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教学设计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教学设计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教学设计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教学设计

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教学设计

一.整体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巩固所学知识,教材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v-t图像入手,析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运动小车的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了扩展学生的认识,在“说一说”栏目中列举了一个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的例子.速度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想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的角度推出.教材最后通过两个例题加深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本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突破重点及难点。

二.教学重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速度公式,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

2·通过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的欲望.

2·通过v一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

四.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20XX年2月·在长春市青年路上,一位女士推着一辆电动车在斑马线上,正准备穿过马路·突然,一辆小轿车自西向东冲了过来。站在斑马线上的女士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撞飞了出去·由于小轿车以超过了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推车的女士一下子被撞飞了两米多高,然后重重地摔在了肇事车辆的挡风玻璃上,接着又掉在了路中心,当场不省人事.可见,速度过大会带来严重危害.但若司机紧急刹车的话,就有可能避免这场灾难.若司机刹车之后,小轿车会做什么样的运动?需要用多长时间刹车才能避免灾难.

五.情景导入

播放影片资料(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直到落到地面.运动员在打开伞前做什么样的运动?在打开降落伞之后又做了什么样的运动呢?(假设空气阻力恒定)运动员的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打开降落伞的时间是运动员任意选取的吗?

图Z—Z—Z

六.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识:1.速度一时间图象的意义: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即质点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2.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绘制:{描点作图法计算机绘制v-t图象(如Excel) 课件展示:

图2—2—3 图2—2—4

以上两图为两个质点运动过程中的v-t图象.图2—2—3表示质点在任意时刻速度均不变化,它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图2—2—4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与上节实验中,小车在重

物牵引下运动的v一t图象相同.它表示质点在做什么样的运动?

推进新课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往往不同.就是同一物体的运动,在不同的过程中,运动情况也不一定相同.比如:火车出站时速度由零逐渐增大,速度达到一定值后匀速运动,进站时速度逐渐减小至零.整个过程中,运动情况不同.

教师设疑:火车在不同阶段速度如何变化?加速度发生变化吗?

交流讨论:火车出站时速度增加,其v一t图象如同上节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 一t

图象;

在平直轨道上行驶时速度不变,v -t 图象是平行于轴的直线;

进站时速度逐渐减小,三个阶段7J —f 图象分别如图2—2—5甲、乙、丙所示:

1.在以上三个v 一t 图象中,取相同时间t ?看速度v ?的变化量如何变化.发现图甲 |

v ?>0,且数值相同,图乙v ?=0,图丙v ?<0且数值也相同.

2.取相同时间间隔't t ???观察v ?的变化,结论与上述相同.

3.取相同时间间隔'''t t ???,观察v ?的变化。仍得到上述结论.

结论: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图甲、图丙v ?不变.由v a t

?=?知:加速度不变 图乙v ?=0。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

归纳:如果一个运动物体的v 一t 图象是直线,则无论t ?取何值,对应的速度变化

量v ?与t ?的比值都是相同的,由加速度的定义v a t

?=?可知,该物体做加速度恒定的运动. 课件展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特点:(1)相等时间v ?相等,速度均匀变化; ;

(2)v a t

?=?恒定,保持不变; }

(3)v 一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i

3.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同向。v 越来越大.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0v 反向,v 越来越小.

七.要点扫描

1.速度公式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式中0v 是开始计时 时的瞬时速度,1v 是经过时间t 后的瞬时速度.

2.速度公式中0v ,t v ,a 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规定正方向后(常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都可用带正、负号的代数量表示,因此,对计算出的结果中的正、负,需根据正方向的规定加以说明.若经计算后0t v ?,说明末速度与初速度同向;若0a ?,表示加速度0v 反向.

3.若初速度00v =,则t v at =,瞬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4.若初速0v 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减速运动的速度公式0t v v at =-当0t v =时,可求 出运动时间0v t a

= . 5.利用0v v at =+计算未知量时,若物体做减速运动,且加速度a 已知,则代入公式计算时阿应取负数,如0v =10 m /s ,以 2 m /s2做减速运动。则 2 s 后的瞬时速度10/22/(104)/6/t v m s m s m s m s =-?=-=

八.活动与探究

课题:火车道上枕木之间的距离可以认为是相等的,均为缸,火车进站的运动是匀减速 直线运动,现在想估算一下火车进站的过程加速度大小,而手边没有计时工具.但是知道自 己脉搏跳动的时间间隔为T .你该怎么做呢?

分析:1.在T 时间内听有几次响动,就有几个△x,由此估算出此时速度

t v . 2.心中默数经过时间nT .

3.在T 时间内听有几次响动,由此估算出此时速度

2v . 4.利用本节所学速度公式0v v at =+估算加速度a的大小.

结论:能估算出加速度的大小,测量方式如上述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涟水中学王成超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拟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中心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以位移公式为载体,采用“导学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利用v-t图象,渗透极限思想,得出“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计算“面积”发现几道位移公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最后用实验方法对公式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二课时是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渗透极限思想,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通过v-t图象推出位移公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体验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科知识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学过的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在上一章中用极限思想介绍了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学生已能接受极限思想。 学生能力分析: 要求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在介绍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又一次应用了极限思想。要让学生初步认识极限思想,并不要求会计算,旨在渗透这种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 极限思想的渗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习讨论引入新课: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_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文章内容由收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教学内容:P54 例3及练习八5-9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8 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会推导,能进行有关计算。 3、知道v-t图象的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研究v-t图象,寻找规律,发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并发现规律,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2、体验同一物理规律的不同描述方法,培养科学价值观。 3、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欲望。 教学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1、学会用v-t图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并会运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绘运动物体的v-t图象,本节课我们就从v-t图象入手,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 新课教学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v-t图象(课件展示),它们分别表示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①中物体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说明物体在做假速直线运动。 师:仔细观察②中物体速度增加的有规律吗? 是均匀增加。如果取相等的时间间隔,速度的变化量是相同的。 学生自己画图,动手操作 教师用课件投影,进一步加以阐述。

师:我们发现每过一个相等的时间间隔,速度的增加量是相等的。所以无论△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的速度v的变化量△v与时间的变化量△t之比△v/△t都是一样的,即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投影出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就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教材第39页“说一说” 这条图线表示物体的速度怎样变化?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总是相等的吗?物体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吗? 总结:速度增加,但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越来越大,说明△v/△t逐渐增大,即加速度增大,加速度不是恒量,那物体的运动就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了。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师:除了图像外,我们还可以用公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从运动开始(这时t=0)到时刻t,时间的变化量△t=t-0,速度的变化量△v=v-v0,因为加速度a=△v /△t是一个恒量,所以a=△v /△t=v-v0/t-0 解出速度v, 得到v=v0+at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师:想一想,at在数值上等于什么? 生:a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再乘以t就是0—t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生:at再加上v o就是t时刻的速度了。 师:我们还可以从图象上进一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小学四年级数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 学设计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d, Time and Distanc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先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案

2.3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v o t+ at2/2.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4.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5.能推导并掌握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02=2ax. 6.会适当地选用公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 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速度位移关系,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增加物理 情感. 2.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方法的意义,增强科学能力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 o t+ at2/2及其应用.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02=2ax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1.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 o t+ at2/2及其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坐标纸、铅笔、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师:匀变速直线运动跟我们生活的关系密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很有意义.对于运动问题,人们不仅关注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希望知道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我们用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思想方法来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新课教学]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师: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人手,讨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我们取初始时刻质点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则有t时刻原点的位置坐标工与质点在o~t一段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同.得出位移公式x=vt.请大家根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意义,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 学生动手定性画出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3—1和2—3—2所示. 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画的图象,求图线与初、末时刻线和时间轴围成的矩形面积.生:正好是vt. 师:当速度值为正值和为负值时,它们的位移有什么不同? 生:当速度值为正值时,x=vt>O,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矩形在时间轴的上方.当速度值为负值时,x=vto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位移x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重庆市三慧教育培训学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沿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每隔2s测一次速度,测量数据依次为0.5 m/s、1.0 m/s、2.0 m/s、4.0 m/s,…,那么物体的运动性质为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做何运动 2,则 s 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 A.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2倍 B.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 m/s C.物体在某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2 m/s D.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2 m/s 3.一辆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s末开始刹车,经4s停下来,汽车刹车过程也在做匀变速运动,那么前后两段加速度的大小之比是 A.1∶4 B.1∶2 C.2∶1 D.4:1 tv是甲、乙两质点的,图象,则由图可知- 4.图1 0时刻甲的速度大A.B.甲、乙两质点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在相等的时间内乙的速度变化大1图内甲的速度大D.在前5s 5.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任何时刻的加速度相同 A.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的变化相同 D C.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速度及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质点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越大 A.质点加速度越大,其速度越大 B .质点加速度越大,其速度的变化越快 C D.质点的运动速度变化越大,其加速度也一定越大.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意思A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增加”的意思 B.加速度是表示速度不可能为零的意思D.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意思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先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测,做好铺垫 1.填一填。 132×24=3168 3168÷132=() 3168÷24=() 2.“小明上学走了6分钟,小红上学走了8分钟,谁走得快些?” “小明家离学校360米,小红家480米,那谁走得快一些呢?” [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走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时间少,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

速度与时间关系导学案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 编制:杨振林 审核:唐军 一.课前自学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如果物体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该物体的 不随时间变化,该物体做 运动。 (2)如课本图2.2-2所示,如果物体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物体所做的运动是 。由图象可以看出,对于图象上任意一个速度v 的变化量Δv,与对 应时间Δt 的比值t v ??是 ,即物体的 保持不变,所以该物体所做的运动是 。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 。其v-t 图象应为下图中的 图,如果物体的速度v 随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 ,图象应为下图中的 图。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式为 ,其中,若v 0=0,则公式变为 。若a=0,则公式变为 ,表示的是 运动。 (2)v=v 0+at 的理解:由于加速度a 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at 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_,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初速度v 0,就得到t 时候物体的速度v 。 二.课堂演练 1.基本公式的应用 例1.汽车以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一定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10s 后速度能达到25m/s ,问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大? 例2. 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 2,如果必须在2.5 s 内停下来,则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大不能超过多少?(假设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 v v v v

变式训练1.汽车以4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1)若汽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2)若汽车刹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 后速度减为多少? (3)若汽车刹车以3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后速度为多少? 2.多过程问题的分析 例3.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变式训练1.发射卫星一般采用多级火箭,第一级火箭点火后,使卫星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50 m/s2,燃烧30 s后第一级脱离,第二级火箭没有马上点火,所以卫星向上做加速度为10 m/s2的匀减速运动,10 s后第二级火箭启动,卫星的加速度为80 m/s2,这样经过90s 等第二级火箭脱离时,卫星的速度为多大? 三.合作探究 卡车原来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停止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过程用了12s. 求: (1)减速和加速过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2)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 (3)开始刹车后2s末及10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v/(m/s) 0 t t/s 一、用v-t 图象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v-t 图线与t 轴所围成的面积. (教师) 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否也对应 v-t 图象一定的面积? (回答) 我们需要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 问题:我们应怎样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讨论 (教师) 思路: 在很短时间(⊿t )内,将变速直线运动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利用 x=vt 计算每一段的位移,各段位移之和即为变速运动的位移。 通过实例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实例:一个物体以10m/s 的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 2 ,求经过4s 运动的位移。 (教师) 问题:我们怎样能求出位移? (学生)讨论 (教师) 探究思路:将运动分成时间相等(⊿t )的若干段,在⊿t 内,将物体视为匀速直线运动,每段位移之和即总位移。 探究1:将运动分成时间相等的两段, 即⊿t=2秒。 思路:在⊿t=2秒内,将物体视为匀速直线运动,两段位移之和即总位移。 问题:在⊿t=2s 内,视为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取多大? (回答) 可以取⊿t=2s 内的初速度或末速度,也可取中间任一点的速度 [探究1-取初速度为匀速运动速度]: 探究1-1:将运动分成等时两段,即⊿t=2秒内为匀速运动。 问题:运算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回答)偏小 探究1-2:将运动分成等时间的四段,即⊿t=1秒内为匀速运动。 时刻 ( s ) 0 2 4 速度 (m/s ) 10 14 18 时刻( s ) 0 1 2 3 4 速度(m/s ) 10 12 14 16 18 m m x x x 48)214210(2 1 =?+?=+=m x x x x x 521)m 16114121110( 4 3 2 1 =?+?+?+?=+++=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与时间的关系教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υ图象。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t- υ图象,概念和特点。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υ图象,概念和特点。 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教学策略:通过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υ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难点:应用t- + at。 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思考,通过理论推导或数形结合两种途径得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散性思维。 三、设计思路 科学的探究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研究运动是从匀速直线运动开始,由匀速υ图象入手,先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特点,再分析匀变速直直线运动的t- υ图象中斜率不变,得到加速度不变,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线运动t- 并通过推理或数形结合两种途径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最后通过两道例题的教学巩固对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理解。 四、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2.实物投影片若干。 五、教学设计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 第3节匀变速运动的位移与时间 一、预备知识: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先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人手,由位移公式x=vt.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3—1和2—3—2所示. 图线与初、末时刻线和时间轴围成的矩形面积.正好是vt. 当速度值为正值时,x=vt>O,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矩形在时间轴的上方.当速度值为负值时,x=vto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位移x

围成的面积.先把物体的运动分成5个小段,在v —t 图象中,每小段起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由相应的纵坐标表示(如图乙).5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近似地代表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把物体的运动分成了10个小段.分成的小段数目越多,小矩形的面积总和越接近于倾斜直线下所围成的梯形的面积.为了精确一些,可以把运动过程划分为更多的小段,如图丙。可以想象,整个运动过程划分得非常非常细,小矩形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梯形OABC ,梯形OABC 的面积就代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 在图丁中,v —t 图象中直线下面的梯形OABC 的面积是 S=(OC+AB)XOA/2 把面积及各条线段换成所代表的物理量,上式变成x =(V o +V)t/2 把前面已经学过的速度公式v =v 0+at 代人,得到x =2 02 1at t v x += 这就是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也同样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在公式2 2 1at t v x +=中,初速度v o ,位移x ,加速度a ,时间间隔t 图2—3—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用画斜线部分的面积表示位移 2、用公式推导: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t v x =, 代入 02 t v v v +=和0t v v at =+就可以推出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2 2 1at t v x += 匀减速位移公式还可X=V 0t —1/2 at 2 3、初速度为0时:若00=v ,则2 2 1at x =。速度一时间图象的面积为三角形。

高中物理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高中物理位移时间图像和 速度时间图像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x-t 图像与v-t 图像知识清单 一.x —t 图像 1.物理意义:描述作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 2.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 3.从x —t 图像中获取的信息 (1)任意时刻对应的位移大小、方向。 (2)物体发生位移所用的时间。 (3)斜率: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若图线向上倾斜,则斜率为正,即:k>0,速度方向为正。 若图线向下倾斜,则斜率为负,即:k<0,速度方向为负。 若图像与t 轴平行,则斜率为零,即:k=0,物体静止。 (4)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同一时刻,在同一位置。 (5)截距:图像不过原点,若从纵轴开始,表示计时时位移不为零。若从横轴开始,则表示计时开始一段时间后,物体在开始运动。 (6)若x —t 图像为直线表示物体匀速运动。若x —t 图像为曲线,表示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不等,物体做变速运动。 —t 图像所代表的的运动情况 图一:① 图二:① 图三:① ② ② ② ③ ③ ③ 5.注意:(1)无论在他t 轴的上下,斜率为正则速度为正方向,斜率为负则速度为负方 向,同一条直线 的斜率不变。 (2)在t 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方向,在t 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方向 二.v-t 图像 1.物理意义:描述作直线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3.图像与坐标轴t 轴所夹图形的面积为物体的位移,图形在t 轴上方对应的位移为正, 在图形t 轴下方对应的位移为负。 4.从v-t 图像获取的信息 (1)物体在任意时刻对应的速度大小、方向。 (2)物体速度改变所用的时间。 (3)斜率: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若图像向上倾斜,则k>0,加速的为正方向。 若图像向下倾斜,则k<0,加速度为反方向。 若图像与他t 轴平行,则k=0,加速度为零,速度不发生变化。 注意:无论图像在t 轴的上下,加速度的正负只看斜率。 (4)交点:两图像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大小方向都相同)。 (5)截距:图像不过原点,若从纵轴开始,则表示计时开始时速度不为零,有初速度。若从横轴开始,表示计时一段时间后物体才开始运动。 (6)若v-t 图像为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v-t 图像为曲线,则表示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不相同,物体的加速度不恒定,物体不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像所代表的运动情况 图一:① 图二:① 图三:① ② ② ② ③ ③ ③ t/ s 图2 图3

(四年级数学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

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先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测,做好铺垫 1. 填一填。 132×24=3168 3168÷132=( ) 3168÷24=( )

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一、多项选择 1、图示为A、B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图像.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开始时相距100m,同时相向运动 B.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5m/s C.A、B两物体运动8s时,在距A的出发点60m处相遇 D.A物体在运动中停了6s 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在t=1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C.在前2s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D.在t=2s时,乙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 3、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原点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计时开始时甲、乙不在同一地点 C.在t2时刻,甲、乙相遇 D.在t2时刻,甲、乙的速度大小相等 4、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s-t 图象如图3中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 v-t图象如图3中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和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的速度比B更大 B.在0─3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5m

C.t=3s时,物体C追上物体D D.t=3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 5、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甲和乙可以相遇两次 C.第2s末甲、乙速度相同,所以,第2s末甲、乙相遇 D.第2s末甲、乙在相遇前距离最大 6、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g=10 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是从5m高处开始下落的 B.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m/s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m D.小球能弹起时的初速度为5m/s 7、如图所示为A、B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 ) A. t1时刻A、B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t1时刻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t2时刻物体A的速度大于物体B的速度,二者方向相同 D. t2时刻物体A的加速度小于物体B的加速度,二者方向相反 8、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 移大小为4m B.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C.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二、选择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 0+at ,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概念和特点。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 0+a t ,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应用t -υ图像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 0+a t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了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 图像,你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 -t 图像吗? 教师出示图像,并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总结:观察图像可以知小车在不同时刻它的速度不同,并且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小车速度的增加有没有规律可遵循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讲授新课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v-t 图像。

教师总结: 无论Δ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的速度的变化量Δv与时间的变化量Δt之比都是一样的,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像1和2都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但它们变化的趋势不同,图像1速度在均匀_____图像2速度在均匀_____。 答案:增加;减少。 2.匀变速直线运动分类 (1)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 匀加速,v0>0,a>0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的教案_模板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的教案_模板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速度—时间图像. 2、理解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进一步训练用图像法表示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 渗透从简单问题入手及理想化的思维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加速度概念及匀变速运动规律的重要前提.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速度—时间图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便于学生接受,先给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再根据具体的实例(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进一步突出了“图像通常是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作出的”这一重要观点,并很自然地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最后,阐述了从简单情况入手,及理想化的处理方法,即有些变速运动通常可近似看作匀变速运动来处理. 教法建议 对速度——时间图像的学习,要给出物体实际运动的情况,让学生自己建立图像,体会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并与位移图像进行对比.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学习,也要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认真体会“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的特点,教师也可以给出速度变化相同,但是所用时间不等的例子,或时间相同,速度变化不等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时间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教学难点:对图像的处理. 主要设计: 1、展示课件:教材图2—15的动态效果(配合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体会速度——时间图像的建立过程. 2、提问:如何从速度——时间图像中求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3、上述两个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怎样的? (让同学自己画出,并和速度——时间图像进行对比) 4、展示课件图2—17的动态效果〔配合做匀加速运动的汽车运行情况(显示速度计) 引导同学:采集实验数据,建立坐标系,描点做图. 5、展示课件图2—18的动态效果(配合做匀减速运动的汽车) 引导同学:画出它的速度——时间图像. 6、提问:上述两个汽车运动过程有什么特点? 引导同学发现“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的特点. 7、举例: ①速度改变相等,所用时间不等的情况. ②经过相同时间,速度改变不相等的情况.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案 )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理解公式的应用条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正确理解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并能应用其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3、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对速度-时间图象的观察、分析、思考,使学生接受一种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微分法 2、通过让学生讨论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其他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速度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求位移,实现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2、通过课堂提问,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实际应用 难点:用微分思想分析归纳,从速度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 移公式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坐标纸、铅笔、刻度尺、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2-3-1,分别请三名学生回答v-t图象1、2、3三个图线各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 v 0 图2-3-2 t 进行新课: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提问:(出示图2-3-2)请问这个图象表示什么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同学们是否会计算这个运动在t秒内发生的位移? (用公式x=vt可以计算位移) 板书: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公式x=vt 提问: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和思考,看一看这个位移的公式与图象有 什么关系?(引导:公式与图象中的矩形有什么关系?) (原来位移等于这个矩形的面积) 板书: 2、 v-t图中,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等于v-t图象与时间轴所 围矩形的面积 教师:准确的讲:这个矩形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 或者说:这个矩形的面积代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那么在匀变速 直线运动中,物体发生的位移又如何计算呢?它是否也像匀速直线 运动一样,位移与它的v-t图象也有类似的关系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出示下表)下表中是一位同学测得的一个运动物体在0,1,2,3,4,5 五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其对应的时刻和速度如表中所示 提问:从表中看,物体做什么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图像.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上一节实验的基础上,分析v-t 图像时一条倾斜直线的意义——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后利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的是倾斜直线,进一步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无论时间间隔?t 大小, t v ??的值都不变,由此导出v = v 0 + at ,最后通过例题以加深理解,并用“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做变速运动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加速度及速度与时间的图像,对加速度与速度与时间的图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在v-t 图里面斜率表示加速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透彻的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v-t 图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象的特点,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速度公式,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 2.通过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的欲望. 2.通过v-t 图象的理解及应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1. 推导和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2.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运用。 学习难点: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物理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 六、教学特色 教学中分别通过图像和理论推导两种方法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从而达到熟练的运用。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直接引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个关于速度与时间的图像,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只不过我们学习的是一种特 殊的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新课的讲解 1: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及其特点

速度 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南城区阳光第一小学曾谷清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八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了解“速度”的内涵。 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③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课件一套,学生练习纸一份,奖励小笑脸。 教学设计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有去旅游吗?(有)去哪里了?谁想告诉老师?生:…… 生:我和爸爸、妈妈坐特快列车去上海玩。 (从旅游将学生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也是让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 师:那你可知道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生:…… 问:“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什么呢?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1、学生认真看书,畅言其发现。 ⑴学生从书中发现“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特快列车的速度。

⑵学生发现和知道生活中的其他速度。 ⑶学生发现速度有简便的写法。 2、猜速度 ⑴学生猜速度,让其他学生评价是否合理。 ⑵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知识来判断同学猜得是否合理,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⑶教师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3、解决生活中与速度相关的问题。 ⑴解决课本第54页例3。 ①出示第54页例3,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学生板书演示,并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还提出 别的列式方法。 ⑵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①小组讨论: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发现。 从学生的发现中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③板书课题。 ④知识升华:同样的行程问题学生利用关系式解决。 三、质疑,释疑。 ⑴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54页的内容,敢于质疑。 ⑵学生独立思考,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同学的问题。 从学生的质疑和释疑中,得出: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⑶利用这两道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勇闯冒险岛,答对的同学给自己奖励一个笑脸,看谁的笑脸多! 第一关:小小法官。 ⑴“小强1分钟打字108个。”这句话表示小强打字的速度。() ⑵红红平均每分钟折12架飞机,可以写作:12/分。() ⑶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求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