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文献综述】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文献综述】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文献综述】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

随着新经济的迅猛发展,谁将新知识迅速转化为资本,谁的经济就能快速发展。而知识的进步又依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数字图书馆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问世以来,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经形成难以计数的项目和成果,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应用逐渐地深入人心,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王建文,2005)[1]。由于传统的图书馆已远远不能满足师生们的需求,因此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正在走数字化的道路,向新型的、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至今,对数字图书馆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统一、完整的定义,对其称谓也多种多样,如电子图书馆( Electronic Library)、无墙图书馆( No wall Library)、网络图书馆( Net Library)、虚拟图书馆( Virtual Library) 等(周发容,2006)[2]。那到底数字化图书馆的目前的现状如何?数字化图书馆的建成对高校有什么重要意义?各高校在数字化建设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数字图书馆的前期,称为电子图书馆,它包含有电子模拟信息和资料,此外,数字图书馆又称虚拟图书馆、网上图书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没有时空限制、便于使用超大规模的知识信息中心(倪晓仑,2009)[3]。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来源包括艺术、科学和第二手资料(记录和传播发展学术活动)等开放式学术,它的使命是开发、储存、提供、获取和用电子方式收集那些可以用来学习艺术、建筑以及人类其他领域的高品质的数字图像及相关材料(Donald Waters,2001)[4]。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较晚,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各不相同。从整体上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已迈开数字化步伐,正在实施“中国国家试验型数字图书馆计划”,该计划是国务院文化部倡议,以国家图书馆、北图、上图、南图、深图等国内主要公共图书馆为参与主体的试验示范项目,目标是建立一个从内容上和技术上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数字图书馆原型,通过遍布全国的数字通讯网,依托即将建成的“金图工程”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网络服务,并为我国大规模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样板(丛淑丽,2003)[5]。

美国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最为重视,起步最早,取得的成就也大。1992年美国在制定“高性能计算机与通信(HPCC)”国家攻关项目中,将发展数字图书馆列入“国家级挑战(National Challenge)。于1994年9月决定投资2400万美元,进行为期四年的“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Digital -Libraries Initiative Projects-DLIP),在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伊利诺依大学、密执安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和圣芭芭拉分校六所大学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分项研究,每个分项目都将作为数字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建立模型的基地(李叶强,2008)[6]。

从倪晓仑、Donald Waters等人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国外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我国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而且正在实施一些项目,总的来说也有了一定的规模。

2 高校设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刚刚走完自动化阶段,图书馆的各种服务仍然以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为主,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存在物理空间的局限性,时间的有限性,馆藏的有形性,操作的手工性,服务的单一性等缺点,导致了传统图书馆的重藏轻用和各馆的各自为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它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知识的迫切需求(周发容,2006)[2]。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投入到数字化建设当中,各高校图书馆通过购买多种网络学术数据库、自主建设和开发数字化馆藏等,不断的加快自己的数字化进程。校内实现以校园网为基础,图书馆为核心的文献信息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管理中心,并根据校内各专业引进和建立各类文献资源的中央数据库,实现网上检索、续借、预借、预阅等,并实现校内院、系所资料室、分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管理模式,满足校内及现代社会环境下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方式,实现了资源的合理的配置和应用,使校内资源达到共享(李征,2007)[7]。从而使校内文献资源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了校内资源有效应用。当前,如何加快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更好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李春芝,2009)[8]。

从周发容、李征等人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走数字化建设的道路,向新型的、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也可以看出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引入数字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我国高校图书馆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由于我们跟踪开发比较及时,一些立项和操作也上的快,但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建设中的不足。有些图书馆管理系统检索功能不强,在Internet上只能实现馆藏数据库的简单检索,不能进行作者、主题、分类号等混合检索,无法实现真正的全文检索,而且响应速度慢。其次,软件之间兼容性较差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各软件商开发管理系统软件时采用的接口、标准不一,造成各个管理系统之间的互访存在一定的困难(黄水清,2005)[9]。

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1)资金有限,数字化建设缓慢;(2)传输数字化信息的网络技术落后;(3)数字化知识信息总量不足种类太少;(4)缺乏既懂图书馆专业知识又精通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百万英,2006)[10]。对于资金问题:重点大学及进入“211 工程”的大学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开发有专项的拨款,而普通高校图书馆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学校拨款,而近年来图书、刊物价格大幅度暴涨,以至许多图书馆往往连纸质文献购置、业务培训、科研、奖励等各项基本经费都难以维持,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更是举步唯艰(李明子,2009)[11]。对于人才问题:要做好图书馆的工作,人才是关键,特别需要有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具备计算机自动化、网络化方面知识的专家和图书馆数字资源开发、组织、提供利用等方面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胡献芳等,2005)[12]。对于技术问题:随着图书馆信息量的剧增,存储规模也越来越大,要求存储设备有很大的存储容量,且需大规模数据库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及硬件随时读取的速度,数据集中与分布存贮管理方法等问题(邓洪哲,2009)[13]。

从上面我国学者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对高校数字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研究是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科前沿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很多研究的主题都突出体现着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和网络化时代的社会特征。从而可以得出目前只有先解决这些困难,才有可能建设更好更成功的数字图书馆。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今后发展必要的趋势,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通过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改善图书馆的服务环境,使得更多更广泛的资源信息凭借高新技术更加快速、更加高效的为师生们服务。但由于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在发展的道路中困难重重,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不管是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资源等的缺乏都是图书馆在建设道路中需要努力克服的。为了迎接更多的挑战,各高校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来应对这些困难,从而才能更好的满足读者们的需求,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建文.数字化图书与数字图书馆应用研究[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周发容.谈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0).

[3]倪晓仑.浅谈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

[4]Donald Waters.Developing Digital Libraries:Four Principles for Higher Education [J].New Horizons,2001(9).

[5]丛淑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3(2).

[6]李叶强.中美数字图书馆之比较研究[J].图书馆,2008(4).

[7]李征.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成绩及展望[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4).

[8]李春芝.加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服务于教学与科研[J].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2).

[9]黄水清.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3).

[10]白万英.谈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11]李明子.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0).

[12]胡献芳,郭红.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6).

[13]邓洪哲.试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影响因素[J].山东纺织经济,2009(3).

地方文献的数学化建设策略

地方文献的数学化建设策略 本文从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方面着手进行阐述,以地方文献工作为切入点,重点讨论文献数字化建设,并提出建设策略。 标签:数字化建设地方文献策略 一、基本概念 地方文献:记载特定行政区域内人文发展变化的重要文献资料。地域性是地方文献最显著的特征。其中包括:地方志、它包括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它是了解与研究地方状况的重要文献依据。 二、存在问题 1.专业人才紧缺 随着档案、史志事业快速发展,档案、史志的数量剧增,如何将这些档案、史志数字化对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从业人员应该是具备专业知识和懂得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各地档案管理工作都不同程度存在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偏高、对新技术懂之甚少,无法高效操作数字化工作的现象。这极大地制约了档案、史志数字化的进程。 2.专业设备不足。 档案、史志数字化需要相关的专业软硬件设备。但由于數字化设备更新速度呈指数性增长,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无专业软硬件设备或设备老化落后问题。如,部分地区现有的档案管理软件(DAMRS2000)是2000年前购买的软件,虽然是网络版的档案管理软件,但只能在操作系统windows2000下才能运行,检索目录比较麻烦,检索条件少稍有误差就无法实现检索,数据库设置的模块不完善,存在很多缺陷,很多工作无法开展。 3.数字化机构不完善 档案、史志数字化工作是项长期、工作量巨大的工作,需要调整、设立相关负责的业务科室,保证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各地区档案、史志数字化还未实现数字化共享。 三、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1.建议建设复合型人才档案、史志队伍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资料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1。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2。(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3。(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4。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摘要:论述了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的重要性和馆藏特色资源建设,阐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外界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指出了提高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以及硬件和软件建设途径,从资源、人才和技术3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策略;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被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地方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障碍与原因分析》一文中,主要从资源、人才和技术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些障碍,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清除这些障碍才能更好地支撑和促进其数字化建设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从资源、人才和技术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策略。 1 资源是图书建设的核心 数字化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数字化资源是指以数字化方式将文本、图片、图像、声音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存储到数据库、光盘等载体中,最终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检索的这类信息资源,它是相对传统的非数字化信息资源来说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需要注意结合自身院校的专业特点、资源需求和学科发展,注重资源结构体系的合理化,以保证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归纳起来,资源建设方面需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1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以方便读者检索利用为目的。因此,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数据库。 1.1.1 自建数据库(传统馆藏数字化)自建数据库主要是指将本馆所拥有的传统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如保存的报纸期刊、古籍、特色书籍、教师教材与课件、精品课程录像等。自建数据库需要注意的几点是:以方便读者使用为基本前提,利于资源的长期保存,遵循一定的规范。 1.1.2 购买数据库购买数据库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保证资源建设的主要途径。购买时需要注意结合本校实际需求来购买。一般需遵循以下原则:符合本院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具有可持续的潜力;数据库所占据的内存空间尽量少;数据资源质量好,便于读者阅览、查找、下载和打印[2]。较常见的数据库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涵盖的信息知识面广且全,质量相对有保障。此外,一些特殊院校,如医学院,也需要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思考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思考 地方文献是某一地区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地域性是它最鲜明也是最本质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同时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使人类社会对地方文献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其专业性、数字化的要求更高。深入开发地方文献资源,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中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还掌握了组织知识、管理知识的多种经验和方法。但是如何组织与管理好新型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已成为图书馆的当务之急。为此,图书馆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成数字化、网络化的学术信息,以系统、高效、多样的地方文献数据库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 1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意义 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将地方文献信息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并通过网络对其进行访问,读者不仅可以按照书名、体裁、作者、年代等进行查找,还可以根据书中的某一段话进行查找,这将为读者提供极大的方便,供更大范围的读者使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还能极大地减少珍贵地方文献资料的破损、遗失等现象,如我馆现存的较珍贵的线装书和民国时期的出版物、地契、

账簿等地方文献,因怕破损、遗失而限制读者查阅,假如将其数字化上网以后读者就可以随意使用。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还有利于研究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学者们更广泛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提高人们治学和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效率。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还有利于扩大对本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宣传,对提高地域知名度、传播地域人文经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选题原则 2.1 突出特色要选择在全国有影响的独特的事件、事物,如:晋商、大寨、西沟等。 2.2 注重地域文化特征山西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文化底蕴深厚,精神内涵博大精深,令人神往。当铺、钱号、窄轨道;煤炭、汾酒、老陈醋等相关地方文献资源是最具地域特色的选题 2.3 要有长远生命力要多安排一些具有重大文化、学术价值和长远生命力的选题进行数字化建设。如:最能体现我省人民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的“大院文化”,以及中国经济史上很独特的“晋商文化”等能启迪后人的选题。即使这类文献在访问录上暂时绩效不明显,我们也应从社会文化建设的长远需要出发,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保证。 2.4 注重休闲文化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自然会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可将山西民俗、山西戏曲、绛州鼓乐、山西民歌、地方旅游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切实把读者牢牢地吸引在我们的周围。

生态文明国内外研究现状

生态文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深刻地感受到,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已经陷入一场严重的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人类传统的发展观和文明观面临严峻挑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可持续发展思想由共识变成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公众意识、执政理念、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日益得到全球共识,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的理论范畴与实践方向研究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围绕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学术界围绕人类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指出生态文明比工业文明更具理性的哲学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更高级的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1)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即从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2)生产技术的大转变,即从有害环境技术向无害环境技术转变;(3)目标与行为的大转变,即从单纯追求经济目标向追求经济、生态和社会多重目标转变;(4)伦理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大转变,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观代替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因而把人类的价值主体地位和终极关怀扩展到非人的自然界,并赋予生态环境应有的道德地位,用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哲学,代替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 有的学者认为,关于社会文明,有两个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一是价值观问题。每一文明形态都有其特定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文明的兴衰。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学者们认为:生态文明把人本身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归根到底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 关于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选择;认为生态文明的终极价值观也是以人为中心的;认为生态文明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继承和超越;强调平等,拒绝中心论。 2.1生态文明的功能、地位及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十三五规划

某高校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规划的依据与目标 (一)规划的依据 1.教育部、建设部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教高 [2002]3号);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 [2004]2 1号);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中明确规定: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综合性本科院校生均图书100册/生;生均年进书量4册;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明确规定:5 000学生规模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为生;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规定:阅览座位与学生数之比(1: 4)。 2. 我校转型发展的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 3. 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4. 我馆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二)总体目标 坚持“资源、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将图书馆建设成资源配置合理、馆藏布局科学、服务功能完善、技术保障有力、员工素质全面、管理工作有序、阅览环境优美, 能够适应我校“应用型、综合型”办学需要的现代化图书馆。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改扩或新建图书馆馆舍,强化图书馆服务功能 1.现状:馆舍面积不达标,功能不全

图书馆大楼现有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与我省高校图书馆相比处于居后的位置。见表一。 表一我省部分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情况 学校馆舍面积(平方米) 江西财经大学万 南昌大学6万余 江西师范大学5万 井冈山大学万(正建新馆) 九江学院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万 江西理工大学万 上饶师范学院万 新余学院万 萍乡学院万 (数据来源:2015年6月检索各高校图书馆网站) 阅览座位紧张,经常出现一座难求的状况。 书库的承受能力已饱和,导致有些图书无法上架。 教育培训、学术研究、讨论交流、展览、休闲等现代图书馆功能缺失。 2.建设目标 通过选择新址新建图书馆或在现有图书馆的左-后-右侧面扩建新馆舍万平方米,使图书馆的总馆舍面积达到4万平米以上。 3.建设内容 扩大书库藏书容量,设立密集书库,使新馆的藏书目标在200万册 以上。 增加阅览座位,设立考研阅览室等,使其总数达到5000座以上。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如果生态文明系统不能向人类持续提供资源、能源和良好的环境要素时,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失去了载体和基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涵也无法全面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且直接影响着人类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 随着近年来生态破坏给我们带来的灾难,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人们已经逐步的达成了一种共识;我们的发展需要和自然相协调,需要走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我们得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我们应该不断地降低在发展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积极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它反映了人类的自身活动和自然关系进步程度、是人与自然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将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建设。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我党也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方针,以使我国建设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独立章节,这是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进一步升华,也足以说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国中处于低位; 境保护。加上我国是世界上 水量2000 30% 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二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三是要加强生

地方文献数字化加工项目参数要求

1、项目内容: 地方文献数字化:本项目建设对象为1949年以来的地方文献。申报文献不限于正式出版物,已进入公有领域或者自有版权的地方文献优先,且主要为进入公有领域或者自有版权的方志(主要包括综合志和专志)、地方文史资料(主要包括地方史料和地方人物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行业志、地方志等资源。 2、地方文献数字化技术要求 2.1 需要提交的内容包括:TIFF图像(单页)、双层PDF(单版和合并版)、TXT 文件(单版和合并版)、对应的数据库、说明文件以及文献的书目数据(ISO格式); 2.2 要严格按照《推广工程数字资源联合建设地方文献数字化加工规则(2015)》(附录一)对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对象数据命名和保存均要按加工规范的要求进行,同时需要制作相应的数据库和说明文件; 2.3 ★投标人提供的地方文献数字化加工数据,来源可靠,版权清晰; 2.4 ★投标人提供的地方文献数字化加工数据与我馆现有系统兼容性,建设资源可与我馆现有地方文献特色库平台进行无缝对接,; 2.5数字化过程中能够保证不损坏加工的纸质图书; 附录 附录一:《推广工程数字资源联合建设地方文献数字化加工规则(2015)》 推广工程数字资源联合建设地方文献数字化加工规则(2015) 1术语和定义 1.1双层PDF 将标准资料通过扫描仪快速录入后,经过去污、纠偏和OCR识别,直接生成的可检索的PDF文件。该文件是双层的,上层是原始图像,下层是识别结果。 1.2单版TXT文件 由图像数据一一对应进行文本转换得到的TXT文件。一个单版TXT文件对应一个图像文件。 1.3合并版TXT文件 将单版TXT文件按顺序合并得到一册书的完整TXT文件。 2图像数字化和命名规则 2.1图像数字标准 2.1.1扫描标准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政法学院 10级行政管理一班 100203017 李少爽 100203018 李胜男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多数学者都认同它是指关于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文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指出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为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郇庆治在《环境政治国际比较》中认为,生态文明应该是基于后工业主义社会的,在新的价值理念——即传统经济理性服从于社会与生态理性——的基础上,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建,它应该是一种基于多元原则、共享原则与合作原则的2文明。宋林飞在《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生态文明主张认识自然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更

3要建设生态。在这方面只是由于侧重点不同,而对其内涵的实质性争议不多。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 1 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绿叶,2006.10 潘岳。中国严峻的社会难题 2 郇庆治.环境政治国际比较.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2 3 宋林飞.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南京社会科学2007. 12 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 4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有学者认为,“广义上的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5明程度”。(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6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 7(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渊源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8(1)儒家生态文化;(2)佛教生态文化;(3)道教生态文化(4)易经中的生态文化。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系;(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3)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 随着新经济的迅猛发展,谁将新知识迅速转化为资本,谁的经济就能快速发展。而知识的进步又依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数字图书馆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问世以来,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经形成难以计数的项目和成果,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应用逐渐地深入人心,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王建文,2005)[1]。由于传统的图书馆已远远不能满足师生们的需求,因此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正在走数字化的道路,向新型的、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至今,对数字图书馆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统一、完整的定义,对其称谓也多种多样,如电子图书馆( Electronic Library)、无墙图书馆( No wall Library)、网络图书馆( Net Library)、虚拟图书馆( Virtual Library) 等(周发容,2006)[2]。那到底数字化图书馆的目前的现状如何?数字化图书馆的建成对高校有什么重要意义?各高校在数字化建设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数字图书馆的前期,称为电子图书馆,它包含有电子模拟信息和资料,此外,数字图书馆又称虚拟图书馆、网上图书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没有时空限制、便于使用超大规模的知识信息中心(倪晓仑,2009)[3]。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来源包括艺术、科学和第二手资料(记录和传播发展学术活动)等开放式学术,它的使命是开发、储存、提供、获取和用电子方式收集那些可以用来学习艺术、建筑以及人类其他领域的高品质的数字图像及相关材料(Donald Waters,2001)[4]。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较晚,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各不相同。从整体上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已迈开数字化步伐,正在实施“中国国家试验型数字图书馆计划”,该计划是国务院文化部倡议,以国家图书馆、北图、上图、南图、深图等国内主要公共图书馆为参与主体的试验示范项目,目标是建立一个从内容上和技术上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数字图书馆原型,通过遍布全国的数字通讯网,依托即将建成的“金图工程”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网络服务,并为我国大规模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样板(丛淑丽,2003)[5]。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探讨

2009年1月第6卷第2期 ·教育论坛· 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以数字化为前导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令人目不暇接。数字化的生存正引着自人类有史以来一场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网络已深深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大潮的推进,作 为知识的殿堂——— 传统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一个集信息储藏、加工、交互与传播于一体的崭新 载体——— 数字图书馆,正脱颖而出。数字图书馆替代传统图书馆,已是势之所趋。当前,如何加快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 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2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 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4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探讨 袁平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单县 274300) [摘要]数字化是当代图书馆的鲜明特征,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存在形式。作者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 展的主体方向、人力资源、硬件建设、组织创新和基本原则等若干问题,并进行阐述。[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特征[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b )-103-02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多方面的努力,更需要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实现与临床的零距离对接。以上仅是我们在基护操作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具体方法有待不断完善,愿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吴雪,冯美丽.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J].现代护理,2005,11 (1):72. [2]农碧燕.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培养中等实用型人才的应用[J].右江医学, 2002,30(6):547. [3]张萍.实施开放性护理技能教学法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 (16):81-82. [4]陈秀兰,李新辉.护理基本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垦医 学,2003,25(1):54-56. [5]姜莉鸣.探索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 学版,2006,23(3):69-70. [6]罗坤华,聂颖.护理本科生基本技能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医教育, 2006,25(1):67-69. [7]林静.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实施的构思[J].中国现代 医生,2007,45(24):129,140. [8]史瑞芬,黄谨耘,曾丽芳,等.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操作技术教学改 革[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117-119. [9]张芳.临床护理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 (12):113,115. (收稿日期:2008-09-01) 103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完整版)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行为关系 姓名:孙玉国 学号:1032001407988 指导教师:李亚兰 教学点:徐州广播电视大学 2011 年10 月20 日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签名:孙玉国日期:2011年10月20日

目录 导语 (1) 主体 一、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然性和意义 1、什么是生态文明。 2、建设生态文明于全球关系。 3、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二、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 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共行为观念。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做强做大生态经济。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三、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和公共行为研究 1、了解全球经济发展。 2、解读环境报告。 3、公共行为改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文仲.公众参与环保有新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8-11-19(03). [2]万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N].人民日报,2009-04-06(01) [3]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M].储复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4] 薛晓源,陈家刚.从生态启蒙到生态治理[M]//薛晓源,李惠斌.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4-45.. [5]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0.

浅析我国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

浅析我国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 馆藏的数字化能将使用计算机终端查阅图书全文成为现实,是实现图书资源信息化的一项有力措施,其意义十分深远。但目前我国的馆藏数字化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通过鉴定等手段使馆藏数字化更好地在我国的各级图书馆中运用,并且发挥它的优势。 标签: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议 一、馆藏数字化的概念及优势 1.图书馆馆藏数字化的概念 所谓的馆藏数字化是一方面指通过购买电子文献,下载网络资源等方式获取数字化文献信息,增强馆藏文献的数字化程度;另一方面是指在图书馆内部将非数字化文献数字化。馆藏数字化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图书馆数字化管理而提出,主要在馆藏图书数量具有一定规模,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又较好的省、市一级国家综合图书馆,以及一些发达地区区、县一级图书馆进行。 2.图书馆馆藏数字化的优势 2.1馆藏的数字化能够很好地保存古籍善本等重要、珍贵文献 古籍善本等特殊文献,既具有罕见的史料价值,又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其中有些孤本、珍本,纸张已经变质变脆,而作为文献资料的古籍不可避免地要供人阅读。而古籍善本数字化以后,读者可以通过光盘或者网络浏览阅读善本,可以任意查找珍本书籍,避免了直接翻阅古籍的诸多不便,从而解决了古籍善本保存和使用的矛盾。 2.2目录便于检索、可以执行搜索 馆藏数字化的同时检索目录也完成了数字化。想要读取某一种书籍,直接在分类中寻找即可。同时电子文献还拥有更为强大的关键字搜索功能,比如在寻找某一类资料时,只需要输入关键字,也可寻找到很多有益的书籍。这样在满足用户对文献的多种需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在线陈列,充分地向读者介绍馆藏,使读者充分地了解馆藏,以提高馆藏的利用率。 2.3对于使用的限制条件更低 纸质文献在使用时需要考虑防水、防火、防盗等限制条件,使用的地点、时间都有限制性,特别是一些珍贵的文献条件甚至达到了苛刻的标准。而电子文献不存在此问题,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网络登录就可以随意浏览,这大大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和空间。馆藏数据的数字化对降低文献使用的限制条件有着重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综述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 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 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 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向人们展示出的一种崭新的价值取向。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战略: (1)生态文明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2)可持续发展战略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3)探索促进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思想战略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y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strac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fers to a scientific and progressive eco-development awareness, healthy and orderly ecological operation mechanism. It also means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tre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good cycle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ecology. And thus it protects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human and societ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new evaluation showed for people b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ideological strategy abou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explained in following three sections: 1.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pens the implic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2.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extends the rang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3. Research for the effective way about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deological strategy

建设现代大学图书馆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

建设现代大学图书馆科学发展观调研报 告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一流大学发展与建设起到重要文献信息支撑作用的高校图书馆得到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大学图书馆以其丰富的文献资源、快捷的检索手段和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和经验,深刻领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现代大学图书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xx大学图书馆30年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xx大学图书馆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建设了16000平方米的新图书馆;世纪之交,图书馆建设列入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30年来图书馆在基础设施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队伍建设、服务方式与管理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完成了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图书馆模式的转变,形成了以信息资源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管理办公自动化、服务功能现代化、服务形式多样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大学图书馆格局,成为xx大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的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是基础。1978年前图书馆馆藏文献68万册,主要是以采矿、冶金、机械为主的图书、杂志和报纸等纸本文献。30年来图书馆的馆藏体系、资源结构、数量都发生巨大变化,根据xx大学的学科专业结构的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图书馆拓展了藏书的学科覆盖面,在高校图书馆中较早地引进了sci、elsevier、eivillage、springerlink等大数据库和“超星”、“万方”、“网上报告厅”等数据库镜像站,形成了纸本资源、电子资源相结合、涵盖了我校多学科的文献资源馆藏体系。目前图书馆现有文献总量已达370万册,其中电子资源140万册,纸本文献220万册,成为文献资源丰富的图书馆之一。 图书馆作为“211工程”、“985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先后建设了图书馆主机控制、网络系统、无线上网、安全监控系统等,为实现图书馆网络化信息化奠定坚实基础。引进和集成了国内处领先水平的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期刊、统计、公共查询、系统管理等业务流程的计算机管理,开展了基于web的预约、续借、订购征询和推荐、催还、预约借书、图书外采等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应用interet网络技术,实现信息传播网络化,57种中外文全文期刊和文摘数据库、国家标准、重要会议文献、重要报纸等全文和二次文献数据库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及其管理

科技信息 1.引言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信息革命和计算机网络革命已席卷全球,网络信息、电子刊物以其快速、简捷、方便等优点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也必须由原来的传统服务方式向数字信息服务方式转变。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建立配套的文献保障系统成为各国政府、高等院校及图书馆的共识。与此同时,人们期待网络信息服务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服务方式。这一些都在驱使图书馆建设向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以1997年的“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为开端。经过十年的运作,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作为中国图书馆建设的子项目,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的总体框架内进行自主建设,在各省的院校间业已建立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并在相应的规约基础上形成了一定规模。从各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情况看,目前联盟规模在不断扩大,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章程也处在不断完善之中;数字资源日益丰富,硬件设施逐步升级;服务质量不断优化,资源利用率不断上升;对外影响不断扩大,但同时部分院校由于资金匮乏、势单力薄,有些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陷入了步履维艰的尴尬境地。 2.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构建的基本要求 2.1引进和自建数据库 引进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高校图书馆都不可能走数字资源完全自建的道路。不同高校图书馆会因规模、专业设置以及承担区域中心等任务的不同,选择以不同的方式引进不同的数据库。 在引进一个数据库之前,要对数据库覆盖面、与本校学科结合的程度、读者需求、数据库公司的实力、是否有更好的替代产品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大型的综合型数据库,一般比较昂贵,对硬件设备有较高要求,采用包库购买方式是比较理性的选择。数据库商一般会将用户购买的资源以光盘方式交给用户,也可以考虑将数据库升级为本地镜像站点。 自建数据库是体现本校特色极佳的方法,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建数据库之前,要做好充分调研,了解目前国内其他高校图书馆已经做了哪些工作,本校的学科特色是什么,数字资源获取的途径是否畅通等。处于图书馆数字化初期的学校,可按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对重点发展学科做好前期资源积累准备工作,待条件基本具备立刻启动建设项目。在建库过程中,坚持按标准建设,遵循客观性、完整性、一致性、规范性等原则。 2.2网络建设 网络建设可分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图书馆内部的自动化集成管理即图书馆自动化局域网络管理。基础网络的建设应尽量做到选型一致,以使维护量减少,技术支持到位,而精心施工则是保证网络长期畅通的有力手段。第二方面是图书馆局域网加入到校园网并通过Web 服务器在校园网内提供馆藏信息、读者信息、新书报道、提出采访建议、预约借书、网上数据库检索等多种信息服务,实现校内资源共享。第三方面,连通国家信息网络乃至国际信息网络参与全国乃至国际性资源共享。通过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和文献信息资源及数字化建设,初步实现系统的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协调采购、联机合作编目等功能,基本建成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2.3组织模式与个性化服务 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包括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 个性化服务包括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页面整体效果设计及制作,为用户提供感观上更为合理的设计风格、板块分布、主题与点缀物的互相衬托效应,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通过引导使用户了解系统的内容,如提供如何使用系统的信息,强调颜色与画面,提供系统说明、帮助和出错信息说明;另外,还要正视用户差异,包括要造就不同水平用户的操作,适于不同速度的操作,方便的设置水平和速度以适应个人情况。 2.4人力资源要求 高素质的人才是推动数据库建设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培训、学习、经验交流,保持信息沟通渠道通畅,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因此,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信息意识和综合的信息处理能力之外,还要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良好的服务意识。 3.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人本管理 所谓人本管理,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本管理推进了管理理念、组织形式以及服务方式的变革,成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有力保证。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应注意建设与数字化进程配套的图书馆文化,提高组织的柔性化,改善馆员激励,重视读者的作用,将有效实施人本管理的组织体系与构建图书馆数字化体系结合起来,实现人本管理的创新。 3.1建设与数字化进程配套的图书馆文化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大潮中,数字化图书馆必须加强建设反映图书馆数字化趋势和要求的新文化。而要建设这种新文化,需要不断总结和推广数字化的成功经验,需要采取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措施,需要推动建立新的行为准则,需要推动和不断加强馆员培训,推动全体馆员素质的提升等等。 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及由此带来的创新,使人在提高服务水平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在图书馆内部应积极营造创新氛围,不拘一格选人才,包括既懂专业又懂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使图书馆有勃勃生机和创新活力。 3.2提高组织的柔性化 图书馆数字化要求组织要有充分的柔性化,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馆员有很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是图书馆各类有形资产中最具柔性的资源,要求馆员完成以前需由采购、编目、加工以及服务等馆员等分别完成的工作,因而工作范围和部门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他们更多地以项目小组形式工作,每个人都参与决策的制订,有问题时共同协商。这些将促使业务处理过程更专业化,同时还可以减缓陈旧性,提高决策合理性,减少传统结构中存在的多界面。 3.3改善馆员激励机制 在团队式工作条件下,人的自我价值已不再在于权利和等级,而在于创造和工作。馆员对级别、地位的看法发生根本变化,知识和能力将构成图书馆价值的基础。组织的核心由职权转向人际关系能力和善于把握方向的能力。通过改善激励体系和方法并科学有效地实施,一定能使馆员各尽其用、发挥特长与潜力,人人能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取得他应得到的经济的、社会的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 4.面临的问题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已初具规模,但并不完善。而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有效利用和共享图书信息资源,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现阶段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基础理论建设滞后于图书馆的发展 我国图书馆数字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早期很大程度上是模仿西方,包括概念、模式、框架、发展方向等都直接从西方引进。在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理论并存、多种模式并生的状态。 4.2经营模式的困扰 近几年,高校图书馆开放与不开放、开放程度大小、是否应该追求经济效益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图书馆管理者。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于本校的教学、科研,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向社会开放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对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也是大势所趋,只是缺少这方面的正确引导和规范,以及规范开放度大小的合理标准。 4.3信息来源与资源共享不完善 图书馆数字化势必要求大容量的、全面的、多样化的、能满足各种需求的信息的支持。但由于高校图书馆之间缺乏数字交流的平台,数字化的资源共享还做得很不够,实质内容并不多,馆与馆之间,所谓的共享仅停留在提供目录等简单的交流层面上。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数据库都存在着一些诸如信息不全面,内容重复,更新周期长等不足。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在特色化、专业化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4.4资金不足,制约图书馆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情况稍好一些,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书价上涨过快,再加上有限的资金使用不当,以致高校文献资源建设出现严重的入藏率下降,质量下滑的问题。有的高校为了应付检查评估,可能某个阶段突击购书、进设备,造成重复购书,设备利用率不高,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及其管理 青岛农业大学姜翠娥 [摘要]本文阐明了图书馆数字化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要素及管理重点,并对现阶段高校图 书馆数字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下转第97页)— —9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