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南京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

城市景观设计南京中山陵

设计师

吕彦直

修建时间

1926年3月12日,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忌日举行中山陵奠基典礼。1929年春主体工程竣工.1929年6月1日民国政府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所在位置

南京

整体设计形式

成钟状,“自由钟”,景观建筑延中中心轴对称

中山陵主体建筑顺山势而筑,无明显界限。

景观视线

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为整个景观的组成部分,是设计师设计的景观视线。

周边环境情况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钟山古称金陵山,汉代开始称钟山,东晋时开始称紫金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主峰为北高峰,其余分别为西为天堡山和东为茅山,中山陵便坐落于此。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为我国首批5A级景区。

项目功能

为纪念革命家、先行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举全国之力建造了南京中山陵这组宏大的建筑组群,书写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辉煌的、吕彦直的设计思想与中山陵建筑设计

采取我国传统建筑布局、造型,运用现代科技、材料等精心设计而成,其设计与建设无疑为探索中国古典建筑体系的转型开辟了前进之路。

地形地貌和坡度

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三门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於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中山陵一共有三百九十二级台阶。在台阶上置放有各种铜鼎,其中几个被当年侵略南京的日本军队的炮弹打中,留下很深的凹洞。

处在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三个拱门,上书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导的三民主义分书“民族”、“民权”、“民生”。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一座,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殿堂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植被:

.南京中山陵植物造景树种的选择

南京中山陵植物造景选用的树种主要有:雪松、银杏、栾树、杜英、女桢、法国梧桐、龙柏、鸡爪槭、云柏、枸骨、山茶、紫薇、桂花、海桐、小蜡、红花檵木、红叶石楠、法国冬青、杜鹃、金边黄扬、金叶女桢、龙抓槐、栀子、大叶黄扬、金丝桃、十大功劳、火棘、八角金盘、鸢尾、凤尾兰、云南黄馨等。这些树种都是在南京地区生长较好的树种,能够适应南京的当地气候条件,其中大部分都是乡土树种,且植物种类较多,能够满足园林中生态结构要求。乔木、灌木、藤本及地被植物搭配使用,如:上层木为雪松、银杏、栾树、杜英等;中层选用植株较高的桂花和中等高度的山茶、红枫、鸡爪槭等;再下层选用做成球形状的海桐、红花檵木、小蜡、云柏等;然后选用丝兰、小杜鹃、矮状的金边黄扬等形成层次较好的复层结构,使植物不同类型间优缺点互补,达到相对稳定的园林覆盖层,创造丰富植物人工群落,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良好的复层结构使得植物配置空间结构中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很好地展现出来,并且注意到了利用植物的绿色期、开花期、花色等形成不同时期不同的景观效果。既保证了园林生态系统本身的发挥,又促进了整个城市大环境功能的发挥。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解决了近期景观和长远景观的问题,而长远景观的解决本身就是有赖于植物自身生长规律和环境条件。植物景观配置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符合纪念性景观植物造景的手法,同时也是注重植物造景中的“意”的表达。

植物造景应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特性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主要是为人类所提供的各种环境条件和效用。园林植物主要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生物多样性作用、改善小气候作用、维持土壤自然特性的功能等。南京中山陵是南京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纪念孙中山的重要场地,人流量较大周围空气环境易受参观人流量的过大而受影响,南京钟南山生态效益极佳,如何保持和维护这种生态效益便成了重中之重,大量的植物绿化可以净化环境;另外大量游客和汽车聚集于此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较大,植物造景时选用了吸附灰尘能力较强的桂花;能够吸附有毒气体的、凤尾兰等。种类较多的植物不仅进化周围环境,也改善了小气候,同时绿地使得一些微生物能够存活,维持了周围土壤生物的多样性。

.植物造景应充分发挥植物的艺术特性

植物造景的艺术性主要遵循美学原理即:统一、调和、均衡和讲究韵律,以此为依据创造植物景观的观赏层次及色彩和季相的要求,体现植物造景的时间性,使其形成美观协调,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空间。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在配置时要根据各种植物的色彩(芽、叶、花、果)、姿态(枝、干、叶、果)、花果期及时序的变化,尽量做到植物配置的层次感、色彩感和时序感,营造出“春花、夏绿、秋色、冬姿”的优美园林景观。南京中山陵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不太明显,因多采用常绿树种,为了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景观气氛,植物景观色彩朴素、简单、大气,使整体感较强。利用法国冬青、鸡爪槭、海桐等在四季中自身色彩变化营造更加丰富的季相变化。观花方面春有红花檵木、云南黄馨等;夏天有紫薇等;秋天有桂花等。观果主要是火棘,另外秋天桂花飘香,能够给旅行的游客带来一种温馨祥和之感。每一块绿地边缘都种植整形的地被植物如金叶女桢、杜鹃、法国冬青等使绿块与道路边界清晰,还形成了一种优美的节奏和韵律。为了防止游人进入绿地,在有些绿地边缘还种植了构骨,

该植物边缘具刺,形成保护绿地的天然屏障。绿地中凤尾兰、棕榈、龙抓槐、球形植株等植物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叶型、线条和植株形状的变化形成丰富的景观。

.植物造景微观分析评价

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陵墓入口处的牌坊前广场处植物造景分析评价

前广场成一个半月形,功能上为游客提供一个聚集和疏散的作用,景观上是整个中山陵景区的一个起始点,所以这里的植物配置主要采用规整式种植为主,例如前面台阶的两旁种植采用地被和云柏的搭配,四季常绿,显得格外的简约大气,而且还留有足够的景观通透性。牌坊两侧则采用了大量的自由种植的大乔木,而且都是常绿树种,很好的起到背景林的作用,与牌坊的搭配更是凸显出牌坊的主体地位,不喧宾夺主。

. 中山陵的墓道植物造景评价分析

墓道两侧种植了大量的雪松,四季常绿,且高大宏伟,整体的透视感较强,烘托出灵堂的庄严、肃穆的气氛。植物配置采用高大乔木,配以地被麦冬草,整体上的透视感强,两侧的植物又不会显得过于密实,疏朗有秩。

中山陵祭堂两侧植物分析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从牌坊开始到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为了突出主题建筑恢宏壮观的气势,植物配置采用高大乔木与草坪的搭配,显得大气简约,植物采用常绿乔木,四季常绿,突出纪念性景观的整体感觉

小结

因为纪念性景观艺术性强, 主题的构思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有表象的也有内涵的。由于构思主题而引起的形象表现, 可以说是无止境的, 永远是探索者追求的目的。研究主题, 往往是对所设计的对象做出历史性的判断, 对事件的经过作出深入的了解。植物造景的表现易采用大气简约的手法,但是细节部分也要更加注意手法,细节决定成败,能否真正达到建筑与植物的完美结合以及意境的表达。

景观构筑

主要建筑

中山陵祭堂

祭堂:祭堂现在通常称灵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祭堂正中,是一尊大理石雕的孙中山先生坐像。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圹,墓圹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卧像,孙中山的遗体就安放在这个圆石圹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

中山陵碑亭

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正中立高达9米的丰碑,上刻“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出自谭延闓手笔。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

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主楼高20.8米,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屋脊为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饰有紫铜回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楼内珍藏孙中山先生的经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贵史料。楼前广场正中的花台上竖有一尊高2.6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楼后有长达125米的碑廊,上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

中山书院

中山书院:94年11月建成,主要用于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书院是二层宫殿式建筑,坐北朝南,重檐飞角,红柱白墙绿瓦。一楼正中安置中山先生半身像。西厅分类陈列各种版本的孙中山著作、孙中山研究的学术著作、中山陵文史书刊等,壁上悬有孙中山各个时代的大型照片;东厅陈列中山陵园收藏的书画精品。二楼为会议接待厅,并播放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演讲录音。书院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四周辅以草坪,植有桂花、茶花、梅花、龙柏、广玉兰、雪松等各类植物,环境清静、幽雅。

流徽榭

流徽榭:流徽榭,又名水榭,位于中山陵至灵谷寺的公路旁。1932年由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捐资修建。它三面临水,一面傍陆,以石阶与岸相连。亭长14米,宽10米,四周围有1米高的水泥栏杆顶为卷棚式,铺乳白色琉璃瓦,红色立柱,全部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2 建筑风格

中山陵[2]

整个墓区平面如铎形,取“木铎警世”之意。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三门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於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中山陵一共有三百九十二级台阶。在台阶上置放有各种铜鼎,其中几个被当年侵略南京的日本军队的炮弹打中,留下很深的凹洞。

处在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三个拱门,上书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导的三民主义分书“民族”、“民权”、“民生”。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一座,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殿堂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中山陵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孙中山为解决民族危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建设民主、富强的中国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留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一生为革命奔走呼号,足迹遍及海内外,在南京虽然仅3个月左右,却对南京情有独钟。1912年他到紫金山打猎时,曾对随从人员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临终前,他再次强调:“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为实现先生遗愿,鼓舞后人,中山陵建在了南京紫金山。

中山陵是民国初年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项重大工程,整个建筑朴实坚固、气势恢宏,既继承了我们传统陵墓的建筑风格,又糅合了西方建筑特色,很好地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气质。陵墓平面图呈警钟形,非常符合孙中山先生的“唤起民众”之意。另外,牌坊和陵门上的“博爱”、“天下为公”,祭堂上的“民族”、“民权”、“民生”,祭堂内的《建国大纲》都是孙中山思想和精神的直接体现,给人以直观的教育和启迪。

奉安大典后,国民政府成立了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这是一个级别很高的机构,直接隶属于国民政府,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谭延闿等都是该委员会的委员。抗战爆发后,南京沦陷,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随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立即返回南京接收中山陵,并改称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目前的中山陵园管理局是陵园的管理机关。

民国时期,每逢重大节日,南京的国民党党政高级官员都要到中山陵谒陵。在南京召开一些会议时,也常常将谒陵作为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都要在陵园举行纪念植树,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建国后,中国历届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都曾到中山陵谒陵。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56年11月1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周年,由朱德任团长、李济深任副团长的中央谒陵代表团一行36人,苏联、蒙古、日本、朝鲜、缅甸、印度尼西亚、英国和加拿大等八个国家的谒陵代表,以及上海市代表团、甘肃省代表团、江苏省和南京市的领导及知名人士一起在祭堂内举行了隆重的谒陵仪式。

孙中山先生的亲属宋庆龄、孙穗英、孙穗华、孙穗芳、孙冶平、孙治强等都多次谒陵。现在,每年的3月12日和11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和诞辰日,江苏省和南京市及各界人士都要举行谒陵仪式。

孙中山是世界性伟人,他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影响。很多到南京访问的外国友人或贵宾,都要到中山陵瞻仰。印度总理尼赫鲁、法国总理德姆维尔、捷克总理威廉?西罗基、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都曾到中山陵谒陵。到目前为止,已有近百位外国元首或重要领导人到中山陵谒陵。

现在,中山陵每年接待几百万海内外宾客,其中,台湾同胞的数量不断上升。一些去台人员和台湾省籍同胞到大陆后,一定要到中山陵谒陵,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中山陵的精心保护,让他们叹为观止,感慨颇多。

1987年,《台湾时报》副主编张自强先生,作为台湾当局允许来大陆采访的第一个记者,到大陆探亲和采访并瞻仰了中山陵。他回去后,在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雄伟紫金山几度夕阳红》的观感文章,文章提到:“当年石碑和各种建筑物上镂刻的中国国民党等字样和党徽,还一一存在,完好如初,我感到意外,也十分吃惊。”“海峡两岸……对孙中山先生的尊敬和怀念毫无二致。”

1990年,国民党元老邓文仪率领全民统一促进会访问团赴大陆采访,在北京受到邓小平同志的接见后,他们专程赶到南京谒陵。邓先生表示:“非常高兴,拜见了国父,感到不虚此行,我到大陆就是来看中山陵的。”

2000年,回大陆参加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一行在短短的三天中,专程赶到南京敬谒中山陵。谒陵时,吴伯雄兴致勃勃,并说:“孙中山先生是大陆和台湾都很尊敬的一位伟人,中山陵气势恢宏,这里建筑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山先生为祖国统一、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尽管目前台湾有人企图不顾历史事实,竭力抹杀孙中山先生在岛内的影响,但是,历史是不能更改的,孙中山先生在台湾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在祖国统一中,中山陵永远是海峡两岸人民心中的圣地。

二、中山陵对台交流现状分析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使命。中国政府多次重申祖国统一“寄希望予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予台湾人民”,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倡导两岸实现通航、通邮。据统计,1988年到2002年,共有2700多万人次的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考察、投资经营和从事两岸交流活动。

中山陵在国家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始终做好对台宣传工作,在扩大大陆以及孙中山在台湾的影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中山陵先后出版《孙中山手书碑刻》、《三民主义碑刻》、《于右任草书碑刻》、《吴敬恒篆书碑刻》;与中央和省市电视台一起拍摄了电视纪实片《情系中山陵》、《孙中山铜像的故事》、《情萦中山》、电视剧《平民大总统》等。其中,画册《孙中山》和《中山陵》分别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对台宣传品三等奖、全省对台宣传品一等奖。

1998年3月,应“国父纪念馆”邀请,中山陵组团首次赴台举办“海峡两岸孙中山纪念地史料陈列展”,展出了近百件珍贵的史料。在长达一个月的展览期间,每天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在台期间,团员们还与“国父纪念馆”以及江苏同乡会等民间团体进行了有益的交流。同年3月,台湾“国父纪念馆”曾江源馆长来南京访问,这是该馆1966年建馆以来,馆长首次赴大陆访问。在双方交流的推动下,当年就有十多批台湾客人来南京参观访问,其中,有几批客人一下飞机就赶到中山陵谒陵。

2000年6月,经省、市台办立项,报国台办批准,中山陵向“国父纪念馆”赠送了一尊孙中山全身铜像,现安放在“国父纪念馆”广场西侧中央,每天前去瞻仰的人很多。同年8月,“国父纪念馆”新任馆长张瑞滨一行到中山陵参加“海峡两岸孙中山纪念地学术与文化交流会”。在接受南京电视台采访时,张馆长说:“我是第一次到大陆,来中山陵是我的心愿,今天能够如愿以偿感到非常高兴。中山先生是一代伟人,弘扬中山精神,加强两岸交流,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的共识。”在南京期间,台湾客人还参观了中国近代史博物馆、江东门纪念馆、明城墙等场馆。南京的变化和发展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交流,很多台湾同胞流露出对台湾前途的担忧,以及对大陆发展速度和前景的看好。

南京国际梅花节是南京市对外开放的旅游品牌,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届,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近年来,每次举办国际梅花节,中山陵都邀请台湾“国父纪念馆”同仁到中山陵出席开幕式、观看文艺演出、召开座谈会。南京的新变化和勃勃生机,深深吸引了台湾同胞。他

们深有感触地说:“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大开眼界,这在台湾是看不到的。”

为了让台湾同胞更多地了解祖国大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2001年3月,中山陵再次组团和北京、上海、广东等纪念地一起赴台举办“海峡两岸孙中山纪念地摄影展”,展出一百幅反映中山陵新景观、新面貌的艺术作品,在台湾各界产生较大反响。

2002年5月,南京市委副书记汪正生以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会长身份亲自率团赴台出席“国父纪念馆”建馆三十周年馆庆活动并参加“海峡两岸孙中山纪念地艺术作品展”。在台期间,双方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正如汪正生书记在馆庆仪式上所说:“研究中山思想、宣传中山业绩、光大中山精神是我们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使命,对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是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仅是志同道合的同行,而且又可以说是一家人。因此,不断加强我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必要的。我相信,在纪念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共同事业中,我们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更为紧密与广泛,孙中山思想研究工作也将更加深入和拓展,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一定能够实现”。

中山陵还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参加孙宋纪念地联席会等形式,与台湾“国父纪念馆”保持了不间断的联系和交流。截至2004年年底,台湾“国父纪念馆”先后组团13批共42人次到南京交流、考察,中山陵也先后组团11批共30人次赴台举办展览或参加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孙中山纪念地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并有力地宣传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

中山陵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伟大精神发扬光大,是中山陵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使命。中山陵在做好南京市、江苏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在对台交流中也注重对台湾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01年7月,中山陵和南京市台办、台湾夏潮文教基金会联合举办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情系中山”夏令营,邀请30名台湾青年营员和南京营员一起追寻历史、畅谈未来。此次夏令营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却给台湾青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台南艺术学院一位老师所说:“我们第一次来祖国大陆,南京的山光水色、文化底蕴令我陶醉,大陆学生的热情也让我难忘。我觉得大陆的学生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涵养,他们真诚而质朴。我要把在这里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一切都带回台湾去。”2002年7月,中山陵再次和省市台办、台湾夏潮基金会、台湾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海峡两岸青少年师生“锦绣江南行”夏令营。这次活动以南京、扬州、华西、无锡、同里、苏州、周庄、昆山、上海等处为主要活动地,把对青少年师生开展爱国主义情操、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成果的教育寓于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注1]

目前,中山陵已经成为宁台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对台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交流,更多台湾同胞有机会来到祖国大陆。大陆的日新月异、良好的社会治安、团结繁荣的政治局面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力地驳斥了台湾媒体和官方宣传中对大陆的丑化、歪曲。尤其对于台湾青少年来说,由于从小生在台湾,长在台湾,“祖国”的概念在他们心目中已经很淡薄,通过来祖国大陆参加活动,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为“一国两制”深入台湾民心打下了社会及心理基础。

三、中山陵在海峡两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中山陵坐落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风景优美的南京紫金山。整个风景区包括六朝文化、明代文化和民国文化,文化氛围浓厚。孙中山纪念馆拥有丰富的文史资料和高素质的研究队伍,在孙中山思想研究、陵园历史研究以及对台文化学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江苏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目前,在江苏常住台商约有5万人,在江苏就读的台湾学生近4000人,每年来江苏旅游、考察的台胞近40万人次;江苏每年有近1000个团体赴台考察交流,江苏已成为大陆与台湾经贸和文化交流最为密切的地区之一。南京作为江苏政治中心和经济重镇,具备先进的产业、科技和交通水平。所有这些都为充分发挥中山陵的优势、更好地开展对台交流,提供了基础和保证。

近几年来,中山陵的对台工作有利地配合了“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在促进海峡两岸人民相互了解、取得更多共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通过海峡两岸的文化学术交流,增强了台湾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1995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报告中指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5000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基础,中华文化蕴含的“中华一体”观念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和整合功能。据新党“立委”冯沪祥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高达47.5%的台湾民众可以接受“一国两制”,高于不能接受的39.4%;而在两岸达成保证50年不变协议的情况下,接受“一国两制”的民众高达59.3%,不能接受的仅有29.3%。尽管台湾存在分裂中国的势力,但“一国两制”仍然拥有这么高的支持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但是,在台湾也存在着妄图抹煞中华文化在台影响的势力。他们企图通过“台湾新文化运动”,建立“台湾文化”的主体地位。这种区别于“台独”又与其若即若离的意识正注入台湾社会的各个层面,对“台独”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因此,实现祖国早日完全统一,加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认同非常必要。

中山陵在对台交流中,通过邀请台湾同胞到南京参加学术交流、举办展览、参加国际桂花、梅花节等方式,让他们认识到,不管是河洛人还是客家人都是发祥于中原大地的炎黄子孙,祖国大陆才是他们的根。通过对台湾同胞晓以民族大义,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曲折,但多难兴邦,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

(二)拓宽了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渠道,加深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自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三通”以来,中国政府为实现两岸无条件、顺畅的三通进行不懈努力。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决定允许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长达38年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十几年来,两岸同胞往来和交流大大增加。2005年1月29日至2月20日,海峡两岸第一次春节包机,采取双方对飞,飞经香港不落地,实现了“共同参与、多点开放、直接对飞、双向载客”。56年来,大陆的民航

客机第一次降落在台湾,这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件大事。台湾和大陆人民都希望能早日实现无条件三通,但由于台湾当局的种种顾虑,这种愿望迟迟没能实现。

虽然台湾当局千方百计地进行阻挠,但中山陵牵头的对台文化、学术交流,促进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交往。两岸同胞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加深了相互了解,对融合两岸同胞的情感、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三)有力地扩大了孙中山在岛内的影响,打击了台湾官方和媒体对大陆宣传中的歪曲,让台湾同胞眼见为实,增强了他们回归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为推进“台独”,陈水扁大肆推动所谓“台湾正名”运动,在其驻外机构的名称及高中历史课程纲要等问题上,不断玩弄“去中国化”的把戏。更有甚者,他们千方百计地淡化、甚至贬低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国民党发展的影响。中小学的课程中取消了许多关于孙中山的内容,大学联考也不再将孙中山的思想列为必考的课目。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位伟大人物,他提出的“爱国主义、富国强民、国家统一”始终是两岸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他多次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所以,实现祖国统一,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

祖国大陆多次强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台湾民众是基础。但是,长期的隔绝让台湾同胞没有机会来到大陆,台湾官方和媒体宣传中被歪曲、丑化的大陆占据了他们的心灵,很多台湾同胞认为大陆秩序差、人民生活苦。以中山陵为平台进行交流,一方面宣传了孙中山思想,扩大了孙中山在岛内的影响;另一方面,让更多台湾同胞有机会到大陆来看看,消除了他们长期以来对大陆的偏见,增强了他们回归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四)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了宁台经贸、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海峡两岸经济互相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据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统计,2004年1至7月份,海峡两岸贸易总额为344.1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1%,占台湾同期对外贸易总额的17.9%。据国台办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7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3000多个,实际利用台资386亿美元,台湾成为大陆除香港以外的第二大资金来源地。双方在经贸、科技领域的交流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注2]

南京有着优良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技术水准,素为台商所青睐。南京市政府一直采取对台商优惠和鼓励政策,也吸引了更多台商到南京投资。通过交流,更多台湾同胞有机会来大陆参观、考察。他们亲眼看到大陆真实的发展水平,了解了大陆的对台政策并把这些讯息带回台湾,有利于稳定台湾民心,让更多台商放心地到南京考察、投资,从而推动了宁台在经贸、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

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有着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在2005年3月14日上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上,《反分裂国家法》获高票通过,更是从法律上规定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该法案再次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阐明了中国政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和举措,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越来越成为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球华人的共识。今后,中山陵将继续发挥在对台交流中的优势,推

动海峡两岸孙中山纪念地的相互往来,扩大孙中山思想在台湾的影响,为促进海峡两岸共同发展,实现祖国早日完全统一做出更大的努力。

别再带外地朋友去中山陵夫子庙了,南京这些地方才够逼格!

别再带外地朋友去中山陵夫子庙了,南京这些地方才够逼格! 昨天,乐乐居然被人嫌弃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同学要来南京玩,我准备带她们去中山陵夫子庙难道南京就只有这几个景点啊,难怪外地人只晓得南京夫子庙中山陵,都怪你们这些人啊在被嫌弃了之后乐乐上网查了查 却发现南京的这些地方更有一番味道老门东 如果你来南京,我不会带你到夫子庙 而是带你到旁边的老门东穿过“老门东”牌坊就进入到老城南 的传统生活一条条的街巷让人感受老城南的面貌街上随处 可见的雕塑还原着当时的老城人民风貌这里不只是布衣百 姓的居所也是拥有着九十九间半的主人蒋百万和富可敌国 的沈万三的故居这里还有郭大爷的德云社有兴趣的还可以 订个票听一场排解心中的忧闷夜幕降临老门东褪去白天的 古老气息尽显现代的繁华推荐理由:老门东本身就是南京老城区的居住区,虽然也经过了改善,但是却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南京特色的老城街区。虽然名气没有夫子庙大,但这里却是南京本地的居民很愿意来的休闲地儿交通:地铁:可乘地铁1号线至中华门下,往北步行可入公交:可乘701、706路至军师巷站下车即可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地址:南京市秦淮区箍桶巷侧一带南京博物院

如果你来南京,我不会带你去南京1912而是带你去南京博物院进入博物院大门看到的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 趣这里让你感受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看远古恐龙的标本,感叹造物的神奇金缕玉衣,惊叹古时的工艺技术去看一看特色的“民国馆”体验民国风情体验一下“老茶馆”听白局徜徉在古都南京悠长的历史长河里数字科技馆感受当代科技的发达 推荐理由: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坐落在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到《盗墓笔记》中金缕衣这样的古代文物,也可以欣赏书画艺术、民间手工艺,甚至在民国街道上走一走,来一场穿越之旅交通:地铁2号线明故宫站下,1号口出,沿中山东路向东步行300米即到。5路、9路等公交在中山门站下即到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7:00(16:00停止领票进入),周一9:00-12:00(11:00停止领票进入),周一逢国家法定节假日全天开放门票信息:免费开放。凭有效证件现场免费领票,或在官网上免费预约门票后再到现场领票地址: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颐和路 如果你来南京,我不会陪你去游人如织的总统府但是我会带你去逛逛颐和路——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颐和路不足一公里但是风格各异的别墅却一一展现走在路上分不清是汪 精卫公馆还是美国大使馆不论是哪座唯一确定的是每个公 馆都有一段自己的往事走在这个短短的路上欣赏着每一处

游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有感

游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有感 公元2012年4月7日,周六,晴,气温14—25℃日,无锡商院老师带领我们新疆乡镇管理班的学员进行了南京一日游。我们分别游览了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 第一站:中山陵园。步行20分钟左右进入陵园内,首先映入眼脸的是石头雕刻的“钟山国家重点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远处有一座塔矗立着,感觉不是很远,于是我们就朝着这座塔奔去。台阶太多了,一段比一段陡峭,有三段很长的台阶。据说三段台阶象征三民主义,三个阶段越来越艰辛。到顶上就是平坦开阔的视线,看下方看不到台阶,却是平坦的地面,象征胜利之后的平坦道路。平坦处是孙中山先生当葬于此,他的雕像屹立在大殿正中央,威严可敬。 第二站:雨花台烈士陵园。远处就看见高耸的碑,同样有很长的台阶,爬到跟前才看清碑上赫然印着金黄色的七个大字: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这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的词。在这里我们举行了简短的纪念仪式:向烈士三鞠躬,由我作为代表发言,宣读宣誓词,合影留念。有一点我没明白:三鞠躬的时候为什么少数民族不鞠躬,难道他们的习俗里有什么特殊的规定?纳闷,在这种场合还是顾全大局的好。 第三站:夫子庙。有当地的同乡带领,我们很快就到了那种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地方。南京秦淮河畔就在于此,是以夫子庙为中心,包括学宫和贡院在内的建筑群及其文化遗迹。站在秦淮河的桥上,可以看到宏伟巨大的二龙戏珠图墙,河里的小船悠闲的划着,这里还有夫子庙尊经阁、丹樨孔子铜像、江南贡院等。来这里游玩的人还真是不

少,街道到处都是小吃摊、小吃店,各具特色,色香味美,让我一到这地方就寻觅起小吃来。这里还有很多工艺品,百货街,美味店 -------参差不一,逛累了坐在供休息的石凳木椅上,欣赏来往的帅哥靓女,煞是惬意。 匆匆南京一日游就这样结束了,大家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南京,此时想起一句话:来过就不曾离开。我已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以后回到家乡,把我们的家乡也要建设的如这般美好。

钟山风景名胜区中英介绍

钟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位于南京市东北郊,以中山陵为中心,包括钟山(紫金山)、玄武湖两大区域,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这里自然风光优美、古迹文物丰富,有“金陵毓秀”的称誉。景区分为两部分:中山陵、灵谷寺景区以及明孝陵景区。有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以及辛亥革命名人墓。还有孙权墓、明孝陵、灵谷寺等多处名胜古迹。 Zhongshan scenic spot, a National 5A Scenery Sites, is the model national place of ecological culture with the world culture heritage. It is located at a suburb northeast of Nanjing city, with the Sun Y at-sen Mausoleum as its center, including of Purple Mountain and Xuanwu Lake. It is about 45 square kilometers. Being honored as “great and charming place”, it has a very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 and abundant historical sites and cultural objects. The scenic spot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Purple Mountain, Scenic Spot of Dr. Sun Y at-sen’s Mausoleum and the Scenic Spot of Linggu Temple and the Scenic Spot of the Ming Tomb. The great pioneer of China’s democratic revolution-Dr. Sun Y at-sen, as well as other famous people in the Revolution of 1911’s mausoleums are located at here. In addition,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historic interest and scenic beauty, such as the Tomb of Sun Quan, the Scenic Spot of Linggu Temple and the Scenic Spot of the Ming Tomb, etc. 巍巍钟山,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空山鸟语、山灵水秀,清幽的“城市森林”凸显“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独特韵味。又有200余处名胜古迹交相辉映,或镶嵌、或依傍、或伫立,勾勒出一条大象有形的历史文脉。当你徜徉其间,饱览钟灵毓秀,探访历史遗存的时候,景区内各处别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公园、互动游乐设施亦可带给你足够的惊喜和欢娱。 Purple Mountain has a vast sea of green pines and cypresses. With bird chirps resounding in the empty mountain, this picturesque and tranquil “urban forest” features its unique charm integrating “mountain, river, city and forest”. It constitutes a grand and tangible vein of history and culture, together with its over 200 places of interest. While admiring its picturesque sceneries and visiting its historical relics, you will derive ample surprise and pleasure from unique eco-leisure parks and interactive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is scenic area. 中山陵、灵谷寺景区以民国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佛教文化为主。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有"警钟长鸣,唤起民众"之寓意。中山陵是民国建筑的经典之作;人们用"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来概括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地位。音乐台为中山陵纪念建筑之一,是世界上与大自然结合最紧密、最具特色的露天音乐台。灵谷景区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建筑群所在地,这里古木参天,曲径通幽,灵谷深松在明、清两代均被列入"金陵胜境"。景区内广植桂花,每到秋季,丹桂飘香,香气馥郁,是赏桂休闲的好去处。无梁殿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砖砌拱券结构殿宇。 Both the Scenic Spot of Dr. Sun Yat-sen’s Mausoleum and the Scenic Spot of Linggu Temple feature the cultur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ecological culture. Shaped like an alarm bell, Dr. Sun Yat-sen’s Mausoleum connotes “awakening the common people with the bell ringing all the time”. Dr. Sun Yat-sen’s Mausoleum is a piece of classic works among the building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ople summarizes its cultural statu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with “an epitome of half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one of the memorial buildings in Dr. Sun Yat-sen’s Mausoleum, the Music Stand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outdoor music stand that is most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nature in the world.

游中山陵有感

游中山陵有感 中山陵坐落于钟山脚下,钟山位于南京城东,古称金陵山,汉代始称钟山,自古被称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脊有紫色页岩,每当旭日东升,或残阳斜照,紫气升腾,变幻莫测,故又称为紫金山。中山陵始建于一九二三年,当我们沿着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时,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这两个字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导游说,牌坊这类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歌功颂德的。石坊前广场上孙中山先生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蹬至台阶再到陵门,经过三百多余级台阶,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山陵的最高处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祭堂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的横批,往里走便看到大祭堂的两壁刻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从侧门跨入墓室,只见中央砌有圆形的墓穴,雕有中山先生的卧像,据说当年孙先生在北京逝世后,由专车将灵柩运往到南京,于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在紫金山陵园举行大典。直至今日来瞻仰先生的人群还是络绎不绝。抬头望去,上面是绘有国民党党徽的陵顶,在灯光的照射下此地更加的庄严肃穆。站在陵前高台上, 就能看出整座中山陵在青山绿树的环抱之中。居高临下,把整个南京城尽收眼底,有这么开阔的视野,让人的心胸也宽阔了许多。我想,孙中山先生生前所创下的功绩是无与伦比的,所以后人才会建造规模如此宏大的陵 墓来纪念他。不由想起刚才在陵门处看到的无字碑,那是孙中山先生不想把自己的伟绩刻碑上,后人自由评说。就更加深了对先生的敬佩。心中翻涌着中国近代史上那段风云变换的岁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理想之钟”应长鸣———游南京中山陵有感在通往中山陵园附近的路途中,公路两旁矗立着整整齐齐的参天古树,名曰“法国梧桐”。凉风徐徐吹来,哗哗作响的梧桐树叶似乎在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这时王导给我们解说到,这些树是当年宋庆龄女士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特意从法租界买的树苗栽种下来的。民国时期的小树,如今长得如此粗壮而又枝繁叶茂,给人一种“大树脚下好乘凉”的

游中山陵作文400字优秀作文

游中山陵作文400字 篇一:游中山陵 初春三月,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正是春游的大好时节。装满了欢笑的大巴车载着我们来到了本次春游的目的地:中山陵。中山陵依山而建,雄伟壮观,四周苍翠挺拔的松柏、高大威武的梧桐把中山陵装扮的生机勃勃、气势非凡。 穿过博爱坊,看着陡立的、一眼望不到顶的石阶,有的同学开始退缩。但我想着马上就能见到我一心敬仰的中山先生,就和几个好朋友毫不犹豫的拾阶而上,一路你追我赶,很快就将392级石阶征服在脚下。 我们终于来到了顶端的祭坛,走进大门,就看见了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威严的坐像。中山先生坐在大殿的中央,一脸忧国忧民的表情注视着脚下这片为之鞠躬尽瘁的土地。四周的墙壁上刻着中山先生的遗著。我环顾着建国大纲的内容,心中又想起了这位伟大的爱国者最大的心愿:天下为公。我又忍不住回头望了望这位一生都为了追求国家的独立、和平和民主的伟人,不禁肃然起敬。 走出大殿,我们站在平台上,发现这里可以将整个南京城的风景一览无余。我的心情豁然开朗。远处的山峰在白云间蜿蜒起伏,城市在阳光的映照下,像一幅锦绣的画卷。望着眼前这片美好景色,我伸了伸因为爬台阶还有些酸痛的腿,顿然领悟:要征服,才能领略好风景。 中山陵之游让我十分的愉快。 篇二:游中山陵 前几天,我去南京参加了省书法水平等级考试夏令营,参观了南京博物馆、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植物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参观中山陵。 走进中山陵的大门,眼前是一座用花岗岩制成的牌坊,上面有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字的博爱二字。这两个字不正是孙中山先生一生高尚品格的写照吗?我想,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创立了三民主义,建立了中华民国,给了中国人民一个新的开端。他真称得上是一代伟人。 走在墓道上,两旁都是高大挺拔的青松,仿佛一个个卫兵在向游客们轻声诉说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再往前走,眼前出现了上百层台阶,一直延伸到山顶,非常壮观,我们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往上走,一直来到祭堂。跨过门槛,只见堂中央是大理石雕成的孙中山先生的塑像:他端坐在椅子上,手捧书本,双眼凝视着远方,似乎在期望革命能获得成功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塑像的周围有许多鲜艳的花朵,塑像的正前方还摆着一个花圈,显得庄严、肃穆。瞻仰的人秩序井然,人们面色凝重,默默寄托着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哀思。 孙中山先生虽然早已与世长辞,但他为国为民的光辉形象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篇三:游中山陵彭欣悦 中山陵,位于江苏南京市的紫金山上。这几天,正巧在放清明小长假,我们便去瞻仰他的革命精神。中山陵,故名思议指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中山陵,前临广阔的平原,背拥青翠的山岗。蜿蜒的青山,苍翠的林海,与陵墓融为一体,蕴含了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永存。走进中山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巨大的石头牌坊,

中山陵介绍

中山陵讲解词 中山陵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南坡。中山陵坐北朝南,前临平川,背靠青山,其建筑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墓室建在海拔158米的山顶最高处,比旁边明孝陵所处的位置高出90多米;从牌坊到墓道,高差70多米,平面距离700多米,显得十分雄伟壮丽。 【孙中山生平—安葬紫金山的夙愿—陵墓设计者吕彦直】 孙中山生平: 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在他带领下,推翻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他是中国辛亥革命的领袖。 1912年1月l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逝世。生前孙中山十分喜欢紫金山。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他回长眠此山的想法。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将他的墓建在了紫金山。 中山陵介绍: 中山陵。于1926年1月15日动工,历时三年多,孙先生的遗体是1929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各位游客:进入中山陵,首先来到的是陵前的广场。广场位于中山陵的正南端。虽然不很大,但却为陵墓平添了庄严肃穆的气势。请大家留意,我们脚下的这片广场呈半月形,是“钟”的下缘。四周苍松挺立,树大荫浓,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大家再看,广场南面的高台上,矗立着的是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 广场南面那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八角形石台上的紫铜宝鼎,高4.25米,腹径1.21米,重约5000公斤,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这尊鼎铸于1933年秋,是广州中山大学师生和校长戴季陶捐赠的、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内还刻有戴母黄氏手书《孝经》全文,所以叫孝经鼎。 【博爱访—墓道—陵墓正门—碑亭—条堂—墓室—孙中山遗体安葬经过】 各位游客:由广场拾级而上就是墓道。在墓道的人口处,大家请看:这座冲天而立的花岗岩牌坊,高12米,宽17.3米,牌坊上端正中的横帽上刻着“博爱”二字,因此又称为“博爱坊”。这座牌坊建于1930年,采用花岗岩仿木结构,建筑格局为四揽三闭门冲天式。牌坊,在我国古代通常建在帝王陵寝的人口处,用来歌功颂德,至此朝拜者必须下马步行。我们眼

游玩南京中山陵的优秀作文600字

游玩南京中山陵的优秀作文600字 南京的中山陵朋友们都去过吗?这个周末我就和爸爸妈妈就一起去中山陵公园游览,一进公园门我就看到了一座高大的牌坊,上面写着两个大字“爱博”。我问爸爸“爱博”是什么意思,爸爸说我读反了,应该读成“博爱”,过去人写字都是从右往左写。“博爱”是孙中山先生极力倡导的理想,就是要全人类互相关爱。 我们抬头一看,满眼都是台阶。我们拾阶而上,来到了蓝瓦灰墙的陵门前,门上写着“天下为公”四个字。有人一定会问,“天下为公”是什么意思,哈哈,这个我知道,天下为公就是告诉那些有权有势的国家领导人,我们这个世界是大家的,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如果你太自私了,你就会受到老百姓的反对。 过了陵门,我们一口气走到碑亭。这时爸爸问我还想上吗?我说我一定要上去,因为孙中山是一位很伟大的人,我一定要上去瞻仰一下他的陵墓。 我们爬呀爬呀,爬到最高层的中段,回头看一看,景色美极了,我能远远地看到音乐台和新街口的大楼。这时爸爸再一次问我,你还想继续往上吗?我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点了点头,对爸爸说我一定要爬上去,我是少先队员,要坚持到底,决不能半途而废。 我们用尽力气来到了最上面的祭堂,祭堂门口横写着“民族、民权、民生”六个大字。爸爸说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要我牢牢记住进了祭堂,我看到了正中央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他端坐着,好像在思考着怎样为革命事业而奋斗。随着人群我们走进雕

像后面的一扇小门,进入墓室,在半圆型的屋顶上画着一朵蓝底白色的太阳花,下面是一个石棺,石棺上面躺着孙中山先生的卧像。我想孙中山先生如果不是生病去世,一定会为国家做更多的好事。 走出祭堂后,站门口的平台上往下看去,这回来满眼全都是平台,看不见一节台阶,我们不得不佩服建筑师的杰出设计。

介绍中山陵的导游词_1

介绍中山陵的导游词 中山陵地处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介绍中山陵的导游词 步入中山陵大门,我被中山陵的高大和雄伟所吸引了,我们首先来到了陵园广场。广场四周屹立着一棵棵苍松,它们看上去是那样的青翠欲滴,那样的生机勃勃。它们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永远不倒,又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生生不息。继续往前走,一座巍峨耸立着的牌坊便映入眼帘,抬头仰望,由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博爱”两个大字赫然显现在牌坊中央,这苍劲有力的两个字告诫人们,要只求奉献,不求索取;要用大海般的胸怀去关爱天下每一个人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我们一边向上攀登,一边拍照留影。走到一半,我向上看了看发现,映入眼帘的只有台阶,没有平台。我再回头往下看时,却只能看见平台,看不见台阶了。我问导游:“中山陵的台阶设计得这么巧妙,可有什么含义呢?”导游说:“从下往上看,只有台阶,寓意着前面的路很艰辛。而从上往下看,全是平台,寓意着当经过了艰辛和磨难以后,看自己走过的路,发现过去的路也很平坦。”奥,我明白了:其实学习也是一样,会经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一旦你弄明白了,才感觉并不是那么难。 处在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三个拱门,上面书写着孙中山先生所

创导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堂中置放着孙中山先生的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再进入一扇铜门,可以看见一座汉白玉雕像-孙中山先生静静地躺在灵柩上.听导游说,孙中山先生的躯体在紫铜棺内,被混泥土浇筑在离地面5米的地下... 我久久地站着,心里默默的向这位老一辈革命家致敬! 中山陵之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饱览美景的喜悦,更多的是对社会的思考,对民族的热爱,对领袖的敬意。作为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篇二:介绍中山陵的导游词 走过牌坊,顺着墓道,跨过陵门,那连绵不断的台阶映入我的眼帘。拾级而上,来到第五层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换句话说,这两个孔是当时留下的弹坑。如今虽早已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坑时时提醒我们莫忘国耻。终于登上顶处的大平台。微风徐徐,此处阵阵松涛,更觉伟人浩然正气与天地同存。这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总计有大小10个平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来到顶处的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乳白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可

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南京中山陵

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南京中山陵 钟山又称紫金山,古称金陵山,位于南京城东郊。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 早在1912年,孙中山在紫金山打猎时就曾对胡汉民说:“等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临终前他对宋庆龄、汪精卫等人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军发动了“首都革命”,推翻了直系军阀首领曹锟任大总统的政府。冯玉祥于11月4日电请孙中山来京指示“一切建国大计”。11月13日,孙中山由广州启程,12月31日到达北京后没有“指示建国大计”,而是检查出晚期肝癌。次年3月12日病逝世于北平(今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 孙中山生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永久保留遗体,让民众瞻仰遗容,并要求葬于南京。后因种种原因只好改为土葬。先生灵柩暂厝在北平碧云寺内。 1925年4月,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陵墓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原名总理陵园,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

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寓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这样倒看对比,中山陵像摆钟的形状) 进入陵园首先是视觉上震撼。整个陵墓用的都是青色琉璃瓦和花岗石

墙面。饱和的蓝白色调异常醒目,同时蓝白色也是国民党党徽“青天白日”的颜色。 从博爱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全中国的3亿9千200万同胞。 中山陵的设计者和建筑者,巧妙地把392级石阶分成10段,这种布局,独具匠心,颇有特色。 由下向上仰视,只见台阶,而不见平台; 但从上向下俯视,只见平台,而不见台阶。

《巍巍中山陵》课文赏析

《巍巍中山陵》课文赏析 (1)钟山的本源出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它北延至南京、镇江之间,称为宁镇山脉。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四百六十米,东西走向,长约七公里,南北宽度仅三公里,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在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衬映的蓝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图画。 【品析】 说明钟山的一段,从追溯本源到介绍地理位置,再运用一系列数据描摹全貌,最后按照山顶、山腰的顺序细处勾画山间美景,由总体到局部,有条不紊,娓娓而谈,语言准确简明,优美流畅。 文段写钟山之高,先与其它诸峰作比较,再点出海拔高度与山形原因;写钟山之险,重在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形象而传神;写钟山之奇,一则交待雄伟高大的山形,一则绘蓊郁林海与紫红页岩映衬之景;写钟山之秀,“松柏森郁,草莽绵连”,措辞精准,字无一多无一少。极尽能事描画“鲜丽”“和谐”之景,既表现自然丽色,又为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后文张本:正因为如此,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葬身于此的愿望,而又正因为钟山的地形、环境,方才衬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 (2)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七十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品析】 平台位于祭堂前,又是全陵的制高点,此处对平台所见景色的描绘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衬托出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垂直高度差超过七十米”,以具体数据说明平台是“制高点”,并借此暗示中山先生对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接着用“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对平台见景进行总写,而后分写“阳光灿烂”和“日出日没之际”两种情况,条理清晰,层次井然,一步步带我们进入一个美仑美奂的建筑艺术殿堂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文章结构艺术的严谨与精巧。 此外,古典风味浓厚的语言令人耳目一新,如“远处方山如屏,秦淮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中山陵英文介绍

My dear friends ,when you come to a city, you probably want to visit the most famous scenic spots of special interest. nanjing has many place of historic interests and has been capital for six "dynasties." but if you leave nanjing without visiting dr. sun yat-sen's mausoleum, undoubtedly you have missed the most arresting and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 of the city. Talking about the mausoleum we should have an idea about sun yat-sen, the great pioneer of chinese democratic revolution. mr. sun `s original name is sun wen and styled himself yat-sen. so foreign friends would call him "dr. sun yat-sen ". since he took "woodcutter in zhoushan "as his alias when he took part in the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he was respectfully and widely called mr. sun zhongshan in china. on october 12, 1866, mr. sun was born in a farmer's family in caiheng village of xiangshan county (the present-day zhongsh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when he was still young, he had great expectations. he studied medicine in honolulu, hong kong and some other places and after graduation he worked as a practitioner in gangzhou, macao and other places later he gave up medicine as his profession to take part in political activities. in 1905, he set up china alliance organization in japan and he was elected president. he put forward the famous guiding principle- "driving the invaders out ,restoring the sovereignty of china, establishing a republic and equalizing the land ownership " and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nationalism, democrac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 on october 10, 1911, the wuchang uprising broke out and dr. sun as elected inrterim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y representatives from seventeen provinces. on the following new year's day (january 1, 1912) mr. sun took the oath of office in nanjing. from then on ,mr.

江苏南京-中山陵导游词

江苏南京 - 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1925 年 3月 12 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 整个墓区平面形如大钟,钟的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祭堂的正中,为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此像为国外雕塑名家保罗兰德斯所作。坐像德基座四周雕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祭堂之后有一个铜门,横额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亦是孙中山先生的手笔。门内即为钟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径 4 米、深 5 米的圆形大理石圆穴。孙中山的汉白玉灵柩及卧像即安放在圆穴中,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大学生游中山陵观后感

大学生游中山陵观后感 主建筑共4层。一层为水族馆,有近万条海洋鱼类,品种3000种。游人可观赏到千姿百态的鱼群、硕大无比的海龟和凶猛的鳄鱼、鲨鱼。海豚馆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海洋生物表演馆,本馆投资1000万人民币,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的顶棚由透明玻璃直射水面,让我们的”演员”们尽情享受着日光浴.幽雅的海豚与聪明的海狮将为您带来一场生动谐趣、精彩绝伦的海洋动物秀,莫不使您喜爱万分!海底隧道是南京海底世界的主题部分,长74米,采用180度环形透明隧道设计,电动传送带载着您畅游海底。看,近在咫尺鲨鱼还游在您周围,硕大的石斑鱼正张开大嘴欢迎您的到来。海底世界水族馆,实现您漫游海底的梦想!南京首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中国的古代和近代历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远的是太平天国,近的是辛亥革命和南京大屠杀,这些地球人都知道,我也就不用多讲了。我说的是我眼中南京整体特色,南京的酒吧还有就是让我到现在还在流口水的南京小吃。它是一个非常平和的城市,而且非常有包容性,从来不像上海一样排外,如果你是第一次到南京,在马路上随便找个人问路,都会操着一口可爱的南京腔为你指点迷津,更多的时候是边上的人也会插嘴,一会就形成了一个小包围圏,每个人都指手画脚,七嘴八舌,简直像开三中全会似的,为你说出最近的路线,最后,你感动之余说句“谢谢”,他

们还会很大爷的回一句“莫的似(没事)”,很明显他们也会南京而骄傲,而帮人指路这种小事算得了什么。南京人的善良是很有名的,大大咧咧,从不计较,傻里傻气,而且非常可爱,所以南京人都被称之为“大萝卜”。另外,很多人都说南京话是难听,很粗很野,一个非常清秀的女子,一句南京话掉出来能砸死一堆仰慕者。呵呵,是的南京话的确有点放,但你不觉得这也很开朗吗?这也正体现了南京人的直爽和没有心机,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对了,如果你要去南京,你就会发现南京人说话,一句话前总喜欢加上一个“氨字,比如“啊吃过啦”,“啊去看电影氨。 这里有一个关于南京话很流行的笑话,献给大家:有一个老外去吃馄饨,馄饨做好以后,老板娘就问他“啊要辣油啊?”,老外一听大受感动,心想一个馄饨店的老板娘竟会说英语,中国人竟如此热情。然后二话不说给了老板娘一个拥抱,回说“I love you too”。其中滋味看官自己品味吧,如果仍然不明白,就去南京吧! 如果你想去玩,有紫金山可以爬,保你爬得很爽,而且,那里有N多条小路可以往上走,所以只要你眼明心细,不从大门入内,绝对是免费的,紫金山最美的时候是九月份,那时候山花烂漫,好看得要死,特别是孔雀园那里,一眼看过去似入花海,而且五颜六色,各种花都有,这对于北方长大的我来讲,简直是仙境,用一个英语单词来形容就是“amazing”。除了紫金山还有珍珠泉

中山陵日语导游词

中山陵日语导游词 江苏景点导游词2010-11-26 15:13:58 阅读4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前にある城门は、中山门といいます。もともとは朝阳门と呼ばれていましたが、孙中山(孙文)を记念するため中山门と名前を改めたとのことです。この城壁は、600年前の明王朝の初めに筑かれたものです。明の初代皇帝、朱元章は南京に都を置いた後、自分の支配を固めるために20万人もの人々を使って、18年间かけてこの城壁を筑き上げました。周囲の长さは33.6キロメートルです。 现在の城壁は、半分が当时のまま保存されています。南京城は、いま世界に残されている古いお城の中 で最大のものです。 この辺りは东郊风地区といいます。南京の东の郊外の名所地です。この辺りにはいろいろな木がたくさん植えられていますが、特にプラタナスの并木はとてもきれいです。夏の暑い日にはこの辺りを散策す るととても凉しいです。 もうすぐ中山陵に到着しますが、中山陵について少しご绍介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中山陵は、わが国の伟大な革命先駆者、孙中山(孙文)先生のご陵墓です。孙中山先生のことについてはみなさんもよくご存知かもしれませんが、简単にご绍介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孙中山先生の名は「文」、字を「逸仙」といいます。日本では「孙文」という名前のほうがよく知られ ていると思います。 孙文先生は1866年11月12日、広东省香山県の农家に生まれ、(现在この県は孙中山先生の名にちなんで中山県と改名されています。)1925年3月12日、病のためこの世を去っています。享年59歳でした。そして孙文先生の生前の愿いに従って、1929年6月1日にここ南京に葬られました。 孙文先生は40年もの长い时间を中华民族の振兴のために尽くされました。ところで先生の出身地も、亡くなった场所も南京ではないのにどうして南京に葬られたと思いますか? 1911年、辛亥革命が成功した後、孙文先生は南京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をつくって、临时大统领に就任されました。とても多忙でしたが、时々休みを取ってこの紫金山へ猟に出かけていました。先生はこの辺りの自然や景色の素晴らしさをとても気に入ったようで、付き添いの人に冗谈半分で「自分が死んだら、ぜひこの辺りに墓を造ってほしい」と言ったそうです。冗谈ではありますが、先生の愿いでもあると察した国民党政府は、先生が亡くなった後、1926年から1929年まで3年间かけて陵墓を造りました。この工事の设计者は、中国の名高い建筑士?吕彦直(ろえんちょく)さんです。敷地面积は8 万平方メートルあります。 陵墓は警钟のような形をしていますが、これは民衆に対し目を覚まし、奋い立つよう呼びかける钟を表现しており、孙文先生が一生涯をかけて奋闘された実绩を象徴しているかのようです。 この陵墓は、広场、鸟居、参道、正门、碑亭、祭殿、墓室からなっています。一番高い所は祭坛で、海抜は158メートル、标高は73.3メートルあります。この入り口から祭坛までの石段はかなり长いですが、石段は平らですし、ひとつの石段の高さも低いですので登りやすいかと思います。 みなさんの南侧には、孙文先生の铜像が立っています。これは孙文先生と仲の良い友达であった梅屋庄吉という日本人が日本で鋳造して运んできたもので、先生が演説を行うときの姿をもとに作りました。

游南京中山陵有感

游南京中山陵有感 我们组织了一次去中山陵,在去之前我事先了解了一下中山陵。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钟山古称金陵山,汉代开始称钟山,东晋时开始称紫金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主峰为北高峰,其余分别为西为天堡山和东为茅山,中山陵便坐落于此。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为我国首批5A级景区。中山陵自1926年1月动工,至1929年主体建成。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运抵南京。三天公祭结束后,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如为便于孙中山先生家属守灵而在陵墓后上方建造的永慕庐、存储奉安大典纪念物品的奉安纪念馆以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那景点很多。中山陵的主要景点有:孙中山纪念馆,革命历史图书馆,林荫大道,光华亭,祭堂,陵门,流徽榭,美龄宫,行健亭,仰止亭,议政亭,音乐台,永丰社,永慕庐。其中中山陵有一个紧密的故事:4月2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渡过长江进入南京,当时,南京的国民党军队都已撤退,解放军先头部队入城后,向前追击,他们发现陵园内还有一支国民党部队,但这支部队不是国民党的正规部队,而是守卫孙中山陵陵寝的卫队。解放军上级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认为对这支守卫中山陵的拱卫部队,应该区别于参加内战的国民党军队。随即,第二野战军第105师派某团政委刘志诚率领一批战士进入陵园,到达陵园之后,他们与范良等拱卫处负责人谈判,双方一致决定:人民解放军分别进驻中山陵和明孝陵、灵谷寺、紫金山天文台。拱卫大队接受解放军的改编,继续担任中山陵的守卫工作。从此,中山陵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其中有一景点印象极深。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三门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於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中山陵一共有三百九十二级台阶。在台阶上置放有各种铜鼎,其中几个被当年侵略南京的日本军队的炮弹打中,留下很深的凹洞。处在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三个拱门,上书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导的三民主义分书“民族”、“民权”、“民生”。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一座,高 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殿

相关主题