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课堂运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课堂运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课堂运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课堂运用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课堂运用

专业:

学生姓名:丁海鸥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201 年月日

摘要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一直倡导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公民的科学素养。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国内的科学教育开展得很活跃。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为明日的发现、发明与创造发下基础。探究式教学依据科学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与探索,在学生心里播下科学的种子。

关键词:科学教育小学生观察探究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scientific innovation spirit and scientific practice ability, the country has been advocating education to change from exam oriented education to quality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will determine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of the students tomorrow.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the nation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cientific education in China is very activ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cientific method, then it will be possible to achieve good effect to the students heart sowing the seeds of science, create swore foundation for tomorrow's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Key words: Science education, Pupils, discovery, experiment

目录

摘要...................................................................................................................... I 一、科学教育的内涵 (1)

(一) 科学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1)

(二)、科学教育的现状 (1)

1.科学教育在国际上的开展情况 (2)

2.科学教育在中国的开展情况 (2)

二、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3)

(一). 科学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二). 儿童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未来优质科技人才的基础 (4)

(三). 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三、小学实施科学教育的教法 (5)

(一).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原则 (6)

1.要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6)

2.要养成儿童科学的怀疑态度 (6)

3.要利用儿童的本能 (6)

4.手脑要并用 (6)

5.要学“养生”而不是学“杀生” (7)

6.要多利用活的材料 (7)

(二)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 (7)

1.故事法 (7)

2.图示法 (8)

3.物示法 (8)

4.问答法 (8)

5.参观游览法 (8)

6.实验法 (8)

7.发现式教学法 (9)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一、科学教育的内涵

(一) 科学教育与探究

科学教育是指,教师按照科学探索和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创设有益的教学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就某一探究主题自主地开展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设计操作实验、合作讨论等探究活动。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热衷于探究是科学家的基本性格组成,也是儿童的天性。在科学课程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是让小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体会科学研究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科学教育中,需要把让儿童建立新的科学概念(想法)、改善和纠正已有的科学概念以及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的培养结合起来考虑。

科学教育中,教师将问题汇聚到一个适宜学生探究的、与科学概念有关的科学问题上,引导学生实际动手进行探究。探究式科学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生的自主性。在一个具有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的环境中,由学生主动进行的探究过程。学生是自我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通过探究自然而然地进入科学的学习。

第二,过程的体验性。对学生适宜探究的科学问题提出基于实证的验证过程,学生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探究活动的结果并不重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由亲身体验引出的现象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三,重视科学素养养成。科学探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通过自己参与、亲身体验、合作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1]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掀起了科学教育改革的热潮。

1.探究式科学教育在国际上的开展情况

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美国十分震惊。他们认真地比较了两国的差距,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在科学教育上落实后于苏联,因此,在60年代后期大力增长教育经费的投入,全部教育经费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1%。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了以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的科学技术教育计划---- “2061”计划,这个计划是一个内容广泛和全面的教育改革计划,为此美国的教育界和科技界提出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的响亮的口号。该计划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使人们能够达到自我实现和理智地生活。科学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即传授科学、数学和技术,这些知识可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他们具有独创性、逻辑性思维和良好的个人品德表现[2]。

在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改革方案中,科学探究都被列为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最关键和最基本的要素。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精神,即用科学的观点看待世界、生活。考察国外科学教育的研究与改革,强调以亲自动手,即以学生“做中学”的探究方式开展科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美国的“hands on”(动手做)和法国的“LAMAP”(la main a la pate,动手和面团)科学教育实验计划,已分别经历十七年和八年的研究摸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2004年初,IAP(国际科学联盟)发表关于在世界范围内共同推动儿童科学教育的联合声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也代表中国科学院在联合宣言上签了字。全球12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科学家志愿者队伍也支持该项目。200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助理总干事Walter Erdelen提出:科学教育改革应该作为重要议题列入教科文组织的议程,应该在世界范围内推动该计划,并着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教育改革。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科学技术教育大会上号召世界各国教育界、科技界和政策制定者共同为系统地改革儿童的科学和技术教育而努力。可见,基于探索的科学教育的兴起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科学家们本着对未来的责任感,根据自己的科学实践,提出并亲自和教育界一起合作实践着这项改革。

2.探究式科学教育在中国的开展情况

我国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院士花十多年时间,反复观察了国外科学教育后,组织中国教育部、中国科协的教育家、科学家进行认真缜密论证,于2001年,由中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启动开展重大意义的科学教育改革项目,取名“做中学”,即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和科学教育。这一项目首批在京、沪、宁、汕等地开始启动了实验研究。“做中学”吸取了

美国"Hands-OnInquiryLearning"和法国"LaMainalaPate(即“动手做”)"等国外先进的经验。从数学、物理和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设计和技术五大领域,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数理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使孩子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为0--12周岁孩子提供优质的早期科学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3]。

孩子们的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给出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相互交流等步骤,并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学龄前儿童用图画记录)。

早在2001年,北京市教委就召开了“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项目工作会议,开始“做中学”基于探究的科学教育的实验与研究,确定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西城区育民小学、崇文区光明小学、宣武区育才学校等五所学校为第一批“做中学”实验学校。在广泛研讨的基础上,北京市研究制定了《北京地区开展“做中学”项目实施计划》,明确提出要通过“做中学”实验工作,探索小学、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途径,开发体现“做中学”科学教育思想,具有北京地区特点的科学教育案例,培养一批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形成一批科学教育的小学、幼儿园研究基地。同时对“做中学”项目研究的运作模式、实施步骤、资源开发、保障系统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划。重点对实验教师进行了项目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实验教师介绍“做中学”项目的基本特征、教育理念和实施原则;二是指导教师熟悉法方的教学案例,并在动手制作自己的教学实例的过程中,进一步领悟“做中学”项目的基本精神。

基于探究的科学教育需要每个学生都动手做实验,也就是说,每个学生上每节科学实验课时都需要有一套实验器材,除了在北京等少数城市有政府资金资助开展此类活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没有明确此类教学活动经费的来源,所以基于探究的科学教育在普通城市、尤其是农村开展得很少。大部分地区的科学教育仍是采用“听说”式的口传言授式的语文教学方法。

二、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 科学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进人了现代科技时代。本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

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了技术,繁荣了社会。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越来越意识到国家财富的增长、社会的繁荣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洞察这一历史大趋势,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对建设我们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1995年5月6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这是面向21世纪的重大决策。在《决定》中,首次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强调当前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是“经济、社会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转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两者都要依靠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特别是现代科学教育,是培养现代生产者的手段,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由“潜在性”变为“现实性”的前提条件。整个科学教育体系包括了由幼儿园到大学阶段的科学教育,为培养21世纪的接班人,必须从小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为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专门人员打下良好基础。

(二). 儿童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未来优质科技人才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际间科学技术竞争非常激烈。随着尖端科学技术新的突破和进展,必将导致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导致生产工具、手段和工艺的巨大变革,社会劳动力将不断智力化和科学化。劳动者是在社会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仅取决于体力的大小,更取决于智力的高低。科学化的劳动者所具有的能力,远远超过普通人的能力,会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智能迅速提高,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不断发生变化。在机械化初级阶段,两者之比为9:1;在中等机械化条件下,两者之比为6:4;在全自动化条件下,两者之比为1:9。科技时代除了要普及科学教育,培养智能型的劳动者之外,还需要培养大批的科学研究人才。在科学高度发展的国家中,需要的不是个别的,而是成批的科技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国家的科学组织健全,充满活力。因此,科技人才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极为重要的问题。人才投资是关键的投资,从一些科技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4]。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而育人的周期却不断延长。现在的儿童是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资源。终身教育的研究表明,生命

的最初几年对于今后教育过程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时期。小学的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虽然不可能直接培养出儿童科学家,但往往会有某种潜在的影响和作用。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的成长过程无不说明,正是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以及科普活动和科普读物,从童年时代就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热爱科学、喜欢接触科学、学习科学,后来终于走上了研究科学的道路。例如,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父亲是个医生,他非常喜好园艺,达尔文耳濡目染,从小就对大自然有一种特殊的热爱和想象力。长大后,他从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中,得出“物竞天择”的结论,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英国的另一位科学家法拉弟曾说过,“科学应为大家所了解”,“而且要从孩子开始”。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越普及,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越浓厚,智力开发也越有效,产生优秀科技人才的基础也就越丰厚[5]。

(三). 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社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大潮中,许多高校的基础文明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素质教育”讨论的深入,人们发现,基础文明教育常常是: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成效不大。其中缘由,不能不令人深思。

学生基础文明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加强校风校纪教育、严格规章制度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基础文明教育说到底就是纪律和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作支撑,基础文明教育只能是低层次的养成教育,而不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因为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即无论什么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合乎科学,严肃认真,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准时精确和条理化。所以,一个人具有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就会对纪律和道德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就会自觉地去遵守纪律和实践道德[6]。

三、小学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教法

吉德曾说“所谓科学的要素,原在其研究之方法,而不在确定几种定律以为行为之准则而已。”所以实际上说起来,科学之所以为科学,不是因为它的方法的特点。小学实施科学教育,不仅是对于教材方面要加以研究,而对于教法方面,也不能不加以研究。一般小学的科学教学方法的通病在将科学当作语文来教,在

课堂里照书直念,考试时令学生死记公式条文,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和科学实验能力的提高。我们必须推广探究式科学教育方法,对其进行科学化的研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研究对于其它一切课程,如何采取也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

那么,关于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呢,探究式科学教学方法有哪些原则呢[7]。(一).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原则

1.要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James曾说,“任何学科,对之发生热情,就不觉得困难。”这句话一语道破兴趣在学习上的重要性。我们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首先要遵循这个原则,科学本身是饶有趣味的,教学得当,则让学生发生浓厚兴趣,教学不当,则容易变得枯燥无味而使学生毫无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教师应根据儿童心理,给予良好的刺激,使学习能持续不断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养成儿童科学的怀疑态度

自然界是知识的源泉,宝藏丰富。我们想发掘这个丰富的宝藏而深探其妙理,需要养成儿童的“怀疑态度”与“好问精神”,所以指导儿童研究时,应时常刺激他们,使他们对于生活环境感觉不满,想要努力改造,并使他们对于一切现象及自然物的文字记录常常心存怀疑态度,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自己的疑问。

3.要利用儿童的本能

儿童有许多本能,可以利用儿童的这许多本能来发挥科学教法的效果。比如儿童喜欢收集贝壳、奇石和花草种子等,这利行为的表现,正是儿童收集的本能,可以利用儿童这一特点来采集标本做研究,又例如,儿童对于陈列的模型、挂图、仪器、书籍等喜欢抚弄,这种行为是儿童抚弄的本能,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让儿童多一些感性认识,为以后做研究奠定基础。此外,儿童有好奇的本能,教师可以顺势指导儿童做观察实验的工作,养成儿童科学的态度,奠定其发现和发明的基础。

4.手脑要并用

陶行知先生有一首小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手不用脑,一生苦

到老;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手脑能并用,才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好佬!”。由这首小歌里,我们知道手脑并用的重要;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尤其应该注意这个手脑并用的原则。因为儿童能够手脑并用,就能由做上学,由学上做,而不致成为一个读死书的书呆子了。因为手脑并用,便能探奇制胜,每攻必克,久而久之,就能明白自然界的奥秘了。

5.要学“养生”而不是学“杀生”

提出这条原则的原因是当前很多学校上自然课时,除了读死书之外,如果有实验,便是“杀生”,教师变成屠户,生物馆变成死尸陈列馆。教学的结果,一方面养成儿童残忍成性,另一方面暗示儿童不必爱护生物,影响非常恶劣。所以教师指导儿童研究生物时,应该指导儿童认识它,爱护它。除非它是死了,才把它制成标本,当作研究品。

6.要多利用活的材料

教科书不过是一个教学的蓝本,教师绝不可奉为金科玉律,死守不移。

尤其是在实施科学教育的教学时,更应该多多地活用材料。活的科学材料,是随处皆有的,如大自然的形形色色,又如报纸上杂志上所记的新事物、新发现,凡是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的东西,都应该设法利用。所以各科教师,最忌死守课本,死守教室,应向课本与教室以外多多寻求新颖而有价值的材料,那么科学教育才会有新的生命。

其它各种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各种教具的充分运用,以及教学片、幻灯片的放映,参观科学馆等,教师应充分利用机会,这样小学科学教育就能很好地开展了。

(二)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

在进行探究式科学课程教学时,要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故事法、图示法、物示法、问题法、参观游览法、实验法、发现式教学法等,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的同时,带领学生进入科学的神圣殿堂。

1.故事法

这个方法适合用于低年级。因为低年级儿童身心发育幼稚,只能听懂故事,所以要培养低年级儿童的科学态度,也只有从故事下手。譬如,在秋季开学之后,儿童因为夜晚纳凉而对星斗发生了兴趣,教师想教学生认识星座星斗,就可以给儿童讲星座的故事,使他们明白星座的名称和位置。

2.图示法

当实施教学时,一时若没有实物提示,或者为补助实物说明的不足,便可利用图书。并且有许多材料,必须利用图表指示儿童填写或描绘。从描图工作中,用故事提示某物的特性及其变化,便能引发许多问题以刺激儿童的研究工作。而儿童被这种方法所鼓励也会感到很愉快。但用图示法时,一定要谨慎选择教材,否则容易发生纸上谈兵的事。

3.物示法

物示法就是把真实的东西给儿童观察,也叫做直观法,例如,春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带领儿童观察小蝌蚪变青蛙,使儿童明白蛙卵的形状,蝌蚪发育变化的情形,以及青蛙取食的方法。儿童一面观察实物,一面听教师说明,然后把青蛙发育的程序描绘在笔记上,再唱青蛙歌,自然就兴趣盎然了。

4.问答法

问答法是刺激与反应的连合作用。问是刺激,答是回应。问答法又是解除问题的方法。问就是发现问题,答就是解决问题。问答法也是获得知识与训练思想的途径,问就是对于知识和思想有了需求,答就是满足这种需求。

所以问答法是科学教育中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教学法时,要注意对儿童发问题和如何回答儿童问题的技巧。

5.参观游览法

有些东西,必须藉参观游览的方法才能使儿童明白,例如:研究织布、纺纱等问题可以带领儿童去纱厂去参观;研究米的来源,可以率领儿童到稻田、米坊去参观。此种实地参观考察,可以使儿童得到真的知识和直接经验,但采用此种方法教学,事先必须要使儿童有求知的需求,然后借参观游览达到求知的目的。参观游览时要注意安全。

6.实验法

合乎科学原理的教学便是“做”,“做”就是实验。所以实验法是科学教育方法中的最主要的部分。关于实验法的实施,应注意做好实验前的指导、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以及实验后的指导。在实验前讲述实验的意义和价值,让儿童明白实验的重要性,提醒儿童做实验时头脑要冷、观察要精、记录要详;实验过程中对于有疑难的小朋友要进行矫正和辅助;实验结束后要督促各组儿童收集并整理实验

用具,并召集儿童指出实验过程中的各项缺点及改进方法。

7.发现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要点就是由儿童自己做研究并发现的过程。不需要使用教科书,只尽量地给予儿童活动的机会,去寻找环境内最适切的问题,用实验方法和发明家的态度从事实验室工作或野外观察,取得充分而精确的材料,去推理、说明、论证以解决种种问题。教师只需要明确中心目标,布置好环境然后帮儿童的忙就可以了。

(三)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课堂运用

结束语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科学呼唤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教育。探究式科学教育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养成学生的科学怀疑精神。学生在对科学知识理解后,才能对所学知识应用自如,才能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才能树立起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学会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才能让科学真正地融人生活。小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探究式科学课程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科学,做科学,从而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学生在主动、开放、动态、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的主动参与、感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金鑫. 科学教育重在探究[J]. 科学探究, 2005(2)

[2] 谢博敏.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研究[M].2003.

[3] 叶禹卿. 中小学科学教育[M].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4] 王家友. 基于过程的小学科学教育[J]. 教书育人. 2015(5).

[5] 张晨. 基于儿童立场追求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J]. 科学大众. 2013(5).

[6] 贾春凤, 贾志军. 基于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现状的高校科学教育培养模式探究[J]. 科教文汇. 2015(2).

[7]吴鼎. 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法[M]. 1945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 ——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高效课堂实践 贾小朋 关键词:作文教学高效课堂模式实践 内容摘要:作文是语文应用的终极目标之一。作文水平的高低关乎学生语文学习的持续性发展,也是保障学生语文学习潜力的晴雨表。笔者在本文总结了自己在语文教学一线,实践作文高效教学的做法。从指导到修改,环环相扣,力求切实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和实效性。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质量和效果的课堂。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以来,不断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反思,尤其重视在作文教学中运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所带班级学生作文水平连续提高。 作文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发展中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它牵扯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展示和运用。语文文字的学习和修炼,最终要能够传达思想,以文字的形式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关键环节就毫无夸饰之词。更甚者,笔者以为作文水平的高低,是维系学生个体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问题,是决定学生个体在语文学习上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一次次的单元习作反映出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成长状况。笔者践行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运用,仿佛为作文教学的良性发展插上了有力的臂膀。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尝试使用如下环节,成效已初见。 一、重视作文的指导环节,一定要教会学生提前写草稿。 众所周知,学生对习作要领的了解、运用,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前提。提前拟草稿就是这个要领中关键的一环。假设学生没有草稿,一气呵成正式习作,恰恰违背了写作这一常识性规律。我们知晓,大家熟知的任何一位文学巨匠的写作经历,甚或是任何一篇有份量、有思想内涵的佳作良篇,无不是经多次反复修改而成之,这种种修改都基于草稿而言。打草稿即是初稿的形成阶段,对于指导学生习作初稿来讲,这一教学环节中运用高效课堂理念指导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1、教会学生写提纲,形成作文内容逻辑的连贯性。 笔者以为写作初稿的首要行为当是构思。然而,思维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写作之前的即时性构思阶段,思维结果更是转瞬即逝。对于一篇成功的作文来讲,边想边写容易流于离题,这就需要用拟提纲的形式,记录下构思的瞬间素材。譬如写一篇有关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我在课堂内教学生写这篇作文,就首先要求学生列提纲,记录下自己大致要写哪件事或哪些事,感恩哪个人或那些人物,以及对“感恩”的独到理解等系列思维片断。这样的举措,能凸显出列提纲使得学生在动笔写作成文时,做到胸有成竹,逻辑井然。 2、高效地交流提纲,是形成高质量作文定本的核心环节。 即使是有了已拟出来的作文提纲,仍然不能确保学生就一定会成功作文,就能理所当然地成就一篇令人满意的佳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学生周围的同伴在构思上必有比自己高明之处,彼此交流个人的构思,把自己的习作提纲展示给伙伴阅读,一定会收获到对方对自己构思的反馈,这往往能使个体的构思“柳暗花明又一村”:或使自己的既有思维能够得以拓展和延伸,或在同伴丰富自己的素材基础上,还可以提供一些同伴们在构思方面的合理化建议。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也提升了学生间协作学习的能力,不无裨益。 二、抓住学生作文基本功的提升,是确保高效作文教学的基石。

小学科学工作室两年规划

小学科学工作室两年规划 (2018.9——2020.8) 一、工作室创建背景及总体思路 2018年8月6日,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的通知》[高教字(2018)82号],并组织了四个学科15个名师工作室和青年教师工作坊的启动仪式。为加快推进市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提高,充分发挥研训部门教研员及基层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特成立了小学科学工作室。 基于我市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小学科学工作室的根本目标是:贯彻落实“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课标要求,让老师和学生都爱上科学课。工作室的总体思路是:以市教育局文件精神为指导,以“专业引领,共同发展”为宗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网络为交流载体,聚集小学科学教学骨干教师,聚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问题,以促进小学科学高效课堂为根本目的,并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骨干教师的自我提升,为全市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努力探索适合我市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工作室的理念是:动脑爱思考,探究亲手做,师生齐收获,爱上科学课。 二、总体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 工作室总体目标 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教科研意识和水平。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和途径,使教师、学生爱上科学课。发挥工作室主要成员的引领辐射作用,使之成为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教研活动的基地,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一系列专题研究,探寻小学科学教研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力争两年后,本工作室能在我市及保定市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培养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省、市级小学科学教师,全面提升我市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工作室年度工作任务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和“伙伴们”共同探究。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有限,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考虑问题不周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如对《把固体放到水里》中固体沉浮现象的研究,有的小组在实验时,推测的实验结果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有的小组没有理解老师提出要求,随意操作导致实验现象不明确。类似这些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引导、去帮助,使探究活动能继续有序高效地进行。在探究活动中作为学生学习伙伴的我们,要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预测;一起制订计划、搜集证据、验证假设;一起概括探究的结果并且得出结论进行交流……我们老师这个学习伙伴是一个很重要的伙伴,要善于启发学生拓展信息渠道,善于鼓励学生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 3、巧妙灵活的介入。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

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作为朋友的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驾驭课堂。我们的指导要体现在科学教学的假设环节,关注学生背后的思考;实验验证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询问;讨论交流要体现师生互动;实验记录需要我们具体地帮助与指导,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 (三)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所以,我们应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不是惟一场所。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科学课不受课堂的束缚,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 科学结论不一定非要从课堂上获得,我们老师不一定要

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考试

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考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试卷A卷 1.科学老师的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如何做好教学工作?(25分) 答: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是科学老师的最基本素养。 科学老师的教学工作,需要有大量的图表,因此做好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6)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影像资料,以及趣味性实验作为启发学生爱好科学积极性的基本教学手段。 2.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界定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你如何理解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并简要描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25分) 答:(1)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探究性学习具有的三大特征是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探究式学习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定向探究,自由探究,归纳探究,演绎探究。探究式学习所营造的理念是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关系。建立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再次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原因,而不是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其特点是消除了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所造成的诸多弊端。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一种学生互动性强、参与愿望强烈的教学氛围,以满足探究式学习的需要。教学过程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这些都有助与探究式学习。一般设计模式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索方案→探究实践→分析归纳→阐述交流→评价结果。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学生自己的主动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兴趣、快乐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联系实际教学 强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英语交际活动,通过启发诱导式的语言输入活动,以及大量的语言表达实践,达到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进行英语交际的目的。 1.教学与交际活动结合 听力课,要改变过去教师播放磁带里的录音,学生默默地听,然后做语言材料上的选择题或回答练习题中简短问题的方式。听说在实际交际活动中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所以我认为听力要听语篇和整段对话的内容,要求学生基本听懂语言材料的整体意思。教师可对语音材料的各段的主题句、细节、整篇的主题句,中心内容设置问题或复述这些句子。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内容听不清楚,可以主动向老师提出有关问题。通过这种交际活动,学生就能完全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教师提供某些重点词,师生互动复述听力材料。最后才能满意地解答听力材料的各种问题。这种听力教学过程,能保证学生在听力课中“勤开口”,随时保持与教师进行交际的可能。做到听说结合,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听力过程的情况和效果。 2.要把握交际时机 把握交际时机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弄清楚在何时、何地、在何种条件下与学生进行交际最有效果。我认为抓住时机进行交际是最有意义的交际活动,是强化语音输入的有效方式。就学生的日常生活、亲身经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交际活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高效课堂教学两大方法 1.优化学生学习方法

小学科学(心得)之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科学课”

小学科学论文之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科学课”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能上好课是必须的。上好一堂课难,上一堂好课更难,上一堂好的科学课难上加难。那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上好一堂科学课向40分钟要质量?我结合自己20余年的课堂实践和经验,谈一谈我粗浅的看法: 一、高效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的导入环节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渴望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如我在执教《电磁铁》一课时,新课伊始,精彩的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迅速地营造出了那种神秘感,吸引学生很快投入了学习状态,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制作电磁铁。 二、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操作过程,教师适时指导,关注生成。 在学生动手实验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实验比较合理,在动手操作中注意哪些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操作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去实证。科学教师要适时地指导,用心呵护学生的科学体验,为学生搭建交流质疑地平台。另外,要上好一堂科学课,应当重视课堂上生成的东西,重视学生的发现。课堂生成处理好了,也会让人感

觉一切都是真实的,教师自己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而已,也会产生特别的愉悦感。 三、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让他们学会思考。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会思考、能动手的创新型人才,敏锐的思维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所以,上好一堂科学课,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思维为主线,课堂上以思维发展为核心。在科学实验课堂上,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实验,还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实验。如我在执教《杠杆》一课时,在学生动手实验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如果让杠杆尺再平衡,应该怎样做?学生想办法后,我问:“为什么这里放一个够吗就平衡了?再加一个够吗杠杆尺不平衡怎么办?你为什么会这样想?每一个细节,在我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一一得到了落实。这节课学课,做学生的收获非常大,连听课老师都觉得受益匪浅。所以,要上好一堂科学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四、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科学课堂上究竟采取何种方式才效果更好,我认为要因事、因人、因时间、因内容而定。”因事而定“是指学生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展合作探究或提供怎样的

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卷首语 近日里寒风犀利,晨霜凝结,我们仍沉浸在国培学习的浓烈的氛围中,因为这里不仅有我们的良师益友,还是我们收获希望的开心乐园。我们的梦想犹如一片片六角的雪花在空中飞舞染遍漫天的辉煌,冬天的纯净让我们沉醉,满天飞舞的不是雪花,是冬的语言,述说着我们勤奋学习共同研 修的丰采和一朵朵花儿的成长。

重要通知

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探索法:实验探索法是指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围绕着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实验探索法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实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怎样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实验探索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能力。也就是说,把实验作为探索和发现的方法,学生按照提出的命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在这里,实验过程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3、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

小学科学教育故事

小学科学教育故事 南郭而小学:杨西联 学校安排我接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这对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来说,是一个考验.开始我认为小学科学课就是引领学生自己随便谈一谈,说一说,做一做。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自己的感觉是错误的!因为科学课有很多实验,这要求老师要很好地组织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动手实验、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记得我在讲授《风的形成》这一课时,刚开始布置实验没有几分钟,正当别的同学都安安静静地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着手做实验时,突然在李朝越同学的位置处冒出了黑烟。吓得旁边的女同学大叫,“老师,李朝越冒烟了.”我赶紧走过去,查看原因……可是这时,他早已吓得藏起了作案工具,黑烟也已渐渐散去,我不明白这个黑烟是如何冒起的。我看了一会儿,说:“李朝越,你的实验相当成功,只是风变了颜色,你是如何做的?能不能给咱们同学和老师说一说?”李朝越一看,我没有批评他,反而赞同他的做法。这时,他的胆子大了起来。他走到讲桌前,给我们师生当起了临时的小老师。他一边讲解,一边操作,说:“其实,我刚才也是按照老师讲的方法来做的,只是我手中还有一根蜡烛,没什么意思,就随手点着了,然后把蜡油滴在蚊香上。就这样了,也不知什么原因,就起了浓浓的黑烟!"随着实验的进行,当蜡油滴在了蚊香上,就真的出现了黑烟,“你们看,就是这样其中一部分黑烟沿着演示器向右,再向上冒出,这就是所谓的风的形成了;可是还有一部分直接向上冒出了.”我随机鼓励他,“你的一次捣乱,让我们

每个同学,包括老师都很清楚地看到风的形成!我们还得向你学习这种精神呢!你知道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就是敢于突破常人的思维,用别人没有用过的东西来做的实验,你很有科学家的天份呀!”“谢谢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解一下风的形成原因呢?”“因为演示器里蜡烛的点燃,让周围的空气变热,上升;而蚊香的左侧放了一块湿毛巾,降低了周围的空气温度了,蚊香的烟就沿着实验器补充过来了。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及时补充,就形成了风。”“你说的真好!看来你真的理解了风的形成原因了。可是,对于刚才出现的黑烟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不知道!”“别的同学知道吗?”“不知道……”“那好,今天我们的作业就是回家查阅资料,寻找一下这个实验起黑烟的原因。”第二天,我一到学校,李朝越同学就找到我,说:“老师,我知道了。黑烟就是因为碳没有完全燃烧!"“你真棒!通过自己努力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以后要更努力呀!”…… 我想说,科学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它要求每位科学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备好一节课,然后全身心地投入每节40分钟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科学课堂上学有所获!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科学课!

高效课堂七步教学法

高效课堂教学七步法及最新解读 一、检测导入。 1、预习检测。 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 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课题导入。 操作:可以是复习旧知,揭示新课;可以递进导入,引入新课;可以是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也可以是用视频、材料、漫画、动画、活动、问题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揭示目标。 1、制定目标。 操作: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选择制定学习目标的方式,如:教师直接出示目标;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学生讨论制定目标。 目标要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要落实“三维目标”要求,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 目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2、明确目标。 操作:师生总结归纳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具体,高度概括,要具有可测性和可操作性。 表达简练、准确、直观,如:问题式、概括式、习题式。学习目标的表述最好不要用模糊性动词,如:了解…,理解…等,可多用具体性动词,如:记忆…,背诵…等进行直观表述。 目的: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3、出示目标。 操作:可用投影、张贴、板书等方式完成,但务求学生能够牢记于心;可用学生齐读或教师口述的方式进行学习目标强化感知,加深印象。 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分步出示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明

确各个阶段应达成的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独学)。 要求: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自学要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逐步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要有自学指导或自学提纲,自学指导或自学提纲须具有自学指导作用,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自学后应做的自学效果检测题等。 操作: 1、在一节课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次或多次学生自学,每次自学指导必须有相应的自学指导题,自学指导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批注式阅读后独立完成(用书的要求合上书本)导学案或课件等上面的自学指导题,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释疑打下基础。 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达成部分简单目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四、合作交流(对学、群学)。 要求:个人自主学习操作无法完成任务时,学生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单元整理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时,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想不到多种答案时等情况可以对子组研讨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要进行小组合作。 合作要求要清楚;合作时间要充分;教师指导要及时;评价方式要优化,既关注对个人的评价,还要关注对小组的评价。 操作: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围绕难点学习目标探究学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2、学习小组交流前,小组成员可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让学生各自陈述自己对任务的看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小组的集体意见。 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最大限度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 五、展示汇报(班组展示)。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 分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内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内容偏重于实验。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一)观察探究课 1.界定 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内容可以设计成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策略(1)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增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水平的最好途径。【关键词】:实验材料体验创造力多媒体技术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实行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实行检验和使用的实践——理解——再实践——再理解过程。所以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科学课程必须重视实验。 一、实验材料的选择是重要的环节。 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我在教学《种子萌发的条件》一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怎么也找不到菜豆。在教学前,我请教了别的同行,希望能够得到好的建议。在同行的建议下,我选择了黄豆,花生,绿豆。原因是我考虑到一些实际教学的需要:学生们了解和熟悉这几种种子而且容易收集。相反,教材里面提到的菜豆学生则很陌生,而且我们这里也不易收集。 材料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还以《种子的萌发》为例,单子叶和双子叶的种子——花生和玉米就很典型。而《各种各样的茎》中我就选择了冬青树苗,牵牛花,葡萄苗,趴根草这四种典型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代表性的材料不但决定了学生实验的有效性,而且提升了教师教学的目的性。 二、实验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体验。 理化类的实验应该有所扩展,提升学生兴趣。案例和分析:《物质的变化》中有两个重要的实验,检验淀粉和淀粉与唾液混合的结果。我在教学的时候发现学生对淀粉这种物质的理解在实验后并没有多少提升,于是我开始思考改进实验的内容。我希望能够提升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淀粉的水平,比如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我选择了很多材料来检验——馒头,米饭,马铃薯,面条,薯条,番薯,板栗,玉米,芋头,南瓜等等。在分组检验不同食品的时候,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理解。 动植物观察类的应该利用“童趣”为支撑点。案例和分析:《蜗牛和蝗虫》中学生应该充分地观察这两种动物。为了达到“充分”的目的,我发给学生解剖器材,放大镜,蚊烟,火柴,水杯,树叶。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不是局限于眼睛了,在3个课时的充分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蜗牛原来不吃有蜡质的树叶,蝗虫和蜗牛也会游泳,蜗牛怕烟火,蝗虫不怕烟,怕火,蝗虫和蜗牛的壳里真复杂。制作类的实验应该能“玩地转”。案例和分析:《风的观测》、《做个小磁铁》、《制作我们的小乐器》、《美丽的彩虹》等这些具有小制作性质的实验课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玩耍,学中玩,玩中学,事半功倍。 三、实验中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锻炼。 1、“疑问”的作用。在教《小电珠》一课时,我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电珠发光,而是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电珠发光。”在学生理解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让小电珠发光,既激起学生的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期编选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成果,建议无论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还是与教学有关的其他同志,都能仔细地读一读,并结合本学校本学科的实际,认真地思考和实践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期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优秀教师方面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doc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课堂教学活动 中,有的内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内容偏重于实验。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 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 一 ) 观察探究课 1.界定 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 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内容可以设计成 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情 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 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通过特定的 激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已 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 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 价值的证据。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 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 ( 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 ) ,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课堂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各有哪些特点

课堂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各有哪些特点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都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2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 1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2 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3 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纽上,利用一定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完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三、科学态度目标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二、生命科学领域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教学案例 案例1 认识空气 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4 观察月相 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 案例6 水火箭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交流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交流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高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有效的预设应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无效预设或低效预设,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过去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的收获,现在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我们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必须要创设有效乃至高效的预设。 (二)课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字上做文章。即: 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时间标准选择教学方法。 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首先表扬他的勇气,对于学生错误的答案不要马上纠正他,而是要先鼓励他的想法中正确的地方。在平时课堂的每个细节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敢想、敢说、敢做。 3、鼓励每个孩子自己动手探究 以往我们总是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并按照操作员、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分工好每个人的任务,这样的分工,貌似使小组探究更高效、省时,但实际上却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在一个小组中,往往有一大半的孩子在充当看客的角色,并不能真正融入到这个探究活动中去,甚至久而久之,有些连看客都不愿当了,顾自己在做着其他的事情。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才会感兴趣,印象也会更深刻,所以我们要为每个孩子创造动手探究的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份探究材料,一张记录单,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究,自己记录,之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发现。我觉得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为“放手”搭建平台 “电和磁”都是很抽象的,因为电和磁,学生都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建立概念,比较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认知,需要设计好探究活动,为“放手”搭建好平台。 作为《能量》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让学生从回忆组装简单的电路,调试指南针开始,这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验。之后让学生回忆电流路径,指南针指示南

北的性质,为本课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第二,指导学生“重演”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将导线放在不同的地方,观察小磁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经历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强探究的趣味。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解释:“电可以产生磁”。 第三,如何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我改变书上让学生做单一的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重新设计了以下三个探究问题: 1、你们认为怎样改变这根导线,会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些?(绕线圈、折叠、揉成团等) 2、你们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 3、应怎么摆放导线,小磁针偏转角度最大?。 我并没有告诉学生该怎么操作,只是给学生探究的任务,让学生经历先讨论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自己动手实践,发现将导线短路和变导线为线圈的方法可以使小磁针的偏转更加明显,学生不仅进一步证实了“电流产生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最后利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废电池”中的微弱电流,是对电生磁的应用。 这样的活动,从扶到放,为“放手”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引领探究思维的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 “ 我们坚信: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我们的课堂中不乏热热闹闹的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背后却是对思维发展的缺失,因此,当我们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不能放弃对学生思维的引领,做好创造性及控制力度的协调统一。

小学科学课教学策略浅谈

小学科学课教学策略浅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密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现教材使用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有关专家和同仁交流、分享。 一、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1.巧设情境,质疑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小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大胆质疑,从而解决问题。科学课的重要学习方法是探究,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也是科学探究的途径。解决问题是探究的目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活动,也就不可能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和假设,进行主动的探究活动。如《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老师向学生出示了奇特的图片(一棵百年古树,却长在一个高高的塔上):“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么大的一棵树怎么会长到这么高的塔上呢?”教师抛出这个问题后,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让学生产生了急于探究的兴趣,从而引发了新的课堂探究活动。 2.注重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在每节课上,探究活动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且目的性非常明确,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的培养。在《给冷水加热》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设计“给冷水加热”的实验方案,用时8分钟,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 3.放手实践,自主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在探索活动中发展能力。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物体的沉浮,各种材料各具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并从自己的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学习解决问题。 4.重视探究后的交流。交流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满足感的自我释放,能使学生在探索方法和探索能力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3位老师都非常重视探究后的交流,有的是组内交流,有的是全班交流。在《我们身边的物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物质A、物质B特点的观察和对这两种物质的概念的理解及精彩发言,让全体听课教师与专家汗颜:学生真是不可小觑。正如《课程课标》所言:低估儿童是影响探究效果的最大失误。 5.重视课后延伸。科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是无限的。《课程课标》强调: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