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态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生态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生态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生态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罗羽净)

一、什么是生态学(Ecology)

二、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四、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五、生态研究的方法论

六、如何学习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重点)

1.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圈(lithosphere)的上层、全部水圈(hydrosphere)和大气圈(atmosphere)的下层。

2.生态学(Ecology):在一定意义上说,生态学实际上是一门特殊的关系学,即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

二、问答题

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简述生态学的几种主要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Haeckel:研究生物体及其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评价:该定义较宽泛,生物体及周围环境的范围不明确。

克什卡洛夫:研究生物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

评价:该定义侧重生物方面,没有讲出生态本身的特点。

Krebs: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相互作用的科学。

评价:该定义较为准确,但不好理解。

Odum: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评价:该定义侧重生态系统方面,较宏观抽象。

马世骏: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评价:该定义立足于环境与生命两系统间的关系,很好的把握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方向。

2.列出我国5位著名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答:孙儒泳:他以8个季节的实验资料,证明地理上相距仅110公里的两个种群间存在着静止代谢率的地理变异,为兽类提供了地理物种形成假说的生理生态学证据;同时,提出了地理变异季节相的新概念。

马世骏:提出和建立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等重大理论,为中国生态学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在70年代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论点。

徐晓白:从事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研究,开辟了环境化学新的学科领域,她还建议对生物危害的阈值,提出了生态调控对策,为阻断及防治相应污染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它对国家环保决策部门、环境监理部门等均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冯宗炜:我国酸雨研究奠基人之一,定量提出了我国南方10省市酸雨对农林生态系统的危害损失和重酸雨区受害森林恢复配套技术。

蒋有绪: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森林调查技术的发展和规范化,首次为我国复杂地理条件下建立了统一的森林群落分类系统,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及其网络化、规范化的奠基人。

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生态学迅猛发展,说明其社会背景。

在研究层次上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

研究手段更新;

研究范围的拓展,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拓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

目前研究的热点是:

1、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全球变化生态学效应及其对策;

3、可持续发展。

具体: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生态学的研究层次已囊括了分子、基因、个体直到整个生物圈。

(1)国际生物学计划(IBP)

(2)人与生物圈计划(MAB)

(3)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

(4)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

(5)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

研究手段的更新:自计电子仪、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

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计算机、高精度分析测定技术、卫星遥感等技术的发展为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研究范围的拓展:结合人类活动对生态过程的影响,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在带来繁荣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人口、资源和气候异常等问题。

4.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重点)

按组织层次划分:

个体生态学: 研究重点是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

种群生态学: 多度和种群动态。

群落生态学: 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

生态系统生态学: 能流、食物网和营养循环。

5.从生态学发展简史入手,谈谈你对该学科的总体认识。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认识:生态学发展史证明它是密切结合人类实践,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相互融合。同时,在这种融合的过程中,又诞生了与生态学相关的其他学科。正是在这种不断扩展下,生态学才能迅猛地发展,不断地进步。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生态学(Ecology)

二、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四、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五、生态研究的方法论

六、如何学习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圈(Biosphere)

2.生态学(Ecology)

二、问答题

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简述生态学的几种主要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2.列出我国5位著名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生态学迅猛发展,说明其社会背景。

4.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5.从生态学发展简史入手,谈谈你对该学科的总体认识。

第二章

1. 因子的替代作用(factor substitution)

2. 生态价(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 or ecological valence)

3. 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4. 最小因子律(law of minimum )

5. 阿伦规律(Allen’s law)

6. 小气候(microclimate)

7.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8.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city)

9.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

10. 适应(adaptation)

11. 贝格曼定律(Bergman’s law)

12. 驯化(acclimation and accimatization)

13. 极端温度(extreme temperature)

14. 代谢水(metabolic water)

15. 等渗动物(isosmotic animal)

16. 外温动物(ectotherms)

17. 过冷现象(supercooling)

18. 滞育(diapause)*

19. 因子补偿作用(factor compensation)*

20. 临界光周期(critical photoperiod)*

21. 长日照生物

1. 试述光与动物密切有关的几种生物节律,并简述其生态适应意义。

2. 简述陆栖动物的保水机制。(简述陆生动物在水代谢方面的适应性特征。)

3. 简述耐受性定律及其补充原理。*

4. 举例说明限制因子概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5. 从动植物对日照长度变化的适应出发解释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6. 简述光照强度与陆生动植物的关系。

7. 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简述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8. 简述水生动物(鱼类)的水平衡调节机制。

9. 简述环境因子的分类类型及其生态作用特点。(如何看待生态因子的作用?)

10. 简述有效积温法则,评述其意义和局限性。

11.为什么动物在高温环境下维持恒定体温比在低温下困难?它们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特征有哪些?*

12. 以某种动物或类群为例,说明其适应环境的主要方式。*

13. 试述全球环境的地带性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14. 简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基本方式及其意义。

15. 简述温度的生态作用。

16.结合“生活型”和“生态型”两个概念,谈谈生物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17.比较Liebig最小因子法则和Shelford耐受性法则的异同

农业生态学总结.

农业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学及其发展 1、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在其著作《有机体的普通形态学》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 学的概念,并将生态学定义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互相关系的科学。 2、1971年,奥德姆在其所著作的《生态学基础》中,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的科学。 3、1866年,德国学者海克尔提出生态学定义,标志着生态学的诞生。 4、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看成是一 个整体,提出生态系统是在特定的区域互相作用的全部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综合体。 5、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食物链

6、20世纪30年代,贝塔朗菲提出系统论;40年代美国科学家香农创立信息论。 7、生态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有奥德姆和马世俊分别提出的。 8、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第二节 1、1983年正式确定在农业院校开设农业生态学课,并在1986年有国家教委将农业生态学 列为农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在部分农业院校开始试办农业生态专业。 第三节 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学系统。 2、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的原理和技术途 径。 3、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理论实用性、学科交叉性、研究统一性、宏观层次性 第二章

第一节 1、系统:有互相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 整体。 2、一个系统的组成,必须满足3个条件:第一,系统必须具备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第二, 各要素之间必须具有某种联系;第三,各要素必须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3、系统的特征: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层次、系统的整体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 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 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 物环境互相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A.G.Tansley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6、生态系统分为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城市 2.城市生态学 3.城市生态位 4.环境承载力 二、填空 1.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2.城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3. 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在他的论文中将生物群落学的理论和观点用于城市社会的研究,标志着城市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4.城市的同心圆增长理论是提出的。 三、判断对错 1.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聚集地。 2.城市是高密度的物质和精神的聚集地 3.帕克提出了城市的同心圆增长理论。 四、简答与论述 1.简述城市特征 2.简述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3论述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 第二章城市生态系统 一、概念 1.城市系统 2. 城市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4. 城市生态系统的外部功能 5.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 6.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 7. 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生产 8.城市生态系统的能流9. 城市的能源结构10. 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二、填空 1.城市系统由、、、、、、等个子系统组成。 2.城市生态系统由、、等三部分组成。 3.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功能包括为、、、等 4.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包括、。 三、判断对错 1.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是指城市人生产产品的能力。

2.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生物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3. 城市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指人的的消费过程。 4. 城市的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5. 城市生态系统的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6.城市生态系统是半人工生态系统。 四、简答与论述 1.论述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3.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 4. 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的主要特点。 5.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的物质循环特点 第三章城市人口 一、概念 1.城市化 2.城市人口 3. 城市化水平 4. 城市容量 5.生物生理人口容量 6.环境人口容量 7.经济人口容量8.现实人口容量9.城市流动人口10城市人口的迁居 二、填空 1.城市人口有三种含义(1)、(2)、(3)。 2.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城市人口的、。 3.城市人口的规模体现在城市人口的、上。 4. .城市人口的构成体现在城市人口的、两方面。 5. .城市人口的结构包括、。 6. 城市人口自然结构包括、、。 7、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包括、、等方面 8、基本城市人口容量包括、、等 9、非基本城市人口容量包括、等 三、判断对错 1.城市化是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的过程 2. 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等 3. 城市人口自然结构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人口增长速度等 4.环境人口容量、经济人口容量是非基本城市人口容量。

生态学重点

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一、论述你对生态学含义的理解。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这里的环境包括非 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2、非生物环境是指光、温、水、营养物等理化因素;生物环境则是同种和异种的其他有机体。 3、生态学强调的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而相互作用包括同种有机体之间的种内相互作用和异种有机体之间的种间相互作用。 4、现代生态学家公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和机理的科学。 二、简述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及发展动力 1 、生态学建立前期由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 2 、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从公元16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是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曾被推举为第一个现代化学家的Boyle在1670年发表了低气压对动物的效应的试验,标志着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开端。 3、现代生态学发展期从本世纪60年代至今,是生态学蓬勃发展的年代。二次大战以后,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获得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进步和幸福,也带来了环境、人口、资源和全球性变化等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的重大问题。这些是促进生态学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而近代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向生态学的渗透,尤其是电子计算机、高精度的分析测定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仪器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精技术为生态学发展准备了条件。 三、什么是全球变化?论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1、全球变化学是研究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一门科学。它把地球的各个层圈(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变化预测的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全球变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将出现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 (2)土壤过分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80-2000年之间,人均土地总量减少38%。(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 (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

景观生态学知识分享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55景观生态学 适用专业: 070501自然地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简述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景观生态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相关技术及其应用,以及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在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到相关专业领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提供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工具和资料,如土地利用与土地变化,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生态环境课题,分析生态规划、景观管理、生态工程等保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1.景观 理解:景观、景观要素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理解:景观异质性的含义。 3.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景观要素及其生态属性 1.斑块 理解:斑块、生态交错区、边缘、边缘效应的含义。 了解:斑块的起源及类型、结构特征、岛屿生物地理学与种-面积关系;森林破碎化;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理。 2.走廊 了解:走廊的起源、作用和结构特征。 理解:林带的宽度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本底 了解:本底的结构特征及与斑块的区分方法。 理解:本底孔性的生态意义。 了解:网络的结构。 第三章景观总体结构 1.景观多样性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类型; 理解:景观多样性的含义、描述指标和异质性。 2.森林景观的异质性 理解:森林景观异质性包括年龄结构、组成结构和粒级结构等3个方面。 3.景观的结构类型 了解:FORMAN划分的景观结构类型。 4.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 理解:几种不同的景观格局。 了解:空间关联 第四章景观动态 1.关于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理解:景观稳定性及相关概念。 了解:景观特性与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原则、按稳定性划分的景观要素类型 了解:物种共存的2种假说、斑块动态学说。 2.景观变化的作用力 理解:干扰按作用力强度的分类。 理解:景观稳定性的若干特性。 第五章景观功能 1.概念 理解:景观功能的概念。 2.基本观点和基本机制 了解:关于景观要素间流的两个基本观点。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5种媒介物。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3种基本动力。 3.气流 理解:防护林3种顶部形态的防风效果,林带的3种基本类型及防风特性。

最新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3.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定义) 4.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简言之,是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5. 生产者(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6. 大型消费者(macroconsumers):是指以初级生产的产品为最初十五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 7. 小型消费者(microconsumers):又称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8.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 1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答:生态学1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 (1)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1866年前); 主要事件有:在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就累积了像二十四节气这种实质反映气候与生物关系的知识,而且广为流传,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2)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1866--1935); 主要事件有: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了生态学,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生态学产生以后便分化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等学科分支。 (3)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1935—1962); 主要事件有: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美学派代表人物,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把生物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动态整体。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论文。她用确切的研究数据揭示了在食物链顺序转移中生物的数量关系。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了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4)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段(1962--); 主要事件有: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她的书是人类生态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64年开展以生态系统定量研究为重点的“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之后,又于1971年组织了“人与生物圈”长期研究计划。中国于1972年加入这个研究。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21世纪行动议程》、《里约热内卢宣言》。 (5)农业生态学发展的生态学基础;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 1、景观概念:景观是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2、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特征;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适应。 3、景观要素概念: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统称为景观要素。 4、景观生态学概念: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的特罗尔) 5、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景观结构;2)景观功能;3)景观动态;4)景观规划与管理。 6、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 7、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2)等级系统理论;3)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4)时空尺度;5)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6)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8)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 8、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和异质性原理;2)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3)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4)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5)景观的文化性原理;6)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7)景观多重价值原理。 9、耗散结构概念:耗散结构就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包含有多组分、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在外间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界值时,经“涨落”的触发,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0、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1)系统必须处于远离热力学平衡的非线性区域;2)系统是开放系统;3)系统的不同要素之间必须有非线性相互作用,主要是负反馈机制的存在。 11、复杂性是等级系统的基本属性。(等级系统的目的:将复杂的系统简单化) 12、空间异质性概念: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景观异质性概念: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13、景观异质性的意义:1)它决定着景观的整体生产力、承载力、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决定着景观的生物多样性;2)提高景观对干扰的扩散阻力,缓解某些灾害性干扰对景观稳定性的威胁,增加其稳定性。 14、尺度概念: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对所采用的时间和空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 15、尺度往往以粒度和幅度来表达。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总结(供参考)

第一章 1.请您分别从生态学危机,农业危机和还原论危机说明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农业生态学必然会得到发展? 2.试述下述概念: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转换,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农业生态系统:是特别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 3.请谈一谈为什么生态系统会产生其组分没有的特性?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主要区别? 4.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科学体系中其他主要学科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 1.请谈一谈环境对生物制约的规律。生物是适应环境的结果?生物对环境只有被动适应吗? 答: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哪一种营养物质。 2,谢尔福特耐性定律:对植物生长而言,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 2.描述种群的结构主要用什么参数?种群的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1,种群大小和密度,种群大小是指在一定面积和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种群密度,单位面积内种群的数量。2,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分为稳定性,增长型,衰退型,性比:一个雌雄异体的种群中所有个体或某个龄级的个体中磁性和雄性的比率。3,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4,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环境容纳量,在没有任何环境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值速率,为内禀增长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5,种群的空间分布和阿利氏原则,种群的分布有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聚集的),阿利氏原则:每个生物种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过疏或过密都产生限制影响。 3.种群增长的指数形式和逻辑斯蒂形式用什么方程描述?如何理解r对策生和K 对策生物适应环境的生活史对策? 答:1,种群在无环境条件限制下成指数增长,N T+1=λN t , λ=N 1 /N 0 , lgN T =lgN +tlg λ,dN/dT=rN呈J型增长。 2,种群在环境制约下的逻辑斯蒂增长dN/dT=rN(K-N)/K,N为变值。呈S型生长。r对策生物,个体小,繁殖速率快,成活率低,基数大,寿命短,环境变化适应性强。 K对策生物,个体大,繁殖较慢,个体成活率高,寿命一般较长,环境变化适应性差,易灭绝。 4.请各举两个例子说明两个种群可能有的相互关系? 答:一,负相互作用,1,竞争,两个生物争夺同意对象而产生的对抗作用。分为直接干涉型动物(格斗)和资源利用型竞争2,捕食:一个物种的成员取食两仪个物种成员的现象。3,寄生,一个种寄居于另一个中的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现象,病毒,细菌,真菌,菟丝子,等。拟寄生:是昆虫寄

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

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概念: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经典生态学[重点]: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景观,生物圈 (3)农业生态学概念: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 , 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 , 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 (4)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以及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途径。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 (1)系统的概念: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以及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途径。构成条件:①由一些要素组成;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③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产生跟各个组成成分不同的新功能,即整体功能。基本特征:系统组分的整体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 (2)生态系统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基本特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初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重点】;生态系统是一个有生命的开放式的功能系统;一个生态系统占据一定的空间并随时间发生演变;生态系统内部保持有一定的平衡关系。 (3)生态系统的功能:四个信息——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

息。 (4)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概念[重点]:指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各组分间的能量、物质、信息流的方式和特点。三种结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 (5)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组成: 1.生物组分(经人工驯化的农业生物,最重要的调节者与主体消费者——人类), 2.环境组分(自然环境组分,人工环境组分)。基本结构:组分结构,时空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基本功能[重点]:1.能量流——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包括太阳能、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2.物质流。 3.信息流。 4.价值流。 (6)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重点]:1. 生物构成方面:(1)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经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特定环境下经生物种群间、生物与环境间长期相互适应形成的自然生物群落(2)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结构单一,物种多样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2.环境条件方面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受到人类的调控与改造,以便农业生物能够更加高效地转化出人类所需的各种农副产品3.结构与功能方面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既包含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组分又包含了社会经济因素的组分。4. 稳定机制方面自然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建立了复杂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形成了自然的自我调节稳定机制,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发展农业生态系统因生物种类减少,食物链结构变短,自

城市生态学要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以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既是一门重要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又是城市科学(urban science)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及其群体的发生、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田园城市”理论(garden city) 1898年霍华德(E. Howard) 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 1919年,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每个城市规模不宜过大,约3.2万人包括周围2000公顷土地的农田和绿地森林城市中心是花园,工业区设在城市的边缘,有便利的交通,整个城市像一座大花园,居民生活在安排合理、优美舒适的环境之中。 现代城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现代生态学最关心的三个领域: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方面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全球变化方面(书P14) 食物链原理 生态学中: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广义:企业互相联系在一起。城市各企业之间的生产原料,是互相提供的。城市的各个组分、各个元素、各个部分之间既有着直接、显性的联系,也有着间接、隐形的联系。各组分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职业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三者的限制,是环境本身具有的有限性自我调节能力的量度。 包括:(1)资源承载力(2)技术承载力(3)污染承载力 城市生态学研究思路 系统思想全面的、连贯的、灵活的看问题。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关联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反馈机制 系统研究思路:黑箱研究思路白箱研究思路灰箱研究思路 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 生态效率: 在一个营养级内,同化作用的能量和可利用的能量之间的关系;一个食物链营养级上,有多少能量供给下一营养级。从能量流动来说,次一营养级的生产力与前一营养级的生产力的比率。 生境(habitat):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包括(1)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还有人为因素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限制因子规律使生物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最低量(最小因子)定律对某些因子的要求不能低于某一数量。 3、耐受性定律生物对环境因子有一个最低点到最高点之间的适应范围。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考试大纲(50分) 第一章绪论(分值0-10%)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态学、农业生态学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明确农业生态学在解决农业综合发展所面临问题中的地位与作用。 2、考核知识点 (1)识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的概念。 (2)领会:农业生态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分值0-10%) 1、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组分、基本结构、基本功能;了解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2、考核知识点 (1)识记: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2)领会: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第三章种群(分值0-10%)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生物种群的基本概念,种群的分布与动态变化,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及其调节,并能将这些原理运用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中去。 2、考核知识点 (1)识记:种群与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 (2)领会:种群的增长:指数式增长和“S”型增长。 (3)综合应用:根据生物种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设计立体种植或立体种养的生物组成及其配置模式。 第四章群落(分值10-20%)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群落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各种结构特征,包括层次结构、时空结构与营养结构,并能将这些原理运用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中去。 2、考核知识点 (1)识记:群落结构、生态优势种、食物链、顶极群落的概念; (2)领会:成层性与镶嵌性、群落的交错带与边缘效应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种群的生态对策(K-对策与R-对策)等。 (3)应用:利用群落的结构原理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结构。 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关系(分值6-10%)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环境和生态因子的概念与类型,掌握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规律和生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以及生物的生态效应。 2、考核知识点 (1)识记:生态因子;最小因子定律与耐性定律;生活型与生态型的概念与类型。 (2)领会:光、温度、水分、土壤和生物的生态作用;生态因子间相互作用的特点。 (3)综合应用:从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出发,对一个特定地区的作物组成及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调整建议。 第六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分值30-40%) 1、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物质流关系及对系统整体功能的影响,了解碳、氮、磷和水四种重要物质的循环过程。初步掌握提高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和农田养分循环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2、考核知识点 (1)识记:气相型与沉积型循环;能量金字塔;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2)领会:初、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关系;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途径;

生态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罗羽净) 一、什么是生态学(Ecology) 二、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四、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五、生态研究的方法论 六、如何学习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重点) 1.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圈(lithosphere)的上层、全部水圈(hydrosphere)和大气圈(atmosphere)的下层。 2.生态学(Ecology):在一定意义上说,生态学实际上是一门特殊的关系学,即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 二、问答题 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简述生态学的几种主要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Haeckel:研究生物体及其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评价:该定义较宽泛,生物体及周围环境的范围不明确。 克什卡洛夫:研究生物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 评价:该定义侧重生物方面,没有讲出生态本身的特点。 Krebs: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相互作用的科学。 评价:该定义较为准确,但不好理解。 Odum: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评价:该定义侧重生态系统方面,较宏观抽象。 马世骏: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评价:该定义立足于环境与生命两系统间的关系,很好的把握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方向。 2.列出我国5位著名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答:孙儒泳:他以8个季节的实验资料,证明地理上相距仅110公里的两个种群间存在着静止代谢率的地理变异,为兽类提供了地理物种形成假说的生理生态学证据;同时,提出了地理变异季节相的新概念。 马世骏:提出和建立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等重大理论,为中国生态学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在70年代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论点。 徐晓白:从事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研究,开辟了环境化学新的学科领域,她还建议对生物危害的阈值,提出了生态调控对策,为阻断及防治相应污染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它对国家环保决策部门、环境监理部门等均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冯宗炜:我国酸雨研究奠基人之一,定量提出了我国南方10省市酸雨对农林生态系统的危害损失和重酸雨区受害森林恢复配套技术。 蒋有绪: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森林调查技术的发展和规范化,首次为我国复杂地理条件下建立了统一的森林群落分类系统,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及其网络化、规范化的奠基人。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第一章 一、什么是景观? 狭义的景观是指一般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二、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 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 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 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 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如何理解景观要素和景观结构成分? 景观要素: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称为景观要素。 景观结构成分:景观结构成分是生态学性质和自然地理学中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是对景观要素从空间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察时的重新划分。 三、什么是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 1、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2、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

用); 3、景观动态(即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4、景观规划与管理(即根据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及其相互制约和影响机制,制定景观恢复、保护、建设和管理的计划和规划,确定相应的目标、措施和对策)。 四、景观生态学有哪些特点? 1.整体观和系统观; 2.异质性和尺度性; 3.综合性和宏观性; 4.目的性和实践性 第二章 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1.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2.等级系统理论3.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 4.时空尺度5.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6.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 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8.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 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系统内部不断增加的熵达到并维持这种新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故称这种新的稳定结构为耗散结构,它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出现的有序结构,它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因而被看作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等级结构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有什么意义? 特定的问题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去研究,也就是在一定的生态系统等级水平加以研究,还需要在起相邻的上下不同等级水平和尺度上去考察其效应和控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复习题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1.什么叫景观? 答:景观是地球上一个由不同土地覆盖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一块土地);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面积大小在数公顷至数万平方公里之间;兼具自然、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什么叫景观生态学? 答:发生在的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整体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分支,综合研究景观或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生态过程、生态功能和动态变化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学科。 3.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研究景观的研究内容包括:(1)景观结构 (2)景观生态过程和景观功能 (3)景观变化 (4)景观管理。 4.德国科学家C.Troll在景观生态学界的贡献是什么?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会重提他的科学贡献? 答:Troll研究东非土地利用的时候,首次(1939年)提出景观生态这个术语,用以分析一个地区不同地域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地球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们寻找解决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时候,确认Troll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思想具有指导意义,因而重提他的科学贡献。 5.IALE的含义是什么? 答:国际景观生态学会。 6.什么叫景观异质性? 答:异质性指一个区域内,景观或景观组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异程度。变异越大,异质性越高。 7.为什么说,尺度是景观异质性的一种限定或者条件? 答:因为异质性与尺度是紧密相关的,尺度越大,景观的细节分辨率就降低,看起来就越模糊,景观就越趋于同质。也就是说,景观异质性必须在特定的尺度(包括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才能度量,尺度是对异质性的一种限定或条件。 8.什么叫生态流? 答:生态流指生景观或景观组分之间的物质、能量、物种、信息、价值的空间位移(迁移)过程。 9.生态流有那些类型?每个类型举出3个你熟悉的例子。 答:生态流包括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以及信息流)。

农业生态学课件复习笔记

第一章 1、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2、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文明与支持这个文明的自然系统之间不协调,以致出现了不能持续发展的关。 3、系统论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的贝塔朗菲 4、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5、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由二个以上的组分组成;组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以整体方式完成一定的功能。 6、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7、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 不仅在“ 垂直” 方向研究特定地点上的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而且在“ 水平” 方向研究异质区域间的相互影响,把特定地点上的同质区域称为景观元素。 8、生态系统区别于一般系统的特点 ( 1 )组分上包括生物,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 ( 2 )空间上有明显的地域性。 ( 3 )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演变规律 ( 4 )系统的各组分间处于动态的平衡中。各生态系统都是程度不同的开放系统,不断地从外界输入能量和物质,经过转换变为输出,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性。 9、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 农业生态系统是驯化的生态系统,既受生态规律的制约,也受经济规律的制约。 10、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11、农业生态学的内容 1)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2)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3)农业生态系统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的地域分布特点和规律 4)在不同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各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 5)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规律和方法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和生态农业建设

推荐-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精品

第一章绪论 1.城市生态学(P1)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 市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 学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 生态系统,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 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 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制;在应 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 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 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2.环境承载力(P19) 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 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 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 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3.人类生态学(P16)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当 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研 究人类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能量、物 质和信息的交换关系。 4.生态位(P17) 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 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一般说,生 态位的宽度依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 位。 5.生态学(P15)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哪四个主要方 面?(P3) 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城市生 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 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社会生 态学四个分支学科。 7.环境承载力都有哪些类型?请解释 (P19) 环境承载力包括: 1)资源承载力:含自然资源条件,如 淡水、土地等,也包含社会资源条 件,如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等。 2)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素质、 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 人类社会作用强度。 3)污染承载力:是反映本地自然环境 的资源能力大小的指标。 8.用伯吉斯的观点解释城市人口是如何 迁移的?(P8)(自己发挥) 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 1.初级生产(P31) 生态系统最初的能流来自太阳,它被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光合作 用积累的能量是进入生态系统的初级 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就是初级 生产。 2.次级生产(P35) 次级生产是除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 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 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 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 质的贮存。 3.生境(P46) 生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 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存 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和其他条件 的总和。任何一种生物都不可能脱离 特定的生活环境(即生境)。 4.生态系统(P23)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 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 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依存的 统一整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 位。 5.生态效率(P36) 生态效率是在一个营养级内,同化作 用的能量和可利用的能量之间的关 系;一个食物链营养级上,有多少能 量供给下一营养级。所谓生态效率就 是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比率,也就是所 产生的物质量或产量,与生产这些物 质所消耗的物质量的比率。 6.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P47)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5)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概念: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生态学4个发展阶段:1)生态学知识积累阶段:2)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3)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4)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段。 3.生态学分支有:(农业生态学)、作物生态学、家畜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昆虫生态学。 4.生态环境问题16个:人口激增、土壤流失和退化、沙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健康恶化、贫困加深、自然灾害增加、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滥用化学品、物种危机、能源危机、海洋污染、工业事故多和军费开支大。 5.农业生态学定义: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6.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原、农田、淡水、海洋、农业等生态系统。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基本生物结构 1.种群概念: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总称。 2.化感作用:植物(包括微生物)通过向四周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从而对邻近植物(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促进和抑制作用。 3.种群间的相互作用:1)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2)正相互作用:偏利作用、原始合作、互利共生。3)次生代谢产物在种间关系中的作用:化感作用、植物诱导抗虫性与三营养关系、动物信息素、植物与草食动物间的化学相互作用。 4.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部分2)具有一定的结构:3)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4)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6)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7)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5.主要群落类型: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 6.群落主要结构:1)群落的水平结构:2)群落的垂直结构3)群落的时间结构:4)群落的交错与边缘效应。 7.演替类型(据开始时地段的性质分):(原初演替、次生演替)、(旱生演替、水生演替)。 8.生物多样性定义: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主要有:基因多样性、特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综合结构

生态学基础第一章 绪论

生态学基础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Ecology):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简述生态学研究对象的主要层次。 答:宏观生态学:在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宏观层次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微观生态学:对其内在机理进行研究,就是在分子、细胞等微观水平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思考题 一、问答题 1.简述生态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2.19世纪生态学的两本标志性的书籍。 3.20世纪,生态学界出现了四大著名生态学派,请写出学派的名称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研究重点。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义的

A.E.Haeckel B.E.P.Odum C.A.G.Tansley D.Darwin 3、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A.E.P.Odum B.Haeckel C.Clements D.Tansley 4、生态学按组织水平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等。 5、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 A.生物学时期 B.环境科学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现代生物学时期 6、20世纪,由于各地自然条件、植物区系、植被性质及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使植物生态学在研究方法、研究重点上各地有所不同,形成了四大学派,包括(北欧)(法瑞)、(英美)、(苏联)。 7、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野外(田间)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学模型研究)(生态网络及综合分析等)等。 8、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 9、20世纪,生态学界出现了四大著名生态学派,其中法国布朗-布兰柯,瑞士卢贝尔是法瑞)学派的代表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