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2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2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2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2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生态和环境问题在当代已经引起了一种全球性的“生存焦虑”,成为许多不同学科共同的研究对象。尽管这些学科研究的角度、方法、结论不尽相同,但都含置着一个共同的背景价值,那就是:“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生态与环境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价值问题。从这种“背景价值”角度来反思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生存家园危机具有更为深层和普遍的意义。

对于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生态和环境等问题,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认识和研究的角度,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不过,尽管这些学科研究的角度、方法、结论存在差异,却都含置着一个共同的背景价值:那就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价值问题。从人文价值的角度来反思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生存家园的危机和困惑就具有更为深层的普遍的价值和意义。

一所有的环境与生态保护的理论、运动和口号都或隐或显地前置着一个价值中心,那就是“人类”或“我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个警世口号把地球归属于“我们”。资源、生态和环境危机所表达的正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强烈的忧患意识。离开了人类和人类的利益、生存与发展,自然环境就无所谓好和坏,所谓的保护生态环境也是毫无意义的。

人应该不应该对地球、自然持“人类中心主义”是一回事,人是否从自身的需要、利益出发来看待自然又是一回事。人类天然地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并从自身物质的、精神的需要以及利益的角度来对待自然。在远古的渔猎、农耕文明时代,人们即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向自然掠取他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刀耕火种,烧荒肥田,只不过当时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手段和能力有限,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还构不成对人类自身生存的危害,因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还不那样突出,也就不会产生什么生态环境的危机意识。到了工业文明时代,当人类对物质资料的欲求急剧膨胀,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手段也大大提高,出现了环境污染等问题,危及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人类才开始产生了为了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而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意识。因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作为具有自我意识的类存在物,先天地是以意识到的自我为主体为中心来展开与自然的关系,“人者,天地之心也”,人不会也不可能仅仅是为了自然而去保护自然,而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才去保护自然的。至于那些动物保护主义和口号,不管它怎样试图抽去人的背景,但在“人快饿死了要吃老虎”和“老虎快饿死了要吃人”的二难选择中,恐怕都会选择前者,而不会情愿把自己送进虎口。人类的价值偏向只有在这样的二难选择中才能凸现,而不是看表面的口号是如何的激越。可见,没有纯然的为生态而生态、为环境而环境的运动和口号,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心所在,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基本的人文内涵。当代中国社会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也只有放在当代国人所面临的生存家园危机这样一个人文价值的语境来诠释、反思才有意义。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内,面临着人口和贫困的巨大压力,在国际上,面临着安全受到威胁以及生存空间受挤压的严峻挑战。加速工业化进程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缓解乃至解决这种压力和挑战最为切近和现实的途径。而在生产力水平低、技术落后、底子薄、起步晚的情况下推进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初期,人们的行为又具有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等短期行为的特点,这又造成了资源、生

态和环境的危机。这里就蕴含着一个在同一个价值背景下的二难选择或悖论: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全面加速推进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而在我国客观历史条件下全面加速推进工业化造成对资源、生态和环境的严重破坏,这反过来使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二当然,从这样一种人文价值背景出发来思考当代中国人所面临的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并不是为了给造成这种危机的行为提供某种辩护的口实。恰恰相反,就像雷切尔·卡森夫人所说的,“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1 是我们自身对自然的贪欲无度、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导致了生存家园的危机,这是人祸而不是天灾。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别的地方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2 不过,在农耕文明时代,人类尚无力剪断与自然的“脐带”关系,这种天然的亲缘关系还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人的存在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人的能力和手段都还有限,对自然的破坏还不足以构成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到了近代,工业化逐渐完成人对自然的“祛魅”。所谓自然的“祛魅”,按美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大卫·雷格里芬的解释,是指自然界在人文世界里被剥夺了任何自身的特质和内在性,自然界不再成为一个离开人类仍然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人升格为自然的主宰,自然沦为人的奴仆。工业文明否定了“顺天”的观念,走上了“制天”的道路,也把人类引上了“违天”的险途。无限制地追求增长的经济方式、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倾向和知识就是力量的信念,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自然不断人化,另一方面又造成并加剧了自然的反人化。而这种自然的反人化后果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犹为严重。

“人定胜天”、“与自然作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向自然胜利进军”,这些响亮的口号曾经激励多少中国人与天斗、与地斗,开荒种田、填湖围海。随后在工业化、市场化的变革和转型过程中,日益膨胀起来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导向以及市场“丛林法则”的驱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物质增长、生活与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开始日益恶化,人们开始尝到由此带来的艰涩的苦果。从行为方式看,这是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对我们自身的反噬,是一种非理性的群体性自毁行为。但在社会转型、市场经济还处于不发达、不完善的初级阶段,这种具有普遍性的投机行为却隐含着个人行为的理性算计。引用经济学“机会成本”的概念来分析,一户农民在实行责任制后分了一片山林,他同时具有砍伐和营林两种机会,但二者只能择一,选择了砍伐,就等于丧失了营林可能得到的收益,反之亦然。如果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法制健全,前景较为明朗,短期行为的回报率明显低于长期行为,过早砍伐山林付出的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就会选择长期营林。而在当下的中国,由于体制性和政策性的种种原因,不确定因素较多,营林的长期行为要冒政策变化的风险,机会成本较大,选择砍伐的短期行为就变得合乎逻辑。比之政府行为,政府官员大多追求立竿见影的“政绩”,生态和环境问题并不在短期可以见效的“政

绩”视野内,可以留给下一任官员来解决。同时,在政企不分、权力支配经济格局中,当污染者是国有或集体企业时,政府和排污企业作为利益的共同体,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即便污染者是真正的民营或合资企业,但由于他们往往是地方官员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所请来的客人,而且由于他们能提供更多的“产值”和“税收”,并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一些官员寻求个人利益的渠道,他们也会得到庇护。

因此,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生存家园面临愈来愈严重的危机,在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上人与自然反向疏离的步伐越来越快,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与自然的节奏发生了反向律动,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三但是,问题在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一个不容反拨的历史进程,我们不可能再回到农耕文明时代去“诗意地栖居”。而且,作为普遍性、全球性的环境生态问题还含置着一个环境正义问题:当西方发达国家为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大声疾呼“零增长”的时候,那些后发的、以现代化为取向的第三世界国家,因为要解决贫困、温饱、失业、落后等诸多问题使它们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工业化,放弃增长。更有甚者,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高呼保护资源、生态和环境,另一方面,则对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采,并把它们的工业垃圾运往不发达的落后国家,把那些落后、污染的企业转移到这些国家。这不仅存在于富国和穷国、发达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内部。环境正义问题不仅发生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在中国社会内部,环境正义问题也愈来愈突出,这尤其表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原先恬静纯朴的乡村,有的被污染的程度已经超过城市。国家对城市的污染,在人财物上正在不断加大力度,但对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尤其是小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的地方,却显得重视不够且软弱无力,更何况有些污染的企业正逐步由城市向乡村转移。而且,在中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这个问题,出现了“受害者缺席”的现象,大多是只见环境不见人,缺少对“人”即受害者本身的关注。任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总是具体人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对资源的掠夺,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最终的后果还是由具体的人来承受,对这些人生存发展的关切应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题中之义。

四对人类生存家园危机的人文反思,一个主要的倾向是对科学和技术的批判。现代的科学文明是以对立的目光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它的出发点是为了人的利益去征服和利用自然。可以说科学正是以这种思想为基础和原动力而发达起来的。这是使现代的自然和人类的协调关系崩溃的一个原因。汤因比则认为,人类力量影响到环境,已经达到了会导致人类自我灭亡的程度。要对付这种力量带来的恶果,需要的不是智力行为,而是伦理行为。

在我们只能于科学技术的构架中与自然发生关系以谋求现代化的生存和发展的同时, 在人文的视界中,自然不是纯粹的自然,而是人文化的自然:是一个作为人的生存家园的自然,是一个人类意识和实践对象化的自然,是一个作为人的审美对象的诗化的自然,是一个被人的自由意志所超越化神秘化而具有形上的、终极意义的自然。人类对自然有一种天然的精神乡愿。现代人片面地把自然当作外在于人的物质对象来征服和役使,从而不仅在生存家园的意义上而且在精神家园的意义上都远离了自然,这种人与自然的异己化和疏离化,正是人文反思的一个基本问题。

摘要:美国的环境改良主义在人们的环境道德启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在法律改良方面却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从法学的角度看。环境改良主义把适用于自

然人的代理和监护制度直接适用于自然物是对人与自然物区别及法律本身性质的漠视;把人负有的保护环境的义务解读为自然物拥有权利的佐证不过是一种充满感情色彩的误读。假定自然物权利在伦理学上是成立的。但也并不意味着它在法律上同样成立。也就是说.道德和法律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但不是所有的道德都可以转化为法律。因此,环境改良主义应当重新审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人们的道德启蒙而不是法律的改良上。

众所周知,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规范。既然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那么那些不具备作为与不作为意识的自然物的行为就不属于法律的规范对象,因此法律主体中就不应包含自然物,法律也不会直接调整人与自然物的关系,而只会在客观上影响人与自然物关系。环境改良主义者曾经列举了种种所谓的人与物共享法律的论据,但它们要么是我们现今人所理解的作为生物规则的自然法,要么是佛教、伊斯兰教的宗教教义,要么是个别法官在某些案件中的个别意见,再要么就是个别国家或个别州进行的不同于动物权利立法的动物仁慈主义立法[7],这些都缺乏最基本的说服力。而且,环境改良主义者们在承认法律是由人创造和制定的情况下,却非要在人类的法律中加入自然物这一主体,让人类去维护其权利,这实际上是把所有赌注都压到了人类身上,其最终所导致的恐怕会是一种更大的、不可估量的风险。因此,把主要精力放在人们的道德启蒙而不是法律的改良上恐怕才是环境改良主义者的理智选择。

激进环境主义(Radical environmentalism)是环境保护主义的一派分支,但是较为激进。通常在环境运动里头,激进环境主义者较关注环保主义的基本意义,并采用直接行动方式。作为一种激进的环境主义, 深层生态学从一开始就以反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的姿态出现, 而且态度十分鲜明。它试图通过否定人类中心主义来摆正人在自然界的位置, 说明人的智慧恰恰在于他有能力认识到自己是自然界中的普通一员, 有能力自觉地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它把人与自然的认同视为一种崇高的境界, 通过最大限度地

发掘人内心的善, 弘扬这种善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 这无疑是一种十分深刻的思想。然而, 这并不表明它是一种精致的思想体系。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中特考试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及解决措施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 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 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些问 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0前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 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危害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 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 2.1×103km 的速度扩展。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若按人均计,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淡水资源奇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这导致有些地区水灾频发,有些地区又极度干旱。二是人为因素,我国国民惜水、节水意识薄弱,节水措施不到位,这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六、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成骤减趋势,且大量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也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骤减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人类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不合理的引种等,此外人类非法收集、采挖、走私等行为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七、各种污染严重 各种污染日趋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尤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大肆发展第二产业,人们长期只片面的注重经济效益而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1.如何理解“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关系,为什么说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基本方法论? 在人类面临的千千万万问题和复杂纷纭的矛盾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环境问题看作是人类面对的两太基本问题之一,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现象,高度概括指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根本任务,即实现“两个和解”,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创新和最高价值追求。 首先,“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这种“和解”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即人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把自然界中人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表现为“人向自然界的融化”,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掌握和同化自然力,用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植于自然系统的演化之中。“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实践基础是物质生产活动,实现这一“和解”,要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物质变换”的概念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类本身的和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民族、国家和阶级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分裂和对抗,阻碍着世界性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建立起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把人自身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束缚中、从资本主义悲惨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最终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人类本身的和解”昭示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其实践基础是物质交往活动,表现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或体制的建构与完善过程。一句话,就是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再次,“两个和解”是内在统一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是“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物质基础,“人类本身的和解”则是“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社会前提。诚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言,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和解”将成为真正的现实,到那个时候,“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

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复习

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复习 一、生态破坏问题 1.(2008年江苏卷)图2l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1分)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植被稀少,且常有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4分)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2分) A.行政手段 B.法规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总结反思: ①沙尘暴的分布: ②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③沙尘暴的影响: 2.(2009年海南卷,26)(10分)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6分)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4分) 总结思考:干旱、半干旱地区内流河沿岸发展灌溉农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基 沙 聚 图10 我国半干旱地区某地的地形剖面示意

①不合理用水地区: ②河流下游地区: 3.(2012年山东卷)(10分)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km2) 总结反思:土壤次生盐碱(渍)化的问题总结: ①形成原因: ②中国和世界的可能分布地区: ③治理措施:

4.(2009年江苏卷) [环境保护]图1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0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主要原因是、。(3分)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等生态价值和、等经济价值。(4分)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3分) 总结反思: ①湖泊萎缩的类型和原因分别为: ②湖泊萎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 其解决方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戈壁面积×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一、中国当代生态坏境现状 1.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2.沙漠化迅速发展。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3.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森林资源锐减。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7.水体污染明显加重。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8.大气污染严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 9.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给农村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1978年以后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 二、正确建设中国当代生态文明 1.生态经济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各产业和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 a.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c.实施清洁生产。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使采用清洁能源,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d.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坚持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2.生态政治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生产力的日益扩大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资源利用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自然资源在促进人类向前发展,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破坏。无限制的物质需求增长,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自然界正在以一种报复式的反馈方式警告人类,各种自然灾害不断侵蚀人类生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如何维护好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现今乃至将来都必须重视的事情。 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1)国土资源安全方面。国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国土资源的多少和优劣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其重要。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国土面积全球第三,但是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按目前的砍伐速度,我国可采林将在短短7年内被砍完,我国草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草地质量也在明显下降,并且还在以每年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我国湿地资源占世界湿地面积10%,但已有近40%的湿地受到中度和严重威胁。其他生态系统也退化严重,造成生态功能下降,生态平衡失调,已对国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水资源安全问题。我国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8000-9000亿立方米,现在一年的用水总量达到56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可用水资源的极限。现有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由局部发展到整体,由城市发展到乡村,由地表发展到地下,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七大水系有1/3以上河段达不到饮用水标准。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已经向国人敲响了警钟。 (3)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排放、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交通工具尾气等。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

我国目前生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建议

我国目前生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建议 摘要: 目前,随着我过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舒适和便利。但与此同时,光鲜耀眼的发展成果后,也有雾霾般灰色的问题的存在,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存在的生态问题,运用科学的解决措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目前主要问题解决建议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高技术的科研成果不断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了社会经济领域的一场空前革命。在我国,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和人民文化生活的中心,城镇化水平逐渐提升。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问题也逐渐凸现,这使得人们意识到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生态建设实践方面我国正在经行积极探索 以下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建议 (一)、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极度恶化,环境 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人们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垃圾污染、 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日趋严重,甚至严重威胁人们的 健康。尤其是空气污染,近阶段我国北方地区出现的严重的雾霾问题,严重影响人 们的正常生活. 2013年12月伊始,我国的中东部城市的天空被蒙上一层厚厚“面 纱”。空气质量较差,能见度较低,天气污染较重。其主要原因人现阶段我国正处 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增长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存在资源 大量消耗,并且利用效率低等问题。而这些对资源的不合理消耗以及对环境污染, 也使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雾霾天气,尤其是北京,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雾 都”. 对于这类的空气污染,我的建议是首先制定出台治理雾霾的相关法律。法律 是规范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有了法律制度的约束,人们的行为便会依法而行, 效果也会更加显著。其次,扩展绿地,加大治理交通污染的力度,大力发展公共交 通业,限制私家车数量。还要积极中国应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是关键。 我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也已经世界闻名,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一个较 为长期的过程。我国应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二) 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拥有十四亿人口,若按人均计,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除了人均水资源量紧张外,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不仅限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影响日常生活。导致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原因是一方面是水资源的短缺,一方面却是严重的浪费、污染和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中国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用水效率低下、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由于水价太低,加之市民节水意识薄弱,城市生活用水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对此,我的解决建议是一加大节水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工业用水方面, 要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和企业规模,提高生产技术。农业用水方面,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战略,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转变为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生活用水方面,要大力宣传“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增强人们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形成全民节水的风尚,创建节水型社会。二实行跨区域调水,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例如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缓解了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三科学地对废水进行处理,减少污水排放。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为高速的工业发展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本文就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治理 1. 引言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过程密不可分。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已经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局部环境恶化带来了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效应。受其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邻国,甚至是全球的环境。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而与我们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则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上。笔者生长在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小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炎热的夏日,经常可以看见下河洗澡的人们;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绚烂夺目的红霞。那时候的天很高,云很白,而今这些景象一去不返,前后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回到家乡所见的是漂浮着生活垃圾的臭水沟和偶尔泛蓝的灰色天空,再也没有人下河下澡,再也没有河虾小鱼可供垂钓,再也没有“火烧云”样的红霞了。笔者经常在想,到底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变成什么样?

第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近几年来,“雾霾”成为了媒体及公众口中的热点词汇,先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不散,后又扩大至中部长江流域,甚至在平时少见雾霾天气的长三角地区也很严重。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PM2.5对人体危害不断加剧,更令人们的畏惧情绪与日俱增。医学专家钟南山就曾明确指出,PM2.5的增加与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肺癌的高发、多发密切相关。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40%。 治“霾”已成为当下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 2015年2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了“刷屏”效应。该片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作品来告诉观众如何为治理雾霾去做些什么。尽管其中的部分数据和观点受到质疑,但这部记录片确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大面积的出现和扩散,不仅在国内为民众所诟病,也日益为国际所关注和讨论。例如韩国和日本,就常把本国出现的雾霾天气归咎于中国,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认为中国的雾霾“飘洋过海”,荼毒美国。可以看到,雾霾在加速累及中国形象。近日,美国彭博社报道吐槽:“还有什么比索契这个满是棕榈树、没有雪的亚热带地区搞冬奥会更糟糕的事吗?或许是在中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进行滑雪比赛、在雾霾笼罩的华北平原举办冬奥会开幕式吧。”报道直指目前的北京没有资格申办冬奥会。另一方面,雾霾也成为经济、环境失衡的形象代言,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就犀利地指出,雾霾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尽管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雾霾外交问题,但如果中国的雾霾天气继续恶化的话,不排除它会成为一个周边的公共外交问题。 第二,是水污染问题。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海河、辽河、淮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及解决措施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 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目 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 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0前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 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 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 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态环境问题案例

材料1 管仲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菜,不可以为天下王。”“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材料2 草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绒山羊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生物资源,绒山羊所产的羊绒被誉为“软黄金”,近十多年来,国际市场山羊绒需求增强,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绒山羊养殖业,并已成为这些地区农牧民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 但近年来,绒山羊养殖数量猛增,竟超过当地草场合理载畜量的50%,在草场资源锐减的情况下,山羊出于求生的本能,不可避免的尽量觅食,甚至啃树皮,扒草根,这就不能不加剧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环境保护,管仲和荀子提出了什么主张? (2)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绒山羊养殖超载现象。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管仲和荀子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起来的主张。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国际市场的需求带来牧民增收的契机,牧民为了经济收益而超量养殖绒山羊,绒山羊破坏草原生态,最终恶化的草原环境又会影响牧民经济收益,乃至威胁到人的生存。这正说明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绒山羊超载现象还说明了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牧民在养殖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一定要在草场的合理载蓄范围内。(3)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要选择有利于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搞好环境污染的治理,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快发展使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肆意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却很少考虑环境的供给能力,结果造成全球生态环境危机,自然正以前所未有的反作用报复人类。人类要敢于同大自然斗争,但不能破坏自然,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其主要表现为:能源危机、物种灭绝、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森林面积锐减、淡水资源枯竭、臭氧层空洞形成、海洋污染及过度开发等。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质量低、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十分重要,主要原则是应尊重自然规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加强管理,生态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要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将出现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 2、土壤过分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80-2000年之间,人均土地总量减少38%。 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 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 5、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7、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与日俱增的压力,预计2025年将突破80亿。 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原因 首先是人口压力过大。人口的不断持续增长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了粮食短缺、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重;其次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利用和索取,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第三是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忽视了经济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和永续发展。从人类生存发展的漫长历史可以看出,人类、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正是由于人类没有处理好这个关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无节制地盲目开发、利用、索取,有时甚至浪费自然资源,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结果造成全球环境的危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事实证明,我们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破坏的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