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演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通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二、导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三、导学难点: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四、前置作业:通读课本

五、导学过程:

活动一:小组合作找出本课包括哪几部分。

活动二:本课知识要点(小组讨论完成)

自主进行知识梳理:

(一)、三大战役(______年____月至_______年_____月):

三大战役决战前,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是什么?

1、辽沈战役:_______年____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参战部队:_______。主要战役: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海战役:__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__年______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津战役:__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__年______月,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4、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1、______年_____月,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______路渡江作战。______月______日,南京解放。标志着_____________。

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1.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2.陈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通过课本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

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A.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深厚的兵源。

B.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

C.人民群众大力支前,保证人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3.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六、达标测试

1、下列发生在东北地区并使其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下面是某同学对解放战争时期重大战役的描述,其中符合辽沈战役特点的是()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3、解放战争中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百团大战

4、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下面是某导游对北京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近代史上三次被列强占领

B.公车上书打破了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C.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D.解放战争时期和平解放

5、下列关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了胜利

B.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决战

C.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D.三大战役中几乎同时进行的是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6、山东蓬莱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支援前线所经过的战线,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关的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由此可判断,他支援过下列哪次战役( )

A.台儿庄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反映的是:( )

A.百团大战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材料二: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摘自毛泽东1946年与斯特朗的谈话

请回答:

①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的事件是什么?

②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

③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七、作业布置:完成同步导学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1)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演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通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二、导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三、导学难点: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四、前置作业:通读课本 五、导学过程: 活动一:小组合作找出本课包括哪几部分。 活动二:本课知识要点(小组讨论完成) 自主进行知识梳理: (一)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1)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2)南京何时解放?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1.陈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通过课本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2.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3.朗读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活动与探究: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呢?(一分为二,分别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方面来分析。) 本课小结: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解放区土地改革;战略反攻;三大战役。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解放区土地改革: 1.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 改为的土地政策。 2.过程: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 规定:。 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 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 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的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3.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激发了。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为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 1.战略进攻:1947年夏, s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 进,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的序幕。 2.战略决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 、、三大战役。

3.渡江战役:1949年4月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重难点突破】 探究: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原因是什么?(经济、政治、军事三方面分析)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训练 1.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 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 A.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 B.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 C.严重威胁了南京和武汉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成为定局。其中最先发动的是()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3.电视剧《决战黎明》以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我党接管北平、建设北平为主线,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既能打碎旧世界的束缚,也能胜任建设新社会、造就民族振兴、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的责任。这个电视剧的背景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了,人们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对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张学良 B.佟麟阁 C.李宗仁 D.傅作义 5.下图为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所在位置的内容() A.消灭国民党主力 B.推翻国民党统治 C.建立新中国 D.实现国家统一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第18 课战略大决战 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战略大决战》是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之后进行了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本课作为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 二、课程标准 1.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打垮了军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运用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地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难点: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的原因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教师:这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的画面。解放军战士登上总统府大门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楼顶,扯下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欢呼胜利,时间是1949年4月。从国民党发动内战到南京国民党政府被推翻,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就打垮了军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原因何在?本课从双方大决战讲起。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教案

课型:新授课时间:执教人:徐姗玲 第20课战略大决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 阶段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军队优劣势、弱强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 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事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认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①、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正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他扞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正确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③、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④、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三、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机能。 四、重点难点: 1、重点:三大战役概况(战役名称、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战况、歼敌人数、战果、意义) 2、难点: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方式:学案式教学 六、导学过程: 2、渡江战役: ①时间:1949年4月(21日——23日) ②领导者:毛泽东、朱德 ③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500多公里,分三路渡江作战。 ④结果:解放南京 ⑤意义: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内战失败后妄图“划江而治”的图谋,扞 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 新人教版 一、中考考点: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 要原因。 二、知识框架: 1.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 役 2.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 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华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人民解放军“关门打狗”,与国民党军队决战的东北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5.下列四部爱国主义影片所反映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①《台儿庄战役》②《南战 略 大 决 三大战役碎敌人主力)1948.9-1949.1 ,歼敌 万 战绩:使华北敌人成了“ ”,攻克 、 等地,和平渡江战役(粉碎国民党残余) 1949、4 【开始标志】: 年4月, 和 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 【结果】:国民党 防线顷刻崩溃。 年 月23日,统治中国 年(1927年—1949年)的 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昌起义》③《重庆谈判》④《开国大典》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6.1949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新年献词,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共于4月发动( )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 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打倒列强,除军阀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9.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1 . 观 察 下 列 《 淮 海 战 役 人 民 支 前 统 ,它充分证明了淮海战役中( ) 民工担架大小车牲畜船只筹粮挑子 543 万人30.5万副88 万辆76.7万头8500 只9.6亿斤20.6万副 A. 胜利来自人民的支持 B. 解放军装备落后,只能仰仗老百姓 C.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 国民党的美式装备还不如土枪土炮 11、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北伐战争②渡江战役③武昌起义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12.某同学利用右边的两幅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是( ) A.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B.北平和平解放 C.解放军占领南京 D.政协会议北 平开幕 13. 材料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临时政府主要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2分) 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短时间消亡的共同原因。(3分) 14. 阅读毛泽东同志写于1949年4月的一首七律并回答: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

2018-2019学年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8课《战略大决战》(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掌握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2、过程与方法: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标划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辽沈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 2、辽沈战役为什么首先打锦州? 3、淮海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 4、平津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 5、三大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 (二)合作交流: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2、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3、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4、渡江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系统总结:试以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态势为线索总结解放战争的过程。(四)巩固训练: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三次主力大决战不包括()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认为这里的“门”是指()A、辽宁B、沈阳C、长春D、锦州 3.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力是() A、东北人民解放军 B、中原人民解放军 C、西北人民解放军 D、华东人民解

辽宁省鞍山市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学案(答案不全) 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目标要求:了解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分析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主要原因。 基础知识 一、三大战役 1、背景: (1)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 (2)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 (3)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时间:从1948年9月到1949 年1月 3、主要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4、概况: 名称领导人参战部队重要战果辽沈战 役林彪、罗荣桓东北人民解放军 攻占锦州,解放长春,攻克沈阳,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 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中原解放军和 华东解放军 歼灭大量敌人,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 役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解放军 和华北解放军 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和平解放 北平(傅作义和平改编),解放华北 5、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二、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结果: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国民党残余退往台湾。 三、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1、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2、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略决策正确。(如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了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等) 3、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4、广大人民对人民解放军的支持。(如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5、军事进攻与政治手段相结合。(如北平的和平解放)

二、合作探究 1.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狭小,补给困难,或战火守战略意图未定;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建立了广阔的根据地,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而且,经过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解放军歼灭东北守敌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2.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3.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 (1)国民党迅速败亡的原因: 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④美援断绝,蒋桂分裂。(2)人民解放军取胜的原因: 除了解放军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外,还有许多重要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a.战争初期,毛泽东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极大地增强了我国人民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勇气。 b.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战线,与民主党派并肩作战。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 c.在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初期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第二、第三年又及时提出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伟大决策,将革命进行到底。北平和谈失败后,迅速渡江作战,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经济上,在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三、课堂检测 1、当人们站在长春市内公园的解放碑前,不禁会想到1948年使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内容分析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第二课。本课讲述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国民党统治的结束、解放战争的胜利,上承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内战烽火的点燃及转折,下启新中国的建立,是衔接中国近现代史非常重要的一课内容。 关于本课内容,新课标确定的标准是“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由于前面已有重庆谈判、内战爆发及战略反攻等相应的解放战争的知识基础,对战略大决战的到来及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等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史料搜集、分析及历史评价和概括等能力,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自主及合作学习的环节。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及学生学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的基本历史事实; (2)总体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3)掌握识别和运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从“关注身边历史”导入,到“留下历史痕迹”呼应,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历史并探究和记录历史痕迹的意识,引导树立“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观念。 (2)通过文字、图片及图示等史料展示和战局变化分析等,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提高概括、对比、分析、理解等基本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学会搜集史料以及表达观点、合作学习等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和讨论,认识到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关键,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决定因素,进而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通过对北平和平解放意义的认识,让学生初步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及珍惜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四、教学环节及过程设计 (一)【关注身边历史】(导入) 出示学生英雄山扫墓(济南战役纪念馆前)的照片,并引导学生联想:还知道哪些纪念济南战役的地点?——出示解放阁图片 导入:发生在1948年9月的这场战役不仅解放了我们这座城市,还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党中央的贺电中说,济南的攻克,“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为蒋介石撑腰的美国人说:“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周恩来后来概况说:济南战役是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的序幕! 今天,我们就从关注身边的历史开始,一起探究、重现“战略大决战”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 (设计意图:联系身边生活,发掘本土历史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历史。) (二)【重现那段岁月】(讲授新课) 1、三大战役 引导学生回忆解放战争进程: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第18课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第八大周高一历史备课人李淑娟审核人段卫贤 一【学习目标】 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新政的内容,新政的影响 难点·金本位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自主学习】 (一)临危受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____年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巨大危害,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____反危机措施的失败,____危机和____危机不断恶化 3、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____以实行“____”为竞选宣言,赢得选民的信任。在1932年的大选中,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____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 (二)实施新政 1、整顿________。(1)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4)管理证券业。 2、复兴工业。(1)加强对工业的____,通过《________》,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2)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调整农业政策。(1)成立____,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2)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3)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1)建立_______,发放紧急救济金;(2)加强____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3)推行“____,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5、进行社会立法 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签署《_______》、《_______》,《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三)、摆脱危机困境(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 1、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对外贸易趋向活跃,失业人数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到1940年国民收入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_______。新政为美国广大的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下列战役中,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在辽沈战役中,被比做“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一条扁担”是指()A.营口B.沈阳C.长春 D.锦州 6.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参加的有() ①辽沈战役②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②④ 8.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____________之后()A.辽沈战役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 D.淮海战役 9.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 B.是以俆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10.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林彪参与指挥的著名战役是() ①平型关大捷②百团大战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二、简答题结合课本《辽沈战役示意图》,分析辽沈战役关键是什么战役?这一战役胜利后达到了什么战略意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对全国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12.淮海战役由哪两支野战军参战?主要领导人有谁?这一战役围绕哪一中心城市展开?根据战役过程你能概括一下主要采用什么战术?淮海战役的胜利对全国战局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精品学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学案班级姓名第组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自主预习 1. 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镇守长江中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年重建晋 王朝,以 为都城,史称东晋。 2.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四个王朝。 3.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4.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梨耕,实行,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5.南朝时的,人口众多,时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三、合作探究 1.在地图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 2.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导学案 四、随堂演练 1.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 ①东晋②西晋③西汉④南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3. 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润 B.土地肥沃 C.社会安定 D.北方人南迁 4. 西晋从统一到灭亡持续了多少年() A.14年 B.36年 C.50年 D.37年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6. 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炎和司马昭 7.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东晋和北魏 B.东晋和前秦 C.西晋和前秦 D.西晋和北魏 8.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羯族 五、课后反思

(新课程)高中数学 第18课时(向量的加法)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总 课 题 平面向量 总课时 第18课时 分 课 题 向量的加法 分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向量加法的含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的运算。 重点难点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引入新课 问题1、利用向量的表示,从景点O 到景点A 的位移为OA ,从景点A 到景点B 的位移为AB ,那么经过这两次位移后游艇的合位移是OB (如图) 这里,向量OA ,AB ,OB 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1、向量加法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步骤: (1)把两个向量平移后,使两个向量的一个起点与另一个起点相连。 (2)将剩下的起点与终点相连,并指向终点,则该向量为两个向量的和。 简记为“首尾相连,首是首,尾是尾” 3、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零向量和任一向量a 有 a a a =+=+00,对于相反向量有()()0 =+-=-+a a a a 5、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平面内有n 个向量依次首尾连接组成一条封闭折线,那么这n 个向量的和是什么? 例题剖析 例1、作出下列向量的和: O B A a b b b a a (1) (2) (3)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课程导入】解放战争时期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那么,在战略决战阶段中,又有哪几次重要战役呢?你认识下图中的人物吗?他们在解放战争中分别指挥了哪些战役呢?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首先要从东北战场打起?三大战役分别有什么特点?战果如何? 被国民党吹嘘为固若金汤的长江天险,在短短40天内就在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下土崩瓦解了,你认为除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国民党军心涣散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国民党政权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又是什么时候垮台的?我国宝岛台湾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回归祖国怀抱?这一状况是怎样造成的呢? 让我们进入本课,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军将领在战略决战中的指挥艺术吧!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你看过《大决战》《开国大典》等电影吗?其中,你最佩服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哪一位指战员?他指挥的哪场战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除战略部署、军事指挥原因外,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能够一举击溃国民党军队的原因还有哪些? 2.你读过毛泽东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你知道这首诗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吗?你还读过毛泽东的什么诗词?它们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 3.南京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曾发生了很多大事:1842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南京签订;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1927年,国民党政权也建都南京;1937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事件;1949年12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你能逐一讲讲这些历史事件吗?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是攻克() A.长春B.沈阳C.锦州D.天津 2.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A.北平解放B.武汉解放C.上海解放D.南京解放 二、填表题 【资料下载】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 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敌人的优势逐渐丧失,我军的力量不断壮大。到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具备。 军事方面:从兵力对比看,经过两年的作战,国民党军队已由战争初期的430万人下降到365万人,能够用于第一线的兵力只有17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由120万人上升到280万人。在武器装备上,国民党军队虽仍占优势,但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作战的缴获,已拥有大批美式现代化武器,兵种增多,攻坚能力大大提高。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 战》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记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2、学会用全面的观点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课,体会战略大决战对于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难点: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三大战役(____ __战役、战役、战役 ): 1、辽沈战役:______年____月至年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参战部队:_______ ;部队先攻克(关门打狗)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淮海战役:_____年__ 月至____年__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战部队:____ 、_____ 以为中心 意义: ______________ _____ _ 。 3、平津战役:____年__月至__ _年____月,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战场____ 、、;意义: 4、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战争在的胜利。(二)、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战役) 1、____年____月,、下达进军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___路渡江作战。 2、结果:___月___日,解放。标志着____________ _。 3、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行动是什么? 军事行动:在各个战场上,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4、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取胜的原因? 答:①解放军战士作战勇敢②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正确的战略战术 ③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④蒋介石发动的是不义战争,注定失败 二、【合作探究】 1.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案7】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课标要求】 1、知道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家国情怀) 2、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和斗争史实,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作用。(唯物史观) 3、列举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历史解释) 【重点难点】 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措施、结局及历史意义。 《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义和团运动的救亡意义与局限性。 难点: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基础认知】 一、戊戌维新运动 1、历史背景 (1)经济: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政治: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3)思想: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 康有为撰写的_和_,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梁启超《变法通议》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2、“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2)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但未送达光绪皇帝。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2)标志: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_”诏书。 (3)内容: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_、经济、军事、文化、_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 4、变法失败 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_。康有为、梁启超被迫 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_”。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_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5、历史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_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

历史:第20课《战略大决战》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上)

第20课战略大决战 课型:新授执笔:审核:班级:时间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2.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认识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学习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学习难点: 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二、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 ①时间: 。 1.辽沈战役②指挥: 、。 ③主力: 。 ④战绩:攻占 ,解放 ,攻克 ,解放。 战①时间: 。 ②指挥: 、、、。 2.淮海战役③主力: 和。 略④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 ①时间: 。 3.平津战役②主力: 和。 决③结果:和平解放。 ④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 4.三大战役的意义: , 战。 ①时间: 。 5.渡江战役②结果: 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年的政权垮台。 三、展示交流(对桌相互检查) 四、合作探究 1. 材料解析: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三年内就打败国民党? (3)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五、当堂测试 (一)选择题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三次主力大决战不包括:(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认为这里的“门”是指:( ) A.辽宁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3.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力是:( ) A.东北人民解放军 B.中原人民解放军 C.西北人民解放军 D.华东人民解放军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编写人:李春花审核人:李燕授课时间:2011.12.8 序号:17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以及南京解放等史实; 2. 认识到: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自主学习】 一、三大战役 1. 年月到年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 、三大战役。 2.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发起辽沈战役。 迅速攻占,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3.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刚结束(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 、、等统一指挥下,又发起战役。 和,以为中心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补充划下:“动脑筋”中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4.平津战役: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解放军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解放军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年初,北平解放。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人。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二、渡江战役 1.渡江战役:年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长江北岸的解放军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结果: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三、补充知识点:请你将下列问题补充在课本92页的下面。

战略大决战教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设计 内容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5.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今天将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三阶段——战略大决战。(课件展示课题)请大家根据上一课所学知识,想一想,解放战争在战略大决战之前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教师引导: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当时是敌强我弱,敌人进攻,人民解放军防御,人民解放军在正确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于第二年夏,开始转入战略进攻,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解放战争经过两年的防御和进攻,敌我双方的力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党中央根据这种变化作出了什么样的战略决策呢? 视频展示:决战前双方力量对比。(包括兵力、装备、士气、态势) 通过上面的介绍,说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现在,我们采用分组学习比赛的方式来学习:战略大决战。 2、学习活动: (一)、活动要求: (1)组织:以四个大组(辽沈战役组、淮海战役组、平津战役组、渡江战役组)为单位进行,相邻四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推举1人作讨论记录,并作好发言准备。每一个大组完成一次战役的讲述(限1人)和相关问题的讨论(1人发言,大组成员可补充),每一大组可向其他大组提问或提出不同见解。 (2)记分方式: 战役经过讲述流畅、简洁,内容准确,该大组获1个红五星 讨论问题积极,回答语言流畅,观点新颖,该大组获1个红五星 大胆向其他大组提出质疑或提出不同观点,每提出1个,该大组获1个红五星

《战略大决战》教案设计二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设计二 学习目标: 1.能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 的覆灭。 2.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1.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2.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学习难点: 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国民党军队多万。国民 党军主力收缩到、、等战略要地周围。 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名称时间领导人参战部队意义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3、辽沈战役,人民解放军攻占,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 的退路;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解放军攻克,解放东北全境。 4、淮海战役以为中心,这里的国民党军向西南逃窜,在 解放军全歼,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 的基础。 5、平津战役中,解放军先后攻克、等城市, 的国民党军在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于1949 年初,和平解放。 6、填表 名称时间战绩意义

渡江战役 (二)合作交流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1)议一议:辽沈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首先攻克 锦州? (2)和平解放北平有什么意义? (3)温故知新: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哪一年国民党在 这里建立国民政府?这个政府统治中国多少年,什么时候 被推翻? (三)拓展延伸 阅读教材第100页“活动与探究”题中的“解放战争开始的力量对比”,讨论: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就由弱 变强,打败国民党呢?(借助此问题从而总结出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四)系统总结 试以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态势为线索总结解放战争的过程。 (五)巩固练习 1.按时间先后排列:①挺进大别山②北平和平解放③解放南京④解放东北 全境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2.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全歼敌人是在() A.碾庄 B、双堆集 C、徐州 D、陈官庄 3.1949年初,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在下列何人的率领下接受 和平改编? A.张治中 B、何应钦 C、傅作义 D、黄维 4.标志着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的胜利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平津战役的胜利D、渡江战役的胜利 5.连线题: 百万雄师过大江林彪罗荣桓 三大战役南京解放 挺进大别山《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刘邓大军 辽沈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六)当堂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