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FAST台址区危岩稳定性分析

FAST台址区危岩稳定性分析

FAST台址区危岩稳定性分析
FAST台址区危岩稳定性分析

FAST台址区危岩稳定性分析

李卫民,耿宏汉

(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贵阳,550003)

摘要:FAST台址存在大量危岩体,对工程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勘察期间对危岩体的分布、形态、特征、成因等开展了工程地质测绘工作。通过现场统计,场地存在滑移式危岩和倾倒式危岩,考虑为危岩体主结构面贯通率,将作用在危岩体上的荷载按三种组合(工况)进行计算分析,对危岩体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理措施。关键词:危岩;滑移;倾倒;结构面;贯通率;工况

0 工程概况

FAST台址区的东部陡坡及石崖壁上广泛分布由多组岩体结构面组合而构成在重力、地震、水体等诱发因素作用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的结构体(危岩体),存在于高陡边坡及陡崖上由于失稳、运动而形成崩塌,陡峻的地形是危岩发育的地貌特征,其危岩破坏主要模式为滑移式危岩和倾倒式危岩(见图1)。

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

图1 危岩类型示意图

FAST台址危岩主要分布在东南侧的陡岩区,岩性为T2l3、T2l1白云质灰岩(A1单元)和(T2l2)含泥质灰岩(B1单元);由多组岩体结构面相互组合构成稳定性较差,在重力、地震、水体等诱发因素作用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据外业调查FAST台址主要有十个危岩体易发区,危岩体存在于高陡边坡及陡崖上,被节理和裂隙分割,随时发生失稳,是FAST台址常见的地质灾害。FAST台址发育的陡峻的地形是危岩发育的地貌特征,6组岩体结构面是形成危岩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见表1),由此形成的卸荷裂缝宽张裂隙是危岩发育的结构组合特点,暴雨及地震等是诱发危岩形成地质灾害的动力因子。

主要结构面产状表1 结构面编号产状备注

(1)NWW 30°~50°/∠7°-12° 岩层层面产状

(2)NWW 290°~320°/∠18°-30° 岩层层面产状

(3)NWW 30°~65°/∠60°-89° 节理产状

(4)NWW 120°~155°/∠62°-88° 节理产状

(5)NWW 188°~210°/∠75°-88° 节理产状

(6) NWW

260°~295°/∠72°-89° 节理产状根据危岩外业调查结果,按危岩失稳的力学机理,FAST台址危岩失稳模式主要为倾倒式。场地危岩体多为近水平岩层面与近垂直结构面切割形成,没有形成大规模滑移式危岩,局部存在少量坠落式危岩。

危石失稳破坏具有以下特点:(1)突然性;(2)岩块运动速度快;(3)岩块在运动过程中有翻倒、跳跃、滚动、滑动、坠落、相互撞击等运动形式;(4)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将产生洞穿反射面、撞击主反射面圈梁支撑柱和馈源支撑塔的地质灾害。

因此,崩塌与落石与FAST工程结构体的关系和危岩体量及形态特征、大小和崩落发展方向是解决崩塌与落石对FAST工程影响的技术关键,崩塌与落石与FAST工程结构体的关系见表2。

危岩的岩土工程条件一览表表2

危岩编号危岩方位及

危岩高度

规模、范围、危岩、危岩类型

崩落方

与FAST工程结构体的

关系

规模大小

破坏后果

W1 位于大窝凼

南部的陡坡

有两处危岩:

长21m、宽4m、高19.5m、体积1239 m3,倾倒式。

长21m、宽7.6m、高22.8m、体积2898m3,倾倒式。

向北方

崩落

可能对FAST主动反射

面及其基础造成危胁

严重

W2 位于大窝凼

南部的陡坡

有两处危岩:

长20m、宽3.5m、高15.1m、体积800m3,倾倒式。

长20m、宽5.3m、高17.6m、体积1380m3,倾倒式。

向北方

崩落

可能对FAST主动反射

面及其基础造成危胁

严重

W3 位于大窝凼

南南东部的

悬崖

有一处危岩:

长20m、宽2.7m、高10.5m、体积500m3,倾倒式。

向北方

崩落

可能对FAST主动反射

面及其基础造成危胁

严重

W4 位于大窝凼

南南东部的

悬崖

有两处危岩:

长30m、宽4.4m、高7.1m、体积930m3,倾倒式。

长30m、宽5.1m、高11.3m、体积1749m3,倾倒式。

向北方

向崩落

可能对FAST 5h馈源支

撑塔、主动反射面及其基

础造成危胁

严重

W5 位于大窝凼

南东部的悬

有六处危岩:

长80m、宽4m、高14.7m、体积3904m3,倾倒式。

长20m、宽9m、高28.9m、体积4480m3,倾倒式。

长20m、宽14.5m、高32.3m、体积7740m3,倾倒式。

长100m、宽9.0m、高42.1m、体积36100m3,倾倒式。

长100m、宽6.7m、高17.6m、体积11500m3,倾倒式。

长100m、宽11m、高19.2m、体积19500m3,倾倒式。

向北东

方向崩

可能对FAST 5h馈源支

撑塔、主动反射面及其基

础造成危胁

严重

W6 位于大窝凼

南东部的悬

有四处危岩:

长65m、宽13m、高22.7m、体积20085m3,倾倒式。

长65m、宽17m、高22.4m、体积26715m3,倾倒式。

长90m、宽11m、高42.6m、体积37080m3,倾倒式。

长48m、宽31m、高11m、体积1708.8m3,倾倒式。

向南西

方崩落

可能对FAST主动反射

面及其基础造成危胁

严重

W7 位于大窝凼

南东部的悬

有一处危岩:

长91m、宽5.5m、高15.5m、体积7735m3,倾倒式。

向西方

崩落

可能对FAST主动反射

面及其基础造成危胁

严重

W8 位于大窝凼

东部3h处的

山体

有三处危岩:

长20m、宽4m、高15.4m、体积1160m3,倾倒式。

长190m、宽12m、高43m、体积85500m3,倾倒式。

长190m、宽7m、高22.8m、体积20710m3,倾倒式。

向西方

崩落

可能对FAST主动反射

面及其基础造成危胁

严重

危岩编号 危岩方位及 危岩高度 规模、范围、危岩、危岩类型

崩落方向 与FAST 工程结构体的

关系

规模大小破坏后果W9

位于大窝凼北北东部的悬崖 有一处危岩:

长30m 、宽2.5m 、高6.2m 、体积435m 3,倾倒式。

向南西西方崩落 可能对FAST 1h 馈源支撑塔、主动反射面及其基础造成危胁

严重

W10

位于小窝凼东部、大窝凼东北部的悬崖

有四处危岩:

长4m 、宽25m 、高6.41m 、体积94.8m 3,倾倒式。

长135m 、宽25m 、高138m 、体积445500m 3

,倾倒式。长135m 、宽40m 、高138m 、体积710100m 3,倾倒式。长200m 、宽15m 、高65m 、体积186800m 3,倾倒式。

向南西西方崩落 可能对FAST 1h 馈源支撑塔、主动反射面及其基础造成危胁

严重

主要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收集资料;第二步整理分析资料;第三步工况选取及模型建立;第四步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1 危岩体计算模型 1 计算工况

根据重庆市地方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及危岩体特征,危岩体计算工况如下: 1、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 2、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暴雨状态);

3、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地震力(校核工况)

其中,滑移式危岩计算工况为工况1、工况2和工况3共三种工况;倾倒式危岩计算工况为工况2和工况3。本次危岩计算按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 。

对于工况1和工况3,自然状态下,结构面内的充水深度为主控结构面深度的三分之一,即1e =e /3,裂隙水压力

12211

218

w w Q e e γγ=

= 对于工况2,暴雨状态下,结构面内的充水深度为主控结构面深度的三分之二,即1e =2e /3,裂隙水

压力为:

2112

29

w w Q e e εγγ=

= 对于危岩体四周均被节理切割贯穿的不计算裂隙水压力。 2 计算模型

1) 滑移式危岩计算模型

本次滑移式危岩主控结构面摩擦强度参数采用参数见表3,岩体结构面摩擦强度指标,场地结构面存在部分软弱层,计算时采用岩体结构面摩擦强度指标的0.6作为计算指标。

岩体结构面参数 表3

岩体结构面抗剪特性

摩擦强度

计算摩擦强度 岩土单元

φ(°)

c (MPa)

φ(°)

c (MPa)

备注

A1单元 35.0 0.14 21.0 0.084 B1单元

21.8 0.11 13.08 0.066

滑移式计算模型见图2(引用参考文献[2])。

图2 滑移式计算模型

对于工况1和工况2,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c o s Q ta n c sin sin s H

W F W β?ββ

?+=

对于工况3,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2) 倾倒式危岩计算模型

倾倒式危岩计算模型见图3和图4(引用参考文献[2]),其中图3为危岩体倾覆点位于岩体重心内侧、图4为危岩体倾覆点位于危岩体重心外侧。图中C 为危岩体底部与基座接触的可能倾覆点,AB 为主控结构面长度(m),其倾角为β(°

),W 为危岩体的自重(kN),P 为水平地震力(kN)。

图3 倾覆点位于岩体重心内侧

图4 倾覆点位于岩体重心外侧 1、危岩体重心在倾覆点内侧时

危岩体重心在倾覆点内侧时,围绕可能倾覆点C ,见图3: (1)工况1

天然状态下,危岩稳定系数为:

b 010H Wa sin H P Q )3sin sin lk

k

s e

f l f M F e e M h βββ

?++=

=

?++抗倾倾覆

( 式中:f lk 为危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kPa ),f ok 为危岩体与基座之间的抗拉强度标准值(kPa ),当基座为岩体时,f ok =f lk ; (2)工况2

裂隙水压力按暴雨状态计算,则危岩的稳定系数为:

b 0s H W a sin 22H 9sin 9sin sin lk k e

f l f F e e e

ωβγβββ?++=?+ 281sin [Wa sin ()]

2(97)ok b lk f l f H e H e e ωββγ++?=?()

(3)工况3

裂隙水压力和地震力同为可变荷载,裂隙水压力根据天然状态下裂隙水压力计算,则稳定

b 02

0H sin H Wa 18sin 9sin sin lk

k

s e

f l f F e e e

Ph ωβ

γβββ

?+=?+++(

) 220162sin [sin ()]

162sin ()(98)ok b lk f l f H e Wa Ph H e e

ωβββγ+?=

++?

2、危岩体重心在倾覆点外侧时

危岩体重心在倾覆点外侧时,围绕可能倾覆点C ,见图4 (1)工况1

天然状态下,危岩稳定系数为:

b 010H sin H W a P Q )3sin sin lk

k

s e

f l f M F e e

M h βββ

?+=

=

?+++

抗倾倾覆

( (2)工况2

裂隙水压力按暴雨状态计算,则危岩的稳定系数为

b 0s 2H Wa sin 22H 9sin 9sin sin lk

k

e

f l f F e e e

ωβγβββ

?++=

?+()281sin [Wa sin ()]2(97)ok b lk f l f H e H e e ωββγ++?=?() (3)工况3

裂隙水压力和地震力同为可变荷载。裂隙水压力按天然状态计算,则稳定系数为

b 020H sin H Wa 18sin 9sin sin lk

k

s e

f l f F e e e

Ph ωβγβββ

?+=?+++ 22

0162sin [sin ()]

162sin ()(98)ok b lk f l f H e W a Ph H e e

ωβββγ+?=

++? 2 危岩体分析计算

根据现场调查统计,共存在危岩区域为10处,分别为W1~W10。

危岩稳定性计算表 表4

危岩体的稳定性评价

危岩体剖面编 号

剖面上危岩体个数

危岩体断面面积(m 2)

危岩体长度(m) 危岩体体量 (m 3) 危岩体计算工况

工况2 工况3 W1 2 59 138 21 21 1239 2898 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暴雨状态) 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地震力

F s=4.26 F s >1.3 F s=1.07 F s=4.12 W2 2

40

69 20 20

800 1380

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暴雨状态) 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地震力

F s=5.64 F s >1.3 F s=1.24 F s=7.03 W3 1 39.95 20 500

危岩自重+裂隙水

压力(暴雨状态)

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地震力

F s >1.3 F s=9.23 W4 2 31.0 58.3 30 30 930 1779 危岩自重+裂隙水

压力(暴雨状态)

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地震力

F s >1.3 F s >1.3 F s=3.53 F s=1.31 W5 5 48.8 224 387 115 361 195 80 20 20 100 100 100 3904 4480 11500

36100

19500 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暴雨状态) 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地震力

F s=1.09 F s=1.22 F s >1.3 F s >1.3 F s >1.3 F s >1.3 F s=0.28 F s=0.39 F s=4.33 F s=1.17 F s=10.96 F s=5.62 W6 4 309 411

412

35.6

65 65 65 48

20085 26715 37080 1708.8

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暴雨状态)

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地震力

F s >1.3 F s >1.3 F s >1.3 F s >1.3 F s=1.29 F s=4.6 F s=1.03 F s=1.39 W7 1 85 91 7735

危岩自重+裂隙水

压力(暴雨状态) 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地震力

F s >1.3

危岩体的稳定性评价

危岩体剖面编 号

剖面上危岩体个数 危岩体断面面积(m 2) 危岩体长度(m) 危岩体体量 (m 3) 危岩体计算工况

工况2 工况3 W8 3 58

450

109

20 190 190

1160 85500 20710

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暴雨状态)

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地震力 F s >1.3 F s >1.3 F s >1.3 F s=7.76 F s=1.40 F s=1.30 W9 1 14.5 30 435

危岩自重+裂隙水

压力(暴雨状态)

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地震力

F s >1.3 F s=3.61 W10 4 23.7 3300 5260 934 4 135 135 200 94.8 445500 710100

186800

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暴雨状态)

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地震力

F s >1.3 F s >1.3 F s >1.3 F s >1.3

F s >1.3 F s=1.47 F s=3.88 F s=1.04

3 危岩评价及防治方案建议 1危岩评价

FAST 台址发育的6组岩体结构面将FAST 台址切割成近五边形洼地,并形成沿洼地陡崖的若干临空面,临空面周围岩体应力重分布并在临空面附近产生应力集中带,坡脚附近形成最大剪应力增高带,而产生与坡面倾向一致的拉裂面;由于卸荷作用,坡体向临空面方向位移,使岩体原有结构松弛,陡倾角裂隙进一步加深加大,形成卸荷裂隙带。受风化作用、水文地质作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作用,岩体不断风化、崩解,形成危岩体。

此次危岩稳定性评价将危岩稳定性分为不稳定、欠稳定和稳定三种状态(见表5),危岩治理后应满足相关规范中提出的防治工程安全系数标准(见表6)。

危岩稳定性评价标准 表5 危岩破坏形式 不稳定 欠稳定

稳定 倾倒式危岩 <1.00 1.00~1.30 >1.30 滑移式危岩

<1.00 1.00~1.30

>1.30

注:标注数据为危岩体的稳定系数

危岩防治工程安全系数 表6

危岩形式 一级 二级 三级

倾倒式危岩 1.50 1.40 1.30 滑移式危岩

1.40 1.30 1.20

注:表中数据为危岩治理后的安全等级。

结合FAST 工程实际,对十个危岩体的稳定性根据主控结构面由外向内进行推延计算,并对安全系数小于1.3的各危岩体进行危岩厚度统计。具体见表7

安全系数小于1.3统计表 表7

危岩体的计算断面

简 图

安全系数

水平厚度(m)

危岩体的计算断面

简 图

安全系数

水平厚度(m)

W 1-1 1.07 3.0

W2-1 1.24 2.7

W5-1-1

0.28 3.0

W5-1-2 0.39 5.2

W5-1-3 1.06 3.5

W5-2-3 1.17 3.1

W5-2 1.08 3.0

危岩体

安全

水平

W 5(4)计算

示意图

4m

8m

°

5.5m

7.0m

W6-1-1 1.297.2

W6-1-2 1.03 6.0

W 6(

4)

计算示

意图比

4m

8m

320°

°

W8-1-3 1.3 5.0

W10-1-3

1.049.0

最小厚度(m) W5-5 1.5 最大厚度(m)

W10 9.0

据上述表格可知最厚需清除不稳定危岩的水平厚度为9米,将表面的危岩体清除后就可以获得稳定的岩体,而新的危岩生长需要经历很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岩体稳定性能够满足FAST工程要求。所以对FAST台址中不同发育厚度的危岩体可通过工程措施进行开挖清除,不能清除的危岩则需进行加固处理。

2 防治方案建议

FAST台址区球冠面开挖阶段将挖除部分危岩,使危岩分布情况发生变化,应先对其进行判别,再根据开挖后台址区危岩的分布变化情况,确定开挖后的防治范围和综合防治方案。

危岩治理原则:

(1)因地制宜:根据危岩所处的实际位置,利用地形,使用便利可靠的支护手段对危岩体进行治理。如使用浆砌片石支柱对伸出岩腔的危岩底部进行支护,

(2)就地取材:尽量利用当地开挖的石方作为危岩体支护治理的原材料,节省工程运输费用和时间,提高工程效率。如将开挖所得的石渣用作修建支护边坡的挡墙原料。

(3)结合工程:进行危岩体支护治理时,利用场区内修筑的其他工程设施以达到支护防治危岩体破坏的目的,节省防护工程费用及其余开支。如利用圈梁便道对危岩的防护以保证圈梁的安全。

考虑危石对FAST工程的影响,对块径≥1m的危石均进行处置。防治应与危岩、块石(岩堆)防治措施综合,并考虑道路防护措施结合,可采取以下方式:

(1)清除:对块径大、稳定性差的危石应进行清除,清除中必须具有有效的防御措施。宜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切割方法及“静态破碎剂”清除。清除过程中进行现场监测。

(2)栅栏防护:包括拦墙、拦石栅、落石槽、防护林等,该部分与危岩、块石(岩堆)的防护措施系统、综合考虑。

(3)柔性支护:当危石整体性较好或坡度较缓时宜采用柔性支护技术。

4 结语

FAST台址区的东部陡坡及石崖壁上存在多处危岩,岩性主要为白云质灰岩和含泥质灰岩,主要由六组结构面控制。危岩脱离母岩后,其破坏模式主要为倾倒式,存在少量滑移式危岩。根据相关规范及危岩体特征,滑移式危岩计算工况为工况1、工况2和工况3共三种工况;倾倒式危岩计算工况为工况2和工况3。通过分析计算,根据危岩稳定性评价标准,FAST台址区共存在13处不稳定和欠稳定危岩,水平厚度最厚为9m。FAST台址区球冠面开挖阶段将挖除部分危岩,应根据开挖范围,确定开挖后的防治范围和综合防治方案。

参考文献

[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B50/ 5029-2004[S].重庆

[2] 陈洪凯等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J],应用力学学报2009(6)

[3] 陈洪凯.唐红梅.王蓉三峡库区危岩稳定性计算方法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4)

[4] 陈洪凯.唐红梅.叶四桥危岩防治原理 [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 。

[5] 谢全敏.夏元友危岩块体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分析[J].岩土力学 2002(6)

[6] 何应强.宋根才.马跃刚索风营水电站Dr2危岩体稳定性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5)

[7] 谭继文.李润伟.马志强.张喜武.郑德学江口水电站拱坝左岸1号危岩体稳定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 2005(1)

[8] 杜时贵岩体结构面的工程性质[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

桂林市典型危岩体稳定性及危险性评价2讲解

桂林喀斯特危岩体发育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刘宝臣1 ,郑金1 (1.桂林理工大学土建学院,桂林541004) 摘要:危岩体是由多组的结构面组合而形成,在地表风化作用、卸荷作用、重力、地震、降雨等诱发因素作用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的岩体。笔者对桂林市15座山的326块危岩体发育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测绘等手段得到几组重要数据,根据危岩体的结构特征和状态特征,将桂林市的危岩体类型分为悬挂式式、倾倒式、贴坡式、孤立式三种基本类型,本文以屏风山1号危岩体为对象进行研究,并采用极限平衡法对该危岩体稳定性进行定量验算,综合分析评价桂林市危岩体的发育特征及稳定性。 关键词:危岩;极限平衡状态;稳定性;定量验算 Stability analysis and risk assessment for three typical rocks in the Guilin city liuBao-chen1 Zheng-jin1 (1.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 Abstract:Dangerous rock is combined to form groups of the structure surface ,In the Unstable, less stable or equilibrium state of the rock and the factors of Surface weathering, unloading, gravity, earthquake, rainfall and so 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mapping on the 326 dangerous rocks of fifteen mountains of the Guilin city,the writer get some important data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and State features of dangerous rocks ,Guilin dangerous rocks are divided into Hanging-type , dumping-type、posted slope -type and Isolated style. using the three typical rock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heck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dangerous rocks by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analyze the stability of the dangerous rocks. Key word:dangerous rock;Limit equilibrium;Stability;Quantitative Checking 0前言 危岩崩塌灾害是我国三大地质灾害之一,已成为我国山地开发和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危岩崩塌灾害分布零散, 通常规模有限, 爆发随机性强,难以有一个准确的灾害统计数据,但是其危害程度并不亚于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我区石灰岩出露面积广大,这些地区岩溶山峰和地下洞穴非常发育,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旅游风景名胜区。举世瞩目的桂林景区以其独特秀丽的风景吸引了广大的国内外游客参观,其中岩溶山峰和洞穴景观占景区主要部分。但其独特的喀斯特区山体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风化剥蚀已形成大量危岩,严 重威胁山体附近居民及游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严重影响喀斯特景区特色旅游业的稳定快速发展。而国内外对此种危岩的研究甚少。为此,研究岩溶地区岩质边坡和洞穴危岩发生发展的机理、致灾因素,显得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地质灾害勘查、物探、室内模拟试验与计算机模拟等,确定危岩失稳破坏的过程与临界条件,提出桂林市危岩体的类型,确定危岩的稳定性判别指标,并对区内典型的危岩体作出稳定性评价,为后期区内危岩体的治理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创造条件。 1.1危岩体发育特征分析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开发一个网上体育社区系统,首先需要确定社区要实现的功能是什么,也就是用户想要社区所能做的工作。用户使用社区是按照一定的流程来进行的:用户注册登录进入社区,浏览某个社区版块,通过发帖功能发布新的话题,通过回帖功能回复已有的话题,通过搜索查找已有的话题;管理员要管理社区,系统需要具有的功能有创建、编辑、删除社区的版块,管理注册的用户,管理帖子,设置社区基本参数。这样的功能就决定了社区所应具有的功能。 1.用户注册 进入社区主页面后,对于第一次登录的用户来说,首先需要注册,单击“立即注册”按钮即可进入注册界面,注册完成后返回登录界面。 2.用户登录 只有登录的用户才能进行取得权限,退出应释放权限。 3.分类浏览体育项目 用户可以根据各项运动的类型对社区版块进行详细的浏览。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游泳等。 4.用户发帖 已登录到社区主页面的用户可以查看用户的基本信息、更改密码、帖子查询、进入某个社区版块进行发帖。 5.用户回帖 已登录用户可以跟在其他人帖子后回复。 6.管理员功能 管理员成功登录到操作界面后可查看用户的信息、可增添或者删除社区版块、可注销已注册的用户、可查询和删除用户的帖子,可以对帖子置顶或指定精华帖。 7.查找功能 成功登录的用户和管理员能够根据帖子主题或者用户查找相关帖子。

体育社区系统包括以下主要功能模块: 1.注册登录功能模块:用户注册、登录以及修改个人注册信息; 2.浏览功能模块:用户浏览版块、查看帖子; 3.发帖回帖功能模块:用户发帖、回帖、编辑自己发布的帖子; 4.帖子管理功能模块:管理员编辑、删除、置顶和指定精华帖; 5.社区设置功能模块:管理员设置参数; 6.管理版块功能模块:管理员创建、修改和删除版块; 7.用户管理模块:管理员添加、删除和设置用户权限。 用户注册、登录以及修改个人的注册信息组合成注册登录模块;用户浏览版块、查看帖子组合成浏览版块;用户发帖回帖,编辑自己发布的帖子组合成发帖回帖模块;管理员编辑帖子、删除帖子、置顶帖子和指定精华帖组合成管理帖子模块。以上四个模块组成用户使用的基本功能模块。扩展功能模块都是与管理员相关的,设置社区参数单独为社区设置模块;创建、修改和删除版块为管理版块模块;添加、删除和设置权限为管理用户模块。

稳定性方法评价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概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作者:张媛)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有: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离散单元 法、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DDA法、流行元法、块体理论法、可靠度方法、模 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聚类分析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在概要地叙述了各个方法的理论基础上,对各个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叙述,指出了各自的适合条件以及目前的应用状况。其中极限平衡法、块体理论法很多时候 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快速拉格朗日法具有随意性,DDA法在数学收敛上的实 现有一定的难度,有限元法需要定义合适的系数,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不能全面、最优,专家系统对于知识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综合各个方法,其中的离散单元法、流行元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适用性较好。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展;评价方法 Prospect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on Slope Stability Zhang Yuan (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Liaoning Fuxin 123000 ) 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s the prospect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on slope stability. There ar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Finite Element Method,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Fast Lagrangion Analysis of Method,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Manifold Element Method, Block Theory, Reliability Method, Comprehensive Fuzzy Evaluation, Grey system Evaluation,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 Expert System. On the base of the theory summary about every method, the paper rela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points their suiting conditions and using state. In the outlin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and Block Theory cannot agree with the fact at the most time. Fast Lagrangion Analysis of Method is at its ease, There is a difficulty of math converge about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needs to definite suitable coefficient, Comprehensive Fuzzy Evaluation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cannot give a overall result, or often it is not the best, Expert System has a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系统设置 (1)包括密码修改,用于修改当前用户的密码 (2)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包括数据库的备份和日志文件的备份,可以随时将数据备份到硬盘或优盘保存,以免以后系统出现故障,可以借助这些备份文件进行恢复。当数据丢失或出现其他故障后,可以从备份文件恢复数据。 (3)权限管理 用于设置服务员或是管理员,根据权限不同,所拥有的操作权限不同。 (4)退出 退出该酒店住宿及消费管理信息系统。 2.预订管理 预订管理包括对预订单的录入、修改、删除操作以及取消预订操作。当加载预订单管理页面时,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显示在datagrid控件中,可以根据不同查询条件查询需要的预订单。 3.入住管理 入住管理包括对入住单的录入、修改、删除操作。当加载入住管理页面时,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显示在datagrid控件中,可以根据不同查询条件查询客户的入住单。 4.房态管理 由于客户预订客房和入住时,要查看房间的当前状态,该功能用于显示当前酒店中所有房间的状态,并保持即使更新。 功能算法: 1)设置房态图,画一个16X4的表格,显示房态图; 2)设置一个更改房态信息的按钮更新房态信息。 5.消费管理 账单查询:可以根据输入的身份证号或账单编号查询客户的消费情况以及删除废弃的账单。 删除功能算法如下: 1)根据文本框中的条件,点击“删除”,删除对应条件的记录信息; 2)使用if语句进行判断删除条件是否为空; 3)通过调用Connection()函数连接数据库,创建cmd命令,执行sql语句,删除数据表中对应的记录; 4)返回表中所受影响的行数,提示“删除成功”并将所删除以后内容填充到主界面的DataGrid控件中; 5)当程序执行期间发生错误,显示该错误,最后释放资源对象cmd。 6.收银管理 退房结算:客户退房消费结算。 计算实收款的算法: 1)录入应收款、退房房号以及退房人的身份证号; 2)通过调用Connection()函数连接数据库,创建cmd命令,执行sql语句,根据身份证号对应到数据库中的记录; 3)本系统设定好了三种用户:普通用户不打折、一般会员9.5折、VIP用户9折,点击“计算”按钮,生成实收款,并将对应的客房房态更新为“空房”,更新到数据库的数据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附件2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1、WY-01危岩体稳定性定量评价 1 计算模型 从工程防治的角度按照危岩失稳类型进行分类,可将危岩概化分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3 类。WY-01危岩体为滑移式危岩;其软弱结构面倾向山外,上覆盖体后缘裂隙与软弱结构面贯通,在动水压力、地震和自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前滑移变形,形成滑移式危岩,其模式见图(图3-1)。 图3-1 滑移式危岩示意图 危岩体 危岩前缘 扬压力U 静水压力V 地下水位 后缘裂隙 危岩后缘 软弱结 构面 W c o s θ W W s i n θh w θ 图3-2 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有陡倾裂隙) 2 计算公式 ①后缘有陡倾裂隙、滑面缓倾时,滑移式危岩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W Q V V tg c l K W Q V θθθφθθθ---+?= ++ 2 21w w h V γ= 式中:V ——裂隙水压力(kN/m),; w h ——裂隙充水高度(m),取裂隙深度的1/3。 w γ——取10kN/m 。 Q ——地震力(kN/m),按公式e Q W ξ=?确定,式中地震水平作用系数七 级烈度地区 e ξ取0.075; K ——危岩稳定性系数; c ——后缘裂隙粘聚力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 段粘聚力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0.4倍; φ——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 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取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的0.95倍; θ——软弱结构面倾角(°),外倾取正,内倾取负; W ——危岩体自重(kN/m3)。 3 危岩稳定性计算结果 根据危岩结构特征和形态特征,②区危岩破坏模式主要为滑移式。 (1)计算参数: 崩塌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崩坡积物和石炭系太原组,根据附近工程岩体参数及工程类比得出物理力学参数见表: 表3-2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表 岩石 名称 密度 g/cm3 抗压强度σ MPa 抗剪强度 抗拉强度 (KPa) 软化 系数 C(MPa) ф(°) 灰岩 2. 70 32 0.110~0.271 30.3~40.2 698.5 0.53 结构面 灰岩结构面 0.03-0.10 23-29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适用条件资料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摘要:边坡是一种自然地质体,在外力的作用下,边坡将沿其裂隙等一些不稳定结构面产生滑移,当土体内部某一面上的滑动力超过土体抗滑动的能力,将导致边坡的失稳。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并已经形成一个应用研究课题,本文对目前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归纳,并阐述了其适用条件。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适用条件 正文: 一、工程地质类比法 工程地质类比法,又称工程地质比拟法,属于定性分析,其内容有历史分析法、因素类比法、类型比较法和边坡评比法等。该方法主要通过工程地质勘察,首先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如对有关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综合调查和分类,对已有的边坡破坏现象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其成因、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等;并分析研究工程地质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然后结合所要研究的边坡进行对比,得出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其优点是综合考虑各种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迅速地对边坡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作出估计和预测;缺点是类比条件因地而异,经验性强,没有数量界限。 适用条件: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勘测工作初期缺乏资料时,都常使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区并作出相应的定性评价,因此,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地质工作者,才能掌握好这种方法。

二、极限分析法 应用理想塑性体或刚塑性体处于极限状态的极小值原理和极大 值原理来求解理想塑性体的极限荷载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在土坡稳定分析时,假定土体为刚塑性体,且不必了解变形的全过程,当土体应力小于屈服应力时,它不产生变形,但达到屈服应力,即使应力不变,土体将产生无限制的变形,造成土坡失稳而发生破坏。其最大优点是考虑了材料应力—应变关系,以极限状态时自重和外荷载所做的功等于滑裂面上阻力所消耗的功为条件,结合塑性极限分析的上、下限定理求得边坡极限荷载与安全系数。 三、极限平衡法 该法将滑体作为刚体分析其沿滑动面的平衡状态,计算简单。但由于边坡体的复杂性,计算时模型的建立与参数的选取不可避免地使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不吻合。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瑞典条分法。基本假定:A边坡稳定为平面应变问题;B滑动面为圆弧;C计算圆弧面安全系数时,将条块重量向滑面法向分解来求法向力。该方法不考虑条间力的作用,仅能满足滑动体的力矩平衡条件,产生的误差使安全系数偏低。 优缺点:在不能给出应力作用下的结构图像的情况下,仍能对结构的稳定性给出较精确的结论,分析失稳边坡反算的强度参数与室内试验吻合度较好,使分析程序更加可信;但需要先知道滑动面的大致位置和形状,对于均质土坡可以通过搜索迭代确定其危险滑动面,但是对于岩质边坡,由于其结构和构造比较复杂,难以准确确定其滑动

网管系统功能分析(DOC)

1.网强网络管理系统简介 网强网络管理系统(简称:Netmaster )是针对解决各行业中、大型企事业单位,目前在IT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3个挑战以及所需要克服的1个矛盾(即内、外部客户满意度、成本控制与系统安全之间的挑战;IT系统日益增长的复杂性与运维人数、专业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的第五代专家智能型综合网管系统。 1.1系统简介 Netmaster涵盖了网络管理、服务器管理、数据库管理、中间件管理、通讯管理、安全管理、机房环境管理及运维管理等,它结合了大型定制型网管以用户的管理要求为导向以及第三代网管的简单易用这两方面的特点,并以非编程扩展的方法,满足了用户不断增加的IT资源管理的要求。同时系统能兼容整合第三代网管和其它工具,专注于企业用户各种设备、应用及服务等资源的健康度、可用率和服务水平的管理,保证IT部门用户的满意度,同时通过智能专家模型解决了用户日益复杂的IT资源与运维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并将各种复杂的网络管理工作简易化、便捷化与自动化,有效帮助网络管理人员轻松驾驭网络,提高网络管理效率与水平。 1.2系统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以及各行各业信息化的普及与应用,各行业开始大规模的建立网络来推动电子商务和政务的发展,不论是政府、金融、教育、医疗等单位都逐渐将核心业务移值到电子化和网络上。而这些行业用户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网络、IT基础设施以及应用系统来满足其核心业务需要。故此,网络管理与维护对企业的发展也就变得至关重要。而在企业网络管理这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不仅影响了网络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妨碍了企业的发展:缺少智能分析过滤与自动化处理,导致故障告警泛滥,无法准确定位故障根源;运维人员数量与技术能力有限,面对大量告警堆砌,故障无法及时恢复和解决·网络规模庞大、设备分散,没有规范性的分级管理,运维效率低下及流程混乱;IP地址分配与使用不明,员工随意更改IP地址,造成IP使用冲突及网络异常;无法实时了解与监控集中在机房的网络设备,大大拖延了设备故障恢复的时间;网络环境复杂化与分散化,无法做到集中监控以及实时掌握网络整体运行情况;对IT资源的配置、分布以及性能缺乏了解,造成IT管理与投资方面的盲目性;传统IT管理工具相互不能兼容,造成信息孤岛,网络扩展与升级难、成本高。

两种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第10卷 第10期 中 国 水 运 Vol.10 No.10 2010年 10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October 2010 收稿日期:2010-06-11 作者简介:马玉岩(1987-),男,黑龙江绥化人,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 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边坡工程研究以及结构设计。 两种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马玉岩 (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以某水电工程岩质高边坡做为实例,将强度折减理论与FLAC3D 软件相结合,通过有限差分程序FLAC3D 软件来模拟分析其稳定性。并与极限平衡方法的分析结果对比,探索两种方法的差异性与结果的可靠性,为确定适合工程建设实际的岩质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提出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强度折减法;极限平衡法;边坡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P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0)10-0197-03 一、引言 目前,国内在建和待建的大型水电工程大多坐落在西南、西北高山峡谷地区。我国的水电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高边坡稳定问题。在现代岩土工程和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的支持下,确定适合工程建设实际的岩质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是摆在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任务[1]。 目前工程实践中岩质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主要有三种方法:解析法(最常用的是极限平衡法)、数值方法和概率法。极限平衡法是最常用的解析法,它是在边坡滑动面确定的情况下,根据滑裂面上抗滑力和滑动力比值直接计算安全系数,此外,关键块理论也属于这样的确定性分析方法。数值方法则是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例如有限元、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离散元、块体元和DDA 等)从而确定边坡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再用超载法、强度折减法等使边坡处于极限状态,从而间接得到安全系数。这种方法同时可以考虑位移协调条件和岩体本构关系等。概率法是将概率统计理论被引用到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分析中来,它通过现场调查,以获得影响边坡稳性影响因素的多个样本,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求出它们各自的概率分布及其特征参数,再利用某种可靠性分析方法,来求解边坡岩体的破坏概率即可靠度[2]。 文中选用某水电工程岩质高边坡做为实例,采用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对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 二、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模型宽约为700m,高约为700m。 基岩以中粒结构的灰白色、微红色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并有辉绿岩脉(β)、花岗细晶岩脉、闪长岩脉等各类脉岩穿插发育于花岗岩中,尤以辉绿岩脉分布较多。建模过程中考虑了岩体中对边坡稳定影响较大的几个岩脉。 根据岩体风化特点,岸坡岩体由表向内可划分为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微风化—新鲜岩体。岩体风化的水平、垂直分带性明显。 边坡内无地下水分布。 边坡剖面如图1 所示。 图1 边坡剖面 三、强度折减法 强度折减系数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坡体强度参数凝聚力c 和内摩擦角f 值同时除以一个安全系数K,得到一组新的c k 、f k 值,然后作为新的资料参数输入,再进行试算,当计算不收敛时,对应的K 被称为坡体的最小稳定安全系数,此时坡体达到极限状态,发生剪切破坏,同时可得到坡体的破坏滑动面。 FLAC3D (Three Dimensional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是美国Itasca Consulting Goup lnc 开发的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分析程序。该程序能较好地模拟地质材料在达到强度极限或屈服极限时发生的破坏的力学行为,特别适用于分析渐进破坏和失稳。 文中利用FLAC3D,采用“二分法”[3]实现强度折减法,求解安全系数。 所建计算模型节点为29,646个,单元为24,005个。模型的边界条件:模型四周法向约束,底部固定约束,顶部自由,仅受重力作用。 研究表明,随着剪胀角的增大,安全系数也逐渐增大[4]。不过,Vermeer 和de Borst(1984年)研究证明,一般土体、岩石和混凝土的剪胀角要比它们的摩擦角小得多,且通常在0°~20°内变化[5]。因此,剪胀角对强度折减法计算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1. 崩塌灾害 崩塌是指陡峻的山坡上的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这里所说的崩塌灾害是指由于崩塌的发生已经或者可能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灾害,否则就是一种普通到地质现象。 崩塌多发生在大于60-70度得斜坡上。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或者裂隙很深的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 崩塌的分类:1、崩积物崩塌:山坡上已有崩塌岩屑和沙土等物质组成的堆积,由于它们的质地很松散,当有雨水侵湿或受地震震动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此类崩塌常发生在水易渗透和汇集的地点。其性质是有其母岩的性质决定的,由花岗岩、变质岩、凝灰岩、泥岩

形成的崩积土最易崩塌。 2、表层风化物崩塌:是在基岩表层生产的风化物的崩塌,是崖崩中常见的类型。这是因为在表层有风化层,它与基岩之间的渗透系数不同。在水流汇集或者地下水沿风化层下部的基岩面流动时,可引起风化层沿基岩面崩塌。崩落的土层较浅,是一种小规模的滑动,但发生的次数最多。大多发生在从缓变陡的斜坡变化点的地方。 3、沉积物崩塌:有些由厚层的冰积物、冲积物或火山碎屑物组成的陡坡,结构松散,按沉积时的状态形成性质不同的沉积土层,透水性和土的强度有差异,在积水的地方引起崩塌。 4、基岩崩塌:一般在坚硬的岩石的斜坡上,由于节理、层理面、断层面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产生崩塌,在这种裂隙是沿容易崩塌的方向伸展时和在夹有粘土、泥岩等成分时容易发生崩塌。落石属于小规模的岩石崩塌。 2.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危岩体失稳方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常失稳方式有三种,即坠落式、倾倒式和滑塌式。根据对工作区内崩塌危岩总体形态、发育规模、基底和底界层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区内危岩的失稳破坏方式以坠落、倾倒-滚落和滑移-倾倒-滚落方式居多。

热稳定性分析方法

版 本 号:0.1 页 码:1/3 发布日期:2009-12-09 实验室程序 编 写: 批 准: 签 发: 文件编号:SHLX\LAB\L2-008 题 目:热稳定性测量方法 1.0 目的 提供了产品热稳定性的测量方法。 2.0 概述 (1)原理 Na 2SO 3 方 法 : 用 1N 的 Na 2SO 3 溶 液 吸 收 样 品 粒 子 中 释 放 的 甲 醛 , 生 成HOCH 2SO 3Na 和 NaOH 。 CH 2O +Na 2SO 3+H 2O →HOCH 2SO 3Na +NaOH (2)本测量方法是利用聚甲醛树脂在高温熔融,产生甲醛气体,随氮气带出,被亚 硫酸钠溶液吸收,由滴定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得出甲醛含量。 3.0 仪器和试剂 【仪器】 (1) 油浴(容量约为 130L ,并配有样品熔融管) (2) 加热器 (3) 过热保护装置 (4) 搅拌器 (5) 自动滴定装置 (6) 数据处理计算机 【试剂】 (1) 0.005mol/l 硫酸 (2) 福尔马林(36.0~38.0%) (3) 亚硫酸钠(Na 2SO 3) (4) 缓冲液(pH 6.86) (5) 缓冲液(pH 9.18) (6) 0.1mol/l NaOH 4.0 定义 甲醛含量通过以下方式表示: (1)K 0 :表示从 2 分钟到 10 分钟之间,聚合物中溶解的甲醛,不稳定端基和聚合 物主链分解出来的甲醛量。转化为每分钟的甲醛含量。 (2)K 1 :表示从 10 分钟到 30 分钟之间,聚合物中剩余的溶解甲醛,不稳定端基

文件编号:SHLX\LAB\L2-008 和聚合物主链分解出来的甲醛量。转化为每分钟的甲醛含量。 (3)K2:表示从50 分钟到90 分钟之间,聚合物不稳定端基和聚合物主链分解出来的甲醛量。转化为每分钟的甲醛含量。 5.0安全注意事项 (1)搁置和取出样品过程中,要穿戴安全手套,以防被烫伤。 (2)电极容易损坏,使用时防止碰撞。 (3)作业时,穿戴安全眼镜和防护手套。 (4)实验过程中使用氮气作为载气,所以要控制好氮气流量,并确保良好的通风。6.0步骤 6.1准备 (1) 确认油浴温度223±2℃,硫酸溶液的量。 (2) 打开参比液添加孔,检查电极内饱和KCL 的量,确保液位超过甘汞位置。 (3) 打开自动电位滴定仪、打印机及电脑电源。 (4) 打开电脑桌面上AT-WIN,输入密码并确认与自动电位滴定仪联机。 (5) 调整氮气流量到60 l/h。 (6) 分别用pH 为6.86(25℃)、9.18(25℃)的缓冲液,对电极进行校正(根据 电脑提示进行),若显示“OK”,则校正通过,否则进行检查并重复校正步 骤。 (7) 对自动电位滴定仪进行排气,确保滴定管路中无气泡。 (8) 用250ml 的烧杯,取150ml 吸收液(1mol/L 亚硫酸钠溶液,它的配制方法: 将250g 的Na 2SO3溶于2000ml 的水中,充分搅拌。),放入磁性搅拌子、加 盖、并将电极、N2管、喷嘴插入溶液中,启动搅拌按钮。 (9) 用硫酸溶液(0.1N)将溶液pH 调节至9.10,待稳定后,用0.1mol/l 甲醛溶 液(配制方法:将81g 的福尔马林放入1L 的容量瓶中,然后加水到刻度线, 配成约0.1mol/l 福尔马林),调节pH 至9.21~9.22,并稳定10 分钟以上。 (10) 电极浸泡液的配制方法:PH=4 的缓冲试剂250ml 一包溶于250ml 水中, 再加入56gKCL,适当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 6.2步骤 (1) 用铝皿取3.000±0.003g,将其放到小金属底部,然后用钩子,将准备好的 样品放入油浴的熔融管中。 (2) 盖紧硅胶塞,快速按下START,开始试验,试验过程控制pH 值为9.20。 (3) 当实验进行到设定的时间后,自动结束。(按“RESET”键,可手动停止实 验。)测定结束,打印机自动打印结果。 (4) 取出金属筒冷却,取出电极,并将电极放入浸泡液中。

危岩稳定性计算(2020年整理).pdf

4.2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4.2.1计算模型 目前,按照不同的标准,危岩分类系统多样,但是,从工程防治的角度按照危岩失稳类型进行分类更有价值,可将危岩概化分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3 类。计算公式参考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XXXX)中(30)~(50)计算公式。 勘查区内主要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当软弱结构面倾向山外,上覆盖体后缘裂隙与软弱结构面贯通,在动水压力和自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前滑移变形,形成滑移式危岩,其模式见图(图4.2-1);当软弱夹层形成岩腔后,上覆盖体重心发生外移,在动水压力和自重作用下,上覆盖体失去支撑,拉裂破坏向下倾倒,形成倾倒式危岩(图4.2-2)。 图4.2-1 滑移式危岩示意图图4.2-2 倾倒式危岩示意图 1、滑移式危岩体计算 (1)计算模型 图4.2-3 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无陡倾裂隙)

图4.2-4 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有陡倾裂隙) (2) 计算公式 ① 后缘无陡倾裂隙(滑面较缓)时按下式计算 (cos sin )sin cos W Q U tg cl K W Q θθ?θθ ??+= + (4.2.1) 式中:V ——裂隙水压力(kN/m),2 2 1w w h V γ=; w h ——裂隙充水高度(m),取裂隙深度的1/3。 w γ——取10kN/m 。 Q ——地震力(kN/m),按公式e Q W ξ=?确定,式中地震水平作用系数e ξ取 0.05; K ——危岩稳定性系数; c ——后缘裂隙粘聚力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 通段粘聚力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0.4倍; φ——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 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取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的0.95倍; θ——软弱结构面倾角(°),外倾取正,内倾取负; W ——危岩体自重(kN/m 3)。 ② 后缘有陡倾裂隙、滑面缓倾时,滑移式危岩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W Q V U tg c l K W Q V θθθφθθθ ???+?= ++ (4.2.2)

电子商务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1.可用性 ①可理解性 在我们网站的主页将提供网站的目录和索引,目录和索引是一个网站的基石,优秀的网站目录可以有大量的流量,能够推广网站,对于网站的SEO很有帮助,而索引可以方便用户,快速高效。 在我们的BBS论坛还增加了站内搜索,因为论坛信息大,站内搜索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帖子。 ②在线帮助和反馈 在线帮助,我们利用网页在线咨询和QQ客户端,有自己公司的QQ,为客户进行咨询帮助。 地址目录,有自己公司的电子信箱,电话/传真,通信地址 在线反馈,BBS有问卷调查表,如果用户填了我们发送的问卷调查将给一点的奖励,比如等级,累计积分送礼品等,售后还有专门的用户评价,也会累计积分送礼品。 常见问题解答,专设一个常见问题栏,把客户的问题公示及提供问题解答,这样就减少了人员的工作量和客户的效用。 ③用户界面及其友好性 需求名称详细要求 信息的本地化用户打开网站后就自动定位到所在地 页面风格客户设计页面 页面字体显示 购物清单的保存 响应时间的一致性 2.可靠性 (1)安全 ①安全协议和支付系统安全 使用安全电子交易协议,主要是为了解决用户、商家和银行之间通过信用卡支付的交易而设计的,以保证支付信息的机密、支付过程的完整、商户及持卡人的合法身份、以及可操作性。SET中的核心技术主要有公开密匙加密、电子数字签名、电子信封、电子安全证书等。 ②攻击防御 有自己的攻击防御技术,在遇到黑客攻击时候可以快速反应。 ③隐私和保密性 保护用户的资料,对于用户信息具有保密技术 (2)无缺陷性 提供7×24小时的无故障服务,要求系统可以连续正常工作,对于链接错误有很好的时效性。 选择各个浏览器都兼容,弥补因浏览器造成的缺陷和不足

危岩稳定性计算教学内容

危岩稳定性计算

4.2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4.2.1计算模型 目前,按照不同的标准,危岩分类系统多样,但是,从工程防治的角度按照危岩失稳类型进行分类更有价值,可将危岩概化分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 3 类。计算公式参考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中(30)~(50)计算公式。 勘查区内主要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当软弱结构面倾向山外,上覆盖体后缘裂隙与软弱结构面贯通,在动水压力和自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前滑移变形,形成滑移式危岩,其模式见图(图4.2-1);当软弱夹层形成岩腔后,上覆盖体重心发生外移,在动水压力和自重作用下,上覆盖体失去支撑,拉裂破坏向下倾倒,形成倾倒式危岩(图4.2-2)。 图4.2-1 滑移式危岩示意图图4.2-2 倾倒式危岩示意图 1、滑移式危岩体计算 (1)计算模型

图4.2-3 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无陡倾裂隙) 图4.2-4 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有陡倾裂隙) (2) 计算公式 ① 后缘无陡倾裂隙(滑面较缓)时按下式计算 (cos sin )sin cos W Q U tg cl K W Q θθ?θθ --+=+ (4.2.1) 式中:V ——裂隙水压力(kN/m),22 1w w h V γ=; w h ——裂隙充水高度(m),取裂隙深度的1/3。 w γ——取10kN/m 。 Q ——地震力(kN/m),按公式e Q W ξ=?确定,式中地震水平作用系数 e ξ取0.05; K ——危岩稳定性系数;

c ——后缘裂隙粘聚力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 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0.4倍; φ——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 未 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内 摩擦角标准值取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的0.95倍; θ——软弱结构面倾角(°),外倾取正,内倾取负; W ——危岩体自重(kN/m 3)。 ② 后缘有陡倾裂隙、滑面缓倾时,滑移式危岩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W Q V U tg c l K W Q V θθθφθθθ ---+?=++ (4.2.2) 式中符号同前。 2、 倾倒式危岩计算 (1) 计算模型 图4.2-5a 倾到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岩体抗拉强度控制)

CMS系统功能分析初步

CMS 系统功能分析 一、 实现快速安装部署 能通过安装程序在客户的服务器上实现快速的安装部署。通过向导式的提示操作或者采用配安装配置文件对服务器环境和部署参数进行填写和调整安装程序就能把CMS 系统部署至客户提供的服务器上,其中的数据库采用SQL 文件导入方式执行。 二、 信息模型的定义及管理 1) 概述CMS 的定位及信息模型与功能模块的关系 各种功能模块实现自己的业务逻辑和管理功能,可以被网站的后台集成。而对于网站的前台只对这些模块抽象的信息模型进行管理配置。这也是对目前这个版本CMS 的一个定义,前台是不带业务功能的信息类网站,CMS 是对内容信息的一个管理而不是portal 。 2) 信息模型与网站页面的关系 每一个业务模块在需要被网站使用时都是通过注册过的信息模型来获取数据和相关的配置操作,因此在页面配置时需要使用的信息模型都需要首先被注册进入网站系统中。我们在 网站管理员

CMS 中应该对于常用的信息模型进行默认注册系统初始化部署完成后就拥有配置出基本信息网站的能力。 信息模型由以上这些主要要素构成,一般来说信息模型分为内容模式和列表模式两种分别代表获取某一条信息的详细数据和一个类信息的列表信息。对数据源中涉及的相关字段进行分类后在配置一个具体页面时所做的选择其规则就来源于此。 信息模型带有自己的默认模版包,在后期页面配置时对于某个模版可以对应信息模型的某个模板的特例,但是如果用户没有配置模板的话系统会调用信息模型的默认模版。 当配置一个页面的时候在模版中设定相关的信息区域,对信息区域进行配置的时候一个信息区域可以选择一个信息模型,并且根据信息模型的注册信息能生成出相应的显示控制参数的配置界面。 网站管理员

结构动力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与进展_何金龙

结构动力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与进展 何金龙1,法永生2 (1.卓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322;2.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074) 【摘 要】 就目前结构动力稳定性问题这一研究领域的若干基本问题,常用的处理方法,判别准则与实验研究方法以及目前取得的主要成果作了简要总结和综述,并且对结构动力稳定性分析与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结构; 动力稳定性; 处理方法; 判别准则;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T U311.2 【文献标识码】 A 根据结构承受荷载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结构稳定问题分为静力稳定和动力稳定两大类。动力载荷作用下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是一个动态问题,由于时间参数的引入,使问题变得极为复杂。对于结构动力稳定性的定义一直难以确切给出,这是因为结构自身动力特性具有复杂性使得其在数学意义上的定义很难予以准确表达[1]。长期以来,力学工作者致力于结构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在发展了经典稳定性理论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动力稳定理论研究的前进。如稳定性判定准则的建立、临界载荷的确定、初缺陷的影响或后分叉分析等。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逐渐增多,使得这门学科不仅在理论上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而且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以说,现在的结构动力稳定性研究分析已经是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法、数值计算方法及程序设计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的产物,属于现代工程结构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1 结构动力稳定性的分类及主要的研究问题 结构动力稳定性就其承载的动力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结构在周期性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在简谐荷载等周期性荷载作用下,当结构的自振频率与外载荷的强迫振动频率非常接近时,结构将产生强烈的共振现象;当结构的横向固有振动频率与外荷载的扰动频率之间的比值形成某种特定的关系时,结构将产生强烈的横向振动,即参数振动。对于这类问题,前苏联学者符华·鲍络金(Bolito n)在其著作《弹性体系的动力稳定》中给出了较全面的分析和论述。他们导出的区分稳定区和不稳定区的临界状态方程是一个周期性方程,即M athieu-Hill方程。在周期相同的解之间存在着不稳定区域,便把问题归结为确定微分方程具有周期解的条件,从而解决了稳定的判别问题。但是对于大变形的几何非线形结构,结构的刚度矩阵需要经过迭代,微分方程非常复杂,这些理论将难以成立。 (2)结构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结构的动力稳定性与冲击类型密切相关,而且首要问题在于合理、实用的判别准则,它不仅要在逻辑上站得住脚,又要在实际上可行,遗憾的是这个问题至今未能形成一致的看法。目前对结构承受瞬态冲击作用下的冲击稳定性的试验和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理想脉冲以及阶跃荷载下的动力稳定性。在脉冲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动力屈曲称为脉冲屈曲,已有的研究表明[2][3][4],脉冲屈曲是一类响应式屈曲或者动力发展型屈曲。阶跃荷载是一类具有恒定幅值和无限长持续时间的载荷形式。在试验或者实际当中,固体与固体之间的冲击引起的屈曲就可看作脉冲冲击。 (3)结构在随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所谓随动荷载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荷载的幅值保持不变而方向发生变化的作用力,它是非保守力。它的分析将极其复杂,目前还难以见到可借鉴的动力稳定性分析文献。因此,许多学者通常采用结构动力学响应分析常用的手段,将这类荷载作为确定性荷载进行分析。通过对结构的动力平衡路径全过程进行跟踪,根据结构的各参数在动力平衡路径中的变化特性,对结构的动力稳定性进行有效的判定[5]。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动力稳定性研究的现状大致为:对周期荷载下的参数动力稳定性问题、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冲击动力稳定性问题和阶跃荷载下的参数阶跃动力稳定性问题研究较多,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6][7][8]。恒幅阶跃载荷及矩形脉冲载荷或其它冲击载荷作用下杆的动力稳定问题也有很多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建立了一些稳定性判定准则。但冲击载荷作用下板的动力稳定问题还没有获得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对于较为复杂的冲击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稳定性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想脉冲载荷和阶跃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动力稳定问题。在这类问题的分析中,最常采用的屈曲准则有B-R准则、Simitses总势能原理和放大函数法。对非周期激振、参数激振和强迫激振耦合引起的动力稳定问题研究较少;对弹性基本构件和简单模型研究较多(如周期激励下的柱子、梁、拱及壳等已得到了成功的分析),对复杂工程结构研究较少。对于在地震、风荷载等任意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具有较强的几何非线性的结构的动力稳定性问题,国内外这方面的文献资料虽然最近几年也有一些,但距离真正地合理解决这类动力稳定性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收稿日期]2006-06-12 [作者简介]何金龙(1962~),男,工学学士,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工作。 155  ·工程结构·  四川建筑 第27卷2期 2007.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