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诗歌赏析:戴望舒《雨巷》,作文

诗歌赏析:戴望舒《雨巷》,作文

诗歌赏析:戴望舒《雨巷》,作文
诗歌赏析:戴望舒《雨巷》,作文

诗歌赏析:戴望舒《雨巷》,作文

诗歌赏析:戴望舒《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①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②。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③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④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④。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1]

(选自《我的记忆》,上海水沫书店1929年4月版)

注释

①彳亍(hìhù):小步慢走的样子。

②惆怅(hóuhànɡ):伤感,失意。

③太息:出声叹息。

④颓圮(tuípǐ):倒塌。

赏析

写作背景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诗人时年22岁。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孤独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夜坐听风,昼眠听雨”,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

虹。可生活贫乏,整天“窗头明月枕边书”,诗人只能在“旧时的脚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盘桓中寻求慰藉。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使《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内容鉴赏

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渺茫的憧憬。

诗的开头一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

娘。”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着愁怨的姑娘”。诗开头点明了诗的主旨是抒写诗人追寻的“希望”。被蒙蒙细雨笼罩的“雨巷”“悠长、悠长”,没有尽头,暗示希望的迷蒙渺茫。“独自”、“寂寥”暗示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彷徨。希望是什么?希望是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那么,这“姑娘”是谁?诗人心目中的“姑娘”结着什么样的愁怨?这是写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吗?这是写诗人对爱情的渴盼吗?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那么,就让我们循着诗人在雨巷行进的足迹,躲在一旁,悄悄地窥视吧。

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比喻姑娘。丁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

忧愁惆怅。她愁什么?莫非是忧愁那负心的夫君,莫非是想望如意的郎君,也许是,也许都不是,她的愁就象她的容貌,就像她的心灵,高雅而圣洁,美丽而动人。

第三节“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这丁香一样的姑娘,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了。她“像我一样,像我一样”,读到这里,我们恍然有所领悟:原这丁香姑娘就是“我”,“我”就是这丁香姑娘,我也有姑娘一样的美丽,也有姑娘一样的高洁,也有姑娘一样的忧愁。彼心即我心,姑娘就是“我”的心。姑娘是我的心上人?姑娘是我的追求和理想的化身?也许是,也许都不是。我们不必追问得那么具体,也不必回答得那么确切。因为诗毕竟是诗,正如前人所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尤其是戴望舒早期的诗,大都不是直接对现实的摹写,而往往是一种隐蔽灵魂的宣泄。正如一位诗家所说:“一个人在梦里泄露自己的潜意识,在诗作里泄露隐蔽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朦胧的。从这种情境,我们体味到诗……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

第四节“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她默默地走近”,——看“心有灵犀一点通”,两颗心灵已经接近、贴近,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她

也“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不忍相离,又不得不相离,因而同病相怜;然而又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与姑娘的相遇,是一段真实的人生际遇,是“我”思之深切而出现的一种幻境,还是这简直就是写的一场梦?

第五节“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我”目送着丁香姑娘飘然远去,她走到了雨巷的尽头,“到了颓圮的篱墙”。“颓圮的篱墙”给人的心灵以巨大的震撼,丁香姑娘那么美,美好的事物理所当然应该生长在美好的环境、圣洁的土壤,但丁香姑娘却“到了颓圮的篱墙”,这巨大的反差,激起人们多少联想!那破落衰败的篱墙莫非竟是姑娘的归宿?莫非丁香姑娘处境艰险?莫非丁香姑娘命途多舛,遭受了沉重打击?这是感伤姑娘的不幸遭际,还是哀叹自己的生不逢时?

第六节“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这一节从字面看写姑娘的消失,实际是写美的毁灭,希望的毁灭。在“颓圮的篱墙”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姑娘

的一切都“消散”了,美被彻底地毁灭了!诗人追寻着的希望也彻底地毁灭了!这毁灭的希望,是诗人圣洁的爱情,还是诗人高尚的理想?

第七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姑娘消失了,希望毁灭了,但是“我”仍然没有放弃追求。诗的末尾与首节回应,我依然独自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彷徨,失望中又期待希望。“逢着”改为“飘过”,让诗一般的故事在更加朦胧迷茫的梦幻中结尾。

抒情意境

《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

《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

方法抒情。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法国诗歌中崛起的一个艺术流派。他们用世界末的颓废反抗资本主义的秩序。在表现方法上,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第一个大量利用象征主义方法写诗的是李金发。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就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雨巷》就体现了这种艺术上的特点。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地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地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地抒情形象。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但朦胧的诗意。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的,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这样以象征方法抒情的结果,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也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感到诗的余香和回味。朱自清先生说:“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也照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中国新学大系·诗集·导言》)《雨巷》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

不颓唐,深情而不轻佻,确实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幽微精妙大去处。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也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营养的深深陶冶。在《雨巷》中,诗人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这显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们的愁心。南唐李璟更把丁香结和雨中惆怅联系在一起了。他的《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想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唐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以为不能这么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吮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

本诗巧用象征手法,营造了一种既实又虚,朦胧恍惚的氛围。“我”在雨巷中独自彷徨,似乎有满腹的愁苦,但又不愿说出。

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

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第二,诗人在《雨巷》中运用了新鲜的现代语言,描绘这一雨中定西那个一样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与古典诗词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的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

第三,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寄托诗人的感情。《雨巷》中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就带上了更多的诗人想象的成分。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又是作家驰骋艺术想象的结晶,是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戴望舒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的。”(《诗论零札》十三)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即因为它是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音节的优美

《雨巷》最初为人称道,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它的音节的优美。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虽然未免有些过誉,但首先看到了它的音节的优美这一特点,不能不说是有见地的。《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而又大体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每节押的两次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全诗句子都很短,有些短的句子还切断了词句的关连。而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读起,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一个寂寞而痛苦读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人的心头。

为了强化全诗的音乐性,诗人还吸取了外国诗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一节诗中让同样的字句更迭相见。这种语言上的重复,复沓,像交织一起的抒情乐句反复一样,听起悦耳,和谐,又加重了诗的抒情色彩。在浪漫的自由诗和“新月派”的豆腐干诗体盛行的时候,戴望舒送了优美动听的《雨巷》,开拓了音乐在新诗中表现的新天地。

学思想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这是低沉的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述和自里,我们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的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吗?失去美好希望的痛苦在诗句里流动。即使是当时的青年也并非那么容易受着“欺骗”。人们读了《雨巷》,并不是要永远彷徨在雨巷。人们会憎恶这雨巷,渴望出离这雨巷,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

古风散文随笔

古风散文随笔 江南是雨的故乡,雨是江南的外衣,而雨巷,是江南的女子,婉约,轻柔,若梦若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古风优美散文:流年深处雨巷情1 轻回首,流年深处,总有一些潜入心底的纪念。 尘烟过,韶华胜极,还有多少烟雨江南的惆怅? ----题记 江南是雨的故乡,雨是江南的外衣,而雨巷,是江南的女子,婉约,轻柔,若梦若画。 一圈圈轻柔的涟漪,晕开了江南深处的一船烟雨,还记得在那个时光斑驳的午后,我意外寻得了这一方水墨,便忘记了来时的路。几处人家,青砖黛瓦,漆门铜环,轻轻浅浅地,就勾起了心底那徜徉已久的江南梦、雨巷情。 我在一低头的瞬间,就勾勒出你的模样,雨水打湿的青石板,还藏着青苔调皮的小脚丫;古韵悠然的殿门檐角,依旧蜿蜒着倾世琉璃的姣好容颜;朱红淡褪的小巧阁楼上,一抹冷香嫣然于窗棂绽放。我勾起嘴角的弧度,偷偷凝望着你的一颦一笑,生怕打破了这尘世里一缕难得的静谧。远去的时光片段,淅淅沥沥,清滢、空灵,这一蓑雨,一潭碧水,在耳畔的吴侬软语中渐次清晰,女子们相互打闹的笑声还是那般清脆响亮。五年的光阴,被流水带走,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多少故事在文字里流淌,梦里几多回眸,我们都是否还是最初的

模样? 那一日,你着一袭青蓝色的旗袍,撑着一把油纸伞,独自彷徨在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那该是东方女子独有的韵味吧,纤纤细步,恍若盈盈水间的波光粼漓。轻眸回转,你深邃澄澈的瞳孔,一不小心就将凡间的精灵跌落,素颜若水,却掩不住你素心如兰的优雅气质,一片雪花,就此跌落你的裙摆,在雨巷的尽头,浅诉秋心。微风伴着细雨,送来一丝丁香的愁怨,仿佛就瞧见了那淡紫色的小花,一朵朵,在雨中蹙眉,是如此多情,也许沾染了她独有的清香,飘散在这悠长的小巷,结着愁怨的你更平添了一缕幽静。 月光如菱纱般笼罩着古朴的小巷,一曲古筝曲飘然而至,悠长婉转的调子,望尽天涯,尽是相思,只影向谁去?每一个音符,都飘向千里之外,不知,那个他,可曾听到这一曲用灵魂弹奏的地老天荒。问今夕何夕,你可知谁是她心上那朵荼蘼的花,一夜落红,惘然如梦,醉影掠过惊鸿一瞥,在这淡烟微雨的江南小巷,开到荼蘼花事了,终是散了,远了。一滴清泪,打乱琴弦,多年以后,只记得你白衣若雪,馥郁芬芳,似百年陈酿一般醉人,却始终模糊了你的容颜,只能成为一抹凄凉的叹息。 收拾起心情,打捞着流年深处遗落的点点滴滴,轮回之间,回梦江南。雨巷深深深几许,我打江南走过,凝望你的眼,不问时光,不诉离殇。莫失莫忘,不离不弃。相约于流年深处,共话千年雨巷情。 古风优美散文:烟雨深处,一枕蓝梦独自消瘦2

戴望舒诗赏析

戴望舒诗赏析 曾经有人说戴望舒诗是诗坛的“尤物”,大概是说它美艳而富于可怕的诱惑性吧,自然这是寓贬于褒的。我愿意在正面意义上使用“尤物”这个词,我认为戴诗美丽而富于感情,有亲切、柔美的抒情风格。戴诗的魅力来自他那诚挚而忧伤的感情。他的诗与20世纪20年代臻于高潮的英语系的现代主义诗的重“知性”不尽相同,他的诗主情,情是他的诗的骨子。尽管他很快就抛开了浪漫派,而倾向于象征派,甚至后来还倾心于后期象征派,但他的诗一直有浪漫主义的情愫。他的《诗论零札》认为诗所表现的,是情绪的抑扬顿挫,是去掉了音乐与绘画成分的纯粹的情绪。他的诗集,无论是《我的记忆》,还是《望舒草》,或者《灾难的岁月》,都是抒情和以情取胜的。如果拿40年代成长起来的穆旦的诗加以比较,一个重知性,一个重感情,区别是很显然的。番草在纪念戴望舒的文章中曾说,当时他们那一批诗人所喜爱的诗,是兼有浪漫主义的情愫与象征主义的意象。戴望舒的诗风大体上可以说是象征主义的,但它没有象征主义的神秘与晦涩,更非只是官能的游戏。戴望舒的诗是感情的,但不是感伤的。感伤是感情的矫饰虚伪,是感情的泛滥,戴诗里没有这样的东西。所以,在《望舒草》出版的那个时候,曾经有朋友说他的诗是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杜衡也说戴诗很少架空的感情,铺张而不虚伪,华美而有法度,的确走的是诗歌的正路。 戴望舒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政治和爱情作理想主义的苦苦追求,但其结果,却是双重的失望。在他的诗中,姑娘的形象往往寄寓着他的理想,而孤独的游子的形象则往往是诗人自己。他的诗常常表现出游子追求理想的命定的徒劳,而这里的特点恰好又是对没有希望的理想付出全部的希望与真情。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魏尔伦《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对于诗人的理想和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的悲剧感。戴望舒的诗,则表现了从五四运动激昂地飞腾起来的理想,同淹没于血泊之中的1925~1927年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他的诗自然不是反抗的和战斗的,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他的成名作《雨巷》里的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显然受到命运的打击,但她没有乞求或颓唐,她是冷漠和高傲的,她仍然是那样的妩媚动人,她在沉重的悲哀下没有低下人的尊贵的头,像一面旗子一样地忍受着落到头上的磨难。诗人在这里坚持了人的尊严和顽强生命力的思想。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就是戴望舒诗的悲剧主题。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雨巷中的想象的散文

雨巷中的想象的散文 如果人生是一只苍老的鸥鸟,无力飞出雨巷 , 我会举起一把刀放出我没有凝固的血液, 给它前行路上最甜蜜的一滴清水, 哪怕永远站在寂寞里,我一样的选择放弃自己…… ——题记 一 其实,你来与不来都一样,想你来时的脚步,是否沾满了草露的清香。你种 下的海棠花还在,每一朵花蕊都是你的问候,是你的目光;每一滴花露都是你的 心雨,你的牵肠。 也许,我的门虽然不大,开关也只是瞬间,却可以容忍你每次轻快的来访, 或带来一抹忧伤,或携去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我只是临近窗台,感知秋雨中的 雨巷,感知你淳朴中的善良。 二 其实,你来了也好,不须若言,明白无法抗拒你每一个拙劣的微笑,我却死 守。你知道,我只是一个忧伤的灵魂,蜗居在竹林一隅,任你捶打而无法复合的 灵魂。 既然上帝安排你我在冬天相遇, 情感便如一片葱郁的竹林, 犹如大自然的生 命。我总是叮叮当当地笑她,说她是顽皮的丫头。她说:“我不是丫头,我是那 些花儿,是碎落在地上的灵魂”。 三 临窗听雨,那悉悉嗦嗦的秋雨,不紧不慢地敲打着梧桐的叶面,或者点击青 石板铺成的小巷,声音清清的,凉凉的,不沾染半点杂音,清亮地响着秋天的节 奏,如一弦弦清音的吟唱。 最喜在秋天的夜里, 一盏茶, 一卷书, 一个人, 斜靠床头, 依着昏黄的灯光, 在细雨敲窗的音乐声中消磨自己的时光。聆听雨声的感觉真好,那寂寂的清音, 响亮在清幽锁寒的夜里,清脆而蕴藉。 四 一个人, 走在野外曲折有致的小路上, 清脆的脚步声敲击着霜花染痕的石子 路面,很有节奏地拍打着韵律,哒哒地惊醒了林中正在酣眠的宿鸟,陪着她一起 聆听雨的感觉。 那时,霜花是浅浅的,霜色是淡淡的,与月光相映着,一个寂静、幽雅的世 界,一份难得的纯净和清新,那触目惊心如玉般晶莹剔透的清凉,顷刻间荡起了 心域间每一个染满尘埃的角落。

戴望舒《雨巷》赏析

戴望舒《雨巷》赏析 戴望舒《雨巷》赏析 每每望着露台上那一簇簇满枝盛开的紫色丁香,青葱年少时的诗情画意就会一次次被勾起,却又总是不得不一次次的被放下。 被放下,不是真的想放下,也不是因为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老李这首诗,真说不上有多好,特别是总感觉太过单薄,缺少厚度,无非是怀春的少女思念钟情的帅哥而又不得相见的初恋与相思,而已;何况,诗中的这对儿原本就在异地,属于双城恋,更不知道这究竟是写给他一生中所经历的柳枝、宋华阳和王晏媄三个女人中的哪一个。反正是远不如他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来得更生活,更深沉,更真切;也不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把离愁别绪说得更加透彻,更加深入骨髓。 被放下,这唯一的原因,只是戴望舒的那首哀婉曲徊的《雨巷》,那才是丁香的绝唱,那才是横亘在面前的一堵不可逾越的高墙,让我始终不敢用笨拙的、不解风情的笔墨再去描摹那结着愁怨的丁香。生怕惹恼了那位丁香姑娘,生怕触碰她那太息一般的眼光,生怕她失去了丁香一样的颜

色,生怕她散淡了丁香一样的芬芳,生怕她浓重了哀怨和惆怅。 戴望舒(1905.11.15~1950.2.28),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虽然也先后用过其他几个像艾昂甫、江恩等的笔名,但最能体现他内心追求的还要算望舒,这个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他之所以更加钟爱这个笔名,就是要表达青年时期的他,意欲追随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望舒,就是那个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他1923年秋进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后被查封。《雨巷》正是写于这个时期,1928年发表在《小说月报》。这首诗一经发表,迅速受到文学界广泛关注,作者也因这首诗太过经典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在这首诗里,诗人把所有的情绪放置在了一条江南梅雨时节的小巷里,而这条雨巷,阴沉而狭窄,行走在这条雨巷中的人,又是那般的抑郁和孤寂。在这里,诗人充分调动象征手法,以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暗喻那个使他感到压抑的、黑暗的、阴沉的社会现实;雨巷里,没有一缕阳光,没有一丝生机,没有一点点活气。“我”就是在这

戴望舒《雨巷》赏析

戴望舒《雨巷》赏析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 《雨巷》一诗的音乐感很强,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缓、低沉而又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发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怅。诗一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而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小巷里空荡荡的,只有诗人: 撑着油纸伞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诗人一人在雨巷中独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态则分明透露着他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小巷、细雨、撑着油纸伞的孤独诗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态──这就是这首诗的开头几句所展示给我们的镜头。在上述镜头过后,诗中出现了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并非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而是诗人幻想出来的(他希望碰上的)一个虚拟人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诗中接着写道: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花色或白或紫,给人柔弱、娇美而又纯洁、庄重的感觉。丁香花娇美却易凋谢,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引愁之物。中国古代的诗歌中有不少吟咏丁香的名句,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纱》词);“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由于中国古代诗人们的反复吟咏和广泛传唱,在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渐成为美丽、高洁、柔弱、愁怨之类性质或具有这类性质的事物的象征。《雨巷》中出现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国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上述性质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丁 香的美丽姿态和颜色,又具有丁香的高洁和芬芳,还具有(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忧愁与哀怨的特点。 这样一个宛如丁香魂魄所化的“姑娘”,一经诗人的想象而创造出来之后,也就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在诗中,她也象一个现实人物一样活动起来: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精选5篇)_短篇散文精华版

《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江南的一场烟雨,在相视一笑中,随风荡漾起回忆的波纹,然后再渐渐隐去在画中的江南,只因为你的离去,我竟为你留下的惊艳,倾情伤怀。 时光太匆匆,我们总也回不到过去,也许曾一见倾心,但再见之时,也许,是悲哀之时。若是如此,在那分离的一刻,我怎样也不会让你离去,怎样也不会让定格在唯美初遇的时光流逝,我只期望那一刻能够定格一万年。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这只是一个完美的愿望,蓦然回首,以前沧海桑田,早已换了人间,再也寻不到灯火阑珊处那一抹清纯的微笑。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屏?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消宵半,夜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儿衣,比翼连理当日愿。纳兰长于情,深于情,直抒无奈忧郁情,我的悲哀又怎不是因情而起? 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让那种自然,那种回忆,那种真诚,一向弥漫在生命之中,该多好啊。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误会,会有费解,会有猜测和非议呢?为什么还有冷落,争吵和疏远呢?为什么? 初遇是一场美丽的梦,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料想到的时刻出现,在最没料想到的时刻消失。 在这场不该有我的梦里,我依然在期盼,一切能够重新开始,一切都能够慢慢解释,想象之中还能再回到初遇时的欣喜和感动。在梦里你依 然如故,在我眼前,你的微笑,一如那年那月那时那分那秒,依旧让我那么心动。 每个人都会有初遇的情结,像一杯清水那般清纯透明,透明中包含着一种叫做永不会再来的幸福,稍纵即逝,有的人拼命的想抓住,拼命的追寻,可他还是如烟随风,轻轻流逝再也不见了,初遇的情怀,是一场淡淡的清风,太过执着了,便迷失了自己,惹一世的忧伤。让他自由吧,只留一丝在梦里,安慰以前渴望的心。 有一种情怀你不会明白,你永远明白不了,因为它是属于我自己的,也许你我仅仅错过了一秒,就已注定已错过了今生。 人生若只如初见,忧伤的美丽只能注定定格在回忆中。也许哪天,转身而去,留下一个美丽远去的背影,完美的弧线,会诉说着对昨日依恋。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舍的眼眸只为停留在离去的那刻,也许哪天你出此刻我的梦里。倾城的微笑,会解释着那些年的思念。 人生如此,浮生若萍,相逢情缘深?相恋情缘浅!辗转一季花开花落,不变的容颜下,是否还有一颗不曾改变的心?情生情死若一场烟花雨,最终还是不见了踪影。初遇时情真至深,再见时,唯有一滴悲哀断肠泪,一抹忧伤忘怀笑。擦肩而过,回头看,不曾见。来时伴

雨巷赏析及背景

大学语文--戴望舒《雨巷》赏析与写作简介 (2009-10-11 13:02:19) 雨巷戴望舒 【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原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县人,祖籍南京。现代诗人。出身于职员家庭。在杭州宗文中学求学时即喜爱文学,与杜衡、施蛰存一起切磋诗歌艺术、办文艺刊物等。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此时戴望舒在文学爱好上接近法国象征派诗歌,如魏尔伦等人的作品,这对于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起了重大影响。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璐》旬刊上发表诗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因参与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避离上海,至江苏松江。后到北京,结识冯雪峰、李霁野等人,并在《莽原》上发表诗作。1928年回上海,此后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译工作,开创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里程。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于1929年出版。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时,曾翻译、介绍苏联的作品和论著。其中《唯物史观的文学论》一书,为鲁迅、冯雪峰合编的《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即为成员。但后来对某些文艺问题的看法与左翼作家有分歧。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在上面发表许多著、译作。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此时编定诗集《望舒草》(收《我的记忆》集内部分诗作及此后所发表的新作,并附《诗论零札》一文),于1933年8月出版。1934年曾去西班牙旅行,1935年从法国回国。1937年1月,诗创作合集《望舒诗稿》出版。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上海“孤岛”继续著、译,后于1938年5月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并创作了《我用残损的手掌》等。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并进行著、译、研究等工作。1948年,因参加民主运动受国民党政府通缉,再次去香港。1949年辗转到达北平,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工作。1950年2月8日因气喘病逝世。他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胡乔木《悼望舒》,1950年3月1日《人民日报》)。 戴望舒的创作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创作主要收在《我的记忆》集的《旧锦囊》《雨巷》两辑内,这时诗作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明显具有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等的影响。《雨巷》为此时期的代表作,诗作在对江南雨中小巷的抒情中,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受到人们注意。当它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时,叶圣陶赞许作者“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第二阶段的创作包括《我的记忆》集内《我的记忆》一辑、《望舒草》的全部以及《灾难的岁月》集的前几首。此时较多接受法国后期象征派诗人耶麦、保尔·福尔等人的

戴望舒雨巷赏析

戴望舒《雨巷》赏析及评论 一、音乐感强 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缓、低沉而又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发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怅。诗一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而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诗人一人在雨巷中独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态则分明透露着他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小巷、细雨、撑着油纸伞的孤独诗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态──这就是这首诗的开头几句所展示给我们的镜头。在上述镜头过后,诗中出现了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 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并非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而是诗人幻想出来的(他希望碰上的)一个虚拟人物。 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花色或白或紫,给人柔弱、娇美而又纯洁、庄重的感觉。 这样一个宛如丁香魂魄所花的“姑娘”,一经诗人的想象而创造出来之后,也就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在诗中,她也象一个现实人物一样活动起来。 诗中所写的雨巷里,本来只有诗人一个人独行;自“丁香姑娘”出现后,就有两个人在其中行走了;而且,那个姑娘的步态、表情乃至手上的油纸伞都与诗人一样。这样一个人的出现,显然使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现在有两个各自孤独的青年男女在活动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这是我们想知道的,也正是诗人当时所想知道的。 她终于向诗人走近了,可是,她却没有向诗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诗人投出了一道叹息的目光,然后,像梦一般轻盈而不着痕迹地飘过去了!当她从诗人身边飘过去的时候,诗人看到她的表情是一脸的凄婉迷茫。这表情分明透露着:她心里实际上是不愿意与诗人分离的。但因为某些原因,她却不得不与诗人失之交臂!俗话说得好:人生难得一知己!这两位心灵相通的青年男女在雨巷中不期而遇后,竟然又失之交臂,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眼睁睁地看着一段可能的美好姻缘就这样失之交臂,诗人是何等的痛心!在恋恋不舍而又深感无奈的情绪状态中,诗人目送着"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渐行渐远。 等到走过一道“颓圮的篱墙”──这“颓圮的篱墙”正是诗人想与“丁香姑娘”相聚相守这一较为具体的希望破灭的象征──,“丁香姑娘”终于消失在雨巷的尽头。但这时的诗人还是处在魂不守舍的状态中,即使不能再看到“丁香姑娘”,他还是在感受着“丁香姑娘”遗留在雨巷的黯淡光线和清冷空气中的颜色和芳香,并为这种颜色和芳香的不断消散而伤感不已。 诗人一个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着刚才与“丁香姑娘”相逢时所感受到的她的色彩、芬芳,甚至她的满含叹息和惆怅的目光。但残酷的现实却容不得美好的爱情或理想。在诗的最后,我们看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又只剩下了诗人在独自彷徨。 在诗的末尾,诗人似乎又将诗的开头所出现的那个镜头又重放了一遍。首尾两节的词句几乎全部相同,只是将其中的“(我希望)逢着”改成了“(我希望)飘过”。这一改,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诗人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因而,读到诗的最后一节,我们不禁感到: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而又无奈、惆怅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层。 二、在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1、法国象征主义手法和中国传统诗歌意象的完美结合: 我们看到:这首诗表面上所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雨巷中相逢而又无言地分离的事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导读:一、导语 梅雨飘飞的季节,细雨空蒙的江南小镇,青石板铺就的寂静小巷,蜿蜒而又悠长一位心事重重的忧郁少年,撑着一把黑色油纸伞,踽踽独行,希望能邂逅一位丁香花一样的姑娘这里是落寞惆怅的雨巷,这里又有聊以慰藉的希望让我们走进雨巷诗人戴望舒那哀怨凄美、婉约朦胧独特境界 二、简介 戴望舒,现代诗人,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这首诗写于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1927年发生了哪些大事件?)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也叫大革命的失败许多知识青年苦于找不到出路而陷入了痛苦与迷茫 三、诵读 反复朗读,体会音韵美 从结构上看,全诗七节,每节六行,3、6押韵,且一韵到底保证了节奏的整齐,音韵的和谐有的一句用几行来排列,使节奏变得顿挫舒缓如第一节: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同时,诗歌中吸取古典诗歌中反复和叠唱的手法(以前学过诗经没有,有没有重章叠唱的现象,可指出来) 在本诗中找出一二处(先让同学找)举例如: “悠长、悠长”,“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像梦一般,像梦一般地”,这些都是反复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使一个音节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叠唱,还有首尾两节,将叠唱贯穿全诗,笼罩全篇 问:这样有什么好处? 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让韵律在字里行间时时回荡,悠远而绵长 四、赏读 结合学案导读,捋一捋这首诗的思绪 以彷徨追寻开篇,(1-2)以仍在彷徨继续追寻结束(7)中间写了与那个丁香般的姑娘的瞬间相逢而又相散的幻境般的情景(3-5) 研讨下面几个问题: 雨巷的环境特点有哪些?灰暗(从雨天和油纸伞看),寂寥,悠长,破旧,沧桑(颓圮的篱墙)

《雨巷》原文及赏析

《雨巷》原文及赏析 《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巷》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雨巷 作者: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赏析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全诗还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除每节大体在第3、6行押韵外,每节的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居“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

古风散文(精选15篇)

古风散文(精选15篇) 古风散文 古风散文精选(一): 古风优美散文:烟雨深处,一枕蓝梦独自消瘦 烟雨深处,一枕蓝梦独自消瘦。 谁的画笔,蘸了月色,将湄水彼岸渲染成一抹蓝,疏烟轻袅,笼住水畔小院,也笼住一汪染蓝的心事,云烟散去,又聚拢,那些深深浅浅的蓝,便浓了又淡,淡极反浓。 却忆当年,同样的蓝月下,一袭青衫自万水千山之外打马而至,风尘起,竹帘卷,来不及抬眸的惊诧,在水意幽然的弦上,划出一波轻颤,水蓝点点飞溅,素白的裙摆上,芝兰渐次开放。 月色叩窗而入,与烛影对舞。[由整理] 菱花镜中眸光流转,羞红了一阕婉约,黛眉描罢却回

首,笑问深浅入时无 桃木梳下,长发如瀑,皓腕轻举,绾绿鬓堆云,簪一支玉钗,款款间,摇落一地呢喃软语。 箫声自蒹葭深处踏露而来,清音绵长,绕着月色织出一方素笺,一笔一划,书尽心暖,吟遍清欢。 以为这就是一世了,却不知,月圆月缺几度,掌心的时光如沙漏尽,秋深时,青衫已杳。 当岁月一遍遍碾过宋词的韵脚,痛了的不仅仅是期盼。 淡蓝梦语在幽怨的侵蚀下,一天天褪色,每当新月初升时,哽咽琴音唤不回逝去的似水流年,忧伤凝成霜花,一寸寸爬上青丝,老了镜里眉弯。 月色轻寒,凉了书简里的离愁别绪,沉默的辞藻描不出一城荒芜。将锦书层层折叠,付与烟尘,只在青鸟眠去之后,用泪痕洗却旧年。

此去经年,当阳光和细雨将最后一丝微蓝抽离,纯白梦境安抚着时隐时现的钝痛。 有疏影斜逸入窗,映着闲置的书卷,在落寞的字里行间,圈出了点点暖意,细碎沾襟。 打开尘封已久的门扉,才明白,久违的晨曦把天际淬成了淡金。轻嘘一口气,睫毛噏动的时候,梦已经轻巧着陆,波澜不惊。 箫音再起,卷一树梨花飞雪,成冢,葬了月下的伤,和子夜的寒。 仰首,天的蓝;低眉,海的蓝。 剪一缕莹蓝在晨光中织梦,缀几瓣白云的宁馨和浪花的澄净,蓝底白花的梦帕上,无风也无月,无怨亦无嗔,从此写满尘世的安然。 古风散文精选(二): 流年深处雨巷情

行走的雨巷优美散文

行走的雨巷优美散文 一柄青花撑开了悠长的雨巷 ,雨中飘一场风、风里落一阵雨。长笺了思念的远方,点滴成墨深深浅浅的 一巷石板路。起风泊落的烟雨,颠沛着十月的年轮,汇聚了万千流水成了海洋。 烟雨砚墨,挥毫春华。泼墨的秋实中岁月蹉跎了自己。 冷风在后退,雨巷在行走。 屋檐摊开双手,拥抱着念想的雨水。在摇曳的时光里,孤漠,冷寂,浅浅的 吟一首诗雨。轻软的秋风里,落叶长出了一朵温润的小花,馨香从石巷的深处飘 过。 一片秋色,几棵梧桐,凤凰落枝蓝绿了舒展的时光。秋意浓浓中,一愁离别 的絮花飘飘洒洒落满一地, 转眼中一场落叶冉冉, 一池秋水茫茫, 一片枫林艳艳。 顿时,秋色便有了生命的光彩,暖暖的禅意。 桃源的醉意, 思念的长卷。 轻拢了一肩花香, 横斜的弯月挂在西下的薄雾里, 悄悄的把一帘秋月的情愁演绎成欢乐无边无际,牵念里,收拾起片片温馨,埋在 心里。在一方盈香的沃土上陪植出更多更美的芳香。 牵手雨巷,拥抱情愁。勉强的微笑里,挥手昨日的梦。用一叶扁舟幽火阑珊 出低沉的呢喃,细语无言的结局中一阙清愁、一阙寒霜。桅杆上的渔火,老去昏 黄弱光阴冷,残月点点缀满了一帆,温暖中又是一季春暖花开。 雨巷人来人往,走走散散。黄昏客离客去,渐远渐淡。雨巷淋湿了千年的苍 凉,抹平了坎坷崎岖的道路。蒹葭苍苍,行草茫茫,残月败柳,华叶衰黄。一巷 石板路,满街情愁殇。老树也会重新长满绿叶,过往的云烟终会熠熠生辉。 风会止,雨会停,雨巷慢慢行走。这边花没落,那边花正开。蓝天芳香了无 数心中的思念,在时光的滴答声里入梦呢喃。谁的花香温暖了谁的黑夜?谁的春 风翠绿了谁的夕阳?用一朵花开了瞬间,在行走的雨巷中种一片春天。 细雨盈盈,轻风悠悠。柔柔的光晕,绵绵的深情,一袭的秋雨渲染了一巷的 青花,醉酒了长长的倩影。暖阳笑靥中,踩一朵云彩,拥一片幸福,把爱温馨的 驻在心间……

雨巷子散文

雨巷子散文 昨夜又失眠了,天刚发白,一个人走在巷子里,几片乌云压在头顶,也压抑 着我的心。 “滴答、滴答”几滴雨水落在我的头顶上,清脆的声音萦绕在耳边。雨水与 路灯杆的碰撞声越发清晰,打破了小巷早晨的宁静。愁绪,缠绕在我的心头,越 想抛开,却缠得越紧,真是:剪不断理还乱。靠在雨巷 里, 我莫名低叹息, 也像戴望舒一样, 在雨巷中遇到一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 我在雨中徘徊着、彷徨着,等的是像丁香一样的那位姑娘…… 雨沾湿了我的衣襟,冰冷的温度在皮肤上传递着,心被雨水浸透了。抬起头 望着一家阳台,一朵清新脱俗的丁香花,垂着头望着我暗暗地掉泪,巷子里有着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美景,而我却沒那闲情,雨停了,乌云散了,炊烟开始袅 袅升起,每家每户的欢声笑语飘出窗外,我却呆在雨巷里怨起天来…… 四十四年前的今天,也在这儿相遇,她握着两朵紫丁香,穿着红色裙子,她 的胸前微微挺起, 两手富有弹性地捧着兩株丁香花儿摆动着, 她的刘海细细地垂 在前额的正中,像一绺黑色的丝带,白玉般的脸蛋儿,泛着天然的轻微红晕,衬 着一头柔软的深黑头发。 她的鼻子和嘴端正而小巧, 她明静的眼睛是那样的天真, 那样纯洁地望着这个世界。她一定未曾看到,她像她手中丁香那么美丽动人。可 今天,叶儿落了,花儿谢了,你去了,永远地去了。你猝然地离去了,我们在一 起生活了六个年头。 离走那天, 紫娟, 并不是如你所说的“你从来沒爱过我”。 不, 是爱过你的, 热烈地爱过你,但那爱是一个错误,一个追悔莫及的终身错误。记得吗?我们相 识在地区文艺调演的剧场上, 在晚会谢幕时你靠在我身边轻轻抓着我的手小声说: “等完后沿江路见”。 那欢快的乐曲唤醒了我沉睡的恋情, 使我陷入一种痴迷的 状态中。自那晚,无论田边地角,都有我俩的踪迹。记得那次河边与我团领导相 遇,马团长拍着我肩说:“少年老成,大可造就!”马团长夫人更加有趣地称赞 我“一表人材,风度翩翩”。在团里工作这么多年,却沒有遭来任何风流韵事, 你在一旁吃吃地笑了。不久去省上汇报演出,我俩演《罗米欧与朱丽叶》。真沒 想到,我说了句你把朱丽叶演好,就那样地刺痛了你。我感到你身子微微一颤, 你的手心在出汗, 你投给我一个极不友好的眼光, 又给了我那样一个冰冷的回答: “我沒有那样的荣幸。”演完后,我对你说:“在我眼里,你就是朱丽叶,你有 朱丽叶的一切,就是不会有朱丽叶的悲剧。” 记得那年五月,我陪你去我家乡龙苍沟看鸽子花,在天生桥下,你倾倒在我 的怀中,我第一次吻了你。为了你这纯真的爱,为了你给我插在胸前的鸽子花一

年华的散文三篇:静听岁月流逝年华

年华的散文三篇:静听岁月流逝年华 有人说,春天的雨,是少女,正直豆蔻年华;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人;下面是有年华的散文三篇,欢迎参阅。 年华的散文三篇:静听岁月流逝年华喜欢一个人这样安静的坐着,沉思。或者快乐、或者忧伤,或者追忆某些片段。 岁月在我身边轻轻地诉,我在静静地听。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清香。风从水上走过,泛起阵阵涟漪。雪从冬走过,赠下种种希望。烟雨之中,曾经走过竹轩园林,走过交错河流,走过寂寥雨巷,走过一段似水的年华。逾越千年,一时欢笑,一时寂寥,在岁月中流逝。无论是谁,眼前的山泉,清风,晓月,落霞都会成为生命中一帧最美的画面。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平凡感动都是一个个精彩的过程,有时,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生命中一路收藏堆积的所有点点滴滴风风雨雨苦乐年华铭留下的苦涩或甜蜜的过往瞬间。青春是条季节河,仓促地流转在生命里。那些散落在角落里隐隐的悲痛,唤起藏匿心中的伤城。一个人会伤感,是因为思想,因为有爱,更因为有诗意。伤感缥缈如烟,如同淡淡的幽香,深夜敲窗而入。于是我爱上落寞黄昏后的窗台,望着萧瑟的烟火,在几许幽邃的夜里,空将一行清泪垂落。 当夕阳一抹一抹的隐去,深夜的帷幕正悄无声息地向星空蔓延,月亮缓缓爬上来,银光泻地,一地的冷清和凄凉。当一缕月

华透过小窗印在脸颊,冰凉而惨淡,似乎找到一钩新月凉如水的空灵邈远。如果孤独是有颜色的,那么黑色便成了她唯一的标签,或许是一场命运的安排。孑然一身,踽踽漫过那悠长的小巷,寂寥满怀,持满手月华,何处相诉我的泪眼愁肠。茫茫星夜,天地悠悠,一颗孤寂的残骸在游荡,我疲惫身躯寄予的是一个不死的灵魂,不死的灵魂深处埋藏的是一颗受伤的心。沉郁的日子从我单薄的青春上碾过,多么奢望留下一条幸福的车辙,可年华似水,韶光易逝,等我恍悟,青春已消磨殆尽。 几许叹惋,几许缠绵,几许落寞,暮色四合时,凭窗而立,总会怀念一抹残阳,苍凉而美丽,“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躲在某一个角落,想念一段时间的掌纹”,年华似水,泛起的涟漪是那样明澈心扉。掬一泉清凉,泪悄悄滑落,跌跌撞撞落入心河,层层波纹荡漾远方。思绪早已被无情的东风摧残。茗一种情怀,呷一口伤感,曾经的日子如茶一般苦涩。伤感的任何夕阳一样孤独落寞,走在年华的痕迹里,去守候一份落照的静寂。苍烟落照,残阳如血,风逝了憔悴的容颜和悲戚的泪眼。青春的足迹就这样在沉寂的石板上渐渐流逝。 那些逝去的年华,那些欢笑和愉悦消失在晨霜雨露。走过年华,走过一段烟雨蒙蒙,走过一汪盈盈春水。 欢乐太短,何必留恋清晨的时光,寂寞太长,何必追忆无际的悲伤。人生之路有平川坦途,也有无舟之渡,无桥之岸。路途是遥远的,不要被磕磕绊绊挡住了方向。或许现在尘雾缠绕,荆棘丛生,但终会迎来柳岸花明的豁朗。若错过一层涟漪的清寒,错过一番诗意的柔情,不必留恋也不必彷徨。世上没有不绝的风

戴望舒《雨巷》原文阅读、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戴望舒《雨巷》原文阅读、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象我一样, 象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 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 又投出 叹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象梦一般地, 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象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 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 叹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作者简介: 戴望舒,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1950年因病逝世。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雨巷》赏析: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全诗还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除每节大体在第3、6行押韵外,每节的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关于高中优美散文800字5篇

关于高中优美散文800字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高中优美散文800字篇一:不要轻易说“不” 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绝。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 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它不是逞强的工具,也不是逃避的借口,然而生活中的我们,却从不吝啬说“不”。推选班长,为逃避重担,以“‘不’敢天下先”标榜自我而无人毛遂自荐;上学迟到,却以强悍的姿态拒绝让门卫登记姓名,来表现自己的勇敢。殊不知,老子当时说出“吾有三宝:一曰慈,一曰俭,一曰不敢为天下先”,是在一个诸侯争霸、天下大乱的时刻,他的“勇于不敢”,是劝诫人们不要为争名逐利蜂拥而上,以致兵戈相见,生灵涂炭,这是智者渴望人们和睦的呼喊,而不是逃避职责的理由。而勇敢,不是蛮横不讲理,孔子说过“知耻近乎勇”,对自己的错误检点省察翻然知耻,那才是勇敢。 不要轻易说“不”,在世事尚未洞明,人情尚未练达的时候,在没有深刻理解什么是“不”之前,理智地运用“不”。 不要轻易说“不”,还因为它需要我们付出代价,有时候,甚至

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兵败垓下的项羽对乌江亭长说“不”,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刎乌江,从此霸王别姬成为一曲绝唱。而韩信,不对漂母说“不”,不拒绝她的帮助,忍辱负重,终成一代名将。究其原因,项羽太在乎他的英雄气概,殊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像韩信。假如项羽不轻易说“不”,那历史恐怕就要改写,项羽或许就不仅仅是一个悲剧英雄了。 说“不”,有时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请慎重考虑,请三思而行。 当然,在邪恶势力面前说“不”,如同文天祥在元朝招降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在混浊世事面前说“不”,如屈原投江,如陶潜归隐;在挫折困难面前说“不”,如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这些,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心灵里一方净土的坚守,对人间邪恶势力、残酷现实、不公命运的有力抗争。他们,才是真正的勇者。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 高中优美散文800字篇二:我的时间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帕斯卡尔如是说。 正如周国平《时间》中论道,我们站在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上,我们徘徊于永恒与瞬间的交轨处。时间是这样一个永远无法触摸的抽象,却又这样真实地存在,一如哲学中所提到的“我们都是矛盾的结合体”。 瞬间无法停留,永恒不可企及。我该如何在时光的隧道中,缓缓滑行,不至落后也不至刺眼伤人?

古风散文(精选15篇)

古风散文(精选15篇) 古风散文精选(一): 烟雨深处,一枕蓝梦独自消瘦 烟雨深处,一枕蓝梦独自消瘦。 谁的画笔,蘸了月色,将湄水彼岸渲染成一抹蓝,疏烟轻袅,笼住水畔小院,也笼住一汪染蓝的心事,云烟散去,又聚拢,那些深深浅浅的蓝,便浓了又淡,淡极反浓。 却忆当年,同样的蓝月下,一袭青衫自万水千山之外打马而至,风尘起,竹帘卷,来不及抬眸的惊诧,在水意幽然的弦上,划出一波轻颤,水蓝点点飞溅,素白的裙摆上,芝兰渐次开放。 月色叩窗而入,与烛影对舞。 菱花镜中眸光流转,羞红了一阕婉约,黛眉描罢却回首,笑问深浅入时无。 桃木梳下,长发如瀑,皓腕轻举,绾绿鬓堆云,簪一支玉钗,款款间,摇落一地呢喃软语。 箫声自蒹葭深处踏露而来,清音绵长,绕着月色织出一方素笺,一笔一划,书尽心暖,吟遍清欢。 以为这就是一世了,却不知,月圆月缺几度,掌心的时光如沙漏尽,秋深时,青衫已杳。 当岁月一遍遍碾过宋词的韵脚,痛了的不仅仅是期盼。 淡蓝梦语在幽怨的侵蚀下,一天天褪色,每当新月初升时,哽咽琴音唤不回逝去的似水流年,忧伤凝成霜花,一寸寸爬上青丝,老了

镜里眉弯。 月色轻寒,凉了书简里的离愁别绪,沉默的辞藻描不出一城荒芜。将锦书层层折叠,付与烟尘,只在青鸟眠去之后,用泪痕洗却旧年。 此去经年,当阳光和细雨将最后一丝微蓝抽离,纯白梦境安抚 着时隐时现的钝痛。 有疏影斜逸入窗,映着闲置的书卷,在落寞的字里行间,圈出了点点暖意,细碎沾襟。 打开尘封已久的门扉,才明白,久违的晨曦把天际淬成了淡金。轻嘘一口气,睫毛噏动的时候,梦已经轻巧着陆,波澜不惊。 箫音再起,卷一树梨花飞雪,成冢,葬了月下的伤,和子夜的寒。 仰首,天的蓝;低眉,海的蓝。 剪一缕莹蓝在晨光中织梦,缀几瓣白云的宁馨和浪花的澄净, 蓝底白花的梦帕上,无风也无月,无怨亦无嗔,从此写满尘世的安然。 古风散文精选(二): 流年深处雨巷情 轻回首,流年深处,总有一些潜入心底的纪念。 尘烟过,韶华胜极,还有多少烟雨江南的惆怅----题记 江南是雨的故乡,雨是江南的外衣,而雨巷,是江南的女子,婉约,轻柔,若梦若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