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无机及分析化学重要知识点汇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重要知识点汇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重要知识点汇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重要知识点汇编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重要知识点汇编

(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

绪论

一、化学的地位及作用

自然科学在纵向方面分为三个层次: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在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变化中的能量转换。

化学理论已渗透到许多技术学科当中,如采矿和冶金工业的需要,推动了无机和分析化学的发展;纺织、印染、煤、石油的综合利用又使有机化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四大化学

化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如"四大化学"这些都属于纯粹的化学。

无机化学:以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除C、H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研究对象;

有机化学:以C、H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研究对象;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鉴定方法及其原理;

物理化学:以应用物理测量方法和数学处理方法来研究物质及其反应,以寻求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间本质联系的普遍规律。

另外,随着化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又产生了许多应用化学:如工业化学、高分子化学、放射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半导体化学等等。

三、本课程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1、目的:化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后续化学课程的基础。

2、主要内容:主要是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应用以及其变化的基本原理。

本教程分为两部分:化学理论与元素及其化合物

其中化学理论又分为:四大平衡(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及结构理论。

3、学习方法:

(1)理论课

大学的学习模式:每节课的讲授内容多,讲授内容重复性小,作业量少,无课堂练习,强调自学能力的提高。针对大学学习特点,提出如下要求:

①课堂认真听讲,跟上教师讲授思路,有弄不懂的问题暂且放下,待以后解决,不然,由于讲授速度快,容易积累更多的疑难问题。

②作好课堂笔记,留下一定的空白处,做标记,提出问题,写出结论。

(2)实验课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理论的理解十分重要。

目的:掌握基础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深化理论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预习报告,实验记录,实验报告。

第一章 气体与热化学方程式

在常温下,物质通常以三种不同的聚集状态存在,即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的每一种聚集状态有各自的特征。在这一章我们主要介绍气体。

1.1气体

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自发在充满任何容器。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所以容易压缩。气体的体积不仅受压力影响,同时还与温度、气体的物质的量有关。通常用气体状态方程式来反映这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在压力不太高和温度不太低时,气体的体积、压力和温度之间具有下列关系:

pV= nRT (1—1)

式中:p ——压力,Pa ;

V ——体积,m 3;

n ——物质的量,mol ;

R ——热力学温度,K ;

T ——摩尔气体常数,又称气体常数。

该式称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我们把在任何压力和温度下都能严格地遵守有关气体基本定律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表明了气体的p 、V 、T 、n 四个量之间的关系,一旦任意给定了其中三个量,则第四个量就不能是任意的,而只能取按式(1—1)决定的惟一的数值。

物质的量n 与质量m 、摩尔质量M 的关系为

M

m n = 则式(1—1)可变换成

RT M

m pV = (1—2) 结合密度的定义V m /=ρ,则式(1—1)可以变换为

RT

pM =ρ (1—3) 它反映了理想气体密度随T 、p 变化的规律。

在标准状况下,1mol 气体的体积3310414.22m V m -?=,代入式(1—1)得

)

/(314.8)

/(314.815.273110414.2210325.10133

33K mol J K mol m Pa K

mol m Pa nT pV R ?=??=????==- R 的数值与气体的种类无关,所以也称能用气体常数。

例1-1:一个体积为40.0dm 3的氮气钢瓶,在25℃时,使用前压力为12.5Mpa 。求钢瓶压力降为10.0 Mpa 时所用去的氮气质量。

解:作用前钢瓶中N 2的物质的量为

mol RT V p n 202)

2515.273(314.8100.40105.123

611=+????==- 作用后钢瓶中的N 2的物质的量为

mol RT V p n 161)

2515.273(314.8100.40100.103

622=+????==- 则所用氮气的质量为

kg g M n n m 1.1101.10.28)161202()(321=?=?-=-=

理想气体实际上是一个科学的抽象的概念,客观上并不存在理想气体,它只能看作是实际气体在压力很低时的一种极限情况。从微观的角度看,理想气体的模型把气体分子看作本身无体积且分子间无作用力。当压力很低时,实际气体体积中所含气体分子的数目很少,分子间距离很大,彼此的引力可忽略不计,实际气体就拉近理想气体。由于理想气体反映了实际气体在低压下的共性,所遵循的规律及表示这些规律的数学公式都比较简单,且容易获得,所以引入理想气体这样一个概念非常重要。

在常温常压下,一般的实际气体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1—1)进行计算。在低温或高压时同,由于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有较大差别,将式(1—1)加以修正就行了。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实际气体的问题要简单的多。

2.道尔顿分压定律

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实际遇到的气体,大多数是由几种气体组成的气体混合物。如果混合气体的各组分之间不发生反应,则在高温低压下,可将其看作理想气体混合物。混合后的气体作不一个整体,仍符合理想气体定律。

气体具有扩散性。在混合气体中,每一组分气体总是均匀地充满整个容器,对容器内壁产生压力,并且互不干扰,就如各自单独存在一样。在相同温度下,各组分气体

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叫做该气体的分压。1801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J.Dalton)从大量实验中总结出组分气体的分压与混合气体总压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道尔顿分压定律。分压定律有如下两种表示形式:

第一种表示形式: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等于该气体的总压力。例如,混合气体由C 和D 两组分组成,则分压定律可表示为:

p(D)p(C)+=总p (1—4)

式中,)()(D p C p 、——分别为C 、D 两种气体的分压。

第二种表示形式为:混合气体中组分i 的分压等于总压总p 乘以气体i 的摩尔分数

i x 。

i i x p p ?=总 (1—5)

n n x i i = 摩尔分数i x 是指某气体的物质的量(i n )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总n )之比。

由于压力表测量混合气体的压力得到的是总压,而组分气体的分压一般是通过对混合气体进行分析,测出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总V V i /)再计算得到,i V 和总V 分别表示组分i 的分体积和混合气体的总体积。所谓分体积是指组分气体在保持混合气体的温度、压力下,单独存在时所占有的体积。例如,将各为101.3kPa 的1L 2N 和3L 2H 混合,欲使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与原来各气体的压力相同,即为101.3kPa ,那么混合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必为4L ,而2N 的分体积为1L ,2H 的分体积为3L 。

因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n 成正比,所以在混合气体中,组分i 的摩尔分数i x 等于其体积分数总V V i /,由此可得

i i i i x V n n p p ===总

总总V (1—6) 由式(1—6)可知,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总压乘以该气体的体积分数。

例1-2:25℃时,装有0.3MPa 2O 的体积为1L 的容器与装有0.06MPa 2N 的体积

为2L 的容器用旋塞连接。打开旋塞,待两边气体混合后,计算:

(1)2O 、2N 的物质的量。

(2)2O 、2N 的分压力。

(3)混合气体的总压力。

(4)2O 、2N 的分体积。

解:(1)混合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没有发生变化:

mol RT V p O n 12.0)

27325(314.81103.0)(3112=+???== mol RT V p N n 048.0)

27325(314.821006.0)(3222=+???== (2)2O 、2N 的分压是它们各自单独占有3L 时所产生的压力。当2O 由1L 增

加到3L 时:

MPa RT V p O p 1.03

13.0)(112=?== 当2N 由2L 增加到3L 时:

MPa RT V p N p 04.03

206.0)(222=?== (3)混合气体总压力:

MPa N p O p p 14.004.01.0)()(22=+=+=总

(4)2O 、2N 的分体积:

L p O p V O V 14.214

.01.03)()(22==总总??= L p N p V N V 86.014

.004.03)()(22==总总??

= 1.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一、概念和术语

1.体系和环境

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各种形式的能量变化,我们在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时,常常需要把研究对象与周围其他部分划分开来,作为研究对象的这部分,就称为体系(),把体系以外的跟体系密切相关的部分叫做环境()。例如研究溶液中的反应,溶液就是我们研究的体系,而盛溶液的烧杯,溶液上方的空气等都是环境。按照体系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情况不同,可以将体系分为以下三类:

敞开体系:这种体系和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这种体系和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

孤立体系:这种体系和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交换,又没有能量交换。

例如在一个敞开的广口瓶中盛水,盛水的广口瓶即为一个敞开体系,因为瓶内外既有热量的交换,又有瓶中水汽的蒸发和瓶外空气的溶解。如在此广口瓶上盖上瓶塞,这样瓶内外只有热量的交换而无物质的交换,这时成为一个封闭体系。如将上述广口瓶换为带盖的杜瓦瓶(能绝热),由于瓶内外既无物质交换又无热量交换,而构成一个孤立体系。

2.过程和途径

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变化的经过称为过程()。如果体系的状态是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发生变化,则此变化称为“定温过程”;同理,在压力和体积恒定的条件下,体系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则称“定压过程”。如果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系和环境没有热交换,则称“绝热过程”。

体系由一始态变到另一终态,可以经由不同的方式。这种由同一始态变到同一终态的不同方式就称不同的途径(),因此可以把体系状态变化的具体方式称为途径。

3.状态和状态函数

一个体系的状态可由它的一系列物理量来确定,例如气体的状态可同压力、体积、温度及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等参数来决定。当这些物理量都有确定值时,体系就处在一定的热力学状态,所以,状态()是体系一切宏观性质的综合,而这些确定体系状态性质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就是它们的数值大小只与体系所处的状态有关,也就是说,在体系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时,状态函数的增量只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完成这个变化所经历的途径无关。例如,一种气体的温度由始态的25℃变到终态的50℃,它变化的途径不论是先从25℃降温到0℃,再升到50℃,或是从25℃直接升温到50℃,状态函数的增量T

只由体系的终态(50℃)和始态(25℃)所决定,其

结果都是相同的。

体系各个状态函数之间是相互制约的,若确定了其中的几个,其余的就随之而定。例如对于气体,如果知道了压力、温度、体积、物质的量这四个状态函数中的任意三个,就能用状态方程式确定第四个状态函数。

4.热和功

当体系和环境之间存在着温度差时,两者之间就会发生能量的交换,热会自动地从高温的一方向低温的一方传递,直到温度相等建立起热平衡为止。热(heat)用符号Q 表示。溶解过程中与环境交换的热称为溶解热;化学反应过程中与环境交换的热称为反应热。热力学上规定,体系吸热,Q为正值;体系放热,Q为负值。

除了热以外,我们把其他各种被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work),如由于体系体积变化反抗外力作用而对环境做的体积功,还有表面功、电功等。“功”用符号W表示,本章只考虑体积功。热力学上规定:体系对环境做功,W为负值;环境对体系做功,W为正值。

热和功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它们与变化的途径有关。当体系变化的始、终态确定后,Q和W随着途径不同而不同,只有指明途径才能计算过程的热和功,所以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5.热力学能

热力学能(thermodynamic energy)又称内能,是体系中一切形式能量的总和。它包括体系中原子、分子或离子的动能(平动能、转动能、电子运动能等),各种了、粒子间吸引和排斥所产生的势能,以及化学键能、核能等。

热力学能以符号U表示,具有能量单位。它仅决定于体系的状态,在一定状态下有一定的数值,所以热力学能是状态函数。当体系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时,热力学能的增量△U只与体系的始态与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由于物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内部相互作用的多样性,尚不能确定热力学能的绝对值。实际应用中只要知道热力学能的变化值就足够了。根据能量与转化定律,体系热力学能的变化可以由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的热和功的数值来确定。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定压反应热、焓和焓变

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是在定压条件下进行的,例如在化学反应实验中,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反应是在与大气接触的情况下发生。因此,体系的最终压力

必等于大气压力。由于大气压力变化比较微小,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看作不变,所以反应可以看作是在定压下进行,因此讲座定压反应热效应具有实际意义。在定压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有体积变化时,则要做体积功。功可以有两种:一种是体积功,另一种是非体积功(如表面功、电功等)。在定压下进行的化学反应,一般只做体积功,则

V p W ?=

这样,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定压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能变化为

V p Q W Q U p p ?-=+=? (1—7)

)()()(11221212pV U pV U V V p U U V p U Q p +-+=-+-=?+?=

式中U 、p 、V 都是状态函数,它们的组合(U+pV )必须具有状态函数的性质。热力学上定义H =U+pV ,取名为焓(),即以H 表示。这样得出

H H H Q p ?=-=12 (1—8)

H ?为体系的焓变(chang of enthalpy )

,具有能量单位。即温度一定时,在定压下,只做体积功时,体系的化学反应热效应p Q 在数值上等于体系的焓变。因而焓可以认为是物质的热含量,即物质内部可以转变为热的能量。

焓像热力学能那样,不能确定其绝对值,在实际应用中涉及的都是焓变H ?。 通常规定放热反应H ?0<,吸热反应0>?H 。从H Q p ?=,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V p Q U p ?-=?得到

V p U H ?=?-? (1—9)

由此可知,定压下U H ?-?,就是体系经由定压过程发生变化时所做的体积功。对始态和终态都是液体或固体的变化来说,统计体积变化V ?不大,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得到

U H ?≈? (1—10)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如

O H g O g H 2222)()(2=+

假定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具有理想气体的性质,则

nRT RT n n V V p V p ?=-=-=?)()(1212

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为n ?,它等于气体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总和减去气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总和。在上述反应中,1)21(2-=+-=?n ,当K T 15.298=时, 13479.215.29810314.81--?-=???-=?=?mol kJ nRT U p

由此可见,即使在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中,H ??与V p 相比也只是一个较小的值。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可认为

U H ?≈?

2.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及其热效应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如:

)(2)()(2222g O H g O g H =+ 164.483)15.298(-Θ?-=?mol kJ K H

该式表明,温度为298.15K ,诸气体压力均为标准压力

时,在定压条件下(大多数反应都是在定压条件下进行的),水泵2molH 2(g)和1molO 2(g),生成2molH 2O(g)所放出的热量为483.64kJ 。

因为反应热效应与许多因素有关,正确地写出热化学方程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因反应热效应的数值与温度、压力有关,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注明反应条件。

在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性质常随压力而变,热力学中规定了物质的标准状态:气态物质的标准状态是压力为100kPa 的理想气体。液态或固态物质的标准状态是在100kPa 压力下,其相应的最稳定的纯净物。对于溶液来说,溶质的标准状态是它的质量摩尔浓度为1mol ﹒kg -1 ,实际应用中,稀溶液常近似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1mol ﹒L -1,压力为标准压力100kPa ;把稀溶液的溶剂看作纯物质,其标准状态是标准压力下的纯液体。诸物质处于标准状态时的反应焓变,称为标准焓变,以 表示。上例的焓变就是标

温度若不注明,温度通常指298.15K 。

(2)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通常用g 表示气态,l 表示液态,s 表示固态)。如上述反应生成物的是H 2O(l),而不是H 2O(g),则放出的热量就会多些,因为水的汽化

要吸收一定热量。

(3)焓变必须和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对应。

3.生成焓

生成焓又称为生成热,它是反应热的一种。在热化学中,体系的标准状态是指压力为100kPa ,温度可以任意选定,通常选定在298.15K 。在标准状态下,由元素的最稳定的单质化合生成为1mol 纯化合物时的反应焓变叫做该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 表

。如果温度不是

,则需要在下标处注明温度,符号为 ,T 是实际反应温度。可以看到,热力学中的标准状态是指标准压

力条件,温度由实际反应而定。在化学手册中查到的 的数据常是298.15K 时的标

1.1节中气体的标准状况相混淆。

根据上述定义,稳定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为零。应该指出,当一种元素有两种或两种

以上单质时,只有一种是最稳定的。从书后标准生成焓附录中可以看到,碳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石墨和金钢石,其中石墨是碳的稳定单质,它的标准生成焓为零。由稳定单质转变为其他形式单质时,也有焓变:

-1()C() H =1.897kJ mol C →??石墨金钢石

生成焓是热化学计算中非常重要的数据,通过比较相同类型化合物的生成焓数据,可以判断这些化合物的相对稳定性。例如,Ag 2O 与Na 2O 相比较,因Ag 2O 生成时放出热

量少,因而比较不稳定(见表1-1)。

表1-1 Ag 2O 与Na 2O 生成焓的比较

4.盖斯定

俄国化学家盖斯根据他对反应热效应实验测定结果分析,于1840年总结出一条定律:在定压下,反应热效应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始态和终态(温度、物质的聚集状态和物质的量)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这个定律叫盖斯定律。

根据这个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些不能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的热效应。例如,在煤气生产中,我们需要知道下列反应在定温定压下(298.15K ,100kPa)的热效应:

21()()()2C s O g CO g += 上述反应的热效应不能用实验直接测定。但是,C 燃烧生成CO2的热效应和CO 燃烧生成CO2的热效应是已知的:

△f H T

12211222()()()

393.5(1)1()()()283.0(2)2C g O g CO g H kJ mol CO g O g CO g H kJ mol --+=?=-?+=?=-?

可以设想,生成CO2的途径,即从始态(C+O2)、终态(CO2)的途径有两条,如图1-1所示。第一条途径是一步完成的,以(1)表示;第二条途径是分两步完成的,即是由碳和氧气生成CO ,再由CO 和氧气生成CO2,分别以(3)和(2)表示。

根据盖斯定律,123

H H H ?=?+?,则

1312393.15

(283.0)110.5

kJ mol -?=??=--=-? 由此求出反应(3)的热效应为-110.5kJ 。即

1231()()()110.5(3)2C s O g CO g H kJ mol -+=?=-?

实际上,根据盖斯定律,可以把热化学方程式像代数方程式那样进行运算。方程式相加(或相减),其热效应的数值也相加(或相减)。例如,在上例中式(1)减去式(2)即得式(3)。即反应式(3)=(1)-(2),则热效应312H H H ?=?-?。

盖斯定律的实质是焓为状态函数,焓变与途径无关。

5.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化学反应热效应

盖斯定律的重要用途就是利用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来计算各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因为在任何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有的原子和种类和个数总是相同的(质量守恒定律),用相同种类和数量的单质既可以组成全部反应物,也可以组成全部生成物。如果分别知道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生成焓,即可以求出反应的热效应。现以氨的氧化反应为例说明。

22221-1 C+O CO →图的反应途径

例1-3:由热力学数据表中查得:

1

31

1

2

(,)46.11(,)90.25(

,)241.82f

f f

H NH g kJ mol H NO g kJ mol H H O g kJ mol ---?=-??=??=-?

计算氨的氧化反应3224()5()4()6()NH g O g NO g H O g +→+的标准反应热(即标准焓变)(298)H K ?。

解: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可以看作是由2molN 2,6molH 2,5molO 2反应生成的,以单质为始态,

以生成物为终态,反应物为中间状态,可得关系图1-2。

反应物标准生成焓的总和: 13214,)5,)

4(46.11)50

184.44f f NH g g kJ mol

-?=?+?=?-+?=-?

生成物标准生成焓的总和: 222265N H O ++2?2O

32

5+1-2 图氨氧化反应关系图

2214(,)6(,)490.256(241.82)

1089.92f f H H NO g H H O g kJ mol

-?=?+?=?+?-=-?

根据盖斯定律: 12H H H ?+?=?

1211089.92(184.44)905.48H H H kJ mol -?=?-?=---=-?

由上述例子可知,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标准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标准生成焓总和减去反应物的标准生成焓总和。

()()- (1-11)

i f i f i H H H υυυ?=??∑∑生成物反应物其中为生成物的化学反应计量数。

2.1 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速率,往往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变化的正值(绝对值)表示,单位:mol.L-1.时间。时间可以为s 、min 或其他时间单位。

反应速率 = 变化所需时间

浓度变化 即

通过上式计算得出的实际上是平均速率,当时间间隔趋于0时,平均速率即转化为瞬时速率。如图

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上,某时刻的速率即该时刻切线的斜率。以后提到的速率均指瞬时速率。显然,反应刚开始,速率大,然后不断减小,体现了反应速率变化的实际情况。

2.2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1、化学反应历程(机理)

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实际经过的途径。

基元反应:在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直接转化成生成物的反应—简单反应。

复杂反应:在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经过多步才转化成生成物的反应----非基元反应。基元反应

CO(g) + NO

2(g) = CO

2

(g) + NO(g)

非基元反应

H 2(g) + I

2

(g) = 2HI(g

I

2

(g) =2 I(g) 快

H2(g) + 2I(g) = 2HI(g) 慢

2、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1)有效碰撞理论

化学反应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反应物分子(或原子、离子)间的碰撞。

只有极少数活化分子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称“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是反应物分子中能量较高的分子,其比例很小;

理论要点:

※有效碰撞:能发生反应的碰撞;

※活化分子:具有较大的动能并且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所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其他条件相同时,活化能越低的化学反应,反应速率越高。

活化能(E a)是化学反应的“能垒”,E a越高,反应越慢;E a越低,反应越快。E a 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一般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约在40~400 kj.mol-1之间;

多数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约在60~250 kj.mol-1之间;

反应的活化能小于 40 kj.mol -1时,反应速度很快;

反应的活化能大于 400 kj.mol -1时,反应速度很慢;

中和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约在13~25 kj.mol -1之间。

(2)过渡状态理论

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反应物分子的简单 碰撞完成的,在反应物到产物的转变过程中,先形成一种过渡状态,即反应物分子活化形成配合物的中间状态。

如 A + BC 「A …B …C 」 ABC

2.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内因:反应的活化能

外因:浓度、温度、催化剂

一、浓度或分压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基元反应: 对于简单反应,反应物分子在有效碰撞中经过一次化学变化就能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2.基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可由质量作用定律描述。

在一定温度下,对某一基元反应,

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以化学方程式中该

物质的计量数为指数)的乘积成正比

如:aA + bB = gG + dD 为基元反应,

则:)B ()A (v c kc b a ?=

称作质量作用定律数学表达式。

而对于非基元反应,有: )B ()A (v c kc n

m ?=

称作反应速率方程式。其中m 、n 要通过实验来确定。

(a+b )或(m+n )称为反应级数。

例1 S 2O 8 2- + 3I - = 2SO 42- + I 3- 非基元反应

该反应为2级反应。

k 称为反应速率常数, 可用来表征反应的速率。

k 与温度、催化剂有关,而与浓度无关。对于n 级反应其单位是(mol dm -3)(n-1)s -1 ))((282--=I O S k v

反应级数的意义:

①表示了反应速率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②零级反应表示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速率常数的单位

零级反应: u = k(c

A

)0 k的量纲为mol·dm-3·s-1

一级反应:u = kc

A

; k的量纲为s-1

二级反应:u = k(c

A

)2 k的量纲为mol3·dm-1·s-1气体反应可用气体分压表示

2NO

2??→

←?? 2NO + O2;

v = k c c(NO2 )2;或v = k p p(NO2 )2;kc1 k P

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范特霍夫规则

一般情况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对化学反应温度每升高10度反应速率大约增加到原来的2

~

4倍。

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显著提高的原因是:升温是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大量的非活化分子获得能量后变成活化分子,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由小碰撞次数增多,从而反应速率明显增大。

三、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正催化:加速反应速率负催化:减慢反应速率

1.催化剂影响反应速率的原因

催化作用的实质是改变了反应的机理,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因而提高了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前后物质的组成和质量,也不改变平衡常数K;缩短平衡到达的时间,加快平衡的到来。

2.特点:

⑴高效性(用量少,作用大)

⑵选择性

一种催化剂只能催化一种或几种反应;同一反应用不同催化剂得到不同产物。

高考必背政治[人教版]高中政治考点汇总(必修_选修)_框架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一、货币 二、价格 三、消费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 五、企业与劳动者 企业如何成功经营 六、投资与理财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八、财政与税收 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一、公民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公民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5)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选举 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管理 监督的渠道和意义 二、政府 (1)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 (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3)公民救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 (4)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对政府权利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和方法 (5)政府的权威的表现和确立 三、政治制度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民代表的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民代表的义务 人民代表大会实行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2)我国的政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领导核心地位、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2、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容和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政策 信仰自由;依法管理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1、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2、{联合国}宗旨原则、作用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基本目标、宗旨、立场、基本准则 2、我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 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重点习题答案详解(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2. 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RT V p = 可得: RT pV M n ==m 则: m o l /0.160.250L 101.3kPa K 298K mol L kPa 315.8164.0-11g g pV mRT M ≈??????==- 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 4. 解:由题意可知,氮气为等温变化,氧气为等容变化 kPa 92.350.0mL 2.00mL kPa 0.98211N 2=?==V V p p kPa 45.43333K 732kPa 0.53121O 2=?== K T T p p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kPa 4.4792.345.4322O N ≈+=+=p p p 总 7. 解: T =(273+15)K = 288K ; p 总 =100kPa ; V =1.20L 288K 时,p (H 2O)=1.71kPa M (Zn)=65.39 则 p 氢气= (100-1.71)kPa = 98.29kPa mol 0493.0K 288K mol L 8.315kPa L 20.18.29kPa 911-=?????==-RT pV n 氢气 根据: Zn(s) + 2HCl → ZnCl 2 + H 2(g) 65.39g 1mol m (Zn)=? 0.0493mol 解得m (Zn)=3.22g 则杂质的质量分数 w (杂质) = (3.45-3.22)/ 3.45 = 0.067 14. 解:因溶液很稀,可设ρ ≈1 g·mL -1 (1) 14113L mol 1054.1K 293K mol L kPa 315.8kPa 10375-----??=?????=∏=RT c (2) mol g L L g cV m n m M /1069.6mol 1054.1010.50515.04143?=????===--- 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069.6? (3) K 1086.2kg mol 1054.1mol kg K 86.14141----?=?????=?=?b K T f f K 1088.7kg mol 1054.1mol kg K 512.05141----?=?????=?=?b K T b b (4)由于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的值太小,测量误差很大,所以这两种方法不适用。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全

第8章习题答案 1.命名下列配合物: (1)K2[Ni(CN)4] (2)(NH4)2[FeCl5(H2O)] (3)[Ir(ONO)(NH3)5]Cl2 (4)Na2[Cr(CO)5] 解:(1)四氰根合镍(Ⅱ)酸钾 (2)五氯?一水合铁(III)酸铵 (3)二氯化亚硝酸根?五氨合铱(III) (4)五羰基合铬(-Ⅱ)酸钠(参考P172) 2.写出下列配合物(配离子)的化学式? (1)硫酸四氨合铜(Ⅱ) (2)四硫氰?二氨合铬(III)酸铵 (3)二羟基?四水合铝(III)离子(4)二苯合铬(0) 解:(1)[Cu(NH3)4]SO4 (2)(NH4)[Cr(NH3)2(SCN)4] (3)[Al(H2O)4(OH-)2]+ (4)[Cr(C6H6)2] 6.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键型(内轨型或外轨型)、几何构型和磁性大小。 (1)[Co(NH3)6]2+ (2)[Co(CN)6]3- 解:(1)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2+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2+:3d74s0 [ ][ ][ ][ ][ ] [ ] [ ][ ][ ] [ ][ ][ ][ ][ ] 3d7 4S0 4P0 4d0 [ ][ ][ ][ ][ ] [ ][ ][ ][ ][ ][ ] [ ][ ][ ] 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 因为:形成[Co(NH3)6]2+时用的是Co2+最外层4S、4P、4d空轨道以SP3d2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2+形成配离子的前后单电子数没变,所以:该[Co(NH3)6]2+配合离子是外轨型,SP3d2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所以:[Co(NH3)6]2+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Co(NH3)6]2+是顺磁性分子。 (2) 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3+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3d64s0 [ ][ ][ ][ ][ ] [ ] [ ][ ][ ] 3d6 4S0 4P0 [ ][ ][ ] [ ][ ][ ][ ][ ][ ] 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 因为:形成[Co(CN)6]3-时用的是Co3+内层d轨道,即(n-1)层d轨道与nS、nP空轨道以d2SP3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有4个单电子,形成配合离子后没有单电子,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后内层电子发生了重新排布,所以:该[Co(CN)6]3-配合离子是内轨型,d2SP3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所以:[Co(CN)6]3-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Co(CN)6]3-是抗磁性分子。 7.有两个化合物A和B具有同一化学式:Co(NH3)3(H2O)2ClBr2.在一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当AgNO3加入A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试写出A和B的化学式。 解:∵在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知,说明A中的H2O 是外配位体,而B中的水是内配位体。当AgNO3加入A溶液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说明1molA中外配体为1mol Br-,而1mol B中外配体为2 mol Br-。因此它们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整理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整理 高考政治知识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1只羊=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W-G-W. 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有贮藏手段职能。除执行价值尺度外,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 交换价值←---价格 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高考冲刺】高考政治真题专项汇编卷 (2017-2019) 知识点18:法律常识

知识点18:法律常识 1、丁某与刘某结婚多年,育有一子小丁,今年12岁。丁某与刘某在结婚时书面约定,丁某婚后行使知识产权的所有收益归丁某个人所有。其余财产归属双方未作约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丁某许可画廊展览其画作而取得的报酬,归丁某个人所有 ②刘某婚后用婚前购得的机动车经营网约车取得的收益,归刘某个人所有 ③保护小丁是丁某与刘某的义务而非权利 ④小丁12岁生日时接受表姐赠与他的钢琴,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陈医生从“新闻图片网”下载了一幅摄影作品,作品呈现了某医生对就诊病人亲切微笑的面容。随后,她又从“绘画爱好者网”下载了6岁儿童宁宁画的一幅风景画。她未经允许就将它们印在用于宣传其私人诊所的小册子上,免费分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陈医生侵犯了摄影作品著作权人的发表权 ②陈医生侵犯了摄影作品著作权人的复制权 ③陈医生侵犯了摄影作品中医生的肖像权 ④宁宁无民事行为能力,不享有风景画的著作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张先生家的浴室地面渗水,导致楼下林女士家的壁纸受潮霉变。林女士屡次要求张先生解决渗水问题并补偿她所受的损失,均遭拒绝。林女士起诉,请求法院判令张先生承担侵权责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林女士主张壁纸霉变是张先生家的浴室地面渗水所致,应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②如果林女士与审判长有师生关系,张先生有权申请审判长回避 ③在法庭调查阶段,书记员应查明原被告是否到庭 ④一审判决生效后,当事人若不服判决,可以上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初中生小伟和小惠就某一问题发生激烈争论,两人打赌约定:谁错谁就不再上学。两人拉扯着去请教老师,老师回答说,小伟的理解是正确的,但小惠不必离开学校。 从法律角度看,小惠不必离开学校的理由可能是( ) ①小伟和小惠没有签书面合同.因而不用遵守约定 ②两人的约定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而无效 ③小伟和小惠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因而约定无效 ④小惠没有离开学校的法律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某大学医学系教授朱某经过多年研究,发明了生产某种中成药物的特殊方法。 为保护这一生产方法,他可以选择的途径有( ) ①使用这种方法自行生产药物,并在药物商品包装上使用注册商标 ②将这种生产方法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 ③在医学杂志上发表论证这种生产方法的论文 ④申请取得对这种生产方法的专利保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知识讲解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1.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研究物性。 2.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学 科性质) 3.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冯特(心理学之父)。 4.心理学诞生标志:莱比锡心理实验室。 5.心理学研究中的七大流派: ①.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研究对象是意识的结构和内容。 ②.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观点: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传统流派) ③.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主张研究行为和用实验方法。 ④.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魏特墨、考夫卡。观点: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⑤.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观点:人的行为源于欲望与动机;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⑥.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人性本善。 ⑦.认知心理学派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6.心理学是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7.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的维度看,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动态 的)、心理特征(稳态的)、心理状态(暂时性的)。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兴趣,信念,动机,世界观,需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灵感。 8.认知,情感,意志,简称知、情、意,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①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②.情绪、情感和意志影响认知活动;③.情绪、情感和意志相互作用。 9. 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密切联系。首先,心理过程是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基础;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影响制约心理过程;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如果某类心理状态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就转化为心理特征。 10. 意识即心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意识是我们现实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前意识、潜意识。 11. 对人影响较大的四种生物节律:①.年节律;②.月节律28天(月亮的圆缺);③日节律(24小时节律);④90分钟节律。 12. 睡眠状态是一种心理现象,有两种状态即快速眼动睡眠和非眼动睡眠相互转换。 13. 唯物主义心理观: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是社会化的结果(心理的实质)。

2021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1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民族节日: 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 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 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 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 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 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 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 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总之,尊重和保存不 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 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4、5、6组合 8、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9、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 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 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 知识。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10、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 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

一、绪论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 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 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 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 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 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 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 “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 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 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 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 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 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 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 肛门便秘性性格 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

(完整)高中化学_全知识点总结记忆,推荐文档

高一化学各章必记知识点 第一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易燃易爆试剂应单独保存,防置在远离电源和火源的地方。 2、酒精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烫伤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清洗,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碱沾皮肤,用大量水清洗,涂上5%的硼酸溶液。 3、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4、防暴沸的方法是在液体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5、过滤是把难溶固体和水分离的方法;蒸发是把易挥发液体分离出来,一般都是为了浓缩结晶溶质。 6、粗盐含杂质主要有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需用的分离提纯方法是“钡碳先,碱随便,接过滤,后盐酸”的方法。 7、溶液中SO42-检验法是先加盐酸酸化,后加BaCl2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含有SO42-。 8、Cl-检验法是用AgNO3溶液和稀H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Cl-;酸化的目的是防止碳酸银等沉淀的生成。 9、蒸馏是分离液液互溶物的方法,常见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和冷凝器。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水流方向要注意逆流。 10、萃取是用某种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从溶解度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剂中的过程。一般萃取后都要分液,需用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后者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1、常见的有机萃取剂是CCl4和苯,和水混合后分层,分别在下层和上层。 12、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或紫红色)、[Fe(SCN)]2+(血红色或红色);淀粉溶液+I2→显蓝色 溴、碘的单质在几种溶剂中的颜色: 单质水苯汽油、四氯化碳 溴橙黄→橙红橙红橙红 碘棕黄紫红紫红 13、仪器的洗涤 ⑴标准:仪器内壁水膜均匀附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⑵若附着不易用水洗净的物质时,应选不同的“洗涤剂”区别对待。如: 残 留 物洗 涤 剂 盐酸 久置石灰水的瓶壁上的白色固体 (CaCO3) 铁 锈盐酸 制氯气时残留的二氧化锰浓盐酸(温热) 久置FeCl3溶液的瓶壁上的沉淀(Fe2O3)盐酸 容器壁上附着的碘酒精或NaOH溶液 容器壁上附着的硫二硫化碳或热NaOH溶液 试管壁上的银镜稀硝酸 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注意“同种微粒公式算”的途径

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分类总结

关于核心的说法 1.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3.“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关于(产生)生存和发展的说法: 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或说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多样性关于关键的说法: 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属性的说法: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商品的二因素或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可说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还可以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共有属性、特有属性、社会属性)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二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关于特点的说法: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关于前提、基础的说法: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我国政党制度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多样性。(也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汇编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1.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研究物性。 2.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学 科性质) 3.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冯特(心理学之父)。 4.心理学诞生标志:莱比锡心理实验室。 5.心理学研究中的七大流派: ①.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研究对象是意识的结构和内容。 ②.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观点: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传统流派) ③.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主张研究行为和用实验方法。 ④.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魏特墨、考夫卡。观点: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⑤.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观点:人的行为源于欲望与动机;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⑥.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人性本善。 ⑦.认知心理学派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6.心理学是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7.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的维度看,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动态的)、 心理特征(稳态的)、心理状态(暂时性的)。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兴趣,信念,动机,世界观,需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灵感。 8.认知,情感,意志,简称知、情、意,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①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②.情绪、情感和意志影响认知活动;③.情绪、情感和意志相互作用。 9. 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密切联系。首先,心理过程是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基础;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影响制约心理过程;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如果某类心理状态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就转化为心理特征。 10. 意识即心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意识是我们现实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前意识、潜意识。 11. 对人影响较大的四种生物节律:①.年节律;②.月节律28天(月亮的圆缺); ③日节律(24小时节律);④90分钟节律。 12. 睡眠状态是一种心理现象,有两种状态即快速眼动睡眠和非眼动睡眠相互转换。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