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校专业建设规划

学校专业建设规划

学校专业建设规划
学校专业建设规划

江都职教集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的载体,专业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为了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地方未来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特制定学校《“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学校开设有中职专业32个,五年制高职(包括其他类大专)专业16个,普通高职专业3个。专业涵盖扬州重点发展的特钢生产加工、车船及配套件、机械电子、建筑业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四个千亿产业群和以智能电网、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多个新兴产业,其中机电、数控、建筑、电子、会计五个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总体来看,我校专业建设有以下特点:

1、专业建设工作趋于规范。专业建设学校实行了校系二级管理,制定了《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办法》、《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办法》等规章,在专业开发、修订、评估等工作进行了规范。实施过程中,坚持市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整合、教学计划大纲的修订、课程内容改造及校本教材建设,不断完善专业教学内容,学习领域更贴近工作领域。同时将专业建设工作纳入学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考核,使专业建设工作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2、专业培养方向更符合社会需要,特色更加明显。学校成立了专业建设工作咨询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工作小组,按照“转模式、调结构”的要求,对各个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重构,按照“必须、够用、先进”原则,进一步压缩了文化课,加大了实训和一体化教学比例,不同层次实训教学比例普遍达到5:5以上,突出了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

内容的选择,到教师(师傅)的配备、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评价人,校企实现了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3、专业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成绩逐年提高,2012年,我校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中32 人次进入前三名,在市级大赛中,54 人次进入前三名。学校毕业生连续保持了98%以上的就业率,受到企业的好评,不少学生在职场中取得了可观的业绩。

总体来看,学校专业建设工作形成了良好的体制机制,为下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专业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优化,整体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深入。三是教师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需要尽快提高。四是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区域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情况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国家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并将教育与民生和社会公平紧密联系起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到“十二五”末,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7%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劳动者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的相间梯次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这为技工教育加快发展提供了很好政策支持。

江都地处长三角,有着极好的地理和交通优势,素有“交通枢纽、电力枢纽、水利枢纽和鱼米之乡、花木之乡、建筑之乡”美誉。“十二五”期间,随着苏中江都机场、淮扬镇铁路、五峰山过江通道等重大基础工程的实施,为更好地承接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

随着我省沿江大开发战略和扬州电子信息产业、“三新”产业基地目标的实施,为我市支柱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江都政府确立了以特钢生产加工、车船及配套件、机械电子、建筑业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四个千亿产业群和以智能电网、软件和

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为新兴产业的打造目标,涌现了以中海造船、江苏诚德钢管有限公司、江苏亚威机床有限公司、扬州嵘泰有限公司、扬州天雨集团、江苏同昌电子有限公司、江都建设等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企业,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占我市全部工业比重接近7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我市规模工业比重达32%以上。而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都需要以大批的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支撑。

三、发展定位

从总体上言,我们要围绕扬州经济区和江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我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学校发展定位。以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为基础,创建国内知名的中等职业示范性学校。

2、专业规模与层次。以中、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体,普通高职专业保持3-5个,五年制高职专业18个,中职专业分别保持在37个以上。在校生规模保持在9000人左右。

3、专业面向。以面向扬州电子信息产业、“三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为主体,重点开发面向江都经济的新专业,增设船舶制造、软件、新能源类专业群。

4、教学定位。以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课程建设和一体化实训场所建设,实施以技能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5、职业培训。以面向在职提升为主,通过地方项目引领、精品专业带动及市场化运作,建立专业特色突出的培训体系。

四、任务及措施

1、整合优化专业体系。全面梳理现有专业,进一步规范专业名称和学制,形成大专业小方向、模块式的专业体系。

2、根据江都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升现有专业技术含量,开发以面向江都经济为主体的新专业。

建议新专业:智能电网、化工(精细化工、工业分析与检验)、环保(环境保护与监测、环境检测与保护)、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等方向。

3、重点加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根据省重点专业建设标准,重点建设7个品牌专业,包括数控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会计、建筑工程、电子技术、韩语、日语。

4、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全面建立一体化模块式和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积极开发新教材,严把教材质量关,保证优质教材进入课堂。

5、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按照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构建结构合理的专业梯队,建立完善人才选拔与激励工程,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二是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选拔制度;三是着重抓好队伍培训。四是鼓励教师技能提升。每年开展一次教师技能大比武活动,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五是加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管理,实行工作绩效与荣誉待遇挂钩。

6、深化校企之间的内涵合作,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按每个专业三个校外实习基地的标准建立合作企业网;逐步推进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建设3-7个校内校企合作基地。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硬件建设,逐步淘汰陈旧的或过时的实训设备,配合课程改革,配置相对先进的设备,建立更多的一体化教学环境,优化实训场(室)环境。

7、完善职业培训教育体系。一是依托校内实训条件和师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巩固“金蓝领”、农民工技能提升、特种作业、退伍兵人员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等传统培训项目。二是加强高端培训项目的开发,创建培训品牌。三是加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等的合作,扩大成人函授教育规模。四是加强培训管理,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逐步形成市场化运作、专门化管理的培训机制。

8、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机制,保持常规教学有序、高效运行。一是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狠抓各环节的落实,加大教学督导检查、考核、整改力度;二是建立完善教学评估机制,包括教师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三是重点抓好课堂效果的提升,加强学风建设,加大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力度,继续积极推进一体化模块式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四是加快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效果提高;五是大力营造学技能氛围,继续办好技能竞赛月,参加各级技能大赛。

9、加强专业建设的研究。重视和加强专业设置和建设前的市场调研,及时总结各系在专业建设中的经验,每年举办一次专业建设研讨会,逐年提高专业建设研讨会的学术氛围。教务处要对加强专业建设过程的指导和研究,建立学校专业建设的指导和评估体系。

10、加强组织领导。系部是专业建设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主动地、能动地、负责任地履行好应尽的职责,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江都职教集团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三日

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

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

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围绕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到2015年,全省建设70个专业整体办学水平高,行业特色明显、就业质量高,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明显特色的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打造湖南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群,提升湖南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的整体水平,有效满足区域内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 一、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着力推进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校企之间开展订单培养、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课程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工作与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培养定位,积极探索“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立足校企资源共

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为途径,以教师队伍能力提高为重点,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实行教师岗位管理、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制定专业带头人选拔标准、骨干教师认定标准、新进教师准入标准、兼职教师聘用标准,建立专业专任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切实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培训,选拔、引进或聘任(聘用)技术服务能力强、具有行业企业影响力的教师和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培养1名省级以上专业带头人,能主讲两门核心课程、掌握行业企业前沿技术的骨干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的40%以上;采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国内培训、国外学习、校企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强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经历的积累,专业教师和公共课教师每年的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师培训面达100%,专任专业教师中,获取“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比例达10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5%,参加境外学习的比例不低于10%、专任教师全部取得与任教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学历、硕士生比例达到1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0%;鼓励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与技术推广等,并将其作为晋升职称推荐的依据。鼓励支持教师开展专业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至少获得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立项1项;积极聘用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库,实行动态更新,从行业企业聘任的教师占专任教师25%;加强有现场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建成一个省级以上专业教

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2016—2020)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的基本情况 1、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增至11820平方米,建筑面积2532平方米。通过改薄项目,新建单体三层教学楼一栋,食堂一座及食堂设施一套,班班通6套,配备单人课桌椅291套,音体美及实验器材各一套,大大改善了我校硬件设施,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学校现有学生290人,其中女143人。教师1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取得大学本科学历15人。近年来,每位教师参加国培两次以上,且全部合格,获得优秀学员5人次,参加省级培训5人次,县级培训每人至少4次以上。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7篇,国家级指导奖5项,国家级课题一篇,市级优质课一次,县级优秀案例7篇,县级优质课6次。县级优秀学生5人次,县级优秀班集体3个。 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与时俱进、追求卓越,不断开发丰富的文化资源、管理资源、教师资源和社会资源,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立德、立言、立行,成人、成才、成功”,从而成为“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会合作、会生活、会创造、有特长”的人。我们将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回报家长、回报社会。 学校的信念是:让每一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一个教师领略教育品牌的韵味,让每一个家长享受子女成功的喜悦! 学校将以“安全、文明、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教

学潜力,保证以“和谐、人文、民主、规范、务实”的学校管理,为师生实现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以“赏、真、愉、乐”的教育理念,为师生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以“和谐、人文、书香”的校园文化,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学校现在的发展水平: (1)学校学、班额设置,达到了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2)生均占地面积为4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为8.7平方米,花草树木等绿化面积6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各为2平方米。 (3)体育场地为3200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地为5.4平方米,有100米直道田径场1个,200米环形跑道1个,有标准硬化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沙坑1个,有单双杠等体育活动场地。 (4)学校建有一个标准的微机室。 (5)我校专任教师为19人,小学高级教师占51%,教师平均年龄为34.4岁,大专学历达标率为90%。 3、教育教学情况: 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我校始终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个方向。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本,优化育人氛围;减轻负担,提高教育质量;适应需要,提高教师素质;环境育人,陶冶学生情操。”德育为本,就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培养他们的抗挫折精神和创新精神;减轻负担,使学生从过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努力方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用需要,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环境育人,就是要加强环境的改善,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意见【最新】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意见 为全面提高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建设一批特色明显、质量过硬、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精品专业,使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能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需要,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现制定本实施办法如下: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认识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将专业建设纳入到学校主要工作之中。 1、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管理工作,将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并与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大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高起点、严要求。 2、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切实加强专业建设,把专业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加强领导,一把手要亲自负责、落实专业建设的各项工

作;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充分认识加强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相关计划,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校共同推进的新局面,逐步掌握专业建设的整套经验。 3、各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紧密联系、充分依靠企业,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实验实习设备交流,探索建立学校与企业间的双赢机制,形成企业支持专业建设、学校积极为企业服务的社会氛围。 4、市教育局将加大对重点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三重项目对认定的重点专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 二、严格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管理,科学设置开发专业 1、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指导性文件,适应于实施高中阶段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须按《目录》和《原则意见》开设专业和招生,确需增设新专业的,应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报请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审批。

学校专业建设规划

江都职教集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的载体,专业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为了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地方未来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特制定学校《“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学校开设有中职专业32个,五年制高职(包括其他类大专)专业16个,普通高职专业3个。专业涵盖扬州重点发展的特钢生产加工、车船及配套件、机械电子、建筑业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四个千亿产业群和以智能电网、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多个新兴产业,其中机电、数控、建筑、电子、会计五个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总体来看,我校专业建设有以下特点: 1、专业建设工作趋于规范。专业建设学校实行了校系二级管理,制定了《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办法》、《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办法》等规章,在专业开发、修订、评估等工作进行了规范。实施过程中,坚持市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整合、教学计划大纲的修订、课程内容改造及校本教材建设,不断完善专业教学内容,学习领域更贴近工作领域。同时将专业建设工作纳入学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考核,使专业建设工作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2、专业培养方向更符合社会需要,特色更加明显。学校成立了专业建设工作咨询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工作小组,按照“转模式、调结构”的要求,对各个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重构,按照“必须、够用、先进”原则,进一步压缩了文化课,加大了实训和一体化教学比例,不同层次实训教学比例普遍达到5:5以上,突出了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2017-2018学年) 罗 庄 完 小 2017.09.01

罗庄完小学校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学年实施方案。 一、学校基本现状分析 罗庄完小创建于1963年。学校占地6393平方米,现有教师13人,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3人。 1.学校历史悠久。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以优秀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2.学校师资力量较弱。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在岗教师13人,其中代课教师2人,有7个本科生,6个大专生。专任教师合格率100%,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合格率100%,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一支政治过关、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具有先进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解一小向更高层次攀登的强有力的基础,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3.环境整洁优美。2012年落成使用的主教学楼色彩典雅,校园布局紧凑有致,校园内四季如春,为师生身心健康提供了保证。 4.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在市、县教育局的领导支持下,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学校现拥有一个网络机房,共有计算机47台。学校现有实验、仪器、图书、阅览等专用教室6个,为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5.学校办学质量较高。学校坚持全面育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在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同时,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县规范化学校、市平安和谐校园。

但是,学校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敬业精神受到冲击。目前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教师的敬业精神受到多种因素的冲击,青年教师的吃苦、奉献精神不如老教师,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还待加强。 2、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虽然不低,但由于缺少竞争的机制和环境,教师队伍齐而不尖,缺少名师的引领,要加强培养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3、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需培养、强化。 通过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学校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但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创造学校新的辉煌,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追求教育质量,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三位一体的新的制高点,励精图治,开拓创新,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确保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努力把学校办成“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组织,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品牌特色学校。 四、主要任务 1.办学条件。对校园布局合理调整,要完成“班班通”建设。要逐年增加图书室藏书,达生均30册标准。要适当添置教学设备,争取每班教室添置一套

校园环境建设规划方案

校园环境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为了营造一个理想的育人环境,把我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大课堂,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现根据我校实际,经学校领导的商讨对我校环境建设规划如下: 我校校园建设采取因地制宜、分期分批建设的办法。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校园校舍的修缮工作,使我校的基础建设布局合理,充分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各项设施力争达到上级要求,努力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 (一)、硬件建设 1、加强校园内花草树木的培植和管理,实现校园环境绿化。 ①补种好教学楼前绿地护墙树苗。 ②补种好校园里绿地草地。 ③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管理,定期对学校的花草树木进行修剪和养护。 3、改善校园环境,实现校园美化。 ①将教学楼外墙进行一次清洗,油漆桌椅及木制门窗,更换破损玻璃,使得教室更加美观整洁。

②重新粉刷教室黑板及西院墙报。 (二)、软件建设 1、精心设计,打造优雅的校园文化 ①墙壁文化:将校园所有标语及墙壁画刷新,教室及走廊里陈旧的条幅、画像需更新的更新,让每一堵墙都说话。 ②橱窗文化:教学楼内的橱窗不断更新,教学楼和大门之间合理位置建新橱以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③班级文化:学校统一布置黑板上方的文化,各班定期出好黑板报,并在板报的两边及教室内,各显神通,形成各班的文化特色。 ④制度文化:将所有的功能处室的制度、职责检查一遍,拾遗补漏,破旧的更新,残缺的补上墙,使得各项制度、职责一目了然。 2、普及卫生知识教育,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实现校园净化。 ①加强对学生进行文明卫生习惯教育。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课堂、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开展文明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经常教育学生爱护公共卫生,做到不乱扔纸屑、果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特色专业优化高级研修班培训总结刘涛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特色专业优化培训总结 机械电子工程系刘涛 一、培训班情况简介 主办:全国高职高专教师培训联盟、北京校企联合管理咨询中心; 地点:上海; 形式:以“专家讲座+交流研讨+答疑”等形式。 二、培训日程安排 三、培训主要内容 1. 专业群建设的改革创新及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1)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定位、新使命与新要求

(2)构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突破办学资源不足 (3)强化实践教学和基础课两个系统建设 (4)如何有效快速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5)专业群建设的创新策略 2.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1)如何改造传统专业,打造升级版专业 (2)明确专业定位,整体规划专业群建设 (3)专业建设中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卓越氛围的建立 (4)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5)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与管理制度设计方案 (6)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调研内容与调查方法 (7)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的撰写 3.特色专业群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如何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流程 (3)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专业课程开发 (4)如何创建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5)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步骤及案例分享 (6)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及工作任务 (7)专业群建设运行的三大支撑保障系统 (8)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后期建设成效评价 三、培训收获与体会 为期3天的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却充实,紧凑,收益斐然。专家教授们敏锐的思想,结合当面职业教育发展和自身经验、体会出发、畅谈对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特色专业优化的独特见解,并给予精辟分析,让我耳目一新,同时感受到巨大地震撼。通过与参会老师的交流,使我启发很大。 首先是刘显泽教授从什么是专业群、如何构建专业群以及如何建设专业群等三个方面讲解了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及部分问题的解决方法;接着马树超教授,给我们讲授高职教育质量观与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马教授分别从高职教育质量观与2016年高职质量年报、高职院校评估框架设计背景与内涵要求和高职院校内涵发展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三管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7年9月—2020年8月) 为切实加快我校的发展,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适合我校发展需要的规划,以指导学校工作。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为宗旨。 2、总体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举“以人为本”之旗,走“和谐发展”之路,将学校建设成队伍精良、管理优化、特色明显、设施先进、校园优美的镇内好学校。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学校,为形成品牌校奠定全面基础。为此,我校积极开拓创新,团结互助,勤奋进取,为圆满完成三年规划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3、具体目标: 一、完善学校建设及教育设施配备和校园绿化。 学校建设及教学教育必备器材配备达标是重点,校园建设和环境绿化是我们今后三年的投入立足点。 具体规划如下: 1、抓紧完善学校的建设,学校的各功能室都将为学生创造更舒适、更现代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享受学习的无尽乐趣。(1年时间) 2、努力进行校园的绿化美化活动。打造花园式校园。(2年时间) 二、追求现代管理 以人为本,追求管理的现代化。学校干部要淡化干部的行政长官意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育科研的业务能力。教师要树立“一切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新理念。学校管理不是某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群体的共同意识。因

此,要开发全体教师的主体性,充分调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内在积极性,创建规范、高效、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促使三管学校能够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具体规划如下: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领导集体的自身建设,形成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和谐、业务精良、管理科学、务实廉洁、乐于奉献”的领导班子。实施人性化亲情管理,一切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于为教师创造舒心的工作环境、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2、优化学校物质文化。争取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变办学现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精心布置校园的静态环境,建设动态的“温馨教室”,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彰显快乐特色。 3、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挖掘学校办学潜力。在此基础上,打造“我们一起快乐学习,我们共同主动发展”的特色校风,以形成和谐快乐、健康向上的学校精神文化,提高学校“文化”的影响力。 4、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和一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事尽其理的工作环境,以及优胜劣汰、优质优酬的工作氛围。 5、树立学校文化品牌意识,在继承和发扬学校历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丰富学校精神校精神文化,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和谐的学校文化。同时,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力争示范学校达标。 三、深化教育科研 以“如何构建有效课堂”的课题为主,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力求通过学校课题组的实验工作,辐射全校教学教研教改工作,通过学习、实验、培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影响到教师教学行为上的转变,进而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学校将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策略。通过对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中等专业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2015—2020) 一、?建设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一)建设意义 智慧校园建设,是当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趋势,是提高教育现代 技术水平、规模培养信息技术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任务,将极大地推动 学校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各项工作、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产生重要 的影响,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显着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1.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避免信息孤岛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学校各项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搭建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的桥梁,保证学校各项数据的权威和质量,为学 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构建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将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 效率,实现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数据、资料、文件等的共享,也提高 了教职工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3.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智慧校园的建设,将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变革, 普及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质量的 提高。

4.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智慧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二)校园网现状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校园网始建于2012年8月,目前已建成覆盖学校教学区的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校园网基于三层网络结构,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主干技术,呈星型网络拓扑结构,通过电信100M光纤接入Internet和泰安教育城域网。目前我校拥有各类服务器3台,各类核心、汇聚和接入交换机10台,接入信息点50多个。 为了实现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学校还逐步建设了校园门户网站(),提供了WEB、FTP、OA办公等应用服务,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学生实习实训上,将计划建成多个电脑仿真实训室,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实施教学,实训课根据教学需要按照先计算机仿真模拟,再实际操作的程序进行。 (三)可行性分析 从整体上看,学校校园网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网络应用有一定的发展,学校及各处室、各专业部能通过学校或部门网站开展工作,拓宽了信息交流的渠道。但是我校信息化应用还有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三) 北京2013.3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 第三章学校选址与校园规划 (3) 第四章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5) 第五章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11) 附录一高等职业学校九项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13) 附录二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校舍建筑面积补助指标 (15) 附录三留学生及外籍教师生活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16) 附录四培训部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17) 附录五术语 (18) 附录六本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 (19) 附件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促进和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高等职业学校规划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为高等职业学校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编制、审批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用地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和监督检查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的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高等职业学校,改建和扩建的高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第四条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应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先规划后建设。校舍建设必须具有防御各种重大意外灾害的能力,确保师生安全。 第五条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校园。 第六条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用地和校舍建筑既要保证教学和生活的正常功能需要,又要符合节约用地和提高校舍使用效率的原则。学校部分设施在保证教学实训和师生生活的前提下,宜向社会开放。 第七条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XX大学专业建设方案

《常州大学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常大(2012)21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科专业(以下简称“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自身建设的实际需要,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加强对我校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增强专业办学特色,提高专业办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批有优势和特色的本科专业,并使本科专业建设工作更加规范有序,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专业建设的原则 1、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立足于学校可持续发展,加强整合,以形成多学科结合、布局合理、适应性较强的学科专业结构。 2、充分发挥学校在化工、机械、材料等学科的整体优势,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的协作和渗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批省内有地位、行业有特色的引领改革的国家级、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 3、专业建设突出新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加强改造与提升传统老专业,对新办专业进行规范化建设;重点建设和扶持基础条件较好、

社会适应面广、有特色的专业;对传统优势专业,要强化品牌意识,打造更多品牌专业。 第三条专业建设的内容包括专业建设规划、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教风与学风、教学质量、教学研究、专业特色、招生和就业等。 第二章专业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学校的专业建设,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管理办法和专业建设标准。 2、对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和其它条件的保障提出意见,对学校专业建设资金的安排和使用进行审议。 3、对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进行审议。 4、对校级(含)以上品牌特色、重点专业的建设进行立项审批和评估验收,并指导各学院的重点专业建设。 5、讨论并决定专业建设工作中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本院专业建设。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落实,并制定本院专业建设规划。 2、组织本学院专业建设工作。 3、完成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赋予关于专业建设的其它职责。 第六条学校教务处负责专业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湘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政治化、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总体目标: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使我校形成“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争取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一)环境建设 目标:把学校建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校园。工作任务:①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校园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

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②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由卫生保洁员兼职绿化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 2、工作学习环境: 目标: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整洁舒适、竞争合作、文明向上、创新进取、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工作学习环境。工作任务:①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②规范室内物品放置,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按照“分块整顿,综合治理”的原则,规范劳动时段,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空气清新,保持各公共场所整洁,使室内外物品放置整齐,学习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张扬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气息,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③开展“绿色教室”、“绿色办公室、“图书角”等评选活动。④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 3、人文景观建设: 目标:加强人本文化建设,体现“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育人”的原则。工作任务:①适当设置人文景观。②在学校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灯箱语录牌和匾牌。③修缮、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布告栏等。 (二)校风校纪: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

2016年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情况分析报告 一、专业设置布点情况 据2016年我省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办学资质清查结果统计显示,我省359所具有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含高职院校中专部)共设置18个专业类,221个专业,覆盖3328个专业点。其中第一产业设26个专业, 覆盖336个专业点;第二产业设74个专业,覆盖863个专业点;第三产业设121个专业,覆盖2129个专业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专业点分别占我省专业点总数的10.1%、25.9%和64.0%。省2016年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0.6:48.4:41。统计数据表明,我省中职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要求尚不能完全适应,二产相应专业比重仍然偏低,三产比例偏高。 省2016年中等职业学校分市分专业布点情况见附表。 二、需强化统筹的专业 1.布点数量较多的专业 2013年以来,我省中职学校专业布点数量较多的20个专业布局变化情况如下: 2013-2016年专业点数量较多的专业布局变化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我省上述专业布点较多。各市要重点加强对本行政区域上述专业的统筹,对区域布点较多的上述专业,要加大调整力度,强化资源整合,办出特色,打造品牌。 2.在校生数量较多的专业

2013年以来,我省中职学校在校生数每年都超过1万人的专业有15个,在校生数量变化情况如下: 2013-2016年在校生数量过万人的专业在校生变化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我省上述专业在校生数量较大。各市要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切实加强统筹。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就业率相对较低的专业类

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7.45%,低于平均水平的专业类有8个,分别为: (1)体育与健身类:89.19%; (2)医药卫生类:90.88%; (3)司法服务类:91.75%; (4)文化艺术类:93.61%; (5)教育类:95.42%; (6)旅游服务类:95.71%; (7)信息技术类:97.06%; (8)休闲保健类:97.35%。 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平均对口就业率达71.2%,低于平均水平的专业类有8个,分别为: (1)石油化工类:32.49%; (2)交通运输类:61.56%; (3)土木水利类:63%; (4)体育与健身类:66.09%; (5)休闲保健类:67.11%; (6)文化艺术类:67.37%; (7)教育类:67.44%; (8)医药卫生类:69.04%。 统计数据表明,我省上述专业类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各市要结合学生就业情况、趋势和市场需求,加强统筹指导,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三、鼓励发展的专业

XX学院XX专业建设规划

XXX学院 专业建设规划(20XX-20XX) 教务处制 二○XX年XX月

填写说明 1.本表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各学院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 所有申报、建设内容均填入本表,无须另附建设方案。 3. 文字部分请用小四或五号宋体,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4. 表格中蓝字部分为填表说明,填表后请清除。 5. 本表请用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一、专业建设现状 1.1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按20XX版)专业英文名称 学位授予门类所在院系学院系修业年限专业主干学科 设置年度首次招生年度 获学士学位授权年度首届毕业生毕业年度 招生类别本二□本三□专转本□对口单招□合作办学□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含所有招生类型)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含所有招生类型) 专业荣誉教育部特色专业□批准文号:(文号后加注立项/验收的说明)江苏省特色专业□批准文号: 校级品牌特色专业□批准文号: 承担“十二五”专业建设 项目情况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项目□核心专业□校“十二五”重点专业(类)项目□核心专业□ 1.2教学力量:专业负责人与师资队伍 专业负责人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学历/学位/ 职称职务 电话办公:(短号)手机:(短号)

电子信箱 师资队伍 人员总 数教授 副教 授 高职 比 博士硕士硕博比 55岁 以上 35岁 以下 男教师比 例 专任教师 实验员 兼职及外聘教师 专任教师(按教师编制情况填写,不必重复填写)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个人荣誉 1 (限填1项,下同)2 3 4 实验员系列(按二级学院填写,学院内各专业一致)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个人荣誉 1 2 3 兼职教师(校内.含双肩挑)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个人荣誉

学校机房建设规划方案.docx

XX学校机房建设规划方案 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了提 高教育的现代化、建立先进高效的教育体系,适应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同时为了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让学校计算机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学校决 定重建 10 年前的老计算机房。学校计算机房的计算机数量都比较多,有 60 多台,为了更好地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延长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 障出现的机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是学校十分重视的问题, 这就必须从计算机机房环境设计、软硬件日常维护性和网络技术维护性等多个方面严格 按照计算机的发展规律及使用规律来进行设计和安排。 1、需求分析: 根据学校的总体需要和长远要求,学校提出的软硬件及网络应用需求如下几点: (1)对教学过程提供直接支持,将各种工作站及终端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连接起 来,形成分布式、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以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2)支持学校的日常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生档案、作业网络支持、应用与管理; (3)具备连接高速 Internet 网络的能力,能及时处理学生网络电子档案、网络作业; (4)能进行各种必须开发软件的应用,形成多种实际应用的可扩充的方案;

(5) 能满足学生平时上课的要求,主要运行主流软件如office软件,网页制作、平 面设计、动画设计软件,数据库软件,程序设计软件等。教师机要求能实现与学生 机之间的多媒体教学功能。服务器主要提供连接到Internet的用户认证功能. 2、计算机摆放方案 机房的计算机摆放可用队列式摆放方式,机房内需要60 台计算机和 2 台服务器。可分为 3 列, 3 排;每 6 台计算机为一组,所以共分为10 组。把 60 台计算机分别划为 10 组,依次排放下去。平均每组计算机占地 6 平方米, 10 组共占地 90 平方米; 其中,每组计算机的间隔为 1.5 米,为工作人员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并且能够互相交流工作,符合人性化的布局设计。机房的右侧前为设备间,占地约 2 平方米,是用于放置服务器、主交换机。机房空调 2 台,共占面积约 1 平方米,依次放在机房的右侧。主要布置如图:下面为机房场地的平面图 3、网络系统结构设计 3.1 网络总体目标和设计原则 网络建设的总体目标首先明确的是采用以太网技术和局域网标准构筑一个满足日常 教学与提供连接到 Internet 的用户认证功能的机房网络,工程实行一次性投资和建设。 在设计前对主要设计原则进行选择和平衡,并排定其在方案设计中的优先级。 ①实用性原则

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一、大力发展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有力地推动着全球经济社会的深层变革,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为教育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崭新空间,以信息技术特别是宽带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为强大支撑的新一轮学习革命已见端倪。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争先实施教育技术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创新、整合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优势,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是适应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迎头赶上发达国家教育技术水平,构建国家教育长远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应国际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潮,信息化教育正在我国的教育界掀起一场新兴的教育信息化的热潮。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2年12月10日,教育部在江苏南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这是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之后,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专题会议。会议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为主题,对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二、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水平还不高,存

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资源的倾向。二是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差距,农村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薄弱,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优质资源不充足。与课程教学融合配套的优质实用教学资源不足,原创性、创新性资源较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还有待深度开发。四是机制建设不先进。有些地方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系统间互联互通性较差,资源开放性、共享性不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这些问题反映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制度政策和体制机制还不完善,需要深人研究、抓紧解决。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动员。 三、如何进行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3.1 职业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3.1.1 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对于一些抽象知识难以理解,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把实际当中抽象的技能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3.1.2 提供更为充分的教学资源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室和书本,他们可以借助各种煤体轻松获得大量信息,随时随地查找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更多、更为充分的教

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1 - 测控技术与仪器 1.2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2004.9-2009.7 ) 我校于2003申办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第一批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新生。为搞好专业建设工作,培养优秀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根据学校总体 规划制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规划。 总体目标:通过5-10年建设,每年完成省级科研项目1-2项,为地方服务的科研项目5项左右,建设一支具有3-5名教授为学科带头人,10-15名副教授为教学科研骨干,年龄 结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在现有的传感器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测控技 术与仪器综合实验室、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实验室、电气测控实验室、智能仪器开发实验 室,使专业实验室配套完整。逐步使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成为邵阳地区及湘西南地区测控行 业的教学、科研中心。2008年获得本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一、办学思想 为落实学校提出的“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办学指导方针,本专业的办学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为依托。 围绕这一思路,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改革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本科意识;②明确高等工程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培养重基础、强能力、有创 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获得工程师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创新应用人才,学生在业务上除应具 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后劲要足以夕卜,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善于将科学技术转化为 直接生产力”,来重构教学体系,将教学体系按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术应用三个层次 模块化,每个模块的教学均由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组成,以达到对学生工程基础、 专业技能、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从而探索出以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育为根本目标,知 识与能力并重,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较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培育模式;③突出特 色教育,以应用性、创新性教育为主线,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实验室的建 设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④以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为基础,实现测控 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宽口径培养目标。

绿色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绿色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一、总体目标 在“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渗透人文气息和绿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情景相融”,强调与周边环境协调,突出人文特点,凸现文化氛围,寓教育于环境布置中;在内容上包括硬件基础设施(物质文化)和软件基础设施(精神文化)建设,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在规划上整体考虑,分步落实。 在今后的校园建设中,将着重向布置、优化校园整体景观、景点;增加校园人文内涵标志;实施“绿色教育”,开展绿色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绿色环保宣传;开展文明就餐活动,健全食品卫生安全机制,提高卫生安全意识;积极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实施各项节能、环保措施,增强环保及生态建设意识等方面推进。使校园的每一处景点都有人文内涵,每一块顽石都富有灵性,从而达到“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时时受熏染”的效果,在绿化达标方面争创市、县级园林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为全校师生营造一流的学习、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效,逐步打造一个生态化的理想校园,一个富有园林文化特色的校园。 二、实施步骤 为使绿色校园建设不流于形式,并更具规划性、实用性与前瞻性,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为硬件和软件建设两方面。 (一)“硬件”(物质文化)建设 第一期:在最终确认校园整体规划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硬件基础建设,设置并优化校园景观,增加校园绿色人文内涵标志。

1、加紧对校园整体景观的布置与优化,今年秋季我校植树一次性到位。校内宜栽树的全部栽树,校园四周栽2—4行风景树。栽大苗,栽大叶杨树,当年栽树,当年成林。做好明春种植校内科技园区和草坪、花园的前期准备工作。校内花卉树、花园、科技园、草坪等在明年5月份种植完毕。有包乡镇包校领导负责联系树苗,并提供信息等服务的支持,我校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能达到高水准。 2、校园人文内涵标志的设置与命名 ①完成对校园内所有道路、及主要植物的挂牌、命名。 ②增补道路、绿化等功能区的路标指示说明、环保标语牌和宣传警示牌。 ③制作校训、学风、教风、学校精神告示牌校标及增设名言警句、标语,弘扬校园特色文化。 第二期:根据特色校园建设思路,构筑体现的人文内涵景观。 1、对操场进行硬化。 2、设计、开发文化休闲所场。 3、完成对所有绿化区域彩灯系统配置。 第三期:巩固建设成果,进一步以“绿色文化”为宗旨,优化、完善校园整体景观。 1、建立“绿色校园”建设成果宣传基地。 2、根据学校总体规划,选择合宜的场地设立大型文化宣传栏。 3、在学校扩建、发展的过程中,要服从学校整体规划要求,促使校园整体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发展。 (二)“软件”(精神文化)建设 建设“绿色校园”,不仅要重视硬件基础设施(物质文化)建设,合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