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学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

教育学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

(总分:3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

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

(分数:2.00)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解析:

2.下列认为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在于它自身的专门特点,并试图从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来揭示教育本质的学说是( )

(分数:2.00)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多质说

D.本质规定说√

解析:[解析] 第19~22题提醒考生要注意区别教育本质讨论中的几派观点的不同内容。上层建筑说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的性质;生产力说强调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多质说是一种折中派的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本质也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本质规定说是深化派的观点,认为研究教育本质就是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都可以归入教育的本质规定说。

3.“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语出自( )

(分数:2.00)

A.《学记》

B.五经四书

C.《论语》

D.《说文解字》√

解析:

4.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四书五经”以及欧洲中世纪的“七艺”都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

(分数:2.00)

A.阶级性

B.教育形式的个别教育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D.普及性

解析:[解析] 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都与生产劳动毫无关系。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中的“七艺”的王冠是神学,“七艺”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论证神学的合理性。这都说明了古代学校教育都是和生产劳动相脱离的。

5.在欧洲封建社会,教育权主要控制在教会手中,这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的( )

(分数:2.00)

A.阶级性

B.等级性

C.宗教性√

D.民主性

解析:[解析] 在欧洲封建社会,教育权几乎全部控制在教会手中,使西方教育还具有鲜明的宗教性。

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分数:2.00)

A.孔子

B.许慎

C.朱熹

D.孟子√

解析:

7.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所具有的根本属性是( )

(分数:2.00)

A.社会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民族性

解析:[解析] 第16题、第17题是提醒考生注意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都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但只有社会性是教育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与动物本能相区别的根本属性。

8.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各种属性的统一的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 )

(分数:2.00)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多质说√

D.本质规定说

解析:

9.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的性质的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 )

(分数:2.00)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多质说

D.本质规定说

解析:

10.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学家( )

(分数:2.00)

A.沛西·能√

B.孟禄

C.高尔顿

D.达尔文

解析:

11.教育影响在形式上的表现不包含下面选项中的( )

(分数:2.00)

A.教育手段

B.教育方法

C.教育组织

D.教育材料√

解析:[解析]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12.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最早是由(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分数:2.00)

A.美国教育学者

B.英国教育学者

C.前苏联教育学者√

D.我国教育学者

解析:[解析] 教育本质的问题最早是由前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我国学者于同一时期曾加以介绍,但我国教育学者掀起教育本质的大讨论却是在“文革”结束后的70年代末至90年代。

13.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特点都否认了( )

(分数:2.00)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自然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解析:

14.认为“教育即生长”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

A.柏拉图

B.斯宾塞

C.杜威√

D.卢梭

解析:

15.认为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的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 )

(分数:2.00)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多质说

D.本质规定说

解析:

1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

(分数:2.00)

A.严格的等级性

B.鲜明的阶级性

C.教育目标明确

D.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解析:

17.在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问题并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

(分数:2.00)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解析:

18.教育是生活的准备,如何经营完善的生活是教育应教导的一件大事,这种观点出自( )

(分数:2.00)

A.美国教育家杜威

B.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C.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D.法国思想家卢梭

解析:

19.学校教育产生于( )

(分数:2.00)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奴隶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初期

解析:

20.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 )

(分数:2.00)

A.自然性

B.社会性√

C.生产性

D.适应性

解析:

21.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主张这一观点的是教育的( )

(分数:2.00)

A.心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神话起源说

D.生物起源说

解析:[解析] 第24~29题都与教育的起源说相关,考生只要认真阅读并仔细区别其特点就能准确掌握要点了。

22.认为“教育即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当代教育学学者是( )

(分数:2.00)

A.孙喜亭

B.黄克剑

C.肖川√

D.朱永新

解析:[解析] 第11~13题是提醒考生对当代的一些教育学学者的研究要有所涉猎,如果在答题中能够适当地援引当代教育学学者的观点,将会让评卷者觉得你非常关注当前的教育学研究。

2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属于( )

(分数:2.00)

A.原始社会的教育

B.古代社会的教育√

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解析:

2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 )

(分数:2.00)

A.生物固有的

B.人类固有的

C.社会固有的

D.教育本身固有的√

解析:

25.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起源说的是( )

(分数:2.00)

A.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解析:

26.我国唐代设立“六学二馆”主要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

(分数:2.00)

A.阶级性

B.等级性√

C.宗教性

D.民主性

解析:[解析] “六学”中的国子学,仅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女;大学收五品以上官职的子弟;“二馆”的崇文馆和弘文馆则专收皇帝、皇后的近亲及一品相国的儿子。这可看出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在统治阶级内部也采取森严的等级制。

27.认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

A.杜威

B.梁启超

C.陶行知√

D.卢梭

解析:

28.学生是( )

(分数:2.00)

A.教育过程的主体

B.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C.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D.教育内容的主体

解析:

29.班级授课制出现在( )

(分数:2.00)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解析:[解析] 由于古代社会的教育形式是个别教育,就可判断班级授课制应该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而且从外国教育史中也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来。

30.古代学校产生于( )

(分数:2.00)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解析:

31.认为“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的当代教育学学者是( )

(分数:2.00)

A.孙喜亭√

B.黄克剑

C.肖川

D.朱永新

解析:

32.认为“教育即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的当代教育学学者是( )

(分数:2.00)

A.孙喜亭

B.黄克剑√

C.肖川

D.朱永新

解析:

33.教育的最直接的功能是( )

(分数:2.00)

A.个体发展功能√

B.社会发展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解析:

34.下面哪一项不是教育本质讨论的实践价值?( )

(分数:2.00)

A.革除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

B.消除教育的“目中无人”

C.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D.进行教育本质问题的元研究√

解析:[解析] 教育本质讨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都是需要认真理解的。进行教育本质问题的元研究是指从理论上建构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他三项都是具体实际的,属于实践价值。

35.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的社会是( )

(分数:2.00)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解析:

36.“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一语出自( )

(分数:2.00)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说文解字》

解析:[解析] 第1~5题考查中国教育的词源及对教育的理解,这几句古文要知道出处。

37.认为“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

A.柏拉图

B.巴格莱

C.夸美纽斯

D.斯普朗格√

解析:[解析] 第6~10题都是历史上教育家们关于教育的理解,考生应对这些概念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是哪一位教育家的思想。

38.“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 )

(分数:2.00)

A.《论语》

B.《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劝学篇》

解析:

3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最早出现于( )

(分数:2.00)

A.原始社会的学校

B.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学校

C.东方文明古国的学校

D.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学校√

解析:[解析] 第30~33题是要求考生注意理解这些内容:原始社会的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是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从古代社会的奴隶社会开始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古代社会的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是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严重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际。到了现代,由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始出现在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学校,以后不断发展,使得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必须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0.“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一语出自( )

(分数:2.00)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说文解字》

解析:

41.认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每一个人怎样生活,训练他们去过完满的生活”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斯宾塞√

D.杜威

解析:

42.教师是( )

(分数:2.00)

A.教育过程的主体

B.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C.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D.教育内容的主体

解析:

43.“教育”概念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之事是在( )

(分数:2.00)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19世纪中期

C.18世纪末

D.19世纪初

解析:

44.在教育起源问题上,( )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分数:2.00)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解析:

45.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

(分数:2.00)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解析:[解析] 认为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但本教材把“受教育者”和“学生”这两个概念改成“学习者”是一种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而对于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却有不同的称谓,有的将其合称为教育措施,也有的将其合称为教育影响,这两种称谓所指是一样的,因此也都是正确的。

46.认为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培根

D.杜威

解析:

47.教育的逐渐普及是在( )

(分数:2.00)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解析:[解析] 资产阶级提出了普及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是一种划时代的进步。

4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能得以完善和彻底实现是在( )

(分数:2.00)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解析:[解析] 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得以完善和彻底实现。

49.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在( )

(分数:2.00)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社会主义教育必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其根本理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突出特点。

50.教育落后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这是教育的( )

(分数:2.00)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解析:

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40.00)

51.在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来源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在中国,“教育”一词确实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教”或“育”。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

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为“学”,“教”与“学”是统一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教”与“学”的词源

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词源。

现代“教育”概念的词源来源于日文的翻译。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广开民智,兴学育人,

一些留日学生把日文中的“教育”和“教育学”一词翻译过来指称当时的“兴学”活动和理论。此后,“教育”一词就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

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

解析:

52.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提出了普及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是一种民主的教育。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资产阶级提出了普及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是一种划时代的进步。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教育是资产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因而,资本主义学校教育的教

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制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表现在:

(1)教育权利形式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资产阶级标榜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却用收费的方法,对劳动人民子女的受教育权作出各种限制。

(2)种族、民族和性别歧视严重影响着教育机会的均等。

(3)教会和私人(主要是财团)对学校的控制,使大量的私立和教会学校,成为替私人或教会培植势力的工具。因此,资本主义的教育仍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是披上了“民主”的外衣。)

解析:

53.教育本质的讨论没有最后的结论,说明这种讨论没有任何意义。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教育本质的讨论并没有最后的结论,但围绕着论争,学者们开始了深层的反思,开始了教育本质问题的元研究。从理论上,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从而建构科

学的教育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有助于使教育实践按照教育本质的要求发展,使教育实

践向着培养全面发展而具有独立个性的人的方面努力,革除当前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教育“目中无人”的时弊,对当前所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解析:

54.教育只有正向功能,没有负向功能。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社会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一般而言,教育的功能应是正向的功能,对个体发展、社会发展起

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个体发展,理论上都应起到促进作用。但在现实中,却容易出现教育的负向功能。原

因主要是:当教育落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时,这时的教育就对学生个体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当教育违背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违背教学规律时,它就对学生个体发展起到阻碍,甚至摧

残作用。)

解析:

三、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120.00)

55.试述教育要素中教育影响的相关内容及特征。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正是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所构成的教育影响,使得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解析:

56.试述8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说明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有何重要意义。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我国学界在关于教育本质的探讨过程中,由于各自的视野不同、立场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上层建筑说”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了教育的变化,因而教育是上层建筑。“生产力说”认为,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因而它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生产和延续的手段,因此可以把教育看做是社会生产力。“多质说”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本质也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成长、发展有直接联系,同时既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有直接关系,又与上层建筑有直接关系。“本质规定说”是力图从教育本身的质的规定性来揭示教育的本质,研究教育本质,就是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都可以归入教育的本质归定说。

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共性问题的探索,对教育本质的探索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从教育的理论意义上说,只有真正把握了教育的本质,才能建立起符合教育客观规律的教育学体系,只有顺应了客观规律的教育学体系,才能高质量地造就国家的建设人才,更好地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

从教育的实践意义上说,只有真正把握了教育的本质,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综观全局、胸有成竹地以不变的教育信念去指导万变的教育实践,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虽然有关教育本质的论争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但围绕着论争,学者们开始了深层的反思,开始了教育本质问题的元研究。准确地、系统地把握其观点及其理论基础,对于深入地理解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构建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解析:

57.请结合史实,简述学校教育出现的历史背景。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欧洲,学校教育正式产生于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上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也为专门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据古籍记载,我国奴隶社会就有了养士制,所谓“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国老、庶老专门从事知识经验的记载、整理和传授,“庠”就成为最初的学校教育机构,诸老便成为了专职的教师。我国的夏朝已有了“庠”、“序”、“校”、“塾”等专门的施教机构;商周时代又出现了“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学校教育机构。可见,古代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教育史和教育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

解析:

58.请结合史实,简述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如何严重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际的。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都与生产劳动毫无关系。在欧洲,不论雅典、斯巴达教育还是中世纪的教育,也都是只重视思想统治教育和军事体育,而蔑视生产知识的学习。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中的“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音乐)的王冠是神学,“七艺”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论证神学的合理性。这都说明了古代学校教育都是与生产劳动、社会实际相脱离的。)

解析:

59.为什么社会主义教育是实施人文关怀的最佳途径?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消灭阶级压迫所造成的不平等,消除种族歧视和宗教歧视,为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社会主义教育必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其根本理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突出特点。因此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教育是人文取向的。社会主义教育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最佳途径。)

解析:

60.试列举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代表性定义并谈一下你对这些不同教育定义的看法。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定义很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在中国主要有:

(1)《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4)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在西方主要有:

(1)夸美纽斯:“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

(2)裴斯泰洛齐:“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3)斯宾塞:“教育的任务是教导每一个人怎样生活,训练他们去过‘完满’的生活”,“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

(4)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人们对“教育”的定义和定义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原因不仅在于个人观点的差别,还在于文化背景、哲学基础、阶级立场等的差别及各自所处特定时代精神的不同。因此想求得一个普遍赞同的教育定义往往是勉为其难的。不过,也可以看出,人们一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前者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配着或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后者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心理品质的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两种定义中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它们对于一方的过分强调往往会导致在现实中对另一方的忽略。所以给“教育”下定义时,应该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至于如何具体表述,则因人而异。)

解析:

61.简述《联合国人权宣言》第26款中对“教育机会均等”的概括。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联合国人权宣言》第26款中对“教育机会均等”的概括:“不论社会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解析:

62.简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

(2)人口增多使求学者渴望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求知识的获得。

(3)现行学校的种种限制使终身教育成为一个有效的补充形式。

(4)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智力投资,改变人口素质的需求使终身教育具有广泛的生长土壤。

(5)大众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解析:[解析] 第7题和第8题是提醒考生对当今教育关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如果考生在答题中能够结合当今的教育热点问题来分析,会有很好的效果。

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90.00)

63.试结合中外史实,论述古代教育的阶级性是如何体现的。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这一时期的学校被牢牢控制在统治阶级的手中,为培养统治人才和培养剥削阶级子弟服务,学校实际上成为统治阶级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例如,在我国奴隶社会,学校的基本形态就是“学在官府”,教育内容主要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目的是使奴隶主的子弟学习一套管理国家、镇压奴隶与作战的本领。学校为奴隶主所独占。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在统治阶级内部也采取森严的等级制。官学的入学条件有严格的等级限制,规定具有一定的官级或豪绅,其子女才能进入相应级别的学校。比如唐代在中央设有“六学二馆”,“六学”中的国子学,仅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女;太学收五品以上官职的子弟;“二馆”的崇文馆和弘文馆则专收皇帝、皇后的近亲及一品相国的儿子。我国封建社会在学校制度阶级性和等级性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套科举选仕制,其中亦实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阶级制度。学校教育完全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欧洲的奴隶社会,如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这些城邦国家,其教育的阶级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斯巴达特别重视军事训练和体操体育,把奴隶主的子女培养为效忠国家、镇压奴隶的武士;雅典则很重视读、写、算、文字、哲学等知识教育,以便把统治阶级的子女培养成从事经济商业和政治活动的人才。而奴隶阶级的子女就谈不上接受学校教育了。欧洲的封建社会的教育主要有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两种。教育权几乎全部控制在教会手中,使西方教育还具有鲜明的宗教性。教会教育培养从事宗教活动的教士,对上帝虔诚,服从教权和政权。骑士教育则把世族封建主的子弟培养成为勇武善战的骑士。这两种教育都是服务于维护封建农奴制度的。劳动人民的子弟若能受教育也只能进入教会控制的教区学校,接受宗教教育或简单的读写算技能教育,成为驯服的被统治阶层。学校教育鲜明的阶级性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解析:

64.试论述教育的起源并谈一下你对各种不同教育起源说的认识。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关于教育的起源存在着多种观点,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而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该学说认为: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②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③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它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但是,该学说也存在一个根本的错误,它没能把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区别开来,因而也没能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2)心理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教育史家盂禄,教育心理起源说是在对教育生物起源说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

该学说认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模仿。

从表面上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本能,而不是动物的本能,这是心理起源说比生物起源说进步的地方。

(3)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它是对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著名论断的直接运用。主要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劳动起源说认为:①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③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⑤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

总的来说,劳动起源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但是,关于教育起源的确切提法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解析:

65.动物界中也有教育现象,比如老鹰教雏鹰学飞行和学觅食。这样看来,人的教育在本质上其实是与动物的教育相同的。这种论断正确吗?请用教育的劳动起源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生产劳动使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

人类的劳动与动物的本能完全不同: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是制造工具,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类劳动不是对自然界的消极被动适应,而是积极的改造。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条件,教育正是在人类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老鹰教雏鹰学飞行和学觅食是动物基于生存和繁衍的本能而产生的,是一种生物行为。它与人类有目的、有意识、自觉的社会性活动的教育不能等同。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动物界的哺育、“传授”行为并不是教育。)

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