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相思离别之情,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篇起笔便用景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美妙图画,然后以江月为中心,用浓淡相宜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春江、花林、江月的画卷,诗人即景生情,从江月美景中托出客子离愁的情怀,融情于景。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衬出离愁之苦,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那徘徊在明月楼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体。那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的鱼龙,是景?是情?难以区分。全诗成功地融情于景,摄情入诗,相偕相融,构成了完美的艺术境界。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字铺写。开篇前八句用出生法,将五字逐字吐出;结尾后八句用消归法,又将五字逐字收拾。首尾遥相呼应。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但以“江”、“月”二字为中心。“春”字出现四次,“江”字十二次,“花”字二次,“月”字十五次,“夜”字二次。诗人循着江月交融的艺术构思,极力泻染春江浩阔,反复咏唱春月皎洁。并在“江”上,用了海、潮、波、流、汀、沙、浦、潭、鱼龙、潇湘、碣石等为陪,在“月”上用了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鸿雁、雾等作衬,增强了形象的丰富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江月夜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开始四句暗示我们所吟咏的月夜位于长江下游,因为从诗中可以看出这里水面宽阔,春潮高涨,江海相连,更有那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升起。月渐升高,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耀千万里。这里明为写景,其实是寓情于景的。因为潮水涨落有定时,所以在中国传统古典诗歌中海潮往往与信誓相连。这首诗中所写的“ 明月共潮生”,应该在望日前后。潮生,使离人想起离别时的信约誓言;月圆,更使离人渴望亲人团聚。“何处春江无月明”以设问的形式,透露出了不知亲人今夜飘零何处的相思之情,同时也使我们联想到客人面对潮信明月,倍受思亲之苦袭扰的情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四句的着眼点由江海交汇处转到岸汀之上,写江水绕着长满芳草野花的江边小洲流过,月亮的清辉洒满散发着幽香的花林,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色洁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飞不易被人觉察,因而也使江边的沙滩象铺上了一层银霜,以致只看得见月色而“看不见”白沙了。这里既描绘了月下江流、月下芳甸、月下花林、月下沙汀的洁静,宁谧的景致,同时也衬托出人物心灵的纯洁无瑕,达到了主、客观之美的和谐统一。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八句由岸汀江天的美景,引发出人生哲理的探求:江天明净如洗,没有丝毫纤尘,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显得分外皎洁。在江边是谁最早见到了这明月?而这明月又是何年何月开始照耀人间呢?人生易老,一代一代地生息无穷;然而苍天不老,江月总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不知她在执着地等待着什么人,然而她所能见到的也只有长江一浪推一浪地送着流水。这八句通过景物描写,把人们的思绪引向宇宙,引向人生的真缔。它的哲理浸透了思念的诗情,是思妇感情波涛澎湃激荡到极点的升华,而决不是概念化的逻辑思维的产物。诗中人生哲理的火花,是由“孤月轮”的一个“孤”字与思妇的心灵撞击所产生的。一个“孤”使读者很容易透过明月的孤寂联想到思妇的孤单,体味出她胸中的相思期待之苦,并给下文作了铺垫。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四句是写一片白云随风悠悠飘走,在这昔日与亲人分手的江岸见到远去的白云,就更使人的离愁别绪苦不堪言。皎洁的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漂游在外呢?能寄托相思的只有这明月楼了。这里,“不胜”二字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而“扁舟”、“明月楼”又把“两地相思一样愁”的苦楚渲染得淋漓尽致,情浓欲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四句是全诗感情冲动的高潮所在。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楼上思妇这个“同病相怜”人,它踱上楼台闺阁,徘徊着,不肯离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妆台。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为丈夫捣过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却又回来。“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两句是写一轮明月同照两地,我们夫妇只能遥遥相望却不能互通音讯。我是多么希望随着月光照在你的身上呵。可是,天空广袤,连善于长飞的大雁都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世界,连善游的鱼龙也只能掀起一层层波纹却游不到你的身边,我又怎么能和你相会呢?这里以鸿雁、鱼龙与自己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这四句把梦境与实境交织在一起,虚实相间,从而把月夜将尽、梦境难以实现的愁怅之情烘托得缠绵悱恻。

最后一段,天已将晓:“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这四句是写离愁夜曲结束,新的一天的思恋情歌开始。“摇情”二字描摹出了思妇那摇人心旌的如梦似幻的真挚相思之情,使无形的感情真实可感。

总之,这首诗运用多角度写景的手法,从月生、月照、月轮、月徘徊、月华、月斜,直写到月落,辅以江潮、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浦、江潭、江树等特定场景衬托,由九个形象画面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艺术境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游子离妇的离愁。诗人紧扣这一离愁至重、意境浓郁的中心来谋篇布局,做到情景交融,景随情移,从而使诗的意境既见层次又浑然一体,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的声韵之美,对《春江花月夜》诗情也同样起到了较好的烘托作用。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韵脚平仄交错,音节和谐,每韵都构成了一幅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的形象画面。有些句子用了律句的平仄加上不少偶句,排比句,顶针句的运用,使诗歌错落有致。其中对春江明月诗人能把诗歌声韵节奏的外在律与诗人感情的内在律有机融合,以声韵来透露思妇情绪变化的升级,显示出自然美景无人共赏青春虚度的凄楚,使思妇的离愁与景自然和谐,表现出巧夺天工的艺术功力。这首诗虽然带有许多感伤和凄凉的韵味,但由于诗人善于严格把握声韵,因此给人总的印象却是凄婉而不颓废,缠绵而不消沉。

此外,《春江花月夜》的许多诗句还富于哲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等诗句情理结合,抒发了个人生命短暂,宇宙永无穷尽的哲理性感叹。

春江花月夜 赏析

【原文】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读作xian.第四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一作“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为了押韵,所以读xiá)。 斜(这里是句首,不要押韵,所以读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赏析】《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虽是乐府旧题,但作者赋予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无迹可寻的诗境。全诗以铿锵响亮的语言,优美空灵的白描手法,上下蝉联的结构,一气到底而又曲折有致的反复回荡的旋律等等,构成了它独特的艺术特色。 由于永明文学重装饰、重消闲娱乐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宫体诗的发展方向,所以宫体诗具有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的特点,而《春江花月夜》能跳出前人窠臼,摆脱宫体束缚,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巨大进展。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是初唐向盛唐过渡的重要诗人,他在四杰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了宫体诗,完成了“初唐体”的创造,使言诗歌行体更加成熟,为诗歌走向盛唐高峰开辟了道路。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词?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是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一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都远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十世纪初王闿运首先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是“宫体之巨澜”。 【一】《春江花月夜》的形式美 “这首诗构思精巧,春江花月夜五字,形成五条结构线,而以明月为中心结构线,”(1)它们或离或合,彼此错落,相互叠加,构成鲜明形象的诗意,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诗的形式对表达主题方面做到了紧密围绕主题选材和组材。 这首诗的前十六句写月夜景色。前八句,开篇点题,描写春江浪涛连着海潮,一轮明月随着海潮升起的壮观景象。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眼前明月高悬,宇宙辽阔,江流宛转,月色迷朦的壮阔景色。后八句,由景入情,以丰富的想象追溯到历史的长河中去,由对江月的发问,进一层提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人生哲理。流露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中间四句由扁舟子、明月楼过渡承转,写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后十六句转写月夜情人两地相思,情调由雄浑转入缠绵。这一段又分为二小段,前八句写思妇怀念远人,作者用转进一层的反衬手法,通过描写思妇月夜对游子的思念,表达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习目标、说学习重难点、说学习方法、说学习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是一节欣赏为主的课程,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夕阳西下,江上的美好景色。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性格比较内向,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思想,课堂气氛不活跃,逆反心理严重,因此我将在教学中运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说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要求和我对本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掌握鱼咬尾和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 2.通过乐曲欣赏,有感情的哼唱主题旋律; 3.通过乐曲欣赏,感受体验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说学习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学情、学习目标的分析,我将掌握鱼咬尾和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将感受体验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学习方法 为了落实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习中我将运用情境导入法、欣赏法、模唱法、小组讨论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表个人见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下面我将对我的学习过程进行展示; 六、说学习过程 1.激趣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江南民间丝竹乐的基本知识,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由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著名古曲《春江花月夜》, 这首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描绘的是夕阳西下,江面船上演 奏箫鼓的情景,最早出现在清朝,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大同乐会将它改编成为一 首民乐合奏曲,正式定名为《春江花月夜》,共十段音乐,而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 《春江花月夜》彭修文先生以古曲《春江花月夜》为蓝本,删节成八段音乐。分别是 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唉乃归舟和尾声。 2.整体聆听:下面请同学们整体聆听这首乐曲,聆听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谈谈听完这首乐曲,给人带来怎样的意境?(2)从乐曲中你都能听到哪些民族 乐器?好请欣赏请王莎莎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好请坐,这首乐曲旋律优美委婉,

春江花月夜原文释义注音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转绕芳甸(dian),月照花林皆(jie)似霰(xian)。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ting)上白沙看不见。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xian)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河年初照人?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yi),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一代代的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的总是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pu)上不胜愁。 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今夜扁(pian)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en)上拂还(huan)来。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hong)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送信的大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huan)家。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xia)。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xie)月沉沉藏海雾,碣(jie)石潇湘无限路。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一、导语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生自由回答。)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说出了这么多写月亮的诗句,并且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独特的含义,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以下这么多的月亮大体有哪几种含义。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例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怀古伤今之情。例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师: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 二、作家作品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诵课件,进入诗歌意境。 2、思考:(1)全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2)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层意。 (一)写景(1-8句):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美景。 一层(1-4句):写月共潮生,光照万里的景色。 二层(5-8句):写月夜、花林的景色。 (二)说理(9-16句):写面对江水月色产生的感慨。 (三)抒情(17-36句):写花月春宵的离愁别恨。 一层(17-28句):写思妇相思之情。 二层(29-36句):写游子想家的心情。 四、品读探究 (一)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

中国古代文学史 5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填空题 1、《上隋高帝革文华书》的作者是隋唐诗人李谔。 2、“吴中四士”指的是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的作者是初唐诗人刘希夷。 4、有“诗豪”之称的诗人是刘禹锡。 5、“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此诗出自秦观的《踏莎行》。 6、有“词中老杜”之称的大晟词人是周邦彦。 7、赵冀《瓯北诗话》:“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此继李杜之后一大评论家对苏轼的评论。 8、《断肠词》全集(25首),是南宋朱淑真作。 9、词在唐,五代时统称为曲子词。 10、裴铏,唐,著有《传奇》三卷,有“传奇之词”之称。 11、《莺莺传》的作者是元稹。 12、与“诗俊”陈与义并称为“洛阳八俊”的“词俊”是周敦儒。 13、《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董解元,源自于元稹的《莺莺传》,元代时王实甫发展到第三阶段。 14、“上官体”的特色是绮错婉媚。 15、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的初唐诗人是刘长卿。 16、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 1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作者是崔颢。 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于林逋的《山园小梅》。 19、柳永字耆卿,周邦彦字清真。 20、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的诗人是贺铸。 21、陆游的诗集题做《剑南诗稿》。 22、中兴四大诗人(南渡四大家)是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3、“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出自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24、《扬州慢》的作者是姜夔。 25、耶律倍是辽朝诗人。 2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阅读翻译题。(翻译,标点,繁化简) (1)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原文】東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處,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遂用,發揮幽郁。不圖正始之音復睹于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解君云:“張茂先、何敬祖,東方生與其比肩。”仆以為知言也。故感嘆雅制,作《修竹詩》一首,當有知音以傳示之。 译文:东方公足下:文章的衰弊,已经有五百年了,汉魏时期刚健苍凉精要劲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doc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一曲春江传千古,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这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吧!下面是由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更多优秀的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47年—约730年),字、号均不详,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字词解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5)离人:此处指思妇。 (16)妆镜台:梳妆台。 (17)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8)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9)相闻:互通音信。 (20)逐:跟从、跟随。 (21)月华:月光。 (22)文:同“纹”。 (23)闲潭:安静的水潭。 (24)潇湘:湘江与潇水。 (25)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26)乘月:趁着月光。 (27)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解释: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春江花月夜,怎不叫人流连忘返。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发了相思离别之情,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写的是古代诗人常用的题材,但诗人以不同凡响的艺术功力,在意境、情趣、韵律上都开拓了新的天地,使这首诗成为唐诗宝库中的明珠。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此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为线索展开。 诗篇起笔使用景语勾勒出春江花月夜的美妙图画,然后以江月为中心,用浓淡相间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春江、花林、江月的画卷,诗人即景抒情,从江月美景中托出客子离愁的情怀,融情于景。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衬出离愁之苦,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那徘徊在明月楼上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体。那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潜沉的鱼龙,都融情于景,摄情入诗,相协兼容,构成了完美的境界。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但以“江”“月”二字为中心。“春”字出现四次,“江”字出现十二次,“花”出现两次,“月”字出现十五次,“夜”字出现二次。诗人循着江月交融的艺术构思,极力渲染春江浩阔,反复吟唱春月皎洁,增强了形象的丰富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江月夜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开始四句暗示我们所吟咏的月夜处于长江下游,因为诗中可以看出这里水面宽阔,春潮高涨,江海连平,更有那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升起。月渐升高,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辉千万里。这里明为写景,其实是寓情于景的。因为潮水涨落有定时,所以在中国传统古典诗歌中海潮往往与信誓相连。这首诗中所写的“明月共潮生”,应该在望月前后。潮生,使离人想起离别时的誓言;月圆,更使离人渴望亲人团聚。“何处春江无明月”,以设问的形式透漏出了不知亲人今夜飘零何处的相思之情,同时也使我们联想到客人面对潮信明月,倍受思亲之苦袭扰的情景。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中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四句的着眼点由江海交汇处,转到岸汀之上,写江水所绕花林,月色仿佛给予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色洁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飞不易被人察觉,因而也使江边的沙滩铺上了一层银霜,以致只看得见月色而“看不见”白沙。这里既描绘了月下江流,月下芳甸,月下花林,月下沙汀的洁静、宁谧的景致,同时也衬托出人物心灵的纯洁无瑕,达到了主、客观之美的和谐统一。“江水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由岸汀江天的美景,引发出人生哲理的探求。宇宙明净如洗,没有丝毫纤尘,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显得分外皎洁。在江边是谁最早见到了这明月?而这明月又是何年何月开始照耀人间呢?人生易老,一代一代地生息无穷;然而苍天不老,江月总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不知她在执着地等待着什么人,然而她所能见到的也只有长江一浪推一浪地送着流水。这八句通过景物描写,把人们的思绪引向宇宙,引向人生的真谛。它的哲理浸透了思念的诗情及思妇感情波涛澎湃到极点的升华,相思儿女决不是概念化的逻辑思维产物。诗中人生哲理的火花是由“孤月轮”中的一个“孤”字与思妇的心灵撞击所产生的。一个“孤”使读者很容易透过明月的孤寂联想到思妇的孤单,体味出她胸中的思想期待之苦,并给下文作了铺垫。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这昔日与亲人分手的江岸见到远去的白云,就更使人的离愁别绪苦不堪言。皎洁的月光之下是谁家游子乘着一叶扁舟漂游在外呢?能寄托相思的只有这明月楼了。这里“不胜”二字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苦已达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而“扁舟”“明月”楼又把“两地相思一样愁”的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注释.doc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注释 《春江花月夜》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注释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相似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一作:落花)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春江花月夜逐句翻译

春江花月夜逐句翻译 《春江花月夜》 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 如皎月、 白沙、 白云、 青枫等等, 这些景物共同造成了柔和静谧的诗境, 这种意境与所抒发的绵邈深挚的情感, 十 分和谐统一。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 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 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 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 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 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 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 洒满了江边的 树林。 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 《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 《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 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 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 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目前具体 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张若虚张若虚(约 660—约 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 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 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 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 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 》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 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语言清新优美, 韵律宛转 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大一上学期语文课文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山鬼》 1 分析山鬼的形象?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多情、痴情但却失恋 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 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 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既真实生动,又浪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 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 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 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 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 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 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但与此同时,诗人又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生动描述,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了人间纯洁的爱情,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以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 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1、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诗中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花林、白沙、白云等,这些景物又都 在皎洁的月光下获得了和谐统一的色调,造成了一个绚丽优美而又宁谧柔和的诗境。 3 诗的韵律节奏也富有特色,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形成整齐有致而 又错综变化的韵律。 4、诗歌语言自然流畅,旋律圆润悠扬,语言上采用了一些顶真连环句式, 如“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情味无穷。 《圆圆曲》 1 作者对主人公陈圆圆抱着怎样的态度? 陈圆圆——幼年丧母,为苏州名妓→被强征入宫,遭冷遇→入田府为歌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学习目的: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热 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重点难点: 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2、《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二、授新课 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 1、江楼钟鼓:

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出。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 请同学们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律。 2、这段主题,它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一主要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给人以新的享受。请同学们听三个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归纳出这三个段落有什么相似点。特点是:每段的结尾乐句相同: 我们把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的结构特点叫:“换头合尾”。 欣赏琵琶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段。 三、总结 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对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不但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从音乐的本身发现美。让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共同感受这首《春江花月夜》给我们带来的古典的美。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首诗,它是一曲思乡的歌,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有这样一首诗,它是那壶醉人的酒,浸湿了多少断肠人的眼;有这样一首诗,穿越创世清光寥远的长河,流淌在行客孤独的心田。《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一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来自初唐的这曲千古绝唱。二、赏析全诗: (一)、整体感受: 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朗诵,以此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听读:请大家聆听此诗的朗诵,聆听时注意他朗诵的语速的缓慢急促、语调的激越平缓低沉、停顿与重音。 自读: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诗,希望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来。齐读:朗读时请注意声音的缓急轻重,诗人抒发了一股怎样的情思? 明确:乡愁 朗读点评(略) 整体概说: 《春江花月夜》从春天、长江、花林、明月、夜晚五方面切入,其中以“明月”为诗情的纽带,由此引出种种意象,互相穿织在一起,吟咏诗人拂拭不去的乡愁。 (二)、分片段欣赏:

A、景致: 全诗融情、景、理于一体,下面请大家找出描绘月景的诗句。 明确:前八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读:(1)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八句诗,尽量读出诗句的意境来。注意语速快慢、语调的轻重。简评(略) 描述: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这八句诗用自己优美的语句描绘下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致? 展示:师生皆可。 如:烟波浩淼的江面上潮水奔腾,仿佛与大海连成了一体,雄伟壮阔。一轮明月伴随着滔滔江水一同生长,绵延的江水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哪处的春江不在月光的朗照之下!江水蜿蜒曲折地绕过芳草遍布的原野。月色倾泻在花树上,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雪。夜空中飘飞的微霜在月光的清辉中也似乎迷失了踪迹,江边小块陆地上的白沙也看不清楚了。 诗人由远及近、从上到下,描绘了一幅浩淼壮阔、明丽清幽的春江花月夜图。 集体朗诵:在刚才我们描述的基础上,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八句诗。教学设想:学生从有感情的朗读到用优美的语句描述诗句,让自身融

合肥市2020年(春秋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卷

合肥市2020年(春秋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 .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微斯人,吾谁与归 C . 视为止,行为迟/左,乃陷大泽中 D .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2. (2分)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宝玉不愿会雨村,宝钗劝他讲仕途经济,宝玉听了,生气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知经济学问的人!” B . 妙玉爱“洁”。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C . 秋夜漫长,黛玉心有所感,拟《春江花月夜》而作了一首诗,名曰《秋窗风雨夕》。刚刚搁笔,宝玉披蓑戴笠来看望她,黛玉笑他这身打扮像个渔翁。 D . 李纨带领众人在芦雪庭里依题即景联句。凤姐以“一夜北风紧”句开了个好头。随后大家争先恐后,大展其才。其中,尤以湘云、黛玉、宝琴三个表现突出。而怡红公子再次落第,李纨于是罚他到栊翠庵求一枝梅花。宝玉果不负众望,取来一大枝梅花。 3. (2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 . 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 . 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

春江花月夜教学及点评

春江花月夜教学及点评 一、导入 师: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宁静而又清纯;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和感动,一切世俗的丑陋和鄙俗,都在诗意的光泽里消融;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慢慢浸润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汇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遥远的未来……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充溢着大爱与大美的《春江花月夜》!这就是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的传世名作《春江花月夜》 有人说,夜深人静时读《春江花月夜》,便感觉尘世的喧嚣、生活的劳累远我而去,一种宁静、一种温馨,便如柔柔春水浸润着心田。江畔柳丝在夜风的吹拂下婆娑起舞,花草在微风的抚摸下含笑点头,木桨打碎了江中鱼船的倒影,水波托着那荡漾的轻舟…… 今天,就让我们也一起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与华美吧。 请大家打开书本,用自己的心,去静静品读这首传唱千古的诗歌。 二、品读 (生默读5分钟) 师: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春江花月夜》的吟诵之中时,同学们从诗歌中读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请同桌之间简单交流。(生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心中有些什么样的感觉? 生1:天空中只有一轮明月,大大的,再没有其他任何东西。明月映照下,江水澄澈,江上没有帆,没有任何东西,只有无边的空阔…… 师:你读出了一种辽阔和寂静。 生2:除了天空中一轮皎洁的月,我还看到了淡淡的雾气,这雾气在江面上轻轻飘荡着,时有时无。天地因此显得格外的空旷、寂寞。 师:你在辽阔和寂寞之上,还读出了缥缈,读出了灵动。 生3:月亮很亮很高,一个人很孤独…… 师:谁?这个人是谁? 生3:作者。 师:作者吗? 生3:是……抒情主人公。应该在初春季节,还比较寒凉,抒情主人公一个人静静地伫立在长江边上,一会儿仰头望月,一会儿低头观水。他由这孤独的月和流淌的春水,想到了家乡,想到了历史,想到了人生,心中充满了忧伤。 师:你的感觉很细腻,有景有情,很好! 生4:我的感觉是:一叶扁舟在江面上轻轻地飘荡着;扁舟的上方,是一轮大大的月亮;而扁舟所置身的,是开阔的江面,江水滚滚,把月亮揉碎了,波光粼粼…… 师:多美的一种意境啊。小舟如犁铧,将大江耕碎了,将月光揉碎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知识点汇总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2、“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4、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 5、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是《子》 6、《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7、《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8、下列《诗经》作品中,不属于婚恋题材的有《桑柔》 9、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 10、“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11、《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12、《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3、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 14、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1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1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1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思想家是庄子 19、曾游学稷下的学者是荀子 20、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 21、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 22、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23、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2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26、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27、下列艺术表现手法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是比喻象征 28、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29、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 30、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是《羽猎赋》 31、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32、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33、下列抒情小赋的先驱是《归田赋》 34、与《服鸟赋》同属一个作者的作品是《治安策》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春江花月夜》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一作:落花) 二、《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

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赏析【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注释】(1)滟(ya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a n):遍生花草的原野。(3)霰(xia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5)汀(ting):水边的平地(6)纤

尘:微细的灰尘。(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8)穷已:穷尽。(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11)悠悠:渺茫、深远。(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浦上:水边。(13)扁舟:孤舟,小船。(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15)月徘徊:指月光移动。(16)离人:此处指思妇。(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19)捣衣砧(zhen):捣衣石、捶布石。(20)相闻:互通音信。(21)逐:追随。(22)月华:月光。(23)文:同“纹”。(24)闲潭:幽静的水潭。(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a”。 (26)潇湘:湘江与潇水。(27)碣(jie)石、潇湘:泛指天南地北。(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29)乘月:趁着月光。(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挂。【浅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