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测试题及答案 (2)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测试题及答案 (2)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测试题及答案 (2)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测试题及答案 (2)

一、单项选择

1.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2.下列战役中,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3.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4.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5.在辽沈战役中,被比做“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一条扁担”是指()

A.营口B.沈阳C.长春 D.锦州

6.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7.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参加的有

()

①辽沈战役②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②④

8.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____________之后

()

A.辽沈战役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 D.淮海战役

9.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

B.是以俆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10.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林彪参与指挥的著名战役是

()

①平型关大捷②百团大战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二、简答题

11.结合课本《辽沈战役示意图》,分析辽沈战役关键是什么战役?这一战役胜利后达到了什么战略意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对全国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12.淮海战役由哪两支野战军参战?主要领导人有谁?这一战役围绕哪一中心城市展开?根据战役过程你能概括一下主要采用什么战术?淮海战役的胜利对全国战局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3.平津战役制定“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是在什么基础上制定的?该原则是如何实现的?傅作义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平津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何在?

答案:1.A 2.B 3.C 4.A 5.D 6.B 7.B 8.C 9.A 10.D

11.(1)锦州会战。(2)关门打狗。达到了将东北国民党军队消灭到关外的战略目标,使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第一次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12.(1)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俆州;围点打援。(2)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游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获得解放,使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南京、上海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的铁拳之下。

13.(1)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截断了国民党军队经塘沽从海上南撤和向绥远西逃的退路;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东线解放了天津,后和平解放中线的北平。(2)使历史文化名城北平免遭战火。(3)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教案

课型:新授课时间:执教人:徐姗玲 第20课战略大决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 阶段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军队优劣势、弱强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 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事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认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①、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正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他扞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正确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③、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④、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三、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机能。 四、重点难点: 1、重点:三大战役概况(战役名称、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战况、歼敌人数、战果、意义) 2、难点: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方式:学案式教学 六、导学过程: 2、渡江战役: ①时间:1949年4月(21日——23日) ②领导者:毛泽东、朱德 ③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500多公里,分三路渡江作战。 ④结果:解放南京 ⑤意义: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内战失败后妄图“划江而治”的图谋,扞 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5-18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编写人:王珍荣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 2、知道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学法指导】 1.导入新课后,设计提问。三大战役的首战,突破点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2.平津战役当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组织学生进行开放性讨论。3.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 【知识链接】 解放战争时期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那么,在战略决战阶段中,又有哪几次重要战役呢?你认识下图中的人物吗?他们在解放战争中分别指挥了哪些战役呢?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三大战役

2.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3.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4.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请从战争的性质、民心向背、指挥决策、军队士气等方面进行对比说明) 【归纳小结】 1、三大战役:

2、一个标志事件: 【当堂检测】 1.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是攻克() A.长春 B.沈阳 C.锦州 D.天津 2.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A.北平解放 B.武汉解放 C.上海解放 D.南京解放 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4.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 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5.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 A.挺进大别山战役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孟良崮战役 7.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8.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点的是()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翁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下列战役中,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在辽沈战役中,被比做“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一条扁担”是指()A.营口B.沈阳C.长春 D.锦州 6.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参加的有() ①辽沈战役②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②④ 8.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____________之后()A.辽沈战役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 D.淮海战役 9.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 B.是以俆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10.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林彪参与指挥的著名战役是() ①平型关大捷②百团大战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二、简答题结合课本《辽沈战役示意图》,分析辽沈战役关键是什么战役?这一战役胜利后达到了什么战略意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对全国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12.淮海战役由哪两支野战军参战?主要领导人有谁?这一战役围绕哪一中心城市展开?根据战役过程你能概括一下主要采用什么战术?淮海战役的胜利对全国战局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战略大决战教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设计 内容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5.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今天将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三阶段——战略大决战。(课件展示课题)请大家根据上一课所学知识,想一想,解放战争在战略大决战之前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教师引导: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当时是敌强我弱,敌人进攻,人民解放军防御,人民解放军在正确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于第二年夏,开始转入战略进攻,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解放战争经过两年的防御和进攻,敌我双方的力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党中央根据这种变化作出了什么样的战略决策呢? 视频展示:决战前双方力量对比。(包括兵力、装备、士气、态势) 通过上面的介绍,说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现在,我们采用分组学习比赛的方式来学习:战略大决战。 2、学习活动: (一)、活动要求: (1)组织:以四个大组(辽沈战役组、淮海战役组、平津战役组、渡江战役组)为单位进行,相邻四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推举1人作讨论记录,并作好发言准备。每一个大组完成一次战役的讲述(限1人)和相关问题的讨论(1人发言,大组成员可补充),每一大组可向其他大组提问或提出不同见解。 (2)记分方式: 战役经过讲述流畅、简洁,内容准确,该大组获1个红五星 讨论问题积极,回答语言流畅,观点新颖,该大组获1个红五星 大胆向其他大组提出质疑或提出不同观点,每提出1个,该大组获1个红五星

八年级历史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案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布置学生阅读93——9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三大战役 1、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书上做标记: 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 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 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3、“动脑筋”,让学生讨论回答: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的支持[直接参军、组织民兵、踊跃支前等]是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之一。) 4、继续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继续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5 教师补充、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但是,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于是,党中央决定发动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1、学生阅读97页“文献资料”,即时回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提醒学生联系98页“自由阅读卡·邓小平走进原总统府”回答:A、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B、革命力量方面: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3、“活动与探究”,小组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 第一层面:力量对比[如表格所列数字,这是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的];

《战略大决战》教案设计二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设计二 学习目标: 1.能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 的覆灭。 2.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1.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2.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学习难点: 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国民党军队多万。国民 党军主力收缩到、、等战略要地周围。 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名称时间领导人参战部队意义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3、辽沈战役,人民解放军攻占,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 的退路;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解放军攻克,解放东北全境。 4、淮海战役以为中心,这里的国民党军向西南逃窜,在 解放军全歼,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 的基础。 5、平津战役中,解放军先后攻克、等城市, 的国民党军在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于1949 年初,和平解放。 6、填表 名称时间战绩意义

渡江战役 (二)合作交流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1)议一议:辽沈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首先攻克 锦州? (2)和平解放北平有什么意义? (3)温故知新: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哪一年国民党在 这里建立国民政府?这个政府统治中国多少年,什么时候 被推翻? (三)拓展延伸 阅读教材第100页“活动与探究”题中的“解放战争开始的力量对比”,讨论: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就由弱 变强,打败国民党呢?(借助此问题从而总结出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四)系统总结 试以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态势为线索总结解放战争的过程。 (五)巩固练习 1.按时间先后排列:①挺进大别山②北平和平解放③解放南京④解放东北 全境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2.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全歼敌人是在() A.碾庄 B、双堆集 C、徐州 D、陈官庄 3.1949年初,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在下列何人的率领下接受 和平改编? A.张治中 B、何应钦 C、傅作义 D、黄维 4.标志着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的胜利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平津战役的胜利D、渡江战役的胜利 5.连线题: 百万雄师过大江林彪罗荣桓 三大战役南京解放 挺进大别山《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刘邓大军 辽沈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六)当堂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课程导入】解放战争时期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那么,在战略决战阶段中,又有哪几次重要战役呢?你认识下图中的人物吗?他们在解放战争中分别指挥了哪些战役呢?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首先要从东北战场打起?三大战役分别有什么特点?战果如何? 被国民党吹嘘为固若金汤的长江天险,在短短40天内就在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下土崩瓦解了,你认为除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国民党军心涣散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国民党政权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又是什么时候垮台的?我国宝岛台湾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回归祖国怀抱?这一状况是怎样造成的呢? 让我们进入本课,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军将领在战略决战中的指挥艺术吧!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你看过《大决战》《开国大典》等电影吗?其中,你最佩服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哪一位指战员?他指挥的哪场战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除战略部署、军事指挥原因外,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能够一举击溃国民党军队的原因还有哪些? 2.你读过毛泽东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你知道这首诗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吗?你还读过毛泽东的什么诗词?它们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 3.南京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曾发生了很多大事:1842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南京签订;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1927年,国民党政权也建都南京;1937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事件;1949年12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你能逐一讲讲这些历史事件吗?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是攻克() A.长春B.沈阳C.锦州D.天津 2.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A.北平解放B.武汉解放C.上海解放D.南京解放 二、填表题 【资料下载】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 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敌人的优势逐渐丧失,我军的力量不断壮大。到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具备。 军事方面:从兵力对比看,经过两年的作战,国民党军队已由战争初期的430万人下降到365万人,能够用于第一线的兵力只有17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由120万人上升到280万人。在武器装备上,国民党军队虽仍占优势,但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作战的缴获,已拥有大批美式现代化武器,兵种增多,攻坚能力大大提高。

初二历史教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初二历史教案编号:1218 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主备:丁巧玲 一、【教学目标】: 1、完成三大战役简表,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史实,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2、掌握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讨论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感受毛泽东等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教学重点】: 1.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2.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三、【教学难点】: 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四、【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这场战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上节课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战略防御和战略反攻两个阶段,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2)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的? (3)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是什么事件? 教师讲述:经过两年的浴血奋战,人民解放军认为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战略大决战,看人民解放军是如何一步一步直捣蒋介石老巢的。 2.学生阅读第18课课文。 3.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卡自学内容,教师巡视,发现共性问题,或适时点拨,或为下面的讲解分析做好准备。 4.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展示交流自学成果,教师作针对性点拨精讲,或矫正或补充,引 导学生达标。 (1)找出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背景是什么?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 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编写人:李春花审核人:李燕授课时间:2011.12.8 序号:17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以及南京解放等史实; 2. 认识到: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自主学习】 一、三大战役 1. 年月到年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 、三大战役。 2.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发起辽沈战役。 迅速攻占,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3.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刚结束(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 、、等统一指挥下,又发起战役。 和,以为中心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补充划下:“动脑筋”中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4.平津战役: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解放军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解放军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年初,北平解放。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人。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二、渡江战役 1.渡江战役:年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长江北岸的解放军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结果: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三、补充知识点:请你将下列问题补充在课本92页的下面。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课题使用人编号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识别地图,列表对比,使学生能够把历史材料和地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学法阅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 教法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讲解。 板 书 设 计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教学过程 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

W39445 9A15 騕 21223 52E7 勧23817 5D09 崉30515 7733 眳33640 8368 荨40869 9FA5 龥25772 64AC 撬24264 5EC8 廈=23455 5B9F 実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通过对国共两党军队强弱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通过观看纪录片《大决战》片段,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教材简析]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难点: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教学方法]讨论与探究法、情景再现法等 [教学准备] 剪辑纪录片《战略大决战》四个片段 [教研重点]在历史课多媒体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既能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又能较好去感受真实、鲜活的历史,以培养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成功粉碎了敌军的进攻。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于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了反攻,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此时,国民党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观看《决战时机成熟》的剪辑片断。了解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板书设计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1.背景

2.概况 3.意义 二、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至1949年6月1日) 1.背景 2.概况 3.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布置学生阅读93—9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三大战役 1.学生根据94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教师在黑板上手书的草图比对,通过认识地理范围加深理解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书上做标记: 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 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 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组织小组探讨: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用“分层法”启发引导: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 2.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3.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 1.三大战役。 2.百万雄师过大江。 ●教学难点 1.渡江战役的意义。 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诗词导入法。可以用关于本节内容的诗词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讨论法。 3.图文结合法。本课两大内容都需结合地图学习,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战争的发展进程。 4.引导分析法。对于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原因,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 5.图表法。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对相关内容作出归纳,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挂图《三大战役示意图》《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 3.《大决战》等影片及相关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解放战争的前两个阶段——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阶段。到1948年8月,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仅把劣势转变成了优势,而优势逐渐发展成胜势。到9月份,战略决战的第一个大战役——辽沈战役便拉开了序幕,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演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通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二、导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三、导学难点: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四、前置作业:通读课本 五、导学过程: 活动一:小组合作找出本课包括哪几部分。 活动二:本课知识要点(小组讨论完成) 自主进行知识梳理: (一)、三大战役(______年____月至_______年_____月): 三大战役决战前,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是什么? 1、辽沈战役:_______年____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参战部队:_______。主要战役: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海战役:__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__年______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津战役:__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__年______月,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4、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1、______年_____月,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______路渡江作战。______月______日,南京解放。标志着_____________。 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1.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2.陈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通过课本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投影仪或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渡江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难点: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的原因的认识。 ●○教学与方法 教法:讲述法、谈话法。 学法:讨论与探究。 ●○教学资料 投影仪、电脑、录像机(或VCD机)。 录像带或VCD光盘:故事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风雨下钟山》。 投影片地图、图片(或电脑课件):《三大战役示意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格》《渡江战役示意图》《三大战役空白表格》《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双方力量对比表格》。 ●○板书设计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 ①主力决战的时机和条件 ②三大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①渡江战役 ②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 版 课标要求:1.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 2.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灭和人民解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从而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从中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2.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 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 5.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党、爱军队、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 1.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2.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老师播放国庆大阅兵视频,学生感受人民解放军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震撼吗?我们的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无数次艰难险阻的考验,我真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人民军队而自豪,回到六十多年前在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时候,我们的人民军队又经历那些考验呢?好,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来学习一下。 三、传授新知

问三大战役首先在哪里进行?为什么?(播 读),其他同学了解经过 解放军人数占据了优势,也 战部队、指挥者、歼敌人数、结果。 锻

【教案】18、战略大决战

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学习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 2.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3.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 (二)能力培养点: 1、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2、通过观看纪录片《大决战》片段,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三)情感体验点: 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学习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学习难点 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学习方法 讨论与探究法、情景再现法等 学具 课件 学习过程 课堂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解放战争的前两个阶段——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阶段。到1948年8月,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仅把劣势转变成了优势,而优势逐渐发展成胜势。到9月份,战略决战的第一个大战役——辽沈战役便拉开了序幕,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到11月发生在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场具有战略决战性质的战役。随后提出问题:辽沈战役发生的背景是什么?辽沈战役中共双方的结果怎样,与辽沈战役并称的三大战役中的另外两大战役是什么?导入新课。 课堂自主学习 1、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三大战役进行的时间是。 3、辽沈战役的指挥员有、。参战的部队是 解放军。时间是。 4、辽沈战役的战况是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被围困在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解放全境。 5、辽沈战役刚刚结束,在、、、、 等统一指挥下,又发起了淮海战役。和解放军,在以 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 6、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的基础。 7、在淮海战役进行的同时,解放军挥师入关,开赴华北战场,同解放军合力进行战役。 8、在平津战役中,解放军把敌军分割包围在、、等孤立据点,截断敌军南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人民解放军行后攻克、等地。 9、由于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解放。 10、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人,国民党军队的 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在全国的胜利。 11、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长江北岸。1949年4月,、 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 12、标志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课堂合作探究 1、两百,沈阳,北平,徐州 2、1948年9月~1949年1月 3、林彪、罗荣桓,东北人民解放军,1948年9月~1948年11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第五单元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5.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本课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以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 2.对三大战役基本史实的掌握,采用学生通过阅读,再结合地图讲述,加深理解、记忆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3.对三大战役时机成熟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出结论。 4.对三大战役首战突破点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平津战役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国民党军队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原因,由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的方式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三、教学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四、教学资源:课本、Powerpoint课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今天将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三阶段-—战略大决战。(课件展示课题)请大家根据上一课所学知识,想一想,解放战争在战略大决战之前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教师引导: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当时是敌强我弱,敌人进攻,人民解放军防御,人民解放军在正确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于第二年夏,开始转入战略进攻,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解放战争经过两年的防御和进攻,敌我双方的力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党中央根据这种变化作出了什么样的战略决策呢?

战略大决战学案教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掌握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及其作用,掌握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垮台。 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3?情感: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2?难点: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 2、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1 )北平的和平解放为三大战役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请问在平津战役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2 )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三)?强化训练,拓展提升 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的统治。据此请回答: (1)人民战争分哪三个阶段? (2)试举出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重要战役

(3 )试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4)在解放战争中, 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四) .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1)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 ) C. 1921 年—— 1949 年 D. 1945 年—— 1949 年 9)在国共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 共产党由弱变强,最终打败国民党的主要原因 ( ) A. 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B. 毛泽东懂军事, 蒋介石不懂军事 C. 解放军打仗勇敢 D. 国民党指挥失当 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实地考证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有关史实, 他们应去 ( ) A. 徐州 B. 扬州 C. 苏州 D. 广州 A. 天津 B. 北平 C.长春 D.徐州 2)毛泽东曾称赞其是 “民族的功臣” “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 立了榜样”。这位“民族功臣”是( ) A. 张学良 B. 林则徐 3)1949年4月 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 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C.傅作义 D.曾纪泽 ) B.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C.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D .统治中国 22 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4)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B.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5)“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这是陈毅 对三大战役中一次战役的描述,你能确定他说的是哪次战役吗?(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6)你看过电影《大决战》吧,你一定被影片中我军领导人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解放军战士 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所深深吸引,请你指出邓小平参与指挥的战役是( )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7)解放战争时期,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 A. 渡江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挺进大别山 8)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 22 年的国民党覆灭。这 22 年指的是( ) A.1927 年—— 1949 年 B. 1931 年—— 1945 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