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

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

几千年来我们对于幸福的探讨和追寻从未断过,我们不禁追问幸福是什么呢?生活在现实生活当中的我们又应该如何获得幸福?关于幸福的问题在不同的时代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而不同的人对于好的生活或幸福也会有各自不同的体会,但是对于获得幸福的渴望却是一致的。本文将会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并以此为背景,其中将围绕亚里士多德对于幸福的观点展开本文的探讨,以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为探讨亚里士多德幸福论的主要基点,全方位的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幸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对此的回答是:至高的善就是幸福,我们一生中所做的每一件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都是包含了目的的,我们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获得好的生活或幸福。幸福可以不是神的恩赐,幸福能够通过我们的学习或训练来获得,幸福不是高高在上的,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幸福就会随之而来。
一、理解亚里士多德幸福论思想的两个角度
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哲学出发,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是基于人的活动的特殊性质说明的目的论伦理学。在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伦理学,通常需要结合德行论与幸福论一起来理解其伦理学。本文将主要了解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得出幸福就是至善的论断。为了得到较为清晰的回答,本文将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的目的论维度以及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的城邦语境两个角度着手,全面的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的思想内涵。
(一)亚里士多德幸福论的目的论维度
亚里士多德在《尼可马克伦理学》开篇就写道“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的,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所以有人就说,所有事物都以善为目的。”[1]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不管是技艺和研究还是实践与选择他们都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而使得事物发生改变的,即关于可变动的题材,并且以某种善作为目的所进行的人的活动。亚里士多德的“目的”一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词语telos,它在希腊语中的意义既是指终点、目的的意思,又是指一个最好、最高的状态,所以目的就是指一个最好的终点。同时,亚里士多德认为既然技艺与研究、实践与选择都是人的活动即实践的生命的活动,是人的存在的方式,并且人只有在其实现活动中才能展现他自己的存在,那么人的目的必定会体现在人的实现活动当中。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活动与目的都是一切事物都具备的,具有广泛的意义,而幸福却不是一切事物都能获得的。因为亚里士多德认为活动属于每一种存在物,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存在物,它们都有属于其自身的活动。例如:钢琴的活动就是用来

演奏音乐、植物的共同活动就是营养与发育。一种存在物的活动就是指向他的种属的功能,同时具有某种合目的性。目的又是指最终的最完善的状态,其蕴涵在活动之中,同时每种较为高级的生命物的最终的完善状态就在于他的种属的不同于其他较为低等的生命物特有的活动,及那种活动蕴含的目的。这样就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目的链条,高一级的生物总是比低一级的生物有更完满的好的状态,人就是这一个目的链条中最为高级的一层。人能立于目的的顶点是因为:人的活动是人的灵魂的合乎理性的活动与实践,拥有灵魂的理性部分的活动是人与其它存在物的最大区别。“无论是牛,还是马,以及其它动物,我们都不能称之为幸福的。因为他们没有一种能分有这种实现活动。”[2]亚里士多德认为像诸如马、牛、鸡、猴子这样的动物他们是没有幸福,他们没有灵魂的理性部分的活动,无法达到最完满的至善。因为有理性的活动比动物生命本能的活动更加的高级,所以理性使得人更加的贴近那个最好的状态和最终的终点从而更加的靠近至善的幸福。动物因为没有理性,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衡量对错和进行各种活动,所以我们说快乐的猴子其实是毫无幸福可言。
人只有在实现活动中才能展现其存在、实现其潜在的目的。人的实现活动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实践生命的目的的活动,即实现活动自身就是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追求活动中的某一种目的,一切活动的目的即是善。又因为善的目的是多种多样、多层次的,那在这一系列的目的链条里必然存在一个最高的终点——至善。也就是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追求这个最终的目的,即永远因自身被选择的目的才是最终的、绝对的善。人一生不断努力就是为了实现最终目——至善,人一切活实践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取得的好生活或幸福。
(二)亚里士多德幸福论的城邦语境
人是政治的动物、城邦的动物是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著名的论断。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性内在包含在人的本性之中,人只能生活在社会当中、城邦当中,当人离开了城邦的社会属性,那么人就丧失了人作为人的本性而不能称之为人。政治学是以研究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作为主要论题的科学。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极的善必定是因其自身而被人追求的,政治学就是关于这种善的科学。关于城邦社会的组成,亚里士多德的看法不同于霍布斯以来的近代社会政治学的社会契约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社会的形成是自然的,是依照人的自然本性而形成并得以存在的。他说:“我们现在进而论述城邦,

城邦[虽然在发生程序上后于个人和家庭],在本性上则先于个人和家庭。就本性来说,全体必然先于部分。”[3]这句话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首先,亚里士多德讲城邦的形成如果从发展的时间与历史上看,城邦的形成是后于个人和家庭即先有个人和家庭后有城邦,但是依照自然本性的角度看城邦的形成,城邦社会是先于个人和家庭。这是因为每一个自然的个人都是组成城邦的一个部分,人在自然环境当中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集合形成一个集体,这个集体就是城邦。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不能离开城邦独自存在,离开了城邦的人不能称之为人或许只能称之为野兽,人要过上属人的完满的生活就要与他人一起进行实践活动,他们的活动成果不仅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也为不能自足的人提供帮助,由此来达到他们所追求的好的生活或幸福。其次,亚里士多德说城邦先于个人,“先于”在这里是指在目的论意义上的“先于”:人因为自然本性中就具有潜在的社会性,并且这种自然本性总是指向一定的目的,当潜在的目的自然的发展成为实现了的目的,那人的自然本性中的社会性便达了他的终点——城邦社会。在此意义下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
由亚里士多德幸福论里的目的论维度,个人在个体生活当中有其目的要求实现,那么假设我们的活动当中一些目的是因为它自身内在的缘故才被我们当作目的,我们做的其他一些活动的目的也是期望能够达到像因其自身而被当作目的的那样的结果。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能够因内在于自身被当做目的的目的总是比那些因为其它原因而成为目的的目的层次要更加高级,同时在这些因自身内在缘故而为目的当中,显然存在一个终极的目的——最高的善即个人的幸福。在上文已经论述过,人是城邦的动物,是城邦组成的一部分,人的目的最终指向的是城邦社会,而个人的幸福也关乎到城邦社会的幸福,所以城邦社会的目的是城邦的至善或幸福。因城邦先于个人和家庭,所以城邦的幸福相比于个人的幸福又是更为重要的,当城邦达到最好的状态才能更好的维护总体的个人的幸福。
二、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思想
幸福到底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至善。”。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个最终极的目的,就是我们在不断的努力当中所实现的至善,也就是我们追求的好的生活或幸福。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幸福是一种由实践得来幸福,幸福不仅要合乎我们的德性还需要是我们的实现活动,两者缺一不可。而在幸福的生活中里,亚里士多德认为沉思是合乎我们德性中最好的部分,它不以他人的东西而是以它自身中的神

性的东西为目的过上这种好的生活,它是最愉快最持续最完善最为自足的幸福。
(一)至善则是幸福
1、善作为目的
我们在上文论述到目的论维度是亚里士多德讨论幸福的重要切入点,他认为在自然中存在的一切事物都以一定的善作为为目的,同样的人类的一切活动也是为了使得包含在活动中的潜在的目的成为实现的目的。人类的活动多种多样,那么其指向的善也是各不相同,例如:“医术的目的是健康,造船术的目的是船舶,战术的目的是取胜,理财术的目的是财富”[4]活动或技艺不同其内在包含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医术的善不同于造船术的善,战术的善不同于理财术的善。若是依此类推我们便发现即便是各不相同的目的,却也有较为清晰的两种分类。亚里士多德将这两种分类的目的分别称为:为了自身即是善的东西与作为一种手段而是善的东西。第一种善因其自身即是善是属于主导的目的,而作为一种手段而被选择的善是具有从属性的,所以主导的目的会优越于从属目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层次分明的、由低到高的目的链条。人类的每一种具体的活动都会指向一个明确的善,这个善又不断的更高级的善所包含,不禁的趋向于一个终极的、最完善的、最为自足的善。作为最高的善必定是因为其自身而被追求,那最高的善是什么?人们都同意幸福就是最高的善。
2、幸福作为最高的善
最高的善必定是完善的、自足的善;幸福就是人生的最终的极目的——幸福就是至善。 在属人的善中,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可以实践的善,人通过行为活动可到达的善。但并不是所有的目的都是完善的,这是因为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目的,并且有一些目的我们是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而选择。而最高的善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目的中最完善的,他是因自身内在缘故而值得被追求比因他物而被值得追求的东西要在更高的层次。而在因其自身内在缘故为目的的一类东西中,那些只因其自身内在缘故而从不因为他物而值得被追求的东西又比那些既因为其自身又因为他物而值得被追求的东西显得更加的完善。只因自身又不与他物有所关系的东西最为纯粹自足,而幸福与其他事物相比,就这样一种最纯粹的事物。人们追求幸福是因为渴望获得幸福本身,不是因为幸福以外的诸如财富、权势、快乐等其他事物去选择它。例如我们选择的快乐、公正和其他的一些德行,尽管我们选择它们是因为他们自身就值得欲求,哪怕他们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我们仍然会选择他们,但这种选择本身是因为我们趋向于对幸福的欲求而做出的选择。
幸福应该是自足的。亚里士多德认

为人是城邦的动物,人在自然本性上是具有社会性的,单独的个人是无法满足自己个人生活的需要因为单独的个人无法习得生活中的一切技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生活在有父母、子女、妻子的家庭中和其他同邦人的城邦当中,把自己富足的东西给予他人同时接受他人给予的自己不自足的东西,这样才能大家满足各自的需要。好的生活使得人的生活有最好的状态,完善而自足的好生活就是我们想要的幸福的生活。
(二)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
幸福之所以是人类所特有的,其在于幸福是人的合乎德性的活动。而人特有的活动在于灵魂有逻各斯的部分的实现活动,幸福就是人的灵魂的有逻各斯的部分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
1、幸福是必然合乎德性的
幸福的生活必然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德性”是人们对于人的出色的实现活动的一种称赞——使得一个事物的状态好而且使得其实现活动完成的好的品质。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德性在古希腊人伊始就用来称赞武士的高贵行为,在荷马史诗中其意义更是可以等同为勇敢。随着历史的发展,德性逐渐开始被用来指代城邦生活中那些表现卓越的公民所显示出来的优秀的公民美德或品质。德性不仅适用在对人的形容,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生命物或者是器物的所具有的显著的优点上。例如亚里士多德说“眼睛的德性既使得眼睛的状态好,又使得他们的活动完成的好(因为有一副好眼睛的意思就是看东西清楚)。同样,马的德性既使得一匹马状态好,又使得它跑得快,令骑手坐得稳,并迎面冲向敌人。”[5]但是因为人的活动不是自然的实现,而是实践的、以积极的活动方式获得的,所以德性在人的例子中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人的德性是使人的状态好又使得人的实现活动做得好而成为优秀的人,即能够出色的运用人的功能并获得优秀的成果的一种品质。幸福只有合乎其德性才能称得上一种幸福的生活。无论你有拥有多么大的权利,享拥有不尽的金钱,拥有无比崇高的社会地位,过着多么无比奢华的生活,但是你没有拥有德性,你的行为没有合乎德性,那你的生活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想过真正的幸福生活,就应时刻警醒自己使得自己的行为合乎德性,让德性指导我们的生活。
德性与人的活动紧密相关。我们同意善即是目的,一切事物都以善作为它活动的目的,我们称赞一个事物是好是善的,这是在于我们认为这一事物的能够完成出色的这一活动。依此类推对于人来说,人的善就在于人某种活动是好的和完善的的。因为幸福仅仅是人才能拥有的,那么我们就要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