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教案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教案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教案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教案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教案

授课教材《急救护理》主编:谭进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授课

专业

护理

授课班级授课

类型

授课

课时

1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

目的

1、知识目标:掌握创伤性休克患者输液、给氧等6种常用急救技能

2、能力目标: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

教学

重点

1、技能的临床应用

2、职业能力的提高

教学

难点

1、如何提升学生技能的临床应用能力

2、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

方法

教法:任务驱动法、模拟教学法

学法:体验式学习法、问题解决式学习法

教学

用具

ECS高端模拟人;录播回放系统;急救药品、用物等

理论

复习

1、如何对休克患者进行评估?

2、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操作要点是什么?

设计“车祸伤员急救”的工作任务,以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全程根据教学场所的转换分为三个场景,每个场景包含若干模拟情景,每个模拟情境中都暗

含若干小任务,每个任务的完成都指向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通过不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成每一项任务,成就感逐步加强,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应用高科技教学设备(ECS)设置高度仿真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相互合

作,“激兴趣、增知识、强技能、升情感”,培养学生勇于进取、不怕挫折的自学能

力。

整节课45分钟,以“激趣、质疑、活动、巩固”为教学模式分为6个步骤:第一步:引入任务时间安排:3分钟

第二步:小组讨论时间安排:5分钟

第三步:护理处置时间安排:20分钟

第四步:录播回放时间安排:10分钟

第五步:过程评价时间安排:5分钟

第六步:强化巩固时间安排:2分钟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副页)

教研组外科教案作者:马海龙日期:2010 年10月10日

实践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示意图

场景一:多媒体示教室

步骤一:引入任务

教学过程教学提示

导语:同学们,急诊科刚刚接到一个求救电话,在某个十字路

口发生了一起车祸,车祸的全过程被监视器拍了下来,视频已经

传到了我们这里,接下来我们将观看这起车祸的视频,请大家仔

细观看,我们今天的课程与这起车祸有关。

多媒体展示:车祸视频

引入任务:观看完视频,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车祸的全过程,现

在有个任务要交给大家:车祸的伤员将送到我们病房进行抢救,

要求大家4人一组,自由组队,5分钟后进入病房,对伤员进行

急救护理。现在请大家自由组队,进行准备。

教学目的:引入任务

教学要点:创造急迫的氛

围,让学生快速进入状

态。

车祸

伤员

急救

场景一:多

媒体教室

场景二:

模拟病房

场景三:多

媒体教室

步骤一:引入任务

步骤二:小组讨论

步骤

三:

护理

处置

情景模

拟一

情景模

拟二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一

任务六

步骤四:录播回放

步骤五:过程评价

步骤六:强化巩固

步骤二: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教学提示

教学内容:

学生4/5人一组,自由组队,对案例进行讨论,人员分工,进行抢救前的准备工作。课前准备:

小组分组在课前由学生自主完成。

注意事项:

避免同一类型学生组队(成绩、性格等)。

场景二:模拟病房

步骤三:护理处置

教学过程教学提示

情景模拟一:

患者在病房等待治疗,小组到达后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课前准备:

布置病房,高度仿真医院急救环境。

任务一:问诊

问诊内容:

①一般情况:姓名:王某;性别:男;年龄:25岁

②病史摘要:早上7点左右上班途中被车撞倒,身体多个部

位受伤、出血,左下肢开放性骨折、大量出血。之

后被送到医院。

③病人感觉:全身疼痛、发冷、口渴、头晕、呼吸困难

教学目的:训练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教学设置:

教师通过模拟发声系统和学生进行对话,训练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注意事项:

注意音调、音色的变化,让学生有真实的感觉。

任务二:护理体检

体检结果:T:36.6℃,P:98次/分,R:24次/分,BP:80/60mmHg。痛苦病容,面色苍白,口唇、耳廓有轻

微发绀,四肢温暖、湿润,神志清楚,烦躁不安,左

下肢开放性骨折,其余体查无异常。

辅助检查:暂缺。

教学目的:训练学生体格检查,特别是生命体征的测量教学设置:

设置ECS参数,表现出各项指标,不便于表现出来的由语言表现出来。

情景模拟二:

病人病情加重,学生对患者进行护理处置

任务一:开通2条静脉通道

操作要点:①三查七对②无菌原则③一针见血④评判性思维教学目的:①训练学生静脉输液操作

②评判性思维教学设置:

在学生输液过程中,给学生设置障碍(关闭开关、改变流量等),锻炼学生评判性思维。

任务二:氧气筒给氧法

操作要点:①用物准备②检查安全性能③流量调节④健康宣教教学目的:①训练学生氧气筒给氧法操作

②评判性思维教学设置:

1、设置一次流量变化,训练正确操作。

2、扮演家属,和学生对话,考察学生健康宣教水平。

任务三:选取正确体位

操作要点:①采取休克体位②方法正确③呕吐处理方法正确教学目的:①训练学生体位选取操作

②评判性思维、应激能力

③呕吐处理方法教学设置:

1、设置障碍,使学生不能通过摇床选取体位,训练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和应急能力。

2、病人突发呕吐,训练学生应急能力。

任务四:止血、包扎

操作要点:①止血带部位②止血带是否与皮肤直接接触③包扎松紧度④包扎平整度

教学目的:①训练学生止血、包扎操作

②评判性思维教学设置:

为学生准备多种止血、包扎用具,训练学生评判性思维。

任务五:心电监护及病情观察

操作要点:①进行正确的心电监护连接②正确观看、报告病情变化

教学目的:①心电监护连接方法

②评判性思维教学设置:

设置至少一次的病情变化,训练学生观察能力。

任务六:青霉素皮试

操作要点:①三查七对②“三史“的查对③注射手法④结果的判断

教学目的:①训练青霉素皮试方法

②评判性思维教学设置:

设置过期药品,锻炼学生观察能力。

场景三:多媒体示教室

步骤四:录播回放

教学过程教学提示

过程一:录播回放

小组成员观看自己刚才的操作录像,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教学设置:

将学生护理处置全过程进行录像。时间关系,可1倍快速回放或选择性回放。

过程二:小组讨论

小组观看完录像后进行小组讨论,对小组的操作进行自我评价。

步骤五:过程评价

过程一:自我评价

小组自我评价。

过程二:学生互评

由其他小组对此小组进行评价。注意事项:

注意控制课堂纪律,保证评价顺利完成。

过程三:教师点评

由教师进行点评,注意只给出原则性错误,不点拨细节,给学生再次自我评价的机会。

全过程评价:①团队协作②人际沟通③护士素养注意事项:

1、评价标准如上一场景每任务的操作要点。

2、进行原则性点评,不点拨细节。

步骤六:强化巩固

教学过程教学提示

过程一:教师引导

在教师引导下列出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各项操作注意事项:

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式教学。

过程二:学生根据上一过程的总结,画出本次课的思维导图注意事项:

根据学生进度,可

选择在课后完成。

教学后记

通过模拟人随时调整参数,引起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增强了学生护理技能训练的主动性。通过高端智能模型编辑的“病人”,找出护理问题,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学生按角色分工要求为模拟病人实施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或配合医生抢救等。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判断思维及应变处理能力,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让全科护理措施得以实练。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一、急救措施 1、立即控制创伤所致的大出血 (1)加压包扎止血:用消毒敷料或消毒棉垫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填塞入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能达到伤口止血但不影响其远端血运为宜,同时应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以减轻出血量。 (2)气压止血带止血:用于四肢较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的方法不能止血时。将上肢抬高2小时,使血液回流。局部垫上松软敷料或毛巾布料,其上止血带环绕肢体缠扎两周勒紧,以不出血为止;但要及时记录开始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60分钟松开5分钟,以防肢体缺血性坏死。 2、快速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选择上肢静脉或深静脉臵管,确保液体快速进入体内。重度休克时应在10-30分钟内输入2000ml液体以扩容,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液等,以增加心输出量和回心血量,然后输入胶体液,如全血、血浆等,以减少晶体液渗入血管外第三间隙。 3、立即采血、配血,通知血库备血。在抗休克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4、休克卧位:头及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可防止膈肌及腹腔器官上移,影响心肺功能,并可增加回心

血量及改善脑血流。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及分泌物,给予高流量吸氧,每分钟4-6L/min,给氧浓度40-50%,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需做好机械通气的准备。 6、严密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各项生命体征一次,随时调整补液速度及氧流量以防发生肺水肿及氧中毒。 7、留臵导尿,妥善固定,准确记录出入量。 8、妥善固定骨折部位:避免搬动过程中骨折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器官的进一步损伤,适当镇痛,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利于防止休克、便于患者的搬运。 9、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应用。先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每5-10分钟测一次血压。血压平稳后每15-30分钟测一次,按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滴速,严防药物外渗。血压平稳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 二、严密观察病情 1、神志、表情与瞳孔的观察:神志和表情反映脑组织的血液灌流情况和缺氧程度及大脑皮质功能状态,是判断休克分期的首要临床指征,休克早期,患者神志清楚、紧张、兴奋或烦躁、焦虑,瞳孔无明显改变。随着休克加重,表现为表情淡漠,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双侧瞳孔也可出现放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根据神志、表情与瞳孔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1、诊断要点 (1)有严重的心脏病史。 (2)收缩压低于10.6Kp,脉压小于2.6Kpa,原有血压高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3)表情淡漠,尿量低于30毫升/小时,末稍青紫。 (4)皮肤苍白,冷汗,心动过速。 (5)排除其他引起血压下降的因素。如心律失常,剧疼,血容量低,药物影响和临终前状态等。 2.抢救纲要 (1)持续吸氧。 (2)适当的扩容。 (3)判明心脏功能,给予减轻后负荷及前负荷疗法。 (4)准确判断循环状态,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 (5)酌情给予碳酸氢钠溶液。 (6)积极治疗心脏疾病。 3.急救措施

(1)补充血容量:可输入中分子右旋糖酐为宜。 (2)调整微循环功能:可给苯苄胺1毫克/公斤体重,溶于300毫升5%GS中静滴2小时以上。 (3)恢压敏20-40毫克,静注。 (4)改善心功能可用西地兰0.4毫克溶于25%毫升静脉缓注。 (5)5%-10%GS200毫升+维生素C2-10克静滴。 (6)极化液:静滴1次/日。 (7)能量合剂:静滴1次/日。 具体实施治疗如下: 1. 病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采溶栓、冠脉置支架、活血化瘀等治疗。心包压塞者及时行心包穿刺放液或切开引流,心脏肿瘤宜尽早切除。严重心律失常者应迅速予以控制。 2.血管活性药与血管扩张剂联合使用前者(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等)以提高血压、恢复生命器官的灌注;后者(硝酸盐、酚妥拉明、硝普钠等)扩张动、静脉,增大脉压将粘附在微血管的白细胞脱落,改善微循环。由于降低体、肺动脉高压有利于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解除支气管痉挛,提高肺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防止肺水肿。此外酚妥拉明尚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治疗心律失常等作用,故联合使用,更为合理,但要注意两者合适比率,使其既能维持血压又要改善微循环。方法上两者宜用微泵分别输入,根据血压、心率等可以不断调整速度。 3,控制补液量,注意输液速度:鉴于心功不全,肺脏受损,故成人每日液体量应控制1500ml左右,当输胶体或盐水时速度宜慢,如中心静脉压(VCP)≤0.98kPa(10cmHO)或肺小动脉楔嵌压(PAWP)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汇总

休克病人的护理 学习内容: 1. 休克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 2. 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学习目标: 1、掌握休克的定义。 2、了解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3、分析理解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4、理解掌握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5、掌握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学习重点: 1、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2、休克病人各期的临床表现。 3、休克的处理原则。 4、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5、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休克概念〕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在许多疾病的严重阶段都有休克发生的可能。如能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转危为安,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会急剧加重,转变为不可逆阶段,最终导致死亡。因此,作为临床护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技术操作,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发生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及全身主要脏器损害的危急的综合症。 多种病因→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主要脏器损害。组织损伤→多器官功能受损。简言之,休克就是人们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使脏器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不良、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最后造成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休克的病因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病理生理过程):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的淋巴血窦中或停留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效循环血量的维护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和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当其中任何一因素的改变,超出了人体的代偿限度时,即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下降,造成全身组织、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而发生休克。在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中,上述三个因素常都累及,且相互影响。 [休克病因与分类] 引起休克原因很多,采用较多的分类法是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这种按原因分类,有利于及时消除原因、进行诊断和治疗。(一)低血容量休克 1.急性大量出血(如上消化道出血,肝脾破裂、宫外孕及外伤性大出血等)引起,临床上称为失血性休克。 2.大量血浆丧失引起,如严重烧伤时,主要由于大量血浆样体液丧失所致。

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创伤性休克(trauma“cshock)是指机体由于遭受严重创伤刺激,通过血管—神经反射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是严重创伤的常见并发症。创伤性休克均有较严重的外伤史,如高速撞击、高处坠落、机器绞伤、重物打击、火器伤等。稍有延误即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要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分秒必争,迅速制定抢救措施,全力以赴进行抢救。 1.现场紧急处理 1.1 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抢救顺序应以先处理致命损伤,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维持心肺脑基本功能,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如心跳呼吸骤停,要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提供有效呼吸,维持循环功能。 1.2 体位安置:对轻症或中重度病人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处于舒适卧位,对于危重患者应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怀疑颈椎损伤者除外)。 1.3开放气道,加强呼吸道护理:胸部创伤后窒息是现场和转送途中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紧急人工气道建立是解除窒息的关键一步,对呼吸心跳骤停、呼吸衰竭的患者首先气管插管畅通气道;对颈椎骨折头不能后仰者,应行气管切开术,对无法插管口咽部梗阻者可行环甲膜切开穿刺术。 1.4控制出血:在创伤中因大出血引起休克占首位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有活动性出血者用血管钳夹住出血点或结扎止血,如以上方法有困难者可上止血带,每隔30 min松解1次,每次松带约3min,以免肢体坏死,止血带累积使用时间不超过4 h。有骨折者给予简单而有效的固定,以减少骨折断端活动,。 1.5 迅速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外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创伤性休克的病人是创伤与失血并存,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尽量选用粗而直的上肢静脉,以套管针注射,并妥善固定,确保液体快速进入体内。在快速补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有无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慎防由于快速输液、输血所致急性肺水肿。缺氧高流量给氧,以补充血容量不足而致缺氧。 1.6复合伤的观察与处理对脑、胸、腹复合伤者除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要了解胸、腹情况。开放性胸腹伤病情较易观察;而闭合性胸腹伤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①多合并其他部位损伤;②受累脏器主要为挫裂伤,内出血及伤情进展观察较困难,影像学诊断有较大帮助;③多有胸部多根肋骨骨折或肺挫伤,伤后多合

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创伤性休克病人得急救与护理 创伤性休克(trauma“cshock)就是指机体由于遭受严重创伤刺激,通过血管—神经反射引起得一系列变化,就是严重创伤得常见并发症。创伤性休克均有较严重得外伤史,如高速撞击、高处坠落、机器绞伤、重物打击、火器伤等。稍有延误即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抢救得过程中,要有高度得负责精神,分秒必争,迅速制定抢救措施,全力以赴进行抢救。 1、现场紧急处理 1、1 维持生命体征得稳定:抢救顺序应以先处理致命损伤,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维持心肺脑基本功能,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如心跳呼吸骤停,要立即进行有效得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提供有效呼吸,维持循环功能。 1、2 体位安置:对轻症或中重度病人在不影响急救处理得情况下,协助病人处于舒适卧位,对于危重患者应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怀疑颈椎损伤者除外)。 1、3开放气道,加强呼吸道护理:胸部创伤后窒息就是现场与转送途中伤员死亡得主要原因,因此,早期紧急人工气道建立就是解除窒息得关键一步,对呼吸心跳骤停、呼吸衰竭得患者首先气管插管畅通气道;对颈椎骨折头不能后仰者,应行气管切开术,对无法插管口咽部梗阻者可行环甲膜切开穿刺术。 1、4控制出血:在创伤中因大出血引起休克占首位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有活动性出血者用血管钳夹住出血点或结扎止血,如以上方法有困难者可上止血带,每隔30 min松解1次,每次松带约3min,以免肢体坏死,止血带累积使用时间不超过4 h。有骨折者给予简单而有效得固定,以减少骨折断端活动,。 1、5 迅速补充血容量就是抢救外伤性休克得重要措施,创伤性休克得病人就是创伤与失血并存,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尽量选用粗而直得上肢静脉,以套管针注射,并妥善固定,确保液体快速进入体内。在快速补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有无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慎防由于快速输液、输血所致急性肺水肿。缺氧高流量给氧,以补充血容量不足而致缺氧。 1、6复合伤得观察与处理对脑、胸、腹复合伤者除生命体征得观察外,还要了解胸、腹情况。开放性胸腹伤病情较易观察;而闭合性胸腹伤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①多合并其她部位损伤;②受累脏器主要为挫裂伤,内出血及伤情进展观察较困难,影像学诊断有较大帮助;③多有胸部多根肋骨骨折或肺挫伤,伤后多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教案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教案 授课教材《急救护理》主编:谭进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授课 专业 护理 授课班级授课 类型 授课 课时 1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 目的 1、知识目标:掌握创伤性休克患者输液、给氧等6种常用急救技能 2、能力目标: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 教学 重点 1、技能的临床应用 2、职业能力的提高 教学 难点 1、如何提升学生技能的临床应用能力 2、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 方法 教法:任务驱动法、模拟教学法 学法:体验式学习法、问题解决式学习法 教学 用具 ECS高端模拟人;录播回放系统;急救药品、用物等 理论 复习 1、如何对休克患者进行评估? 2、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操作要点是什么? 教 学 设 计 设计“车祸伤员急救”的工作任务,以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全程根据教学场所的转换分为三个场景,每个场景包含若干模拟情景,每个模拟情境中都暗 含若干小任务,每个任务的完成都指向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通过不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成每一项任务,成就感逐步加强,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应用高科技教学设备(ECS)设置高度仿真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相互合 作,“激兴趣、增知识、强技能、升情感”,培养学生勇于进取、不怕挫折的自学能 力。 教 学 过 程 整节课45分钟,以“激趣、质疑、活动、巩固”为教学模式分为6个步骤:第一步:引入任务时间安排:3分钟 第二步:小组讨论时间安排:5分钟 第三步:护理处置时间安排:20分钟 第四步:录播回放时间安排:10分钟 第五步:过程评价时间安排:5分钟 第六步:强化巩固时间安排:2分钟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副页)

创伤性休克应急演练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应急演练 (骨盆骨折) 时间:2018年一季度 目的:通过实战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安全管理。 时间:2018年3月 地点:抢救室 演练模式:模拟演练 物品准备:心电监护仪、心电图、吸氧装置、输液装置(治疗盘、浅静脉留置针、采血器)注射泵、输液泵、除颤仪、气管 插管用品、呼吸机、导尿包、备皮装置、腰部固定带 技术应用:生命体征的监测、浅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静脉输液、动脉、静脉采血、心电监护、心电图机的使用、吸氧, 导尿术。紧急状态下的口头医嘱执行、医护患三方的有效 沟通。 一、演练组织 指挥:刘主任 负责人:肖护士长 参加人员:值班医生、二线医生、主班护士A,组长1,组长2,责任护士A、B,值班

患者:模型 观摩人员:科室全体医生,护士,实习生 二、人员分工 1.值班医生负责接诊、评估、处理抢救病人 2.二线医生负责协调、指挥抢救 3.组长1和责任护士A负责治疗 4.组长2 协调人员、设备和外联 3. 责任护士B负责巡回,记录抢救用药等情况 4. 护工A、助护A为外联人员,负责血标本运送,急救物品的运 输 5. 主班护士A为通讯员,负责接收血液检查结果、危急值的接 收 三、演练流程 主班护士A接到急诊科电话,有一位重症患者需入住我科(确认性别、年龄、受伤部位、生命体征、静脉通路数量、是否抽血),请科室做好接诊准备,立即通知科室主任、护士长、值班医生以及当班组长1和2,责任护士A、B 做好准备工作; ↓ 组长1和责任护士A在电梯口做好迎接及抢救准备,组

长2和责任护士B,立即打开抢救室,检查抢救室心电监护、除颤仪、心电图机、吸痰、吸氧等装置并接通电源打开机器(如发现机器故障,立即启用B角:普外科电话2801,3分钟内务必将仪器带回),准备抢救车、复苏球囊、导尿包、急救药品箱、抢救药品、抽血管以及胸外按压用木板垫于床底、 ↓ 患者出电梯口,值班医生与组长1,责任护士A共同迎接,值班医师评估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组长1大声呼叫患者,无应答,检查颈动脉无搏动,责任护士A立即予以胸外按压, ↓ 将病人运送至抢救室,转床至抢救床,提前将腰部固定带放置于骨盆位置,转床后立即利用腰部固定带固定骨盆,值班医生指挥抢救,组长1连接心电监护吸氧(氧流量4-6L),记录首次生命体征,并负责静脉采血、开通静脉输液(建立2条静脉通路,一条用于抢救药物输入,一条用于静脉采血完成后抢救药物输入,如静脉通道建立困难,立即请麻醉科配合进行大隐静脉切开及深静脉置管,联系电话6XXXX),(采血完毕,组长2跟进血液检查开具情况,并立即安排送血,通知主班人员跟进各项血液检查结果,交叉配血结果反馈后,立即安排

心源性休克急症诊疗常规

心源性休克急症诊疗规范 一、病名 中医病名:厥脱(心阳虚脱、心阳暴脱、心厥)。 西医病名:心源性休克 二、概述: (一)中医学观点: 厥脱系因实邪暴袭、阻滞,使心阳突然衰败而心阳暴脱,或因久病阳气虚衰,渐至心阳衰败而心阳虚脱,在病重虚衰的基础上出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心悸怔忡,面色苍白,脉微欲厥,神志模糊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心阳虚衰,运血无力,心脉、脑神失血充养而阳气外脱。以面白,肢厥,脉微,血压降低,晕厥或神昏为主要表现称为心厥。厥脱属中医急危重证,近年来中医急症研究已有长足进展,目前已有多种可用于厥脱救治的中药静脉制剂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中医急诊必备药物,并在临床抢救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现代医学观点: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严重的心脏疾患而造成的一种急性组织灌注不足综合征。其病理生理特点是心搏量及心排血量降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良,组织缺血、缺氧、酸种毒微,从代偿性低血压发展到微循环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三、诊断标准 (一)WHO诊断标准: 在有明确心脏病病因的基础上,如心肌梗塞、急性心包填塞、急性瓣膜功能障碍、严重心律失常等,根据以下两条即可确诊。 1、收缩期血压低于85mmHg;或原有高血压的病人低于原基础血压水平30mmHg。 2、有下述一种或多种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 (1)神志改变。 (2)在无肾脏疾病病因或血容量不足情况下,尿量少于20ml/小时。 (3)外周血管收缩(或阻力增加),四肢发凉,皮肤指压苍白时间延长,伴或不伴有冷汗。(4)代谢性酸中毒。 在无明确心脏病的基础上,若血容量不足,血管迷走反应,药物作用,微循环障碍导致的回心血量不足,严重酸中毒、严重缺氧等因素已经得到纠正,但休克征象仍然存在,而且符合上述2条标准,诊断即可成立。 (二)全国会议标准: 1、急性心肌梗塞的客观资料 2、临床表现: (1)低血压:收缩压 10.7kPa(8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来水平下降0.7kPa (80mmHg)。 (2)尿量减少,尿量<25ml/h。 (3)意识异常。 (4)末梢循环灌注不足:苍白、紫绀、湿冷、胸部皮肤指压阳性(压后再充盈时间> 2秒)、皮肤花纹等。 3、经抗心律失常、解除疼痛、给氧或扩容等处理后,休克综合征仍存在。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2、体位安置:对轻症或中重度病人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处于舒适卧位,对于危重患者应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怀 疑颈椎损伤者除外)。 4、控制出血:在创伤中因大出血引起休克占首位一般可用敷料 加压包扎止血,有活动性出血者用血管钳夹住出血点或结扎止血, 如以上方法有困难者可上止血带,每隔30min松解1次,每次松带 约3min,以免肢体坏死,止血带累积使用时间不超过4h。有骨折者 给予简单而有效的固定,以减少骨折断端活动,。 6、复合伤的观察与处理对脑、胸、腹复合伤者除生命体征的观 察外,还要了解胸、腹情况。开放性胸腹伤病情较易观察;而闭合性 胸腹伤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①多合并其他部位损伤;②受累脏器主 要为挫裂伤,内出血及伤情进展观察较困难,影像学诊断有较大帮 助;③多有胸部多根肋骨骨折或肺挫伤,伤后多合并呼吸困难;因此, 在休克复苏的同时要充分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④在抗休克治疗同时,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争取手术时间。 2、建立静脉通路,选择血管宜在上肢,立即开放两条大口径静 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抽血作交叉配血,在抗休克的同时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4、医嘱严格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药物滴速,避免血压骤变,并随时根据血压变化调节滴速;必要时加速输液或加压输血、血浆等,以补充循环血量,纠正灌注不足。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仔细观察病人皮肤色泽、弹性等,严密监测体温,及时使用降温措施。 6、创伤处理:活动性出血应尽快止血。一般对表浅伤口出血或 四肢血管出血,可先采用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或用止血带方法暂时止血,待休克初步纠正后,再进行根本的止血措施;对四肢闭合性骨折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教案(首页)教研组: 外科教案作者: 马海龙日期: 2010 年10 月10 日授课教材《急救护理》主编: 谭进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授课专业授课类型护理授课班级 2008 级护理 76 班□实验□课间见习预实习□实习授课时课1 学时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掌握创伤性休克患者输液、给氧等 6 种常用急救技能 2、能力目标: 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3、情感目标: 启发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教学重点 1、技能的临床应用 2、职业能力的提高教学难点 1、如何提升学生技能的临床应用能力 2、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方法教法:任务驱动法、模拟教学法学法: 体验式学习法、问题解决式学习法教学用具 ECS 高端模拟人;录播回放系统;急救药品、用物等教学要求理论复习 1、如何 1 / 10

对休克患者进行评估? 2、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操作要点是什么?教学设计设计车祸伤员急救的工作任务,以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全程根据教学场所的转换分为三个场景,每个场景包含若干模拟情景,每个模拟情境中都暗含若干小任务,每个任务的完成都指向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生通过不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成每一项任务,成就感逐步加强,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应用高科技教学设备(ECS)设置高度仿真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激兴趣、增知识、强技能、升情感,培养学生勇于进取、不怕挫折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整节课 45 分钟,以激趣、质疑、活动、巩固为教学模式分为 6 个步骤: 第一步: 引入任务时间安排: 3 分钟第二步: 小组讨论时间安排: 5 分钟第三步: 护理处置时间安排: 20 分钟第四步: 录播回放时间安排:

休克病人的急救处理

休克病人的急救处理 1.控制出血 在创伤中,因大出血引起的的休克占首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立即找出失血原 因及部位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制止和减少大出血,如局部压迫、止血带止血、加 压包扎等。同时立即给病人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或行中心静脉插管,以保证胶体、晶体、各 类药物及全血的输入,保证中心静脉压的测量。 2.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外伤、内脏出血、肋骨骨折或血气胸病人大多有血块、痰液或胃内容物误吸,导 致呼吸道阻塞,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氧,以减轻组织缺氧状况,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避免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止痛 疼痛引起的休克仅次于出血,要及时确认引起疼痛的原因并对症处理。按医嘱应用有 效镇痛剂吗啡5~10mg,杜冷丁50~100mg;通过谈话、听音乐、深呼吸等心理疏导的方法 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人对止痛药物的依赖;操作轻柔、准确、细致,尽 力避免疼痛的刺激。 4.观察指标 1意识水平及表情变化 创伤早期,机体代偿能力尚好,全身血液重新分配,脑供血得到相对保证,呈轻度缺 氧状态,病人意识清楚,表现为紧张、兴奋、烦躁不安。随着脑血流灌注不足逐渐加重, 病人由兴奋转为抑制,表情淡漠、精神萎靡、应答反应迟钝、意识不清甚至昏迷。 2皮肤色泽、温度、湿度的变化 早期因循环血量减少,皮肤苍白发凉,特别是口唇、甲床由红转为苍白。随着血流缓慢,缺氧加重,皮肤、黏膜发绀及灰白,四肢湿冷。到后期皮肤出现淤斑及出血点,则提 示有DIC发生的可能。 3心率、血压的变化 大多数失血性休克病人,心率增快多出现在血压降低以前,心率在120次以上。创伤 早期,血压仅表现为脉压差减小,随着休克的加重,血压逐渐降低,严重创伤病人甚至来 诊时已经测量不到血压,应密切观察心电示波的心率变化,5~10min测量一次血压。 4尿量的变化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崔 颖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崔颖 摘要】目的:总结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护理经验,提高创伤休克治疗的有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20月我急救中心救治68例创伤性休克 患者的临床资料,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包括火速到达急救现场,评估伤情,现 场急救,院后直接具体晚上的护理等。结果:3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1例转送 途中失血过多,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其余64例患者抢救成功,有效率94.12%。 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为患者的治疗赢取了时间,从而减低创伤性休 克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106-01 创伤性休克患者伤势严重,病情变化快,常伴有严重合并症,死亡率极高, 创伤后1h为黄金抢救时间,据统计休克1 h内得到及时抢救者死亡率为10%,超 过8 h死亡率上升至75%。因此,迅速、准确、高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是挽救患者 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护理人员在抢救创伤性休克伤员中正确的病情判断,有 效的紧急处理、严密的病情监护、体贴入微的心理护理起着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68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9例;年龄8~65岁, 平均(38.4±4.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4 例,刀刺伤9例,高空坠落伤5例,挤压伤8 例,爆炸伤 4 例,其他 8例。致伤部位:胸部损伤17例,腹部损伤14例,颅脑损伤 10例,颅脑并胸部损伤11例,多发伤合并骨折5例,胸腹联合伤 4例,其它伤7例。本组68例患者都处于不同程度的休克期,中重度休克42例。 2 结果所有患者经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3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1例转送途 中失血过多,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其余64例患者安全送入医院,有效率94.12%。 3 急救与护理措施3.1 院前处理现场救护人员首先简要地询问受伤的原因、 时间、部位、受伤后的症状;看伤员的表情、受伤部位、出血情况、损伤范围;检 查伤员的脉搏、呼吸、血压、反射等情况,根据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进行救护。 3.1.1 解除气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的呼吸支持:创伤性休克的病人大 多有严重脑外伤、广泛的肋骨骨折或血气胸、内脏出血,因血块、痰、呕吐物误吸 所致的呼吸道阻塞,短时间内即有死亡的危险。应及时地消除呼吸道血块、异物或 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头部稍后仰并偏向一侧,同时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深度 不宜超过40%,流量2-4升/分。 3.1.2 控制出血在事故性创伤中因伤口较大出血引起的休克位居榜首,故而,抢救创伤性休克的紧急措施是控制出血。在急救处理中,当遇到有活动性伤口时,应用血管钳或结扎止血。如果伤口比较严重时,应立即用止血带进行止血。不过 用止血带的时候,15分钟之内要松解一次且累积使用时间不能过长,预防肢体组 织坏死。 3.1.3 固定如果现伤者由于肋骨骨折而导致胸壁软化,急症护士应该用肋骨 背心或两指宽的胶布条作环状固定,防止胸壁的上下浮动而造成伤口的进一步恶化。当发现伤员有活动性骨折时,应给予固定,以防止骨块的活动损伤血管神经,从而减轻疼痛,这样将有助于阻止休克的发生或加重。 3.1.4 止痛伤者由于伤口撕裂而引起的疼痛会刺激人的大脑,产生较多的激 素进而导致休克,它仅次于流血引起的休克,在急救过程中止痛十分必要。但是 当病人血液循环恢复后,还是用同样的方案,会导致药物过量,严重的会造成呼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之欧阳家百创编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欧阳家百(2021.03.07) 1、诊断要点 (1)有严重的心脏病史。 (2)收缩压低于10.6Kp,脉压小于2.6Kpa,原有血压高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3)表情淡漠,尿量低于30毫升/小时,末稍青紫。 (4)皮肤苍白,冷汗,心动过速。 (5)排除其他引起血压下降的因素。如心律失常,剧疼,血容量低,药物影响和临终前状态等。 2.抢救纲要 (1)持续吸氧。 (2)适当的扩容。 (3)判明心脏功能,给予减轻后负荷及前负荷疗法。 (4)准确判断循环状态,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 (5)酌情给予碳酸氢钠溶液。 (6)积极治疗心脏疾病。 3.急救措施

(1)补充血容量:可输入中分子右旋糖酐为宜。 (2)调整微循环功能:可给苯苄胺1毫克/公斤体重,溶于300毫升5%GS中静滴2小时以上。 (3)恢压敏20-40毫克,静注。 (4)改善心功能可用西地兰0.4毫克溶于25%毫升静脉缓注。 (5)5%-10%GS200毫升+维生素C2-10克静滴。 (6)极化液:静滴1次/日。 (7)能量合剂:静滴1次/日。 具体实施治疗如下: 1.病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采溶栓、冠脉置支架、活血化瘀 等治疗。心包压塞者及时行心包穿刺放液或切开引流,心脏肿瘤宜尽早切除。严重心律失常者应迅速予以控制。 2.血管活性药与血管扩张剂联合使用前者(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等)以提高血压、恢复生命器官的灌注;后者(硝酸盐、酚妥拉明、硝普钠等)扩张动、静脉,增大脉压将粘附在微血管的白细胞脱落,改善微循环。由于降低体、肺动脉高压有利于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解除支气管痉挛,提高肺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防止肺水肿。此外酚妥拉明尚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治疗心律失常等作用,故联合使用,更为合理,但要注意两者合适比率,使其既能维持血压又要改善微循环。方法上两者宜用微泵分别输入,根据血压、心率等可以不断调整速度。 3,控制补液量,注意输液速度:鉴于心功不全, 肺脏受损,故成人每日液体量应控制1500ml左右,当输胶体或盐水时速度宜慢,如中心静脉压(VCP)≤0.98kPa (10cmHO)或肺小动脉楔嵌压(PAWP)≤1.6kPa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崔 颖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崔颖 发表时间:2015-09-09T11:43:24.5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2期供稿作者:崔颖[导读] 齐齐哈尔市急救中心护理人员在抢救创伤性休克伤员中正确的病情判断,有效的紧急处理、严密的病情监护、体贴入微的心理护理起着重要作用。崔颖(齐齐哈尔市急救中心 161000)【摘要】目的:总结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护理经验,提高创伤休克治疗的有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20月我急救中心救治6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包括火速到达急救现场,评估伤情,现场急救,院后直接具体晚上的护理等。结果:3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1例转送途中失血过多,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其余64例患者抢救成功,有效率94.12%。结论:及时有 效的院前急救护理,为患者的治疗赢取了时间,从而减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106-01 创伤性休克患者伤势严重,病情变化快,常伴有严重合并症,死亡率极高,创伤后1h为黄金抢救时间,据统计休克1 h内得到及时抢救者死亡率为10%,超过8 h死亡率上升至75%。因此,迅速、准确、高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护理人员在抢救创伤性休克伤员中正确的病情判断,有效的紧急处理、严密的病情监护、体贴入微的心理护理起着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68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9例;年龄8~65岁,平均(38.4±4.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4 例,刀刺伤 9例,高空坠落伤5例,挤压伤8 例,爆炸伤 4 例,其他 8例。致伤部位:胸部损伤17例,腹部损伤14例,颅脑损伤 10例,颅脑并胸部损伤11例,多发伤合并骨折5例,胸腹联合伤4例,其它伤7例。本组68例患者都处于不同程度的休克期,中重度休克42例。 2 结果所有患者经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3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1例转送途中失血过多,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其余64例患者安全送入医院,有效率94.12%。 3 急救与护理措施3.1 院前处理现场救护人员首先简要地询问受伤的原因、时间、部位、受伤后的症状;看伤员的表情、受伤部位、出血情况、损伤范围;检查伤员的脉搏、呼吸、血压、反射等情况,根据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进行救护。 3.1.1 解除气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的呼吸支持:创伤性休克的病人大多有严重脑外伤、广泛的肋骨骨折或血气胸、内脏出血,因血块、痰、呕吐物误吸所致的呼吸道阻塞,短时间内即有死亡的危险。应及时地消除呼吸道血块、异物或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头部稍后仰并偏向一侧,同时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深度不宜超过40%,流量2-4升/分。 3.1.2 控制出血在事故性创伤中因伤口较大出血引起的休克位居榜首,故而,抢救创伤性休克的紧急措施是控制出血。在急救处理中,当遇到有活动性伤口时,应用血管钳或结扎止血。如果伤口比较严重时,应立即用止血带进行止血。不过用止血带的时候,15分钟之内要松解一次且累积使用时间不能过长,预防肢体组织坏死。 3.1.3 固定如果现伤者由于肋骨骨折而导致胸壁软化,急症护士应该用肋骨背心或两指宽的胶布条作环状固定,防止胸壁的上下浮动而造成伤口的进一步恶化。当发现伤员有活动性骨折时,应给予固定,以防止骨块的活动损伤血管神经,从而减轻疼痛,这样将有助于阻止休克的发生或加重。 3.1.4 止痛伤者由于伤口撕裂而引起的疼痛会刺激人的大脑,产生较多的激素进而导致休克,它仅次于流血引起的休克,在急救过程中止痛十分必要。但是当病人血液循环恢复后,还是用同样的方案,会导致药物过量,严重的会造成呼吸困难。对于呼吸障碍的伤员我们禁止给予注射吗啡。 3.2 院后处理3.2.1 迅速补充血容量抢救创伤性休克的首要措施是大量输血、输液。输液的部位要选择表浅、较粗的静脉,如上肢肘部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切开。为保证液体的输入量,一般需同时开放两条静脉,如锁骨下静脉,可供输血及测中心静脉压使用;肢体的静脉供输液和静脉加药用。需快速输液时,可采取加压输入,每小时可输入500~1 500 ml液体,大量输液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正常为8~12cm H2O)若结果>15~20cm H2O,表示心功能不佳并有发生肺水肿的危险,应及时报告医生;若结果<5 cm H2O说明液体量仍不足,应继续加快输液速度。 3.2.2 及时改善缺氧状态首先给予氧气吸入,以浓度40%,流量2~4 L/min为宜。如患者出现呼吸障碍应立即使用呼吸机,达到加压给氧和辅助呼吸的目的。 3.2.3 积极排除一切导致休克的因素①患者由于疼痛的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致休克加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剧烈疼痛时可给肌内注射吗啡5~10 mg或度冷丁50~100 mg。但此类药物有缩小瞳孔、抑制呼吸等作用,对颅脑损伤和胸部创伤合并呼吸困难者都应禁用。②对表浅的小动脉、小静脉出血,应及时给予止血。患者如为大面积软组织碾挫伤创面出血时,可用无菌棉垫给予加压包扎,并抬高四肢,深部较大的动静脉出血时,可采用大止钳关闭出血点,但需注意切勿伤及神经。 3.2.4 严密监护病情变化①由于休克早期脑组织缺氧尚不明显,脑组织细胞仍处于兴奋状态,故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休克中、晚期,因脑组织缺氧,脑细胞由兴奋转为抑制,故患者表现为意识淡漠或昏迷。在此过程中,需细致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设专人护理,必要时加床挡,以防意外。 4 讨论创伤性出血性休克患者迅速处理好活动性出血伤口是早期急救的重要手段,在急救过程中采取边诊断边救治,再诊断再救治,遵循优先处理致命伤的原则。创伤性休克多因大出血、休克而死亡,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为第2高峰,也是抢救的“黄金时机”。休克治疗和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护,是整个急救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参考文献[1] 彭先美,黄雪梅,纪建波.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12(2):42.[2] 杨娟. 脊柱创伤院外急救护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 8) :759-761.[3] 陈宏娣.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 14) :1926-1927.__

心源性休克处理措施

心原性休克的处理 心原性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心排血量减低,心搏量亦减低,其周围血管阻力则可增高、正常或降低。一般常见的心原性休克多由急性心肌梗塞所引起,故本节着重讨论急性心肌梗塞引起心原性休克的治疗。 (1)镇痛:急性心肌梗塞时的剧痛对休克不利,剧痛本身即可导致休克,宜用吗啡、杜冷丁等止痛,同时用镇静剂以减轻病人紧张和心脏负担,以免引起迷走神经亢进,使心率减慢或抑制呼吸。 (2)纠正低氧血症:吸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以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动脉氧分压,有利于微循环得到最大的氧供应,防止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或因换气过度而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可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如气体交换不好,动脉血氧分压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仍高时,宜及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以定容式呼吸器为佳,最好还用呼气末正压吸氧,要求动脉血氧分压达到或接近13.3kPa(100mmHg),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4.7~5.3kpa(35~40mmHg)。 (3)维持血压:如血压急剧下降,应立即开始静脉滴注间羟胺,以10~20mg稀释于100ml 葡萄糖液内,亦可同时加入多巴胺20~30mg。必要时在密切观察血压下,静脉内缓慢推注间羟胺3~5mg,使收缩压维持在12~13.3kPa(90~100mmHg),保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4)纠治心律失常:伴有显著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的各种心律失常都能加重休克,需积极应用药物、电复律或人工心脏起搏等予以纠治或控制。 (5)补充血容量:有少部分病人,由于呕吐、出汗、发热、使用利尿剂和进食少等原因而有血容量不足,治疗需要补充血容量。可根据中心静脉压监测结果来决定输液量。中心静脉压正常为0.4~1.2kPa(4~12cmH2O),如低于0.5kPa(5cmH2O),提示有低血容量存在;低于1.0kpa(10cmH2O)即可输液。输液的内容宜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全血、血浆、人体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葡萄糖液,一般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应用于非失血性休克有两个优点:①能较快地扩张血容量,因从血管中消失也快,故可减少过度扩张的危险;②能抑制或解除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及减低血液粘稠度,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和防止微血栓形成。可先在10~20分钟内输入100ml,如中心静脉压上升不超过0.2kPa(2cmH2O),可每20分钟重复输入同样剂量,直至休克改善、收缩压维持在12~13.3kPa(90~100mmHg)左右、或中心静脉压升至1.5kPa(15cmH2O)以上、或输入总量达750~1000ml为止。输液过程中还需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并经常听肺部有无罗音,以防发生肺水肿。如中心静脉压已高于1.2kPa (12cmH2O),或原先中心静脉压虽不甚高,但稍补充血容量后中心静脉压迅速升高,而动脉血压仍未改善,提示心排血功能差而静脉又淤血。如有条件,应用多用途的飘浮心导管,可同时测中心静脉压、肺楔嵌压及心排血量,如导管带有铂电极必要时可记录心腔内心电图,还可行心腔内起搏。正常时肺楔嵌压为1.3kPa(10mmHg),高于2.0~2.7kpa(15~20mmHg)说明左心排血功能不佳,如高达4.0kPa(30mmHg)说明左心功能严重不全;如低于2.0kPa(15mmHg)说明左心排血功能尚佳,而静脉压的增高为右心排血功能不佳所致。均应采用其他措施治疗。 (6)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当初次测量中心静脉压其读数即超过1.2kPa(12cmH2O)或在补充血容量过程中有明显升高而病人仍处于休克状态时,即需考虑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常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升压胺类和血管扩张剂。 (7)强心甙的应用:强心甙对心原性休克的作用,意见颇不一致。从一般临床经验看,有休克而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用强心甙并无明显的裨益,且其强心作用不如胺类药物容易控制,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还易引起心律失常,故不宜常规应用。 (8)胰高血糖素的应用:胰高血糖素为多肽类物质,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使三磷酸腺苷转变为环磷酸腺苷,使心脏的环磷酸腺苷增加或使钙在心肌细胞内聚积,可增强心肌收缩

急性心梗伴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梗伴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摘要: 心源性休克是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心室喷血或充盈障碍,导致心排血量锐减,各重要器官和周围组织灌注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代谢与功能障碍综合征。其病因很多,但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是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其病死率极高,达80%~90%,因此早期积极的治疗、护理异常重要。 心源性休克是指心搏出量减少而致的周围循环衰竭。心搏出量减少,或是由于心脏排血能力急剧下降;或是心室充盈突然受阻。因此,称之为“动力衰竭”(power failure)或者“泵衰竭”(pump failure)。临床上最多见的病因是急性的心肌梗死(因心肌坏死收缩能力降低而致泵血障碍)。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其死亡率非常高,发生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心肌广泛缺血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以及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扩张所致。有些患者,尤其是在右心室急性心肌梗死者尚有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因此在疾病急性期时,积极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及时处理并发症,并对患者实施完善的整体化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病死率。 1 临床护理 心源性休克一旦确诊,应尽早抗休克抢救治疗,依据镇痛、纠正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给氧、呼吸管理及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等治疗,否则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难以救治。1.1给氧 心源性休克患者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微循环血流缓慢,供血减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动脉血氧含量明显下降。为改善心功能,解除脑、肝、肾重要脏器的缺氧症状,及时给氧是进行抢救的关键性措施之一。而直接给氧是最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配合抢救时,护理人员把准备充足的氧气瓶推到病人床边,用面罩或鼻导管给氧。面罩要严密,鼻导管吸氧时,导管插入要适中,一般插入12~15cm深,调节氧的流速为2~4升/分,休克解除后可减慢至1~2升/分流速维持,每24小时换导管1次,以保持导管通畅。如发生急性肺水肿时,立即给患者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同时加用50%酒精吸氧,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特别是患者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时,应及时用吸引器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发生窒息。 1.2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心源性休克由于心收缩力弱,心搏出量少,可致微循环灌注不足,末梢循环发生障碍,适当补充血容量是当务之急。同时,保证必要的药物应用也需要静脉通道。因而,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势在必行。护士应熟练静脉穿刺,主动建立静脉通道一至两条。在输液时,输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休克病人的护理学习内容: 1.休克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 2.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学习目标: 1、掌握休克的定义。 2、了解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3、分析理解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4、理解掌握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5、掌握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学习重点: 1、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2、休克病人各期的临床表现。 3、休克的处理原则。 4、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5、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休克概念〕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在许多疾病的严重阶段都有休克发生的可能。如能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转危为安,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会急剧加重,转变为不可逆

阶段,最终导致死亡。因此,作为临床护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技术操作,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发生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及全身主要脏器损害的危急的综合症。 多种病因→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主要脏器损害。组织损伤→多器官功能受损。简言之,休克就是人们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使脏器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不良、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最后造成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休克的病因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病理生理过程):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的淋巴血窦中或停留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效循环血量的维护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和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当其中任何一因素的改变,超出了人体的代偿限度时,即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下降,造成全身组织、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而发生休克。在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中,上述三个因素常都累及,且相互影响。 [休克病因与分类] 引起休克原因很多,采用较多的分类法是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这种按原因分类,有利于及时消除原因、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低血容量休克 1.急性大量出血(如上消化道出血,肝脾破裂、宫外孕及外伤性大出血等)引起,临床上称为失血性休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