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榆林市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榆林市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榆林市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榆林市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报告序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描述科学的语言。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等,理解每个数学术语。而这些符号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要求在阅读中语言转换频繁,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最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等,是对新知识的同化顺应的过程,这样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

人们习惯性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行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总认为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片面的。随着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 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数学考试中的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学习过分依赖于老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能力差导致的. 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报告正文

一、课题研究问题

(一)课题选题意义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自学能力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渠道,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点及教育功能,认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题研究目的

1、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所谓数学交流是指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

2、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我们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对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

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

3、有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的全新理念是“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学会阅读。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助。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研究内容

(1)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2)数学阅读方法策略的选定。

二、课题研究背景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学生的数学课堂阅读能力很差,应用教学上有80%的同学不会通过阅读应用题来分析解答问题。在考试中,阅读理解题的得分来看,满分仅占8%。但“在数学考试中,因看错或没有看懂题目而失分在总失分中占很大比例,我统计我带的初三占74.4%。其它班上听同头课的老师也说到了这一问题,可见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还有“数学问题不会做,来问老师,老师也没有直接讲,却反问题意,已知什么,所求什么,已知和所求之间有什么联系,或进一步强调已知和所求,听后就恍然大悟的人”,占到了80%。这充分说明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比较差。

同时纵观近几年各地市的数学试卷,一直都有阅读理解创新题,这类题目的特点是文字语言多、信息量大、综合性强,随着中考命题的改革与发展,阅读理解题成了中考数学中的重要题型,这类试题是通过阅读材料向学生提供信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并立即运用,它重在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学生“双基”掌握水平和运算能力,以及数学建模思想和综合运用各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因此为更好完成初中数学新教材规定的目标,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方法和数学观点来认识,理解,吸取数学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过程,用自己的经验和思维能力来理解数学公里,定理,性质,符号,图表,公式等,领会数学的文化过程,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方法上

(二)理论依据

1、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工具,是数学的载体,数学概念都是用数学语言加以精确定义的.通过它,学生可以更加简捷地进行数学探索活动,领会数学知识,交流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数学阅读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则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工具.

2、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即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量较少.教学实践也证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较差的同学数学理解能力

也差,理解问题常出现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三、研究成果成效

本课题的研究助推了学校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也为高效课堂注入新活力。研究学生对数学阅读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时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对待学生出错的态度考量着教师的教育策略。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巧妙合理的按安排数学阅读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⑴首先我在教学过程中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题,让学生讲数学名人的故事,学生有先入为主的印象,与我的学习经验交流及感情交流较为密切,很好的架起了我与他们今后再沟通的桥梁。

⑵在设计定制调查问卷的整个过程中,虽然感觉凭空自己设置调查问卷的难度很大,时间也花费了不少,但显然对自我的思维严密性、考虑问题的周全性、语言的合理性等方面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更为重要的收获是调查的结果能使我自身的教学方向更正确,更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及总结,解决了大部分我想了解的问题,如我发现

因读不准(不会分析)题意而导致做错题被扣分的类型大致可分为:

①基础太差,根本不懂;

②漏读已知条件(包括一些不明显的隐含条件);

③错读已知条件(把此意理解为彼意或数据看错等);

④条件全在手却无从下手(思维逻辑未理清、心理状态紧张

等)。

学生不会读题的原因大致有:

①基础欠佳,缺少耐心、信心的支持;

②粗心,经常漏读、错读已知条件;

③缺少严谨的读题态度和习惯,灵活多变的读题方法及定要战胜难题的勇气和坚强毅力;

④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大,希望老师能经常作提示、分析等。

困扰学生解题正确率低的因素大致有:

①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读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方法不够准确;

②学生缺少自主阅读、分析问题的足够时间和习惯;

③学生在读题过程中多“依赖听从”,少“独立自主”的态度。

⑷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的过程中,在自身充分的备课、备学生的前提下,我还得到了许多同行的耐心指导、宝贵意见和建议。上课环节中以自我严谨的读题态度,灵活多变的读题方法,抑扬顿挫的读题声调,精炼准确的读题语言,坚定有力的读题精神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

⑸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案设计活动中,我精心准备,参考了相关资料后,结合我正在研究的本课题主题,设计了“图形的变化”一课时教案,获得了学校理科组一等奖。

(6)经过一个学期有目的性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读题(分析问题)方面的能力的训练,我所在班级的成绩由入学时的年级最后一名进步为年级第二,且非常接近年级第一,而远远高于入学时比我班还稍高一点的班级。

(7)对个别进步学生的试卷分析发现,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的习惯养成,读题更加仔细,更有耐心,解题思路更清晰,思维更敏捷,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自信心有所提升。

所以数学课堂中的阅读,除了直接把题目内容读完整、条件读全、读准确的表面意义外,还指会分析问题,挖掘隐含条件,解决问题等的延伸意义

比如刘彩艳老师上了一节有趣的管理数学课:百盛商场十一搞促销,满400送400元。某女生宿舍俩室友mm经不住诱惑,决定去大洋购物。室友A花了599元买了一件连衣裙,得到400元购物券一张,室友B用这张购物券家自己的399元现金买了一件799元的衣服。室友A多出的199元和室友B多出的399元又兑换出一张400元的购物券。现在俩姐妹决定以200元的价格出售给第三者。但是她们很纠结,不知道怎么分这200元。

这个问题貌似简单,实际很难搞定。学生做了好久也没有统一答案,连老师都无语。大致有如下几种解答。

生1.最后一张奖券,A贡献199元,算200元;B贡献399元,算400元。这样按照比例,A应得到200×(200÷600)≈67元,B则是得到133元。

生2.从出资来看,A共贡献599元,算作600元;B贡献399元,算400元。则按照比例,A应得到200×(600÷1000)=120元,B则是得到80元。

生3.从总出资来看A、B共出资约1000元,得到的物品价值为1400元。则折扣为1000/1400,A、B皆应享受同样的折扣,则A得到价值599元的衣物应支出约600×(1000÷1400)≈428元,而实

际支出为599元,则A应得到(599—428=171)元;而B同理则应支出171元,而200元奖券俩人平分。综合下来,A应得271元,B则应该再拿出71元给A。

生4.在算总出资的基础上,其实B拿了A的奖券,就是相当于B 向A借了400元,则就应该是B给A71元的基础上,再给A400元现金,因为她们之间已经构成了债务关系。

上面都是学生做的答案

老师这时让学生自细阅读讨论,最后同学们讨论的结果要分类综合考虑。老师让同学们分析刚才出现的错误原因:大多数同学都是没有认真阅读题导致的错误。这时:刘老师引领同学们阅读题的内涵,把这道题做完整。

她分类的标准为俩人的关系:亲姐妹、好姐妹、一般的姐妹、坏姐妹。同学们纠结啊,数学题还带这样做的啊!刘老师的随机应变,顺势引导阅读数学的重要性、

四、课题研究对象:学校七——九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1)继续鼓励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组内交流,组间质疑。

(2)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课堂练习,表达思维过程与结果;

(3)启发学生阅读课后习题,充分利用自习时间。

(4)利用班会、听先进事迹报告、开展向优秀人物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上进之心,从而逐步达到提高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抽样调查法,

(三)实施步骤:1:养成预习习惯,培养阅读方法,形成阅读

能力。

预习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预习是学生提前对将要学习内容进行阅读,包括阅读教科书和有关参考资料,对于数学教材中的某些内容特别是代数部分可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要求他们先通读全文,了解本课的目标、重点与难点以及与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教材中的识记内容,根据自己掌握知识水平的情况,试着完成课后作业,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和水平,找出自己不懂或不足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既培养学生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便于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有目的、有重点的精讲教材的有关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但学生如果对阅读的对象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就会很糟糕。除了预习,教师在课上也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部分阅读,并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从而可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加权平均数时先提问教师是怎么统计出每个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的呢?学生都能回答出来。那么这个总评成绩叫什么呢?学生肯定不懂。教师就适时介绍名称,为什么叫“加权平均数”呢?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理解概念,于是学生会带着疑问主动地去阅读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问题要新而有趣,富有启发性。也可引用经典3:在应用题、阅读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中,都有大量的

生动、有趣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阅读理解和应用题,这些章节的相关内容部分,正适合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比如,应用题的教学,在阅读的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编写好以阅读的思考形式提纲挈领,学生在阅读思考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数学阅读。

4:定义、定理及公式的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

数学定义、定理是数学基础知识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最佳教材,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只有通过学生的阅读学生才能从死的语言物质材料中解脱出来第三研究学生在数学课堂阅读从在的问题。分小组建立竞争机制,合作与监督,互助与进步,从不阅读走向阅读中,从对数学阅读不感兴趣,慢慢成为对数学阅读的兴趣者。对数学阅读不理解很可能代表了一批同学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解决这一个情况,就是帮助一批同学解决了学习中的困难。同时,其它同学也可以引以为戒。因此,当学生对数学问题阅读不理解时,教师一定要机智地抓住这一时机,帮助学生寻找根源,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四)过程简述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巧妙融合数学阅读呢?认真研究课题内容,收集整理有关数学阅读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数学阅读的方法以及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的资料,并认真学习,精心研读,交流沟通。研究期间学习的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建构主义理论、认知主义学习论、目标教学理论、行为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然后对实验进行设计规划,并且拟定实验计划。

学习的文章主要有:《语感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张爱芬》、《浅谈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胡理华》、《对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沈菊萍》、《浅谈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孙廷婷》、附件:《对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将实验对象进行分析考察;在实验前,对实验对象的数学阅读能力进行前测,了解情况;运用上述“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实验对象进行后测,与前测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评定实验的效果。

1、2013年9月25日,我们针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进行了调查(通过给学生发放问卷和座谈交流的形式),

2、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信心,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通过有层次的阅读问题让学生都能读有所感、读有所得,特别是对自信心差的学生给予多一些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014年3月11日开展数学故事、趣味数学、小组阅读交流等活动形式培养兴趣、拓展知识面。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所带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几乎是个个不行,让人触目惊心的是: 45%的同学除读数学课本以外根本没有读过关于数学的一本书或一份报,提到数学家、数学名人更是孤陋寡闻,更别说数学故事,为了让学生拓展知识面,了解更多的数学故事因此组织此类活动。活动实施的程序是:

(1)要求学生人人搜索关于数学的资料,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写出自己的感受与心得;建议学生订阅数学报,逐

步提高阅读能力。

(2)通过讲故事、办小报、小组交流的方式更多的了解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比如:祖冲之、高斯、陈景润等数学家,这些数学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坚持、不放弃、不抛弃,从而让学生学习这种精神,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有计划的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要求详细、具体,并且加强检查督促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的知识点和新的概念时,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通读内容,了解概要,准确理解。在预习阅读过程中建议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还有自己的疑问(或教师设置的疑问)都标识在预习本或者课本上,我们再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仔细阅读有关内容,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疑问得以解决。.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先让学生阅读课本阅读材料《黄金分割法》一文.学生不仅了解了黄金分割问题的提出、作法和证明,而且明确了黄金分割在几何作图上的作用,理解了作圆内接正十边形也能归纳为黄金分割的应用.然后提出“为什么是0.618”时,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阶段:结题论证,收获课题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分工整理资料并汇编,交流经验并论证,展示成果并反思。

六、参考文献

2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法? 顾继玲开明出版社

3 ?初中数学教学实施指南? 陈明华、林益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历小康,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4.05.(13.02.)

5 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6 张红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2010(23).

7 钟新玲,初中数学课改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 2010(2).

小课题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纳卜藏九年一贯制学校马洪福 一.课题基本情况 1.研究的背景 ①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集体。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②学校高位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是文化存在。认识一所学校,一定要认识该学校的文化;研究一所学校,也一定要研究该学校的文化。学校文化是最值得研究的因素,也是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先进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近几年来,我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校本教育研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校根据“特色为根,质量为本,

文化为魂”的办学方针,致力于建设“美丽校园”,打造品牌学校涵。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体系还不完善,还未能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班主任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没要有在日常的教育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要使学校在更高层次上良性运转,必须借力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办学品位,确保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③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学生养成教育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不为班级着想,不关心班集体,缺乏集体思想,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与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班级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没有良好的班风,班貌,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就没有班级精神的形成。教育的本质,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文化人”。当前,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帮助下知道“做什么”,部分学生知道“怎么做”,而只有少部分学生才知道“为什么做”。我们的理想,就是让绝大多数学生知道“为什么做”,而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帮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文化一旦化为学生自觉主动追求的东西后,它就可以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支撑点,价值判断的参照系。如此,学生就会用某种“特征”的文化选择生活,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而选择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做正确的事情”,以至形成一种生活精神。 ④教师生命发展的需要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理化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传统的科学教育,以传授自然知识为主,即向学生讲授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利用“一言堂”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非常薄弱,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意识在应试的范畴内得不到充分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的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新知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为此在理、化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尤为重要。 面对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当前我们学校的设施和教师教学情况,发现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农村学校一般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准备量太大,或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常常在教室里纸上谈兵代替学生实验甚至取消实验,或用演示实验取代学生分组实验。 2、尽管开设实验,但由于农村学生自小学教育就缺乏实验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差强人意,部分学生对实验课无兴趣,或者存在畏惧心理,主动性差,或只看不动手,成为实验边缘人。 3、部分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和对实验的研究能力有待提高。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改变我校理化实验课教学的现状,优化理化实验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学校的理化教研组的几个老师研究讨论决定对《农村初中理化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并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做好记录,从而形成适合新课标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 我们课题组理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熟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低年级快乐写话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记录

《低年级快乐写话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低年级学生快乐写话的研究 ——结题报告 延长县小学徐延琴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年级主要是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看图写话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训练,是培养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即先说写一句话,后说写一段话。一句话主要在一年级时间训练,到二年级就过渡到一段话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然而,当我在教学写话时,感到很头痛。 一方面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对此缺乏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由于我校是城乡结合,学生大多是外来进城务工子女,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工作繁忙,对孩子缺乏引导。孩子课外阅读量少,词语缺乏,一些孩子在写话时没词可写,没句可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写出的话呆板没有生气,甚至表述不清,语无伦次,错别字多,病句多。他们对写话兴趣不高,普遍认为写话是“苦差使”,惧怕写话,厌倦写话,谈写色变,不知从何入手。 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快乐的写话呢? 我在教学中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因此我申请了"低年级学生快乐写话的研究”这一课题。 本课题研究旨在落实课程规范中关于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关要求,提高教师对写话教学的认识,在写话课堂教学实验中,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与喜好,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同学在一种快

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问题提出: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2. 研究过程与方法:①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所用到的诸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②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运用微型课题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

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 4. 研究成效: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二是操作技术成果,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并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呈现出来。三是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5. 微型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比如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报告的呈现形式就可能是系列文章组成,因此,以上结构仅供参考,老师们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内容详实)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研究 崇文教育集团安居街校区杨建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发展性的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勇于探索,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走出学校,担任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他指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培养学生质疑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达到能终身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经过我反复论证并结合班级实际,决定以“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研究”作为我班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然而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一个人若没有疑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深。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目前课堂教学仍没有跳出教师“提问式”地传递知识,学生“答问式”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如目前提倡并风行的小组讨论学习,也往往是让学生讨论怎么回答,很少有要求学生讨论提出问题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可操作推广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及具体方法 1.创设氛围,激发质疑兴趣 为了能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我们常利用班会课进行讲述科学家小时候敢于质疑,长大后有成就的故事,如瓦特小时候的故事《壶盖为什么会动》,鲁班小时候的故事《锯是怎样发明的》,课外读物中牛顿、爱因斯坦小时候敢于质疑问难的故事,给学生树立勤动脑、敢质疑的榜样,慢慢在学生的心田中培养质疑的欲望。 2.教学中使学生敢于发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努力帮助了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就让这位学生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就让这些学生在课下单独问老师;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就让学生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 3.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质疑。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

微型课题《论语》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论语》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论语》的朗读方法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吟诵古典诗词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的作用。开展“读诗诵经”活动不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很适合我们农村学校。以最小的投入换取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二、理论支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本课题的研究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践,以有效提高读的效率,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心灵。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1.经典,即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2.国学经典指那些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像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幼学琼林》以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诗经》《史记》等。 3.经典诵读旨在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国学经典,不断激发兴趣,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口诵心念,熟读成诵。引导小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经典,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提升语言质量。

微课题结题报告范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写

微课题结题报告范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写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3--8部分,回答“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基本上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3个地方: 1、研究报告中的第3部分“课题研究目标”,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假设”。

2、研究报告中的第9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结果与分析”。 3、研究报告中其他部分的标题中的“课题研究”,应改为“课题实验”。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 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 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 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 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小课题结题报告完整版

小课题结题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课题研究报告: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单位:杨木川镇中心小学 主持人:沈明月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阅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加强阅读,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能力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一)课题总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活动方法,指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优秀读本进行阅读和品鉴,提高对语言的赏析、感悟能力,进而达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具体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读书的愿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养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 2、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 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 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达到自主阅读的目 的,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5、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养成在阅读中注意积累 词句的良好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本校一、二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开展调查,进行现状分析,对调查情况分类对比,积累材料,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进行具体操作。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实施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诵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低年级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吸收,不能单靠理性分析来解决问题,但可以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地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 美。? 1.读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让学生读准字音,再在读中揣摩语音,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和课文的内涵。如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我基本上都要经过以下环节:(1)、初读课文,整体感受。(2)、细读课文,感悟理解。这个理解包括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内涵。(3)、美读课文,感悟情感。由此可见,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读书活动,因此,我总是在指导学生把书读顺、读得有感情上下功夫,摈弃了繁琐分析,在多读、熟读中体会词语含义,感悟思想感情。读是综合能力,它体现了语文的学习规律和特点。 2.渗透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技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阅读课上,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或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实效。因此在阅读课上我时刻注意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点易转移,因此读书的形式尽量追求多样化。如初读课文时的听读、自读,理解课文时的指读、轻声读、范读、练读,巩固提高中的分角色读、配乐读、比赛读。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读书保持着盎然的兴趣。 (2)、在课外,根据阅读的需要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诗歌类、散文类的文章适合于动情地反复地朗读,直到熟读成诵;小说类、童话故事类

《小学语文低段“读_写_绘”的实践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低段“读·写·绘”的实践研究》 微型课题成果报告

《小学语文低段“读·写·绘”的实践研究》 微型课题成果报告 一、课题实施的时间 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 二、课题实施的对象 泸州市城北学校2015级三班(即二年级三班)。 三、课题的提出 1.我新接手二年级三班语文读书习惯和语文思维习惯现状分析 2010年9月,我接手了二年级三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对本班 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家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访问后,我发现 除少数优生以外,该班绝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都存在以下问 题:一是没有主动读书、大声读书的习惯。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即使教师要求读书,往往也显得消极被动,读得吞吞吐吐,声若蚊蚁,面无悦色,如嚼枯草,干瘪无味。二是没有课外阅读的意识。无论是 校内,还是在校外,都只是按部就班,机械性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点 作业,其余时间不是看电视、玩玩具,就是和小伙伴追逐打闹。即使 偶尔看书,也充其量看看《奥特曼》《大怪兽》等动漫书籍而已。三 是课堂上不能完整地、流利地表述清楚一件事情。更有甚者,不能完 整地、流利地表述清楚一句话,即使说得清楚,一旦动起笔来,也写 不清、说不明、道不通,如果再要求用上一两个词语,那情况会更糟。四是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厚。语文课堂上总是无精打采,心不在焉,任

凭老师千呼万唤,响应者寥寥无几。但同时,我也欣喜地看到,很多 孩子喜欢在课间画画写写,做一些精美的小卡片,送给老师或者同学。于是,我决定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开展“读·写·绘”的实践研究, 扭转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局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13岁前的语文学习新观念”的启示 (1)新教育实验“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 蓝的彩色阶梯。在小学三年级(9岁左右)之前,儿童都处于粉红浪漫期。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论述,儿童早期(换牙之前)是浪漫、 混沌、整体,是“我与世界不相分享”的儿童,这一阶段儿童有自己 特定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生命方式。而到二三年级后,随着“自 我概念”和“他人概念”同时出现,世界概念相伴而生,儿童对于这 个世界就需要既分享又整合的认识了。因此,与此相适应的,是要对 儿童进行既符合又能引领他们身心发展的特殊课程:以特殊的阅读为核心的“读写绘”。 (2)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在《十三岁前的语文》中指出:13岁以前是人类记忆力的高峰,语文学习在小学阶段应以记忆为主, 而不是以理解为主!重诵读,重记忆,重积累应是13岁之前学习语文的重要法则! 四、课题的界定 “读写绘”的核心首先是“读”。人类的经验证明:绘本、故事、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可见,科学技术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改造力有多强。在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课中,我们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是带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这是每一个科学教师必须做好的工作。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极为重要。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教育事业受“应试教育”影响,培养的学生表现出求同思维见长,求异思维见短,文化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较差、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的毛病。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而实验操作更是能够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样让学生在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内科一学课的需求,我们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比较长时间的探究。我们发现生活很多物品可以作为学生实验材料,于是,我们提出了“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科学启蒙教育内涵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前人研究的成果--科学知识,还要求他们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养成科学态度,认识科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经过的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5年3月) 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习科学(新课标)理论知识,进行相关准备。我组学习了《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实验教学与仪器》、《科学教学与实验》等杂志。 2、实施及发展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0月) 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验活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教师的指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会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及生活中的物品开展实验和探究。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被所要认识的事物吸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研究。在指导学生实验中,科学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汽水瓶、可乐瓶、矿泉水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牛奶盒、塑料袋、气球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1)、很多学生学会制作太阳能热水器、雨量器、会设计制作一个保温瓶和

小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篇一:教师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模板 附件三: 以“系列日记”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习作素养 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ⅹⅹ学校ⅹⅹ(执笔) 前言 以“系列日记”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习作素养策略研究,20XX年10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教师小课题。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通过写“系列日记”来提高低年级学生习作素养的方法和策略。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

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日记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习作形式,倍受老师的关注。低年级同学有求新奇,好幻想,爱动手的特点,但真正写起日记来又有一定的困难:不是没话可说,就是千篇一律,要不就是流水帐。而且,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根据每个老师的指导方法,训练效果参差不齐,没有有效的系统的训练模式和方法。有的孩子积累较好掌握了方法后经过训练很喜欢写作,有的孩子因为训练较少接触不多,变得害怕写作不喜欢写作。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思想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由表达,是一种精神领域的自我需求,更是一种追求自我成长的表现。但现在的很多孩子怕写作文,到了高年级写作文是完成老师的任务命令,毫无乐趣可言。如果能从小开始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和兴趣,让他们学会并且能够经常利用写作的方法表达自己,以后的习作自然不是难事。 以“系列日记”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习作素养研究,扭转习作教学因人为定位的 偏差,使之真正展示学生生命活力和个性,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创造自由、安全、健康的心理环境,使习作成为学生实践语言文字能力、发展语言个性、发挥创新个性的天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听讲习惯的培养》微型课题资料(开题、中期、结题报告等)

附件1: XX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XX-20XX年度微型课题 申请·评审书 所在单位 申报人 课题名称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听讲习惯的培养 所在组别高段数学

XX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XX-20XX年度微型课题申请·评审书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听讲习惯的培养》课题进度安排 一.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根据通过计划、调查、分析与研究反思等环节,具体研究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 1.按照计划、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进行实践操作、研究和反思。2.积累和收集研究的数据和具体材料,完善对策的可操作性。 3.进行不定期的经验交流,形成阶段性的小结 (3).总结、结题阶段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 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录像)、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 3.形成实验研究报告; 4.交流、推广研究报告。 二、工作月历安排 1、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级 设立一个“微课题”子文件夹,收集在实验过程中的点滴思考与成果,达到成果共享。 2、认真解读课题申报方案、研究任务计划步骤等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做好课题研究活动的有序准备。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并根据班级情况做好自调工作。 4、开展以课为载体,进行课题研究与交流。 1、和同事进行阶段性实验交流。 2、主要围绕理论学习中对该实验课题的领悟与存在的困惑,以及在实验操作中所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困难进行交流,共享成果一起解惑,达到优化组合。 3、以课为载体,进行课题研讨 4、进行实验研究,积累实验优秀课例(含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案例; 5.进行学期阶段性实验工作总结 1、整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发展资料,进行个案研究。 2、收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研讨课或案例教案、反思;班级研究计划、总结;活动照片等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听讲习惯的培养》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理论支持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本学期,我任五年级三班数学课,我班有三分之一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不尽人意,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老师提问题不举手;有些学生不懂得认真去听别人的讲话,小组讨论,不会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的孩子看似在听,实则早魂游天外了。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尤其课堂听讲习惯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

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 乌鲁木齐市教育科研规划立项小课题 结题申报、鉴定书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从色彩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课题负责人:郭高勇 工作单位: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八中学申报日期: 2011年10月鉴定日期: 乌鲁木齐市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0一二年月日一、小课题结题申请表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目标四、研究过程及方法 五、主要研究成果 六、鉴定意见七、乌鲁木齐市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篇二:小学美术课题结题报告 《在美术课中进行小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宝贵财富。人的本性中都有想象力,只是开发与否。据网上报道,人类对想象力的开发是微乎其微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好的办法之一。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都离不开想象。 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性质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其着眼点在教育,即由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它以美术为媒介,在培养学生的本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美术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儿童的各方面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创作是自由的、自主的,其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内容能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纵观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形式的自由是我们成人所达不到的。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碰到很多儿童进入小学后,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作业中越来越缺乏天真烂漫的童趣,缺少自己的想象。我们每次上完课批改作业时,发现大多是临摹的,有的只是改变一下原画的构图、色彩。有时上美术课学生也会尝试自己想象创作,当拿掉任何的参照图画,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时,只有少数学生能较好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画面十分简单,不能深入想象创作。培养想象力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他们是缺乏一种美术的想象能力。国内外目前还没有此类课题研究的专著,查阅电脑虽然有一些教师撰写的论文或心得体会,如《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佚名)、《想象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冯志萍)、《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朱瑞晓)、《让孩子在绘画中放飞自己想象》(魏红)等等,这些论文或心得体会只提出一些各自做法或例子,但都不能给我校具体情况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有系统的以及可操作性的指导。 为此我们结合课题方案,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想象能力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想象力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2、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有了想象力,人们就可以发明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物品,有了想象力,人类就会有更好的明天。如果没有想象力,人类还在刀耕火种,吮毛吸血,人和动物还有什么区别? 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认为:“想象只是超出人们真实生活,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创作,有时显得神秘、虚幻甚至荒诞,然而想象和幻想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集中体现”。3、美术新课

高一地理微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3-2014学年度砀山铁路中学微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小组活动有效实施》结题报告 高一地理组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活中接受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授课方式占据着学生太多的时间;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机械的记忆课本教材知识,许多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许多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还充斥着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非常复杂,解决起来非常困难,但作为教育者,应该为改变这些发出自己的声音、付出自己的行动。 地理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好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欠缺的课堂设计可能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那么如何才能让地理课生动有趣,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呢?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高一两个学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的开展设计与有效性评价实验,建立易于操作的高中教师和学生课堂小组活动设计评价模式,从而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提升学生地理素养双赢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高中地理学业成绩评价体系——为主课题《地理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提供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1、研究的主要方法 准备阶段主要采用学生课前准备调查法、讨论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或研究成果。通过利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对此问题的态度看法。 实施阶段课堂教学中让各个小组派代表讲解本节知识点,学生代表负责记录。 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总结研究过程,比较分析,归纳研究成果,形成报告、论文、等。 2.研究过程 新课标下地理课堂的设计要让地理课堂“新”起来,不仅是形式“新”起来,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情感都活起来。地理课堂小组活动的创新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地理,开辟地理教学的新天地。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1、评价的指导思想得以明晰。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微型课题 《如何在游戏中吸引幼儿注意力》结题报告 老高川中心幼儿园武美荣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份职业的快乐和幸福,我会用全部的知识来教育和引导幼儿,不仅要从德、智、体、美这几方面来发展幼儿,还需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不集中,常常静不下心来,做事不能坚持到底。如果教师不能有意识地把这“活泼”的天性逐步导向“专注”习惯,到上小学时再想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十分困难。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一、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简单的环境。 俄国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灵。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说幼儿,即使是成人,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以便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和注意力的集中。除此之外,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言行举止,配合幼儿的行为,无论幼儿在干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打扰,给幼儿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 二、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制度。 家长在家不管孩子,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耍,造成睡眠不足,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从而使注意力涣散。幼儿在家不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到幼儿园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简单而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与有规律的家庭生活的良好配合下,才能更好地吸引。 三、教师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具的颜色要鲜艳、新颖。

自制一些玩教具如:软飞盘,树叶沾画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独立动手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注意力。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提高幼儿注意力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这些有独特个性的自制玩教具体现了幼儿教师独特的教学个性。老师们通过亲手制作形式各异的玩教具,体现出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动手能力、语言能力、情感态度、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教学要求一个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牢牢吸引幼儿们的听课注意力则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提问知识都要准确、生动,还要有重点、深度。这样孩子们无论是上课状态,还是上课效果都会很好。最基本的是知识的准确性,如果不准确,给孩子们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印象,只能是分散淡化幼儿的注意力,根本谈不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一些知识概念更要注意。当然具体实施需要很强的技巧性,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最好采取一种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语言方式进行对话,孩子就会有一种亲近感,语言生动有趣则会最能够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的听课热情,也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教师的风趣幽默最能打动孩子的心,从而吸引住孩子。但一定要注意掌握适度,不可滥用,否则就会物极必反。 教师无论在上课还是在生活中,声音都要有变化,只有高低起伏的声音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在讲故事的时候,不仅教师的声音要高低起伏,还需要音色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如果一个教师注重突出重点,那么课前对于知识已经去粗取精,做了精加工,于是在孩子头脑中得到的印象自然就会既简单又清晰,这样孩子们就会很容易引起注意。而且由于孩子们获得的知识是系统的“骨架”部分,这对于孩子主动去添加知识的“肌肉”部分已经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从而更加

小课题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纳卜藏九年一贯制学校马洪福 课题基本情况 1.研究的背景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集体。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1学校高位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是文化存在。认识一所学校,一定耍认识该学校的文化;研究一所学校,也一定要研究该学校的文化。学校文化是最值得研究的因素,也是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先进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近儿年来,我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校本教育研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校根据“特色为根,质量为本, 文化为魂”的办

学方针,致力于建设“美丽校园”,打造品牌学校内涵。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体系还不完善,还未能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班主任进彳亍了一些探索,但还没要有在日常的教育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耍使学校在更高层次上良性运转,必须借力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办学品位,确保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1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学生养成教育方而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不为班级着想,不关心班集体,缺乏集体思想,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与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班级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没有良好的班风,班貌,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就没有班级精神的形成。教育的本质,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文化人”。当前,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帮助下知道“做什么”,部分学生知道“怎么做”,而只有少部分学生才知道“为什么做”。我们的理想, 就是让绝大多数学生知道“为什么做”,而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帮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文化一旦内化为学生自觉主动追求的东西后,它就可以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支撑点,价值判断的参照系。如此, 学生就会用某种“特征”的文化选择生活,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而选择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做正确的事情”,以至形成一种生活精神。 %1教师生命发展的需耍 2.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在

高中政治小课题开结题报告

篇一:《高中政治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政治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强调,课程应具有发展性,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教育要立足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多个年头,经过多种方式的培训,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绝大部分教师仍采用“满堂灌”或“一言堂”,学生被动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也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效率,甚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蔓延。 面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一方面能够全面深入地探索和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帮助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学会探索,学会主动改革,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成长。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自主、合作学习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随着学习者自主性方面的理论性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的许多教学工作者的共识,他们纷纷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国内外教育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与不同层面对自主学习下过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内容大体相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而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换句话说,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大胆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在这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适时地给学生指导点拨,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建构新知,提高能力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过程。这种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1、学生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可见,这种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要培养学生这种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与培养才能逐渐形成。 三、课题立项依据 1、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经济全球化要求社会成员具有交往、合作、分享的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 2、从我国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对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意义重大。 3、从我校政治教研组当前实际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较多关注教材教法,对学生学法,尤其是对合作学习指导不足;亦有相当部分学生学习方式单一、陈旧,被动,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