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云存储综述(2)

云存储综述(2)

云存储综述(2)
云存储综述(2)

云存储综述(2)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

本文是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的《漫话云计算》系列文稿之一。现作为云计算学习笔录,奉献给云计算业外读者,作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参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

下面是正文

一、云存储的概念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而来的一个新概念,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存储技术。它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络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这时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所以,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简单来说,云存储就是将储存资源放到云上供人们存取的一种新兴方案。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任何可连网的装置连接到云上,便能方便地存取数据。

总的来说,云存储是一种服务,是一种以计算机科学为载体的新兴服务。另外,云存储还可看做是服务器与存储设备的叠加。云计算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服务器数量,大幅度减少数据传输环节,降低系统建设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云存储与云计算的关系和区别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台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进行计算分析;最后将计算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计算技术,网络服务提供商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

云计算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将运行在PC上或单个服务器上的独立的、个人化的运算,迁移到一个数量庞大服务器集群中去处理用户的请求,并输出结果。它是一个以数据运算和处理为核心的系统。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

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这时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所以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

与云计算系统相比,云存储可以认为是配置了大容量存储空间的一个云计算系统。

从架构模型来看,云存储系统比云计算系统多了一个存储层。同时,在基础管理层,也多了很多与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有关的功能。而两者在访问层和应用接口层则是完全相同的。

三、云存储系统架构

1、云存储的应用架构

要了解云存储的系统架构需要先了解其应用架构。我们以平安城市为例,来看云存储的应用架构。在平安城市中,云存储可为多个系统提供存储服务,包括视频监控、卡口电警、图像资源库、图侦分析研判等。其可完成日常视频录像资源、各个案件中所涉及的视频和图片等资源、卡口电警所产生的车辆抓拍图片等资源的统一存储。

从应用架构上看,云存储系统与传统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差异并不明显。其间更本质的区别体现在内部软件架构上。

云存储系统采用大规模分布式并行文件系统,以大量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为基础,构建一个大规模存储集群,以提供上百PB的存储容量,并能够在线进行容量的扩充。由此搭建的大容量存储系统整体成本,远低于传统存储架构,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灵活性。

云存储系统通过元数据和存储数据分离的非对称式架构,通过负载均衡和数据并发访问策略,能够在普通硬件条件下获得高达数10Gbps的传输速率以及上100PB级的存储容量,并能够根据用户应用发展的趋势,适时按需进行在线动态扩展。与单机的文件系统不同,分布式文件系统不是将这些数据放在一块磁盘上由上层操作系统来管理;而是存放在一个服务器集群上,由集群中的服务器各尽其责、通力合作,提供整个文件系统的服务。

云存储系统内置了基于对象数据管理策略,能够保证在系统局部发生故障时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彻底消除存储系统中的单点故障;结合自动故障探测和快速故障恢复技术,确保用户的应用持续稳定地运行,同时减少部署和管理的难度。

云存储系统本身也是构建在通用磁盘阵列之上的。它通过操作系统的API 管理磁盘上的数据;只不过这样一个系统在逻辑上可以分为元数据节点(控制节点)、数据节点(存储节点)、管理节点以及客户端4个部分;这4个部分,分别对应了上面提到的云存储的4层结构模型。

2、云存储的4层结构模型

⑴、元数据节点(控制节点)

元数据节点即控制节点,用于记录所存储的文件的各种属性;相当于整个文件系统的大脑,管理各个数据节点,收集数据节点信息,了解所有数据节点的现状;然后给它们分配任务,协调指示各数据节点为系统服务。

⑵、数据节点(存储节点)

数据节点即存储节点,用于管理磁盘和卷和存储用户的文件数据,是整个存储系统的存储资源提供者;它同时还负责集群构建,包括节点管理和数据分片;并承担数据冗余保护和对数据访问的负载均衡。

⑶、管理节点

管理节点,统一管理云存储系统中的集群节点、文件、日志、告警、网关等;同时提供日志管理、性能监控、配置管理、故障管理等能力,方便系统管理维护人员管理云存储系统。

⑷、客户端

客户端,在一个独立的进程中提供服务,为用户提供文件读写、目录操作等APIs。当用户需要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进行文件读写的时候,将客户端安装至需使用系统的服务器,即可使用系统提供的服务。

在有的云存储系统中,采用三台元数据节点,起到对元数据的重要保护(冗余)和负载均衡的作用(提升系统性能)。数据节点定期向元数据节点汇报其状况,等待并处理命令,实现数据高效、安全读写。在系统中,数据切片的大小,可以调整,以满足不同客户对数据文件存储策略的设定要求;同时采用完全镜像副本,保护数据文件。

四、云状的网络结构

在常见的局域网系统中,为了能更好地使用局域网,使用者需要非常清楚地知道网络中每一个软硬件的型号和配置,比如采用什么型号交换机,有多少个端口,采用了什么路由器和防火墙,分别是如何设置的,系统中有多少个服务器,分别安装了什么操作系统和软件,各设备之间采用什么类型的连接线缆,分配了什么IP地址和子网掩码。

但是,当我们使用广域网和互联网时,我们只需要知道是什么样的接入网和用户名、密码,就可以连接到广域网和互联网;并不需要知道广域网和互联网中到底有多少台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和服务器,不需要知道数据是通过什么样的路由到达我们的电脑,也不需要知道网络中的服务器分别安装了什么软件,更不需要知道网络中各设备之间采用了什么样的连接线缆和端口。

广域网和互联网对于具体的使用者是完全透明的。我们经常用一个云状的图形来表示广域网和互联网。虽然在这个云图中,包含了许许多多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和服务器;但是对具体的广域网和互联网用户来讲,这些都是不需要知道的。这个云状图形,代表的是广域网和互联网带给大家的互联互通的网络服务;无论我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一个网络接入线缆和一个用户名、密码,就可以接入广域网和互联网,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服务。

参考云状的网络结构,创建一个新型的云状结构的存储系统;这个存储系统由多个存储设备组成;通过集群功能、分布式文件系统、类似网格计算等功能联合起来协同工作;并通过一定的应用软件或应用接口,对用户提供一定类型的存储服务和访问服务。

当我们使用某一个独立的存储设备时,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这个存储设备是什么型号,什么接口和传输协议;必须清楚地知道存储系统中有多少块磁盘,分别是什么型号、多大容量;必须清楚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采用什么样的连接线缆。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和业务的连续性,我们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备份系统和容灾系统。除此之外,对存储设备进行定期的状态监控、维护、软硬件更新和升级也是必须的。

如果采用云存储,那么上面所提到的一切对使用者来讲都不需要了。云状存储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对使用者来讲都是完全透明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经过授权的使用者,都可以通过一根接入线缆与云存储连接,对云存储进行数据访问。

五、云存储与传统存储系统的对比优势

与传统存储系统相比,云存储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优势:

1、存储容量的弹性扩展

传统存储设备,最大容量有限,当达到一定扩展能力就很难再扩展;同时存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都大大降低。

云存储系统,能够通过集群,很容易获得PB级存储容量;存储扩展没有限制,可随时随地在线增加存储节点来满足存储容量需求;并且能够做到“增加存储节点,数据自动重组,减少存储节点,数据自动恢复”的弹性和可伸缩性。

2、高并发读写性能

传统存储设备的并发读写性能,容易受到NAS机头、CPU或控制器的能力限制。

云存储系统,采用控制与数据分离的架构,脱离了单台设备的能力束缚,整个系统的性能主要受网络吞吐能力的限制。云存储技术,可将存储节点的带宽聚合,随着存储节点的增加可以实现带宽的线性增长;理论上带宽是无限的。同时在云存储系统中,数据文件是拆分成数据块,进行条带化存储在多台物理存储节点上的,能够最快速的并发访问数据。另外,云存储中,数据存储是采用多副本策略存储的,可以实现热点数据的负载均衡访问。

3、可维护性

云存储系统,采用数据冗余存储机制,硬盘或存储节点损坏时,其余节点可自动重组,数据不丢失,系统运行不受影响。这一点大大提升了海量存储节点的可维护性。当前来看,最直观、最能够体现云存储优势的就是可维护性。

以科达云存储系统为例:

传统存储设备,通常用RAID方式进行冗余备份。当有硬盘损坏时,RAID 重构时间通常要十几个小时。这期间如果再有硬盘坏掉,数据就无法恢复了。所以,维护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更换硬盘,7×24小时待命。

科达云存储,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数据的存储和备份不再依赖单台设备的能力。有硬盘坏掉时,其余的硬盘将自动进行重构,恢复受损的数据。这只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维护人员只需要定期检查硬盘的损坏情况,并更换新硬盘即可,维护非常简单。

4、安全性、可靠性

传统存储设备,提供的是一个透明的存储空间。原始数据直接存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可以直接访问和使用,并不具有信息安全和私密性。

云存储中的数据传输是加密的。首先,用户并不知道数据存在哪个物理硬盘上;而且数据在存储设备上是按文件块存储的,无法直接进行访问。用户存储的数据,只有自己有权限进行访问和管理,系统管理员也无法读取。

5、资源共享性

传统存储设备,一般是以单一形式工作,无法做到多台设备之间的容量和带宽聚合。

云存储集群文件系统,不受限于硬件存储节点的数量,可灵活的进行统一管理和共享。云存储,可以把一个存储池共享给多个用户进行访问。传统存储,受限于容量和带宽的性能是无法做到的。

云存储,提供全局统一命名空间,提供示准的文件访问接口,支持主流的文件传输协议,同时支持API接口可与应用程序更完美的结合,实现最佳访问效率。

6、总拥有成本低

云存储系统,采用高性价比的以太网络和存储节点构成,比传统的中高端存储设备具有更好的性价比优势。

云存储扩容相对比较灵活,可根据业务随时随地的进行弹性扩展;用户不需要在前期一次性购入,需要时可在线进行性能和容量的扩展,从而能够保护用户的前期投资。更重要的是,云存储通过前面提到的可维护性,可以在管理维护上大大节省用户的总拥有成本(TCO)。

六、云存储的技术前提

从上面的云存储结构模型可知,云存储系统是一个多设备、多应用、多服务协同工作的集合体。它的实现,要以多种技术的发展为前提。

1、宽带网络的发展

真正的云存储系统,将会是一个多区域分布、遍布全国、甚至于遍布全球的庞大公用系统。使用者需要通过ADSL、DDN等宽带接入设备,来连接云存储;而不是通过FC、SCSI或以太网线缆直接连接一台独立的、私有的存储设

备上。

只有宽带网络得到充足的发展,使用者才有可能获得足够大的数据传输带宽,实现大量容量数据的传输,真正享受到云存储服务;否则只能是空谈。

链接:带宽

带宽(Band Width)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亦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在数字设备中,带宽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在模拟设备中,带宽通常以每秒传送周期或赫兹(Hz)来表示。

带宽,通常是指信号所占据的频带宽度;在被用来描述信道时,带宽是指能够有效通过该信道的信号的最大频带宽度。

对于模拟信号而言,带宽又称为频宽,以赫兹(Hz)为单位。例如,模拟语音电话的信号带宽为3400Hz;一个PAL-D电视频道的带宽为8MHz(含保护带宽)。

对于数字信号而言,带宽是指单位时间内链路能够通过的数据量。例如,ISDN的B信道带宽为64Kbps。由于数字信号的传输,是通过模拟信号的调制完成的,为了与模拟带宽进行区分,数字信道的带宽一般直接用波特率或符号率来描述。

带宽在信息论、无线电、通信、信号处理和波谱学等领域都是一个核心概念。

2、Web2.0技术

Web2.0 技术的核心是分享。只有通过Web2.0技术,云存储的使用者才有可能通过PC、手机、移动多媒体等多种设备,实现数据、文档、图片和视音频等内容的集中存储和资料共享。Web2.0技术的发展,使得使用者的应用方式和可得服务,更加灵活和多样。

3、应用存储的发展

云存储不仅仅是存储,更多的是应用。应用存储,是一种在存储设备中集成了应用软件功能的存储设备。它不仅具有数据存储功能,还具有应用软件功能,可以看作是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集合体。应用存储技术的发展,可以大量减少云存储中服务器的数量,从而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减少系统中由服务器造成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减少数据传输环节,提供系统性能和效率,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4、集群技术、网格技术和分布式文件系统

云存储系统,是一个多存储设备、多应用、多服务协同工作的集合体。任何一个单点的存储系统都不是云存储。

既然是由多个存储设备构成的,不同存储设备之间,就需要通过集群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多个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并提供更大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如果没有这些技术的存在,云存储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所谓的云存储只能是一个一个的独立系统,不能形成云状结构。

5、CDN内容分发、数据加密等技术

CDN内容分发系统、数据加密技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被未授权的用户所访问。

同时,通过各种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丢失,保证云存储自身的安全和稳定。如果云存储中的数据安全得不到保证,想来也没有人敢用云存储;否则,保存的数据不是很快丢失了,就是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6、存储虚拟化技术、存储网络化管理技术

云存储中的存储设备数量庞大,且分布在多不同地域。如何实现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甚至于不同类型(如FC存储和IP存储)的多台设备之间的逻辑卷管理、存储虚拟化管理和多链路冗余管理,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存储设备就会是整个云存储系统的性能瓶颈,结构上也无法形成一个整体;而且还会带来后期容量和性能扩展难等问题。

云存储中的存储设备数量庞大、分布地域广造成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存储设备运营管理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对云存储的使用者来讲根本不需要关心,但对于云存储的运营单位来讲,却必须要通过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手段来解决集中管理难、状态监控难、故障维护难、人力成本高等问题。因此,云存储必须要具有一个高效的类似与网络管理软件一样的集中管理平台,可实现云存储系统中所有存储设备、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集中管理和状态监控。

七、云存储关键技术

1、存储虚拟化技术

存储虚拟化技术,是云存储的核心技术。

通过存储虚拟化方法,把不同厂商、不同型号、不同通信技术、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互联起来,将系统中各种异构的存储设备映射为一个统一的存储资源池。

存储虚拟化技术,能够对存储资源进行统一分配管理,又可以屏蔽存储实体间的物理位置以及异构特性;实现了资源对用户的透明性,降低了构建、管理和维护资源的成本;从而,提升云存储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2、重复数据删除技术

随着数据中重复数据的数据量不断增加,会导致重复的数据占用更多的空间。

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数据缩减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备份数据的数量。通常用于基于磁盘的备份系统。

通过重复删除运算,消除冗余的文件、数据块或字节,以保证只有单一的数据存储在系统中。其目的是减少存储系统中使用的存储容量,增大可用的存储空间,增加网络传输中的有效数据量。

然而,重复删除运算,相当消耗运算资源,对存取能效会造成相当程度冲击;要应用在对存取能效较敏感的网络存储设备上,将会面临许多困难。

3、分布式存储技术

分布式存储,是通过网络使用服务商提供的各个存储设备上的存储空间,并将这些分散的存储资源构成一个虚拟的存储设备;数据分散地存储在各个存储设备上。

它所涉及的主要技术,有网络存储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存储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实现云存储中不同存储设备、不同应用、不同服务的协同工作。

4、数据备份技术

在以数据为中心的时代,数据的重要性无可置否。如何保护数据,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即便是现在的云存储发展时代,数据备份技术也非常重要。

数据备份技术,是将数据本身或者其中的部分在某一时间的状态,以特定的格式保存下来;以备原数据出现错误、被误删除、恶意加密等各种原因不可用时,可快速准确地将数据进行恢复的技术。

数据备份,是容灾的基础,是为防止突发事故而采取的一种数据保护措施。根本目的是数据资源重新利用和保护,核心的工作是数据恢复。

5、内容分发网络技术

内容分发网络,是一种新型网络构建模式,主要是针对现有的Internet进行改造。其基本思想,是尽量避开互联网上由于网络带宽小、网点分布不均、用户访问量大等影响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弊端,使数据传输得更快、更稳定。

通过在网络各处放置节点服务器;在现有互联网的基础之上,构成一层智能虚拟网络;实时地根据网络流量、各节点的连接和负载情况、响应时间、到用户的距离等信息,将用户的请求,重新导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上。

6、存储加密技术

存储加密,是指当数据从前端服务器输出,或在写进存储设备之前,通过系统为数据加密,以保证存放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读取。

目前,云存储中常用的存储加密技术有以下几种:

①、全盘加密

全部存储数据都是以密文形式书写的;

②、虚拟磁盘加密

存放数据之前,建立加密的磁盘空间,并通过加密磁盘空间对数据进行加密;

③、卷加密

所有用户和系统文件都被加密;

④、文件/目录加密

对单个的文件或者目录进行加密。

2016年9月23日编写于重庆

2019年6月30日修改于重庆

一级视频云存储技术方案

1一级视频云存储系统设计 1.1一级网络视频云存储概述 本项目采用华为网络视频云存储VCN3000设计一级视频云存储子系统.采取分布式直接存储,集中管理的方式,针对摄像头视频存储硬件采用针对视频存储优化的网络视频存储和磁盘阵列,所有的存储设备部署在各辖区运营商机房(六个),前端摄像头采用标准的H.264编码RTP流,直写到网络视频存储中。 华为网络视频云存储VCN3000采用由管理平台、IP网络,通过虚拟化、云结构化和高精确视频直接存储模式。运用负载均衡、对象存储等技术,结合视频、图片数据特点,面向应用,满足视频监控业务高可靠性、不间断的海量存储需求。采用分散存储技术加速大数据智能分析快速提取和分析效率。 华为网络视频云存储VCN3000系统使用存储虚拟化技术针对海量存储应用需求,为用户提供透明存储构架、高可扩展性的云管理存储服务。在云管理存储系统中将信令与业务承载码流相分离,云管理服务器只处理控制信令而不处理视频数据,实时视频数据直接写入到云管理存储物理存储节点,无需中间环节。 视频云管理存储管理软件在市局监控中心以集群方式进行部署,实现全市所有监控点和所有云管理存储物理设备的统一管理。 视频云管理存储系统中,IPC直写存储设备,采用云管理方案解决云管理存储管理单节点失效问题,利用负载均衡技术充分利用各存储节点的性能。云管理存储系统采用统一接口与视频管理平台对接,降低平台维护和用户管理复杂度。 华为网络视频云存储VCN3000支持基于GB/T28181标准实现与各级标准平台(符合GB/T28181规范的标准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平台之间通过信令安全路由网关进行信令对接,在信令的控制下媒体通过媒体服务器互联。该体系构架可以支持上下级级联、平级级联以及监控报警专网与公安网的互联。

中国云存储深入调查市场概述篇

中国云存储深入调查市场概述篇 ●中国云储备市场动态 中国目前企业的CIO/CTO对公有云依旧存怀疑态度,目前,大约有70%的企业不情愿将企业内的数据放在公有云上,要紧是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然而,数据关于企业业务投入越来越大,会迫使企业专门是对数据安全性专门高的金融业也逐步走向公有云。 国内的企业观念更适应于花钱购买硬件产品而非服务,作为储备需求最大的政府、电信、金融三个行业,在中国都建有自己的数据中心。 在中小企业市场,目前90%的中小企业在储备采购只有10%的水平,因此,采购云储备能力专门低。 云储备的安全性,需要从法律上对云储备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约束,需要显现第三方机构关心企业来对云储备进行审计, 同时,中国相对落后的网络建设制约着云储备的进展。 ●中国云储备的市场驱动力 1.网络宽带

云储备系统将是多区域分布,遍布全球的庞大系统,目前使用者多数是通过A DSL、DDN等宽带接入设备来连接云储备,因此,云储备使用者需要使用宽带网络与储备系统进行连接,只有宽带网络得到充足的进展,使用者才能获得足够大的数据传输带宽,实现大容量数据传输,享受到云储备带来的便利。 2.WEB 2.0技术 通过WEB2.0技术能够使使用者的应用方式和可得到的服务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目前云储备使用者只能通过WEB2.0技术,将PC、手机、移动终端等多种设备,实现数据、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的集中储备和资料共享。 3.应用储备 应用储备时一种在储备设备中集成了应用软件功能的储备设备,其不但具有数据储备功能,还包括了部分应用软件的功能,就如同数据中心中包含程序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储备与云储备结合,能够减少云储备中服务器的树林,降低企业系统建设成本,较少系统中由于服务器造成的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 4.集群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络运算技术的进展 云储备系统是由多个储备设备、多应用、多服务协同工作的集合体,需要通过集群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络运算等技术,实现各个储备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 5.网络储备安全技术的进展 由于云储备的数据传输时通过一般的宽带进行传输,因此,必须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云储备能够通过CDN内容公布系统、数据加密技术保证云储备中的护具可不能被未授权的用户所访问,同时,各个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保证云储备中的数据可不能丢失,从而保证云储备自身的安全和稳固。 6.储备治理技术的进展 云储备涉及多地域、多厂商、多硬件设备之间的传输治理,因此,储备虚拟化治理和多链路冗余治理尤为重要,这同样会和网络一样形成储备系统的性能瓶颈,同样,也会带来结构的不统一。 由于云储备中储备设备众多,分布地域广造对储备设备运营治理商来说是个难题,必须解决集中治理、状态监控、故障爱护、人力成本高等问题。 ●中国云储备市场面临的挑战 1.数据中心建设

云平台上线方案计划书V

xx云平台上线方案 计划书 1.云平台建设概述 1.1.系统建设背景 根据目前我公司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开发计划,已将一部分服务产品系统提到了发布日程上,为了适应产品系统的服务模式和公司未来的业务运营模式,计划将未来以服务方式提供的产品和系统部署在云平台上,作为产品服务门户提供给相应的服务机构使用。 1.2.系统建设标准 根据目前云计算的发展技术,并结合我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从规划到实施都应该遵从相应的标准,其中在云平台规划过程中,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1.计算资源按需提供:需要时增加、不需要时释放; 2.硬件设备动态增减:硬件设备可动态增减而非一次性硬件投入; 3.应用服务弹性计算:负载高时提供更多的标准化应用,负载少时减少使 用数量,释放计算资源; 4.计算资源可定制服务:计算资源能够通过定制的方式进行使用; 5.计量服务:对云平台上的计算资源进行计量使用,能够有效的统一产品 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投入; 6.应用程序可定制化:通过配置好的应用程序模板,用户能够快速的定制 所需要的应用程序,最终拼接成产品解决方案; 7.提供量化的可视监控报表:能够根据系统运行的累加时间,和系统使用 的计算资源量进行查询; 1.3.云平台逻辑结构 根据我公司的未来的产品服务特性、业务提供模式以及对用户提供的服务场

景,按照用户的对服务产品的使用容量,整个云平台结构应该分为以下三个结构。 1.软件服务层(SaaS):应用软件安装在自建云平台或者云服务供应商平台 上,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连接来使用这些应用程序服务,比如系统查询应 用程序,相关的数据变更应用程序等,这种服务提供方式具有高度的灵 活性、和可靠的支持服务、强大的可扩展性,因此能够降低产品的维护 和投入成本和维护运营成本。 2.中间服务层(PaaS):用来安装产品服务系统所需的操作系统平台,和开 发人员所需的应用程序测试系统。我们的服务产品将被部署到这层上, 为软件应用层提供良好应用平台,开发人员也可以使用这个平台建立新 的产品开发和测试系统,能够快速有效的扩展将来的产品业务服务。 3.基础结构层(IaaS):用来运行云平台和服务产品所需的服务器、网络交 换机、存储、网络带宽等硬件设备。或者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基础架构硬 件服务器、磁盘存储、数据库等资源,按照“弹性”服务模式为我公司 产品和服务所需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服务产品提供良好硬件保障。 1.4.云平台服务资质 根据我公司的业务类别和对外提供的服务,服务类别将被定为在SaaS层面,所以需要相关的互联网资质方可对外提供SaaS服务,下图为各个每个层面对外服务的相关资质和描述

系统设计说明书(云存储)

概要设计说明书版本<1.0>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 引言 (5) 1.1编写目的 (5) 1.2项目背景 (5) 1.3定义 (5) 2. 任务概述 (6) 2.1目标 (6) 2.2运行环境 (6) 2.3需求概述 (6) 3. 时序设计 (7) 3.1处理流程 (7) 3.2登录注册模块设计 (7) 3.3账户管理模块设计 (9) 3.4文件管理模块设计 (14) 3.5群组管理模块设计 (17) 4. 接口设计 (21) 4.1外部接口 (21) 4.2用户界面 (21) 4.3软件接口 (21) 4.4硬件接口 (21) 4.5内部接口 (22) 5. 数据结构设计 (22) 5.1逻辑结构设计 (22) 5.2物理结构设计 (22)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22) 6. 运行设计 (22) 6.1运行模块的组合 (22) 6.2运行控制 (22) 6.3运行时间 (22)

7. 出错处理设计 (22) 7.1出错输出信息 (22) 7.2出错处理对策 (22) 8. 安全保密设计 (22) 9. 维护设计 (22)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在本系统项目的前一阶段,也就是需求分析阶段中,已经将系统用户对本系统的需求做了详细的阐述,这些用户需求已经在上一阶段中的调研中获得,并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得到详尽得叙述及阐明。 本阶段已在系统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本系统做概要设计。主要解决了实现该系统需求的程序模块设计问题。包括如何把该系统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决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以及数据结构、模块结构的设计等。在以下的概要设计报告中将对在本阶段中对系统所做的所有概要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下一阶段的详细设计中,程序设计员可参考此概要设计报告,在概要设计对本系统所做的模块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在以后的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阶段也可参考此说明书,以便于了解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完成的各模块设计结构,或在修改时找出在本阶段设计的不足或错误。 1.2项目背景 本项目(私有云盘系统)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详细的概要设计。 本系统将由两部分组成:客户浏览器,以及置于服务器端的数据库服务器。本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如下: 部署图 1.3定义 MySQL: 系统服务器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视频云存储系统设计

视频云存储系统设计 1.1.1.1系统概述 结合目前视频存储系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次视频存储系统的建设需要达成以下目标: 采用目前技术领先的视频云存储方式,新建视频云存储系统,有效解决海量高清视频图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需求,实现分布式存储,虚拟化集中管理。 为充分利旧,将原有的视频存储系统改造融入视频云存储系统,实现全县范围内可利用视频资源的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调阅,避免重复投资。 视频云存储系统提供高速数据接口,为应用平台提供视频数据高效检索、快速调取等服务功能,为公安业务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视频云存储系统提供标准的运维接口,维护便捷,实现高效实用的管理及使用机制。 1.1.1.2存储技术选择 视频监控数据的存储系统历经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传统的视频存储技术主要有DVR存储、IPSAN存储等存储模式。而新兴的视频云存储模式基于云架构开发,采用面向用户业务应用的设计思路,融合了集群应用、负载均衡、虚拟化、云结构化、离散存储等技术,可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专业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高性能、高可靠、不间断的视频、图片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 总的来说,相比于传统的存储模式,云存储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视频监控云存储与传统存储对比表 因此,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基于视频监控应用对存储系统的要求,着眼于技术的先进性和用户使用的便捷性,视频存储系统的建设推荐采用新型监控云存储技术来实现。 1.1.1.3存储系统架构

1.1.1.3.1视频云存储技术架构 视频云存储系统采用分层结构,整个系统从逻辑上分为五层,分别为设备层、存储层、管理层、接口层、应用层。 系统技术架构如下: 视频云存储技术架构图 1)设备层 设备层是云存储最基础、最底层的部分,该层由标准的物理设备组成,支持标准的IP-SAN、FC-SAN存储设备。在系统组成中,存储设备可以是SAN架构下的FC光纤通道存储设备或iSCSI协议下的IP存储设备。 2)存储层 将存储设备透明化管理,统一资源虚拟化管理,并设计视频流式文件系统,实现存储传输协议和标准存储设备之间的逻辑卷或磁盘阵列的映射,实现数据(视频、图片、附属流)和设备层存储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完成数据高效的写入、读取和调用等服务。 同时存储层实现视频流数据的块级离散存储,支持数据的高效存储和快速提取(回放、下载、查询);实现图片流数据的存储,支持按车道时间段和http协议提取;实现附属流数据的存储,支持视频流分析的结构化数据存储。 3)管理层 在管理层,融合了索引管理、计划管理、调度管理、资源管理、集群管理、设备管理等多种核心的管理功能。可以实现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录像计

腾讯云-弹性MapReduce服务平台概述

弹性MapReduce服务平台 产品概述

目录 产品简介产品概述 (4) 简介 (4) 功能特性 (4) 产品优势 (5) 灵活 (5) 可靠 (5) 安全 (5) 易用 (5) 节约成本 (5) 产品功能 (7) 弹性伸缩 (7) 存储计算分离 (7) 运维支撑 (7) 安全 (8) 应用场景 (9) 离线数据分析 (9) 流式数据处理 (9) 分析 COS 数据 (10) 节点类型说明 (12) 组件版本 (13) 版本历史 (15) 2019.12.26 (15) 2019.12.17 (15) 2019.11.04 (15) 2019.10.17 (15) 2019.09.18 (15) 2019.08.07 (16) 2019.08.01 (16) 2019.07.05 (16) 2019.06.18 (16) 2019.05.17 (16) 2019.05.07 (17)

2019.03.29 (17) 2019.03.04 (17) 2019.01.15 (17)

产品简介 产品概述 19-04-24 20:02:36 简介 弹性 MapReduce(EMR)是腾讯云提供的云上 Hadoop 托管服务,提供了便捷的 Hadoop 集群部署、软件安装、配置修改、监控告警、弹性伸缩等功能,为企业及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大数据处理解决方案。 功能特性 弹性 MapReduce 的软件完全源于开源社区中的 Hadoop 软件,您可以将现有的大数据集群无缝平滑迁移至腾讯云上。弹性 MapReduce 产品中集成了社区中常见的热门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Hive、Hbase、Spark、Presto、Sqoop、Hue 等,可以满足您对大数据的离线处理、流式计算等全方位需求。 弹性 MapReduce 无缝集成了腾讯云对象存储(COS)服务,您可将原本存储于 HDFS 中的文件放置在可无限扩展、存储成本低且高可靠的 COS 中,实现计算存储分离。依托于 COS,您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创建集群,并在任务完成后销毁集群。与此同时,您无需担心数据的丢失。按需创建的集群,可以大幅度降低您的大数据处理成 本。 弹性 MapReduce 采用了5种节点类型:Master 节点、Core 节点、Task 节点、Router 节点和 Common 节点。各类型节点作用,请参见节点类型说明。 弹性 MapReduce 目前支持了众多资源规格,您可以采用 EMR 标准型、内存型、高 IO、计算型及大数据机型实例作为计算资源。若您需要在黑石物理主机上部署 Hadoop 集群,请提交工单联系我们。

云存储综述(3)

云存储综述(3)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 本文是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的《漫话云计算》系列文稿之一。现作为云计算学习笔录,奉献给云计算业外读者,作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参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 下面是正文 一、云存储系统怎么选择 云存储对于一系列的存储需求是一种有效的选择。理解各种云存储系统的关键特性,有助于识别合适的云存储系统,并且可以避免潜在和昂贵的错误。 实际上,有多种类型的云存储系统。通过确定合适云存储系统的特性,有助于将这些系统分类。通常,根据以下4种通用的技术特性对存储系统进行分类:①、可靠性;②、可访问性;③、对象数据存储;④、大小限制。 虽然这些都是主要的特性,但是在选择云存储系统时,这些并不是你可能必须考虑的唯一因素。也有聚焦业务的特性,比如成本和延迟。这些都应该考虑在内。以加密技术的有效性以及访问控制为例,可能是选择标准的关键考量。这些安全特性,可以在存储系统中找到不同的类型;而且独立于我们分类存储系统的方式。 1、可靠性 可靠性是跨越一段持续期的、考量存储系统的可访问性和功能的方式。 一个具备99.99%可靠性的存储系统,预计每月大概有4.5分钟宕机时间。一个具备99.999%可靠性的存储系统,预计每月宕机时间少于30秒。 一个相关的度量——耐久性,被用来度量数据可能丢失的程度。例如,亚马逊简单存储服务(亚马逊S3)通过使用多种数据备份来承诺99.999999999%的耐久性。这意味着,你每年存储的数据丢失的概率仅为0.000000001%。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评估基于低估潜在的系统性失灵的假设。比如,如果存储在三个不同的数据中心的数据都有备份,并且失败随机发生,那么所有这个三个同时失败的概率相当小。然而,如果制造或者设计缺陷存在于磁盘驱动器中,而且所有的三个备份都存储在相同类型的驱动上,那么这三个同时丢失的概率要高很多。 2、可访问性

智慧教育云平台总体建设项目概述

智慧教育云平台总体建设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1)国家提升信息化战略,十八大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首次把信息化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并列为国家战略,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信息化本身已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成为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将对今后十年我国信息化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独立一章,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10 个重大项目之一。 (3)教育部于2012 年3 月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教育信息化做更进一步部署,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

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4)刘延东同志在2012 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她还通知指出“十二五”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和标志性工程是“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云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5)2012 年10 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部署教育信息化七项重点工作,具体要求有:尚未接入宽带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宽带接入及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今明两年要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覆

云计算的安全技术综述(改)教学内容

云计算的安全技术综 述(改)

云计算的安全技术综述 ** 摘要:云计算是一类新兴的计算方式,也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全新交付模式,因其使快速 有效处理海量的数据变为可能,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论述了云计算的兴起渊源,分析了算法的优越性,并介绍了该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及其相应的技术,最后介绍了相关应有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云计算;云计算安全;安全技术及应用 Keyword:Cloud Computing,Cloud Computing Security,Securit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0 引言 云是一种并行和分布式系统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和虚拟化的计算机,它基于服务层协议动态配置,作为一个或多个统一的计算资源,基于服务商和消费者之间通过谈判建立[9]。而所谓的云计算,是通过基Internet的计算方式,把共享的软硬件资源、信息按需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全新交付模式。 随着社会信息化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数据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增长,正是因为云计算的存在,使快速有效处理海量的数据变成可能。而云计算多用户、虚拟化、可扩展的特性使传统信息安全技术无法完全适用于云计算平台。因此,云计算的存在又带来了一个新的安全问题,它成为制约云计算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述了云计算的理论依据,然后再对其带来的安全问题、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行讨论。 1云计算的理论依据 云计算的概念是由2006年Google提出的,它可认为是分布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等多种计算模式混合的进一步演化[17]。 1.1云计算的服务模型 现如今,云计算主要提供以下三个层次的服务:IaaS、SaaS和 PaaS。 基础设施级服务(IaaS)是通过Internet向用户提供计算机、存储空间、网络连接、防火墙等等的基本的计算机资源,然后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随心所欲的部署和运行各种软件,其中包括OS和应用程序,通过网络,消费者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 软件级服务(SaaS)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可以直接向供应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用来管理企业的运营却不需要购买,但是,云用户没有管理软件运行的基础设施、平台的权限,只能做一些非常有限的应用程序的设置。 平台级服务(PaaS)是将软件研发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交付给用户,因此,PaaS实际上也是SaaS应用的一种,但它主要面向的是进行开发的工作人员,并为其提供在互联网上的自主研发、检测、在线部署应用。 1.2云计算的成功优势

EEPROM存储器概述

非易失性存储器概述 一、介绍 这篇文章论述了非易失性存储器(NVM)基本概况。第1部分介绍了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主要背景以及一些存储器的基本术语。第2部分主要阐述了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工作原理(通过热电子注入实现编程)。第3部分包含了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擦除原理,以及隧道效应。第4部分介绍了用于预测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编程特性的模型,用“幸运电子”模型来表述热电子注入模式。第5部分主要介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靠性,包括在数据保存、耐受力和干扰影响下的可靠性。 关键词:非易失性,存储器,热电子注入,隧道效应,可靠性,保存,存储干扰,EEPROM,Flash EEPROM。 存储器分为两大类: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在掉电后会失去其所存储的数据,故而需要继续不断的电源才能保存数据。大部分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都是易失性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则在掉电后不会丢失数据。一个非易失性存储器(NVM)本质上是一个MOS管,由一个源极、一个漏极、一个门极,以及一个浮栅。与常用的MOSFET 不同的是,NVM多了一个浮栅,浮栅与其它部分是绝缘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又细分为两个主要的分类:浮栅型和电子俘获型。Kahng 和Sze在1967年发明了第一个浮栅型器件。在这种器件中,电子受隧道效应的影响,通过一个3nm厚的二氧化硅层,从一个浮栅中转移到基层中。通过隧道效应,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更容易地被擦除或改写,通常隧道效应只在厚度小于12nm的氧化物中存在。浮栅中存储电子后,可以使得阈值电压被降低或者提高,而阈值电压的高低也就分别代表了逻辑值1或0。 在浮栅型存储器件中,电子(也即是数据)存储在浮栅中,故而掉电后,数据不会丢失。所有的浮栅型存储器件都是一样的存储单元结构,如下图1所示,一个存储单元由门极MOS 管堆叠而成。第一个门是浮栅门,被埋在栅氧化层(Gate Oxide)和内部多晶硅绝缘层(IPD)之间,位于控制门(Control Gate)的下方。内部多晶硅绝缘层将浮栅隔绝起来,它可以是氧化物,或者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层(ONO)。SiO2绝缘层将MOS管包围起来,作为保护层,使其免受划伤和杂质污染。第二个门极是控制门,这个门是可以被外部所接触到的。浮栅门常用在EPROM里(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和EEPROM 里(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 图1:基本的浮栅门结构

ENAS云存储(网盘+文档云)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易存云存储系统平台建设 项目方案 北京易存科技 2016-1-25 目录

一、方案概述 (03) 二、方案要求与建设目标 (04) 2.1 客户需求分析 (04) 2.2 系统主要功能方案 (05) 三、系统安全方案 (19) 3.1 系统部署与拓扑图 (19) 3.2 文件存储加密 (21) 3.3 SSL协议 (22) 3.4 二次保护机制 (23) 3.5 备份与恢复 (23) 四、系统集成与二次开发 (24) 4.1 用户集成 (24) 4.2 文件集成 (27) 4.3 二次开发 (29) 五、典型成功案例 (29) 六、售后服务体系 (30) 6.1公司概况 (30) 6.2 服务内容与响应时间 (31)

一、方案概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信息化让电子文档成为企业智慧资产的主要载体。信息流通的速度、强度和便捷度的加强,一方面让我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捷,但另一方面也承受着信息爆炸所带来的压力。 传统的文件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在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对文件的安全而高效流转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大文件的传输与分享,集团公司与分公司,部门与部门之间,乃至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频繁的业务往来,显得尤其重要。 文件权限失控严重,版本混乱,传递效率,查找太慢,文件日志无法追溯,历史纸质文件管理与当前业务系统有效整合对接等一系列的问题日渐变的突出和迫切。 该文档描述了北京易存科技为企业搭建文档管理系统平台的相关方案。从海量文件的存储与访问,到文件的使用,传递,在线查看,以及文件的流转再到归档和跨平台的调用最后到文件落地安全等整个文件生命周期进行逐一介绍。包括了系统的功能方案(权限管理、流程审核、高级检索等)、系统性能方案(文件存储支撑、高并发量访问处理)、系统安全方面(备份,存储加密等)系统集成方案等多方面。

云计算概述知识讲解

管理科学前沿——云计算 1.云计算概念和分类 1.1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的概念仍未得到一致认可。一种说法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通俗的理解是,“云”是存储于互联网服务器集群上的资源,它包括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器、CPU等)和软件资源(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等),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为用户提供需要的资源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计算机;即,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用户(企业或个人)数据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用户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这样,本地计算机几乎不需要做什么,所有的处理由云计算提供商提供的集群来完成。在云计算环境下,由于用户直接面对的不再是复杂的硬件和软件,而是最终的服务,因此使用观念会发生彻底变化:从“购买产品”转变到“购买服务”。用户不需要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设施,也不需要为机房支付设备供电、空调制冷、专人维护等费用,并且不需要等待漫长的供货周期、项目实施等冗长的时间,只需支付相应费用,即可得到所需服务。 1.2云计算分类 (一)云计算可以按照多种维护方式分类。 常见的分类维度包括:按照运营和使用者来分类计算服务的运营和使用对象的不同,云计算可以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公有云是指企业使用其他单位运营的云计算服务;私有云是企业自己运营并

关于云存储系统的六大技术分析

关于云存储系统的六大技术分析 随着监控领域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的诞生也是接踵而至,云存储是人们最为乐道的高新技术产品。它具有如下几大主要的技术。 云存储系统具有如下特点:数据安全,超强的可扩展性,按照使用收费,可跨不同应用,自动切换故障,易于管理等。云存储主要应用于备份、归档、分配和共享协作等四大领域。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所以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 与云计算系统相比,云存储可以认为是配置了大容量存储空间的一个云计算系统。云存储系统具有如下特点:数据安全,超强的可扩展性,按照使用收费,可跨不同应用,自动切换故障,易于管理等。云存储主要应用于备份、归档、分配和共享协作等四大领域。 云存储系统是一个多设备、多应用、多服务协同工作的集合体,它的实现要以多种技术的发展为前提。根据云存储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主要的云存储技术涉及到存储虚拟化,分布式文件系统,集群存储,存储集中管理,异质平台协同,自动分级存储等方面,当然还有重复数据删除、数据压缩等技术。 存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StorageVirtualizaTIon)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对存储硬件资源进行抽象化表现。通过将一个(或多个)目标服务或功能与其它附加的功能集成,统一提供有用的全面功能服务。典型的虚拟化包括如下一些情况:屏蔽系统的复杂性,增加或集成新的功能,仿真、整合或分解现有的服务功能等。虚拟化是作用在一个或者多个实体上的,而这些实体则是用来提供存储资源或服务的。 存储虚拟化是一种贯穿于整个IT环境、用于简化本来可能会相对复杂的底层基础架构的技术。存储虚拟化的思想是将资源的逻辑映像与物理存储分开,从而为系统和管理员提供

云平台需求说明书_样例

xxx云计算平台需求说明书

文档说明文档属性 文档变更 文档呈送

目录 第 1 章文档综述 (1) 1.1文档目的 (1) 1.2文档结构 (1) 第 2 章需求概述 (2) 第 3 章现状分析 (3) 3.1IT基础设施现状 (3) 3.1.1虚拟化现状 (3) 3.1.2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现状 (3) 3.1.3应用软件现状 (3) 3.1.4网络现状 (3) 3.1.5存储现状 (3) 3.2人员组织结构现状 (4) 3.3其他相关IT系统现状 (4) 3.4业务系统现状 (4) 第 4 章需求范围 (5) 4.1系统总体需求 (5) 4.2虚拟化建设 (5) 4.3资源池管理 (5) 4.4资源服务申请 (5) 4.5资源服务更改 (5) 4.6角色用户管理 (6) 4.7资源申请审批 (6) 4.8计费与报表展示 (6) 4.9对外接口需求 (6) 第 5 章需求说明 (7) 5.1系统总体需求 (7) 5.2虚拟化建设 (7) 5.3资源池管理 (7) 5.4资源服务申请 (7) 5.5资源服务更改 (7) 5.6角色用户管理 (7)

5.7资源申请审批 (7) 5.8计费与报表展示 (7) 5.9对外接口需求 (7)

第 1 章文档综述 1.1 文档目的 《xxx需求说明书》旨在描述xxx项目的需求和实施范围,并将作为xxx数据中心的云计算平台使用和维护的参考。 1.2 文档结构 本文档包括如下内容: ?文档综述:概括文档目的与结构; ?需求概述:简要描述本期项目需求; ?现状分析:描述IT基础设施、人员组织结构、业务系统的目前状况?需求范围:描述本期项目需求范围模块; ?需求说明:针对需求范围展开详细需求描述,包括后续调研的各业务小组需求

存储系统概述

存储系统概述 第3章存储系统第3章存储系统3.1存储器概述3.2半导体读写存储器3.3半导体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3.4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3.5并行存储器3.6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3.7虚拟存储器3.8外存储器典型习题与解答 3.1存储器概述 3.1.1存储器分类 3.1.2存储系统的设计及分级结构 3.1.3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3.1.1存储器分类存储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等二进制信息的部件。 1、按存储介质分类 2、按存取方式分类 3、按在计算机中的功能分类 4、其他分类1、按存储介质分类(1)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半导体存储器; (2)由磁性材料做成的磁表面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和磁带存储器; (3)由光介质构成的光介质存储器,一般做成光盘。 2、按存取方式分类(1)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 存储单元都能按地址访问,而且存取时间与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的存储器,称为RAM。 例如半导体读写存储器

主要用途:主存、Cache、外设缓存。 (2)顺序存取存储器SAM(Sequential Access Memory) 信息按顺序写入或读出的存储器,称为SAM。以记录块为单位编址。例如:磁带存储器 特点:存储容量大,位价格低廉,存取速度慢。 主要用途:辅助存储器。 (3)直接存取存储器DAM(Direct Access Memory) 首先按存取信息的区域随机访问,然后在指定区域用顺序方式存取的存储器,称为DAM。例如:磁盘存储器 特点:容量较大,速度和位价格介于SAM和RAM之间 主要用途:辅助存储器。 3、按在计算机中的功能分类(1)主存储器(主存) 用于存放计算机运行期间的大量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CPU能直接访问。 由动态MOS存储器构成 (2)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Cache:介于CPU和主存之间的高速小容量存储器,用于存放最活跃的程序块和数据。特点:速度快,但容量小。(3)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存放当前暂不参与运行的程序和数据,需要时再与主存成批交换 信息的存储器。 组成:磁表面存储器,光盘存储器。 特点:容量大,可存放大量的程序和数据,但速度慢。 外存的信息需要调入主存后才能被CPU使用。(4)控制存储器CM

大数据时代的云存储技术

大数据时代的云存储技术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数据时代介绍及云存储概念,其次探讨了云存储分类及优势,最后探究了云存储的结构模型及两大框架,并且提出了云存储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云存储;技术 一、前言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网络行业的发展迅速,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云存储技术的发展,使大数据的存储成为可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各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云存储,使云存储为人类做贡献。 二、大数据时代介绍及云存储概念 1、大数据时代介绍 大数据到底有多大?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5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5时代6杂志770年的文字量);卖的手机为37.8万台,高于全球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37.1万。 2、云存储概念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或类似网格计算等功能联合起来协同工作,并通过一定的应用软件或应用接口,对用户提供一定类型的存储服务和访问服务。让云存储成为企业私有云,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备份的数据。它将备份服务器,备份软件、存储设备集合在一起,形成云存储。 三、云存储分类及优势 1、云存储分类 按照服务对象可以把云存储分类如下: (1) 公共云存储。公共云存储可以以低成本提供大量的文件存储。供应商可以保持每个客户的存储、应用都是独立的、私有的,公共云存储可以划出一部分来用作私有云存储。

腾讯云-商业智能分析服务平台概述

商业智能分析服务平台 产品概述

目录 产品简介产品概述 (3) 产品优势 (4) 自服务数据准备 (4) 全面 HTML5 (4) 拖拉拽式操作 (4) 丰富图表展示能力 (4) 交互式探索分析 (4) 丰富主题风格和门户首页 (4) 嵌入集成第三方系统 (4) 产品功能 (5) 基础版 (5) 企业版 (5) 应用场景 (6) 数据即时分析与决策 (6) 报表与自有系统集成 (6) 大屏可视化展示 (6)

产品简介 产品概述 19-11-26 19:49:51 腾讯云商业智能分析 BI,整合永洪科技的产品能力,为您提供自服务数据准备、探索式多维分析、企业级管控和报表展现能力,是新一代敏捷自助型 SaaS BI 服务平台。您可通过拖拽式自服务操作进行交互式分析,几分钟完成一套数据可视化报表,快速获得数据分析结果,挖掘数据潜在价值。 腾讯云提供两种版本的商业智能分析来满足不同级别的用户对数据分析可视化的需求场景。 基础版:为入门级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的数据分析可视化服务。功能包括多数据源接入、多数据类型支持、本地文件上传、数据表自动建模、制作图表和表格等。 企业版:为中高级用户提供强大丰富的数据分析可视化服务。功能除包括基础版的所有功能外,还提供交互式探索联动分析、数据门户、多风格主题、定时邮件推送和分享仪表盘、报表嵌入第三方系统等企业级应用。

19-07-24 10:20:41 自服务数据准备 用户可快速完成异构数据源关联、异常数据过滤、维度度量扩展、缺失值填充、去重、拆分列、范围分组、格式转化等数据预处理功能。 全面 HTML5 采用 HTML5 前端框架,优化交互使用流程,易用性提升,页面响应更迅捷。 拖拉拽式操作 通过拖拉拽方式对任意数据探索、分析、交互,满足用户个性化、临时性的报表统计需求。 丰富图表展示能力 提供柱图、饼图、线图、盒须图、雷达图等20余种图表,同时支持通过 URL 嵌入任意第三方组件,更加方便地将外部信息载入报告。 交互式探索分析 通过笔刷和缩放两种联动方式,即可灵活对数据进行多维分析、探索式分析,释放数据的价值。 丰富主题风格和门户首页 内置颜色风格各异的主题供用户选择。同时用户基于网格、标签和堆栈三种组件,即可灵活地定制企业门户首页。 嵌入集成第三方系统 支持以 URL 方式快速嵌入第三方系统。

UCloud云存储技术方案

UCloud云存储技术方案

随着无人驾驶、机器人送餐等人工智能(AI)应用逐渐进入大众生活,再加上资本热潮的助推,AI的发展备受瞩目。然而,要真正实现AI从概念到落地,还必须具备足够的数据、足够的计算能力和足够的行业应用三个条件,而云计算恰好能满足这些要求。 当下,AI正与云计算进行深度融合,未来会变得更加智能,但在智能化的背后是对海量数据存储的刚性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单是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每秒产生的数据容量就在1G左右,相当于每秒发送20万封纯文本电子邮件或上传100张高清数码照片。因此,没有大容量和超稳定的存储系统,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无存储,不智能。为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云存储技术的实现过程,UCloud存储研发部将对云存储——对象存储(UFile)技术进行深度解析。 对象存储UFile概念 对象存储(UFile)是为互联网应用提供非结构化文件存储的服务;相对于传统硬盘存储,UFile具有存储无上限、支持高并发访问、成本更低等优势;解决业务架构的文件存储问题,有效降低海量文件的存储成本,支持热点数据的高并发访问,提升终端用户访问体验。 单地域UFile存储架构六大集群

1)ULB(UCloud Load Balancer) 实现外网的对接及接入层的负载均衡与容灾处理,该模块通过定期向接入层模块端口发送心跳以检测接入层模块的可用性,发现异常模块及时进行剔除; 2)接入层提供文件访问服务,该模块为无状态设计,因此可以平行扩容及缩容; 3)索引层保存文件对象的元数据信息,包括对象名称、对象大小、创建时间、存储位置等; 4)存储层是实际存储文件数据的模块集群,主要实现文件数据的多份分布及高可靠存储; 5)数据处理层主要实现UFile图片及数据处理,包括图片的实时裁剪、缩放、旋转、水印、格式转换、信息获取等操作,客户还可以使用自己的通用计算镜像对数据进行处理; 6)名字服务主要实现索引层及数据处理层模块的容灾剔除,以上3个集群的模块会定期在名字服务注册自身服务,当其中有部分模块因机器异常或者网络中断导致无法提供服务时,名字服务会将该机器从名字中剔除,并且通知接入层,从而实现后台模块的容灾剔除。 重点设计解析UFile索引层设计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计算平台 解决方案建议书 北京时代凌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

目录 第1章项目概述和需求分析 (6) 1.1项目概述 (6) 1.2现有IT环境遭遇的挑战 (7) 1.2.1 IT规模增长导致传统IT模式建设和运维成本的增加 (7) 1.2.2庞大的系统使得管理难度增大p (9) 1.2.3业务不间断和灾难恢复越来越难 (9) 1.2.4传统的静态系统平台无法满足业务的快速变化需求 (10) 1.3建设云平台的意义 (10) 1.4需求分析 (11) 1.5建设目标 (12) 第2章云平台建设原则和总体方案 (13) 2.1建设原则和成果 (13) 2.1.1建设原则 (13) 2.1.2建成效果 (15) 2.2项目建设思路 (17) 2.3云平台系统整体方案 (18) 2.2.1系统总体架构图 (18) 2.2.2虚拟化层 (20) 2.2.3运营管理平台 (22)

2.2.4云数据中心系统整体拓扑设计 (23) 第3章系统方案详细介绍 (26) 3.1管理简便的层次化系统结构 (26) 3.1.1系统的层次化结构 (26) 3.1.2部署时层次化结构注意点 (29) 3.2强大的计算资源管理 (30) 3.2.1动态扩展的物理资源管理 (31) 3.2.2灵活实用的虚拟机管理功能 (33) 3.2.3智能的动态载荷管理 (36) 3.2.4个性化定制的计算服务类型 (37) 3.2.5高效便捷的模板、镜像和快照管理 (39) 3.3兼容全面的存储资源管理 (47) 3.3.1一级存储 (49) 3.3.2二级存储 (51) 3.3.3弹性块存储 (51) 3.4一体化的网络安全功能 (54) 3.4.1强大的VLAN功能 (55) 3.4.2高效的路由功能 (57) 3.4.3实用的NAT功能 (60) 3.4.4安全的防火墙功能 (61)

(完整word版)云平台运维建设方案

xxx 区国土资源 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 基础支撑平台与运维保障平台





目录
1 项目概述 ................................................................................................................................... 2
1.1 项目背景 ................................................................................................................................. 2 1.2 项目目标 ................................................................................................................................. 2 1.3 建设内容 ................................................................................................................................. 2
2 现状及需求分析 ........................................................................................................................ 3
2.1 信息化现状 ............................................................................................................................. 3 2.2 存在的问题 ............................................................................................................................. 4
2.2.1 运维保障面临主要问题 ................................................................................................. 4 2.2.2 现有保障手段不能满足需求 ......................................................................................... 4 2.2.3 管理运维问题 ................................................................................................................. 5
3 方案总体设计............................................................................................................................6
3.1 设计原则 ................................................................................................................................. 6 3.2 总体架构设计 ......................................................................................................................... 7 3.3 实施思路 ................................................................................................................................. 7
4 虚拟桌面技术方案设计 .......................................................................................................... 10
5 服务器虚拟化方案设计 .......................................................................................................... 11
6 业务系统运维保障设计 .......................................................................................................... 13
6.1 架构设计 ............................................................................................................................... 13 6.2 业务系统应急 ....................................................................................................................... 14 6.3 数据保障 ............................................................................................................................... 15 6.4 运维迁移 ............................................................................................................................... 15
7 项目实施计划.......................................................................................................................... 16
8 项目组织保障.......................................................................................................................... 17
8.1 工作领导小组 ....................................................................................................................... 17 8.2 项目专家小组 ....................................................................................................................... 17 8.3 项目技术小组 ....................................................................................................................... 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