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对比评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和盖茨比的梦想

2 象征在女性主义小说《占有》中的作用

3 A Probe into Charles Dickens’ Family Values Reflected in A Christmas Carol

4

5 论《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艺术创作特征

6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帽子和鸭子的象征意义

7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

8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9 论美国黑人现代流行音乐及其影响

10 浅谈商务英语于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11 苔丝悲剧中乌托邦情结的探析

12 分析奥利弗退斯特悲剧生活的原因

13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14 浅议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

15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16 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慈善文化

17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

18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19 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

20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的文化阐释

21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22 试析翻译中的“假朋友”

23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24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人物刻画的技巧

25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26 从“狗”和“龙”的谚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7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

28 傅东华译《飘》归化现象浅析

29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女性语言的特点

30 从社会语用学角度分析《雷雨》中的称谓语

31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企业如何通过市场定位打开销售渠道

32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33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

34 浅析爱默生的《论自助》——人生自主的源泉

35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

36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37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8 英汉招呼语对比与应用研究

39 An Analysis of Imprisonment and Liberation in Great Expectations

40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

41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

42 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化营销策略

43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成语的翻译

44 论中西方建筑风格的文化差异

45 Gender Difference in Daily English Conversation

46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

47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48 论《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

49 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0 《动物农庄》中的象征意义研究

51 苔丝德蒙娜性格中的悲剧因素

52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成长历程的研究

53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54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教学

55 Existentialism in Pride and Prejudice

56 中西思维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57 瓦尔登湖畔的隐士:反抗与变革

58 图式理论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59 中美称赞语的对比分析

60 《还乡》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61 浅析中美幽默之差异

62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63 论《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

64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

65 广告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66 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67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汇方面的迁移

68 论《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

69 英文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策略研究

70 Jane Aus 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71 华兹华斯与阮籍诗作思想对比研究

72 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

73 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

74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校训的汉英翻译原则

75 浅谈汉数字习语英译中的虚化现象

76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

77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解读

78 《青春》中的孤独主题分析

79 试析中英婚姻生活差异及其原因

80 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因素的手段的研究

81 《红楼梦》中的颜色词及其翻译

82 怎样结束诗歌:罗伯特?洛威尔的结尾

8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解读

84 形成性评价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中的作用

85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

86 从目的论看电影《音乐之声》中对白的汉译

87 文化视角下的直译和意译

88 矛盾的女性主义观—读乔治.艾略特的《弗罗斯河上的磨房》

89 从动态对等角度论英语俚语的翻译

90 A Thematic Study on The Kite Runner

91 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有效沟通

92 Three Discriminations to Little Black American Girls in The Bluest Eye

93 “Terror of the Soul”:On the Gothic Writing Features in Allan Poe’s The Black Cat

94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95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

96 中英新闻标题的差异及翻译方法

97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原则分析

98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爱伦的悲剧原因

99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

100 中英文广告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101 时政词语翻译原则与难点

102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初探

103 跨文化背景下中德谈判方式的比较

104 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在《热爱生命》中的运用

105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106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微探

107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技巧

108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109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

110 论《飘》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追求幸福的不同方式

111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

112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漫画式的艺术魅力

113 网络英文用语的特点分析

114 浅析美国俚语及其折射出的美国亚文化现象

115 浅谈中学生中国式英语产生及对策

116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17 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礼仪模式差异

118 《小妇人》的女性意识解读

119 中西方新闻报道看道德观差异

120 浅谈英语习语中动物名称及翻译

121 唐诗宋词中颜色意象的研究及其翻译

122 Cultural Presupposition and Misreading in Translation

123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和女权主义

124 浅析语用含糊在外交语言中的应用

125 从卡明斯的L(a 看视觉诗的可译潜势

126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

127 非言语交际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128 论小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29 颜色词的中英对比翻译

13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131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影响

132 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

133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34 中英禁忌语比较分析

135 A Study of Cohesion in English Trade Correspondences

136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

137 中西节日习俗之比较

138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

139 Sense and Sensibility in Jane Austen’s Persuasion

140 英语流行歌曲中隐喻的功能分析——以后街男孩的歌曲为例

141 英汉缩略语的比较与互译

142 人文主义的悲壮颂歌——哈姆雷特与古典人文主义研究

143 论跨文化商务中的非言语交际

144 A New View of Feminism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 River

14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

146 电影《阿甘正传》影视分析

147 《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

148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

149 中美之间宴请礼貌原则的差异以及其产生原因

150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Novel to Film

151 小说《蓝色城堡》中的意象和象征主义

152 试论《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理想家庭的破灭

153 试论“选择性”口译的应用——从释意派理论角度分析口译工作中的变译现象

154 从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看违反合作原则的言语幽默

155 A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Dish Names

156 《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分析

157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158 The Death of Willy Loman a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15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

160 论莎士比亚《尤利乌斯?凯撒》墓地演说中的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

161 对《秀拉》中死亡事件的探究

162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哈利波特》小说中魔法生物名的翻译

163 解析《诺桑觉寺》中凯瑟琳的自我成长

164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象征主义

165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166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

167 从委婉语看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168 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

169 简论英汉习语翻译

17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171 论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172 从基因学的角度看多义词的词义关系

173 简爱女性意识分析

174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Awakening

175 风筝在《追风筝的人》中的象征意义分析

176 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

177 从爱伦·坡《黑猫》探讨人性的善良与邪恶

178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179 压力下的优雅?—美国当代战争小说与电影中的人性

180 男权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研究181 为爱而叛逆——简·爱对爱的渴求的分析

182 英汉超音段音位的对比分析

183

184 简爱性格魅力分析

185

186 The Growth of Humphrey Weyden in The Sea Wolf

187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188 从文体风格谈培根散文《论美》的翻译

189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

190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政治观

191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比较研究

192 《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

193 用本我,自我,超我的弗洛伊德理论来解析《红字》

194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分析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手法

195 论惠特曼的战争诗歌

196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

197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198 《红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混合体

199 Hip-Hop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20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就本人 多年的教学经验拙议如下: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sodocs.net/doc/7010083092.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

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 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 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 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

_高级英语_教学中隐喻词汇的文化阐释_以_震撼世界的审判_为例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0年4月第31卷 第4期 Apr.2010Vol.31 No.4 《高级英语》教学中隐喻词汇的文化阐释 ———以《震撼世界的审判》为例邬德平,罗忠民,徐江清 (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衡阳421008) 收稿日期:2010-01-11 作者简介:邬德平(1970-),男,四川巴中人,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英语文化及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往往承载着显性和隐性双重文化信息。用文化阐释手法分析和揭示文本隐喻词汇的文化内涵是文化语言学者提倡的研究方法。在英汉对比前提下,将文化阐释手法运用到《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既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又能增强教学互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原著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关键词:英汉对比;高级英语教学;隐喻;文化阐释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0)04-0147-03 一、隐喻及隐喻的文化阐释论 隐喻是一种古老的语言现象。人类对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时代。“隐喻是一个词替 代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两者属于一种对比关系。……从逻辑的角度来看,隐喻中涉及到的两个主词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别。”[1]“由于两个事物在特征上存在某一类似之处,而用指一个事物的词来指另一个事物,这种词义的演变方式叫做隐喻。”[2]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隐喻理论研究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是对正常语言规则的一种偏离。而当今的隐喻研究已经超出修辞学的领域,成为一门跨学科的学问。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术界出现了隐喻研究热潮,语言学,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等学科都纷纷把隐喻作为研究对象。既然语言的表达有隐喻现象,隐喻的内涵(connotation )不可能是随意的,它“所涉及的是具有共性的人类经验的感知……”[3],才可能被语言的接收者理解。而人类共有的经历、相同的感知均属于文化范畴。因而对隐喻的解析必然触及文化现象的分析。 学者往往站在自己所熟悉的角度对隐喻研究提出各自的见解。词汇研究专家和文化语言学学者主张用文化的视角对词汇的隐喻进行阐释。如苏新春 在其《文化语言学》中主张将词汇背后的文化信息逐一揭示:“所谓阐释的方法就是指对语言结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说明,把隐匿、依附、蕴含于其中的社会、历史、民俗、观念、道德、思维、物质、自然等文化因素及文化意义揭示出来……把文化语言学定位为阐释性学科,这正表明文化语言学更为看重的是语言背后的东西,它就是要通过研究把蕴藏在语言内部、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挖掘出来。”[4] 二、《高级英语》文本分析中隐喻的文化阐释《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必修课,旨在让经历基础阶段后的学习者接触有一定难度的原著作品。经过多年的发展,该课程有了诸多版本,不过,三十年前由张汉熙编著的《高级英语》仍被学界奉为圭皋。无论版本如何,其教与学要求应该是一致的。然而调查表明,不少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有畏难情绪。主要原因有:生词量大,句式复杂,背景知识缺乏、教学方式单一等。笔者在长期讲授该课程的过程中发现,结合课文语境分析篇章中某些隐喻词汇的文化内涵,展示与引导给学生,会一改课堂沉闷的气氛。若再与汉语文化同类现象对比分析,同学们会倾注更多的精力去理解和欣赏课文,从而有效地激 147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010083092.html,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 作者:郑紫元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12期 【摘要】隐喻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隐喻无处不在。在传统的隐喻观点当中,隐喻如同明喻、夸张一样,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然而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逐渐意识到隐喻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同时在隐喻的研究过程当中,动物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这种关系使得我们人类与动物之间产生了极其复杂的情感。而动物习语是指包含表示动物单词的习语。动物习语不仅能形象地表现出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的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动物习语理应引起关注。 【关键词】隐喻;动物习语 【作者简介】郑紫元(1989.04-),山东人,长春建筑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前,许多研究者都集中在隐喻的研究上,隐喻对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内容认为,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隐喻都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知世界,特别是认知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 人和动物有许多不同和相同之处,通过对动物习语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动物有更多的了解。此外,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和彼此。英汉动物习语隐喻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理解動物隐喻的困难总是存在的。通过分析这些差异,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动物隐喻。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获得动物习语的真实意义。减少他们在谈话中遇到的失败。 二、同一动物形象的不同喻义 1.狗。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动物,通常被人们当作宠物或者用来看守或猎食。当然,在英汉动物习语中,狗的喻义也存在差异。在中英文化中,狗与人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最明显的区别是人对狗的态度。汉语中,很多关于狗的习语都是谈论人类的行为或特征,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态度。通常情况下对狗的表述都是否定的。例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改不了吃屎、狗男女等等。然而许多研究表明,狗在英语中的含义与在汉语中有很大的不同。狗在英语

英文歌词翻译技巧

英文歌词翻译技巧The Rose Some say love, it is a river that drowns the tender reed. Some say love, it is a razor that leaves your soul to bleed. Some say love, it is a hunger, an endless aching need. I say love, it is a flower, and you its only seed. It's the heart afraid of breaking that never learns to dance. It's the dream afraid of waking that never takes the chance. It's the one who won't be taken, who cannot seem to give, And the soul afraid of dying that never learns to live. When the night has been too lonely And the road has been to long

And you think that love is only For the lucky and the strong Just remember in the winter Far beneath the bitter snows Lies the seed that with the sun's love In the spring becomes the rose. 学生的优秀译文(从几百份译文中,挑选出。)有人说,爱,它是一条小河,浸没柔嫩的芦苇有人说,爱,它是一把利刃,丢下滴血的灵魂有人说,爱,它是一种饥渴,带来无尽的痛楚我说,爱,它是一朵鲜花,而你,就是它的种子是心,害怕破碎,永不起舞 是梦,害怕苏醒,不敢尝试 是它,不曾离去,不曾给予 而畏死的灵魂,终学不会生存 当夜已经变得寂静,而路又显得漫长 当你认为爱只属于幸运儿和强者 请不要忘记 在寒冷的冬季 深匿在苦涩的雪底里 那颗携着阳光爱意的种子

翻译中的隐喻性认知概要

上海科技翻译 ShanghaiJournalofTranslatorsforScienceandT echnology2001No.3 翻译中的隐喻性认知 谢之君(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36) [摘要]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译者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研究翻译思维有助于更深刻地理 解和认识翻译过程、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等。,为翻译思维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翻译思维;隐喻;认知 [中图分类号]HA]100026141(2001)0320001206 1难点之一就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的确定以及和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本文试图运用西方隐喻性认知的理论,进行翻译思维过程的初步探讨。 2认知隐喻的基本观点及运作机制2.1基本观点 翻译从表面上看就是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之间进行形式转换,而在形式转换的背后,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认知活动。这项活动是通过认知主体即译者自身来完成的。 翻译以语言为载体,而语言符号又是思维的载体。符号转换是外在的、表面的;思维转换是内在的,深层的。 翻译过程简单来说可归纳为原语的理解和目的语的表达。原语符号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言语组合,所以,理解是认知主体通过原语的言语符号逆向还原其表征对 象(包括所指、情感等意义);目的语则先是以其体系性存在于译者的大脑中,在原语表征对象的制约下作适当调节选择后化为具体言语符号,结果是不稳定的、可变的,所以,直接表达的不再是原语符号,而是认知主体在理解思维过程中所获得的所指 意义和相关信息。 这是一个翻译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翻译主体的认知能 力和思维取向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揭示翻译规律,确立翻译标准,评判翻译优劣,我们很有必要将研究的目光转向翻译主体认知思维规律上来。 然而,揭示翻译思维规律并非易事。其中 七十年代以来,隐喻一直是西方语言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热门话题,至今方 兴未艾。虽然在语言层面隐喻与非隐喻的划分上以及研究的目的、途径上,学者见仁见智,有所不同,但在隐喻的认知功能上基本取得

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_陈月梅

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 陈月梅 (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龙岩364012) 收稿日期:2010-10-15 作者简介:陈月梅(1971-),女,福建龙岩人,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及语言学研究。 摘要:从认知的角度讨论概念隐喻和英语学习的关系,探讨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句式教学中的应用。强调由于文化传统不同,反映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很多差异。深入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思维差异,对英语教学和学习都有很多帮助。 关键词:概念隐喻;英语教学;思维;认知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0)11-0123-03 一、引言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些文章明明没有什么生词,但为什么就是读不懂它的意思?我们会用英语和外国朋友进行交流,但两个外国朋友之间聊天时,我们有时却听得一头雾水。原因何在?仔细考虑,这些问题往往跟我们缺乏准确理解作者或说话者所使用的隐喻有关。那么,什么是隐喻?隐喻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有何影响? 二、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 从词义学范畴上讲,隐喻是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的引申方式。隐喻是词义引申的一种重要方式。从修辞学范畴上讲,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当代隐喻理论的代表人物Lakoff 和Johnson (1980)在他们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1]56。该理 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工具。隐喻是在一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或谈论另一类事 物的心理、语言或文化行为,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2]。 概念隐喻强调隐喻的本质是以某一事物来理解、体验另一事物。它是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可分成三种基本类型,即方位隐喻(Orientation Metaphors)、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和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方位隐喻是指人们用与空间方位有关的 概念去理解情绪、感觉、质量、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实体隐喻是指人们将一些事件、活动、情感和思想等看作是具体有形的实体。最常见的实体隐喻是容器隐喻。结构隐喻是指借助一种事物的概念结构去理解或认识另一种事物。在语言上,它表现为可将谈论一种概念的所有词汇用于谈论另一概念[3]。 三、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的认知功能在辅助新知识的习得中起着独特的作用。随着认知语言学这一新的语言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同,隐喻在教学中的特有功能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英语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有效交际必须注意语言形式的准确,同时也要注意内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0年11月第31卷 第11期 Nov.2010Vol.31 No.11 123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对比评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和盖茨比的梦想 2 象征在女性主义小说《占有》中的作用 3 A Probe into Charles Dickens’ Family Values Reflected in A Christmas Carol 4 5 论《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艺术创作特征 6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帽子和鸭子的象征意义 7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 8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9 论美国黑人现代流行音乐及其影响 10 浅谈商务英语于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11 苔丝悲剧中乌托邦情结的探析 12 分析奥利弗退斯特悲剧生活的原因 13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14 浅议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 15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16 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慈善文化 17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 18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19 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 20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的文化阐释 21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22 试析翻译中的“假朋友” 23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24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人物刻画的技巧 25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26 从“狗”和“龙”的谚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7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 28 傅东华译《飘》归化现象浅析 29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女性语言的特点 30 从社会语用学角度分析《雷雨》中的称谓语 31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企业如何通过市场定位打开销售渠道 32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33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 34 浅析爱默生的《论自助》——人生自主的源泉 35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 36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37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8 英汉招呼语对比与应用研究 39 An Analysis of Imprisonment and Liberation in Great Expectations 40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 41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 ' 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英汉动物习语的隐喻认知分析分析年龄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Text Memoriz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atitude Expressions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探究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从关联理论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减译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 性格分析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复仇者联盟》中的言语幽默 《珍珠》中的生态思想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金钱观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最经典超好听的英文歌词--带翻译

My love---西域男孩 An empty street, an empty house, 空空的街道,空空的房, a hole inside my heart, 心里也是个空空的洞, I'm all alone, the rooms are getting smaller, 我孤独的一个人,房间也变得越来越小, I wonder how, I wonder why, 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为什么, I wonder where they are, 我不知道它们哪去了, the days we had, 我们有过的好时光, the songs we sang together, oh yeah. 我们一起唱过的歌,oh,yeah. and oh my love, 还有你--我的最爱, I'm holding on forever, 我一直在坚持, reaching for a love that seems so far. 想得到那份似乎遥不可及的爱. all:(合唱) So I say a little prayer, 所以我低声祈祷, hope my dreams will take me there, 希望我的梦会带我到那儿, where the skies are blue, 那儿天空湛蓝, to see you once again ,my love, 再次见到你,我的爱,

over seas from coast to coast, 漂洋过海,从一个海岸到到另一个海岸 find the place I love the most, 找到我最爱的地方, where the fields are green, 那儿田野葱郁, i see you once again, my love. 我再一次见到你,我的爱. bryan:(Bryan唱) I try to read, I go to work 我设法去读书,去工作, i'm laughing with my friends, 我和朋友们一起说说笑笑, but I can't stop to keep myself from thinking, oh no, 可我没法不想你,oh,no, I wonder how, i wonder why, 我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不知道为什么, I wonder where they are, 我不知道它们哪去了, the days we had, 我们有过的好时光, the songs we sang together, oh yeah. 我们一起唱过的歌,oh yeah. and oh my love, 和你--我的最爱, I'm holding on forever, 我一直在坚持, reaching for a love that seems so far. 想要得到那份似乎遥不可及的爱.

英语翻译中隐喻

一、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一)隐喻 从词源角度看。英语中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phor表达carry。所以,metaphor原义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转换。这就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两种事物。—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理查德将前者称为载体(vehicle)后者称为话题“tenor'’。汉语分别将此称为“喻体”与“本体”。关于隐喻,Webster B New World Dictionary作了这样的解释:“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 which a wont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 primarily used for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这一解释简明扼要,即: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它的通常和基本用法是:表述某一事物的词或词组被用来比喻另外的一种事物。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 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西方的隐喻研究可以分为兰个不同的时期:1、隐喻的修辞学研究。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列20世纪30年代。2、隐喻的语义学研究。大约从20世纪3O年代到70年代初,包括从逻辑和哲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3、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包括从认知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等角度对隐喻的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到了7O年代后期,欧美,尤其是美国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达到了高潮。有人将其称为“隐喻狂热”时代。与国外近几年的“隐喻热”相比,我国的隐喻研究就显得十分单薄。对隐喻的定义历来有广义和抉义之分,亚里士多德曾将一切修辞现象称为隐喻性语言;莱考夫等人的隐喻概念也是比较宽泛的。他们把换喻、提喻和反语等都当成隐喻。 (二)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需要创造一些新词或原有词语赋予新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隐喻化(metaphorization),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科技术语来源于隐喻;二是不少科技术语通过隐喻增加和扩展了它的含义。 l、大量科技术语来源于隐喻 大量科技术语是通过隐喻产生的。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一些日常用语通过隐喻被借用到科技领域,从而具有新的科技意义。以“head”为例。“Head”原本指代人或者动物的一种器官,在字典中定义为“身体的一部分,包括眼、鼻、嘴和脑”;而在科技英语中,“head”指“磁盘的磁头”。对于这两种意义,其指代对象在位置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正是在这个相似点的基础上,单词“head”被隐喻化,意义发生了转移。又如,“memo~”(记也是个常用词,用于计算机,根据其类似的功能。成了接受、储存和提取信息的“存储器”。 2)一个领域的术语,随着科技的发展,被用于另一领域,产生新的词义。例如.Information Highway 息高速公路),是把运输领域的概念形象地应用到信息领域。再如:“lay by”这个词最初用于航运,是指河流或运河的一段宽阔水域。船只可以在那里停泊。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在语言教学中也必然包含着文化的教学,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就有其必要性。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其文化知识的讲授应以适用性和相关性为原则。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应加强中西文化对比的教学,应多引入典故或俗语,应加大背景知识的介绍。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教学;原则;内容;途径 一、什么是文化教学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文化。因此,只有深刻地了解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的文化,才能正确而恰当地使用该国或该民族的语言。胡文仲认为,在外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就必须使学生融入到目的语的环境之中,即同目的语民族语者进行亲密交流。那么,对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如何才能使他们融入到目的语的环境之中呢?这就不能不涉及到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外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获得与国外人士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的的。外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所以“语言教学必然包含了文化教学” (胡文仲,1991)。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教学”?从狭义上讲,文化包括了文学、音乐、艺术、建筑、哲学和科技等人类创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从广义上讲,文化还包括了人们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1]。文化教学的任务是教给学生以在不同国家或民族间进行交际的有关知识,是比较两个国家或民族在文化上的相同与相异之处,使学生对之有较高的敏感,并把它用于交际之中。Timothy Light曾指出,文化教学指的就是在外语教学中应向学生传授适当的目的语的文化,使学生了解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间的异同,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文化教学中应包括“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导入[2]。我们学习语言,必须同时也学习蕴藏在该语言之中或语言背后的东西,那就是文化。学习某种语言绝不能只停留在对该语言的词汇、语法及其语言结构的学习上,还要了解和掌握使用该语言的人他们是如何使用该语言的,还应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甚至世界观。马克思经曾说过:“只有通过对比,你才能够真正掌握语言。”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而适度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大学英语教学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中的精华。 二、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1.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用外语与人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不仅指能正确而流利地使用外语,还包括要恰当而得体地使用外语。而外语的使用是

外语教学中隐喻认知的发展及应用

外语教学中隐喻认知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运用概念隐喻、语法隐喻知识根据具体语境需要对语汇进行组合,使表达更精确、更得体、更富于变化,对于写作教学也颇有裨益。关键词:隐喻认知,学习机制, 语言发展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性的( Lakoff&Johnson ,1980:4),所以隐喻性表达在语言交际中非常普遍。Weekley (1912:96)说:“除了那些与最基 本的物体和行为有关的表达外,我们所使用的每一个表达都是隐喻。” Richards ( 1965:92)深有感触:“在日常流畅的话语中,我们三句话少不了一个隐喻。”隐喻性表达在语言的实际交际中是不可或缺的。那么,作为人类思维方式的隐喻认知能否为英语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呢?本文将分析隐喻的认知机制与语言发展,以及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隐喻认知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1. 隐喻研究的发展 1.1 传统的隐喻研 究对隐喻的研究可分为三个传统:一是修辞学传统,二是哲学传统,三 是语言学传统。隐喻的修辞学研究始于亚里士多德。后人把亚里士多德的隐喻观概括为“替换论”,其基本观点是,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是词与词之间的替换。隐喻的哲学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但哲学家只关心隐喻与思维的关系,对隐喻的定义和范围都很模糊,对隐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不感兴趣。语言学中研究隐喻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本旺尼斯特( E.Benveniste )和英国的乌尔曼( S.Ullmann )。本旺尼斯特从符号学和语义学的区别出发,把隐喻作为一种词语的组合关系放在语义学中来考察,突破了传统修辞学把隐喻作为一种词汇层次的现象的局限,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话语现象。乌尔曼则从意义变化的角度来考察隐喻。他把隐喻看作是语言词汇意义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从心理学角度用相似性联想的理论来解释隐喻产生的基础。 1.2 隐喻的本质 及其认知观总而言之,传统的隐喻研究把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从Richards ( 1936)开始,隐喻被认为是思想之间的交流( intercourse ),语言中的隐喻被认为是派生的( derivative )。到了Lakoff 和Johnson( 1980)的《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LiveBy),隐喻更是明确地被认为是人类用来组织其概念系统的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喻被定义为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的手段。现在,隐喻研究者们基本上都接受了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的观点。20 世纪80年代, Lakoff 和Johnson 将认知域(domai n)与映射(map pi ng)概念引入隐喻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隐喻认知机制,即用源域( sourcedomain )与目标域( targetdomain )之间的映射来阐释隐喻认知现象,开辟了隐喻研究的新视角。他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解释和体验另一种事物,隐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其心理基础是抽象的意向图式。映射是指将某个认知域的部分结构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中去。具体地说,人们使用源域的结构及相关的知识或经验去谈论或思考目标域的概念( Lakoff ,1993)。我们日常的概念系统正是由成千上万个这样的隐喻或映射构成的,人们也正是通过这些隐喻或映射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新事物的( Lakoff&Johnson ,1980)。 2. 隐喻认知与外语教学2.1 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机 制著名哲学家康德早在1781 年就指出,一个人在接受新信息、新概 念、新思维时,只有把它们同脑海里固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义(卢红梅,2000:3)。图式理论( schemathe-ory )认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 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 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 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 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 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 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 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英文歌词翻译大全参考

英文歌词翻译大全参考 Groove Coverage - She She hangs out every day near by the beach Having a harnican falling asleep She looks so sexy when she's walking the sand Nobody ever put a ring on her hand Swim to the oceanshore fish in the sea She is the story the story is she She sings to the moon and the stars in the sky Shining from high above you shouldn't ask why She is the one that you never forget She is the heaven-sent angel you met Oh she must be the reason why God made a girl She is so pretty all over the world She puts the rhythm the beat in the drum She comes in the morning and the evening she's gone Every little hour every second you live Trust in eternity that's what she gives She looks like Marilyn walks like Suzanne She talks like Monica and Marianne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要】本文将从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文化教学的容以及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三个方面来阐述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言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有的老师对于英美文化意识的培养并没有足够重视,使得学生对于很多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不够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一、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 1.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即“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已提出明确要

求。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相辅相成。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2. 在国际交流中的必要性。在交流中出现的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失败的场面比比皆是。如:用How old are you?来询问外国人的年龄,在中国人看来很正常,却侵犯了西方人的隐私,让他们觉不愉快。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Where?Where?”这样的Chinglish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以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 3. 在学生应试中的必要性。近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更贴近生活,同时,在语言运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获取信息方面要求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这里就既有语言是否地道、标准的问题,也有关于文化氛围和背景的问题。学习英语不可能仅仅学习语言,它必须与学习文化同步进行。 二、文化教学的容 1. 语言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告别、打、邀请等用语的规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 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培养的意义与现状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第27期 总第178期 语的存在使得语言变得更加丰富,更有活力,它在英汉语言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习语的翻译非常重要。翻译英语习语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但主要靠译者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灵活处理。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下,只有将丰富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大量的实践中才能使英语习语的翻译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2]蒋磊.英汉习语的文化对照与对比[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胡文仲.英语西域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苏宇嵬) 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知、思维、言语和行为的基础。认知隐喻理论使把隐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在英语教学中成为可能。20世纪70年代,随着隐喻认知理论的逐步形成和确立,外语教学界也开始重视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国际学者相继提出,外语教学应注重语言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国内语言学家胡壮麟也(2004)指出:“对隐喻能力的掌握已成为第二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外语教学界虽然对隐喻能力的重要性给以极大的肯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还未施以足够重视。 一、隐喻的产生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过程密切相关。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社会原因也是隐喻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把隐喻产生的原因分为三大类:认知原因、心理原因和语言学原因。各种原因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互相作用和影响关系,也就是说,隐喻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 “思维贫困假说”认为,隐喻的最初使用者因为思维能力的局限,把两种实际上不一样的事物当做了同一种事物,因而产生了隐喻。隐喻性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人们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的比较而认识事物的特征。尤其是创造相似性的隐喻通过发现原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之间的 相似性而为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提供了新的角度。因此,隐喻性思维其实也是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人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表达形式中充满了隐喻。人类生活在一个四维的空间,但人们所能感觉的却是一个三维的世界。人类的认知能力不但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还受到自身感知器官结构的限制。因此,人类要认知周围的世界,探索未知的领域,就需要借助已知的概念和概念系统,并将此隐射到未知的领域,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理解。因此在科学思维中,在对新概念的探索和阐述中,隐喻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关于隐喻产生的语言学原因,有“语言贫困假说”。所谓“语言贫困”就是指在现有的词汇中没有合适的词来表达某一特定的概念或某一新概念,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需要通过借用现成的词语或表达法来表达这一新的概念。这种借用的结果往往就形成了语言中大量的隐喻性词汇,即具有隐喻意义的词语。 二、隐喻的功能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其他事物来认知某些事物的特征,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简洁、形象和生动。我们把隐喻的功能分为四大类: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1.修辞功能 隐喻的修辞功能可以使我们的日常语言表达更具有形象性、意象性和趣味性。隐喻在修辞学中的功能主要服从于修辞的总 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培养的意义与现状研究 李 茜 摘要:言语交际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形式之一。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交际者会选择不同的交际手段或策略,隐喻就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本文首先从隐喻的产生及功能两方面来逐一分析和探讨高校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培养的意义。之后通过一系列教学实验和调查的结果来阐述了当下高校英语教学中隐喻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指出了欠缺和不足之处。最后,结合隐喻认知的特点,指出了英语教学中隐喻认知能力培养的方向。 关键词:英语教学;隐喻;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李茜(1983-),女,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助教,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河南 许昌 46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许昌学院2009-2010年度校级科研项目“英语交际中的隐喻认知能力培养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0.27.09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