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国军事战略的8次调整

美国军事战略的8次调整

美国军事战略的8次调整
美国军事战略的8次调整

美国军事战略的8次调整(2008-12-12 02:23:48)

二战后,美国以超级大国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急剧扩张,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为此,美国历届政府不断修订其军事战略,迄今为止,已经历了8次大的调整。

遏制战略

二战结束到1952年,杜鲁门政府推行“遏制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包围、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夺取中间地带,把镇压各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准备新的世界大战结合起来。这一战略的作战设想主要是把核垄断作为讹诈的手段,奉行陆海空三军均衡发展的方针,准备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式的全面战争。

大规模报复战略

1953~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依靠美国的核优势玩弄战争边缘政策,企图以核战争威胁苏联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这一战略的设想是要么不打,要么就打全面核大战。为此,美国改变过去三军均衡发展的方针,突出发展空军,特别是战略空军和核武器。

灵活反应战略

1961~1968年,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推行灵活反应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以不同的方式应付不同的威胁,准备打各种战争,特别是“有限战争”或“特种战争”,妄图以此来镇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与苏联争夺势力范围。这一战略把战争样式分为核大战、有限战争和特种战争3种,主张建立一支“多样化”的军事力量,以便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以适合于情况的武器和部队作出反应”。1965年,约翰逊政府又进而采纳军事理论家康恩提出的“逐步升级”战略理论。其主要内容是把战争从危机到全面核大战之间划为7个阶段、44个阶梯和6道门槛。其实质在于逐步提高战争等级,不断增加压力,以达到不战而胜或以较小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目的。这一理论被视为灵活反应战略的具体化。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美军的战备指标是要求具有打“两个半战争”的能力,即在欧洲和亚洲各打一场大仗的同时,在其他地区再打一场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小仗。

现实威慑战略

1969~1980年,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奉行的是现实威慑战略。该战略的实质是在美国日趋衰落的情况下,承认美苏之间的均势并与苏联展开争夺。其主要内容是在战略做一些必要的收缩,调整军事部署,重点加强欧洲地区的力量,力图扭转被动局面。该战略把战争样式分为战略核战争、战区核战争、战区常规战争和小于战区规模的局部战争。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美军具体的战备指标降为“一个半”,即重点准备在欧洲与苏军及华约军队打一场大仗,同时准备在其他地区特别是在中东地区打一场小仗。在力量使用上,主张以核力量为盾,以常规部队为剑,主要由盟军打头阵,必要时出动美海、空军支援。

新灵活反应战略

1981~1988年,里根政府奉行的是新灵活反应战略。由于该战略是对肯尼迪政府灵活反应战略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被称为“新灵活反应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大幅度增加军费,重振军备,谋求对苏军事优势,以针锋相对的强硬姿态和灵活多变的手法对付苏联的扩张。里根政府对美国的核战略进行了重大修改,强调通过加强实战准备获取可靠的核威慑力量;认为核战争可以打,而且可以打赢;打有限核战争是可能的;核战争也可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建立攻防兼备的核战争体系,大力推行“战略防御计划”,同时把军控谈判纳入核战略轨道。在常规战略方面,里根政府摒弃了过去规定的“两个半战争”和“一个半战争”的战备指标,主张在多个战区、多条战线上对苏作战,把准备与苏联打一场持久的常规战争作为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出发点。

地区防务战略

1989年1月布什上台后,于当年5月,正式提出“超越遏制”的国家战略。1992年2月,国防部长切尼正式将布什政府的军事战略定名为“地区防务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战略核威慑与战略防御、前沿存在、危机反应和部队重建,其核心是全球威慑和危机反应。具体表现为:以地区性军事强国为主要作战对象,重点准备打局部战争;建立侧重于对付有限的弹道导弹攻击的战略防御系统;在军队建设上,缩小规模,提高质量,在维持战略威慑力量的同时,突出常规部队建设,重点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在兵力部署上,缩减海外驻军和基地,在关键地区保持前沿存在;在战争准备上,着重增强部队的随时动员、快速反应和重建能力。

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

克林顿1993年上台后,经过两年的审视,于1995年3月提出了“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该战略围绕“打赢几乎同时发生的两场大规模地区冲突”的方针,提出以海外军事存在和力量投送作为基本手段,以“和平时期参与、威慑和防止冲突、战斗并获得胜利”作为美军的主要任务和军事行动样式。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战备和现代化”等措施全面提高和加强美国的军事实力,从而实现“促进稳定”、“阻止侵略”的国家军事战略目标,维护美国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

营造-反应-准备战略

1997年7月,美军参联会发表《国家军事战略》报告,提出了新的军事战略“塑造-反应-准备”。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以塑造、反应、准备为战略指导,以和平时期塑造有利的安全环境、对各种危机作出反应、着手准备应付未来不确定的因素为3大战略任务,通过和平参与、危机反应和改革军队编制体制、作战理论和武器装备,全面提高美军实力,从而实现“促进和平与稳定”、“打败对手”的军事战略目标。(

对美国军事战略的几点思考 罗金凡

对美国军事战略的几点思考罗金凡 发表时间:2016-11-25T16:58:30.8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3期作者:罗金凡[导读] 摘要:为适应发展变化的国际形势,近几年来,美国积极调整军事战略,战略重心东移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出第三次“抵销”战略寻求军队建设非对称优势、调整军种发展思路建设“多能”型军队等。当然变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中,都有其继承性的根源。 江苏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第二师 摘要:为适应发展变化的国际形势,近几年来,美国积极调整军事战略,战略重心东移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出第三次“抵销”战略寻求军队建设非对称优势、调整军种发展思路建设“多能”型军队等。当然变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中,都有其继承性的根源。因此,深入地探究其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和趋势,是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美国;军事战略;思考 纵观美国军事战略发展演变,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军事战略目标变化的轨迹:争取独立-巩固政权-大陆扩张-与苏争霸-独霸世界。在美国短短的200多年历史上,所奉行的军事战备大都具有侵略扩张的性质,尽管美国军事战略屡经修改,但其争霸世界的战略意图却代代相传,始终如一。当然变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中,都有其继承性的根源。因此,深入地探究其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和趋势,是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战略意图始终如一,坚持进攻性军事战略 美国军事战略的根本企图就是要维护美国的利益,而“美国的利益是全球性的”,“美国要在当今世界发挥领导作用”,要“防止与美国为敌的新兴霸权主义国家的出现,防止重要地区落入与美国为敌的国家控制之下”。任何国家只要发展了、壮大了,只要让美国感到危及到它的地位,美国就认为这是一种不稳定局面,就是对其利益的侵犯。美军不仅要“为保护美国利益而战”,而且要“为国际社会的意志和良知而战”。所有这些都表明了美国新军事战略的霸权主义本质。不论如何变化,美国军事战略的“进攻”性质仍然没有变化,始终是一种“攻势”战略。 二、讲求实力政策,建设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讲求实力,重视军队建设是美国军事战略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美国政府推行实力外交和政治外交的基础。因此,美国历届政府的国防政策,都要保持巨额军费以维护美国的实力地位和推行全球战略。美国认为,政治与经济力量无论如何强大,也无法在国际冲突中立即使用,而必须依赖一支机动能力强的军事力量。从美军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其建军思想尽管受各个时期军事战略变化的影响较大,但总的方向一直十分明确,就是以强大的国民经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不断研制新式武器装备,完善军队的体制编制,建设一支技术先进、装备优良、搭配合理的武装力量,以夺取并保持军事上的优势地位。 三、战争以预测为基础,制定相适应的战备方针 纵观战后美国各时期的军事战略,都要围绕未来战争的可能样式、爆发的地点、持续的时间、作战的对象等基本问题作出回答,即美军所谓的作战设想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战争预测的基础上,找出对策,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战备方针及军事部署。战后美军对未来战争样式的分析,基本上围绕核战争、常规战争进行的。50年代之前,美军占有核优势,故偏重准备打世界核大战;70年代前后,美苏战略核力量现出大体均势,美国被迫而逐渐侧重准备打常规战争,特别是局部战争;近年来更注重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但不管各个时期战略方针的重点放在哪里,准备打赢一切类型与规模的战争,乃是美军的根本立足点。军事战略虽经过多次调整,但以争霸世界为目标、以欧洲为重点、同时重视亚太、稳定中东、兼顾非洲和拉美的全球性战略从没变。 四、战略的变化是继承中求发展,变中求利 深入研究美国战略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其中既有许多基本不变的观点,又有不少随机应变的内容。概括地说,这些变与不变的观点是战略理论制定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外政策的调整,或者领导人更迭的时候,其军事战略便会随之出现变动。世界政治、军事格局,特别是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也是美国制定军事战略的重要依据。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新式武器的出现也直接影响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大规模报复战略”就是利用它当时垄断了核武器的有利地位提出的。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还与主要对手军事战略的调整有关。此外,从美国民族性格的特点上看,喜欢在变中求利,但往往缺乏耐心,碰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要改变战略和战术。 参考文献: [1]刘怡昕、解文欣外国军事战备研究.海潮出版社,2013 [2]李江胜美国对华军事战略,时事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罗金凡江苏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第二师

当前大国关系的新特点及趋势性影响

大国关系历来是牵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关系经历新一轮深刻调整。各主要大国因应全球战略环境深刻变化,着眼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纷纷推进对外战略调整,在政治上分化重组、经济上融合竞争、文化上交流交锋,形成既竞争制约又合作协调的大国关系态势,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和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的大国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总体稳定”保持。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 二、“逐利竞争”激烈。各大国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特别是围绕着战略资源、能源产地、能源通道的竞争加剧.俄乌天然气之争;俄反制美欧“颜色革命”;伊朗重炼浓缩铀;中东海湾伊斯兰极端化;等都揭示出政治外交后面的经济因素日益复杂。 三、“因时谋势”多变。各国的战略重点和关切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不同的集团,中美印、中美日、美欧俄、中美俄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复杂互动。美欧与俄结构性矛盾的一面渐趋明朗,俄对美欧关系处于守势。美欧关系走出伊战阴影,重趋协调与合作;美俄关系复杂面凸现;欧俄关系热度下降,战略互信下降。同时,中美在合作中摩擦增多;中俄相互战略需求增强;中欧关系稳步发展,但也面临新问题。 四、“新老互动”明显。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影响扩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和世界力量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美重塑其全球同盟体系,加强对中、俄、印等新兴经济体的关注。中国实力增强,牵动国家关系新变化,主要大国对中国的战略或策略侧重增加。 五、“区域合作”活跃。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区域合作进入加速发展新时期。东亚成为大国竞争及新一轮区域合作发展的重点,美日俄欧对亚洲区域合作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及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备受重视。各大国通过扩大地区融合,加强利益捆绑。 六、“多边协调”日强。热点问题继续牵动大国关系,大国日益重视多边机制在解决传统、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两核一线”热点问题的解决上,各主要大国更加注重外交和软实力的作用,协调与合作不断增加,手法也更趋灵活务实。协调、妥协、合作,将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主要趋势。 当前的大国关系也产生了以下两个趋势性影响: 1、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多极”指的是世界上同时并存的3个或3个以上的这种力量。“多极化”则是用来描述国际格局从单极或两极向多极演化的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经历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短暂出现的单极主导或“一超多强”格局之后,当前正朝多极方向加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实力开始相对下降。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的尼克松和基辛格提出了五大力量中心说,即美国、苏联、中国、西欧、日本五个力量中心,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进入80年代,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其著作《大国的兴衰》中指出,欧洲和日本已在经济上对美国构成了严重挑战。但从综合实力上看,当时美苏仍是两大主要力量,中国、西欧和日本虽实力上升,但与美苏相比,综合国力相距尚远,不能成为一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群体崛起,新兴大国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战略力量,世界多极化进程明显提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进一步加速了世界多极化进程,突出表现在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从经济上看,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其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已从2008 的31.8%下降到2013年的22.7%。美国国债从2008的10万亿美元蹿升至如今的1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7%,相当于美国财政收入的7倍。从

军事战略

笔者对美国现任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1938年6月28日出生)颇感兴趣。要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高龄的国防部长,今年已经74岁了。此人年逾古稀仍然出任国防部长,自然有其过人之处。笔者查阅此人简历之后,感到震惊。原来此人竟然是一个优秀的财政专家。帕内塔,父母是来自意大利的移民,毕业于加州圣克拉拉大学。1960年代帕内塔曾经在美国陆军服役,官至中尉。原属共和党,1971年转入民主党。1977年至1993年任国会议员,而且在财政拨款方面,颇有经验,一度是国会众议院财政委员会的主席,而且在克林顿任总统期间,担任过白宫的财政办公室主任。看过此人的简历,结合那份《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优先任务》,笔者似乎感觉到了一些东西。美国的军事战略即将开启深刻的变革。 笔者有一点儿佩服奥巴马了。在人事问题上,奥巴马确实很有水平。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终于徐徐拉开了大幕。而操刀新军事战略的人,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财政专家。由此,我们也大体可以理解,美国新军事战略的本质特征了。美国人开始面对残酷的现实了。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将开始美军的一场历史性的革命。 笔者将这场新军事革命用两个词来概括:使命和效率。 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的出现,意味着四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美军的使命将发生转变(可参阅《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优先任务》)。美军的使命是确保本土安全,而不再是提供全球安全保障。就是说,美国人决定,美军不再继续做世界警察了。其相对应的潜台词,则是狼烟四起。 第二、美军的结构将发生转变(可参阅美国2010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军将以网络中心战模式代替军事占领和军事部署,美军将极大地压缩常规军事力量的规模,美军将极大的加强系统作战能力。美军在压缩军费的同时,综合军力将反而获得提高。 第三、美军的战略布局将发生转变。美军将改变平面型的军事力量部署。美军将放弃大部分军事占领地区;美军将收缩大部分海外军事基地。简单地说,美军将简化在陆上、海上、空中的军事力量,而强化在太空、网络、电磁等领域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强化立体化的综合打击能力。 第四、美军的行动方式将发生转变。美军将逐渐放弃直接介入的军事行动方式,美军将主要使用间接介入的非常规打击模式。利比亚模式,是一种尝试。未来,对伊朗的打击,极有可能也会采取类似模式。 由于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全球的政治经济形势将会随之发生剧烈变化。 一直以来,笔者对冷战结束后的美国陈旧军事战略感到费解。美国近二十年来的军事战略是美国建国以来最愚蠢的军事战略。其最糟糕之处在于,美军没有因应冷战结束的变化,迅速调整美军自身的使命,以及与使命相匹配的资源配置。近二十年来,美军严重消耗了美国的综合国力,美国为过去二十年错误的军事战略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奥巴马总统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他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军事战略改革。奥巴马将这个沉重的使命交给了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 美国新军事战略,一言以蔽之,就是美军开始实施战略收缩。事实上,国家的财政战略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第一军事战略。美国人是清醒的,美国不能迅速压缩军费的无限膨胀,美国财政即将走向破产的边缘,美国将重蹈大英帝国灭亡的覆辙。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先生曾经说过,大英帝国正是被丘吉尔先生的无敌舰队摧毁的。美国人不想被自己过于夸张的军费支出拖垮,他们就必须改革了。需要提醒的是,中国人正在进行盲目的军费扩张,我们是否注意到类似的问题呢?中国同样存在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我们军费的合理水平到底应该是多少?第二、我们军费的最高效能应该如何发挥?换句话说。我国也需要思考新军事战略了! 美军将放弃对所有非美国国家核心利益目标的军事保护。简言之,美军将只保护其本国的核心国家利益相关联的重要目标。这就意味着,美国将放弃对主要军事对手的全面军事围堵,转而实施对美国核心利益的重点军事保护。请注意,这与我国军事专家的判断大相径庭。笔者无法理解,我国军事专家是如何定义美国军事围堵的?如果判断完全错误,他们愿意承担历史责任吗?美军的使命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美军的现实压力将极大地减轻了。美军的任务也由面控制,转变为线控制。放弃了面控制,则美军将不再依赖强大的陆军实施军事占领,美国陆军将会大规模缩减。随着,空海一体化作战理念的提出,以空海军为

美国全球军事基地分布地图

美国全球军事基地分布地图 二战后,美国的军事存在几乎遍及全球,它在世界各地建立的事基地曾达5000多个(其中近半数在海外)。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以及驻在国人民的反对,美军事基地的数量大大减少。目前美海外军事基地374个,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驻军30多万人;本土基地871个,其中海军基地242个,空军基地384个。 美军目前控制的海上咽喉包括:阿拉斯加湾、朝鲜海峡、印尼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红海南端曼德海峡、北端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与大西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古巴以北的佛罗里达海峡、从非洲南端到北美的航道、格陵兰——冰岛——英国航道。 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基地可分为3个区域:即欧洲、中东和北非区;亚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南北美洲区。美国长期部署在全球基地的军队超过23万,其中主要集中在德国(7.5万)、日本(4.5万)和韩国(3.75万)。另外还有部署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14.5万人。

一、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 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历来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也是美驻军人数较多、军事设施最集中的地区,该区基地数量占美军海外基地总数的53%,并呈两线配置:中欧基地群、南欧基地群以及中东、西亚、北非基地群构成第一线的前沿基地;英国、冰岛和伊比利亚半岛的西欧基地群构成第二线的中间基地。一共驻有约11.7万美军。在驻欧美军的总数中有75603人驻在德国。驻在德国基地的第一步兵师正在伊拉克服役。美国还在德国驻有第一装甲师,并设有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美国空军在欧洲的总部和重要的后勤中心。美国的作战飞机从德国的施庞达勒姆空军基地起飞。 美国在意大利驻有1.33万部队。美海军第六舰队总部设在那不勒斯附近。阿维亚诺空军基地是美国空军的作战基地,第173空降旅驻在维琴察。大约有1.2万美军驻在英国,其中大部分是空军人员。美国第三航空队的总部设在英国的米尔登霍尔。在西班牙驻有约2000名美军。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海岸的罗塔建有一个海军站。驻在土耳其基地的美军约有1800人,大多数是驻在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的空军人员。另有1500名美军驻在冰岛,那里建有F—15战机的基地。 1、中欧基地群:该区为欧洲心脏地带,冷战期间是对抗苏联的前沿。冷战结束后,中欧地区美军的主要任务是对地区冲突做出快速反应,同时也有防范俄罗斯的战略意图。该区美军事基地分布于德国、比利时与荷兰三国。 陆军基地:德国斯图加特(欧洲美军总部驻地)、海德堡(美国驻欧洲陆军司令部)、维尔茨堡(美陆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驻地)、巴特克罗伊茨纳赫(美陆军第1装甲师驻地)。 空军基地:德国拉姆施泰因(美国驻欧洲空军司令部驻地)、施潘达勒姆、森巴赫、莱茵—美茵等;荷兰苏斯特堡;比利时希埃夫雷斯。 2、南欧基地群:该区把黑海出口,可控制东地中海,为欧洲南翼屏障。美军基地分布于意大利和希腊。陆军基地:意大利的维琴察(美陆军南欧特遣部队司令部驻地)、里窝那(陆军后勤供应港)。 海军基地:意大利那不勒斯(美驻欧洲海军司令部驻地)、加埃塔(美第6舰队司令部驻地)、马达莱纳(核潜艇支援基地)、锡戈内拉(反潜作战及后勤支援基地);希腊的苏扎湾。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 大纲 一、战略的不同层次及不同内容 二、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 1.杜鲁门政府时期的“遏制战略” 2.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3.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的“灵活反应战略” 4.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时期的“现实威慑战略” 5.里根政府时期的“新灵活反应战略” 三、冷战时期美国主要的军事行动与战争危机 1.朝鲜战争 2.越南战争 3.古巴导弹危机 4.营救伊朗人质事件 5.空袭利比亚 6.入侵巴拿马 7.海湾战争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国家安全战略,指在平时和战时维护、建设、发展、使用和显示国家政治、经济、心理和军事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推进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的科学和艺术 C02:国防战略主要是军事力量的建设 C03:军事战略,指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达到国家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原理和观点 K01:冷战时期,美国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和所面临的安全环境,约八年调整一次军事战略,在大约四十年期间,美国共五次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两次从事

力量均势,最终以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 K02:冷战时期,美国主要的军事行动与战争危机包括: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1961年至1973年的越南战争、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80年营救在伊朗的人质、1986年空袭利比亚、1989年至1990年入侵巴拿马以及1991年的海湾战争 正文 一、战略的不同层次及不同内容 战略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谋求不战而胜。国家安全战略的定义是,在平时和战时维护、建设、发展、使用和显示国家政治、经济、心理和军事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推进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这样一种科学和艺术称为国家安全战略;其次是国防战略,谋求先胜而后战,主要是军事力量的建设;军事战略是第三层次,谋求战胜对手,通过军事力量来达到某一目标。美国官方给军事战略所下的定义是:“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达到国家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军事战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运用并受制于国防战略所能提供的资源。上述三个层次不能错乱颠倒,以军事战略凌驾于其他战略之上必然导致穷兵黩武而失败(如德国、日本),以国防战略作为最高层次也会造成军备竞赛而把国家拖垮(如前苏联)。使用军事力量的得失,不仅要以胜负来衡量,主要是看其是否增进了而不是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即战后的状况要比战前更为有利。错误的军事战略和武力的错误运用,即便暂时获得了军事胜利,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游离于欧亚大陆这一世界政治经济重心之外,美国最大的安全忧虑,是欧亚大陆被反美的军事集团所控制。冷战时期,因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基本控制了欧亚大陆核心地带,使美国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制定与调整,均以对抗苏联为其核心内容。 二、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和所面临的安全环境,大约八年调整一次。在大约四十年期间,美国共五次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两次从事大

对美国军事战略的几点思考

对美国军事战略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6-11-02T16:03:27.5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2期作者:罗金凡[导读] 摘要:为适应发展变化的国际形势,近几年来,美国积极调整军事战略,战略重心东移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出第三次“抵销”战略寻求军队建设非对称优势、调整军种发展思路建设“多能”型军队等。当然变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中,都有其继承性的根源。因此,深入地探究其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和趋势,是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 江苏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第二师 摘要:为适应发展变化的国际形势,近几年来,美国积极调整军事战略,战略重心东移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出第三次“抵销”战略寻求军队建设非对称优势、调整军种发展思路建设“多能”型军队等。当然变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中,都有其继承性的根源。因此,深入地探究其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和趋势,是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美国;军事战略;思考 纵观美国军事战略发展演变,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军事战略目标变化的轨迹:争取独立-巩固政权-大陆扩张-与苏争霸-独霸世界。在美国短短的200多年历史上,所奉行的军事战备大都具有侵略扩张的性质,尽管美国军事战略屡经修改,但其争霸世界的战略意图却代代相传,始终如一。当然变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中,都有其继承性的根源。因此,深入地探究其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和趋势,是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战略意图始终如一,坚持进攻性军事战略 美国军事战略的根本企图就是要维护美国的利益,而“美国的利益是全球性的”,“美国要在当今世界发挥领导作用”,要“防止与美国为敌的新兴霸权主义国家的出现,防止重要地区落入与美国为敌的国家控制之下”。任何国家只要发展了、壮大了,只要让美国感到危及到它的地位,美国就认为这是一种不稳定局面,就是对其利益的侵犯。美军不仅要“为保护美国利益而战”,而且要“为国际社会的意志和良知而战”。所有这些都表明了美国新军事战略的霸权主义本质。不论如何变化,美国军事战略的“进攻”性质仍然没有变化,始终是一种“攻势”战略。 二、讲求实力政策,建设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讲求实力,重视军队建设是美国军事战略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美国政府推行实力外交和政治外交的基础。因此,美国历届政府的国防政策,都要保持巨额军费以维护美国的实力地位和推行全球战略。美国认为,政治与经济力量无论如何强大,也无法在国际冲突中立即使用,而必须依赖一支机动能力强的军事力量。从美军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其建军思想尽管受各个时期军事战略变化的影响较大,但总的方向一直十分明确,就是以强大的国民经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不断研制新式武器装备,完善军队的体制编制,建设一支技术先进、装备优良、搭配合理的武装力量,以夺取并保持军事上的优势地位。 三、战争以预测为基础,制定相适应的战备方针 纵观战后美国各时期的军事战略,都要围绕未来战争的可能样式、爆发的地点、持续的时间、作战的对象等基本问题作出回答,即美军所谓的作战设想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战争预测的基础上,找出对策,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战备方针及军事部署。战后美军对未来战争样式的分析,基本上围绕核战争、常规战争进行的。50年代之前,美军占有核优势,故偏重准备打世界核大战;70年代前后,美苏战略核力量现出大体均势,美国被迫而逐渐侧重准备打常规战争,特别是局部战争;近年来更注重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但不管各个时期战略方针的重点放在哪里,准备打赢一切类型与规模的战争,乃是美军的根本立足点。军事战略虽经过多次调整,但以争霸世界为目标、以欧洲为重点、同时重视亚太、稳定中东、兼顾非洲和拉美的全球性战略从没变。 四、战略的变化是继承中求发展,变中求利 深入研究美国战略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其中既有许多基本不变的观点,又有不少随机应变的内容。概括地说,这些变与不变的观点是战略理论制定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外政策的调整,或者领导人更迭的时候,其军事战略便会随之出现变动。世界政治、军事格局,特别是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也是美国制定军事战略的重要依据。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新式武器的出现也直接影响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大规模报复战略”就是利用它当时垄断了核武器的有利地位提出的。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还与主要对手军事战略的调整有关。此外,从美国民族性格的特点上看,喜欢在变中求利,但往往缺乏耐心,碰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要改变战略和战术。 参考文献: [1].刘怡昕、解文欣外国军事战备研究.海潮出版社,2013 [2].李江胜美国对华军事战略,时事出版社,2013

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摘要】:美国新军事战略指出,美国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思想,军事部署重返亚太,以此来遏制中国。中国应当深入分 析美军调整的内因,从容冷静面对,继续寻求和平发展 战略,不谋求军事对抗,使美军围堵战略不攻自破。【关键词】:美军军事战略调整亚太地区中国 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5日公布美国新的国防与军事战略,宣布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国的这一军事战略调整,是在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战略的大背景下,在政治、经济方面已经实质性展开后,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具体举措。美国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思想,美国要重返亚太,做到在打赢一场战争的同时,遏制另外一场战争。在美军新战略报告中,中国一词三次被提及,遏制中国的思路非常明确。为了应对美国的军事战略,必然要深入分析其军事战略改变的各个方面。 一、美军军事战略改变的原因 美国新的国防与军事战略,这是美国多年以来,军事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军事战略要满足经济政策。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面,美国一直是在全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而且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

我们看到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一场是在伊拉克,另外是在阿富汗。“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思维,使得美国在过去的十年反恐战争里,产生了高额的财政赤字。两场战争确实是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无论是在人力、财力上,这两场战争都为美国的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一个负面的影响,甚至它成为美国到目前为止经济衰退,持续不能够复苏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加上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经济危机,更加让美国的经济雪上加霜。为此,美国不得不考虑削减财政赤字,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减少国防费用开支。所以,美国新的军事战略明确指出,五角大楼必须在今后10年实现大约4870亿美元的指出削减。如果国会无法就其他减赤计划达成共识,五角大楼还可能被迫再削减5000亿美元的支出。与此同时,新战略呼吁在2015、2016年裁剪2.7万名步兵和2万名海军陆战队员。以此来减少国防费用的开支,满足国内的经济政策和形势。 2、军事战略要符合外交战略。 在2009年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的外交策略有比较大的调整,在过去美国认为自己是老大,独自就能够解决所有的事情,但是奥巴马上台之后,他有一个新的说法,就是美国不能够解决所有的国际问题,而解决国际问题也离不开美国。美国更多的是希望国际社会所有的成员,都承担更多的责任,一些新兴的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这种责任论也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种外交政策上的变化当然也需要军事上、军事政策的一

美国军事战略的新变化

美国军事战略的新变化 今年上半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外公布了新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美国战略体系分为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和军事战略三个层次。美军认为,军事战略是运用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实现国家各项目标的艺术和科学。军事战略报告是指导美军建设和战略力量部署的指针性文件,通常情况下该报告两年修订并发布一次,这次发布距上次的时间却达七年之久,可见美国对新战略报告的出台非常慎重。与上次相比,新的军事战略报告明确了美军未来的使命和任务,在战略环境、战略重点、战略合作、战争设想、军队建设等方面也都发生了新变化。 一、美国的战略视野:关注公地 美国新的军事战略报告在对未来的战略环境和所受到的威胁等方面都有新的认识。报告指出,美国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其战略视野应当更加开阔,打击恐怖主义仍然是美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但视野将不再局限于反恐怖主义领域,而应面对世界出现的各种挑战,特别是一些新出现的领域。新军事战略报告多次强调太空、海洋、网络空间等“全球公地”问题,指出,在未来的一个时期,所有国家的安全和繁荣都依赖于海洋、太空和网络。美国的长远战略利益是“确保全球公共区域……海上、空中及太空共有区域……以及全球关联区域内的进入和自由调动”。同时,报告明确表示,为了应对任何国家破坏和使用全球公共区域的权利或威胁美国盟国安全的行为,美国将显示决心并投入人力物力。这充分说明,“全球公地”正成为美国维持其既有优势、谋求未来霸权的新领域。美国战略视野拓展到“全球公地”,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区大国崛起、拥有核武器国家的增加、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激烈争夺。依据美国的观点,将来亚太地区会出现两大力量中心,美军在全球公地的自由行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的挑战,美国在这些公地内的战略利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国提出,今后军队的新使命和新任务,一是要确保美军在全球公地自由地进入和调动,这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也是美军的永久性使命;二是要继续保持核威慑和常规力量的绝对优势,要具有击败侵略的战略能力,大力发展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的威慑手段,以适应在这些领域出现的挑战和威胁。 二、美国的战略重点:指向亚太 在军事战略中,战略矛头的指向非常关键。美国在很长一个时期内的战略重点是欧洲,上世纪90年代初,以苏联为首的华约解体之后,美国对战略关注的重点进行了重新评估和定位。经过多年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要更加关注亚太地区形势的变化及走向,主动适时地把战略重心转移到新的地区。 新的军事战略报告明确指出,美军既要保持全球属性,同时又要关注重点地区。从报告的内容可以看出,亚太地区将成为美国今后的重中之重。美国战略重点的转移,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快速发展,美国认为在这一地区将会出现挑战自己的国家。按美国的推断,再过25至30年,一些国家的综合国力将会超过美国。这必将对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构成威胁和产生不利影响,对此美国不得不给予高度重视。二是亚太地区存在很多不安定因素,一些国家发展核武器,可能引发核扩散,这必将使亚太地区的形势越发不安全和复杂。三是周边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在加快军队现代化的进程,报告明确指出,一些国家正在发展反介入和区域封锁能力,以制约美国进行国际行动的自由。报告特别强调,美国对一些国家的军力扩张的范围及战略意图不够清楚,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特点及趋势性影响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特点及趋势性影响 大国关系历来是牵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关系经历新一轮深刻调整。各主要大国应根据全球战略环境深刻变化,着眼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纷纷推进对外战略调整,在政治上分化重组、经济上融合竞争、文化上交流交锋,形成既竞争制约又合作协调的大国关系态势,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和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二、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特点冷战结束以来,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导致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存空前加深,对大国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使大国互动出现一些新的表现形式。 1. 大国更加倾向以和平手段谋取战略优势。与过去那种单向的、垂直的依赖关系不同,当今世界相互依存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特点,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呈现出一种双向的、平行的相互依存模式。世界各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定意义上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冲突和对抗对任何大国的代价都将日益高昂,各大国都更加倾向以和平手段谋取战略优势。 2. 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全面合作可能成为大国关系的主流。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日趋严峻,不论一国国力如何强大,都难以单枪匹马进行应对,必须通过开展有效的全球治理才能共渡难关。各大国共同应对挑战的愿望上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思维方式也逐步由“零和”向互利共赢转变。总的看,当代大国关系正从一种利益相悖或相同的简单敌友关系逐渐向互利合作与利益竞争并存的关系深刻演变,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全面合作在今后一定时期可能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要方面。(二)大国关系结构出现三方面的新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21世纪头10年,新兴市场国家平均经济增速超过6%,其中金砖五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平均增长率超过8%,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6%的增长。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占据全球工业产值的52%、出口总值的48%和外汇储备的80%。二是越来越多的新兴大国在大国关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18、19世纪世界上崛起的西方列强,比如英国、法国等,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崛起的西方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人口是上亿级的。而21世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规模是十几亿甚至几十亿人口,将给国际关系带来结构性的变化。近年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迅速成长为最具代表性的新兴市场国家机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影响。三是以欧美为中心的大国关系地缘重心面临调整。这次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崛起不局限于某几个国家或某个地区,而是遍及亚洲、非洲、拉美各地。亚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据统计,到2050年,亚洲经济总量将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0%。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大国迅速发展,亚洲地区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各大国争相加大关注和投入的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非洲平均增长率在5%左右,不少都在7%-8%,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中有7个在非洲。各大国对非洲的投入也与日俱增。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趋势性影响 一)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五个力量中心说”美中日苏欧美苏仍是两大主要力量。 美国实力下降,多国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尼克松和基辛格提出,五个力量中心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一超多强”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美国军事战略的8次调整

美国军事战略的8次调整(2008-12-12 02:23:48) 二战后,美国以超级大国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急剧扩张,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为此,美国历届政府不断修订其军事战略,迄今为止,已经历了8次大的调整。 遏制战略 二战结束到1952年,杜鲁门政府推行“遏制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包围、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夺取中间地带,把镇压各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准备新的世界大战结合起来。这一战略的作战设想主要是把核垄断作为讹诈的手段,奉行陆海空三军均衡发展的方针,准备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式的全面战争。 大规模报复战略 1953~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依靠美国的核优势玩弄战争边缘政策,企图以核战争威胁苏联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这一战略的设想是要么不打,要么就打全面核大战。为此,美国改变过去三军均衡发展的方针,突出发展空军,特别是战略空军和核武器。 灵活反应战略 1961~1968年,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推行灵活反应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以不同的方式应付不同的威胁,准备打各种战争,特别是“有限战争”或“特种战争”,妄图以此来镇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与苏联争夺势力范围。这一战略把战争样式分为核大战、有限战争和特种战争3种,主张建立一支“多样化”的军事力量,以便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以适合于情况的武器和部队作出反应”。1965年,约翰逊政府又进而采纳军事理论家康恩提出的“逐步升级”战略理论。其主要内容是把战争从危机到全面核大战之间划为7个阶段、44个阶梯和6道门槛。其实质在于逐步提高战争等级,不断增加压力,以达到不战而胜或以较小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目的。这一理论被视为灵活反应战略的具体化。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美军的战备指标是要求具有打“两个半战争”的能力,即在欧洲和亚洲各打一场大仗的同时,在其他地区再打一场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小仗。 现实威慑战略 1969~1980年,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奉行的是现实威慑战略。该战略的实质是在美国日趋衰落的情况下,承认美苏之间的均势并与苏联展开争夺。其主要内容是在战略做一些必要的收缩,调整军事部署,重点加强欧洲地区的力量,力图扭转被动局面。该战略把战争样式分为战略核战争、战区核战争、战区常规战争和小于战区规模的局部战争。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美军具体的战备指标降为“一个半”,即重点准备在欧洲与苏军及华约军队打一场大仗,同时准备在其他地区特别是在中东地区打一场小仗。在力量使用上,主张以核力量为盾,以常规部队为剑,主要由盟军打头阵,必要时出动美海、空军支援。 新灵活反应战略

当前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研究

当前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研究本学期学习了《军事理论》这门课程,了解到国际战略环境,对于洞察国际斗争,特别是战争与和平的基本趋势,进而判明对本国战略利益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国家周边安全环境,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的依据。下面是我对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对我国国家安全影响的研究。 2012一开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国防部长帕内塔及参联会主席马丁·邓普西一起,向世人发布了《维持美国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世界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战略评估报告。该报告甫一推出,即在各国战略界引起一番热议。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未来十年,美国军事战略将做出重大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调整是美国人决定把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能力追求,改为“打赢一场半战争”。与此目标相应,美军将压缩规模,下决心走质量建军之路,全力打造一支“小、快、灵”的新型美军。而在如此巨变的情况下唯一不变的,则是美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没有敌人。这一回,我觉得,美国人终于把“敌人”(起码是假想敌)的目标,锁定了中国。 中国如今处境看似安全,却危机四伏。而今,中国面临八大危机正在向我们袭来!首先是资源问题上的水危机,粮食危机,国际关系上的外交危机,信仰危机,还有教育危机,地缘政治危机,人与人关系危机,地方矛盾危机。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在美国眼中,中国地大物博,并且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下,

中国经济还能持续快速增长,而已军事实力也不断上升。确实,中国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所以美国想趁中国还在发展阶段,想控制中国的强大,稳固美国在全球的霸权主义。在2011年中美国防部防务磋商中,美国国防部主管国家安全和国防政策制定的副部长弗卢努瓦称,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美国没有打算在亚洲遏制中国的意图。但是很多问题是不能只看表面的,任何的国家政策战略都是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的,在我看来,也许这次战略转移是美国人似乎意识到了自身力量的衰退以及过去大半个世纪里,从整个冷战到小布什政府登峰造极的过度运用军事力量的恶果。如果一个国家把货币霸权的信用建立在超强的军事实力上,但又通过不停地打仗透支这种信用,它的结果就是不可避免地走向国家信用的破产——假如不刹车的话。美国政府和军方此次所为,我们不妨看作是一次刹车之举。总而言之,我认为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有以下几点目的: 一、在亚太建立美国控制的“北约版”组织,以主导亚太事务。 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强化与盟国的关系,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署,插手南海纠纷,在我周边搅混水,尤其是奥巴马光临东亚峰会等等一系列举动,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亚太事务的主导权。 二、应对中国的崛起。 无论从美在亚太的军事调整还是推进TPP的目的来看,美战略重心东移的指向是十分清晰的。美国面临的最大外交挑战,就是应对中国崛起。 美国将亚洲作为应对中国崛起的主攻方向。美国较为普遍的看法

大国关系的重组教案

第10课大国关系的重组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 知道20世纪60、70年代后,美、日、欧相互关系调整的简要情况,知道中苏关系破裂的简要过程,知道美苏争霸在冷战时期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简要情况。理清大国关系重组的原因,理解大国关系重组对国际格局从两级向多级转型的重大影响。 技能: 用归纳法综合分析问题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美、欧、日、苏、中等大国在冷战期间关系重组以及两大阵营结构性变动对促使国际格局从两级向多级转型的影响这一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归纳法综合分析较为复杂的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了解冷战争霸期间的军备竞赛问题,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于批判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情感与价值观认同。 通过让学生了解冷战军备竞赛中核武器的问题,进一步

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争霸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美、欧、日关系的变化 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阵营,美国独大到70年代美、欧、日三足鼎立 变化原因: 美国: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的“黄金—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在政治和外交上,美国对西欧、对日本不得不强调伙伴关系; 欧洲:随着西欧经济复兴,在政治和外交上,西欧通过联合不断增强独立意识。 67年西欧六国成立欧共体,英国于1973年加入 日本:6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在政治和外交上,日本力主推行“多变自主外交”政策,使美国对日本不得不强调伙伴关系。 二、中苏关系的破裂 56年起,中苏两党围绕着对斯大林的评价和对国际形势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路线的看法,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两国关系随之恶化。 重大事件:苏联撤走援华专家、中苏边界冲突。 影响:中苏关系破裂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中国开拓外交新空间,逐渐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呈现出哪些特点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呈现出哪些特点 计132-1 张玉昊201358502150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基辛格将这种变化称作为“数百年来未有的大变局”,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认为“是地质板块式的变化”。世界迎来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大国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大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轴。由对抗走向合作,是当代大国关系一个新变化。世界已变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美国和欧洲经济陷入困境,中国外贸出口需求萎缩,迫使已成为助推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调结构、转方式”。许多对人类安全和生存构成的威胁成为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应对,需要国际社会合作解决。 二是合作和斗争同时存在于双边关系中。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大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利益,谋求合作的势头越来越凸显,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等。但是,另一方面,大国合作的增强并不排除相互之间存在的分歧和由此引发的摩擦与斗争,在当前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在某种情况下,这种斗争仍然有可能演变为局部的冲突和对抗,因为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合作与斗争并重,合作掩盖不了斗争,斗争又保持适度,不致引发关系破裂,这是冷战后出现的大国博弈的新情况。 三是以议题为驱动的大国关系的各种组合方兴未艾。为了占据战略制高点,大国之间合纵连横,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竞相上演一幕幕令人眼花缭乱的牵制与反牵制、制衡与反制衡的大戏。一些大国今天在这个问题上是合作伙伴,明天在另一个问题上又成为战略对手。无论是气候变化、反恐,还是伊核、朝核、叙利亚等问题,大国立场的变化或攻防角色的互换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应运而生的“中俄印三国外长会晤机制”、“美日澳印四国战略对话机制”、“美日+1”、“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大国关系的各种排列组合,无一不是在新形势下大国外交纵横捭阖的新表现。

美国军事战略战术中继卫星MILSTAR

美国军事战略战术中继卫星MILSTAR 1.概述 军事星(MILSTAR)是美国军事战略战术中继卫星系统的简称,是一种极高频对地静止轨道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它具有抗核加固能力和自主控制能力,MILSTAR系统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了EHF频段、快跳频等新技术的卫星系统。MILSTAR最初是为了美国在核冲突中,在受敌攻击状态下,给美军应急信息而设计的。MILSTAR系统可以为部队提供方便的呼叫方式,尤其可以为大量战术用户提供实时、保密、抗干扰的通信服务,通信波束全球覆盖。其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和生存能力强,能够满足战略和战术通信的需要。 MILSTAR军事卫星系统包括6颗“军事星”卫星,是世界上首颗采用数字处理和调频技术的卫星,抗摧毁和生存能力强。前2颗为第一代“军事星”,后4颗为第二代“军事星”。 MILSTAR I-1和-2属于MILSTAR-I系列卫星,分别位于120。W和4。E的相对静止轨道上。卫星重约4.67吨,太阳帆板输出功率为8kW,设计寿命为7年,但现在已经超期服役。星体采用了先进的抗核加固技术,携带一个超低速率的通信载荷LDR、一个星间通信载荷。LDR用于战略战术部队的增强型生存性和最低限度通讯,可发送和接受速率为75-2400bit/s的声码和数据信息(无图像)。该卫星主要保障战略司令部在紧张状态时能够下达指令,核力量是该系统的最优先的用户,其次则是陆、海、空军的非核战部队。两星配对工作,提供对美太平洋至大西洋部队的保密通信覆盖。 MILSTAR-II系列卫星以战术通信为主。第一代MILSTAR卫星的投入应用激发了美军发展第二代MILSTAR的积极性,三颗MILSTAR-II卫星形成覆盖全球的抗干扰卫星通信网。与MILSTAR-I不同。MILSTAR-II卫星在轨寿命达10年以上,它同时配置了LDR和MDR (中速率通信载荷)有效载荷,具有增强型的战术通信能力,包括为移动部队提供高数据速率和对敌方干扰中心实施自适应天线调零。 MILSTAR系统工作频段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星间链路、通信和跟踪以及遥测和跟踪划分如下: 上行链路:极高频(EHF)为43.5-45.5GHz; 特高频(UHF)为292.825-311.175MHz,316.587-317.318MHz。 下行链路:超高频(SHF)为20.2-21.2GHz; 特高频(UHF)为243.588-269.975MHz。 星间链路:双向60GHz,且与LDR/MDR负载兼容; 上行链路采用频分多址(FDMA)和全频带跳频; 下行链路采用时分多址(TDMA)和快速跳频。 通信和跟踪链路:1811.768MHZ;1815.722MHz。 遥测和跟踪链路:2262.5MHz;2267.5MHz。 2. MILSTAR-III(AEHF) 为降低成本,美军已经制定了容量更大,性能更好的MILSTAR-III卫星:“先进EHF”(AEHF)计划,即对极高频技术进行改进,作为美国军事星(MILSTAR-I,II)卫星通信系统的后继,先进极高频(Advaced Extremely High Frequency)卫星系统将比前两代军事星提供更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