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态退化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影响

生态退化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影响

生态退化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影响

(1) 自然环境先天不足

中国土地总量虽然较大,土地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只有0.8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山地、高原、丘陵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27%,所构成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外营力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地质新构造运动较活跃,山崩、滑坡、泥石流危害严重。同时,还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演变迅速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如沙漠、戈壁、冰川、永久冻土及石山、裸地等面积就占国土面积的28%,此外还有沼泽、滩涂、荒漠、荒山等利用难度大的土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中国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中国降水量地区有效期异和年内、年际变化大,导致全国范围内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中国暴雨强度大、分布广,是易造成洪涝、水土流失乃至泥石流、山崩、塌方、滑坡的重要在原因。在中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基底上,一旦植被破坏,水热优势则立即会转化为强烈的破坏力量。

(2) 水土流失仍很严重

据国务院公布的遥感调查结果,1989年底中国轻度以上的土壤侵蚀面积为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km2,风蚀面积188 km2,全国平均每年因人为活动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km2,每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亿吨,占世界年流失量的19.2%,其中有33亿吨是耕地土壤。随着地表沃土的流失,带走了大量的有机质和碳、磷、钾养分,土层越来越薄,直接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耕地面积减少。建国以来因水土流失而毁掉的耕地已达4000千多万亩。经过建国50年来的治理,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好转,但总体上中国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的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80年代末到1997年底,中国七大江河治理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的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80年代末到1997年底,中国七大江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共12.49万km2,只占七大江河水土流失面积的7.76%。

(3) 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

生态环境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2%,其中风蚀荒漠化160.7万km2,水蚀荒漠化20.5万km2,冰融荒漠化36.3万km2,土壤盐渍化23.3万km2,超过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总和,有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涉及18个省(区、市)470个县(旗、市),形成万里风沙线。中国荒漠化不但影响范围大,类型多,而且程度严重。据综合评价,中国轻度荒漠化为95.1万km2,中度64.1万km2,重度103.0万km2,分别占荒漠化总面积的36.3%,24.4%和39.3%。该程度类型构成

比例与全球相应的41.3%、56.5%和2.2%的构成比例相比,重度荒漠化治理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总体面积仍在扩大,且呈愈演愈劣的趋势,荒漠化扩展速度由50年代的每年1560 km2,增至70年代的2100 km2和80年代的2460 km2,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据卫星遥感监测,从1983年到199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地面积扩大了近1倍,共净增17.4万km2。

(4)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降水资源总量约6亿吨,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115亿m3,扣除重复计算量,中国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 m3。按水资源总量考虑,中国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世界各国1997年排名中仅列第121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国际上认为人均水资源量2000 m3,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水资源量1000 m3。为人类生存起码条件,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有15个省(市、区)的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有7个省(市、区)的人均水资源量低于生存地起码条件。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为1700 m3,水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加

严重。而且中国水资源量地区分布严重不协调,东南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2.2 %,西北水量仅占17.7%。据有关专家预测,中国缺水高峰将在2020年至2030年出现,据估计中国将缺水2000亿m3,预计中国最大国发经济需水量约为7600亿m3。此外,城市缺水也相当严重,据1995年建设部的调查分析结果,1993年统计的5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333座缺水,其中49个是由于水源缺乏,19个是由于污染导致可利用水资源紧缺。

(5)森林覆盖率低,增长缓慢

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中国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覆盖率低,且分布不均。中国森林面积为134万km2,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森林面积只占全国森林面积17.96%,华北和西北地区森林则更少。目前中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3.92%(按郁闭度0.3计),为世界平均覆盖率的60.5%,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仅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6和1/8,位于世界120位。广大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片森林退化,覆盖率还不到1%。虽然中国每年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但由于成活率低,加上管理水平、乱砍滥伐等问题,森林覆盖率增长缓慢,从1993年到1996年一直是13.92%,某些局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不断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几十年来一直呈降低趋势,占长江流域上游面积

56%的四川省,覆盖率有50年代的20%下降到80年代的13%;三峡库区从50年代到80年代森林面积减少了一半以上。据清查,1975年中国天然林面积为98.17万 km2,到1985年面积降为86.75万km2,平均每年减少1.14万km2。即使按照《全国生态环境规划(林业部分)》实现封山植树、退耕还林,禁止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人为活动,到2050年实现宜林地全部绿化,中国森林覆盖率也才达到26%。

(6)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富程度占世界第9位。中国的野生动物和植物分别占世界总数的9.8%和9.9%,中

国陆地森林生态系统有16大类和185类,区系丰富,生态类型多,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中国陆地的野生动、植物有80%以上物种在森林中生存。然而由于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破坏,致使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地日益缩小,加上人为乱捕滥猎,导致物种数量减少和濒临灭绝。据有关资料,中国有15%-20%的物种处于濒危和受威胁状态,包括4600多种高等植物和400多种野生动物。近几十年已绝迹的高等植物就有200多种,野生动物有10余种,还有20多种濒临灭绝。

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

1、森林、草地的严重破坏。我国森林蓄积量虽然名列世界前列,居第8位,但人均只有8.6 m3 ,是世界人均71.8 m3的12%;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26%的一半;人均森林面积0.11hm2,是世界人均水平0.64 hm2的17.2%,居世界119倍。我国的森林资源本来就相当贫乏,加之滥砍滥伐得不到控制,全国每年仍有44万hm2的林地,转为非林地,有165.4万hm2的林地转为无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

森林毁坏从根本上改变了区域小气候条件,蒸发量提高、温度降低、风速增大,大风日数多,不仅使草场失去了抵御风沙的天然屏障,同时使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恶化,最终导致沙漠进程的加速发展,使大面积的森林、草地变成了寸草不生的沙海和沟壑纵横的荒坡。森林的破坏,使得调节气候、截流吸纳雨水、保持水土、净化大气等的能力减弱,洪涝及干旱灾害越来越频繁、灾情越来越重、水土流失越演越烈,导致大面积生态失调和环境污染。

由于滥垦过牧和不适当的管理,导致我国草场面积不断缩小,草场质量日趋下降。目前我国北方牧区2.24亿hm2可利用的草地中,明显退化的面积有0.467-0.667亿hm2,其中有0.133亿hm2已退化为沙漠,并以每年133.33-200.00 hm2的速度在不断扩大。我国草地退化率已达56.6%,耕地退化率也超过40%。毁林、毁草和不合理的耕垦,使得沙漠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沙尘旱暴及扬沙天气越来越频繁和严重,已经对经济发展、居民生活人力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2、水域、湿地的不适当的开垦。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泥炭地、海岸带、红树林、珊瑚礁等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湖泊和湿地是流域来水的"汇"积调节库,承担着蓄泄河川、调节流域水量平衡、降解污染物和提供灌溉、旅游资源等作用、被美誉为"地球之肾"。

我国现有湿地面积2500万hm2,占国土面积的2.6%,不足世界平均6%的一半。由于不适当的开发利用,现在已全面退化。据调查和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有1/3以上的湖泊被开垦,开垦总面积13000 hm2以上,因开垦而消亡的湖泊达1000余个。开垦湖泊的蓄水容积减少达500亿m3以上,这一数字相当于淮河泾流量的1.1倍,五大淡水湖蓄水总量的1.3倍,在建三峡库容的5.8倍。库容减少的直接后果是调节江河来水能力降低,洪涝、干旱灾害加重和淡水资源的减少;间接后果是,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导致气候异常,雨水分配不均,自然灾害频繁等。由于湿地景观的严重破坏而缩小,还使生物多样性衰退及污染日趋加剧,导致湿地生态功能下降与湿地进一步受损。

3、农业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污染向农村的转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靠的是化肥、农药、兽药、除草剂、地膜等化学投入的大幅度增长。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施用量超过世界平均用量的1 倍多。1997年全国化肥总量为4637万吨,其利用率只有30%-40%,其余60%-70%的化肥进入环境,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而影响农作物的质量。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2005年农药产量100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1/10左右,现阶段我国每年有25万吨以上的化学农药原药被加工成100万吨以上的制剂加以施用,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80%-90%散落在土壤和水里,漂浮在大气中。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农用地膜用量增大,回收甚微,又难于降解,已给农田造成新的"白色"污染。

我国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农村的腐败之风和农村环境的恶

化,乡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差,设备技术陈旧落后,成为农村环境新的最大污染源。2004年全国乡镇企业废水排放量为37.35亿万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6.9%,但废水中的COD 排放量为407万吨,占整个废水COD的37.93%;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和排放量分别为849万吨,880万吨、957万吨,分别占全国同类废气排放总量的26.4%、56.23%、63.59%;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排放量分别为40100万吨、16863万吨,分别占全国的37.889%、91.59%。由于许多乡镇企业急功近利,只顾赚钱,不讲对污染的防治,加剧了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厂点,污染点与农田、农村居民点交织在一起,直接污染严重,危害更大。往往是一家小造纸、小印染污染一条河,一个小冶炼、小采选毁掉一座山。

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是加速农村污染的又一重要原因。全国80%以上的城市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已造成1/3以上河段受对污染而引起农灌水的恶化。90%的城市垃圾在郊外农村填埋或堆放,2005年我国垃圾填埋量为9.5亿吨,并且每年还以10%的速度递增。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量达6.5亿吨,累计存量131.4亿吨,已占地11.5万公顷。

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了许多宝贵的土地资源,又污染了周围的水质、土壤和大气。

4、人口的无节制增长及人口素质的下降,始终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我们经常自豪的声称,我们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当然是个奇迹。但这个奇迹的后面隐藏着巨大的生态危机。它像一副沉重的十字架,始终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脊梁上,成为跨世纪的沉重负担,我国的许多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无不与人口重负这个问题直接相关。如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贵州,人口增长过快,毁林毁草开荒严重。有的地区将35°以上的陡坡也加以开垦,造成水土流失、水旱灾害越来越严重。在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三江平原,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的需求,经过40多年的大面积开发,垦殖率已由1949年的7.22%,增至2004年的18.21%,湿地面积减少386万hm2之多,森林覆盖率也

由1949年的30.41%,降到2004年的18.21%。滥垦滥伐的结果使得该地区的生物、淡水、土地等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我国西北、华北草地的滥挖、滥垦、过牧,长江中上游森林的滥砍滥伐,五大淡水湖区的开垦,沿海滩涂的不适当开发等,也无一不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密切相关。

生态兴衰怎样影响人类文明的兴亡

生态兴衰怎样影响人类文明的兴亡?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生态环境的兴衰密切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自然界兴旺则人类社会随之兴旺发展,而自然界衰退则会导致人类社会的后退。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以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发展为准则,反映了人类长期以来认识自然发展规律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是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反思的结晶。对于生态兴衰的重要性,习近平早在2003年就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绿色文明思想。习近平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从地球以及人类文明的快速变迁进程和发展来看,自然生态环境不是直接决定地球以及人类文明的唯一重要原因,但却直接影响了地球以及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选择适宜的自然生态与环境大自然孕育了地球以及人类灿烂的历史文明。但同时,环境的快速变迁以及地球和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所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开始严重威胁着地球以及人类的发展和生存争使人类文明的兴衰难以延续。通过分析人类文明的兴衰与自然生态与环境的利益关系,力求充分说明当今人类只有彻底摒弃以保护和牺牲自然生态环境利益为主要代价的人类传统文明经济模式,构建一种全新的自然生态与文明经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了人类与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人类对于环境的间接影响或人为对环境的直接影响环境变化包括人类直接或间接影响环境引起的变化例如生物物理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结构性变化,包括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退化例如全球海洋酸化,大规模人类灭绝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物理系统危机和自然生态物理系统崩溃。改变全球生态环境以及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正在逐渐造成环境的严重后果,随着大量的人类活动和人口过多的环境问题发生和继续的存在,这种问题的后果正在变得更加严重。在影响全球的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对全球生态环境的造成严重破坏的一些影响人类的活动问题包括影响人类的繁殖,过度资源消费,过度资源开发,污染和对森林的砍伐等。一些环境问题,包括影响全球

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的影响

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的影响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一直在目睹和经历着生态系统 的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是指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水质恶化、气候变化等现象。这种退化不仅对自然界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 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生态系统退化对食物链和人类的食物安全构成了威胁。生态 系统是食物链的基础,当生态系统退化时,原本存在的食物资源会减少,导致食物链的断裂。例如,森林退化导致了野生动物种群减少, 这对依赖野生动物作为食物来源的人类社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此外,水域的退化导致了水生生物的减少,进而使得渔业资源减少,给沿海 地区的人口和渔民带来了食物短缺的问题。 其次,生态系统退化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威胁。由于生态系统中 的水资源遭到污染,人类饮用水的供应受到了质量上的威胁。水源的 退化导致了水中有害物质的增加,例如重金属、细菌等,这对人类的 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另外,生态系统的退化还可能导致空气污染 的加剧,尤其是在工业化地区,废气排放和森林砍伐增加了大气中的 有毒物质,人类吸入这些有害气体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健康问题。 此外,生态系统退化还会引发自然灾害的频发。生态系统能够平衡 自然环境,维持水土流动的平衡,当生态系统受到退化时,土壤便会 失去保持水分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水的频发。这些 自然灾害对人类住房和生活的稳定产生了直接的威胁,甚至会导致生

命的丧失。特别是在那些低洼地区,由于湿地的退化,洪水成为了常态,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最后,生态系统退化还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生态系统的退化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如森林的砍伐、草原的过度放牧等,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阻碍。此外,由于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的气候变化,农田的干旱、水灾频发也会给农业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些都会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给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食物链的断裂、食物安全问题、健康威胁、自然灾害的频发以及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为了应对这些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环保措施,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以确保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只有明白了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的重要性,我们才能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的紧急性和必要性。

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影响怎样维持生态平衡

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影响怎样维持生 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 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互相之间到达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互相之间到达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构造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生态平衡的破坏因素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 素。 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 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 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 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破坏生态对人类的影响1、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人类的这种干扰并对自然环境构成危害,始于大约10000 多年前的早期农业并持续到如今。这种干扰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如森林大量被砍伐后,不仅导致森林植被的退化,加剧水土流失,区域环境的变化,而且还会因造成许多生物生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 2、生态污染 人类向自然环境排放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药以及各种对环境有毒害性的污染物.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使许多水域被污染,水质下降甚至丧失饮用水的价值;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向大气排放的各种污染物,不仅使空气受到污染,而且进入大气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与水蒸气结合后形成极易电离的硫酸和硝酸,导致大气酸度增加许多地区甚至酸雨成灾,对生态系统和土壤等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3、过度采集 全球80%的人口口于传统医药,传统医药的85%与野生动植物有关.一些经济、药用及珍稀野生物资源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大肆掠夺式的采集,甚至造成一些物种的灭绝。 4、过度樵采 在这种干扰中,人们的重要目的是为满足对能源的需求,对生态系

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与后果

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与后果 近年来,环境破坏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人类经济发展的加速和资源消耗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危害与后果不容忽视,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威胁,也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产生严重影响。 首先,环境破坏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威胁。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水体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饮用水安全,还会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土壤污染则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对粮食安全产生威胁。环境破坏还会引发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沙尘暴等,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其次,环境破坏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但由于人类的活动,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危险。砍伐森林、开垦荒地、过度捕捞等行为导致许多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随着物种灭绝的增加,生态链条被打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会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减弱,影响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的提供,进而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环境破坏还会导致资源枯竭和能源危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使得许多资源面临枯竭的风险。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耗不仅加剧了大气污染,还使得能源供应不稳定,引发能源危机。同时,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也使得许多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资源枯竭和能源危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限制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危害与后果,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环境。首先,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同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的理念。其次,企业应加强环境管理,采取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措施,推

生态和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生态和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是人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然而,随着人类不断地追求生活质 量的提高,环境却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电磁辐射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生态破坏和健康问题愈加突显。本文将探讨生态和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首先,大气污染是环境问题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大气污染物的危害主要包括臭氧、颗粒物、二氧化氮等。臭氧和颗粒物是空气中的两种常见有害物质,它们会进入人体,对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伤,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而二氧化氮能够引起肺部炎症和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还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紊乱、神经系统和白血球受损。 其次,水污染是另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水污染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和 生存。由于水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化学品含量增多,从而引起人体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如某些重金属元素摄入过多可能会引起急性或慢性洗礼病、神经系统病、肝功能损伤等。某些有机污染物还可能引起胎儿畸形和癌症等。 此外,土壤污染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问题。土壤中的化学物质和大量的重 金属被人体吸收后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特别是铅和汞对人体危害最大,吸入和食入过多重金属可能引起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肝肾功能障碍,进而产生高血压、抑郁症、头痛、头晕、疲劳等症状。 最后,噪音污染和电磁辐射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两个主要因素。噪音可以影响 人体神经和心理方面的发展,累积长期可以导致失眠、听力损伤、精神健康不良等问题。而电磁辐射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手机、电脑、微波炉等设备对身体也有一定的辐射影响。电磁辐射可能引起人体细胞变异,增加某些癌症的患病几率,还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如头痛、头晕、焦虑、抑郁等。

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社会和健康的影响

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社会和健康的影响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一个严 重的问题,对人类社会和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各 种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复杂网络,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许多生态系统正面临退化 的威胁。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健康方面讨论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的 影响。 1. 经济影响 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支撑,为人类提供许多生态服务,如食品、水资源和气候调节。然而,生态系统退化会导致这些生态服务的 减少或破坏,对人类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森林砍伐导致了土壤 侵蚀和水源污染,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生态系统的退化还会导致失 业率上升,因为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行业如渔业、林业和旅游业可能会 受到重大影响。此外,生态系统退化增加了自然灾害的风险,例如洪 水和干旱,这些灾害往往对人们的住房、基础设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经济带来沉重打击。 2. 社会影响 生态系统的退化对人类社会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先,生态系 统退化会导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进而引发社会不公平问题。因 为资源供应有限,富裕地区可能会占有更多资源,而贫困地区则更容 易陷入贫困陷阱。其次,生态系统的退化还会破坏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使人们失去与大自然互动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还削

弱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关系。此外,生态系统退化还会导致物 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破坏生态平衡,进而对人类社会的稳定性 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健康影响 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首先,生态系统退化导致 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增加,使人们暴露于有害物质中,增加了患病的 风险。例如,水源污染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的蔓延,而空气污染则会 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其次,生态系统退化还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导致疾病传播的增加。例如,森林退化可能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减少,进而增加了人类接触野生动物传染病的风险。此外,生态系统退 化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因为退化的生态系统可能无法提供足够 的食物资源,从而导致营养不良和饥饿的出现,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 影响。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社会和健康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减少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这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倡环境友好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等。只有保护好生态系统,我们才能 保障人类社会和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破坏与社会影响

生态环境破坏与社会影响 在人类追求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生态环境破坏。生态 环境破坏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安全,也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隐忧。 首先,生态环境破坏导致了自然资源的减少和不可逆转的损失。随着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资源消耗已经成为常态。林木被砍伐、湖泊被填埋、草原被开垦,这些都使得很多珍贵的自然资源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一旦这些自然资源消失或无法再生,对于维持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其次,生态环境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稳定和 支撑人类生存的基础。然而,因为森林砍伐和生境丧失,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导致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这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削弱了人类对自然的掌控能力。失去自然界中的种类丰富性,我们将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态灾害和环境恶化。 此外,生态环境破坏还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工业废气、城市 污水和农药残留等环境污染物严重污染了空气、水源和食品。长期暴露在这些环境污染物中,人们不仅容易感染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还增加了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风险。生态环境破坏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削弱了社会的生产力和劳动力的质量。 此外,生态环境破坏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隐忧。首先,生态环境 破坏导致了自然灾害频发。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开垦和水源改变,地质灾害、洪涝等自然灾害在一些地区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得到了显著增加。这带来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不容忽视

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不容忽视 在当今社会,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无论是过度 开发资源、过度放牧、过度捕捞,还是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湿地填海,这些行为都在不断地破坏着生态平衡。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些破坏所带来的后果。 首先,破坏生态平衡会导致物种灭绝。生态平衡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某些物种可能会失去生存的环境和资源,从而导致它们的灭绝。例如,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导致一些鱼类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而物种灭绝不仅仅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失,更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连锁反应,进一步破坏生态平衡。 其次,破坏生态平衡会引发自然灾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防止自然灾害具 有重要作用。例如,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蓄水库之一,能够吸收大量的降水,减少水土流失和洪水的发生。然而,大规模的森林砍伐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频发。同样,湿地的填海也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减少了对洪水的吸收能力,增加了洪灾的风险。这些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活上的损失。 此外,破坏生态平衡还会影响人类的健康。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导致空气、水源 和土壤的污染,进而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大气污染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水源污染会导致肠胃疾病的发生,土壤污染则会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这些健康问题不仅给个人带来困扰,也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压力,增加了医疗成本。 最后,破坏生态平衡还会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资源的 枯竭和环境的恶化,从而威胁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过度开发资源会导致资源的枯竭,限制了经济的发展潜力。同时,环境恶化也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其竞争力。因此,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生存影响很大。它的主要形式有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臭 氧层破坏、酸雨等类型。在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沙漠地区的荒漠化、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化,在不 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一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 来比较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物质和能量输出输入不能平衡,造成系统成分缺损 (如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结构变化(如动物种群的突增或突减、食物链的改变等),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 环中断,一般称为生态失调,严重的就是生态灾难。 温室效应——地球发烧之谜 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大约为230亿吨。比20世纪初增加20%。至今仍以每年0.5%的速度递增,这必将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生态系统破坏以及海平面的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预测,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 升约20cm,到本世纪末将上升65cm,严重威胁到低洼的岛屿和沿海地带。 臭氧层破坏——女娲后代需补天 臭氧层是高空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气层,它能阻碍过多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地面 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长。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现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学物质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在紫外线作用下 分解产生的原子氯通过连锁反应而实现的。最近研究表明,南极上空15-20千米间的低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已减 少了40%-50%,在某些高度,臭氧的损失可能高达95%。北极的平流层中也发生了臭氧损耗。臭氧层的破坏 将会增加紫外线β波的辐射强度。据资料统计分析,臭氧浓度降低l%,皮肤癌增加4%,白内障发生则增加0.6%。到本世纪初,地球中部上空的臭氧层已减少了5%-10%,使皮肤癌患者人数增加了26%。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孕育沙漠的温床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于人们过渡的放牧、耕作、滥垦滥伐等人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 使土地质量下降并逐步沙漠化的过程。全球土地面积的15%已因人类活动而遭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地退化中,

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多大的影响?

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多大的影响?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生命体系之一,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 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因此,探讨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 响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 1.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而饮用水的污染会直接危及人们的健康。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和生活污染越来越严重,饮用水的污染也越 来越严重。 2.土地退化对农业的影响 土地退化是指耕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现象。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 活动的不合理使用,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一些重要的农业区域的 土地也在不断退化,这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3.城市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城市化过程中,人们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源,这会导致大量的气候变

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二、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发展 1.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不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这对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很多失业、社会动荡和贫困灾难都与气候变化有关。 2.生态环境对全球治理发展的影响 环保事业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的改善能推动全球治理的发展和进步。 3.资源和能源危机对人类科技进步的影响 近年来,资源和能源危机日益突显。因为资源的短缺,人类不得不想方设法增加生产力。与此同时,科技的进步也逐渐变得非常重要,能源和资源危机促进了人类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三、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面对以上的问题和挑战,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人类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其后果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其后果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给我们提供了空气、水、 食物等生存必须品。但是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壮大,对自然环境 的破坏也愈加严重。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却忽视了其保 护和维护的任务,这种破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大,给人类带 来了巨大的后果。 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很多种形式,其中最为严重的无疑是人类不 断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人们在开采煤矿、石油、天然气等自 然资源的过程中,对土地、空气、水等自然环境做出了极大的伤害。过量开采会导致地质结构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对生物多样性 的摧毁。近年来,因为过度砍伐,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大大降低,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人们 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将给后代留下巨大的负担。 除了资源开发之外,人类长期存在的高污染也大大加剧了自然 环境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各类工业生产如 火如荼,一些工业企业长期排放有害物质和废气废水,很多地区 空气质量日益恶化,生态系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自然环境的恶 化不仅会影响地球的生态平衡,也会危及人们的健康,这种后果 是人类无法承担的。

对自然环境的长期破坏最终将导致人类面临的后果非常严重, 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引 起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人类长期的工业生产和 汽车使用等活动,使得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导致温室气 体的增加,而这种增加将使得地球的气候发生剧烈变化。全球气 候变化已经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比如洪水、干旱、飓风 等等,这些天气事件以及相关的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 威胁。 自然环境的破坏产生的后果不仅仅是对生物多样性和全球气候 的影响,还包括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后果。自然环境的破坏 可能导致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造成的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由此引起的社会动荡、混乱和冲突等都将给人类带来深刻的教训。此外,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可能导致深层次的人文危机,包括对文 化遗产和人类历史的破坏,这些都将对人类文明造成极大的伤害。 因此,保护自然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保 护自然环境需要人类彻底改变当前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力求达到 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内化为

环境退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退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环境问题愈发凸显,由此引发的环境退化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环境退化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生态系统破坏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不仅对大自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样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首先,空气污染是环境退化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汽车尾气、工业废气以及燃 煤等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形成雾霾天气。雾霾天气不仅给人类的呼吸系统带来危害,还会导致眼睛和皮肤不适。尤其对孕妇、老年人和儿童来说,空气污染更加不可忽视。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下,人体吸入的有害物质会积累于体内,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大幅增加。 其次,水污染也是环境退化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水是人类生活的 基本需求,而水源的污染导致水质恶化,直接影响到人类的饮水安全。工业废水、农业农药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仅使得自来水的质量下降,同时污染了江河湖泊,使得其中的鱼类和水生生物寄生着较多的病原体。饮用这些污染的水源,人们容易感染肝炎、痢疾等疾病。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水源,维护人类健康。 此外,土壤污染也不容忽视。农田中使用过的农药、化肥和工业废物的排放, 都会进入土壤,而随着植物的生长,这些有害物质将进入我们的食物链。残留在农产品中的农药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长期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对于孕妇和儿童来说,摄入这些有害物质对于其身体的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食品安全,避免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 最后,生态系统破坏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生物 多样性减少,生物链扭曲,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例如,砍伐森林造成的土壤冲刷和水源流失,会给周围的居民带来干旱和洪灾等自然灾害。海洋环境的恶化,则会影响到海洋生物的存活,破坏渔业资源,给沿海地区的居民带来严重的经济和健

生态退化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影响

(1) 自然环境先天不足 中国土地总量虽然较大,土地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只有0.8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山地、高原、丘陵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27%,所构成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外营力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地质新构造运动较活跃,山崩、滑坡、泥石流危害严重。同时,还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演变迅速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如沙漠、戈壁、冰川、永久冻土及石山、裸地等面积就占国土面积的28%,此外还有沼泽、滩涂、荒漠、荒山等利用难度大的土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中国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中国降水量地区有效期异和年内、年际变化大,导致全国范围内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中国暴雨强度大、分布广,是易造成洪涝、水土流失乃至泥石流、山崩、塌方、滑坡的重要在原因。在中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基底上,一旦植被破坏,水热优势则立即会转化为强烈的破坏力量。 (2) 水土流失仍很严重 据国务院公布的遥感调查结果,1989年底中国轻度以上的土壤侵蚀面积为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km2,风蚀面积188 km2,全国平均每年因人为活动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km2,每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亿吨,占世界年流失量的19.2%,其中有33亿吨是耕地土壤。随着地表沃土的流失,带走了大量的有机质和碳、磷、钾养分,土层越来越薄,直接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耕地面积减少。建国以来因水土流失而毁掉的耕地已达4000千多万亩。经过建国50年来的治理,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好转,但总体上中国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的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80年代末到1997年底,中国七大江河治理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的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80年代末到1997年底,中国七大江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共12.49万km2,只占七大江河水土流失面积的7.76%。 (3) 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