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家畜文化区域及遗传资源区域分布

我国家畜文化区域及遗传资源区域分布

我国家畜文化区域分布的特征

1、地域文化的民族渊源

2、无霜期和干燥指数

3、养畜方式和耕作制度

4、家畜生态类型——畜种与类型。

一、东北文化区

(一)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从小兴安岭北麓到辽东半岛。无霜期90-210天,年干燥指数20以上,夏季干燥指数5以上,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的连片湿润夏雨地带。

(二)东北家畜文化是三个部分的融合:一是黑龙江流域满洲-通古斯语族各民族与渔猎、农耕相结合的牧畜传统;二是汉民族以农业为基础的养畜技术;三是我国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

(三)是世界上最早的驯鹿驯养中心

(四)共有13个传统家畜的固有品种和前个近代育成品种。

1、牛:复州牛、延边牛、蒙古牛、三河牛、草原红牛

2、绵羊:蒙古羊、东北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

3、山羊:辽宁绒山羊

4、猪:民猪、三江白猪、东北花猪、哈尔滨白猪

5、马:蒙古马、鄂伦春马、黑龙江马、黑河马、金州马、吉林马、铁岭挽马

6、驴:华北驴

7、鸡:大骨鸡、林甸鸡

8、鹅:豁眼鹅、籽鹅

此外还有马鹿、驼鹿、家养梅花鹿、紫貂,其中家养梅花鹿已有敖东梅花鹿、双阳梅花鹿、四平梅花鹿三个国家认定品种,东北马鹿也已被确认为地方品种。水貂、貉异常自由在本区也有分布,金州水貂和乌苏里貉已被确认为固有地方品种。家畜近缘野生种中野猪的两个亚种即东北白胸野猪和乌苏里野猪以及绿头鸭分布在境内,鸣雁和野生日本鸣鹑夏季在这里繁殖。

二、内蒙古文化区

(一)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的承德、张家口两市,山西省的大同和朔州两市,陕西省的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六市县和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即马鬃山地区。主体地带无霜期90-180d,年干燥指数20以下,夏季干燥指数5以上,为干旱夏雨地带。这一区域从东到西自然条件差异明显,经济上包括牧区、农区、林区、农牧区、林牧区、农林牧区。

(二)近百年来畜牧业变化特点

1、耕作技术改变,农业日益发达,单一化的牧畜生产逐渐转变为畜牧业、种植业相辅相成的综合性农业。

2、随畜逐水草而居、游徙天收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定居放牧;打井、贮草备冬、修建棚圈、划区轮牧、种草等生产技术不断推广。

3、混群放牧改变依家畜性别、年龄、品质分群放牧;人工受精及冷冻精液技术逐次使用。(三)传统家畜中固有品种17个,近代育成品种13个(包括中国西门塔尔牛、中国荷斯坦牛)。

1、牛:蒙古牛、三河牛、草原红牛

2、绵羊:蒙古羊、乌珠穆沁羊、广灵大尾羊、内蒙古细毛羊、敖汉细毛羊、中国卡拉库尔羊、中国美利奴羊。

3、山羊:承德无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

4、猪:河套大耳猪(黄淮海地域黑猪地域群)、山西黑猪

5、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阿拉善双峰驼

6、驯鹿:敖鲁古雅驯鹿(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左旗一个鄂温克族乡,该群驯鹿是我国仅有的一个群体,1000余头)。

7、鸡:边鸡、坝上长尾鸡

8、马:蒙古马、锡尼河马、鄂伦春马、三河马、科尔沁马、锡林郭勒马、张北马、

9、驴:库伦驴、阳原驴、广灵驴

10、柴鸡(未列入国家品种名录,分布于河北怀安县一带)、东部是紫貂分布区、东北部是梅花鹿、马鹿和驼鹿的重要分布区和鸿雁的夏季栖息地,西北部甘肃马鬃山地区是蒙古野驴群出没地,蒙古野猪亚种分布在全区域各地。

三、新疆文化区

(一)范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致,无霜期120-240d。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东南部流动沙丘约占全区面积1/4。除天山、阿尔泰山山岳地带外,全年干燥指数10左右,夏季干燥指数5以下。属干旱冬雨地带,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灌溉农业区。

(二)传统家畜21个品种、8个近代育成品种分布本区。

1、牛:哈萨克牛、蒙古牛、阿勒泰白头牛、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牛。

2、绵羊:哈萨克羊、阿勒泰羊、和田羊、巴什拜羊、策勒羊、柯尔克孜羊、塔什库尔干羊、蒙古羊、巴音布鲁克羊、新疆细毛羊、中国卡拉库尔羊、中国美利奴羊。

3、山羊:新疆山羊

4、猪:伊犁白猪

5、双峰驼:新疆双峰驼

6、马:哈萨克马、蒙古马、焉耆马、巴里坤马、伊犁马、伊吾马

7、驴:新疆驴

8、鹅:伊犁鹅

9、鸡:吐鲁番斗鸡(中国斗鸡的一个地域群)

10、此外,伊犁地区夏季有灰雁栖息繁殖,东南部国境一带沙漠中偶尔发现野骆驼,蒙古野驴、盘羊、野猪(新疆亚种)也分布本地区。

四、华北文化区

(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除承德、张家口)、山西省(除朔州、大同市)、山东省、河南省(除信阳市)、山西省(除汉中、安康两地区和神木、府谷、榆林、靖边、定边、横山六市县)、安徽省的阜阳、亳州、淮北、宿州四市,江苏省的徐州、淮安两市。无霜期150-240d,年干燥指数20以下,夏季干燥指数5以上。为干旱夏雨地带。

(二)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农业文化的发祥地。所以畜种都与发达的农业、精细的舍饲技术高度协调。

(三)由固有品种55个,近代育成品种16个

1、牛:冀南牛、晋南牛、平陆牛、秦川牛、太行牛、南阳牛、郏县红牛、鲁西牛、渤海黑牛、徐州黄牛、蒙古牛;中国荷斯坦牛、中国西门塔尔牛。

2、绵羊:大尾寒羊、小尾寒羊、豫西脂尾羊、晋中羊、同羊、泗水裘皮羊、洼地绵羊、太行裘皮羊、蒙古羊。

3、山羊:济宁青山羊、太行山羊、吕梁黑山羊、鲁北白山羊、子午岭黑山羊、伏牛白山羊、黄淮山羊、崂山奶山羊、关中奶山羊。

4、猪:淮猪、深州猪、马身猪、莱芜猪(上述4个为黄淮海黑猪的地域群)、里岔黑猪、沂蒙黑猪、南阳黑猪、八眉猪、新淮猪、北京黑猪、山西黑猪。

5、马:关中马、渤海马

6、驴:关中驴、佳米驴、德州驴、晋南驴、泌阳驴、临县驴、太行驴、苏北毛驴、淮北灰驴、华北驴

7、鸡:北京油鸡、寿光鸡、济宁鸡、卢氏鸡、河南斗鸡、鲁西斗鸡(中原斗鸡的两个地域群)、北京白鸡

8、鸭:北京鸭、微山麻鸭

9、鹅:豁眼鹅

10、此外,区域内有华北亚种野猪。东北微山湖一带春秋两季多有迁徙过境的日本名鹑群体栖息。

五、甘宁过度文化区

(一)甘肃省(除甘南藏族自治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二)无霜期90-210d、年干燥指数16.7、夏季干燥指数5以上,是灌溉农业与干草原、荒漠草原的过渡地带。

(三)23个家畜品种

1、牛:早胜牛(秦川牛的一个分支)、安西牛(蒙古牛集团中的独特生态类型)、蒙古牛、中国荷斯坦牛。

2、牦牛:天祝牦牛

3、绵羊:滩羊、兰州大尾羊、岷县黑裘皮羊、藏羊、蒙古羊、甘肃高山细毛羊。

4、山羊:中卫山羊、子午岭山羊、河西绒山羊

5、猪:八眉猪、合作猪(藏猪的地域群)

6、马:岔口驿马、蒙古马、山丹马

7、驴:琼州驴、庆阳驴

8、双峰驼:阿拉善双峰驼

9、鸡:静原鸡

10、本区也是华北野猪分布地域,弱水以西北的荒漠中游徙着蒙古野驴,祁连山地区有藏野驴。

六、青藏高原文化区

(一)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南部地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二)除个别小气候区域之外,无霜期在0-180d,年干燥指数20以下,夏季干燥指数5以上。高原草原占大部分面积,耕地主要分布在海东农区和藏南谷地。

(三)青藏高原期有48个品种

1、牛:西藏牛、迪庆黄牛、柴达木黄牛、拉萨黄牛、甘孜藏黄牛、日喀则驼峰牛、阿沛甲咂牛、樟木黄牛(后三者合称“西藏瘤牛“)

2、牦牛:西藏高山牦牛、青藏高原牦牛、中甸牦牛、九龙牦牛、麦洼牦牛、斯布牦牛、天祝牦牛

3、绵羊:藏羊(草地型)、贵德黑裘皮羊、迪庆绵羊、青海毛肉兼用半细毛羊

4、山羊:柴达木山羊、藏山羊、云岭山羊、白玉黑山羊、尼玛山羊

5、猪:藏猪、互助猪(20世纪90年代后称八眉猪支系)、林芝猪(藏猪中特殊生态类型)

6、马:河曲马、大通马、玉树马、藏马、甘孜马、永宁,马(迪庆地域群)、柴达木马

7、驴:西藏驴、青海毛驴、西南铝

8、犬:藏獒(朵吉)、拉萨袖犬(阿布索)、协吉、贡吉

9、鸡:尼西鸡、海东鸡、藏鸡、拉萨白鸡

10、此外,果洛、玉树和藏北高原人迹罕至的荒原是野牦牛栖息地;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亚东县和门隅、珞瑜是矮野猪亚种的原乡;门隅和珞瑜也是我国最大的大额牛分布地域;青海和西藏东部有岩羊;在全境海拔2500-3800米的丘陵有藏野驴群,海拔4000-6000米的雪域有

盘羊活动。

七、东南文化区

(一)安徽省(除阜阳、亳州、淮北、宿州四市)、江苏省(除徐州、怀安两市)、上海市、浙江省、河南省信阳市、江西省上饶地区和景德镇市。

(二)无霜期210-300d,年干燥指数20以上,夏季干燥指数5以上。典型的湿润夏雨区,是中华名族文化的另一发源中心,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驯养家猪、水牛的地域之一。(三)固有品种52个,近代培育品种4个(包括中国荷斯坦牛)

1、牛:荡脚牛、皖南牛、温岭高峰牛、大别山牛、舟山牛

2、水牛:温州水牛、海子水牛、上海水牛、东流水牛、信阳山地水牛

3、绵羊:湖羊

4、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广丰山羊

5、猪:金华猪、嵊县花猪、皖浙花猪、太湖猪、姜曲海猪、潘郎猪、仙居花猪、黄淮海黑猪、东串猪、虹桥猪、圩猪、龙游乌猪、碧湖猪、北港猪、雅阳猪、玉山猪、安庆六百猪、岔路黑猪、上海白猪

6、鸡:浦东鸡、狼山鸡、萧山鸡、白耳黄鸡、仙居鸡、鹿苑鸡、固始鸡、溧阳鸡、淮南鸡、余干乌骨鸡(上饶地域群)、宣州鸡、灵昆鸡、新狼山鸡、新扬州鸡、新浦东鸡

7、鸭:绍鸭、高邮鸭、巢湖鸭、固始鸭

8、鹅:永康灰鹅、太湖鹅、皖西白鹅、雁鹅、浙东白鹅、广丰白翎鹅

9、此外,这一区域是鸿雁、野生日本鸣鹑越冬地带。江苏省大丰县还设有麋鹿繁殖保护区

八、湘鄂赣文化区

(一)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除上饶市和景德镇市)、陕西省安康地区。无霜期210-310d,年干燥指数20以上,夏季干燥指数5以上,属于湿润夏雨区。

(二)固有品种56个,近代培育品种4个

1、牛:巫陵牛、巴山牛、大别山牛、吉安黄牛、锦江黄牛

2、水牛:滨湖水牛、江汉水牛、恩施山地水牛、陕南水牛、信丰山地水牛、峡江水牛

3、山羊:宜昌白山羊、陕南白山羊、马头山羊、湘东黑山羊、赣西山羊

4、猪:汉江黑猪、宁乡猪、大围子猪、华中两头乌猪、阳新猪、湘西黑猪、乐平猪、杭猪、武夷黑猪、清平猪、湖川山地猪、黔邵花猪、赣中南花猪、赣州白猪、南昌白猪、湖北白猪(后3者为近代育成家畜种)

5、马:利川马

6、兔:万载兔

7、鸡:桃园鸡、郧阳大鸡、郧阳白羽乌鸡、洪山鸡、江汉鸡、黄郎鸡、余干乌骨鸡(南城地域群)、崇仁麻鸡、康乐鸡、东乡绿壳蛋鸡、宁都三黄蛋鸡、中国斗鸡(安康地域群)

8、鸭:荆江麻鸭、沔阳麻鸭、恩施麻鸭、临武鸭、攸县鸭、大余鸭

9、鹅:溆浦鹅、酃县白鹅、武冈铜鹅、丰城灰鹅、莲花白鹅、兴国灰鹅

10、此外,本区域有饲养鸬鹚的传统。

九、闽粤文化区

(一)包括广东省、广西(除百色、河池两地区)、福建省、台湾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南海诸岛。无霜期350d,年干燥指数20以上,夏季干燥指数5以上。

(二)原始文化特征

1、种植薯类

2、驯养小型猪

3、熟悉Bibos属小型牛类动物,以之为狩猎对象,但未驯化

(三)传统家畜51个固有品种和中国荷斯坦牛

1、牛:闽南牛、雷琼牛、台湾牛、涠洲黄牛

2、水牛:兴隆水牛、富钟水牛、福安水牛、台湾水牛

3、山羊:福清山羊、戴云山羊、雷州山羊

4、猪:莆田猪、福州黑猪、桃园猪、台湾小耳猪、闽北黑猪、槐猪、蓝塘猪、两广小花猪、桂中猪(柳州、河池地域群)、粤东黑猪、海南猪、五指山猪、大花白猪、武夷黑猪(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中将桃园猪与台湾小耳猪统称“台湾猪”)

5、马:晋江马

6、兔:福海花兔

7、鸡:惠阳胡须鸡、清远麻鸡、杏花鸡、霞烟鸡、丝羽乌骨鸡、中山沙栏鸡、广西三黄鸡、阳山鸡、河田鸡

8、鸭:靖西大麻鸭、金定鸭、连成白鸭、台湾麻鸭、广西小麻鸭、中山麻鸭、莆田黑鸭

9、瘤头鸭:加积番鸭

10、鹅:狮头鹅、乌鬃鹅、长乐鹅、闽北白鹅、右江鹅、阳江鹅、马岗鹅。

11、此外,海南省是我国主要绯胸鹦鹉分不地,也是赤色野鸡分布地带一部分;桂、粤南部山区、台湾、海南并存野猪的另外两个亚种——华南野猪和台湾野猪

十、西南文化区

(一)包括四川省(除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贵州省、云南省(除迪庆藏族自治州)、陕西汉中地区、广西百色、河池地区。

(二)主体部分无霜期210-340d,除部分小气候区域外年干燥指数20以上,夏季干燥指数5以上,属于细润夏雨地带

(三)是瘤原牛(Bos namadicus)的次级驯化中心之一,和家养水平极低的原始瘤牛(Bos indicus)进入我国的门廊,这里保持着我国稀有的家牛生态类型。

(四)西南共有传统家畜108个固有品种,两个近代培育品种

1、牛:云南瘤牛、峨边花牛、邓川牛、三江黄牛、巴山牛(西镇牛地域群)、巫陵牛(思南牛地域群)、川南山地黄牛、昭通黄牛、盘江牛、凉山黄牛、平武黄牛、黎平黄牛、威宁黄牛、南丹黄牛、务川黑牛

2、水牛:涪陵水牛、西林水牛、德宏水牛、盐津水牛、滇东水牛、德昌水牛、贵州水牛、贵州白水牛、宜宾水牛、陕南水牛

3、绵羊:汉中黑耳绵羊、昭通绵羊、腾冲绵羊、威宁绵羊、云南半细毛羊

4、山羊:成都麻羊、建昌黑山羊、古蔺山羊、板角山羊、贵州白山羊、陕南白山羊、龙陵山羊、圭山山羊、云岭三洋、昭通山羊、马关无角山羊、临沧长毛山羊、隆林山羊、都安山羊、雅安奶山羊、凤庆无角黑山羊、川东白山羊

5、猪:汉江黑猪、内江猪、荣昌猪、成华猪、雅南猪、湖川山地猪、乌金猪、关岭猪、香猪、巴马香猪、明光小耳猪、隆林猪、滇南小耳猪、撒坝猪、保山猪、江江口萝卜猪、白洗猪、桂中花猪(百色区域群)、德保猪、汉中白猪(近代培育种)

6、马:建昌马、云南马、百色马、贵州马、宁强马、永宁马(丽江地域群)、文山马

7、驴:西南驴

8、犬:昆明犬

9、兔:四川白兔、云南花兔

10、鸡:茶花鸡、彭县黄鸡、峨眉黑鸡、盐津丝毛鸡、旧院黑鸡、米易鸡、南丹瑶鸡、黔东南小香鸡、威宁鸡、竹乡鸡、高脚鸡、略阳鸡、西双版纳斗鸡(中国斗鸡的一个地域群)、乌蒙乌骨鸡、兴文乌骨鸡、石棉草棵鸡、矮脚鸡、泸宁鸡、沐川乌骨鸡、腾冲雪鸡、凉山崖鹰鸡、云龙矮脚鸡

11、鸭:文昌番鸭

12、鹅:云南鹅、四川白鹅、钢鹅、织金白鹅。

13、西南文化区是我国麝、鸬鹚、绯胸鹦鹉的主要分布地之一;西双版纳的密林中栖息着印度野牛和亚洲象;高黎贡山区是大额牛的另一分布地。

6.【重要遗传资源申报登记】科学技术部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申报登记办法(暂行)

科学技术部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 申报登记办法(暂行) (2019年7月1日) 第一条为掌握我国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分布,加强我国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的保护,规范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的申报登记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要遗传家系是指患有遗传性疾病或具有遗传性特殊体质或生理特征的有血缘关系的群体,患病家系或具有遗传性特殊体质或生理特征成员五人以上,涉及三代。 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指在隔离或特殊环境下长期生活,并具有特殊体质特征或在生理特征方面有适应性性状发生的人群遗传资源。特定地区不以是否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划分依据。 第三条单位或个人发现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的,按照本办法向科学技术部进行申报登记。 第四条向科技部申报登记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应当登录人类遗传资源申报登记系统,如实填写《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申报登记表》,视情况提供下列信息: (一)申报登记单位或个人基本信息; (二)重要遗传家系名称、临床表现、遗传性状及家系遗传谱图、居住地等; (三)特点地区人群地理位置、地理特征、适应性性状等。

第五条科学技术部可采用电话问询、专家咨询、现场调研等方式对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申报登记信息进行核实,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申报登记信息核实中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记: (一)不属于申报登记范围的; (二)重复申报登记的; (三)其他依法不予登记的。 第六条科学技术部定期组织开展全国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调查。调查每五年开展一次,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展。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配合科学技术部开展本行政区域内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的调查工作。 第七条科学技术部建立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保存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数据和资料,进行监测和评估。 科学技术部鼓励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的申报登记单位或个人,合理利用相应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对相关研究项目予以适当支持。 第八条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申报登记过程中涉及国家秘密的,应严格按照有关保密规定执行。 第九条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申报登记工作不收取任何费用。

动物遗传资源概论

一、动物遗传资源的概念 家畜遗传资源是家畜中存在的,被视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原材料的遗传变异。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技术背景下能用于家畜育种事业,满足社会物质、文化需求的遗传性变异以及携带这类变异的家畜种群、个体、胚胎、配子和其他有生命的载体,就是家畜遗传资源。 遗传性变异:以遗传物质为基础的变异,就研究角度而言,包括4个层次: 1 DNA核苷酸,特别是编码区序列的突变。 2 D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突变和蛋白质多型。 3 体现于核型、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多型等细胞学特征的变异。 4 具有遗传制约性的生理、形态性状的差异等。 一切遗传性变异归根结底都以决定RNA和蛋白质的DNA编码区即基因及其组合体系的差异为基础。因此家畜遗传资源本质上是基因资源。 二、家畜遗传资源的特点 1、再生性:保持遗传性变异类型的种类。而一般上网资源的再生则是保持种群规模。个体数量的增加,群体的扩大与家畜遗传资源的再生并没有直接关系。个体数增加以生物的繁殖本能和现实市场需求为基础,而家畜遗传资源的再生则主要依赖于人类的育种活动。 2 耗竭性:家畜遗传资源的耗竭,主要来自在消费市场所追求之外的可遗传的变异资源缺乏保障,携带这些变异的种群在原产地直接被流行种群所取代,或者作为“杂交改良”的对象泯灭于一次性的“利用”之中。家畜遗传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一般并不是利用过度,而是忽视保护,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既要蒙受不可弥补的全局性损失,又不可能得到任何临时性的局部利益。 三、动物遗传资源学 以家畜遗传资源为研究客体的科学是动物遗传资源学。这是当代生物科学领域正在形成的一个独立的研究体系。具体的说,动物遗传资源学是研究基础遗传资源的起源、系统、分布、生态特征、品质特征以及评价、保护、开发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当代家畜遗传资源日益枯竭的现实及保护、拯救这些资源的客观社会需要是推动其形成的社会原因;现代动物遗传学、群体统计学、家畜育种学以及家畜文化史研究的既有成果,是其得以产生的科学前提。

中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

中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 一、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物种、类群齐全,而且种质特性各异。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主要有猪、鸡、鸭、鹅、特禽、黄牛、水牛、牦牛、独龙牛、绵羊、山羊、马、驴、骆驼、兔、梅花鹿、马鹿、水貂、貉、蜂等20个物种,共计576个品种(类群),其中地方品种(类群)426个,占品种资源总数的74%;培育品种73个,占品种资源总数的12.7%;引进品种77个,占品种资源总数的13.3%。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几年来,为满足人民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我国相继引进了大量的外来高产品种杂交改良国内地方品种,受外来高产品种强烈冲击,我国畜禽品种数量逐渐减少和消失的问题日渐突出,70年代末80年代初畜禽品种资源普查结果证实,我国已灭绝的品种有10个,濒临灭绝的品种8个,数量减少的有20个。据1996-1998年对全国17个省331个地方畜禽品种动态信息资源调查显示,有50个畜禽品种(或类群)濒危,9个品种(或类群)濒临灭绝,7个品种(或类群)已经灭绝。这种趋势随着近年大量引种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而进一步加剧,估计至少有30%的畜禽遗传资源处于灭绝的高度危险之中。 畜禽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满足未来不可预见的重要基因库,它的任何一点利用都可能在类型、质量、数量上给肉、蛋、奶和毛皮等生产带来创新。因此,为了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满足人类社会对畜禽产品种类、质量的更高的需求,加强对现有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合理、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全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概况 1、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健全机构 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性文件。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种畜禽管理条例》,随后农业部出台了《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不少省(区、市)也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为依法管理提供了依据。为贯彻落实《条例》的有关要求,加强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我部专门成立了国家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全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规划,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并为这些品种确认了一批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场(区)。 一些地方也相应成立了畜禽品种资源管理机构,并按照分级保护的原则,明确了重点保护畜禽品种名录。对于推动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的管理工作,保护畜禽遗传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1年,农业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了全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管理会议。齐景发副部长就我国品种资源的现状、资源保护与利用、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资源保护的方针、目标等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具体要求。会后农业部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要抓紧制定畜禽品种保护计划和措施。要高度重视畜禽品种资源保种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保种、育种水平,要做好保种的科研和开发工作。 2、初步建立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体系 我国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历来十分重视,五十年代就建立了一批种畜禽场;八十年代,国家投入了上亿元资金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优良地方品种资源场和种公牛站。“八五”期间,我部又确认了83个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对一些优良地方品种资源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各省、地、县根据当地的品种优势和特点,也建立了一批地方种畜禽场,划定保护区,制定保种方案和进行良种登记,有计划地开展了保种选育工作。“九五”期间,国家启动了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重点进行增加活畜数量及完善相应基础设施等工作;同时分别在北京和江苏建立了国家家畜和家禽品种基因库,保存了一批原始品种和种质素材。初步建立了畜禽资源保护体系,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3、开展资源调查、保种技术研究等基础性工作 1976年,农业部组织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畜禽品种资源调查,出版了5部《中国畜禽品种志》。 1995年又对西南、西北的偏远地区进行了一次补充调查。2001年开始启动畜禽品种资源动态信息调查项目,对全国畜禽品种资源状况进行动态监测。畜禽资源调查为制定有关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政策,制定畜牧业整体发展规划,开展国际畜牧科技合作交流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近20年,国家加强了畜禽品种资源的基础研究,开展了部分畜禽品种的种质特性和遗传距离测定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在畜禽系统保种理论和保种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我国开展畜禽品种资源的保存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 4、推进畜禽品种资源的选育和开发利用

动物遗传资源

中国动物遗传资源现状 家畜是家养哺乳类、鸟类动物种群及所包含的个体的总称。适应人类拘管的生态环境、种群进化受人工选择制约是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根本区别。判断是否适应人类拘管的生态环境,有以下三个具体标准:(1)在人类拘管的环境中,能否正常生殖;(2)是否易于人为组群;(3)逮捉、羁控的难易。 一、概况 按动物驯化水平,中国家畜遗传资源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传统家畜;第二,驯化程度较低的哺乳类和鸟类动物;第三,主要家畜的近缘野生动物。 (一)中国传统家畜物种 畜种学名品种数 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进品种 普通牛Bos taurus 52 5 12 瘤牛Bos indicus 牦牛Bos grunniens11 亚洲水牛Bubalus bubalis 24 绵羊Ouis aries 31 9 10 山羊Capra hircus 43 4 3 猪Sus scro fa domestica72 19 7 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 4 驯鹿Rangifer tarandus 1 马Equus caballus23 17 8 驴Equus asinus 21 犬Canis familiaris 猫Felis domestica 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4 9 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81 14 5 鹌鹑Coturnix japonica 鸭Anas domestica 27 1 鹅Anser domestica 26 瘤头鸭Cairina moschata 1 1 家鸽Calumba livia domestica 1 火鸡Meleagris gallopovo 1 珠鸡Numida meleagris 中国传统家畜包括22个物种。在22个物种中,火鸡和珠鸡是近代引进物种;瘤头鸭原产于中南美洲,自东南亚传人我国的闽、台、粤沿海地区至少已有300余年,早已风土驯化。其余19个为我国固有。(其中15个目前具有资料)。

我国地方鸡种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我国地方5个鸡种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陶林 摘要:对我国地方5个鸡种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状况进行概述,分析品种间、品种内的遗传变异,评估我国主要地方鸡种的群体遗传结构,以期能够对于这些鸡种间的遗传分化有更好地了解,进而对更有效的保护措施有所裨益。 关键词:地方鸡种;遗传多样性 我国地方鸡种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基本上以散养方式为主,几乎没有经过高强度的人工选择,从而使我国拥有丰富的遗传资源,1976 年农业部曾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畜禽资源调查工作, 对畜禽地方品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编辑出版五卷《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 《中国家禽品种志》是其中之一, 卷中包括地方品种52 个, 其中有27 个鸡品种,但近些年来,随着商品化进程的加速,地方鸡种资源受到商业鸡种的严重威胁,地方鸡种资源是鸡育种和生产的物质基础、开展地方鸡种资源评价和种质特性研究等工作, 保护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可以保证鸡育种工作能对环境、疾病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及时和有效的反应。 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但通常所说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一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它对变化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种质越好。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于了解畜禽起源、品种分化、遗传育种和合理利用遗传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问对我国地方5个鸡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分析品种间、品种内的遗传变异,评估我国主要地方鸡种的群体遗传结构,以期能够对于这些鸡种间的遗传分化有更好地了解,进而对更有效的保护措施有所裨益。 1.1茶花鸡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茶花鸡是我国著名的地方鸡种, 是在云南南部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 由原始森林里的红色原鸡( Gallus gallus ) 经长期驯化、选育而成的珍稀热带原始鸡种。该鸡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州和思茅地区的热带雨林、季雨林植被类型及南亚热带植被类型地区, 产地海拔一般在1 000 m 以下, 气候炎热。该鸡属小型鸡种, 体型矮小细致, 肌肉结实, 骨骼细, 体驱匀称, 近似卵圆形, 成年公鸡体重111 kg 左右, 成年母鸡体重018~ 019 kg。公鸡多为赤红色,母鸡羽毛除翼羽、尾羽多数是黑色外, 全身是麻花色, 翼羽比一般家鸡长而微下垂。雄鸡叫声似“茶花两朵”, 故名茶花鸡。该鸡与当地的红色原鸡一直有基因交流, 红色原鸡雄性在啼声、体型外貌等方面都与茶花鸡相似, 在当地有“野茶花鸡”之称[1]。茶花鸡具有性早熟、耐粗饲、抗病力强、肉嫩味美等特点, 是非常珍贵的鸡种。叶朗惠、苗永旺等对茶花鸡采用了33个家鸡特异性的微卫星标记对该鸡种自然群体中30个个体进行了多态性电泳检测,33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105个等位基因, 所有座位都呈现出多态性, 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在2~ 5 个之间, 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3120 个。群体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1612 9 和0.1527 6。结果表明, 茶花鸡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2]。 1.2文昌鸡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文昌鸡产于海南省文昌市,属于地方土种鸡,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是在北纬19。,年平均气温23.9℃,年日照1800 h 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条件下,经当地农民长期不断选育的产物。该品种适应性强、行动敏捷、耐热、耐粗饲、头脚短小、早熟易肥、皮滑骨脆、肉质嫩滑、味道香浓、风味独特,位居海南“四大名菜之首”。目前文昌鸡已经取得原产地域保护认证和品种认证,是中国最佳食用型鸡种之一,在民间有“天下第一鸡”的美称,是我国家禽品种资源基因库的宝贵财富。多年来,由于红布罗、艾维茵、粤黄等近十几种国内外肉鸡品种的冲击,致使文昌鸡种质混杂严重,出现白、芦花和黑羽等毛色,体型也发生变化,文昌鸡种质资源受到严重威胁[3]。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文昌鸡资源,促进文昌鸡产业高效发展,有必要对其生态种质特征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王东劲、管松等对文昌鸡群体遗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对 策研究 摘要:畜禽遗传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牧业生产的重大战略性种质资源。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现状;对策; 引言 畜禽种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是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稳定畜牧业生产和保障畜产品供给的关键。但目前,我国畜禽种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和短板,畜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旨在总结畜禽种业发展取得成效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畜禽种业的发展瓶颈,并基于当前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推进实现种业振兴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1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1.1养殖基础发生改变 地方畜禽品种是当地百姓的主要养殖种类,也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农村鸡鸭成群,每家每户都养有本地牛耕田犁地,养有本地猪作为过年猪。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的普及使用,农村外出务工和创业人员的增加,农村劳动力流失,散养户逐渐减少,加上外来品种的引进和无保护的杂交改良利用,地方畜禽品种存栏数量急剧减少,有的品种甚至濒临灭绝。加上散养户组织化水平低和信息渠道有限,抵御价格波动和市场风险能力弱,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和价格变化的要求,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养殖收益不稳定,养殖积极性受挫,饲养群体进一步减少。 1.2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增长迅速,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维护成本增加, 导致部分育种场维持经费不断增加,因此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开展畜禽遗传资源 保护本身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低或者不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亟需财政资金支持。 相关工作也尚需进一步加强,如肉质风味测定、鹅饲料配方研究、高产型与快大 型鹅的选育等。 1.3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地方品种更多的是农村散户饲养,量小分散,对壮大畜牧产业规模,提 升畜牧业产值等经济指标贡献不大,很难作为重点产业培育发展,使得当地政府 对地方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重视程度不够。加上地方政府财力薄弱,难有专项 资金开展地方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1.4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畜禽遗传资源性状性能测定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个别品种指标测定的数量质 量达不到要求,部分品种照片拍摄没有在最佳时间完成,没有凸显品种重要特性 特点。 2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 2.1充分把握良好发展机遇,积极推动实现畜禽种业振兴 随着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及局部地区冲突等导致国际 发展环境日益复杂化,世界经济恢复发展面临着多重压力,世界多边贸易、全球 产业链、价值链随时面临断裂风险。尤其是当前我国畜禽种业面临的“卡脖子” 问题,严重威胁我国畜产品稳定供应安全。当前正是推动实现畜禽种业振兴的良 好发展期,应积极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积极建设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整体跃升。 2.2强化政策支撑,点面结合推动地方品种发展 由于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杂交品种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优势明显,地方 品种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地方政府应该承担起保护本地畜禽品种的责任,加强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 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6.11.09 •【文号】农办牧〔2016〕43号 •【施行日期】2016.11.0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畜牧业 正文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 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农办牧〔2016〕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局(厅、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医兽局: 为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部办公厅 2016年11月9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为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

护和利用,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畜牧法》,制定本规划。 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已发现地方品种545个,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近年来,按照“依法保护、科学利用”的原则,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着力强化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取得显著成效。 表1 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数量统计表 畜种 地方品种 (个)国家级保护品 种(个) 省级保护 品种(个) 其他品种 (个) 猪90423216牛94214726羊101275222家禽175499729其他85203233合计545159260126 保护利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充实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队伍,山西等 14省(区、市)成立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为深入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完善原产地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活体保种和遗传物质保存互为补充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江苏等省创新保种机制,积极探索“省级主管部门+县市政府+保种场”三方协议保种试点。截至目前,通过遗传物质

中国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我国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是指国家认定的在畜禽遗传资源方 面具有重要科学、经济和社会价值的畜禽品种名录。经过专家组织评 审和各地区代表审定,列入名录的畜禽品种在我国具有较高的繁育和 遗传背景,对于畜禽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大国畜牧养殖的我国,畜禽资源一直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背景下,国 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激发畜禽资源的潜力,促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部门首先要着眼于国家畜禽资源的遗传背景和保护需求,根据畜 禽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开展甄选工作,结合相关科学研究和实验 数据,鉴定出具有科学、经济和社会价值的畜禽品种。这其中包括了 家禽、家畜以及其他特定种类的畜禽资源,如鸡、鸭、猪、牛、羊等 各类动物。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制定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实际 情况和畜禽资源的分布特点。在保护名录的制定过程中,相关部门需 结合各地畜禽资源的特色和区域养殖的需求,保证名录的全面性和代 表性,确保名录中涵盖了各类畜禽资源的重要品种。 为了保障名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关部门还需要邀请具有相关领域 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家学者参与评审工作。这些专家将根据畜禽品种

的繁育历史、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评定,确保名录中所列出的品种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最终确定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将成为我国畜禽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和指导。相关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也将主要面向名录内的畜禽品种,以及对其保护和利用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和实践推广。名录中的畜禽品种也将成为相关产品认定和商业利用的重要基础,从而推动畜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我国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畜禽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动畜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畜禽资源保护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名录内容,保障畜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以上对我国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介绍,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名录的制定意义和程序,还能了解到该名录的影响和作用,从而对畜禽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希望这些信息能够为读者提供参考,并促进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实践工作。我国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科学、经济和社会价值的畜禽品种,旨在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不同地区畜禽资源的类型和特色也各不相同,因此名录内所包含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本文将进一步展开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畜禽品种的特点和保护措施的探讨。

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施方案(2021—2023年)

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施方案 (2021—2023年) 一、目的意义我国先后于19791983年、20xx20xx年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第一次调查,初步摸清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畜禽遗传资源家底,出版了《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收录品种282个。其次次调查,在摸底调查基础上,查清了1979年以来畜禽遗传资源的消长变化,编纂出版了《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收录畜禽品种747个。结合其次次调查结果,农业部修订了《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爱护名录》,确定159个地方品种列入名录,国家级爱护品种增加了21个。由于工作基础、交通条件、人文地理等多种缘由,第一次调查未涉及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5省(自治区)青藏高原区域,新疆部分地州县以及部分边远地区,其次次调查也没有完全掩盖上述地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气候环境变化以及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畜禽种质资源群体数量和区域分布发生很大变化,地方品种消逝风险加剧,一旦消逝灭亡,其蕴含的优异基因、承载的传统农耕文化也将随之消亡,生物多样性也将受到影响。当前,迫切需要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摸清畜禽和蜂、蚕遗传资源家底,发掘一批新资源,科学评估资源贵重稀有程度和濒危状况,实施有效爱护,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资源基础。

二、主要目标利用3年时间,摸清畜禽遗传资源的群体数量,科学评估其特征特性和生产性能的变化状况,发掘鉴定一批新资源,爱护好贵重稀有濒危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分年度实现以下目标。 2021年,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全面启动,完成畜禽遗传资源基本状况普查(面上调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投入使用;完成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5省(自治区)青藏高原区域及新疆部分地州县畜禽遗传资源重点调查,鉴定发布一批新资源;国家基因库保存遗传材料新增5万份;发布2021年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2022年,完成数量发生重大变化的畜禽品种现场核查;完成已有遗传资源和新发觉资源的性能测定、特征特性专业调查;鉴定发布一批新资源;完善濒危等级标准,收集爱护一批贵重稀有濒危资源,国家基因库保存遗传材料新增5万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作保存遗传材料15万份。发布2022年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2023年,完成全部普查任务,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数据存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国家基因库保存遗传材料新增5万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作保存遗传材料20万份;发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和2023年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三、重点任务(一)畜禽遗传资源基本状况普查。一是以县域为单位开展畜禽、蜂遗传资源普查,摸清当地畜禽和蜂遗传资源的群体数量和区域分布状况,填报《畜禽和蜂遗传资源普查信息登记表》

动物遗传资源学了解动物遗传资源的种类保存及利用

动物遗传资源学了解动物遗传资源的种类保 存及利用 动物遗传资源学是研究动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动物遗 传资源的保存和利用的学科。动物遗传资源包括野生动物、家畜、家 禽和水生生物等广泛的物种,它们是维持生态平衡、推动农业发展和 保障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将分别介绍动物遗传资源的种类、保存和利用方面的内容。 一、种类分类 动物遗传资源可以按照物种分类、遗传类型和地理分布等多种方式 进行分类。 1.按照物种分类: 根据动物遗传资源所属的物种,可以分为野生动物、家畜、家禽和 水生生物等。野生动物主要指的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非驯养动物,如熊、鹿、虎等。家畜包括猪、牛、羊等经过驯化和人工饲养的动物。 家禽则是指鸡、鸭、鹅等家庭常见的禽类。而水生生物主要指的是在 水中生活的各种鱼类。 2.按照遗传类型分类: 根据动物遗传资源的遗传类型,可以分为遗传变异丰富和遗传变异 贫乏两类。遗传变异丰富的动物遗传资源指的是遗传多样性较高的资源,如野生动物和少数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的家畜品种。而遗传变异

贫乏的动物遗传资源则指的是遗传多样性较低的资源,如现代农业中 大规模人工培育的畜禽品种。 3.按照地理分布分类: 根据动物遗传资源地理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内动物遗传资源和 国际动物遗传资源。国内动物遗传资源指的是我国境内存在的各种动 物遗传种类资源,而国际动物遗传资源则指的是我国以外地区、国家 存在的动物遗传资源。 二、保存方法 为了保护和利用动物遗传资源,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保存。 1.动物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遗传资源,人们建立了动物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动物园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动物保护场所,致力于繁殖和保护濒危 物种的遗传资源。野生动物保护区则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 地和遗传资源,维持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发展。 2.冷冻保存: 冷冻保存是一种常见的动物遗传资源保存方法。通过在低温环境下,将特定的遗传样本(如精子、卵子、胚胎等)保存起来,以便将来进 行繁殖或复制。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家畜和家禽等品种。 3.基因库和种质库:

家畜生态学

家畜生态学,也称畜禽生态学,它是研究家畜与其环境的关系的一门学科。中心任务是阐明不同时期家畜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目标是改善环境,以促进畜禽健康和实现动物福利,以及畜牧场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陕西秦川牛亦称“关中牛”。我国黄牛的优良地方品种。早期曾参与中国荷斯坦牛的杂交育种。通过对陕西秦川牛和陕西地理环境的分析初步了解陕西秦川牛的生态学分布。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和汉江、丹江、嘉陵江等。全省土地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中耕地面积415.4万公顷,园地面积68.1万公顷,林地面积1020.3万公顷,草地面积313.4万公顷,其它农用地30.3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130.8万公顷。全省土地按地形分,其中山地面积74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6.0%;高原面积926.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5.0%;平原面积39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0%。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地形面积:陕西山地总面积74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高原总面积926万公顷,总面积的45%,平原39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耕地总面积48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3.3%,水田面积20.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旱地面积369.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9%,水浇地88.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3%,林地962.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6.8%,草地317.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4%,水域面积40.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 主要山脉:太白山海拔高度3767米,化龙山2917米,首阳山2719米,终南山2604米,华山2160米,白子山1823米,巴山1500~2000米,子午岭1400~1600米。 主要河流:无定河流域面积30261平方公里,河长491.2公里,延河7687平方公里,长284.3公里,泾河45421平方公里,长455.1公里,渭河62440平方公里,长818公里,北洛河26905平方公里,长680.3公里,嘉陵江9930平方公里,长244公里,汉江61959平方公里,长652公里,丹江7551平方公里,长244公里。 四个一级生态区:按照生态地域特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生态问题的敏感性,全省被划分为长城沿线风沙草原生态区、黄土高原农牧生态区、渭河谷地农业生态区、秦巴山地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生态区等4个一级生态区。 气候状况:陕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由北向南北分厉北温带半干旱、暖温带半湿润和亚热带湿润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全

浅析我国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现状

浅析我国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现状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畜以肉、奶、蛋、毛、畜力和有机肥等形式提供了人类30%~40%的需求,这些都来源于40多个畜禽种类的大约4500个品种。畜禽遗传资源是重要的生物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是关系到养殖业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问题,对于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的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生态、气候条件多种多样,众多的民族文化及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孕育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畜禽遗传资源。 经过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性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七五”期间经过“同种异名”归并后,确认全国拥有畜禽品种和类群(包括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及引入品种,不包括家禽中近年引入的祖代和父母代鸡、以及兔)596个,其中马66个、驴20个、黄牛(含奶牛)73个、水牛(类群)20个、牦牛5个、骆驼4个、绵羊79个、山羊(含奶山羊)48个、猪113个、鸡109个、鸭35个、鹅21个、火鸡3个。首批列入《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的畜禽品种就有280余个,其中包含部分培育和引入品种,这些品种、类群各有特点,特别是多产区的地理和生态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数十年来,家畜生产性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进,如奶牛的产奶量几乎是25年前的2倍;近十多年来商品猪的脂肪减少了30%多;肉鸡上市天数也缩短了近两周。但是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品种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经过畜禽资源普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畜禽品种处于稀少和较少状态,少量的处于基本灭绝的境地。 经过多次的资源普查和综合分析,在种猪方面,根据来源、分布及其形态和性能等,我国的地方种猪主要可以分为6个类型:华北、华中、华南、西南、江海和高原型猪。每一类型中又有许多具有独特性能的品种;在种牛方面,按牛种和生产方向可以分为6个类型:乳用牛、肉用牛、乳肉兼用牛、黄牛、水牛和牦牛;在绵羊和山羊方面,我国拥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品种资源,一般根据用途将绵羊分为细毛羊、半细毛羊、粗毛羊、裘皮羊和羔皮羊,将山羊分为乳用山羊、毛用山羊、绒用山羊和皮用山羊;在家禽方面,仅列入品种志的地方品种就有鸡27个、鸭12个、鹅13个,主要有蛋用型、肉用型、兼用型、观赏型、药用型等;在马和驴品种中也有不少名贵品种。 二、我国家畜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一)经济意义现有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具有潜在的重要经济价值,当畜产品消费结构和生产条件发生改变时,保护利用的遗传变异,借助品种资源,畜禽生产者能够迅速的作出相关的反应。 (二)科学意义畜禽遗传多样性是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可以利用群体间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来研究动物的发育生理机制,深入了解动物驯化、迁徙进化、品种形成过程以及其他一些生物学基础问题,因而遗传多样性保存对科学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三)文化和历史意义畜禽品种是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培育而成,对这些遗传资源的保存也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遗产提供了活的见证,与建筑物和地理遗址具有一样的历史价值,畜禽品种资源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三、家畜遗传资源保存的主要问题 (一)保种与选育的关系家畜品种的改良主要是为了改善生产性能,选择的目的是要打破群体遗传结构的平衡,选择有利的基因,通过近交等手段,不断提高它在群体中的频率。保种的目的在于全面的维持群体遗传结构的稳定,它与品种生产性能的选育提高是对立的。保种群体应该注意避免选择、突变、迁移、近交等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同时要尽量降低遗传漂变的作用。传统保种与选育目标是对立的,如果转变传统的保种观念,是有可能将保种与选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从短期利益看,保种是一项缺乏经济效益的工作。从长远利益看,保种对于畜牧生产乃是社会发展都具有长期效益,要求人类为了长远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对现有的遗传资源进行有效的保存。由于对畜禽遗传资源未来的应用价值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其长远的经济利益是非常模糊的。为了人类未来的共同利益,必须明确畜禽遗传资源保

中国南方主要地方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及进化特征的研究

中国南方主要塞方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及进化特征的探究 山羊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家畜,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山羊的品种遗传多样性对于其改良和保卫具有重要意义。本 文将探讨中国南方主要塞方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进化特征, 为山羊的保卫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一、中国南方主要塞方山羊品种 中国南方地区山羊品种丰富多样,依据地理分布和用途可分 为苏鲁山羊、湖羊、白羊、滇南秃山羊和四川箭羊等。 1.苏鲁山羊:分布于江苏、山东和安徽等地。体型较大,生 长快,适应性强。 2.湖羊:分布于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毛色多样,体型中等,肉质鲜嫩,是南方地区重要的肉用山羊品种。 3.白羊: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福建等地。呈白色毛色,适应性强,肉质鲜美,奶量较高。 4.滇南秃山羊:分布于云南、贵州等地。毛量稀少,适应性强,以山区为主要分布区。 5.四川箭羊:分布于四川、重庆等地。体型较小,适应性强,毛色多样,以山区为主要分布区。 二、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山羊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环境、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密切相关。中国南方地区作为山羊的重要分布区之一,山羊品种之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1.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 通过遗传标记技术,如微卫星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等,可以评估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2.遗传多样性水平: 探究表明,中国南方主要塞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不同品种间存在丰富的基因差异和遗传变异。不同地区和种群内的山羊品种也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3.遗传多样性保卫: 遗传多样性是山羊品种改良和保卫的重要基础。保卫和合理利用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可以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增进山羊产业的可持续进步。 三、山羊品种的进化特征 山羊作为家畜,经历了漫长的驯化和人工选择过程,形成了不同品种间的进化特征。 1.适应性进化: 山羊品种在长期的驯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不同地理环境的条件要求,形成了对不同气候和饲养方式的适应性进化特征。 2.形态进化: 山羊品种在驯化过程中经历了形态特征的改变,如体型的适应性进化、毛色的变异等。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成本核算参考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成本核算 参考 1.引言 概述部分是文章引言的一部分,作为文章的开端,需要给读者一个整体的概括和介绍。在这部分,我们可以简要说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本篇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以下是可能的内容: 引言 1.1 概述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作为宝贵的自然遗产,畜禽遗传资源对于人类农业和食品安全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作为关键的保护手段和研究基地,在保护和利用畜禽遗传资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种场是专门用于保存和繁育珍稀优良畜禽遗传资源的场所,通过科学管理和繁殖技术的应用,确保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不受损失。保护区则是

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栖息环境的特定区域,在这里,畜禽遗传资源可以自由生长繁衍,并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和进化。基因库则是一个集中存储、管理和利用畜禽遗传资源的关键机构,通过对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为畜禽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将介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的背景和功能,以及其在物种保护和繁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我们将探讨保护区的定义、范围和管理方式,阐述保护区在保护野生动物和畜禽遗传资源中的价值和必要性。最后,我们将关注基因库的建设与管理,以及它在畜禽遗传研究和种质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对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成本核算和管理模式,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在本文的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成本核算,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以促进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共同努力保护和利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为人类的可持续农业和食品安全作出贡献。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皖东牛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皖东牛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刘洪瑜;王力生;王恒;刘亚;韩春杨;蔡治华;宁康健;凌英会;涂小璐 【摘要】皖东牛主要分布在安徽省东部地区,中心产区位于凤阳、定远、明光、五河、来安等县(市).皖东牛体格中等偏大,后躯发达,公牛平均体高为128.59 cm、平均体重为522.55kg;母牛平均体高为118.54 cm、平均体重374.15 kg.在保种场及重点保护区内,公牛平均体高为142.58 cm、平均体重为650.49 kg;母牛的平均体高为119.33 cm、平均体重397.57kg;公牛和母牛肉用指数(BPI)值分别达4.6和3.3,属肉役兼用型牛.未经育肥的公牛平均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是53.3%和43.0%,母牛平均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是48.2%和39.6%.母牛适配年龄1.5~2岁左右,妊娠期280~290 d(平均282 d).皖东牛具有耐粗饲、耐热耐寒、抗病力强,性情温顺,易饲养等特性,是我国宝贵的畜禽遗传资源,在优质肉牛生产中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期刊名称】《中国牛业科学》 【年(卷),期】2015(041)004 【总页数】6页(P52-56,62) 【关键词】皖东牛;肉用指数;遗传资源 【作者】刘洪瑜;王力生;王恒;刘亚;韩春杨;蔡治华;宁康健;凌英会;涂小璐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安徽合肥231283;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

中国部分家畜品种介绍

小尾寒羊 (公) (母)

主要分布地区:小尾寒羊产于河北南部、河南东部和东北部、山东南部及皖北、苏北一带。 典型外貌特征:体质结实,鼻梁隆起,耳大下垂。公羊有较大的螺旋形角,母羊有小角,姜角或角根。公羊前胸较深,鬐甲高,背腰平直,体躯高大,前后躯发育匀称,侧视呈方形。四肢粗壮,蹄质坚实。脂尾略成椭圆形,下端有纵沟,尾长在飞节以上。体躯毛色为白色,少数羊眼圈周围有黑色刺毛。 生产性能: 肉用性能 小尾寒羊肉用性能优良,早期生长发育快,成熟早,易肥育,适于早期屠宰。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3月龄公羔断奶体重达26千克,胴体重13.6千克,净肉重10.4千克;3月龄母羊羔断奶体重达24千克,胴体重12.5千克,净肉重9.6千克。6月龄公羊体重可达46千克,胴体重23.6千克,净肉重18.4千克;6月龄母羊体重可达42千克,胴体重21.9千克,净肉重16.8千克。周岁育肥羊屠宰率55.6%,净肉率45.89%。 制裘制革 小尾寒羊4---6月龄羔皮,制革价值高,加工熟制后,板质薄,重量轻,质地坚韧,毛色洁白如玉,光泽柔和,花弯扭结紧密,花案清晰美观。其制裘价值堪与我国著名的滩羊二毛皮相媲美,而皮张面积却比滩羊二毛皮大得多。小尾寒羊1---6月龄羔皮,毛股花弯多,花穗美观,是冬季御寒的佳品。成年羊皮面积大,质地坚韧,适于制革。 产毛性能 小尾寒羊成年公羊年剪毛量5.1公斤,母羊2.4公斤。而且毛纤维长、油汗低、净毛率高,以细绒毛和两型毛为主,有少量粗毛,可以用于毛纺工业,制造混纺织品,也可制造高级毛毯、地毯、毡制品等。 优点: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长快、体格大、产肉多、裘皮好、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优点。 缺点:不善于爬山游走;前胸不发达,体躯狭窄,肋骨张开不够,后躯不丰满,肉用体型欠佳:羊肉颜色偏白,口感与风味也不理想。 杂交利用:在生态环境差异较大的地区,引种小尾寒羊,适宜用来做二元或多元经济杂交的亲本。目前小尾寒羊在全国进行杂交利用的主要途径有二:一是进行杂交育种;而是进行经济杂交。在杂交育种方面主要是利用小尾寒羊做父本对当地品种进行改良型育种。经济杂交是目前小尾寒羊杂交利用的主要方式,实践证明,以小尾寒羊为亲本开展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是提高羊肉产量,发展羊肉生产的有效措施,而且利用三元杂交比二元杂交能获得更大的杂种优势。建议采用以下模式进行羊肉杂交:小尾寒羊(♂)×本地绵羊(♀) ↓ F1(♀)×引入品种(多赛特或夏洛莱)(♂) ↓ F2(三元杂交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