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众传播学的参考书目

大众传播学的参考书目

大众传播学的参考书目
大众传播学的参考书目

《大众传播学》参考书目

一、书籍

推荐参考书书名

著译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传播理论概论: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传播学引论?

李彬 新华出版社 1993年 ?传播学概论?

[美]施拉姆、波特 新华出版社 1984年 ?大众传播模式论?

[英]麦奎尔、温德尔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 ?大众传播学诸论? [美]德弗勒、鲍尔-洛基奇

新华出版社 1990年

?传播理论? 又:?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

[美]斯蒂文.小约翰 [美] 斯蒂芬.李特约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004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美]赛弗林.坦卡德 华夏出版社 2000年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英]麦奎尔 清华 2006年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 〔美〕斯坦利.巴兰 丹尼斯.戴维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 ?传播学? 鲁曙明 洪浚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

〔美〕洛厄里、德弗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美]埃弗里特.罗杰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年 ?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

[美]丹尼尔.杰.切特罗姆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1年 ?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

〔美〕N .维纳 商务印书馆 1989年 ?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

[美]迈克尔.罗洛夫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 ?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

沙莲香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年 ?组织传播? [美]凯瑟琳.米勒 华夏出版社 2000年 ?传播政治经济学? [加]文森特.莫斯可 华夏出版社 2000年 ?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

[美]罗伯特.福特纳 华夏出版社 2002年 ?大众传播社会学? [日]竹内郁郎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9年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论?

陈力丹 开明出版社 1993年 ?华夏传播论? 孙旭培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97年 ?北美传播研究? 郭镇之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年

?交流的无奈──传播

思想史?

[美]彼得斯华夏出版社2003年

?话语与社会变迁?[英]诺曼.费尔克拉夫华夏出版社2003年?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

文本?

张国良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关键概念:传播与文

化研究辞典?

〔美〕费斯克等新华出版社2004年

?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英〕奥利弗.博伊德-

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

德编

新华出版社2004年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

的本体诠释?

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美〕埃弗利特.E.丹尼

斯、约翰.C.梅里尔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日常关系的心理学?[美]史蒂文.达克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年

传播效果与受众:

?舆论学??公众舆论?[美]李普曼华夏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年

2002年

?舆论学——舆论导向

研究?

陈力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

?大众传播学——影响

研究范式?

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至关重要的新闻──

电视与美国民意?

〔美〕艾英戈、金德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

?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美]丹尼尔.戴扬、伊莱

休.卡茨

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

研究?

[法]古斯塔夫.勒庞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群氓的时代?〔法〕塞奇.莫斯科维奇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群众与权力?〔德〕埃利亚斯.卡内提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心灵、自我与社会?[美]乔治.米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有效传播?[美]特里·K·甘布尔

迈克尔·甘布尔

清华2005年

?叫魂(1768年中国妖

术大恐慌)?

[美]孔令飞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

发展?

[美]韦尔伯.施拉姆华夏出版社1990年

?黑寡妇——谣言的示

意及传播?

[法]弗朗索瓦丝.勒莫商务印书馆1999年

?谣言?[法]卡普费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谣言女神?〔德〕汉斯-约阿希姆.诺

伊鲍尔

中信出版社2004年

?社会心理学?沙莲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社会心理学?〔美〕Taylor and Sear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认知失调理论?[美]利昂.弗斯汀格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共同体与社会?[德]斐迪南.藤尼斯商务印书馆1999年?孤独的人群?[美]大卫.里斯曼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美]保罗.福塞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格调:社会等级与生

活品味?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

陆学艺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究报告?

丁未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社会结构与媒介效果

──“知沟”现象研

究?

?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大众传媒与农村?方晓红中华书局2003年

〔英〕约翰.塔洛克商务印书馆2004年?电视受众研究──文

化理论与方法?

?修辞术.亚历山大修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辞学.论诗?

?传播与社会影响?[法]塔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美]Glenn G. Spark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媒介效果研究概论?

(英文影印版)

[美]Charles U. Larso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说服:接受与责任?

(第十版,英文影印版)

传播媒介研究:

?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海南出版社1996年?数字资本主义?[美]丹.希勒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美]罗杰.菲德勒华夏出版社2000年?传播形态变化:认识

新媒介?

?未来之路?[美]比尔.盖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麦克卢汉精粹?[加]麦克卢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数字麦克卢汉?〔美〕保罗.莱文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软边缘:信息革命的

[美]保罗.利文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历史与未来?

?思想无羁?〔美〕保罗.莱文森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娱乐至死?〔美〕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童年的消逝?〔美〕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新媒介与创新思维?熊澄宇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大汇流:整合媒介、

[美]托马斯.鲍德温华夏出版社2000年咨询与传播?

〔美〕约瑟夫.梅洛瓦兹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消失的地域:电子媒

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福布斯电脑革命史?[美]杰弗里.扬海南出版社1999年

?网络研究──数字化

新华出版社2004年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

向?

新华出版社2004年?尴尬的接近权:网络

社会的敏感话题?

?媒体等同?[美]巴伦.李维斯、克利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夫.纳斯

?传播的偏向?[加]哈罗德.伊尼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传播与帝国?[加]哈罗德.伊尼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美〕大卫.阿什德华夏出版社2003年?传播生态学:控制的

文化范式?

?信息烟尘?〔美〕戴维.申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1994年?信息崇拜?〔美〕西奥多.罗斯扎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曹荣湘选编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解读数字鸿沟──技

术殖民与社会分化?

?西方媒介史?[法]让-诺埃尔.让纳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世界是平的?[美]托马斯·弗里德曼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群言出版社2006年?世界是平的吗??[美]罗纳尔多·阿罗尼

姆特·瓦罗杜

?长尾理论?[美]克里斯·安德森中信出版社2006年?世界是新的?[美]约翰·帕夫里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美)约瑟夫罗伯特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今日媒介:理解媒介、

文化与技术?

传媒文化与文化研究

?文化的阐释?〔美〕格尔茨译林出版社1999年?大众文化与传媒?陆扬、王毅著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大众文化研究?陆扬、王毅选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理解通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解读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文化帝国主义?[英]汤林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三联书店1989年?神话——大众文化诠

[法]罗兰.巴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释?

?文化研究读本?罗钢、刘象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消费文化读本?罗钢、王中忱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隐形书写?戴锦华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关于电视?皮埃尔.布尔迪厄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商务印书馆2001年?通俗文化理论导论?[美]多米尼克.斯特里纳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德]哈贝马斯学林出版社1999年

型?

?文化民粹主义?[英]吉姆.麦克盖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启蒙辩证法?[德]马克思.霍克海默,

特奥多.威.阿多尔诺重庆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

2003年新

?霍克海默集?〔德〕霍克海默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文化与无政府状态?[英]马修.阿诺德三联书店2002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

义?

[美]迈克.费瑟斯通译林出版社2000年

?认识媒介文化?[英]尼克.斯蒂文森商务印书馆2001年?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

导论?

[英]约翰.斯道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书写文化英雄——世

纪之交的文化研究?

戴锦华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

邦?

陈刚作家出版社1996年

?信息方式?[美]马克.波斯特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消费社会?[法]波德里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文化生产:媒体与都

市艺术?

[美]戴安娜.克兰译林出版社2001年

?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英]戴维.莫利、凯文.罗

宾斯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世界传播与文化霸

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

[法]阿芒.马特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重组话语频道?[美]罗伯特.艾伦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电视与权力?王逢振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

2000年

?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

态──肥皂剧、女性及

电视剧种?

〔美〕劳拉.斯.蒙福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电视与日常生活?〔英〕罗杰.西尔弗斯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美]泰玛.利贝斯,埃利

胡.卡茨

华夏出版社2003年

?分割美国──广告与

新媒介世界?

[美]约瑟夫.塔洛华夏出版社2003年

?广告,艰难的说服?[美]迈克尔.舒德森华夏出版社2003年?表征:文化表象与意

指实践?

〔英〕斯图尔特.霍尔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

?媒体文化──介于现

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商务印书馆2004年

研究、认同性与政治?

?媒体奇观──当代美

国社会文化透视?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全球化与大众传媒:

冲突.融合.互动?

尹鸿、李彬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意识形态与现代文

化?

[英]约翰.B.汤普森译林出版社2005年

?广告符码?[美]苏特.杰哈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文化转向:当代文化

史概览?

[英]戴维.钱尼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波德里亚:批判性的

读本?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单向度超真实内爆

——批判视野中的当代

西方传播思想研究?

石义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研究方法: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社会研究的统计应

用?

李沛良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传播统计学?柯惠新、祝建华、孙江华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统计分析与SPSS的

应用?

薛薇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传播研究方法:策略与资料来源(第4版)?[美]利贝卡.鲁宾、艾

伦.鲁宾、琳达.皮尔著

华夏出版社2000年

?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美]罗杰·D·维曼

约瑟夫·R·多米尼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寻找方法:焦点小组

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发

展?

[美]大卫·莫里森新华出版社2004年

?大众传播研究:现代

方法与应用?

[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华夏出版社2002年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英] 安德森·汉森新华出版社2004年

?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英]利萨·泰勒

安德鲁·威利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媒介分析技巧?[美]阿瑟·阿萨·伯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民族志:步步深入?[美]大卫·非特曼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结构主义与符号学?[英]特伦斯.霍克斯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理论符号学导论?李幼蒸社会文献出版社1999年?符号学原理?[法]巴尔特三联书店1999年?社会科学方法论?[德]马克斯.韦伯华夏出版社1999年?社会科学方法的准[法]E.杜尔凯姆商务印书馆1995年

则?

?作为话语的新闻?[荷]梵.迪克华夏出版社2003年?语言哲学?陈嘉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道学究竟是什么?[澳]艾伦.查尔默斯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规范理论:

?大众传播法概要?[美]T.巴顿.卡特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现代西方新闻法制概

述?

刘迪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

?新闻道德的评价?[美]罗恩.史密斯新华出版社2001年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第5版)?[美] 克利福德.克里斯蒂

安等

华夏出版社2000年

?总统班底?[美]卡尔.伯恩斯坦、鲍

勃.伍德沃德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

?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美〕格拉斯哥媒介研究

小组

新华出版社2004年

?富媒体穷民主:不

确定时代的政治传播?

新华出版社2004年?偏见:CBS知情人揭

露媒体如何歪曲新闻?

[美]戈德堡新华出版社2002年?论出版自由?[英]密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年?论自由?[英]约翰.密尔商务印书馆1959年?自由主义?[英]霍布豪斯商务印书馆1996年?自由主义?李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自由与权力?〔英〕阿克顿商务印书馆2001年?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

人的自由?

〔法〕贡斯当商务印书馆1999年?自由与传统?〔英〕柏克商务印书馆2001年?自由秩序原理?〔英〕哈耶克三联书店1997年?自由论?〔英〕以赛亚.伯林译林出版社2004年?表达自由的法律限

度?

[美]亚历山大.米克约翰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报刊的四种理论?[美]韦尔伯.斯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980年?媒体与民主?〔英〕约翰.基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新闻:政治的幻象?W.兰斯.班尼特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权力的声音:美国的

媒体和战争?

张巨岩三联书店2004年?西方传媒与战争?〔英〕苏珊.L.卡拉瑟斯新华出版社2002年?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

新闻界?

[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权力的媒介?[美]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1989年?媒体与权力?〔英〕詹姆斯·库兰史安

斌等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大众媒介与社会?〔英〕詹姆斯·库兰等华夏出版社2006年

?媒体与社会?〔英〕格雷姆·伯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二、杂志

?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传播?

三、丛书

1、新华:新闻传播学译丛(98——99)

2、华夏:高校经典教材译丛(99——00)

3、北广:传播学书系(2000)

4、复旦: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戴元光童兵6卷

5、华夏:传播·文化·社会12本

6、中国社科:传播与文化译丛(2000)

7、人大:新闻与传播学译丛(2004)(中文、英文)

8、清华: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和英文版)

9、新华:西方新闻传播学

10、新华:传播市场观潮(5本)

四、各章参考文献

第一章参考文献:

1、?对传播学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张允若?杭州大学学报?1998·1

2、?传播学理论译介和研究中Communication一词的误译、误解及误用?宋昭勋(香港树仁学院)2003年传播学论坛论文

3、?新闻传播学中Convergence一词溯源及内涵?宋昭勋(香港树仁学院)?现代传播?2006·1

4、2006年7?国际新闻界?媒体整合与融合专题

5、?媒介融合发展与新闻资源开发?蔡雯?新闻与传播?2007年2期

6、?媒介融合:从优质新闻业务、规模经济到竞争优势的发展轨迹?章于炎?中国传媒报告?2006年3期

7、?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蔡雯?国际新闻界?2006年5

8、?关键概念?(P158)

9、?规制变革:媒介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世界多国媒介管理现状的比较与思考?蔡雯黄金?国际新闻界?2007年3期

第二章参考文献:

1、?大众传媒把关?Shoemaker(休梅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5)

2、?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译者序?展江人大2004年

(?哈钦斯报告:解读、误读与关键词?)

3、?媒介理论:关键词·语境·汉译——对“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再认识?

4、?读“四种理论”的反思与批判?郭镇之?国际新闻界?1997·1

5、?西方社会责任新闻理论?张允若?新闻大学?1991夏季号

6、?西伯特、彼得森和施拉姆的〖新闻传媒的四种理论〗一书学习札记?

张咏华(传媒学术网·专家论坛)

7、?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展江王征王涛人大2004年

8、?报刊的四种理论?赛伯特(Fredrick Sirebert)皮特森(Theodore Peterson)施拉姆(Wilbur Schramm) 1956年 1982年新华

9、?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李良荣复旦2003年

第三章参考文献:

1、?试看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从古登堡到第五媒介?陈力丹?国际新闻界?2004、6

2、?文化视野中的媒介演变?秦志希罗飞?浙江大学学报?2000、2

3、?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陈卫星?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4

4、?麦克卢汉遗产?何道宽?新闻与传播?2000、2

5、?媒介即文化?何道宽?新闻与传播?2001、2

6、?解决麦克卢汉的一把钥匙?董侠?国际新闻界?2004、4

7、1969年?花花公子?访谈录:?麦克卢汉——流行崇拜的高级祭司和媒介形而上学家袒露心扉??麦克卢汉精粹?

第四章参考文献:

1、?传播学的"前结构"——符号活动的社会根源和基础?周军,?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人文社学科学版〗1994.1

2、?从?实话实说?看非语言因素在谈话节目中的重要性?柳红

3、?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P255第四部分“内容”

第十三章?媒介内容:问题、概念与分析方法?

第十四章?媒介类型与文本?

第五章参考文献:

1、(英)麦奎尔受众分析 [M] 刘燕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英)戴维·莫利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M] 史安斌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

3、陈韵昭传的受方[J]新闻大学1984(7)

4、胡兴荣论传媒受众的主要权利[EB/OL](2004-11-07) https://www.sodocs.net/doc/6f12841226.html,

5、蔡骐谢莹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与受众研究[J] 新闻大学2004夏

6、王锡苓传播学研究中受众地位与回馈作用演变[J] 兰州大学学报2001(2)7朱南燕案例:?扬子晚报?如何调“众口”[EB/OL]https://www.sodocs.net/doc/6f12841226.html, 8、殷晓蓉美国传播学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关于“使用与满足说”的深层探讨[J]

中州学刊1999(5)

9、(美)菲利普·帕尔姆格林利用与满足的理论研究[A]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第六、七章参考文献:

1、蔡雯戴佳?议程设置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与麦考姆斯教授的对话?,?国际新闻界?2006(2)

2、刘海龙?社会变迁与议程设置理论——专访议程设置奠基人之一唐纳德·肖??国际新闻界?2006(4)

3、唐纳德·肖等?议程设置理论与后大众媒体时代的民意研究??国际新闻界?2004(4)

4、张国良李本乾李明伟?中国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现状分析??新闻记者?2002(2)

5、李本乾?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的趋势??当代传播?2004(2)

6、黄瑚?议题融合论:传播理论的一个新假设??新闻大学?2001(夏)

7、李本乾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

8、郭庆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社会控制——从“沉默的螺旋”假说谈起??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3)

9、谢新州?“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现代传播?2003(6)

10、郭镇之?乔治·格伯纳及其“电视教养”理论和“文化指标”研究??国际新闻界?2006(1)

11、郭中实?涵化理论:电视世界真的影响深远吗???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2)

12、丁未?大众传播的社会结构与知识差异——明尼苏达小组早期知沟假设研究??新闻大学?2001秋

13、丁未张国良?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现代传播?2001(1)

14、邵培仁张继康?关于消除中国数字鸿沟的思考与对策?,?浙江大学学报?2003(1)

15、谢天勇张国良?大众传媒与扶贫报道——以1990—1999年〖安徽日报〗为例??新闻大学?2001夏

大众传播学考试整理

1. 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专业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 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 2. 五大先驱贡献与方法 拉斯韦尔(1)提出5W 模式 (2)内容分析法 (3)大众传播的三功能说 拉扎斯菲尔德(1)形成传播学的“哥伦比亚学派”(2)实地调查法 卢因(1)研究群体对于个体的影响 (2)提出来“把关人”的概念 霍夫兰 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 “耶鲁学派” (1)控制实验法 (2)找到影响劝服效果的诸多因素 施拉姆 创办了第一批被称为“传播”的大学教学机构 3. 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两大学派的区别①研究内容 如何传播VS 为何传播 ②研究方法: 经验事实VS 价值判断、思辨全面 ③研究取向: 只知拜佛VS 只想拆庙 5. 人类传播的基本原则 准确性 有效性 传播渠道与媒介的多样性 适时性 针对性 6. 人类传播的基本模式 5W 模式 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发射器接收器 讯息 讯息 信 的 信源 信宿 噪源 号接收到信息

德福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7.人内传播的作用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8.人际传播(罗洛夫观点)罗洛夫观点:人际传播是一种社会交换 物品 金钱 服务 信息 地位 爱 自然需求 社会需求 9.大众传播功能 拉斯韦尔的观点: 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1、监测环境 2、社会协调 3、传承遗产 10. (斯蒂芬森的“游戏说”)美国学者斯蒂芬森在《传播的游戏理论》中 工具性的传播——个人工具 游戏性的传播——充实情绪 赖特”四功能说” 1、大众传播的监测社会功能 2、大众传播的协调、解释和规定功能 3、大众传播的社会化功能 4、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负功能:“麻醉精神”大众传播的负功能 1、麻醉精神,取消行动能力 (1)电视人(2)沙发土豆(3)容器人 2、拟态环境与刻板形象 拟态环境定义:所谓拟态环境,换一种说法,就是新闻媒介所营造的舆论氛围. 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方面是现实环境,一方面为虚拟环境。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体验外的客观世界,后者是人类意识到的或体验到的主观世界。大众媒介的出现和发达,使得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人类认识真实世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大学《传播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课程期末考试 (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 本科 专科□ A 卷□ B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通常被称为( ) A.群体传播 B.人际传播 C.自我传播 D.组织传播 2.著名的“三论”当中,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下面哪位( ) A. 香农 B.库利 C. 威纳 D.米德 3.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 A.大众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自我传播学 D. 组织传播学 4. “媒介即讯息”这一著名论断是谁提出的( ) A.拉斯维尔 B.麦克卢汉

C.施拉姆 D.香农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1个环节是() A.谁 B.对谁 C.通过什么渠道 D.说了什么 6. 最早提出来“把关人”理论的是() A.拉斯维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7.小米对小李说:“明天周末,我们去看电影吧?”这句话中,小米是一个基本 传播过程中的哪个环节() A.反馈 B.媒介 C.传者 D.受传者 8.在《人民的选择》中,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是()。A.拟态环境的环境化B.“意见领袖” C.主我与客我理论D.休眠效果 9.下面哪个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来的()。 A.“传播流”B.“信息流” C.“沉默的螺旋”D.“媒介即讯息” 10. 最早提出“两级传播”这一观点的是()。 A.拉斯维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11.在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 A.反馈 B.噪音

2222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 (一)大众传播:1、大众传播是指媒介组织生产信息并且将其传输给广大受众的过程;也是指受众寻求、利用、理解和影响这些信息的过程。2、大众传播:当消息来源(通常是某个组织)使用一项技术作为媒介与大规模的受众进行沟通时,就被称为大众传播。3、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卢因的把关概念:指“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要从各自的观点出发,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行为,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三)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现着与之相一致的传播制度。 (四)媒介:传播大规模信息的载体,是通讯社、报社、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的总称,一般又称为大众媒介。 (五)媒介分析:凡与媒介相关的研究都可统称为媒介分析。微观:了解各种媒介的传播特性,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各自的优势所在,从而为有效传播提供理论依据。宏观: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上考察媒介的社会作用,揭示媒介给人类生活、发展以及生存环境所产生的或显著或微妙的影响。 (六)多媒体:多媒体就是多重媒体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七)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八)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信息社会就是大量生产、传播、消费信息的社会。 (九)传播权:表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 (十)知晓权:广义上指社会成员获得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狭义上指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等公共权利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察觉权利。 (十一)传媒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运动的权利。 (十二)受众(audience),即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也可称为受传者。受众是信息的“目的地”,又是传播过程的“反馈源”,同时也是积极主动的“觅信者”。 (十三)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公众(public):社会上环绕共同关心的公共事物或问题,通过公开、合理的讨论而形成的能动的社会群体。 (十四)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十五)传播流: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的各种过程。 (十六)信息主权: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 (十七)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主义):1、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在获得民族独立的条件下,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由军事手段和直接的殖民统治为主,转向以经济文化控制为主的变化.文化帝国主义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现代帝国主义总过程的一部分。以强大的

传播学基础知识16讲_试题篇_

第一章习题 一、填空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二、名词解释 1、两级传播论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2、施拉姆 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美国传播学者,被称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他一生中著有《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等30余本著作,创立了衣阿华民意调查中心、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夏威夷大学东西方研究中心传播研究所等四所研究机构,培养了许多学生,是传播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三、简答 1、传播学为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 作为资本主义阵营中最为发达的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传播学诞生的摇篮,除了具备基本的社会、学科前提条件以外,还有其独特的社会、学科条件。 首先,在美国,传媒一直在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美国的政治家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另外在战争时期, 政治家对传播媒介的依附更凸显出来。 其次,在经济上,美国是资本主义阵营中唯一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加强经济实力的国家。一方面,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需要垄断资本家向国内、国际市场扩展,须对广告、公关、消费者以及媒介的经营与竞争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美国的大众传播业在两次大战之中和以后日益壮大。大众传播业客观上和主观上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再次,在社会上,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互动中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显现出来。一方面手中可以从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促进社会繁荣;另一方面,媒介内容中的暴力、色情等严重影响着受众,特别是少年儿童。 (最后,在学术基础上,许多欧洲学者流亡美国,造成各种人文社会学科和领域的繁荣,如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等,直接导致了传播学这个边缘学科的诞生。) 2、试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集中在研究目的、研究焦点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研究目的的差异:美国的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要维护现在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因而实用性、经验性明显。而欧洲的批判学派是将传播活动臵于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从哲学、社会学质化分析的角度探讨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矛盾与冲突。利用对现存传播状况的研究改变既存事实、促进社会变化,因而要对现有的状态进行分析、批判。 研究焦点的差异:由于传播学传统学派研究目的在于维护,在于实用,因而它的研究焦点就放在了传播效果与受众上。批判学派着重点在于宏观的传播体制的研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上。这与它希望找到变革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动力的出发点不无关系。 研究方法的差异:传播学传统学派强调定量分析,注重实证、经验、微观。批判学派强调定性分析,注重思辩、

大众传播学

网络时代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摘要:“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产生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进入了真正的网络时代,“使用与满足理论”也得到了复兴。网络传播带来的是人类传播史上一场空前深刻的革命,它同时为“适用于满足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了空间。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网络时代受众播客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将“使用与满足理论”比喻为“自助餐厅”: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自助餐厅就餐,每个人都将根据自己的口味及食欲来挑选饭菜。自助餐厅里的主角是受众,媒介只是为受众服务。也就是说,“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受众之间的一种趋向,这一趋向的核心主张是:受众成员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是有目的的,旨在满足某些个人的、经验化的需求,即人们观看电视与电影或阅读报纸与书籍等,实际上都在不同程度的使自己的某些需求得到满足。① 一、网络时代“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复兴 当家用电脑开始普及,互联网成为与传统四大媒介并列的传播媒介时,这些科技进步的成果也开始进入传播学研究者的视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复兴,也正是源于互联网的发展。 托马斯?鲁杰罗(Thomas Ruggiero)认为,“在每个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初期,使用与

满足总能提供一种最前沿的研究方法”。他提出了以计算机为中介的“提供了大量传播行为集合”的互联网的三个特性,供“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者考察: 1.交互性“极大地加强了积极地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核心概念”,因为大众传播中的交互性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传播过程中参与者能够控制和在相互交流中改变角色的程度”,它赋予受众更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2.去一体化是“媒介使用者从一个丰富的菜单中选择的能力……和传统的大众媒介不同的是,互联网之类的新媒介具有选择性,允许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量身定做”。 3.异步性意味着经由中介传递的信息“可以在时间上错开,电子讯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能够在不同的时间里阅读电子邮件,在各自方便的时间里达成交互。同时也意味着个体能够方便的发送、接收、储存、找回信息。一旦讯息数字化,个体对媒介的操纵性便有了无限可能,和使用传统媒介相比,个体拥有了更多的控制权”。 (二)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消解 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受众提供了选择和使用的多样性与宽泛性,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变得无疆域性了,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新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与人们自由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限制着人们的自由。在对电视的评价上人们声称“大众是一群被动、消极、受电视蛊惑的‘文化傻帽(Cultural Dopes)’,而传媒则是统治者和阴谋家用大众宣传手段行使权力和愚弄世人的坏技术”②。尽管这样的评价有点极端,却昭示着受众的主动性和被动性之间在媒介技术面前仅有一步之遥。 “使用与满足理论”旨在突出受众为不满足如何使用媒介,主动权应掌握在受众手上的。“网络的发明可以说是企图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人获取信息的需要,因此,它是工具性的胜利,是技术的胜利。它强调的是形式,忽略掉的是内容,它用形式‘颠覆’了内容。”③正因为如此,受众更在形式的笼罩下流连忘返,在媒介文化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全球化的平台上乐此不疲,而忽略了自身感受。“使用网络连接的电脑或信息服务,是为了消磨时间或者出于习惯,表明了电脑仪式化的使用方法,而不是选择特定内容,用于满足需要的方式。” ④可见,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而不予警惕的话,受众的主题地位就会受到一定的威胁,更不用说使用与满足的程度能有多大了。 二、“你”时代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网络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传播媒介,不但集中了多种媒介形式的特征,

最新传播学期末考试题目!

课后练习(二) 单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 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理论是建立在何种传播层次上的(C )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受众对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主要是通过(C)来实现的 A.抵制B .来电、来函C .反馈D .质询 3.(B)事实上是传播研究的最集中的领域之一 A.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对象D .传播发展 4.控制研究是对“ 5W'模式中第几个因素的研究和探讨(A ) A. 一 B.二 C.三 D.四 5.“把关人”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首先提出的

A.卢因 B.德弗勒 C.施拉姆 D.波特 6.媒介中的广告对媒介而言属哪种控制形式(B ) A.政治控制 B.经济控制 C.文化控制 D.受众控制 7.(C)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层次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人内传播 D.大众传播 8下列(D)属于循环化的传播模式 A.施拉姆模式B .申农——韦弗模式 C.守门人模式D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 9.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D ) A.拉斯韦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10.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C)。 A .卡尔?霍夫兰 B .拉扎斯菲尔德 C.哈罗德?拉斯韦尔 D .施拉姆 11.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B)为研究对象 A.社会 B. 一切传播行为 C .心理D .信息交流

12.赖特对传播社会功能的重要补充和阐述是(A) A.娱乐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授予地位功能 D.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 13.“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暗示的媒介观是(B ) A.“镜子”式的反映 B.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C.权利的工具 D.群众的喉舌 14?“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通过营造(B)来影响和制约舆 论。 A.意见领袖 B.意见环境 C.议程设置 D.两级传播 15.拉扎斯菲尔德在传播学领域的代表作是(C ) A.《理解媒介》B .《舆论学》 C.《人民的选择》D .《传播与说服》 16.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总结出传播的三种主要社会功能的学者是(A ) A.拉斯韦尔B .赖特

传播学概论 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 传播的定义: 共享说:亚历山大·戈德《传播的定义》:传播就是信息共享的过程。 劝服说:霍夫兰等传播就是某人传递信息或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行为的过程。 反应说:史蒂文斯,传播就是有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对定义的理解: 传播是信息在时间或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 1 强调一点,中文中的传播一词,一般被理解为信息由一方传到另一方,很少让人想到 另一方的回馈或反应。但是传播学里的传播,是双向、共享意义上的信息和知识的流动过程。 2 传播不是纯粹的获取和交流信息知识,它可能创造出新的思想。 信息的概念: 1 信息是一切事物状态和特征的反映。它与物质、能量并称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三大要素。 2 信息就是特定时间、特定状态下,为特定人提供的有用的知识。 3 香农:信息就是能够减少和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 4 熵定律:从这个定律出发,信息就是事物及事物间的差异和变化。差异越大,变化越 多,信息越丰富 传播学的演化: 两大流派:美国的经验学派和欧洲的批判学派 三大来源:行为科学、信息科学、新闻学。 信息科学:信息论:香农(信息的概念;传播过程的模式) 控制论:维纳 *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控制论是信息论的应用。 系统论:系统论同信息论、控制论实为一组密不可分的群落,它 们的理论互相渗透,共同构成信息科学的学科基础。 四大先驱:1.哈罗德·拉斯韦尔 ①5W模式:谁——说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取得什么效果 ②宣传目的:改变受众态度来支持自己,推进自己的事业,损害敌人。 方法:集中和转移公众的注意力是社会上层人物实施权力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③贡献:1从政治学角度研究传播,是“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2 在《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提出5W的传播模式。在我 国传播学教科书上属于必然谈到的入门理论。 3他论证了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 1)环境监测功能:是指大众媒体能够向个人或组织提供关于环 境变动的最新信息。 2)社会协调功能:对社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进行沟通和协调, 使之能够正常运作。这种协调既包括信息的 沟通,也包括价值观的协调。 3)传递文化遗产 4他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传播信息进行研究。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doc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 题型: 一、名词解释(3, X6) 二、填空(2 ' X 6 ) 三、简答(10' X 3 ) 四、论述(20' X 2 ) 主要考点: 1、人类传播的几个阶段(P23—27) (1)口语传播阶段(局限性:转瞬即逝、距离限制、失真、中断、能量有限) (2)文字传播阶段 (3)印刷传播阶段 (4)电子传播阶段 2、传播学四大先驱: 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五个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研 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三大功能说:环境监视联系社会传承遗产 心理学家卢因:团体动力学把关人理论 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舆论领袖二级传播 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研究传播效果 3、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传播学之父传播学的创立) 4、拉斯韦尔5W模式(P5O)(直线模式) 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直线模式的缺陷:容易把传播者与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5、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P44 P65) 自我是主我与客我的统一 (1)主我:意愿和行为主体,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2)客我: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与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6、趋同心理/行为(P82) 又称“从众心理”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合群倾向,这种心理使得个体产生放弃与群体意见或规范相抵触的意识倾向,作出与自己本来意愿相反的行为,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7、集合行为(P84) 定义: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集合行为产生的3个基本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 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8、大众传播(P99) (1)大众传播的概念 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1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1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 %1大众传播的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1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1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9、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P100)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监控、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 %1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由各不同部分组成,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络、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传播效果地两种研究方法

传播效果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传播效果既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又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目的,为了实现传播效果,从20世纪30年代起,传播学研究者和传播学家们创造了许多有价值的或者在一个时期起着重要作用的传播效果理论。 人类传播是有目的的,无论是人传播、人际传播,还是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或者其他形式的媒介传播,人们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进行的。从人类传播的总体来分析,其传播活动,要么是为了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要么是为了实现社会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要么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句话,人类都是为实现其已确定的目标和目的而开展传播活动的。从这一人类传播的角度来研究传播效果,并不是传播学形成以后才开始的,它是先于传播学形成的。可见,传播效果问题是人类传播活动过程中研究的一个永恒性的课题。这就是说,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和人类传播活动,人类就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关心着传播效果问题。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情况下,一方面是人们对信息的认知度不高,真正会使用信息、把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去开发和利用的人很少。正因为这样,人们对传播效果仅仅停留在关心的层面,并没有真正地去研究传播效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上个世纪初以来,人们交往的形式,特别是围不断发展和扩大,人们对传播效果的研究也就提到了议事日程。随着传播学理论体系的逐渐形成,传播效果研究已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主线和出发点。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为了生存,曾创造了许多保护自己利益的理论。同样,仅人类活动中的传播活动,人们为了实现其传播目的,也创造了许多理论。仅从传播效果实现的角度来讲,人们创造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子弹论”(或称魔弹论、皮下注射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理论;“知沟”理论……由于这些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特别是应用传播学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传播效果在传播学体系中占据这样重要的地位,它要求传播效果研究者在深化传播效果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必须深化对传播效果研究方法的研究,以保证传播效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一、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一)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虽然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但是直到现在,传播学界对于传播效果概念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从对传播效果的认识过程来看,对传播效果的解释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传播效果是检测传播者、传播容、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功能和状况的一种量化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6分) 1、被公认为“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 C 】(点击括号查看答案)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施拉姆 D、罗杰斯 2、下列哪种方法不是量化/实证研究方法【 D 】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哲学思辨 3、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属于【 A 】 A、线性传播模式 B、控制论传播模式 C、系统论传播模式 D、受众中心模式 4、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主要履行的是大众传播的【 A 】功能 A、传播信息 B、引导舆论 C、教育大众 D、提供娱乐 5、既能进行大众传播,又是人际传播重要工具的媒介是【 D 】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6、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指出,两级传播流动过程中,【 A 】扮演着重要角色。 A、舆论领袖 B、把关人 C、受众 D、追随者 7、“大多数时间里,报界在告诉人们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伯纳德·科恩的这段话与【 D 】一脉相承。 A、枪弹论 B、两级传播论 C、创新与扩散论 D、议程设置论 8、霍夫兰认为,正反两面说的宣传方式对【 B 】较为有效 A、教育程度低的人 B、教育程度高的人 C、男性白人 D、家庭主妇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传播学的先驱者包括【 A B C D 】 A、哈罗德·拉斯韦尔 B、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2、关于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正确的是【 A B C 】 A、传播媒介的发展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 B、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加速度趋势 C、传播媒介的发展是叠加式的,新老媒介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 D、传播媒介的发展是替代式的,新媒介使一切传统媒介必然消亡 3、符号的特点包括【 B C D 】 A、可积累和可衰减性 B、指代性 C、社会共有性 D、发展性 4、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 A B C D 】

传播学重点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2、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与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1、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们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种基本要素。 2、“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1、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3、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2、丹尼斯·麦奎尔将传播模式分为五种类型,即基本模式、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模式、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受众中心模式和大众媒介的体系、制作、选择与流动模式。其中基本模式又包括线性传播过程模式、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和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模式与其所属的模式类别连起来:施拉姆模式:控制传播论过程,拉斯韦尔5W模式: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卡茨的使用与满足模式: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赖利夫妇模式:系统论传播模式。 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2、《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总结的人类四种传播制度是:集权主义传播制度、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社会责任论传播制度和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传播学概论试题教(学)案答案解析

1.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 1.什么叫传播?【名词解释】 所谓”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2.什么叫信息?【名词解释】 信息是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①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②与物质与能量并列,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③能够用来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3.什么是符号?【名词解释】 所谓“符号”,就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一个符号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它必须具有某种物质形式、它必须指自身之外的某种东西、它必须被人们作为某种意义使用与承认。 4.什么是沉默的螺旋?【名词解释】 所谓沉默的螺旋就是说,大众传媒所表达的优势意见和对异常意见的人际支持逐渐减少,合并形成了沉默的螺旋,其中表达优势意见或不愿表达异常意见的人数日益增加。 5.传播效果研究经历哪些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初,被称为“强效果论”时期; 第二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初至60年代初,被称为“弱效果论”或“有限效果论”时期; 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被称作“回归强效果论”或“多元效果论”时期。

6.麦克卢汉提出的提论是什么?【简答题】 ①媒介即讯息。他认为,每一种“媒介”发出的“讯息”,都代表着或是规模、或是速度、或是类型的变化,所有这些,无不介入人类的生活。因此,这里的“讯息”,也就是技术特征。 ②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富有想象力的麦克卢汉认为,技术的任何进步,都使人类更有效地生活和劳动;媒介的任何发展,都能延伸人类五官的功能。 ③冷媒介与热媒介。所谓“热媒介”,就是具有“高清晰度”(指充满资料数据的状态)和“低参与度”(对受众而言)的媒介;“冷媒介”则相反。发展中国家是“冷”的,发达国家是“热”的;农村是“冷”的,城市是“热”的。 ④地球村。他指出,电视和卫星等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息之间即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与世隔绝而有利于地球村之外。 7.媒介的四种理论是什么?(书P108表格)(施拉姆) 这一著作由四篇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论文组成,总结比较了有史以来先后出现的媒介体制,试图研究“当今世界不同类型的传媒背后的哲学和政治学原理或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四种媒介理论,即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维埃全权主义理论。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媒介体制已不适用于传统的报业四种理论的分类了,特别是在那些发展中国家。不仅如此,自80年代以来,在社会主义国家,媒介功能和对媒介的控制也发生了显著而且连续不断的变化。 目前,就媒介的运行体制而言,世界各国的大众媒介大致可以划分为私有制、公有制和国有制三种所有制形式。媒介体制不同,采用的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 通常,私有媒介采用股份制和董事会形式;公有媒介采用社会化管理方式;国有媒介采用政府领导方式。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人类如何创制交换和解读信息的社会科学,因此,传播学研究需要将科学与人文研究结合起来。——史蒂芬小约翰 第一章理论与研究范式 一理论与范式 理论:理论就是为了解释某个现象,按照一定的规范所抽象出来的概念体系,一个理论包含如下几个特征: 1 理论的目标是对某个现象做出解释。 2 理论是一个概念体系。理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概念,二是概念之间的联系。 比概念更高一层的是命题,命题是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假说是提出来供人们思考的命题,有关真假的判定要到这种思考完成后才能做出。 3 理论的建立必须遵循规范的程序 如何评估理论: 1 一个理论要说明自己的适用范围。 2 理论内部必须逻辑一致,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3 理论要具有启发性 4 理论要经受的住时间的检验 对客观经验主义范式看来说: 1 要对所收集的复杂数据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 2 最好能对实践进行预测 3 要简洁奥卡姆剃刀法则:去掉那些可有可无去不难以证明的假说 4 要可证伪 可证伪性: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原则,一个科学的理论必须是能够被证明是错误的,否则这个理论不具有科学性,也就是说一个理论必须明确地规定出现什么结果时,假设会被证明是错误的;出现什么结果时,假设会被证明是正确的。 5 具有实用性 对诠释经验主义和批判理论来说: 1 要对人和社会做出新的解释 2 对研究者的价值做出说明 3 具有美学上的吸引力 4 可以获得学术共同体的认可 5 有利于促进社会变革 范式: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的概念,来研究理论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库恩把不同的学者之间所持有的不可通约的研究范例称为范式。范式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公认并共享的思维方式。范式的特点表现在三方面: 1 它是指导一个学术群体中大部分成员的范例和前提假设 2 范式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公认并共享的世界观,围绕着某个范式会形成“无形的学院” 3 不同的学术共同体之间的范式是不可通约的,他们相互矛盾,针锋相对。

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 小题 *3=30) 1.传播定义强调传播是() A.讯息的共享 B.信息的共享 C.消息的独享 D.讯息的影响 2.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 A参与者即传播者 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 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 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 3. 1948 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B.传播的5W模式 C.政治传播的概念 D.内容分析 法 4. 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 ) A.流行文化 B.民间文化 C.精英文化 D.媚俗文化 5.提出传播主要的四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是() A.帕森斯 B.默顿 C.赖特 D.拉斯韦尔 6.“街头访谈”这种抽样形式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 B.偶遇抽样 C.判断抽样 D.机械抽样 7. 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 A.控制论模式 B.线性模式 C.申农一一韦弗模式 D.社会系统模式 8.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 A.受众 B.传播内容 C.传播效果 D.传播渠道 9.因家人、朋友的影响而改变个人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决策,这种情况印证了( ) A.社会关系论 B.社会分类论 C.社会结构论 D.个人差异论 10.英国心理学家威廉 ? 斯蒂芬斯提出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主要观点是() A.社交性功能 B.游戏说 C.自我中心性功能 D.工具性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5 小题 *5=25) 1 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 A 为我所用 B 中西结合 C 尽量吸纳 D 批评为主 E 批判吸收 2 卡尔 ? 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 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B 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 C 由微观入手,对传播技巧进行开拓性的研究 D 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 E 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3 过程研究的表现形式是模式,主要三大类是() A 线性模式 B 控制论模式 C 社会系统模式 D 信息系统模式 E 电子模式 4 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价值在于() A 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背景中去考察 B 揭示媒介在传递的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介的出现带给文化和文明的影响 C 激起人们对各种媒介及其作用关注 D 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因 E 开拓内容分析以外的媒介影响研究领域 5 通过立法对大众传媒实施控制,其法律主要有() A 新闻法 B 广告管理法 C 诽谤罪法 D 保障隐私权法 E 证券交易法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第九章

第九章受众 第一节受众的形貌 1、受众的含义:接受信息的人,既包括大众传播媒介的读者、听众、观众,也指人际传播的 参与者。 2、受众的角色:①信息产品的消费者 ②传播符号的“译码者” ③传播活动的参与者 ④传播效果的反馈者 2、受众的特点: ①从空间分布和存在的态势看:众多性、混杂性、分散性、隐匿性 ②从接受信息的内在机制看:自在性、自主性、自述性、归属性 3、受众的类型: ①积极选择者和随意旁观者 ②纯粹受众和介质受众 ⑴纯粹受众:终极受众,是指接收信息而不做“二传手”的人。 ⑵介质受众:兼职受众、中介者,指介于传播者与纯粹受众之间的一些人。 ③预期受众、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⑴预期受众:指传播者在想象中出现的或者在编码过程中预先假想的接受者或 “收件人”。 ⑵现实受众:指在现实状态下可以观其行、听其言、握其手并正在活动着的信息 “成品”的人。 ⑶潜在受众:隐形受众,指潜藏、内含在信息作品之中和传播过程之中,未能充 分体现出来的、或者在适当时候有可能要“冒”出来接收该作品的 群体。 ④俯视型受众、仰视型受众与平视型受众 ⑴俯视型受众:在接受信息和对待职业传播者时,常以居高临下、高人一等的心 理和面貌出现。 ⑵仰视型受众:以一种尊敬、仰慕、狂热、遵从的心态对待传播者及其所传信息 的人群。 ⑶平视型受众: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人数最多的受众。 补充(课件):⑴根据对信息的关注程度和内容的范围,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专门受众。 ⑵根据接触媒介方式的差异,分为读者、听众、观众,以及网络的浏览者。 4、受众的基本权利:选择权(基本权利)、知情权、表达权、反论权、监督权、隐私权 第二节受众研究的理论 1、个人差异论:该理论认为受众是有分别的,即根本不存在统一不变的大众传播的受众,不同 的人,对信息有不同的选择和理解进而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2、社会类型/范畴论:(“个人差异论”的延续) 该理论认为,受众是可以分类的,在一定的社会阶层中由于受众在某些方面的 相同或相近,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类型。 3、社会关系论:(“社会分类论”的进步) 该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对受众产生重大影响。 4、满足需要论:(又叫作使用与满足论,由卡茨提出) 该理论把受众的社会、心理需求的产生与满足作为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同时把受众的角色描绘成积极主动的。 5、社会参与论:与我们最近的理论。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1两个方面:欧洲源流美国源流 2现代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 3(1)拉斯韦尔开创了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传播过程各要素的道路。他认为,一般的传播过程都包含了五个相互衔接的环节,即“5w’模式。(2)卢因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3)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两级传播以及“领袖舆论”概念(4)施拉姆1948年编辑出版了《现代社会的传播》,这是传播学领域的的一本教科书。 二 1 传播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2.人类信息传播历史与发展:(1)口头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网络传播时代 三 1。符号定义:符号就是指代、指称另一种事物的事务。2符号的形式被成为“能指”,符号内容为“所指”。美国符号学创始人皮尔斯把符号分为图象符号、标志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种类型。(1)图象符号中能指和所指关系表现某种性质的共同性,即看起来或听起来具有某种相似性。(2)象征符号中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自然、必然联系,它之所以成为某种对象的再现体,完全由于某种规则或约定俗成的惯例。 3.图象符号。标志符号又称信号。 4.符号主要特性:任意性、约定性、组合性、传授性、跨越性 5.符码分为:(1)逻辑性符码(2)表现型性符码(3)再现性符码(4)呈现性符码 四语言符号系统 1。语言与实际矛盾:语言是静态的,实际是动态的;语言是有限的,实际是无限的;语言是抽象的,实际是具体的。 2新闻语言的陈述方式:报道、推论、判断。 3。语言传播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对象性原则(3)情景性原则(4)时代性原则 五非语言符号系统 1。体语:体语是以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系统。体语包括:动态体语和静态体语。(1)表情和眼神(2)姿态和动作(3)触摸行为 2.视觉非语言符号:包括个人服装、化妆、使用物品,环境摆设和一些特殊图形等,这里指人体动作以外的视觉符号 3.听觉非语言符号:听觉非语言符号包括类语言和音响等类别。所谓类语言是指类似语言的符号,包括声音要素和功能性发声。(1)声音要素:涉及音调、音量、节奏、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