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技术规范(森林消防行业标准)

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技术规范(森林消防行业标准)

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技术规范(森林消防行业标准)
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技术规范(森林消防行业标准)

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功能总体技术要求、主要设备技术指标,及森林防火超短波终端体系。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0080985-T-339专用数字对讲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林计发[2004]16号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3 术语、定义

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digital VHF communication system

具备外接天线接口,供地面、内河或沿海作专业移动通信网使用的,工作频率范围按照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指配的无线电专用频率,信道间隔为12.5kHz,采用时分多址或者频分多址接入技术的无线数字对讲设备,包括基站、转信台、移动台(车、船载台)、手持台等设备。

3.1.2 固定基站base station

移动通信中,具备外接天线接口,作为中心站固定使用的专用数字对讲设备。

3.1.3 转信台repeater

具备外接天线接口,在数字对讲设备的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起到增强信号,扩大通信范围作用的专用数字对讲中转设备。

3.1.4 移动台mobile station

具备外接天线接口,通常安装在车、船等交通工具上并由其供电的专用数字对讲设备。

3.1.5 手持台portable station

具备外接天线接口,便于携带(手提或佩带)并由设备内置电源供电的专用数字对讲设备。

3.1.6 综合通信网关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gateway

具备与其他网络互通和多信道差转的能力的网络设备。

3.1.7 时分多址接入TDMA

依据时隙区分来自不同地址的用户信号。

3.1.8 频分多址接入FDMA

依据频率区分来自不同地址的用户信号。

3.1.9 常规组网conventional network

通信台之间不采用集群协议的组网方式,通信双方可以采用直通模式通信或通过基站进行中继通信。

3.1.10 固定集群组网 trunking network

由网络控制的通信,一个或多个通信台使用集群协议通信,通信受网络的控制。

3.1.11空口air interface

移动通信中空中接口的简称。

3.1.12 单呼 private call

指一个主叫方与一个被叫方(即一对一)之间的半双工呼叫。

3.1.13 组呼 group call

指一个主叫方与多个被叫方(即一对多)之间的半双工通讯。

3.1.14 鉴权 authentication

鉴权是确认移动台或者基站/转发台身份合法性的过程。

3.1.15遥毙kill

利用空口信令禁用移动台的过程,被遥毙的移动台无法通过空口信令解禁。

4 总体技术要求

4.1通信模式

a) 低速率语音模式。编码速率分别为:

1)2.4kb/s;(符合20080985-T-339中推荐的2.4kb/s声码器)1.2kb/s;0.6kb/s;

0.3kb/s。

b) 低速率数据模式,包括静态图像传输和短信;

c) 高速率数据模式,包括视频传输;

d) 卫星定位模式。

4.2 技术体制

a) 空口接入应采用TDMA或FDMA接入体制,空口体制符合20080985-T-339标准;

b) 工作频段由各地无委会分配,应满足国家森林防火专用频率要求;

c) 信道带宽12.5KHz;

d) 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20080985-T-339中的规定;

e) 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要向下兼容已有的模拟超短波通信系统。

4.3 系统组成

4.3.1 基本设备:

a)固定基站;

b)基地台;

c)移动台,包括车载基站和背负基站;

d)手持台;

e)数字后台管理软件平台;

f)数据存储和语音转发服务器。

4.3.2 扩展设备:

a)综合通信网关;

b)中继台。

4.4 组网模式

4.4.1组网设计原则

a)重点林区(I、II级县级森林火险单位)宜形成以固定数字超短波通信网为基础,以便携应急通信设备为补充的森林防火通信网络。通信网络原则上由省级单位统一组织建设,以县区为基本组网单元。

b)林区内的超短波信号覆盖率:

1)林区内的超短波网,信号覆盖率应符合《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第七条规定;

2)在北方地区固定组网地区覆盖率应达到80%以上;

3)在南方固定组网地区应达到60%以上;

4)在扑火现场,确保火场超短波通信信号覆盖率达到90%以上,覆盖不足时应通过车载台等移动设备进行临时组网。

4.4.2 组网设计模式组网设计模式包括固定集群组网,固定常规组网,同频同播组网和应急移动数字通信专网。

4.4.2.1 固定集群组网模式

a)依托有线IP建立,适用于大范围指挥调度通信;

b)信道自动共用;

c)登记,去登记;

d)多级调度;

e)动态重组;

f)群组呼叫;

g)单用户呼叫;

h)数据和状态信息呼叫;

i)呼叫组扫描;

j)紧急呼叫;

k)迟入呼叫;

l)分组定位;

m)单机定位;

n)与有线系统互联。

4.4.2.2固定常规组网模式

a)采用普通数字基站作为中继线路,适用于多数林区日常巡视防火通信和扑火指挥需要;

b)群组呼叫;

c)单用户呼叫;

d)数据和状态呼叫;

e)基站激活和休眠;

f)多基站IP互联。

4.4.2.3同频同播组网模式

a)采用数字同频技术实现多基站同频组网,适用于频率资源较少的地区;

b)物理层应具备同频发射功能;

c)基站台应包含卫星定位模块。

4.4.2.4应急移动数字通信专网模式

a)适用于火灾现场和各级前指适用;

b)由移动基站、车载台、手持机组成,利用TDMA机制实现自动组网;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专题教育 11月14日周一第八节班会主讲:各班主任 一、什么叫森林火灾:凡是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气候都称为森林火灾。 高,持续时间长,破坏力极强,经过地下火的乔木、灌木的根部烧坏,大量树木枯倒。 二、森林防火期野外火源管理“十不准”规定: 一、不准在山上烧黄蜂、烧山赶野兽。 二、不准在林区内丢烟头、火尾。 三、不准在山上烧灰积肥。 四、不准在山上烧木炭。 五、不准在山上烧香烛纸钱、放炮竹、放孔明灯。 六、不准在山边林内烧田坎、烧稻草、秸杆。 七、不准在山上玩火或烤火取暖。 八、不准使用火铳枪械狩猎。 九、不准在林区烧烤食物。 十、不准在四级以上高火险天气进入林区内炼山。 三、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是“打早、打小、打了”。打早是指及时扑火;打小是指扑打刚刚发生的为;打了是指扑火的彻底性。既要扑打明火,又要清理暗火,消灭一切余火。 四、扑火安全十二要素: 1、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直接参与扑火。 2、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3、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高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4、时刻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 5、扑火人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工具。 6、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高发生时段的天气情况。 7、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8、注意火场地形条件,扑火队员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沟、窄谷、向阳山坡等到地段直接扑打火头。

9、扑救林火时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 10、一旦陷入危险环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设法进行自救。 11、扑救地下火时,一定要摸清火场范围,并进行标注,以免误入火区。 12、扑火队员体力消耗极大,要适时休整,保持旺盛的体力。 五、火灾肇事者将受何种处罚:在防火期内违反规定擅自进入林区内随意用火的要罚款,因违法用火引起森林火灾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肇事者刑事责任,对单位主管领导要追究行政责任。 六、森林火灾的预防 1、广泛宣传发动,使人人明白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2、严控野外用火,尤其是注意防止老人、妇女、儿童的野外用火行为;野外生产用火(如炼山)必须到区防火办批准,否则将对个人处以200至3000元的罚款。对单位并处10000至50000元的罚款。 3、在森林防火的紧要期(如春节、清明)要派专人巡逻,对重点部位进行专人防查。 4、要教育群众带刀上山祭祖,将杂草清扫,减少火灾隐患,同时引导群众用敬献鲜花等文明祭祖方式代替燃放炮竹、烧纸点蜡等行为。 七、森林火灾的扑救 1、森林火灾的扑救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扑救,打小,打早,打了的方针。 2、严禁动员老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上山扑火。 3、一旦发生火情,应立即逐级报告,接到报告后,乡村基层组织就近组织劳力进行扑救。 4、扑救山火必须统一指挥,担任现场指挥的人员必须具备森林火灾的扑救经验。 5、现场指挥员必须根据火情火势、风向风力、气温、人员等因素决定扑火方式。对地表火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直接扑打,对树冠火只能开设防火隔离带防火。 6、防火隔离带的开设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选择好与火点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都不可取。开设的地点应充分利用山间道路,山上马鞍部等有利地形。防火带开设后,必须将地上的枯枝落叶用风力灭火机或扫帚清扫干净。 7、明火扑灭后,对参与火灾扑救人员进行统一清点。 8、余火的管理:做到在明火扑灭后,对火灾现场要进行至少2个小时的看守巡逻,以免死灰复燃。

森林防火安全标志及设置要求(森林消防行业标准)

森林防火安全标志及设置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防火安全标志的术语和定义、类型、设计规范、设置要求、检查维修。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防火安全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3-2008安全色 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 GB 13495.1消防安全标志 GB 15630-1995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防火安全标志forest fire prevention safety sign 由安全色、几何形状(边框)和文字构成的标志,用以表达与森林防火安全管理有关的信息。 3.2 森林防火禁止标志forest fire prevention prohibition sign 在森林防火安全标志中,用以表达禁止人们从事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行为活动的图形和文字标志。 3.3 森林防火警告标志 forest fire prevention warning sign 在森林防火安全标志中,用以表达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森林火灾危险的图形和文字标志。 3.4森林防火指示标志forest fire prevention information sign 在森林防火安全标志中,用以表达向人们提供森林防火应急设施、设备信息的图形和文字标志。 4 标志类型 森林防火安全标志分为森林防火禁止标志、森林防火警告标志、森林防火指示标志三大类型。

5 标志设计规范 5.1 森林防火禁止标志设计规范 5.1.1 森林防火禁止标志应为长方形图文组合形式。内左方应是带斜杠的圆边框,内右方应为标志含义表述文字,字体为黑体字。标志底部条形红色区域应为当地森林防火机构及森林火警电话12119标注区,字体为黑体字、数字部分用Arial字体。如图1所示。样式图见附录B。 说明: a——圆的外径。单位为米(m);r——图形标志倒角半径。 图1 森林防火禁止标志的几何图形尺寸 5.1.2标志内的带斜杠的圆边框几何图形尺寸应符合GB2894-2008的有关规定。 5.1.3标志的底板颜色应为白色,标志颜色应符合G2893相关规定。 5.1.4标志的材质应采用坚固耐用的材料制作,适当应用反光材料。一般不宜使用遇水变形、变质或易燃的材料,有触电危险的作业场所应使用绝缘材料。 5.1.5标志的最小尺寸应根据标志的最大观察距离确定,标志的尺寸与最大观察距离间的关系由以下公式确定: a=25L/1000---公式 式中:a——圆的外径。单位为米(m); L——最大观察距离,单位为米(m) 安全标志的图形尺寸见附录A。

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

不管是什么时候在哪里,火灾都是一种严重的灾害。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防火,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也要注意防火,比如森林。森林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降低森林密度,还会破坏森林结构。 为满足新时期林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遇到的各种需求,特推出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的解决方案。利用地理信息(GIS)、遥感信息(GPS)等信息技术和大型集中监控技术,并结合林业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林业防火的经验,建立的该系统。从而实现各级林业防火信息的快速流转,森林防火安全的实施管理,森林气候动态变化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更新,林业火灾、火灾扑救指挥的辅助决策等多方面的功能。 系统框架 森林防火智能监测是为了对森林进行实时的智能监测,对深林起防火作用。物联网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的视频监控对接已建成和新建的视频监控设备和云台,实现统一页面查看所有监控视频功能;火情识别:由监控云台进行自动巡航,通过可见光和红外热像两种方式对火情进行识别。识别成功后实现报警信息

的展示;报警预警提供森林火险等级分析,和国家森防网的气象火险等级预警预报。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的建设与数据的采集入库;实现地图基础操作、数据编辑、空间查询和二维、三维场景切换,并支持影像对比;支持火点报警、定位报警点位、火点定位救援路径生成、缓冲区叠加分析与应急方案自动响应、支持区域防火设施信息实时统计;按照地图分析出林火易发区。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主要包括显示应急人员名单包括姓名、电话、手机号码、住址、单位职务、应急职务等信息,实现应急人员的新增、删除、编辑、查询工作;实现对应急物资信息、类别、存储等信息管理;应急预案的新增、删除、修改、查询功能。 值班管理 值班管理主要包括值班人员管理、值班统计、值班监控、交换班管理、人工接警、事件处理、火点确认、执法记录、记录查询、教学引导。 巡航巡检 主要包括巡护任务管理;巡护人员定位;数据采集上报;一键报警;火险等级查询;视频、语音、短报文通信。 火险等级分析

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附件1: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为保证平原地区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林业局及北京市相关造林技术规程,结合北京市实施平原地区造林工程任务要求,特提出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一、建设范围 以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为主体,以大兴、通州、顺义、昌平、房山5个区为重点,在涉及到的14个区县新城周边、重要生态敏感地区、重要水源保护地、不宜耕作地等地区实施景观生态林建设。 二、建设原则 (一)景观完整性原则 在整体规划布局上,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充分考虑景观生态林与其他重要生态区域的关系,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土地资源利用总体规划等紧密衔接,打破行政区域界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形成功能完整的平原区森林生态体系。 (二)多功能性原则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需求,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在实现景观生态林主导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空气净化、固碳制氧、滞尘减噪、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功能,建设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最优化的景观生态林。 (三)近自然性原则 根据北京气候和立地条件,按照生态学原理,根据植物生态习性,模仿自然规律,加速发育进程,促进自然更新,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整、稳定健康的近自然森林。 三、建设模式 根据总体规划功能定位、社会需求和立地条件,建设如下两种模式的景观生态林: (一)生态主导型 在距离城镇、村庄、主要道路、河流等较远的平原地区(原则上连续面积应大于100亩),建设以增加碳汇、防风固沙、降尘静噪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为主导的景观生态林。 该模式以带状混交和块状混交的栽植方式为主,乔灌草结合,营造复层、异龄、针阔混交的景观生态林,形成树种丰富、结构合理、稳定健康的近自然森林生态系统。尽量多种植食源和蜜源植物等,增加林内生物多样性;加大高碳汇植物的用量,如刺槐、杨树、椿树、榆、白蜡、柳树等。 原则上在重点地区初植密度为常绿及落叶乔木40-50株/亩,灌木50-80株(丛)/亩,乔、灌木占地比例为8:2,加大地被的种植面积,做到黄土不露天。 (二)景观主导型 在规划新城、住宅小区、村镇周边以及主要河流附近等人员易于到达的区域,建设以丰富景观、美化环境、创造宜居城市为主导功能的景观生态林,同时满足休闲健身、科普教育的社会需求。 该模式以块状混交和自然式组团栽植相结合。其中,在非重点背景区域,采用块状混交栽植,形成景观生态林的主体。在重点景观区域,如主要观赏面及绿道驿站、休闲健身设施等周围,应以自然式组团栽植为主,形成景观生态林的亮点。 初植密度在重点地区原则上为常绿及落叶乔木40-50株/亩,灌木50-80株(丛)/亩,乔、灌木占地比例为8:2,重点观赏节点加大观赏性地被的种植面积,做到黄土不露天。 四、主要技术要求 (一)规划设计

森林防火知识试题

森林防火知识试题 1.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的方针是____。( B ) A扑救为主,综合治理;B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C预防为主,打早打了;D综合治理,积极消灭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但不包括下列哪项具体工作____。( C ) A规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 B在林区设置防火设施;C审判森林火灾肇事者 D发生森林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和有关部门扑救 5.《森林防火条例》规定,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____。( B ) A各级林业部门的事情;B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驻林区各单位的事情;D森林所有者的事情 6.加强对____的管理,是防止发生森林火灾最有效的办法。( A ) A人为火源;B进山人员;C生活用火;D生产用火 7.____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数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森林火灾。( B ) A 1988年5月6日; B 1987年5月6日 C 2002年7月28日; D 2002年10月2日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规定,地方政府要适时发布禁火令,重点林区遇____高火险天气,一律停止野外生产、生活用火。( C ) A 四级风以上; B 五级风以上; C 三级风以上; D 二级风以上 9.扑救森林火灾,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扑救森林火灾____。( C ) A 只能由专业扑火人员参加 B 可以动员一切有行为能力的人参加

森林防火通道规范

篇一:森林防火道路设计规范_4-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G B***—2012 森林防火道路设计规范 (征求意见稿) D e s i g 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F o r e s t F i r e-p r o o f R o a d 2012-*-*发布201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总则 目次 1总 则 ......................................... ............................................ ............

.....................................12一般规 定 ......................................... ............................................ ............ .............................43路 1 线 ......................................... ............................................ ............................................ .....9 3.1一般规 定 ......................................... ............................................ ................................9 3.2横断面设 计 ......................................... ............................................ ............................9 3.3平面设 计 ......................................... ............................................

森林防火系统建设方案

森林扑火辅助决策指挥系统建设规划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越来越高的森林防火工作要求,新时期的森林防火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森林防火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因此将“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进行有机地整合,建成一个能够为森林防火指挥部提供日常林火管理和扑火指挥的辅助决策工具,提高森林防火工作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具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建立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为扑火队伍GPS跟踪系统提供监控平台,建立三维电子沙盘系统。 一、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 要将卫星遥感(RS)、卫星定位(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3S技术进行集成,结合森林防火管理信息系统(MIS),创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的,集地理信息、森林资源信息、防火管理专题信息和跟踪、监控、定位、调度指挥为一体的,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的“森林扑火辅助决策指挥系统”。该系统能够查询全区自然状况、社会状况、林业状况等综合信息;查询森林防火各类专题信息;扑火指挥过程中查询地形、地貌、交通、水系、设施等相关信息,进行火场定位、火情态势标绘,跟踪和监控扑火队伍动态,提供辅助扑火方案等。要使森林防火指挥部在进行扑火指挥时,能够迅速得到信息化、智能化的辅助决策支持。 二、森林扑火辅助决策指挥系统在防火工作中的作用 该系统按照规划建成后能够进一步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将在日常的机关内业管理和扑火指挥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系统的用途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查:查询、浏览各类综合信息。如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地形、地貌、交通、水系等公共信息;本地区的林业管理、森林资源分布、林相、防火设施设备、扑火力量分布、火险预报、卫星林火监测等专题信息。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技术方案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章概述 1.概述 森林防火工作是林业部门的工作重点,我国的林业工作正从植树向保树方面发展,森林防火重在防患于未“燃”。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森林火灾的综合预防、扑灭工作中。但是由于森林本身具有环境复杂、分布区域广阔等特点,单纯依靠人防的办法,不止难以应对频发的险情,而且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损失也过重。 综合利用新兴的科技手段,采用视频监控手段辅助处理森林防火,尽早发现火情,尽量在火发初期将其扑灭,这样可以减少扑火费用、降低人员伤亡以及提高灭火成功率。 视频监控系统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视频监控相对于人力监控的优点越来越突出,根据我们长期的工作经验和与林业专家们的探讨,认为林火视频监控有着几大方面的优点: 1)便于指挥中心统一监视控制。 2)使抉择者可以观察火点实际情况,以便做出正确反映。 3)可以对火警进行纪录存档,以便后期的察看研究。 4)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2.需求分析 根据森林分布区域广,与主管单位距离远的特点,本案认为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有以下需求: 1)采用低照度要求、长焦距、高清晰度的云台摄像机,俯瞰林区中的大范围树 木。 2)根据监控点分布分散、距离防火检查站等办公区域距离远的特点,视频数据 采用前端压缩、无线传输的方式,汇聚到林区防火监控室。 3)为了统一管理,提高指挥力度,需要将各林区监控室汇聚的视频上传到森林

防火监控指挥中心。 4)指挥中心通过网络,将视频数据分发给其他职能部门,共享森林防火用监控 数据。 3.系统建设目标 利用建设森林防火监控系统,能有效协助林业局管理森林,保护森林资源不遭受重大损失;协助消防武警和森林警察进行森林火灾隐患的发现和排除、森林火灾的扑灭的工作,降低火灾频率,降低灭火成本,提高灭火成功率。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 第一章林火基础理论 林火基础理论主要阐述林火的性质、林火燃烧现象、林火行为,林火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林火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它是阐述林火预防和扑救的基础。 第一节森林燃烧 1、森林燃烧 森林燃烧也就是林火,是自然界中燃烧的一种现象。森林中的可燃物,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快速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发光发热的化学物理反应,称为森林燃烧。森林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1)有焰燃烧:在点燃后,能挥发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产生火焰,也称为明火。 (2)无焰燃烧:在燃烧时,不能挥发出足够的可燃性气体,不产生火焰,也称为暗火。 2、森林燃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森林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即:热源或称火源)。三者构成燃烧三角。如果缺了其中任何一项燃烧就会停止。 3、林火的两重性。林火具有害和有益两重性,火可以造成资源的破坏,可以造成动植区系的破坏,可以引起水土流失,污染大气等。但火可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可以维持景观的多样性,可以改善某些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开花、结果、产脂、更新等等。我们要限制火对森林有害的一面,利用火对森林有利的一面。 (1)森林火灾,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中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生态环境、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燃烧称为森林火灾。 (2)计划烧除。计划烧除就是在人为控制下,在指定的时间、地点,为达到预期的森林经营目的有计划的用火。 第二节林火发生的三个条件 林火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森林可然物,火险天气和火源。 1、森林可燃物 森林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物质基础。 2、火险天气 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备的情况下,林火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火险天气,一般来说,火险天气也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 3、火源 火源是发生林火的关键因素,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在通常情况下,发生林火的最低能量来自森林的外界。可燃物温度升高达到燃点而引起自然(如泥炭自然)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 (1)自然火源。自然火源有雷击、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和可燃物自燃等。

森林防火应急通信指挥系统

森林防火应急通信指挥系统 四川胜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概述 1.1引言 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林业重要灾害之一,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发生,造成森林资源的重大损失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灾害发生的随机性、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特点。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单独成单论述,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如何守住“青山绿水”,森林消防官兵的责任重大。针对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的实际情况,我公司推出一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完整解决方案,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森林防火救灾监控的管理水平。 由于林区地形条件很复杂,范围广阔,不适用通常的有线传输模式,传统的无线网络传输系统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效益较低。为此,我们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无人飞艇做为空中平台,将林区监视、自动报警、空中转信等设备安装到飞艇吊舱内,主要完成林区空中巡逻与监控、火点定位与报警、林区消防应急通信与控制等功能。采用本系统,不仅能减少了护林工作人员的巡防次数,还可为林区的防火防虫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在森林火灾发生时,本系统能第一时间掌握火情,不仅为现场防火指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而且更重要是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将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在林区救火行动中,本系统可为火场一线提供无线电转信服务,降低了火场通信组织的难度,同时提高了通信的效率。 1.2性能优势 目前国内森林防火主要采用的监测方法有4种,下面将本系统与这几种方式的主要性能优缺点进行一下比较:

1.2.1地面巡护 地面巡护,主要任务是宣传群众,控制人为火源,深入了望台观测的死角进行巡逻。对来往人员及车辆,野外生产和生活用火进行检查和监督。存在的不足是巡护面积小、视野狭窄、确定着火位置时,常因地形地势崎岖、森林茂密而出现较大误差;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山区,无法进行地面巡护,需用各种交通工具费用及人员工资费用,只能用视频监测方法来弥补。 1.2.2瞭望台监测 瞭望台监测,是通过了望台来观测林火的发生,确定火灾发生的地点,报告火情,它的优点是覆盖面较大、效果较好。存在的不足:是无生活条件的偏远林区不能设瞭望台;它的观察效果受地形地势的限制,覆盖面小,有死角和空白,观察不到,对烟雾浓重的较大面积的火场、余火及地下火无法观察;雷电天气无法上塔观察;瞭望是一种依靠了望员的经验来观测的方法,准确率低,误差大。另外瞭望员人身安全受雷电、野生动物、森林疾病等的威胁。 1.2.3航空巡护 航空巡护,是利用巡护飞机或直升机进行林火的探测。它的优点是巡护视野宽、机动性大、速度快同时对火场周围及火势发展能做到全面观察,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但也存在着不足,主要问题一是固定飞行费高达2000元/小时,成本高昂,飞行费用严重不足,这就需要用定点视频监测来弥补其不足。二是维护成本和技术成本高。需要专业的飞行人员和技术保障力量来进行保障。 1.2.4卫星遥感 卫星遥感,利用极轨气象卫星、陆地资源卫星、地球静止卫星、低轨卫星探测林火。能够发现热点,监测火场蔓延的情况、及时提供火场信息,用遥感手段制作森林火险预报,用卫星数字资料估算过火面积。它探测范围广、搜集数据快、能得到连续性资料,反映火的动态变化,而且收集资料不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影像真切。卫星遥感监控森林防火的其不足,一是热点达到3个像素时,火已基本成灾。二是从卫星过境到核查通知扑火队伍时间过长,起不到“打早、打小、打了”的作用。 1.2.5飞艇应急通信平台 “森林防火应急通信指挥系统”所采用的飞艇巡护平台,具有航空巡护的功能,同时也是发生森林火情时,快速建立火场应急通信的最优平台。

森林防火监控设计技术要求

森林防火监控设计技术要求 1.1.设计背景 随着森林保护和林业建设的不断发展,林地面积、林业蓄积量逐年增加,防火任务日益艰巨。森林火灾是林业重要灾害之一。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灾害发生的随机性、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特点。因此一旦有火警发生,必须以极快的速度采取扑救措施,扑救是否及时,决策是否得当,大都取决于对林火行为的发现是否及时,分析是否准确合理,决策措施是否得当。为此无论国内、国外都在预防、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扑救的方针”,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采用先进技术,用高科技手段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和调度,从而为森林灭火赢得宝贵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是森林防火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设计目的 由于近年来龙口生态建设进程加快,森林资源丰富,风景旅游区林草茂密,以森林景观为主的风景旅游区面积不断扩大,林区可燃物增多,面临着林火隐患和森林火灾威胁,防火任务日益艰巨。森林防火工作仍存在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大,林区火灾隐患增多等薄弱环节。如何提升森林防火现代化水平,及时掌握了解各个林区、风景旅游区的现状,及早发现火情,将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 根据龙口森林防火的实际情况,设计基于热成像测温报警及可见光烟火识别报警双模式森林防火探测系统。利用热成像原理,通过接收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将被测目标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转变成视频信号. 它接收被探测目标自身辐射的热能,即长波红外能量,并将其转换成反映目标特征的实时物体表面的热图像并自动提供辐射能量场的最高温度值,来监测火灾及其他异常事件,同时采用烟火识别技术,对隐藏在林下或山背火情进行识别报警。并结合现今行业发展水平的集成化,网络化的红外热成像森林防火图像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 1.3.设计原则、依据和技术标准 设计原则: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经济实用、方便管理。 设计依据: 《森林火险监测站技术规范》LY/T 2579-2016

林业法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验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 林业部1997 森林抚育间伐及林分改造试行规程林木种子采收管理规定 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国务院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国务院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 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 退耕还林条例 森林保护条例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林业部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GB/T14721.1 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森林类别 LY/T1636-2005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162-2005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 GB/T15163-200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44-2003原木检验 GB 2772-1999林业种子检验方法 GB 7908-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4175-1993林木引种 GB/T 15783-1995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GB/T 18337-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 LY/T 5302-2002 林产工业工程建设监理实施办法 LY/T 5301-200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实施办法 LY 5003-1993 林业工程建设分类标准 LY/T 5133-1995 森林公园工程技术规范 LY/T 5132-1995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LY/T 1441-1999 森林资源代码林业区划

森林防火知识竞赛试卷 - 副本

小学森林防火知识竞赛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10题,每题4分,计40分) 1.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的方针是____。()A 扑救为主,综合治理; B 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C 预防为主,打早打了; D 综合治理,积极消灭 2.我国现行《森林防火条例》由国务院于____发布。()A 1988年1月16日;B 1988年11月16日; C 1998年1月16日;D 2004年11月16日 3.我省森林防火工作实行____负责制。 A 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B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领导C 驻林区各单位;D 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 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但不包括下列哪项具体工作____。 A 规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B 在林区设置防火设施; C 审判森林火灾肇事者D 发生森林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和有关部门扑救 5.《森林防火条例》规定,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____。A 各级林业部门的事情;B 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 驻林区各单位的事情;D 森林所有者的事情 6.加强对____的管理,是防止发生森林火灾最有效的办法。A 人为火源;B 进山人员;C 生活用火;D 生产用火 7.____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数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森林火灾。 A 1988年5月6日;B 1987年5月6日;C 2002年7月28日;D 2002年10月2日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规定,地方政府要适时发布禁火令,重点林区遇____高火险天气,一律停止野外生产、生活用火。A 四级风以上;B 五级风以上;C 三级风以上;D 二级风以上 9.扑救森林火灾,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扑救森林火灾____。 A 只能由专业扑火人员参加; B 可以动员一切有行为能力的人参加C 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参加;D 只能由专业扑火队和群众扑火队队员参加 10.一般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____ 。 A 不足一公顷;B 一公顷至一百公顷; C 一百公顷至一千公顷; D 一千公顷以上 二、多选题(10题,每题4分,计40分) 1.我国森林火灾95%以上是人为引起的,引发森林火灾的人为用火可概括为两种:____。 A 生产性用火; B 非生产性用火; C 上坟烧纸; D 农事用火 2.现行《森林防火条例》将森林火灾种类分为____。 A 森林火警;B 一般森林火灾;C 重大森林火灾; D 特大森林火灾 3.在扑救森林火灾中,能够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的几种火灾产物是____。A 高温辐射; B 水汽; C 一氧化碳; D 烟尘 4.扑救森林火灾遇险时,正确的脱险自救方法有____。A 退入安全区;B 按规范点火自救;C 按规范俯卧避险;D 按规范迎风突围 5.以下哪些小地形是扑火的危险地带:____。 A 沟谷地带; B 峡谷地带; C 支沟地带; D 鞍形场地带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the technology standard of forest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YJ127-91 编制部门:黑龙江省林业工程勘察设计标准化研究所 批准部门:林业部 施行日期:1992年7月1日 主要起草人:崔安忠孙振昆何悟非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森林防火工程是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重要物质条件。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工程质量,加快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森林防火工程主要包括:了望、阻隔、预测预报、通信、道路、检查站(哨)、防火机场、防火站等工程。 第1.0.3条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森林防火工程建设。 第1.0.4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适合我国国情,工程项目的选定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技术措施科学、经济、适用。 第1.0.5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为依据;以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改善森林环境,发展林业为目的。 第1.0.6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第1.0.7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应以国家森林火险区划为依据,在工程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第1.0.8条防火机场工程,按国家林业部颁发的《护林防火机场工程技术标准》 (LYJ116-87)执行。 第1 .0.9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除按本“标准”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其它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 第2.0.1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即编制林区的森林防火工程整体建设方案。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是实施林区防火工程建设的依据,一切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均应在森林防火工程整体建设方案的基础上止进行。 第2.0.2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的对象为县、林业局、国营林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区划单元为林班、施业区、或经营区、自然沟系等。 第2.0.3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的内容包括: 1. 布设了望塔(台)(位置、结构),. 2. 规划林火阻隔网络; 3. 选定林火气象预测预报站(点); 4. 选定防火通信类型与通信网(站); 5. 规划防火道路; 6. 选定防火机场和直升飞机加油站、机降点; 7. 选定防火站和防火检查站(哨)位置; 8. 规划防火用各类建筑工程〔包括办公室.、宿舍、站房、车库、仓(油)库等〕的建设规模、结构和工程数量等。 第2.0.4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工程布局必须合理,紧密关联的工程应保证防火工作迅速、准确、连贯正常地运行。其它单项工程应相互协调,保证工程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以达到全面设防,积极消灭的目的。 第2.0.5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必须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本区的地形地势,气象,可燃物类型、分布,火源种类、频度,火灾发生率、燃烧率,交通条件和扑救能力等为基本依据 第2.0.6条各种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以提高防火效率,增强防火能力,有利于防火管

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方案(谷风软件)

目录 3.1概述 (2) 3.1.1背景 (2) 3.1.2建设目标 (3) 3.1.3系统设计原则 (3) 3.1.4设计依据 (4) 3.1.5系统架构概述 (5) 3.2信息指挥系统建 (7) 3.2.1系统总体介绍 (7) 3.2.2系统整体架构 (8) 3.2.3系统功能介绍 (9) 3.2.3.1数据库管理系统 (9) 3.2.3.2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 (11) 3.2.3.3基础数据、卫星影像 (12) 3.2.3.4数据处理及建库 (12) 3.2.3.5省级地理信息系统 (13) 3.2.3.6省级管理信息系统 (18) 3.2.3.7森林防火网站 (21) 3.2.3.8火场标绘系统 (21) 3.2.3.9定位跟踪系统 (24) 3.3视频监控图像接入系统建设 (25) 3.3.1系统性能 (25) 3.3.2稳定性 (29) 3.3.3扩展性和兼容性 (31) 3.3.4系统功能介绍 (32)

3.1概述 3.1.1背景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持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使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减弱甚至消失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特别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森林火灾已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气象组织2000年新闻公报表明,1860~2000年间,全球地面平均温度上升了约0.6~0.9℃,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均出现在1985年以后。当前全球仍然以每10年上升0.2℃的速度在变暖。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961年到1990年间的平均气温高出了0.53°C,同时2001年到2010年也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伴随着气候形势的异常,森林火灾也日趋频繁,森林火灾的发生正从季节性向全年性,从单一的人为火灾向人为火灾和自然火灾并重转变。因此,为减少森林火灾的损失,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森林防火能力建设。 我国是一个少林而频繁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的国家,长期以来森林防火工作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林业局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受到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3号)明确提出森林防火事关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森林防火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并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抓好,为加强生态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特别是2009年6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15),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森林防火规划,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把森林防火工作放到了更加显著的位置。该规划针对当前我国森林防火装备水平低,扑救能力弱,基础设施差的

森林防火基本方法及安全常识

森林防火基本方法及安全常识 一、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二、森林火灾的种类及分类 根据森林火灾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受害部位和程度,大致可把森林火灾分为三大类:1.地表火2.树冠火3.地下火。 以受害森林面积大小为标准,森林火灾分为以下四类: 1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公顷以下; 2.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 3.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 4.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000公顷以上的。 三、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主要有两大类 (一)人为火: 1.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 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3.故意纵火: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在我市的森林火灾中,由于吸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二)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

四、森林防火基本方法 1.人工扑打。用打火工具压火头,减少氧气的供应;用扑火工具扫除已着火的可燃物和火灰、火炭、火星,使未着火的可燃物脱离火源,破坏预热作用。其做法:灭火队员编成3~4人一组,用鲜树枝或手持灭火工具不停地轮流打火头,轻举重压带拖,边打边扫,直到火势控制蔓延为止。 2.用水灭火。用水扑灭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 3.用土灭火。用泥沙覆盖燃烧物质,减少氧气供应量或隔绝氧气,破坏燃烧条件。 4.开设防火线阻止火灾蔓延。方法是:人工开防火线;爆破生土带;施用灭火剂打隔离带。 五、森林防火安全常识 1.坚持从火尾进入火场(火烧迹地),向火翼沿火线进行扑火作业。 2.在扑火时要特别注意风向和风速的变化,决不能迎风对着火头打火;也不能从山上向山下打上山火;不能在悬崖陡壁和乱石窖打火;不在风大火猛以及林火蔓延速度每小时超过4千米的情况下打火。 3.大火袭来时,千万不能在火头前面顺着风同火赛跑。 4.被大火围住的突围方法:⑴沿山腰横向小路的风方向突围。火势顺风方向发展快,逆风方向发展慢,容易脱险。⑵用火烧一个安全带。看好地形,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点火。形成一个火头在前、一个火头在后,中间出现一个安全带。火点着后,人就跟着火头前进,后面的火头烧到火烧迹地时,就会自行熄灭。⑶穿火突围。大火袭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选择植被稀疏、可燃物少、坡度小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保护眼睛和头发,越过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已到了安全地带。

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

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 发表时间:2018-10-25T10:16:18.3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作者:李金柱 [导读] 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与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开展。国家提出了建设生态平衡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李金柱 漠河县防火办 摘要: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与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开展。国家提出了建设生态平衡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因此,节能环保以及爱护森林等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但在森林中仍旧会发生火灾,所以,建设森林防火的信息系统十分重要且必要。本文分析了发生森林火灾的原因,森林防火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森林防火信息系统中主要应用的技术。 关键词:森林防火;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一、发生森林火灾的原因 1、自然条件 大面积的森林多位于山区,而山区人烟稀少且地形复杂,因此发生火灾具有较难的预见性。并且森林火灾具有较大的破坏性且具有突发性等特点,属于较难进行救助的自然灾害之一。并且森林覆盖范围广,很难发现火灾的源头,而且树木具有易燃性,一旦起火便会引起大范围的火灾。大部分森林不具有或具有较为薄弱的防火的基础设施。并且山路崎岖严重阻碍了救援人员的前进道路。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多地发生天气异常,加剧了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 2、人为 我国人口众多,受贫富差距、交通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人民受教育程度不同。多数人对森林防火不重视,缺乏责任感与仪式感。从而为森林火灾埋下了隐患。在山区居住的人,部分居民将柴草胡乱堆放,导致柴火失火蔓延至林区。更有部分人故意纵火。部分放牧人员在山区生完火走时未将火种熄灭导致森林火灾。这些多增加了森林火源管理的难度。因森林所处山区,位置偏僻且资源匮乏,因此,到此处的看林员多为老年人,部分看林员工资过低或无工资,导致看林员缺乏相应的工作积极性。为森林火灾埋下了隐患。 二、森林防火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火点定位 目前的防火信息系统中,火点主要是靠卫星图像和 GPS 来进行定位,但是由于基层林业管理部门的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程度非常低,单纯的火点定位无法快速获知火点的植被情况。而且,即使采用遥感图像来进行火点定位,昂贵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也是基层林业管理部门在经济上无法承受,同时火灾的发生又是随机的,据专家分析,如果利用遥感卫星来对森林火灾进行监测,就需要卫星能提供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不间断的提供影像,而且时间间隔不能超过2小时,这是目前在民用方面所无法达到的。 2、防火资源的优化 防火资源主要分为生物资源以及非生物的资源。其中生物资源指的是生物的森林防火林带,而非生物的资源指的是看林员、防火设备、瞭望塔以及林间的道路等。目前阶段对于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的建设重点为灾后的指挥,对于灾前的预防措施较少。主要是因为指标体系缺乏完善性,因此无法进行精准的预报。可将防火设备、看林员和瞭望塔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以便及时发现火灾,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及时进行救助等,有效的缩短时间,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当前阶段,专家主要研究的是生物森林防火带,对非生物的防火资源的优化则很少或没有。 3、灾后评估 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的最后一步便是火灾过后的评估,即针对火灾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与生态损失进行评估。以往将五年进行一次的二类调查得出的数据作为森林蓄积量计算的重要依据。而森林的蓄积量影响着火灾发生后,森林经济损失与生态损失的计算。因此,对于蓄积量的计算应更加精准,可建立模拟森林生长的模型作为参考。从而提高二类调查的实时性与准确性,确保森林蓄积量的计算更加精准,提高经济损失与生态损失计算的准确性。 三、主要应用的技术 1、3S技术 3S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随着3S新技术在森林防火上的应用,林火技术和林火信息系统不断得到完善。 (1)森林火灾每年会造成大量森林、人员、财产、珍稀物种的损失,准确地确定林火发生的方向、地点、蔓延速度、强度及过火面积,对于制定有效的扑救策略,努力力争使火灾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森林资源分布、森林防火工作的时空特征, GIS技术成为防灾/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的应用技术基础,利用GIS的空间管理分析功能,监测和预测森林火灾的动态变化,辅助防火部门在森林防火工作中进行决策。 (2)森林火灾多发生于偏僻山区,人迹罕至,交通不便, GPS为准确确定火场位置,监测其动态变化,引导扑火队伍,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防灾/森林防火信息系统在对2002年“7?28”林火进行管理时,利用系统设计的GPS数据接口,接收前方应用GPS传来的火场(火点)等数据,为林火扑救指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3)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管理了覆盖全国的LANDSAT TM数据。TM影像数据反映植被信息,与森林分布信息相结合,成为林火监测判断热点的重要依据。较高分辨率的过火地区影像,对于灾后的损失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2、计算机网络技术 现阶段,国家林业局已经建立起计算机局域网络,将多个分布在不同司局和直属单位的计算机系统结合在一起,实现计算机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防灾/森林防火信息系统依托上述局域网络,采用C/S结构,运行主要的系统功能。信息发布模块采用B/S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在广域网(WAN)上发布林火信息。 3、数据库新技术 数据库是计算机中存放数据的仓库,是对数据进行管理的一门技术。第三代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与网络通信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