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第二节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描绘情境,诉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输送信息的一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哪种类型的课,讲授法都是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㈠讲授法的步骤

讲授法主要有四个步骤:准备——导入——讲授——结束。

1.准备阶段

包括教材和教参的搜集,教具的选择和教师的心理准。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能力与永平精心备课,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选取直观形象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同时教师要有充分的信心,认识讲授的目的,意义,增加

讲课热情。

2.导入阶段

其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导入更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通过“情感”去启发他们认知结构的大门。导入主要有三种类型:直观型,问题型和趣味型。导入应提供一种全景式鸟瞰,是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讲授阶段

首先,要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新知识要求的差距,并通过恰当的语言促使知识内化;其次,应借助直观教具或实用模型引导学生理解讲述的概念法则,并重视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如可以通过变化刺激来实现:改变讲授的声调,语速;利用动作和表情变化;

改变工具,利用板书,挂图,幻灯,电视等工具;穿插一些问题激发学生

思考,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

4.结束阶段

教师应做一个总结,以帮助学生抓住要点,掌握规律,增强记忆。

㈡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注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性

讲授内容要清楚明确,层次鲜明。既要注意科学性和知识性结合,又要注意抽象性和形象性相结合。数学语言要求谨慎,一字之差面目全非,如“增加了”和“增加到”都有各自的含义,绝不可混淆。

2、注意体态语的运用

体态语包括手势、身姿、表情、眼神等,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辅助手段。

3、注意从具体到抽象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在讲授时要配合直观演示或联系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概念、掌握新知识。

4、注意启发性

讲授要语言准确、简练、生动,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在学生观上,要以学生为认识主体,强调学生积极思考,发掘学生学时的内在潜力,在方法上,要注重直观形象教学,辅于多种教学手段,充满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效果上,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听讲,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小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一些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教师就有必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运用讲解法帮助学生理解。像增长率问题中“增加了”、“增加到”这样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不做必要的讲解,学生是无法理解的。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设疑、启发、提问学生,并通过学生的交谈对话方式探讨新知识,得出新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

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介于获得新知识、检查已学的知识。其核心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

(一)谈话法的准备

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教师首先要真正树立学生主体观,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学生要实现增长知识,发展智能,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运用谈话法,教师须做如下准备工作:

1、通过课前工作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只有掌握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教师应在课前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试卷、平时观察等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明确应提供哪些准备知识。

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确定突破口

在备课时,教师应切实了解新知识是建立在什么旧知识基础上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是什么?

3、精心设问

能否成功运用设问是谈话法的关键,因为在这里全部教学过程和结果都是由分析、解决问题而发生、展开达到目的的。

(1)问题要明确,有针对性。所提问题要具体明确,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难以适度,使学生能确切掌握教师的要求,易于学生思考。笼统、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提问,往往使学生无从答起、答非所问。要尽量避免提问简单化和暗示性的问题。

(2)要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为达到教学目的,教材的重点、难点都是提问的关键,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深入到知识的本质。

(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启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发挥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产生一种强烈的解答问题的求

知欲与迫切感。

(4)问题要有系统性。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顺序精心编排问题,组成问题系列,诱导学生去发现和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方法系统化、模式化。

【例题】红光小学买白粉笔80盒,买红粉笔比白粉笔少35盒,一共买白粉笔多少盒?

提问:1、这道题给了我们多少已知条件?

2、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先知道什么?

3、两个条件都直接告诉我们了吗?那么应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怎样列式?

解答:80-35=45,80+45=125(盒)

答:一共买粉笔125盒。

(二)谈话法的基本步骤

谈话法的运行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教师提问——倾听学生回答——教师作出反应,这样就完成了一个问题单位,

然后再依次进入下一个问题单元。

1、教师提问

根据事先设计编排好的问题启动学生思维,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三点: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总是提问那些好学生,是大多数学生成了“陪读生”,产生一种冷落感,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第二,教师提问要有层次性,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在一般性提问之后,提出一两个高级认知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分析,不应总在同一认知层次上重复;第三,提问形式要多样化,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多种不同角度设疑。

2、倾听学生回答

学生的回答是启发式谈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决定下一步教学导向的依据,必须认真听取。教师应做到:提问之后不要立即让学生回答,而应给他们一点思考的时间,这样可使头脑反应快的学生的意见更为成熟,也可使那些较为迟钝的学生得到发言的机会;要

有耐心,让学生把话说完,尤其是当学生回答与自己预想不一致时,要格外注意,是学生想错了,还是自己未考虑周全,及时是学生想错了,也要让他讲完,千万不要半路打断,这样会损伤他的积极性;在倾听的同时要进行分析判断,这个学生的回答是否是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出现错误的根源在什么地方?一种别出心裁的意见是否合理?要尊重学生,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不可心不在焉,要采用适当的表情,鼓励学生大胆说下去,让学生感到教师十分注重他的意见;在一名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要延迟几秒钟做出反应,一是让发言者有时间回顾所说做出必要的补充,二是让其他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这短短的几秒钟有时会引出更加成熟的意见来。

3、教师做出反应

根据系统论原理,教师的反应是对学生反馈的一种调控,是保持系统正常运行的手段。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

出必要的反应和评价,才完成一个问题单元的教学。在此要注意:反应要及时,尤其对错误的意见要及时纠正,决不可让错误“先入为主”;评价要科学,不能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教师要事先做好充分估计与准备,万一学生回答出乎意料,也要充分考虑之后给予评价,对含糊不清的地方宁可等想好再说,也不要说些模棱两可的语言以示搪塞,这样只会把事情弄糟。

(三)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时常使用谈话法,还可以启发诱导学生思维,引起智力冲突,在复习巩固旧知识、实验操作、练习活动时也可采用这种方法。

1、注意师生双向交流,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意图可以通过提问或反应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回答时又及时反应了他们认知结构的变化情况,便于教师采取进一步措施,及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

2、注意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用谈话法时,教师的提问一般是激发学生的记忆表象,通过师生谈话,学生可以较快的找到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点,对所学的东西,结合自己的经验、观念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一系列思维过程,融会贯通,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3、注意教学过程的氛围

教师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精心设置的提问,逻辑严密的叙述,使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状态,唤起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使学生保持较大的兴趣。师生谈话,方向性强,教师提的问题要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的自觉思考,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谈话法一般与讲课、演示等教学方法结合运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学习中的某一个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

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一)讨论法的功能

讨论法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并且已经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其优点突出表现在:

1、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讨论时,学生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同学讨论,评价其他同学的观点等。凡此都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肢体作用得到发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增强批判思维能力

讨论不仅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要对别人的意见和观点进行评判,并通过交流达成共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增强交流能力

交流能力是人的基本素养之一,语

言的交流、使用,数学符号的使用与表达,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表达、认识,在课堂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和提高。(二)讨论法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问题1、选好讨论点并精心设计讨论问题。

教学中不可能对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展开讨论,应精心确立好讨论点。一般选择学生易混淆的、似是而非的问题、可能产生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能使他们讨论后澄清错误的理解,认识更为深刻。通过讨论,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比较,选择最佳思路,调整自己的思维,增进对问题的理解。

2、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讨论都得到发展。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民主和宽松的讨论氛围,讨论主题要切中要害,有实际意义和价值,引发学生的冲突和探究欲,从而激发“讨论欲”,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其次,可以适当施加一些外在的刺激,再次要在讨论中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此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后,在讨论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满腔热情地关心和鼓励他们,并给予他们有效的帮助,让这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感受到集体的信任、理解、宽容、激励和关爱,逐步建立自信心,从而更为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3在讨论中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讨论不止是为了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包括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别人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见解;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用以启迪别人的思维;或各自提出自己的见解,再集体综合大家的想法,形成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小学生的讨论可考虑认知水平的调整与搭配,建议一组人数为奇数个,每组设有主持人、记录员、发言人、组员,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合理搭配;注意时间安排,每次讨论前,

教师要提出时间要求;讨论次数在一节中也不宜安排太多,讨论要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增强民主意识和责任感,认真对待讨论;要注意讨论结果的汇报。通过这样一些有效途径,让学生意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体会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由此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

4、注意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

讨论并不是“放羊”,要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各组讨论中要巡视、听取讨论,必要时可介入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巡视中要注意捕捉有用的信息,并向其他小组传输,以发挥各讨论组之间“对话中转站”的作用,激发组与组之间的讨论。

四、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独立作业掌握基础知识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练习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使之内化形成技能的基

本途径。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和记忆数学概念、法则,形成运算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几乎各个年级各类数学知识的教学甚至每堂课都要用到。但练习法不是机械式重复,盲目的做题,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的一种活动。

(一)练习法的步骤

练习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由教师提出的练习任务、要求和方法,并作必要的示范,然后学生进行半独立、独立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再由教师检查练习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最后由师生共同进行总结。简而言之:布置任务——独立练习——检查指导——共同总结。

(二)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1、练习要目的明确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练习内容和顺序,不但教师心中

有数,还要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知道应该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不要在学生还未理解时就让他单纯的进行练习。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练习应有不同的目的要求:课前准备的练习,要起到承前启后、揭示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巩固练习,即为使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法则进行的练习,要围绕新知识内容由易到难的进行;综合发展性练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发展他们思维的机智性和灵活性。

2、练习要有层次性

练习内容安排应先易后难,先单向后综合,逐步提高,对每一项练习又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发展性练习可分为变式练习、混合式练习,对比练习、迁移性练习等不同的层次。

(三)练习要有针对性

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练习。对程度较差的学生,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予以必要的帮助,要求他们完

成基本练习题;对程度较高的学生,完成基本练习题后,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增加思考难度的题目,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数学才能。要根据教学要求,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练习内容。要针对教材中重点、难点进行巩固练习,针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进行对比练习。

(四)对练习的结果要及时评价

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十分重要,发现个别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出现的共同性问题教师要当堂讲清。教师的及时评价有利于在课堂信息的传播中形成反馈回路,便于学习及时调控和纠错。

(五)练习量要适度

练习量偏少达不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方法的目的。过量的练习、搞题海战术,则不仅加重学生负担,引起负效应,而且挤掉了儿童其他必要的活动时间,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练习量的大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予以调控。

(六)练习形式要多样

除常见的计算题、运用题外还有改错题、判断题、口答、板演、游戏竞赛等各种形式的练习,要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选择和交替使用,不同的练习形式,可调节课堂的气氛,增强练习效果。

五、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使用一些直观教具或实物进行演示实验,配合谈话或讲解引导学生进行系统观察,使学生对事物的现象获得感性认识,以便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和算理,验证间接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可分为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图片、照片、图画、图标、地图的演示;实验演示;幻灯、录像、录音、教学电影的演示等。

演示法由于有很强的直观性,容易引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但是由于直观演示所获得的知识是感性的知识,并非理性的知识,故演示后要引导学生必要的抽象,做出明确的结论。使用演示法要注意:

第一,课前,教师应对演示材料做充分的准备和检查,以保证演示顺利进行。第二,演示材料的形象与演示方法及演示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要和学生认识实际相符合,避免产生错觉和错误的理解。第三,演示也要突出重点,使学生抓住对象的主要部分,掌握知识的本质。

第四,演示过程要做必要的说明和讲解。使学生明确先看什么,注意什么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学习知识。

第五,演示要和言语密切配合,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造条件。言语和演示相结合有下面三种形式:(一)先演示后讲解;(二)边演示边讲解;(三)先讲解后演示。

六、动手操作法

中小学数学很重要的20种常见思想方法

中小学数学很重要的20种常见思想方法 1、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般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摘要 随着各项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崭新的变化。新《课标》的确立,使我国的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位教师也投入到研究新《课标》,使用新型教学方法授课的新阶段。本文以一个师范生的视角,浅谈如何结合新《课标》有效地使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授课。本文将紧密联系新《课标》,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吸取其中的精华来谈谈如何更好、更有效的使用新型教学方法。 引言 一、新《课标》的提出及其特点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正以崭新的速度加快改革。为了使现今的数学教育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更加适应时代的进步要求,使学生形成真正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国教育部制定了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并于2006年通过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修订稿)》。此次新《课标》中所确定的课程目标,与以往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目标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新的数学课程目标总体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将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数学教育放在首位,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育部提出了崭新的数学课程目标。新《课标》中将原先的“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到“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同时,新《课标》根据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强调了要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组织教学。因此,自主、探究、合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笔者认为只有这样,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真正的交给学生,将学生的角色变化为主体,摆脱传统的制约。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概念的界定,我选取了以下几个作为研究: (一)、是指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1]。 (二)、|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2]。 (三)、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育学的方法等[3]。 从中不难看出,教学方法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而且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协调,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体,如果处理好其中的关系,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得以实现。正如马云鹏在《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写道:“教学方法对教学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同一个班级,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得到大不相同的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基本规律,并将其自觉地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去,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小学生众生 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手段[3]。”因此,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迈向成功教育教学的关键点。 三、在新《课标》下产生的教学方法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启发式谈话法、发现法等等。在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现在的课堂中,不能再按照从前的“老一套”来教学,要摆脱单一的以讲课和练习为主的课堂,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数学的时间,培养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怎么写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怎么写 梅里尔(Merrill)等人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 一文中对教学设计所作的新界定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他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 期目的最优途径(means),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 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内容简析: 分数在生活化数学和形式化数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是在学生对分数的生活化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最初步的数学化的整理和概括。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会进行简单比较。本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 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 飞跃。本课的学习将对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产生直接影响,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启始作用。 设计理念: 我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奥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究的欲

望,这才是我们的目标,这才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育教学观;更想寻求“生本”、“互动”、“生成”、“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新突破和新建构。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分数 “几分之一”的产生,了解它的含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个部分的名称。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能力。 4、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探究、交流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明确学习起点 首先,直接告知学生本课要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接着,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分数的了解程度。然后抓住其中一些有关分数学习的 有效信息,引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建构新知 (一)实践、建模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一个分数(如:1/ 2、1/4等)的 产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和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 2、动手平均分物体,把你心中的分数做出来,画出来。(折纸活动) 3、展示创作成果 做好了的且愿意把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的,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4、讨论、建模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2010年04月20日16:16,星期二作者:教科室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

最全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描绘情境,诉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输送信息的一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哪种类型的课,讲授法都是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㈠讲授法的步骤 讲授法主要有四个步骤:准备——导入——讲授——结束。 1.准备阶段 包括教材和教参的搜集,教具的选择和教师的心理准。 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能力与永平精心备课,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选取直观形象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同时教师要有充分的信心,认识讲授的目的,意义,增加讲课热情。 2.导入阶段 其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导入更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通过“情感”去启发他们认知结构的大门。导入主要有三种类型:直观型,问题型和趣味型。导入应提供一种全景式鸟瞰,是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 3.讲授阶段 首先,要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新知识要求的差距,并通过恰当的语言促使知识内化;其次,应借助直观教具或实用模型引导学生理解讲述的概念法则,并重视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如可以通过变化刺激来实现:改变讲授的声调,语速;利用动作和表情变化;改变工具,利用板书,挂图,幻灯,电视等工具;穿插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 4.结束阶段 教师应做一个总结,以帮助学生抓住要点,掌握规律,增强记忆。 ㈡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注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性 讲授内容要清楚明确,层次鲜明。既要注意科学性和知识性结合,又要注意抽象性和形象性相结合。数学语言要求谨慎,一字之差面目全非,如“增加了”和“增加到”都有各自的含义,绝不可混淆。 2、注意体态语的运用 体态语包括手势、身姿、表情、眼神等,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辅助手段。 3、注意从具体到抽象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各项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崭新的变化。新《课标》的确立,使我国的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位教师也投入到研究新《课标》,使用新型教学方法授课的新阶段。本文以一个师范生的视角,浅谈如何结合新《课标》有效地使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授课。本文将紧密联系新《课标》,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吸取其中的精华来谈谈如何更好、更有效的使用新型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 新《课标》中将原先的“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到“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同时,新《课标》根据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强调了要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组织教学。因此,自主、探究、合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概念的界定,我选取了以下几个作为研究: 一是指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1]。 二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三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育学的方法等。 从中不难看出,教学方法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而且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协调,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体,如果处理好其中的关系,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得以实现。正如马云鹏在《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写道:“教学方法对教学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同一个班级,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得到大不相同的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基本规律,并将其自觉地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去,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小学生众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手段。”因此,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迈向成功教育教学的关键点。 二、在新《课标》下产生的教学方法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启发式谈话法、发现法等等。在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发布者:孟庆民发布时间: 2012-6-19 17:26:03 一、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分类”、“确定位置”、“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教学“分类”时,我巧妙地利用教室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组织教学: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再将这些物品打乱,将卫生用品放在讲台边,黑板擦、粉笔随处放,接着我再邀请学生来帮忙整理,恢复教室原本的整洁。通过简单的对比,学生立即明白了“分类”的好处以及分类的要求,之后实施分组教学,给每一组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学具,让学生们动手分,教师只负责巡回检查,分完学生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利用分类的知识来解决常见的问题:如整理书包,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回家后整理衣柜等。 情境的创设使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体会到数学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趣. 二、问题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创设问题情境,它是数学再发现的源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我总是精心设置悬念、冲突、矛盾,里面包含着种种实际问题,而且为学生感兴趣,但是学生现在还不知如何去解决它,从而把学生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请同学们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迅速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学习了今天的新课,你们就明白了。”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三、运用媒体,创设多维情境。 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变成一个长方形,不但能清楚地揭示平面图形的内在关系,而且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 新教材每册都编排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丰富,如果

小学数学最新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最新教学方法有哪些 1、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8、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就是运用集合的概念、逻辑语言、运算、图形等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非纯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小学采用直观手段,利用图形和实物渗透集合思想。在讲述公约数和公倍数时采用了交集的思想方法。 9、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在解应用题中常常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10、统计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统计图表是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求平均数应用题是体现出数据处理的思想方法。 11、极限思想方法: 事物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极限方法的实质正是通过量变的无限过程达到质变。在讲“圆的面积和周长”时,“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极限分割思路,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它们的极限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式还能从曲与直的矛盾转化中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12、代换思想方法: 他是方程解法的重要原理,解题时可将某个条件用别的条件进行代换。如学校买了4张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去504元,一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 13、可逆思想方法: 它是逻辑思维中的基本思想,当顺向思维难于解答时,可以从条件或问题思维寻求解题思路的方法,有时可以借线段图逆推。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把一个月饼分成两 块,每块是这个月饼的 一半,也就是二分之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 之一。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 设计意图:直观的课件演示,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二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二分之一的意义,并要求会读会写会用“平均分”描述其意义,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作铺垫。 那么把它平均分给四个同学, 分之几呢?下面用小组里的圆形平均分给本组四个同学,并将名字写在自己的一份上。

1 4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的正方形纸片试着表示出这个正 小结: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折法,自主学习,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 ……,这样的数就叫做分数。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 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 越少。 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 这时候,沙和尚过来他也要吃,他说要吃这个月饼的1/8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 > 1 — 4 1 — 8 1-21 —— 2 4 —— 18 ——11—4 1_8规律: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 31511164 1. 3 11118 10 7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想想分数中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对本课作出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应用这些方法去探究问题,自己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认识几分之一二分之一 四分之一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高度融合和有机统一。下面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的小编将和各位一起来了解下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语言性教学方法 语言性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为主要传递形式,其特点是能较迅速、准确而大量地向学生传授间接经验,其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言性教学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是讲授法。 (一)讲授法 所谓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讲授法是一种传授型的教学手段;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讲授法是一种接受型的学习方式。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讲评五种方式。 (二)谈话法 1.谈话法的涵义 谈话法亦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2.谈话法的类型 谈话法一般包括四种类型: 一是启发性或开导性谈话; 二是复习性或检查性谈话; 三是总结性或指导性谈话; 四是讨论性或研究性谈话。 (三)读书指导法 1.读书指导法的涵义: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 2.科学应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教科书的科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和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在传授新知识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独立阅读,阅读时能提出问题,找出重点难点;在应用知识过程中,应指导学生依据教材释去疑点,突破难点,积极思考,深入探讨;在布置作业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复习、背诵等。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最新教学方法有哪些(转载) 1、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8、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就是运用集合的概念、逻辑语言、运算、图形等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非纯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小学采用直观手段,利用图形和实物渗透集合思想。在讲述公约数和公倍数时采用了交集的思想方法。 9、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在解应用题中常常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10、统计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统计图表是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求平均数应用题是体现出数据处理的思想方法。 11、极限思想方法: 事物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极限方法的实质正是通过量变的无限过程达到质变。在讲“圆的面积和周长”时,“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极限分割思路,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它们的极限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式还能从曲与直的矛盾转化中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12、代换思想方法: 他是方程解法的重要原理,解题时可将某个条件用别的条件进行代换。如学校买了4张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去504元,一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 13、可逆思想方法: 它是逻辑思维中的基本思想,当顺向思维难于解答时,可以从条件或问题思维寻求解题思路的方法,有时可以借线段图逆推。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小学数学教师最新教学方法是什么-家庭教育

小学数学教师最新教学方法是什么-家庭教育 一、小学数学新教学方法介绍 (一)发现法 发现法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50年代至60年代初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1、发现法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发现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发现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现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去认识,自己求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者。 (2)发现法强调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作用。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他们对所学课程具有内在的兴趣。发现法符合儿童好玩、好动、好问和喜欢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遇到新奇、复杂的问题,他们就会积极地去探索。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利用新奇、疑难和矛盾等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去探究和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法仅利用外来刺激促发学生学习的做法。 (3)发现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潜在的、间接的。由于该法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直观教具等,自己去观察,用头脑去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潜在的、间接的。 2、发现法的主要优点及其局限性 发现法有如下几个主要优点。 (1)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学习的

(2)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发现法经常练习怎样解决问题,所以能使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乐于创造发明的态度。 (3)运用发现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4)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就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内部改组,这种改组,可以使已有的知识结构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更好的联系起来,这种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知识,就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巩固和应用。 发现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就教学效率而言,使用发现法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因为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再发现的过程,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去获得,或者重新发现,而不是由教师简单地告诉学生,因此,教学过程必然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过程。 (2)就教学内容而言,它的适应是有一定范围的。发现法比较适用于具有严格逻辑的数、理、化等学科,对于人文学科是不太适用的。就适用的学科而言,也是只适用于概念和前后有联系的概括性知识的教学,如求平均数、运算定律等。而概念的名称、符号、表示法等,仍需要由教师来讲解。 (3)就教学的对象而言,它更适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发现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为发现的前提条件,因此,年级越高的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也就会越强。所以,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都有必要和可能采用发现法教学。 3、发现法教学举例(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教学) 给出一道题如39?。学生可先拿39个物品,每3个一份,把它们分成13份。做几个这样的题目后,可以让他们把物品10个组成一组。例如,给出这样一道题:“哈利买了4条糖果,每条有10块。他吃了1块,把剩下的每3块包成一包,分给同学们,分给了几个同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及意义 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领域,教学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但是,在不同的教学理论体系中,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有时是相当广义的:可以将教学原则也包括进去,比如把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等称为教学方法;或者将教学组织形式包括进去,例如将上课、小组教学等称为教学方法。 根据目前我国的教学论体系,对于教学方法的理解是狭义的,比较准确的定义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在教育史上,教学方法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教学方法的产生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进步决定的。具体地说,教学的任务、目的、内容的要求,以及人们对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直接地决定着教学方法的产生发展。 教学方法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够对于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人们普遍认为,同样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同一教学方法的不同水平运用,会导致差别极为悬殊的教学效果。而且,由于这种独立性,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比较容易着手,可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形式不做大的变动前提下进行。 由于教学方法的相对独立性及其意义,它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地说,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讲述: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和现象。 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公式等。 讲读:教师利用教科书边读边讲。 以上三种方式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穿插结合地使用。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讲授法的缺点在于,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对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依赖较大。 教师运用讲授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讲授的概念、原理、事实、观点必须是正确的,

小学数学教学常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必须运用课本、手册、挂图、幻灯、直观教具等手段,运用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地思考,使学生逐步地理解、掌握学习知识的一系列方法。学生要学,也必须运用课本、练习册、学具等手段,采取观察、操作、听讲等方式进行探索、理解。由于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有抽象的概念,有带规律性的法则、公式、定律,有丰富的几何图形,综合运用知识解答的应用题等等,这些内容,从教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很多因素。有传授知识的因素,也有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因素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从学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已知的因素。为此,决定了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广大的数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把老师们过去和现在常用的教学方法做一个系统整理介绍,以方便广大教师在教学时选用。 一、谈话法 谈话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也讲。 我们来看一教师在教××比××多(或少)的概念时师生的一段对话。 师问:图上有什么(见图15)? 生答:图上有一排三角形;一排圆形。 师问: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 生答:有3个三角形,5个圆形。 师问: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答:要我们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多少。说一说三角形和圆形谁多,谁少。 师:应该说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个数的多少。 师问:谁能说一说? 生1:圆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比圆形少。 师纠正:圆形个数比三角形多,三角形个数比圆形少。 生2: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小学数学新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新教学方法 之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小组合作”便走进了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的特色,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学生通过在小组内互帮、互学、互补、互勉,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这无愧为一种倍受倡导的学习方式。然而在这热闹的场面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些现象:比如,有的小组只是一个人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根本没有讨论的热情;有的小组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同时,手里还在玩着别的东西,那种随意与放任暴露无疑;有的几个人对问题还无从说起,为了赶时间,教师便速速“收兵”,接着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还有的干脆利用这个机会悄悄地说笑……这些现象表明,有的小组合作成了走过场,没能发挥群体的力量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当然需要学生“动”,但应记住,动是手段,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思考、进入研究,达到对数学知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 2.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今课堂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要使这一形式真正发挥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对课上所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哪些问题学生能够独立解答,哪些问题要发挥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小组合作。合作之前,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了自己初步的认识,或对问题的认识模棱两可之际,这时进行小组合作,才会真正发挥“互补”作用,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达到思维认识的提高。 2建立竞争机制,增强合作意识。 小学生具有好胜心强的特点,在组与组之间建立竞争机制,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使本组获胜,组内同学会全力以赴,团结协作,合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如采用积分制,展开小组之间的竞赛,小组同学为组内争得荣誉的加分,反之则减分。任何同学都不愿给小组拖后腿,都会尽最大努力为组争光,在这种状态下,才会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3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19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总结

19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总结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使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防碍才能的发挥。------[英]贝尔纳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初步学会使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思维方法分为两种,形象思维方法和抽象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抽象思维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形象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理解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实行积极想象,对表象实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 1、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实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但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实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能够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相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理解、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数学教(学)具,而且这些教(学)具用过后要好好保存,能够重复使用。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绩。2、图示法 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比如有的数学教师爱徒手画数学图形,难免造成不准确,使学生产生误解。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题,画图则能够协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 例1 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24分钟,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图略)思维方法是:图示法。 思维方向是:锯几次,每次用几分钟。 思路是:锯3段锯了几次,每次用几分钟,锯6段锯了几次,需要多少分钟。例2 判断等腰三角形中,点D是底边BC的中点,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图甲的周长比图乙的周长长。(图略)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四)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四)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四)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 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兴趣、理想和审美能力的方法。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忽视理想、态度、兴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方面在人的成长中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态度和兴趣,具备了对美的欣赏能力,才能保证他们所学得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因此,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很强调教学中对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法。这一方法最主要的特 点是,通过教学中的各种欣赏活动,使学生在认识了所学习的事物的价值之后产生出积极的情感反应。在中小学教学中,各科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态度、理想等都会发生影响,但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欣赏法也表现出三种类型。一是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欣赏,如对音乐、美术、文学作品和大自然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二是道德行为的欣赏,如对政治、历史、语文等教材中有关某

个人物或某件事所表现出的道德品质或社会品德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和情操;三是理智的欣赏,如对科学研究中追求真理、严密论证、发明创造、探索精神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求知兴趣、科学态度和缤密的思考能力。由于各学科性质和内容的不同,欣赏活动的途径也不同,通常有观察、聆听、模仿、联想、比较等。教师可利用多种机会,通过这些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般来说,欣赏法在教学过程中应作为与其他方法配合的辅助性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则能大大激发学生自觉、愉快的学习动机,形成有益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而在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教学中,欣赏的方法应作为一种常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 运用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引起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之前,要先讲述或讲解某种文学或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故事、铁事等,学生有了这些必需的知识准备,就能产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引起欣赏的心向。 2.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欣赏活动是认识事物价值的情感反应。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情境,或通过声调高低缓急、面部表情及动作表情的变化等,给学生以暗示,激发他们惊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