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政治《影响价格的因素》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高中政治《影响价格的因素》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高中政治《影响价格的因素》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高中政治《影响价格的因素》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课时1影响价格的因素

问题导学

在日常生活消费过程中,对于所要购买的商品,除了关注商品本身的质量之外,其价格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重要因素。这就要学习与商品价格有关的知识,请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2:价值量由谁来决定?

问题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知识梳理

1.供求影响价格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01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当商品的需求□02增加、供给□03减少,导致商品□04短缺时,□05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于是出现“□06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3)当商品的需求□07减少、供给□08增加,导致商品□09过剩时,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10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01决定价格,价值是□02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03货币表现。商场里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不等,首先是因为它们所包含的□04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05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06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0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08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09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10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由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而是通过市场竞争自发形成

的,是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波动得到确定和实现的。

(3)商品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所以,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12有利的地位,否则就会处于不利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13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4)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14反比。

3.价值规律

(1)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01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02价值上下波动。

①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如下图所示(A点时,价格高于价值;B点时,价格低于价值)。

②可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2)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03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04价值量为基础实行□05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是一个客观规律,它的存在和发挥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思维辨析]

判一判:

(1)供求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的直接因素。()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3)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使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

(4)等价交换就是每次交换都做到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6)“物以稀为贵”,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答案(1)√

(2)×二者是成正比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商品的价值越大;反之,越小。

(3)√

(4)×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价格有涨有落,但从长期看价格和价值是相符的。

(5)×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其表现形式。

(6)×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但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探究活动一:供求影响价格

情景:在中国的茶叶市场里,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明前茶”专指清明节前所采摘、制作的茶叶,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形美味醇,是茶中佳品。由于清明节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茶叶产量很少,所以有此之说。

问题探究:

(1)从材料看出是什么因素导致“明前茶,贵如金”?

提示:气候、时间等因素。

(2)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通过影响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由于清明节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产量很少,导致清明茶供不应求,所以价格较高。这说明了供求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的直接因素。

1.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1)直接影响价格的因素只有供求关系。

(2)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会影响价格,但不会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是间接因素。

2.供求关系对价格影响的表现

一般来说,当供给缩小或需求扩大时,会导致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当供给扩大或需求缩小时,则导致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以上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特别提醒

(1)文物、名人字画、一些邮票价格之所以昂贵是因为这些东西已成历史,而且数量也有限,即使价格再高,也不会重新生产出来,不会增加供应量,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因而它们的价格居高不降。

(2)“物以稀为贵”和通货膨胀都会出现物价上涨,但二者并不相同。某类商品市场,若供给不足,会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物价水平全面、持续的上升才称为通货膨胀。所以并不能认为出现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1.2019年2月11日,南山花卉市场内,业户们正在忙碌地整理各种玫瑰花卉。平常玫瑰花每枝价格5元,但2月14日情人节当天会涨到10元。在这里,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的供求关系B.商品的价值量

C.商品本身的属性D.商品的使用价值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

(1)市场上同一商品的价格时高时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人节玫瑰花价格上涨属于____________因素,它是通过改变商品的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提示:(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文化等(2)文化供求关系[答案] A

探究活动二:价值决定价格

情景:近年来,纸张价格节节攀升。图书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不仅给小型图书生产企业带来了生存威胁,还有不少大型图书生产企业同样陷入成本上涨的

漩涡。图书生产成本上涨最大的主推因素就是原材料价格的飞涨,而随着原材料资源的不断减少,除了材料价格的上涨,材料获取渠道的经营维护费用也是越来越高,顺带着引起整个原材料资金链的振动。

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分析引起图书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图书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是图书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

(2)某一图书生产企业在“生存威胁”面前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对该企业发展有何意义?

提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该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缩短该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使之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即价值决定价格。

2.准确把握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说明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越低。二是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少,说明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越低。

(2)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分,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别引起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3)商品价值量与价值总量的区别和联系

①价值量通常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它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总量是指某部门或某一商品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价值量的总和。

②价值总量=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5)明确两个意义

①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最终也会引起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多,社会财富增加,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关于商品(价值)价格的计算方法

4.正确认识影响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

(2)市场供求影响价格。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提高;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降低。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主要是由商品供求关系引起的。

(3)货币的供应量。当货币的供应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4)价格还受国家经济政策、国际因素、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等影响。

2.假定某种文具2018年的价值量是5元,生产该种文具的某企业2018年总产量为40万件。2019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那么2019年该企业生产这种文具的价值量与价值总量分别为() A.5元200万元B.6元200万元

C.6元240万元D.5元240万元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

(1)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会不会影响商品的价值量?

(2)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其生产的文具的总产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3)商品的价值总量=________×________。

提示:(1)不会。(2)正比。(3)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答案] D

猪年开年牛肉价格持续上涨

尽管2019年是猪年,但是“牛魔王”“羊贵妃”丝毫没给“二师兄”面子。经历2018年夏季的消费淡季之后,国内牛羊肉的价格持续稳步上涨。根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的定点监测采集的数据,12月的第三周,牛羊肉的价格分别为68.02元/公斤和68.18元/公斤,已经超过2018年2月春节时期的价格,较6月份最低时的价格分别上涨了6.5%和12.5%。而且可以预见,在春节前的两周,牛羊肉的价格将会继续上涨。

据分析,全国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牛羊肉热卖的主要原因:一是去年猪肉出现“非洲猪瘟”疫病等食品安全问题;二是如今农村养猪的多,养牛羊的少,牛羊肉产量不断减少,其市场需求却越来越强烈;三是罕有规模化养殖,人工、水电、饲料、防疫等各项成本提高。

思考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全国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读物价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关系经济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关系社会和谐,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做好稳定物价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保障改善民生,维护政治经济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答案①价值决定价格,养牛、养羊规模化程度低,成本高,推高了牛羊肉价格。②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猪肉和牛羊肉互为替代品,猪肉频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牛羊肉需求量增加,再

加上牛羊肉供应量不足,这也推高了牛羊肉价格。

知识点一供求影响价格

1.气候、时间、地域、习俗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它们能够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是因为它们改变了()

A.该商品的供求关系B.该商品的价值

C.该商品的生产成本D.该商品的使用价值

答案 A

解析“气候、时间、地域、习俗等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商品的供求关系,A符合题意。这些因素的变化不一定会影响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及生产成本,B、C、D不符合题意。

2.每年中秋一过,月饼就马上从热销品变成了滞销品。各商家纷纷抓住最后机会,打起了月饼价格战。在一些大型超市,高档月饼都标上了“买一赠一”“买一赠三”的活动标语,有的甚至一口价“20元一盒”。出现此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人们消费兴趣的变化B.供求关系的变化

C.月饼价值的变化D.月饼质量的变化

答案 B

解析月饼属于节庆性商品,中秋一过,人们对月饼的需求锐减,因而价格大跌,故B入选。

3.十八大以来中央颁布“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严禁公款吃喝。在这一背景下,某高档白酒的均衡价格由点E移到E′(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答案 C

解析中央颁布“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严禁公款吃喝,人们对高档白酒的需求减少。随着高档白酒的需求减少,高档白酒价格会下降。A表示需求增加、价格上涨,B表示供给减少、价格上涨,C表示供给不变、需求减少、价格下降,D表示供给增加、价格下降,C符合题意。故选C。

知识点二价值决定价格

4.目前,越来越多的超市开始销售有机蔬菜水果,这些蔬菜水果的价格要比普通蔬菜水果贵好几倍,但销路依然看好。有机蔬菜水果价格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

A.有机蔬菜水果的高质量决定其价格高

B.有机蔬菜水果的高需求决定其价格高

C.有机蔬菜水果的价值量比普通蔬菜水果的大

D.普通蔬菜水果的需求大决定其价格低

答案 C

解析价值决定价格,由于生产有机蔬菜水果的成本高,其价值量比普通蔬菜水果的大,因而价格高,故选C。A、B、D三项说法错误,可排除。

5.如果把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我们会发现这些商品的价格各不相同,有的高,有的低;如果把视线放在同一种商品上,我们也会发现这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有时高,有时低。对这两种情况出现的价格的“高、低”,其正确认识是()

A.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造成的

B.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

C.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后者是由于价值量不同造成的

D.本质不同,前者主要是由于价值量不同造成的,后者主要是由于供求关

系变化引起的

答案 D

解析不同的商品价格有高有低,是因为它们的价值量不同,而同一种商品价格时高时低,是受供求关系影响,D正确;A、B、C说法错误,排除。

6.假定某地区鞋业生产出现下列三种情形:

(1)甲鞋厂劳动生产率首先提高,鞋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

(2)鞋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甲厂劳动生产率不变;

(3)甲厂与鞋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

在上述三种情形中,甲厂每双鞋的价值量依次发生的变化是()

A.不变减少增加B.增加增加减少

C.减少增加不变D.不变减少减少

答案 D

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化不会直接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第一种情形,鞋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第二、三种情形,鞋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D正确切题。故选D。

一、选择题

1.在一个看似颜值当道的商业社会,“其貌不扬”的牛油果却在短短几年内身价暴涨。据悉,疲软的收成和得不到满足的需求是牛油果在全球范围内华丽变身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

A.供求决定价格B.价值影响价格

C.供求影响价格D.货多不值钱

答案 C

解析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疲软的收成和得不到满足的需求是牛油果在全球范围内华丽变身的主要原因,这说明供求影响价格,C入选。

2.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在市场中,价格形成主要由()

A.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B.使用价值决定,受生产成本的影响

C.国家决定,受市场供求影响

D.企业决定,国家市场共同影响

答案 A

解析商品价格由商品价值决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A符合题意。商品价格主要在市场中形成,不是由使用价值、国家和企业决定,B、C、D表述错误。

3.由于数量有限,纪念邮票总是刚一发行便销售一空。在收藏市场上,纪念邮票很受追捧,一般都会涨价。在收藏市场中,纪念邮票的()

①价格受供求影响②买者处于有利地位③收藏价值决定价格④卖者处于有利地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纪念邮票数量有限受到追捧,价格上涨,说明价格受供求影响,卖方处于有利地位,①④当选。

4.居民“菜篮子”价格波动在春节期间异常明显,节前菜价升高,节后菜价下降已逐渐成为历年来的“自然规律”。这种菜价波动的“规律”()

①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②说明了节日期间菜价不能正确反映价值③反映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④证明了价格影响供求关系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蔬菜价格时涨时落,主要是受节前和节后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①③正确;节日期间的菜价也是由价值决定的,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价格影响供求,④排除。

5.在谈到某些图书的价格时,有人认为:“每一分的品质都是由每一分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道理是() A.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

B.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

C.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其价值

D.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它不会偏离价值

答案 B

解析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故B正确。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所以价格有时会不完全等于其价值,故A、C观点错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在具体的商品交换中,价格常常会偏离其价值,D 观点错误。

6.菜市场上,西红柿、豆角、小白菜这些很普通的蔬菜,经过挑拣、清洗、消毒、保鲜、包装等一系列特殊工序,被送到超市后,价格往往增加不少。其根本原因在于()

A.使用价值量增加B.商品价值量增加

C.劳动生产率提高D.产品质量的提高

答案 B

解析价值决定价格,蔬菜经过这些工序,耗费了更多的劳动,价值量增大,价格自然会提高,B正确。

7.如果服装加工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那么生产一件连衣裙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________,一件连衣裙的价值量就会________。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________。()

A.减少减少反比B.减少减少正比

C.增加增加正比D.增加减少反比

答案 A

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减少,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A正确入选。

8.生产同样一只茶杯,甲耗费了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了4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了2小时劳动时间,三只茶杯在同一市场上出售,这时() A.甲生产的茶杯价值量大

B.乙生产的茶杯价值量大

C.丙生产的茶杯价值量大

D.甲、乙、丙生产的茶杯价值量一样大

答案 D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故答案选D。

9.2018年国外某手机生产企业生产手机3亿部,其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3200元/部。假如2019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40%,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5%,且

人民币升值2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2019年该企业生产手机的总价值用人民币表示是()

A.8960亿B.8400亿

C.8000亿D.11200亿

答案 A

解析2019年单位商品价值量为3200/(1+25%)=2560元;某手机生产企业的商品数量为3×(1+40%)=4.2亿部;价值总量为(4.2×2560)/(1+20%)=8960亿元。

10.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这里的等价交换是指()

A.每次商品交换都是等价的

B.等价次数远远多于不等价次数

C.价格水平总处于价值之上

D.商品价格总的来说与价值相符

答案 D

解析等价交换是作为一种趋势存在的,并不是每一次交换都是价格等于价值,也不能以次数多少来判断,A、B、C错误,D正确。

11.有关人士指出,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贮藏,巧妙利用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大量“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机会。“巧妙利用时间差”是指()

A.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利用市场的供求机制,获取更多收益

C.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

D.节约劳动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 B

解析“巧妙利用时间差”是指,在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跌的时候贮藏农产品或压缩生产;在供给小于需求、价格上涨的时候进行生产或将贮藏的农产品投放市场获取利润,故B当选。

12.建材行业的生产同样要受到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价值规律使市场上建材行业的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保持平衡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生产的产品多,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④建

材行业实现中国名牌零的突破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①与题意无关且表述不当。③忽视了产品的适销对路,故不选。②④正确切题,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房价是个敏感的话题。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了解到:前几年某县土地供应紧张,地价上涨较快,同时建材和人工成本看涨,炒房团活跃,商品房价格偏高;对此,近两年,县政府加大了供地速度,土地市场价格下行,又逢国家出台严厉的限购政策,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众多因素累积使某县房价停滞不前。

结合材料分析影响某县商品房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①价值决定价格。地价上涨较快,建材和人工成本看涨,导致商品房价格上涨;土地价格下行,带来商品房价格下跌。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商品房的供求关系变化影响商品房的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③国家政策影响价格。国家出台严厉的限购政策,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众多因素累积又使该县房价持续下跌。

解析本题以某县商品房价格的变化情况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考查对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回答本题,可从价值决定价格,地价、建材和人工成本上涨导致商品房价格上涨,而土地价格下行,带来商品房价格下跌;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商品房的供求关系变化影响商品房的价格;国家政策影响价格,国家出台严厉的限购政策等因素使该县房价持续下跌等角度进行说明。

14.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两位农民向农业专家打听棉花价格行情,农业专家把国内外棉花供大于求的信息告诉了他们,下面是两位农民听后的反应和认识:

农民甲:农产品价格涨跌与其市场销售以及质量状况有直接关系,棉花收购价格下降是正常的。

农民乙:我不该投资上万元,一下子扩种了10亩棉花,总以为去年种棉花赚

钱今年还能赚,明年干脆不种棉花,改种蔬菜得了。

运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对两位农民的认识进行评价。

答案①价格的变化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国内外市场棉花供大于求,所以棉花的价格会下降。②农民甲坦然面对价格的下跌,把这种现象与市场销售和质量状况联系起来,符合价值规律,所以是正确的。③农民乙对价格涨跌沉不住气,一味跟风而动,没有认识到价格与供求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其观点是错误的。

解析本题属价值规律的基础知识的考查,运用综合思维能力来对农民甲、乙的认识进行评析,很显然,农民甲利用价值规律正确认识了市场价格变化,而农民乙则相反。

高中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江苏高考主观题总计54分(总分120分),小高考主观题总计30分(总分100分),从历届小高考和高考的考试情况来看,主观题的得分多少已成为高分学生拿A、中档学生拿B、后进同学合格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主观题的成绩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熟记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习题训练,注重答题技巧和规范,不断积累回答各类主观题题型的解答经验,以期在解题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 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 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明; 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技巧未掌握: 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思维、答案有欠缺: ①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②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③答案不全,丢三落四;④主次不分,详略不当; ⑤不分段落,一逗到底;⑥书写潦草,难以评判。 二、主观题的类型 按设问方式分,主观题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大类。 (一)“是什么”类的设问除了“是什么”还有“体现”和“反映”等设问方式。 (二)“为什么”类的设问除了“为什么”还有“原因”、“依据”、“意义”、

“影响”等设问方式。 (三)“怎样做”类的设问除了“怎样做”,还有“如何”、“建议”、“对策”、“启示”等设问方式。 (四)此外,“理解”、“认识”等设问出现时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考虑,但是否要从这三方面组织答案,要视具体试题而定。 三、主观题解题的技巧和规范 总的来说,主观题解题要做到“研究设问明关系,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分层次,活用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理论联系实际要对齐,列出提纲再对照,语言规范有条理。” (一)审题:审题过程“六部曲”(看、抓、悟、联、列、思)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哲学又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体<主要是政治生活中要区分主体包括国家、公民、政府、人大、政党制度(党、政协、民主党派)、民族、宗教、外交>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中心意思;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悟:悟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悟——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准确完整地联想相应的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即如何组织答案);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依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高中政治十种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政治十种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精选范文)

高中政治导学案例——《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高中政治导学案例---李月奎 (一)导入(2分钟) 教材分析 本框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内容,本课内容由三目构成,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对三项政治制度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程度,本课时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学好本课时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并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 学情分析 这届高一的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感兴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块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点远,高一的学生政治生活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问题较难解释他们所接触的实践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产生困惑。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 (二)自学与讨论结合(15分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三)议(6分钟)

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使用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使用之反思 “学案导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推行了一年多的时间,老师们的教学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我个人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粗略谈谈导学案导学。 一、“导学案”使用的优势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案导学”比以往的教案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从指导思想出发“导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和助的功能,为教师实施提供了依据。从学习的目标上实现了知能的统一。从内容上看给学生明确了结构,理清了思路。从方法上看指导学生如何学,老师教学避免随意性。不仅如此,“学案导学”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自学的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根据预习案、导学案和巩固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统一的目的。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学案导学”在政治课堂上的新颖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二、导学案的设计思路及环节

我校的“学案导学”的模式体现导学案这个载体上,而我们政治备课组根据政治课的特点设计出了适合我们自己的导学案思路,备组内成员先利用导学案的设计模式自行设计每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要求、前知回顾、新知预习、新课导学、当堂练习、本课小结、课后巩固、探索与思考几个教学环节,这些环节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预习案(学习要求、前知回顾、新知预习)---导学案(新课导学、当堂练习、本课小结)---巩固案(课后巩固、探索与思考),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讨论,需要修改和补充的一起完成,确定学案的定稿。具体的环节有: 1、学习要求环节。学习要求的确定要让学生能一目了然,让学生在预习和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注意并落实。 2、前知回顾环节。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简单重温前面课学习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否和这节学的内容有联系,引起学生的思考。 3、新知预习环节。此环节非常重要,“学案导学”模式侧重把以前的复习环节提到预习这一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通过预习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探究的能力等,为课堂提高的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预习可分为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习题式、问题式等。实际上一个预习案往往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4、新课导学环节。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逻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

名校必备高考政治主观题七种类型的解题法和演练题

天兵下北荒, 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 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 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 然后方高枕 高考政治主观题七种类型的解题法和演练题 高考政治主观题“反映类”题型的解法指导和专项演练(一) 高考政治的主观题答题一直是考生的薄如环节,教师有必要在平时教学中加以强化,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特点。只有掌握这些特点才能在高考主观题解答中游刃有余。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政治主观题题型,以下分别从设问方式、涉及考题、解题方法、典例分析就几种题型进行剖析。 (一)设问方式:体现类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或用经济(或哲学或政治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 (二)涉及考题: 2000年第36题第(1)问: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15分) 2003年第39题第(1)问:2002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降雨"体现的哲学道理。(8分) 2004年第38题(32分)第(3)问:"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10分) 2005全国卷二38 (1)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涵义,并说明该企业运行模式是如何体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12分) 2007年第40题第(5)问:(5)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支持迁都一方的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思想?(12分) (三)"体现类"的解题方法 首先划分层次,然后找出每一层次的关键词(即每一层次的主体和主体的行为),再联系调动相关教材知识作答。答题要点一般是:教材原理+材料中的作法(即如何体现)。 (四)典例分析:0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6题第⑴问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政府在谈判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 请回答:(1)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15分) 一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二联系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发布:佚名时间:2009-9-21 9:01:00来源:京翰教育中心录入:malajia人 气:600 【文字:】 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 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 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2.新课标对本课的具体要求:要了解几种消费心理,辨析消费观念 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特别提出:要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 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要重视主张“量入为出,理性 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3.分析新课标: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 作学习,重视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人性养育。新 课标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充 分体现这些变化与要求。既要针对学生与教材特点,设计丰富的有时代感的学生活动,又要不流于形式,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人性养育。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多样的消费观及正确的消费原则。(2)能力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3)情感态度目标: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培养合作精神。其中第三个目标是主导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三维目标相结合,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导,使课堂既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2.地位: (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 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重点、落脚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主观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

高中政治主观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 1.“体现类”主观题 此类题往往通过呈现材料或图表,构建“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或“如何体现”的设问。这种设问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求考生掌握某观点的具体内涵,又要与题设材料相结合,做到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回答此类题首先应思考该观点的具体内容,并将材料与观点的具体内容对应起来,根据与材料关联的程度,安排观点表述的顺序。 2.“反映类”主观题 此类试题有两种设问: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或信息,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但不管是哪一种设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考生所做的就是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呈现。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 3.“原因类”主观题* 此类题的设计往往是承上启下的,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题目要求往往包括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优越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理论依据;“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地位、作用、意义、优越性、目标等;“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此事成为可能;“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答题时应根据材料及相关设问要求给予回答。 4.“意义类”主观题* “意义类”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回答是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还是社会意义。其次解题时,一是注意确定范围分析意义。如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国家”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二是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如经济生活中,是国家,还是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等。 5.“影响类”主观题 “影响”类与“意义”类题的设问有一定区别,“意义类”题的设问一般是积极影响。而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因此,“影响类”题的设问应注意根据性质分析,在回答时既要考虑有利影响又要考虑不利影响,题目最后还应表明自己的态度。

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最全)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导向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产生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作用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的任务 哲学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4、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智慧或智慧之学即追求智慧之学。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二者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二者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用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区别: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本质);个性、特殊性 哲学:对个别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抽象的、共性、普遍性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造就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德国康德;英国休谟)。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它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评价: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评价: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但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静止、片面、孤立)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评价: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指挥,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2、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决定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物在理先”、黑格尔。) 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高考政治主观题万能答案

政治主观题万能语言 封丘一中开彦 一、经济类问题 (一)经济意义类 国经济: 1、对国家(社会)建设方面:(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开发;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加强与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发挥我国在国际(地区)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2、对生产发展方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企业(农业)经济效益。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需,促进经济发展。 3、对资源、环保方面:(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4、对个人方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丰富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水平。增强意识(竞争等),维护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扩大需,树立科学消费观等。树立正确的观念(消费观等)。 5、国区域合作交流方面: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对外经济: 1、(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对外贸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2、(有利于)推动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加强与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发挥我国在国际(地区)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关于经济类怎么办 1、围绕一个目标: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 2、本着一个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实现“五个统筹”的目标。 3、贯穿一条主线:优化经济结构 4、发挥三种动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1)科技创新。宏观(国家):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微观(企业):采用先进科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等。 (2)深化改革。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诸容。制度创新: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管理创新:企业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 (3)扩大开放:完善涉外经济体制,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面向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

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的教学,我对我的教学工作作了以下的安排: 一、指导思想上。严格按照普通高中新课改的要求,扎实地按学校的一套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着实落实学校教育的以学生为本。 二、在教学工作方面的具体安排以下: 1、认真备课: 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在集体讨论备好课后,自己再写一份教学案,在备课过程中,虚心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多向他们请教。写自己的上课教学案时,尽量写得详细,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发挥自如。 对于备好每一节课,我又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备教材。备课前,首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并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真正做到全面透彻地掌握好教材的内容,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并认真阅读每一课的新课标,掌握、理解新课标的实质和真谛,从而落实好新课标的教学。 ②备学生。备课时,上课前,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及知识层次,要按学生的知识层次性与差异性,以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上课时问题提问的准确性。在课堂上,注重同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③备教法。认真贯彻学校的以学生为本,从而做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关积极去探求适合不同班级,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有条件的话,运用多媒体及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考虑教学的思想性,基础性和启发性。做到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④备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教师的教外,还有学生学的过程,因此,在课堂前,备课时除了备教案、备教法外,还要备学生的学法,这是课堂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备好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着重注重知识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毕竟,在三维目标当中,过程与方法就是其中一个,可见其重要性了。 ⑤写好教学案。长期以来,教师都只写“教案”,只强调教师上课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对于现代来说,以前传统的教学已经全部改变。应加强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组织课堂,从而做到在教学工作的优化,从而达到学校优的更优,后进生有所进步的目标,做好培优扶差。写好教学案,尽量去提高课堂的效果。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备好教学案后,将教学案认真贯彻到每一堂教学中去,保证教学目的的实施,自觉、有机地渗透德育,做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等等,做到、做好教书育人,上课时要满腔热情,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指导,做到师生互相信任,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贯彻执行学校提倡的“自学、探究、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浓度去自学,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从旁引导、点拨,做到教与练的结合,做到当堂的内容,当堂练习检测,进一步巩固知识,真正做到堂堂清,周周周清,月月清。 3、做好课后的反思工作。 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写好教学后的反思,总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的,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够完善的,有哪些地方有待改进的。做到在反思当中去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以便于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学骨干教师。 4、完善自身学习 继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文化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好现代化教学手段,认真研究教学业务,学习教学资料专业杂志,及时了解教研教改动态,自觉撰写教学论文、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做个合格的教师。

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题型综述】 “认识类”主观题是指题目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背景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自己的看法、认识的试题。典型的“认识类”试题中,题目的设问直接以“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等词语出现。但有时这类试题在设问中省略了“如何”二字,但答题要求仍然是表明自己对材料的看法、认识和态度。 【巧思妙解】 由于“认识类”试题的设问指向围很广,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答题方向和围,很多同学对这类题目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究竟回答什么。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联系材料,多角度发问,化大为小,化暗为明,把题目中的设问分解成若干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在此基础上再逐个分析,从而得出答案。这类试题实质上是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将其分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 1.发现问题——“是什么”。“是什么”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的揭示,要注意从容、涵、目的、特征等角度思考。 2.分析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一般包括“原因”“意义”两个部分。其中,“原因”(或者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制度、规律、原则、地位、基本理论、观点等)、“现实依据”(即现实状况);“意义”要从设问中的不同行为主体角度思考(国家、社会、个体等);要从不同层次思考(部的、外部的,眼前的、长远的),从不同方面思考(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等)。 3.解决问题——“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怎么办”要从不同行为主体角度思考(同上),从设问条件思考,从材料中的信息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客观的、实践性角度,主观的、观念性角度,积极的角度,防御性角度等),从时政背景角度思考(党和政府现阶段在这一方面有什么规定和政策)等。 特别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的“认识类”问题都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而应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究竟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中的哪几个。但必须要按以上思路去考虑问题。 【精华汇聚】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联系材料,分解设问,把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①“是什么”(材料+原理容或原理容)②“为什么”(原因意义等)③“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是什么类型

一、“是什么”类试题 “是什么”类试题设问一般以“反映”“蕴含”“体现”“说明”等为关键词,由集中反映某一社会热点或现实问题的背景材料和依据背景材料所设置的问题组成,要求“概括(指出)材料体现(蕴含)的道理(或反映的问题)”等。试题答案一般来自教材知识或考生知识库知识,也有一些答案来自时政材料,还有一些开放性设问的答案要求按自己的理解去总结、归纳。 (一)观点描述类 1.题型特点 观点描述类题型一般来说主要运用“说明”“描述”“拟写”“列举”等行为动词来体现,设问方式有“某主体的地位作用”“拟写标语(广告词)”“列举名言(要点)”等。这类题目的解答最为关键的是要仔细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限定要求,准确调动所学知识或知识库知识,准确规范地描述知识和想法。 2.例题解析 例1 :(2019全国Ⅰ卷·39)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也将迎来70华诞。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由34个界别组成,包括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2018年,全国政协召开了1次全体会议、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2次专题协商会、1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1次网络讨论会、18次对口协商会、4次提案办理协商会,进一步形成常态化、多层次、各方面有序参与的协商议政格局。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题分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为背景,以人民政协的构成及2018年人民政协的会议的材料设置试题情境,考查考生对人民政协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解读材料、描述事物、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设问指向清晰。回答本题要用到人民政协的知识,考生可回忆课本关于人民政协的知识:人民政协的性质、人民政协的职能、人民政协的主题、协商民主的渠道的内容、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等。将教材的这些知识点整合、梳理,以学科语言加以准确描述即可。 【参考答案】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汇聚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参政议政,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问题分析】本题主要是要求对教材知识的再现与归纳,能力要求不高,但考生的答题情况并不理想。首先是多数考生对政协的地位不清楚或回答不完整,甚至出现了许多政治概念错误,如“人民政协是党的亲密友党”“人民政协是我国重要执政机关”等,表明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存在较大缺口;其次是对政协的作用不知道从何入手作答,只能在“走江湖”过程中涉及一部分,表明平时学习缺少对教材内容的扎实掌握;第三是对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的内涵区分不清,混为一谈;第四是从材料中抓住某一点作答,如“政协有各民族参与,有利于民族团结”,表明态度综合能力较差,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不够,无法通过构建知识体系进行答题。 3.教学策略 通过本题可以看出,教材基础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只要清晰掌握了所学知识,根据知识要点适当联系材料展开即可。为此教学复习中要根据时事热点去整合主干知识,引导考生熟练地、清晰地掌握这些知识的内容及其层次,能够准确复述和描述知识。 近几年这类试题较少,但一些开放题可以归属于这类试题。如:

高中政治主观题体现类

“体现类”题型 设问方式:体现类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或用经济(或哲学或政治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 体现了、蕴涵了×××道理等类设问 设问方式有两种。如果设问只问“上述材料体现了经济生活(或政治生活或文化生活或生活与哲学)的哪些道理”?则可只答相关原 理结论,略作点拨即可,无需结合材料深入分析;若设问是问“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经济生活(或政治生活或文化生活或生活与哲学)的 什么道理的?”则需既答相应原理结论又需结合材料作具体分析,而且材料结合得越紧密,问题分析得越深刻、越透彻、越到位越好,也 就是说这种题型回答时重在“如何体现”多下工夫。 解题方法: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首先划分层次,然后找出每一层次的关键词(即每一层次的主体和主体的行为),再联系调动相关教材知识作答。 解题格式:教材原理+材料中的作法(即如何体现)。 关键有三点: 一是明确知识。即要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要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宏观上整体把握。“××(指材料)是如何体现 ××(指经济、哲学或政治常识道理)的”这类设问,易于从微观上考查我们对相关知识把握;而“××(指材料)体现了哪些××(指 经济、哲学或政治常识道理)”类设问更侧重于考查我们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在答此类问题时可先把相关知识在草稿纸上作出简要罗列。 二是研究材料。要详细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思,甚至材料的每一句话。 三是比较分析。对先前所罗列的知识与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弄清材料体现了哪些知识,或哪些知识在材料中得到了体现, 找到一一对应关系。 在上面三点的基础上,再把有对应关系的知识点和材料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组织成答案 [失误警示]“体现”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所要求的知识不够明确,或者由于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容易导致漏答。另 外,此类问题在答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归知识、材料归材料,知识和材料没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形成“两张皮”的现象,易造成不必 要的失分,需引起重视。 [典型例题](06高考政治江苏卷38题第1、2问)材料一:自禽流感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 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 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材料二: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为了防治天花,人类历经了几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公元10世纪,中国医书就 记载了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危险性很大。到了16世纪,中国医生发现那些得过轻微天花的人,就获得了免疫能力,于是 开始接种人痘,这种方法很快传入欧洲,但种人痘仍存在危险。1796年,英国医生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并且种牛痘比较安全,于是开始种牛痘,以后种牛痘又传入中国。直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我国国家职能的?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原理? [例题剖析]该例题中的第1问,属于“××(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哲学或政治常识道理)的”类型,答此题时先要弄 清我国的国家职能有哪些:包括对内职能(具体有四个方面)和对外职能(具体三个方面),然而要认真阅读材料,看看对内职能有没有 体现(如果有,是哪一个职能),对外职能有没有体现(如果有,又是哪一个职能)。然而再把材料和知识结合起来即可。 例题中的第3问则属于“××(指材料)体现了哪些××(指经济、哲学或政治常识道理)”类型,解题时先要弄清唯物辩证法的原 理包括联系(具体有哪些原理)、发展(具体有哪些原理)和矛盾(具体有哪些原理),然而再具体分析材料,把材料与有关原理结合起来 分析,也不难组织答案了。 参考答案:(1)①我国应对禽流感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②在国际社会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体现 了国家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 (2)①天花病毒在全球的流行,中外医生在治疗上的相互借鉴,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从天 花的泛滥,到人类经过艰辛探索制服天花,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③从天花的肆虐,到接种人 痘和牛痘,直至天花的最终消灭,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6题第⑴问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 重要一步。中国政府在谈判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 请回答:(1)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15分) 一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二联系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 联系所给材料:所给材料的关键词句是"中美就中国加入WTO的问题达成协议"、 "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双赢'的结局"。主体是中国政府。 联系所学的知识:教材中阐述的我国政府的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共有6个方面,即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实行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对外政策包括五个基本点。 三疏理作答:经过比较、对照,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 本准则符合了题意,自然也就成了答案的要点。 参考答案:①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观点)。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正是 为了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材料)。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观点)。在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长达13年的谈判过程中,我国政府在关系国家利益 的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材料)。 ③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观点)。中国与美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的是"双赢"的议,因而体现了平等互 利的对外政策原则(材料)。 巩固演练:

高中政治 政治生活前言导学案

《政治前言·致同学们》速效导学案 一、激趣导入: 1、政治的词源:英语politics(政治)源于希腊语Politikos(意为“从城市中来”)演变过来的,初指城堡或卫城,后同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结合在一起而被赋予“邦”或“国”的意义。后又衍生出政治、政治制度、政治家等词。日本人翻译西方语言时用汉字创造了这个词,意为治理政务,实际就是处理国家事物。因此,“政治”一词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统治、管理、参与、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 什么是政治?“政治”二字,中国先秦诸子就已经使用过。那时是分开使用的。“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状态等。将“政”与“治”两个词结合使用则始于中国近代,代表人物是孙中山。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这并不是说大家的事儿大家办,而是大家的事儿集权办。(家政,帮规,国政,另如“拿家法来!”、还如帮派中清理门户) 西方国家由于政治家经常竞选,作出许多空头许诺,所以在一般人心目中认为“政治”就是胡说八道,“搞政治”就是搞阴谋诡计。许多人将政治与政客等同起来,还有的受古宫庭题材的影响,认为政治勾心斗角、血腥肮脏,因而想远离政治;有的同学受某些教师照本宣科的授课措施影响,对政治学科了无兴趣。 亚里斯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他打了个比喻说,生活在人群中,有的人是羊,有的人是狼,羊虽不想吃狼,可狼却要吃羊。理解这点并不难,因为“你不关心政治,但政治关心你”。没有谁能离开政治生活,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得“贼上了贼船”,透过政治实现人生。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写道:“当剧场的帷幕落下,人们鱼贯而出,纷纷回家休息,不会起太大的波澜;可当政治的帷幕落下时,它会引起震动,影响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如文革,如歌词“1979年的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东南划了一个圈”) 实际上,对政治感兴趣的人有三类,第一类,是进行政治实践的人,他们处于各种政治事件和矛盾的中心;第二类是研究政治的人,他们对政治现象进行严格的分析与研究,力图揭示或解释政治现象背后的秘密;第三类是对政治感兴趣的人,他们喜欢政治新闻,喜欢参与各种政治活动。 法国伏尔泰说过:我虽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I do not agree with what you have to say, but 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这是高品质的政治思维。 没有一定的政治素质,周恩来肯定不能圆满回答记者恶意的提问:如“中国人为什么将公路叫马路?”“中国人走路时为啥屈着背?”……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政治家的一些妙语吧! 在古代中国,因为官道上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驿马,所以就叫马路。马路”是由碎石铺设的,路中央略高,而且光滑平坦,这样有利于雨水流淌到路边,不影响交通。后来,人们用沥青铺路,称之为“柏油路”。但大多数人还是习惯叫“马路”。原来,在18世纪中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改善当时的交通运输状况,特别是陆路交通。为此,苏格兰人约翰·马卡丹发明设计了上面所说的“马路”。“马路”的出现,为迅速发展英国工业和贸易往来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人们取这种路的设计者的姓氏,称这种路为“马路”,以表纪念。当年外国记者就用这个问题不怀好意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