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六章心理社会评估(30题)

第六章心理社会评估(30题)

第六章心理社会评估

A1型单选题

1.常用的心理评估方法是:

A、观察法

B、交谈法

C、心理测量学方法

D、医学检测法

E、以上均是

2.下列哪项是精神自我评价的内容:

A、年龄

B、性别

C、职业

D、道德水平

E、社会地位

3.下列属于社会自我评价的内容是:

A、智慧

B、能力

C、性格

D、道德水平

E、性别

4.下列哪项不是基本的情绪情感:

A、喜悦

B、愤怒

C、骄傲

D、悲哀

E、恐惧

5.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情感应是:

A、内疚

B、惊奇

C、兴奋

D、悲伤

E、生气

6.个性特征不应包括:

A、整体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倾向性

E、临时性

7.社会评估的内容不包括:

A、环境

B、民族

C、家庭

D、角色

E、文化

8.属于人的第二角色是:

A、男人

B、老人

C、母亲

D、班长

E、值班护士

9.疾病已经治愈,但病人却因害怕不能胜任以前的工作而不愿出院,属于:

A、病人角色强化

B、病人角色减退

C、病人角色假冒

D、病人角色缺乏

E、病人角色冲突

10.社会环境评估的内容不应包括:

A、经济

B、文化

C、污染

D、教育

E、社会关系

11.心理评估最常用的方法是

A、交谈法

B、观察法

C、心理测验法

D、医学检验法

E、调查法

12.个体对自己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名誉的认识与估计是指个体的

A、自尊

B、体像

C、自我形象

D、自我认同

E、社会认同

13.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是

A、认知

B、态度

C、行为

D、需要

E、自尊

14.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高兴与悲伤

B、激动与平静

C、喜、怒、哀、乐

D、快乐、悲伤、愤怒、恐惧

E、高兴、悲伤、激动、平静

15.病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包括

A、害怕、焦虑、烦躁

B、惊恐不安、犹豫、抑郁

C、抑郁、犹豫、害怕

D、焦虑、抑郁、担心

E、恐惧、焦虑、抑郁、愤怒

16.护士角色属于

A、第一角色

B、第二角色

C、第三角色

D、基本角色

E、独立角色

17.病人角色属于

A、第一角色

B、第二角色

C、第三角色

D、基本角色

E、独立角色

18.个体对角色的理解和认识是

A、角色领悟

B、角色实践

C、角色期待

D、角色准备

E、角色冲突

19.人的社会动机、态度和社会行为发生的基础是

A、社会认知

B、人际知觉

C、人际沟通

D、社会情感

E、社会身份

20.光环效应产生的认知偏差是一种

A、社会感应的现象

B、以偏概全的现象

C、信息干扰的现象

D、先入为主的现象

E、社会适应的现象

21.矩阵分析法是评估

A、情绪的方法

B、社会角色的方法

C、社会支持的方法

D、自尊的方法

E、人际关系的方法

22.人际关系是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以个人情感为基础建立的人与人之间

A、生理上的联系

B、空间上的距离

C、心理上的联系

D、社会上的联系

E、工作上的联系

23.影响个体吸引力最稳定、最重要的因素是

A、熟悉

B、人格品质

C、外貌

D、相似性

E、邻近

24.熟悉能增加吸引力的程度,但交往的频率与喜欢的程度呈

A、倒U型曲线关系

B、U型曲线关系

C、线性关系

D、指数关系

E、互补关系

25.表情包括

A、面部表情、动作表情、言语表情

B、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C、音调表情、节奏表情、速度表情

D、面部表情、音调表情、动作表情

E、外部表情和内部表情

26.个体表现我追求事业上、政治上的发展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是

A、社会的自我阶段

B、生理的自我阶段

C、崇拜的自我阶段

D、心理的自我阶段

E、成功的自我阶段

27.最具有说服力的自我评价标准是

A、幸福感

B、他人的评价

C、与他人比较

D、活动成果的分析

E、高等学历

28.按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分类称

A、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B、基本情绪

C、情绪状态

D、感种类

E、复合情绪

29.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并反映人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是

A、情绪情感

B、需要

C、人格

D、动机

E、态度

30.在人际关系当中能让人感到心理上愉快与满足而产生的吸引力是

A、相近吸引

B、相似吸引

C、互补吸引

D、相悦吸引

E、敬仰性吸引

第12章-临床心理评估

278 第十二章 临床心理评估 [内容提要] 临床心理评估是借助一些心理评估工具和手段来检测个体的心理特征、评定个体的心理状态,以帮助我们做出较客观的判断。通常使用的心理评估方法有传统的医学检查方法,也有心理测量学技术,还有一些社会学方法和计算机辅助测验(CAT )等。本章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方法,如健康史自我报告、观察法、晤谈法、测验法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心理生理评估方法等,以及临床上常用的几类心理测验,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评定量表和神经心理测验等。 [思考] 请根据你的体验评定你的情绪。 请根据你的观察评定你身边的人的情绪。 您的评估结果是什么?怎样描述的? 如果使用下列量尺进行评估,您的结果是什么? 1= 非常不好,4= 一般,7= 非常好 图3-12-1 认识世界的两种方法 人类认识自己所面对的世界,不外乎两种方法:一是经验直觉的方法,一是逻辑推理的方法。我们通常所说的,某人记忆力好,某人聪明;以及某人的精神是否出现了障碍,等等,就是根据的经验直觉的方法。而心理测验是了解人的心理特点的逻辑推理的方法。通过心理测验,我们不仅可以根据测验结果了解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特点,而且可以了解他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这种心理特点,以及与他人比较时所处的相对位置如何。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自己一些心理感受做出判断时往往凭借一些个人经验给予描述,主观性很大。 而当我们借助一些心理评估工具和手段来检测个体的心理特征、评定个体的心理状态时,则可以帮助我们做出较客观的判断。 第一节 总 论 1 2 3 4 5 6 7

一、心理评估概念 (一)心理评估含义与用途 “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指的是为描述、记录和解释一个人的心理行为而开发出来的评定方法。即运用多种资料集中对一个或多个个体(如某对夫妻或某个家庭)进行细致研究。 它包括:(1)用于观察、记录和分析行为变异的测量工具;(2)心理测量的理论,这些理论是评估方法的设计基础;(3)在解释评估结果时,进行心理诊断性推论的系统方法。 依据评估任务的类型将评估分为儿童早期或晚期的发展性评估,职业指导测验,职业选择或安置方面的评估,智力测验或临床方面的心理卫生评估,如对焦虑状态的诊断等。 心理评估在心理学、教育、司法、医学、人力资源管理、军事等部门应用广泛,其中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我们称之为临床心理评估(clinic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临床心理卫生评估的功用主要有: 1.作为医学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评估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行为、社会、情感等心理过程。在医学领域可以用于描述个体疾病的有关特征,主要从疾病的行为表现和精神病理学水平进行评估,协助临床诊断分类,作为科研病人的入组标准,寻找各类疾病的特征性表现等。在心理学研究领域,用于描述个体或人群的健康状况,全面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对构成健康的诸要素进行评估,为研究增进各种人群的健康机制和方法提供依据。 2.为心理诊断或医学诊断提供帮助,如:智力落后与行为问题的鉴别(WAIS、长谷川痴呆测验、conners父母问卷〈PSQ〉);心理、行为的正常与异常的评定(SCL-90、SAS、SDS 等);精神病的鉴别(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 3.观察病情的程度、进行疗效的比较、对病程预后评估等; 4.提供司法鉴定的依据和特殊才能的选拔与成就预测。 (二)心理评估常用方法 心理评估方法众多,有传统的医学检查方法,也有心理测量学技术,还有一些社会学方法和计算机辅助测验(CAT)等。这里介绍常用的几种方法,如健康史自我报告、观察法、晤谈法、测验法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心理生理评估方法。 1.健康史自我报告 通常采用有关健康问题的定式报告清单,让受试者自己填写,报告内容主要涉及心身问题、早年心理发展情况及社会功能情况以及个人历史、教育、职业、婚姻状况等。一般说来,这些资料有较好的信度,能提供不可取代的信息。 2.观察法 是指对人类行为进行直接的记录/监控、描述和分类,它的实行中可能包含着一个问卷、一张访谈时间表或者一种客观性测验的评分规则。如:在一个操场里对一个孤僻儿童行为的研究;对一个躁狂病人实施全天候的行为监视;在新设计的工作环境中对职员绩效进行观察;对进食障碍病人在治疗期间的进食情况进行监控;抑郁症病人对自己治疗期间的情绪波动进行自我监控;以及在行为治疗中通过观察对行为等级给予评分或者观察者从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如板起面孔、颤抖、脸变红、前额出汗、行步犹豫不决、高声或柔声细气地说话等行为变化的典型特征,对那个人的意识状态、情绪紧张度、感觉状态等做出外显的或内隐的推断等。 通过对研究对象这样的科学观察和分析,以发现其心理行为规律,这在临床心理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观察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其前提要求观察者是训练有素的,且具有一定的阅历和观察经验,在心理评估中观察法主要关注:⑴被 279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即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社会心理学经典效益分析 1 巴纳姆效应: 实验: 结论:由于人们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来观察,所以,人们通常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特别适合她们。 巴纳姆效应——自我暗示表现: ?迷失自我 ?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 ?以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 ?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2 蝴蝶效应——防微杜渐 ?案例: ?表现:心理变化纤细而微妙,一丝再细小的不快心情或许就会导致一整天的心境不快,或许还会引起诸多烦恼,甚至引来一连串的噩运。 3 多看效应(曝光效应) ?多看效应:人们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 ?前提:首因效应要好,若是不好,则会起到反作用。 4 定势效应 ?案例: ?表现: 5 晕轮效应 ?案例: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6 投射效应 ?案例: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7 皮革马利翁效应 第2章自我认知 一、什么是自我认知 ?威廉·詹姆斯(1890)提出:自我包括三个部分: ?物质自我 ?真实的物体、人或者地点等 ?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 ?社会自我 ?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 ?社会特性: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关系 ?精神自我 ?内部自我或心理自我 ?我们所感知到的内在的心理品质 ?代表了我们对于自己的主观体验、对自己的感受 二、怎么进行自我认知? 1 通过自己:

医学心理学:心理评估习题

医学心理学:心理评估习题(附答案) [A1] 1.不属于心理评估常用方法的是A.观察法 B.晤谈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E.调查法 2.下列哪项不符合晤谈的涵义 A.有目的的会话 B.在 接见者和来访者之间进行 C.为了沟通双方的感情 D.心理咨 询与治疗的一种技术 E.随便聊天 3.心理晤谈常用 A.促进性 提问B.对质性提问C.开放性提问 D.直接的提问 E.阐明性提问 4.在临床晤谈中进行词语沟通时 医生一般是 A.快速作笔记 B.重点作笔记 C.随 意作笔记 D.不用作笔记 E.指导病人作笔记 5.临 床晤谈中非言语沟通又称为 A.无声的沟通 B.身体 语言沟通 C.非感官沟通 D.无形的沟通 E.内脏语 言沟通 6.心理评估的晤谈法中,言语沟通所凭借的人体功能是 A.嘴功能B.耳功能C.嗅功能 D.触觉功能 E.第六感觉功能 7.下列哪项不属于标准分 A.划 界分B.T分C.标准20 D.标准10 E. Z分 8.下列哪项不是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 特征A.标准程序B.常模C.大样本 D.信度 E.效度 9.心理测验的行为样本必须具有 A.全国性 B.区域性 C.随意性 D.代表性 E.整 群性 10.离差智商适用于 A. 16岁以上成人 B. 18 岁以上成人 C. 20岁以上成人 D. 25岁以上成人 E.任

何年龄 11.对同一组被试在两次不同时间做同一套测验的结果进行 相关分析是 A.分半信度 B.重测信度 C.正副 本信度 D.灵敏度 E.系数 12.一个心理测验或 量表的可靠程度称为 A.标准度 B.灵敏度 C.精确度 D.信度 E.效度 13.在标 准化心理测验中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内容的技术指标是 A.效度 B.精确度 C.信度 D.灵敏度 E.标 准度14.比率智商计算方法是A.IQ=(CA/MA)100 B. IQ=(MA/CA) 100 C. IQ=(CA/MA) 100% D. IQ= (MA/CA) 100% E. IQ=(CA/MA) /100 15.比率智商年龄适应 范围在 A. 5岁或7岁以内 B. 8岁或10岁以内 C. 12岁或14岁以内 D. 15岁或16岁以内 E. 17 岁或18岁以内16.人的平均智商为A.75~110 B. 80~110 C. 80~115 D. 85~115 E. 85~120 17. WAIS-RC的测验结果按常模可换算出多少个智商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E. 5个 18.某儿童韦氏智力测验总智商为50,表示 该儿童属于 A.轻度智力缺陷 B.中度智力缺陷 C.重度智力缺陷 D.极重度智力缺陷 E.边缘 智力 19.按韦氏智力量表划分标准,边缘智力是指智商在 A. 110~119 B. 90~109 C. 80~89 D. 70~79 E. 55~69 20.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适用于 A. 16岁以

社会心理学案例

1、案例:某超市原定感恩节清晨5时开门,但约2,000名经已等得不耐 烦的顾客,在4时55分强行一涌而进,混乱中一名职员被推倒在 地,从后涌上的人潮更将他踩至重伤。该名34岁的职员送院后,在早上6时证实不治。据报其他职员曾试图营救达穆尔,但顾客却无视职员劝阻。甚至当职员表示有人死亡而要暂停营业时,更有顾客怒哮:“我由昨天早上已开始排队了!”并继续“扫货”。超市保安及警方到场后,始能驱散人潮。惨剧中还有4人受伤送院,包括一名怀孕8个月的妇人,据报已经流产。 1)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文中提到的2000人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 2)攻击行为:企图伤害那些不愿被伤害的个体。 文中提到的应该是“工具性攻击”:不以伤害为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赢得商品)。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是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 3、美国一家公司曾研制成一种猪皮便鞋,该鞋特点是轻便、舒适、走路无声,故起名为“安静的小狗”。为了解市场反映,公司采用了免费试穿的方式,规定试穿8周后将鞋收回,也可在8周后付5美元将鞋留下。结果大多数试穿者都选择了将鞋留下。此后,公司将这种鞋全面投放市场并大获成功。几年后,美国成年消费者中90%的人都熟知该品牌产品。 这公司推出这种方法的人太有才了,首先将鞋以免费试穿的方式放出去,这样会有一定的人回去试穿的,这样就有了群众基础,这是利用人爱占小便宜的心里。即使不满意也没什么损失最多就是在8周后在送回去。而在穿了8周,在加上鞋本身的特点,能引起人们的热评也不是难事。有人群众基础后,在将这种鞋全面投放市场,取得成功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东西要卖出去,得让人们熟知才行,与其花大代价去做广告,在广告中说这鞋有多好还不如让人们自己去发现鞋的好。这其实比做广告的效果好多了。人们总是不会轻易相信广告中所说的。而是有从众心里,用葛优的话来说就是,哪人多我去哪,我相信群众。

05622-临床心理学(含实践)

05622 临床心理学(含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0831)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临床心理学(含实践)》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了解临床心理学的工作内容和理论模型,能够熟悉诊断性会谈、行为评估、心理治疗等技术,理解心理个案研究的设计要素,掌握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的相关策略和技巧,并能够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的定义,临床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卫生职业的关系,临床心理学的的历史以及临床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临床心理学的定义、工作内容,临床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卫生职业的关系。 2、掌握:临床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的几种理论模型,心各种理论模型之间的联系及整合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每一种理论模型的理论前提、贡献。 2、掌握:每种理论模型的侧重点。 3、熟练掌握:各种理论模型之间的相互联系、各种理论模型的整合趋势。 第三章临床心理学家培训模式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家的几种培训模式、临床心理学的培训程序、各种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临床心理学家的培训程序、各种培训模式的含义。 2、掌握:各种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熟练掌握:临床心理学的培训模式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诊断性会谈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精神病的诊断分类、临床会谈的方式、会谈的基本技巧、心理评估报告的格式。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精神异常的诊断和分类的基础,目前通用的诊断和分类标准的特点。 2、掌握:临床会谈的形式、心理评估报告的格式。 3、熟练掌握:临床会谈的基本技巧。 第五章神经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评估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神经心理学评估的历史,当代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心理生理学评估的理论、心理生理学评估的使用及发展前景。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当代神经心理学评估的概念及方法、心理生理学评估的概念。 2、掌握:目前最常用的神经心理评估工具及各自特点、心理生理评估的理论、范围、主要采用的方法。 3、熟练掌握:神经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 第六章行为评估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行为评估的概念基础、行为评估的目的、行为评估的评价尺度、行为评估的方法和近期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行为评估的理论基础、行为评估的目的。 2、掌握:、行为评估的评价尺度。 3、熟练掌握:行为评估的具体程序和方法。 第七章心理治疗概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心理治疗的界定、心理治疗的特点和变量、心理治疗的过程和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心理治疗的界定、心理治疗的目标。 2、掌握:心理治疗的特点和变量。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P9-10答: 第二章社会化 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P27-30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

基础心理学案例

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 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 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 案例 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 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 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

社会心理学作业案例分析

社会心理学作业 案例分析报告: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案例。(字数3000字左右) 案例一: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对历届世博会典型形象设计进行分析。 (可选取标志、展馆及其它设施:如会徽、吉祥物、奖牌、举办城市、中国馆、会场馆等)案例二:FAA西雅图办事处大楼和洛杉矶大楼的设计 在设计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西雅图办事处大楼的过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点是,设计人员让在这个大楼工作的人扮演了主要决策者的角色。设计小组的成员罗伯特·索默曾这样描述了该项设计的程序: 在设计师萨姆〃斯隆协调的设计方案中,大楼的员工可以自己选择办公室的家具,规划办公室内部的装修。这种做法与联邦政府一贯的作风大相径庭——以往总是由相关的官员来决定这类事情。因为FAA的洛杉矶分部大概也要在这个时间搬进新办公楼,负责这两个建筑的高层机构——美国通用服务管理局于是同意了斯隆的方案,决定让员工参与西雅图大楼的设计,而洛杉矶大楼的设计则完全沿袭传统的做法,以便对两者进行比较。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项不同的设计。一项是西雅图办公大楼的设计,主要由用户进行决策;另一向是洛杉矶大楼的设计,由设计师按照传统的办法完成。而用户更喜欢哪一项设计呢?当然是西雅图的办公楼。哪一项设计得了奖呢?自然是洛杉矶的办公楼。原因何在?下面是索默对设计结果的描述: 这两栋新的办公楼投入使用几个月后,我们曾作过一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发现,西雅图办公楼的员工对建筑设计的评价高于洛杉矶办公楼的员工。尽管如此,洛杉矶的FAA办公楼仍荣获了美国建筑师协会颁发的多个奖项,而西雅图的FAA办公楼却一个奖也未拿到。美国建筑师协会的一位评委解释说,西雅图办公楼没有获奖是由于它的居家风格以及松散的室内设计,而这正是大楼员工最为满意的地方,这就反映出设计师和用户在喜好上的差异。FAA西雅图办事处的主管承认说,很多来访者对联邦机构采取这样的设计都感到惊讶。这两栋大楼的员工比较了一下自己在搬进大楼前后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洛杉矶的员工认为前后没有什么区别,而西雅图的员工在搬进新办公楼后,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上升了七个百分点。 ——摘自萨默的《社会设计:以人为本的创新型建筑》 参考论点: 1、设计目标的确定(参照群体、设计说服、需求层次理论等) 2、设计方法的讨论 3、设计评价(社会心理需求、经济技术、功能与形式) 4、设计团队的合作(人格特征、社会人际关系、职业道德、价值取向) 5、设计师-委托方(生产者)-消费者关系分析(消费心理、社会结构等) 6、从社会、科技、经济、政治角度分析成败原因等 7、自己遇到相似问题该怎么办 也可参考论点自选典型案例: 比如:故宫标识设计\贝聿铭,卢浮宫二期扩建项目\林璎,越战纪念碑等设计案例 课程结束交作业:PPT+电子文档\打印稿各一份(由各班班长统一刻盘、收齐)

医学心理学:心理评估习题(附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医学心理学:心理评估习题(附答案) [A1] 1.不属于心理评估常用方法的是A.观察法 B.晤谈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E.调查法 2.下列哪项不符合晤谈的涵义 A.有目的的会话 B.在 接见者和来访者之间进行 C.为了沟通双方的感情 D.心理咨 询与治疗的一种技术 E.随便聊天 3.心理晤谈常用 A.促进性 提问B.对质性提问C.开放性提问 D.直接的提问 E.阐明性提问 4.在临床晤谈中进行词语沟通时 医生一般是 A.快速作笔记 B.重点作笔记 C.随 意作笔记 D.不用作笔记 E.指导病人作笔记 5.临 床晤谈中非言语沟通又称为 A.无声的沟通 B.身体 语言沟通 C.非感官沟通 D.无形的沟通 E.内脏语 言沟通 6.心理评估的晤谈法中,言语沟通所凭借的人体功能是 A.嘴功能B.耳功能C.嗅功能 D.触觉功能 E.第六感觉功能 7.下列哪项不属于标准分 A.划 界分B.T分C.标准20 D.标准10 E. Z分 8.下列哪项不是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 特征A.标准程序B.常模C.大样本 D.信度 E.效度 9.心理测验的行为样本必须具有 A.全国性 B.区域性 C.随意性 D.代表性 E.整 群性 10.离差智商适用于 A. 16岁以上成人 B. 18 1 / 10

岁以上成人 C. 20岁以上成人 D. 25岁以上成人 E.任 何年龄 11.对同一组被试在两次不同时间做同一套测验的结果进行 相关分析是 A.分半信度 B.重测信度 C.正副 本信度 D.灵敏度 E.系数 12.一个心理测验或 量表的可靠程度称为 A.标准度 B.灵敏度 C.精确度 D.信度 E.效度 13.在标 准化心理测验中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内容的技术指标是 A.效度 B.精确度 C.信度 D.灵敏度 E.标 准度14.比率智商计算方法是A.IQ=(CA/MA)100 B. IQ=(MA/CA) 100 C. IQ=(CA/MA) 100% D. IQ= (MA/CA) 100% E. IQ=(CA/MA) /100 15.比率智商年龄适应 范围在 A. 5岁或7岁以内 B. 8岁或10岁以内 C. 12岁或14岁以内 D. 15岁或16岁以内 E. 17 岁或18岁以内16.人的平均智商为A.75~110 B. 80~110 C. 80~115 D. 85~115 E. 85~120 17. WAIS-RC的测验结果按常模可换算出多少个智商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E. 5个 18.某儿童韦氏智力测验总智商为50,表示 该儿童属于 A.轻度智力缺陷 B.中度智力缺陷 C.重度智力缺陷 D.极重度智力缺陷 E.边缘 智力 19.按韦氏智力量表划分标准,边缘智力是指智商在 A. 110~119 B. 90~109 C. 80~89

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或理论

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或理论)

————————————————————————————————作者:————————————————————————————————日期:

1、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社会心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助人行为 2.竞争心理优势 3.从众 4.社会助长(社会促进或社会助长作用) 5.人际关系 二、单选 1下列哪类帮助者提供帮助时会让受助者感到沮丧() A.不喜欢的人 B.不相似的陌生人 C.朋友 D.没有重要技巧的人 2.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来预防和控制侵犯行为() A.社会公平的建立 B.移情能力培养 C.成熟个性的培养 D.将愤怒压在心底 3.成熟个性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A.自我认识客观 B.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C.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D.有道德责任意识 4.下列哪种观点不属于有关助人的原因的理论() A.社会学习理论 B.社会生物学解释 C.社会交换论观点 D.社会规范论观点 5.社会作用力理论的提出者是() A.德克海姆 B.玛格丽特.米德 C.塔尔德 D.拉特纳 6.合作与竞争的直接动因是() A.遗传 B.现实利益 C.现实利益的一致和冲突 D.性别 7.卡车运输游戏实验是谁进行的() A.依奇和克劳斯 B.依奇和哈定 C.克劳斯和哈定 D.华生和弗洛伊德 8.下列哪一个属于第三方的介入() A.交流 B.接触 C.调停 D.谈判 9.“一大群人去吃饭时,当规定是大家平摊付账时,人们会倾向于点贵的菜来大饱口福”这属于社会心理学的什么效应() A.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B.搭便车效应 C.潘朵拉效应 D.登门槛效应 10.从众的类型不包括(0 A真从众 B权宜从众 C假从众 D不从众 11.不属于依从行为发生的心理规律的是() A命令者的权威 B潜在损失危机 C互惠心里 D喜爱和熟悉 12.从众的动机不包括() A行为参照 B喜爱和熟悉 C偏离恐惧 D人际适应 13.最为典型的逆反心理不包括() A超限逆反 B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C禁果逆反 D消极逆反 14. 以下列举出的需要中,不属于隶属需要的是() A 安全需要 B 地位需要 C 自尊需要 D 审美需要 15. 以下不是影响群体形成的因素() A 互动与共同目的 B 隶属需要 C 依从

社会心理学案例分析——自我与文化

来源:不详作者:佚名 对于某些人而言(特别是那些西方工业文化中的人),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是很盛行的。在美国好莱坞的大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很浓的作品,像史瓦辛格、史泰龙……他们往往是深入敌后九死一生,一个人就把对方N个人打得屁滚尿流,最后还能活着回来的孤胆英雄;而反观国产电影呢,不是没有这样的英雄,只不过“我们的”英雄,其下场通常是为了集体的、更大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似乎东西方对于英雄的定义标准有着较大的区别,为什么会这样呢? 身份更多是独立的。青春期是与父母分离的时期,个体开始依靠自己,并且开始定义个人独立的自我。即便个体来到一片陌生的土地上,他的特性——作为有特殊能力、特点、价值和梦想的独特个体——可能会完整地保留下来。西方文化中的心理学假定,定义一个人的可能性自我并相信他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会使他的生活富足。在20世纪结束之前,个人主义已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主导声音。 西方文学,从《伊里亚特》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更多地赞美那些依靠自己的人,而较少称赞那些满足别人愿望的人。当人们经历过富裕、变动、都市化和大众传媒后,个人主义就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而亚洲、非洲和中南美地区的本土文化则把集体主义(collectivism)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这种文化孕育了相互依存的自我。这些文化中的人们更多地进行自我批评,却很少自我肯定。特性被更多地定义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集体主义有很长的历史,例如在中国农村,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能够更好地进行粮食生产。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rt在《思维地理》(Geography of Thought, 2003)中主张,其结果不止是社会关系与倡导个人主义文化的西方不同,而且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 当呈现一种栩栩如生的水下场景时,日本人自然地回忆出比美国人多60%的背景特征,他们的讲述更多以关系为主(青蛙在植物旁边)。美国人把注意更多地放到焦点目标上,比如单独的大鱼,而较少注意环境特点(Nisbert, 2003)。Nisbert从这些研究中总结出东亚人的思维更加整体化——在与其他事物或环境的关系中知觉和思考对象与人。 一个具有相互依赖自我的人会有更强烈的归属感。相互依赖型的人在与家人、同事和朋友完全分开后,会失去那些定义自己的社会联系。他们不是只有一个自我,而是有很多个自我:与父母相处时的自我、工作时的自我、与朋友一起时的自我(Cross & others, 1992)。相互依赖型的自我是镶嵌于社会关系中的,直接的交谈比较少,更多的是礼貌性交谈(Holtgraves, 1997)。其社会生活目标更多的不是增强个体自我而是协调并支持他所在的群体。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自尊与“别人怎么评价我和我的群体” 密切相关。自我概念是有弹性的(与特定的情景有关)而不是固定不变的(跨情景的持久性)。在一项研究中,认为在不同活动领域里仍然保留了自我(内在自我)的加拿大学生为五分之四,而中国与日本的学生则仅为三分之一(Tafarodi & others, 2004)。 无论如何,像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样分类如此鲜明的文化似乎过于简单化了,因为任何文化中的个人主义都会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发生变化(Oyserman & others, 2002a, b)。这种变化同样存在于同一国家的不同区域和政治观点之间。在美国,夏威夷人和住在最南部的人要比那些西部山区比如俄勒冈州和蒙大拿州的人表现得更为集体主义(Vandello & Cohen, 1999)。保守派倾向于成为经济上的个人主义者(“不要征税或管制我”)和道德

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人怎会变成“狼”? [现象实例] 历史记载,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8岁的狼孩卡玛拉(女性),其身体外形与人不同,特点是:四肢长得比一般人长,手长过膝,双脚的拇指也稍大,两腕肌肉发达;骨盆细而扁平,背骨发达而柔弱,但腰和膝关节萎缩而毫无柔韧性。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时到3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她目光炯炯,嗅觉敏锐,但不会说话,没有人的理性。 [心理点评] 人们不禁会问,这位8岁的女孩,她原来是人呀,怎不具人的禀性变成“狼”了呢?这一实例有力地说明了社会生活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意义。由于这位女孩自幼落到狼群中,由狼群喂养长大,有长达8年的时间在狼群中生活。虽然她有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人的一切外貌特征、生理机构和感觉器官,确确实实是由人生育出来的,但她没有一般人的心理机能和理性思维能力。这是因为她自幼脱离了人的社会生活,虽然生下来就具备说话的神经机构,但没有同人们接触,没有同人们进行交往,所以不懂得人类的语言;虽然她有人的脑,以及各种感官神经机构,但没有在社会中生活,没有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熏染,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与训练,所以无法形成人的心理现象和精神世界。相反,由于她长期过着野兽的生活,在兽群的生活环境中,原有的那些人的神经机构发生了萎缩,身体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时间越长,其狼的习性就越多,这就是使人慢慢变成"狼"的原因。类似的猪、羊、熊孩也如此。可见,仅有人健全的脑,若离开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人的心理也不可能正常发展。狼孩卡玛拉被带回人群中生活后,经精心护理和培养,逐渐恢复了正常人的心理状态。 二、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 [现象实例]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心理点评] 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待冬天夜晚取柴以便烤火取暖这相同的客观现实,各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人不怕黑、不怕冷,高高兴兴地到山沟里去取干柴;有人虽然也去山沟,却嘟嘟嚷嚷不愿意;有的怕黑又怕冷,图方便就近取湿柴等等。可见每个孩子对待相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因而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同。在心理学中将他们这些态度和行为称为性格特征。用科学术语说,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心理特征。所谓对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人们追求什么,拒绝什么,表明人们活动的动机和方向。而行为方式即在其态度下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即指人们如何去追求他所要得到的事物,如何避免他所要拒绝的事物,并且这种态度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也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模式。以上述试验为例,说某个孩子是勇敢的,不仅是他的态度,而且有其在寒冷的黑夜里到山沟去取柴的行动,而这又是经常性的、稳定的。所以恩格斯认为: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他怎样做。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其模式也各种各样。如何了解人们的性格特征,则可以从其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着手。 三、自信是成功的秘诀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习题及答案

一、心理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给两组大学生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个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后让两组大学生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两组学生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他在科学道路上的坚强意志。试分析上述实验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 答:对管理活动启示: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因为他仅仅是一种假设、猜想,如果不经过进一步检查、验证,只凭第一印象去处理人际关系以及管理问题,往往会出现差错。但是,第一印象作为初次见面时的认识现象,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经阶段。所以,在管理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每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说,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一是看待别人时,要尽量避免仅仅凭第一个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二是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给人留下一个良子的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三是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三、俗话说“货比三家”,消费者购物时往往在心理上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首先借助感知与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思维获得理性认识,再加以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 试由以上过程分析认识中感知与思维的关系。 答:(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各种不同感觉加以联系和综合的反映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就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感知是形成表象并产生思维的直接基础。 (2)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在感觉的基础上,人们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加以综合分析,形成知觉,对事物有了较完整的形象。感觉、知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3)人们为加强对事物的认识,还借助记忆把过去生活实践感知过的东西、体验过的情感或知识经验,在头脑中重复反映出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仅通过感知去认识事物的

社会心理学实验案例

社会心理学实验案例 道德的起源: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发现莫不如此,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 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阶级的起源:实验人员继续他们的实验,不过这一次他们改变了喷水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体。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别的孔武有力,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一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顿,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有被淋到嘛。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才会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A 不想被K,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B、D、E越发的快乐了起来,这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于是五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这下子阶级也随着道德的起源了。 道德的沦丧:天变热了,笼子里的猴子们想冲凉却找不到地方。终于出现了一位反潮流英雄,猴子HERO。HERO在无意中碰到了香蕉,理所当然的引来了一顿饱打。但在挨打的过程中,猴子们享受到了冲凉的乐趣。等身上的水干了之后,猴子A在无意中碰撞了HERO,使HERO又一次接触到了香蕉,于是,猴子们享受了第二次冲凉,HERO遭到了第二次痛殴。在此之后,只要大家有冲凉的需要,就会有一只猴子X挺身而出,对HERO进行合理冲撞。大家对HERO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不同,在平时大家会对HERO 异常温和,以弥补在冲凉时,为维护规则而不得不对它进行的暴力举动。一天,在大家冲凉时,饱受折磨的HERO闻到了香蕉的清香,生物本能使它

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 五年级数学老师吴老师上个周末给全班学生布置了一个数学家庭作业,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应用题并解题。星期一上课的时候,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编的题目。她第一个叫小东上讲台说,小东大胆地上讲台介绍自己编的数学题,并向全班同学演示他解题的过程。当小东在台上讲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小王一直在和其他同学讲话,破坏班级秩序。吴老师已经警告过他了,这次小王又不听话。吴老师不允许他打扰小东的讲话,让他到楼道里站着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小东介绍完数学题,给其他同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吴老师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上台介绍时,很多学生都举手了。 接下来,吴老师让一个擅长数学的学生童童讲自己编的题目,以及解题的过程。童童满脸通红地站起来,当走到讲台边时,全身都在发抖。童童站了好几秒钟才开始说话。但是他太紧张了,根本讲不下去。童童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吴老师知道童童经常在很多人面前不敢张口。但是吴老师想,童童的数学学得不错,他应该能够讲清楚他的题目。但吴老师错了,童童最终还是很窘迫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且其他同学也变得不敢上前说了。 吴老师决定帮助童童恢复自尊。她让童童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问题。她说很多学生都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她开始教书时也感到害怕。后来她问了童童设计的数学题是什么,童童用非常小的声音回答了。吴老师说:“非常好,童童!那你是怎么解这个题的?”童童受到了老师的鼓励,渐渐对自己有了信心,胆子也变大了,接着把自己解题的过程完整地向同学们演示出来了。 童童讲的过程中,吴老师发现站在走道里的小王一直贴着后面的窗户认真听课,就在童童讲完后让他回到了教室。 问题:请使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等理论分析本案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案例2 考试过后,试卷发下,学生们开始议论各自的成绩。 “你考得怎样,小郭?”小康问道。 “很糟糕,“小郭感到有些难为情,“我不是做这个的料。我从来都不擅长写她所要求写的这种东西。我根本学不好。” “我这次也没有考好,”小康回应说:“不过我早料到这次会考不好,因为我这段时间学习太不用功了,我就知道我这次会有麻烦了。不过我可不像这样的事情下次再发生。” “简直难以置信!”小蓉抱怨说:“真见鬼了,我居然只得B。她到底有没有认真读我写的东西啊!” “我才得C,”小冲补充说,“不过我倒不觉得有多糟糕,我从来就没好好学过这门课,让我及格,我已经谢天谢地了。” 问题:请根据归因理论分析案例中四名学生对考试成败的归因特点。如果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如何改变案例中消极归因学生的归因倾向? 案例3 小雨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智力正常,二年时成绩还可以,属中等水平,但三年后成绩开始下滑。四年级更明显。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是应付老师和父母。每次试卷和作业发下来,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老师批评他,他无所谓。小童爱看电视,爱玩电脑游戏,每天匆匆忙忙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爱玩游戏。父母均为某企业职工,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对孩子读书期望较高,一直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