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欧盟化妆品检测中国化妆品检测美国化妆品法规条例化妆品检测标准

欧盟化妆品检测中国化妆品检测美国化妆品法规条例化妆品检测标准

欧盟化妆品检测中国化妆品检测美国化妆品法规条例化妆品检测标准
欧盟化妆品检测中国化妆品检测美国化妆品法规条例化妆品检测标准

欧盟化妆品检测,中国化妆品检测,美国化妆品法规条例,化妆品检测标准

(2011/12/02 00:34)

西方及东方化妆品法规条例

表1及表2概括了化妆品岀口的各国法规条例以作参考。某些化妆品声称有治疗用途或含有西药作主要成分,这类产品

分别受控于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的相关体系,并列为非处方药品。如去头屑洗头水、防龋牙膏等在美国是视作非处方

药品监管。

表1 :西方国家化妆品条例

国家或地区

(FDA

化Directive

76/768/

EEC & subseque 妆it ame ndme nts US FD

A CFR

Title 21

Therapeutic Good A

ct 1989**

Law of

The Ruissia n Federati on on

t he Certificati on of Products

a

欧盟*美国拿澳大利亚俄罗斯

食品及

药物管

欧洲联盟府理局

健治疗安全管理局

康(TGA)

俄罗斯联邦各国的标准委员会

Annexes

n , m, iv,

W % of Direct

成ve 76/768/EEC & subseque nt ame 分ldme nts

The Natio nal In dustr ial Chemicals Notific ati on and Assessme 节nt Scheme

;(NICNAS )

J

加拿大国家工业化学

品^6/768/EEC 指令美国食条及其修改指令品及药例物管理*

局的美

国联邦

法例第

21章

品Article7 of

Directi

ve 76/768/EEC 安

"6/768/EEC 指令全

条第7条US FD

A 21 C

FR 740

.10

美国食

品及药

物管理

局的美

国联邦

法例第

21章

741.10

治疗安全法例1989**

nd Services- GOST R Syste

m of Certificati on

俄罗斯联邦关于产品认证和服

务GOST R系统认证的法例

US FD

A 21 C

FR73 ,

74, 84

美国食

或旨令76/768/EEC品及药通告及评估方案

化寸表U ,川,IV ,物管理

伽叫及其修改局的美

品指令国联邦

成法例第

分21章

条73、74

例及82条

1

------

1

US FD

A 21 C

FR 701

& 740

美国食

Article6 of Directi

ve 76/768/EEC &品及药

極ubseque nt ame至The An titrust Law of the Russ n dme nts物管理2The Trade Practices ian

4Act 1974

^76/768/EEC 指令局的美

Federati on

要节贸易惯例法令1974

t第6条及其修改求国联邦俄罗斯联邦反垄断法例指令法例第

21章

701及

740条

备注:

*含有化妆品的玩具应符合EN71-玩具安全标准和化妆品条例76/768/ECC指令及其修改指令之规定

只限于声称作治疗用途之化妆品

表2:东方国家化妆品条例国家或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

台湾

卫生部

台湾卫生部

产_

产化妆品卫生标

品准

化东盟日本韩国

韩国食品

厚生劳动省

及药物管东南亚国家联盟理局

(KFDA

)

Stan dards of

ASEAN Cosmeti Cosmetics 2

c Directive 东盟001

化妆品指令化妆品标准

2001

Cosmeti

c Law

Article 3 of ASEA N

Cosmetic Dire ctive

Pharmaceuti

cal Affairs La

w (PAL)

化妆品法

东盟化妆品指令

第3条

药物法令

Annexes

Stan dards of

n ,川,iv,Cosmetic 20

Statute for Con trol of

Cosmetic Hygie ne 化妆品卫生控制条例

W vn of ASE

AN Cosmetic Dir 化妆品标准 ective

2001

东盟化妆品附表

n , m , iv , W v

欧盟化妆品法规解读

一般情况下,化妆品条例在欧洲是非常严厉的。

2008年3月7日,欧盟发出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化妆品法规提案的 G/TBT/N/EEC/186通报,拟将欧盟“化妆品指

令” 76/768/EEC 及其55个修订编成法典。规定化妆品的禁限用物质大幅增加,

限量要求更加严格。 提案的附录n 化妆品

禁用物质清单自2005年修订案以来,由原来 442种(1999年),1211种(2005年)增加至1328种;附录m 化妆品中限 制使用物质由原来64项增加到158项,其中第65-102为新增限制使用物质,第 105-158为限时限制使用物质(2009年 12月31日后禁止使用)。

按照欧盟指令76/768/EEC 第六次修改版93/35/EEC 的要求,制造商或进口商应提供化妆品的技术文档。当中应至少包括 以下内容:

标GB5296.3for Cosmetic Lab 签

签eling 化妆品标 要签要求 求GB 5296.3

Article6 of Statute for

Con trol of Cosmetic H ygie ne

化妆品卫生控制条例第

6条

Article 6 of ASEA N Cosmetic Dire ctive 东盟化妆品指令 第6条

Pharmaceuti

cal Affairs La

w( PAL) Ch 7 药物法令第7 早

Cosmeti

c Law ,C h 4

化妆品法 规第4章

1、成分证明性质和数量描述、各成分的理化性能和微生物性能描述、原料的材料安全资料表、香精检验证明书、疯牛病检验证明书;

2、制成品的描述

制成品的稳定性、理化性能描述及微生物性能描述等

3、制成品的安全评估表

成分的毒性风险评估,并由符合资格的评估员对制成品的安全做评估

4、制成品安全和功效的证明

5、符合良好生产规范(GMP的生产方式描述

我国化妆品检测相关标准信息:

我国2007年7月1日实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明显提高了对化学物质的使用标准。新规定中增加了种禁用化学物质,从而使禁用化学物质达到1286种。除了禁用物质外,新规定对于限用化学物质等原料也进行了规范

790

国外化妆品标签要求

国外化妆品标签要求 https://www.sodocs.net/doc/6917768605.html, 2004-3-3 一、美国对化妆品标签的要求 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依据1938年颁布的“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法”,颁布了对化妆品标签的严格而明确的规定。所有市场上销售的化妆品必须符合规定,这是评价化妆品是否合格的主要依据,也是对化妆品进行管理的主要内容。凡标签不符合要求的化妆品禁止在市场上销售。现将对化妆品标签的要求摘录如下: (一)对标签内容的要求 1.在标签的主显示面 主显示面系指在通常销售的情况下最容易看到的标签标识的正面。在该标签的主显示面必须注明下列各项: (1)产品名称。 (2)鉴别项目:包括描述名称或说明产品性质或用途。 (3)内容物准确的净重:固体、半固体或粘稠状化妆品重量以磅和盎司表示;液体以美国加仑、夸脱、品脱和液体盎司为单位表示。净重也可另外再以公制系统表示。 (4)警告:如果产品的安全性未经充分检测,就需注明:本产品的安全性未经确定。 2.在标签的信息说明面 通常在包装的侧面和背面,需注明以下项目: (1)生产厂或将产品投放州间贸易的经销商名称和地址。地址必须包括街道、城市、州和邮政编码,如果经销商不是生产厂或批发商,则必须在标签中按规定的语句说明。 (2)产品成分:在美国,要求在供个人使用的零售化妆品标签上注明成分。但是对于在专业机构用于专业人员的发用产品或化妆品以用在工作场所供个人使用的清洁、护肤产品,如果不将其销售给消费者作为家庭使用时可以不需注明成分。 注明成分必须使用英语。成分的排列顺序是根据其用量和主要用途决定的。属于药品的化妆品,需把活性药品成分排在化妆品成分之前。色素和含量小于或等于百分之一的成分可不考虑用量次序排列。通常排列次序为:活性药品成分、用量小于等到于1%的成分、色素、其他成分。注明成分时对所使用的成分名称需采用法定名称。经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同意不需注明的成分可以注明为“其他成分”。(3)警告: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要求在某些产品标签上标注法规规定的警告和注意事项,如气溶胶产品、女用除臭喷雾剂、儿童用泡沫浴产品等。 (4)其他警告:为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确保使用安全,有的产品还应该有其他需要注明的警告。(5)安全使用指南:有些产品当被消费者误用时可能带来危害,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要求对于这些产品除需标注“警告”外,尚需说明安全使用方法,以指导消费者正确和安全地使用。 (6)含煤焦油染料的染发剂需按法规规定说明注意事项和斑贴试验方法。

欧盟化妆品法限制多种物质的使用

欧盟化妆品法限制多种物质的使用 欧盟《官方公报》于2009年2月5日刊登新的欧委会指令(2009/6/EC),对第76/768/EEC 号化妆品指令作出修订,禁止2种物质(其中1种只允许微量存在),并容许使用3种物质,但受若干条件所限。第2009/6/EC号指令将须于全部27个欧盟成员国实施,于任何一个成员国销售化妆品的贸易商均须符合新规定。 根据欧盟化妆品法,「化妆品」由任何物质或制剂构成,与人体多个外部(包括皮肤、头发、指甲、嘴唇和生殖器外部)或牙齿和嘴接触,专用于清洁、散发香气,改变外观,辟除体味,以及保护有关部位。第76/768/EEC号指令附件1胪列化妆品清单,其中包括用于皮肤的乳霜、乳液、化妆水、凝胶及润肤剂、肥皂、防臭剂、香水、头发或指甲护理产品、美白和抗皱护肤品,以及口腔护理产品等。 欧盟的「化妆品成分清单」列有二甘醇(DEG)这种物质,它具有溶剂功能,可控制黏度,并有遮盖作用。2007年7月,西班牙政府通知欧委会,他们发现牙膏产品含有浓度高达8.3%的二甘醇。欧盟消费品科学委员会认为,在化妆品中使用二甘醇会构成危险,但浓度不超过0.1%应属安全。因此,新化妆品指令将二甘醇加入附件2(附件2列举一般禁止用于化妆品的物质),同时把二甘醇纳入附件3(附件3列举在特殊条件下获准使用的物质),允许化妆品含有不超过0.1%微量的二甘醇。 维生素K1是维他命K的一种,具凝血功能,也是护肤品的成分之一,作局部外用,如改善黑眼圈或增加皮肤光泽。法国已禁止含有维生素K1的化妆品,因为该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K1令人产生过敏反应。维生素K1遂被纳入化妆品指令附件2,禁止用于在欧盟市场出售的化妆品。 甲苯是一种溶剂,用于指甲产品,被列为致癌、诱变或危害人类生殖力的第3类物质,原因是甲苯可能对未出生儿童造成损害。根据有关禁止危险物质的欧盟法例(第76/769/EEC 号指令),浓度高于0.1%的甲苯禁止用于胶水及喷漆等公众用产品。不过,从一般毒理学角度来看,指甲产品中含量不超过25%的甲苯被视为安全,但应防止儿童吸入甲苯。因此,甲苯被列入化妆品指令附件3,最高允许浓度为指甲产品含量的25%,但产品必须附有警告标签,说明产品必须存放于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以及应只供成人使用。 法国限制化妆品使用二乙二醇单丁醚(DEGBE),最高浓度上限为9%。二乙二醇单丁醚用途广泛,除用作染发料溶剂外,还用于油漆、染料、油墨、去垢剂及清洁剂。在欧洲,近60%二乙二醇单丁醚用于清洁剂,约35%用于油漆及表面涂层。根据消费品科学委员会的推论,第2009/6/EC号新化妆品指令将二乙二醇单丁醚加入附件3,成品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9%,但禁止二乙二醇单丁醚用于喷雾器(如喷发定形剂)。 用作染发料溶剂的乙二醇单丁醚(EGBE)也列入附件3,其使用须符合浓度上限,氧化染发产品为4%,非氧化染发产品为2%。乙二醇单丁醚与二乙二醇单丁醚一样,禁止用于在欧盟市场销售的喷雾器。 所有欧盟成员国最须于2009年8月5日或之前将第2009/6/EC号欧委会指令转化为本

附录6 在化妆品中允许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欧盟]

ANNEX VI LIST OF UV FILTERS ALLOWED IN COSMETIC PRODUCTS b c N C e 4-2-Benz o 120 o a l a 51 e 61 2 6 %12-2-52210 %1 02/243L n o i n U n a e p o r u E e h t f o l a n r u o J l a i c i f f O N E 9 002.21.22% 015 -207-5722 -01-71617e t a m a n n i c y x o h t e M -p l y m a o s I e t a x o l i m A /e t a m a n n i c y x o h t e m -4-l y t n e p o s I 4 1% 014-72-242611A B A P 52-G E P e t a o z n e b o n i m a -4-l y h t e d e t a l y x o h t E 31% 017 -577-6223-77-6645e t a m a n n i c y x o h t e M l y x e h l y h t E e t a x o n i t c O /e t a m a n n i c y x o h t e m -4l y x e h l y h t E -221% 62-16-387311r o h p m a C e n e d i l y z n e B l y h t e m o d i m a l y r c a y l o P e d i m a l y r c a }l y z n e b ]-l y h t e m )e n e d i l y -3-n r o b o x o -2([-)4d n a 2({-N f o r e m y l o P 11)d i c a s a (8-02-84-03-7916e n e l y r c o t c O e n e l i r c o t c O /r e t s e l y x e h l y h t e ,d i c a c i l y r c a l y n e h p i d -3,3-o n a y C 0) d i c a s a (8-85-93065d i c A c i n o f l u S r o h p m a C e n e d i l y z n e B s t l a s s t i d n a d i c a c i n o h p l u s -4-e n e u l o t -)e n e d i l y -3-n r o b o x O -2(-a h p l a 9%56-185-47-90-5307e n a h t e m l y o z n e b i d y x o h t e M l y t u B e n o z n e b o v A /n o i d -3,1-e n a p o r p )l y n e h p y x o h t e m -4(-3-)l y n e h p l y t u B -t r e t -4(-8) d i c a s a (%016 -069-0142-28-7409,7-62-16729d i c A c i n o f -l u S r o h p m a c i D e n e d i l y l a h t h p e r e T e l u s m a c E /s t l s s t i d n a )d i c a c i n o f u s e n h t e m -l y -1-t p e h ]1.2.2[-o l c y c i b o x o -2-l y h t e m i d -7,7(s i b )e n e l y h t e m i d e n e l y n e h P -4,1(-’3,37 )d i c a s a (%80-205-8427-18-30572d i c A c i n o f l u S e l o z a d i m i z n e b l y n e h P e l o z i l u s n E /s t l a s e n i m a l o n a h t e i r t d n a m u i d o s ,m u i s -s a t o p s t i d n a d i c a c i n o f l u s -5-e l o z a d i m i z n e b l y n e h P -26d e t e l e d r o d e v M 5) 1(3-e n o n e h p o z n e B s n i a t n o C % 015 -130-5027 -75-1313 -e n o n e h p o z n e B e n o z n e b y x O /e n o n e h p o z n e b y x o h t e m -4-y x o r d y H -24%018-062-4029-65-811e t a l a s o m o H e t a l a s o m o H /r e t s e l y x e h o l c y c l y h t e m i r t -5,3,3,-y x o r d y h -2,d i c a c i o z n e B 3% 68-9-852-79-39725e t a f -l u s o h t e M m u i n k l a r o h p m a C e t a f l u s l y h t e m m u i n i l i n a ) l y h t e m e n e d i l y -3-n r o b o x o (-l y h t e m i r T -N ,N ,N 2%50-357-5020-31-051A B A P d i c a c i o z n b o n i m A -41i h g f e d c b a r e h t O n o i t a r a p e r p e s u r o f y d a e r n i n o i t a r t n e c -n o c m u m i x a M s t r a p y d o b ,e p y t t c u d o r P r e b m u n C E r e b m u n S A C y r a s s o l G s t n e i d e r g n I n o m m o f o e m a N N A X /N I /e m a n l a c i m e h C s g n i n r a w d n a e s u f o s n o i t i d -n o c f o g n i d r o W s n o i t i d n o C n o i t a i f i t n e d i e c n a t s u S r e b m u n e c n e r e f e R

-中国美容化妆品行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我国的美容行业起步于八十年代中后期,从97年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期。经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我国的美容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国外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目前,我国的美容行业与开始相比也出现了很多变化,并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中国美容行业发展历史 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元,90年代初上升到人均5元钱,到2000年底已达到人均25元,可以说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是很快的。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80~100元,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35~70美圆。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从化妆品的分类看,护肤类的占35%,护发类的占28%,美容类的占24%,香水类的占8%,护肤类的产品仍然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从近几年的动向看,美容类的产品上升很快,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美容类的产品要占到35~40%,列第一位。 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1982年为2亿元,1985年为10亿元,1990年为40亿元,1995年为190亿元,2000元为33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6.6%。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23.8%的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41%,从1998年起,增长率有减缓趋势。 关于美容行业,2002年也有人估计销售额在1000亿元。 二、我国美容行业的发展特点及现状 (一)从行业宏观来看 1、从消费者角度看,美容消费正越来越理性 同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一样,美容行业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从盲目消费逐步到理智消费的过程。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情况,美容行业的先行者利用消费者的美容知识缺乏,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在很多情况下误导消费者,并在此过程中谋取暴利。数据证明:65%的顾客是通过自己的详细了解来接受新产品,30%的是通过美容师推荐,27%的是通过朋友介绍,28%的人是通过广告产生购买;从中可以看出,现在的顾客在经过一次次尝试后越来越相信自己 2、从国家监控力度看,正在不断加强 我国政府对化妆品行业的管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而逐渐加大力度的并走向规范。1987年,我国颁发了《中国化妆品生产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关于化妆品的第一部法规。条例对化妆品的定义、分类、生产要求、管理部门等都做出了规定。同年,还颁布了《中国化妆品卫生标准》 1989年颁发了《中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对化妆品的生产及检验提出了具体要求。此法规首次提出了特殊化妆品概念,目前,我国获准生产的特殊用途化妆品有1000多种。 1995年颁布了《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该标准首次提出了新创化妆品这一专业术语。

化妆品监管法规.

化妆品监管法规 一、我国化妆品监管法律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化妆品监管方面的法律主要有:1993年施行2000年修订的《产品质量法》、1989年施行的《标准化法》、1994年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行政法规主要有:1990年施行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2005年施行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主要有:卫生部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进出口化妆品监督检验管理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四川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 二、我国化妆品监管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专门立法。化妆品关系到人体健康,具有风险性,是特殊产品,因此,对其监管立法也应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性。但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专门规范化妆品监督管理的法律,而是与普通产品一样受《产品质量法》的调整。专业性较强的法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至今实施已有20余年了,虽然是行政法规,但却是以卫生部令的形式颁布,与《立法法》关于行政法规的要求不相适应。《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内容总共只有三十五条,其中关于化妆品概念的规定过于笼统,化妆品风险监测与评估、安全事故处置、广告监管、不合格化妆品召回等许多重要制度都没有涉及,或散落于其他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中,对化妆品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太轻,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其次,监管职能交叉。我国目前施行的是化妆品卫生监督与化妆品质量监督并行的监管体制。化妆品质量监管由质量技术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化妆品卫生监管先后由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一个生产化妆品的企业要同时获得化妆品卫生监督部门的《化妆品生产卫生许可证》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生产许可证》,生产特殊用途的化妆品还需要取得化妆品卫生监督部门的批准文号。化妆品的标准既有卫生标准,还有质量标准。这种监管体制既造成了监管资源、检验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浪费,也给化妆品生产企业带来了诸多不便。 三、建立健全我国化妆品监管法规体系的建议 首先,将“化妆品卫生”与“化妆品质量”统一为“化妆品安全”,为化妆品监管立法指明方

欧盟化妆品检测 中国化妆品检测 美国化妆品法规条例 化妆品检测标准

欧盟化妆品检测,中国化妆品检测,美国化妆品法规条例,化妆品检测标准 (2011/12/02 00:34) 西方及东方化妆品法规条例 表1及表2概括了化妆品出口的各国法规条例以作参考。某些化妆品声称有治疗用途或含有西药作主要成分,这类产品分别受控于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的相关体系,并列为非处方药品。如去头屑洗头水、防龋牙膏等在美国是视作非处方药品监管。 表1:西方国家化妆品条例

条例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美国联邦法例第21章741.10条 化 学 成 分 或 化妆品 成 分 条例 Annexes Ⅱ,?Ⅲ,?Ⅳ,Ⅵ?Ⅶ?of?Directive?76/768/EEC&?sub sequent?amendm ents 指令76/768/EEC 附表Ⅱ,?Ⅲ,?Ⅳ,Ⅵ?Ⅶ及其修改指令 US?FD A?21?C FR73,74,84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美国联邦法例第21章73、74及82条 食 品和药 物法令中的化 妆品条例第 15节; The?National?Industri al?Chemicals?Notific ation?and?Assessme nt?Scheme (NICNAS ) 加拿大国家工业化学通告及评估方案 标签要 求 Article6?of?Direct ive?76/768/EEC& ?subsequent?am endments 76/768/EEC 指令第6条及其修改指令 US?FD A?21?C FR?701 &740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美国联邦 法例第 21章 701及 740条 S ec tio n? 食 品 和 药 物 法 令 中 的 化 The?Trade?Practices ?Act?1974 贸易惯例法令1974 The?Antitrust?Law?of?the?Rus sian Federation 俄罗斯联邦反垄断法例

美国化妆品法规概述

美国化妆品法规概述 1、美国化妆品法规历史 1938年美国正式颁布《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D&C法案),第一次将化妆品纳入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管制范围之内。法案规定化妆品不能掺假伪劣和错误标注,也就是说,化妆品按照预期用途必须是安全的,而且必须进行正确的标注。另外,法案对于在药品和化妆品里使用色素也进行了管理,建立了一个可用于化妆品和药品的色素添加剂清单,并且针对每种色素添加剂的化学成分规格做出了规定。自1938年以来,《FD&C法案》已经多次修正。特别是1960年《色素添加剂修正案》,要求业界提供每种着色剂安全的科学数据,FDA由此可以确定着色剂在产品里的纯度限制。1966年的《正确包装和标识法案》(FPLA),该法案增加了对成品标注的要求,并且使公众更容易获取产品信息来对产品进行比较。FPLA要求并不仅限于针对化妆品和药品,而是针对所有进入流通的消费品。 2、化妆品法规的实施 美国FDA负责《FD&C法案》的实施,通过保证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来保护美国消费者的利益。此外,FDA还通过发布规章、指南、政策声明、函件和讲话来为《FD&C法案》的具体实施提供框架。其中规章用于正式贯彻实施《FD&C法案》,它具有法律约束力,在《联邦规章法典》(CFR)中发布,CFR每年更新一次。指南是用于解释规章的技术或政策性文件,并且代表FDA在某个问题上的最新思想和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指南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它们对于了解FDA的标准动态提供了有用的参考。FDA 下属多个科学家组成的中心,负责食品、药品和化妆品规章的实施,FDA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中心(CFSAN),负责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标的管理,而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则负责处方药、非处方药和非专利药的管理。FDA对化妆品和非处方药的管理偏重于标签管理,另一个政府机构,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主要负责化妆品和非处方药的广告管理。FTC主要负责对不正当和欺诈行为的管制。所有广告行为必须真实可靠、不带有误导性,并且必须有可以证明其宣传合理性的依据。 3、国内化妆品生产销售管理 (1)自愿注册计划(The Voluntary Cosmetic Registration Program)。包括自愿化妆品 生产设施注册和自愿报告计划。自愿进行化妆品生产设施注册是指任何化妆品公司 在自愿的情况下,对涉及生产或包装销售的化妆品的生产设施应予以注册。设施应 在化妆品开始投产后天内注册,一旦FDA完成全部文件的审核,将会给该生产设 施指定一个永久性注册号。自愿报告计划是化妆品生产厂家自愿注册化妆品成分声 明(配方),即在生产销售前化妆品生产厂家既可自愿注册,又可不经FDA批准 直接生产上市。该计划鼓励化妆品制造商在化妆品首次进入市场60天内将新产品 说明报告提交给FDA。停止出售或生产的产品也应向FDA报告。这项计划的目的 是为了让FDA了解有关在美国市场上出售的化妆品的最新情况。自愿注册厂家将

(EU) No 358 2014 欧盟化妆品法规修订

COMMISSION REGULATION (EU) No 358/2014 of 9 April 2014 amending Annexes II and V to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smetic products (Text with EEA relevance)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Having regard to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Having regard to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30 November 2009 on cosmetic products (1), and in particular Article 31(1) thereof, Whereas: (1) Entry 25 of Annex V to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specifies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0,3 % in relation to the use of triclosan as a preservative in cosmetic products. (2) 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 Products (SCCP), subsequently replaced by 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 Safety (SCCS) pursuant to Commission Decision 2008/721/EC (2), adopted an opinion on the safety of triclosan for human health in January 2009 (3), followed by an addendum of March 2011 (4). (3) The SCCP considered that the continued use of triclosan as a preservative at the current maximum concentration limit of 0,3 % in all cosmetic products is not safe for the consumer because of the magnitude of the aggregate exposure, and the SCCS confirmed this position. However, the SCCP considered that its use at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0,3 % in toothpastes, hand soaps, body soaps/shower gels and deodorants, face powders and blemish concealers is safe. In addition, the SCCS considered that other uses of triclosan in nail products where the intended use is to clean the fingernails and toenails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ail systems at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0,3 % and in mouthwashes at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0,2 % are safe for the consumer. (4) In light of the SCCS opinions mentioned above, the Commission considers that maintaining the restriction on the use of triclosan at its current level would raise a potential risk to human health. The additional restrictions suggested by the SCCP and the SCCS should therefore be implemented in Annex V to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5) Entry 12 of Annex V to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specifies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0,4 % for single ester and 0,8 % for mixtures of esters in relation to the use of parabens as preservatives in cosmetic products, under the denomination 4-hydroxybenzoic acid and its salts and esters. (6) The SCCS adopted an opinion on parabens in December 2010 (5), followed by a clarification of October 2011 (6) in response to a unilateral decision by Denmark to ban propylparaben and butylparaben, their isoforms and their salts in cosmetic products for children under three years of age based on their potential endocrine activity, taken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2 of Council Directive 76/768/EEC (7). (7) The SCCS confirmed that methylparaben and ethylparaben are safe at the maximum authorised concentrations. In addition, the SCCS noted that limited or no information was submitted by industry for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isopropylparaben, isobutylparaben, phenylparaben, benzylparaben and pentylparaben. As a result, for these compounds, the human risk cannot be evaluated. Therefore, those substances should no longer be listed in Annex V and, given that they might be used as antimicrobial agents, they should be listed in Annex II to make clear that they are prohibited in cosmetic products. (1)OJ L 342, 22.12.2009, p. 59. (2)Commission Decision 2008/721/EC of 5 August 2008 setting up an advisory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Committees and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consumer safety,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repealing Decision 2004/210/EC (OJ L 241, 10.9.2008, p. 21). (3)SCCP/1192/08, http://ec.europa.eu/health/ph_risk/committees/04_sccp/docs/sccp_o_166.pdf (4)SCCS/1414/11, http://ec.europa.eu/health/scientific_committees/consumer_safety/docs/sccs_o_054.pdf (5)SCCS/1348/10 Revision 22 March 2011. (6)SCCS/1446/11. (7)OJ L 262, 27.9.1976, p. 169.

中国化妆品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化妆品市场环境 分析 第一章美容化妆品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与法律环境 国家对美容化妆品市场的整顿源于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对美容化妆品市场多次曝光,成分严重超标、铅汞中毒,针对目前美容化妆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旨在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权益的中消协“2005健康·维权年主题”美容化妆品消费调查活动已经启动。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美容化妆品消费调查,并同期开展消费教育活动。调查期间,其联合地方消协揭露美容化妆品的虚假、夸大宣传,公布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和消费者对美容化妆 品市场的满意程度。 通过这一活动,推动相关标准和制度的建立,促进美容化妆品行业健康发展,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权。美容化妆行业消费投诉致使该行业信任危机重重,但通过对美容化妆品市场近两年的研究

发现,美容化妆品市场并没有因为信任危机萎缩,反而增长更为迅速,并有向国际知名品牌集中的趋势,消费更加理性。而医药企业有在逆向中寻找市场机会的天然优势。 另外,目前我国的美容化妆品行业已发展成为继房地产、汽车、旅游、电子商务与家电产品之后的又一大热点行业。但美容化妆品市场规范程度不高,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宣传屡禁不止,缺乏规范性的行业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消费者因使用化妆品和接受美容服务而引起的纠纷日渐增多。仅去年全国就受理美容化妆品投诉2.8万件。 除此之外,我过对于一些医药公司、化妆品、瘦身、丰胸等产品的广告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特别是在化妆品这一块。所以,如果要在广告这一块做好那就是不能够有半点的夸大其功效,按照其实际情况出发。这样就要求我们的产品有足够的实力才可以在市场上站住脚。 二、经济环境 总体看,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要高度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以及潜在通胀压力上升可能对我国经济带来的风险。 当前,供给条件对我国经济运行的约束较轻,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较高,而资源环境成本又难以构成比较有效的硬约束。在结构矛盾突出、国际收支继续双顺差的背景下,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

国内化妆品pest分析

国内化妆品pest分析 所谓的化妆品行业“PEST”分析是指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的变化对化妆品行业发展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 P——政治、法律角度:法律政策的制定对化妆品行业的定价、销售、宣传有较大影响 根据我国《消费税税目税率表》规定,对化妆品行业征收30%的消费税,这也是化妆品持续高价的一重大原因。现行化妆品卫生监督的法律文件及其配套文件主要包括《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化妆品卫生规范》等对化妆品的质量都有严格地把关。在化妆品中包含一种保健化妆品,如保健香水、霜膏、漱口水等,但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的《化妆品命名规定》和《化妆品命名指南》,明确规定不得含有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一些化妆品也被这一规定束缚了手脚。 E——经济角度:中高端市场外资品牌占领,本土企业在中低端市场有较大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的化妆品生产企业约有5000余家,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占到化妆品企业的90%,市场份额不到20%,规模比较大的也只有广州采诗、上海家化、雅倩、江苏隆力奇等少数几家。高档化妆品市场仍然被外资品牌,如宝洁、联合日华、欧莱雅、资生堂等占领。中国本土化妆品更适应于中国居民,加之较低的成本,在中低端市场占有一

席之地。国际公司也有软肋,在二三线市场中,常犯营销层面的错误,频频受到来自消费者指责,部分陷入诚信危机,这对于本土企业却是好机会。从这个角度讲,抓住中低端市场是本土公司的首要任务,也是底线。 S——社会、文化角度:化妆品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国内化妆品文化底蕴上稍逊一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对美化自身的化妆品自古以来就有不断的追求。我国化妆品在国际一直做不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创新不够,文化底蕴不深。创新从学习开始,学得好本身就是创新。对我国企业而言,应立足于服务华人,用外国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原料,结合东方人肌肤特性,汲取祖国传统养生精粹,创造出真正适合东方人肌肤特征的东方品牌。做品牌需要讲故事,没有故事的品牌没有内涵,也更无法保证更长久的生命力。像巴黎欧莱雅公司的一个高端产品LANCOME,该名称的构想就来自于法国中部的一座城堡LANCOSME,由于城堡的四周种满了玫瑰,充满浪漫意境,而玫瑰也成为其品牌的标志。还有OLAY的玉兰油,在编故事方面也做得很成功,而我国化妆品公司在这一方面则明显不足。 T——技术角度: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对快速占领市场有很大作用 化妆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皮肤表面有修护作用,但其含有的化学有毒元素如硫酸、硫酸亚铁、汞等对人体皮肤都有破坏,副作用较大。现代化妆品行业中强调天然、植物、无污染,在可预计的时间内,绿色纯天然的化妆品无疑会成为化妆品市场主流。如何生产出绿色纯

中国化妆品行业研究-行业概况、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化妆品行业研究-行业概况、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概况 1、市场潜力巨大 2018年7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货物进口增长11.5%,其中化妆品进口增长1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于2018年7月1日起,洗涤用品、护肤及美发等化妆品进口关税由8.4%降至2.9%。尽管中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但中国经济依然稳步健康发展,国民消费尤其是“化妆品人口”消费为中国化妆品行业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市场。 全球著名化妆品跨国企业日本资生堂在中国提出核心“化妆品人口”概念,即按照以下标准来定义:(1)居住在城镇;(2)年龄大于20岁的女性;(3)年收入不低于30,000元。根据日本资生堂的统计,中国的核心“化妆品人口”数量从2005年的2,200万人已增长到2010年的1亿人,同时预计2020年将达到4亿人,远超日本2010年5,600万人核心“化妆品人口”。核心“化妆品人口”的成倍增长,必将带来化妆品市场的繁荣景象。 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化妆品和个人洗护行业市场规模为

3,616亿元,同比增长9.6%,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35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10%。中国整体化妆品及个人洗护行业增速高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化妆品市场之一。 2、行业集中度较低,跨国企业占据主流,国内企业逐渐崛起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显示,目前国内获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为4,000余家,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产品超过35,000种,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据Euromonitor、招商证券的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化妆品市场销售排名前十的企业基本为欧美及日韩等跨国企业,国内企业仅有上海上美化妆品有限公司(2.6%)、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2.3%)和伽蓝集团(2.2%)在列;同时虽然跨国企业占据优势市场地位,但整体市场集中度依然不高,前十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50%。

化妆品管理与法规期末复习.doc

名词解释 1?广义化妆品:指以化妆为目的的产品总称。 2 ?化妆品皮肤病: 是指人们在口常生活中使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病变,是一组有不同临床表 现、不同诊断和处理原则的临床症候群,发病前要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并且皮肤损害的原发部位是使用该化妆品的部位,还必须排除非化妆品因素引起的皮肤病。 3.狭义法律 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法的主要表现形式。4?行政规章: 是由国务院各部、局、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5?行政处罚: 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向对方给了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6?卫生行政许可: 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卫生行政许可的手段,是有效阻止不安全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7?化妆品流通的定义: 是指化妆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全过程,包括化妆品生产企业到化妆品批发企业、再到化妆品零售企业或者专业市场,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 8.狭义化妆品狭义: 因各国的习惯与定义方法不同而略有差别。但从使用目的看,均为保护皮肤、毛发、维持仪容整洁,遮盖某些缺陷,美化面容,促进身心愉快的日用品。 9?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是指接触化妆品而引起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10 ?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它的法律效力仅次于法律。 ?地方性法规: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其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及行政法规。 12.行政处分: 是国家行政法律规范规定的责任形式,行政处分的主体是公务员所在地行政机关、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 13?产品质量检验: 包括?对外购材料和外购件、过程和成品进行的检验,是根据给定质量标准,按照一定的验证方法和程序,对被验证的物资进行分析、测量,并将分析和测量结果与给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对其质量特性作出合格与否的判定。 既有把关作用又起预防作用,是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屮极重要的环节。 14直销的概念 直销是指生产企业不设店铺、不经过屮间商,而通过直销员直接把本企业产品销售给消费 者的经营方式(人员直销或直接推销)。 简答题 1?技术标准的分类 (1)基础标准:

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根据国家质检局颁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化妆品主要是指以喷洒、涂抹或其他类似方法散布在人体表面,以达到清洁、美容、修饰或保养目的的精细化工品。化妆品的使用部位有很多,如面部、手部、指甲等,当前,化妆品正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化妆品类销售额增长17.0%,总销售额达1765亿元,占全球化妆品销售额的14.7%,较10年前增长较大,就当前的化妆品销售情况来看,我国的人均化妆品消费还比较低,因此,发展前景较为广阔。截止2012年底,我国持有有效生产许可证的化妆品企业有4598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而且中遍布外国企业,如美国的宝洁公司、法国的巴黎欧莱雅公司等,营业额要远远高于国内品牌生产厂家。生产经营的这些厂家,大部分都是外资或者中外合资企业,中国本土企业仅占五分之一。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化妆品行业发展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不断成长,出现了一批出色的民族品牌,如丁家宜、李医生等,而与此同时,外国企业为了进一步拓展发展范围,

不断并购中国的化妆品企业,由此对我国的化妆品行业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强生收购大宝,2010年,科蒂收购丁家宜,这对于我国民族自有化妆品品牌的形成造成了威胁。 对于化妆品企业的发展,政府不仅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政策,同时还应当加强化妆品企业的生产运营控制,确保质量,促使企业满足品牌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政府可以就化妆品行业发展举行座谈会,就各个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尤其是对于实力较好的化妆品企业,引导其展开广告战略,准确定位消费人群,并采取创新的营销策略,以提升本土化妆品的市场占有份额。此外,对于不同的消费人群,化妆品企业应当生产不同类别的产品,实现多元化营销,从而扩大消费群体,提高品牌知名度,如巴黎欧莱雅旗下17个国际品牌,在中国上市12个,涵盖低挡、中档、高档消费人群。企业还可以根据当前消费者的健康、绿色消费心理,及时变更生产及营销战略,突出主打风格产品,以满足不同需求消费者。 当前,政府对于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扶持较少,使得企业发展只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这势必对化妆品行业进步造成一定制约。对此,应当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对话机制构建,对化妆品行业的各种税收实行有效的优惠政策,以起到促进彩妆市场发展作用,从而平衡消费结构,也为企业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