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读本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读本

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

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

二○一○年五月三十日

编写单位

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

铁岭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编委会名单

主编:陈凤君

副主编:赵成奇刘军方洋

参加人员:

王笑海刘宝昌胡文波李波

黄永周琳琳黄占瑞刘芳

弓宇博吴迪杨思迪

责任编辑:刘宝昌

前言

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缓解农业和经济社会用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对节水灌溉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先后提出了“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铁岭是农业地区,也是水资源短缺地区。然而现实存在农业用水浪费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尤其在水稻生产上,因灌溉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渠道缺少防渗技术,灌溉用水的有效系数仅为0.5左右.农田灌溉有一半的水在输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浪费掉,因此,解决这一矛盾,是我们水利科研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下,我市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应用到农业各项生产实践中,但是推广的还不普遍。为了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步伐,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号召,更好的为“三农”服务,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更扎实的在农村地区普及稻田节水灌溉技术,我们编印了《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旨在“读本”的印发能够为想学习和了解水稻灌溉知识的广大基层工作者和农民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我们相信,在基层农业、水利工作者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一定会深入田间地头,为水稻增产和农民增收做贡献。

由于水平有限,“读本”中难免有错误或不当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

二○一○年五月三十日

目录

1 水稻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1)

1.1 铁岭市水资源状况 (1)

1.2 铁岭市水稻生产基本情况 (1)

1.3 水稻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1)

2 水稻需水量与节水潜力 (2)

2.1 水稻对水的要求 (2)

2.2 水稻需水量与需水规律 (2)

2.3 水稻灌溉用水量 (5)

2.4 水稻生产的节水潜力 (8)

3 水稻节水育苗与移栽期节水技术 (9)

3.1 水稻节水育苗技术 (9)

3.2 移栽期节水技术 (12)

4 水稻浅湿干灌溉技术 (19)

4.1 浅湿干程度的划分标准 (19)

4.2 浅湿干节水灌溉的基本模式 (19)

5 常规水稻生产稻田水分状况调节 (23)

5.1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层的要求 (23)

5.2 节水增产的合理晒田技术 (24)

5.3 降雨的利用 (24)

6 灌溉水温对水稻的影响及提高水温的措施 (25)

6.1 冷水的危害 (25)

6.2 提高井水温度的措施 (26)

7 渠道防渗技术 (27)

7.1 渠道防渗的作用及选择措施要求 (27)

7.2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措施简介 (28)

1 水稻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1.1 铁岭市水资源状况

我市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20.88亿立方米,其中保证率75%的地表水资源量为12.58亿立方米,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8.30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690立方米。全市已开发利用水资源为13.1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4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6.73亿立方米。按行业划分,生活用水为0.8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2%;工业用水1.9亿立方米,占14.5%;农业用水10.42亿立方米,占79.3%。就农业用水而言,全市农村总人口为219.63万人,人均占有生产用水资源仅为474.4立方米;全市耕地面积为657.32万亩,亩均占有水资源158.5立方米。无论人均还是亩均占有水资源量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2 铁岭市水稻生产基本情况

我市水稻生产具有几十年的历史,早在解放初开原市八宝镇的茨林子村、北花楼等村(朝鲜族人)就开始栽种水稻,虽然当时水稻亩产只有150多公斤,但是它给农村带来了希望,不但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同时也改善了农民生活。随着水稻种植品种的不断更新,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农业机械的介入,使水稻亩产大幅度增加。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水田的大发展,到2006年全市水田的面积已发展到96.9万亩,成为我市种植业中的主导产业。

我市现有开西灌区、凡河灌区、寇河灌区和柴河灌区等13个万亩以上灌区,仅13个国营灌区就修干渠11条总长度71.1千米,支渠62条总长度137.4千米,斗渠75条总长度35.2千米,农田井8655眼,其中水田井7540眼,塘坝300多座,自流引水工程600多处。

1.3 水稻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我市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原本就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的不断增加,我市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资源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供水不足严重的限制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使宜种水稻的地区不能扩种,已有的稻田区承担很大风险,常因干旱减产,甚至被迫改种旱田。解决缺水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开源节流,根据水稻用水较多的特点,在我市耕地、水资源有限和资金不足的条件下,比较经济有效和潜力大的办法是节流。因此,节水型稻作便是建立我市稳定高产灌溉农业的一条根本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

据调查,近几年我市农民在水稻栽培过程中,主要应用了水稻旱育苗、软盘旱育苗,机械化插秧、收割,合理稀植等农业栽培技术,对节水技术应用不多,致使目前水田用水量较大,平均每亩超过

600m3。而采用节水技术,亩用水量可下降到350~400m3,按目前水稻生产面积,仅灌溉一项,可节约费用800万元到1500万元。为此,解决渠系渗漏和稻田节水灌溉问题,是辽北水稻生产的必然。

水稻是农业用水大户,要想稳定和发展水稻生产,必须走节水型灌溉的道路。推行稻田节水灌溉,既可取得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农业投入等方面的效果,又可继续扩大水稻灌溉面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它是发展我市水稻生产的战略任务。

2 水稻需水量与节水潜力

2.1 水稻对水的要求

水稻对水的要求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耕作需水、生态需水和生理需水。

(1)耕作需水要求。种稻一般有整地泡田、栽插等工序,为完成这些作业所要求的水叫作耕作需水。这部分需水与土壤和农业技术措施有关,与水稻生长本身耗水无直接关系。

(2)生态需水要求。利用水作生态媒介,构成栽培所必须的体外环境要求灌溉的水叫作生态需水。它有调节和改善稻田环境,影响稻株生长的作用。如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淹稗和以水压碱等。水稻所消耗的这部分水严格讲相当一部分也与水稻本身无直接关系。

(3)生理需水要求。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命活动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要求灌溉的水,叫做生理需水。如植株组成、分解和吸收营养物质、制造有机质、输送营养溶剂、新陈代谢等都离不开水。过度干旱,生理需水不足时,植株萎蔫,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受到抑制,甚至植株死亡。

根据我省多年实测生理需水只占水稻总用水量的30%~40%,而生态需水和耕作需水却占60%~70%。人们常常以建立水层来满足水稻对水的要求,其实大部分水是以深层渗漏和棵间蒸发损失掉。因此,耕作和生态需水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而生理节水潜力较小些。

2.2 水稻需水量与需水规律

2.2.1 水稻需水量

水稻的需水量又称腾发量。即水稻生长期内(自移栽算起),消耗于叶面的蒸腾量和棵间水面(或土面)蒸发量及构成水稻机体组织的水量(这部分水量较小,仅占5%左右,一般忽略不计)。故前两部分即为通常所称的水稻需水量(或腾发量)。

水稻需水量因气候、品种、栽培方式不同而异。干旱多风的条件下腾发量大,而湿润多雨的年份则腾发量小;生育期较长的晚熟品种腾发量较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大;插秧水稻比直播水稻腾发量小,

而大秧迟栽、地膜覆盖、旱直播等栽培,比常规插秧稻的腾发量小。

我国目前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是育苗移栽。水稻育苗期间的需水量甚少,故一般水稻的需水量主要是指移栽后本田期的腾发量。以试验资料加以分析。

表2.1 插秧水稻需水量资料

由表2.1可知插秧水稻的生育期为130天,腾发量为616.11mm,其间孕穗和抽穗期的腾发量为195.13mm,占全生育期腾发量的31.7%,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其次为分蘖期和乳熟期。模比系数反映了水稻需水量在各生育期的分配情况。从水稻的腾发强度来看,抽穗开花期的平均腾发强度为5.75mm/天,其次为乳熟期,为5.49mm/天,全生育期的平均腾发强度为4.74 mm/天。

腾发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因素支配。一般认为水稻各生育期的大气温度或空气饱和差呈正相关。腾发量与露天水面蒸发量也有密切关系。由于露天水面蒸发量受太阳辐射、大气温度、湿度、风速等各种气候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故将腾发量与同期水面蒸发量的比值,称为水稻的需水系数。表2.1中列有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系数,全生育期平均为1.217。

2.2.2 水稻需水规律

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同生育阶段的腾发强度均不相同。腾发量中的叶面蒸腾与棵间蒸发是相互消长的。详见我省1973~1975年各地测试资料,见表2.2、表2.3。

表2.2 各地区水稻叶面日蒸腾量mm

叶面蒸腾随着分蘖和绿叶面积增加而增长,在孕穗至抽穗期达到高峰,进入生育后期,随着成熟和绿叶面积的减少而变弱。棵间蒸发的变化同蒸发量相反,插秧初期植株幼小,田面裸露,蒸发大于腾发,以后随着营养生长的进展,茎叶遮蔽增加,蒸发强度逐渐减小,到了生育后期,随着茎叶的衰退,又稍有增加。腾发强度大小,也受栽培技术(如密度、施肥水平)和灌溉技术的影响。一般随着密植程度、施肥水平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淹水灌溉高于湿润灌溉。不同地区之间水稻需水量可能有较大差异,但各生育期腾发量大小和腾发强度的变化规律大体上是一致的。

从表2.2、表2.3中不难看出水稻的需水规律,分蘖期以前,需水量较小,分蘖末期开始需水量逐渐增大,到拔节孕穗期达到顶峰,是水稻需水第一敏感区;抽穗至灌浆期进入第二敏感区;以后需水逐渐减弱。腾发量在各生育期的分配百分数称需水模数。如总腾发量为589mm,其中孕穗期腾发量为180mm,则该阶段需水模数为30.1%。需水规律是制定合理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在水源充足条件下,应根据田间耗水量和水稻需水规律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在水源不充足的

条件下,则应首先满足水稻临界期和高峰期的用水,以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获得较好的产量。

2.3 水稻灌溉用水量

水稻的需水量、水稻田间耗水量、稻田灌溉用水量是三个密切相关,而又截然不同的基本概念。为了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实行节水灌溉,作为基层的灌溉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正确掌握这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2.3.1 水稻田间耗水量

(1)水稻田间耗水量。水稻田间需水量(腾发量)、土壤渗漏量和耕作需水量三者的总和,称作水稻田间耗水量。计量一般是从水稻移栽时算起,故不包括移栽前的育苗用水和泡田、洗盐水量。腾发量是水稻生长发育直接消耗的水量,土壤渗漏是稻田土壤和水文地质条件造成的水量消耗,与水稻本身无直接关系。土壤粘重,地下水位高,则渗漏就小;反之,轻质砂壤土、地下水位低,则渗漏就大;淹水灌溉土壤渗漏大,湿润或浅湿间歇灌溉土壤渗漏就小;淹层水越深,时间越长,土壤渗漏量越大。常规水稻栽培,除非地下水有隔层,否则土壤耗水量超过土壤田间持水量,深层渗漏将不可避免。但是采取一些措施完全可以把它控制到最低限度。耕作需水与土壤条件有关,取决于农业技术措施。与水稻本身消耗也无直接关系。显然水稻田间耗水量大于水稻的需水量。

2.3.2 稻田灌溉用水量

灌溉是人工补给天然降水不足以保证水稻需水的措施,所以灌溉用水量不是全部的水稻耗水量,而是减去有效利用雨量的那一部分。

2.3.2.1 净水量和毛水量

水稻生育期田间耗水量,一部分由水稻生长期间天然降雨供给,其余部分则由人工灌溉补给。水稻生育期人工灌溉补给水量(即灌溉定额),与泡田用水量及洗盐用水量之和称水稻灌溉用水量。如果用灌溉定额表示,即水稻生育期的灌溉定额加上泡田洗盐定额,称为总灌溉定额。

通常单位面积用水量用灌溉定额表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田间净灌溉用水量,直接反映田间人工补充水分量的多少,与水稻产量有直接关系,其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稻的栽培方式和灌溉技术水平;二是指自渠首的引入量,即田间毛灌溉用水量,它包括渠道输水、配水损失,其大小取决于灌溉系统的工程管理及用水管理情况。

田间毛灌溉用水量=田间净灌溉用水量/η

式中—η=净灌溉用水量/毛灌溉用水量,称渠系水利用系数

灌区引水情况按如下表示:

田间净灌溉用水量(m3)=灌溉定额×灌溉面积

渠首引水量(m3)=灌溉定额/η×灌溉面积=亩毛用水量×灌溉面积

可见,在一定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了提高灌溉水的效率,不仅要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以降低灌溉定额,还必须加强灌溉管理,做好工程维修养护,实行计划用水,加强用水调配,建立健全用水组织和规章制度等。

举例说明某灌区在一般正常年份水稻的灌溉用水量的构成,如表2.4。

注:表中有效利用雨量负值,表中数值不包括秧田用水量

2.3.2.2 泡田用水量

水稻移栽前必须进行泡田,这是为了饱和土壤、建立水层,结合整地使土壤形成松软状态,为插秧抛秧和水稻根系发育创造有利的条件。泡田用水量包括:①使土壤空隙充满水分,达到饱和的水量;②在田间建立水层的水量;③泡田至插秧前维持一定水层的耗水量(渗

漏和水面蒸发)。泡田用水量大小与泡田时间早晚和泡田耕作方法有关,泡田开始后田面需要保持水层,不得断水,否则将引起土壤板结。因此,过早泡田水量消耗大,一般在插秧前5~7天,采取随泡,随整地,随插秧连续作业为宜。以辽宁省为例,泡田水量大致幅度为每亩110~260m3。详见表2.5。

3

2.3.3 水稻灌溉制度

人工灌溉补给的灌水方案称为灌溉制度。其内容包括水稻生长期内的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溉定额等。灌水定额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溉水量,常以m3/亩来表示,灌溉定额是指单位面积上水稻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单位同前。

如果把泡田(洗盐)水量除外,水稻生育期灌溉定额可表示为:M=稻田耗水量-有效利用雨量

合理的灌溉制度是指导农田灌溉的依据,也是灌区工程设计和灌溉管理中编制灌区用水计划和节水措施的基础。由于自然气象因素是个随机变量,降雨量在年际之间变化很大,在制定灌溉制度时需利用当地气象站或水文站多年降雨资料进行频率分析,选定一个典型年的降雨量及其在水稻生长期间的分布作依据。通常选用频率75%的中等干旱年和50%的一般年(平均)作为依据。典型年水稻各生育期降雨量并非完全为水稻田所利用,其直接为稻田利用部分为有效降雨。据北方各地资料,水稻灌区全生育期降雨有效利用系数一般在60%~80%,其利用系数的大小与小气候条件和采取的灌溉技术有关。旱季的5、6月份降雨有效利用系数可达100%;雨季7、8月份一般

为50%~70%;采用浅湿灌溉,水稻非需水临界期的降雨有效利用系数可取80%~100%;采用淹水灌溉地区可取70%~80%。

不同地区灌溉制度差异亦很大,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三个地区一般年份水稻灌溉定额见表2.6。

2.4 水稻生产的节水潜力

农业是用水大户,一般年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以上。辽宁省农业用水又主要是水稻用水,约占农业用水的80%左右。尽管目前采取了系列节约用水措施,但由于工程老化失修,管理不善,节水意识不强,节水政策缺乏等,水的浪费现象仍较重。其主要表现:一是水的利用率低,全国测算水灌溉利用率:自流灌区为0.5~0.6,井灌区为0.6~0.8。

二是水稻用水定额偏高,水的生产效率低下。目前全省大中型灌区稻田平均亩毛用水量:辽北地区在1200m3以上,中部地区在1000m3左右,南部地区在600~800m3之间。

节水灌溉即用尽可能少的水,取得尽可能多的产量的灌溉模式。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率。从形成作物生产力的过程来看,灌溉水自水源输送到农田,满足作物的需要,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即通过输配水系统把水送到田间;在田间为作物所利用;作物吸收的水通过光合、蒸腾作用最后产出收获量。节水灌溉在这三个环节中都有水可节,即减少输配水损失;在田间减少深层渗漏和株间蒸发;在

第三个环节中,提高水分的产出率也是节水。

2.4.1 水稻田间节水潜力

水稻的蒸腾系数即生产1克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有人测定为250~350克,也有人测定为211~300克,即1m3水生产的干物质质量应为4.74~2.86kg。按谷草比1:1计算,1m3的水理论上应生产稻谷1.43~2.37kg。辽宁多年实验资料表明生育期灌溉净定额大约为400~600m3/亩,亩耗水量达650~800m3/亩,稻谷平均产量550kg/亩左右,1m3的水实际生产稻谷仅0.6~0.8kg ,还达不到理论产量的最低线。大面积生产用水定额远远超过试验情况,其水的生产效率更低。因此,水稻田间节水潜力大有可挖。近几年由于水资源紧张的矛盾较突出,直接威协水稻面积稳定和发展,而开展了水稻旱种水管、水稻旱作、地膜覆盖节水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以后,灌溉定额只需300~400m3/亩,比插秧稻节水50%,亩产达400~600kg,水的生产效率高达1.2~1.5kg。可见水稻田间蕴藏着巨大的节水潜力。

2.4.2 渠系工程节水潜力

灌溉水从渠首输送到田间,一般需通过3~5级渠道,通常称作渠系。而目前这些渠道90%以上为土渠,其渗漏量很大,全国各地测定,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5~0.6。经过对辽宁的大量测试资料分析,自流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5左右,输水及管理损失将近一半。全省万亩以上的灌区151处,各级固定渠道约11万km,年平均引水量55亿m3,真正到田间的有效水量只有27.5亿m3。渠系水利用系数每提高0.1,可减少输水损失5.5亿m3。井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6~0.8。可见,渠系工程亦蕴藏着极大的节水潜力。

3 水稻节水育苗与移栽期节水技术

3.1 水稻节水育苗技术

3.1.1 水稻旱育苗

(1)种子及处理:选用纯度高、饱满、生活力强、无病害的稻种,进行发芽率试验,选择晴朗天气晒2~3天,然后用盐水或硫酸铵水进行选种,注意盐水选种后需进行清洗。之后用多菌灵、或代森铵、丰米(甲基托布津和福美双的混合物)、石灰水等方法进行消毒。随后用温水浸种4~6天,最后进行适当催芽。

(2)苗地选择:育苗用地选择肥沃的园田地或质地疏松、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灌水方便的地块。

(3)整地做床:将选好的苗地翻耕整平,做成长10~15m,宽1~8m的床面。上面铺设2cm厚的优质农家肥与河淤土拌和成均匀的营养土,并参入磷酸钙15~30kg、硫铵0.5~10kg。将混合后的营养土扒平,然后浇足底水(床面不建立水层),为防止病害,提高成苗率,

播种前可喷洒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

(4)播种:每平方米均匀播撒选好的种子150~250g,播后压实并覆盖1cm厚的营养土,随后喷施化学除草剂,播撒毒谷,最后搭架扣膜。

(5)苗期管理:床土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持水量60%~80%的范围内,床土保持湿润状态。床内温度控制:一叶一心时在30℃以内,二叶一心在20~25℃之间,三片叶以后在20℃左右,架膜昼揭夜盖,使稻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最后揭膜。苗床管理:一叶一心时按照要求喷施敌克松一次,以防止立枯病;二叶一心时追肥,每床用0.50~0.75kg硫铵对水50kg,均匀搅拌后喷浇床面,再用清水喷洗以防肥水烧苗。移栽前5天左右,再追肥一次。

3.1.2 软盘旱育苗

软盘旱育苗是一种集约化育苗方法。其优点:一是苗壮、质好,容易育成标准壮秧;二是秧龄期短,有助于实施早插秧;三是插秧后缓苗快,分蘖早,低位蘖多、有效分蘖率高;四是苗期病少,立枯病极轻;五是节水省地。软盘由工厂制作,一般规格为28cm×58cm,亦可采用废薄膜或水泥袋自制。

(1)育苗前准备工作

①苗地选择和作床与3.1.1相同。

②种子处理按常规育苗方式进行。

③营养土的配制与酸化处理:将充分发好的腐熟优质农家肥和无碱、无稗、无病虫的稻田土或肥沃的旱田土过筛,按重量3:7配置充分拌合,然后每500kg混合加入硫铵0.6~0.7kg、过磷酸钙14~15kg、硫酸钾0.3~0.4kg,充分混拌均匀即成营养土。每500kg营养土,掺浓度为98%的浓硫酸4.0~4.5kg,进行酸化处理。方法是先将硫酸加入适量的水中,然后用塑料喷壶边浇边翻动营养土,拌合均匀后闷3~4天待用。

(2)播种

将软盘(或代用品)整齐摆放在做好的床面上,装入经过酸化处理的营养土,厚度约3cm(每床约350~400kg)通床铺平,床外四周用土培好,以利保水。浇足低水,待床面无积水后,用35g敌克松对水15~20kg,均匀喷洒床面,然后将种子按要求的播量,均匀播撒到软盘中。4月上旬播种,5月中、下旬插秧,秧龄为45天,下种量干籽为150~200g/㎡;若4月中旬播种,5月中下旬插秧,秧龄30~35天,播种量干籽为350~400g/㎡。播种后立即覆盖厚0.5~1.0cm的客土,将种子全部覆盖,再用喷壶将客土浇湿。

(3)喷洒农药、插架盖膜

每床用6.5g杀草丹,对水1.0kg,用喷雾器均匀地喷在覆土上,以封闭杂草。用30g钾拌磷颗粒剂与1.5~2.0kg细土拌均散在床面上,防止田鼠和蝼蛄等危害。然后床面上覆盖一层地膜,最后插架盖膜(同常规育苗)。

(4)苗期管理

①当小苗普遍放绿后,及时揭掉地膜,补一次水。当苗长到一叶一心时,每床用2.5g敌克松,对水15kg,均匀地喷洒在床面上,以预防立枯病;也可用浓度15%的立枯灵对500倍水喷施。当苗长二叶时,每床用浓度为90%的浓硫酸50g对水50kg喷浇床面,以防碱害。

②适温炼苗。当苗一叶一心时,床温最好控制在30℃以内,二叶一心时控制在20~25℃,三片叶以后控制在20℃,此时,架膜昼揭夜盖,使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条件。

③适时补水,适时适量追肥。未揭膜前一般可隔一天浇一次水,揭膜后苗裸露于大自然,水份蒸发量大,床面容易缺水,应每天浇一次足水,以满足秧苗生育需水。当苗长到二叶一心和三叶一心时应分别及时追一次肥,每次每床用硫铵400~500g,对水50kg的肥液喷施,然后用清水清洗,以防烧苗。

二叶一心及移栽前3~5天,分别施川化018以预防白叶枯病,每平方米用药0.15g,对水0.15g,在无露水的情况下,用喷壶均匀喷浇。

3.1.3 营养钵旱育苗

营养钵旱育苗是适应于抛秧节水栽培技术的一种先进育苗技术。营养钵软盘由工厂生产,规格为长600mm,宽330mm,上面均匀加工成561个带孔小凹体,形如小钵。营养土由过筛的优质客土、优质农家肥(或腐熟的马粪)和壮苗剂0.01kg均匀混合。

(1)营养钵旱育苗选地、作床:苗田地选择水源方便、地热较高、渗透性好的地块,床面比田面高20~30cm(亦称高台营养钵育苗)。育苗地可选在庭院、农沟边或地头,垫筑成为沟堤齐平的高台,以作为永久性育苗地。床面做成宽1.8m,长10m以上的小畦(床面净宽1.6m),小畦四周培筑高7~10cm的埝埂。畦中土壤要松翻、打碎、搂平、压实,然后浇底水,达到饱和状态。浇水后畦面土壤下沉,高洼不平时用客土找平。秧、田比例按1:90~1:100计算。

(2)摆盘播种:在已做好的床面两侧用草绳拉齐,采取两横一竖的方式摆盘,床的长短不限。播种时按每10盘为一个计算单元计量,每10盘所用的种子和营养土:种子1.1kg,客土15kg,优质农肥(或马粪)2.0kg,壮苗剂0.1kg。充分拌合后,均匀播到10个盘中。依次分批循环作业。确保每个钵孔中有3~5粒种子。

(3)浇水、扣膜:播后立即用喷壶浇足水待床面积水下渗,用

扫帚均匀地将钵孔外种子扫入钵孔中,随即覆盖2~3mm厚的客土。然后用封闭一号或苗床除草剂进行床面封闭,再用钾拌磷均匀撒在床面上(250g可喷洒15m2),以防杂草、虫害、鼠害。喷药完毕立即铺一层地膜,防止床面水分蒸发,最后插架扣膜(与普通育苗相同)。

(4)苗田管理:齐苗前保证床面有足够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争取早出苗、出齐苗。苗出齐后结合浇水撤掉床内地膜,床内温度控制与软盘旱育苗相同。二叶期开始适温炼苗,并开始小通风,逐渐扩大通风口,实行昼揭夜盖。苗龄控制在30~35天,苗高不得超过15cm。营养钵育苗对肥的管理要求严格,不允许大水大肥和过多次数追肥。要看苗追肥,使秧苗生长适度。正常情况下,只追1~2次肥(二叶一心时追一次和三叶一心时追一次)。每次每床(15m2)追硫铵0.5kg,采取100倍液化喷施,然后用清水冲洗苗。床内水分管理以旱管为主,缺水时人工喷浇。前期每隔3~4天浇一次,中期每隔2~3天浇一次,后期每天浇一次。

3.2 移栽期节水技术

3.2.1 稻田耕翻技术

稻田耕作主要是通过耕、耙、耖、平等项作业使稻田具有深、松、软、平的耕作层,给水稻生长发育创造一个有利的土壤环境条件。

(1)稻田耕翻作用及种类

水田土壤由于长期淹水,土壤分散程度高,呈单粒状态,容易沉实板结,并常因缺氧而累积有毒的还原性物质和影响有机养分的矿质化。因此,必须进行必要的耕翻。

一是疏松土层,增加土壤孔隙,改善耕层通气状况,促进土壤风化,解除有毒物质;二是灭草,经过耕翻表层草籽压到10cm以下的底部,草根翻到表面经过冻融,亦丧失生长力;三是防病、杀虫,经过耕翻,将稻根部病菌、虫卵翻到表层,经过冻融和日晒,使之无生存条件;四是加厚土壤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和耕性,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改善作物营养条件,增进耕作层土壤熟化过程。

耕翻的类别:按翻地深浅可分为深翻和浅翻(或旋翻)两种。深翻的深度一般为16~20cm。深翻好处一是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水稻根系密集层一般为13~23cm,90%的根量分布于23cm的土层以内,从而扩大了水稻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范围;二是加厚土壤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耕作层土壤通气性,促进微生物活动,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为水稻地上部分的良好生长奠定基础。其缺点是泡田整地用水稍多。浅翻(或旋耕)深度一般在8~12mm。

在我国北方地区自80年代,旋耕法被逐步试验推广,其优点:一是节省泡田用水,适于北方早春干旱缺水地区;二是土碎地平整地

质量高。深翻稻田作业,往往由于争取时间,常常在土壤水分较高或较低时进行,因而翻后有明垡和立垡,碎土费力,又加有开闭沟,使地面凸凹不平,平地困难,影响整地和插秧质量,对保苗不利。旋耕则适应性强,既可旱旋耕,又可水旋耕,且耕深一致,碎土系数高,田面平。据测定田面平坦度可提高30%,碎土系数可提高45%。三是创造合理耕层,为保证插秧质量,要求耕作能创造上糊下粉的田间水气合理的耕层,实现这一要求,采用传统的深翻法是很难达到的,而采用旋耕配合驱动耙整地方法,则可使土壤表层5~6cm深处为泥糊层,其下部为碎土块层,土块层底部到犁底层之间为免耕层,构成一种虚实结合水气协调的合理结构。四是有利于控制稻田杂草,旋耕可以把杂草根茎及种子留在表层,通过灌溉后诱发出苗,经驱动耙作业,结合化学药剂除草,可有效地控制杂草。五是有利于全层施肥法的推广,做到土肥相融,地力均匀,提高肥效。六是经济效益高,据测定旋耕与犁耕比较可节省泡田用水20%,耕地耗油量节省40%以上,省工50%,作业效率提高一倍,成本降低50%左右。

按耕翻时间又可分为秋翻、春翻两种,秋翻一般在收割完毕到上冻之前进行,春翻一般在耕地开化之后进行。稻田深翻时期以秋翻为好,这是由于秋翻垡块经过长时间的冬春冻融、风化,可变为松散状态,容易耙细耙碎,提高耙地质量,并且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能的改善,减少病虫害等。若是旋耕则以春季为好。

(2)旋耕适耕年限

深翻和旋耕(即浅翻)各有利弊,是稻田耕作两个不可缺少的耕作形式,决不能任意否定其一。年年深翻没有必要,也不一定高产,年年旋耕反而造成减产。据测定,在目前旋耕8~12cm的条件下,而造成耕层容积变小,速效氮含量降低7.7%~9.5%,减产4%~5%。因此,连续进行2~3年旋耕之后,要进行一次深耕粉土。根据测定,旋耕结合深耕比连续旋耕增产7.4%,比连续深耕增产4.3%。

(3)稻田翻耙技术

稻田翻耙一般采用秋翻、秋耙、春旋耕,春翻、春耙、春旋耕三种形式。采用何种形式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水分条件和翻地面积大小因地制宜进行。秋翻或秋翻、秋耙应在秋收后选择较好的天气和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抓紧进行,水稻面积较大翻耙任务重的地区最好多搞些秋翻,或秋翻-秋耙;水稻面积不大,翻耙任务不重,可以选择春翻春耙,有利于“三旱整地”。

翻耙质量与土壤水分有密切关系,耕翻时土壤水分大,容易出大明条且耙地困难,土壤易板结,影响耙地质量,水分过小又不容易耙碎。因此,必须掌握好翻耙时间。

(4)稻田翻耕适宜土壤水分

根据测定耕翻适宜的土壤水分范围为18%~23%,粘土取高值,砂壤土取低值。

现场土壤水分鉴别可参照表3.1。

表3.1 土壤含水量目测法查对表

3.2.2 “三旱”整地技术

稻田整地的进度和质量与插秧的进度和质量密切相关,只有整好地才能插好秧,整地的目的是使土壤松软,田面平整,便于插秧。田面不平,或松软度不好的田块,不仅影响插秧质量,还会给以后田间水肥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影响稻苗均衡生长发育。

(1)“三旱”整地的含意及意义

“三旱”整地即旱耙地(或旋耕)、旱筑埂、旱整平,是水稻耕作节水栽培的重要举措。经过“三旱”整地的田块,土块碎,田面平整,泡田水层浅,一般泡田水层只需50~60mm,比常规泡田减少水层深2/3左右;而且泡田速度快,历时短,泡田灌水时间可缩短一半;春季冷水泡田时间短,地温上升速度快,平均地温可提高0.5℃,能促进稻苗新根早生快发,泡田期用水量比常规整地可节省20%~30%,便于集中插秧,缩短泡插期,节约泡田用水。

(2)“三旱”整地的作法及要求

首先在秋翻或春翻地块上选择适当的土壤水分状况和时机进行旱耙,或对未翻耕地进行旋耕,再按格田规格进行旱起埂,然后根据各格田本身情况进行旱找平,三道工序完成即可泡田。田块一经旱耙不能搁置时间过长,否则遇雨易造成板结,失去翻耙意义。整地时间安排上要计划周密,尽量做到耙地、泡田、水拖平、插秧一条龙连续作业,尽量缩短泡田插秧历时。经过“三旱”整地的地块,格田田面高差不得超过3cm,土块最大直径不得超过5cm。

3.2.3 泡田节水技术

插秧之前必须先进行泡田,目的是使土块泡软、土地平整,并保持松软状态。盐碱地区还可通过泡田达到洗盐和淡化地下水的作用。泡田整地是稻区耗水量最多的一个生产环节。其用水量约占全生育期总供水量的1/3。北方地区水稻泡插期正值枯水季节,供水紧张,节约泡田用水,对稳定和发展水稻生产,缓解工农业用水矛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常采用的泡田节水措施有:

3.2.3.1 一般稻田的泡田节水

大力推行旱耙地、旱整平和旱筑埂的“三旱整地”作业法。经过三旱整地的田块,不仅泡田用水省,而且泡田时间也短,一般只需泡3~5天,即可满足插秧要求,据测定泡插期间每天每亩地蒸发、渗漏水量损失达 4.6~6.7m3,泡田越早,泡田期越长损失越严重,泡田前应做好各项插秧作业准备,做到计划周密、上下配合,实行“三旱整地、适时泡田、边泡田、边拖平、边插秧连续作业,尽量缩短泡田插秧期。”同时在用水管理上应做到集中放水、集中泡田、集中插秧。当泡田面积达到70%~80%时,必须减量,避免出现较大排水。

排水沟临时性堵截。一方面可减少和稳定田间渗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堵截将渗漏的水蓄存起来,视水质状况重复利用。应该强调的是泡插期结束后,临时性堵堤必须按要求立即疏通,以保证汛期排水通畅。

充分利用桃花水。北方地区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河道流域内地面冰雪及河床冰层融化,河流产生春汛,常称桃花水。我省辽、浑、太三大河流一般开河时间为3月底左右,尽管其上游修建了许多水库,但在3~4月春汛径流仍然很大,以大辽河为例春汛径流量仍达1.5~2.5亿m3,是水稻育苗及泡田插秧重要的补充水源,利用好这些水源,对缓解春季稻田泡田高峰期用水紧张矛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利用桃花水的主要技术措施:通过坑塘、泡洼及平原水库引蓄起来,也可充蓄引水干渠和排水沟,做到闲水忙用,以补充稻作期育苗、泡田和插秧用水。

3.2.3.2 盐碱地的泡田节水

盐碱地泡田除满足田间耕层土壤糊软膨松要求外,尚需结合排水冲洗盐碱。

(1)洗盐标准:泡田洗盐有两个控制指标,即脱盐土层厚度和洗盐后的土壤含盐量。由于水稻生育期间的灌水发生淋洗作用,泡田期间脱盐的水层厚度,只需根据移栽稻苗根深需要确定,一般规定为≥20cm。冲洗后土壤含盐量要低于幼苗耐盐临界值0.2%以下,pH值应小于8.5。

(2)泡田洗盐时期:泡田洗盐时期可根据灌区劳力状况、水源及调配情况、土壤脱盐效果等统筹安排。对于轻、中度盐渍土,泡田洗盐时间可在插秧前7~10天进行。采取集中整地,集中泡田洗盐,集中插秧,缩短泡田期,实行旱整地、泡田、拖平、插秧连续作业,以节省用水。对于重盐渍土和盐土,泡田洗盐时间较长,可在插秧前10~15天进行,以利盐分充分淋溶。

(3)泡田洗盐方法:泡田洗盐应在条田上先筑横向的埝埂,实行小格泡田,做到高、洼地分开,高地高灌,低地低灌,保证水层均匀。按“先低后高”先近后远的次序进行。当泡田水层建立后,管水员要加强巡察,防止周边跑水。具体做法有三种:一是渗透洗盐,即借助灌溉水层的静水压力,把土壤盐分压入深层或通过排水设施,将盐分排出土体之外。二是明排与渗透相结合洗盐,即灌水建立水层,保持1~2天,使土壤表层盐分充分淋溶渗排后,排除田面水,再换水,重复1~2次,然后保住水层即可插秧,这种方法适用于重盐渍土。三是明排洗盐,又叫拉荒洗盐。明排洗盐一次即为拉荒一遍,重盐碱地需拉荒3~4遍。

(4)增强洗盐效果的主要措施:洗盐时为了节省用水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建立完整的灌排系统,做到灌排畅通。采用明排与渗排相结合,加速土壤脱盐率;

②泡田前先将排毛口堵截,泡田后待埝埂沉实牢固后,再扒开排毛口排水排盐;

③三旱整地,使土块细碎,土地平整,提高洗盐效果,节省泡田用水量;

④对于苏打盐碱地应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渗透性,提高排水排盐效果。

(5)泡田洗盐定额

为淋洗土壤中多余的盐分,使土壤脱盐,达到要求的标准,单位面积所需洗盐水量称为冲洗定额。在缺少泡田洗盐试验资料的情况下,可根据公式(3~1)计算冲洗定额。

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进展(洪林)

[论文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我国和谐灌区建设的需要,提出开展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对国内外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稻节水灌溉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农业政策和工程技术等多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状况。最后,探讨了水稻节水灌溉影响的今后研究发展前景和方向。 [论文关键词]:水稻;节水灌溉;影响;研究;进展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两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和谐灌区建设。一个和谐的灌区应该实现:水土资源供需平衡,灌区水利基础建筑物和渠系运行良好,管理体制合乎时代要求,运行机制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很强的自我运行能力;此外,灌区农民生活富足,社会安定,生态环境适合人民生活和动植物生长;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节水灌溉技术得到普遍采用,并发挥巨大作用,从而保证灌区内的资源、环境、经济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才会促进我国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稳步向前。和谐的灌区建设离不开农业节水灌溉,而农业节水灌溉的关键是实行水稻节水灌溉。因此,开展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种稻国家之一,水稻面积为世界第二,水稻的总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居首位。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0%,产量约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40%,水稻的灌溉用水量占1/3以上。但中国水资源紧缺,且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工业用水、城镇供水大幅度增长,农业用水紧缺问题日益严重。农业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 二、水稻节水灌溉研究进展 在全球用水量中,农业灌溉占到了72%,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更高达87%。随着非农业用水(包括城镇供水、工业用水和环境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Barker(1998)等人预计,到2020年,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量将下降到62%而发展中国家为73%。20世纪70年代,随着水资源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水稻节水灌溉的研究必要性越来越明显。Tabbal等人(1992)和Bhuiyan等人(1995)分

(技术规范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L207—98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 目次主页 前言 1 总则 2 工程规划 3 灌溉水源 4 灌溉用水量 5 灌溉水利用系数 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7 效益 8 节水灌溉面积 附录A 名词解释 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 定方法 条文说明 前言 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

章40条和2个附录。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科学技术司 黑龙江省水利厅 广西自治区水利厅 甘肃省水利厅 河北省水利厅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 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 1 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目次 1综合说明 2 项目区概况 3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4. 工程管理 5、施工组织设计 6、水土保持设计 7、环境保护设计 8、节能设计 9投资概算及筹资方案 10预期效益 11 附图 附加说明(包括总则)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及依据 1.2 项目区现状 简述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包括项目的位置等。 1.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简述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设计方案,总工期。 1.4 工程管理 简述项目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建后的管护机制。 1.5 建设费用及资金筹措方案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总投资,投资构成,筹资方案。 1.6 预期效益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建后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状况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2.1.2 水文气象 重点介绍项目区降雨、气温、蒸发、风向风速和日照等水文气象要素。 2.1.3 地形、地貌 2.1.4土壤及作物种植情况 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土壤土质、作物种类和种植间距。 2.1.5 水资源 重点介绍项目区现状水源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受益人口及劳动力状况 2.2.2 农业生产水平 2.2.3 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2.2.4 水利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2.3 项目区水利设施现状 2.3.1 水源工程现状 水源工程包括水库(湖泊)、堰坝、山塘、河流等。 2.3.2 灌溉工程设施现状 说明项目区灌溉工程设施现状,应包括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等。 2.3.3 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说明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2.4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现状自然灾害、农业种植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来说明目实施的必要性。 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3.1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主要包括: (1)规划的文本及相关的审批依据; (2)中央及省针对现行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补助的有关文件; (3)相关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根据项目类型选用相应规范); ①《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②《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③《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2007;④《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2010;⑤《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等 3.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标准 (1)灌溉设计保证率 喷灌、微灌各类作物采用85~95%,低压管道灌溉采用75%。 (2)灌溉水利用系数 低压管道区、喷灌区不应低于0.80;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

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发表时间:2018-11-07T10:58:40.3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作者:张彦伟[导读] 节水灌溉技术的类型具有多样化特征,但其最终的目的相同,就是全面优化农业生产效率,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河南省禹州市农田水利技术服务站河南禹州 461670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激烈,而水资源在农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动农业发展。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浅析引言 节水灌溉技术的类型具有多样化特征,但其最终的目的相同,就是全面优化农业生产效率,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特别是在高效益节水型农业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对节水灌溉技术等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的运用,为节水型农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1.1管道输水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管道输水技术的应用相对普遍,较之于明渠输水技术,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蒸发量。在应用管道输水技术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具体流程:借助管道连接所需灌溉区域和水源地。一般来讲,最常见的水源地就是灌溉区域的地下水、河流、水井与水库等等。严格检测水源地水质,且保证管道内部水资源不存在泥土亦或是杂质等。一旦发现有杂质存在于水源当中,应及时借助输水系统过滤器,完成过滤与沉淀的作业任务,而沉淀时间通常应控制在1-2天。水资源经过处理以后,应在管道输水系统配水管网的作用下完成分配,结合各区域农作物对水资源的实际需求量进行灌溉。而保护装置、输水管道以及配水设备是组成管道输水系统配水管网的主要部分,通过对管道输水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扩大灌溉的面积,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节省灌溉的成本。 1.2设立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对全面发展我国各地的农田水利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开发建设中要注意保持高效节水灌溉的优点,严格把关数值和制作过程,使农田在区域上能保持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而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促进当地的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设立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主要有几个要求:一是需要在合适、合理的地方进行;二是要避免无法进行天然灌溉的地势崎岖、干旱的地区;三是要优先选择靠近经济发展较好、当地民众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对高效节水灌溉比较支持的地方;四是最好选择主要作物是经济作物的地区。优先选择这些地区主要是因为能有便利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做支撑,有利于节水灌溉项目快速开展,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对周边地市有着良好的辐射效应。 1.3渠道防渗技术 防渗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可以有效地发挥其水资源节约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控制地下水的水位,以免土壤发生盐碱化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土壤输水的能力。在渠道防渗技术应用的时候,经常使用的材料就是浆砌石块、混凝土与沥青等等。在实践方面,通常会以三面光渠道为主,使得水资源在渠道传输中的流失量减少,有效地增强水资源利用率。与此同时,将渠道防渗技术应用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为不断强化渠道防渗的效果,可以将渠道设计为U型,进而科学控制水的流量,减少过水断面面积。根据实践应用结果显示,将渠道防渗技术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不仅可以确保灌溉效率达标,同样还能够节省60-85%水资源。 1.4微灌技术的运用 微灌是指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采用管道和设置于末级管路的灌水装置,以很小的流量,向作物根部周围土体均匀输送水及作物必需养分。微灌主要包括滴灌、喷雾和脉冲灌溉等形式。按所用设备的使用性能可将微灌分为常压微灌与重力微灌;按所用设备放置位置还能分成地下微灌与地上微灌。对微灌技术而言,其最大的特点是严格控制灌溉实际耗水量,其中的水量调控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微灌能十分便利的将水和养分灌溉到所有植物周围的土体,并将水应力控制在较低水平,以免植物生长造成影响。微灌根据作物生长要求进行适量和适时的灌溉,只对植物根须周围土体进行润湿,所以能最有效的避免水损失。而且微灌的灌水量相对较小,周期短,能有效地节约水资源。此外,微灌采用管网供水,在操作上较为方便,效率高,可实现自动控制,所需劳动量很少,而且微灌还属于局部灌溉,地表不会因灌溉局部面积湿润,而长时间保持干燥,避免了杂草生长,降低了用于除草的费用。此外,植物生长必需养分的施用也能采用微灌,基本不用人工操作。再者,微灌系统能对所有灌水器实际出水流量进行有效控制,灌溉均匀度可保持在85%,还能根据需要适时灌水,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所以有助于增产,并保证作物质量。由于微灌直接在根系周围土体灌水,所以能在多种复杂地形中进行作业。但微灌也存在投资较大的缺点,比传统地面灌溉高很多,而且灌水器的出口极小,容易被杂物堵塞,若缺乏有效维护,将导致系统无法工作,甚至造成报废,因此对日常检查和维护有着很高的要求。 1.5其它节水技术 1.5.1耕地整理节水 做好土地平整,确保排灌保持畅通,并筑造池、塘、坑、窖等进行拦水与蓄水,使农田节水灌溉方案得以全面实施,提供必要基本条件,目前这种节水技术措施已得到大部分农民认可,并已广泛应用于实际。 1.5.2减免耕保水 根据农田及其水利设施实际情况,采用“高留茬免耕套播”、“贴茬免耕直播”及“以旋代耕”等有效方法,增大水分在土壤当中的渗透深度,增强蓄水保墒能力,从而避免水分大量流失,起到理想的节水效果。 1.5.3生物或化学制剂保水近几年,我国各地区研制出很多类型的保水剂,如生物保水剂、化学保水剂、有机保水剂、无机保水剂与对水分蒸腾作用有抑制作用的试剂,并在旱作领域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 1.5.4地膜与秸秆覆盖保水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2012-2015年)

前言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北方粮食主产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粮食稳定发展的主要瓶颈,干旱频繁,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必须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 多年来,各地围绕发展节水灌溉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东北三省和某区(以下简称四省区),近年来根据当地实际,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节水增产的显著成效,为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四省区党委、政府相继做出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决定,组织编制了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计划。黑龙江、吉林省委、省政府专门致函国务院领导,表达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促进粮食

稳定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再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为支持四省区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四省区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丰富,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四省区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以雨养农业为主,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尤其是春旱严重,制约了当地粮食生产,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发挥。为此,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更大规模的灌溉面积,是充分发挥该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大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财政部经商水利部、农业部,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支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建议结合四省区的规划目标和实际,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准。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更好地指导四省区实施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农业而言,水利是命脉。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全国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5.6%,每亩耕地平均占有水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左右,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是所有用水分类中所占比例最多的。然而由于工业与城镇生活用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水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就要求农业用水必须实现负增长。为此,国家在大力发展和推广节水农业,从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入手,以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什么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即通过各种工程手段,减少输配水过程中跑水和漏水损失以及田间灌水过程中深层渗漏损失,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常见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有哪些? (1)喷灌技术:喷灌是利用自然水头落差或机械加压把灌溉水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到田间,利用喷洒器(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并使水分散成细小水滴后均匀地洒落在田间进行灌溉的一种灌水方法。喷灌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大田作

物,以及蔬菜、果树等。同传统的地面灌溉方法相比,它具有适应性强、节水、节地、省电、省工、灌水均匀、有利于实现灌溉自动化等优点。 喷灌 (2)微灌技术:微灌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微灌是一种现代化、精细高效的节水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和渗灌等,是用水效率最高的节水技术之一。与地面灌和喷灌相比,它是局部灌溉,具有省水节能、灌水均匀、适应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微灌缺点在于系统建设一次性投资较大,灌水器易堵塞等。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发表时间:2017-07-21T15:04:45.3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作者:陈辉 [导读]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蓄存雨水、保障和调剂农业生产用水、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大的作用。 德阳市新源水利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节水灌溉的理念是尽量运用少量的水,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在节水灌溉理念中,应该采用相关的技术,从而能够使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现在,我国的相关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在农业生产上,节水灌溉技术也早已被研发出来。目前,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节水灌溉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阐述节水灌溉的定义,并分析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建设 1 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 1.1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概念界定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少淡水资源的国家之一。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蓄存雨水、保障和调剂农业生产用水、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做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节水灌溉技术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农业生产,也与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关。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完成农业生产需求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首推问题。在普通群众的眼里,农田节水灌溉大概就是“怎么样用更少的水来养活更多的农作物”,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实际上,这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用水的智慧活,而是要通过多种多样的科技手段,来提高作物对降水和土壤水的利用率,减少农田灌溉过程中可能的水损失以及水浪费。 1.2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农业水利体系中的农田水利建设也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调剂用水促进农业生产自然也就成为水利建设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不能够把节水灌溉简单的理解为减少灌溉的用水量,节水灌溉是指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来达到用水灌溉高效化,它应该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来衡量。农业灌溉不可缺少的是水,而我国又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提高农业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就成了一条有效可行的道路。自20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平衡也遭到严重破坏,缺水地区不断扩大,灾难性天气频频发生。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农业生产也离不开水。不能够解决好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农作物的稳产高产就永远无法达成,农民的收入也无法得到提高,更不要说解决全国人民的口粮问题。 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基本概况 2.1喷灌技术 喷灌机水是我国发展最早,相对较为完善,农民较为欢迎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喷灌技术主要是通过增压的方式,通过输水管道,利用喷头的方式把水均匀喷射到农田之中的技术。喷灌技术的优点则是能够保证农田灌溉的面积均匀。相较于传统大水漫灌的方式,水资源的利用率能提高百分之六十以上,节水率能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此外,喷灌技术还有节省劳动力、节省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等优点。但是,喷灌技术的缺点较为明显,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尤其是受大风影响较为明显,而且设备投资较大,在应用喷灌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也较为复杂。 2.2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改良喷灌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可分为滴灌、微喷灌、渗灌、小管涌流管等方式。微灌技术相较于喷灌技术来说,设备更为复杂,包括水资源工程、输水管道网、首部枢纽和灌水器等四部分。但是,从节水效果、灌溉效果来看,微灌技术要比喷灌技术的效果更好,而且,对农作物的准确输水更能适合农作物的对水分的吸收,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产量更高。然而,微灌技术也有着比较明显的缺点,如喷头易堵,对水质要求较高、不能调节小气候、在使用微灌技术设备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农作物的经济价值等。 2.3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是以农用机械和电力资源基础,与灌溉设备相配套的移动式灌溉技术。目前,移动式灌溉技术比较受到农民的欢迎,从设备制造成本来看,步行式灌溉技术较为节省资金和劳动力,由于适应性强、移动式灌溉,能够适应众多地区、各种地形,而且机动性强,能够对急需灌溉的农作物进行灌溉。但是,相对于喷灌技术、微灌技术大规模灌溉,步行式灌溉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整体灌溉。而且在使用步行式灌溉技术的过程中,对农作物的类型也有要求,只适合一些小型农作物,对中高型的农作物在应用步行式灌溉技术的过程中会伤害农作物。 2.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相较于以上三种农田水利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具有更大的局限性,对干旱、半干旱或者季节性干旱地区较为适应。同时,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优点也较为明显,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但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造价也较高,不仅需要建设储水设施,同时还需要建设集水渠道和输水管道,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实施难度也较大,对建设地点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民利用水资源的情况来看,又较为适合这些地区农民的使用。 3 加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 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人才的培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职能培训,不断提高建设队伍的质量,确保建设出来的水利工程,真正符合农村实际要求,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设节水灌溉工程,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节水,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重视科学研究,加大非充分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对水利工程的研究不应该只停留在科学理论上,更应该在行动上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普及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重要性,让农民及时转变种植的传统观念,推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的良性循环。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以政府领导为主,工程项目的建设难以突出自己的特色。在农村水田水利的建设中应该充分地尊重农民的意愿,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得到健康的发展。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散式经营模式,劳动效率比较低,缺乏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解决我国农村现存的问题,也可以从招商引资,搞活农村市场,吸引高素质技术人才,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方面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读本

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 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 二○一○年五月三十日

编写单位 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 铁岭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编委会名单 主编:陈凤君 副主编:赵成奇刘军方洋 参加人员: 王笑海刘宝昌胡文波李波 黄永周琳琳黄占瑞刘芳 弓宇博吴迪杨思迪 责任编辑:刘宝昌

前言 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缓解农业和经济社会用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对节水灌溉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先后提出了“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铁岭是农业地区,也是水资源短缺地区。然而现实存在农业用水浪费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尤其在水稻生产上,因灌溉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渠道缺少防渗技术,灌溉用水的有效系数仅为0.5左右.农田灌溉有一半的水在输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浪费掉,因此,解决这一矛盾,是我们水利科研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下,我市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应用到农业各项生产实践中,但是推广的还不普遍。为了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步伐,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号召,更好的为“三农”服务,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更扎实的在农村地区普及稻田节水灌溉技术,我们编印了《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旨在“读本”的印发能够为想学习和了解水稻灌溉知识的广大基层工作者和农民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我们相信,在基层农业、水利工作者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一定会深入田间地头,为水稻增产和农民增收做贡献。 由于水平有限,“读本”中难免有错误或不当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 二○一○年五月三十日

2020-2021专科《节水灌溉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705)

2020-2021专科《节水灌溉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705)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适用于各种地形、气候和运行条件的大、中、小型渠道的防渗方法是( )。 A.土料防渗 B.混泥土防渗 C.砌石防渗 D.水泥土防渗 2.属于随播种、随灌水的地面灌溉节水新技术的是( )。 A.膜上灌溉 B.波涌灌溉 C.间歇灌溉 D.坐水种 3.适用于分散的小地块,特别是山区丘陵的复杂地形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 )。 A.手抬式轻型机组 B.手推式小型机组 C.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机组 D.滚移式喷灌机 4.以下最节水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是( )。 A.“浅、湿、晒”模式 B.“间歇灌溉”模式 c.“半旱栽培”模式 D.“薄、浅、湿、晒”模式 5.雨水的集蓄利用,最关键的问题是( )。 A.提高集流效率 B.管道安装 C.灌溉设备齐全 D.确定灌溉作物 二、选择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6.农业节水技术包括抗旱节水作物品种、覆盖技术、____、调整作 物种植结构以及抗旱、保墒、保水剂的应用等。(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栽培技术;节水管理技术) 7.按降水量多少我国大致可分为五个降水带,其中,____是我国主要小麦、棉花和其它旱作物产区。(湿润带;半湿润带;干旱带) 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是指____或____渠道输水损失的各种工程技术和方法。 (杜绝;缓解;减少;增加) 9.微灌系统通常由水源工程、____、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四部分组成。(首部枢纽;量测系统;施肥装置)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0.开源 11.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12.局部水头损失 13.滴灌

节水灌溉技术标书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正本) 日期:2009年2月27日

目录 一.施工方案与平面布置 1.施工方案………………………………………………1—8 2.平面布置 (8) 二.施工计划 1.施工进度计划配置..........................................9—11 2.劳动力计划配置.............................................11—12 3.材料供应计划配置 (12) 4.主要施工设备配置……………………………………13—15 三.工程保障措施 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6—19 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20—23 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3—24 4.环境保护保证措施..........................................24—25 四.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分析与解决措施...............25—26 附表A区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1) B区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3)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4)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5)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6)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表………(一)、(二)

一.施工方案与平面布置 1.施工方案 1.1施工准备 1.1.1熟悉项目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的勘察 认真阅读招标文件中与该项目相关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图 纸、工程投资预算、施工进度要求、工程质量标准等,以便了 解本工程的总体概况、工程特点、关键技术和设备,明确工程 的重点和难点,为组织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踏勘。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掌握现场的 具体情况和条件,以便为施工现场布置、铺筑临时施工道路、 修建临时施工用房等作出整体规划。了解施工现场附近的主要 道路干线和现场水源状况,以便为通电、通水作出安排,为后 勤及工程材料的运输保障供给作出统筹安排。 1.1.2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研究施工条件、选择施工方案,对工程施工全过程实施组织和管理的关键步骤。包含以下内容:施工条件分析、施工导流、主体工程、施工交通运输、施工设施与临时建设工程、施工总布置、施工进度、主要技术及供应计划。 1.1.3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主要工作有: 通电、通水、通车及平整场地。确保施工及工作人员的用水、用电需求,确保施工所需物资安全畅通到达,并能在工程现场有序摆放。 1.2施工测量方案 1.2.1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1.2.1.1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对灌溉系统中各主、支管网布置的 坐标、基线、基点相关数据及相对标高参照点,用经纬仪、水 准仪进行网点的测设。 1.2.1.2施工网的测量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程序进行。 1.2.1.3施工测量控制网点的布设,应满足灌溉系统中各主、 支管网布置的定位放样和技术监督要求,并与总平面图相配合,

浅析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

浅析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津水资源概况,分析了存在 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用水,保护性利用干旱地区资源以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并有利于建立当地生态经济型的环境水模式。 关键词】水资源;节水灌溉;生态经济 1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在我国,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降雨时空分布不 均,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性很强,有水才能做到稳产高产。 目前,我国灌溉用水量的比例在经历明显的下降过程后,呈稳定态势,但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城市,生活,生态用水的不断增加,由于新增加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越来越小,开发代价越来越大,因此乃将有一部分灌溉用水转为其他行业用 水。目前,农业用水占全国总有用水量的70%,由于受工程 配套状况和管理水平所限,灌溉用水效率仅有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对策之一。如何通过各种节水措施,有效地提高灌溉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发展农业节水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业干旱缺水与水资源短缺已成

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按现状用水量统计,全国中等干早缺水358 亿 m3,其中农业灌溉缺水300亿m3。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农业年均受旱面积大2000hm2 万以上,全国600 多个城 市中有一半以上发生水危机,北方河流断流的问题日益突 出,缺水已从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许多地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采,全国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达 8.2万km2。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的比例已从1980 年的88% 降低到70%,并且后期还会持续下降,因此缺水局面一直存 在。农业用水中,灌溉所需水量较大,所以在灌溉上效率得不到提升,水资源浪费较大。对我国水资源现状进行普遍分析,灌溉利用的水约占43%,单方水粮食生产率只有1.0kg 左右,与发达国家水资源的利用率相比相差很远,单方水浪费生产率 2.0kg 以上的水平。因此,为了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灌溉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2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到2030 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 亿,需要粮食7 亿吨左 右,为保证粮食与其他农产品的供给,灌溉面积必须达到 6000 万吨左右,否则指标难从实现。然而,我国是缺水国家,尤其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供给已严重不足,在未来30 年内, 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供水只能维特在目前的4000亿m3水 平上,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节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把灌溉水利用率从目前的0.45 左右提高到0.65。然而要达到这个 目标,节水灌溉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基础研究滞后节水灌溉效益最后的调控,需要建立在

浅谈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灌技术-王芳分析

浅谈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灌技术 乌兰察布市水利新技术推广试验站王芳 摘要:水资源是21世纪最具战略意义的经济资源之一。根据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而喷灌技术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喷灌技术的发展,其次详细阐述了采用喷灌所具备的一些条件、技术要求,喷灌系统的组成、类型和规划设计,喷灌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农业节水灌溉的角度展望了未来喷灌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节水节水灌溉喷灌技术喷灌发展 1.简述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人多、地少、水缺,全国人均占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 个贫水国之一。21 世纪将是我国从发展中国家转变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人口增加到16 亿的高峰时期,农业用水危机将更为严峻,节水灌溉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场革命,其中节水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水资源紧缺,且又存在水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由于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和灌溉用水量大、效率低的特殊性,认真搞好农业节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形成节水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发展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对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国内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 为了解决21世纪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问题,我们必须放弃不惜以消耗水资源、破环生态系统为代价的传统农业灌溉模式,推广使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的节水工程措施有: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地面灌溉改进技术及喷灌技术等。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为1.30 亿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 586.67 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3.0%。根据《2007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截至2007 年底,全国万亩以上的灌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7782千hm2(自97年以来有效灌溉面积统计表如下),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4.4%。全国工程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3489千hm2,占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40.7%。在全部工程节水灌溉面积中,其中渠道防渗节水灌溉面积10058千hm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5574千hm2,喷灌和微灌面积3583千hm2。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7。也就是说,我国有一半以上的耕地面积没有灌溉设施;大部分的有效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在节水灌溉面积中,采用现代先进节水灌溉方式的微乎其微,绝大部分只是按低标准初步进行了节水改造。因此,我国的节水灌溉面积尤其是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009年7月3日,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科学

节水灌溉技术知识汇总

节水灌溉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水的总储量的(0.3%)。2.多雨带气候十分湿润,其年降水量超过(1600mm)。 3.半湿润带气候半湿润半干旱,其年降水量(400~800mm).4.半干旱带气候干燥,其年降水量少于(200~400mm) 5.干旱带为我国最干燥的荒漠区,其年降水量少于(200mm).6.我国目前灌溉水的利用率很低,平均约为(0.4左右). 7.(渠道防渗)是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主要措施。8.(管道输水)效率高、占地少,灌溉渠系管道化已成为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 9.(喷、微灌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灌水技术。 10.(地面灌水)方法仍是当即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方法。。11.采用渠道防渗措施,渗漏损失可减少(70%~90%) 12.(土料防渗)能就地取材,造价低,施工简便,但抗冻和耐久性较差。 13.(水泥土防渗)具有造价低,施工较简易等优点,但抗冻性较差。14.(砌石防渗)抗冻和抗冲性能好,施工简易,耐久性强,但一般防渗能力较难保证,需劳动力多。 15.(混泥土防渗)其优点是防渗效果好,使用年限长。 16.(混泥土防渗)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渠道防渗方法。

17.管道输水减少了渠道渗漏损失,一般可节省能耗(20%~25%左右)。 18.管材和附属设施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约占总投资的(70%~80%)。 19.塑料硬管在管灌中得到广泛应用,埋在地下寿命可达(20年以上)。 20.目前灌区移动式管道输水中所用管材主要是(塑料软管)。21.地面灌溉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只有(0.6~0.7)。 22.沟灌一般要比畦灌节省水量(30%左右)。 23.喷灌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 24.喷灌比地面沟、畦灌溉省水(30%~50%) 25.在相同条件下,喷灌所需劳动力仅为地面灌溉的(1/5)26.一般要求喷灌时喷洒均匀系数在(0.8以上)。 27.适用于分散的小地块,特别是山区丘陵的复杂地形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手台式轻型机组)。 28.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质,特别是平原地区的小块地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手推式小型机组)。 29.适用于中、小型面积的不同作物、不同土质的地区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机组)。 30.不能灌溉高秆作物,适应地形坡度和土壤的能力较差的小型喷灌机组是(滚移式喷灌机) 31.(双悬臂式喷灌机),适应地形坡度的能力小。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规范(DB32T 2950-2016)

ICS 93.160 P57 备案号:49560-2016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2950-2016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of rice 2016-05-20发布2016-06-20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水稻灌溉分区与节水灌溉模式 (2) 5 水稻节水灌溉实施一般要求 (2) 6 节水灌溉技术操作要点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江苏省水稻灌溉分区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江苏省水稻灌溉分区特征 (6) 附录C(规范性附录)本田期不同节水灌溉模式水分控制指标 (7)

前言 本规范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排。 本规范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节水与农村供水技术协会、江苏省水利厅农水处、江苏省农村水利科技发展中心、河海大学。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小马,蔡勇,樊峻江,任瑞英,刘敏昊,吉玉高,冯宝平,郭相平,姚俊琪,胡乐,高见,孙浩,周纲,王洁。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水稻灌溉分区和适宜节水灌溉模式、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操作要点。 本规范适用于农田灌排工程体系较为完备的移栽水稻灌溉,不适用于直播稻育苗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water-saving irrigation of rice 在水稻本田期的各个生育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黄熟期),以根层土壤含水率或适宜水深作为农田灌排控制指标,在充分拦蓄降雨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灌溉技术。主要技术类型包括:浅水勤灌、浅湿灌溉、湿润灌溉、控制灌溉等。 3.2 浅水勤灌 shallow and frequent irrigation 除分蘖末期烤田与黄熟期落干外,其他生育阶段保持10mm~30mm浅水层的灌溉为主的灌溉模式。 3.3 浅湿灌溉 wet-shallow irrigation 以浅水与湿润相结合的灌水模式。在水稻返青期、孕穗期、抽穗期,以保持10mm~30mm浅水层为主,在分蘖末期烤田与黄熟期落干,而在其他阶段以湿润为主,浅水与湿润状态交替存在。 3.4 湿润灌溉 wetting irrigation

中药材高效节水灌溉的涵义

中药材高效节水示推广技术 什么是中药材高效节水灌溉? 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土壤水的前提下高效利用灌溉用水,最大限度地满足中药材需水,以获取中药材生产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 一、中药材高效节水示推广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用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比例很低,尤其喷、微灌面积在中药材上的运用就不言而喻;节水灌溉设备质量差、配套水平低,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不健全;另外,全国有效灌溉面积95 %以上的地面灌溉普遍存在着土地平整精度差、田间工程不配套、管理粗放的问题;其次,四是灌溉用水管理技术落后,信息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中药材灌溉上的运用就更加少之又少。 二、我国中药材高效节水示推广发展情况我国近年来中药材高效节水灌溉的基本思路是,以提高中药材生产水资源利用率为中心,以增强中药材高效节水灌溉综合能力为重点,针对不同类型区域、不同土壤,因地制宜地推广多种形式中药材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走中国特色的节水农业道路,实现农业节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推广应用了以下技术措施:雨水积蓄利用技术、田间工程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耕作与保墒技术、节水抗旱

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土壤地力墒情监测与信息管理技术。 三、国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从20 世纪50 年代初到80 年代初,美国新增灌溉面积2 亿亩,其中喷灌面积占50 %;在此期间,前联新增灌溉面积的70 %采用喷灌。以色列在推广喷、微灌技术的过程中,研制出多种灌溉兼施肥设备,使肥料与灌溉水混合使用,实现了节水、增产、优质的统一。目前国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 日本早在60 年代初,就在旱地灌溉系统中用管道取代斗、农明渠;70 年代末又开始用大口径管道取代输水干渠;到80 年代中期,日本新建灌溉渠系的大部分都采用管道化。美国约有一半的大型灌区实现了管道化输水。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土地平整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这是一项“傻瓜式”的高新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设备由激光发射装置、激光接收装置、控制器、平地铲运设备等四部分构成。激光发射装置被水平安装在矗立于田间的三角支架上,它产生的激光光束被高速旋转的棱镜反射,在田间上方产生一个激光平面,该平面作为平地作业的基准面。激光接收装置则垂直安装在平地铲运设备桅杆上。平地作业时,铲运机具刀口的初始位置一旦被确定,无论田面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