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与运动时间t 的关系图象。若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0时,乙物体一定在甲物体前面

B .t =1s 时,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

C .t =2s 时,乙物体速度大小为1m/s

D .t =3s 时,甲物体速度大小为3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对于甲物体有

01

2

x v a t v t =

=+甲甲甲 由题图知

21/2s 1

m a =甲 00v =甲

22m/s a =甲

对于乙物体有

01

2

x v a t v t =

=+乙乙乙 由题图知

2/2

m s 1

1a =-乙 04m/s v =乙

22m/s a =乙

由于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两物体恰不相碰,则乙物体在后,甲物体在前,故A 错误;

B.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即

-=

t t

422

解得

t=

1s

故B正确;

t=时,乙物体的速度大小

C.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当2s

()

=-=

42m/s0

v t

故C错误;

t=时,甲物体的速度大小

D.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当3s

==

v t m/s

26

故D错误。

故选B。

2.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秒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0-10 s内,乙车的速度一直比甲车大,两车应逐渐远离,则A错误;

B.在10-20 s内,甲车的速度一直比乙车大,两车逐渐靠近,则B错误;

C.在5-15 s内,两图象与坐标轴的面积相等,则两车的位移相等,则C正确;

D.在t=10 s时两车速度相等,相距最远,则D错误.

3.若每节车厢长度近似相等,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时()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

B.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经历时间之比是23:n

C .经过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时,车厢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21:4:9::n

D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21n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每节车厢长度为L ,列车加速度为a 。 A .一节车厢通过

212v aL =

n 节车厢通过

2

n 2v anl =

得到

n 1v =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

1::n

故A 错误;

B .第一节车厢通过观察者时

12

12

L at =

前(n )1-节车厢通过观察者时

2

n 11(1)2

n L at --= 前n 节车厢通过

2

n 12

nL at =

由数学知识得到得到

n t =,n 1t -=

则第n 节车厢通过时间

n 1T t =

所以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经历时间之比是

1:1):::?

故B 错误;

CD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位移公式

212

x at =

在相等时间里物体位移之比

1:3:5:21n (-)

根据速度公式

v at =

经过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时,车厢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

1:2:3:

:n

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4.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的特性,可测定物体运动的有关参量。图甲中仪器A 和B 通过电缆线连接,B 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仪器A 提供超声波信号源而且能将B 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在屏幕上显示其波形。现固定装置B ,并将它对准匀加速行驶的小车C ,使其每隔固定时间6T 发射一短促的超声波脉冲,图乙中1、2、3为B 发射的超声波信号,1'、2'、3'为对应的反射波信号。接收的反射波滞后时间已在图中标出,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 ,则根据所给信息可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

36v T

B .

72v T

C .

8819v

T

D .

140v T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乙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发射的超声波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差为6.5T ;第二次和第三次发射的超声波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差为7T ;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时仪器距离汽车

11

22

x v T vT =?=

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时仪器距离汽车

213322x v T vT =

?= 第三次信号到达汽车时仪器距离汽车

315522

x v T vT =

?= 其间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时汽车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则从信号第一次到达汽车开始到信号第二次到达汽车时间段内,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有

()2

21016.5 6.52

x x v T a T -=?+?

同理从信号第一次到达汽车开始到信号第三次到达汽车时间段内,有

()2

310113.513.52

x x v T a T -=?+?

联立以上各式可解得

8819v

a T

=

故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

5.A 、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同时运动,甲图是A 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乙图是B 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过程中,A 、

B 两物体相遇一次 B .运动过程中,A 、B 两物体相遇两次

C .A 、B 两物体最远距离是30m

D .6秒内,A 物体的平均速度是B 物体的平均速度的两倍 【答案】A 【解析】 【详解】

AB .在0?2s 内,A 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 A 1=40m ; B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

1102

m 10m 2

B x ?=

= 知在0?2s 内B 没有追上A ;在2~4s 内,A 静止,B 继续沿原方向运动,通过的位移为:

x B 2=10×2m=20m

t =4s 末B 还没有追上A ;在4?6s 内,A 返回,位移为:x A 2=?40m , t =6s 返回原出发点;B 的位移为:

3102

m 10m 2

B x ?=

= 则在0~6s 内B 的总位移为:x B =40m ,可知A 、B 两物体在4~6s 内相遇一次,故A 正确,B 错误;

C .由AB 选项分析可知当t =6s 时,A 、B 两物体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x B =40m ,故C 错误;

D .6秒内,A 物体的位移为0,则平均速度为0;B 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v =

x t =406=203

m/s 故D 错误。

故选A 。

6.两质点A 、B 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做直线运动。v t -图像如图所示。直线A 与四分之一椭圆B 分别表示A 、B 的运动情况,图中横、纵截距分别为椭圆的半长轴与半短轴(椭圆面积公式为S ab π=,a 为半长轴,b 为半短轴)。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2s t =时,a b 1.5m/s v v ==

B .当a 3m/s v =,两者间距最小

C .A 23

D .当B 的速度减小为零之后,A 才追上B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 .两质点A 、B 从同一地点出发,椭圆轨迹方程为

22

22

1x y a b += 由题图可知4a =、2b =,当

2s t x ==

带入方程解得

3m/s v y ==

在本题的追及、相遇问题中,初始时刻B 的速度大于A 的速度,二者距离越来越大,速度相等的瞬间,两者间距最大,AB 错误;

C .A 做的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2s 3m/s ,即

23m/s 2

v a t ?=

=? C 正确;

D .v t -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位移,经过4s ,B 速度减小为零,B 的位移为所围成图形的面积

B 1

24m 2m 4

s ππ=??=

A 的位移为

22A 1134m 43m 222

s at =

=??= A 的位移大于B 的位移,说明在B 停下来之前,A 已经追上了B ,D 错误。 故选C 。

7.某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小球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最后恰好能到达最高点D ,其中AB =12m ,BC =8m ,从A 点运动到B 点,从B 点运动到C 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是-2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B .小球到达B 点速度大小为10m/s

C .A 、

D 两点间的距离为24.5m D .小球从C 点运动到D 点的时间为2s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题目中的从A 点运动到

B 点,从B 点运动到

C 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是2m/s -可知,AB 和BC 段的时间相同,由2x aT ?=和v

a T

可得:2s T =,21m/s a =,A 错误;

B .由公式2

012

x v t at =+可得07m/s v =,B 错误; C .由公式202ax

v 得,AD 之间的距离为24.5m ,C 正确;

D .在AD 之间运动的时间为

07s v a

,所以CD 之间所用的时间为3s ,D 错误.

8.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 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 和n 内,对应面积均为S ,则经过b 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v 为

A .

()

()2

2m n S

m n mn ++

B .

()m n S mn

+ C .

m n S

mn

-() D .

()

()2

2m n S

m n mn

+-

【答案】A 【解析】 【详解】 s

在连续两段时间m 和n 内,对应面积均为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

2

2

1

-2

1

2

b b S v m a m S v n a n =???=?+??

解得经过b 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2

2b

m n S

v m n mn

+=

+

故选A 。

9.在光滑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m 时,下列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1s

B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3s

C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7)s

D .此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5m/s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当物体的位移为向上的7.5m 时,由运动学公式2

012

x v t at =-

,7.5m x =+,解得 13s t =,21s t =

故A 、B 均正确;

C .当物体的位移为向下的7.5m 时,7.5m x =-,由2

012

x v t at =-

解得

32t =(或42t (=舍去

故C 正确;

D .由速度公式0v v at =-,解得

5m/s =-v 或5m/s v =、v =-

故D 错误。 故选ABC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注意公式的矢量性。

10.甲物体从离地面H 高空自由落下,而乙物体在地面以初速度v 0同时向上抛出,两物体在离地面

3

4

H 处相遇,如果g 、v 0为已知量,则( ) A .从自由下落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

2v t g

= B .甲物体落到地面时,乙物体仍在上升

C .相遇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2

v D .乙上升的最大高度就是H ,且2

02v H g

=,而甲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v 0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两者相遇时,甲的位移为

14H ,乙的位移为3

4

H 。相遇时,甲乙的位移之和为H ,即 22011

22

gt v t gt H +-= 甲的位移

211

42

H gt = 乙的位移

203142

H v t gt =- 所以

202v H g

=,02v t g =

故A 正确;

B .乙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间

01v t g

=

物体甲的位移

22200111

()222v v h gt g H g g

==?==

甲距地面的高度为0,即甲物体落到地面时,乙物体上升到了最高点,故B 错误; C .由A 可知,两者相遇时的运动时间

2v t g =

甲的速度

2v v gt ==

甲 乙的速度

02

v v v gt =-=

乙 故C 正确;

D .乙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的最大高度

202v h H g

==

甲做自由落体运动,由速度位移公式可知落地速度

2

00222v v gH g v g

==?=

故D 正确。 故选ACD 。

11.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s 2>s 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 0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s 0=s 1,两车恰好相遇1次

B .若s 0<s 1,两车相遇2次

C .若s 0=s 1+s 2,两车最小距离为s 2

D .若s 0<s 1+s 2,两车 不会相遇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线可知:在T 时间内,甲车前进了s 2,乙车前进了s 1+s 2; A.若s 0=s 1,则s 0+s 2=s 1+s 2,两车只能相遇一次,故A 正确.

B.若s 0<s 1,则s 0+s 2<s 1+s 2,即s 0<s 1,在T 时刻之前,乙车会超过甲车,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故B 正确;

C.若s 0=s 1+s 2,则s 0>s 1,两车不会相遇,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且为s 0-s 1=s 2,故C 正确;

D.若s 0<s 1+s 2,仍有可能存在s 0+s 2=s 1+s 2,所以两者可能相遇,故D 错误; 故选ABC. 【点睛】

对于图象问题,要抓住:

1、抓住速度图象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物理公式的函数表现形式,分析问题时要做到数学与物理的有机结合,数学为物理所用;

2、在速度图象中,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抓住以上特征,灵活分析.

12.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 点出发,沿直线AC 运动。甲先以加速度a 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 点后做加速度为a 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v ;乙以加速度a 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 点时的速度亦为v 。若a 1≠a 2≠a 3,则( ) A .甲、乙有可能同时由A 到达C B .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 到达C C .甲一定先由A 到达C

D .若a 1>a 3,则甲一定先由A 到达C 【答案】BD 【解析】 【详解】

根据v t -图像,若13a a >,如图:

甲乙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所以:t t <甲乙,若13a a >,末速度相等,则通过图像:

可知位移不可能相等,综上所述,可知甲乙用时不可能相等,AC 错误,BD 正确。 故选BD 。

13.如图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 =2m , BC =3m ,且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的时间均为0.5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为4m/s 2

B .CD =5m

C .OA 之间的距离为1m

D .OA 之间的距离为1.125m

【答案】AD 【解析】 【详解】

A .设物体通过A

B 、B

C 、C

D 所用的时间均为t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为常数,即

2x at ?=

223240.5

x a t ?-=

==m/s 2 A 正确; B .根据

1CD BC BC AB -=-=m

可知4CD =m ,B 错误;

CD .因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物体经过B 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2B AC

v t

=

再由

22B OB v ax =

可得OB 两点间的距离为 3.125OB x =m ,所以O 与A 间的距离

1.125OA OB x x AB =-=m

C 错误,

D 正确。 故选AD 。 【点晴】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为常数,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规律.

14.汽车刹车过程可认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汽车0t 时刻开始刹车,刹车后第1s 内的位移为24m ,第4s 内的位移为1m 。0t 时刻汽车的速度大小为0v ,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8m/s 2 B .a =6m/s 2 C .028m/s v = D .018m/s v =

【答案】AC 【解析】 【分析】

刹车问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确定物体速度何时减为零,二是刹车过程的逆过程是一个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度直线运动。 【详解】

假设汽车4s 末停下,则第4s 内、第3s 内、第2s 内、第1s 内的位移比为1:3:5:7,题中给出的比例关系为1:24,所以汽车在第4s 内某时刻停止运动,汽车的刹车过程的逆过程可以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汽车在第4s 内运动的时间为t ,汽车行驶的距离:

2

11m 2

x at =

= 汽车刹车后初速度为0v ,第1s 内的位移:

22111

(3s )(2s )24m 22

x a t a t =+-+=

初速度:

0(3s )v a t =+

解得:28m/s a =,028m/s v =,故AC 正确,BD 错误。 【点睛】

准确的分析运动过程,灵活应用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15.物体以速度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间需时为t ,现在物体由A 点静止出发,匀

加速(加速度大小为a 1)至某一最大速度v m 后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至B 点停下,历时仍为t ,则物体的

A .v m 可能为2v ,与a 1、a 2的大小有关

B .v m 只能为2v ,无论a 1、a 2为何值

C .a 1、a 2必须满足1212a a a a + =2v

t

D .a 1、a 2值必须是一定的

【答案】BC 【解析】

由于物体先做匀加速,后做匀减速,所以通过的路程

221122212211111

22222

m m m m m s a t v t a t v t v t v t v t vt =

+-=+-==,所以v m =2v 与加速度无关.选项A 错误,B 正确;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之和t =

12

m m

v v a a +,而v m =2v ,代入得

1212a a a a + =2v

t

,选项C 正确,D 错误;综上本题选BC.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整理大全

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整理大全 一.基本规律: (1)平均速度v = t s 1. (2)加速度a (1)加速度a =t v t (3)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v =t v 2 1 (4) (3)瞬时速度at v t = (5)(4)位移公式22 1at s = (6)位移公式t v v s t 2 0+= (5)位移公式t v s t 2 = (7)重要推论2022v v as t -= (6)重要推论22t v as = 注意:基本公式中(1)式适用于一切变速运动,其余各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 即2 t v =v == t s 2 0t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 设时间间隔为T ,加速度为a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S 3,……S N ; 则?S=S 2-S 1=S 3-S 2= …… =S N -S N -1= aT 2 注意:设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位移中初速度为0v ,末速度为t v ,在 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为2s v ,则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2s v =2 2 20t v v + 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总有2t v =v =20t v v +<2s v =2 2 2 0t v v +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平均速度v = 2 t v (2)瞬时速度gt v t =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基础归纳 2、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不是由加速度的大小决定,而是取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方向相反则做减速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依据:Δs =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 广到S m -S n =(m -n )a t 2.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依据. 非匀变速运动不能用(2)中2 t 0V V V += ,先以V 0=0加速后减速减速到Vt=0,只能用后者计算平均速度 证明可用匀变速运动的时间位移图像证明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 (1)前1T 、前2T 、前3T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2)第1T 、第2T 、第3T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对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逆向等效处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典例解析 1.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在同时制动后,均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甲经过3 s 停止,共前进了36 m ,乙经过1.5 s 停止,乙车前进的距离为( ) A .9 m B .18 m C .36 m D .27 m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分类:? ????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方向相反. (3)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 t =v 0+at. ②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t -v 2 0=2as. (2)平均速度:v t/2=v 0+v t 2=s t ,即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 (3)中间位置的速度: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s 2=v 20+v 2 t 2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v 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交流电频率为50Hz)。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6V,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 2.纸带上打的点的意义 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3.分析纸带可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 ①若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若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③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恒量,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可由△x=aT2求出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常用逐差法或v-t图象法求加速度). 4.求加速度的方法: ①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②用v-t图象法 先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③“平均速度法”求加速度: 即利用已求出的瞬时速度值,按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加速度值,为了充分利用所有实验数据,减小误差,同样采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⑴、把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⑵、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无滑轮的一端,如右图。

⑶、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适当的数量钩码。 点拨:吊适当数量的钩码是为小车的加速度适当大些,减小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并能在纸带上长约50厘米的范围内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 ⑷、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⑸、先使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再释放小车让其运动。 ⑹、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⑺、换上新纸带再做两次。 ⑻、在选出的一条纸带上测量每个 计数点与起始计数点的距离d1、d2、 d3……如右图。 五、误差分析 1.纸带的测量误差. 2.打点计时器计时误差. 六、注意事项 ⑴、计时器打出的点不清晰,可能是电压偏低或振针位置不合适。 ⑵、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果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些。 ⑶、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⑷、拉动纸带前,应使拉动端停靠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⑸、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 【重点精析】 一、对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 要熟练实验的操作过程,特别注意减少实验误差的操作技巧。 【例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F、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练习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中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

知识讲解_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与巩固(提高)

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与巩固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即位移和路程、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2、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规律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3、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v-t图象的物理意义。【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 要点一、质点的概念 要点诠释: 1、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2、说明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科学的抽象,真正的质点是不存在的。 在实际所研究的问题中,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将物体视为质点。 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无关。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 要点二、几个基本概念的区分 要点诠释:

路 程 路 程质点运动轨 迹的长度 标量过程量 与时间相 对应 在单向直线运动中,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 速度瞬时 速度 运动物体在 某一时刻 (或某一位 置)的速度 矢量 方向:物 体的运动 方向 状态量 与时刻相 对应 平均速度是指质点通过的总位移与所用时 间的比值,是矢量,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 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 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 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而 言的。 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在公 式中,如果时间t非常短,接近于零, 表示的是某一瞬时,这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 度。 平均速率是指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与所用时 间的比值,是标量。 平均 速度 物体的位移 与发生这段 位移所用时 间的比值, 矢量 方向:与 物体位移 方向相 同。 过程量 与时间相 对应 平均 速率 质点通过的 总路程与所 用时间的比 值 标量过程量 与时间相 对应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要点三、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总结

●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01 =2 t s v v v t =+ 2、有用推论:22 02t v v as -= 3、中间时刻速度:()/201 2 t t v v v v ==+ 4、末速度:0t v v at =+ 5、中间位置速度:/2s v = 6、位移:2 0122 t v s v t at vt t =+ == 7、 加速度:0 t v v a t -= 8、实验用推论:2 S aT ?= ? 1m/s=3.6km/h; ? 平均速度是矢量; ?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设时间间隔为T ,加速度为a ,连 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S 1, S 2, …,S N ,则有: 221321...N N S S S S S S S aT -?=-=-==-=; ? 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总有:/2/2t s v v < ? 说明:(1)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四个公式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即由任意两式可推出另外两式.四个公式中有五个物理量,而两个独立方程只能解出两个未知量,所以解题时需要三个已知条件,才能有解. (3)式中v0、vt 、a 、x 均为矢量,方程式为矢量方程,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值,相反者取负值;所求矢量为正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同,为负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反.通常将v0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以v0的位置做初始位置. (4)以上各式给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普遍规律.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差异就在于它们各自的v0、a 不完全相同,例如a =0时,匀速直线运动;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 a >0时,匀加速直线运动;a <0时,匀减速直线运动;a =g 、v0=0时,自由落体应动;a =g 、v0≠0时,竖直抛体运动. (5)对匀减速直线运动,有最长的运动时间t=v0/a ,对应有最大位移x=v02/2a ,若t >v0/a ,一般不能直接代入公式求位移。 ● 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00v =;末速度:t v gt = 2、下落高度:212 h gt = 3、有用推论:2 2t v gh = ● 竖直上抛运动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练习题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练习题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练习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致 B、加速度保持不变,每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C、加速度保持不变,每经过相等的位移,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D、物体的速度的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2、一物体以初速度v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冲上一光滑斜面,到达顶端后又返回到原处,所用时间为t,回到原处时的速度和初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个物体在时间t内的加速度大小是() A、v/t B、0 C、2v/t D、无法确定 3、一个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下面说法

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末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速度的变化与时间成正比 C、物体的速度变化率是一个恒量 D、如果加速度方向与物体的初速度方向相同,物体作匀加速运动,如果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物体作匀减速运动。 4、对于一个做单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小 B、加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大 C、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大 D、加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小 5、(2015 广东七校三联)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x-t)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 s内()

x /m t /0 1 2 3 4 甲 乙 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 4s 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 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 m 6、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秒内的位移是1米,关于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 、质点加速度是2 1m /s C 、1秒末的即时速度是1m/s D 、第5秒内位移大小为9m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题专项训练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题专项 1、打点计时器: 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如果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也相应的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的各点间的间隔,就可分析物体的运动状况。 2、电磁打点计时器: 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的计时仪器,它使用交流电源,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在6V以下,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通电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接通电源后,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振针上下振动。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行小点。如果把纸带跟运动的物体连在一起,即由物体带动纸带一起运动,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就表示相应时间间隔中物体的位移。 3、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类似,这种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实验误差也就比较小。 打点计时器:(注意操作:先开开关,再让纸带运动) (1)作用: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每隔0.02s打一次点。

(2)工作条件:①电磁打点计时器:4V~6V交流电源。 、 ②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20V交流电源。 (3)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4) 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5) 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速度、加速度的求解方法: (1)即v n=,如图所示: (2)由纸带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①逐差法:即根据x4-x1=x5-x2=x6-x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 ②图象法:即先根据v n=求出多个点的瞬时速度,后作出v-t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4.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二)实验原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x1、x2、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规律 一.基本规律: v = t s 1. 公式 a = t v v t 0- a =t v t v = 2 0t v v + v =t v 21 at v v t +=0 at v t = 021at t v s + =22 1at s = t v v s t 20+= t v s t 2 = 2 022v v as t -= 重要推论22t v as = 注意:基本公式中(1)式适用于一切变速运动,其余各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即2 t v =v = =t s 2 0t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 设时间间隔为T ,加速度为a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S 3,……S N ; 则?S=S 2-S 1=S 3-S 2= …… =S N -S N -1= aT 2 三.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和物体的运动过程。 (2)明确已知量和要求的物理量(知三求一:知道三个物理量求解一个未知量)。 例如:知道a 、t 、0v 求解末速度t v 用公式:at v v t +=0 (3)规定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为正方向),确定正、负号。 (4)选择恰当的公式求解。 (5)判断结果是否符合题意,根据正、负号确定所求物理量的方向。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 .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 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s B .8s C .16s D .24s 3.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内行驶540m ,那么

匀变速直线运动典型习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典型习题 一、选择题: 1、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它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若发动机的功率保持恒定,汽车在加速行驶的过程中,它的牵引力F和加速度a的变化情况是() (A)F逐渐减小,a也逐渐减小(B)F逐渐增大,a逐渐减小 (C)F逐渐减小,a逐渐增大(D)F逐渐增大,a也逐渐增大 2、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在同时制动后,设均做匀减速运动,甲经3s停止,共前进了36m,乙经1.5s停止,乙车前进的距离为() (A)9m (B)18m(C)36m (D)27m 3、图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从纸带上看,打点计时器出的毛病是( ) (A)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够大 (C)电源频率不够大 (D)振针压得过紧 4、质量都是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则在下图所示的运动图像中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的是() A B C D 5、物体运动时,若其加速度恒定,则物体: (A)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做直线运动; (C)可能做曲线运动; (D)可能做圆周运动。 6、以A点为最高点,可以放置许多光滑直轨道,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记下小球经时间t所达到各轨道上点的位置,则这些点位于() (A)同一水平面内(B)同一抛物面内 (C)同一球面内(D)两个不同平面内

7、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位移 (B)速度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8、皮球从3m高处落下, 被地板弹回, 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 则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A) 4m、4m (B) 3m、1m (C) 3m、2m (D) 4m、2m 9、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到达地面, 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 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m, 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 (A) 1.2m (B) 3.6m (C) 6.0m (D) 10.8m 10、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S=4t+2t2(m), 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A) 0、4m/s2 (B) 4m/s、2m/s2 (C) 4m/s、1m/s2(D) 4m/s、4m/s2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质点甲以8m/s的速度从O点沿Ox轴正方向运动,质点乙 从点(0,60)处开始做匀速运动,要使甲、乙在开始运动后10s在x轴相 遇。乙的速度大小为___2__m/s,方向与x轴正方向间的夹角为________。 12、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来,恰穿透三块相同的木板,设子弹穿过木板 时的加速度恒定,则子弹穿过三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 13、一个皮球从离地面1.2m高处开始沿竖直方向下落,接触地面后又弹起,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9m,在这过程中,皮球的位移大小是__0.3m__,位移方向是___负反向_____,这个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是____2.1m____. 14、火车从甲站出发做加速度为 a 的匀加速运动,过乙站后改为沿原方向以 a 的加速度匀减速行驶,到丙站刚好停住。已知甲、丙两地相距24 k m ,火车共运行了 24min ,则甲、乙两地的距离是____ k m ,火车经过乙站时的速度为____ km / min 。 15、以 v = 10 m / 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第 2 s 末关闭发动机,第 3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9 m / s ,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 m / s2。汽车10 s 内的位移是____ m 。 16、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中的速度是υ1,在以后的三分之二路程中的速度υ2=54千米/小时,如果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U=45千米/小时,则汽车在通过前三分之一路程中的速度υ1=千米/小时. 17、一物体从16 m 高的A处自由落下,它经过B点时的速率是落地时速率的3 / 4 , 则B点离地的高度为____ m 。( g 取10 m / s2)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案 一、实验目的 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见第二章的习题) △s=s2-s1=s3-s2=s4-s3=……=aT2 由上式还可得到 s4-s1=(s4-s3)+(s3-s2)+(s2-s1)=3aT2 同理有 s5-s2=s6-s3=……=3aT2 可见,测出各段位移s1、s2……即可求出 21 4 13T s s a - = 22 5 23T s s a - =…… 再算出a1、a2……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钩码,细绳。 四、实验步骤 (1)按教材191页图实-10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处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5=0.1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标明A,在第六点下面标明B,在第十一点下面标明C,在第十六点下面标明D,……,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课时为2学时,这是第1学时——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最具代表性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运动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⑴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⑵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这就要求学生会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等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强调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2.学习的主要任务: 本节的学习任务类型是综合型。在知识上要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在技能上要求能设计和操作实验,会测定相关物理量;体验性上要求经历探究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等量替换、图象法的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如何由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 难点: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速度、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各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和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初中阶段对物理的学习,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初步的了解,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即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地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⑵会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根据纸带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过程。 ⑵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其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at v v t +=0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202 1 at t v s +=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表达式:as v v t 22 02=-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 A .速度的增量总是跟时间成正比 B .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C .位移总是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一致。 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 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s B .8s C .16s D .24s 4.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内行驶540m ,那么它在最初10s 行驶的距离是( ) A. 90m B. 45m C. 30m D. 15m 5.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7 m/s 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 。则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 m/s 。 6.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 /s 。,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运动,问刹车后10s 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多远?

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 典型例题(含答案)【经典】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讲 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a=Δv/t ) 1.(单选)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B 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 B .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 .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 D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越大 2、(单选)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 ).答案 B A .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大 B .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不变 C .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 D .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 3.(多选)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BD A .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 .物体运动的速度可能减小 C .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少 D .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4.(多选)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答案 CD A .v 0>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 B .v 0<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 C .v 0<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 D .v 0>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 5.(单选)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B A .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 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6.(单选)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答案 B A .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 .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 .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7.(单选)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 甲=4 m/s 2,a 乙=-4 m/s 2 ,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 ).答案 B A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B .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 D .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可能相等 8. (单选)如图所示,小球以v 1=3 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一墙壁经Δt =0.01 s 后以v 2=2 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小球在这0.01 s 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答案:C A .100 m/s 2,方向向右 B .100 m/s 2 ,方向向左 C .500 m/s 2,方向向左 D .500 m/s 2 ,方向向右 9.(多选)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 ,关于该物体在这1s 内的加速度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14m/s 2 B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8m/s 2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4m/s 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6m/s 2 【答案】AD 10、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 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30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 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3.0 s .试估算: (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 v 1=L Δt 1=0.10 m/s v 2=L Δt 2=0.30 m/s a =v 2-v 1Δt ≈0.067 m /s 2 . (2) x =v 1+v 22 Δt =0.6 m.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二、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①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②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③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三、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没有形状、大小,却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是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的一种科学抽象。 把物体抽象成质点的条件是: (1)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2)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虽然不同,但它的大小、形状及转动等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如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地球仍可看成质点).由此可见,质点并非一定是小物体,同样,小物体也不一定都能当作质点. 【平动的物体不一定都能看成质点,{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的距离相比不能忽略};转动的物体可能看成质点来处理{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也就是研究的问题不突出转动因素时。】 【能否看成质点一看研究问题,二看物理的形状与研究物体的关系】 【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决定于物体的尺寸与物体间距相比的相对大小】 四、位置、位移与路程 1、位置:质点的位置可以用坐标系中的一个点来表示,在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中表示为s(x) 、s (x,y) 、s (x,y,z) 2、位移:【矢量】 ①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②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注意: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质点的运动方向。如:竖直上抛物体下落时,仍位于抛出点的上方; ③单位:m 3、路程【标量】: 路程是指质点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路程和位移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五、速度 速度:表示质点的运动快慢和方向,是矢量。它的大小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定义,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轨迹是曲线,则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速率:在某一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速率是标量. 瞬时速度:由速度定义求出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度,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要精确地描述运动快慢,就要知道物体在某个时刻(或经过某个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因此而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瞬时速度的含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定义式: x v t == 位移 时间 平均速率: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s v t == 路程 时间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相等) 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v2(v1小于v2)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返回队尾。这个全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为。 专业技术分享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专题二:直线运动考点例析 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容之一。本章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多个物理量,基本公式也较多,同时还有描述运动规律的s-t 图象、V-t 图象等知识。从历年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看,本章容作为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单独考查的命题并不多,更多的是体现在综合问题中,甚至与力、电场中带电粒子、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电磁感应现象等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为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复习本章时要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以及在实际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经常用物理视角观察自然、社会中的各类问题,善于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本章多与公路、铁路、航海、航空等交通方面知识或电磁学知识综合。 一、夯实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作为质点。) 2.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3.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4.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5.注意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at V V t +=0,202 1at t V s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0 += ⑴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 、t 、a 、V 0、V 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⑵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 外,s 、V 0、V t 、a 均为矢量。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 =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①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s m -s n =(m-n)aT 2 ②202 t t V V V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 一、【概念及公式】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同向(即同号),则是加速运动;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即异号),则是减速运动。 速度无变化(a=0时),若初速度等于瞬时速度,且速度不改变,不增加也不减少,则运动状态为,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为0,则运动状态为静止。 基本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公式为:v(t)=v(0)+at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公式为:s=v(0)t+1/2at^2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公式为:v(t)^2-v(0)^2=2as 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t)为t秒时的速度s(t)为t秒时的位移 条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1、受恒外力作用 2、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二、【规律】 位移公式推导: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平均速度*时间,故s=[(v0+v)/2]*t 利用速度公式v=v0+at,得s=[(v0+v0+at)/2]*t=[v0+at/2]*t=v0*t+1/2at^2 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X=aT^2(△X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内位移差,T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的时间长度) X为位移 V为末速度 Vo为初速度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基本比例关系 ①第1秒末、第2秒末、……、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②前1秒内、前2秒内、……、前n秒内的位移之比 s1:s2:s3:……sn=1:4:9……:n^2。 ③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n个t内(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xn=1:3:5:……:(2n-1)。 ④通过前1s、前2s、前3s……、前ns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t1:t2:……:tn=1:√2:√3……:√n。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2.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3.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规律方法总结 1.数据处理

(1)目的 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等. (2)处理的方法 ①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 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a =a 1+a 2+a 33 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d n +1-d n -12T 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a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b .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 2.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x 1、x 2、x 3…x 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Δx 1=x 2-x 1,Δx 2=x 3-x 2…. (3)T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2n (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 ,n 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 (4)Δx =aT 2,因为T 是恒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a 也为恒量,所以Δx 必然是个恒量.这表明: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 考点一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例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 A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C .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 D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E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F .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