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

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

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
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

哈耶克的以资本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周期理论

其他奥地利学派 2010-09-19 13:25:31 阅读 112 评论 1 字号:大中小订阅转自价值中国作者:帅勇

一、冯哈耶克的学术经历在进入具体分析之前简要介绍一下哈耶克的研究经历对理解他的有关论述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读者将会发现这本身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哈耶克 1899 年 5 月 8 日生于维也纳。年轻时对遗传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有浓厚的兴趣,后来转而研究哲学。哈耶克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期间他发现了门格尔的一些著作,并将目光转向了经济学。战争结束后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并分别于 1921 年和 1923 获得了两个博士学位。他在维也纳大学的老师是维塞尔教授,在他于 1923 年完成了关于政治科学方面的博士论文之后,维塞尔把他推荐给了米塞斯。随后,熊彼特介绍他来到美国,在纽约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研究所做研究,14 个月之后返回英国。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哈耶克将他的注意力转向了“商业循环和货币理论之间的联系”这一理论问题。哈耶克回到英国后依然在米塞斯手下工作,并开始准备一篇关于货币理论的论文,他希望这篇论文能够为他在某个大学找到一个职位。但是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得到公开发表的机会,他只好把其中的主要内容抽出来形成了一篇短文:“美国从 1920 年的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之后的货币政策”,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阐发了和实际储蓄不相适应的货币扩张如何扭曲资本结构的一些基本看法,他后来的货币思想大部分都是围绕这篇文章的观点展开的。 1929 年 2 月,就在当时正统的货币理论家们被没有通货膨胀的高经济增长所迷惑时,哈耶克警告说恶性的调整是美国在整个 20 年代货币过度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并预言美国即将陷入一场经济危机,他是少数几个预见到经济危机的经济学家之一。 1931 年,罗宾斯教授邀请哈耶克到伦敦经济学院作了一系列的讲座,同年又被任命为图克经济科学和统计学教授。罗宾斯作这项任命似乎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伦敦经济学院(LSE)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声誉,而主要是为了和凯恩斯对抗。当时罗宾斯和凯恩斯都是首相的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在和凯恩斯的辩论中,罗宾斯迫切需要支持。而刚好在这时,哈耶克写了一篇关于凯恩斯的《货币论》的批判性文章,激怒了剑桥,也引起了罗宾斯的注意。哈耶克在剑桥度过了战争年代1,此后曾经多次造访美国,在这一段时间内哈耶克著述甚多,和凯恩斯的争论极大地提高了他的知名度。直到 1950 年哈耶克一直在 LSE 教书,但是就在这一年,他一直在谋求离婚并再婚的丑闻被披露,这给了他很大的精神压力,最终决定离开 LSE,到芝加哥大学做了社会和伦理科学教授,当时芝加哥大学之所以给了他这样一个奇怪的头衔的原因也是非常有趣的。当时,公众普遍认为在哈耶克和凯恩斯的争论中,哈耶克曾被讥为“欧洲最糊涂的经济学家”,是失败的一方,这种印象在人们心目中还没有消失,而且他在 1944 年出版的《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部大煞风景的书,这些因素使得当时哈耶克在经济学界中的声誉极低。一直以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著称的芝加哥的经济学家们拒绝考虑聘用哈耶克,并称哈耶克只是一个思想家或者辩手,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哲学家而不是一个经济学家,最终只让他当了社会和伦理科学教授。从 1962 年到 1967 年,哈耶克到弗莱堡大学任经济政策教授,随后便退休了。1974 年 10 月,哈耶克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年和他分享这项奖金的

是米尔达尔,他们获奖的原因是:他们在货币和经济波动理论中的开创性的研究以及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相互作用的透彻分析。晚年的哈耶克依然著述不已,并和撒切尔夫人一起在整个欧洲掀起了一次新自由主义的狂飙。二、利率和资本理论一、资本和利率要理解哈耶克的货币理论必先理解他的资本理论。在哈耶克批判《货币论》的时候,他就已经意识到了资本理论是凯恩斯的一个软肋,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也是他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凯恩斯随后推出他的《通论》时,哈耶克马上发现在该书中凯恩斯在资本理论方面并没有什么进步,所以他没有立刻投入对这本书的批判,而是把主要的精力用来完善他自己的资本理论,当他在 1941 年写出《资本的纯理论》时,这一过程才算基本结束2。关于资本理论在哈耶克学说中的重要性,加里森有一个中肯的评价:如果说凯恩斯关注的是短期的状况,而古典经济理论关注的是长期的情形,那么哈耶克关注的就是介乎这两者之间的“真实的链接”。哈耶克的链接以资本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与时间耗费相关的多阶段资本结构理论3。奥地利学派的资本理论起始于对劳动价值论的批评,根据劳动价值论,商品的相对价格由其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量所决定。一直坚持劳动价值论的李嘉图在马尔萨斯等人的批判下承认了该理论在资本得到广泛运用的时候是无效的。李嘉图认识到:考虑到资本的耐用程度的不同,或者说,考虑到在一系列商品在被带入市场之前需要耗费一段时间,他们的价值有可能不会和其中所蕴含的劳动量成比例。在李嘉图的基础上,哈耶克运用了庞巴维克的关于资本是一种迂回的生产方式的创见建立自己的资本理论基本框架。哈耶克解释了投资如何将非生产性资源变为生产性资源从而提高生产力的过程。至于利率理论,哈耶克一直坚持可贷基金理论,和我们在第一篇中叙述得罗伯特森的可贷基金理论区别不大,不再赘述,这里我们要重点介绍的是哈耶克关于利率变化和资本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哈耶克把可贷基金理论和资本理论联系起来的工具被称为“哈耶克三角”。哈耶克对三角形情有独钟,为了启发学生们的思维,他在伦敦经济学院作讲座时就经常喜欢画一些三角形,后来这些讲稿集结成书,即著名的《价格和生产》。距这本书的第一版如今已经七十年了,其间经历了一些修改,出过好几个版本,但是无论哪个版本,哈耶克都把三角形作为表述其经济理论的一个有力的工具,所以要理解哈耶克的经济理论首先就需要明了哈耶克三角的含义。我们可以把哈耶克三角当作一个理解奥地利学派的资本理论和经济循环理论的启发性的分析工具。如下图,哈耶克三角以一个直角三角形来描述宏观经济,是对生产和消费过程最抽象的描述,两条直边分别为时间和价值,短边为以美元为单位的消费品的价值,长边表示生产过程的长短。投资可以定义为将资源置于一个需要耗费时间的生产过程之中,所以,在没有资源闲置的状况下,增加某一时点的投资必须以减少现期的消费为代价。哈耶克三角哈耶克指出了凯恩斯的经济学的根本问题——他没能理解利率和资本结构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哈耶克认为凯恩斯资本的总量概念没有什么意义,正是由于凯恩斯的过度使用总量(集体)概念,使他没能在《货币论》里适当地处理资本结构的问题,并指出凯恩斯的总量会使经济学家的分析偏离对经济的产业结构如何从个人的经济选择中产生的考察。对资本结构的关注是奥地利学派的特点,他们资本总量生产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各种生产方式所需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样增加投资不仅会增加资本的价值,而且投资于不同的生产方式会改变资本结构的时间维度,也就是说资本结构会随着投资的增加而调整。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相对长度揭示了名义消费和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只不过后者由资本结构的时间维度来表示。为了使图中的生产时间和用以表示的投

资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哈耶克作了一些简单的假设。比如,他假设生产过程由若干个阶段组成,前一阶段的产品是后一阶段的投入,并假设生产阶段的多少和生产时间的长短成正比。为了更便于说明问题,另外他还假设,货币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也就是说 MV 不变。当货币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时(因此 PQ 不变4),哈耶克三角的形状会随下述实际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人们的消费时间偏好变了,变得对未来的消费状况越来越关心。用奥地利学派的术语来说就是人们的时间偏好下降了。时间偏好的下降就意味着对现期消费品需求下降,同时储蓄上升。下面我们将看到,时间偏好的变化可以在哈耶克三角中反映出来。时间偏好下降意味着消费减少,投资增加。奥地利学派对投资增加多少较少关注,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增加的投资如何改变生产的时间结构或资本结构这个环节。如下图时间偏好的下降会导致斜边的顺时针转动,这意味着:1)对接近于生产最终消费品的生产阶段的投入减少了;2)最终消费减少了;3)这些节约出来的资源被用于离生产最终消费品较远的生产阶段;4)一些离生产最终消费品更远的生产阶段被创造出来了。生产结构的变化新三角形更平缓的斜边和人们时间的时间偏好下降相对应,也就是说和较低的利息率相对应。因为利率测度的是“人性的不耐”,利息是“等待”的报酬,利率下降就意味着现在人性变得更耐烦了,人们愿意以较低的报酬牺牲更多的当前消费,挤时间偏好下降了。这样,哈耶克便把利率的变化和生产结构联系起来了。即较低的利率使得资源由靠近生产最终消费品的生产阶段向远离的方向移动。我们后面将要谈到对靠近最终消费品的生产阶段的投资将形成“低阶资本品”,而对远离最终消费品的生产阶段的投资将形成“高阶资本品”。也就是说,利率的下降将导致高阶资本品的数量增加,低阶资本品的数量下降。这样,又可以把利率的变动和资本结构的调整联系起来。如果只是实际因素,比如时间偏好的变化导致了利率水平的变动,从导致资本结构变动,实际的储蓄量和这种结构的变动是一致的,经济体系将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导致利率变动的是人为的因素,比如货币增加货币发行,那么经济波动将不可避免。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正是为了阐明这一点。三、经济周期理论 1、理论概述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维克塞尔对货币和利率之关系的分析。米塞斯第一次将维克塞尔的动态货币理论和庞巴维克的资本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奥地利商业周期理论。哈耶克系统地论述了这一理论5,并在李嘉图和斯图亚特穆勒那里找到了支持6。哈耶克的理论阐明了货币扰动如何导致经济活动的时际失调(Intertemporal Discoordination,即短期的人为繁荣TheArtificial Boom,以及这种失调又如何引起最终的经济萧条(The Bust,他试图说明因增发货币而导致的繁荣必将以衰退而告终。我们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首先,他认为,通过信贷市场向经济体系中注入新货币会降低利率水平,从而导致资源的错误时际配置。因为,利率降低后,投资者获得资金的成本下降了,这会人们增加投资。在资本报酬率较高、生产周期较短的投资项目的资金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把钱投入生产过程较长的新增项目。这些新增项目将对应着新增发的货币,这种信贷资本结构的变化会导致经济活动的净增加,这便构成了一个繁荣的过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发现这些还没有变成实际投资的信贷资本结构的变化和实际的资源结构是不相宜的。在进行实际投资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某些生产要素会供不应求,这些要素的价格就会上升,成本的上升会进一步增加信贷需求。由于这些成本的增加是投资进行伊始没有考虑到的,这就必然会影响投资的利润的计算,如果此时投资者发现该项投资最终将得不偿失,他们

就会撤回投资,这样做的后果是:已经投入的成本很多是不可收回的,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与这些资源相配套的就业人员也将失业,经济将陷入萧条。 2、理论要点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价格理论、资本理论和货币理论的统一。哈耶克博采众长将传统的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观点和其他学派的若干创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分析这些理论要点,并演绎这一理论的逻辑过程。下面这些理论要点是相互补充的,否认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会使你无法理解整个理论。一、价格是信号价格由市场的所有参与者决定,同时也向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最关键的信息——即消费者对商品估价的变化和替代资源的相对缺乏程度7。奥地利学派认为虽然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价格体系的信号功能及其重要性,但是大家并没有意识到名义价格和合实际价格的区别。理论家们从概念上很容易就可以区别出实际价格变化和由货币因素引起的名义价格的变化。但是一般的是产参与者确很难将这两者区分开来,因为他们对一些实际因素并不了解;实际上他们只能通过观察名义价格的变动来发掘这些实际因素。这样一来,奥地利学派就得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论:价格信号提供了经济和谐的基础,操纵货币体系导致的价格信号的扭曲是经济不协调的根本原因。二、利息率推动了时际间的协调均衡的利息率使储蓄等于投资,从而出清了可贷基金市场。这个说法揭示了利息率的功能,即利息率可以通过各种因素(比如储蓄倾向)来影响总投资量,但是也掩盖了一个更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利息率的变化不仅会在量上影响投资,而且会改变投资的结构。较低的利息率会鼓励人们从事时间跨度较长的投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息率会改变人们的消费的时间模式,即根据利息率的高低推迟或提前消费,相应地也会改变人们的投资模式。这样利息率便决定了投资和消费者两种经济活动的实际间的均衡。三、新增的货币会伪装成储蓄,从而导致利率水平会随着货币的增发而下降当货币当局通过增发货币增加可贷基金供给时,实际储蓄和实际投资便不再对称了。因为人为的低利率会诱使投资者更多地借钱,同时储蓄者减少储蓄。所以,这个人为的低利息率会导致投资的时间结构和实际储蓄的数量不再一致,而实际储蓄是和人们偏好的消费结构相一致的8。四、资本的时际特征奥地利学派认为资本品是异质的,而且相互之间具有替代性和互补性。假设投资过程是要耗费时间的,那么投资决策问题——从整个社会的角度上说——就是如何将总的社会资源在各个时间合理配置的过程。各个时期的投资所形成的资本品是相互协调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耗时较长的投资(即较迂回的投资)形成的资本品称为高阶资本品(higher-order capital goods,而将耗时较短的投资形成的资本品称为低阶资本品(lower-order capital goods那么高阶资本品和低阶资本品在时际上应该是相互补充的。但是人为的低利率会使人们更多的从事高阶资本品的投资,从而打乱这种时际间的相互补充关系9。五、李嘉图效应李嘉图效应最原始的版本是阐述随着利率的变化机器和劳动之间的替代关系的。机器代表长期的生产要素,其生产能力不会在单个生产过程中消耗完毕,而劳动则代表短期的生产要素,会随着生产过程的结束而消耗殆尽。根据哈耶克的商业周期理论,李嘉图效应正好类比于高阶资本品和低阶资本品之间的替代关系。在经济循环的起始阶段,人为的低利息率诱使人们更多地投资高阶资本品(机器)。这会导致与高阶资本品配套的低阶资本品(劳动)的需求上升,其价格也随着上升,投资者不得不增加信贷,这又会迫使利率上升。利率的大幅上升不但阻碍了对高阶资本品的进一步投资,而且会导致对一些还未完成的生产项目的清算10。六、穆勒的命题现代宏观经理论认为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总是同方向变化的。但

是奥地利学派却。认为这两者极有可能是反方向变化的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有一句含义模糊的格言(穆勒第四基本命题)——对商品的需求不同于对劳动的需求——告诫人们在宏观经济理论中,不要将对生产要素的引致需求(投资)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消费需求。根据穆勒的命题,现期消费品的需求的下降并不一定意味着对劳动(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下降;对现期消费品需求的减少可能意味着储蓄增加,即对未来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这就相应的要求将资源从现期消费品的生产转移到未来消费品的生产上,从而有可能导致现期对资本和劳动需求的净增加。哈耶克和其他的奥地利学派理论家注意到了穆勒的这个基本命题,并认为在一个给定的时期内,在充分就业的假设前提下,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有可能会呈反方向变化,即消费需求减少是,投资需求会增加。而资本结构会随投资需求的增加而调整,“高阶资本品”增加的较多,而“低阶资本品”增加的较少甚至下降由“高阶资本品”代替,哈耶克三角的斜边会顺时针转动。七、两种不同的知识哈耶克非常注重知识和信息的作用,实际上他关于自由主义的论证就是以知识的分散性为基础的11。他把所有的知识分为两类,即某一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知识(包括各种市场信息)和科学知识(对经济体系运作的理解,即关于经济结构的知识)。第二类知识是完整的、理性的,如果人们普遍拥有了第二类知识,那么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下,他们就能够正确理解价格体系所传递的信息,价格信号的扭曲就不会出现,也就不会有经济波动。但是普通的市场参与者拥有的是第一类,而不是第二类知识。他认为个人对第一类知识(即消费者的偏好、资源和技术的可得性、别的市场参与者的计划以及这些计划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如何相互影响等等的知识)的掌握是极度不完整的,它们潜藏于每一个人的大脑之中,不可能被单个市场参与者获得。正是由于这种分散性使得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没有足够的知识去预知未来,他们只能根据局部市场的不充分信息去行动。因而货币因素引起的名义价格的扭曲会使信息不充分的人们对实际的经济结构产生错误的理解,从而导致经济波动。由上述要点可以看出,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这也是为什么该理论没有得到普及,为大多数人们所理解的根本原因。但是,近几十年来信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人越来越多,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化思想潮流,信息的分散性、自由选择等观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而且人们也开始认识到了凯恩斯主义的仅关心总量概念把宏观经济运行过程简单化的思想方式过于肤浅,开始对社会结构,金融结构等给予更多的关注。而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正是建立在这些观念的基础上的,一旦这些观念深入人心,哈耶克的理论就会变得易于理解。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模型化之后被称为“米塞斯-哈耶克模型”,主要是可贷基金理论和哈耶克三角的组合,可以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谈论廉价货币政策时我们会用到这个模型的简化形式,在这里就不重复了,更复杂的表述方式可以在加里森最近出版的著作《时间和货币——资本结构的宏观经济学》12中找到。 1 战争时期,LSE 暂时迁到了剑桥。 2 Hayek Friedrich A. The Pure Theory of Capital.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1. 3 Garrison R. ‘Forward’ to Cochran and Glahe 1999:iv. 4这里的 Q 指得是各个生产阶段的产物,包括生产最终消费品的最后一个阶段的产物,Q 的大小应该介于费雪的 T 和弗里德曼的 Y 之间,费雪的 T 指总的交易量,而弗里德曼德 Y 只表示收入或最终产品。相应地,V 的数值介于交易流通速度和收入流通速度之间。

5 Hayek Friedrich A . Prices and Production. 2nd ed. New York: Augustus M. Kelley Publishers .

第二章 近代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

第二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周期波动 一)经济增长 1、增长与发展 增长是量上的变化,而发展则是量与质都发生变化。有关近代中国经济的状况,究竟是处在增长还是发展,是有一定争论的。这正如著名经济史专家汪敬虞先生所提出的近代经济史的线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不发展”的观点。在西方国家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基本形成如下几种观点:帝国主义论、冲击-反应论、中国中心论。这些观点的背后,基本都是认同近代以前是停滞论的。由此,我们必须对近代中国经济的状况做出解释,是发展的,还是仅仅停留在增长阶段? 2、近代中国经济增长所适用的理论1 中西方经济在16世纪之后出现分化,按照诺斯的说法制度方面的因素导致的,而出现差异的起点都是一样,即面临日益增加的人口,进一步发展中存在马尔萨斯陷阱,即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所谓马尔萨斯陷阱,就是技术的偶然进步,引发生产力的提高,产出增加,最终导致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带来了人口的增加,直到生产力水平重新降落到人口的生存水平。在此过程中,存在积极与消极地抑制人口方式,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就这两种方式来看,影响中国历史变迁的动力,应该是放任人口增加后,受社会财富多寡的约束,在寻求社会财富分配过程中,引致社会结构的变迁: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从而打破了上层家庭核心所预期的相对平均的和谐社会。在此条件下,下层社会结构在革命与饿死的博弈中,终将被迫接受以均贫富为幌子的农民起义,从而引发了社会结构的变迁。一方面达到了抑制人口、缓和人地关系紧张的局面,同时也改变了过去那种上层结构的分配格局,出现了缓和社会矛盾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为下一阶段的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该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处在内卷化。而西方社会则与相反,他们虽然也主要采用积极因素应付人口增加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他们偏好于对外扩张与掠夺,以弥补国内财富的不足,从而导致了广大地域的开发与民族国家的形成,并最终在此推进过程中,找到了工业化的途径,在现代化的演进中获得了两者在更高层次的解决。 3、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类型 按照上述增长理论,我们可以大致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划分为如下三种类型。斯密型增长,即受分工和市场规模的深化与扩大的推动,结果是产出总量和人均产量的同时增长,但市场容量有局限;现代经济增长,原因与斯密增长几乎相同,但其增长是指数式长期增长;粗放式增长,即只注重产出总量的增加而不关心人均拥有量提高的增长——量的增长,质的停滞。我们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属于粗放式增长,目前在有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仍然没有超出粗放式增长的界限,迈向现代经济增长阶段。 总的而言,通过经济增长理论适用性的分析,我们必须解决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必须解决增长与发展的问题,故我们必须为此具备人口、经济总量、人均经济总量等几个数字,以此勾画近代经济增长的曲线或波动图形;第二,需要解决近代中国经济究竟处于那个阶段,传统、现代化,抑或过渡阶段;第三,与其他国家相比,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究竟处于怎样一个状况。 二)周期理论 1除古典增长模型外,还有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经济增长模型、世界模型(人口、工业增长、农业生产、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马克思的社会五种形态理论与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的五阶段理论(传统社会:在有限的生产函数范围内发展起来的、起飞前提:为起飞作准备的过渡时期、起飞:有效的投资率或储蓄率可能从大约占国民收入的5%提高到10%或10%以上、走向成熟:一个社会把现代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它的大部分资源的时期、大众高消费时代:三条发展方面——追求国外的势力和影响,如两次世界大战、用国家的力量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目标、提高消费水平,使之越出衣食住的基本需求范围)。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理论

2.1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的理论包括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的起因、作用机理与机制、作用周期性、作用形式、影响范围、治理措施等多个方面。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2.1.1外生论 外生论强调经济体系外因素的变化导致经济系统要素发生相应变化,经济体制外生因素,如天体运行、气候变化、政治选举等的周期性,导致经济运行的周期性质。 外生论包括三种理论学说。一是由英国的经济学家W·S 杰文斯主张的太阳黑子周期理论。他经过观察与研究发现农业生产的周期与太阳黑子的周期很吻合,从而认为太阳黑子的周期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经济周期。作为最早的经济周期理论,它对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有比较大的影响,也因此有的学者把外生因素造成的经济波动认为是“太阳黑子”因素型经济波动1。 二是诺德豪斯(Nordhaus 1975)主张的政治周期说。他建立了政府行为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的机会主义模型。模型假设行为人包括政治党派和投票人两类人,他们的目标不一样。政治党派力图使再次当选的预期值最大化,它利用短期内稳定的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其制定政策的基础,其政策的制定属于典型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全部投票人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希望通过投票使其效用最大化,其效用函数取决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假设投票人不知道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菲利普斯关系,投票人只根据其达到预期与否来评估执政党的政治能力,即治理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能力2。这种特殊的经济周期形成机制被很多党派与组织所利用,因此为理性的选民所不齿。同时这个理论也受到理性预期学派的攻击,因为理性预期学派的学者认为所有公开的或者精确预期的政策干预都会失败,政府不会这样来影响经济,即使它打算这样做(Michael P·Niemira 1994)。 1. Michael P·Niemira , Philip A·Klein著,邱东等译,《金融与经济周期预测》,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1998,P52; 2胡永刚,《当代西方经济周期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03,P244;

第四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章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一、导言:有关经济波动的一些事实 理解造成总量波动的来源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目标。本章主要介绍关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来源和性质的主要理论。通过对美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真实GDP 分析得出:第一个事实是,经济波动没有表现出任何规律性的或周期性形式(由于产出的变动不规则,因而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都不试图将波动解释为由不同时间长度组成的确定性周期,想识别出有的基钦周期(3年)、朱格拉周期(10年)、库兹涅茨周期(20年)及康德拉耶夫周期(50年)的努力通常被认为是徒劳的。普遍的观点是,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扰动,以随机的时间间隔来影响经济,这些扰动继而传递给整个经济。在这一点上,主要宏观经济学派的差别在于他们对扰动和传递机制的假设不同;第二个事实是,产出各个组成部分的波动程度不一(存货投资平均只占GDP中一个极小的比例,它在衰退时的波动却几乎占GDP下降的一半);第三个事实,涉及产出变动的不对称性:产出在较长的时间内稍高于其通常路径,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远低于其通常路径。第四个事实是,二战前后的产出波动的特征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剔除对二战前宏观经济时间序列的传统估计存在重大的偏差);最后,失业率的变动一般小于产出变动。 二、波动理论 瓦尔拉斯模型,即一个没有任何外部性、不对称信息、市场缺失、或其他不完善性的竞争性模型来理解总量波动。拉姆齐模型是瓦尔拉斯总量经济基本模型。本章是对拉姆齐模型的一个扩展,纳入总量波动:1、存在一个扰动来源,如果没有冲击,该模型将收敛于一条平衡增长路径,然后平衡增长。强调对经济中的技术冲击,即生产函数在各个时期的变动,以及政府购买冲击,这两种冲击代表真实扰动:技术冲击改变既定数量的投入品所产生的产出,而政府购买冲击改变既定生产水平条件下私人经济可利用的商品量。——RBC模型。2、考虑就业的变动。通过使家庭效用不仅取决于家庭消费,而且取决于家庭工作量,从而

经济波动--经济周期理论10页word文档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发轫于20 世纪70 年代早期,主要得益于卢卡斯(Lucas,1972, 1975)的学术贡献。与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和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不同,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理性预期是产生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根源在于行为人的预期错误。预期错误可能是由外部的不能合理预见的随机冲击引起的,如货币供给冲击、战争和粮食危机等,其中货币供给冲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冲击源,即货币增长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非预期的通货膨胀,进而引发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在政策建议方面,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完全否定了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主张利用固定规则代替相机决策。 一卢卡斯的主要观点 卢卡斯最早在《预期和货币中性》(1972)一文中提出货币周期模型,之后又在《经济周期均衡模型》(1975)一文中扩展和补充了由货币因素引发经济波动的产生、传导和消失过程。Lucas 认为,在一个众多相互分离的竞争市场内,假设生产者并没有觉察到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对于随之而来的价格上涨,如果生产者认为价格上涨是局部性的,则必须调整产出;如果生产者认为价格上涨是全局性的,则必须保持产出。生产者被迫面临如何在知道单个商品价格变化的基础上对总价格水平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判 断的问题,这就是不完全信息假设的体现。一种可能的识别情形是将其视作两种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组合的比例取决于过去的价格波动的均值和方差。若以往的价格比较稳定,则当前的价格变化会更多地视作局部性的;若以往的价格起伏较大,则当前的价格变化会更多地视作全局性的,这就是市场上价格信号的提取过程。然而,在不完全信息情形下,总会有一部分生产者不能准确预测到价格是全局性上涨,而采取调整产出的行动。所以一般价格水平的提高对总量经济的影响,本质上与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单个生产者的影响一样,都能引起产出、就业和投资等宏观变量同方向的运动。但这只是暂时的,人们一旦发现价格上涨是由总需求变化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就会调整各自预期。因为在理性预期条件下,生产者很容易纠正预测中的系统性偏差,这个过程不需要

经济周期理论 学派观点总结 经济波动

第1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发轫于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主要得益于卢卡斯(Lucas,1972, 1975)的学术贡献。与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和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不同,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理性预期是产生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根源在于行为人的预期错误。预期错误可能是由外部的不能合理预见的随机冲击引起的,如货币供给冲击、战争和粮食危机等,其中货币供给冲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冲击源,即货币增长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非预期的通货膨胀,进而引发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在政策建议方面,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完全否定了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主张利用固定规则代替相机决策。 一卢卡斯的主要观点 卢卡斯最早在《预期和货币中性》(1972)一文中提出货币周期模型,之后又在《经济周期均衡模型》(1975)一文中扩展和补充了由货币因素引发经济波动的产生、传导和消失过程。Lucas 认为,在一个众多相互分离的竞争市场内,假设生产者并没有觉察到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对于随之而来的价格上涨,如果生产者认为价格上涨是局部性的,则必须调整产出;如果生产者认为价格上涨是全局性的,则必须保持产出。生产者被迫面临如何在知道单个商品价格变化的基础上对总价格水平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的问题,这就是不完全信息假设的体现。一种可能的识别情形是将其视作两种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组合的比例取决于过去的价格波动的均值和方差。若以往的价格比较稳定,则当前的价格变化会更多地视作局部性的;若以往的价格起伏较大,则当前的价格变化会更多地视作全局性的,这就是市场上价格信号的提取过程。然而,在不完全信息情形下,总会有一部分生产者不能准确预测到价格是全局性上涨,而采取调整产出的行动。所以一般价格水平的提高对总量经济的影响,本质上与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单个生产者的影响一样,都能引起产出、就业和投资等宏观变量同方向的运动。但这只是暂时的,人们一旦发现价格上涨是由总需求变化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就会

经济周期理论

CH 10 经济周期理论 一、对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 1.太阳黑子理论:杰文斯(英)

2.雨量说:亨利·穆尔(美国) 3.政治周期说:卡莱斯基(波)政治力量的对比、竞选周期等 4.创新理论:熊彼特(奥) 1939年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经济周期》一书中提出。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 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熊彼特提出了经济周期运动的理论。 熊彼特认为分析经济周期可分为“纯模式”或“二阶段模式”分析和“四阶段模式”分析两个步骤,前者是排除了外来因素干扰的纯理论分析,后者的分析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为基础。 在“纯模式”中,熊彼特假定:在“创新”之前经济处于静态均衡,企业的支出等于收入,没有利息和利润。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重组,企业家为获得超额利润(新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价值差额)而努力创新,当创新浪潮出现时,社会上对银行信用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从而引起经济高涨。当创新扩展时,竞争使商品价格趋于下跌,盈利机会减少,银行信用收缩,于是

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 一、判断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2.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反映价格与产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 3.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k=1/(1-β),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4.如果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程度越大,IS曲线就越陡峭。() 5.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越高,LM曲线越平缓;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越高,LM 曲线越陡峭。() 二、单项选择题 1.提出“宏观经济学”概念的经济学家是( )。 A.魁奈 B.马尔萨斯 C.弗瑞希 D.凯恩斯 2.以下属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的是()。 A. GDP B. GNP C. NDP D. NI 3.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 A. 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以上都不正确 4.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提出的。( ) A.李嘉图 B.凯恩斯 C.马尔萨斯 D.卡恩 5.影响IS曲线斜率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B. 边际消费倾向 C. 税率 D. 其他 6.货币需求主要包括()。 A.交易性货币需求 B.预防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 D.以上都正确 7.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是()。 A.充分就业 B.价格稳定 C.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8.以下关于财政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B.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C.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D.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9.以下关于货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B.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峭,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C.当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D.当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10.财政政策中最有效地手段是()。 A. 改变税收 B. 改变转移支付 C. 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D. 以上都正确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B.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 C.大于0小于1 D.随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 A.充分就业 B.价格稳定 C.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3.财政政策的主要形式有( )。 A.政府购买B.政府转移支付 C.税收D.公开市场业务 4.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中,与挤出效应成正比的因素包括()。A.支出乘数的大小B.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C.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D.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5.总需求由构成。( )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 C.政府需求D.国外需求 四、简答题 1.简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

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 1939年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经济周期》一书中提出。熊彼特认为分析经济周期可分为“二阶段模式”(或“纯模式”)分析和“四阶段模式”分析两个步骤,前者是排除了外来因素干扰的纯理论分析,后者是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为基础。 在“纯模式”分析中,熊彼特假定:在“创新”之前经济处于静态均衡,企业的支出等于收入,没有利息和利润。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重组,企业家为获得超额利润(新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价值差额)而努力创新,当创新浪潮出现时,社会上对银行信用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从而引起经济高涨。当创新扩展时,竞争使商品价格趋于下跌,盈利机会减少,银行信用收缩,于是经济从繁荣转入衰退。如此循环往复。 在“四阶段模式”分析中,熊彼特认为,现实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存在着“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创新浪潮不止一次,“第一次浪潮”中“创新”引起对生产资料需求和银行信贷的扩张,同时引起新工厂的建立和新设备的增产。这时一般又会伴随着对消费品需求的增长,在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社会出现许多投资机会,出现了投机。此即,第二次浪潮”。“第二次浪潮”中许多投资机会与本部门的“创新”无关,信用扩张只是为一般企业和投机活动提供资金。因此,“第二次浪潮”中就已包含了失误和过度投资行为,并且它不可能有自动调整走向新均衡的能力,当经济中出现收缩而引起“衰退”时,不能直接导致新的均衡阶段——“萧条”,这个阶段不仅投资活动趋于消失,而且还会引起破坏。“萧条”发生后,第二次浪潮的反应逐渐消除,进入恢复调整阶段——“复苏”。从“复苏”进入“繁荣”又需有一次“创新”浪潮。熊彼特认为,由于创新并不是平稳进行的,同时各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因而经济周期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

名词解释:经济周期理论详解

名词解释: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编辑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表现在图形上叫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更为形象,也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名称。 中文名经济周期外文名Business cycle别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特点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图形表现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目录1研究意义2阶段定义?两阶段法 ?四阶段法 3成因?外因论?内因论 ?综合论 4类型?短周期 ?中周期 ?长周期?建筑周期 ?综合周期 5争论6相关影响1研究意义编辑 经济周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经济大气候”的变化。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以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2阶段定义编辑经济周期阶段定义按照阶段数量划分可分为两阶段法和四 阶段法。 两阶段法 经济

经济周期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到10年。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衰退。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企业生存法则。 四阶段法 将经济周期分为四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经济周期A-B为衰退, B-C为萧条,,C-D为复苏,D-E为繁荣 经济周期的特点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与收缩为标志。 经济衰退(Recession),指经济出现停滞或负增长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衰退有不同的定义,但美国以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为衰退的定义被人们广泛使用。而在宏观经济学上通常定义为“在一年中,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季度出现下跌”。但是这个定义并未被全世界各国广泛接受。比如,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就将经济衰退定义成更为模糊的“大多数经济领域内的经济活动连续几个月出现下滑”。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经济衰退的普遍特征:消费者需求、投资急剧下降;对劳动的需求、产出下降、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股票价格和利率一般也会下降。 经济萧条指规模广且持续时间长的衰退,其明显特征是需求严重不足,生产相对严重过剩,销售量下降,价格低落,企业盈利水平极低,生产萎缩,出现大量破产倒闭,失业率增大。 3成因编辑外因论 外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等。 1、太阳黑子理论

信贷和真实经济周期

2008年9月 信贷和真实经济周期 作者:马丁费尔德斯坦 我很高兴能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回来参加这次重要会议。我特别高兴,马丁Redrado要求我谈谈彼此在信贷和实际商业周期的关系。从历史上看,信贷收缩和扩张有收缩,实体经济的扩张是重要的驱动程序。但是在美国,我们今天面临着相反的方向非常强大的压力,在实际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住房方面-具有强大的信贷条件的影响。由此之间的双向信贷和实体经济的连接创建一个相辅相成的,在美国经济活动的负面螺旋的风险,并可能在全球经济。 首先,我对传统的将信贷条件的实际经济频道评论我的发言。虽然我将集中在美国的经验,我认为我的意见,适用于其他工业国家。然后,我会谈谈非常不同的过程,目前在美国在实体经济的变化,创造了信贷市场的严重问题工作。这些问题提出一项关于在本世纪初的适宜性,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对已经到了被称为“风险为本”的货币政策更普遍的问题。 货币紧缩和经济周期 美国已在过去30年来4次经济衰退。虽然详细的条件不同,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一个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防止或扭转通胀上升之前,各经济衰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利率,并导致经济活动下降。一个主要渠道,其中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减少按揭贷款和家庭修建。其他途径包括对股票价格的负面影响(因此家庭财富和资本成本),在美元价值上升,净出口下降。 当央行有信心实现了自己的反通胀目标,但宽松的货币条件下,使短期利率下降。这扭转了紧缩的过程,从而增加住房建设,企业投资,消费和净出口。 由于这个过程联系起来的货币调整和经济周期是众所周知的,我不想花但将转向在美国目前的情况非常不同的性质和工作方法有更多的时间真正的经济和信贷市场正在促进我们的经济问题。 美国信贷条件和实体经济当前的关系 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中,美国和经济活动普遍下降。几乎所有经济活动的关键月度指标都低于现在的(即根据2008年7月的官方统计数据)比他们在今年开始的时候,包括就业,工业生产,建筑,实际收入和消费支出。 这种衰退是不同于以前的衰退。这不是由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实际短期“联邦基金”利率往高层次上,以降低通货膨胀。因此,美联储的这一政策大大降低短期利率,今年未能成功扭转经济放缓。根据我的判断,货币政策将继续缺乏能力加强,因为在住房领域的特殊条件和信贷市场经济。 当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是造成了对各种风险的严重错误定价自发纠正与房子的价格泡沫,已在本十年前半期的崩溃。直到2007年,对各类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低,不恰当。即使投资者谁也认识到这个错误定价的风险继续持有该定价过高的风险资产,因为他们正在寻求在一个非常低利率环境,产量,因为他们预计,他们将能够迅速地放松自己的立场时,风险资产收益率开始上升与这些资产的价格开始下降,可以预计,被证明是过分乐观。 在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开始上升次级抵押贷款,即住宅按揭贷款的收益和薄弱的信用不良的个人。由于在这些分拖欠抵押贷款超过预期,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对现有次级抵押贷款和抵押贷款支持的关于这些分的证券抵押贷款大幅度下降。 什么开始,作为与次级抵押贷款住房问题已经蔓延到更一般的住宅按揭贷款以及其他资产类别。这个住宅按揭问题是导致金融危机和金融危机是减少信贷供应来维持经济活动。 住宅按揭问题是重要的,因为抵押贷款的证券及根据这些证券衍生工具是正在削弱金融机构的主要资产。按揭贷款的下降,降低了证券投资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动资金。按揭贷款价值的不确定性证券和相关的衍生工具是指金融机构不能在流动资金或偿付能力的信心潜在对手或自己的资本价值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心,信贷将不会流动,经济活动将受到限制。在贝尔斯登的投资银行倒闭是一个以何种方式对对方的流动性和偿付能力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运行极端的例子。

经济周期理论综述重点

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论”。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是进入资本主义经济后才出现的特有现象,其原因是生产脱离消费后导致的消费不足。具体而言,就是:一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大生产摧毁了小生产,导致消费能力降低;二是资本家采取了薄利多销等措施,导致进一步降低工资,导致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利润,总是导致今年的生产大于去年的生产,但工人的消费有限,最终是个人消费不足。杰文斯的“太阳黑子说”。杰文斯认为,任何一年收获的成功肯定依存于天气,特别是夏季和秋季各月的天气;如果天气在某种程度上依存于太阳周期,那就可以说,谷物的价格和收获将或多或少地依存于太阳时期,并经历周期性的波动,其时期等于太阳黑子出现的时期。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特定生产方式下所产生的历史现象。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经济危机既不存在可能性,也不存在现实性。当货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后经济危机具有了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必然性,还“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33页。),而这“一系列关系”就寓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私人资本主义形式的矛盾中”。具体来说,就是:第一,对价值增值的无休止追逐导致的资本积累规模螺旋式上升、生产能力无限扩张。第二,大工业生产方式与资本积累规律的共同作用。第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第四,固定资本的周转周期。第五,资本主义对抗性分配关系。第六,信用制度的发展。马克思对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其最终结论是“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48页。)米契尔的“自然发生论”。在经济周期内的经济过程里,米契尔强调的是成本和价格发展的不平衡。当经济活动开始扩张时,生产成本开始比价格更快地上升。这会降低利润率,使人们对未来利润的前景感到悲观,反过来这又会使投资削减,导致销售、产出和就业量减少。当衰退产生时,成本和价格一样减慢增长或者开始降低,但成本的减低不久就开始超过价格的降低,于是改善了利润的前景和刺激了投资。这反过来又有助于结束衰退和开始复苏。熊彼特的“创新周期说”。熊彼特认为,创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第二章 习题

《第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 1、又称为美国凯恩斯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凯恩斯经济学直接演变而成的当代经济学流派。 2、在1955年《经济学》第3版中,萨缪尔森提出把 和中有价值的东西“综合”起来,并把这一结果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3、托宾在和方面,在分析及方面,对新古典综合派做出了贡献。 4、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它是关于、从而、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以及怎样决定的理论。 二、名词解释 1、菲利普斯曲线: 2、货币幻觉: 3、补偿性财政货币政策: 4、增长性财政货币政策: 5、收入政策: 6、人力政策 7、混合经济: 三、简答题

1、“新古典综合派是怎样产生的? 2、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经济理论有哪些? 3、简述新古典综合派的现代国民收入决定论? 4、简述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增长理论? 5、简述新古典综合派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 6、简述新古典综合派的IS-LM模型。 7、简述新古典综合派的AD—AS模型,以及它与“古典”、凯恩斯的AD —AS模型的区别? 8、简述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 9、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新古典综合派 2、传统的经济学现代收入决定论 3、货币理论货币政策结构性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发症 4、收入决定理论社会总产量总就业量总收入水平 二、名词解释 1、菲利普斯曲线:最先由英国的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lban William Housego Phillips)于1958年提出的,表示英国1861——1957年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替代的关系的曲线。后来萨缪尔森在此基础上以物价变动率代

真实经济周期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真实经济周期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也称真实商业周期理 论。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经济周期源于经营体系之外的一些真实因素,如技术进步的冲击,而不是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否定了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的说法,经营周期本身就是经济趋势或者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并不存在与长期趋势不同的短期经济背离。 所谓“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经常存在于二手市场、保险市场。 逆向选择,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对方受损时,信息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做出买卖决策,于是价格便随之扭曲,并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进而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 “逆向选择”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它的一个定义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潜在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它显示的是一国或是一个区域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与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反映了这个国家或这个区域经济活动的价值,它包括了在经济活动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GDP既包括有形的物品价值,又包括无形的劳务价值。GDP早已成为显示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潜在GDP,一个国家在正常强度下,充分利用其生产资源能够生产出的GDP。所以也叫“充分就业的GDP”,反映一个经济的潜力。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Potenti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高就业的GDP,或更精确地说,在既定的技术状况和人口规模条件下可以达到的且不致加速通货膨胀的最高水平的GDP?现今一般认为:它是那个与最低可持续失业率相应的产出水平的等价物? 潜在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在被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在实践中,由于机器、设备、劳动、土地等全部生产要素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实际上难以测算,相对来说,计算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被利用的状况倒比较容易,因此,潜在GDP也被定义为充分就业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 实际上,当劳动资源被充分利用即实现充分就业以后,也标志着其他生产要素也已被充分利用,而如果在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劳动失业,也一定意味着其他生产要素存在着大量的闲置,所以,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一词在很多场合都是生产要素或资源被充分利用的代名词。 潜在GDP的增加就是经济增长。潜在GDP与实际GDP的差别反映了经济周期的情况,如果实际GDP大于潜在GDP,则经济高涨,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实际GDP小于潜在GDP,则经济衰退,有失业的压力。 短期gdp波动是由于总需求的变化造成 潜在GDP指的是长期中经济充分就业时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期总供给是指整个经济的生产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经济的实际(即短期)产出水平偏离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是一

第二章 银行经营环境-经济周期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 第二章 银行经营环境 知识点:经济周期 ● 定义: 经济周期亦称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 详细描述: 经济波动的周期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包括四个阶段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经济处于繁荣时期,银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会比较好,反之则难以保持健康发展. 例题: 1.经济周期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A.繁荣 B.衰退 C.萧条 D.复苏 E.盘整 正确答案:A,B,C,D 解析: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2.经济处于()阶段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利润量处于最低水平。 A.繁荣 B.衰退 C.萧条 D.复苏 正确答案:C 解析:当经济处于繁荣极端时,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会较好,而当经济萧条时,商业银行的经营也会较差,资产规模和利润量处于最低水平。

3.当经济处于()阶段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利润量处于最低水平。 A.繁荣 B.衰退 C.萧条 D.复苏 正确答案:C 解析:当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利润量处于最低水平。 4.一般而言,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中,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利润处于最高水平的是()。 A.经济危机阶段 B.经济萧条阶段 C.经济复苏阶段 D.经济高涨阶段 正确答案:D 解析: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银行业的经营状况也会较好。当经济处于高涨阶段,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利润处于最高水平。 5.在经济复苏阶段,银行的经营状况呈现()状态。 A.信用投放能力锐减 B.经营利润明显扩大 C.资产业务规模处于最高水平 D.经营利润大幅下降 正确答案:B 解析: 在经济复苏阶段,企业开始进行大规模投资和固定资产更新,生产经营活动趋于正常,利润增加,对借贷资金的需求也显著扩大,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和利润也有了明显扩大。 6.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是()。 A.繁荣-衰退-萧条-崩溃 B.繁荣-萧条-衰退-崩溃 C.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7.简述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答:实际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s)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依据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不同看法分为两派,即所谓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以卢卡斯为代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以普雷斯科特为代表。货币经济周期学派由于在理论上存在着一些缺陷,在实践上又缺乏经验支持,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这一理论便逐渐失去了支持者。事实上,自80年代以来,以梭罗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二代的学者们就已经把注意力转到实际因素方面来。他们试图用实际因素解释宏观经济波动。例如,巴罗在批判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过程中,通过引入资本市场拓展了货币周期理论,在模型中考虑了政府购买等实际因素,以实际因素阐明经济波动,从而开辟了同货币周期论不同的解释经济波动的新思路,建立起实际周期理论。随后,经济学界出现了一系列如《实际经济周期》等以实际因素解释经济波动的论文,统称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这些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之源是技术冲击,分析了波动传导以及货币与产出的关系。 (1) 技术变革是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按照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中所产生的实际收入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从而总量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zf(k)。其中,y为实际收人,k为资本存量,z为技术状况。于是生产中的技术变动便反映在z值的变动上,z值的变动表现为生产函数的变动。由此可知,技术变动能够引起产出、消费、投资及就业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各种实际因素对经济的冲击可分为暂时冲击和持久冲击。又由于技术冲击对经济产生的效用最持久,因此技术变动是经济周期性变动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变动主要影响供给,所以实际周期理论等价于供给周期理论。实际周期理论认为,技术的冲击具有持续的影响,产出的波动是持续的。 技术的随机冲击是负的,经济从较低的水平开始增长;技术的随机冲击是正的,经济从较高的水平上开始增长。产出的变化是永久的,而不是如同自然率假设认定的任何产出的波动都是对自然率水平的暂时偏离。工资和价格的弹性不是使经济回到自然率水平,而是使经济回到稳定增长的路经。 (2) 波动的传导。经济的周期变动是经济中所有部门共同变动的综合体现。技术变动同时对经济的各个部门产生冲击是不常见的。整个经济应该存在一个传导机制,它通常发生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内,被称为部门性波动源,然后,这个部门的技术变化能够传导到整个经济中去。如果一个部门出现了技术变革,如机械工业出现了机器人,那么,跟随其后,诸如食品制造业、汽车生产企业等从该项技术创新中获利的部门和企业将向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定货。引起对机器人需求的增长,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增加,生产扩张,从而部门的冲击引起了整个经济的波动。 (3) 货币与实际变量。实际周期论认为,即使在短期内货币也是中性的。名义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的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变化。实际周期论的代表人物金-普洛塞在其模型(简称金一普模型)中引人货币和银行系统,得出了产出决定货币的结论。我们首先区分了外部货币(基础货币)和内部货币(银行系统的存款)。金-普模型阐明两点:一是内部货币与产出的关系比外部货币更密切,产出运动引起内部货币变化;二是价格运动主要与外部货币有关,与内部货币关系不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周期理论认为,宏观经济经常受到一些实际因素的冲击,如石油危机和农业歉收,还有诸如战争、人口增减、技术革新等等。虽然冲击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它们引起经济波动的途径是有限的,要么使人们的偏好发生变动,要么改变技术状况(生产率),或者使可利用的资源发生变动等。实际周期理论认为其中最常见、最值得分析是技术的冲击,因此,该理论有代表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击作为波动源。

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一章 经济周期 例题讲解: 例1 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也叫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 环绕长期增长趋势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2)加速原理:是指产出水平变动和投资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 的变动是如何引起投资大幅度地加速变动的原理。 (3)加速数:又称加速系数,是指资本增量与产出增量之比,它反映新增加一单位产 出(产量、收入)所需要增加的资本量。以v 表示加速数,K ?表示资本增量,Y ?表示产出,则加速数可以表示为:K v Y ?=? 例2简述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 答:熊彼特用创新理论来解释经济周期,认为创新和模仿活动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熊彼特将经济运动的过程分为两个基本阶段,即繁荣和衰退。那些富于冒险精神、勇于创新 的企业家借助银行信贷,创办新企业、购置新设备、开拓新市场,推动生产技术的进步并将 新技术应用于生产活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从而在“创新”中获得了超额利润。这 种超额利润吸引其他企业家纷纷模仿,引起对银行信贷和生产资料的需求的增加,导致经济 高涨,形成繁荣。当经济的扩张经历一段时间之后,“创新”普及,对银行信用和生产资料 的需求也逐渐减少,经济的扩张趋向终结,最终走向衰退。繁荣和衰退构成经济周期。熊彼 特承认,在资本主义经济高涨阶段,由乐观情绪而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以及决策失误、投机 行为引起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它们使得经济在衰退之后还会出现一个病态的失衡阶段—— 萧条,而为了医治这种病态,则有必要经过一个调整阶段——复苏。萧条和复苏是经济周期 中的两个非基本阶段。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资本主义经济将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前进。 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刻画投资需求效应的是( )。 A 、乘数; B 、资本边际效率; C 、加速数; D 、以上都不对。 2、加速数原理认为( ) A 、消费增加导致GDP 数倍增加 B 、GDP 增加会引起投资数倍增加 C 、GDP 增加会导致消费数倍增加 D 、投资增加会引起GDP 数倍增加 3、中周期的每一个周期为( ) A 、5—6年; B 、9—10年; C 、25年左右; D 、40个月左右; E 、50年左右。 4、50年左右一次的周期为( ) A 、朱格拉周期; B 、基钦周期; C 、康德拉耶夫周期; D 、库滋涅茨周期。 5、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 A 、利率波动 B 、通货膨胀率波动 C 、国民收入波动 D 、就业率波动 6、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 A 、繁荣 衰退 萧条 复苏 B 、繁荣 萧条 衰退 复苏 C 、复苏 衰退 繁荣 萧条 D 、萧条 衰退 繁荣 复苏 7、加速原理说明了,如果产量(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迅速,那么,( ) A 、投资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B 、投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第七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一、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经济周期的概念。具体包括: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包括哪些主要阶段、各个阶段具有哪些特征? 2.经济周期的类型。掌握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和库兹涅茨周期的概念。并能总结出不同经济周期之间的相互关系。 3.经济周期的原因。掌握经济周期从原因上的两种划分方法:从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源是否与经济体系本身有关,可划分为“内因论”和“外因论”;根据观点所属理论派别,可划分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和非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另外还需了解几种典型的有关经济周期根源的理论观点,如消费不足论、投资过渡论、创新周期论、政治性周期理论等。 4.乘数—加速数模型。重点掌握加速原理的定义及作用方式、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方程及其含义、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引

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的。 (二)难点 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方程及其含义,如何根据这些基本方程推导出描述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公式,并说明该公式如何反映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的相互作用。 二、关键概念 经济周期政治性经济周期乘数-加速数模型加速数实际经济周期康德拉耶夫周期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 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经济周期的一般定义,经济周期是指()。 A.人均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B.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C.GDP值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D.以上各项均正确 2.朱格拉周期是一种()。 A.短周期B.中周期 C.长周期D.创新周期 3.康德拉耶夫周期是一种()。 A.短周期B.中周期 C.长周期D.创新周期 4.下列各项中属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A.投资过度周期理论B.心理周期理论 C.创新周期理论D.太阳黑子周期理论 5.下列各项属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