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分析剧本与角色.doc

分析剧本与角色.doc

分析剧本与角色.doc
分析剧本与角色.doc

分析剧本与角色

电视剧演员的创作任务既然是在剧作家所创作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屏幕人物形象,那么,演员在人物形象的创作过程中,自然就不能离开文学剧本及剧本中所描绘出来的人物形象。

首先,剧本及剧本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演员进行创作的依据,演员虽然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素材来进行再创造,但是,这种再创造只能是在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来进行。其次,演员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尽管可能会由于导演与演员的再创造而使之更加丰富,甚至有所改变,但是,最终仍然应该与剧本中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相符。演员的创作,实际上是从趴在剧本上的文学形象为起点,最后又是以演员所创造出来的站立起来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符合剧本中的文学形象的人物为归宿。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对于演员

来说是有很大的制约性的。

因此,认识与理解剧本及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成为演员在其创作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演员创作工作的开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一般就称之为案头工作阶段。演员只有在认真地对剧本与角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于剧本与角色获得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在演员的创作过程里,分析是创作的开始。但是,这个开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既可以把演员今后的创作引向正确的方向,也有可能使演员的创作走向歧途。

分析剧本与角色的重要意义和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演员获得对于剧本和角色生活的实感。这应该说是分析剧本与角色的主要目的。演员进行剧本与角色的分析,不是为了走一个过场,而应该是通过分析使演员对于剧本及角色有所认识、有所理解,而在演出艺术的创造中,这种认识与理解,集中表现在对于剧本与角色的生活有了真正的感受,能够唤起演员的创作想象和引发出演员对于剧本所描写的生活以及角色的生活的真切的体验,从而真正地创造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

2.使演员真正地认识与理解剧本的思想内涵以及角色在全剧思想内涵的表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便使演员在创作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揭示出剧本和人物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3.在认识与理解角色的基础上,也就会发现与感觉到演员自己和角色之间可以沟通之处以及所存在的差距,为在创作中充分地利用自己生活素养、知识以及自身的内外部条件,并克服或缩小与角色的差距作好准备。

然而,演员对于剧本的角色的分析,不同于理论家们的分析,它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写出一篇论文,而是为了能够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因此,演员对剧本与角色的分析,不能只是冷静的、理性的分析,而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来进行分析,其目的则是为了演员在创作中能够真实地生活于剧本与角色之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演员在创作过程中的分析的特点曾经非常精辟地指出:

“分析”这个词通常是指理性过程。它被应用于文学、哲学、历史及其它方面的探讨。然而在艺术中,自顾自的理性分析是有害的,因为它往往由于自己的理智性、数学性和枯燥性,不但不能鼓舞演员迷恋和创作喜悦的激情,反而会使它冷却。

智慧在我们艺术中的作用只是辅助的,从属的。

演员所需要的分析和学者或批评家所需要的完全不同。如果科学分析的结果是思想,那么,演员所分析的结果就应该是感觉。在艺术中从事创造的是情感,而不是智慧;在创作中主要角色和首创作用属于情

感。在分析过程中也是如此。

分析就是认识,然而在我们的语言中,认识就意味着感受。演员的分析首先是由情感本身所进行的感性分析。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非常正确地指出了感性分析在演员对于剧本的和角色的分析中的重要性。

事实上,当演员初次接触到剧本和角色时,最初的印象往往是非常生动、非常鲜明,而这些印象都具有强烈的感性色彩。例如:在剧本中有的地方引起了你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与人物的回忆;有的地方促使你产生出创造性的想象;有的地方打动了你的情感,使你黯然泪下或者是开怀大笑等等。这些初次获得的感性的印象对于演员今后的创作,无疑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往往它就可能成为对于一个人物的创作的契机和角色的种子。在以后反复地阅读剧本的过程中,这种感性的印象还会不断地出现,充实着演员对于人物的认识与感受。所以演员一定要重视在初读剧本,以及在反复地阅读剧本中所捕获的这些感性的印象。

但是,这并不是说演员对于剧本与角色的分析完全依靠感性的印象就够了,而理性的分析则是不必要的、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如果完全排斥理性的分析在演员创作中的作用,恐怕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实际上,就在演员获得感性的印象之后,往往就会对于自己获得的这些印象产生出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假如是你接受了在《篱笆、女人、狗》一剧中扮演枣花的任务,你在阅读剧本时可能就为她感到委屈,为她哭过之后,你就会想为什么在看到这段戏时,自己心里会觉得憋屈,而看到另一段戏时,为什么自己又会流出了眼泪。这时演员就会产生对于枣花的生存环境和她的性格形成的原因的思索。实际上这已经是一种理性上的分析了。在艺术创作中,纯理性的分析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会妨害艺术创造中的形象思维。但是,在分析中,必然会包含有理性的成分在内,只不过这种理性的成分,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上,渗透在感性的印象之中的。演员所进行的分析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并且是以演员能够真正地感觉到剧本的生活与人物形象为目的。

著名演员于是之在老舍先生的话剧和电影《龙须沟》中曾经十分成功地扮演了程疯子这个角色。他后来在谈到自己对这一角色的认识时,从这一人物为什么会“疯”了这一点开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于是之写道:

“旧社会艺人大都受压迫,但却未必都疯,凡是疯了的,我想除了社

会原因外,相对地说,也多少有些他们自己的弱点;大家都是受压迫的,

为什么单独他就疯了呢?那一定是有他个人的思想上成为决定因素的某些弱点。为了使疯子的那些弱点(如自尊、不实际、对现实不满就逃避现实……)找到合理的根据,我把他定为旗人子弟,唱单弦的。因为这些子弟们从小总是娇生惯养,不知道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据了解,这些人都嗜唱单弦,原来还都是‘票友’。但是,出身这样不好的人,何以又会有那样一种善良的心地呢?我们按程疯子的年龄推算,在他小的时候,正是民国初年,满清贵族已是没落的时候了。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听长辈讲说往事,总离不开分家、妯娌吵架、卖产业等等内容;疯子这位子弟,就是在那个环境中长大的,而且,在大家庭里,或者是自己的生母是被迫买来的小老婆等原因,已经是处在被欺侮的地位了。随后,他在不断地‘没落’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事情,对于好歹就大致有个分寸了。因此他可以同情许多受委屈的人,但是‘绅士出身像天花病似的……就是病好了之后,满脸的疤总是去不掉的’(《夜店》台词)。他总觉得自己毕竟与大家还有不同,甚至能以自己还曾经是个虽是受委屈的少爷而骄傲了。”

从于是之对于程疯子这一人物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这其中就有理性的成分,也就是说,当于是之从社会的、心理的角度对角色去进行分析时,是有着理性的思索的。但是这种理性的分析却都是渗透在感性的印象之中的,它是和于是之自己过去生活中的回忆与今天的创造性的想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的。由此而认识到的人物,就已经开始在演员的心中产生出“心象”了。人物已经在演员的心里开始活起来了。

电视剧组在拍摄之前,都会有一个时间并不很长的分析剧本与角色的案头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导演会对剧本与角色进行阐述,并且还会要求演员谈谈对于剧本的认识和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的看法。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案头阶段的结束,就是对于剧本和角色分析的结束。应该说对于剧本和角色的分析是贯串在演员创作的全过程之中的。也就是说,在演员创作的全过程中,都应该是对剧本与角色不断地进行反复的分析。这种不断的、反复的分析,是对

于案头阶段的分析的深化和修正。特别是在电视剧的拍摄中,一般不像话剧排演那样有一个较长的案头准备阶段,所以演员更应该注意在拍摄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剧本与角色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还应该是非常自觉地去做。

那么,剧本与角色的分析的内容是什么呢?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明确地指出:

剧本与角色有很多方面,它们的生活就在其中进行。

1.首先是剧本的事实、事件、情节、结构的外在的方面。

2.和它毗连的是日常生活的方面。其中包括它的各个层;a)阶级

的,b)民族的,c)历史的及其它。

3.有文学方面的及其a)思想的,b)风格的和别的线。这些线中的

每一条又隐藏着各种不同的色调:a)哲学的,b)美学的,。)宗教的,d)神

秘的,e)社会的。

4.有美学方面的及其a)演出的(舞台的),b)导演的,。)剧作的,d)

绘画艺术的,e)造型的,f)音乐的和别的层。

5.有精神的、心理的方面及其a)创作想望、意向和内部动作,b)情

感的逻辑与顺序,c)内部性格特征,e)心灵的诸元素和气质,f)内部形

象的性质及其它。

6.有形体方面及其a)身体天性的基本规律,b)形体任务和动作,

c)外部性格特征,即典型的外表、化妆、举止、习惯、谈吐、服装及身段、

手势、步法的其他规律。

7。有演员本身个人创作感觉的方面,即a)他在角色中的自我感觉

……

尽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认为:“并不是所有这些方面都有同等的意义。其中有一些在创作角色的生活和心灵时是基本的,另一些只是辅助性竺:它们说明并补充所创造的形象的精神和身体生活。”②但是毫无疑问,它们都应该是演员进行剧本与角色的分析时所要关注的内容。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剧本和角色进行分析时,根据上面所提及的内容,一般有这样一些方画:

关于剧本分析方面的:

1.时代背景;

2.规定情境;

3.中心事件;

4.矛盾冲突;

5.主题思想;

6.贯串行动与最高任务;

7.风格体裁。

关于角色分析方面的:

1.角色行动发展的线索;

2.角色的贯串行动与最高任务;

3.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

4.角色与其它人物之间的关系;

5.角色在全剧中的地位与作用。

下面将分别论述如何进行剧本分析与角色分析。

简析麦克白人物悲剧性

简析《麦克白》中人物的悲剧性 【摘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剧中的麦克白是一个谋权篡位的人,他的堕落是人性弱点促成他的悲剧;他的毁灭死亡给人们以深思。而对麦克白夫人的描写更加深了麦克白的悲剧性结局。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一悲剧性人物是对刻画人物、探索人类灵魂黑暗面而获得的一大成功。 【关键词】:莎士比亚、麦克白、人物悲剧性 【《麦克白》作者简介】: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英国戏剧之父”。出生于商人家庭,少年时就读于当地文法学校,爱好戏剧、诗歌。后因家道中落而辍学,20岁赴伦敦谋生。在剧院打过杂差、当过马夫。1590年,他成为雇用演员,开始舞台和戏剧创作生涯。后成为剧团股东,巡回演出。其间结识了一些青年贵族和大学生,受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1590-1612年间,莎士比亚创作成就辉煌,共作戏剧37部,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卷(154首)。1608年左右,获世袭绅士身份,荣归故里,直至终年。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其最高成就在于戏剧,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剧、悲剧、喜剧三大类。 《麦克白》中野心家麦克白将军从战场上立功凯旋,由于野心的驱使和妻子的怂恿,利用国王邓肯到自己家中做客的机会,弑君而自立,最后,这个血腥的篡位者被邓肯的儿子和贵族麦克德夫所战败而死去。他的妻子也因精神分裂而死。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 一、人物自身的悲剧性 (一)麦克白 主人公麦克白是一位英勇的苏格兰军中大将,他性格中最令人生畏的是他强烈的权利欲、野心和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残害他人之后难以控制的罪恶感。这两方面构成了麦克白采取行动的心理基础,也决定了他最终悲剧的结局。 麦克白像浮士德博士那样恶魔般的追求自己渴望的事物,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但麦克白又不能像爱德蒙和伊阿古那样的恶人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犯下的种种罪行。第一幕第二场通过军曹和洛斯爵士对麦克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面的描述,首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位平定叛乱、抵御外侵、杀死叛徒的勇敢的将军形象。然而麦克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的野心。 从第一幕第三场开始,伴随着三位女巫的预言,“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葛莱密斯爵士!/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考特爵士!/万福,麦克白,未来的君王!”麦克白的野心开始萌芽,并随着女巫前两个预言的实现而迅速膨胀。当邓肯王宣布立长子马尔康为储君,册封为肯勃兰亲王时,麦克白的内心反映是:“肯

《麦克白》之暴力叙述及其美学意义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 2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3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4 从“狗”和“龙”的谚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5 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化营销策略 6 简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7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8 从目的论看电影《音乐之声》中对白的汉译 9 浅析美国慈善捐赠的文化动因(开题报告+论) 10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 11 高校学生英语口语课堂焦虑感控制的研究 1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4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汉语成语的英译 15 小学生英语学习中情感态度的调查研究 16 卡克斯顿印刷业对英语传播的贡献 17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18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植物隐喻 19 论凯特肖班《觉醒》中的超验思想 20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21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ranslating San in Chinese Idioms 22 论《好人难寻》中的哥特特征 23 从Hofstede的文化维度角度解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24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25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the Symbols Which Reflect the Emotional Keynote of Wuthering Heights 26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27 考琳?麦卡洛《荆棘鸟》中麦琪悲剧命运的成因 28 《红字》中的象征手法的运用 29 剖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复杂个性 30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31 《蝴蝶君》中两位主角的心理冲突 32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比较 33 探究汉英翻译的中式英语现象 34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 35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36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 37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 38 英汉委婉语及其相关文化心理解读 3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40 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麦克白》读后感

不同于莎士比亚时代的视角看 ——莎翁创作《麦克白》 总听到不同的人说,中国的作品中没有真正的悲剧,中国人的思想中“大团圆”三个字影响深远,中国式悲剧如《窦娥冤》,当窦娥受冤死去后,最后的结局并不是戛然而止,而是延续到窦娥的父亲衣锦回来为自己的女儿平反。当我看到莎翁的四大悲剧时,我觉得悲剧不是那种浅显的受冤或者生离死别,悲剧是那种让人看后从心里都为其感到悲哀、无奈。《麦克白》就是这样一部经典悲剧。 《麦克白》这部经典著作与莎翁其他的悲剧有所不同,当你读完后不会为了它悲伤,尤其是作品主角麦克白,甚至很多都觉得麦克白是罪有应得。但当你慢慢的静下心来细想,这种罪有应得展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命运、人性以及这个国家的悲哀。 莎翁作品仔细读起来会被他塑造的人物巧妙所赞叹,他所塑造的人物没有一丝一毫的浪费,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或是促成着情节的发展。《麦克白》中最引我注意的是两个女性角色,或许我自己是女生的缘故吧,我总是很在意作家在作品中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下面,我就分析分析我眼中莎翁创作的《麦克白》两大女性角色——麦克白夫人和三个女巫。 罂粟开的比玫瑰更艳 单纯从《麦克白》中说麦克白夫人,我觉得对麦克白夫人是不太公平的,所以我把麦克白夫人与莎翁创作的另一大悲剧《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对比来说。麦克白夫人和苔丝狄蒙娜同是莎翁笔下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但不同的是,她们一个是恶的代表,一个是善的代表。麦克白夫人在人们的眼里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在听说自己丈夫在路上的奇遇后,便怂恿自己的丈夫去杀了国王,谋夺皇位。所以对于麦克白夫人的死去,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罪有应得的。相反,苔丝狄蒙娜是人们同情可怜的对象,她是那么善良、那么美,她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忠贞不渝。这样一个女子最后却死在丈夫的怀疑和嫉妒中,这是多么的让人可惜啊!所以,多年来苔丝狄蒙娜被许多女性当做爱与美的代表追捧。 可是,我们将这两位女性带到现代来看,事实并不是全是这样。 苔丝狄蒙娜是很善良,很美,但是在具有古典少女美德的同时,她的身上也体现出了传统女性依附于男性生存的软弱性,这一点,在我们国家鲁迅先生的《伤逝》中也有体现,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与苔丝狄蒙娜和奥赛罗的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妙。麦克白夫人身上是可以看见很多人性堕落阴暗的一面,但是,若带着现代人的欣赏眼光来看待麦克白夫人,我们会发现,在她身上更能体现现代新女性的意识,可以把她作为一个斗争女性的代表,甚至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恶的化身。说起“巾帼不让须眉”,我们不得不提麦克白夫人在麦克白登上皇位的不可缺少的“功劳”。每当麦克白由于软弱而举步不前时,麦克白夫人总能鞭策他,激起他的决心。在做国王这件阴谋中,麦克白夫人始终比他的丈夫更加坚定。因此,这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一句话: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有一个能干的女人。麦克白夫人的确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只是她的能干把她的丈夫推上了王位,也同时把他推进了无底的深渊。 我们以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一下这两个人物,可以从她们身上看到两种女性

《麦克白》读书报告

《麦克白》读书报告 《麦克白》为西方的一部经典戏剧,其与《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被公认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本书主要讲述了英雄麦克白将军从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妻子的怂恿下一堕成为杀兄窃国的反面人物,向人们展示了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和畸形发展必然导致罪恶、导致毁灭。 在本书中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来对人物的行为,或对将来所要发生的事件进行预示,描写生动,细腻,富有情感,自然中的景象仿佛也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凭自己的喜好做事。它们是对人物方面的补充,有了它们,人物的性格才得以更加鲜明,形象的突出与丰富。 忠诚的人格绝对不会因为小人之心的测度而发生变化,虽然小人都貌似忠良,可是忠良的一定仍然不失他的本色。拿麦克德夫与马尔康的对话来说:麦克德夫在对马尔康表示心志的时候,马尔康由于怕遭受伤害,对他进行种种试探,但是麦克德夫依旧是对国家和先王的那种无尽的忠诚。反比麦克白来说,他勇武异常,功绩斐然,为苏格兰王国的安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是归来只是稍微听到了三个女巫对自己一些预示,便马上有了这个想法且旧挥不去,当自己的表兄邓肯国王要大商群臣,侧立储君的时候,麦克白便有了想法去剪出马尔康且自己一经妻子的怂恿便露出了自己野心。 从本文的话语来看,人物的语言基本都是我语表吾心,快人快语

没有那种含蓄内隐,行为都是他们的真心表达,一点也没有中国文学的那种中庸,有了什么想法也不轻易表达,而是要读者们费劲心力去解读,文中也夹杂了大量的吟唱,这些吟唱通俗易懂,都根植于生活,虽然文辞不够华美,却对文本进行了良好的补充,由于西方信仰的问题,语言中夹杂了许多超自然的事情,如对地狱的描写,其他灵异时间的发生,一切都那么的合情合理。 从中西方荣誉观来说,中方一般都忠君爱国,他们的荣誉主要是对国家所做的贡献,对君主的付出,这种偏向于集体的价值观念,而西方的荣誉更倾向于自己所创造的价值,把自己的荣誉看的比任何事物都崇高,士可杀,不可辱在西方的观念里面更是明显。 文章合为时而著,莎土比亚在早期创作中曾宣扬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个性解放。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野心家、冒险家、暴发户使社会风气腐败,拜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对此,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莎士比亚不可能不给予关注。在他后期的创作中,我们可看到他对极端个人主义的鞭苔因此,莎士比亚写《麦克白》的用心不可谓不针砭时弊。 在本文中主人公麦克白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的双重审美特质。在命运方面,主人公以前是国王邓肯的好兄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深受国王的倚重,众人敬爱。在经过妻子怂恿,杀害国王之后,在国内施行暴政,惹得天怒人怨,众叛亲离,妻子也因良心问题最终不幸死去,与马尔康还未决战,兵士要不逃脱,要不倒戈。在性格方面,前期麦克白勇敢,正直,没有心机一戴上王冠,便性情大变:喜

麦克白人物形象

麦克白人物形象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简析麦克白人物形象 麦克白作为剧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一个十分矛盾的形象,他贪婪却又忧虑、“我想要”却又“我不敢”,最初犹豫不决、彷徨到最终杀伐果决、暴力冷血,所有展现的都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性格充满矛盾的麦克白。 麦克白作为苏格兰国王的表弟、苏格兰军中的大将,在听到三个女巫称呼自己“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的时候,他“为什么这么吃惊,好像害怕这种听上去很好的消息似的”,麦克白要成为国王,必须要杀死国王邓肯,但是不管是以表弟的身份还是臣子的身份都是为世所不容的,是受到谴责的,所以他对于女巫们好消息似的预言感到害怕。但是在三个女巫走后,他“倒希望她们再多留一会儿”,麦克白对三个女巫的话还是充满了一点兴趣的,所以希望多指导一些事情,这里又显示出了麦克白对于王位的憧憬。麦克白对于王位既“我不敢”,同时又“我想要”,内心充满了矛盾。 麦克白在权势的诱惑下想做国王,但是麦克白夫人知道麦克白的弱点,“可是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他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是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麦克白充满了野心,希望去做一个伟人,但是他却没有成就一份伟业的奸恶,他是一个人,身上也有这人性的光辉,知道是非对错,知道善与恶,在成就一番伟业与善对立时他也犹豫不决,徘徊不定,内心充满了矛盾。

麦克白在杀国王之前就知道“在这种事情上,我们往往逃不过现世的裁判;我们树立下血的榜样,教会别人杀人,结果反而自己被人所杀;把毒药投入酒杯里的人,结果也会自己饮酖而死,这就是一丝不爽的报应”,也认识到了“我是他的亲戚,又是他的臣子,按照名分绝对不能敢这样的事;我是他的主人应当保障他的安全”但是矛盾总有一方是会占到上风的,在认识到这一切的前提下,麦克白还是去做了满足自己欲望的事情,亲手杀死了国王。这也是对于麦克白矛盾性格、内心矛盾挣扎的一个结束,最终他的欲望战胜了理智,“我不敢”不再跟随在“我想要”的后面,走出这一步的麦克白已经不存在“我不敢”了,他的心里只剩下了“我想要”。 在成为国王之前,麦克白的内心性格还是矛盾的,还有一丝理智尚存,成为了国王之后,在欲望的驱使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麦克白接二连三地杀害周围的人,冷血,杀伐果断。以前杀国王一个人还要经过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还知道报应不爽,那么现在的他“让活人、私人都去受罪吧”,麦克白已经不在乎别人了,关注的只是他自己的权势,而且“以不义开始的事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流血是免不了的,他们说,流血必然引起流血”。如果说之前的不义之事和流血是内心矛盾性格的产物的话,那么现在的流血和罪恶则是麦克白矛盾之后性格的产物,现在的他的行径与成为国王之前的行径是矛盾的,是前后性格的矛盾导致的行为的矛盾。 麦克白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的前后的性格也充满了矛盾,他自身有正面品格,有光辉的一面,但是在自身欲望的

麦克白人物形象

简析麦克白人物形象 麦克白作为剧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一个十分矛盾的形象,他贪婪却又忧虑、“我想要”却又“我不敢”,最初犹豫不决、彷徨到最终杀伐果决、暴力冷血,所有展现的都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性格充满矛盾的麦克白。 麦克白作为苏格兰国王的表弟、苏格兰军中的大将,在听到三个女巫称呼自己“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的时候,他“为什么这么吃惊,好像害怕这种听上去很好的消息似的”,麦克白要成为国王,必须要杀死国王邓肯,但是不管是以表弟的身份还是臣子的身份都是为世所不容的,是受到谴责的,所以他对于女巫们好消息似的预言感到害怕。但是在三个女巫走后,他“倒希望她们再多留一会儿”,麦克白对三个女巫的话还是充满了一点兴趣的,所以希望多指导一些事情,这里又显示出了麦克白对于王位的憧憬。麦克白对于王位既“我不敢”,同时又“我想要”,内心充满了矛盾。 麦克白在权势的诱惑下想做国王,但是麦克白夫人知道麦克白的弱点,“可是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他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是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麦克白充满了野心,希望去做一个伟人,但是他却没有成就一份伟业的奸恶,他是一个人,身上也有这人性的光辉,知道是非对错,知道善与恶,在成就一番伟业与善对立时他也犹豫不决,徘徊不定,内心充满了矛盾。 麦克白在杀国王之前就知道“在这种事情上,我们往往逃不过现世的裁判;我们树立下血的榜样,教会别人杀人,结果反而自己被人所杀;把毒药投入酒杯里的人,结果也会自己饮酖而死,这就是一丝不爽的报应”,也认识到了“我是他的亲戚,又是他的臣子,按照名分绝对不能敢这样的事;我是他的主人应当保障他的安全”但是矛盾总有一方是会占到上风的,在认识到这一切的前提下,麦克白还是去做了满足自己欲望的事情,亲手杀死了国王。这也是对于麦克白矛盾性格、内心矛盾挣扎的一个结束,最终他的欲望战胜了理智,“我不敢”不再跟随在“我想要”的后面,走出这一步的麦克白已经不存在“我不敢”了,他的心里只剩下了“我想要”。 在成为国王之前,麦克白的内心性格还是矛盾的,还有一丝理智尚存,成为了国王之后,在欲望的驱使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麦克白接二连三地杀害周围的人,冷血,杀伐果断。以前杀国王一个人还要经过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还知道报应不爽,那么现在的他“让活人、私人都去受罪吧”,麦克白已经不在乎别人了,关注的只是他自己的权势,而且“以不义开始的事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流血是免不了的,他们说,流血必然引起流血”。如果说之前的不义之事和流血是内心矛盾性格的产物的话,那么现在的流血和罪恶则是麦克白矛盾之后性格的产物,现在的他的行径与成为国王之前的行径是矛盾的,是前后性格的矛盾导致的行为的矛盾。 麦克白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的前后的性格也充满了矛盾,他自身有正面品格,有光辉的一面,但是在自身欲望的诱惑下,这些正面品质与欲望冲突,矛盾的冲突最终导致了他走向了一条不归路,他的自身就是一个悲剧,是一个性格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由麦克白夫人的形象来看戏剧《麦克白》中的理性精神

戏剧作品鉴赏与戏剧艺术 题目:由麦克白夫人的形象来看戏剧《麦克白》中的理性精神以及对麦克白夫人“双性同体性”的探讨课程名称:戏剧作品鉴赏与戏剧艺术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中文112班 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老师:李虹玉(周四下午七八节) 2013年12月10日

由麦克白夫人的形象来看戏剧《麦克白》中的理性精神以及对麦克白 夫人双性同体性的探讨 麦克白夫人是莎士比亚戏剧中,麦克白夫人具有坚毅刚强的性格,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颇具霸气的女性。丈夫虽有野心,但没有麦克白夫人的催化辅助作用,麦克白不一定能登上君主大位。麦克白夫人是这场阴谋的参与者、实施者,帮助其夫君登上帝位的幕后推动者。但是在帮助麦克白取得王位后,内心的欲望便消失了,此时恐惧占据了麦克白夫人的内心,最终麦克白夫人没能逃脱命运的悲剧。麦克白夫人也成了自己罪过所带来的精神压力的牺牲品,最终因精神失常而自杀。 在大多数人眼中她就是一个心如蛇蝎的红颜祸水,是一个罪有应得的、泯灭人性的恶人。然而,她是一个女人,她爱着麦克白,她尽她所能去帮助麦克白,她的目的只是单纯地帮助她爱的丈夫实现他的梦想,而不是想让自己成为王后以获得更大的权利。麦克白夫人“几乎只把自己看作一个妻子、一个帮手”。从这一意义来说.麦克白夫人既是麦克白政治野心的牺牲品,也是自己爱情的牺牲品。下面就通过麦克白夫人的形象来看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当中的理性精神。一、麦克白弑君夺位的幕后推动者 麦克白在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荣誉,被国王封为考特爵士,这应验了女巫的预言,他内心的欲望便不断的膨胀,他满脑子里面都是“未来的国王”,他迫不及待第将这一消息告诉他的妻子。但是麦克白夫人却担忧麦克白的天性:“它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手段;一方面不远玩弄机诈,一方面却要作非分的攫取;伟大的爵士,你想要的那东西正在喊:‘你要到手,就得这样子!’你也不是不肯这样干,而是怕干”,麦克白夫人立刻决定抓住这上天赐予的良机,竭尽全力助夫君一臂之力,“让我把我的精神力量倾注在你的耳中;命运和玄奇的力量分明已经准备把黄金的宝冠罩在你的头上,让我用舌尖的勇气,把那阻止你得到那项王冠的一切障碍驱扫一空吧”。 当麦克白还在犹疑中,“我们还要商量商量”,心神不宁,夫人却是真正的统帅,“其他一切包在我身上”。于是宴请国王并灌醉国王及士兵,麦克白夫人把

《麦克白》中的女巫和幽灵形象的作用

2014年5月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May.2014 第 3 期Journal of the Northwest Adult Education No.3 《麦克白》中的女巫和幽灵形象的作用 赵洪星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在这部戏剧中,女巫、幽灵等超自然的力量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作者有意为之,女巫幽灵在促进剧情发展与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女巫;幽灵;麦克白;剧情发展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鄄8539鄄(2014)03鄄0050鄄03 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一共五幕27场,其中女巫和幽灵(主要包括:女巫甲、乙、丙赫卡忒、以及第一、第二、第三幽灵。)集中出现了4场。《麦克白》中的女巫、幽灵在促进剧情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女巫与幽灵的话语是戏剧发展的主线,而女巫与幽灵的形象正是麦克白形象的体现。 一、女巫和幽灵形象在促进剧情 发展方面的作用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许多超自然因素对情节构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引导读者沿着这些自然因素一步一步走入故事情节中。”①在《麦克白》中的女巫和幽灵集中出现了四次,主要是第一幕的第一场,第一幕的第三场,第三幕的第五场,第四幕的第一场。 首先是第一幕的第一场,这一场是整幕剧的开端,地点是在荒原,出现的人物是三女巫及其各自的一只精怪。三女巫以相互对话的方式出场,对话的内容则是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地点。全剧以三女巫及精怪开始,这给全剧便抹上了一股低沉、阴森的色彩,给全剧定下了基调。 第一幕第一场的约定下次相见的时间便是在剧本中的第一幕第三场,这一场仍然发生在荒原,在这一幕中,女巫甲、乙、丙分别说了两句话。 女巫甲: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葛莱密斯爵士! 女巫乙: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考特爵士! 女巫丙:万福,麦克白!祝福你,未来的君王! 女巫甲:比麦克白低微,可是你的地位在他之上。 女巫乙:不像麦克白那样幸运,可是比他更有福。 女巫丙:你虽然不是君王,你的子孙将要君临一国。万福,麦克白和班柯! 三女巫所说的这三句话,其实是《麦克白》从第一幕发展的第三幕第五场的线索。女巫甲、乙、丙说的第一组话分别概括了麦克白由现在的葛莱密斯爵士通过勇立战功被肯特国王封为考特爵士和通过谋杀肯特国王自己当上了君王的过程。 三女巫说的第二组话,则暗示了麦克白与班柯之间的嫌隙,也就为后来麦克白出于嫉妒派人暗杀班柯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从第一幕发展到第三幕的第五场实际上是整场戏剧的前半场。前半场便讲了麦克白夺取王位和谋杀班柯的过程。这样看来,女巫的话则是戏剧前半场发展的主线。戏剧的发展正是在幽灵的言语下以命定的方式发展。戏剧的前半场完成之后,需要有新的剧情进入,在第三幕第五场中,女巫又出现了,地点仍然是荒原。除了女巫又出现一个幽灵:赫卡忒。她似乎是三女巫的头领。在这一幕中,三女巫和幽灵赫卡忒的主要任务仍然是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地点,并且赫卡忒生气地骂着麦克白是一个刚愎自用、残忍狂暴的人。 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中出现女巫及幽灵最多的一场。主要是三女巫、赫卡忒、第一、二、三幽灵在这一场中女巫及幽灵唱着古老的歌谣,暴力、血腥的语言营造着恐怖的气氛,预示着全剧的高潮。 在这一幕中仍然有几句关键的话成为后半场发展的线索。 第一幽灵:麦克白!麦克白!麦克白!留心麦克徳夫;留心费辅爵士。放我回去。够了。

麦克白人物形象

麦克白人物形象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简析麦克白人物形象 麦克白作为剧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一个十分矛盾的形象,他贪婪却又忧虑、“我想要”却又“我不敢”,最初犹豫不决、彷徨到最终杀伐果决、暴力冷血,所有展现的都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性格充满矛盾的麦克白。 麦克白作为苏格兰国王的表弟、苏格兰军中的大将,在听到三个女巫称呼自己“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的时候,他“为什么这么吃惊,好像害怕这种听上去很好的消息似的”,麦克白要成为国王,必须要杀死国王邓肯,但是不管是以表弟的身份还是臣子的身份都是为世所不容的,是受到谴责的,所以他对于女巫们好消息似的预言感到害怕。但是在三个女巫走后,他“倒希望她们再多留一会儿”,麦克白对三个女巫的话还是充满了一点兴趣的,所以希望多指导一些事情,这里又显示出了麦克白对于王位的憧憬。麦克白对于王位既“我不敢”,同时又“我想要”,内心充满了矛盾。 麦克白在权势的诱惑下想做国王,但是麦克白夫人知道麦克白的弱点,“可是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他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是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麦克白充满了野心,希望去做一个伟人,但是他却没有成就一份伟业的奸恶,他是一个人,身上也有这人性的光辉,知道是非对错,知道善与恶,在成就一番伟业与善对立时他也犹豫不决,徘徊不定,内心充满了矛盾。 麦克白在杀国王之前就知道“在这种事情上,我们往往逃不过现世的裁判;我们树立下血的榜样,教会别人杀人,结果反而自己被人所杀;把毒药投入酒杯里的人,结果也会自己饮酖而死,这就是一丝不爽的报应”,也认识到了“我是他的亲戚,又是他的臣子,按照名分绝对不能敢这样的事;我是他的主人应当保障他的安全”但是矛盾总有一方是会占到上风的,在认识到这一切的前提下,麦克白还是去做了满足自己欲望的事情,亲手杀死了国王。这也是对于麦克白矛盾性格、内心矛盾挣扎的一个结束,最终他的欲望战胜了理智,“我不敢”不再跟随在“我想要”的后面,走出这一步的麦克白已经不存在“我不敢”了,他的心里只剩下了“我想要”。 在成为国王之前,麦克白的内心性格还是矛盾的,还有一丝理智尚存,成为了国王之后,在欲望的驱使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麦克白接二连三地杀害周围的人,冷血,杀伐果断。以前杀国王一个人还要经过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还知道报应不爽,那么现在的他“让活人、私人都去受罪吧”,麦克白已经不在乎别人了,关注的只是他自己的权势,而且“以不义开始的事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流血是免不了的,他们说,流血必然引起流血”。如果说之前的不义之事和流血是内心矛盾性格的产物的话,那么现在的流血和罪恶则是麦克白矛盾之后性格的产物,现在的他的行径与成为国王之前的行径是矛盾的,是前后性格的矛盾导致的行为的矛盾。 麦克白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的前后的性格也充满了矛盾,他自身有正面品格,有光辉的一面,但是在自身欲望的诱惑下,这些正面品质与欲望冲突,矛盾的冲突最终导致了他走向了一条不归路,他的自身就是一个悲剧,是一个性格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从麦克白与班柯的善恶二元对立看《麦克白》的悲剧伦理特质

从麦克白与班柯的善恶二元对立看《麦克白》的悲剧伦理特 质 摘要:在《麦克白》中,麦克白和班柯两个人物处处形成了对比和对照的关系,构成了《麦克白》这部戏剧中的善恶二元对立关系。两人在面对人性欲望时所做的不同伦理选择深化了麦克白身上的悲剧力量,也代表了莎士比亚及其所代表的16世纪英国社会的伦理观。 关键词:麦克白班柯二元对立悲剧伦理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最短、但也独具悲剧力量的一部戏剧。在《麦克白》中,莎士比亚以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创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麦克白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但在谋杀邓肯这件事上心存顾虑、难以决断;而在犯下了一系列的谋杀罪之后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麦克白夫人在蹿嗦麦克白犯罪时决然刚强,而在真正实施犯罪以后又受到良心的谴责,在惊恐中死去。这样的人物性格对比和反差为揭示人在罪恶面前心灵受的震撼和审判是非常深刻的,这真实反映了人性的欲望与脆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性善恶较量的真实画卷。在这两个人物之外,莎士比亚还在这部戏剧中创造了一系列其他人物,如国王邓肯、与麦克白一同建立军功的班柯、大臣麦克德夫以及国王的儿子和班柯的儿子等

等。这些诸多人物,虽然角色地位不如麦克白及麦克白夫人,然而在莎士比亚的笔下他们也是栩栩如生的鲜活形象,展现了人性中的忠、善、和诚等。班柯就是一个看似次要,实则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地位、功劳等与麦克白相似,也被女巫预言其子孙将成为国王。但面对人性中的欲望时,班柯做出了与麦克白完全不同的伦理选择,成为了剧中忠诚正直的人物代表。从班柯与麦克白的角色对比分析来看,这两个人物的并置向世人展示了人在欲望前的善恶两种不同选择,以及其造成的后果。而从这两个人的善恶二元对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洞见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莎士比亚意图向我们展示的16世纪的伦理道德精神和他心中所向往的人类高贵品质。 一、班柯与历史的真实 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写于1599至1606年之间。此悲剧的故事来源于1577年发表的《赫林谢德编年史》。这部编年史里记录了苏格兰国王邓肯和麦克白的故事。同时,莎士比亚似乎也从这部《赫林谢德编年史》里关于德夫国王的记述中选取了一些情节用于《麦克白》中。为了适应创作的需要,莎士比亚对《赫林谢德编年史》中记述的麦克白故事做了较大改动,如发出预言的三个美貌仙女变成了又老又丑的女巫,年轻的国王邓肯也变成了迟暮之年的老人。但变动最大的似乎是大将军班柯在整个事件中的立场。在《赫林谢德

浅析《麦克白》人物的悲剧性

浅析《麦克白》人物的悲剧性 11汉师一班1120301101 蒋勤效 《麦克白》创作于1606年,与《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这三部作品共同构成了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而《麦克白》在同类作品中更侧重于对人性与人物心理的批判性揭露,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且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最阴暗的一面。该剧因其独特而令人压抑的角色悲剧性,既强化了人们对《麦克白》的审美体验,也塑造了极其鲜明的角色,可谓是整个剧本的点睛之笔。 所谓“悲剧”,即是由于正义一方的失败或毁灭,引起人们的悲痛、怜悯,并由此产生崇高感的戏剧。而《麦克白》所描写的,就是麦克白人性与良知的崩溃的故事。莎士比亚通过曾经的英雄麦克白如何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批判了野心、欲望的侵蚀作用。主人公麦克白是一位英勇的苏格兰大将,他超越常人的的性格以及在此性格驱使下所作出的残忍行径不仅使他身边所有的人感到恐怖,也使阅读此剧的读者生出一种震惊和恐惧的情绪,惊愕于他的野心之强烈、手段之残忍、罪恶之恐怖,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也使全剧始终弥漫着一种阴郁可怕的气氛。 从他性格中最令人生畏的是他强烈的权利欲、野心和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残害他人之后难以控制的罪恶感。这两方面构成了麦克白采取行动的心理基础,也决定了他最终悲剧的结局。麦克白像《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弗罗洛那样如恶魔般的追求自己渴望的事物,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但麦克白又不能像如《哈姆雷特》里克劳狄斯那类恶人一样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犯下的种种罪行。第一幕通过军曹和洛斯爵士对麦克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面的描述,首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位平定叛乱、抵御外侵、杀死叛徒的勇敢的将军形象,从而塑造一个美好的事物。然而麦克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的野心。 在外人看来,麦克白有着顽强的意志与勇气,这足以支持他冲入敌阵去建功立业,但是,他的意志力远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强大。在麦克白凯旋归来之后,邓肯要亲自来他家做客,麦克白夫人怂恿他一定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一定要趁机杀掉国王夺取大权。但在麦克白的内心深处却是矛盾重重,一时间难以做出决定,麦克白夫人是个极为聪明的女人,她了解丈夫的弱点,所以其鼓动语言才会立竿见影之效。她先以爱情来挤对麦克白:“从这一刻起,我要把你的爱情看作是同样靠不住的东西。”继而,又用一个军人最忌讳的懦弱来激将麦克白:“你宁愿像一只畏首畏尾的猫儿,顾全你所认为的生命的装饰品的名誉,不惜让你在自己眼中成为一个懦夫,让‘我不敢’永远跟在‘我想要’后面吗?”这两点都是麦克白的致命之处,因此他才铁定了谋杀邓肯的决心,由此可见,麦克白的意志力很薄弱,这使他在诱惑面前选择了背叛。

解读_麦克白_主要人物的悲剧心理特征

解读5麦克白6主要人物的 悲剧心理特征 p徐锡祥莎士比亚悲剧5麦克白6在现代莎评专家无意识和心理分析的影响下逐渐显现出现代主义的光泽。上个世纪初,英国著名莎学专家A1C1布拉德雷将莎士比亚悲剧的气 氛的烘托归纳为三类:反常的精神状态、超自然的因素和偶然事件等。而在世纪末,它又在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的关照下展示着一种/另类0的文本。曾艳兵在运用拉康的无意识语言论分析它,产生了语言的悲剧的概念。1(P77-82)悲剧性的气氛和超自然的因素及异常心态如幻觉、幻视和幻听等,都是人物内心无意识或/本我0的外化。黑暗的色彩和流血的主题使得剧作的悲剧性越发凸现,悲剧心理特征愈加明显。主要人物在弑君犯罪前后所表现的人性和人格上的精神分裂在人物行动中都无不体现了变态心理的特征,正揭示了他们进入漫漫长夜受煎熬的心路历程。本文拟从超自然因素、色彩和人物变态心理等方面剖析5麦克白6中的悲剧心理特征。 一、超自然因素:悲剧心理的外化 在谈到5麦克白6悲剧气氛时,布拉德雷这样评论本剧所运用的手法:/莎士比亚在本剧中如此频繁地使用这些手法并不是偶然的,这些手法可以帮助激活对隐藏在人心里而毫无察觉其影响的力量的隐约的恐惧感。0o(P230-298)女巫、鬼魂及反常的自然现象其实都是剧中人物心理潜意识的征象和外化,又是封建迷信的符咒,与正常的思维(如班柯)形成鲜明的对比,莎士比亚显然是运用超自然因素来表现麦克白的内心世界的。 11女巫 女巫:以舞降神的人,主管奉祀大帝鬼神,为人祈福禳灾,并兼事占卜、星历之术。她们具有古怪丑陋的外表,升伴以雷电、污物和昏暗的环境,可憎而可怕,俨然一个个飘荡的游魂、飞行的野鬼。在科学不发达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相信女巫能预言人的未来和命运,并具有呼风唤雨的魔力,这就难怪麦克白对她们深信不疑。 5麦克白6开场,三个面目狰狞、似人非人的女巫在轰鸣的雷电中,在阴霾的荒原旷野里等候着班师回朝的麦克白。女巫就是莎士比亚用来表达麦克白无意识中隐藏着的欲望)))野心,/女巫的话唤醒了麦克白的恶劣欲念,他们的话道出了他自己的阴暗心理。0?(P500-548)她们/形容枯瘦,服装怪诞,满脸皱纹,是女人但长有胡须。0?她们是虚幻之物,却也着实令人悚然;她们说话时闪烁其辞,语言暖昧,听来似懂非懂:/美即丑恶丑即美,翱翔毒雾妖云里0。(第一幕第一场)似是而非的词语把美丑、是非搅得混沌不清,泾渭难辨。她们的话语被伴以气泡声和狂风呼啸等音响,构成一幅阴沉、神秘、可怕的图像。麦克白无意识中的欲望便以女巫梦幻般形式出现了,/正如科学家-梦有如气泡一般.说法,但就口语来说,梦实在是非常美妙的-愿望的达成.0。?(P20-85) 弗洛伊德在论述本我、自我和超我和道德的关系时曾说:/从本能控制的观点来说,从道德的观点来说,可以说本我是完全非道德的;自我是力求道德的;超我能成为超道德的,然后变得很残酷,如本我才能有的那种残酷。0?(P204)对于班柯来说,女巫就像大地上的气泡,她们也预言班柯的子孙要称王,他没把它当成欲望的梦想,超我的道德力量在他身上是强大的。而麦克白在欲望与道德超我的矛盾中却放弃/美0(fair)的道德而倾向于/丑0(foul)的混沌的本我中的欲望。如拉康所言:/人的欲望促进、刺激了意识的产生,,意识不是由性欲直接产生的,而是在欲望的主客体之间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0? 有趣的是麦克白出场的第一句台词便和女巫刚才的话如出一辙、遥相呼应:/我从没有见过那样阴郁而光明的日子0。(第一幕第三场)女巫出场时用的两个反义词/foul0和/fair0,现又同时呈现,表达了麦克白黑白混淆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给他的心理、精神和人格分裂定下了基调。可以肯定,此时(见到女巫前),他心中已萌动着某种朦胧的非分之念。而女巫哑谜似的预言(称呼麦克白为葛莱密斯爵士、考特爵士和未来的君王)在他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且清晰地表达了深藏在他心中的勃勃野心,/女巫的话其实就是麦克白的潜意识上升而成为语言0。1(P78)于是,一宗宗血腥的谋杀案便接踵而来。 以后,女巫们在阴暗的洞穴内等待麦克白前来谋求自信。洞内可怕的意象接连不断,女巫的宠物狸猫精和癞蛤蟆以及龟鸨;她们谈论的话题、所做的恶作剧和变幻出的幽灵更令人毛骨悚然。种种污秽之物和超自然反常现象构成了一个魑魅魍魉的世界, /摄人魂魄荡人心0。女巫们边跳着粗俗的舞蹈,边重复念着符咒:/不惮辛劳不惮烦,釜中沸沫已成澜。0(第四幕第)场)断断续续的语流和釜中的气泡声让人心惊肉跳,仿佛置身于阴森可怖的阴曹地府之中。因此,女巫是一种与人类正常秩序完全不同的邪恶势力的象征,象征着麦克白内心阴暗的心理和邪恶的野心,是一种超自然力量的舞台表现,更是麦克白悲剧心理的外化。 21鬼魂 莎士比亚善于将鬼魂搬上舞台,渲染悲剧气氛。拉康在谈及莎士比亚悲剧中的鬼魂时说:/本我本身就是鬼魂,或者是群鬼,由消失的或不在场的欲望之物组成。0à鬼魂的出现正是可怕的不在场的欲望和恐惧的显现,给悲剧制造的气氛是阴森恐怖的。 5麦克白6中宴会上班柯的鬼魂尤为恐怖:/染血的头发0、/枯竭的骨架0、/凝冷的血液0和/暗淡无光的眼睛0构成了/可怕的影子、虚妄的揶揄0(第三幕第四场)。这个蓬头垢面、满身血污的鬼魂坐在麦克白座位上,让他惶恐不安,席间只有他一人能看见。由于班柯之子逃遁,使得他原本因除掉班柯的安全感荡然无存。女巫有关/班柯的子孙要成为君王0的预言回荡在耳边,成为一块牢固的心病。班柯的鬼魂更使他惊惶失措,魂不附体,言语颠狂。这正是麦克白沉重的负罪感的外露,也是一种/良心0的闪现。而他对鬼魂欲盖弥彰的解释和勇气表白则泄露了天机,始得东窗事发,于是与别人交谈时就充满了谋杀、流血等可怕的话题。在座的宾客们对他语无伦次的反复解释大为不解,麦克白夫人只得托词麦克白犯了老毛病。世界从此开始动荡混乱起来,人们得知真情后,惶惶不安,一片风声鹤唳,昔日的亲朋好友纷纷奔走他乡,逃离这血雨腥风、疮痍满目的国家。 张泗洋等在谈及莎士比亚剧本创作方法时认为女巫和鬼魂等是/为了制造戏剧效果或烘托气氛,,,完全当作自然现象来加以描写(当时人相信其真实性),它们有人类的思想和感情,它们和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们一样,是人类精神的外化物,本身就具有现实生活的根基0。á(P200-250)鬼魂存在于精神 # 36 #SCD 观云听泉

麦克白人物分析

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一部刨析人物人物心理的伟大篇章莎士比亚在剧作《麦克白》中,通过对原编年纪事史的改编,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新的社会罪恶,深入细致地刻画了麦克白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展示了人物内心善与恶的交战、正义与邪恶的激烈冲突,揭示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和悲剧实质。其实仔细想想莎士比亚的剧中人物,是真实的、是活着的,是具有强烈生命力的,因此,他总能震撼我们,让我们去思考。麦克白一生由兴衰交织而成。欲望带来的兴,因此令人满足,却也容易地导致了他迷失方向而走向衰败。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人生起伏,更是我们一个重要的课题。总而言之,莎士比亚的剧作带给我们的启发,不只是我们的行事方针,也会是我们生活的智慧。其文学作品的哲学内容,也指导着我们去思考,去探索我们该用何种态度去面对我们的生活。在这里本人觉得《麦克白》非常值得品读。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在现代莎评专家无意识和心理分析的影响下逐渐显现出现代主义的光泽。上个世纪初,英国著名莎学专家A.C.布拉德雷将莎士比亚悲剧的气氛的烘托归纳为三类:反常的精神状态、超自然的因素和偶然事件等。而在世纪末,它又在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的关照下展示着一种“另类”的文本。曾艳兵在运用拉康的无意识语言论分析它,产生了语言的悲剧的概念。悲剧性的气氛和超自然的因素及异常心态如幻觉、幻视和幻听等,都是人物内心无意识或“本我”的外化。黑暗的色彩和流血的主题使得剧作的悲剧性越发凸现,悲剧心理特征愈加明显。主要人物在弑君犯罪前后所表现的人性和人格上的精神分裂在人物行动中都无不体现了变态心理的特征,正揭示了他们进入漫漫长夜受煎熬的心路历程。本文拟从超自然因素、色彩和人物变态心理等方面剖析《麦克白》中的悲剧心理特征。悲哀的将来——《麦克白》的悲剧性浅析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是一出享誉世间的伟大的悲剧。该剧所讲述的是苏格兰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麦克白企图篡位却最终失败的故事。该剧取材于霍林谢德的《编年史》,是苏格兰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这本应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历史故事,所反映的无非是恶有恶报的世间常理,但经过莎士比亚的绝妙的设想与超凡的创作能力,将鬼神与哲学的因素灌输其中,使万恶的麦克白具有了特殊的悲剧性,也使该剧成为了世界戏剧史上的不朽之作。剧中,麦克白在战胜挪威军归来时听信了女巫对自己未来必将为王的语言,便产生了妄图篡位的想法,并在麦克白夫人的诱导下终成大错。由此,一般来说,对于麦克白悲剧产生的原因,大多认为是外来因素,即女巫的预言和麦克白夫人的劝诱,这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明显的问题。诚然,麦克白是听信了女巫对于自己将来的预言才动了歹念,并在夫人的怂恿下犯下了不可饶入的罪行。但若要将悲剧的成因归于此,就等于承认了《麦克白》的悲剧源于麦克白听信毫无根据并毫无善念的语言,而非麦克白本身的问题。换句话说,《麦克白》的悲剧性不在于麦克白本身,而是源于外界。这显然

读《麦克白》有感

在黑暗中挣扎的人格 ----读《麦克白》有感 现在都能清晰地记得高中老师在讲《哈姆雷特》时,有意识地带到过同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麦克白》,当时对它充满了好奇。这次在课上看到由《麦克白》剧本改编的电影更是欣喜万分,我用手机搜索了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在参照原剧本的情况下,享受这场视觉盛宴。 《麦克白》讲的是一位曾经屡立战功的苏格兰英雄麦克白,在他夫人的怂恿下,不乏善良本性的他从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变成了想谋权篡位的野心,正是在邪恶野心的驱使下,弑君篡位,残害无辜,最终走向灭亡道路的故事。我想,很多人看到结局都会觉得麦克白的灭亡是罪有应得的,但是我觉得这种罪有应得不该由麦克白一个人独自去承担,剧本《麦克白》的结局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国家的悲哀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刚出场的麦克白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他并不是后来人们眼中禽兽不如的逆贼,他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勇士,他镇压叛乱、抵御外敌、战绩显赫、功勋卓著,他的不骄不躁在我看来更是难能可贵,不愧于受全国人民的称颂和国王的封赏。然而,莎士比亚透过麦克白夫人的口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有野心的麦克白:他“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他有野心,但“缺少和那种野心相随联属的奸恶”,他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一方面不愿玩弄机诈,一方面又要作非分的攫夺”。我想麦克白夫人是很了解她丈夫的,所以在她的唆使下,麦克白渐渐暴露了他原本的野心,继而做出了许多罪恶的举动。我突然想到那句话: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然有一个能干的女人。麦克白夫人当然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她有野心,敢想且敢做,正因为她的能干,她的丈夫登上了王位,但因为她的野心,也将她的丈夫推进了道德沦丧的深渊。 当我们将视线仅仅放在麦克白的身上,发现他真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在麦克白的性格中其实有一大部分的正面因素,从他下决心谋杀时他的身心和举止所表现出的反常与紧张可以看出他内心对于道德的崇尚,他深知作为臣子和主人的职责,他十分重视人民给他的无上荣誉,他其实并不那么愿意轻易地违背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另一方面,麦克白性格中的消极方面从他沦为暴君的过程中展露无遗。他在篡夺王位后依然野心勃勃,而且因此挑起了他更大的权势欲。他认为,只有除去班柯父子才能消除恐惧。因此,即使残余良心的谴责时有闪现,真正造成他的精神苦痛的,仍然是永无止境的欲望、无休无止的畏惧与难以排遣的愤慨。正是这种精神状态,注定麦克白将从血腥走向血腥。 我将麦克白杀邓肯的情景与杀班柯父子的情景进行了对比,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两次谋杀时麦克白的心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谋杀国王邓肯时,麦克白一直很迟疑,想要和夫人“商量商量”,他觉得“王上邓肯秉性仁慈,处理国政,从来没有过失,要是把他杀死了……”;他甚至恐慌失败的下场。然而这些迟疑的想法都被他夫人的厉言刺激所化解。而麦克白刺杀班柯是因为他感受到了班柯对他的威胁,使他必须杀了他。应该看到,麦克白谋杀班柯父子的手段更为狡猾,神情也大为轻松了。而且,借刀杀人的周密部署完全是麦克白自己的主意,他不仅不需要麦克白夫人的怂恿和刺激,甚至也不需要麦克白夫人的参与。至此,麦克白已经完全堕落为一个嗜血成性的暴君。如果说当上国王前的麦克白还有一些良知,那么当上国王后的麦克白就连人性都泯灭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