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考查一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仔细想一想,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

(1)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进行呼吸。 ( )

(2)植物不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3)每个生物个体,一生中都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维持生存 ( )

(4)所有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都一样。 ( )

(5)一棵小树经历风雨,长成参天大树,是它的生长过程( )

(6)秋天到了,小燕子成群结队飞回遥远的南方过冬,这是它们主动适应环境,有利个体生

存和物种延续。 ( )

(7)病毒是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 ( )

2.在潮湿、温暖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干旱地区多,这说明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3.民歌中唱到“种下一粒子,发了一个芽”,说明生物()

A、需要营养

B、是变化的

C、能生长

D、能繁殖

4.生物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能够影响生物的生存,例如,当熊猫生活区内的箭竹数量因为开花而大量枯萎时,熊猫的数量就会减少。原因是:()A.阳光太强 B.不能及时有效隐藏起来

C、缺少充足的食物

D、空气太干燥

5.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作法错误的是()A修改假设 B、修改实验数据 C重新进行实 D、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6.夏天到了,百花丛中,蝶舞蜂飞,令人心旷神怡,如果赶上阴天下雨,你会发现在花丛中很难找到蝴蝶和蜜蜂的行踪。请你分析主要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天气条件下昆虫很少活动。() A.风力大 B.阳光少 C.温度低 D.空气潮湿

7.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A.蛇在冬季会冬眠 B.春天到来了,小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

C.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D.蚯蚓在土壤中钻穴可以耕松土壤

8、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牛吃草

B、蝌蚪长成青蛙

C、北风吹,雁南飞

D、铁生锈

9、在温暖潮湿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寒冷、干旱地区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主

要因素是()

A、植物

B、阳光

C、土壤和空气

D、水和温度

10、下列是大家熟悉的物质,其中有生命的是:()

A、杨树

B、恐龙化石

C、高度一直有变化的喜马拉雅山 D流动的水

11、人类生活所需要的食物,主要来源于生物,但也有来源于非生物的,如()

A、牛奶

B、矿泉水

C、鸡蛋

D、水果

12、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阳光

C、土壤和空气

D、温度

13、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而草履虫能趋向牛肉汁,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现象

C、繁殖现象

D、遗传现象

14、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A、缺肥时植株矮小

B、秋末树木纷纷落下

C、蝗虫具有保护色

D、鹿遇敌时快速奔逃

15、下列哪种环境是适于蚯蚓生存的生活环境()

A、干燥的土壤

B、潮湿的土壤

C、水里

D、高山

16、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骆驼能生活在荒漠中

C、候鸟迁徙

D、树木能保持水土

17.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正确的做法是()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不同

B、所有变量都相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相同

D、所有变量都不同

18、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纷纷落叶,而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 ) A.松树比法国梧桐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B.法国梧桐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一

C.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松树与法国梧桐树在进行残酷的生存竞争。

19.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树林底下好乘凉

C.鸟类迁徙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20.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

①青蛙②蚯蚓③黏虫④田螺⑤蛇⑥黄鼬⑦鹰⑧猫头鹰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③⑤⑦ D.②④⑥⑧

21.在沙漠地区,生存的生物种类非常少,影响生物在此生存的主要因素是 ( )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22.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 ( )

A.海豹对环境的影响 B.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

C.海豹对环境的适应

D.海豹为抵御敌害

23.下列哪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 ( )

A.水 B.阳光 C.田鼠 D.温度

24.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

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 )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5.在大自然,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 A.森林可保持水土 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疏松土壤

26.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A、阴暗、明亮

B、潮湿、干燥

C、温暖、寒冷

D、食物的多少

27.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把鼠妇置于一半较暗另一半较明亮的环境中,下列哪种曲线能表示较暗环境中的鼠妇的个数?

28. 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下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

了兴趣,便一起去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

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

的环境条件是

( )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29.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为()

A、1只

B、2只

C、8只以上

D、随便几只都可以

30.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

A.水中 B干燥的陆生环境 C.潮湿的陆生环境 D.土壤里

31.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A.器官 B.组织 C、系统 D.细胞

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体都能够由小长大

C.所有生物对外界刺激都能作出反应 D所有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33.下列不是生物的生命现象的一项是()

A.榆树种子萌发并长成为榆树 B.柳树的根向地生长

C.两只白色绵羊交配后生下一只黑色绵羊 D:王强的眼镜架上生出绿色铜锈

34.下列属于生长现象的是()

A.种子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 B.杨树的落叶

C.植物吸水的过程 D.人体的排汗

35.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约有多少种()

A.19万种 B.20多万种 C.30多万种 D.100多万种

36.下列选项是一位同学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的生物分类,你最赞同哪一种分类()

A.动物、植物 B.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C.动物、植物、病毒 D、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

37.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与下列哪一生理现象相同()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C、子女与父母长相不同

D、植物吸水的过程

38.生殖季节的大麻哈鱼,雄性个体的体色由银灰色变为暗红色或暗黑色,穿上“婚礼服”:’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体能将自身的特征遗传给后代

C、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D、生物体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39.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

A.新陈代谢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生长发育

40.蘑菇属于()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植物

41.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遇到敌害时,染黑海水乘机逃走,这说明生物()

A、生活需要营养 B.能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能对外界刺激作反应 D.能生长和繁殖

42. 许多成语是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概括。下列成语中,能生动描述生物遗传现象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3.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学会了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

A.智能机器人 B.变形金刚

C、溶洞中不断长高的石笋 D.石头上的青苔

4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根深叶茂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大雁南飞 D.秋风扫落叶

45.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现象,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榕树 B、电脑 C、空气 D、水

46. 下列哪种生命现象揭示的生物共性不同于其他三种。()

A、一粒油菜籽长成油菜植株

B、蝌蚪长成青蛙

C、蘑菇长大

D、种瓜得瓜

47.不是所有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

48.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池塘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49.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生物影响环境

C.毫无关系 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50.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 生物依赖环境

51苹果只能在北方种植,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生物因素 B.水 C、空气 D、温度

52.《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是由共同祖先繁衍而来的,现在两者差异很大它们对各自生活环

境的适应情况是

( )

A.非洲鸵鸟能适应环境,美洲巍鸟不能适应环境

B.美洲鸵鸟能适应环境,非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

C.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能适应环境

D.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不能适应环境

53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A.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B.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C.一些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

D.草原上的动物往往奔跑速度快

54下列各项均是影响沙漠植物的环境因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空气

55、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可以增加降水量,可以改善温室效应,可以美化环境等,这说

明()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能进行合作56. 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57.养花时,我们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依次是 ( )

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温度⑤一定生存空间⑥水

A.⑤⑥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⑥⑤ C.④③②①⑥⑤ D.⑥①②③④⑤58.在一片小树林中生活着许多种动物,有一天,从外地迁来几只昆虫在此安家落户,下列

关于这些昆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这些昆虫适应小树林环境 B.这些昆虫已成为其他生物的环境因素

C、这些昆虫的活动将会影响小树林的环境

D、小树林的环境会被这些昆虫改造

59.蚯蚓身体上着生的刚毛有助于它在洞中运动,其体表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呼吸。蚯

蚓在钻穴和取食的活动中,又会使土壤变得疏松和肥沃。这说明:() A.、生物生存依靠一定的环境 B.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也影响环境

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D.A、B、C都对

60.“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籽”所表达的是 ( ) A.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体能够产生自己的后代

C.生物体能够影响环境 D.不同生物间的关系

答案:1、X、X、V、X、V、V、X 2、非生物因素

3、C

4、C

5、B

6、D

7、D

8、D

9、D 10、A 11、B 12、D 13、B 14、

A 15、

B 16、D 17、

C 18、C 19、B 20、B 21、C 22、C 23、C 24、C 25、

B 26、A 27、D 28、B 29、

C 30、C 31、

D 32、A 33、D 34、A 35、C 36、D 37、B 38、B 39、A 40、B 41、C 42、D 43、D 44、B 45、A 46、D 47、A 48、C 49、D 50、D 51、D 52、C 53、D 54、B 55、B 56、B 57、B 58、D 59、D 60、B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4、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取放动物时动作轻柔。 【学习重点】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学习难点】 1、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学习方法】 通过老师提供的课件以及阅读课文,理解生态因素的含义,并能理解影响生物生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并通过讨论、交流,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个探究,可以让我们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我以后学习其他探究实验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 【问题导学】 我们知道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松、杉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很好;人参、三七只有在密林下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生活在一起,又会因为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可见,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自主学习】 【教材导读】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么什么是环境呢?什么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哪两类? 2.观察教材P13中的图1~12,思考一下,圈中影响小麦生活的因素中哪些是生物因素,哪些是非生物因素?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是否也会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呢?请尝试举例说明 3.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实验中.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所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收获与问题】 通过自学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一并写在下面,与同学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单元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学科生物学学段第一学段年级初一年级 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标准包括10个一级主体,本节教学内容是第三个一级主体《生物与环境》下的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的教学内容,课标要求是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是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的第一课时,主要作用是为建立生物圈的概念打基础,是在个体的水平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从教学内容来讲,本节课主要的知识目标是:认识什么是环境?环境对生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较难完成的是能力目标: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教材中建议的探究实验有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光照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和温度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我选择的是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由于有探究活动,本节课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提高效率是本节课教学必须注意的。我采用的方法是设计实施实验的过程中以学生探索为主,在实验后的总结、提炼中强调实验设计中要注意控制单一变量和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等,从而通过总结让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形成清晰的认识。2、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遇到的第一个用活的生物进行的实验,大部分学生会比较激动,对于科学探究也是初次接触,基本上是一窍不通。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保证教学的效率,其次,在探究活动的引导上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另外,为使学生对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和设计实验的要点有清晰的认识,在探究活动后一定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当然,首次实验探究活动,教师还要将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的科学精神传达给学生,为学生以后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七年级上册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业训练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2020·湖南衡阳中考)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2.下列哪项是以鼠妇为例探究“光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A.阴暗、明亮 B.潮湿、干燥 C.明亮、潮湿 D.阴暗、干燥 3.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沙漠里的一种鼠类白天躲在洞里且将洞口封住,夜里出来活动。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这是鼠类的本能 B.这是鼠类对光刺激的反应 C.这是鼠类躲避敌害的行为 D.这是生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5.下列生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A.狼和羊 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和豆科植物 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 D.一起搬运食物的蚂蚁

6.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植被分布状况形成 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7.(2016·山东淄博中考)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 说明()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8.“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这句话直接说明了() A.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9.下图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可以分为和,图中的阳光、空气、水等 是,鱼、树、鸟等是。 (2)在图中影响树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等。 (3)若池塘中水的温度过高,鱼可能会死亡,湖水也会被污染,这种现象说 明。 1.(2016·河北石家庄中考)下列现象属于温度对生物影响的是() A.在空气中含有较多氯气的化工厂附近,植物叶片会受到明显伤害 B.沙漠地区植物稀少 C.苹果、梨等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 D.野生人参生长在森林深处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案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是对第一课时的教学作简要分析说明。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有: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概念;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第一课时,突出概念教学,围绕材料中小麦田里各种生态因素对小麦影响分析。再通过搜集实例,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帮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建立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最终认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学习,学生对什么是生物有一定了解,还没有把生物放到环境中去定位。本节课主要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知识内容不深,自然界中的实例较多,通过演示实例后再进行归纳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

学会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五、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相关图片,如: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和小麦田示意图,打斗的北极熊,竹节虫的拟态等图片。 六、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生活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诱导、多媒体、提问法,开展师生互动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完整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 设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平安城中学张雅楠 一、概念分析 本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每种生物都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及生态因素概念的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基本观点的建立。探究实验活动中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要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化,抓住概念的本质,从感性经验、身边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环境,生态因素,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概念,最终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章《认识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并理解其在农工业方面的应用。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的第三节,学生对生物学还不甚了解,所以这节课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从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课程目标,力求设计多个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有意识地渗透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教育,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本节课构想的主线是“生物与环境”,由多个学生活动构成。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是初中生物课中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学生没有科学探究的基础,所以老师要将探究的一般过程告诉大家,帮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体会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把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有意识地点出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在感性上对科学探究有个认识,为后面上升到理性上的学习作好铺垫。在建立“生态因素的概念”、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就要以实例让学生去感悟,并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内容。

七年级生物上册1_2_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新版苏教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集体备课备课札记课题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初步体会光、水、温度等因素 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理解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 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实验活动中,建立小组活动秩 序,学习与他人合作。 教学 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 难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学 方法 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情景体验教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鼠妇,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活动探究:(一)教师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先主学生自学5分钟,然后4人一组,分组讨论。 由每小组成员陈述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经小组讨论归纳作出“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光和温度”的假设。最后教师将学生作的假设归纳为以下两点: 1.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

燥的环境)。 2.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教师要求1~5实验小组验证第一个假设,6~10实验小组验证第二个假设。 1.学生1—5实验小组: 假设一: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纸盒、黑纸板、湿土、干土、鼠妇(10只)。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湿土上方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一种是湿土上方盖玻璃板,干土上方盖黑纸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或明亮、干燥的环境。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干土上方应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上方盖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然后把鼠妇放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注:图中圆圈处是实验时鼠妇的位置。 (3)5min后,鼠妇大多数移至黑暗潮湿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境l min 2 min 3 min 4 min 5 min 总 数平均数 黑暗潮 湿 5 6 7 8 9 35 7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docx

尊敬的评委: 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VV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论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VV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它主要是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的概念、生态因素的概念、生态因素的分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四个部分,综合了环境,生态因素等知识,站在生物圈的高度,阐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本节课既有对生物与非生物知识的应用,又有对生物圈一些基本知识的描述,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节课既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由此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理解生物对环境 的适应和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 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 护生命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把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它能很好地 说明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关系。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作为难点,因为相对而言,这一知识点抽象些。当然探究实验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但由于现实原因,很难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只有布置学生们自己选择在家进行探究。而在课堂上用图片和例子等,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理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在本节课我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充分的图片和各种实例的情况下,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悬疑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恐龙是地球远古时候的一种庞大的动物,为什么现在灭绝了呢?小时候,家乡的小溪都有很多鱼虾为什么现在又没有了呢?我们地球存在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 生活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通过这些悬疑,引出环境的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得到生物圈与环境的

教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节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分1课时来进行教学。主要内容有: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概念;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学习,学生对什么是生物有一定了解,还没有把生物放到环境中去定位。本节课主要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知识内容不深,自然界中的实例较多,通过演示实例后再进行归纳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出环境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4)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学会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尝试学习“提出问题”“设计简单的对照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等实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 五、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相关图片,如: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和小麦田示意图,打斗的北极熊,竹节虫的拟态等图片。 六、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生活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诱导、多媒体、提问法,开展师生互动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 一、选择题 1、德化戴云山上,枫叶林分布在海域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域较高的地方.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 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3、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D.水温太低 4、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 5、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永远适应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6、成语是汉语中人们熟识并广泛使用很久的词组或短句,其中蕴含丰富的趣味生物学知识.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成语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二填空 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环境中生活;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鱼类适于在水中呼吸的结构是;家兔必须通过四肢来和运动以适应陆地环境.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阅读下列材料,请你回答问题. 资料一:下图中两个狐(A、B),一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说明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并愿与小组其它同学合作和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2、能够对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作出假设,尝试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经历实验的过程并认真观察和记录。 3、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4、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5、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6、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有关周围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再自然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分析: 省会城市的孩子很少接触过鼠妇,对这种生物了解不多。由于这是本书安排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七年级(初一)的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又很少经历,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探究的每一个步骤的思考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具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教师积极加以引导。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学生提问。四人一组,捕捉鼠妇(课前); 发言说明如何捕到鼠妇,提出问题。带领组长在室外观察鼠妇,指出鼠妇即“西瓜虫”、“潮虫”。 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的回答,留下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二、逐步深入,体验探究的过程思考回答遗留下的问题,作出各自的假设; 在讨论发言中设计出实验方案; 四人一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组汇报结果; 讨论数据的处理方法; 处理数据; 汇报处理结果; 得出结论。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讲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引导提问,将个别学生未想到的实验方案的细节讲清楚,确保实验的科学严谨性; 纠正错误做法,表扬表现好的实验小组; 评价结果; 启发学生利用好数学工具;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能力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目标: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探究实验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设计(设计者:) 图中有两只狐,一只生活在北极,另一只生活在非洲沙漠。请你推测:哪一只是北极狐?哪一只是沙漠狐?为什么同是狐,它们的形态却不同呢?(PPT3)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2~17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14~1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实验法、控制实验变量。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1.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 ①非生物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②生物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③生物和环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 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②如何来设置科学探究中的对照实验? 完成“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得到:(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一类是生物因素。在自然界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2)对照实验中要保证变量是唯一的。 3.师生互动 问题:哪个鱼缸更适合鱼的生长? (PPT4) 教师点拨、示例讲解问题: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PPT5~7)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选择题 1.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如图,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使两端液滴连通。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后,观察到草 履虫纷纷从左侧培养液转移到右侧培养液。根据生物的特征分析,这一现象说明生物能() A. 进行呼吸 B. 进行运动 C. 生长和繁殖 D.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这一现象说明生物() A.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能进行呼吸 C.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 生活需要营养 4.“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 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 A. 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 都有反射现象 C. 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 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 5.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 B.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形体结构、生理特征或是行为方式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只有互助关系 6.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 影响了鸭的生活?() A. 空气 B. 温度 C. 光照 D. 水 7.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B. “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说明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若水体受到污染,则大鱼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多 8.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 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 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B. 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 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D. 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9.科学研究有很多方法,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的人口普查采用的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经验法 10.在实验设计中,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A. 0℃和25℃ B. 有光和无光 C. 温度和水份 D. 有空气和无空气 二、填空题 11.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_因素,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_因素。 12.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面包、馒头、水果等放在室内容易发霉,而放入冰箱则更不容易发霉,这是为什么 呢?是因为环境的变化吗?萌萌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她探究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①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馒头、两个塑料袋、冰箱、线绳、记录纸笔②实验步骤:将两个馒头分别置于相同的塑料袋,用线绳结扎袋口,将一个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另一个放在冰箱里,从第一天开始记录到第五天霉菌的生长情况. (4)实施计划: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见下表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柳树0中学11-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课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科生物课型新授主备人王艳丽审核人李磊课时设置 1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通过实例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同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复习导学探究质疑】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 2、探究过程包括、、、、、等方面 3、对照实验指 4、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说明 蚯蚓能疏松土壤,树木能防风固沙,说明 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另外还有、关系 【分组合作互动释疑】 1、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 分别埋进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1)该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号和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 (3)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会,原因是___________ 。 (4)你认为该实验设计(选填是或否)存在缺陷,理由是: 。 2、雷鸟冬天换上白色的羽毛,就能够大减少被捕食的机会。有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白色的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种现象表明 (1)(2) 【训练反馈应用提升】 1.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指()教师修改及学生笔记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反思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教后记新版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把旧版两节的内容合二为一,部分内容有缩减,但学习目标没变,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途径的探究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让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动手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学习。学生能力自觉动手主动寻找实验材料。学生动手操作对生物学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生的劳动观念增强了。 虽然如此,实践中还是面临着很大的困惑。在实验课教学中,虽然我们十分重视“动手”的训练;但由于教学进度等原因,有时也只限于教学生学会教材中给定的一种方法,或者验证一个已知的事实。这样,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只有把前人做过的实验依样画葫芦地重复一遍,收获很小。这种模式显然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其次就是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硬件“跟不上”的现象。由于经费紧张,学校的生物仪器装备还停在不年的普实的验收标准上,特

别是新课程中的创新实验的仪器更是缺口更大。教学设备的陈旧,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探索。 再加上课堂实验又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限制,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为减少,学生的创新意识难以培养,主动探究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研究的新的课题。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进的。然后再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学习中借鉴了别人的一些感想如下: 第一:我认为必须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独立完成作业,让新课程理念下的生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提高教学效率。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从一个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生物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高二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

高二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 高二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为下一节“生态系统”的学习作好预设。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 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3、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017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017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017广东)6.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温度和水 C.植物 D.土壤和空气 【答案】B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如水稻生活的其他生物.在温暖潮湿的地区,与寒冷干旱的地区,不同的是温度和水分,温暖潮湿的地区,温度适宜、水分充足,适宜生物生殖繁殖,因此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一般比寒冷干旱的地区多 【考点定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生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解答时可以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方面来切入. (2017广东)8.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可以用1只鼠妇完成 C.只有光影响鼠妇的生活 D.在一个盒子进行,不用设置对照 【答案】A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名师点睛】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017山东济宁)1.新疆棉以纤维长、质地柔软、弹性好闻名于世。我市某纱厂厂长为降低运输成本,曾试图引种新疆棉在本地栽培,结果种植后性状表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答案】A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1)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平安城中学雅楠 一、概念分析 本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每种生物都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及生态因素概念的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基本观点的建立。探究实验活动中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要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化,抓住概念的本质,从感性经验、身边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环境,生态因素,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概念,最终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一节,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章《认识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并理解其在农工业方面的应用。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的第三节,学生对生物学还不甚了解,所以这节课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从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课程目标,力求设计多个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有意识地渗透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教育,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本节课构想的主线是“生物与环境”,由多个学生活动构成。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是初中生物课中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学生没有科学探究的基础,所以老师要将探究的一般过程告诉大家,帮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体会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把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有意识地点出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在感性上对科学探究有个认识,为后面上升到理性上的学习作好铺垫。在建立“生态因素的概念”、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就要以实例让学生去感悟,并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容。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第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捕捉鼠妇(或蚯蚓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鼠妇(或蚯蚓等)的生活环境。 核心素养:通过对“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进行举例探究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尝试根据课题设计并实施探究实验,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并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三、评价任务1.任务一:以小组为单位对“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进行探究。 2.任务二:以小组为单位能够给出至少一种实验设计方案,并能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完成探究。 3.任务三:小组代表(可以是多个)能就实验结论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阐述,并能提炼和概括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四、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布置课前调查活动:鼠妇都在哪些地方 出没?于课前结伴前往小区、公园、校园等地“寻找鼠妇”,并记录(笔记或拍摄)发现鼠妇时的周围环境。 导入提问:哪些同学找到了鼠妇? 同学们都是在哪些地方找到鼠妇的?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回答:花盆底下、草丛里等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找到鼠妇。同时展示自己的记录作品。 1.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①提出问题:请大家根据课前调查结果 提出你的问题或疑问。 着重探究问题:光会影响 鼠妇的生活吗?

实验。 3.拓展探究:探究课题: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平板课堂:探究课题: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根据素材包选择至少一种实验动物进行探究)教师播放不同温度下金鱼的呼吸次数, 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视频提 出什么问题呢? 针对问题,大家能否根据视频给出假 设? 如何探究假设的正确性,通过讨论以下 问题制订实验计划: a.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如何保证实验 动物出现的变化只是由于实验要探究 的因素引起的? b.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中, 鼠妇是多只的,那么对于金鱼的探究 中,应如何设计才能保证数据的客观 性? c.为什么要计算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教师建议: 设置多次重复实验可减小实验误差。 各小组按照制定的实验计划进行探究 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手机实 验数据。 ①提出问题:学生认真观 察视频中不同温度下金鱼 的呼吸情况而讨论分析, 并提出问题: 温度会影响金鱼的呼吸 吗? ②作出假设: 观察后作出假设:温度会 影响金鱼的呼吸。 各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根 据问题结果制定实验方 案。 由小组自主选择实验动物 -金鱼、温度计、烧杯等材 料,并进行组内分工严格 按照实验计划进行探究, 同时记录实验现象及数

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反思

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反思生物作为一门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责任,并分担着培养人的重任。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反思范文 1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进的。然后再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学习中借鉴了别人的一些感想如下: 第一:我认为必须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独立完成作业,让新课程理念下的生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提高教学效率。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从一个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生物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换,表面上看似乎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生物教学只是告诉学生“是什么”和“如 何做”就行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的。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教学反思,一切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第三: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让学生在松的学习氛围中 掌握知识。 第四:生物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在动力,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