造景而远近闻名。

固坡护岸 水生植物的生长蔓延繁殖,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提高了土壤的 持水性,改善了土壤的结构与性能。另外,水生地被植物栽于水陆交界之处, 其发达根系较强的扭结力,能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的侵蚀和冲刷。所以,种 植水生植物既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又能保持水土,起到固坡护岸作用,不 失为一种有效的、可行的生态固坡护岸形式。 水生植物绿化应用: 河道绿化 河道种植水生植物,要根据河道的自然属性和水流特点,选择不怕水淹、不惧水冲、生命力顽强的植物种类。如在浅水区用挺水植物芦苇、香蒲、鸢尾、水棕竹等;在河滩上种植滨水植物垂柳、水杉、紫穗槐、蚊母树等。这些种类 较耐水、扎根深、被淹后能很快恢复。当然,能以适当的工程技术措施作辅助,则绿化的效果会更好。河道绿化主要是为了净化水体和美化河流,营造出良好 的自然生态氛围。如果做得好的话,也能提高河道绿地的观赏游玩功能。 湖泊绿化 湖泊是园林中最常见的水体景观,有人工湖也有自然湖。湖泊通常水面 辽阔、视野宽广,可在湖泊中种植沉水植物,如苦草、金鱼藻等,在湖面上点 缀浮叶植物,如睡莲、王莲等,在湖边大面积种植挺水植物,如芦苇、香蒲等,在湖泊岸边栽培植物,要考虑湖岸线条和明暗的变化,如栽种高耸的水杉与低 垂的垂柳,同时树阴下配置蔷薇、垂丝海棠等灌丛,从而与平直的水面形成了 强烈的对比,丰富了色彩,柔化了岸线。形成既雅静又活泼的湖泊绿化景观。 池塘绿化 池塘是较小的水体景观,一些小的园林水面通常以池塘为主。池塘种植 水生植物,可分割空间、增加层次,彰显“以小见大”的效果,创设宁静优雅 的景观。可在池塘中种植少量漂浮植物或浮叶植物,如浮萍、大薸、睡莲、芡 实等,若想在池塘中养鱼,还可以种些沉水植物,如金鱼藻、虾藻等,池塘边 可选择纸莎草、花叶芦竹、石菖蒲、鱼腥草等多种类水生植物,进行交错搭配

水生植物对污水净化影响的研究报告

水生植物对污水净化影响的研究 报告 学生姓名郭永辉刘莲辉周勇宏林海琴 课题名称水生植物对污水净化影响的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林佩娟 科目类型生物 摘要从我们对放养水生植物前、后污水水样中氮、磷和重金属铜离子含量测试,结果表明:1、在高级中学生物园水样放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5天后,水样中氨氮的平均含量降低了64.98%;磷的平均含量降低了44.57%;重金属铜的平均含量降低了52.78%;2、三种水生植物中,吸收氨氮、磷、重金属铜能力最强的是水葫芦(65.29%、56.52% 、 58.33%); 3、三种水生植物中,吸收重金属铜能力比吸收磷要强。从我们的实验得出:水葫芦、浮萍、金鱼藻等植物,有很好的净化污水能力,特别是对富营养化水质。只要我们科学管理和转化利用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对改善我区河涌水质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葫芦污水净化 1 问题的提出和设想 在我国华南各地水域里及长江流域,常常可以看到盖满水面的水葫芦。它是来自委内瑞拉的水生植物,学名叫做风眼莲。 由于水葫芦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而且繁殖能力强,容易成活,本世纪50年代,粮食极度短缺的中国从南美引进水葫芦,

将水葫芦广泛放养于南方乡村河塘。由于水葫芦蔓延的速度极快,它们覆盖了很多南方许多河流、湖泊。浓密的水葫芦降低了光线对水体的穿透能力,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并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堵塞河道,在我们珠江三角洲水域特别是河涌都存在水葫芦泛滥成灾的问题。 近几年来有科学家实验时意外发现,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的根茎能吸收和分散水体中铅、镉、汞、铜、锶等重金属离子,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氮和磷,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到河流中,增大水体重金属离子、氮磷化合物含量,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由此我们设想,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氮和磷、重金属离子的特性,探讨水葫芦、浮萍、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是否有帮助?效果如何?结合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我校高一级学生张銮坤等参阅了有关资料,设计了实验和统计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2 实施的内容和过程 2.1活动准备: 2.1.1 买3个60×85×50cm 塑料水箱用于放养水生植物 2.1.2到水塘采集水葫芦、浮萍和金鱼藻三种水生植物 2.2活动的实施 2.2.1取样:4月14日到生物园取水用于测定数据以及放养水生生物,进行实验对比。

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物的清除作用

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物的清除作用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物的清除作用,水生植物对重金属Zn、Cr、Pb、Cd、Co、Ni、Cu等有很强的吸收积累能力。众多的研究表明,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与植物组织中的重金属含量成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植物体内的重金属来指示环境中的重金属水平。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基本上以化学性污染为主。具体污染杂质有无机污染物质、无机有毒物质、有机有毒物质、植物营养物质等。而对于这些污染物的清除中,水生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水生植物大致可区分为四类: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与漂浮植物。而大型水生植物是除小型藻类以外所有水生植物类群。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和传递起调控作用。它还可固定水中的悬浮物,并可起到潜在的去毒作用。水生植物在环境化学物质的积累、代谢、归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用水生植物来监测水生污染、对污染物进行生态毒理学评价及其进入生物链以后的生物积累、修饰和转运,对植物生态的保护和人畜健康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清除 1.1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清除 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利用水生大型植物富集氮磷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湖泊水环境包括水体和底质两部分,水体中的氮磷可由生物残体沉降、底泥吸附、沉积等迁移到底质中。对过去的营养状况的追踪表明,水生植物可调节温度适中的浅水湖中水体的营养浓度[2]。而大型沉水植物则通过根部吸收底质中的氮磷,从而具有比浮水植物更强的富集氮磷的能力。沉水植物有着巨大的生物量,与环境进行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十分庞大的环境容量和强有力的自净能力。在沉水植物分布区内,COD、BOD,总磷、铵氮的含量都普遍远低于其外无沉水植物的分布区[3]。而漂浮植物的致密生长使湖水复氧受阻,水中溶解氧大大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吴振斌 第一章水生植物概述 1、1 水生植物得概念 为一生态学范畴得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得定义。 水生植物生活于水环境中,形成了一系列对于水环境得典型适应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上。 生活型:指植物长期生存在一定得环境下形成得一种形态上得适应类型,也就是各种植物对其生态条件得综合作用在外貌上得具体反映。 挺水植物:根生泥中,下部或基部在水中,茎、叶等光合作用部分暴露在空气中。该类群植物处于水陆过渡地带,因而叶表现出具有同陆生植物相似得结构,具有表皮毛、角质层、气孔等。 浮叶植物:植株扎根基底,光合作用部分仅叶漂浮于水面。 漂浮植物:与浮叶植物相比,整个植物体悬浮于水面,根沉水中,但不接触基底。也有浮水叶与沉水叶之分。 沉水植物:大部分生活周期内营养体全部沉没水中,植株扎根基底。 由于完全沉水,该类群植物适应水环境得特性更为典型,叶面上得气孔已丧失功能或没有气孔;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叶绿体大而多,主要分布于植物体表面;。。。 在同一水体中,各生活型得水生植物分布呈一定规律,自沿岸带向深水区呈连续分布态,依次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与沉水植物。 水生植被得功能:首先,作为初级生产者,为各类水生动物直接或间接提供食物基础,进而形成复杂得食物链,为最终形成复杂得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条件; 其次,调节生态系统得物质循环,如通过其矿物质营养代谢实现物质循环;可有效增加空间生态位,形成更多样您给得小生境;能影响并稳定水体理化指标,如通过光合作用放氧提高水体中溶氧浓度与氧化还原电位;通过呼吸作用利用二氧化碳改变水体pH与无机碳得形态与含量等; 再次,大型水生植物通过与浮游植物竞争营养物质与生长空间,以及形成遮光效应与分泌克藻物质,可以很好地抑制藻类得过量繁殖,减少水华得暴发,维持较高得生物多样性与健康得水环境;还具有各种物理、化学效应,如固化底泥、提高其氧化性、附着与吸收有害物质,通过吸附与过滤作用,降低生物性与非生物性悬浮物,增加透明度,净化水质;水体中植物得生存,可减少水动力,降低水体扰动所带来得底泥营养盐向水体释放; 最后,具有景观美化效应等。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修订稿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 复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吴振斌 第一章水生植物概述 水生植物的概念 为一生态学范畴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水生植物生活于水环境中,形成了一系列对于水环境的典型适应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上。 生活型:指植物长期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形态上的适应类型,也是各种植物对其生态条件的综合作用在外貌上的具体反映。 挺水植物:根生泥中,下部或基部在水中,茎、叶等光合作用部分暴露在空气中。该类群植物处于水陆过渡地带,因而叶表现出具有同陆生植物相似的结构,具有表皮毛、角质层、气孔等。 浮叶植物:植株扎根基底,光合作用部分仅叶漂浮于水面。 漂浮植物:与浮叶植物相比,整个植物体悬浮于水面,根沉水中,但不接触基底。也有浮水叶与沉水叶之分。 沉水植物:大部分生活周期内营养体全部沉没水中,植株扎根基底。 由于完全沉水,该类群植物适应水环境的特性更为典型,叶面上的气孔已丧失功能或没有气孔;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叶绿体大而多,主要分布于植物体表面;。。。 在同一水体中,各生活型的水生植物分布呈一定规律,自沿岸带向深水区呈连续分布态,依次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水生植被的功能:首先,作为初级生产者,为各类水生动物直接或间接提供食物基础,进而形成复杂的食物链,为最终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条件; 其次,调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通过其矿物质营养代谢实现物质循环;可有效增加空间生态位,形成更多样你给的小生境;能影响并稳定水体理化指标,如通过光合作用放氧提高水体中溶氧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通过呼吸作用利用二氧化碳改变水体pH和无机碳的形态和含量等; 再次,大型水生植物通过与浮游植物竞争营养物质和生长空间,以及形成遮光效应和分泌克藻物质,可以很好地抑制藻类的过量繁殖,减少水华的暴发,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健康的水环境;还具有各种物理、化学效应,如固化底泥、提高其氧化性、附着和吸收有害物质,通过吸附和过滤作用,降低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悬浮物,增加透明度,净化水质;水体中植物的生存,可减少水动力,降低水体扰动所带来的底泥营养盐向水体释放; 最后,具有景观美化效应等。 第二章主要生态因子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光照强度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是植物需光特性的两个主要指标。 真光层深度是指在水柱中支持净初级生产力的部分,其底部为临界深度,即水柱的日净初级生产力为0值的深度,也就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达到平衡的深度,也称为补偿深度。按经验看,光补偿深度一般是水体透明度的倍,或光照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水生植物的概念 定义:某种植物在它生命里全部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在水中,并且能够顺利的繁殖下一代,我们就称为水生植物。 作用:可以起到净化水质和吸收有害物质的用途以及可以海里刮伤时侯用来绑住伤口。 水生植物的定义有很多种,一般是指适合在水中长期生长的植物,其根部非常之发达,以便跟好的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及氧气。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增多,很多水域都被不同程度的污染了,一些相关人士就将一些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于各水域的净化中。人们根据水生植物生长所需水的深度对其进行了分类,分别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种。 沉水植物:其根茎是生长在水域的泥土中,植株也是完全沉没在水中的,因其整个植株生长在水中,需最大限度的吸收水中的氧气及营养物质,所以叶片都为细长或丝状,且比较薄,而细胞相比来说却是较大的,如眼子菜类、金鱼藻类、黑藻类、苦草类等;浮水植物又称浮叶植物:它们的根茎生长在水中的泥土中,应为茎都非常的细弱基本上是不能直立的,所以它们的叶片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如睡莲、王莲、萍蓬草、芡实等;挺水植物:它们的根茎也是生长在水中的泥土中,但与浮水植物不同的是它们植株高大且有力,茎或叶柄直立挺拔,挺出水面,如荷花、香蒲、水葱、梭鱼草、水竹芋等;漂浮植物:此植物的根不再像以上三种植物的生长在泥土中了,整个植株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它们会随着水流四处漂泊,如浮萍、水鳖、大漂、水葫芦等。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的话,还可以将水生植物分为沼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两个生活型。前者在浅水或湿泥中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虽然是浅水,但是不能完全将其脱离出水进行栽培,如荷花;而后者在浅水中可以短期的生长,但同时也适合在陆地上进行栽培,黄花鸢尾、千屈菜、柳树等都属于湿生植物了。 适应特点 与陆地环境迥然不同。水环境具有流动性、温度变化平缓、弱、含氧量少等特点。水生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与水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因而能够繁衍自己,并在整个植物类群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水环境的光照强度微弱,所以水生植物的叶片通常较薄,有的叶片细裂如丝或是呈线状;有的呈带状;有的叶子宽大呈透明状,叶绿体不仅分布在中,还分布在表皮的细胞内,并且叶绿体能够随着的流动而向迎光面,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水中的微弱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水环境中的含氧量不足空气中的1/20,为了适应缺氧环境,水生植物都具有发达的通气系统。莲藕叶片的气孔可通过空气中的氧,氧进入叶片,其氧浓度高于莲藕各个器官的氧浓度,氧则通过叶柄那四通八达的通气组织向地下扩散,以保证地下器官的正常呼吸和代谢的需要。这种通气系统属于开放型的。金鱼藻的通气系统则属于封闭型的,植物体内可贮存自身呼吸时释放的二氧化碳,以供光合作用的需要,同时又能将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贮存起来,以满足呼吸时的需要。 水生植物四周都是水,不需要厚厚的表皮来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表皮变得极薄,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如此一来,原本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根也就失去原有的功能,使水生植物的根不发达。有些水生植物的根,功能不在吸收水分和养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