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第六章背诵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第六章背诵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第六章背诵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第六章背诵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详解版背诵笔记原创笔记,盗版必究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详解版背诵笔记

(第6章)

第六章:政党

第一节:政党

一、政党的含义

1、政党的定义

政党是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普遍现象,是政治生活的重要组织形式。虽然政党的概念古代即有,但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却是世界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形成的产物。

关于政党的含义,不同的政治学家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作过不同的论述,比如认为政党是实现某种主义的组织;政党是人们进行政治选举的工具;政党是人们谋求公职的工具;政党是社会成员表达和聚合利益要求的结构等等。关于政党本质的这些论述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了政党的某方面特征,但是,并没有深刻揭示政党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揭示了政党的阶级本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者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二、政党的特征

1、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政党建立的基础是阶级,是特定阶级进行政治活动的组织工具。特定的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组织政党以统帅本阶级的力量,这就使得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除了阶级基础之外,政党的形成还需要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技术条件,因此,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并非是与阶级同时产生的组织形式,只是到了近代,政党才在大工业和资本主义民主条件下得以形成。

由于特定阶级又由若干阶层或者集团组成,特定的阶层和集团的利益也可以驱使人们组成政党进行政治活动,因此,政党也可以是特定阶层和集团的组织。尽管如此,代表特定阶层和集团利益的政党,仍然首先具有这些阶层和集团所归属的阶级的基本特性。

2、政党是特定阶级进行政治活动的统帅力量

政党通常由特定阶级中政治上最活跃、最积极的一部分人组成,就此而言,政党往往聚集着本阶级的政治精华分子和中坚力量,成为阶级的政治核心。

政党的思想和理论集中体现着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因此,政党是阶级意志的集中代表者,是阶级力量的精神凝聚者和思想灵魂。

政党是特定阶级进行政治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特定阶级的组织标志,因此,政党在阶级的政治活动中起着统帅的作用。

3、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纲领

政党都具有自己的政治目标和纲领。

政党的政治目标包含政权目标和社会目标,根据实现阶段的不同,又有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之分。

政党的纲领一般包括政党的政治目标以及对于实现这些目标的社会条件、基本途径的论述和分析。由于不同的政党具有不同的政治纲领,因此,不同的政党也具有不同的政治主张。同时,由于政党政治纲领具有实现阶段的区别,因此,政党纲领又有近期纲领和远期纲领之分。

4、政党具有特定的组织和纪律

政党实现自己目标和纲领的重要依托,是政党的组织和纪律。因此,政党通常具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和纪律规定。

政党的组织具有特定的形式和体系,这些形式和体系往往与特定时期政党的政治任务和政治活动有关,一般说来,政党对于自身组织形式和体系的选择,以实现自己政治目标和任务的有效和有利为原则。

30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思想)【圣才出品】

第二章 政治思想 5.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政治思想的含义 定义 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知 政治思想的含义 集中体现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 特性 反映着深层的政治现象的逻辑关系 具有相对独立性 内容结构 政治思想的结构 思维结构 理论层次结构 政治思想的结构 和类型 依据政治思想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划分 政治思想的类型 依据政治思想本身的思维结构和研究方法来划分 依据政治思想内容所反映的统治阶级利益要 求和所维护的统治阶级利益来 划分 发展过程 起源和发展 启示 政治思想的 反映特定的利益要求,并论证其政治合理性 发展和作用 维护或破坏特定的政治统治 作用 对人们认识政治现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统领着人们的政治意识 政 治 思 想

1.政治思想的定义 政治思想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2.政治思想的特性 政治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除具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外,还具有如下特性:(1)政治思想是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知 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现实的理性思考,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政治思想具有政治理性认识的特点。政治思想的理性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识。 ②政治思想是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 ③政治思想是合乎逻辑的观念体系。 (2)政治思想集中体现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 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现象所持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具有明显的利益性。政治思想的利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对于社会共同利益具有不同主张的人们,具有各自不同利益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思想。 ②不同的政治思想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③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地位。 (3)政治思想反映着深层的政治现象的逻辑关系 政治思想不仅是人们的认识现象和精神现象,也是特定的政治现象,政治思想是关于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的认识,政治思想与其他社会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对于所有社会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道德政治观 1.孔子:“政者,正也。”-仁义礼智信。 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 (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神权政治观 1.“君受神权”、“天人感应” 托马斯.阿奎那: 黑格尔:绝对精神 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 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 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 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 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麦肯齐(英):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的进程。 2. 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 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 (五)其他观点: 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一)政治的涵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详解版背诵笔记(第一章、第二章)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详解版背诵笔记 (第一章)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 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理性,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这一政治观既忽视了并非所有众人之事都有具有政治性,又忽视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这些都影响了它对于政治含义把握的全面性。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名词解释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名词解释 【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利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所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关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利益关系】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只见的社会联系 【利益矛盾】是利益关系的一个侧面,他指不同利益主体只见以及他们共同利益只见的差异而形成的矛盾的一面 【政治权利】实际上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的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他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利主体用有的对其他社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利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所体现的利益关系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活动表现,它是人们在特定的利益关系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政治统治】在权利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双重驱使下,政治统治行为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必须构建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而构建这种关系的基本途径,在于把政治权力转换成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利主体与其他政治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只见构建权威与服从关系。这一行为就是政治统治行为 【政治管理】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要求,必须承担社会公共只能,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这一行为就是政治管理行为。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他是政治权力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政治体系】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是政治社会组织和政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 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

政治学基础笔记_王浦劬_第二版

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西方政治学开了先河,其理论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为分析对象。这一时期的政治学也被称为古典时期的政治学。 2.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欧洲封建社会完全处于神权的统治与支配下,政治学成了神学的分支,神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是A.奥古斯汀和托马斯.阿奎那。他们的学说是蒙昧主义、禁锢主义的政治学说。 3.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先声。马基雅维利和博丹最早创立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期,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社会实证主义学说的出现,标志着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保守,标志着西方政治学逐步转向庸俗。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创立,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现代时期。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 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 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在商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到西周,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这表明当时的政治思想主要围绕统治的合法性和统治手段展开的,它们反映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春秋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治学说“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学说主要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学派。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把中国政治学说从论证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推进到以阐述如何进行统治为主要内容。 3.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同时也大大禁锢了其他政治学说的发展。儒家政治学说在其长期发展中,逐渐达于精巧和成熟。 4.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学。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除了传统的儒家政治学说,先后传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三大政治学说相激相争,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取得了胜利。 5. 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学。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1979年后,政治学在中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它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唯物辩论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 3.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基本程序。 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际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作用方式。 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有指令方式、压力方式、规约方式、说服方式、奖酬方式、处罚方式、暴力方式等。政治权力的作用从政治关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籍;其次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政治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首先,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的;其次,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再次,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从社会生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且分配共同利益,规定着社会成员的利益边界和实现规则,从而与每个社会成员有着切身联系,并接在利益意义和层次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其次,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反作用,它能够极大的推动、阻碍乃至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权利的定义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有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六编 政治发展(下)【圣才出品】

第三章政治民主 一、判断题 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对外经贸2013年研) 【答案】√ 【解析】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这是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之一。 ①政治民主首先集中体现为每个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和自由的权利,这种自由权利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行的。 ②政治民主还集中表现为公民之间享有权利的平等性。民主政治不承认有任何政治特权和社会特权,而规定任何公民,不管其个体差异如何,在政治生活中都应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二、概念题 1.民主(四川大学2011年研;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研)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 (1)民主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以特定的社会经济为基础的,同时,它又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具有阶级性,在生产力发展的特定阶段上,社会生产关系集中表现为阶级和阶级利益,因此,在特定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民主也具有阶级性; (3)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民主常常体现为一种原则、一种价值或一种工作方式; (4)民主是一种保障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国家形式,民主是一种特定的国家形态和形

式,它不同于其他国家形式之处在于它承认公民在政治上拥有平等的权利,并从制度上规定这种平等的权利能够得到实现。 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于民主内涵的这些论述原则,民主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2.政治民主(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研;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研) 答:政治民主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势。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政治民主具有如下特征:①政治民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其前提;②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③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④政治民主以多数决定作为基本规则;⑤政治民主以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为基本实施方式;⑥政治民主以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 3.政治民主化(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从狭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政治民主化就是政治从专制集权向民主过度,以建立民主政治,实现政治民主的过程。 三、辨析题

王浦劬政治学原理笔记

政治学原理笔记 第一章政治生活与政治科学 一、人类生活中的政治关系 1、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禽兽:没有谈政治的能力,以本能存在,不能用道德规范去约束,政治对其太高尚。 天使:没有谈政治的必要,其生存环境超越了政治,政治对其来说太下贱。 人:为了规则,人有谈政治的可能与必要,人生存在世俗世界中,既有协调而又有排斥面,人们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又有不同的利益,这种利益具有排他性,会产生利益纷争,为了延续人类的种族和生存,就需要办法(政治、道德)去解决。 2、马克思对其命题的三个补充 ⒈社会性:把人看成政治动物,不能从抽象的人性去理解,而应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去理解。 ★政治关系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社会关系,政治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事实。 ⒉历史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凝固、僵化地理解,而只能具体、历史地理解。 ★(宏观→人类)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永远存在下去,它是随国家的产生和阶级分化而产生的具有严格意义的政治,会随着国家和阶级的消亡而消亡。★(微观→个体)政治社会化、政治入伍。 ⒊复杂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而应综合、全面地理解。 ★从整个社会范围来说,政治关系的表现可能是较为纯粹的,也可能是较为隐蔽的。★从主体承现者来说,发生在个人身上的政治关系,可能是直接的,但大量是间接的。★从实践活动来说,个人认识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同他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可能是对应的,但也可能是有偏差的。 认识:深刻了解无知 参与:积极关心冷漠 二、政治生活的科学分析 1、政治学学科建构的论辨 政治学能够成为科学吗? 肯定答案:能像数学、物理一样作出解释、预测。 否定答案:反对理由①政治行为的主观性 ②政治事件的非重复性,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③政治评判的价值倾向性 综合:政治学能成为科学。价值目标的提出:客观根源,价值目标的实现:客观条件,可以找到客观规律,但同时,政治必须考虑人的主观性、复杂性。 2、政治生活的本质规定 ⑴道德(→天使)孔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孟子:“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⑵权力(→禽兽)韩非子:“术异则事异,事异则务变”、“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 ,力也”、“君无术则*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必不可一无,皆帝天之具也”。 马基雅弗利《君主论》 ⑶马克思主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①政治的“受动性”政治由经济决定。 ②政治的“能动性”为获得自身利益而介入政治,掌握运用公共权力,掌握政权,分享政权,向政权施压。 ⑷政治: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国家权力来规定和实现权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详细版1234(全)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其客观内容,是一门科学。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定义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其二,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其三,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政治)【圣才出品】

第一章 国际政治 7.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国际政治 1.国际政治的主体 (1)国际政治主体的定义 国际政治主体是指国际社会中具有特定的利益、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能力和稳定的组织形态的实体,也是国际政治关系的承担者。 (2)国际政治主体的基本特征 定义 基本特征 国际政治的主体 主权国家 类型 国际组织 国际政治的含义 其他国际政治主体 国际政治的含义 基本含义 基本特征 联系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 利益构成和内容不同 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政治主体地位不同 政治权力关系构成方面不同 政治权利关系方面不同 国际政治

①国际政治主体具有特定的自身利益要求 利益要求是它们参与国际政治的根本动机与主要目标,利益既是国际政治主体活动的根本动机,也是国际政治主体追求的实质目标。 ②国际政治主体具有特定的行为能力 要求具备参与国际社会的相互交往、表达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并影响其他国际政治主体的能力。 ③国际政治主体具有特定的实体形态 国际政治主体具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态,而特定的组织形态,是国际政治主体的基本依托。这些组织的形式、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组织的行为与行为方式,共同构成了国际政治的内容。 (3)国际政治主体的类型有: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其他政治主体。 ①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主体,也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实体单位。按照国际法,作为国际政治主体的国家,必须同时具备四方面的基本要素: a.有固定的领土 b.有定居的居民 c.有统一的政权组织 d.具有国家主权 在这四个要素中,国家主权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它对于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国家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第一,国家主权是国家获得参与国际政治生活能力的基础。 第二,国家主权是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独立主体的必要条件。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其客观内容,是一门科学。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定义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其二,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其三,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政治学基础读书笔记

《政治学基础》读书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的政治学理论分析逻辑: “从利益的二重性即内在矛盾性进展到利益关系,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基础上形成的共同力量,形成政治权力。社会利益关系种不同利益基础上的不同力量主张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形成政治权利。”1 按照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两条逻辑主线对政治关系的衍生物即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进行了分析。这其中,在政治行为方面,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力行为,政治参与是政治权利行为;在政治体系方面,国家是政治权力的典型的组织和制度体现,政治社团则是政治权利的组织和制度体现。而政党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执政党通常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和制度体现,而非执政党则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和制度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特定社会的政治心理通常以社会大众为多数载体,因此,政治心理是政治权利及其对于政治权力的转化形态的精神反映;而在特定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政治思想通常是政治权利的思想,因此,特定社会中的政治思想的主要方面通常是政治权力的思想。、 在社会政治发展方面,社会政治发展是由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引起的,在此基础上,政治发展体现为政治权利与政治权力的相互作用,因此可以认为政治发展过程是政治权利与政治权力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决定和体现为社会其他政治现象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不可忽略政治现象之间彼此联系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四:政治关系是政治行为的社会前提;政治体系是社会政治活动的产物;政治文化由政治生活决定;政治发展则是全部政治活动内容的历史变化过程。”2 从以上几段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条本书对于政治科学的展开、延伸、论述的基本脉络。这个脉络可以用以下三点概括: 1、该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方法。从利益到利益特性,延伸出关键政治要素方面。 这点,也是该书的最大特色及理论依据。 2、该书坚持利益作为基础的观点。从利益的二重性开始论述,由利益的二重性产生了政 治权利与政治权力,进而衍生出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政治关系。通过对二者区别的论述引入了国家、政治社团、政党等政治要素定义。最后,作者坚持辩证发展观点,提出政治发展。此为全书的一个基本脉络。 3、两线、一面、一法的认识分析。首先两线即从利益二重性到政治权力在到政治统治、 政治管理,再由此进深到国家和政党;从利益关系到政治权利再到政治参与,最后引入政治社团概念。其次,一面是对政治文化(其中我认为较为关键是对政治心理的分析)和政治发展及时代意义的认识。最后,应当重视本书提到的政治分析法。由此,我认为此书之要意可涵盖。 利益是整个政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源泉 在小标题中提到政治是利益存在和发挥作用的产物,同时利益在政治萌芽产生后仍是推动政治继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具体表现在以下的过程中:首先,由人的本性、生存需求出发形成人的需要(亦可说是人性自身自然而然的对于生产生活资料的占有欲作用下的产物)。进而这种需求迫使人加快建立生产,并加强与自然的联系,人的需求得到了暂时的满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迫于生产工具水平,社会组织的限制,人不得不做出改变,其中生产工具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页

【名师指导】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

育明教育 2014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再创佳绩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6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管考研必看参考书教材 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 609公共管理综合一(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原理各75分) 《管理学(第二版)》刘俊生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公共行政原理》马建川、翟校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解析》,团结出版社,2013年版; 812公共管理综合二(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政治学基础各50分)《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公共管理学教材, 2006版。 育明教育解析:从2013年政法行管考研来看,虽然近几年政法不再对外公布考研参考书,但是从命题规律看来,除了前几年推荐的5本参考书之外,还有以上补充的2本以及1本参考资料必须看,希望引起2015年备考学生的注意。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 以下由育明教育学员提供(2014年政法行管考研初试第一名)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 (1 (2是建立在特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关系 。 (3 (4。 (5: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二编 政治关系(下)【圣才出品】

第三章政治权利 一、判断题 1.政治权利的自由价值性,是政治权力多重职能性在政治权利资格上的转化体现。(对外经贸2014年研) 【答案】√ 【解析】政治权利的自由价值性,是政治权力多重职能性在政治权利资格上的转化体现。当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特定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法定政治资格时,就确认了特定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就共同利益是否和如何作为自由的,同时,也就把自己的特定职能转化成了政治权利的法定要求和资格主张。特定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就共同利益问题实现其政治权利的主张和要求,成为其积极权利职能,体现着政治权利的积极自由;而这些成员和群体就共同利益问题对于政治权力保护其政治权利的主张和要求,则成为其消极职能,体现着政治权利的消极自由。由此可见,政治权利的特定基本公共价值性,是在政治权力确认政治权利资格的过程中,将其多重职能中的特定职能转化为政治权利主体的职能而形成的。 2.自由权既是资本主义社会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对外经贸2013年研) 【答案】√ 【解析】自由权既是资本主义社会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 ①资本主义国家对于自由权的规定既包含着政治活动的自由,又包含着非政治性活动的自由,其内容主要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

②社会主义社会公民自由权是一种社会权利,也是政治权利。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和通信自由。 3.诉愿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之一。(对外经贸2014年研) 【答案】√ 【解析】诉愿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之一。 ①资本主义国家的公民诉愿权包括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控告和诉讼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权利主要是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侵犯时提出诉讼的权利,其主要内容包括宪法诉讼权、行政诉讼权和选举诉讼权等。 ②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诉愿权是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和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控告权和要求赔偿权。 二、概念题 1.权利(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研) 答: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权利的内容是对于利益实现(包括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和分配(包括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分配)的主张,形式是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在社会生活中的法定资格,行为上表现为权利范围内的作为与不作为的自主性。在这个意义上,权利是社会利益关系的法律体现,是政治权力和利益在社会成员和社会力量的社会资格上的凝结,是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 治)【圣才出品】

第一章政治 1.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 架】 通关提要: 本章主要考查政治学的基础概念,要着重了解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以及政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同时,通过政治与经济、法律、宗教、道德四方面的比较,明确政治的重要意义和社会作用。本章是本课程的基础章节,考试难度一般,考生在复习时要重在理解,注意细节。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政治的含义★★★

1.五种主要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见表1-1-1) 表1-1-1 五种主要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技能提升: (1)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还有博弈政治观。在政治博弈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是规则。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习惯与传统是政治博弈的规则渊源。 (2)戴维·伊斯顿在《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中将政治视为对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他强调资源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了解他对政治的输入、输出、反馈系统的分析可以加深对这一政治观的理解和把握。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见表1-1-2) 表1-1-2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技能提升: 在马克义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下,人们往往重视经济对政治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新制度主义学派的研究指出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中国政治—经济关系的SSP范式:制度环境(Situation)→制度安排(System)→制度绩效(Performance)。 3.政治的定义(见表1-1-3)

表1-1-3 政治的定义 技能提升: 政治包括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这三种基本关系。结合拉斯韦尔所说,政治是关于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可知政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精选习题 【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的法家、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马基雅弗利、马克斯·韦伯等都认为,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对外经贸2017年研) 点拨:马基雅弗利和马克斯·韦伯都是权力政治观的典型代表。 答案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概念题】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东财2014年研) 点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把政治界定为一种社会关系,其核心在于明确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在其中的作用。 答案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考点二: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见表1-1-4)★★★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章节题库(第七编)【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 一、判断题 威斯特伐利亚秩序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世界秩序。(对外经贸大学2012年研) 【答案】× 【解析】国际秩序和行为规范从欧洲走向世界,具有完整性和全球性的标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联盟盟约》。1643—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诞生,国际秩序开始以国际法律为主要依据。和约的签订结束了欧洲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即三十年战争的旧秩序,开始形成欧洲的新秩序,而不是世界秩序。《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第一次以多国协议和签订条约的形式,将国际法原则如主权平等、国家独立、反对使用暴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变成现实,经签字国同意成为具有强制性约束力的法律。缔约国保证联合一致对付不遵守协议者,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和实施集体制裁的新秩序。 二、名词解释 跨国公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研) 答:跨国公司是指以一国为基地或决策中心,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设立子公司、分公司或附属机构,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或其他服务活动的大型企业或公司。作为一种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产生于19世纪60至70年代。20世纪是跨国公司大发展的时代。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由于战争和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

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跨国公司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跨国公司的强大经济实力,以及它们跨国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使得它们能够影响东道国的政策。这种影响不但表现在经济上,诸如控制某些国家的某些行业乃至经济命脉,而且表现在政治上,诸如干预某些国家的内政,甚至参与颠覆政府的活动。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相互依赖的发展,从而导致国际经济与政治秩序发生根本的改变。 三、简答题 1.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应包括那几个方面?(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研) 答:荷兰政治思想家格劳秀斯则从国家间关系和国际法的意义上强调了主权的独立、平等和不受限制的基本特性,同时将主权的内容分为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现代政治思想家对主权问题同样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形成了关于主权问题的众多的学说和理论。尽管如此,在对主权的基本属性问题上还是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行最高的统治权。这是国际法已经确认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的具体体现。 (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各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采取自主的对外行为,各国在国际法意义上的权力地位一律平等。 (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利。自卫权是国家的固有属性之一,也是国家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和保障国际法实施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由此可见,国家主权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即对内的主权和对外的主权。对内主权即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一切人或事务和领土外的本国公民拥有最高的统治权和管辖权,每个国家有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