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

处理预案

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手术的彻底失败,并造成患者的残疾,多数感染病例最终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假体和骨水泥,严重患者甚至死亡,常被称为“灾难性的并发症”。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的处理重在预防措施的使用,防止感染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及早的诊断与治疗。

1.临床表现

人工关节感染的临床表现常是多样化的。一些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化脓性感染一样,急性炎症的体征明显,术后体温持续性增高,患肢疼痛,尤其被动活动关节时疼痛更剧,有些人工髋关节感染后可能只有关节疼痛而持续数月或数年。少数病人可出现皮肤瘘管或局部有分泌物排出。

早期急性感染的症状多出现于术后3, 4周内。晚期血源性人工关节感染常发生在成功的人工关节术后数月至数年。常见的感染源可来自齿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病人可出现数天感染症状,而后发生晚期人工关节感染。晚期深部感染其临床表现特殊,一般局部急性炎症不明显,常无红、肿、热等表现,体温和白细胞可以不高,但血沉较高,一般可达40?500mm/h,甚至100mm/h。

人工关节慢性感染属低毒性细菌感染。一般患者由术后开始即出现关节疼痛。常有休息时或夜间疼痛。有时术后早期有伤口愈合不良,浅层感染或术后伤口引流管换除较晚的历史。病人无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有时血沉增快。

影像学检査:人工关节早期急性感染X 线片除可见软组织肿胀外,无其他特殊表现。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出现局灶性骨溶解缺损并迅速发展扩大,在假体柄周围骨有明显骨膜反应,应高度怀疑有感染存在。

2.实验室检查

对长期疼痛或松动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应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验。当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髙,而临床表现疑有感染者,应行关节穿刺抽液进行细菌学检查。

穿刺液行常规检查,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应抽取三个标本,如三者均为阴性则可除外感染。如三者均为阳性则可确定有感染存在。如有一标本为阳性则应再行第二次穿刺,以确定诊断。为避免假阴性,穿刺前应停用抗生素4周。

诊断人工关节感染的程序可确定如下:

1.病史(发热、疼痛)。

2.体征(关节渗液、红肿、关节积液等)。

3.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

4关节穿刺(革兰染色、细菌培养、细胞计数)如为阳性则行手术处理,如仍为阴性而仍高度怀疑有感染者应再次穿剌,或行关节翻修术。

3.治疗

人工关节假体感染一旦确定后,应立即开始治疗,治疗方案的确定应依据:细菌种类、抗生素敏感试验、患者的年龄以及身体状态、感染时间。

1.单纯抗生素治疗经关节穿刺行关节液培养及药敏试验后,对老年、疾病中晚期、身体差以及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单纯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效果较差。

2.切开清创引流适用于早期感染患者,一般不超过24?48h,最晚也应在术后3周以内。此手术方法不适用慢性感染者(感染时间超过4周)。手术后急性感染者可由原手术切口进人。如为血源性感染者则可用后外侧切口,不要切开大粗隆。取标本送细菌培养,并由静脉输入抗生素。将所有失活或炎性组织彻底清除,将人工髋关节脱位,如股骨头为组合式,取下股骨头及髋臼内衬塑料杯,彻底清除炎性组织,特别注意边缘及死角。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清创后创面应无可见的感染组织。然后重新安装上新的股骨头及髋臼杯,安装灌注负压引流管。术后抗生素生理盐水灌注冲洗5?7天,并静脉滴注抗生素6周。

本方法的关键在于早期彻底清创,发现感染后越早手术效果越好。4周以内的感染清除成功率在70%。非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较难清除。可以在尚未骨长入固定前将假体拔除,二期再置换。

3,关节切除成形术适用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大手术,既使行翻修手术后仍然不能行动者;再翻修手术后再次感染机会很大者,如免疫功能低下、类风湿或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激素者;同时伴有髋臼、股骨近端骨缺损者;重建术后又发生感染者,以及预期寿命不长者等。

关节切除成形术在去除髋假体后,即不重新植入假体。将股骨颈切除至小粗隆处,在髋臼空腔内填塞抗生素骨水泥,在股骨髓内填入抗生素骨水泥珠链。也可在髋部空腔放置灌注负压引流管缝合伤口。术后用抗生素溶液灌注冲洗5?7天并静脉滴注抗生素6周。关节成形术对感染的控制率在95%左右。其缺点是下肢缺损较多,下肢短缩,行走时跛行,但髋部伸屈功能活动尚好。

4.一期假体去除,清创后再置换一期再置换术是在仔细彻底清除病灶及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只适用于低毒性细菌的慢性感染病例,而在急性感染时不宜采用。革兰阴性及链球菌感染也不适用。如伤口有窦道常有混合感染存在则为禁忌证。应无严重骨缺损,不需植骨。术中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术后静脉灌注抗生素6周。一期再置换的一般成功率在 70%?80%,略低于二期再置换术。

5.二期假体去除清创后再植术是目前治疗假体感染最常用的方法,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物质和异物后,然后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6周,在感染控制的基础上,再次植人假体。凡不适用一期再置换术者,均可应用二期再置换。

二期再置换术中去除人工关节,彻底淸除病灶的手术方法与一期再置换术相同。在旷置期间,应控制空腔感染及保持空腔间隙,可在髋臼内植入带抗生素骨水泥,在股骨髓腔内放入带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也可以用带抗生素骨水泥制成的模拟股骨头抦,以保持空腔间隙。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6 周。依据患者情况,如血沉正常,关节穿剌细菌培养阴性即可进行再置换。

不论是一期还是二期置换术,再次使用骨水泥植入假体时,应在骨水泥中加入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或第二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每袋骨水泥粉剂 (20g)加人第二代头孢1. 2?1. 8g或万古霉素0.5?0.7g。

无论何种手术都应术中采用关节内持续大剂量灌注冲洗。术后进行持续灌注负压吸引。

4.预防措施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来源于伤口细菌、手术过程中的污染或是其他部位的感染灶通过血源扩散所致。虽然原因不同,但与其他感染一样具备三个条件:感染源、有利于细菌的繁殖环境以及全身或局部机体抵抗力的下降,所以在预防上应针对这几个方面。

1、手术区域备皮问题

(1)备皮的方法:术前采用脱毛剂或者是不去毛,进行皮肤清洁,降低切口感染率。

(2)备皮的时间:术前30分钟备皮,尽量接近手术的时间。

(3)清洁皮肤:术前让病人用抗菌的皂液洗澡,清洁皮肤

2、住院时间

缩短术前住院天数,降低感染的几率,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3、氧分压和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过程中,保证病人的血氧和给高浓度的氧气,降低手术感染。

4、体温和手术部位的感染

预防病人的低体温的发生,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低体温的预防方案应该在手术前开始直到实施手术后的一段时间。提前30分钟的手术室预热、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尽量使用不脱尘且能保暖的毯子。从而让患者的身体处在一个最佳状态。

所有感染病灶均应及时诊治,如牙龈炎、生殖泌尿系感染、皮肤溃疡、脚癣等。仔细检查手术区域,对手术区域有牛皮癣史、局部手术史、感染史、及手术瘢痕严重者,应作出正确的评估,以指导手术入路和操作的选择。

5、病人术前准备

对长期吸烟的病人,手术前30天开始戒烟,糖尿病适当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达到11.2mmol/L以下。

6、合适的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

用碘酒、酒精分别从中心向外周进行消毒,范围要足够大。足够

大的目标是超过切口,而且在必要时保证新的手术切口或引流需要。

7、外科预防用药

(1)正确选择抗生素

手术切口感染的微生物排在第一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因为它是皮肤上的一个常驻菌。因而预防手术切口感染,首先选择的就是应该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2)正确的使用时间

在术前半小时到1个小时之内给药,使得切皮的时候,局部组织浓度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如果手术超过了3个小时,术中应再追加一次。

8、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无菌原则

1.所有手术人员均常规刷手,洗手后再用消毒液或碘酒、酒精擦手至肘关节上10cm,穿背遮盖式手术衣,戴双层手套。

2.铺巾后应在会阴处将无菌巾边缘粘贴或缝在皮肤上以防止术中滑动。

3.使用皮肤保护膜,不能遗留裸露部分,特别是会阴部皮肤。

4.正确使用置换器械,手术中尽量达到无接触技术。

5.规范手术技术,术中轻柔操作,减少组织创伤,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彻底止血防止术后血肿形成,术者使用双层手套.术中不断冲洗伤口,用脉冲冲洗器效果更佳,彻底止血,严密缝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置负压引流管。

6.手术室严格管理,减少人员流动,采用百级层流手术室。

7.不使用快速灭菌方法对手术器械进行灭菌处理。

9、术后预防

术后注意体位护理,防止发生褥疮,预防血肿形成,对迅速增大的血肿应及时在无菌的条件下切开引流;如伤口愈合不良,持续渗液者,应警惕有否感染的可能,必要时也需切开引流;防止血源途径感染,对术后任何部位的感染,都应及时处理。

二、神经损伤

全髋关节置换术引起的神经损伤较少见,神经损伤多由手术操作不当所致,具体机制有:①直接损伤,如电凝灼伤,骨水泥的热烧伤;②压迫损伤,如局部血肿挤压;③牵拉损伤。

1.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损伤

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造成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损伤的因素依次是:

①牵拉损伤;②直接损伤;③血肿形成和术后髋脱位。

1.处理

1.保守治疗:患肢石膏托固定,防止足下垂或马蹄畸形,若为股骨头脱位直接压迫损伤应及早复位。可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大多数病人神经功能会有较满意的恢复。

2.手术探查:若为臀下血肿压迫所致坐骨神经损伤,应行早期切开减压术;如果伤后 6周仍没有神经恢复迹象或神经损伤系骨水泥、螺钉压迫所致,应及时手术探査。

2.预防

1.一般情况下术中不必常规显露坐骨神经,但在髋臼内凸畸形,股骨极度外旋,股骨头颈严重短缺和返修术,特别是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的病例,手术中分离出坐骨神经,并加以保护。

2.在神经附近尽量少用电凝止血。

3.切除后关节囊时要非常小心,勿伤及距此部甚近的坐骨神经。

4.用骨水泥固定髋臼时,钻孔不得过深,以防穿透内外侧皮质,一旦穿透应在骨孔内塞入骨块,防止骨水泥烧伤或挤压神经。

5.术后制动和肢体锻炼时,勿压迫腓骨小头,以免腓总神经受损。

2.股神经损伤

致股神经损伤的原因依次为:①髋臼前板拉钩使用不当过度牵拉;②骨水泥螺钉和血肿压迫;③拉钩和行关节囊切除时的直接损伤。

1.处理①对骨水泥、血肿及螺钉所致压迫应早期手术探査,解除压迫;②对无持续性机械压迫者,可保守治疗,如果伤及6周仍无恢复者,应手术探查。

2.预防:

①髋臼前放置拉钩时,勿用力过大,以减轻对髂腰肌腱的牵拉;

②在股神经附近慎用电刀切开或止血;

③彻底止血,以防在股三角形成血肿;

④前关节囊切除时,将关节囊前的肌肉剥开,牵向内侧保护。

三、血管损伤

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大血管损伤多见于肌肉萎缩,有严重屈曲挛缩的病人和翻修术中,被损伤的血管以髂外血管、股血管为多。

1.血管损伤的机制①直接损伤,髋臼处理不当,研磨过深或臼底骨水泥固定孔钻的过深,骨水泥过量使用或髋臼前方骨质缺陷,造成骨水泥挤人骨盆,骨水泥侵蚀,热损伤,螺钉使用不当刺伤髂外静脉,导致腹膜后大血肿;②压迫损伤,如拉钩压迫、肢体延长或反复脱位易造成髂外动、静脉及其分支的损伤。

2.处理

①术中损伤血管导致大出血时,应显露血管,暂时阻断以减少致命性的大出血,然后修复血管损伤;

②偶见术后骨盆内出血可通过使用血管造影确诊,经导管内栓塞得到控制者;③后期怀疑有血管栓塞,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者;也可应用DSA,査清部位和性质,进行处理。

3.预防①术中安置髋臼前扳拉钩时,应放在髋臼前柱的上方;利用较多的腰大肌纤维保护血管;②术中操作要准确,尽量减少反复使髋关节脱位的动作;③髋白研磨不得过深,固定髋臼螺钉放在髋臼后方,长度适中;④肢体或髋关节屈曲挛缩严重者,不宜一次暴力矫正过多;⑤对翻修术病人术前应常规拍骨盆正侧位片,双斜正位片,并行CT及血管造影等,以明确髋臼周围主要血管与返修髋臼假体、骨水泥的对应位置关系,防止术中血管意外损伤。

四、血肿形成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肿形成常影响骨质愈合,并增加感染的机会。

1.处理①较小的血肿宜保守治疗,局部制动,使用预防性抗生素;②如果血肿较大,或进行性增大,张力髙,局部剧痛,甚至出现坐骨神经麻痹者,应尽快在无菌条件下,行切开血肿清除,结扎血管,闭合伤口,放置引流,对血肿自发引流者,用无菌纱布换药,待伤口愈合I③如血肿表面皮肤坏死者,及时淸除,闭合伤口,必要时植皮。

2.预防①术中仔细止血,伤口中常规放置引流管;②术前停用非留体类镇痛消炎药物、激素等,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

五、脱位和半脱位

脱位与半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5周内发生的脱位称为早期脱位, 6周以后的脱位,称为晚期脱位,术后2?3年后发生的脱位多因外伤所致。

1.脱位和半脱位发生的主要原因①假体位置不当,增加了脱位与半脱位的倾向;②股骨与髋臼缘的撞击,置人髋臼假体后,髋臼周围骨赘或溢出的骨水泥,会起到杠杆的支点作用,造成关节脱位;I③有效股骨颈缩短:如果髋臼置人太高或太偏内,或者股骨颈长度过短,股骨柄假体置入呈内翻位,股骨近端骨质去除过多,都可造成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张力减低,容易脱位;④髋关节周围肌力差,关节囊松弛,以往多次手术造成髋关节周围大量瘢痕组织,或手术引起髋关节广泛软组织松弛;⑤术后肢体长度恢复不当;⑥术后

麻醉作用尚未消退,肌力未恢复时搬动病人时姿势不当,屈曲内收牵引患肢;⑦术后 6 周内过度的屈曲、内收和内旋髋关节或伸直位过度内收和外旋患髋,可分别引起后脱位或前脱位。

2.治疗①早期脱位,一经发现髋关节脱位,应立即在麻醉下或不需麻醉,行手法整复。经X线检查证实确已复位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在屈曲20度,外展20度,轻度旋转位(前脱位为轻度内旋位,后脱位为轻度外旋位)6周。②手术切开复位,对于整复失败者,复位后仍反复脱位者,假体置入位置有明显错误者,应针对其原因,施行手术,加强防止再脱位的措施,如:①改变假体的不当位置;②清除髋臼周围有损髋关节稳定性的骨水泥、骨赘等;③更换不合适的假体;④增加髋关节外展肌力;⑤保留假关节囊,重新缝合;⑥髂腰肌止点外移,防止外旋。术后用髋人宇石膏固定6?12周。

3.预防

①术中正确掌握关节的位置,特别是髋白,应外翻40度,若股骨假体颈干角较大者,应增大至55度?60度,前倾15度,股骨假体置入要靠近大粗隆,与股骨干平行,尽量恢复原颈干角,头前倾角5度?10度;②彻底清除髋臼周围骨赘或溢出的骨水泥;③股骨颈截骨要维持适当的长度,以维持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④尽量保留关节周围软组织,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加强缝合;⑤对大转子截骨实行置换者,大转子固定要牢固;⑥对软组织松弛、张力低的患者应选用长颈型人工股骨头;⑦术后搬动病人要采用正确姿势,保

持髋关节伸直,外展,旋转中立位;⑧ 术后6周内避免过度屈髋、内收,穿防外旋鞋,置患肢于外展中立位。

六、假体无菌性松动

假体松动是人工髖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松动,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常引起疼痛,关节功能障碍,可直接影响假体的使用寿命,严重者需行返修术。假体松动可发生在髋臼侧,也可发生在股骨柄侧,前者多发生在置入10年以后,股骨柄的松动多发生在术后5?10年。

为降低假体的松动率,应努力提高假体的设计、假体固定技术,包括骨床的准备,骨水泥技术及假体的插入技术。骨水泥技术的改进,对减少股骨柄松动率的效果较为明显,但对髋臼假体的松动率作用不大。

1.假体松动的诊断

1.临床表现如果出现假体移位或下沉、固定螵钉断裂、股骨柄变形断裂、多孔层脱落等情况,诊断假体松动并不困难。但多数情况下诊断十分困难。可通过对病人的随访、观察X线片假体周围透亮带的进展过程及病人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发现病人常诉髋关节疼痛,如果仅为股骨假体松动,则疼痛多发生在大腿,而单纯髋臼松动则疼痛多为臀部。疼痛多为逐渐发生,行走时加重,特别与一定姿势有关。临床约有一半病人在活动中髋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弹响,且常出现在体位改变时,弹响过后部分病人疼痛可减轻。体格检査中可见关节周围压痛、髋关节活动受限,髋关节旋转时疼痛,患侧髋关

节不稳定,肢体短缩等

2 . X线诊断当假体周围透亮带宽度超过2mm,病人表现有下肢疼痛症状,休息时缓解,负重时加重,单足站立征阳性,即可诊断假体松动。假体松动患者并不都有临床症状,通过假体柄和骨水泥在髓腔内的位移,有些可重新获得稳定,而变得不再松动,因而可无临床症状。但对这些没有临床症状,X线却明确提示假体松动的患者必须严密观察,以免延误手术时机

3.预防①严格手术适应证的选择;②注意全身情况,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与合并症,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2,假体配伍不当人工关节配伍不当会直接影响人工关节的功能与松动率。

预防采用金属对聚乙烯,陶瓷对陶瓷的配伍,摩擦力小,是目前公认效果较好的配伍方法。

3.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松动的因素

(1)骨水泥准备不当:①骨水泥填塞过迟,失去流动性能,无法渗入到骨小梁间隙中;② 骨水泥量不足,骨水泥与骨床之间有许多血液、破碎组织,阻止骨水泥与骨床的接触;③ 搅拌骨水泥时,混入大量气泡、血块或碎屑等,这些因素势必不同程度的影响骨水泥的固定强度,承载应力时,容易发生界面松动及骨水泥断裂现象。

(2)骨水泥固定股骨柄假体松动的技术原因:在假体插入股骨髓腔过程中,股骨柄于内翻位插入,柄端穿透股骨皮质;骨水泥聚合过

程中假体的来回晃动;柄体未能完全插人,近段裸露范围过大,缺乏骨组织支撑等。

(3)骨水泥固定髋白假体松动的技术原因:①髋臼加深研磨时不够或髋白后上壁有缺损,使髋臼假体后上方缺乏必要的骨组织支撑,或在植入过程中发生髋臼假体的旋转。髋臼磨钻角度不当髋髋臼后上缘磨削过多,使髋白假体外上缘支持不牢易发生松动。髋臼磨削过深,磨掉了软骨下骨,使松质骨裸露,髋臼假体易向内侧移位,甚至穿破臼底突入骨盆。②对骨水泥的加压不足:使用骨水泥固定髋臼时加压不足,骨水泥与骨之间不能产生良好镶嵌作用,达不到骨水泥与骨组织之间紧密结合的效果。或加压过大,容易使骨水泥从髋臼缘处外溢,同时使得髋臼假体底部与髋臼骨组织直接接触、髋臼假体体外围骨水泥分布不均,影响应力分布;骨水泥在髋臼窝内分布不匀或骨水泥过少,不能将假体固定在髋臼窝内:③髋臼置人位置错误:骨水泥在固化过程中假体移动,使交界面间有血流等渗入或形成间隙。人工髋臼小,髋臼窝过大,特别是在返修术中常有髋臼内骨质缺损,如单凭增多骨水泥填补骨缺损面而不修复髋臼本身,易松动。髋臼假体放置不当,常见于髖臼发育不良者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时,不能找到真臼而在高而浅的假髋臼上固定髋臼假体,易于松动。

预防:①骨水泥的单体加入粉剂后应用力搅拌或真空搅拌,使单体和气泡尽可能排出,成面团状不粘手套时可以使用;②使用先进的骨水泥技术,内容包括:彻底清除髋臼窝软组织或股骨髓腔内的

骨;③在股骨髓腔内相当于股骨假体远端处置入一骨栓,或骨水泥栓,或在髋臼底部凿一个倒锥形孔以使骨水泥充注其中,在插人假体时使骨水泥与骨床之间保持一定压力;④用骨水泥枪采用逆行注入法注入骨水泥,使骨水泥在股骨髄腔内分布均匀。在髋臼部分则应在臼窝内呈鼎足状分布垫三块3mm大小骨块,使髋臼内骨水泥保持一定厚度;⑤为了减低骨水泥填塞时骨髄腔的压力,减少脂肪栓塞的发生率、填塞骨水泥时在骨髓腔内留置一长塑料管吸引,而且能排出空气,可预防或减少空气栓塞,吸出血液,增加骨水泥的固定作用。

4.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松动的操作技术因素①器械不配套:器械不全贸然进行手术;②使用假体不当;③手术操作未按非骨水泥固定型全髋关节的要求。这都是引起松动的重要因素。

预防:①非骨水泥固定关节置换中,使用的假体应与器械严格配套,否则置入假体达不到紧密压配,生成骨质不能长人假体表面的孔中,手术者应事先熟悉器械的使用方法.为使术后关节稳定,关节活动良好,步态接近正常,术中选择大小合适的人工关节是关键之一;这就需要术前准备各种规格的试模及人工关节,消毒后以便术中选用;②非骨水泥固定全部假体对制作工艺要求十分严格,如珍珠面假体要求裸露在假体表面的小球应超过半球,否则固定不牢.假体尺寸应齐全以适应不同病人、不同髓腔类型的需要,应用不合适的假体是造成术后松动的重要原因。③手术操作严格按非骨水泥固定全髋关节的要求,达到紧密压配的要求,匹配的含义是假体与骨床之

间的间隙小于1mm,或完全密贴,而骨床质量必需良好,使假体能座落在健康的皮质骨或质量好的松质骨上,以获得置入后即可稳定的效果。

5,软组织松解不充分对陈旧性病例,由于患髋关节长期病废,内收肌有不同程度的挛缩,影响肢体的外展功能。术前未牵引改善挛缩的软组织,未行必要的内收肌切断术.

预防:①作术前骨牵引;②作内收肌切断术,使外展功能有明显好转,并可减少术后脱位。

6.股骨矩长度保留不足股骨矩是股骨上段内部负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股骨头置人后,股骨头假体负重时,其柄部受到很大的弯矩,而平衡这一弯矩的力,主要作用于抦根部内侧和柄尖部的外侧,其中柄尖部在股骨干外侧皮质获得支撑,而柄根部的稳定有赖于股骨矩的完整。若股骨矩长度不足,则易发生松动。

预防:①截除股骨头时应测量小粗隆与股骨颈截面的距离。股骨颈的截骨面最好在小粗隆上1?1. 5cm,保留股骨矩的完整,可以防止股骨头假体的下沉陷入股骨上段。② 对一些股骨头颈缩短的病例,安放有困难时,应选用短颈的人工股骨头假体,而不应过多地将股骨矩切除,以免发生人工股骨头下沉。

七、疼痛

1.原因疼痛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其原因有:①早期疼痛,多因手术创伤所致;②术后两周后重新出现的下肢疼痛要根据疼痛出现的时间、诱因、部位、性质、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有

无放射性疼痛及实验室检査等,认真区别是由于假关节本身的因素,如松动、感染、异位骨化、假体失败和骨折等所致疼痛,还是由于关节外病变,如脊柱疾患,神经性病变,滑囊炎和转子不连接而引起的髋关节,腹股沟和稞区疼痛。此点对疼痛的处理至关重要。

2,治疗①对早期疼痛,给予止痛剂;减轻关节活动强度,多可缓解;②对晚期疼痛,在弄清疼痛原因的基础上,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相应的处理。

3. 预防①手术操作应认真仔细,减轻创伤;②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要循序渐进,强度不宜过大;③预防感染、异位骨化、骨折等引起疼痛的手术并发症;④向病人交待清楚术后可出现短时间疼痛,寻求在心理上和行动上的合作。

八、骨折

在人工髋关节置换过程中或术后,均可发生骨折,骨折发生的部位依次是股骨、髋臼和耻骨支。髋臼和耻骨支骨折发生率低,且多为裂缝骨折,如用髋臼锉研磨髋臼,或骨凿修整时,可发生髋臼边缘骨折,对骨质疏松病人,用髋臼锉时用力过大,可引起髋臼中央型骨折,对这些骨折缺损的处理用骨水泥或植骨修复即可,如有髋臼后上缘骨折,术后负重时间应延迟至8?12周。

(一)术中股骨骨折

术中股骨骨折多发生在髋关节脱位时、股骨假体置人髓腔准备和假体插人及髋关节复位的三个环节。

1.原因

(1)在髋关节脱位过程中,如股骨周围软组织松解不够,股骨颈尚未暴露,暴力牵拉,旋转股骨近端;髋臼边缘的骨赘没切除,阻碍脱位,骨赘较大,关节内粘连,或髋臼内突畸形等,造成髋关节活动受限,在这些情况下强行脱位,均可引起骨折。

(2)在股骨髓腔准备和股骨假体抦插入过程中,如髓腔锉或假体较大时易引起股骨骨折,特别是生物型固定的假体和返修术的患者,更易发生,这类大多从股骨颈残端向股骨近端延伸呈裂隙状,插入股骨的髄腔锉或髄腔钻及股骨假体柄置人呈内翻位,可穿透骨外后侧骨皮质。

2.处理术中一且发生骨折,应扩大手术野,暴露骨折部位,确认骨折类型和程度,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处理:①近端假体周围骨折,若为无移位的裂隙骨折,稳定性好,不用特殊处理,卧床休息即可,病人可早期下地,扶拐不负重活动,8?12周多自行愈合:对不稳定的近端假体周围骨折,可用钛合金捆绑带将骨折端束紧后,仍用标准柄长的柄体或改用长柄假体。如果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注意防止骨水泥挤入骨折间隙,以免影响骨折愈合I②远端假体周围骨折,则应采用长柄柄体,结合使用钛合金捆绑带或钢板螺钉内固定,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固定器处理此类骨折,搡作简便,效果好;③对髓腔准备过程中骨皮质穿透者,在骨水泥填塞,假体柄置入之前先用一骨片填塞骨缺损孔隙;如在假体骨水泥固定之后,伤口闭合之前发现,应去除髓外所有的骨水泥,以防由此引起假体松动

和疼痛,有皮质穿透的病例,负重时间应推迟至术后6?12周;④对假体远处骨折,可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为防止近端应力集中,近端可改用金属环或钢丝捆绑。

3.预防①对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要彻底松解,关于脱位严禁在股骨颈尚未暴露时,强行牵拉,扭转股骨近端;在作髋关节后脱位时,可部分切断阔筋膜张肌,臀大肌止点和臀中肌后缘的紧张部;髋臼边缘的骨赘必须切除,如骨赘较大,或关节活动度较小,或髋臼内突畸形的病人,可先截断股骨颈,再取出股骨头;②假体长度要合适,不能太长;③ 股骨柄假体置入位置要正确,切勿在内外翻位插入;④先由小而大的插入试模,满意后再置入假体;⑤脱位复位时术者与助手的动作协调一致,不能强扭患肢远端复位。

(二)术后股骨骨折

晚期股骨干骨折,可发生在术后数月或数年内。

1.原因①术后肢体活动量增多所致应力增髙;②高速损伤;③废用性骨质疏松;④手术所致骨皮质缺损:⑤广泛的异位骨化

2.治疗

(1)牵引治疗:对生物固定型,远端假体周围骨折,对假体稳定性影响不大,可进行牵引治疗。假体远处骨折一般也可采用牵引治疗。

(2)切开复位内固定:对假体远处骨折必要时施行此法治疗。

(3)分期治疗:对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可分期治疗,先行牵引使骨折愈合后,进一步检查假体有无松动,如有再行假体翻修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知情同意书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的髋关节患有,需要在麻 醉下进行手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治疗髋关节病变导致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包括退变性 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颈骨折等等。通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并矫正畸形,通过术后适当的功能锻炼,使患者髋关节功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改善生活质量。据国内外术后随访资料显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约有90%的关节假体可有效使用20 年。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 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 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对策: 1) 麻醉意外:如药物过敏、损伤神经根、呼吸抑制、全麻可能引起牙齿脱落、气 胸、心肺功能抑制以致停止; 2) 心脑血管意外,多器官功能衰竭; 3) 术中发生血管或神经损伤,如坐骨神经损伤引起肢体麻木、不能活动; 4) 术中大出血,输血输液反应,引起休克; 5) 脂肪栓塞可引起心、脑、肺、肾功能衰竭; 6) 骨水泥中毒或者骨水泥心、肺、脑栓塞可引起生命危险; 7) 术中发生骨折,有时需要加用其他内固定; 8) 术中安放螺丝钉可引起盆腔内脏器官如膀胱的损伤; 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对策: 1) 术后切口渗液,延迟愈合,切口感染; 2) 术后应激性溃疡,胃出血; 3)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 4) 术后感染需要行清理术和/或假体取出、旷置以及二期再置换手术; 5) 术后关节功能不良,疼痛不缓解; 6) 术后假体周围异位骨化影响关节功能; 7) 术后关节脱位或半脱位,需要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 8) 术后双下肢不等长; 9) 术后假体松动、移位、断裂,需要将假体取出行翻修手术;10) 术后双侧下肢不等长; 11) 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与应力、骨质量、外伤等因素相关,多数需手术固定; 除上述情况外,本医疗措施尚有可能发生的其他并发症或者需要提请患者及家属特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报告

固始县中医院骨科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开展技术名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二、开展技术单位:固始县中医院骨科 三、基本情况 我院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人口大县固始县城区中心,离信阳市200公里,距省城500余公里,交通不方便,辖区内老年病人多,病源丰富。在我院手术患者家属照顾方便,而我院拥有人员梯队结构合理的专业骨科医师队伍,拥有骨关节置换技术,能解除病人疼痛,恢复骨关节的运动功能和稳定性,纠正畸形,具有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需求。医院开放床位500张,开设急诊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ICU、普外科、胸外科、骨外科、脑外科、手外科、肾内科(血液透析)、放射科及康复科等…个临床科室,拥有…CT、MRI 等,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我院骨科具备结构合理的人才医师梯队,人员技术力量雄厚。现有8年以上骨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的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有一名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进修学习一年、有一名在洛阳正骨医院进修一年、有一名在一〇五医院培训一年并都取得结业证书。开设床位58张,拥有成熟的技术团队和影响,多年来已熟练开展各种骨科手术。能常规开展胫骨、股骨骨折交锁髓内钉,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手术,各种复杂的股骨远端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胫骨平台骨折、Pilon骨折、肱骨近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跟骨骨折、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支架技术等。先后开展了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高难度、高技术水平的四级手术,近三年每年作为术者独立完成髋骨节相关手术不少于30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我院有两间层流手术室达到Ⅰ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每间手术室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配备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求的手术器材,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光机,已由信阳市中心医院及北医三院骨科手术帮扶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分为全身性并发症和局部并发症,由膝关 节置换所引起的全身性并发症有脂肪栓塞,心肌梗死,尿道感染等,但与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较为少见。 一、腓总神经损伤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腓总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5%,其症状多出现在术后头 3天。腓总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胫前肌和趾长伸肌功能障碍。大多发生在严 重屈膝挛缩畸形,和(或)膝外翻的矫形过程中。 1.原因①术中拉钩对神经的直接挤压牵拉;②过度牵拉或延长下肢;③术后局部敷料、血肿、石膏压迫;④术后镇痛,肢体的敏感度下降,保护反射 丧失,腓总神经受压后不易被患者察觉;⑤止血带使用不当,压力过髙或持续 止血时间过长。 2.处理①保守治疗:解除所有敷料,使膝屈曲<30。,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②手术探查:如腓总神经受到进行性增大的血肿的压迫,或保守治疗持续 3个月以上神经功能无恢复,应进行手术,切开神经减压;③腓总神经在恢复前,使用踝-足支架,对足有支托,并进行踝关节被动背伸活动,防止足下垂畸形。 3.预防①对有严重屈膝和(或)严重膝外翻畸形的病人,手术中要充分暴露,松解腓总神经,并加以保护;②术中对腓总神经避免直接牵拉挤压;③对膝有严重屈曲和(或)外翻畸形进行矫正时,为防止腓总神经损伤,对软组织 要彻底松解,截骨要足够;④术后包扎制动时注意勿压腓总神经,尤其是术后 采用硬膜外插管镇痛的病人,用软垫垫高臀部,防止下肢外旋,腓骨头受压。 二、伤口愈合不良 伤口愈合不良包括伤口边缘坏死,皮肤坏死,皮肤糜烂,窦道形成,切口裂开,血肿形成,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7%。

1.原因①周身因素:病人服用激素,糖尿病等皮肤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 ②手术局部因素;包括选择切口不当,皮下潜行剥离过多等。 2.处理一旦发生伤口愈合不良迹象,应及时处理,方法:①血肿较小时可保守治疗,较大的予以清除;②切除伤口坏死的边缘,坏死皮肤,窦道,彻 底清创闭合伤口。创面较大,直接闭合困难者可行植皮,用皮瓣,筋膜皮瓣和肌皮瓣转位覆盖。 3.预防①应作膝前正中切口或轻度弧形切口,对原手术切口尽可能沿用; ②手术操作尽量少作皮下潜行剥离,减少外侧髌骨支持带松解;③切口关闭前 应彻底止血,防止血肿形成;④闭合伤口时,膝关节应屈曲35度。以减少膝 关节伸直时伤口边缘的张力;⑤皮肤条件较差者应延迟功能锻炼时间,放慢康复进度。 三、骨折 全膝关节置换术骨折可发生在髌骨、胫骨干、股骨干、股骨髁或胫骨髁。 (一)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的发生率为0.1%?8.5%,发生的原因:①髌骨假体安置位置不当,力线不正或有半脱位均可增加股四头肌张力和髌股压力;②髌骨截骨层切除过多,处理后的髌骨太薄,不足13mm;③髌骨血供破坏:在软组织松解过程中, 误伤髌上外动脉可造成髌骨坏死或骨折;④膝部外伤,过度屈曲等使髌骨损伤。 1.处理髌骨骨折可分为上下极骨折,内外缘骨折,横断性骨折及水平剪切骨折四种,各种骨折的治疗方法是: (1)髌骨上下极骨折:未累及伸膝装置者,伸膝固定4周,反之则切开复位 内固定,修复伸膝装置。 (2)髌骨内外缘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伸膝位固定4周,移位较大者,切除骨折片,松解侧方支持带。 (3)髌骨中段横形骨折:如骨折不涉及骨-骨水泥界面,骨折无明显移位,伸 膝位固定4?6周;对髌骨假体松动,或有膝痛,伸膝功能障碍一年以上者,需行软组织松解,部分髌骨切除及伸膝装置修复等手术。

(完整版)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 处理预案 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手术的彻底失败,并造成患者的残疾,多数感染病例最终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假体和骨水泥,严重患者甚至死亡,常被称为“灾难性的并发症”。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的处理重在预防措施的使用,防止感染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及早的诊断与治疗。 1.临床表现 人工关节感染的临床表现常是多样化的。一些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化脓性感染一样,急性炎症的体征明显,术后体温持续性增高,患肢疼痛,尤其被动活动关节时疼痛更剧,有些人工髋关节感染后可能只有关节疼痛而持续数月或数年。少数病人可出现皮肤瘘管或局部有分泌物排出。 早期急性感染的症状多出现于术后3, 4周内。晚期血源性人工关节感染常发生在成功的人工关节术后数月至数年。常见的感染源可来自齿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病人可出现数天感染症状,而后发生晚期人工关节感染。晚期深部感染其临床表现特殊,一般局部急性炎症不明显,常无红、肿、热等表现,体温和白细胞可以不高,但血沉较高,一般可达40?500mm/h,甚至100mm/h。

人工关节慢性感染属低毒性细菌感染。一般患者由术后开始即出现关节疼痛。常有休息时或夜间疼痛。有时术后早期有伤口愈合不良,浅层感染或术后伤口引流管换除较晚的历史。病人无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有时血沉增快。 影像学检査:人工关节早期急性感染X 线片除可见软组织肿胀外,无其他特殊表现。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出现局灶性骨溶解缺损并迅速发展扩大,在假体柄周围骨有明显骨膜反应,应高度怀疑有感染存在。 2.实验室检查 对长期疼痛或松动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应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验。当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髙,而临床表现疑有感染者,应行关节穿刺抽液进行细菌学检查。 穿刺液行常规检查,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应抽取三个标本,如三者均为阴性则可除外感染。如三者均为阳性则可确定有感染存在。如有一标本为阳性则应再行第二次穿刺,以确定诊断。为避免假阴性,穿刺前应停用抗生素4周。 诊断人工关节感染的程序可确定如下: 1.病史(发热、疼痛)。 2.体征(关节渗液、红肿、关节积液等)。 3.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

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89084148.html, 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吴利红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23期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加及环境污染所引起的关节疾病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上关节性疾病。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1]。但由于手术的对象多为老年人,合并基础性疾病较多,机体脏器的功能低下,手术耐受 性低,而髋关节置换术是一个技术要求较高的手术,因此常常会发生很多的并发症,如感染、人工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压疮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引起手术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预防术后并发症极其重要。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对50例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受到较好的效果。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共收治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其中男性17例,女33例,年龄55~73岁,股骨颈骨折29例,退行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全部患者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压37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15例,术后并发褥疮2例,肺部感染1例,经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3月,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无感染、脱位、关节松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2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患者术后体位受限,活动少,血液回流不畅,以及术后的出血,血液浓缩,易引起静脉血栓的形成。手术导致静脉壁损伤、手术创伤、术中及术后血浆渗出等使血液凝固性亢进等原因,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2]。因此术后需要注意严密 观察患肢的肿胀、疼痛和循环情况并采取预防措施:①术后在麻醉消失的情况下,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膝下垫软枕高于心脏20~30 cm有利于静脉回流;②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预防血栓;③饮食上嘱患者多吃一些低脂含 钙的食物如牛奶、豆腐、海产品等,均能有效的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深静脉血栓继发肺栓塞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多发生在术后2~3 w,患者突然胸闷、剧烈胸痛、紫绀、速脉、咯血,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应考虑肺栓塞。立即报告医生,吸氧,大剂量应用溶栓或抗凝治疗。术后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可有效的防止肺栓塞。 2.2预防切口感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到早预防是取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3]。感染的主 要原因为无菌操作不严、手术中操作动作粗暴、止血不彻底、术后引流不畅、手术时间过长、以及术后患者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老慢支等。预防切口感染的相应措施:①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②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条件允许的安排单间,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 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 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我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范并发症发生,特规定如下: 1?成立医院人工髋关节置换管理小组(附件1) 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严格遵守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如《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严格筛选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髋关节疾病的病例,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在决定为病人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必须由两位髋关节置换小组副组长审批并签字。 3.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由本院2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副主任或主任医师通过术前病例讨论决定,术者由其中一名副主任或主任医师担任。关节科小组共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术前、术后管理方案。

5.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应当向患者、被授权人或法定监护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可替代治疗方案、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术前准备 (1)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3)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用;预防双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处理。 7.手术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半髋或全髋髋关节置换术。 (3 )手术内植物: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水泥(建立人工髋关节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假体来源可追溯。在患者住院病历的手术记录部分留存人工髋关节假体条形码或者其它证明合格文件)。 (4 )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8.术后恢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治疗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治疗 一、全髋置换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全髋置换术后一些并发症是该手术所特有的,一些是任何老年人大手术都会发生的。全髋置换术特有的并发症包括:神经血管损伤、周围脏器损伤、出血和血肿、肢体不等长、术后关节不稳定和脱位、异位骨化、血栓栓塞、骨折、晚期松动、感染、骨溶解、假体柄折断等。Clohisy等回顾了1996年至2003年之间髋关节翻修患者的翻修原因,发现无菌性松动占55%,不稳定占14%,感染占7%,假体周围骨折占5%,假体折断占1%。其中无菌性松动是导致翻修的最主要原因。这些并发症有些会严重影响术后功能,如骨折、脱位、感染等;而有些则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如血栓栓塞引起的肺动脉栓塞。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是可以预防的,而且很多并发症的发生与医生的技术水平有关,因此临床医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应注意哪些全身并发症?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为老年人,和其他大手术一样会引起全身的并发症,有时会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医生应给予高度重视。常见的如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术后应给予胃粘膜保护剂,如奥美啦唑,必要时行便潜血检查。心肌梗塞和心

衰是危及生命的最常见并发症,术前应详细评估既往的心脏病史和目前的心脏状况,术中应避免发生缺氧和血容量骤增骤减的发生。局部放置骨水泥通常会引起血压波动,偶有引起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的报告,因此在放入骨水泥时应加快输液,将血压升高。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脂肪栓塞并不少见,多为一过性,但严重的会引起呼吸系统衰竭,导致病人死亡。如果术后出现氧饱和度降低时应考虑到这一并发症并请相关科室会诊。血栓栓塞引起的肺动脉栓塞会在很短时间内导致病人死亡,应注意预防。全髋置换术的平均死亡率约为1%左右,多数因上述全身并发症所致,因此术前必须进行仔细评估,根据ASA评分综合评价手术风险,以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针对上述并发症有一整套完备的术前准备方案,因此每年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极少(不超过千分之一),去年全年没有发生死亡事件。 三、髋关节置换术中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原因有哪些? 全髋置换术后坐骨神经损伤与神经的解剖变化和重建手术的复杂性有关。危险因素包括:翻修手术、肢体延长、肥胖等。手术入路与神经损伤无关。翻修手术时坐骨神经可能包裹于瘢痕组织内导致直接损伤,也可因髋臼后缘组织僵硬,过度牵拉导致损伤。术中使用电刀刺激也可损伤坐骨神经。复杂的翻修手术可以先显露坐骨神经,一般在瘢痕远端

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吕厚山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吕厚山 人工关节置换的目的是要使患者能够重新获得一个无痛、稳定而 又有功能的新关节。因此,术后持续疼痛无论对病人还是对术者来 说都是一个难以接受的重要并发症,必须引起严重的关切和及时妥 善的处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原因很多,需要通过 详细的病史分析、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分析来充分评估。 病史采集过程中重点要分析疼痛的特点,包括疼痛的定位,是局部疼痛还是放射痛?疼痛最容易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导致疼痛 加重或缓解的因素以及疼痛的强度。 体格检查首先要注意检查有无皮温增高或发红;膝关节的力线、 活动度;关节积液或摩擦音和韧带的稳定性。膝关节周围压痛点的 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肌腱炎、滑囊炎和皮下神经瘤(Tinel征阳性)。跛行步态和膝关节横向不稳往往提示力线不良或韧带不稳。 足部的过度内旋或外旋提示胫骨假体旋转不良,当然,判断股骨假 体或胫骨假体旋转不良程度最好通过CT检查确定。体检中还要确定 是否存在腰椎或髋关节病变导致膝关节放射痛的可能。此外,还要 对神经和血管进行详细检查。心理评估也很重要。Ayers研究发现,SF-36评估表中心理部分<50分常常与TKA术后疼痛增加和功能减低 有关[1]。 一. 术后关节感染或假体松动的诊断 感染是造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最主要原因。造成 感染风险增加的因素包括高龄、营养不良[2]、肥胖[3]、激素使用[4]、皮肤溃疡、术前住院时间过长以及内科合并症的存在(如类风 湿关节炎[5]、糖尿病[6]、银屑病关节炎[7]和既往膝关节感染史[8]等)。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TKA术后疼痛的原因是由感染性还 是非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常用的化验检查包括ESR、CRP、血相分析 以及分类、关节穿刺行细胞计数和培养。ESR往往在TKA术后3-6 月内一直处于升高状态[9]。Barrack研究发现,ESR大于30mm/h诊 断感染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2.5%[10]。但是,Levitsky等 人研究发现,ESR大于30mm/h对于感染确诊的敏感度为60%,而特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促进骨康复的重要环节,人工髋术后早期指导病人患肢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而且有利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及避免关节僵硬等重要 作用 现将手术后功能锻炼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早期患肢各关节功能锻炼 髋关节的功能锻炼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方法:直腿抬高患肢保持3~5s,重复做,直到感到疲惫,每日练习做,同时练习绷腿运动,每日2~3 次,每次20~30次。 踝关节的功能锻炼踝屈伸及踝旋转锻炼术后即可逐步屈伸足踝部,做到完全恢复时。方法:活动踝部先向一侧转,再向相反方向转,每日3~4次,每次5~6次。每次5~10min。 2 早期活动早期的坐、立、行走的锻炼。 坐姿坐着或躺着时,避免双腿交叉或盘腿动作,椅、凳、沙发宜稍高,最好有靠背或扶手。大小便不宜用蹲厕,马桶也不宜太低,最好装有扶手,以利起身站立。避免弯腰捡拾地上物品。要保持髋部的外展中立位,以免引起髋关节的脱位。 站立锻炼适用于术后6~7天,注重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患肢可立即逐步负重,非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6周,患肢才可逐步负重。先做站立屈膝活动,将患肢向胸部方向提起,注重膝部不要超过腰部,维持不动,再进一 步行站立外展髋部,把身体挺直,将患肢向外侧举起,然后慢慢放回着地。 行走锻炼 2.3.1用行走器行走站立锻炼后,即可用行走器行走,方法:先把行走器向前移动一小步,身体向前移动,患肢抬起,让患者足后跟着地,逐渐全足平放在地上,然后再移动健肢,尽量走平衡,逐渐加重患肢的负重。带拐杖或手杖行走当没用行走器患者也可以站立及平

衡时才可用拐杖和手杖。用行走器助步,帮助患者获得平衡后,然后再用双拐,以后再用 单拐,拐杖握在健侧的手中。 2.3.3步行当患者觉得自己扶拐行走已完全获得平衡力的时候,即可弃拐行走,每日2~3 次,每次20~30min,以后逐渐调时间和强度,这样可有助于保持下肢的力量。 2.3.4上下楼梯行走上下楼梯时,患者需要他人的帮助及扶手的支持,每次只能上下一层楼梯,切记“上用健肢,下用患肢”,注重不要上高于14cm的台阶,每走一步一定要握紧 扶手,保持身体平衡。 3、完全康复后的锻炼 抗力性屈伸髋的动作方法:双足稍分开站立,伸膝把患肢移向前方,回原地,再将患肢向后伸,回原地。踏车练习此练习在步行练习之后,一般在术后2~3周,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练习时双足踩住踏板,先向前踏再向后踏,当患者觉得稍有力后,一般在4~6周,再加大踏脚的阻力,能骑满圈后逐渐降低坐垫,以增加髋关节的屈伸度。适当的体育锻炼可进行的体育运动包括散步、园艺、跳舞、保龄球、乒乓球、游泳,并保持适量体重。避免对新髋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活动,如跳跃、快跑、滑冰、滑水、网球。 总之,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劳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患肢功能锻炼,防止了髋后的、肌肉萎缩及关节僵,增加了患者腿和踝的血液循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足度,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06-01 12:18:27 卫办医政发…2012?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我部组织制定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可从卫生部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九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 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及部分置换等髋关节重建技术,不包括髋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10张。 (2)可独立完成髋部创伤及髋关节骨病手术,每年完成各类髋关节外科手术量不少于200例,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50例以上。 2.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1)有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100级层流、周边区1000级)。 (2)手术室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材。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3.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2)具备CT、床边X线摄影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多,骨质疏松所致的股骨颈骨折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因患者年龄大,康复周期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这些极大妨碍患者的重返社会。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传统治疗方法卧床时间较长,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几率较大。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日趋成熟,但由于忽视围手术期护理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导致预后不佳的例子并不少见。因而术后有效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术后护理术后返回病房后,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病情变化外,要注意以下方面: 正确体位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30°, 足尖向上, 髋关节、膝关节各屈曲30°),在两腿间安放枕头,必要时可穿丁字鞋固定。为避免长期同一姿势所致不适,可适当仰卧与健侧倾斜卧位交替,注意健侧卧位时两腿间和后背垫软枕以保持患肢中立位。 1.2功能训练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开始有规律的进行患肢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及踝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辅以被动按摩,可促进静脉血回流。健侧下肢也要进行抬高运动和膝关节伸屈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手术48h后开始采用CPM 机锻炼,每天1次,每次30min ,1周后改为每天2次。锻炼方法正确会对骨折端产生机械性刺激,利于骨痂生长。 一般术后3-7天可扶患者坐于床沿,10天可在床边站立,待14天伤口拆线后可扶拐或借助步行器下地活动,整个训练期间护士需在旁边指导和保护。 1.3皮肤护理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弹性较差,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极易发生褥疮。因此要保持床铺整洁,勤翻身,勤擦洗,动作轻柔,指导病人主动活动健侧肢体。认真观察肢体水肿程度、肤色、温度及感觉的情况,双侧对比,对受压处要仔细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预防工作。为减少骨突处受压,必要时可使用气圈、棉垫。 1.4加强营养促进钙吸收老年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建议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及富含钙质的食物, 常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纠正负钙平衡,以利骨折愈合。 二.并发症的预防 1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老年人髋关节周围组织松弛,术后如活动不当或体位不正确,很容易造成髋关节脱位而致手术失败。术后搬运患者时应派专人保护髋关节,不得牵拉肢体;术后平卧时,要维持患肢出于外展位;侧卧时注意保持屈膝和屈髋,避免内旋和盘腿。 2.2预防静脉血栓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手术和创伤本身可引起血管损伤和高凝状态,而长期卧床和下肢活动

国内关于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发展规划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 关节置换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各类中晚期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关节置换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而且接受关节置换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我国目前尚无详细的数据,但据估计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已在20万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过去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关节疾病患者将有机会接受关节置 换治疗。与此同时,在广大关节外科医生和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关节外科领域在假体设计、新材料的应用、手术操作技术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国内许多生产厂商也不断增加投入,研究、开发适合于中国国人特点的关节假体。同时,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访。虽然关节置换经过多年的努力,临床效果大大提高,但是一些问题如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磨损碎屑引起的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问题尚不能完全避免,进而影响关节置换效果,使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假体固定失败需要翻修的数量同样也在不断增加,翻修对关节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本文就关节外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国关节外科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关节外科技术总体提高。

一、初次关节置换 (一)初次髋关节置换 1. 流行病学:据各类假体使用情况初步估计,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在20万左右,接受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包括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治愈后骨关节炎以及各类髋关节疾病继发骨关节炎(如儿童期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等;在我国股骨头坏死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之一,而西方国家接受髋关节置换的多是骨关节炎。 2.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负重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最成功的外科手术之一。而THA术后关节负重界面磨损产生磨损颗粒并由此引发局部产生异物反应,进而导致假体周围发生骨溶解、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无菌性松动已经成为影响THA远期临床效果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年轻患者,THA术后对关节功能要求高、活动量大,因此这类人群THA术后关节负重界面磨损产生的磨损颗粒数量相对较多,结果导致产生假体周围骨溶解、无菌性松动的危险性增加。 因此,如何降低关节负重界面的磨损以及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降低磨损颗粒诱发局部的异物反应,从而延长假体生存期、提高THA中远期临床效果就成为关节外科领域所关注的重点。过去近30年里,第二代金属材料、高交联聚乙烯、及新型生物陶瓷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关节外科的整体治疗效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操作流程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二)各种严重髋关节疾患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臼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病等。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标准住院日10-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3.术前抗骨质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5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半髋或全髋髋关节置换术。 3.手术内植物: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水泥。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6-14天。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发表时间:2014-02-19T10:10:26.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作者:张金玲杨敏 [导读]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假体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髋关节。 张金玲杨敏(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中心卫生院江苏徐州 221124) 【摘要】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体会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36例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积极治疗合并疾病,术后加强基础护理,指导并进行有计划的康复训练,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未出现感染、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患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假体在位。结论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科学的护理,适宜的康复训练,可提高髋关节活动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240-01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假体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髋关节,它能切除病灶、解除疼痛,有效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功能[1]。我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共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6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患者中,男11例,女25例;年龄49-86岁,平均年龄69.5岁,髋关节屈曲为强直畸形0-140度,X线片显示单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例,股骨颈骨折30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5例,糖尿病2例,患者因长期疼痛,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住院天数17-32d。 2 结果 采用髋外侧入路,切口长7-10cm,均使用骨水泥假体,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5-2h,留置负压引流管。术后无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随访6-12个月,患肢功能良好,假体在位。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患者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心理承受能力低下,体质相对差,对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不了解,易导致心理失衡。护士应热情主动与患者交流,耐心介绍相关知识,说明早期功能锻炼的的必要性,增强自信心。(2)饮食适当给予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3)完善术前准备、备血、特殊检查,有效控制并存疾病。(4)进行适应性训练,如床上大小便、行股四头肌收缩,小腿肌肉及踝关节锻炼,使患者及家属掌握要领。 3.2术后护理。(1)髋关节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的主要并发症。在麻醉未消失前搬动病人时,保持肢体外展15-30度中立位,以保持肢体的相对稳定,防止髋关节脱位。(2)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切口渗血、渗液,引流管接负压袋,保持引流通畅,加强基础护理,严格各项无菌操作,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预防肺部、泌尿系感染,术后48小时内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如皮肤紫绀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3)体位制动。卧床期间行皮牵引或穿防旋鞋,可适当侧卧与健侧倾斜卧位,健侧卧位两腿间和后背要垫枕头,以保持外展中立位。抬病人时需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抬起,放便盆时,注意保护髋关节,防止内旋和内收,,翻身时患肢不能屈曲,与健侧平行侧卧。术后1-4天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峰期,肺栓塞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2]。观察患肢有无肿胀,遵医嘱使用抗凝剂,给予下肢向心性按摩,避免患肢穿刺,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切口内积血、积液吸收,预防深静脉栓塞,因此术后6小时开始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并作跖屈、背伸踝泵运动。(4)皮肤护理,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指导并协助患者定时抬臀运动,嘱患者拉床上的手环,做引体向上的动作,患者护士同时用力将患者的髋部抬高离床面3-5cm,每2h一次,持续2-3s,可定时减压,促进血液循环,便于放置便盆及皮肤护理。(5)康复训练分三个阶段[3]:第一阶段(手术当天-术后2d)。主要以下肢及各肌群的等长收缩运动和踝关节的活动为主。第二阶段(术后3-7d)。主要加强患肢肌肉力量和髋、膝关节活动的训练动作10-20次/组,2组/d为宜,a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下肢伸直向上抬起,足跟离床面20cm以上,在空中停留5-10s.b屈髋,屈膝运动,仰卧移去膝下软枕,护士一手托住在患者膝下,一首托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行屈髋,屈膝活动,屈髋小于90度,活动量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主动屈髋、屈膝。c 髋关节伸直练习:仰卧位,屈曲一侧髋膝关节,做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充分伸直屈髋肌。d髋部外展练习,仰卧位,患肢向外滑向床沿,然后慢慢恢复原位。第三阶段(术后7d-3个月)。在锻炼髋关节活动度和加强股四头肌力量训练的同时做好下床和步态的训练。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7-14d可逐渐负重。当患者觉得自己能掌握平衡时,在助行器或拐杖的辅助下,练习行走。在指导患者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强硬牵拉,避免引起疼痛和骨折,以免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 3.3 出院指导注意饮食调理,控制体质量,坚持康复训练。坐位时身体后靠,腿向前伸,不宜坐过低的沙发,避免身体前倾髋关节小于90度。入厕用加高的自制便器。取物时,不要突然转身或伸手取身后的物品。请别人穿鞋袜,或选择不系带的松紧鞋、宽松衣裤;完全康复的体育活动:散步、骑车。避免跳跃、快跑、等需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运动。 4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病终末期治疗最有效的方法[4]。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自理能力。病人相对年龄大,创伤大,易发生并发症。因此,护理难度大,要求高,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护理措施,全方位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正确的体位护理,适宜的康复训练,加强与患者沟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使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雪梅,罗丽娟.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09,6(16):86. [2]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6-212. [3]李文,叶美连.双侧同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34. [4]王培信,庄永,廖春来等.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实用骨科杂志,2007,13(7):392-394.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 发表者:刘士明1843人已访问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 作者:裴福兴 2012-7-23 13:17:07 关节置换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各类中晚期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关节置换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而且接受关节置换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我国目前尚无详细的数据,但据估计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已在20万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过去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关节疾病患者将有机会接受关节置 换治疗。与此同时,在广大关节外科医生和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关节外科领域在假体设计、新材料的应用、手术操作技术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国内许多生产厂商也不断增加投入,研究、开发适合于中国国人特点的关节假体。同时,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访。虽然关节置换经过多年的努力,临床效果大大提高,但是一些问题如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磨损碎屑引起的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问题尚不能完全避免,进而影响关节置换效果,使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假体固定失败需要翻修的数量同样也在不断增加,翻修对关节外

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本文就关节外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国关节外科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关节外科技术总体提高。 一、初次关节置换 (一)初次髋关节置换 1. 流行病学:据各类假体使用情况初步估计,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在20万左右,接受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包括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治愈后骨关节炎以及各类髋关节疾病继发骨关节炎(如儿童期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等;在我国股骨头坏死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之一,而西方国家接受髋关节置换的多是骨关节炎。 2.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负重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最成功的外科手术之一。而THA术后关节负重界面磨损产生磨损颗粒并由此引发局部产生异物反应,进而导致假体周围发生骨溶解、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无菌性松动已经成为影响THA远期临床效果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年轻患者,THA术后对关节功能要求高、活动量大,因此这类人群THA术后关节负重界面磨损产生的磨损颗粒数量相对较多,结果导致产生假体周围骨溶解、无菌性松动的危险性增加。 因此,如何降低关节负重界面的磨损以及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降低磨损颗粒诱发局部的异物反应,从而延长假体生存期、提高THA中

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摘要 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感染是一种难以处理的并发症。初次TKA和翻修TKA术后的感染率分别介于0.5%-2%和2%-4%之间。一些人口研究结果表明TKA术后更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又是导致TKA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因素仍然在于预防,但目前缺乏足够的循证研究文献来制定最佳的预防措施。每一例出现疼痛的TKA病例都应被怀疑可能是由于感染所导致的,需要进一步检查直至排除这种可能性。对这些病例的处理方案应包括通过标准的实验室筛查来检测是否存在感染。 关节滑液穿刺抽吸检查仍然是诊断感染的最好方法。如果关节滑液的白细胞计数大于 1,700/μL,同时中性细胞分类大于69%则应高度怀疑感染的可能性。 目前在治疗假体周围深部感染时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与手术相关的感染发生和出现症状的时间是决定TKA感染的处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保留假体的处置方案只能适用于急性感染的病例,但最近的文献结果提示该方案的成功率极低,这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其在处理感染TKA中的作用。而分期翻修更换假体的方案仍然是处理TKA术后感染的金标准。 Instr Course Lect 2013;62:349-361. 感染仍然是TKA术后最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初次TKA及翻修TKA术后感染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介于0.5%-2%和2%-4%之间。2005年时,所有翻修TKA中有16.8%的病例是因为术后感染而进行的。 据估计到2030年时有65%的翻修TKA会是因为感染进行的,与此相应的感染TKA病例数约为52,000例。而处理这些感染TKA将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由于住院时间较长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原因,每处理1例感染TKA需要花费大约60,000-100,000美元。感染TKA 的治疗是所有骨科手术中对相关资源消耗最多的术式之一。 本文将着重讨论感染TKA的诊断及治疗。 TKA感染的诊断 包括普通X线片、实验室检查、关节穿刺抽吸、先进的影像技术、以及术中检测等相关工具都能协助疑似感染TKA的诊断。但目前对于怀疑假体周围感染病例并无用于其诊断或围手术期处理的相关标准。 最近,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工作组评估了现有每一种诊断方案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诊断TKA感染的新方案。(图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