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

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

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
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

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

摘要: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由内而外的“生长”。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要做到:了解学生身心特点;把握学生的知识背景,找到学生错误的原因;创设学生的情感起点;弄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巧设迁移,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生;起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

经验基础之上。”我认为这其实说的就是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起点。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历,来谈谈我对“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的理解。

1.要做到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就必须要了解学生身心特点。正所谓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情还不稳定,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鼓励和激发。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或组织实践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这项活动的目的性,还要考虑到这项活动是否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符合儿童本身的需要。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主

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复制”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形似神散”、“虎头蛇尾”的现象,往往是教师上课开始很让人激动,课中是云里雾里,课后感叹“学生会这样回答真没想到”。分析原因,其一是我们的教师已习惯于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牵着学生走,而课堂一旦出现生成,教师就无以应对;其二是教师只注重“搬动”,而不重视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即“学习起点”。把学生带到哪里,首先应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因此,作为教师要正确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以及听的课例作如下阐述: 一、教学设计要充分研究学生 教师设计时,我们常常会这样:让学生“知道装不知道,懂装不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起点的分析,所设定的学习起点只是教材的逻辑起点而并非是学生的现实起点。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 1、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分析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要细致研究知识间的种种联系,把握知识的贯通和延伸。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联系,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它们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了解学生的

知识基础是教师准确寻找教学起点的前提,没有系统的教材体系做支撑,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由于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高、面积的相等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析以上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已经对数学的转化思想有了初步的感知——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知的知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利用转化思想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估计猜测学生的认知基础。先估计和猜测学生的认知起点,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先认真考虑以下一些问题:学生是不是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习?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学生出发备课,这是把握起点的前提。 3、重视研究学生的现实基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样的。作为教师不可低估学生的能力,在某些方面教师不知道,学生可能已经对某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甚至了解的很深入了。那时我们设定的认知起点可能不是学生的真实起点,所以在教学设计前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背景,多从学生角度去思考,去预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 二、找准学生学习起点的策略

加强高校数学教学改革

加强高校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逐渐不合时宜。只有进行相应的数学教学改革才能够让高校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升自我素质。本文以我国的高校数学改革的意义为切入点,并就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高校数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浅薄的意见。 标签:高校数学数学教学教学改革 数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尤其是许多理工类的学科均需要数学的辅助。除此之外,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数学更是可以提升其综合素质和锻炼思维。而在当今新时代的高校中,数学教学不仅仅需要老师的传统课堂讲授,更需要转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教学来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因此,关于高校数学教学的改革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1.加强学习引导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是高效数学老师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而进行高校数学教学改革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例如说在一个章节的开始阶段,通过对数学教学的改革,可以让教学导入更加合理化、立体化,更加符合现代高校学生的口味。进而使得学生在教学开始阶段投入更多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数学教学改革也可以让数学对学生思维上的引导更加科学合理,符合设立高校数学课程的初衷。 2.明确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讲授、板书等对学生据能够产生示范作用,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让教师的示范作用明确地凸现出来。因此对高校数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师本身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具有一定的明确效果。特别是在课程内容中含义较为混淆、模糊,或者知识点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良好的教师示范可以让学生豁然开朗,进一步解读信息,并理解概念,掌握方法。 3.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感情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学生均认为数学是一门较为难学的学科,让很多人头痛,更不用说对该门学科产生喜爱之情。而在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数学教学也就难以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便是要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让数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感情。例如,通过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到数学的源远流长与无穷魅力;通过引导学生解决一个数学难题,可以让学生获得非常强的成就感,并进一步在其日常生活中树立起信心,获得坚强的意志。

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的起点

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的起点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所在单位有一女同事,与其母同住单位宿舍,我们下班时间在宿舍听得最多的是这母女俩相互不堪入耳的辱骂。几年后,也是这家人,只不过多了一个几岁大的小女孩(女同事之女),也是在下班时间,只不过主角由二人变成了三人,祖孙三代相互不堪入耳的辱骂这一幕天天上演。由此,我想到家长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很重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对孩子的性格、习惯、学习态度……等起到导向作用。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正常的、良好的,即家长与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信任的,家长爱孩子,孩子懂得感恩,这样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一定是个优秀的孩子。反之,如果家长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批评打骂孩子,家长与孩子之间是互相敌视、互相不信任的,那么家长越努力想教育好孩子,孩子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只要把孩子心灵的品质培养好了,孩子将来就一定会是有良知的人。孩子也是社会的人,也会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作为家长,我们在他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时,我们总是对他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孩子向善,有一颗宽容的心,用“爱”

来观察每一件事,感受每一件事。在家里我们让罗浩洋感受父母及爷爷奶奶为他做的每一件事,让他学会体会长辈对他的爱,并学会回报爱,逐渐引导他认识、体会来自社会的爱,并回报社会。 其次要建立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自尊心是人的生命之树的大树根,帮孩子建立自尊其实很简单,就是尊重孩子,有话好好说。生活中,关于罗浩洋的事,我们要和他商量,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对他的一些想法加以及时委婉的引导。自信心的培养秘诀就是两个字:鼓励!在罗浩洋的学习中,我们发现他有闪光点的时候,总是及时表扬,让他树立起自信心,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记得在今年九月,一次他说做一个很困难的数学题,在其他同学花了很长时间还没做出来时,他就率先做出了正确的答案,他感到很高兴。针对这件事,我们就引导他感受学习的乐趣,并逐渐让他感受到“学习上的乐趣是其它乐趣所不能比的,是只能在学习中获得,是不可替代的”,从而激发他自我奋斗去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状态。我们在对罗浩洋的家庭教育中,用小事对他进行责任心教育。从父母的责任到他的责任,从学习责任到生活责任,让他认识到关心父母,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及他现在的学习也是他的责任。 第三、加强和孩子的平等交流,做孩子的朋友。现代人有了更多的生活和休闲方式,但是一定要多花时间陪孩子。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 第2课时起点和终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游戏,知道青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长度)来表示和比较。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标出青蛙跳远比赛的起点和终点,并在纸带上标出青蛙跳远的距离。 科学态度目标: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的位置变化,乐于与同学合作参与青蛙跳远比较的探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位置的变化,知道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难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青蛙跳远的距离迁移到纸带上,初步感知位置的变化是可以记录的。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两只塑料青蛙、两把剪刀、两卷纸带、两根塑料棒 教师材料:两只可吸在黑板上的塑料青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谁跳得远? 播放视频:三位学生从不同起点跳远,追问谁跳得远? 设计意图:感受到不同起点很难比较三者的远近。 二、初步探究:哪只青蛙跳得远?

[材料准备:每组两只塑料青蛙] 1. [PPT 出示]情境创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青蛙跳远比赛!(出示塑料青蛙)先试着让青蛙跳起来,等会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最远? 学生自主练习青蛙跳远。(小组活动5分钟左右,教师结合是否有起点参照物考虑学生在桌上跳还是在地面上跳) 设计意图:满足一年级孩子的好奇心和天性,充分玩的过程中掌握让小青蛙跳起来的方法。 2.[PPT 出示]组内青蛙跳远比赛:都让自己的青蛙跳起来了吧,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小组内的青蛙跳远比赛,比比谁的青蛙跳得远? 学生组内活动。 教师巡视,及时拍照片,与学生交流:哪只青蛙跳的远?凭什么说这只青蛙跳得远? 3.[PPT 出示]研讨聚焦,怎样知道哪只青蛙跳得远? 提问:你们小组哪只青蛙跳得远?是怎么比的? 学生交流汇报。 [PPT 出示]小结:看来,我们让两只青蛙比赛,都是先确定了一条起点线【教师板书起点】,然后跳出去。两只小青蛙,谁离起点线更远,就说明谁跳得更远。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两只小青蛙的跳远比赛,以及桌面已有的起点的设置,让学生能够明白统一起点更容易比较出小青蛙的远近。 三、继续探究:哪组的青蛙跳得远? [材料准备:每组两只塑料青蛙,两条纸带,剪刀,两根塑料棒] 1.将蛙跳的远近表示在纸带上。 (1)提问:组内两只青蛙谁跳得更远,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个小组,哪个小组的青蛙跳得更远呢?那我们再来一次正式的比赛,让每组的冠军蛙再跳一次,看哪组的青蛙跳得远?(注意提醒孩子青蛙的落点别移动)(2)我们每个小组能不能把自己小组的冠军蛙跳了多远,展示给大家看呢?(教师可以提示:你们能不能比划一下你们的青蛙跳得有多远或想办法把跳出的远近记录下来),让学生比划一下。 小青蛙起跳的位置,我们叫起点,那小青蛙跳出去之后的位置,我们也给它一个

高三理科数学起点考试试卷

高三理科数学起点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n 为等差数列 ,0,2,4--中的第8项,则二项式n x x )2(2 +展开式中常数项是( ) A . 第7项 B .第8项 C .第9项 D .第10项 2.设),(~p n B ξ,3=ξ E ,49 =ξD ,则n 与p 的值为 ( ) A .4 1,12==p n B .4 3,12= =p n C .4 1,24= =p n D .4 3,24= =p n 3.下列电路图中,闭合开关A 是灯泡B 亮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 ( ) 4.下列函数在x =0处连续的是 ( ) A .f (x )=?? ?>-≤-.0,1, 0,1x x x B .f (x ) =lnx C .f (x )= x x | | D .f (x )=?? ?? ?<=>-.0,1,0,0,0,1x x x 5.已知函数b a b f a f x f x f x 1 1,4)()()(2)(111 +=+=---则满足的反函数的最小值为 ( ) A .1 B . 3 1 C . 21 D .4 1 6.ABC ?的三内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是c b a ,,,设向量),sin ,(C b a += )sin sin ,3(A B c a n -+=,若n m //,则角B 的大小为 ( ) A . 6 π B . 6 5π C . 3 π D . 3 2π 7.如果以原点为圆心的圆经过双曲线)0,0(122 22>>=-b a b y a x 的焦点,而被该双曲线的右准线分成弧长为2:1 的两段圆弧,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 ) A . 5 B . 2 5 C .3 D . 2 8.有两个同心圆,在外圆周上有相异6个点,内圆周上有相异3个点,由这9个点决定的直线至少有 ( ) A .36条 B .30条 C .21条 D .18条 9.记满足下列条件的函数f (x )的集合为M:当|x 1|≤1,|x 2|≤1时, |f (x 1)-f (x 2)|≤4|x 1-x 2|.若有函数g (x )=x 2 +2x -1, 则g (x )与M 的关系是( )

20把握学生学习起点

如何把握学生学习起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的建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建构主义及《数学课程标准》都充分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都有一定的现实起点,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学生的知识起点同教材编排的逻辑起点很难保持同步。如何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合理处理教材,调整课堂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更新教学理念,深层估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进入教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与调整,做到“以学定教”。备课中应多一个重要环节——备学生,也就是估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1、考虑知识内容本身的特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许多内容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原型,但也得考虑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差距。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积累较为丰富的感知,起点往往较高;而有些内容如“素数”、“合数”等数论领域的概念,我们应该关注逻辑起点。 2、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如家长的文化素养、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家庭条件的优劣等等。重视家庭教育的家庭,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从父母、亲友等处得到新知,使学生的知识准备更加丰富;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家中有电脑、有较多的课外读物,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多更深的数学知识,使知识准备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宽广性。 3、考虑社会文化对数学学习产生的影响:社会文化(包括生活环境)对学

如何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如何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1 主动探索科学的记忆方法 小学阶段的记忆是以机械记忆为主,初中阶段一方面要继续发展这种记忆能力,另一 方面要培养意义识记能力。这是因为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意义识记的比例逐渐增大。意义识记能力与无意识记相反,不再是随意的、片段的识记, 而是有明确目标,需要意志和努力的识记。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理解,如在记住公式之 前必须弄懂公式的由来和推导,并纳入已经学过的知识系统,有利于永久记忆,在运用时 便于提取。 从教师的角度,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做好意义识记:首先,要理解所要识记的 内容,引导他们组织好知识点和信息,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尽量赋予人为意义,使之尽量 变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具体事物。其次,教给学生良好的方法。例如,如何分析材料, 数和形的结合记忆,如何运用比较、分类、分段、归纳等方法。第三,对于机械记忆能力 也要适当加以训练,因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记忆是相辅相成的。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阶段的教学特点是细致、详细,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不高,因此他们的 自学能力不是很好。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自学的第一步是预习。预习是提高听讲效率的必需途径。预习并不等于简单地看书, 而是按照教材对新概念、新公式的定义和例题等进行详细研究,并试着独立去做后面的练 习题,并记录自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二,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外辅导材料、数学学习网 站等加深对定义和例题的理解。第三,在听课时,重点抓住自己预习时所记录的重点和难点,完成预习与讲解的有效融合。教师在预习中起的主要作用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什么 是预习的重点,并为学生编排相应的预习题。在复习阶段同样如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独立完成作业,寻找多种解题途径,开发创新思维。 2培养创新能力 必须摆脱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束缚 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霾,还是在升学指挥棒的指引下,教 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传统的“教师负责制”教育弊端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 中仍不断上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知识权威,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借口,自觉或不自觉地大 势采用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方式,把知识作为像“圣旨”一样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学生潜在 的创新能力也在这种长期的、没有硝烟的“传统版教育”中“正常”的淹没。

爱,是教育的起点

爱,是教育的起点 毛敏 爱,是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源泉。因为有爱,人类才能战胜一切,得以繁衍生息,绵延至今。 爱,无所不在,它无声无息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而教育,作为人类传传播的智慧,延缓理想的最重要的方式,则更需要用爱来导航,用爱来看君。 中师二年级的一节体育课上,老师曾给我们讲了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起点。“当时,只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很玄妙,但我反复咀嚼思索后却仍不能吃透,只是把它记了下来。 去年的九月,当我很幸运的被分配到这里,以一名班主任的身份与我的学生们朝夕相处将近一年的时间后,我忽然明白了这句话所蕴含着的全部含义:爱心、师爱、关怀、关注、包容………也许远远不止这些。 当我怀着忐忑和胆怯次走进我班的教室时,学生们的目光充满了好奇,询问与期盼,尔后,我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渐渐平定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日程表从六点一直到晚上他们寝室熄灯后。很辛苦,但值得,一闭上眼,我就能看到学生们那满含祈盼的目光。它让我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斗志与信心,

也许,这就是爱的力量。 说实话,当初为人师的激情和新鲜感,在日常繁琐事务中渐渐褪去那绚丽的色彩后,我心里确实打过退堂鼓,是平淡和单调勾起了我的厌倦,尽管它只在我的心头作了短暂的停留。但当我冷静下来,并把那个浮躁的我咒骂了若干遍后,我又变得和从前一样了,一样的生气勃勃、斗志昂扬。 因为我爱所有的学生,在我的眼里,他们都是一样的,没有丑小鸭和白天鹅之分。有时候,在班上看着他们嘻戏玩耍,听到他们的笑声,我也会很快乐地融入到这片欢乐的气氛当中。 我觉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的爱心也得到了回报,他们都能在这个班快乐地成长,学习。并都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们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端正,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助人,劳动积极。至今,我还收藏着那封余志刚同学给我的一封信,有句话是我印象最深,并且带给我的震撼远超过了几年前看《泰坦尼克号》的感党。上面是这样写的:“老师,你很棒,我相信,只要是您带过的学生,一定都会成为英语大王的。”这对我是多么大的一种鼓舞啊!有生如此,师复何求! 此时,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些纯洁滚烫的赤子之心令我深深地感动着,我问自己你尽到自己的责任了吗?你的工作真的到位了吗?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而比较与准确测量的前提是公平,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本课以纸蛙跳远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比较中的公平原则,从比赛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中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相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不同的终点是公平比赛的不同结果。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游戏中的跳高、跳远、跑步比赛等。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学习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科学态度: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难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PPT、纸青蛙、起点线一条 学生:每人一只纸蛙、每组一条纸带、一条起点线、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森林王国要举办运动会了,这个消息传到青蛙王国,我们都知道,小青蛙们都喜欢蹦蹦跳跳,它们都报名参加了跳远比赛,可是名额只有一个,到底该让谁去参加比赛呢,青蛙国王特别为难,它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和聪明,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咱们班,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 (设计意图:从富有童趣的故事导入,引出起点和终点。明确共同的起跳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小朋友们都参加过跳远比赛吗?那咱们现在就找同学比一比。 老师任选两位同学比赛跳远,故意让他们在不同的起点跳,无法比较谁跳的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无法判断谁跳的远。然后让两位同学在同一起点起跳,并比较哪位同学跳的更远。 引出课题:起点和终点 师:从同一条线上开始跳,我们把这叫做起点,最后落地的地方,我们称为终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起点和终点。(板书:起点和终点)

部分学校2018届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理科数学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理科数学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2 {20}A x x x =-≥,{12}B x x =<≤,则A B =( ) A .{2} B .{12}x x << C .{12}x x <≤ D .{01}x x <≤ 2.设(1)1i x yi -=+,其中,x y 是实数,则x yi +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23a ,32a ,4a 成等比数列,设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33 S a 等于( ) A . 139 B .3或139 C .3 D .79 4.将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投两次,得到的点数依次记为a 和b ,则方程210ax bx ++=有实数解的概率是( ) A . 736 B .12 C. 1936 D .518 5.函数2()log (45)a f x x x =--(1a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2)-∞- B .(,1)-∞- C. (2,)+∞ D .(5,)+∞ 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它的表面积为( )

A .28 B .24+ 20+.20+7.已知,x y R ∈,且0x y >>,若1a b >>,则一定有( ) A . a b x y > B .sin sin ax by > C. log log a b x y > D .x y a b > 8.某公司生产甲、乙两种桶装产品,已知生产甲产品1桶需耗A 原料2千克,B 原料3千克;生产乙产品1桶需耗A 原料2千克,B 原料1千克,每桶甲产品的利润是300元,每桶乙产品的利润是400元,公司在要求每天消耗,A B 原料都不超过12千克的条件下,生产产品A 、产品B 的利润之和的最大值为( ) A .1800元 B .2100元 C. 2400元 D .2700元 9.已知不等式2230x y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一点(,)P x y 到直线y =和直线 y =的垂线段分别为,PA PB ,若三角形PAB P 轨迹的一个焦点坐标可以是( ) A .(2,0) B .(3,0) C. (0,2) D .(0,3) 10.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0x =,1y =,1n =,则输出,x y 的值满足( ) A .2y x = B .3y x = C. 4y x = D .5y x =

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

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王惠艳 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直观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选用他们熟悉的素材、喜欢的素材、容易理解的素材,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学情分析】 经课前调查,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并不陌生,甚至好多孩子背诵过乘法口诀甚至背得比较熟练,但对于乘法的读法并不准确,对乘法的意义了解的也不深入,再有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乘法?乘法是怎么产生的?学乘法有什么好处等等是不清楚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了解乘法的含义和学习乘法的意义。另外丰富乘法的素材,引导孩子了解生活中处处有乘法,了解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都去哪玩了? 生1:我去大连玩了。 生2:我去了泰山。 生3:我去了北京,看到了故宫。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够利用短暂的假期亲近自然,开阔视野。有一群小朋友他们利用假期时间来到了游乐场玩得也非常愉快,你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你都看到了哪些游乐项目? 生:我看到了摩天轮、小火车、还有过山车。 师:在游乐场里有没有数学问题呢?快跟你的同桌数一数每种游乐项目上都有多少位小朋友?想一想你是怎样数的? 生1:摩天轮上面有20位小朋友,我是4个4个数的一共20位。 师:你数了几个4? 生1:我数了5个4。 师:加法算式是?(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4+4+4+4=20) 师:谁愿意像他这样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

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龙兰 在高等教育中,大学基础数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数学教育既具有工具价值,又具有文化价值,特别是具有育人价值。数学的育人,主要是通过知识教养,思想教育,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人整体地、有条理地、合乎逻辑地和系统地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 大学基础数学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教授一定的高等基础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深化对客观世界中事物最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理解,通晓研究客观世界的任何一种物质形态和它的运动形式的规律。具体地和抽象地认识数与形的存在,研究数形规律,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最基本的元素。人们只有对数与形有了基础的了解,才有可能认识任何事物。 在高等教育之前的基础教育中(在中国,即通常的学前教育、小学、中学教育和作为高等教育的预科教育的高中教育),教育者们认为,受过基础教育的社会成员需要的数学的基础被称为初等数学结构。其任务是把概念化了的初等数学知识系列,系统地传输、内化给受教育者,以期受教育者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具有相应的数与形的思维能力,数与形的初等知识,有进行初等的数与形的运算的基础能力。 高等教育中的大学基础数学教育,承接初等数学教育,在初等数学教育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知识。一是升华和促进受教育者数理逻辑的观察、思维和判断等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二是延伸拓展受教育者的数学知识面,在新的层面上,为在各种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数学运用,为各专业能力(哲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进一步从各种数学模型的形式和应用中享受到数学美。 大学基础数学学科主要包含:解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线性代数,研究如何解线性方程组及其有关的问题;微积分,研究变速运动及曲边形的求积问题,作为微积分的延伸,还包括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依据数据进行推理。所有这些学科的教学过程构成了大学基础数学教育知识结构部分。 一、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类的创造活动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人类的创新能力提高到了崭新的水平。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创新能力将是21世纪人才的根本特征,而创新能力的源泉乃是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承担着创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创新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其目的是全面协调地发展人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一般包括创新的情感动力、创新的认知能力和创新的行为能力。 创新的情感动力,是创新活动的发动机,是驱动创新活动的力量,它包括创新的动机,创新欲望,创新的认知能力,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其中创造性思维是核心内容。创新的行为能力,是由创新活动的各种外显行为和技能组成的,其中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是关键因素。创造活动所需要的这些情感的、认知的和意志的诸因素,构成了一个人的创新素质的整体。发展创新素质的教育,就是通过多种的方法和措施,发展学生的创新情感和欲望以及创新的认知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所需要的意志品质。 1.创新情感、欲望和动机的激发 创新的欲望是驱动创新的力量源泉,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创新情感、欲望、动机的激发表现为以下几点:

《起点和终点》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案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们很自然地进行着各种比较活动,但却没有系统地提炼过。在这一中,教材通过纸蛙跳远比赛作为学生学习比较的有效载体,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学习比较的相关知识。首先明确比赛的公平公正性,再者为纸蛙确定起点和终点,最后通过合理的方法比较纸蛙所跳的距离,这样的教学安排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比较的真谛。此外,纸蛙跳远活动只是学习的载体,切莫一味关注胜负,反而丢失起点终点以及记录比较距离之重点内容。 在本单元第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确立起点和终点的意识。当然,在生活中,学生也同样有着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相关经历,比如跳远、跳高等。这些看似模糊的前概念,其实都是学生开始正真学习比较知识的宝贵经验,如何利用好学生已有的认知,开启关于比较的新学习篇章是本的核心。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跳远比赛分析,学生知道共同的起点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学生明白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落地点来标识,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科学探究: 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可以学会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通过堂最终的距离比较,学生可以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 通过本的学习,学生能够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通过堂的学习,落实学生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的科学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比较学习,学生能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标识纸蛙的起点和终点,记录和比较纸蛙所跳的距离。 教学难点:理解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纸蛙所跳的距离,思考合理的方法比较纸蛙所跳距离的长短。 四、教学准备: 教师:ppt,各类微视频,大纸蛙2-3只,大纸带一条、剪刀。 学生:两人一条纸带,每人一只纸蛙,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

读懂学生――从关注学生的起点开始-2019年文档

读懂学生――从关注学生的起点开始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能让学生亲近我们就是我们教学成功的法力,而心灵的相通是要以读懂彼此为基础的。读懂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前提,只有读懂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我们教育的优势。 在一次绍兴市领雁工程的脱产培训实践中,教研院推出了领雁工程学员的课堂展示活动。我所在的鲁迅小学实践组也推出了两堂课,为了更出色的上好这两堂课,我们进行了分头试教,由于我们同一个学校的蒋月红老师也要上课,我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她一起磨课的一员。 蒋老师上课的内容是六年级《常见的量》的复习,在秀水小学展示的那一天,她所讲的课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也有其不足之处:“蒋老师在梳理过程中,有扶到放,教给学生自主整理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但没有想到,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很多同学都没能在同桌合作的前提下,将自己选的一类量整理完成,都出现了没写全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蒋老师不得不沉下来,将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弄明白了在继续下面内容的教学,因此花了很多时间。在这节课之前如果我们能做一下课堂前测的话,可能老师在设计教学时会更多地考虑孩子的起点问题,效果自然会更好。” 回想蒋老师的前三次磨课的经历,更加证实了关注学生的起

点是多么的重要,作为老师真的要做一个有心人,去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起点。第一次和第三次在鲁迅小学展开的,同样是第二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原来,鲁迅小学的孩子在整理的时候,在整理完常见的量的同时,课堂上还纷纷提出了不常见的量,有些真的我们老师也搞不清楚,但孩子们提出来了,在课堂主干上生出了许多的枝丫,而花了时间。第二次试教是在镜湖小学展开的,同样的环节,自主整理,该出来的也出来了,也没有出现不常用的,也有遗漏的,但不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应该的状态”,也要重视学生“现实的状态”。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好心人”,更要做学生学习的“有心人”。读懂学生很重要,让我们读懂学生,从关注孩子的起点做起。 通过观摩人家的课堂教学,也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真切地感受到在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时,自己也老犯考虑不周的错误。由于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发生了变化,而老师以试教中出现的问题不断重复在另一个班级学生的身上,自然使得自己的教学失去了生长的土壤。而且实际教学中固守教学预设,不能敏锐地把握学生学习起点,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程,教学中一度成为了无味的“咀嚼”。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呢? 了解学生,对症下药,是抓好教学的前提。俗话说:知己知

技工学校中数学基础课教学的研究分析

技工学校中数学基础课教学的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06T09:39:07.573Z 来源:《赤子》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刘崴 [导读] 中专数学教师最好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使用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刘崴 (哈尔滨汽轮机技工学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技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升学政策的调整,学生的层次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学生的起点低,文化基础普遍不扎实,学习兴趣不浓厚,势必给基础文化课的数学教学带来莫大的挑战。数学是中职教育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也是整个教学体系中公认难度最大的课程之一。技校数学教学必须体现学以致用、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原则,将所教内容化难为易,同时注重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消除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和畏难情绪,进而产生较好的认知态度和学习兴趣,使教师收到理想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技校;数学课;教学 数学是技工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为技校生学好专业理论课、实践技能和谋职就业提供了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其应用价值和重要性已在教学活动过程及学生就业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但是,技校生普遍感到数学是最难学的课程之一,个别学生甚至还对学习数学有较强的抵触心理,表现出上课消极,不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课后也不认真完成作业。技校数学教学的过程难、互动少和效果差,是许多技校数学教师的共同体会。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活动质量,使技校数学教育能真正达到课程设置的目的?下面就该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及体会。 1 目前学生学习现状 1.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数学缺乏兴趣.意志薄弱.对学习成绩要求不高。与初中相比中职数学的难度加大,许多学生适应力差。学习情感脆弱、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 1.2基础知识薄弱。表现在概念模糊,公式、定理、性质不清,更谈不上理解。各个知识点互相孤立,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加上表达能力差,运算能力差,基本上没有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 1.3学习方法不当。不少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不积极主动思考,作业马虎、抄袭、字迹潦草,解题不够准确,步骤不完整,不懂的问题不钻不问,学习被动,课前没有预习,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复习、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1.4学习能力差,思维呆板,缺乏联想。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与要害,思维难以展开。更不用说进行联想,在问题面前往往茫无头绪,无所适从。只会简单识记、机械模仿,学习知识生吞活剥,不会灵活运用,往往只注重问题的结论。不重视问题的形成过程。 2 解决出现问题的对策 2.1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常受到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因而在学习上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更谈不上兴趣爱好。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和学生交朋友,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这样才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习表现出积极向上,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此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评价,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和表扬,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2课程设置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同时开设基础课数学和专业数学。其中基础数学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力求简练、实用,掌握最基本的定理及方法,这部分知识在一年级完成。专业数学是根据学生不同专业需要开设的课程,对不同专业,应针对实际情况设置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授课的内容和进程要符合专业需要,甚至可以由教师自行编写讲义。例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是各专业的基本要求,属于基础学习部分,特别是三角函数是多数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这一部分可作为每个专业必须学习的基础数学。而对于计算机和电子专业的学生,要求他们不仅要学习函数,还应把向量、复数等作为重点学习内容,以适应专业课学习的需求。 2.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以致用。以数学无穷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需要学好数学的愿望。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要做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与物,多收集反映数学知识的自然现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生产事例,特别是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有关的应用数学的实例。二是作好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工作。要至少了解或熟悉本校开设的各门专业的相关知识,经常保持与专业课老师的联系,了解同步教学内容对数学的要求,可以用到哪些数学知识解决哪些专业问题,为平时教学积累素材。三是要善于对应用问题进行教学法加工,一方面能将一些复杂的应用问题尽量改编为中职生能接受能解决的应用问题,另一方面能将教材上一些纯数学题改编为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问题,真正使数学与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体现出为专业课服务的特点。 2.4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素质教育是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由于学生经常表现为教育的对象,处于客体地位,人们也就往往忽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效率,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最好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讲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懒散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做到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那么教师就能够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由于现在的许多中专生基础较差,他们稍一走神,就容易听不懂课,甚至自暴自弃,给我们大家的教师带来许多困难。由此可见,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我们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2.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职学校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早在三十年代就曾说:“教师要创造性的教,学生要创造性的学。”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是当代所有学校、所有教师和所有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目标。”中专数学教师最好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使用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中职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由知识型向能力型和应用型转化,“以能力为本位”,学生只有看到数学能够应用到专业以及实际中去,才能获得学习的动力,提高数学素养。所以中职数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专业掌握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分类导学,因材施教。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做好数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前进行的设计、规划等。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 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课时的设计,微观的设计。他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每一节课的质量都能够达到,整个学期的质量就能够达到,整个学年、学段的质量就能够达到,所以,一个科室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内容单元进行的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师相对较微观的教学设计,它需要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课时的计划安排,例题与习题的选取,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教具、课件的配置的内容 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与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是较宏观的设计。他主要是针对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的。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进度、课外活动和教学研究的安排、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的整合等,只是集中于学年或学期。它是由本年级的本学科的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制订的。 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是最宏观的教学设计。它是针对整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当地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由全体本学科的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共同制订的。设计的内容主要有教学目的确定、学生学习

的指导、本学段的教学计划、本学科课外活动的安排、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教师的教学研究、培训进修等。 一、教学内容:主要描述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主要学习内容简介。 二、学生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 三、设计思想:主要描述教学过程中模拟实践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四、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五、教学的重难点: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过程:具体说明教学各个教学环节安排,重难点的处理,教与学双边活动安排 七,教学反思和评价:目标是否达到;情境创设是否得当;教学过程是否流畅;重难点是否突出;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个体差异是否得到尊重;教学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学中存在什么困惑等等; 二、教学设计与编写教案的异同点 1、它们的不同点有: ⑴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对教学进行规划,如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展开教学过程等;编写教案则更多地考虑具体内容与细节。 ⑵教学设计是原则性的、指导性的和纲领性的,它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教案通常是针对一个班级或一类学生撰写的,他的适用范围较窄。 ⑶教学设计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要对其进行加工、创造,适用具体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