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实施计划(修订稿)

主持刘富春执笔张新元

一、指导思想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已越来越高。为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的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结构,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目的。

二、研究条件及准备

1、本课题研究是在我校原有高中数学“学导式”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吸收了原“学导式”教学法的精髓,而又进行了优化和创新。

2、在高一12个班、高二12个班、高三9个班共33个班进行,全体数学教师参与。

3、教材: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级中学课本。

4、教法:采用“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

5、开学初,校方分别对全校各年级进行知识和能力检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起点水平,为今后的自学能力发展和学习成绩的阶段检测,以及三年后课题研究成果评价提供可靠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数据。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建立教师档案,以了解课题研究的的信度和效度。

6、开课后,各班均严格按《教学大纲》和新《课程设计标准》进行教学,不额外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三、研究目标

通过三年“分层学导式教学法”的课题研究、实践探索和具体操作,要实现如下目标:

1、构建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探索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案

通过“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研究,构建适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的教学方法,并探索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案》。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迁移能力,全面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

生创新意识。

关注学生的兴趣、品质、意志的培养;关注学生穷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符号表达能力和心理耐力的培养,达到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变“学会”为“会学”,从“会学”到“会用”,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有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进一步内化过程,将知识进行整合为知识体系,形成再学习的能力。

3、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通过研究开发校本教材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教师即教材”已贯穿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始终,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提高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具有开发适合我校学生情况和教学情况的校本教材的能力。

通过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去推动其它相关学科的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真正达到“创优势科目,争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研究内容及要求

“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适合高中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和提高的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体系——“五个环节、三层练习、一个创新”的教学方法;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价方案》,以达到了解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开发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有效载体——《高中数学“五三一学案”》,探索有效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材料,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按照国家新的《课程设计标准》、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探索课程教学改革。为实现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研究目标,满足研究的要求,我们将制订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五、研究步骤及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研究方案的实施由五阶段来进行:

1、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和实践探索阶段(1999年2月—2001年9月)。由主持人刘富春老师负责,张新元老师等全体数学教师参与。

2、确立课题、申报准备阶段(2001年6月--2001年9月),由主持人刘富春老师负责,

校长亲自抓,材料由张新元老师具体负责操作。

3、深入研究、实施研究阶段(2001年9月--2003年7月),本阶段由主持人刘富春老师和组长张新元老师进行具体分工到人。

①2001年下期开始,在全校各班进行实施,先期对任课教师教学资历、教学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建立教师个人档案。此项工作由张新元老师负责进行。

②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对课题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并根据情况对研究课题不断改进、完善,收集整理教师教案,并进行理论研究,创作课题研究方面论文,力争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此项工作由张新元老师建立档案,收集资料;论文写作由文飞娥老师、何文娟老师、周权武老师、黄海根老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具体写作并力争发表或教学论文竞赛活动中获奖。

4、中期评价阶段(2003年7月--2003年9月)

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处理对比数据,总结课题中期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此项工作由刘富春老师、张新元老师负责,叶桂如老师、曾绍林老师等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具体操作,并写出《“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课题研究中期评价报告》上报省“十五”课题规划办。

5、全面总结,形成成果阶段(2003年9月—2005年9月)

在中期评价的基础上,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并分析处理本年度课题研究数据,总结课题成果,形成结题方案。此项工作由刘富春老师全面负责,由张新元老师、叶桂如老师、曾韶林老师、杨银平老师、黄海根老师、周传武老师等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具体操作,并写出《“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课题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措施

①加强学法指导,结合本校班级的情况,尤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对能力强的学生可高标准高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进行个别的学法指导,可采取教师指导与优生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②课题研究组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每人每期应撰写一篇教改教学论文,选出优秀的论文进行推荐发表。

③加强课题研究管理,定期研究课题进展情况,协调研究工作中的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以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④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

⑤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进行课堂教学。

六、子课题的研究进程:

时间:2001年9月—2005年5月

1、学生适应阶段(高一年级)

目的:初步适应“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初步的创新意识。

要求:课堂上先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纲进行自学。学生对将授的内容形成初步了解,然后学生再完成自学检测。教师在学生在完成自学检测后对知识进行精讲,也就是对本堂课所授知识抓住重点内容进行点拔和启发,并进行小结。然后再按“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的流程进行知识迁移、综合运用的练习、精讲和小结。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教师要灵活使用好教学方法,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经过一段时间(大约一个月时间,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适当延长时间)的训练后,再让学生自己写自学提纲,让学生感受自我成功的欢乐。

本阶段由曾绍林老师组织高一年级黄海根、李庆德、谢福珍、陈立文、刘秋中、廖瑾等七位教师实施研究计划。

2、概括能力形成阶段(高二年级)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能力,并能逐渐掌握概括知识的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求:在这一年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能确定教学的基点、重点、难点,完成对知识小结、归纳,进行章节总结,使知识技能的学习不仅成为素质形成的基础,并且成为素质培养的过程。高二年级是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时期。教师把握“分层学导式教学法”所要求的对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效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否成功的大局,也就影响学生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大局。

本阶段由杨银平老师组织高二年级刘小玲、杨松柏、贺明战、叶正华、汪建平等七位教师具体实施研究计划,由刘富春老师具体负责。

3、数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形成阶段(高三年级)

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提炼知识结构,灵活运用所学,形成较强

的学习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能在课堂上能较好地完成“引导自学—自学检测—知识迁移—综合运用—开拓创新”五个环节,展示“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的成果。因高三年级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关键的一年,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检验“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教学效果是优是劣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抓好落实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能,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阶段由张新元老师组织高三年级叶桂如、周传武、曾立霞、刘仕新、钟雪军等七位教师组织实施研究计划。

七、组织与管理

本课题组成立了以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高级教师为主持人,教科室主任为组长,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参与的研究阵营。参加人员都年富力强,有一定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的教师,从经费方面醴陵市教育局和学校给与全力支持,并能按时足额到位。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张孝强

副组长:王建林

成员:黎明、荣树才、张明剑、张新元、彭世文、李和生、许仙

课题研究小组:

主持人:刘富春

组长:张新元(教科室主任)

成员:

高三组:张新元叶桂如、周传武、曾立霞、刘仕新、钟雪军

高二组:杨银平刘小玲、杨松柏、贺明战、叶正华、汪建平

高一组:曾绍林黄海根、李庆德、谢福珍、陈立文、刘秋中、廖瑾、贺建军文红波、易钢、彭余生

二00二年十二月

二00五年九月修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