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民俗学试题整理

民俗学试题整理

民俗学试题整理
民俗学试题整理

3. 如何理解当代“鬼搭车”传说的传统性。

传说是一种常见的民俗学类型,其内容非常广泛。传说属于散文叙体,像神话一样,无论讲述者还是听众都认为传说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就以当代鬼搭车为例。

在很多地方我们收集到了汽车司机夜间开车遇到鬼搭车的传说。一般都是在深夜,司机(多数为出租汽车司机)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请求搭车。在把姑娘送到指定地点以后,姑娘一般会给司机一些钱作为报酬。回去以后,司机发现姑娘给的钱是冥钞,再去姑娘昨晚下车的地点一看,原来是一片墓地,姑娘的坟墓也在其中。司机这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是遇到鬼了。

这个传说具有了强烈的历史性、社会性和现实性。有的时候,传说又被称为“信仰故事”,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为迷信或传统信仰存在的合理性和可信性提供了有力的印证。传说比较容易被人们相信是一种事实,而且人们在讲述或重述传说的时候,都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强调自己讲述内容的真实性,以引起听者的主意。

5、中国民间饮食中有“吃肝补肝,吃脑补脑”的说法,你怎么看。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反映了中国人重视饮食的习尚。民间饮食指的是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食物的属性、食物的范围、制作过程和仪式、餐桌上的礼仪、节日和仪式食品,以及食物的名称、保存、禁忌等。

我们生活中一日三餐,每一餐实际上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向我们传递着不同的文化信息。

中国人最重要的饮食观念是“食补”即吃什么补什么。例如,吃动物的肝脏就可以补肝虚,吃动物的内部,就可以补人的内部,还有许多如“吃脑补脑”,“吃胆补胆”等说法。

这种说法至少没有考虑到以下三点:

一、人体器官的构造及成份并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器官,如猪肺的成份并不同于人肺。

二、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利用的程序是很复杂的,吃进去的食物必需经过分解成红血球载得动的分子或离子,才有可能被身体利用。而分解出来的分子或离子,是不是会被用到特定的部份也未知,说不定都补到贪得无厌的癌细胞去了

三、动物的器官由于功能的关系,有可能是毒素累积最浓的场所,如肝脏是解毒器官,里面不知道有多少等待分解或正在分解中的毒素。又如肺里累积的空气污染,或肾脏中等待排出的废弃物。

7、简单分析“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

所谓迷信是对在某种条件、征兆、原因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结果或后果的传统表示法。但是,这里所谓的条件、征兆、原因和结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乌鸦当头过,无灾必有祸”在这条迷信里,乌鸦是一种条件或者征兆,如果看见乌鸦从头顶飞过的话(条件),那么人们一定会遇到灾难,或者会大祸临头(结果)。在一般情况下,尽管上述的条件与结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纯粹是一种假想,但人们却坚信它们之间具有某种因果关系。

在这则迷信中,左眼和右眼的跳动是先决条件,而结果却大相径庭,左眼的跳动能给人们带来幸运和吉祥,右眼的跳动却是灾难的前兆。究其原因,是人们

对“左”和“右”的理解建立在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把世界万物分为阴阳两类:天、男、南、左、生、日等等为阳;地、女、北、右、死、月等等为阴。阳往往与光明和生命联系在一起,阴则往往与黑暗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由此便形成了“左为上,右为下”的概念,左眼跳理所当然地就成为吉兆,右眼也就成为凶兆。因此,迷信观念和行为的产生与宗教信仰也密切相关。

9、如何理解“建筑如人”的说法?

建筑,从广义上讲,就是房子,是人类为自己及其所属建造的一种栖身、藏身之处。主要包括用于人类自己活着时居住的房屋、死后居住的坟墓和一切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娱乐、服务、公共的设施,如教堂、商店、学校等等。

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就是人和自然合一。中国的建筑就像一个人的形象,有头(屋顶)、有身(墙身),也有脚(台基),外观形象也秀丽玲珑。另外还有装饰,蕴涵丰富象征意义。大部分的装饰都是从构造的必然性演变或转化而来,而且手法也有很多,做艺术加工处理,便具有更近人性的象征意义。中国的传统建筑以土木材料建造。这是因为土木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孕育生命。此外,中国人也喜欢用砖造房子,因为砖能在潮湿的时候吸收潮湿气息,视为活的。相反,中国人不喜欢用石头造房子,因为视为没生命。瓷砖不能“呼吸”,不能吸收潮湿的气息。虽然土木没有石头坚硬牢固,但他们不想建造永恒不倒的结构。他们的观念是死亡是正常的自然程序,因此不怕死。建筑如人,是有生命力的,不可能永远健在,体现中国人的现实观念。

11.简单解释一下“繁衍”这一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

繁衍观念来自于儒家思想。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将延续香火与中国传统最为推崇的“孝”联系起来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后代的重视。

“繁衍”这一概念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在人生礼仪中,繁衍的概念在很多地方均有出现。丧礼中,服重孝者需“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承担着延续香火的重任;传统婚礼中,新房的床上会撒上枣,栗子,花生,取“枣栗子”早立子的谐音,希望新人能够早日生养。纳妾的传统则更是将繁衍的概念表现到了极致,传统文化中,当正室不能生育时,人们就会纳妾,以保证血脉相传。

在民间工艺美术中,生殖崇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繁衍的概念也正体现于此。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意识到“阴阳相合万物生”,因此,阴阳组合作为生命繁衍基本源头的图案随处可见。比如:鱼穿莲中“鱼”代表阳,“莲”代表阴,正是阴阳组合的象征。

12.如何理解神话与历史的关系。

神话是一种神圣的叙述。在某一特定的社会里,神话被认为是太古时代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即神话就是历史。

我国著名学者茅盾认为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民间的故事,所叙述者,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诞无稽,但是古代人民互相传述,却信以为真。”美国民俗学家布鲁范德认为:“神话是一种传统的叙事散文。在其流传的社会中,神话被认为是在遥远的过去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

现代的观点普遍认为神话是随着人类及其文化现象出现的,神话的散文体的风格并不适合记录和表现历史。神话中可以有一些历史事件的影子,但历史事件不可能是神话的蓝本和主要表现对象。

13. 为什么说“捉迷藏”的游戏是古代巫术的残余物?

在参加游戏的孩子们这一特定的群体中,“鬼”是一个被群体淘汰出来的“失败者”,但是,失去了在群体中的地位并不意味着失去一切,相反,“鬼”却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权力,而这个群体却要经历一场“考验”,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被置于某种危险的境地,除非他们接触什么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免疫力”的东西。其次,这种具有“免疫力”的东西往往是一棵大树。在游戏中,大树似乎是“生命”的象征。这种通过触摸“生命”之树来获得“免疫力”的举动很可能来源于古代的某种巫术仪式。人类似乎在演习与魔鬼的战头,胜利者可得以保全生命,失败者就要陷入魔鬼的手中。在这个游戏中,“鬼”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它既不属于人类,又不属于超自然物,而是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它要想获得一种“地位”,必须通过猎取,即寻找替代物来获得新生。这就说明“捉迷藏”模仿古代仪式。

14.简单解释一下,婚礼中的新娘子为什么要戴红盖头。

婚礼是一个女性人生礼仪中的成年礼。

成年礼的作用在于使仪式中的人实现自己在社会中角色的转换并获得社会的承认,从而可以享有另一个社会层次的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女性来说,婚礼意味着从少女到人妻的转变,并且符合分离,通过,再进入的人生礼仪的典型结构。婚礼对于一名女性是一种意味着重生的仪式,离开自己的家寓意“死亡”,进入婆婆家寓意“新生”,而在这一过程中红盖头起着重要的作用。

红盖头的作用是模拟死亡,女性结婚时戴上红盖头意味着死亡,到了婆婆家由丈夫掀开红盖头意味着新生。

15. 民间美术中常见的“鱼穿莲”的图案表现了中国人一种什么样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生命创造的基本原理——阴阳结合,也就是男女异性交合,并把这一原理应用到世界万物。民间美术中的“鱼穿莲”图式暗示的是男女交合及子孙繁衍,该图式中的“鱼”是男性的象征,“莲”是女性的象征。但“鱼”在民间美术中的性别象征并不总是男性,许多古籍、文物以及相关的民俗艺术却提示“鱼”具有男、女两种性别象征。“鱼”在母系氏族社会中是女性生殖崇拜的产物,父系氏族社会成型以后,它逐渐衍变成生殖繁衍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鱼”进一步扩展为祈祷丰收与迎祥纳福的吉祥图形。“鱼穿莲”也突出地表现了中国人强烈的生殖崇拜和生命繁衍意识。

16. “纵向建筑”和“横向建筑”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世界观?

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及其所属所建造的一种栖息之所。分为经典建筑、通俗建筑和民间建筑三大类。民间建筑包括所有的传统建筑形式,是人类按照祖先传下来的模式建造的。民间建筑是物质文化的根本,是传统文化观念的立体展示,反过来

对传播和保持这种文化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建筑的形态体现和保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民间的建筑模式同样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性格。

横向建筑给人们提供了栖息之所,同时给与了人们自由的承诺,但是同时他也有让人惧怕的一面,有一种死亡和无限的神秘感。水平象征着对无限空间的分离作用,横向建筑不仅意味着宽大舒适、无边无际,充满着未知的机遇,同时也暗含着睡眠、休息、死亡和崩溃。中国的建筑多是横向的,与大地紧紧相连表现出中国人纯朴、自然、保守、自信、平和、稳健的性格特征。,与中国的传统世界观和世俗文化相一致。还有调和人与自然,生与死,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的特点。选择横向建筑,线条优美柔和,不过分渲染和突出建筑的非自然特点,同时使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体现了中国人温和务实的性格倾向。

而纵向建筑代表着进攻性,它通常是直立的,将天与地连接起来。西方建筑通常采用纵向建筑,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一方面体现了向高处延伸,将人们的目光引向天空、宇宙,突出宇宙的神秘和无际;另一方面,纵向建筑凸显和夸大了生与死,天与地,黑暗与光明的界限,表现出一种追求性格张扬,坦率、夸张、自豪、骄傲、刚硬、好奇、冒险的性格特征。使用石材作为建筑原料,线条刚硬,体现了一种追求永恒不灭,无生无死的境界的意愿。宗教观点里,纵向建筑意在弥合天堂和人间的距离,是人类更加接近上帝,更容易感受到上帝的精神和力量,中国也有类似的带有宗教旨意的建筑,如塔。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天国和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以增进人们对天国和宗教世界的认同和向往。

17.试分析如图案。

图片为“喜女神”,是生殖繁衍女神,也是生命的保护神,图案的生殖和繁衍象征意义都是非常明显的。表达了中国人对于生命起源的关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阴阳相合万物生”,表达了“生命神”和“创造生命”的观念。

主要是以男女合体的形式出现的。两只手上一手为鸡一手为兔,分别为阴阳两种元素的象征物。头上的莲花图案,衣服上的如意纹饰,以及双钱纹饰还有各种花纹代表的都是阴阳因素的结合。脚之间的青蛙与“娲”同音,也代表着创造和繁衍生命。表现了中国人的强烈的生殖崇拜和生殖繁衍的意识。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特别崇拜繁殖,并且有强烈的繁衍意识。喜女神的阴阳结合,更加体现了中国人由世界观延伸的阴阳观。

18.分析童谣,“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扔在山沟里,把媳妇放在炕头上”

民间歌谣是可以口头歌唱或吟诵的形式流传和保存的传统韵文。歌谣的特点:一、韵文体,二、可以歌唱或吟诵,三、以口头形式流传和保存。歌谣是产生与生活,是民众情感的真实流露。

这首童谣属于民谣,民谣是以吟诵形式流传和保存的韵文。童谣对于儿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童谣以反映儿童的生活为主,主要的传承者也是儿童。主要分类:知识谣,游戏谣,滑稽谣,生活谣等。

童谣虽然是一种儿童的口头游戏,但是反映了民族的心理,对于我们研究儿童的生活和心理以及成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童谣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体

现,育儿谣通常是大人讲述给幼儿听的,对于儿童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歌吟也是儿童天然的需要,可以有效的利用歌谣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和开发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花喜鹊》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婆媳关系对立的文化,描绘了一幅娶妻后疼妻虐母的画面。这首童谣教育儿子要善待母亲,坚持孝道。这则童谣运用了对比和比兴的手法,朗朗上口,易于模仿和传播。

19.关于“民俗学研究的是农民或下层民众的学问”,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答:

不同意这一观点,这一种说法带有偏见,是对民俗学的误解。民俗学一词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民”,另一个是“俗”。首先,从“民”的角度来看:民俗学自从格林兄弟创立以来,其研究对象的“民”经历了从“民族”“社会群体”“古人”“农民或下层民众”“任何一个人”直到“全民”的发展。

认为民俗学研究“农民或下层民众的学问”的概念产生于19世纪初并延续至今,在当时具有其特有的时代背景。因为格林兄弟时期的德国上层文化几乎已经全面被外来文化所占领,从上层文化例如语言和文学中,已找不到任何能够代表德国文化传统的东西,只有农民和文盲还在使用着古老的德国语言,承载着古老的德国文化传统。因此,要想重建德国文化精神,只有从下层农民或文盲或无产阶层当中去寻找。所以,那时候的民自然也就与农民和被压迫阶层联系在一起。后来的学者们认为民为农民和文盲,主要是强调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以及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往的文学研究主要是书面和精英文学,人们从没想到民间还会有文学,民间流传的故事传说等事项还可以拿来研究,当人民意识到民间文学的巨大价值的时候,民间文学便作为精英文学的对立面出现了。而今天,我们没有理由将任何一个群体或个体排除于民俗的研究范围之外。对于城市人群也有城市民俗,校园人群也有校园民俗等,因而研究对象在今天已经拓展至“全民”或是“全人类”。过分强调或规定民的范围,实际上是在限制和约束自己的研究,也就等于把自己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不利于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发展。

综上所述,民俗学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在人类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其他学科是并列的关系,是平等的。因此,民的概念发展到现在已经没有下定义的必要了。同时,单纯将“俗”定义为“知识或学问”也限制了民俗学的研究范围,民俗学的研究范围很广泛,是是指书面文化传统之外的文化,以口头、风俗或行为等非正式和非官方的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和无意地遵循和维护的一种行为规范、道德伦理、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20. 举例说明十二章纹的意义。

答:

十二章纹,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

每个章纹都有特殊含义,只有天子的“黄袍”才可以使用十二章纹。

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着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

山,代表着帝王的稳重性格,象征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

C587-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民俗学概论大纲

2014年赣南师范学院民俗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民俗学概论》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一、考试方法:闭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试题类型:名词解释、问答题、分析题、论述题 三、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民俗与民俗学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四、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 一、农业民俗 二、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三、工匠民俗 四、商业与交通民俗 第三章物质生活民俗 一、饮食民俗 二、服饰民俗 三、居住建筑民俗 第四章社会组织民俗 一、社会组织民俗的分类 二、宗族组织民俗 三、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第五章岁时节日民俗 一、岁时节日民俗的由来和发展 二、岁时节日民俗的活动及特点 第六章人生仪礼 一、人生仪礼的性质 二、诞生仪礼 三、成年仪礼 四、婚姻仪礼 五、丧葬仪礼 第七章民俗信仰 一、信仰对象 二、信仰媒介 三、信仰表现形式 四、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第八章民间口头文学 一、口头散言语叙事文学的体裁和分类 二、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流传和演变

三、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讲述和功能 四、民间诗歌的起源与传播 五、民间诗歌的类别与特征 六、民间诗歌的体式、表现手法与功能 七、歌节、歌俗与歌手 第九章民间语言 一、民间语言的性质 二、常用型民间熟语 三、特用型民间熟语 第十章民间艺术 一、民间音乐 二、民间舞蹈 三、民间戏曲 四、民间工艺美术 第十一章民间游戏娱乐 一、民间游戏娱乐的起源、特征、功能与分类 二、民间游戏 三、民间竞技 四、民间杂艺 第十二章民俗学研究方法 一、主要民俗学流派及其方法 二、民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三、民俗研究的一般方法 考试书目: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

《心理学》试卷整理

《心理学》试卷整理 1、(1)心理现象就叫心理活动。 (2)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个性。 (3)心理学就其产生发展(产生的方式)讲是反射活动。 (4)人和动物共有的心里现象是情绪。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6)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7)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心理实验室的建立。 (8)在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个性心理特征。 (9)认识活动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10)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1)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为反映;在中枢神经参与下个性对内外刺激所 作的规律性应答则称为反射。 (2)实现发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式反射弧。 (3)反射弧的组成依次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4)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跑过来,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5)吃饭的时候的多重液是第一信号系统,属于无条件反射。 (6)“谈虎色变”“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的表现。 3、(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既不属于单独的心理过程也不属于个性的心理现象是注意。 (3)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对活动的目的和人物的理解、意志锻炼、间接兴趣。(4)无意注意是一种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老师讲课语调抑扬顿挫,主要是运动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6)维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配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7)学生集中精力坚持45分钟听完一节课,体现了注意的稳定性。 (8)“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广度的表现。 (9)女同志一边织毛衣一边看书,反映了注意分配。 (10)“边说边听”、“一心二用”是注意分配的表现。 (11)由无关诱因、嘈杂环境干扰或由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所引起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12)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与认识过程难以分开的,有时是与意识相关联的一种活动状态,其基本特征是指向状态和集中状态。 (13)特瑞斯曼关于注意的衰减模型认为接收信息的通道是双通道。 4、(1)动物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抽象思维。 (2)根据思想指向的结果,思维可以分为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3)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和发散思维。 (4)大脑两半球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主管言语和抽象思维。 (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6)“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叶落知秋)是思维的间接性。 (7)古代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诊断病人的病情,这是思维间接性的表现。 (8)在考试中解答多项选择题的思维主要属于发散思维。 (9)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及时地改变先前的计划、效果、方法,寻找新的解决

管理心理学题库汇总

第一章联系与思考 一、概念解释 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的技术系统、管理的社会心理系统、企业文化、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对象 二、填充题 1.管理的职能有。 2.管理过程的两个主要系统是。 3.工业心理学包括。 4.管理心理学的目的与任务是。 5.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包括。 三、是非判断题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则在括号内写“是”,错误则写“否”(后面各章是非题均按此要求解答)。1.社会心理系统属于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2.技术系统属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 3.个体、团体、组织属于内环境系统。() 4.技术环境(工作性质、技术水平、产品数量、质量等)属外环境系统。() 5.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就形成了管理心理学。() 6.从狭义而言,行为科学即指管理心理学。() 7.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人的因素作用下降了。() 四、选择题 下列题目中,每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后面各章的选择题均按此要求解答)。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突出的是: A.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 B.以结构为中心的管理 C.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 D.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带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哪类学科? A.自然 B.社会 C.中间 D.人文 3.管理心理学的两重性主要指: A.生物人与社会人 B.积极与消极 C.共性与个性 D.自然性与社会性 4.下列哪种不是20世纪30年代前的工业心理学的范畴?

A.消费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组织管理学 D.人事心理学 5.下列哪种选项不是内环境系统的社会心理系统? A.团体环境 B.个人环境 C.组织环境 D.技术环境 6.工业社会心理学主要指的是: A.人事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人际关系学 D.工商心理学 7.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团体行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A.激励 B.人际关系 C.结构 D.影响力 五、问答题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与意义是什么? 3.管理心理学与邻近科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的关系如何? 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第二章练习与思考题 一、概念解释 泰勒制、例外管理、七职能论(POSDCORB)、法约尔的组织职能与管理职能、韦伯的官僚模式、霍桑实验与霍桑效应、管理科学学派、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中国古代人性观、韩非的“法、术、势” 二.填充题 1.泰勒等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2.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的五种要素是。 3.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是。 4.安德鲁·尤尔(Andrew Ure)是国,夏尔·迪潘(Charles Dupin)是国。 5.泰勒的代表著作是,发表于年。 6.法约尔的代表著作是,发表于年。 7.孙武论将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8.孙膑认为合军聚众,克敌制胜应采用以下激励方式。 9.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是,他从年至年,主持了长达五年之久的。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考研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民俗 2.宗族 3.巫术 4.母题 5.一国民俗学 二、简答 1.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的辩证关系 2.传统岁时节日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3.校园民间文学的主要类型 4.表演理论的意义 三、论述 1.民间文学的生活属性?生活属性对民间文学研究的意义。 2.20世纪初叶现代民俗学活动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这一运动包括哪些活动,这些活动的特点。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 1.民俗 答: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又称民间风俗。在我国,“民俗”一词很早就已出现,《礼记?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2.宗族 答:宗族是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宗族由家庭组成。家庭是亲子所构成的生儿育女与养老送终的群体,通常作为宗族的一份子而存在。 3.巫术 答: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方术。它是最古老,最普遍的信仰。巫术本来是准宗教现象,与鬼神无关。但是随着鬼神观念的发展和巫术形式的变化,巫术多掺入了鬼神观念。可以将巫术分为两类:一类是模仿或相似巫术,即以相似的事物代替当事人或事,作为施行巫术的对象。另一种为行为巫术,言行结合,如求偶巫术、生产巫术。

心理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1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A.奈塞尔 B.冯特 C.斯金纳 D.弗洛伊德 2.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 B.兴奋的集中 C.抑制的扩散 D.抑制的集中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于【】 A.1888年 B.1879年 C.1878年 D.1877年 4.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7.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D.人本 8.张明打了通宵的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9.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2013年滨州阳信)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塞尔 12.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13.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 B.意识 C.行为 D.无意识 1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中国民俗学真题及答案

中国民俗学真题及答案 2010-07-20 11:2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0 分,共3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节日风俗的产生,直接相关的观念是:() ( A ) A.尊亲敬祖 B.原始信仰 C.祛邪止恶 D.伦理观念 2.端午节的恒定主题是:() ( C ) A.避瘟 B.吃粽子 C.纪念屈原 D.划龙舟 3.在商业民俗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交换方式是:() ( B ) A.行商 B.集市 C.坐商 D.马帮 4.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为() ( A ) A.幌子牌匾 B.固定摊位 C.营业时间 D.专营商品 5.中国民居建筑所具有的共同民俗特点是:() ( A ) A.聚族而居 B.设有堂屋 C.设有神龛 D.设有照壁 6.进入人群仪式称为() ( A ) A.满月 B.洗三 C.抓周 D.百碎 7.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是:() ( C ) A.民俗学 B.人类学

C.民间文学 D.社会学 8.创用民俗学英文“Folklore”的学者汤姆斯是哪个国家的:() ( C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9.人民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叫做:() ( D ) A.神话传说 B.民间戏剧 C.民间歌谣 D.民间文学 10.具有相对稳定的长期传承特点的渔业习俗是:() ( A ) A.占验习俗 B.岁时习俗 C.生产时序 D.渔业禁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7.0 分,共7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工匠民俗的重要特点,即:() ( ABC ) A.师承关系的系谱性 B.技术传授的封闭性 C.生产活动的神秘性 D.师徒关系的亲缘化 E.工匠来源的地域性 2.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 ( BCDE ) A.类型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功能性 E.科学性 3.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经历过的阶段有:( ) ( CE ) A.半穴居 B.干栏式 C.利用天然空间 D.四合院 E.人造居住空间 4.诞生仪礼是人一生的开端礼,大体包括()

吉大17春学期《民俗学》在线作业一

吉大17春学期《民俗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5 道试题,共20 分。) 1. 生命降生仪式称为()。 A. 洗三 B. 满月 C. 周岁 D. 抓周 正确答案: 2. ()是我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期。 A. 秦代 B. 汉代 C. 宋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 3. 元宵节燃放灯火之俗始于()。 A. 祀蚕神 B. 佛教正月十五“燃灯表佛” C. 祭祀紫姑神 D. 汉武帝祀太乙神 正确答案: 4. 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的是()。 A. 情歌 B. 时政歌 C. 仪礼歌 D. 生活歌 正确答案: 5. 影响最大的民间宗教秘密组织是()。 A. 天师道 B. 太平道 C. 白莲教 D. 十姊妹 正确答案:

吉大17春学期《民俗学》在线作业一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从组织行为来看,社会组织民俗可以分为()。 A. 组织的角色民俗 B. 组织的观念民俗 C. 接纳组织成员的民俗 D. 组织的活动民俗 正确答案: 2. 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 类型性 B. 地域性 C. 季节性 D. 功能性 E. 科学性 正确答案: 3. 属于中国古代居民住房风格的是()。 A. 半穴居 B. 井干式 C. 石室 D. 干栏式 E. 竹木结构的草房 正确答案: 4. 下列属于宗教组织结构民俗的是()。 A. 分家 B. 立族 C. 入族 D. 合谱 正确答案: 5. 术士主要包括()。 A. 山 B. 医 C. 命 D. 卜 正确答案: 6. 民间服饰主要包括()。 A. 衣着 B. 各种附加的装饰物 C. 对人体自身的装饰

学前心理学试题整理好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B )。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D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B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11、下列属于新生儿条件发射的是(C )。 A. 抓握反射 B.惊跳反射 C.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D.游泳反射 12、下列关与婴儿动作发展规律不正确的是( B)。 A.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B.从小肌肉动作到大肌肉动作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D.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13、下列属于幼儿中期心理特点的是(A )。 A.思维具体形象 B.爱模仿 C.好学好问 D.个性初具雏形 14、中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可达(D )分钟左右。 A.15分钟左右 B.3~5分钟左右 C.20分钟左右 D.10分钟左右 15、下列属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的是(B )。 A.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B.初步的间接性、概括性

民俗学试题整理

3. 如何理解当代“鬼搭车”传说的传统性。 传说是一种常见的民俗学类型,其内容非常广泛。传说属于散文叙体,像神话一样,无论讲述者还是听众都认为传说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就以当代鬼搭车为例。 在很多地方我们收集到了汽车司机夜间开车遇到鬼搭车的传说。一般都是在深夜,司机(多数为出租汽车司机)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请求搭车。在把姑娘送到指定地点以后,姑娘一般会给司机一些钱作为报酬。回去以后,司机发现姑娘给的钱是冥钞,再去姑娘昨晚下车的地点一看,原来是一片墓地,姑娘的坟墓也在其中。司机这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是遇到鬼了。 这个传说具有了强烈的历史性、社会性和现实性。有的时候,传说又被称为“信仰故事”,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为迷信或传统信仰存在的合理性和可信性提供了有力的印证。传说比较容易被人们相信是一种事实,而且人们在讲述或重述传说的时候,都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强调自己讲述内容的真实性,以引起听者的主意。 5、中国民间饮食中有“吃肝补肝,吃脑补脑”的说法,你怎么看。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反映了中国人重视饮食的习尚。民间饮食指的是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食物的属性、食物的范围、制作过程和仪式、餐桌上的礼仪、节日和仪式食品,以及食物的名称、保存、禁忌等。 我们生活中一日三餐,每一餐实际上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向我们传递着不同的文化信息。 中国人最重要的饮食观念是“食补”即吃什么补什么。例如,吃动物的肝脏就可以补肝虚,吃动物的内部,就可以补人的内部,还有许多如“吃脑补脑”,“吃胆补胆”等说法。 这种说法至少没有考虑到以下三点: 一、人体器官的构造及成份并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器官,如猪肺的成份并不同于人肺。 二、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利用的程序是很复杂的,吃进去的食物必需经过分解成红血球载得动的分子或离子,才有可能被身体利用。而分解出来的分子或离子,是不是会被用到特定的部份也未知,说不定都补到贪得无厌的癌细胞去了 三、动物的器官由于功能的关系,有可能是毒素累积最浓的场所,如肝脏是解毒器官,里面不知道有多少等待分解或正在分解中的毒素。又如肺里累积的空气污染,或肾脏中等待排出的废弃物。 7、简单分析“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 所谓迷信是对在某种条件、征兆、原因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结果或后果的传统表示法。但是,这里所谓的条件、征兆、原因和结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乌鸦当头过,无灾必有祸”在这条迷信里,乌鸦是一种条件或者征兆,如果看见乌鸦从头顶飞过的话(条件),那么人们一定会遇到灾难,或者会大祸临头(结果)。在一般情况下,尽管上述的条件与结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纯粹是一种假想,但人们却坚信它们之间具有某种因果关系。 在这则迷信中,左眼和右眼的跳动是先决条件,而结果却大相径庭,左眼的跳动能给人们带来幸运和吉祥,右眼的跳动却是灾难的前兆。究其原因,是人们

民俗学在线作业答案

民俗学作业一 1、物质生活民俗,包括( )、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的民俗。饮食 2、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在中国当代民俗学研究重整旗鼓之际,敏锐地指出,当前我们的民俗学研究“不能固守英国民俗学早期的旧框框”,要“以国家民族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现象为对象”,并首先提出了“民众的…生活相?”的新概念。 八大菜系中粤菜是以广州、( )、东江三种地方菜为主体的菜系。潮州 3、中国现存最伟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中国古建筑艺术最典型的代表是( ) 故宫 4、中国十二生肖的出现,是( )的一种表现。动物崇祀 5、Folklore为民俗学国际通用术语,由民俗学开创者()率先提出,它本是Folk与lore合成的。Lore为知识,研究之义,Folk意为没有文化,土里土气的乡下民众。汤姆斯(Thomas 6、《菊花与刀》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写的一部研究日本国民性和日本民族文化的书本尼迪克特 7、英国的詹姆斯,乔治·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在著名的( )书中谈到禁忌的原则。《金枝》 8、有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恋爱节”,或可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狂欢节”。春游 9、我国早期婚俗中,()普遍实行族外婚姻。黄帝时代 10、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在中国当代民俗学研究重整旗鼓之际,敏锐地指出,当前我们的民俗学研究“不能固守英国民俗学早期的旧框框”,要“以国家民族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现象为对象”,并首先提出了“民众的‘生活相’”的新概念。邬丙安 12、民俗的载体包括口承的、心意的和()的载体历史典籍 13、先民囿于物质条件和社会生产的限制和初民唯有的野性思维能力,最初持万物与人一样有灵的观念,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并借助想象,企图支配、征服自然万物,由此而萌发了中国先民童年阶段的最早的民俗——(崇拜14、史诗,叙事诗如《诗经》中的《生民》《公刘》,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史诗《江格尔》,苗族史诗《古歌》等凭借()传播。多种载体结合 15、( )是华北地区的传统民居样式:砖木结构,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其建筑样式,与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地理条件和民众心态是十分协调和一致的。干拦式建筑 ( )是华北地区的传统民居样式:砖木结构,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其建筑样式,与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地理条件和民众心态是十分协调和一致的。干拦式建筑 解释民俗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民风民俗是贴身的“老棉袄”,外国人来中国最喜欢搜罗那些民风民俗的残迹和余物,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久远的民族个性。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保留下来的民风民俗逐渐减少了。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们会大规模卷土重来,这些日子主要是指传统的节日,尤以春节最为重要。如今民风民俗仍在,但也许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它在于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证明,重新体验一种“回老家”的感觉,或者在这个年关的时候怀念那些已经过完了的岁岁年年。 在许多地方,比如在浙江青田,进矿挖煤,不可说“洞”字,而老鼠却成了矿工们的吉祥物。他们认为“老鼠”代表着安全。而民间向来有老鼠娶亲的吉祥画。这里面也许有科学依据,因为在矿井下,如果有很多老鼠,也许能证明这里有通向外面的孔穴,因此有利于安全。 由此看来,许多民俗其实具有着某种科学的成分,但是这种科学的成分是以非科学的包装而出现的,因此它就远离了科学的本性了。而有些民族禁忌,则有着某种心理学的解释。有些禁忌是古老的信仰,人们信仰万物有灵论。人们认为我们身边的每个东西都有生命,有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动植物,就是茶杯、茶壶等也有自己的生命,所以它们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所以好多人制造了一些禁忌,比如茶壶的嘴不能对着自己的客人,因为茶壶的谐音是“茶虎”,如果对着客人自然就是冒犯他了。再如客人第一次来你家,你可不能让他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滚烫的滑溜的,吃饺子难道是让客人快点滚不成?今天看来,这些鸡零狗碎的细节,其实也是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比如一个拙于言语的人不能向自己的客人用话语表示亲近和好感,他就可以利用这些小细节来让客人体会到主人对他的尊重。这不也给平凡的生活添加了很多神秘的乐趣吗? 为什么说民俗不仅仅是“文化遗留物”? 它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当地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当地文明的一部分。 托姆斯(Thoms)在他的民俗概念和民俗研究中吸收了海德?D格林(Herder-Grimm)的把民俗定义为民族遗留物的观点,但它也受到了“泰勒的科学”的进化观的影响。1871年爱德华?莫莱特?泰勒(Edward Murnett Tylor)在他的作品《原始文化》中声称文化是泛人类野蛮过去的结果,文化的发展可以由一些“遗留物”?D?D风俗和思想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20年九月整理).doc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民俗学》试卷

. ;..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网络教育期末考试 《民俗学》试卷 学习中心:望谟职业学校奥鹏学习中心[27]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年级:1403 姓名:罗吉海学号:201403857084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汤姆斯(thoms) 答:1846年,汤姆斯(Thoms)英国考古学家。 2、《金枝》 答:金枝》是英国民俗学家弗雷泽的巨著,集纳了全世界无数类似仪式和信仰的例证,从而显示出原始植物草木崇拜残余在现代农民中的存在。 3、祖先崇祀 答:祖先崇祀是鬼神崇祀的一个主要内容,在中国特别突出。祖先崇拜是对民族,宗族、家族及行业集团先祖的顶礼膜拜。 4、专用服饰 答:专用服饰因生活、工作,庆典等不同需要而穿戴的各种传统民俗服饰,民间主要表现在人生礼俗的各个环节上。 5、填箱 答:填箱,拿嫁妆前一天,女家要行填箱礼,父母将嫁女的陪嫁品一件件递给哥嫂,由他俩一一装入箱内,以示东西都是哥嫂同意带到婆家去的。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民俗与法律、政令的区别。 答:民俗的法约性不是靠明确的条文,而是靠人们的习惯心理和群体力量来维系的,具有一种威力很强的惯性动力。 2、为什么民俗具有很强的流传惯性? 答:人们对民俗的传播,以口承的、心意的和行为的人身天赋的一些功能作为手段。 三、分析题(共20分) 密封线

. ;.. 英国班尼(C.S.Burne)女士在《民俗学概论》(The Handbook Of Folklore)中说:“民俗学是 一个概括的名词,其内容包括传袭的信仰、习惯、故事,歌谣、俚语等流行于文化较低的民族或传留 于文明民族中无学问阶级里的东西。”并强调,这里所指的仅是无形的文化残留物,她说:“‘民俗’包括民众心理方面的事物,与工艺的技术无关。例如民俗学家所注意的不是犁的形状,而是用犁耕田的仪式,不是渔具的制造,而是渔夫捞鱼时所遵守的禁忌,不是桥梁屋宇的建筑术,而是建筑时所行 的祭献等事。”对这两段话分别进行评论。 答:(1)民俗作为一种未经提炼的原生态文化意识团,使它与一般的文化意识区别开来,展现出独特的风采:一般的文化意识形态与社会生活总是相对而存在,保持一段距离,而民俗却与社会生活水乳交融,混同一体。(2)民俗从一个角度看,是一种文化的意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社会 生活的一部分。(3)、民俗在民众中流行,并不是和一切民众有缘。民俗大多只与一定的民众群体 相适应,一定的民众群体总是流行自己特色的民俗惯习,或行为模式。这种民众群体,大一点,便 是民族,小一些,即是区域民众。民俗在流行中带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区域性的特色。同一件事情,或同一层意思,不同民族群体的民俗反应和表现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即使是同一民族,不同区域人群的民俗形式也会有差异的。 四、讨论题(共20分) “非典”流行是突如其来的灾祸,在抗拒这场灾祸的过程中,人们为了避免感染病毒,自觉地形成了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变得更加卫生、更加健康、更加文明。这方面突出的表现是分餐制。你认为分餐制能得到普及吗?从民俗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我认为分餐制得不到普及;物质生活民俗是指人们在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实践活动中, 长期俘获物质为自己服务形成的各类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工具、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民间工艺等物品;它为一地所固有,一般就地取材经众人共同长期使用而逐渐定型,并 在今后的实践中为人们所习惯应用而很少发生改变。(一)中西饮食习俗比较: 1.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中国则是一种美性饮食观念。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 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 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中西饮食对象及方式的差异: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干缕万丝的联系。西方人秉承着游牧 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 之于动物,连西药也是从动物身上摄取提炼而成的。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 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 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 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动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 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样做,吃是一个目的,但主要还是为了社交的需要,这种方式便于个 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 3.中西饮食归属及性质的差异:饮食观念的不同,使西方饮食倾向科学、理性,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 感性。在饮食不发达的时代,这两倾向都只有一个目的一—度命充饥。而到了饮食文化充分发展之 后,这种不同的倾向就表现在目的上了:前者发展为在营养学上的考虑,后者则表现为对味道的讲 究。中国饮食的艺术属性及西方饮食的科学属性表现在烹饪加工方面,便有技艺型和技术型之差。中西方饮食性质的差异,与它们各自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节奏是吻合的。 五、论述题(共20分) 解释民俗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答:(一)对民俗生活属性的认识马林诺夫斯基在《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一书中分析道:“存在 蛮野社会里的神话,以原始的活的形式而出现的神话,不只是说一说的故事,乃是要活下去的实体。”(二)民俗的双重性:与一般生活事象相比,民俗事象具有明显的文化意识和生活特征交融的双重 性。将民俗事象归属于生活方式,如同将它上升为纯文化意识,同样是不符合民俗本身特质的。民 俗事象以内涵的文化意识和外表的生活方式形成它的双重复合,这是一种文化型的生活,生活化的文化。民俗的双重复合的本质还表现在民俗的嬗递变异之中。民俗不仅作为一种文化意识承袭流传,而且也以程式化的生活习惯和方式陈陈相因。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俗,之所以能世代相传,长久不歇,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们的双重性,无形的心愿意识和有形的生活样式综合一体。马林诺夫斯基在《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一书中分析道:“存在蛮野社会里的神话,以原始的活的 形式而出现的神话,不只是说一说的故事,乃是要活下去的实民俗的双重性,是复合体的两个侧面。外表的生活方式是民俗文化意识内涵物化的表现。总之,民俗具有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王国其它臣民所 不可比拟和取代的特点,既是此,又是彼,集文化意识和生活样式于一身的独特的社会存在。(三)民俗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的原因: 1、意识形态不能直接从经济基础上产生 2、意识形态产生的过程 3、在人类社会存在的构建中,民俗是率先沟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文化意识的 桥梁。第五讲民俗的功能(一)民俗的规范作用: 1、民俗的轨范特性民俗的轨范性是一种与法 律并存但不一定一致的惯制形式,甚至无法用法律的概念和语言理解它。它不是靠明确的条文,而 是靠人们的习惯心理和群体力量来维系的,具有一种威力很强的惯性动力。民俗的轨范能力并不是

心理学真题整理

单选 普心 一、概述 1、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构造主义。07 2、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是行为主义。08 3、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詹姆斯。09 4、正确匹配的是人本主义—罗杰斯。10 5、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的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个案法。07 6、某此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就越差。该研究属于相关研 究。09 7、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生理学。08 8、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诊断与治疗个体的心理障碍改善人们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临 床心理学。10 9、“掩耳盗铃”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否认作用。11 二、生物学 1、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话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大脑左半球。07 2、根据拉什利的脑功能“整体说”,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及部位之间的关系是与面积大 小成反比,与部位无关。07 3、通过裂脑人的研究来揭示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科学家是斯佩里。08 4、神经元结构中具有信息整合功能的部位是胞体。09 5、人体的躯体感觉中枢位于顶叶。09 6、当看到雄伟壮观的国际体育场“鸟巢”时,你的大脑皮层接收的是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神经冲动。10 7、除嗅觉外,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的最后一个中转站是丘脑。11 8、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枕叶、颞叶、顶叶、 额叶。11 三、意识和注意、感觉、知觉 1、电风扇高速运转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扇一扇的叶片,而是一个整体的圆盘在旋转,这种现象反映的是闪关融合。07 2、在汤里放1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尝起来刚好有差异,需要增加2克盐。根据韦伯定律,如果最初放20克盐,则需要加盐4克。07 3、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07 4、观众把篮球比赛中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相应的视为不同的球队,这体现了知觉组织的相似性原则。 08 5、小张去车站接一位陌生人,她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这种知觉的加工方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加工。08 6、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成是小孩。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大小恒常性。09 7、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和在阳光明媚的户外亮度不同,但是人们依然将其知觉为白衬衫。这种知觉特性是恒常性。10 8、不属于深度知觉单眼线索是视轴辅合。07 9、向远方直线延伸的两条平行铁轨看起来逐渐聚合,个体据此判断距离,他所依赖的单眼线索是线条透视。10 10、一般而言,产生立体知觉最重要的线索是双眼视差。09 11、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来的小鸟吸引,这种心理现行是不随意注意。07 12、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色调、明度、饱和度。08 13、视觉感受野位于视网膜。08 14、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使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500HZ以下。08 15、检验注意过滤器理论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是双耳分析。08

中国民俗学试卷解析

中国民俗学试卷解析 一、名词解释: 1、《歌谣》周刊: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办。1922年12月17日创刊,到1925年6月28日并入《国学门周刊》,共出版97期及周年增刊一册。最早作为北京大学《日刊》附张印发,自25期起脱离北京大学《日刊》,独立发行。《歌谣周刊》先后由常惠、顾颉刚魏建功、董作宾等负责编辑。1922年12月17日,歌谣周刊在《发刊词》中,第一次出现了“民俗学”这个专业名词。 2、家谱:是我国家族民俗发展的一种记录家族世系及重要成员事迹的谱表或文书。俗称谱书、宗族谱、族谱;古代典籍上又称“家牒”、“家乘”。它本来是古代封建大家族记录血亲延续系统的文字,多流行于仕宦之家。 3、安德鲁朗:安德鲁·朗格(Andrew Lang,1844~1912),苏格兰著名作家和人类学家,曾就读于圣安德鲁大学和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后当选为默顿学院特别研究员。他的作品涉猎广泛,从诗歌、历史、传记、小说,到童话和神话故事。还翻译过《奥德赛》和《伊利亚特》,出版过最重要的历史著作《苏格兰史》和《英国文学史》。其中流传最为久远、影响最广的是他的《世界经典童话全集》以及其他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与《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相比,安德鲁·朗选编的童话更全,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他汇集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传统神话和经典童话故事。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民俗一种生活方式? 要点:(具体参见陈勤建《中民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章第一节民俗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相)必要举例说明。 民俗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民俗是一种生活相。什么是“相”,这是佛家的用语.佛家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比如:火是一种焰相,水是一种流相;什么是民俗,民俗是一种生活相,一种传承性的生活的样子。没有文字或人规定我们这么做,但我们会不自觉地进行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大家最熟悉的民俗要数春节了,春节怎么过?有人问过我:“为什么我们现在过年的年味很少,而外国人的圣诞节、情人节却很热闹?”其实我们的年味原来是很浓的。从传统的习俗讲,前后有近60项事情要做:大扫除、祭灶、祭祖等。没有任何文字规定我们一定要怎么做,而这就是一种程式化的风行的规范。 民俗不光集中在过节上,风行的不成文的生活样式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就拿住来说,江南有厢房式的——一进去,方位都朝南,左右各一个厢房,为什么要这样?其中的道理就是我们说的风水:“左青龙,右白虎”,中间就是最适合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或者要避免房门朝北开?这就是一种生活相。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冬天寒风从西北过来,就被“白虎”给挡住了;春天东南风一刮,雨水多了,那么“青龙”也可以挡住。中间这个地方利用了天然的防寒防雨的空间,是最早的风水的理念,没有那么多的迷信,这并非人们胡思乱想得出的。古代没有空调,如何防寒,如何来保持适宜的温度呢?当然是要靠具体环境的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